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

时间:2023-08-12 09:16:15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地进步,科技领域也得到了不断地突破与发展,其中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因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很多公司关于计算机技术也保持了更大的关注与重视,一些企业在不断地实现信息化的建设过程。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为此,有必要深入地探索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含义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己经被大量运用于很多的领域里。关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其基本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这项技术应用了计算机相关软件本身的性能,为人类工作与生活带来可靠性、便捷性的服务,计算机具体良好地掌握与运用每一款软件的所有性能以及属性,进而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人们当前已经对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产生了强大的依赖性,也表明了这一技术产生的重大意义。现如今,为更好地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着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总之,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2关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于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遍应用,公司的自动化办公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各个公司可以利用很多的智能设备进行实时性有效性地对公司内容的经营信息加以更新,免除了公司由于市场信息在搜集过程产生的滞后性引起的企业战略方式确立的偏差,提升了企业基础性信息的精确度以及实时性,确保了公司策略的合理性。(2)这样的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数量,并且达到了完全自动式的办公效果,又为公司节约了不小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成本投入。(3)计算机技术是一项智能化的技术,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中可以进一步对业务的流程进行改进,对于公司进行有效地人员、物资等方面的调度工作带来了技术支持。进而推动公司的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4)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化程度地提高,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同时,对于远距离的办公带来保障,从而强化了公司生产运行的灵活度。

3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讨

3.1企业的生产方面

当前,公司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的高新技术引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且给公司的流水线生产的方式过渡到自动化生成带来了可靠的支持,促进了生产制造的工作效率与产品的质量。总之,公司建设信息化的工程中,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以及一些微电子技术、模拟技术或者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而逐步地达到关于公司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以及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建立关于公司流水线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以最大化地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此外,在对企业的相关产品与工艺加以进一步地研发过程中,技术员还应当熟练CAD、CAPP等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应用技术,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企业的经营方面

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各个公司的管理者在经营中已逐渐挣脱了以往封闭型管理方式,而转向了开放形的管理模式来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这就会引起公司易遭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和信息化形势的制约。这样,公司为创造更大的经济目标,占据更为广阔的市场,需将公司的供应链具体的情况进行控制,而且关于采购、运输、制造、储存以及营销等工作流程展开有效地管理与改进。因此,公司相关机构在工作中引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利用局域网、互联网以及数据库等要关技术进行了公司的管理,进而达到关于供应企业、生产者还有服务企业促进服务信息的协调性,保障公司可以实时掌握有效地的需求,同时以此为依据对于供应、销售以及服务等工作进行合理地整合,提升每项环节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公司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3企业的管理方面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很多企业的构成已发生了较大的更新与优化,企业的管理不断地系统化与科学化。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不断地深入,还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的管理常面对着庞杂的信息。这就给工作人员增大的工作量与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公司的管理质量与效率,相关的工作者引进了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进而对企业管理相关的信息加以快速有效地采集、整理、筛选以及处理,进而为公司管理者减轻了负担,同时保障了工作的质量。近几年,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推广之下,企业建立了资源规划、信息处理体系、决策的支持体系等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技术,增加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例如,某食品连锁店为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在其连锁店面内部安有监控的摄像设备,并利用网络系统为管理者可以实时地调取监控内容,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调整与解决,保证了各个店面良好地运营与发展。这样,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给企业的远程化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4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公司的运营、管理与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内容,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应当深入地探索计算机应用技术,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进而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为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如促进企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与管理、推动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的发展,还可为办公的自动化与远程化带来可靠的技术支持,从而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廖冰峰.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8):82-83.

[2]吕丰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4):161.

第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

0概述

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谁能实现与新经济的成功对接,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推进信息化改造,已经成为众多建筑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措施。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庞大的组织机构、广阔的地域辐射常常造成人浮于事、决策缓慢、信息失真、经济效益低下,企业自身亟待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许多人眼里,信息经济与建设公司所处的传统建筑业距离不小,但我们在经过仔细的调研和论证后认为:传统产业只有经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改造、提升,才能更具竞争力。为此,在1999年年末,中国长城铝业建设公司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现代化的战略决策,并以应用为重点,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建设公司十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传统建筑业要成功实施信息化需抓住以下几点。

1 讲求实效 信息化要适合企业现状与发展

信息化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起点,但不能脱离企业现实;信息化建设要考虑企业的战略适宜度、应用适宜度、投资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文化适宜度,不流于形式,不搞花架子。正是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把握,建设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理性与求实。

中国长城铝业建设公司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隶属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现拥有有色冶炼一级总承包资质和多个专业承包资质,年完成产值能力在10亿元以上。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中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公司在实践中不懈的探索着。

1.1要建立清晰的信息化思路

1999年,当时国内外信息化建设思路很多,但考虑到建设公司的业务属性和实际情况,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公司很快形成了一致的建设思路,那就是:信息化和主业现代化相促并进,信息化以主业现代化为基础,主业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动力,最终实现建筑业和信息产业的齐头并进。

1.2要确立前瞻性的信息化目标

建设公司企业信息化主要希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1)管理方式系统化。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经营管理的监控、分析和决策支持,把企业内外资源充分统一管理起来,降低成本和损失。

(2)业务流程科学化。企业的具体业务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更加科学、系统、完善,更好地提供服务,并实现原来不能达到的功能。

(3)办公过程自动化。办公过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弥补管理、业务流程的漏洞,增加沟通,减少浪费。

(4)营销服务网络化。借助Internet的强大力量,实现企业的公关、营销、客户服务过程网络化,提升营销策略的层次和服务的质量。这不仅仅是建立一个优秀的网站,还要通过网络开展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

以上的“四化”并非独立实现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对信息化的实现要求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应该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1.3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建设部分建设公司当时已具备较成熟的条件,但当时针对建筑业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国内却凤毛麟角。一方面,很少有能从建筑业全局管理出发,为建筑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软件企业,大部分从事建筑业软件开发的企业仅能提供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局部管理的工具软件。另一方面,委托高校开发也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高等院校的开发主体主要是在职教师和在读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和商业服务意识,后期维护与系统升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权衡当时的情况,为了建立适合自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建设公司最终不得不选择了自主开发,虽然自主开发相对周期较长,困难较多,风险较大。

在建立了清晰的思路,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选择了合适的建设模之后,1999年开始,建设公司开始为信息化建设准备,铺设了近20公里的光缆局域网,并大举引进IT人才,着手软件开发。通过一年多磨练,建设公司打造出一支精通业务、熟悉管理的软件开发团队,为了给公司信息化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并实现建设成果的产业化目标,2001年年初,建设公司投资成立了河南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内推进公司信息化,对外开发IT市场。

2 转变观念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企业信息化不单是技术问题,更大程度上,它是对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再造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如果这个过程不到位,信息化就只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而达不到信息化管理,就不可能起到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对国企而言,领导的态度和工作作风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信息化顺利推进,建设公司的领导层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工程推进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了领导的清晰思路和积极参与,建设公司的信息化推进相当顺利,从前期策划到建立内部局域网到推出资源管理平台第一版,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领导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更新思想,转变广大员工观念,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公司本着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根本的原则,对员工实施全方位信息技术培训。几年来,建设公司组织信息化相关培训上千人次,公司所有管理人员都系统学习了相关信息技术。公司还在局域网系统上建立了网上教室、网上图书馆等多个学习板块,供员工学习。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员工对于信息化建设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局域网系统已成为大家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信息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开始成为大家的自觉,而合理化建议板块、热点讨论区已经成为大家关注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可以说,一个学习性的组织,一个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已在建设公司初步形成。

3 流程重组,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公司传统的信息交流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垂直交流形式,信息系统却允许信息的横向交流或越级进行,缩短了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高层管理者不再依赖中层管理部门就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评价,企业的管理层次减少,人员的职能重新分配,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的职能重新定向。

因此,信息系统的能力不仅仅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更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既是企业流程重组的出发点,也是企业流程重组的目标。

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针对建设公司从事建筑远程作业,距离总部较远的特点开发出的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以纯WEB技术实现了资源的远程处理和工作的远程调度。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分析和管理已有的资源为出发点,运用一定的公式和规则来解决问题和辅助决策。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了办公自动化模块、业务管理模块、企业数据资源管理模块、信息资源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消息,督办管理模块和客户资源管理模块七大子系统。它在资源管理上实现了最小冗余和最大共享,系统虽然按照模块划分,但是每个模块中的应用程序并不限定在某个部门使用,也就是说,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是面向工作流的,而工作流可以因企业、因时间而异。这样,公司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就必须实行业务流程重组。

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使我们认识到,管理系统带给公司的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不仅仅是一套管理软件,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结晶和体现,是信息时代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有力工具。如果这种管理思想与公司现有管理机构、管理体制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那么,就必须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造。只有在优化经营过程、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不是自动化,它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与之配合,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更重要的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引进和改革。为了真正发挥技术的优越性,就必须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调整,否则,再好的管理系统也发挥不出来作用。为此,建设公司借助中铝公司重组上市的契机,对公司的机构进行了重构,将以前的十几个科室并为六部一室,并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理顺。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公司初步形成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物流为主线,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工程管理体系。经过信息化的流程重组,我公司开始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1998年,建设公司年产值不足1000万,而到了2001年,经过彻底的信息化建设和大刀阔斧的业务流程重组,当年完成产值4.2亿元,公司效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2年,建设公司成功晋升有色冶炼国家一级总承包资质。2004年,我公司成功进入山东、山西、贵州等市场,成功承揽冰岛国际工程,建筑业产值达到4.8亿。2005-2007年,我公司产值一直维持在5到8个亿,而国际市场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样的业绩成为长铝公司的典范。

