时间:2023-08-12 09:1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抓好基础管理
工区、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是贯彻和实施各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主体,也是成为杜绝违章操作和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主体,企业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而最终都要通过工区、班组和每个员工去落实,去完成。
1、注重实效性的教育培训,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注重实效性的教育培训,实现人的本质安全是抓好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工区、班组开展安全技术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培训、技术比赛、摸拟现场安全措施、安全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的活动,使每个职工感到安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也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素质。要完善工区、班组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形成一个好的安全生产机制,是工区、班组安全管理的保证。遵守电力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职责要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每个职工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标准。要抓好工区、班组管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区、班组与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实现“人人为安全,人人保安全”的目标。做到组织、思想、责任、措施四到位,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个工作岗位中去。
2、把好工器具、机械设备管理关,实现物的本质安全
把好工器具、机械设备管理关,实现物的本质安全,要下大力气加强工器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适时维修,保证技术性能,实现高效运行。要加强工器具、机械设备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正常运行。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活动,加大工器具、机械设备修理保养监督力度,强制进行工器具、机械设备一二级保养工作,确保保养内容全面开展,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减缓磨损,根除隐患,优化工器具、机械设备技术状况,保证生产需要。
3、强化工区、班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规避与防范
强化班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规避与防范,要将班组危险点由低到高依次划为“黄色”、“橙色”、“红色”等3个级别进行分析,制定预控措施。在进行分析和制定预控措施后,要加强学习和演练,使每个职工懂得自己所在工区、班组的危险点,知道应对危险点的措施,实现安全风险的主动规避与防范,确保生产安全。
二、强化监督检查
要实现安全生产,少不了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与必经之路。
1、自查自纠
工区、班组存在的安全隐患,工区、班组的人最清楚,由工区、班组自己人做好安全生产的自查自纠工作对保证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一要规定自查自纠时间与次数,要求每月自查自纠一次。二要细致全面,自查自纠不能走过场,为检查而检查,必须细致全面,要查出问题,查出隐患。三要及时整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马上纠正,小问题小隐患,当日纠正,大问题大隐患除报告上级领导外,在一星期内纠正完毕。
2、专项检查
要针对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实行专项检查,专项检查不定时间与次数,做到有问题有隐患就查。特别越是安全生产稳定的时候要开展专项检查,往往许多安全隐患都隐藏在安全生产稳定的时候,这时候忽视专项检查,常常形成安全生产威胁。专项检查不能草率从事,要有专项检查的计划目标任务,达到专项检查的目的与初衷。
3、监督整治
对于发现或检查出来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监督整治,要制定监督整治表,载明整治问题、整治责任部门与责任人、整治时间、整治目标和监督整治人等内容,严格按表所载内容实行监督整治。监督整治完毕后,监督整治表立档归案,以便日后查阅。
三、应急保障
做好安全生产的应急保障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损失,维护性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务必抓紧抓好。
1、加强法制规章建设
要制定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工作的法规规章,对应急救援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建设及指挥调度、队伍和基地、应急救援资金保障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编制应急预案,抓好预案演练和预防性检查
要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做好预防性检查,确保发生应急事件时,能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队伍,开展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3、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要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实现从企业到工区、班组的一体化管理和一条龙指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序开展,并取得应急救援实际成效。
关键词 石油设备;设备检测;石油产业;安全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93-02
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其对先进石油设备的利用是分不开的。大型石油设备与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作为我国石油产业发展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对石油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做好对石油设备的检修,提高石油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其故障发生的频率对保障石油生产的高效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主要将我国石油设备检测对石油生产的安全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做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 石油设备检测概述
在对石油进行开采时,石油设备主要是在野外进行作业的,并且需要不断的进行迁移。长期的不稳定与恶劣的外部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石油设备发生磨损、变形甚至腐蚀,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石油设备正常性能的发挥,从而容易造成石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石油设备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石油钻井的井架、井架底座、蒸汽机等各种钻井与采供电设备进行监测与诊断。以保障石油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石油设备能够正常的发挥其效用,推动石油生产的发展。
2 石油设备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井架设备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钻井的井架设备与井架的底座在工作时往往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由于其工作环境差、承重较多,因此,常常会发生磨损、松动、侵蚀的现象,使得设备的承载能力变弱,安全性欠佳,存在着一定的石油安全生产隐患。
2.2 井架游动系统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在石油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石油井架悬吊系统进行安全检测的重视,更没有将这一工作在井上钻井作业中进行推广,而且对其在安全口中的工作也没有采取应有的强制措施,使其对石油生产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影响。
3 对石油设备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对石油安全生产的作用
3.1 确保石油井架设备的安全生产
通过石油设备的维护与检测人员对石油井架设备进行及时的安全检测,利用对井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等方式对石油井架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找出井架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的对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与处理,以提高石油井架设备的安全性。
3.2 对石油的各类井架设备进行监控,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以往的石油井架设备管理较为松散,石油井架的使用状况与诊断记录等数据也十分缺乏条理性。工作人员对石油井架的检测数据的记录情况不完整、资料混淆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对石油设备检测工作人员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石油设备安全检测的正常进行[4]。人们利用新的石油设备检测方法后不仅能够建立起石油设备各项数据的动态监测系统,使各种设备的数据都能够完整的记录与保存,为工作人员对石油设备的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使石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更佳。对石油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石油生产的安全性,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石油生产的成本,提高石油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3 提升石油游动系统的安全性
我国的石油设备中石油游动系统对石油生产的安全进行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人们不重视对这项工作的监测,使石油生产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石油设备进行检测不仅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而且能及时发现石油游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及时进行处理,使其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工作性能,这一措施能够极大的提高石油生产的安全性。
3.4 石油设备检测是石油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石油生产中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对我国石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而石油设备检测工作由于能够及时的将石油设备中存在的故障排查出来,使许多石油安全生产隐患得以消除,因此,石油生产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对石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并且将石油检测纳入到石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石油生产已经将对石油设备的检测工作放到了有效保障石油安全生产的高度上,石油生产管理部们利用专业人员负责对石油设备的检测使工作。石油设备的检测人员需要定期的对石油钻井的深度与石油井架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以确保石油井架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一些使用时间较长、存在安全隐患几率较大的石油钻井设备要进行优先的检查与处理,并且以最终的检查结果为根据,对钻井设备的运用进行相关的调度,保障石油生产的安全。使石油设备检测工作为油田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4 结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石油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不仅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更为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保证石油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保障石油生产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石油设备检测工作作为能够有效的清除石油设备故障、保证油田安全生产的一项措施,必须被重视起来,以推动石油生产安全性的提高,为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朱轩,胡秀琴,汪嵩.加强石油设备状态监测保障油田安全生产[J].甘肃科技,2011,14(5):45-47.
