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

时间:2022-03-16 16:21: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技术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工技术基础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创新 基础课程 改革

1、当前中职教学问题分析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投入远远不够跟教育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扩大,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却还停滞不前。中职教育责任在整个国民教育当中的责任是很重的。而作为直接对口市场、但同时又承担教书育人的特别教育机构,中职院校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1.1 中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中职的教育定位是教育与职业的双层特别性。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是在保证技术业务的熟练甚至是精湛的基础上还要让教育的真正本质能融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并积淀出日后工作的职业道德。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性

但是在这过程中却出现让外界社会诟病的问题以至于中职一度被认为是无用的教育方式。而对于中职教育的本体来说,他们往往把学生定位在前沿生产岗位的快速培养上。但事与愿违的是越是急于求成却越是适得其反。如此培养下的学生居然更不适用早已经定位好的岗位。这样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1.3 电工基础课程发展的方向

作为理工科院校教学的鸡肋,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靶心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一般类的理科工科专业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作为文化普及课程学习。但是对于需要拥有扎实基础的专业学生如电子类电器类就需要强化教学地位。这样弱化次要从而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应当引进到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去,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教学原则侧重于技能发展并作为一个发展方向。

2、教学创新的提出

2.1 全新的中职发展方向

现在中职的全新定位应该着眼于综合开发上。这种开放方式就是综合中职所在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而提出的涵盖各类型方向的综合型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如对于电子加工地位凸显的地区,可以打电工牌,讲主要以科技以及加工作为主干发展为特色。然后再突出教育牌,力争一流的职业学校就得立足市场但却引进大学的人文教学理念突出教育的力量。

2.2 电工基础课程的新遐想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强调实际动手的能力,而理论知识水平等只不过是其中的前提和基础而已,因为对学生而言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动手能力提升。可问题是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动手能力出色,却不懂得理论。因此,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电工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通常出现学生想学却学不进去,提不起兴趣听不懂等等现象。纵使你采取精简的方式把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最大的努力去教授给学生,学生却未必喜欢并且能学进去学到东西。

走出课堂其实是很好的方式。中职学校在定位与整体环境之后,根据周边环境情况,选择典型的厂区,让学生直接动手学习,然后再把相关有用的知识点浸透到其中去。

具体学习课程如下:

A基础学习可以组织学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并且了解介绍所有的有关于电工基础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由带队老师提出具有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如:“变压器”“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可在路边大型变压器附近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故事,注意是故事而不是原理。这样的目的主要是突出不懂得变压器的原理而产生的意外结果。通过这些实例来启迪学生对变压器的联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而在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这方面的教学时,需要将学生带到指定的与之相关的厂区参观。让一线工人讲解,并且进行操作示范。如此通过边走边学,边学边问的方式打开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不仅是课本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从内心燃起学生自己的真正想学习的欲望。

B当然,不可能总是观摩而不真正学习。在预期目的达到之后要解决的就是具体怎么开始学生学习的问题。在这块,对于电工基础的一些基本定理与公式就需要识记,除了要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之外,要通过“军事化学习”让学生学得。具体就是早上按军队规定起床时间开始背诵,每个学生都需要打声朗读,记忆,背诵。并围这操场疾走。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驱除懒惰。这与军训不同,而是在军训的同时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运用快些反应的方式让学生把公式定理在最快时间内说出来。电工基础许多都是死的,所以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C最后在实训阶段,主要传递给学生基础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由一线工人手把手教学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引领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理论创新运用到现实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如电工测量,远程开关等。除了学习之后,鼓励学生创新、改进现有的方式。并让学生参与到周边经济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帮助学生把角色从学习者转换到参与者。

3、新电工基础课程对中职发展全图的意义

3.1 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当前中职在校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授课受到原有思维的禁锢,仅仅是局限在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知识跟经验向学生传递的填鸭式教学。并且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在课堂上是不得不讲,学生却也不得不听,但是其实是老师不想讲而学生不想听。所有都是为了政策性而勉强支撑着而已。因此,要想打破这种尴尬局面,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真正解放老师,学生才能乐意去学习。

3.2 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

中职教育要想适应如今的经济发展,就得做出改变。而这样的改变的基础就是课程的变革先行。只有最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取得突破,决策层才敢于打破定式真正进行中职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隆平,汤光华,刘自华,何志杰.模块式教学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101-102页.

第2篇

[关键词] 自信心 多媒体技术 实践 能力

我校升格为高职校后,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机电系班级的结构,大部分都是男生班,上课纪律不是很好;还有就是内容多,学时的安排不是很充分等问题。现要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电工技术基础》的教学任务,那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结合我校情况及本人教学中的一些探究,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好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自信心

对于高职校的学生来讲,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如果我们参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话,会使他们一开始就感觉到难,本来自信心就差,一开始就听不懂的话,更不要说后面的内容了,这样只会令他们讨厌这门课,乃至产生一上《电工技术基础》课就睡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绪论课。绪论课是一门课程教学的起点,我利用第一次讲授绪论的机会,给学生介绍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让学生知道《电工技术基础》在专业学习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让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

其次,应讲究从简单入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听的懂,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优越感,觉得这门课不是很难。我认为职校的学生是在学《电工技术基础》而不是研究《电工技术基础》,而且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也不要去探讨复杂的计算过程,所以那些原理、推导之类的内容,他们没必要去掌握,事实上很多学生也掌握不了。我经常告诉学生,只要把现象、结果记住就可以了,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够了。