4 以应用为重点,信息化体系必须为工程建设服务

建筑企业管理的重点在项目管理,难点也在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2000年,我公司承接了中州铝厂2#悬浮焙烧炉安装工程,项目部启用资源管理系统在现场实时采集数据,现场数据经过资源管理系统的过滤,加工整理后,通过因特网提供给公司总部决策层,公司总部根据这些实时数据制定网络施工图和网络进度图,并随时根据网络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校正。以前需要一年半才能完成的工程,由于信息系统地采用和广大员工的努力,我公司9个月就拿了下来。2001年3月,中州铝厂2#悬浮焙烧炉一次点火成功,并且所有设备运行良好,被生产方称为样板工程。焙烧炉安装工程创出了国内同类建设项目工期最短、投入最少,一次试车成功,达产达标最快的记录。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成功的经历了第一次实践考验。

2003年,我公司再次承接了中州铝厂3号焙烧炉,公司在应用资源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进度控制系统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的进度、质量成为中州分公司各项工程施工的典范。8月20日该工程带料试车一次成功,8月23日达1350T/D设计产量,25日超过设计产量,达到1400T/D。该工程的实际建设工期仅有8个多月,可以说我公司再次刷新了由自己创下的同类工程建设记录。

目前,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企业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在采购、项目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很好体现。公司的资源管理系统已经过了多次升级,其内涵扩展到《项目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租赁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与其他管理系统共同构建成建设公司的《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公司信息系统构建初具规模。该系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资源,使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使企业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结果,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5 优化产业结构 信息化为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3篇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59~1967年为创始阶段。1959年,省劳改系统的生建八三厂成立了半导体技术研究室,开始仿制半导体分离器件。相继试制成功低频小功率三极管、二极整流管、高频小功率晶体管以及日本制式的7管半导体收音机,分别填补省及国内空白,拉开了市电子工业发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市委第一书记王士超带领市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上海考察电子、钢铁等工业的发展情况。返回后,在中共市委的倡导下,创建了市第一批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1966年前后,无线电元件研究所、稀有金属研究所、博山无线电实验所、张店无线电厂等相继成立。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玻璃釉电容器、半导体收音机等。

(二)1968~1983为探索发展时期,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打基础阶段。从1968年开始,我市一大批电子工业项目上马,厂点曾一度增加到65个。1972年,成立市电子工业局,开始对厂点布局、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市共有电子企业20个,职工2489人,固定资产507万元。产品门类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无线电五厂研发生产全国第一台海底地貌探测仪、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生产全国第一支500瓦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和第一支超高频大功率硅晶体管、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只读存贮器写入仪、球磨工业测量仪器振动传感器和智能动弹模量测定仪、市无线电二厂与航天工业部二院四部联合试制成功WDH—1型微机控制多功能呼吸机等。同时,我市生产的整机新产品还有集成电路计算机、毛细管粘度自动分析仪、顺序控制器、光电提花机、双喜牌黑白电视机、微波烘干炉等。无线电研究所、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七厂和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等8个单位,成为电子工业的骨干企业。

(三)1984~2003年,国内消费电子高速发展,我市电子产业出现“命系彩电”现象,由于彩电企业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导致我市电子工业落后于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争相引进彩电生产线,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引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热潮。这次热潮的结果是我国成为全球的电子产品加工中心,广东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费类电子产品逐年大幅降价。由于我国企业多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创新能力提高缓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从日本引进1条年产15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由于引进过程中忽视了国内配套问题,我市的彩电生产未能得到国内一流的元器件厂商的支持,产品质量一度成为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痛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被青岛海信兼并。即使如此,当时的电视机厂也是我市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占到我市电子工业的一半,其他多数企业也都围绕电视机配套上项目,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市的显像管、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谐振器等元器件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90年代末期,元器件企业未能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也未能及时更新换代,显像管及阻容感元件企业相继陷入困境。而二极管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通过对外合作,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赢得了发展的机会,成为国内领军企业。

由于我市工业基础整体相对雄厚,加上电子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及优秀的产业管理人员。在本地工业需求的拉动下,我市电子工业领域逐渐出现了一些仪器仪表企业,但规模相对较小,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五厂、无线电研究所、博特通讯、晨鸿电工、银河、科汇电器及信通电器等小微企业在油分析、医疗电子、电力自动化、电力电子、通信检测、通信维护、汽车检测、节能环保等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但是由于企业对于所服务的行业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的跟踪,对于仪器产业的发展规律缺少必要的认识,错失了做大做强的机会,部分企业甚至昙花一现,从高盈利到倒闭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些企业的积极意义在于培养了仪器仪表业的人才,积累了产业经验,为后来我市创建省仪器仪表产业园做了铺垫。

(四)2004~2010年为调整、壮大阶段,在巩固元器件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了投资类产品的投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随之壮大。2004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1.07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1.3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1.26亿元,利税8.92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15亿元;08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14.6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22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9.23亿元。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定位。所谓定位有两个含义,

一是认清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和地位。在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市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因此提出“一代引进,二代创新”的技术改造工作思路,强调仿制加优化就是创新。

二是搞清楚电子信息产业的性质。IT就是信息服务,既要找准所要服务的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又要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才能提供信息产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只有同时熟悉客户业务、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持续发展。

2、调整。长期的低效益阻碍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的整体思路,借助于高技术创造的高效益,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借助于行业投资的高收益率,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信息产业。2005年以来,我市信息产业连年高速增长,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大大提高了信息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吸引了其它行业的投资。依托大企业、大集团、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初步显现,铝业、华泰轴承投资集成电路卡模块、IC载板,新华医疗器械公司投资医疗电子,博山防爆电器厂投资节能电子都是非常鲜活的例子。

3、突破。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的我市电子信息企业难以在消费电子产品上与国内的大企业抗衡,只能先从一些较小的领域寻找机会,先做强后做大。因此提出“专注特色领域,培植专项冠军”的提高竞争力思路。新华医疗、泰光电力、山铝电子、美林电子、科汇电器、信通电器、中惠电器等一批企业成为专项冠军,从而为我市信息产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4、立足。着眼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寻找我们的立足点。根据新的规划,资助相对较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扶持相对较大较强的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人才聚集,为我市信息产业高速增长蓄积力量,现已建成的“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微电机”和“软件”四个省级信息产业园区成为重要的发展基础。

二、现状及发展优势

(一)现状

1、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67亿元,实现利润27.09亿元,实现利税39.23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第5位。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33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118个,软件著作权累计120个。

2、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省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良好氛围。2007年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相关措施。2008年设立了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市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2009年,市政府印发了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淄政发〔2009〕61号),出台了《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截至2010年末,我市共有54家工业企业列入创新成长型企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占三分之一。

3、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市拥有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软件园1个省级软件产业园。

年,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共入驻企业超过百家,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超过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50%,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4、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医疗电子、石化电子、节能电子、电子元器件、微电机和嵌入式软件企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全市信息产业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7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RFID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站2个。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企业规模偏小。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列第五位,与前四位的青岛、烟台、威海、济南相比差距较大。电子信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龙头企业。

2、整体人才缺乏,企业急需优秀的管理团队。我市创业企业多,产品涉及面广,发展到一定阶段,因管理团队跟不上导致企业难以上台阶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市IT人才流失严重。软件、电子技术、国际商务高端人才大量流向京上广一线城市,整个行业缺少像大连、苏州等先进城市那样形成人才聚集的大动作、大项目。

3、重大外资项目少,经济外向度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引进外资工作起步较早,但是缺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多数企业尚未融入全球生产贸易体系,服务外包尚在起步阶段,全市16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中,有出口贸易的不足20家。

(三)发展优势

我市信息产业有七大比较优势:

一是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品包括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节能电子、环保电子、分析仪器、监测及检测仪器等在我市有较好的基础,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基础上不断自主创新,可建成我国重要的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及进出口基地,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信息终端,进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产品集散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电子元器件企业有较丰富的生产及国际化经验,充分发挥企业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的作用,下大力气承接国际元器件产业转移,我市可成为环渤海地区主要的元器件生产基地。

三是工业控制微电机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可拉长产业链,创建技术国际领先、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的微电机生产基地。

四是集成电路卡(IC卡)模块封装、测试的产能居国内前列,借助于IC卡的优势,发展其上游的晶圆测试、集成电路设计,进而推动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在我市的聚集,形成高效益、无污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五是电力电子产业链逐步形成。由电力电子芯片设计、电力电子模块封装、电力电子核心元件、器件、整机及应用系统组成的产业链自主创新逐年增强,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是绿色能源产业具备了发展基础。各类绿色储能装置及原材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风力发电电机、动态无功补偿发生器、自动控制系统有实质进展,初步具备了规模发展条件。

七是行业应用软件在医疗、钢铁、建筑等领域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嵌入式软件拥有一批全国专项冠军企业。近几年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为嵌入式软件向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导与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电子信息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拉动服务外包和对外贸易。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强化园区建设,吸引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高质量产业聚集。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新的应用拉动产业发展,实现有盈利的高速增长。

(二)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发展电子仪器仪表一个产业集群,拉长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201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达到2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链达到200亿元,电力电子产业链达到200亿元,微系统产业基地达到100亿元。推动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以医疗电子为代表、以传感器为核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微系统(MEMS)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及软件园。

四、发展重点

(一)电子仪器仪表产品

1.医疗电子。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医疗电子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企业规模,带动我市医疗电子企业高起点发展诊断治疗设备、医疗影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和医用信息化终端。鼓励和引导我市传统医疗器械与信息技术融合,研发医疗电子产品,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业化,科创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全自动仿生助产仪产业化,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的医用血浆病毒电子灭活柜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2.能源计量仪表。鼓励企业围绕能源系统、工矿企业、公用设施、智能建筑的水、电、燃气、冷热计量与监控需求,研发数字式多功能网络化能源计量仪表。着力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用户使用效率。重点支持计保电气有限公司的智能电网用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卓尔电气有限公司的远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统,贝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新型电子式智能电表、水表等相关产品项目。