[2]李清辉,李庆远,李青云.有关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探讨[J].广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2):15-18.
[3]魏玉萍,王春生,吴宁文.煤炭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18(6):76-78.
关键词:安全生产;企业;重要性;企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48-02
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下,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安全工作已经越来越被摆在重要的位置,这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所以,如何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问题是自人类存在开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之一。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安全问题随着历史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复杂。安全生产就是当今安全问题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大工业主宰的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由机器生产所占据。这里面人们所面临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问题的就是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还牵涉到人们的生存及生活权利,以及社会发展的科学有序等等。
第一,安全生产是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结果。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中国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科学的操作为主导,从生产的开始到结束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进行。安全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以科学为准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全过程的完全安全性,也是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而达成安全生产也是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结果。
第二,安全生产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首先要保证生活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安全生产是一个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保证。没有安全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会成为一纸空谈。
第三,安全生产是维护员工基本生存权利的必然要求。做为企业,要保证员工的生存权利。安全生产是保障员工生存权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必然要求。
2 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与否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生产对企业各项日常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全生产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企业通过遵守相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定安全生产各项章程,规范职工操作流程,监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手段,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各项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只有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才能使职工得以安心放心地工作,也才能使得企业各项日常工作得到正常有序的进行。一旦出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企业不仅要面临着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还要面临着职工心思涣散、工作消极等方面的挑战,企业的日常工作也就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此一来,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第二,安全生产对企业成长起到推进作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企业来言,安全生产就是保证一个健康“身体”的前提,而只有保证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企业才能在成长发展的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一个企业的发展进步必须打好基础,安全生产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根基,基础和根基稳了,那么企业发展也就成功地迈过了一个槛。
第三,安全生产对企业形象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脸面”,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形象的形成与维护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安全生产就是重要的一环。一个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与否,直接通过各个渠道散发到社会当中。这些舆论对企业而言就是企业形象的体现。生产活动的安全,则代表着企业形象的正面、积极、向上,同时,反过来则是体现着顾客及社会对企业的信任。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及壮大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保障安全生产的措施
第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实处。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基层安全管理员责任与权力不对等现象屡见不鲜。基层安全管理员本是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奋斗在安全生产第一线的第一道屏障,对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的作用在企业中往往被弱化,甚至是被忽视,处于权小,甚至是没有权力的地位。面对安全生产的隐患往往是有心而无力,使得他们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虽然《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基层安全管理员的责任与权利,但在实际生产活动过程中,责任往往被过于强调,而权利则成为一张白条。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强化基层安全管理员的权利,使得责任与权利保持对等状态,这样则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不定时地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调查及暗访,发现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督促其改正。政府相关部门要适时派驻安监人员到企业中对其生产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企业自我监管过程中出现的人情关系等主观问题的发生。最后,要适当提高基层安全管理员的待遇。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是一项责任极重的工作,风险无处不在,责任无处不在,事故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导致基层安全管理员的职位一向是鲜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下,适当提高基层安全管理员的待遇是保障其顺利积极工作的一招妙棋。
第二,企业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
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应当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完整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同时,要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当中,不间断地坚持与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除此之外,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及时的修正与补充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做到与时俱进,保障安全生产的持续长远进行。
有了制度并不代表着安全生产就能够顺利进行了,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制度的基础上,要把制度落到实处。不能有了制度却没有落实,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生产也就成为了空谈。许多企业只是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为了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根本无视员工的生命安全。面对这种情况,政府相关监督部门在检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之时,也要将监督工作做到实处,不能仅仅流于表面,走马观花般地检查一番,而是要搞突击检查,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去看看企业在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方面的表现。
只有将制度落实,才能真正地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也才能真正地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与素质提高到更高层次。
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许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制度不健全,而是因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所致。许多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差,违规操作现免屡禁不止,侥幸心理强烈,对安全生产法规及企业相关制度知之甚少等等。这些都直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员工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他们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也是安全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素质。首先,要对企业责任人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企业责任人及相关负责人起带头的作用,他们安全生产意识的高低影响着员工们安全生产意识的高低。所以,第一步要对企业责任人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使得领导层能够重视安全生产,并时刻存在安全生产的意识。其次,要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培训,时刻保证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强烈。尤其是对新员工的安全培训,要做到实处,不能掉以轻心。最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考察,要对员工们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及时提高,要做到员工对安全问题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走过场,也不能虎头蛇尾。
