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1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图纸管理;信息化;铁路工程
当今中国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推行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了“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根据此项要求,工程项目施工图也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传统的施工图管理
传统的施工图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个流程包括从业主(建设管理单位)接收图纸、图纸整理入库、发放、借阅以及图纸回收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人工记录量大,同一份图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复记录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寻,特别对于较大项目,图纸多,需要时凭记忆查找,寻找困难且工作量大;三是图纸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图纸的详细信息往往只有资料员清楚,相关领导和需要的人员对图纸的信息只能靠资料员通知才能获取,通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安排,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二、图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图纸信息化管理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行业正在全面强制性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个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如果仍用传统的人工图纸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图纸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2.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对图纸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设单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体现。3.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纸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据,施工图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效率,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趋紧张,要求工程施工各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施工图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施工图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使用条形码技术为每一份图纸定制“身份证”,以便实现快速查找和追溯。2.图纸数据库与OA(办公软件)系统关联,实现图纸到达和图纸流转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层次需用者及时获取信息。3.使用OA系统连接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经常性使用的图纸进行现场查阅。
四、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施工图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应建立建设单位、标段指挥部、施工项目部三级施工图管理机构,配足施工图管理人员2.建立信息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要能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在建设单位设置OA系统,标段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用户终端(电脑),在作业层(队)设移动用户终端,其网络图如下:3.确定系统管理模块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开发施工图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图纸仓储管理模块、图纸使用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档案管理模块,如下图示:(二)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发放借用、销毁等作出详细要求,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三)对施工图进行分类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一般可按照铁路工程预算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场设备及建筑物、大临和过渡工程等,在每一个大类下还可以再划分一些小类,比如对路基工程还可以划分为地基处理、路基附属、路基挡墙、绿化工程等,总之,以便于查询为原则,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四)给施工图标定“身份”1、条形码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物品识别、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图数量较大、信息准确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点,施工图条形码宜选用CODE二维码制作条形码,如下图所示:2、由建设单位资料员在接受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后,在每一份图纸上贴上一个50×25mm的条形码,从而,该条形码就作为图纸的“身份证”,直至该图纸的“寿命”终结。3、扫码抢与电脑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抢扫描条形码,在电脑上即可显示某一图纸的一切信息,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条形码可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反复录入,节省了资料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施工图“入库”暨到图信息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按照既定的分类规则,将有关信息录入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并在OA系统上,信息应包括到图日期、供图单位、图名、图号、份数、图纸分类。使用OA系统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都可以同时得到施工图到图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图信息完成登记后,即分类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将存放位置录入仓储管理模块中,完成施工图“入库”工作。(六)施工图审核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入库”的施工图通过OA系统向专业工程师发出要求审核图纸的请求,专业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管理方法的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后,登陆OA系统“图纸使用管理模块”填写审核意见,提交部门负责人,由部们负责人确认后,返回给资料管理人员,由资料管理人员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发图通知。(七)施工图领取和现场发放施工、监理等单位接到发图通知后,到建设单位登录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办理领用手续。然后,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向项目部、作业队的图纸发放,发放的信息要及时录入“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施工图发放和使用情况。(八)图纸的快速检索传统的图纸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图时,往往需要资料管理员翻阅图纸登记台帐,逐项逐条查找,费时费力,而在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只需要输入已知的几个关键字符便可实现瞬间查找到它的位置,状态及其它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现场施工图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现场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图必然会遭到风吹、灰尘侵扰,甚至会遭受雨水、湿气的侵蚀,往往施工图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会变得字迹模糊,甚至破损不堪,因此,对于经常反复使用的标准图、参考图、通用图、定型图、构件图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图转换成不可更改模式的电子图,二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图纸,将其转化电子图纸。电子图录入“图纸管理模块”中,作业人员使用手机利用无线传输在工地现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施工图,避免图纸破损、减少了作业人员携带图纸的麻烦,同时手机用户可按照需求无限扩展,克服了使用图纸人员的局限性。
结束语
关键词: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
对于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来说,建设规模庞大,对物资采购的要求逐渐提升,而且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品种繁多,专用物资和通用物资区别不明显,物资管理工作跨度也表较大,这对于传统物资管理来说,已经不适应现在铁路大规模发展的实际要求。为此,加强工程建设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铁路建设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1传统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计划分析不明确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计划分析工作常常受到很多限制。由于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工程过于复杂,且经常出现计划变更情况,使得物资管理工作缺少数据支撑,这对物资管理计划产生很大影响,往往在工作中会出现被动情况,更无法对实际施工中物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1]。
1.2没有有效的管理流程
在传统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中,人为影响因素很大,一般在管理中,也只是依靠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经验来维持相关工作的进行,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采购计划以及结算工作等容易与相关管理程序脱节,最终对工程整体建设造成影响,还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
1.3无法对价格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在物资成本控制方面,由于物资数量和种类较多,在铁路工程线路的分布也不均匀,使得在物资在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工作中没有规律可循,而且对于铁路施工现场来说,经常位于偏僻之地,相关设备使用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了各个工区中的物资管理难以实现综合统一,这对于物资成本的计算以及物资数量统计都造成影响。
2促使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现实因素
2.1发展大环境
在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中,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得我国在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上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这也为工程施工前的物质准备以及物质运输和保存工作提供了巨大方便。但在实际发展中,这种物资管理信息化依然显得迟缓,使管理模式尚未得到统一,这与铁路工程发展的整体环境不符。因此,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定会促使铁路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我国提升经济水平就具有重要意义[2]。
2.2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现状
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项目物资管理现状的实际调研,各个单位在物资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有的通过电话和传真,有的通过电子邮件,还有的单位建立的局域网。这些管理方式的应用,来实现对物资数据的实时掌控,确保数据汇总和财务数目总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物资数量庞大,而且相互之间不具有紧密联系,需要人工将各个管理点进行串联,使得工作繁杂,对工作人员的耐心和负责程度都是极大的考验,在这种管理现状的促使之下,使得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显得极为重要[3]。
2.3铁路工程物资管理特点
在实际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单位数量较多,工程分布很广,而且很多建设环境地处山区,环境十分复杂,所涉及到的物质供应商也遍布全国各地。如果不能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信息动态掌握情况较差,也不能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所以说,对物资管理信息化模式建立,对铁路工程建设具有较强意义。
3如何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
3.1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
想要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一信息化为主要载体来实现对物资管理体系的统一。首先,要对物资采购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其中制定有关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相关部门实现物资信息资源共享。另外,还要针将物资管理标准进行统一完善,像招标管理、材料供应运生产过程管理以及合同内容管理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互相评价机制,让双方积极参与到评价当中,发现彼此存在的不足,并在接下来工作过程中进行积极改进,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从而实现资源共享[4]。
3.2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专业团队的建设