3.分析仪器。鼓励仪器有限公司、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分析仪器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扩大服务领域。在光电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色谱、光谱、质谱仪器;在油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气体分析及称量仪器。加快分析仪器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提供商转变,由单一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重点支持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常量水分测定仪、红外光谱辛烷值分析系统,仪器有限公司的露点测定仪、颗粒计数仪,仪器有限公司的军用车载油品分析装置项目。

4.检测、监测仪器仪表。发挥我市仪器仪表研发及产业化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汽车检测检修、通信运营维护、高低压测量仪表市场的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应用产品,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聚集。围绕物联网发展和应用需求,推进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重点支持信通电器有限公司的3G网络测试仪表研发项目,惠工仪器有限公司的激光飞灰含碳量在线检测系统,思科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绝缘子故障激光定位侦测器,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测试仪,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消防自动泡沫比例调节器及整机系统项目。

5.汽车电子。抓住我市打造电动汽车最大生产基地的契机,支持我市有基础的信息产业企业搭建电动汽车信息技术研发平台,对驱动电机、控制微电机、控制总线、各类电池、汽车电子部件进行改造升级,掌握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重点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车辆智能化网络控制及故障诊断系统项目、山博电机公司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及国利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容电池项目。

(二)集成电路产品

1.集成电路设计。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基础的企业开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逐步向IP核、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延伸,为不断成长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发展的源头动力和方向。重点支持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研发,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集成电路MAX17075替代产品项目。

2.IC卡模块封装、测试。支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微电子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加强软件研发,充分发挥IC卡载板的产业化优势,降低封装成本,抢占全国市场份额,打造集成电路卡载板制造、模块测试、封装等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3.专用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支持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扩大晶圆测试规模,满足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企业的配套需求;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集成电路测试封装企业投资,主动承接台湾等地的集成电路企业转移,壮大无污染、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亿只集成电路系列产品项目,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年测试10亿片12英寸晶圆测试项目。

4.关键封装材料。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为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产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创造条件。重点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40亿片IC卡载板项目。

5.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及天利和软件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软件公司扩大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培育全省RFID产业联盟的龙头企业。鼓励相关企业创新解决方案,发展系统集成,以新应用带动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的防伪物流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RFID电子标签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RFID汽车后服务管理平台项目。

(三)微纳技术产品

支持清华大学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在我市建设国家级微纳技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重点研发生产各类MEMS(微机电系统)新型智能化传感器,推动我市传感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电力电子产品

1.电力电子芯片设计。将电力电子芯片设计作为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的突破口,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研发量大面广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电子芯片。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芯片设计项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超快恢复二极管(FRD)项目。

2.电力电子元器件。鼓励企业跟踪国际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发展方向,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巩固提升行业优势地位。围绕国家建设智能电网所需的关键设备及部件开展攻关,做好技术储备。重点发展高压变频器、逆变器、高压电力电容器、高频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支持锦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逆变器、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晨鸿电工公司的高压灭弧室、深川电器有限公司的高低压变频器、达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码消弧式TV装置、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高频逆变开关电源、一诺电器有限公司的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等项目。

3.电力电子模块。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各个领域对功率模块的实际需求,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加快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和器件的功率模块产业化。重点支持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IPM)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IPM智能功率模块、集成IGBT变频器模块,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江来电器有限公司的限流软起动模块项目。

4.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围绕电机节能、输变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机床电子、逆变焊机等工业装备和系统等领域,支持研发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器件和功率模块的电力电子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重点开发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高效逆变焊机、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等一批重点产品。支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动态无功发生器产业化项目、电力厂的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安全监控系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电气有限公司的IGBT逆变焊机、电气有限公司的磁控电抗器式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成套装置、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型大功率内置旁路电机软起动器、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抗滤波节电机等项目。鼓励我市有基础的企业研发特高压直流输电、电能质量复合控制技术及装置。

(五)基础元器件产品

1.新型电子元器件。支持电子有限公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子元器件企业发展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元器件,支持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电子有限公司等发展微波介质器件、高频压电陶瓷器件。引导企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际元器件产业向我市转移。重点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整流桥,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TVS浪涌保护器件,贝斯特光电网络设备有限公司的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公司适时高起点建设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项目。

2.绿色能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绿色储能装置,加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电池、集团的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项目电器、公司的太阳能、风能逆变器项目,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陶瓷散热基板项目,蓄电池厂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3.电子材料。发挥我市省电子原材料产业基地优势,重点发展钨钼制品、电子陶瓷、压电陶瓷、陶瓷覆铜板、陶瓷开关管壳、电容器金属化膜及磁性材料等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IGBT模块用低热阻陶瓷覆铜板、晨鸿电气有限公司的真空灭弧室用CuCr触头材料、博航电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水基注凝法氧化铝陶瓷基片、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的防辐射材料、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锌铝复合金属化薄膜项目。

(六)微电机产品

1.微电机。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水平工业控制微电机为主的各类微电机,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打造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微电机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业控制微电机生产建设项目,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转子永磁直流无刷微电机项目。

2.微电机应用。支持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健身器材有限分公司等企业利用微电机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发新型健身设备,根据体育医疗技术的发展,设计信息化的健身系统,推动连锁经营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将信息化电机系统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成以微电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微电机系统集成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的电动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项目,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虚拟现实功能的电动跑步机项目。

(七)软件产品

1.片上系统(SOC)、智能卡操作系统(COS)。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片上软件,提高集成电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做大做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支持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THC20F17AD芯片的智能卡COS开发项目,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非接触式CPU卡COS系统开发项目。

2.嵌入式软件。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信通电器有限公司、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电力、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嵌入式软件,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巩固行业优势地位。鼓励企业拓宽应用领域,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产业规模。

3.行业应用软件。支持软件有限公司、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医疗、化工、冶金、建筑、教育等领域发展行业应用软件,鼓励自主创新,培育专项冠军。重点支持软件有限公司的钢铁企业信息化一体化系统、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项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儿童动画彩色电子书项目,万洲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汽车后RFID服务管理平台项目,泰光电力器材厂的绝缘子信息化建设项目。

五、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各级、各部门产业政策及其配套资金,逐年加大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信息产业向我市转移。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对台招商引资战略规划,有计划地组织专业队伍赴台招商,推动台湾集成电路、RFID、电力电子关键元器件等高端信息产业落户我市,加快我市信息产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步伐。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落地,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培植专项“冠军”,拉动服务外包及外来加工业务的开展和出口贸易的增加;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信息产业。

(三)健全研发机构,鼓励自主创新。加快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软件企业争创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做好CMM/CMMI及其他认证。引导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开发产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更多的投入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突出抓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打造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提高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计划性。通过大项目引进、引导社会投入,不断延伸与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第4篇

为使分公司信息中心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分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提高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全球信息化的世纪风暴,正在影响和加速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水平已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分为五个层次,即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

l、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1)提高效率。企业信息化可大大减少人力,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提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

(3)、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为增值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作用,这就迫使企业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企业信息化又恰恰提供了一个知识和信息被获取、被增值的平台。

(2)、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市场的客观需求。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迅速地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做出反应,及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市场早已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买方市场。企业信息化能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合理安排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而有效地驾驭市场。

(3)、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就是信息。企业要准确、快速的获取和处理信息,企业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

4、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1)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应用现代电子信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加速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即企业内联网:intranet),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入因特网,进行企业的信息,并建设企业外部网(即见extranet)。通过采集和利用国家宏观信息、企业材料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生产流通信息、市场信息等经营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正确决策能力。

5、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1)、单项微机阶段。在我国信息化初期,主要是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单项信息管理,关系型数据库刚刚建立,每台计算机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所谓的管理还处于数字统计和科学计算的范畴。

(2)计算机网络化阶段。通过进行局域网的建设,使企业的计算机摆脱了单机的模式,使企业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上脱离了信息孤岛的局面,使部门内信息得到了较充分的处理。

(3)内部工作流的电子化阶段。将各局域网连接,形成企业内部(intranet),具体体现在诸如办公自动系统,财务系统的应用上。这些应用是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培养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气氛,为企业在原来几乎无信息化应用的前提下产生了许多效益。

(4)企业级资源规划系统(erp)阶段。企业资源计划(w)是以intranet为环境,面向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它识别并计划企业全部资源的需求,全方位地实行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更通俗地讲,erp是为制造商、分销商、服务公司在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等业务所有资源需求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5)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erp)阶段。这是对世纪企业信息化的模式。在企业资源计划erp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实现供需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b一c)、办公业务自动化(oa)等技术的全面集成,资源共享、数据共享的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e-*rp系统支持下,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在展示室或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商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通过供需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没有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6、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广义地讲,它的任务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①网络的综合布线、因特网(internet)的连通、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构建;②财务、办公、科研、生产、营销等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或开发;③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挖掘与综合利用;④信息管理的组建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2)、“软件”方面:①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以及安全保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②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数据的录入与更新的制度化;③全体员工信息化意识的教育与信息化技能的培训;④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变革。

二、分公司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要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依托于集团的数字神经系统,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产量与销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分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分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为突破;建设分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而后延伸到产、供、销、存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规划体系(erp);接着实施客户管理系统(crm);再实现供应链管理(scm),最终走进电子商务。

2.分公司企业内部同(intranet)建设的框架结构

在分公司内部建成以游览器/服务结构为基础的intranet。通过ddn、isdn等万式连入internet。与总公司中央局域网(包括事业部、专业公司),四十八个成员企业子局域网,若干个集团销售网点和海外企业远程信息通道。

3、构筑intranet遵循的原则

按照集团发展战略目标,超前于集团发展步伐的原则;全集团统一的、综合的体系结构的原则;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的原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4、具体实施方案

按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通过对子局域网或子信息系统中的可选择模块分别投资,成功后再扩展、推广的方式;建设成于局域网,最后与集团中央局域网覆盖、整合,完成集团的网络信息体系建设。

首先,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在集团选择管理较规范、业务活动范围广、各产业体系较健全的企业做试点。