二、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到《电工技术基础》的课程中

《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时发现,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并利用仿真软件穿行仿真分析教学,可以取得很棒的效果。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本课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打破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增加教学信息量,有效地解决学校少、内容多的矛盾;多媒体的教学还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直观话,例如,在纯电感电路中,对于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的讲述,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只能在理论上进行论述、推导、验证和说明,并借助一些公式来阐明问题,很难给学生较直观的印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flas效果,直观的展现纯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电压超前电流π/2,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起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如何运flash软件,一举两得。多媒体课件中不仅可插入动画、还可以插入视频,将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展现给学生,融视听技术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更易理解和掌握。

2.仿真软件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普遍感觉到课程理论太多、推导太繁,许多概念、原理都较抽象,虽然借助多媒体课件可解决一些问题,但面对各种器件、各种电路不知怎样理解,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这是不可取的。为此,在教学中加入大量实验来补偿理解概念,以方便消化、掌握。但实验动手操作却费时、费力,还有一些元器件、仪器仪表、耗损器件不可能完备,很易造成许多实验无法进行,影响了实验效果。更遗憾的是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新的空间较窄,束缚了思维。

使用MultiSim软件来进行仿真教学快捷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仿真软件使手工操作试验走向了屏幕,方便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实验仿真教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做好MultiSim仿真课件的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仿真演示和讲解,并提供源程序给同学们,让他们亲手在电脑上运行体验,就像做了实物实验一样。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在手工操作实验中,要接线,要测量等,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在仿真教学中只要一节课,快的同学甚至只要半节课,大大节省了时间。仿真应用在教学实验上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的投资,降低实验成本,更直观的得出结论,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利用MultiSim丰富的软件功能来模拟实验,可以迅速地将各种电子电路进行分解、组合、仿真、测试,一气贯通,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在多媒体课堂中,用3~5分钟对仿真实验作简单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此电子电路的原理和性能,实现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实验课程实施是实践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实验中面对实物,思维也比较活跃,而且在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每一次观察和测定中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这样可逐步发展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电学要领的理解和规律的掌握,加深了对电学的认识。因为实验是一对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光学习理论不去实践,就等于是纸上谈兵,尤其是电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还要学会动手,理论、实践缺一不可,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时学生亲自观察研究,亲自动手操作经历了前人实验过程和思维过程,初步领略了科研工作的甘苦,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行《电工技术基础》项目化也是实践的一种手段,例如,在讲《照明电路安装(单联控制)》时,可以将这个课程作为一个项目来讲授。教师可布置安装照明电路,测试相关功能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必然要用到诸如照明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安装电路、电路检测、判断并排除电路故障等一系列理论知识。一边动手实践,一边讲解理论,学生必然乐意接受,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引导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和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适应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学科在设计上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的目标,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突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马克联.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基础处理 施工技术 锚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301-01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种基础设施工程,对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其原有作用,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推动施工技术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进而制约工程整体质量。纵观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工程自身特性,施工中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进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基础施工技术原有作用。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重视,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和处理特点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与水利水电息息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大,涉及到的部门和利益方较多,同时会受到工程地理条件所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设计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遵循我国法律法规,设立统一的施工技术标准[1]。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程特性,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无论是荷载还是自重都不是其他工程可比的,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则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基础结构施工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标准角度出发,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选择合理的基础施工技术,尽可能降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地基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所在,如果地基稳定性无法保证,在后续施工或使用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沉降、偏移现象,无法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即便是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施工活动,工程原有的作用也无法保证,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缩短工程使用寿命[2]。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透

工程地基稳定性得到保证,可以有效降低渗漏现象的出现,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渗漏现象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能造成地基缝隙加大,而在后续施工活动开展中,地基空隙越大,将出现更为严重的渗漏现象,进而造成地基稳定性受到破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工程基础沉降作用是危害到工程整体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可能受到地质条件因素影响,土层强度不足,空隙大,受到工程竖向荷载力作用,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出现,如果基础沉降度超过一定范围,将造成工程结构变形,危害到工程整体结构质量,安全自然也无从谈起。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应用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作用十分突出,特点鲜明,同时涉及到众多因素,很容易影响到施工质量。故此,在基础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充分掌握技术应用要点,由此展开分析。

1.锚固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于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施工难度将有所增加,应这一需求,锚固技术由此诞生。锚固技术在山区之类复杂条件下基础施工,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降低工程量,确保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在基础施工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量地理和地址情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实现锚固技术差异性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工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3]。

2.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所起到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选择。尤其是在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和优化背景下,预应力管桩技术同样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和完善,在沉降时,常见的施工技术则是震动法和静压法,可以有效改善工程沉降现象,保证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

3.水泥土应用

水泥土应用,则是在传统施工技术基础上,进一步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通过水泥和水分的充分搅拌,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土,可以实现加固地基稳定性的作用[4]。一般情况下,水泥土灌浆深度在50cm左右,在提升地基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竖向荷载作用力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水泥土的质量需要高度重视,严格遵循施工要求来协调水泥土质量、土壤质量、密度和水泥掺和量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应用中,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和认知基础施工技术,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标准开展施工活动,尤其是施工技术要点部分,要予以高度重视,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1):197-197.

[2]张丽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36):225-225.