在物资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相关网络建设,提升相应网络的覆盖面,避免因为地区偏远而出现的网络不能普及现象;其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扫描装置,将相关数据和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技术加工处理,在网络中形成相关信息文献,并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来实现信息统一管理,便于后续物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在专业团队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员具备较强专业素质,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员工个人特点不同,采取不同培训措施;其次,邀请商家或者技术专家,在实际操作中为员工们讲解专业知识和具体造作流程,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实现知识学习,这对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5]。
4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
对于铁路工程建设中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实践应用来说,实现了整个物资管理中的计划、供应、验收和结算的数据处理,同时将物资管理工作的整体功能进行吗扩展,并运用到了工程中其它管理工作中,让所有相关信息实现了共享,确保出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对整体工程造成巨大影响。
4.1在事务处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物资管理事物的处理,主要分为待办事宜、进行中的事宜和已处理的事宜这三个类型,由于由于物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按照工作的具体分类,来进行相关事宜的具体处理工作,保证工作快速有效,并实现了物资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下去。
4.2在文件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各级部门中的有关物质管理信息进行集中收集,并利用网络系统将其纳入本地管理模块,有益于后续管理工作的进行和信息共享。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种管理类型已经根据实际作用进行了合理划分,目前,主要分为国家法律法规、铁路局文件和建设指挥部三种[6]。
4.3在物资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根据铁路建设过程中物资管理特点,相关人员将物资管理分为甲供物资管理和其它物资管理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实现了对很多操作的限制,避免对整个物资管理理产生影响。比如物资供应数量不可以超过合同中规定的总数量等,通过在物资管理模块中应用信息细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物资数量的有效管理,确保工程不造成物资浪费,并保证铁路建设工作的合理化进行。
4.4在统计管理模块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作用,让物资统计具有了精确查询功能,这其中可以分为物资分类信息查询和招标信息统计查询。对于物资分类信息查询来说,将相关物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后,通过信息化作用,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自动计算和统计,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相应统计数据查询,从而方便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招标信息统计查询,是将所有招标物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期物资整体统计提供台账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不仅能提高铁路工程单位的管理水平,还能够让物资管理工作在整体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延伸,来促进其它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在技术上并不成熟,需要在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为此,我国铁路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明确发展导向,以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假设为主体目标,从而实现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峥.铁路工程建设甲供物资管理信息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1):36-37.
[2]喻锐.铁路土建工程项目全面物资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3):182+206.
[3]马荣田,仇鹏.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联合体监理模式研究[J].铁道建筑,2013,(12):138-140.
[4]宋宗友.现代物流在铁路供电大修、更改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3):46-47.
[5]曹克勇,张英志,王珍,等.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应用[J].航天工业管理,2012,(10):60-62.
关键词:铁路工程 项目管理 框架模型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Study of Railway Project Management
Li Shao-bo Li Ju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xi,03002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1970s,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network.Due to the feature of the railway project that many shareholders are involved,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is contained and complex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implemented,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roject quality target in life cycle management.This study combine with the features and reality of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nalysis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of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With the necessary of management,,it build the framework mode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railway engineering,project management,framework model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交通运输网的不断发达发展壮大,铁路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很大变革,但铁路建设市场仍游离于整个建设市场之外,许多先进的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受到现有体制的牵制,影响其应用和推广。因此,加强对现有模式和体制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为铁路工程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按照中标的工程项目进行项目管理。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总体工期目标为主要目标,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具体特点如下:
(一)项目目标明确
中标单位承担的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以总体工期目标为核心,兼顾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等进行工程建设。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约束条件,力求优质、低成本、快速完成项目建设[1]。
(二)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和质量管理主要负责人,利用相应权责统一指导和科学管理。
(三)组织机构的临时性
工程的项目部均根据具体工程临时组建,之后组建管理机构,调集施工作业人员和工程师,根据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部署施工。以上组织机构和相应人员活动性较大,工程结束后,便各自接受新的工作。
(四)组织管理的系统性
铁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项目中,均由项目经理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以事先确定的规程进行信息沟通及反馈。
二、目前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铁路工程管理由最初的附属于总公司的勘察设计、施工及工程建设管理队伍发展为带有施工监理的完备型团队。随着施工企业、院校及监理公司从铁路总公司的分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矛盾逐渐凸显。由于铁路工程线路长,受自然环境等影响大,设计变更增多,建设单位对现场状况了解不全面,而监理单位对于现场问题的处理则更有说服力。此外,铁路内部往往权责不明,铁路建设无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离、资源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工程管理水平。
(二)信息管理不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断渗透,利用相关管理软件进行全面管理。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且依然采取行政办法管理,与铁路工程项目自身规律不符,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特点。
(三)接口管理不到位
铁路工程项目往往涉及暖通、电力等众多参建单位,需要各个单位紧密连接,但由于各种原因,各建设单位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或由于子项目划分过细给项目接口管理造成困难。
(四)质量管理不全面
关键词:铁路;施工管理;质量
引言
铁路施工由于受施工场地、施工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等的限制,其独有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现场管理的过程非常复杂,管理难度很大。如何提高铁路施工管理已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一大重点。
1铁路施工的特点和现状
由于铁路工程里程较长、工期长、施工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再加上铁路的施工环境变化大,对材料、施工技术等要求较高,因此,应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从而能够降低在铁路施工中的风险。此外,由于地质复杂多样、施工工期长、交叉作业、施工单位多,其质量和安全的影响因素较多,会给铁路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应重点监控,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去解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铁路工程项目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在整个复杂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施工不当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材料管理缺乏规范性、现代化监测手段的普及率较低等,对铁路施工项目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应加强对质量、安全、进度等要素的全方位管控,并利用现代化的监控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2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
2.1质量管理
2.1.1技术管理
在铁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其核心环节,因此,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作业,管理人员应明确施工要点,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以铁路路堑开挖施工技术管理为例,路堑开挖施工应按施工时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实际情况、岩层产状、路堑长度及施工季节,并结合土石方调配选用合理的开挖方法。第一,开挖应从上至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对不稳定的土质路堑边坡应分层加固;开挖和边坡加固有特别要求时,则应按设汁要求办理。第二,在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应顺层开挖,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挡土墙的上述地段,应采取短开挖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等措施。第三,软石和强风化岩石宜采用机械开挖,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坚硬岩石可采用光面、深孔、预裂焊破开挖,严禁采用洞室爆破。第四,边坡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标出边桩连接线,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②坡面应平顺,无明显凹凸,无危面、浮土、碴堆、杂物;③需设防护的边坡,应按设计及时防护,当不能紧跟开挖防护时,应预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管理人员应注意队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技术的落实。
2.1.2材料管理
铁路项目所需的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保证铁路施工质量,需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管控:①材料供应。配合设计单位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②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铁路项目工程进度。③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监理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④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
2.1.3人员管理
人是铁路施工项目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提高铁路施工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创建一个素质高、纪律好的施工队伍是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首先,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一种严明而不失和谐的施工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点就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再者,可结合具体情况适时采用杠杆手段,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2.2进度管理