第二,在上述试点成功后,通过论证。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其他领域,实现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集成化管理,再在其他各企业全面推广,建设八个企业子局域网。

第三,建设、完善集团中央局域网;用ddn专线连接,与各企业干局域网整合,完成intranet建设,同时实现集团办公自动化(oa)。

最后,通过防火墙与国际互联连接。初步完成集团的信息网络化建设。集团各个层次的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密级和读写修改权限,调用准确可靠的集团内部信息才。游览因特网上的任何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不断的对网络的改造和先进管理系统的应用、扩展,逐步实现电子商务。

三、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和分公司信息化重点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软件的开发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信息化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重整,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

l、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

⑴、编制分公司信息工作规划,作好信息工作计划;管理、协调和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并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⑵、负责各类应用软件的应用和管理。

⑶、组织参与制定分公司信息化有关制度、标准,分析分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是否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并提出调整、变革、优化和重组的建议。

⑷、负责管理、监督分公司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⑸、负责跟踪采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微观经济信息和发展动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分析,为分公司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⑹、组织参与分公司基本信息设备的选型、建设、维护和信息服务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网络硬件设备工程建设

尽管整个工程是分步实施的;但每一步的建设中必须将下一步的发展预留出来,使整个硬件设备兼容。既充分保护已完成投资,又要与未来的技术设备兼容或共存,以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采用整体招标的方式,以保证质量和网络运行的后期服务到位。

4、管理软件的配备

由于我们是以财务管理软件为突破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运作的,因而在后续软件的开发上要以此为基础,积极配合软件开发商,将信息系统范围从财务管理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和人事管理。再扩展到生产管理,最后扩展到决策管理系统,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有我们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参加,使开发的软件适合集团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5.强化微机培训,提高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

建企业网,实现办公自动化,人员培训是关键,只有全体员工都利用网络计算机资源,才能发挥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

⑴、对集团领导的培训。培训时采取灵活的方式,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分批培训,不受时间限制,随到随学,直到学会为止。

⑵、集团总公司员工培训。会同机关党委、人力资源部安排计划,集中时间脱产培训,考试合格后发证,计入员工档案。

⑶、对企业局微机应用人员培训。按信息系统,由各个部室负责组织本系统的人员培训,信息中心配合。

6、建立、健全各种网络、信息规章制度

企业要发展信息工作,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制定信息管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建立各种类型的工作程序。这些都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我们将陆续完善。目前制定《分公司计算机管理办法》《分公司信息管理办法》《分公司信息保密制度》、《分公司信息对外制度》《分公司信息成果审批和信息员奖惩制度》,全体人员要贯彻执行。

7.加强外部信息的收集、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1)、信息来源。一种是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与各信息网络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另一种是从互联网等媒体编辑整理信息。信息内容定位在行业动态、新产品、新技术、市场行情以及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优秀的管理理念等。

(2)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编印信息刊物。

第5篇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电力信息化现状

1、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网原则,公司的通信网、数据传输网和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电力专用通信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微波、载波、卫星、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类、功能齐全的通信手段,通信范围已基本覆盖了全国36个网、省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SPDnet)、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SPInet)、电话会议网的基础建成。

2、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提升

截止到2000年底,国电公司系统的计算机设备达20万台,比“八五”末增加了122%,另有服务器600多台、路由器500多台、交换机近1000台,各种打印机设备约6万台,各类规模局域网几千个。各电力公司本部工作人员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和主要岗位人手一机。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的上网用户超过15万户。

3、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发电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应当看到,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开始。①目前的许多应用系统在改革后将不适于新的环境。②各网省电力公司的MIS建设率、OA建设率、省公司的广域网的覆盖率还不能满足电力市场化运行的需要;③全公司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质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形成很多数据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④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⑥信息网络的通道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流量的需要。

电力信息化建设将要面临的任务

国电公司正在实行改革,组建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几个发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控股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集团,承担着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建设和经营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作为国家电力市场的骨干企业承担为发电企业和广大用户服务的任务。在未来市场化的电力运行环境请下,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将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全面提高企业产业水平,以新的姿态迎接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为此电力公司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主要做以下几项工程:

(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2)加快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

(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

(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

(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

(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

(7)建立电力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简称数据中心)。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商务;B2B模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historical process introduction of Hubei ZhiJiang Liquor Trade Co., Ltd in informatization, as well a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reform measures in producing course, bill management and capital flowing and so on, reveales that ZhiJiang Liquor Trade Co. Ltd in electronic commerce how to rely 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o spread out B2B model activitie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model of business to business

1企业发展历程

湖北枝江酒业的前身是于1817年(清朝嘉庆年间)建立的“谦泰吉”槽坊,迄今已有长达18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了国营江口酒厂,后转为地方集体企业,更名枝江酒厂,并不断扩大规模,从最初的一个车间逐渐扩大到三个车间。在改革开放时期,企业改变销售模式,由商业部门包销转为自产自销。1984年,“枝江大曲”、“枝江小曲”首次以湖北名酒的身份,进入北京中南海,而其中“枝江小曲”更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65万元的现代化大曲酿造车间正式投产,企业开始了规模发展的道路。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经营不善和市场开拓的落后,企业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至1998年,已累计亏损高达3 000万元。1998年10月,公司进行了以“产权结构和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成立了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逐渐退出,经营者持多数股份,由国有性质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从而克服了传统行业中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体制障碍,明晰的产权激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到2005年,短短7年时间,公司经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苦心经营、开拓创新而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先后建立起现代化灌装生产线21条,年生产能力突破5万吨,产品远销18个省(市)、200多个地(市),其白酒生产基地占地超过600余亩,从业人员2 000余人,资产总额达到5亿元,成为湖北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白酒龙头企业。改制以来,公司已连续5年夺取湖北白酒桂冠,连续3年跻身全国白酒10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并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湖北省“百佳纳税人”等多项荣誉。2004年公司完成销售额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2%。2005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9亿元,按照目前公司发展趋势,2006年公司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大关,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公司不断快速、稳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相当明显,据国家权威机构论证评估,枝江酒业的品牌价值已超过10个亿,枝江酒业的存在,使枝江地区形成了一个依托白酒生产和销售的区域产业价值链,其所带动的白酒附属产业的发展,一年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高达5个亿,枝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酒之乡。

2企业信息化进程

公司在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懈努力,取得了以下成就。

2.1成立计算机中心,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枝江酒业高层领导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企业走向未来的希望。为此,1999年,组建了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计算机中心;并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任组长,各高层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专门处理和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制定了以计算机中心为主向公司各部门辐射,争取全员参与的信息化战略。“十五”期间,枝江酒业更是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联想、华为等国产国际著名品牌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还招聘信息化专业人士加盟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计算机中心通过网络不仅紧密联系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联系,还与大部分与企业关系紧密的供应商、采购商达成合作协议,与他们的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集成,从而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和优化。

2.2建立网络系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公司以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建设为契机,将三台电脑用一条网线连接在了一起,构建了公司最早的局域网。而到目前为止,系统主干网络已全部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带宽达到1G以上,拥有工作站及相关设备一百余台套。

公司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网络平台,从而又一次加强了信息的交流,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使相关信息及时得到充分共享。今年又将互联网光纤接入宽带从10M升级至100M,使信息渠道延伸到全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远程办公和家庭办公相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信息采集途径,公司所需信息的采集数量和采集质量大大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2.3建立门户网站,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营销,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为了让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了解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公司于1999年建立了门户网站(www.zj9.com),网站建成之后迅速成为公司对外宣传的窗口。近几年来,公司根据消费者需求多次对网站进行更新改版,目前已是第三版。公司广泛利用国际国内信息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公司网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产品宣传、对外通过提供公司网站访问服务和企业电子邮件服务,向广大消费者及经销商提供产品真伪查询、公司宣传视频的在线播放、企业VI下载等,较好地提高了公司的美誉度。

除此之外,公司网站还实现了诸如网上拍卖、网上招标等多项业务,使网站不仅起到了企业和产品宣传门户的作用,还成为了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心。

2.4积极引进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在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传统的管理手段暴露出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脱节、销售成本上升等局限性。在发觉到这些问题后,1999年,公司果断引进财务管理软件,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与联想、用友等公司合作,在“进、销、存”方面引入了ERP系统——“U8”管理软件,并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大大简化了以往的进货环节、库存、销售管理的繁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

ERP的引进,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思维模式引进,它以其平滑、安全、实用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了企业与信息化潮流的同步,提升了传统企业生产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对能力。为公司在下一步全面实施电子商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枝江酒业在引进了ERP管理软件以后,效果显著,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升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应用ERP财务软件,公司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相关数据,将市场信息、生产信息、物流信息以准确的数字表现并加以对比分析,供领导决策时参考;通过引入ERP管理系统,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公司的生产、库存、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资金回笼等各方面的数据,变传统管理思想下的事后决策为事前决策、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真正做到了“数出一门,全局共享”。

与此同时,公司在利用已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还不断自主开发软件。先后自主开发了枝江酒业销售管理系统、OA系统、车辆调配系统等。其中枝江酒业销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资金管理、收发存管理、广告费管理、业绩考核等。该系统的投入使用,解决了营销人员移动办公的需要,提高了销售管理效率,而且使公司能顺利开展网上营销业务。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企业的重要会议及相关日程提醒等工作大部分都由人工完成;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信息沟通不畅、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的传递信息,效率不高。于是,公司果断引进了移动的短信群发平台,既及时准确的传递了企业内部的各种工作日程及会议通知,又加强了对异地工作的管理和任务分配,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整合营销网络,努力探索实施B2B电子商务模式

枝江酒业基于其相对稳定的营销代理关系,对一级批发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管理,以电子商务模式为主要形式,在网上订单、网上对账、网上支付等方面,进行了结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探索。

3.1建立稳定的一级代理商关系,为成功实行B2B电子商务模式奠定基础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交换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稳定的代理商关系。