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前言:为了全面实现对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在缓解能源资源危机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进而使得相应的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为了全面确保这一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科学且合理的实现对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在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际要求的基础上,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造福于社会,实现自身综合效益的发挥。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求与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1施工要求

第一,在掌握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实现对施工地点地质环境等的充分了解与分析;第二,要在进行土方挖掘前根据施工方案的实际要求实现对施工地点附近障碍物的有效处理;第三,如果施工地点在山区,那么就需要对这一施工地点的地质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而如果施工地点处于陡坡等地点,需要针对这一地点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第四,针对施工过程中进场车辆的实际需求,对所经过的路段进行加固处理;第五,放线等环节上需要实现对测量结果的复审,然后定位,并要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反复性的测量,确保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

1.2施工技术所呈现出的重要性

面对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渐加剧,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能源的节约与对环境的保护,进而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水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实现水利发电能够改变传统发电方式下对资源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且绿色环保,安全性高。而要想充分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通过科学且合理的施工技术来落实施工内容,进而才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当面,面对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竞争的优势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就必须以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此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自身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要想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顺利完工,就必须以施工技术为突破口,再结合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进而才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2、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针对浅基础的施工地形,如果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放坡,那么就需要以基准灰线的直边为基础进行切割,进而形成槽边轮廓线,在此基础上实现作业面的展开。而针对地下水的降位以及地面排水系统的构建,要求要结合所掌握的勘察资料等进行充分的分析,避免地基的结构遭受到破坏。其次,要确保地基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可以承担起地基以上建筑物整体构造的负荷,因此,这就要求对地基的基本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满足防潮、抗冻等功能的需求。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地基等的工作面足以满足地基稳定性的需求,地基的变形值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地基稳定性能的基础上,确保不会因地基的问题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下沉等问题。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3.1预应力管桩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来讲,采用这一基础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落实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不同功能,进而实现对基础工程的有效处理,确保这一技术的合理运用,其次,要根据桩身允许偏差范围实现对这一技术的落实。当前,这一技术已经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落实这一技术的过程中,能够采用的技术方法较多,比如振动法、静压法以及锤击法等,其中静压法应用较为普遍,其是以桩机的作用来实现对管桩的施力,而采用锤击法则可以在保证这一基础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的速度。而到底采用何种方法来落实这一基础工程的施工,则要取决于工程的实际状况,在落实管桩沉降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实现对这一施工质量的全方位检测,一旦发现相应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就必须给予及时且有效的解决,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3.2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经常使用的一种基础性技术,原因在于这一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通常都是位于山区,而基于山区本身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难免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成本与时间来克服这一客观难题。而将抛锚技术应用到其中,能够通过对工程的特殊化处理来提高基础工程整体的稳定性能,进而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总体施工量,最终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

3.3水泥土加固技术

这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用到的一项基础施工技术,其能够通过水泥土的性能特点来实现对地基的进一步加固,进而在提高地基稳定性能的基础上,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水泥与水进行混合后要实现均匀的搅拌,以满足对水泥土强度的要求,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灌浆的深入要在50厘米上下。具体使用此技术时需要结合施工地点土壤的性能特点来定位水泥参合量。

3.4软土处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软土处理技术常被用到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在采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这一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挖除置换法。这一方法指的是将已定工程范围内的软土挖除,然后以具备较高抗腐蚀性能的材料进行回填,通常使用砾石等,这类材料能够确保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后期建筑物出现下沉等问题;第二,排水固结法。这一方法需要以人工的方式来落实,实现对基础内外积水的排除,进而能够在提升凝固速度的基础上,确保软土具备能够承担建筑物负荷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对地基的加固;第三,重锤夯实法。这一方法需要采用起重机与重锤,然后通过对起重机高度的调整,实现重锤的自由下落,借助自由下落过程中重锤的力量来夯实软土层,以强化地基的稳固性。第四,振动水冲法。这一方法是在增加软土基础稳定性的过程中,借助振冲器来实现对软土层的射水振冲造孔,然后再以碎石等进行填充。除此之外,常用到的方法还有混凝土灌注法以及旋喷法等,本文不再一一赘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施工需求特点来合理选择软土加固方法。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来讲,要想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落实基础施工技术,以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落实基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来合理落实各种施工方法,以确保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这一工程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梁庆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J].科技资讯,2011,24(12):53-54.

第5篇

关键词:水利 水电 基础 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的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具有情况复杂、人员和资金流动性大、材料与结构技术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好技术应用、细节处理和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是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结构和强度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技术应用,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打下结构、质量与安全等综合方面的扎实基础。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和处理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具有结构上复杂的特点,在自重和荷载上远远超出其他工程建筑,这就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做好技术应用,特别应该在基础结构的施工中,更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基情况,在做好施工准备和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避免施工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以达到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质量、建设目标的有效维护。这既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的主要要求,也是全面处理基础,有效提高基础稳定性与安全的基本保障。

3、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于环境和客观因素要求较高,如果出现地质、地基方面的问题将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风险与隐患,如果控制不好则很容易出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缺陷,进而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性能与安全,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的经验,影响到基础施工的主要因素有:

3.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地基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比较明显,如果基础地质表现出抗滑性差、稳定性不高的特点,则会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稳定性不足,进而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上部结构的技术性能与功能实现,容易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应力或剪力的破坏效应,进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安全。

3.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如果地基出现空隙率过大的问题会产生基础渗漏量增加的实际问题,这会出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渗漏和管涌,不但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漏水,而且会出现对基础和工程的破坏,还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安全带来影响。

3.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在地质条件、地基性质和工程结构自重的共同影响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会产生沉降现象,过大的沉降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变形,进而导致对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的结构破坏,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中会因水体的侧压力或是地震的震荡而导致结构失稳,出现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影响。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应用的要点

4.1锚固技术的应用

锚固技术是施工困难区域,特别是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基础施工技术,锚固技术的优势在于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工程量。应用锚固技术时应该做好山区地理、地质、地基情况的全面了解工作,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特点,做好锚固技术差异性的应用,以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锚定和加固作用,有效对抗稳定性不足和抗滑能力不强的实际问题。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锚固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选址主要是在山区。在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财力,其施工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利用锚固法处理工程基础,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量。锚固法可以对基础工程进行特殊处理,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