在铁路工程中,进度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对于进度,应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任务。但由于铁路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如设计变更、材料供应等,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鉴于此,对制度的管理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保证施工进度,关键在于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以减少返工、复工等问题导致拖延施工进度,对此,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3安全管理
安全是一直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第一”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安全了才有质量进度效益,尤其在施工后期的安装与装饰阶段工序复杂,交叉作业,施工单位多,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对可燃物进行一定的控制,保证切割焊接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铁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事前分析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并及时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3加强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施工管理
铁路施工项目比较繁杂,其影响因素众多,只通过人工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此,可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来弥补这种缺陷。通过互联网络,使远程用户和移动手机用户也可以及时看到现场情况,为施工过程中提供有效的监控管理途径。对于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性等问题,将采用分权限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以确保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主要功能如下:①现场实时监控。铁路项目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现目前已成熟的数字技术,可通过该技术收集现场视频图像(视频系统可分阶段实施,完全紧密地贴合铁路施工的工期)并通过光纤将视频信号传送到现场监控室,投放在监控室的监控大屏上,并可以对镜头进行全方位控制,随时监控工地各处情况。实时多路画面切割,同时监控多个区域点位。②视频监控范围。监控镜头覆盖的区域包括:工地出入口、材料堆放加工场所、土方作业等其他作业面、重大危险源处、危险作业部位等其他重点监控部位、物资库、办公区工作区、停车场、项目部出入口等。其中,对于较大作业面区域,安装多个监控镜头,配合镜头旋转覆盖所有施工区域。前端摄像机的安装采用有线加无线的方式,增加监控灵活性。
结束语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工程安施工管理,就必须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包括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工程按照施工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机械;设备管理;有偿使用
1铁路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需求的调研欠缺及管理粗犷
我国铁路行业实行政企分离模式,企业的奋斗目标为在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节约成本费用,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目前,企业在宏观调控下投入大量固定资产,导致劣质的零部件随意进入仓库,弊端相当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新建线路配置的设备闲置在库内,一直未被使用过,普速线路机械设备的支出费用急速提高,低质部件被丢弃造成成本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企业对机械设备的购置、维修、管理缺乏大局观。在新建线路建设过程中,购置大量不常用或根本不会使用的设备;某一站段出现机械设备故障时,其他站段的机械设备处于空置状态,维修人员不会向其他设备空置状态的站段进行借调,只会在出现故障时停止使用,或向上级集团申请机械设备重新购置费用,等上级集团批复机械购置费用后,继续进行后续工作[1]。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铁路事业的政企分离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企业管理存在不足,缺乏创新性,基层车间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的作业人员缺乏主观性,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发挥机械设备的实际作用,一个站段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其他站段机械设备的闲置和资源的浪费。现有模式增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及运营管理成本的支出,缩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1.2设备管理难度大,专用性强
铁路机械设备的专业性较强,在领域内具有较强适用性,其他行业的部分设备可以作为铁路机械设备使用,但大部分铁路机械设备很难应用于其他行业,一些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出现只是为了满足铁路行业的维修和施工,无法在其他行业中使用。铁路行业的机械设备一般由铁路系统内部工业集团进行设计制造或由其他专业的生产厂家完成,铁路机械设备的换代速度较慢,使用寿命较长,出现新的技术时,一些原有机械设备将被淘汰,无法应用于其他站点[2]。
1.3铁路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偏低
新建线路设备投资配置不合理,既有线路固资成本投入减少,采购方法、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偏低。每个站段对铁路机械设备只有使用权,没有推荐和采购权,由多个部门进行管理,每个部门的管理思路模式不同,使用单位间的资源共享率较低,每个站段间的情况和问题不同,其他站段有本站段所需机械设备且在空置的状态下,其他站段没有考虑向有空置机械设备的站段进行调剂,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偏低。使用不匹配的零部件导致设备质量上不去,可能出现被基层直接抛弃的情况,对于铁路道路事业的发展具有影响,需要进行改正。
2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现行模式
2.1专业化的管理模式
铁路行业的机械设备具有专用性,在铁路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的主要作用是进行铺轨以及架梁,在进行机械设备管理时,应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满足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的需求。进行铁路项目施工时,应考虑铁路机械设备使用的专业性,需要施工企业专门配备一个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机械设备,保证铁路项目的顺利施工[2]。(1)对各类机械设备进行集中归类,划分为铺轨、焊轨设备、普铁提运架、高铁提运架等多种类型,需要完成各自专业队建设,使单位原本机务运输、焊轨、设备管理、线路养护等管理队伍得到整合与细分,构成专业化管理中心。结合铁路工程机械设备配套施工特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箱梁架梁、U梁架梁、T梁架梁等专业队,下设架桥机工班、铺轨班、搬运梁机工班等配合施工班组,由队长统一管理。(2)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调度,进行建设设备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调度的规则,对机械设备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项目施工计划书,结合现实机械设备的拥有情况,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规则,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智能和维护原则,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在进行设备维护时,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进行多方面考量。施工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时,需要填写申请使用表,获取批准后,合理安排使用。应对施工经验进行总结,为之后的施工人员提供借鉴。
2.2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可以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如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铁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实时数据共享;采用RFID、OA协同办公软件,实现铁路机械设备的信息识别、采集、监控、查看、调用等一系列的操作,达到高效维护机械设备使用的目的[3]。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机械设备管理流程重塑,可以将机械设备全生命周期划分为采购、租赁、调拨、大修、报废五个阶段,根据设备所处阶段直接在平台上进行业务办理和审批,加快设备调拨、大修等工作效率,减少设备闲置时间,使机械设备维持良好状态。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实时资料建档操作,如实记录设备的采购、使用以及报废情况,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率。采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管理资料的模块化处理,能够实现所有内业资料整合,将信息划分为设备台账、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资源配置、成本管理等多个模块。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解决,延长铁路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4]。
2.3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项目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提升项目的管理效果,在投入最少资源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利润回报。铁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可以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设备使用阶段,开展维修、养护等工作时建立使用费用统计表,对调遣运输费、安装调试费、油料费、配件费、折旧大修等各项费用进行分类统计和计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项目的效益,减少成本的投入,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使用方法,达到增效的最终目的。进行铁路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时,为了更好地企业创收,从设备采购时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保证铁路机械设备内容的管理;在内部进行机械设备使用时,进行合理地调度,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造成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偏低,更好地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保证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
3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保障策略
3.1加强对铁路机械设备的考察
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包括引进先进的技术,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益,加强对铁路机械设备的考察。考察点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购买机械设备时,全方位地评估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为企业能够带来经济收益,机械设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时,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重新评估;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实时观察机械设备的运行使用能力,通过专业的评估,考察机械设备是否能够满足企业正常施工的需求;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对机械设备购买时的定位和定价进行考量,结合企业施工项目的需求,与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进行谈判,以最优的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机械设备,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收入。
3.2铁路机械设备试运行管理
机械设备被运送至施工现场时,设备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开箱检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整,机械设备的一些配件是否配备齐全,根据购买清单进行设备零件清点。确认零件清单上的物品购置齐全后,在配送人员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机械设备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对铁路机械设备进行试运行,调整机械设备的一些相关参数,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满足铁路施工的需求,由设备制造企业对本单位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便于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进行后期的操作,为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进行指导。
3.3加强安全管理
制造企业应将铁路机械设备的开发与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结合,定期召开座谈会,分析管理工作前期的各种不足,以此作为设备管理的标准,设定为各项管理规定的依据。设备安全管理着重于各种管理标准,如修改、补充和改进,对铁路机械和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特定开发过程进行明确规定[5],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对各种铁路机械和设备使用特定保护措施。建立支持责任制。在建设项目前,将项目涉及的施工单位和作业人员以及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商讨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便于建设单位进行控制和管理;施工中出现一些矛盾时,需要项目单位或部门一起商量,选择合理的改善办法,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设立应急部门,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4总结
进行铁机械行业设备管理时,需要结合不同的模式,提高铁路行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减少铁路行业机械设备空置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松.铁路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8):8-9.