据统计,在大企业的贸易中,较多采用和下游建立代理商的关系来展开业务。而在众多的代理商中,重点大客户可占有60%以上的销售额,一般客户大概占有30%左右的销售额,而小规模或非长期客户一般占有10%不到的销售额。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重点大客户应为企业的首选对象,而一般客户可以作为销售推广过程中考虑的对象。

近些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了一级代理商250多个。其中,有些代理商只进行单一品牌的经销、宣传。更大部分的代理商进行多个品牌的代理和销售。这些一级代理商的销售规模都比较大,最小的也达到了百万左右,而规模较大的可达千万以上,甚至过亿。由于一级代理商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企业对一级代理商的资格认定过程也是相当缜密的。资格认证流程示例图2如下。

在枝江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正因为择选过程的严密、考察的深入,企业和一级代理商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定,期间,只有少数几个代理商退出。而这种稳定的状态,正是基于紧密供应链而实行B2B电子商务模式的最好条件。

3.2对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我国酿酒在勾兑工艺方面全部靠人工操作,没有精确的定量标准,不同批次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自1999年起,枝江酒业开始尝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白酒酿造、生产管理中。2000年,公司开始与710研究所合作,联合研发白酒自动勾兑系统,于2004年,率先在湖北酒类行业建成了集分析、勾兑、灌装一体的现代化白酒生产线,累计投入资金1 800多万元。通过将原有的手工勾兑改为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勾兑,使枝江大曲产品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酒质更加稳定,彻底改变了白酒生产、勾兑完全凭调酒师经验操作的工艺难题,大大提高了枝江大曲酒质的稳定性。仅此项,每年可为公司增加利润近2 000万元。

公司在全行业还率先创新求变,注重产品微量成份分析,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近几年,公司每年投巨资购进检测白酒微量成份的气象色谱等高新设备,通过对白酒和保健酒酒体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确认了白酒、中药材的功能因子成分并加以量化。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对枝江大曲、裕鹿滋补酒的配方进行改进,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营养。同时,公司质量技术中心依据研究结果,每年开发20~30个新品种。公司目前已经稳定地走上了一条“创新改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道路。

3.3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枝江酒业的业务流程看,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其上游企业为供应商、下游企业为销售商。从附属产品采购到白酒产品批发这段流程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紧密型供应链。电子商务业务主要是在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就白酒包装品等附属产品的采购以及本企业与一级代理商之间就白酒产品的销售业务而展开。由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稳定,电子商务业务虽然没有采用多少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它却是卓有成效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3.1利用门户网站进行网上采购和网上订货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电子商务这个虚拟的巨大市场中,网上采购业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加以重视,并开始影响到传统的供销理念与方式。枝江酒业紧跟信息化潮流的脚步,对白酒行业旧有的传统采购方式进行改革,在白酒的包装品等附属产品方面采取网上采购的方式。

通过企业网站(www.zj9.com),公司发布网上招标信息,供应商可以在线查询邀请或公开招标信息,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线投递标书,并查看开标时间及要求等相关信息。采购方根据各个供应商投递的标书信息,组建评审组评议。选择少数几家有实力且在各个方面比较适合的供应商进行洽谈,并最终决定招标结果。

以往的传统采购过程中,人为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往往导致采购价格上升,采购商品质量低劣等等后果,使双方企业苦不堪言。而采取了网上采购后,信息来源更加广泛、透明,不仅拓展了采购途径,缩短了采购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由于沟通环节和不确定因素的减少,供应方和采购方都获得了更多保障,促进了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

枝江酒业不仅在采购方式上大胆采用电子商务模式的网上采购,同时还创新引入了网上订单:在招标结果确定后,企业可在线与相关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然后通过网上进行支付交易。当然,由于白酒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并没有完全采用网上订单模式,而是采用网上订单为主,辅之以传统采购的方法,开展采购业务。

3.3.2票据管理方面,实行网上对账

在公司与一级代理商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与一级代理商的业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公司在票据信息处理方面,利用固定时间(通常以月为单位)进行网上对账。该系统代替了原有使用的纸质回单方式,一级代理商企业只需要每月底登录网上银行,通过特定的网上对账通道与公司内部的U8财务管理系统相连,根据网上对账功能提供的月余额数据与自身的财务账核对,并把确认信息发送到银行端,就可完成对账工作。这样既能让客户准确了解自己在银行的资金情况,又无须客户亲身到银行办理。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有效延伸,极大节省了对账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在实施了网上票据业务后,原来人工处理需要几天才能处理完的票据信息,现在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具体流程如图3。

3.3.3资金流环节,实行网上支付与结算

2002年12月2日,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批准全国第一家白酒企业——枝江酒业为该行重要客户,并使用重要客户服务系统。

不仅在建行,枝江酒业公司还在农行、工行、中行、招行等等设立了网上银行账户。此外,企业还与当地银行系统建立了DDN专线进行联系,使信息传递质量提高、时延缩小,并可实现多媒体信息传输业务。在硬件条件完全达标的情况下,依赖于多年来与一级代理商之间建立的极为稳定的关系,在白酒这个传统行业上,枝江酒业开展了对传统支付方式的改革,将其与一级代理商业之间贸易往来的资金流,改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进行,其主要形式包括网上支付与转账。其流程示例如图4。

此外,除了传统的网上支付方式,枝江公司还别有创新:2006年7月份开始,枝江酒业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与中国银联正式推出——移动POS机服务。移动POS机服务实际上是POS(point of sale)服务的一种延伸,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CDMA通讯的无限网络无线网络,实现银行业务服务器和企业商户POS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移动POS机服务的出现取代了银行特约商户目前使用的有线线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此举的推出成功实现了无现金支付的可能,规避了现金流过程中的不安全性,还方便了消费者,使他们在今后购货中有了更多支付方式上的选择。

4U8管理软件功能简介

U8企业管理软件是湖北枝江酒业有限公司从上海用友软件公司购买的管理系统。它以企业内部资源、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为重点,不仅考虑到信息资源在部门内、企业内、集团内共享的要求,还充分体现了预测、计划、控制、业绩评价及考核等管理方面的要求,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管理的统一,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管理的难题。枝江酒业以用友软件公司提供的“U8”系统管理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主干软件,比较完美地实现了公司整个业务流程的网络结合。

4.1数据安全方面,以领先的技术保证数据“万无一失”

任何一个管理软件,其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安全问题,用友U8软件在信息数据安全控制及存储上有很好的保证。

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存储,它采用了SQL Server 7.0行级自动选择最优级锁,改进了软件应用的并发控制;引入了事务处理机制,保证意外断电时的数据完整性;在网络通信中,采用连接串,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在网络传递时的安全。

其次,实行严格的身份验证方式,并设置了具体了操作员功能权限,保证了系统在授权权限下安全运转。对跨地区分公司财务业务数据实行监控,并通过加入日志管理规范各个操作员的操作方式。

4.2财务管理方面,以全面的分类保证决策的科学

在U8的财务系统中,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负责日常财务核算,管理会计则主要负责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在财务会计栏中,主要涉及的是财务资金问题,因此,U8将其分为总账、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和固定资产四类。其中,总账部分为核心,提供凭证处理、账薄查询,期末结账等一系列核算功能。它能够使决策者在查询过程中很方便查到包括个人、部门、客户、供应商等等专项的信息,利于科学决策。应收管理主要是对应收款项的录入和控制;应付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资金流出的控制;固定资产系统则是对企业资产变动及资产评估的管理。

管理会计栏中,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UFO报表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和行业报表系统等等。其中,资金和成本管理是核心,资金管理中主要是通过企业或银行的单据、凭证来整理分析企业资金的流动。而作为企业最关心的成本管理,则是通过成本核算、核算、预测等功能,满足企业对生产事前和事后比较的需要。而财务分析、UFO报表、决策支持和行业报表系统则是资金和成本管理的递延,目的在于满足管理者科学分析已有信息的要求。其流程如图5所示。

4.3供应链管理方面,以不同的针对性满足各类主管的需要

在供应链管理这一方面,由于各层主管的管理方面不同,决定了需要开发适合于不同管理人员的各类分系统。因此,在“U8”系统中,供应链管理这一环节的分类可以说是最详细的,包括采购计划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销售系统、DRP分销资源计划等。

采购计划管理目的是在既符合生产需要又能减少库存资金的条件下,满足企业采购要求;采购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采购的单据,凭证及采购品处理状况的全程管理;库存管理系统负责库存管理类的所有账表及单据业务;存货核算系统则是通过对企业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其它的两个门类,一个是销售系统,是方便销售业务展开和销售业务与财务核算一体化而开设的,另一个为DRP分销资源计划,是对整个分销网络货存的控制,包括对具体网络结点货存量变化的控制。

总体来说,该系统对于采购主管而言,提供了一个适时可控的供应管理系统;对于销售主管而言,提供了一个随需而变的销售管理系统;对于仓储主管而言,提供了一个及时掌控的库存管理系统。从而方便企业各层主管及时面对变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其流程如图6所示:

第7篇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电力信息化现状

1、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网原则,公司的通信网、数据传输网和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电力专用通信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微波、载波、卫星、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类、功能齐全的通信手段,通信范围已基本覆盖了全国36个网、省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SPDnet)、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SPInet)、电话会议网的基础建成。

2、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提升

截止到2000年底,国电公司系统的计算机设备达20万台,比“八五”末增加了122%,另有服务器600多台、路由器500多台、交换机近1000台,各种打印机设备约6万台,各类规模局域网几千个。各电力公司本部工作人员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和主要岗位人手一机。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的上网用户超过15万户。

3、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发电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应当看到,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开始。①目前的许多应用系统在改革后将不适于新的环境。②各网省电力公司的MIS建设率、OA建设率、省公司的广域网的覆盖率还不能满足电力市场化运行的需要;③全公司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质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形成很多数据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④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⑥信息网络的通道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流量的需要。