4. 2 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时,运用预应力管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在运用预应力管桩时,首先要区分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作用,它们对工程基础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桩身允许偏差见表 1所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预应力管桩的发展。在运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基础工程沉降工作时,通常是利用震动法、射水法和静压法的技术方法。而静压法和锤击法是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静压法主要是利用桩机产生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添加一定的力,使预应力管桩能够顺利压到地面以下;利用锤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并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在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方法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工程施工的主要方法。在预应力管桩的沉降工作完成后,要全面检测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预应力管桩不符合要求和质量时,必须要选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质量的过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

4. 3 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处理技术有 6 种方法:①运用挖除置换法。将工程一定范围内的软士挖除,置换具有无侵蚀性和低压缩性特点的散粒材料,比如灰土、砾石等;②重锤夯实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吊起至一定的高度,让重锤自由下落,并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力将土层夯实;③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基础表层或者是基础内部的积水进行排除,主要建设水平和垂直的排水通道。同时利用自重和外荷的作用,将基础内部的积水快速排除,加强凝结的速度,以此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④混凝土灌注桩。为了提高软土基础的承载力,在软土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将上部带来的荷载进行有效支撑;⑤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在增加软土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时,利用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利用碎石和砂砾桩进行填充;⑥旋喷法。在工程基础处理中,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可利用旋喷机建成旋喷桩,以此增强基础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4.4基础灌浆技术

基础灌浆技术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一种技术,是地基施工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地基不稳定,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孔洞以及裂缝现象。一般来讲,基础灌浆技术的实施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将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防渗漏效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水利工程的一些岩溶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多采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基础处理岩溶地区施工中,并未形成一定的技术规模,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与先进的灌浆技术相结合,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一般来讲,岩溶地貌实施基础施工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基础施工中有填充物,需要普通实施灌浆技术; 另一种为基础施工中无填充物,该项工程在进行填充时需要专业的灌浆技术。但应该注意,在实施基础施工技术时,应根据岩溶大小以及具体地质情况而采取具体的施工措施。

5、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控制好基础施工的核心环节,这样才能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达到对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安全、效率等目标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江淋.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常用措施[J].China’s ForeignTrade.2011(14).

第6篇

水利水电工在近年来的建设过程中,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基于工程自身的特点其对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从而要求技术不断创新。文章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意义,就构建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工程施工;灌浆技术;水利水电;创新技术;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做好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该工程中的各种设施的作用,成功的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灌浆施工技术一般运用在大坝基础的加固以及其他工程项目的防渗中。生产型灌浆包括帷幕灌浆、回填灌浆、固结灌浆等。固结灌浆是采取:钻孔,冲洗,洗缝,压水,灌浆,封孔的程序。帷幕灌浆的程序是:准备,测量,钻孔及安装观测仪,下游专控,灌浆,封孔。其中回填灌浆是最为常用的灌浆方式。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灌浆施工十分重要。要高度重视灌浆施工的技术水平及施工过程,不断提高灌浆施工控制措施是灌浆施工的质量的保证。

1灌浆存在的问题

当今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灌浆技术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来讲,灌浆技术仍然还有技术不完善的地方,同时还有自身的缺陷性。针对其灌浆施工技术存在的典型问题,给予总结分析,主要分析的是灌浆技术中的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1.1有条件性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其应用灌浆施工会受到工期长短的限制,施工造价的影响,以及施工人员水平的制约以及其他预料以外的各种因素的限制。因为有这些方面局限导致施工人员对灌浆施工时必须考虑到施工技术方法的简单实用性。灌浆施工技术的简单化可以保障灌浆施工后工程的稳固以及易修葺性。施工的技术和理论越是复杂,其精密度不一定越好,且会为以后工程修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2舍弃系统因子

很多以往的老模型方法中,会对一些系统因子进行舍弃掉。因此控制系统复杂性程序以及经冒顿二者机制的矛盾并不能使系统因子得到合理的制约。系统因子的舍弃易导致灌浆施工程序的缺失,会给修葺的大坝带来不稳固性。

1.3不稳定的特点

工程灌浆中的不稳定性,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造成工程中的结果分析没有一定的确定性。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应保证对灌浆技术进行良好的控制。根据相关科研理论,加以实践应用,同时要重视施工的经验。保障了稳定性就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资,因此灌浆施工技术的不稳定性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2改进措施

文章中就提到的有关水利工程中的有关灌浆施工技术,分析施工的有关步骤,并进行技术优化和改进,以促进工程的稳固实用性,并且争取探索出更多方法来灌浆作业。

2.1灌浆技术的创新

分析水利工程中的诱导法就是指在灌浆施工的过程中,依据不同需求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创新,其特性就是创新性,根据不同情况加大力度研发更加切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技术。创新设计的目的是保持灌浆工程的防漏性,这不仅对于工程防水有着十分高的要求,也对于侧面阻挡材料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其实现防漏方法主要为控制流浆量,加强工程侧面承力,也可以从化学方面寻找渗透灌浆改进方法[1]。

2.2龟裂区灌浆技术

运用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工程的不稳定性。开始时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多数用在大坝工程的修建中,后才引入到工程项目中。运用这种技术,有关施工人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分析,指出这种灌浆技术在修补裂缝时,非常有效,且比同期修建更加合理,更加具有经济效能,因此我国尝试了初步运用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活动,发现其具有可推广性。当前,混凝土裂缝灌浆施工技术在我国各地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可以将这种技术引进其他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并有效的将这种技术和大型建设工艺加以充分的融合,从而发扬其在工程建设施工方面的良好作用。运用混凝土列分灌浆技术,能够科学的辅助吊车进行施工,尤其适用与市政公路的建设,这种技术的应用,一般在环氧灌浆建设桥梁中,当然可以将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应用到地下铁路建设中。同时,还可以应用到小型水坝建设中,且这种技术对地面抗冻修补有较好效果。因此,应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3灌浆质量管理工作