[2]张爽.铁路施工中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6):14-16.
[3]胡亚馨.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模式与策略分析[J].居舍,2021(8):150-151.
[4]任剑.铁路施工中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策略[J].中华建设,2021(2):46-47.
[关键词]铁路;试验检测技术;运用在高速铁路投入商业运营之前
中图分类号:U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66-01
前言
铁路试验检测工作不仅是工程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还对交通工程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交通工程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国内的试验检测机构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有80多家的试验检测机构取得了综合甲级和专项的资质,取得乙级和丙级资质的试验机构也超过了1000家,相关行业的从事人员也越来越多。
回顾今年的“两会”热点,中国铁路的改革与发展、合作与共建成为激发经济带、繁荣丝绸路的“生力军”和“潜力股”。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基础产业,而中国铁路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编织者”和“筑梦者”,是中国铁路装备和技术标准走出国门的闪亮名片。因而铁路试验检测技术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技术与系统试验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铁路试验检测工作尚不成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要解决。
1.铁路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特点
1.1 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
铁路试验检测工作能够真是客观的反应铁路工程的质量情况,而且在质量调查工作中检查技术能够增加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及说服力。因此,试验检测技术在铁路工程中备受关注。
1.2 铁路行业试验检测特点
1.2.1 因高性能混凝土就有强度高、抗渗性强、耐久性高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铁路工程当中,因此,在对铁路工程进行试验检测时,对混凝土及原材料的检测会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对此可以参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相关规范。
1.2.2 无碎轨道。铁路工程中对于无碎轨道的路基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沉降要求几乎为零。还需要对一些特殊的指标进行检测,比如K30、EVd、土工格栅等。
1.2.3 轨道。铁路建设中钢轨的材质、焊接质量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与轨道的试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1.2.4 四电。随着我国高铁是也的不断发展,四电建设也成为当前铁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电力、电力牵引、通信、信号的试验检测也随之出现。
1.2.5 站房。站房的特点是大规、对装修的钢结构体系,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试验检测。
1.2.6 桥、隧比例高。桥隧检测内容多。
2.原材料、工程实体检测技术的运用
2.1 原材料的检测
在进行原材料的试验检测时,第一,确定试验的检测环境是否符合标准。第二,现场取样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对相同的材料进行相同的包装,不同的材料区别包装,对液体材料取样时要先搅匀后取样。第三,取样人员和实验人员确定不是同一人员,要做到抽、检分离。第四,对不同的样品按照规范中的方法进行试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对试验数据进行归纳处理,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通知施工方,并进行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若复检不合格,必须重新购置。
2.2 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对到达龄期的混凝土试样进行钻芯取样,进行抗压试验测试,试验时要保证受压面的平整度。同一构件抽取的芯样的抗压强度最小值为该构件的抗压强度值,但前提是这个芯样无异常,两端面的修平或补平符合规范要求(垂直度和平整度),且芯样的直径至少大于最大粒径的两倍,芯样内部不能有钢筋,否则实验结果偏差较大,如果一个构件抽取的其他芯样强度都比较平均,只有一个强度偏低,可以根据取样的具置进行评价,判断原因及是否取舍。建议在试验之前将芯样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进行测量,并在记录注明,并注明芯样内是否有超粒径的大石子或钢筋,这些都会影响检验的最终结果,尤其是修平的方法磨平或补平都需要有一个置信范围。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和每个芯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3 隧道无损检测
在对铁路隧道进行无损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上岗的,技术能力比较强。首先要对检测的里程位置进行核实,并早检测的其实位置做好标记。然后,选取与测试位置和厚度相匹配的天线,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检测架牢固稳定,保证安全,天线与测试面要保证紧密贴合。最后破检验证。发现不合格或有疑问时,及时复测。检测前要求建设、施工单位提供设计参数。检测结果出来后,不得变更。介电常数标定准确。
3.我国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3.1 试验检测人员的数量、质量不足
我国近几年来虽然培养了大量的试验检测人员,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取得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的人员数量不足。铁路建设项目要求必须取得铁路试验员上岗证,其他行业的上岗证可参考,不能替代铁路试验员上岗证。此外,试验检测人员还存在总体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具有高等学历和高等职称的高素质人才不多,许多试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强,有一部分试验检测人员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完成试验检测工作。
3.2 工地试验配置、设备不达标,影响试验精度
O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试验室配置不完善,设备的运行不合格,例如,标准养护室的养护条件不达标,造成样品的养护条件不符合试验的规范要求;许多实验室的试验环境不达标,造成试验结果有偏差等。还有的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共用同一试验室,没有独立的试验室,检测结果无对比性。此外,实验室中的一些设备未进行校准和检定或者是在使用过程校准工作不及时进行,有的实验室中未配备必要的试验检测设备,无法开展检测工作。
3.3 试验检测市场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国内许多试验检测机构的运行机制老化,缺乏管理,没有活力,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试验检测人员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意识,此外,试验检测机构没有独立性,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经常受到内部和外部财务、商务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试验检测结果受到干扰,不具有公正性。
3.4 封闭落后的试验检测信息与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全省各个试验检测机构之间缺少相应的信息沟通渠道,而且也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传输系统,相应的管理部门不能随时随地的掌握各个试验检测机构的及时信息、试验检测的数据以及现场的工程质量的动态,与此相对的,各个试验检测机构也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法律、法规以及试验检测标准、规范的更新信息,各个检测单位之间的资源不能进行共享。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行铁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尚不完善,检测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要我们去解决。工程质量作为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各个建设单位必须引以为重。因而,试验检测技术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还得需要人们不断的去改进、创新和完善,同时还要做到建立健全的试验检测管理体系,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检测试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内水平,保证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策略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维持我国经济发展命脉。铁路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每个民众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铁路体制改革滞后,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与其他工程领域相比差距很大,如何提升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问题是我们铁路建设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加快铁路系统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铁路建设工程实践中,政府一直是占主导地位,国家作为单一投资主体。铁路建设的管理模式一直是“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这种传统模式,造成铁路企业缺乏自,体制僵化,效率低下。铁路系统作为我国计划经济体系的最后一块保留地,体制改革步伐缓慢,政企不分,导致铁路企业始终不是真正的“四自”企业,不能做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看待。体制改革问题不解决好,铁路企业就难以有效地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难以解决管理水平落后与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
本人认为,要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加快铁路体制改革步伐是大前提,体制改革工作做好了,可以将参与铁路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等部门单位从铁路系统这部“大联动机”中剥离开来,让它们走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效率。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铁路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来规范铁路参建各方的行为与管理。改进现有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可以效仿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采用“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在规范管理与加强安全质量控制方面则重点要规范招投标操作和强化安全责任追究与推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同时要加强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使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形成一个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可持续得以改进与提高。