第四,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安全生产法》在万众期待中于2003年颁布施行,从此中国的生产安全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也为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从此安全生产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此后,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及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与《安全生产法》互为补充。这样,中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然而,新世纪以来,安全生产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新问题新形势不断涌现。当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并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需要。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新问题新形势进一步补充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已经不再适合新形势的内容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于新形势下产生的安全生产新问题,要在认真调查之后,予以补充进来。只有不断地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得我们的执法有法可依,才能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法可依,也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五,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提高职工操作水平,双管齐下保证生产安全。
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设备和设施升级缓慢或不进行升级,对各种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等等;平时也不注意职工操作水平的培训及考察,对新职工不进行培训或走走过场。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达不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因此,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要提高自身生产设备及设施的科技水平,及时升级;要及时维护各种安全设施;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定期对员工的操作水平进行测试,以保证员工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生产设施。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企业进行检查,对于那些不合格的或过时的生产设施,要求企业及时整顿,以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
第六,企业要鼓励员工主动参与,保障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而员工则是这些法律法规及制度落实的群体。只有落实到了员工身上,安全生产才落实到了实处。
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制度之时,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要听取员工们的意见和建议。员工工作在第一线,在生产过程中有着许多的经验,对安全生产有着他们的见解,甚至还有着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企业制定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资源,也是宝贵财富。企业应该听取员工们的建议和意见,更好地制定相关的制度,达到真正的实事求是,也只有总结了员工们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
此外,为了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措施,以激励员工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生产过程中来。
第七,要采取有效的事故处理及事故求援措施。
有效的事故处理及事故求援措施也是企业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全生产并不仅仅指生产过程的安全,也包括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措施。如果事故处理得当,则可以减免或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如果事故处理不当,则可能加重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有效的事故处理及事故求援措施也是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企业要建立相关的事故处理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及员工救援,将损失降到最低。其次,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事故求援体系。在发生企业无法自行处理的重大安全事故时,要及时向政府及社会求援,配合政府一起行动,积极救援,最大化的减小损失。切不可在事故发生时瞒报,以免酿成更大的灾难。
总之,安全生产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曲放,郑颖君,林伯泉.安全科学体系建构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8).
[2]黄宁.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研究[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10).
[3]王景瑞.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认知误区[J].电力安全技术,2006,(2).
[4]沈萍.对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思考[J].劳动保护,2004,(7).
[5]王涛.化工企业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1.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工生产的控制
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工生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模型的检测分析和仪表的实时控制两方面。模型的监测分析要求对整个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这个过程要求监督科控制人员在明确模型系统内部结构的前提下,了解模型分析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系统转接知识库提供的材料在第一时间内找寻到合适的事故处理办法。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工生产的控制是实现动态监控和有效处理生产故障的依据。仪表的实时监控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随处可见的仪表设备,仪表借助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反映出化工生产的实际状况,有实际生产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根据仪表上的数据信息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2.紧急停车系统的应用
紧急停车系统依据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假如某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检验和维修,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内启动紧急停车系统,设备停止作业后,维修人员既可以开始维修工作。在实际生产必然存在突然停止动力供应的情况,化工生产过程中这种突发事故很多,紧急停车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因突然停止动力供应产生的意外损失,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还能为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化工生产中的紧急刹车系统不能与其他设备同时存在,在保持独立设置的同时,既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因为系统突然启动引发的系统问题。最后,化工生产技术人员还应该减少紧急刹车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冗余设备,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动力保障。因此紧急刹车系统的使用必须坚持故障安全的原则,只有保障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紧急刹车系统的作用。
3.安全自动化装置的应用
安全自动化装置是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形式之一。安全自动化装置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目的有:第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很难发现安全隐患,安全装置在接受到安全隐患信号后将会自动发出报警动作,实际施工中安全自动化装置发出相应动作的事例有:对有毒气体进行密封隔离、发生火灾时自动启动灭火装置等。第二,安全装置的自动化还能有效处理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难以解决的困难,减少因施工人员亲自解决施工危害产生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4.自动连锁报警装置的应用
自动连锁报警装置是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化工生产长期处于高温和高压的状态之下,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假如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其他运作项目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发爆炸或者火灾等安全事故。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产生了自动连锁报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预测带事故的发生地点,并及时向工作人员发出事故警报,管理人员在接受到警报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项施工设备的安全和施工工艺的顺利开展。结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化工产业的实际需求,必须强化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这就要求建设者在明确化工安全生产特点的前提下,了解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化工生产的控制、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自动化装置以及自动连锁报警装置中的应用,为行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姚爱凤 郭所兰 单位:江苏省安康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生产的安全与否将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前途与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改善电力环境,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文章对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2电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不能严格贯彻执行《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
《安全规范》详细系统的制定了企业员工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所有电力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安全规范》的确立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进而产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企业员工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长期积累的不良工作习惯,使得违规操作、违章操作等成了司空见惯现象。企业员工一系列的违规操作行为均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