灌浆质量管理工作存在可变化性。灌浆质量控制要以灌浆可以接受的量和可以接受的技术为标准进行调节,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完备工程施工设计和明确工程性质的。其中灌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是:灌浆材料的选定应该依据工程目标来衡量,并且要依据灌浆的技术要求和灌浆工程量及浆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工程地基,工程温度,工程流量进行选择。灌浆质量控制工作是灌浆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质疑。其中灌浆质量管理工作整个系统中,在灌浆的各个分支中最需要灌注的就是灌浆的流量变化,工程灌浆所需量,以及工程灌浆安全控制工作。其主要是依据不同工程所需条件不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灌浆质量控制工作目前主要运用控制浆材料来解决。控制灌浆材料,及时勘探地质,通过不同该方法对工程费用进行调剂诶,从系统全面出发,争取做到保证灌浆工程,且利益最大[2]。

3灌浆技术的优点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些水利水电工程是为了防洪蓄水,而有些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是为了农田灌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使得工程设计不同,因此选择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不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对水利水电工程要因地制宜的开展,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用灌浆技术来进行弥补修改。但是大量的修改工程不仅对资金,人力物力造成浪费,也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毁损。所以科学合理的利用灌浆施工技术,制定完整的计划方案,确保施工进行的严密性,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在制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计划时,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自上而下的灌浆技术可以避免设备钻孔作业的摇动,但易造成孔眼堵塞,说明,自上而下的灌浆适用于土层断裂,低级脆弱的建筑。而自下而上的灌浆方法适合本身土层稳固,且建筑工程开裂大,所需灌浆量大的建筑。流浆速度不同,土质不同,修葺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4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在合理利用灌浆技术的同时,文章对灌浆技术做了简单介绍,提出灌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站在时代角度分析了现代灌浆技术的优点并得出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灌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更多的施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和探索,最终使我国的水利工程灌浆技术得到提高。

作者:周浩 单位:江西省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第7篇

关键词:中职 电工技术基础 项目教学 理论与实践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职学校所开设的,电类、机电类学生的必学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接下来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掌握程度。但是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原来的教育方法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成为教学的一大问题,而在这期间项目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对项目教学法的设置是如何解决以上所说的难题进行了思考。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分析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由教师给学生分派指定的项目让他们去独立完成,包括采集信息、查找资料、建立模型等。在学生完成项目期间,教师会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解决学生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习的重点由结果转变为过程,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推行适应全球发展大趋势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将教学改革的重点都放在了改变学习方式上。项目教学法是2003年7月德国联邦教职所制定的,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相比较以学生为主导的项目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僵化的思想将会束缚住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缺乏职业素质,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三、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

根据电工基础这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实行项目教学法是正确的选择。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理论基础的奠定。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实践是由理论来进行指导的,如果理论达不到要求而是在做项目的时候临时补充需要的知识,这种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课程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再利用这个体系去指导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去解决问题,是项目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要制定一个项目教学方案计划。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理论知识培养之后,下一步就应该要制定一个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是整个项目实施的准则,也是使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的保障。教师要根据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合作,共同面对难题,既能锻炼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能使整个项目完成的更加的具有创新效果。

3.开始实施项目方案计划。进行分组之后,学生就应该开始做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查询各种资料,可以要求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在项目进行期间,每个组都要做好文字记录工作,以便日后进行审查和纠正。

4.进行项目完成之后的成果展示。这个阶段当中学生将自己组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5.进行总结。工作总结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工作,它将前面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来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一些经验方面的支持。项目完成后,教师针对整个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完胜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互相交流,争取得到更多的经验。

四、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1.教材的选定。项目教学法一方面需要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选定一种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全面的教材作为理论指导。

2.教师的文化素养。从上述项目指导教学的步骤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必须要具备很好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答疑问。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3.学校应完善在电工教学方面的基础设备。学生的实践工作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器材,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实验场所和设备,为学生进行项目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认识到教学方面的不足才能进行改进,力求革新,选定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并真正地去执行,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过程。现阶段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肯定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校应该吸取其他学校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使学生真正能受益于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程弩华,睨玉华;项目区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第8篇

关键词: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成为了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单位的运营效益以及企业信誉,由此不难看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的提升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水利水电单位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的效益,帮助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就从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些相关技术入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对于其质量管理控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相关意见。

一、当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经常采用的一些施工技术。

在当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种。

1、地下混凝土防渗透技术。首先利用射水法进行造墙,这种造墙技术一直在不停的更新,当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是“三代机”,这种射水法三代机较为适用于粒径小于80 mm的卵石砂石地基,并且墙深小于30 m,墙的厚度大约在20 cm和60 cm之间,垂直度应该小于1/300,这种技术在我国较为常见,并且在国际上也得到一定的认可,因为其在沙土地基当中进行混凝土防渗透墙建造的时候具有低成本、速度快、质量可靠以及施工简单等等一些列特征,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次是塑性混凝土防渗透墙的施工技术,这一种技术所使用的材料是将澎润土以及粘土等施工材料进行掺和,借此来替代大量水泥所形成的柔性防渗透材料,其主要特点是弹模低以及极限变形大。

2、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假如混凝土质量没问题,振捣工艺流程过关,那么混凝土的状态就会较为平均密实。使用控制水量以及坍落度的方法,借此来增强振捣工艺的可操作性。在这个时候非常容易出现缺陷(密度下降、空隙)。一般说来,与易性较好的砼进行振捣,其过程完成也相对容易,这个时候材料的流动强度以及可塑造性都较为足够,方便振捣的完成,并且固水以及聚合性等方面都较好。就目前我国而言,想要提升易性外加剂,最为普遍的办法就是加入减水剂。