2改进既有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
铁路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可以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路径,一般称之为“小业主,大监理”模式。依靠监理单位实行铁路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工程监理单位已成为铁路建设主体之一,能够起到控制工程质量、投资额度和工期的作用。铁路建设工程在实行“小业主,大监理"管理模式时,有很多地方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1 需尽快确立铁路工程设计监理制度。我国的铁路建设项目都是由几个专门的设计单位设计,铁路施工单位再根据设计单位给出的图纸施工。所以设计在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如果设计部分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我国对铁路项目设计的监理正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早日采取有效措施在设计阶段引入监理机制,保证设计质量。
2.2 把监理单位的责权利落实到位。铁路建设监理单位的责权利在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监理费的费率标准,明显偏低于国际通行的费率标准;很多监理单位存在有责无权的状况,无法承担好“社会监理’’的职能。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铁路监理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使得监理单位的仪器设备水平不高,必然使得在履行铁路监理职责上力不从心。所以,要做好监理工作,必须要落实好监理单位的责权利。
3 规范铁路建设的具体管理措施
3.1 规范设计招投标操作
这是为了铁路建设企业有一个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平台,这样它们才能遵守市场规则来竞争。在规范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完全实行规范的工程招标制度。把工程招投标工作真正放入市场竞争,工程招投标工作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杜绝关系户,优选项目承包企业,才能使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走,保证铁路建设的投资、质量、工期控制。
3.2 规范信息管理
信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在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中还比较落后,不够规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3.2.1 明确信息管理的职责。在设置组织机构时要充分考虑它必须具备信息管理这一职能,要明确所设置组织机构相应的职责,使铁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
3.2.2 明确信息管理的目标与相关标准。要运用信息管理的相关理论,明确信息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与目标,建立信息管理程序与信息分类管理的各项标准,为信息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3.2.3 运用好信息管理的现代成果来规范信息管理。铁路大中型项目都工程量大,投资很大,中标承建单位多。传统的报送文件资料手段比较老旧,导致文件传递与处理效率低下,经常出现丢失、搁置、遗漏的情况,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今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及时与动态要求。因此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完全有必要,充分运用信息通信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得管理规范,同时效率又高。
3.2.4 分类管理,规范记录,有效保存。铁路建设工程信息量大,来源广,时空跨度多,对各类信息必须分单位、分类型、分阶段进行有效地分类管理,按标准化做好规范记录,并按规定的期限进行有效保存,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3.3 规范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通过分析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可以实行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具体的方法如下:建立成本责任中心;确定责任目标成本;编制施工预算;制定内部施工定额;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和收发料制度;强化索赔意识,抓好索赔工作;及时进行完工清算;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成本管理。
全面、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的事后控制不同,是一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模式,它重点关注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全面管理。作为一种程序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规范管理体系和方法,它对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巨大。
3.4 强化项目后评价管理
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的后评价管理,必须先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具体来说就是要组织项目的建设、施工和运营等多方分别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项目的建成进行评价。建设与施工方需要侧重对项目的概预算、分项投资和总投资、勘测设计、分项工期与总工期、招投标及施工过程等做出自评;相应的,运营单位需要侧重评价项目的运营综合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综合各方面的评价以后,铁道部再对项目进行的整体后评价才是客观全面的。另外,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引入后评价管理,并将它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证它能够规范执行,真正发挥其在改善现时管理,指导未来决策的积极作用,实现铁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改进与效率的提升。
4结论
综上所示,要想提高提升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 ,就必须加快铁路系统体制改革步伐,改进既有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规范铁路建设的具体管理措施,让铁路建设管理处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济浪潮下。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黄如宝等.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方法与信息系统[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3]周海英.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J].铁道标准设计,2002(11):67-68
[4]王青斌.谈谈如何搞好铁路工程的项目管理E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6(2):33-35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通常情况下,成本管理之所以在铁路工程中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是因为在一个企业的内部,其中的物资成本大概占企业总投资60%~70%。工期紧、任务重、里程长、运距远是铁路基建工程的基本特点,工程物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将整体铁路工程建设投资进行确定。自2002年,由企业单位自由集中招标物资采购的新型管理方法早已出现在铁路施工物资供应模式中。相关的物资管理工作都体现在工程施工的每个阶段,比如物资供应保证及时;减少材料成本等,它是整个管理项目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了达到激烈竞争市场的目的,铁路基建施工企业纷纷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加大改革,研究减少施工成本的各种方法。
2.降低施工企业物资成本的方法
2.1创建健全的物资采购平台,减少铁路施工物资采购价格
相关采购部门按照年度生产的情况进行策划物资采购计划,其中将所需的原料、零件等物资的进行采购总值量和价格都需要全面的进行规划[2]。有了条理性的计划,才可以是采购有更好的根据,此外,还能按照计划的预测价格,适度的调整减少成本的计划。供应商选择恰当。必须首次选择必要的供应商,再次对于供应商有关动态筛选的事项工作必须做好,最后就是要求具有潜在的供应商进行培养。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股权合作等相关战略的合作关系,有效达到供应商的稳定和互利互惠的工作目标。借鉴银行的5c理念进行筛选供应商,关注其资金实力、信誉良好、生产能力等。
关于各种各样的采购形式的工作需要做好,随着当前物资价格不断变化中,铁路施工企业应该将多样化的采购形式的工作完善,如集中批量采购、类比降价法、集体联合招标等方法的采取。此外,如今的互联网相对发达,在这样的情形下,还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等的方法以减少成本地进行采购,不过这样必须在确保良好的质量的基础中才能实行。
2.2做好采购工作的绩效考核
施工企业把相关的采购工作的绩效考核进行系统化,其中考核包括采购工作的计划、筛选的供应商、价格、质量等。此外采购考核的科学化及量化等有关工作必须做好。
2.3采购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要实现采购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需要利用各种渠道,比如互联网、广播等,还有回顾性的分析过去工作的信息和考核信息,以致对于采购信息的充分收集和有效整理。如果条件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还能进行囊括价格等采购工作信息。为将来的物资的价格预算工作做好铺垫。
2.4创建及完善定额消耗对策,减少铁路施工物资使用量
首先把检验物资质量的工作做好。只有有优秀的物资质量,才能将工程量有效的确保完成。所以,未来减少消耗量,必须保证良好的质量。物资的出入库相关的管理工作做好。其中包含的程序和手续都要严格执行并控制妥当。比如,采用电子账单,做好内部联网,尽可能降低更改率;企业分包掉的工程需要根据真实用量进行发物资。并做好对应的检查和监督,以免浪费物资。
相关的回收废料工作也要做好。加强监督施工中的价值相对较高的钢材和电缆等,同时做好账目登记。做好维修设备准备及反复利用物资的工作,此外,不断学习发展观,比如“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再次,将深“以人为本”发展观加深贯彻,把全面发展观及协调发展等作为基本的理论支撑。为“以人为本”全面的发展观创立整体布局,为“以人为本”协调的发展观创立统筹安排。不断加大关注人的主置及价值。
2.5分类采购与管理