2.2 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对电力生产的操作仍需要依赖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因此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成为影响电力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必然会造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2.3 电力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
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而言,部分电力企业,往往只重视对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而忽视自身的常规管理。近年来,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电力事故多发生在小型项目和分散作业中。对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比较松懈,缺乏持续性和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具体工作的了解不够清晰,对于小的事情嫌麻烦,对于某些事情怕得罪人而不敢抓。对于某些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迁就、姑息,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难以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对安全工具缺少有效的管理
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安全工具的保障作用。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安全工具出现问题,同样会对电力生产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对安全工具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电力生产的安全工具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如小型工具设备、登高工具等都存在质量问题;对安全工具的检测流于形式,仍然存在工具使用超期或损坏的现象;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能科学规范的对安全工具进行有效操作,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3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生产作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该作业的特殊性,使电力生产具有非常高的危险系数。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一,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将安全生产环节落实到个人,不仅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可以才根本上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生产工作的监督,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目标责任书》,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的安全网络管理体系;第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对电力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相应的安全知识竞赛,提升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
3.2 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具有较高的安全责任意识是进行安全生产的前提。电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通过广播、网络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等,帮助他们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第二,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升电力工作人员掌握和鉴别潜在风险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开展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专门讲座并进行实战演练,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创建比较完善的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
3.3 运用远程监控,提高监管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发展,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电力生产中。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现场检测的危险性和现场检测成本,建立完善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有序运行。
3.4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安全对于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生产的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增强忧患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侥幸心理,自觉落实安全责任。在进行线路检修时,要对工作现场的安全措施和危险点进行分析,同时要保证检修线路处于停电状态,然后再开展其他工作。同样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加强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移动互联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的电力作业中。巡检作业、运行操作、安全工器具管理、应急处理等业务都具备了移动作业功能。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检、手工纸质记录等工作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如效率低,成本高等。此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强化现场作业的规范化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自身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海运贸易不断扩大,大型集装箱航运企业无论是运营规模、航线覆盖、服务外延,已经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推进。截至目前,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管理和运营的集装箱班轮达152艘,总箱位近6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六、亚洲第四、中国第一;其所经营的80条国际航线,11条国际支线,以及83条中国沿海航线和长江珠江驳船支线,在全球超过53个国家和地区及155个港口挂靠,年挂靠港次达11650次,平均每天约有32艘班轮进出国内外港口。2010年完成集装箱运输量达719.3万TEU。
远洋集装箱班轮点多线长、流动分散,海域全覆盖、时间全天候,加上营运班期紧、周转快,船舶无时不刻处在安全风险的动态之中,这种与安全生产的高度、紧密关联,决定了航运企业的安全风险更大,安全责任更重。一句话,安全生产如履薄冰,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必须担当主体责任,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既是航运企业依法经营、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第一需要,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企业经营者的神圣职责。而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首先必须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自身。这是因为,企业不仅是安全生产的“内因”和根本,其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大局,同时,无疑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从根本上说,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全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必然体现在企业上。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重点在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中远集运按照中远集团的要求,以更高标准的安全管理、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更加高效的岸基指挥系统、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到“四个坚持”、“一个确保”,即坚持“依法治安”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问责制,完善安全生产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氛围;坚持走“预防为主”的路线,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努力将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坚持依靠“科技兴安”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断强化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坚持用“双基强安”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基层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巩固从公司安委会、船舶管理部到船舶一线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和公司海务监督、安质部等职能部门形成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指标和经营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努力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的目标。
2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强化“双基”执行力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重在“固本强基”。作为航运企业安全运输生产的基层、基础,每一艘远洋船舶既是一片浮动的国土,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常年远离祖国、独立运营,肩负的安全责任更直接、更艰巨。在中远集运安全生产自上而下的系统中,从安全营运指挥、船舶管理的岸基,到每天航行世界各大洋、靠泊全球各大港的船舶,“三级责任”缺一不可。而夯实“双基”,强化“双基”执行力,更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点。
从交通运输部对近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分析看,部分基层单位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治理看不到实效;个别基层单位安全生产“严不起来、管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安全投入不够等,根本的原因在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这一“双基”还不牢固、安全执行力还不扎实。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海盗活动依然十分猖獗,严重威胁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船员的生命安全。
安全生产工作强调抓落实,离开了“双基”的执行力,安全生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和空中楼阁。只有抓住了“双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得到落实;只有层层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一杆子插到底”;也只有将强化“双基”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终点工程,才能有效地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