电力信息化建设将要面临的任务

国电公司正在实行改革,组建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几个发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控股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集团,承担着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建设和经营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作为国家电力市场的骨干企业承担为发电企业和广大用户服务的任务。在未来市场化的电力运行环境请下,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将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全面提高企业产业水平,以新的姿态迎接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为此电力公司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主要做以下几项工程:

(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2)加快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

(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

(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

(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

(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

第8篇

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成立于1996年的FOTILE方太公司始终坚持“专业化、高档化、精品化”的战略性定位,一直从事专业的厨房电器、厨房集成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于提供具有设计领先、人性化厨房配置、可靠品质的嵌入式厨房电器产品及专业厨房解决方案,在国内设有40家分公司,56个办事处,产品业已进入德、美、法、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为了与国际全面接轨,自1998年方太便开始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投入应用了一系列基于IT的管理体系,在集成产品开发、全面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与分销管理等诸多方面采用了不同系统来支持全方位的业务需求。随着企业日益发展和市场变化,原来单独、割裂的IT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各方面要求,也严重影响到方太面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譬如生产数据缺乏有效采集,数据滞后且准确性不够;品质数据不能良好收集,给过程追溯带来困难;产品发货后数据跟踪不准,给生产预测带来困难等。

为了打开生产制造的管理黑箱,实现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的采集、追溯和排查、质检等,从而实现从采购端到物流端的精准管控,经过详细调研与讨论,方太选择了MES解决方案。从2010年8月开始,到2011年1月MES系统上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方太的业务模式和生产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生产线各类生产和品质数据的人工抄写已经彻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系统借助DCT、PC电脑、PDA手持终端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无缝整合;原材料库房由原来的数量模糊管理优化为以最小包装为单位的精确物流配送;成品库房的入库、发货均与ERP/DRP系统进行整合和信息共享,现场的实时作业均双向反馈,改变了原先人工手动重复作业;大量现场看板的使用,从集团高层到业务部门办公区,从车间到库房,整座工厂的运营状况都得到了即时精确地呈现。

同时,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条码采集,实现了供应商物料信息、前工序及组装线物料耗用和生产信息以及成品流动信息等实时、精准地搜集并可完整追溯,实现了材料进货、入库、发货、装配、成品入库、出库、分公司出入库到终端用户各环节的透明化。

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MES平台不仅实现了精准快速的生产流程全管控,打通了制造环节的信息流,真正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了制造成本,进一度挖掘了利润空间,还助力方太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的共享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生产管理透明化的主要手段,这往往也是民营企业颠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流程透明化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方太作为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实践,通过MES平台的建设已基本实现全流程的透明化,值得广大家电企业学习借鉴。

博一格:统一思想,精心配置,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宁波博一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从“DVD播放机”到“数字电视”再到“RFID技术领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数字电视及RFID技术产业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公司深刻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较早成立了信息化中心,把信息化建设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从专职领导、专业管理、责任到位、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企业信息工作体制,从战略层、管理层、经营层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重大项目推进。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重点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督促。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也是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的过程,IT部门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但信息化产品的最终使用者还是全体员工。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加强领导非常关键,没有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施。要促使每个员工主动转变理念,树立人人一把手意识,自主学习应用新知识,主动调整自己在新业务环境中的位置,确保每个人都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两条腿走路”。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应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要有超前的思路。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投入和软件配合,需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撑,需要协同手段也需要行政干预。企业在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同时,亦应进一步完善与信息化相对应的制度建设。软硬件配置应“因地制宜”,硬件选择要综合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规模以及深度;应用软件应选择专业性强、成熟度高的软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保障网络畅通与信息安全,重点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

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和强大的信息化实施商,最好具备“二次开发”能力。这是公司在实施ERP信息化管理项目的一个深刻体会。公司最好具有信息化产品“二次开发”能力,使信息化产品更加适合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重视流程重组,规范并优化业务流程,确保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取得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做好人员培训。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应建立规范且完整的信息化队伍,包括管理、建设、运行和应用多个方面。坚持“培训先行”,不断提高职工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和应用水平。同时,作为数字电视整机厂家,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也带动了数字电视产业链中芯片供应商、元器件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对配套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较高要求。积极宣传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势,定期邀请配套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信息化培训会议也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博一格作为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中率先转型,涉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在自身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通盘规划、组织完善、推进有力的特点。同时,博一格通过与产业链的信息协同,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起到了龙头引领的作用。

飞龙:合理流程规划,做好阶段性建设的实施工作

中国飞龙家电集团始建于1995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自营出口于一体的集团企业。公司从2006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企业市场面的不断扩大,对内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代替繁重复杂的手工操作势在必行。集团总部把建设信息化平台列入重点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具体实施。

基础性阶段:公司制定了“飞龙集团公司信息化方案”项目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的总战略和企业信息化的总目标,结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在总部部署和形成了财务、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三项基本内容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了财务核算集中管控、财务报表智能化汇总与合并、网络化日常办公、初步人力资源调控体系以及绩效薪酬统一管理。同时以i6系统为基础进行进销存、财务、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成本管理部署,把集团生产基地打造为以生产为中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信息化标杆示范点。

关键性阶段:将总部的信息化管理成功模式在集团其他生产基地进行复制推广,进一步完成针对生产的精益化管理,并在集团总部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实现对分支机构资金账户的总部监管,完成资金预算制度的雏形。结合呼叫中心集成,完成较为完整的售后服务系统的构建,对售后服务形成统一的总部支持平台,重点对售后派工、备品备件、过保服务进行统一管理。试行统一的集团化采购,对供应商实行有效的综合评估,建立较为科学的采购流程体系,压缩成本,控制周期,保证质量。

提升性阶段: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步步深入,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制度,实现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高协同,形成规范的资金预算、审批、结算、监管流程。完成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在生产基地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到半成品、成品再到用户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责任追溯。同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看总部信息,比如现金流情况、应收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荷;查看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各部门的绩效指标和当前状况,甚至关键员工的个人指标。无论是企业管理者、子公司管理者、部门管理者都可以根据及时反映的信息,进行决策和调整。

项目实施后,集团总部的管理水平和绩效得到显著提高,为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项目实施也把上游供应商及下游经销商两大门户很好地维护起来,使飞龙成为集群式产业链的核心机构,达到了以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高速腾飞的目标。

飞龙电器是慈溪家电企业信息化的典型代表,从财务、办公和人力资源入手,逐步扩大管理信息化的覆盖面,并向子公司复制。飞龙电器倡导电子商务对产业链和营销网络的整合,在慈溪家电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

卓力:团队建设与目标建设并重,资源整合促进效益提升

浙江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自营出口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小家电生产民营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宁波市百强企业、慈溪市管理十强企业、慈溪市五星级管理企业、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及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等诸多荣誉。

巨大发展与信息化实施过程是分不开的。公司较早制订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可行性分析,积极采取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系统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

强化信息化团队建设 制订合理的信息化目标

公司组建了强势的信息化小组,领导小组以公司董事长为组长,财务中心、管理中心和信息部为核心成员,工作小组以事业部为主体,每个事业部的总经理担任项目小组组长,业务骨干为工作小组成员。

根据公司战略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卓力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集团信息化模式为夯实基础、规范业务、明确流程、集中管理、分步实施。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规划与稳健推进。全面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决策,要全面、长远;稳健推进是公司信息化建设原则,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次序进行,有计划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并稳健推进逐步集成各个系统。

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促进效益提升

项目实施有效整合了公司资源,逐步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即时性、共享性和准确性。让决策者从以往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管理人员相互间的沟通也将更加有效和及时。

实施信息系统建立了正规的营销理念和管理体系、突出营销主体和营销网络的构筑。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准确地收集各种产品的价格走势、地区需求分析、产品个性化需求分析等有价值的信息,为营销策划和活动提供依据,亦为满足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奠定基础。

在生产方面,根据销售订单MSP系统将自动相应需求量的生产主任务单,并根据合格率和损耗率自动给出计划生产量,通过MRP计算自动生成下级生产任务单和相应的物料需求计划单,从而生成相应的生成采购申请单。管理部门只要将相关订单输入,即可随时查询生产任务执行情况,准确而又快速高效。

系统实施建立了正规的采购体系,不但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提高了速度和准确度,还有效控制了库存,也改变了信息数据一般难以及时反映采购人员、采购情况及供应商的各类信息模式,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实时监控。

系统实施也更加突出了财务部门的核心职责,限制内耗、降低成本和压缩库存,使企业的资金调度更加合理。通过对物料需求的合理计算减少了不必要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通过对领料的限制有效地减少了在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通过MPS的计算减少了成品的库存,保证了成品库存更新,提高了库存的周转速度。

第9篇

一、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社会责任报告:以中石化为例

中石化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体现了强烈的利益相关者导向,详细说明了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管理。针对每一类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需求,公司详细列明通过何种渠道与之交流、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信息、公司披露的责任信息以及该类责任信息能够达到的目标。

(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公司通过披露完善的公司治理信息来实现与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等的沟通,公司治理结构通常被认为是公司内部的责权体制安排,事实上治理结构安排会涉及到股东与管理人员的权利制衡,从而影响公司对投资者、管理者的责任履行。完善的公司治理信息充分体现了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很高。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会导致公司权益资本的降低和股票在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公司价值得以提升。

(二)完善的劳工制度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对于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社会责任之一―对员工的责任,中石化通过完善的劳工制度来实现其责任。建立工会制度以保护员工的福利、女职工的权益;建立协商谈判制度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沟通和协调。由于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某些固有的矛盾,劳资关系往往会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障碍,如何协调其关系成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石化在遵循合法、平等、保持和谐稳定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协商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达成共识,密切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共谋公司发展。公司在制定与员工权益有密切关系的规章制度如分配、福利等政策时,都必须与工会协商并经职代会或其联席会议通过才能生效和实施。这些制度无不体现公司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制度执行的透明化也为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提供了较好的渠道。对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也是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司也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宝贵财富。长期以来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培训融入企业发展规划。全体员工都有参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在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参加相应培训,包括入职培训、业务知识与能力培训、岗位资格和资质培训、专项培训等。