在物资中存在有战略性物料和重要物料。此物料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进行库存时利用的资金也大。所以采购的数量也比较大,由于价值昂贵,因此它的质量严重影响工程的产品。比如通用设备、专用工业设备等。此类型的物资从采购直至库存管理都是作为重点对待。企业首次让采购部门及技术部门将供应单位资质,经营范围及信誉等各个角度综合分析、对比,实现供应战略性物料的有效管理对策。经过比较、价值比的数量将筛选出良好的供应商,保持同等价值为最好的信誉,一样的物资质量应该选择价格较低的供应商,从这几方面进行建立有效的、长久的对战合作关系。在实行具体的管理对策的过程中,由于这类型的物资价格贵,在企业生产中占领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在进行物料供应时,难免会有风险,因此企业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库存,保证其安全性。此外,它有着很大的占用资金,这必须有具体的市场调查和预测需要,努力控制库存的安全。
对于瓶颈物料的管理。虽然此类物料的价值也许很便宜,但是想轻易获得此类物料也是不容易。它在进行采购及库存的实施对策上,其库存的安全性很重要,要求有比较高的安全库存,促使稳定的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快速形成。订购的数量也相对较大。首先制定规范的备用计划,从企业的整体运行的角度思考方案的代替。对于一般物料的管理。其中大部分都是小件物料,价格便宜,易获得;但是此物料的种类通常很多,数量多。将此物料进行管理时,一般加大采购追求,最低化库存成本。实行集中大批量的采购,具有批量的优势和减少采购的价格。甚至能采用招标采购等的方式提高规模效益。
2.6建立并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降低铁路施工物资运输成本
首先是内功的修养。利用具有专业物流的人才建设相应的物流机制,培养出一批内功修养极高的物流人才[3]。然后利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提高物流的管理能力。如项目管理可视化、蒙特卡洛技术等技术及方法。以致有效提高整个铁路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最后,运用一些先进的物流管理项目软件,如在记录物流信息的系统中,选择的系统有甲骨文项目管理系统、著名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从而减少铁路施工物资运输产生的成本。
从外面借助力量,打造出优秀的合作伙伴。和一些可以对剩下的物料做好记录管理和进行回收。与长期的供应商创建比较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此外还能和一些外储存商协商合作,建立良好的物流策略合作关系。其次,对于用过的旧产品,同时在应用的寿命中也越过了旧产品。所以,在进行使用某种物资供应时,利用第三方物流,给予企业节省不必要的产品,提升物资的使用效果,避免投入的不专业。
2.7.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美好的生活的实现是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给予社会成员广阔的议政平台,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多参与政治的机会,体现民。二是宪法制度的确立,从国家的基本宪法的方式进行确保社会民众的发展权利。
3.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建筑工程的供需不断的复杂化,施工难度不断高度化。同时施工采用的新技术与新材料也在不断飞快发展。所以在施工中,协调工作的范围也随之变得广阔,各阶段的协调交接对于施工中及其重要,因此,我们只有加大物流的有效加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从而生产优秀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盛玉丰建筑工程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方法[J],现代商业. 2011,6(29):23-3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状况、发展趋势与需求的分析
(一)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欠缺
1.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信息化,一些规模较大或水平较高的企业首先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项目管理软件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个关注点。
2.国产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与国外一些著名软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软件往往不很适合国内的企业,因为国内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软件所能运用的范围也不同,所谓汉化的软件只是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有效维护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些国外的软件大都价格昂贵,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3.对信息化没有深刻的理解。大部分项目部认为能够上网和接发邮件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对项目信息化最核心的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测工程成本、预测项目变化、识别项目风险和提出项目预警等功能没有概念。
4.区域及行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受信息来源丰富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信息化的认识相对深刻,而位于偏远等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渴望相对偏弱,从行业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应用和推广信息化的基础要比公路工程项目好,而铁路工程项目对于信息化的理解较为贫乏,这与整个行业实施信息化的整体程度是相符合的。
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仍然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管理混乱,管理模式单一,普遍存在拍脑袋、漏报重报、决策无依据等现象,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些企业基本还是按老办法管理投资额更大、投资情况更复杂、参建方更多的工程项目。
(二)我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设计勘察单位基本上完成了CAD的技术改造,实现了无图板设计。近年来,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信息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而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该加大力度。
项目管理在企业中可解决众多问题,如: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动态控制。网络计划技术是实现动态控制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大量项目实践中,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建立项目数据库系统,能实现企业原有数据和项目数据之间的共享。
有资料统计显示,国外建筑公司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软件进行了管理,而我国则不到10%。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大部分公司都采用集团化运作,诸多的分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化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具备了使用和推广的基础。
二、 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措施
(一)建立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二)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受建筑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项目在立项和招标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国家、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管理体系庞杂,数地方、据计算量大,运用标准灵活,是各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的内容,也是企业测算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据。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项目
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三)实施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项目管理过程是数据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信息都是以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缓慢地,重复地进行,一个环节信息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协作方可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和交叉工作,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即项目的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系统将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四)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增强适应性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因此,系统应建立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完成的工程量,及时提供项目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实时对比,最终预测成本发展趋势和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再次,由于项目管理直接面对施工现场,系统的界面设计应当尽量简单、便捷,减少输入数据的工作量,增加输入数据的各种操作提示,设置防止误操作等功能。
(五)创建企业项目管理数据库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尚未采用企业定额投标的方法,但通常采用的根据设计院或业主公布的概算编制投标价格的方式其实是企业定额的反应,排除恶性竞争和占领市场需要等因素,中标价格其实是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项目最高成本在建项目实际承担着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同类项目实际成本、考核承包商的优胜劣汰和树立企业信誉等多重职能。
中信建设国家体育场项目管理全面引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三大管理体系”,并且确定了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四大控制”目标,北京盟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盟友智能协同管理平台”也成功架构了体育场项目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一举突破了国外软件公司的技术“门槛”,将中国自己的软件平台应用在国家大型项目建设管理中。
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的801室,记者见到了这位“鸟巢”工程的幕后管理“操手”――北京盟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平。他有点儿疲惫,但神情奕奕,在身后标有“协同技术、创新管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壁面背景下,回顾着和盟友一起成长奋斗的时光。
初露锋芒