按照国务院《通知》和交通运输部的要求,近年来,中远集运在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双基”建设方面,以落实安全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切入口,以制度、措施强化“双基”安全执行力。每年初,由公司与所有下属企业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从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要求、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考核指标、检查考核等方面,进行全系统安全生产的“强约束”。各单位、各部门通过安全责任制来规范行为、落实责任。同时,通过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各项任务措施,以及公司上下各部门年终安全履职考核,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远洋运输企业高度涉外,多年来中远集运已形成一整套与IMO等国际海事组织、机构颁布的海上运输安全公约、法规接轨的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框架下,每年不仅有上百艘次船舶分别在国外港口国接受ISP等项检查、在国内港口接受海事、边防、海关、公安主管机关,以及中远集团的专项检查。
按照强化“双基”安全工作的思路,公司不断完善与推进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从集装箱船舶安全管理实际出发,建立和实施“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以超前防范、实现全面安全为目标,以强化动态检查、科学全程监控为手段,先后在4艘试点船舶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系统”,通过对驾驶台驾值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环境的截图监控,以及驾驶台管理动态检查,机舱管理动态检查,船员行为安全动态检查,推动和促进整个船队真正实现“船舶适航”、“船员适任”的管理目标,最大限度地消除船舶在动态营运中设备(物)不安全状况和船员(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效提升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船舶营运的本质安全。
3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强化科学化、制度化机制
国务院《通知》以及上海市贯彻《通知》的33条实施意见,在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要求上,突出了“十个强化”,包括强化隐患整改效果、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等,
“十个强化”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实施更加严格的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落实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实践证明,科技手段再高明,投入再多,没有人负责不行,而落实责任离不开安全生产的科学化、制度化机制。所谓科学化,就是要确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企业的安全状况会受人、设备、设施、环境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制度保证必须科学、
严密、有效。所谓制度化,就是以制度、规范落实责任,做到资金安排以安全为首,时间安排以安全为先,精力安排以安全为重,人员安排以安全为需,归结到一点,一切生产和工作以人为本,以安全为天。
当前,强化安全生产的科学化、制度化机制建设,一是要在规章制度的修改与完善上下功夫,推行更加有效的安全生产工作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互配套、有机衔接、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在创新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上下功夫,认真梳理和改进一些不合时宜的安全监督手段和方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前甘泉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效;三是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强化运输生产过程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层层落实企业内部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中远集运在科学研判、积极应对防海盗的严峻形势方面,全面总结、梳理防海盗工作预案,制定、细化落实船舶防海盗预警报告机制等多项措施,在岸基部门做好防海盗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的基础上,加强对船舶防海盗工作进行提示和提供技术支持,及时部署、指导主船队船舶做好防海盗工作。并将对外劳务部、对外船管部的船舶防海盗工作纳入公司安全管理范围,将防海盗的风险降低到最低。
关键词:质量管理 制度体系 问题 对策 安全生产法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0-01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新的水平,人们日益关注经济生产活动中安全生产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深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最大化实现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国家号召全国人民坚持宣传、学习、贯彻、实施好新的安全生产法,努力开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1 新的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概念
1.1 新的安全生产法核心内容
落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方面的主体责任。监管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认真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构建一个健全完整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安全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到位、培训到位、企业生产基础管理到位以及问题应急救援到位。从安全问题严重的重点地区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整顿开始,集中力量开展保障提高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六打六治”工作[1]。
1.2 新的安全生产法工作重点
明确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安全生产问题放在我国强调的“五位一体”建设过程中,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适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企业经营产业结构调整。
2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2.1 企业不能完善安全生产体系
由于对新的安全生产法理解不到位,让企业在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下进行安全生产的体系不能完善;甚至由于企业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生产利益,生产过程中为了缩减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偏离新的安全生产法的内容要求,让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得不到发挥作用。
2.2 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组织人员高效的质量管理
由于企业对生产人员新的安全生产法学习力度不够,导致安于现状,不能发挥自身安全生产的主动意识;甚至由于企业忽视对控制生产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安全生产未能按照新的安全生产法规范要求展开。
2.3 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反馈的质量管理
由于企业对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安全生产的标准工作也流于形式,导致企业未能科学地制定安全生产执行方案,使得企业安全生产不够合理和规范;甚至由于企业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安全生产,甚至缺乏能反映新的安全生产法监督安全生产执行力度问题的反馈机制,导致无法了解新的安全生产法监督指导下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2]。
2.4 企业缺乏新手段和技术进行安全生产
有些企业认为新的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不需要根据反馈机制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新手段新技术的研究探讨。使新的安全生产法下安全生产调整局限于旧有手段,安全生产内容以及范围未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但是面对传统技术方法无法解决现有安全生产问题时,不能灵活应对,任由问题扩展。
3 推进新的安全生产法下安全生产质量提高的措施
3.1 推进新的安全生产法制度体系的管理
由政府出面统筹协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协调机制。从而保证企业能对安全生产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调动全部部门,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生产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履行综合全面的安全生产监管。
加强国家及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适时根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
注意安全生产过程中分级分类监管和执法计划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安全生产监督方式的改善,充分提高安全生产的监督效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预防性处理[3]。
3.2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质量管理
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不仅要拟定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各种应急救援预案,还要组织学习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律以及法规的内容;安排企业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以及知识技能培训,及时对企业内部监管发现的违反生产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认真组织督促企业安全生产落实与适当改善整改情况。
严格遵照新的安全生产法内容,明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情况监督考核要求。
对从事特定需要生产的企业,按照国家及地方规定收取保障有关生产经营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相关费用。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发生,无力处理事故的保障。
3.3 加强学习管理
在企业内部深入贯彻新的安全生产法,掀起新的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坚持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安全生产法指导下安全生产需要持久抓、抓关键、见实效,并且切实利用多形式、多层次和多角度进行新的安全生产法要求与标准的新学、深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3.4 推进方法的创新转变
1)加强有关协会组织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信息、培训方面的作用。2)引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通过保障高危风险,促进企业安全生产。3)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专业性作用,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人员资格审查。相互配合研究适合现状的安全生产新方法新技术。
4 结语
新的安全生产法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上,也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安全生产就要全面理解并掌握新的安全生产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实现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静.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讨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11):118-119.