(三)完善的产供销价值链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公司对产供销价值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信息披露,以便供应商、客户能够详细了解有关责任信息。对产品从开发一运输一生产一输送一销售的价值链环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披露,将营运过程中可能的风险进行揭示并将控制风险的努力包含在所提供的信息中。运营中的管理认证也在报告中进行披露,如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安全和健康管理体系通过了ISM国际安全管理防污染认证和OHSAI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这些信息不仅揭示了运营过程的可靠安全性,也体现了与利益相关者的充分沟通,使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注意到公司在产供销各个环节不是粗放地追求利润,管理体系要实现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努力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中石化建立了立体的客户管理体系以便有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建立产品技术服务体系;将客户投诉和抱怨的处理作为相关部门业绩考核指标之一纳入考核;委托第三方帮助调查用户满意程度,以帮助公司更好理解用户的期望和满足客户的需要等。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均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与社区的沟通信息与社区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公益事业的贡献是社会公众评判公司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尺,慈善责任虽然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但体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慈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企业文化和人文精神,这些支出虽不能给企业创造财务收益,但能给企业创造好的声誉,使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总体价值得以提升。中石化在其报告中详细披露了有关慈善捐赠的社会责任信息。

二、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框架

通过对中石化社会责任报告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据此设计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一)公司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的背景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公司背景信息作为对公司全貌的整体把握必不可少,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能够为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做出贡献,而不当的公司治理制度则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Guillen,2000)。在不同的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特性和利益要求具有较大差异,以某一种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应用于我国所有企业不具有现卖性。但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要求下,企业只有动态地平衡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结构,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安排,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部分的信息披露目的在于衡量企业是否考虑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实现管理人员、股东和员工等的利益要求;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是否建立起专门机构以负责及时解决企业供应商、分销商、债权人、消费者利益要求实现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是否将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等。

(二)利益相关者需求信息按照具体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与其充分沟通后设计具体社会责任信息指标,本文给出一些通用的信息指标,不同行业根据其特性可以进行一定增删。在披露语言的选择上以数据信息和语言信息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力求各利益相关者均能从中获取信息量。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第10篇

电网企业忙于应付“电荒”,五大发电集团忙于制定信息化规划,发电企业则由于更换“东家”而暂停了不少信息化项目,只有电力营销信息化在稳步推进。电力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的“症结”在哪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信息化的影响还要持续多久?

本报记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电力信息化市场上五对“矛盾”: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市场的虚火VS竞争的无序、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并由此认为,这五对“矛盾”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产生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诸多难题。

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郭子明处长(职务核实)说,早在19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测华北地区发电企业每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统一调度。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电力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比如设备每10天要检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都要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否则就存在安全隐患。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受管理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明天属于中央,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电力企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北京顺义区供电局信息中心主任负责人抱怨说,刚刚建了MIS管理系统,过不久,一个命令下来,归属变了,企业领导变了,系统就得重新换,企业受不了这种折腾。造成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信息化的动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电力企业不仅垄断销售而且供不应求,只要发电机组在运转,“印钞机”就不会停下,有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不大。源动力的“天然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一位IT企业的市场总监说,近几年虽然一些电力企业也上了一些信息化项目,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没有市场、成本的压力,提出的需求都是虚的,根本无法操作,甚至只能把信息化当成政绩工程。

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给记者举例说: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

发电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需要把管理信息系统和自控系统整合在一起。但如何把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在一起目前还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电厂的MIS可以直接从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MIS系统和自控系统之间还应建立CIS系统,CIS系统先从各个零散的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然后对数据整理,再提取部分数据进入MIS系统。

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幢大楼,如果各家的装修风格迥异、线路设置也不对接,就算各家装修得再完美,整个大楼的管理还是一片混乱。信息化建设也一样,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反过来,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1984年中法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法国派来的第一位专家不是核电专家也不是建筑专家而是文件专家,负责编制文件代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派个文件专家来,扬言要把文件专家退回去,但法方坚持标准必须先行。现在,不论是大亚湾核电站还是岭澳核电站采用的都是那位法国专家编制的文件标准。但像大亚湾核电站这样的电力企业毕竟是少数。

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说,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同一个零部件,采购部门一个代码、库存部门一个代码、生产部门一个代码,甚至名称都不一样。据介绍,目前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编码体系,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在地市级电力企业使用,但都无法在全国推广。

东软电力事业部技术总监马玉成在电力信息化领域耕耘多年,让他最苦恼的不是IT技术而是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缺失。马玉成说:“目前在软件开发中执行的都是一些非常零散而又没有经过整理的规则或者章程,我非常希望电力行业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行业规范,即使拿不到全国的规范,拿到一个地区的也可以,但地区的也拿不到。”现在,马玉成只好在做项目过程中和每个省电力公司一起制定本省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标准,但吉林省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不会想到山东省的需求,辽宁省也不会想到天津的需求,将来省与省之间仍然信息无法共享。

国电信息中心的一位专家认为,电力行业很多单位都在搞标准,但谁都说了不算的根源在于用户需求不足,电力企业不像制造类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联系那么紧密,葛洲坝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站之间没有遵守同一数据标准的要求和愿望。其次是缺乏统一领导。国电总公司曾经讨论过两个标准,但后来实际上成了验收办法,不管系统怎样建只要满足要求就给予验收。目前,由国电信息中心牵头华能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等参加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电力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原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拿出第一稿,但从工作进度看有些困难。

虚火的市场VS无序的竞争

标准的缺失不仅导致电力企业之间难以信息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竞争的无序。据说,在一些区域市场,三个人成立一家软件公司,就能揽到电力信息化项目。

此前不少人对电力体制改革寄予厚望,认为竞价上网、跨区域交易等会“引爆”电力信息化市场;国内一家咨询公司甚至预计今年电力系统信息化采购市场将达80亿元,但事实证明预想中的蛋糕并没有变成现实。从整个电力信息化市场来看,需求比较旺盛的是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因为从

乡镇供电所到省供电公司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受本次体制改革的冲击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效益非常明显。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后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目前,辽宁、重庆、河北等省已经进入推广阶段,吉林等省还在试点阶段。

由于今年新建电厂较多,发电企业IT设备的采购量和2003年相比有明显地增长,但整个发电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全面启动可能还要等待两三年。目前发电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主要是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但严重的电荒又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发电企业对信息化的注意力。发电厂领导目前最关心的是安全发电、多发电而不是信息化,因为只要每台发电机组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是不是联动没有关系。

更重要的是,改革还没有尘埃落定。虽然发电企业和发电集团之间的资产划拨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实现从行政隶属关系向投资和被投资关系的转变。发电企业从省供电公司划拨到发电集团后,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等各不相同,各发电集团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思想和组织模式。不管哪个企业,业务流程可以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但管理思想必须相对稳定,否则管理信息化根本无从谈起。

电力调度信息化市场也在缓慢启动之中,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电网公司IT设备的采购量仅比去年略高。国电公司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后,区域网公司和省网公司之间的关系还不明朗。比如,东软电力事业部总经理马玉成说,既然辽宁省公司和东北电网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明朗,谁的心里都没底儿,当然谁也不会加快管理信息化市场的步伐。

而在不算太大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上却有三类企业在厮杀,一类是电力系统内部的企业,如南瑞公司、东方电子、中电普华等;第二类是有IT背景的企业,国外的如SAP、IFS、西门子等,国内的如东软、清华同方、宇电威达等,第三类是各省供电公司信息中心独立后组建的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于调度自动化对设备、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苛刻,调度自动化市场基本被电力系统内的企业和国外的IT巨头垄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内的IT企业主要在发电企业和供电公司的管理信息化领域厮杀。

马玉成把电力信息化市场比作“围城”,“城”里的想出来,而“城”外的却想进去。电力行业是垄断行业而且没有标准,表面看门槛很高但实际上只要“有关系”就能拿到单子,“草台班子”也能开张。无序的市场竞争不仅使得很多项目的建设质量大打折扣,伤害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热情,而且使得IT企业利润可怜,难以快速成为一流的软件企业,而没有一流的软件企业反过来又会影响整个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

虽然电力信息化市场仍在蠕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显现,不少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目前电力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却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

在过去,各级电力企业的信息部门都不被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来看待,一些专业的生产控制系统、调度系统的建设都由生产部门承担。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除华能集团公司是信息中心外其余的全是信息管理处,而且挂在不同的部门,中电投挂在总经理工作部,国电集团挂在科技环保部,华电集团挂在计划发展部,大唐集团挂在营销部。吴杏平说,挂在不同部门至少表明,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不论是营销部还是科技环保部至少主业不是搞信息化管理,就难以站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全面规划。更重要的是,每个部门只有一、两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这一、两个人也难以完成如此重任。发电企业基本延续了省电力公司的配置,有的挂在行政部,有的挂在企业管理部,但总的说来只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等少数大电厂有完整的信息中心。

目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分别由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承担,只有深圳电力公司等极个别电力企业把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合并在一起统一推进信息化建设。吴杏平说,把信息中心和自动化处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由于人员安排、安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把两个部门合并的计划。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需求从个别业务部门的需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现行的信息化部门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与实施。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和人才状况已经滞后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影响了信息化的推进。

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

第11篇

在资本市场中,公司债券与政府债券、股票同为基础性证券。在美国,公司债券的每年融资额占基础性证券的比重为60%-70%,是股票融资的16倍以上,在基础性证券中占主体地位。我国1994年《公司法》对公司债券进行了规范,但直到2007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出台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才得以问世,不仅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和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制约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法律制度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影响