(1)水工模板技术。近十年来这种水工模板技术在混凝土大坝工程施工建设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竹木胶合板以及钢模板在很多大程度上代替了木模板,而且模板的型式大多也是使用滑升模板以及悬臂模板等等。

(2)混凝土双掺技术。首先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大坝的坝体可以掺粉煤灰,由此可以节省很大数量的水泥,并且能让混凝土与易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借此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绝热升温,从而提升其抗裂性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一些中型和大型水坝施工建设当中大力推行这种技术,在仅存碾压混凝土当中的掺量能够高达45%~65%,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掺量也能够达到25%~35%其次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坝体进行各种外加剂掺合,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性能与质量,并且可以节约水泥用草,是减少成本有效的措施,一般是使用合适的外加剂,比如:脱模剂、防裂剂以及减水剂等等。

二、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些相关建议。

1、对于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水泥的强度就和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关系,而且石子的直径也会直接影响到骨料总数的变化,导致配级问题出现变化,并且让新生成的混凝土易度以及强度发生改变。想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不仅仅是要在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并且还要在常规检查外,了解其变化规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调整。如果发现了有的原料超标,应该立即向上级部门上报,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提升。

2、提升水利水电单位员工素质,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当中,人是施工的主体,那么施工质量必然和工作人员有着极大的联系,当下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时候发生的事故,都和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对此,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之前对于施工人员的选择必须要严格谨慎,对于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必须要有一定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并且还要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相关培训,增强其自身素养,建立起来人才数据库。安全部门对于施工人员素质应当进行规范。并且实施激励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并且在单位内部做好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强化广大一线员工对安全意识与施工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绩效工作和其考核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3、依法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管理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凭,从根本上改变那些没按照规矩进行的施工习惯和方法,纠正过去只注重施工,而放松管理的情况,并且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务必要严格执勤,仔细检查,及时的发现以及消除质量问题,从用行政方式管理转变成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

4、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更是关系到对水电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的表现。一方面要在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来提高技术含量;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科学的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来保证施工的安全平稳开展,减小因为管理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同时,还需要将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之中,使工程对于周围环境以及居民的影响都降到最低。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才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项目,也是作为水利水电工作者不懈的奋斗目标。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施工人员对于各个环节都要考虑的周密细致,如果某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还会严重损害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人员要提前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因素考虑进去,在这里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结语: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技术以及质量想要得到提升,就必要通过多种渠道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水利水电建筑应该具有功能,对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当中,技术与管理的交换使用必须得到重视,这样才能让水利水电工程发挥作用。本文就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以及其管理方式的改善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并且有针对性的指出了其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点所在,希望能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丽荣.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科学之友,2012(20):91-92.

[2] 强勤国.浅析水利水电施工中几个技术要点问题的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0(2):157-158.

[3] 胡翔.有关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4] 谢卫东,李福军.溪洛渡水电站右岸坝肩槽开挖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0(5):8-10.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裂缝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混凝土裂缝灌浆施工技术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结合施工的实际需求,保证灌浆工程不仅能够有效的挡住泥土的压力,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基础工程的防渗性能,更好的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进行加固。该项基础灌浆技术最初应用在建筑物中,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的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环氧灌浆施工技术在混凝土裂缝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在采用混凝土裂缝灌浆施工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掌握混凝土裂缝灌浆的原理,采用混凝土裂缝灌浆施工技术时,主要是利用灌浆机械直接把水溶性的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注入到混凝土裂缝中,该种浆液遇到裂缝中的水分之后能够迅速的分散、乳化、膨胀以及固结,以此起到补强、堵漏、防渗的效果;其二,选用合理的灌浆材料,采用该项灌浆施工技术时,应该采用合适的灌浆材料,例如采用具有水溶性的水泥、水玻璃、丙烯盐酸、丙烯酰胺、聚氨酯等;其三,根据裂缝的类型采用相应的灌浆处理技术,例如针对网状裂缝,应该开凿V型槽,然后选用环氧树脂水泥进行灌浆,保证其完全的嵌入到裂缝中,以此保证其和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2)无塞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无塞灌浆施工技术同样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采用自上而下灌浆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进行循环的灌浆,而且不需要等待凝固就能够节能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因此该项灌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在采用无塞灌浆施工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钻孔施工,在进行钻孔施工的过程中,钻孔的长度应该控制在150cm-250cm之间,宽度应该控制在75mm左右,当钻孔施工结束之后,应该用水将孔内的残渣清除干净,当孔干燥之后进行灌浆施工;②浆液的制备,无塞灌浆施工技术采用的浆液通常是由水、粉煤灰、水泥以及外加剂等混合制成的,在进行浆液拌合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浆液的含水量,通常状况下,浆液的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当浆液制成之后还应该进行养护,以此保证浆液的保水性、可泵性以及和易性;③选择注浆管,无塞灌浆施工采用的注浆管通常为无缝钢管或者钻杆,然后将内壁和注浆管之间的空隙当作回浆管,用于灌浆的循环;④灌浆施工,当准备好上述所有的工序之后进行灌装施工,将回浆管插入之后进行灌浆,然后通过回浆管进行循环灌浆;⑤提钻施工,灌浆施工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当一段灌浆施工完成之后,应该提钻并更换钻具进行下一个灌浆段的灌浆施工,在该过程中不需要等待浆液的凝固,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灌浆施工的质量,致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

(3)诱导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诱导灌浆施工技术同样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最常采用的技术之一。诱导灌浆施工技术的原理表现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以及相关的要求,创造条件设计不但能够挡住泥土侧压力,又能够起到防渗漏作用的灌浆帐幕工程,同时设计控制浆液流动的防护工程,这样既能够控制灌浆施工的质量,又能够有效的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进行加固,该项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实践应用和发展,还开发了许多全新的诱导灌浆技术,例如电渗化学灌浆施工技术等。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灌浆施工控制的有效措施