1988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荣平,被分到中铁十八工程局集团公司所属的基层单位工作,刚毕业的王荣平是中铁第一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王荣平说:“对于工程单位应该是属于专业不对口系列”。在参加工作的前两三年,从基层业务入手深入学习,并着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业务方面。王荣平一直在默默地专注于自己的管理软件勤学苦练。同事们不明白他整天敲敲打打地在计算机上做什么,给王荣平的定位是:打字员。1992年王荣平开发的《微机管理工程概预算通用软件》获得全国浪潮杯计算机优秀软件评审二等奖、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优秀软件评选银奖、铁道部新突击手称号等众多荣誉。被看做打字员的王荣平在自己最热爱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初露锋芒,职位也从最初的技术员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科长、副总经济师,负责单位计划经营工作。1997年,自认为在计算机管理应用方面还有困惑的王荣平,带着自己对软件研发的“想法”进入了北方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进行深造。重新回到学校的王荣平意气风发,一群怀揣技术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筹划着,“协同管理”也已经成为同学们之间最感兴趣的话题,教室、宿舍中交流切磋无处不在,于是,“盟友”这个带有梦想的名字也在北方交大的一号宿舍楼诞生了。回忆起读研的日子,王荣平有控制不住的兴奋,他说:“那时候就已经锁定要做“协同管理”,就要做这个。”王荣平义无反顾!
自主创新
在交大充满“电”的王荣平,怀着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回到“中铁”,想致力于企业协同管理软件的研发。但“中铁”对计算机软件研发似乎不太感兴趣,毕竟专业领域不对口,难以支付研发费用。那么王荣平说:“我自己做!”
王荣平告诉记者说,这或许是出于一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或许是出于对学而致用的一种态度,怀着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2000年,王荣平创立了北京盟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关村太平洋大厦,后搬迁至中关村上地国际创业园。
2001年11月,初来乍到的“盟友”承建的铁道部“铁路工程造价信息网站”及网上办公系统,已通过铁道部建设司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并获得各级领导高度评价,该网站的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铁路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到信息化管理。评审认为该网站达到国内网站的先进水平,其信息维护与功能居国内同类网站领先地位。这是“盟友”成立打响的第一炮,但并不意味着盟友以后的一帆风顺。创业初的“盟友”在软件开发和应用路子上走得很艰辛,在资金和企业定向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王荣平说:“这条路走得很难,没有什么可以借鉴,每一步都是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在很多人认为王荣平要放弃的时候,当有人带着善意的幽默劝他改行炒瓜子的时候,他依然坚持,他依旧乐观,他依然诙谐的说:“也许有人炒瓜子会炒出一个百万富翁,但我就要做“协同”。
从2003年起,“盟友”开始脱掉蛹衣进行“碟化”。王荣平带领自己优秀的团队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盟友”采用国际先进软件技术,结合深厚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构建出适合于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及行业应用的全新一代管理软件体系。“盟友”以技术立足,服务为本,面向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市政工程等建设领域的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咨询企业提供从造价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单项业务信息化到项目全过程管理和企业多层面管理的信息化服务。公司组织了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开发产品,又应用现代技术服务于企业管理应用,从实际管理应用中汲取企业管理精髓融入到产品功能之中,一边开发,一边应用,从应用中提升产品,双管齐下,从而成功的完成了盟友智能协同管理平台。
“鸟巢”操手
2004年,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始投入建设,“鸟巢”建设管理平台的“盟友智能协同管理平台”开始了它的全面应用。
“鸟巢”项目管理建设幕后“操手”王荣平很是严谨。 他说:“所有的管理文件、管理标准和技术信息都是在我们平台上,不能有丝毫的疏忽!”“盟友”将国家体育场项目管理的三大管理体系通过协同工作平台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型,提供一个管理与运行的框架结构,并动态适应项目管理的应用系统和不断改进的业务流程与业务模型,保证项目管理的业务处理功能范围不断扩充,缩短模型适应调整周期。在持续完善、整体集成、动态关联、体系和业务优化等五个基本原则之上,实现三大管理体系业务信息的网络协同处理。中信建设国家体育场项目通过三大标准贯入并将其体现到每项工作和每个工作环节,从而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同时,整个管理过程纳入了竣工资料管理规程的内容,实现了三标与竣工资料的一体化管理。有效提升了三标的执行能力,避免了常见的标准与执行脱节的问题。使项目管理贯彻质量方针、执行质量文件、实现质量目标,形成积极、自觉行为,杜绝三标管理体系和实际质量管理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
通过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大大促进了国家体育场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问题整改和业务指导,对项目管理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施工现场与公司总部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大大降低,三大管理体系的符合率和得分率大幅度提高,国家体育场项目建设实现三大管理体系业务信息的网络协同处理,使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等各方面得到全过程控制。当人们在瞻仰“鸟巢”的辉煌时,很少有人想到在建设中还有这些“操手”,也正是这些系统平台的运用,这些“操手”的幕后操作,“鸟巢”的建设得以圆满的完成,国家的大型建设项目更为顺利进行。
厚积薄发
经过“八年奋战”的“盟友”,已经日益坚韧和壮大,对当今企业竞争与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理念。王荣平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企业战术与战略的制定也不再仅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竞争环境的改变迫使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战略决策方式,要采用跨企业的协同管理战略,打造‘协同、创新、共赢’产业联盟,实现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如今已经作为北京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盟友”,以各家企业的原创技术迅速整合成一套全面解决方案,并形成面向企业信息化产业联盟,主要以协同管理平台为基础,整合企业管理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字化文档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综合资源和综合业务的管理,建立企业综合门户管理和综合办公管理系统,这些技术都是来自中关村科技园的协同创新产业联盟成员核心技术。
盟友智能协同管理平台是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完整基础组件、业务框架和应用框架,以“应用为本”提供面向服务体系的管理信息化开发和应用平台;提供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和集成应用环境,建立在企业管理软件的集成性和技术无关性,用户参与、快速开发、快速应用、灵活调整,提升成功率;强大的开发工具,完善的系统管理,统一的任务驱动;降低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门槛,降低企业信息化开发成本,比传统管理软件开发缩短周期50%―80%,提高效率两倍以上;盟友软件已经是国内早期实现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商业化协同平台的软件供应商,国内早先应用协同平台实现企业电子贯标的软件产品,国内少数几家以质量为主线的项目管理系统架构思想的软件公司。盟友研发的管理软件技术含量之高,成本高,自然价格贵。那么如何能让同样存在问题的中小企业用得起呢? “我们有‘在线租用’服务模式啊!” 王荣平说。 “在线租用”模式是盟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市场所推出的一种信息化服务解决方案,它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促使中小企业得以良好地维护和发展。
目前,盟友软件跟用友、点击科技、华玮讯、红杉树、中小企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还有一些资深的咨询公司和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王荣平很自信的说:“我们这几年做的项目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除了鸟巢工程,“盟友”还成功地实施了津轻轨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华能集团景洪水电建设管理系统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并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盟与合作,携手并肩打造“协同、创新、共赢”产业联盟,追求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发展。
我们感受着盟友厚积薄发的力量,盟友在前进!
1.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管理,从铁道部到基层站段都设置有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了众多涉及行车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监督、检查、处置各类安全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全路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平稳的状况。特别是近2年来,铁道部根据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温州动车追尾重大事故经验教训,开展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大整改和大补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然而,随着我国铁路的巨大变化与迅猛发展,原有的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铁路安全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通过大力度地奖惩来引导各级管理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主要依靠强化各级干部的作用来保障行车安全,这对于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铁路而言是不够的,与世界铁路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行先进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评估。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基本上还停留在单项或观点性的水平上,特别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或实际可操作的模式,更未达到从标准化原理出发所要求的事先预防、技术可控和专业规范的安全模式。我国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模式之所以仍停留在单项及战术层面上,关键是铁路各级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思路、组织构架、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各种因素或条件的制约。