设立安全管理体系
设立安全管理体系不仅需培养职工团结合作的精神,可以组织展开一些团体活动,使员工可以交流互助,沟通感情、相互了解,通过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交换意见等有效的加强了员工之间的团结,同时也组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这样有助于铁路企业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与实施。现今,就是需实施以自控型小组建设工程为首,以小组为单位,确实为企业打下安全基础。
一、培养企业职工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本质条件,也是组织自控型小组的根本条件。顺利有效的完成一项工作,首先需要对其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铁路企业团体的组织性及自律性。团结靠团体,关键在个人,在企业中每一位职工均需积极自主的学习技术相关的业务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自觉的遵守铁路企业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落实技术标准化,积极归纳总结安全生产的经验及规律,不断创新、完善技术水平。
二、作业、制度标准化
作业是否标准化、制度是否合理化主要在于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自控意识,小组的安全自控首先需完善工作章程,保障现场作业的进展顺利,就需坚持交好班、养成在班前做好准备、班中做好控制、保障作业的标准化、班后进行归纳总结,把铁路工作的规章制度确实的落实到没有位职工中。
三、以先进个体带动整体进步
自由分配、组建自控型小组,首先要选取技术水平高超、管理能力一流的人员作为组长,且需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积极创新铁路企业管理制度,以先进个体带动整体进步的形式建设一体化工作机制。不断加强职工的绩效考核,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有效发挥组长带头的作用、管理组织者的作用和关系协调者的作用。
四、团结互助、和谐统一
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的基础是职工要具备集体荣誉感及归属感。所以,铁路企业管理者需积极采用各种途径、形式,以增强小组成员团结一心的集体意识,把团体看作为一个大家庭,友好互助,共同在工作中进步、取得良好的业绩。
确立安全管理意识
需做好对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员工的本职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及不足之处。定期举行座谈讨论与研讨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创设合理健全的宣传机制。使之真正的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安全制度执行力。
一、用科学的理念进行指导,使铁路企业员工自觉形成安全理念使至关重要的,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
二、用发人深省的实例进行警示,采用具体实例,给职工得视觉与心理带来震撼,从而让员工深刻反思。
三、举例劝诫、严以律己,企业需积极的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认清安全隐患造成的各种伤亡,严以律己,强化员工的自我认识。
设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章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保障作为铁路企业安全管理的制约措施。便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使得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才能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障铁路企业运输生产的安全。
一、确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铁路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需确立实事求是的态度,设立的规章制度均需具备可操作性及应用性。定期审查制度是否进展的顺利,及时消除其弊端,改善其不足。保障设立的制度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二、强化企业机制制度
铁路安全设立的管理机制分很多项内容,如用人与教育机制、规章及奖惩机制。在人才录用方面应采用组合的形式,在每年新录用的优秀人才中,分组与企业的老员工进行有效的结合。使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可以促进经验的交流与新知识的融入,是人员流动起来。激发职工的积极进取精神,合作共进。在企业规章制度方面,选取的管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创设的每项制度均需以实际情况出发,在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同时,且要确保具有现场实操性。
在奖惩制度方面,需依照公平公正原则,有效的激励与制约员工,赏罚并施且赏罚分明。制定合理有效的赏罚制度标准,依据制度按章办事,不可徇理。在企业管理制度中,赏罚措施应均等。有些企业把惩罚处理的章程列的多且严,并摆在首要位置,而奖励措施却虚无缥缈,真正实施的微乎其微。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使员工可以切实体会到得奖的喜悦。不仅让员工尝到了成绩带来的乐趣也是对员工价值的体现,以此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及责任心。惩罚虽不可缺少,但要明确惩罚不是目的,而是让员工认识到错误的一种手段。因此,惩罚措施不可刻薄只需合理有效,只有把奖励放在奖惩制度的首位,才能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及责任感。
确立企业新型安全管理观
企业管理均以效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铁路企业也是如此。在实际工作运行中,需时刻摆正安全所处的位置,明确生产需做到安全进行,而安全是为了增加生产量。只有切实贯穿这项安全的管理理念,才能做到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使得企业得到效益最大化。那么,就需认知:
一、安全及效率的关系
自始至终,铁路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率均被看成不可调节的难题。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安全与效益是不能同时存在的。这种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效率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直接动力,两者相互影响。企业效率的显现需以安全为基础,安全又为促进效益的产生作保障,因此,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只有把安全与效率有机连结起来统一运行才能有效的收获效益。在解决安全与效率的问题上,需衡量两者分量,把握好轻重。对于铁路运输工作, 需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立方案后再进行分析研究其安全对策,已制定两全其美的方案措施。
二、效果及投入的结合
铁路企业应积极做好有关硬件的采购与配置,保障企业保安装置向现代化水平进展,完善以机械设备保安取代人保安全这项现代化系统。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考虑研究安全的效果投入资金这一问题,以确保安全管理获得显著的效果。对企业来讲,获得的效益是作为衡量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到最后的终极标准。虽然企业是以安全为首,但安全管理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在原则上对待安全效果及资金投放问题是不分上下的。通常,在投入力量上要求必须保障既要安全又不能浪费。因此,铁路企业在设立安全方案时需综合分析,使得所设立的措施在充分确保安全的同时,另外整体分析以尽量减少投入的数量,达到以最少的投放量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经营及效益的一体化
一、领导重视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前提
安全生产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分析特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又不少事故是由于少数企业领导干部安全意识松懈,就会造成管理上有漏洞的,所以应对照企业自身情况,努力挖掘自身的差距,不断在对比中促进事故隐患的整改,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同时,领导的重视也是安全管理顺利开展的客观保证,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才有各项规定的制定、实施、执行,才能保证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整改、监控。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是核心
一套较全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是企业抓好安全的核心。年初,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及风险抵押金有效促进了安全责任的落实,不仅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责任,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
三、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保障
近两年来,先后实施了多项安全技术改造项目,设备的更新和安全隐患的治理,不仅提高了设备本质安全度,并为搞好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宣传教育仍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
广大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宣传教育,宣传是学习新知识、新思维、新法规的窗口,通过板报、站牌、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和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新进厂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对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安全检查是安全监督最直接的手段
安全隐患的存在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才能发现并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干部值班安全巡检;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巡查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综合检查不仅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顺利进行还对安全隐患的治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制定预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
加强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防范煤矿事故的重要措施,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部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能够着力提高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性[1]。