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相比,公司债券市场对外部金融法律制度的依赖程度和要求更高。因为公司债券持有人与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对公司的监督控制权也往往是事后的。它需要有完善的债权人权益保护、债券发行人信用风险评估、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及当债务人违约时的清算机制等金融法律制度,以保证债务合同的有效执行。落后的金融法律法规制度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投资者因面临较高的风险会减少对公司债券的需求。因此,落后的金融法律制度是影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政府过多地干预融资体制抑制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方向。政府通过干预银行指导信贷,直接引导和干预资源投向优先发展的产业和公司,以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从总体上看,政府力量在融资体制中起主导作用,以一种超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公司融资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突出地表现为,中央银行事实上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服务的机构,主要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方向均受政府严格控制,这就决定了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长期以来,在政府的干预下,我国银行业一方面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能够享受政府给予的各种特权,从而失去了分析公司贷款风险和监管公司的动力,不负责任地发放贷款,而证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三)产权不明导致公司对银行融资的过度依赖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而来的。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企不分、企业产权不明的问题相当严重,这一问题自然也存在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上的发债公司中,而且由于发债公司往往是承担国家大型项目的公司,这些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往往得到政府各个部门的多方面照顾。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小市场、弱银行型的银企关系。这种融资方式既降低了公司融资成本,同时由于可以轻易获得银行贷款,致使我国公司在外源融资时过度偏好银行贷款,从供给方面抑制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公司的外部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据了绝大比例, 大公司很少有从银行融资以外的其他渠道融资的需要,没有发行公司债券的动力。而中小型公司由于信用等级低,达到发债条件的公司不多,这进一步从供给方面制约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四)公司债券融资制度的制约

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公司债券发行的资格、数量和债券利率等债券融资制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美国等成熟公司债券市场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深度,与其高度市场化是分不开的。在美国,公司债券市场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而形成并完善起来的。公司债券市场相关监管部门不会具体规定和限制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和数量,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为公司债券市场的相关参与者制定交易规则以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并通过信息披露和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督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我国债券市场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定位政府在公司债券市场上的职能

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其发展初期及市场发育不良的背景下,政府对市场的适度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必须。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公司债券市场的逐步发育,原有的公司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市场要求,甚至阻碍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着政府过度干预问题,以政府行为替代市场行为造成了市场功能的扭曲,特别是最近几年,总体上讲是负面影响居多。因此,为了使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在公司债券市场中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职能定位,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取向型”演进。其中,首要任务是建立适当的监管制度,通过准确的监管者定位实现从重视行政审批控制向重视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化,从直接管理向监控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间接管理转化,从单纯重视企业融资向保护投资者利益转化。政府在公司债券市场中主要发挥监管功能,提供信息披露的标准,制定虚假信息披露的惩罚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法规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便利的融资环境,制定并维持恰当的监管制度调整市场在某些方面的失灵,确保公司债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改进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监督管理制度

应放松对公司债券的利率限制,逐步推动公司债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公司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严格按照市场的供求状况及企业自身资信条件、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把公司债券的发行利率水平与自身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挂钩,偿债能力强、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利率可以定低一点,偿债能力弱、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利率可以定高一点,实现“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提高公司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逐步放宽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限制,降低企业发债的门槛,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放债券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同时,大力培育商业银行、保险基金以及共同基金等方面的机构投资者。此外,从市场化发展的方向来看,应当逐步放宽对债券募集资金使用范围的限制,走市场化道路,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经营所需资金。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极不完善,信息披露选择的方式、内容、时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虚假性,不能很好地揭示发债人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到期公司债券无法兑付的情况,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易于操作的信息披露规范机制,保证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己成为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首先,应强化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企业应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并充分意识到信息披露是发债公司对债权人应尽的义务。其次,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健全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健全发债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要求企业发债前进行信息披露,更要强调发债后的经常性信息披露以及重大问题信息披露。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不仅应监督发行人实行持续的定期披露信息,更要监督企业对于可能影响债券价格和还本付息的重大事件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告。最后,建立信息披露责任机制,明确披露者对信息披露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以法律的手段迫使企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四)加决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

科学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减少发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揭示风险,帮助投资者对发债公司的还债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目前,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债券评级结果往往不准确,难以作为投资依据。没有合格的资信评估机构,公司债券市场就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如何发展客观、公正、尽责的中介机构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中介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评级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规范资信评级机构,建立风险赔偿机制,落实评级机构对评级结果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加大中介机构违规的成本。评级机构对在评级过程中的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评级机构选择方法,可以考虑由债券的主债权人或受托人来选择评级机构,而不是由发行人选择。

(五)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塑造真正的公司债券市场发行主体

第12篇

[关键词] 财务监控 公司治理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逐渐铺开,使中国企业的传统战略管理开始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转向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需求,创造企业最大价值的创新管理。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展开,现代公司能够便捷地利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等信息化管理工具,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的灵活性。企业信息化的展开以及由其而引发的战略管理模式的变革,为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在对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实务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融合,试图为财务监控在公司治理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一个研究框架,以期可以为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带来帮助。

一、 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分析

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公司的制度安排研究上,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条件下最大化企业的总价值,必须是一个多赢的制度安排。因此李维安(2001)认为目前,中国把公司治理作为“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来实践,可能会出现现代公司改革中的新的“空洞化”的结局,导致公司改革实践最重要的公司治理实务仍是一个空白。造成公司治理实务空白和治理结构空洞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将公司的财务监控贯穿于公司治理实务中并与其进行有机的融合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财务监控是公司治理实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股份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一组规范股份公司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明确规范股份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的分布,并清楚地说明决策股份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并提供一种机制,使之用以设置股份公司的目标。同样在中国公司法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国股份公司内部监控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式,即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董事会再聘用经理班子管理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股东大会另选举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中的股东大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经营决策机构,经理班子是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依据公司治理的实际和我国股份公司内部监控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式,中国股份公司的运作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每一层次来看都有监控的职能,而在企业中各种权力的监控的实践最终还得要归结到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和监控,也就是说有效的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必然需要比较完整的财务监控体系来支持和运作。因此,健全的公司治理是需要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来支撑的,并其治理效率和效果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层级财务监控的效率和效果。

2.现代公司治理实务需要适时财务监控

企业传统财务信息提供都是滞后的,而且所提供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按照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而形成的财务信息。但是,在全球网络化和知识经济高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交易的对象更多的是存在于活跃市场的商品或金融产品,其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做出正确的财务财务决策和适宜的财务监控,则需要的信息及时性和涵盖内容是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信息的及时性要高,涵盖的内容要极大丰富。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势必要健全管理机制,谋求企业的创新,积极在企业中不同程度导入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等企业信息化系统。因此,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实务就应该突破传统的观念,特别是在财务监控的观念上要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以求取得及时的控反馈信息,从而达到快速处理例外差异问题和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的目的。

二、 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构建的一些建议

公司治理成效的提高,是需要在强化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适时财务监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网络技术建立适当的网络实时信息系统和适时监控机制来实现企业的预期治理目标。下面,笔者就适时财务监控体系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意见。

1.构建持续成长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消除无效率的资源占用和适时地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所需资源的这个目标的实现,企业必然要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对企业的企业的资源(包括现金、原材料、产品、人力等)实施及时且合理的监督和控制。但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其需要一个能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和自我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一个持续成长的监控体系。因此,只有构建出这种这种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和自我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财务监控体系,才能对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和公司的战略管理必然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更好适应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的快速变化。

 

2.构建高度开放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高度开放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是为了使企业从单纯业务性和局部性控制转向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控制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因此,企业应该在其内部适时地打通各组织、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建立起全面涉及公司内部供、产、销以及财务、管理等主要环节的网络实时信息系统,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整体信息优势的措施,同样也是企业财务监控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代企业应该基于企业信息化系统,打通财务运营系统(包括日常资金结算与监控系统、流动资金计划与管理系统、投资和预算决策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等)与企业的其他业务运营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等)的隔阂,形成集成化的网络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中实现基础数据的共享。这样,企业的监控体系就可以适时地取得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同样,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能为企业的其他部门所利用,提高其他部门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3.构建全方位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在网络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度竞争下,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更需要结合公司信息系统的变革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重构,将适时财务监控与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并融合到公司治理的不同层级的监控中去。

(1)推进适时财务监控,提高经理层管理效率。公司的各级经理为了更好履行其职责,加强对公司决策的理解和对运作的有效支持,必然需要各种有效的适时的信息。这样为了更好支持企业各级经理的管理工作需要,有必要把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与公司现有内部信息系统集成,让信息自外向内再自内向外有序流动,形成一个闭环的实时网络信息系统,并把它建成公司适时信息发布与收集最有效的适时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适时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就可以将企业内外发生的每一业务和事件都按其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大小进行分类实时地记录下来,并按照一定的加工程序形成可用于感觉公司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诸如图表、图象、声音等,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反映企业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能及时和准确地对其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反应,传递给公司的各个部门,使之能相应地调整采购、库存、生产、财务安排、营销和销售等一系列公司运作。

(2)强化适时财务监控,提升董事会决策水平。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公司治理事务的实践中占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运作整个企业,公司董事会也必然需要获得企业各种适时重要信息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适时监控。但是很多企业在构建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对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工作和战略性监控的支持很少,即使是其董事会对此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企业的董事会适时财务监控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与企业的高层经理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则是有所不同的,企业的董事会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一般是从业务数据中直接加工处理得到的,当然也可以从基层财务报表加工处理得到。总之,支持董事会的财务监控和决策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系统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需要。

(3)重视适时财务监控,落实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监督职能。落实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监督职能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极大可能让独立董事和监事利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工程适时获得企业各种重要信息并能及时反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在知识经济高度竞争简短的最有效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独立董事、监事会与执行董事和经理人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股东的权益。因此,有必要依据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的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需求,建立支持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监控执行董事和经理人的战略实施和经营决策的适时信息披露制度和适时反馈制度。

参考文献:

[1] 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2] 傅贤治.公司治理泛化与企业竞争力衰退.管理世界,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