(1)工程费用控制措施。基础灌浆施工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做到净效益最大化,尽可能的降低是灌浆施工和其他工序的费用,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负效益。因此,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以及自然规律,综合考虑施工控制工艺以及方法,对整个灌浆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结合最优化原则,尽可能的减少负效益,寻找最理想的运用方法,有效的控制工程费用。

(2)环境效益控制措施。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效益控制措施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染物、有害气体、施工飘尘、污染带等的排放,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等造成影响;控制施工机械、爆破、运输等机械的噪声,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少的破坏周边植被景观,同时还应该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长期对邻近建筑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3)质量控制措施。灌浆质量要素包括灌入能力、强度以及可塑性,质量控制目标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性质以及设计施工要求而定,控制措施主要表现为:首先,根据吸渗反应定理、劈裂判别定理、劈裂定向定理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目标;其次,根据制定的质量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然后预测与协调材料性质、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技术三者的关系;再者,当灌浆施工结束之后的28天内,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全面的重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认真的做好压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工质量合格之后才算过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最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抗震能力、防渗性能等,致使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基础建设施工工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炳章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水利局

第10篇

【关键词】自动控制;电子电工技术;电力

电子电工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本身也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控制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十年的发展,发电厂向用电用户输送电能时,是通过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环节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电流产生的损耗,电子电工技术在此的应用是可以节能排减,响应国家的低碳生产的号召。

1当前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状况

电子电工技术是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一起的以传统电工技术为基础而进一步开发的新型电工技术。众所周知,电子电工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科学,它包含了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也包含了电子设备的制造和维护的应用理论。首先阐述下现代

1.1电子电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1.1.1集成化所谓是集成化是只把全部的全控型器件通过许多的器件一起集成到一个基片上,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观念的器件是很大的。作为一个高度集中化的系统器件而分立方式出来。1.1.2高频化即使在运行速度上,电子电工技术让器件踏进了一个新的高速度台阶。从十千赫兹到数十千赫兹,然后再提高到几百千赫兹,具体的器件是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1.1.3全控化在系统中实现自断功能的电气元件替代了半控型普通晶闸管,让电子器件在功能上得到突破的提高,让在全控化功能实现下简化了系统的线路,提高了运行效率和节约了生产成本。1.1.4高效率化通过软件的介入,让高效的电力系统器件和变换技术得到更高的效率应用,也减低了能量在电路和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1.2电子电工技术发挥的作用

为了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电子电工技术通过对电力资源即电能的优化和整合等让电能的利用效率和系统整体的性能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电力系统的上游环节一直逐渐推广到各个不同的环节,不但让电力系统的能量损耗大大减少,也让电子电工技术在各个环节上得到很大的应用推广。另外,因为电子电工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可以让电机一体化,让电力系统中的高端电子技术科技能发展和得到现实中的应用。加入网联网的技术控制对于一些运行安全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也是现今正热的电机一体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第三,智能化的需要。让电子电工技术中的微电子技术能迅速发展,接入高科技接口,让电力系统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和实际基础上,得到很好的系统;第四,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就是突破传统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变频化和高频化的突进。

2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环节

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发电环节,输电环节,输电环节。下面主要集中讲诉以上几个环节中的应用情况:首先在发电环节,电子电工技术是利用静止励磁的理论,作为一种非线性的控制理论,是在全数字化微机控制的基础对各个环节中的稳定性和节能性进行设计和改善。目前,主要的应用范围是在大型电厂的发电机组中,电子电工技术是如何在发电环节起到节能效应的?电子电工技术在发电环节主要采取主电路和调节电路作用的方式进行。采用放大器、滤波器和整流器等的电工电子器件作为必要的设备条件。结合电路结构的比较简单,所以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的加强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是变频调速技术。由于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系统中,需要调整转子励磁电流的恒变频率,同时要求输出也是恒定值。原理是在水力发电的有效功率和水头的压力与流量存在一定的比例,而工作机器的效率也和这两个参数正正比例关系。在风力发电中,重要因素是风速的大小,风车发电的有效输出也与风速的变化而改变。系统需要有一个可以维持恒定的输出才能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第三是机泵的变频调速技术。虽然此项技术已经在国外有一定的研究,但是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用晶闸管代替电气开关的控制仍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其次在输电环节上的应用,也是得到了整个行业的重视。电子电工技术在关键的输电环节应用是提高电网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的很好条件。具体有一下:第一,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晶闸管在直流输电过程中把送电侧和受电侧搭建起来。解决了距离长和消耗大的浪费问题,可以实现长途输电。第二,交流输电。集中是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控制好输电电压和相位产生。优点是弹性补偿,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提高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再者是电网的配电环节,一个企业出来的产品的最后把关是很关键的,电厂出来的产品自然是电能,要求有高质量的电,这个要求对配电系统的各个参数就提过高要求了,包括系统中的电压、频率、谐波和非对称条件。电子电工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其中最重要是能够通过它去保证供电的质量。最后是节能减排环节,加入电动机和变负荷电动机的调速技术可以实现节能效果。如果两者可以同时应用的话,那么就更加可以节能了。由于可以用调节控制来替换挡风板,水和风的流量调节是运用节流阀来进行。可以更高精度,更广范围和效益好的效果,减低耗费。就目前来说,变负荷电动机调速运行是保证电动机达到节能减耗的有效措施。表现为减少转差损耗和铜损耗率,可省三分之一的电量,但是由于投入的资金等比较大,可能会造成污染。这项技术仍有待深挖其潜力和价值。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并且得到更多部门和客户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苏敏.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1.