1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保障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与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井下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并引发安全事故,将直接威胁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充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危害,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井下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能力,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与排除,结合管理的优化能够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1.2保障煤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煤矿安全事故往往会对煤矿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使煤矿企业的外部形象受到影响,导致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下降,甚至失去大量市场资源,包括资金、客户、人才及合作企业等,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机电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保障煤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1.3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煤矿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煤矿工作人员及企业方面,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煤矿安全事故对伤亡人员及其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并非简单的赔偿可以弥补,事故导致一个家庭破碎,安全事故频发还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对煤炭行业整体态度与看法,并且可能对政府监管工作失去信心,甚至可能造成社会恐慌,这些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危害是十分严峻的。基于此,加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强化煤矿企业整体安全意识及对煤矿安全事故防控的力度,全力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保障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举措。
2当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机电作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井下作业本身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劳动强度大,因此煤矿企业大都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而掌握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又很少愿意主动投入到煤矿井下工作当中,这也就造成煤矿企业人才缺乏,机电作业岗位人员往往只经过短时间的突击培训便上岗作业,其对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作业知识与技术的掌握不充分,这也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机电作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成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2相关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随着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日益显现,煤矿企业大都已进行了井下作业机械化改造,使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由于机电设备增加,对于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部分规章制度模糊,无法全面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也容易导致机电作业过程中因管理不力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3机电设备使用及维护存在问题
机电设备使用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操作及使用不规范方面:(1)与机电设备操作及使用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2)则是源于安全技术管理缺失,设备使用不规范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也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导致设备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能下降,进而产生安全隐患。而设备维护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日常设备安全检查与故障检修存在漏洞及为节约生产成本,不注重机电设备及配件的维修与更换,导致设备部分配件老化严重,工艺技术落后,故障发生频率增加,甚至出现带病运行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安全,影响安全技术管理的效率[2]。
3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大力度推动煤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1)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对企业现有队伍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素质培训,让员工充分掌握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知识与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的意识与能力;(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体系,保障企业人才培训的顺利开展,并严把培训考核关,通过科学而严格的资质与能力考核,确保进入工作岗位的员工资质、能力与专业素质满足岗位要求;(3)努力完善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防护水平,充分保障井下机电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增强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2建立健全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是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应结合现行煤矿机电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应通过对制度的完善明确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权责划分,以保障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生产安全为出发点,合理划分权责归属,并通过建立安全技术管理责任制,确保各个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要求执行,通过规范化的安全技术管理,保障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作业的安全性。
3.3强化机电设备安全监察与维护检修
井上下所使用的机电设备按照生产和区域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强化检查责任,并加大对机电监察人员的考核力度。对存在隐患的设备要定时督察,保障安全生产。把质量考核体系审核工作引进机电管理、安全监察中,建立机电隐患风险评估和动态检查整改机制。管理人员要保障检修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4结语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要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针对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效率,确保机电设备的运行和使用安全,也为企业长期效益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久承.如何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4(7):276-277.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这句话在工地随处可见。可想而知,安全是首位的。项目管理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是一项自始至终的工作,是一种全过程管理和多因素管理,必须长久不懈的坚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效益已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为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的共识。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四大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精细的管理才能得以保证。在国家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和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吊销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伤补偿标准的逐年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安全风险和延续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对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更好的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谈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对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安全管理,可以更好的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然而该方针并没有引起一些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他们在安全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对应不同的建设工程,建立起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效益,创建优质工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现场及存在问题