2.1在整个铁路系统中,建设、施工、运营、监管等诸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这不可避免地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传统的铁路条块管理方式加剧了处理和协调各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策划的缺失,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策划方案,以确保整个铁路系统安全的有效控制和全面管理。
2.2现阶段涉及我国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甚至已经不适应铁路的发展要求或已经失去实际指导意义。尽管铁道部即将颁发新的《铁路安全条例》,但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不能完全替代安全风险管理所需的包括程序、方法等内容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铁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队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信息化管理手段仅仅停留在信息采集、汇总、记录等单一的条块的辅的水平上,其系统功能较简单,与高端的复杂应用系统相比,尤其在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减灾控制等功能方面相对有待提高。另外,铁路系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高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级部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
二、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加强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是督导推进。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2.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纵观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建设和经验积累,在铁路工程、维护、行车、设备等管理部门以及各业务系统不乏各自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然而,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大多是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单项或局部安全事项而制定,而且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或被动管理的水准上,尚不能满足主动、预控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组织的各个层次和活动之中,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管理方针、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相关组织结构、考核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规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力执行,避免因制度和管理的缺陷而导致事故。
3.提高全员的素质能力。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4.打造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安全风险管理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因果链为手段,以逐步达到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预控管理,是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的闭环管理,其实施过程基本上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主线。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高难度、高技术的活动,仅依靠人工作业无法达到预定安全目标,打造一个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是一个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真正实现“人—机—环—管”的全面结合,确保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安全,从而达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三、结语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单元,是建筑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和项目的管理者遇到了很多困惑:项目价格偏低、质量标准提高、安全风险增加、项目效益减少,很多管理团队兢兢业业、疲惫不堪也无法完成各项预定目标,分析其主要原因,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和多个职能部门,而工程项目信息化无疑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它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原理,以项目的基础数据为中心,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可以随时向管理者提供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提出预警,从而实现项目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同时为建筑企业职能部门提供真实的项目决策信息。
1 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当今,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高,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对于现场的监控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和国外的同类企业差距较大。计算机和工具软件在一定领域得到了应用,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走过了建立包括行业网站、政府网站、企业网站等以信息或进行信息服务及宣传的各类建筑方面网站。利用包括预算、现场管理等各类单项工具式软件以提高管理效率,在施工中推广包括同步提升大型构件安装等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等阶段。在实现内部业务管理和办公管理信息化、电脑化、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同时,要能够与客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进行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共享。有小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一些要求较为严格的项目上,针对一线现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市建管局的监控调度室看到,透过监控系统,全市主要建设工地的现场环境、物料堆放、工程进度等情况一览无余,随着焦距的变换,工人的安全带是否系好、钢筋捆扎是否规范,这些细节也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而对于发现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监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施工现场进行整改。在局部工程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以及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部位中,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前景。
2 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一)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二)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受建筑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项目在立项和招标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国家、地方、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管理体系庞杂,数据计算量大,运用标准灵活,是各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的内容,也是企业测算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据。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三)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项目管理过程是数据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信息都是以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缓慢地,重复地进行,一个环节信息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协作方可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和交叉工作,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即项目的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系统将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四)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
(五)构建企业项目管理数据库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尚未采用企业定额投标的方法,但通常采用的根据设计院或业主公布的概算编制投标价格的方式其实是企业定额的反应,排除恶性竞争和占领市场需要等因素,中标价格其实是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项目最高成本。在建项目实际承担着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同类项目实际成本、考核承包商的优胜劣汰和树立企业信誉等多重职能。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设置企业定额的编制模板、材料总库、承包商和供应商数据库以及各类合同的编制模板,用户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删减和维护,便于其它项目直接调用和借鉴。
3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工程项目信息化工作已在建筑领域陆续展开,一批各有特点的系统开始在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使用,这些系统的使用在优化工作流程。改善项目管理状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监控工程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莉;王曦;基于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4期
[2]吴和明;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才智;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