第1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更好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效用。

1.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是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发电的一种技术,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亦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利水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说明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关注施工技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基础,同样也是保障,只有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结束后,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实际效用,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巨大的效用。

1.2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支持,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科学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才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服务,良好的工程管理能够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秩序井然,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管控各方面的人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应用的具体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促进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相结合

2.1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巨大、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高端复杂、施工环境艰苦、施工所面临的危险因素多等,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才能够科学有效地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良好运行,使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效益,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掌握施工技术,应用正确的施工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2.1.1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王,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级管理,这样可以保障施工技术在选择与使用的过程中科学合理,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信息的收集,包括技术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易出问题以及反馈制度等。其次要经常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经验交流与技术总结的会议,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各相关单位及学者进行行之有效地沟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解决。再次要建立健全水利水电施工中与技术有关的各项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进,保障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最后,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项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归纳,记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参数,尤其是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数据尤为重要,一定要对其进行分类、归档,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为以后相应的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2.1.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在进行水利水电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水利水电技术运行的管理,完善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合理的水利水电生产岗位管理职责、生产管理办法、施工技术运行办法等,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经营的需求,保障水利水电施工与生产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监管,保障水利水电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技术问题,一定要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这样可以保障水利水电的生产顺利进行。

2.1.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生产与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剖析与选择,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特殊性,但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质量与安全第一”的原则,在保障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同时,一定要保障施工质量,两者并重,才能够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在具体的工作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在使用之前,要对设备的可用性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漏洞,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设备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理,保障设备在良好的状态运行,不可带“故障”使用,在设备使用之后,一定要进行维护与检修,保障设备在下一次投入使用之前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除此之外,要运用科学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能够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阶段,从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技术监督仍是一个十分薄弱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工作中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

2.2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在充分选择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一定要强化在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的考核制度,现阶段,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对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考核标准,但是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一个自身的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考核标准,这样有利于水利水电施工的进行和后期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工作。相关的机构及考核制度的建立要从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施工与运行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反映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情况与生产水平。

2.3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紧抓安全问题,将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与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生产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

第12篇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电工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所需的电类基础内容,所谓基础性就是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将来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下基础。目前该课程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非电类专业,学习内容多,课时不充裕,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反馈,为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该门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深造及专业需求,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须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电工技g课程现存在的问题[1]

1.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电工技术》课程包括电路、磁路、电机拖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企业供电、安全用电及电工测量这几大块内容,理论课时仅有44课时,实验课时为8课时。对所有非电类专业授课内容没有差异处理,并不完全适合专业发展需求,且与后续专业课内容有重叠。例如机械专业后续专业课中有《机械传动控制》这门课程,该课程中有电机拖动及可编程控制器的内容与《电工技术》中重叠,造成任课教师讲授时不好把握内容的主次。

1.2实验项目不贴合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该课程的实验项目开设未同电类专业区分开来,没有考虑到专业需求的差异;其次学生做实验时总是依赖实验指导老师,老师先给学生示范,学生跟着做就行,而不是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动手能力差。

1.3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以往考试以期末考试成绩分高低,不管学生平时表现如何,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全面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监督学生平时的学习,无法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样的考核方式也无法提供有效教学反馈信息给任课老师。

2.电工技术课程改革措施

2.1优化教学内容,建立更为完善的、合适的课程体系。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2]考虑到机械专业在后续专业课《机械传动控制》这门课的内容有重叠,可以优化《电工技术》当中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等重叠的部分,在《机械传动控制》当中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介绍。像材料科学与控制工程这类非电类专业也应考虑到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他们今后在专业课当中对电工技术的要求没有像自动化等电类专业那么深入,那么对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和安全用电等基础性内容应该花更多时间给学生讲透,今后遇到这些基础性问题能够熟练分析处理。因此《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可将它分解成电路、电机拖动、可编程控制器及工企业供电、安全用电四大部分内容,像机械专业应结合后续专业完成这四部分内容的学习,材控专业应完成电路、交流异步电动机及第四部分内容的教学,能动专业主要完成第一和第四部分教学,而且教学过程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侧重点,这样所完成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让学生觉得所学这么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电工技术》这门课程能够解决他们专业当中碰到的电类问题。

2.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及模式,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可采用必修和选修实验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专业今后的需求。首先必修实验让学生了解电工技术实验室的相关资源,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及专业需求去选择选修实验,例如照明电路的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和降压启动控制实验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所学该门课程和生活生产机密相连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结合当下热门的MOOC教程[3],让学生先做好线上预习,实际操作时就可以自己动手连线,排查问题,并请老师当场检验实验结果予以打分,而不是像现在出了任何问题找老师,这样实验成功率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实验任课老师应该起到理论课内容到实际操作的过渡引导,让学生明白他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当中如何应用、怎么应用,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改进考试制度,废除一卷分上下。采用期末考试一卷分高低出现的情况许多同学临近考试抱佛脚,考前突击复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将会导致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专业知识,而且由于该门课程学习内容多,学生往往抓不住复习的重点,出现考试及格率低的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增加3次小考[4],分别是直流部分、交流部分和交流电动机及其他部分。这些小考一方面可以监督学生平时的学习,让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小考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他们今后的复习。因此改革后的考试方案为总评成绩=期末成绩*50%+小考成绩*20%+实验成绩*15%+平时成绩*15%,这样的考核方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考核方案在材控专业的14级中试用,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综合成绩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将继续在后续年级和多个专业中推行此方案。

综上所述,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完善,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应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更强、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樱,许钢,张明艳,周鹏.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195):75~77.

[2]顾雯雯.基于专业导向模式的少学时《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