1、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有,但落实不到位。如施工现场混乱,机械布置不合理,材料乱堆放,现场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不穿防护服等。
2、项目管理者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经过多年的行业建设,现在企业已经普遍把质量问题放到首位,而忽视安全问题,或者说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3、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建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已经占到80%左右,而且大都来自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他们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且他们当中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
4、项目的施工方案没有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上审批程序不到位,使施工方案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因为技术方案出现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5、分包单位选择把关不严。在工程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分包商的问题。分包商安全意识淡薄,人员管理松散,诸多安全隐患存在。
6、赶工期造成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现在由于一些项目随意压缩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工期,无形中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工作时间,造成夜间施工频繁,从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三、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措施
1、做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管理。按照法律责任的要求,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教育,领导干部必须起到带头作用。要通过制定各种奖罚措施激发调动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2、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安全交易应当面向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贯穿到施工的各个阶段中去。通过安全教育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岗位的技术技能,了解违章作业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首先以自我检查为主,从项目一开始就要注意对项目中每一个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细节进行检查,检点以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设施及生产人员为主。
4、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配合,共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瓦斯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稀释和排除矿井瓦斯、粉尘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作业区间的温度,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保障井下作业人员呼吸,优化工作环境的基本途径,历年来为煤矿下工作者所重视。据统计,通过通风方式排放的瓦斯约占全矿井瓦斯量的80%~90%,粉尘约占2%0~30%,热量约占60%~70%。对煤炭企业而言,矿井通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受到煤矿开采环境复杂、煤矿生产条件恶劣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煤矿开采工作的事故特别是瓦斯、煤尘、火灾等通风灾害事故频发,由通风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顶板事故。因此,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预警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效益和矿区稳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提出进一步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减少或避免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通风安全意识
通风工作就是事关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全员职工通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意识,使“通风无小事”的观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深入人心,这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一是提高领导的重视,煤矿主要领导全面负责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起职责明确、机构健全、规范科学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利用宣教片、广播、板报、墙报、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对职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瓦斯的危害及通风对瓦斯灾害防治的重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通风安全意识;三是注意收集通风安全的典型事故案例,以现身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分析每起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利用这个机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培训或训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以便日后工作中自觉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掌握矿井安全技术。
2.配置专项管理人员,建立通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实施,并加强对其的培训。可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需要,举办一些通风安全设备维护、维修人员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现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授课,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应充分考虑其劳动强度、责任和专业性,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规范的通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指引着开采人员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实现煤矿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在避免人为因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质量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如瓦斯检查、排放和监测管理制度、巷道贯通管理制度、盲巷管理制度、通风设施管理制度、综合防尘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等。并严格按规定贯彻落实,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验收、有评比、有考核、有奖罚,使通风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现场管理
机械设备是煤矿矿井通风的重要保障,现代煤矿的安全开采必须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矿井通风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通风设施的优化配置、开发与更新,提高技术设备的性能,实现矿井通风安全管控。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现场管理,完善矿井通风技术是重中之重,以技术的更新来提高安全生产的可靠程度。科学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对维护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通风系统类型,优化通风系统,降低通风阻力,保证生产所需风量。通风系统要做到简单、稳定、可靠且易于管理,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和验收,及时检查和调整通风系统,保持水平、采区独立通风,保证风向稳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建好各类记录,加强强设备日常检查维护,确保通风机各参数在合理范围内,保证通风机安全稳定、可靠运转。抓好通风事故隐患检查,及时掌握采掘工作面通风瓦斯情况,予以排除。
4.结语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是生产的效益的保障。煤矿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是“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可见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对于煤矿瓦斯治理的重要性。当前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的因素复杂,不仅有自然环境、物的环境等外在因素,还有安全意识欠缺、技术力量较薄弱等人为因素,增加了通风的难度,随着煤矿生产的不断延伸,通风安全面临的形势将愈发严峻。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只有我们不断地将通风管理落实到实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矿井实际生产中的通风安全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从而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确保煤矿企业长治久安。 [科]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解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张国枢.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洪德,马云东.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社,2004:15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