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班幼儿园教学

小班幼儿园教学

时间:2022-06-13 10:3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班幼儿园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班幼儿园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班化 区域活动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14-02

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来提升和完善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作为有效保障幼儿园开展个性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这种小班区域化活动来提升和完善日常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还需要教师能够掌控整个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的全局,让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能够更加清晰的建立起来。

一、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的内涵

对于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而言,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被称之为活动区域开放教育,这种教育的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这种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了日常的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往往将幼儿活动的区域划分为几个重要的板块。让幼儿通过自身的选择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以凭借着他们自己的兴趣,从而自由的来选择教学活动的方式。同时通过操作、摆弄、发现和讨论以及搭配等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储备,同时也让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来提升自身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方法,不断的提升日常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情况来看,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侧重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日常的教学活动,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需要不断的来完善日常教学的手段,教师应该更加充分的来认识日常的教学活动。做到小班区域化活动课程的设计具备多样化的形式以及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区域活动往往是自身教育意图的一个展示,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来创设选择适合幼儿教学的活动内容,并且能够在活动中指导和影响幼儿的行为,创设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幼儿获得知识的储备,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对于已有知识的学习。

二、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意义

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无论是从幼儿园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幼儿园来说,小班化区域活动不仅仅可以让幼儿园的教学场地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还能够让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变得更加的融洽。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对于幼儿的日常学习和教师的日常教学来说,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从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教学的日常影响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当中,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日常的学习活动的不确定性,他们往往容易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干扰,正式的日常教学活动往往不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的要求,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幼儿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让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知识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以往的幼儿教学活动的经验可以清楚的看到,幼儿能够在一个类似与家的空间中,从心理上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安全、舒适的活动。从这些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小班区域化教学课程是提升幼儿日常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同时还应该看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应该更多的来关注幼儿的学习。

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能够关注幼儿的不同能力层次,让处于智力发育各个阶段的幼儿都能够有自己学习的区域,从该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教学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课程。对于幼儿园里面的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相对较薄弱,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能够从让幼儿在不自觉当中,从自身喜欢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对于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的教学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成,在同一种活动的区域内容,教师提供的材料是不能够”一刀切”的,应该考虑到的是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让这些活动的方案和内容更好的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使幼儿的智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教师在组织这些日常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那些生活化的”游戏”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日常教学的手段和技巧,从而让幼儿能够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中接受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

三、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措施

首先,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这样的一个特点。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构建应该将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都了解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的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不断的来提升日常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另外还应该看到在幼儿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下面,及时有效的发展幼儿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寻找日常的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找出那些适合幼儿日常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在兴趣相投的环境下进行日常学习,从而提升日常教学的现实效果。

其次就是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机整合小班化区域教学内容。幼儿园小班课程的内容虽然进行相对的划分领域,但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如在“美工区”――新年礼物设计的还是比较巧妙的。在新年来临时,我们为孩子创设新年墙,请幼儿为“新年老爷爷”送礼物。这其中幼儿除了要利用撕、粘贴等美工技能撕贴礼物外,还得根据礼物名称对礼物进行分类,而后,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墙面已有的礼物轮廓进行一一对应的粘贴,同时,引导幼儿制作彩链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从而复习了数学中两种不同颜色的物体按颜色分类及不同规律排序的关系。

最后,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在日常的活动中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仅表现在了物质上面的需要,而且还表现在了精神层面的需要,鉴于这样的一种现实状况,这就需要幼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来更新日常教学的手段和策略,从而让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来进行开展教学,例如在教授幼儿对于颜色的辨识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组,将班级中的幼儿进行详细的分组,每组的幼儿都拥有一种颜色,将幼儿分为红组、蓝组、绿组、黄组、黑组以及白组。这样的话就能够尽可能多的让幼儿认识到颜色的构成,从而提升幼儿认识颜色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来探讨日常的教学活动,认真的来关注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关注幼儿在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下的教学内容所在,从而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来适应日常的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构建,不仅仅需要教师在其中关注幼儿园的兴趣爱好,而且还需要幼儿园充分的发挥其地缘优势,让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变得更加的积极和有效。另外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教师应该提出有效的、明确的活动要求,让幼儿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来进行小班区域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促进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能够更好的适应幼儿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利英;;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3期

[2]尤燕芳;;扩大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0年06期

[3]高小芬;;探索区域活动中空间位置的摆放[J];考试周刊;2010年12期

[4]潘小波;;“教师风趣言谈模因”的制作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第2篇

魏勇刚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前教育学博士,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培训与咨询工作。

近段时间,由于参加了各类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和国培项目的现场观摩与研讨,笔者有幸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更多直观而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这些竞赛和观摩的评价指标和考核要点归结起来有三个核心词语非常明显,即有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虽然我们都很清楚它们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三者的本质性认知或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对于诸多幼儿园教师来讲,却理解得并不是那么全面和深刻。以致于我们所看到的教育教学活动出现目标与内容的偏失,教育方法的不当,甚至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本末倒置等问题。

所谓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乃是针对教育对象而言的。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评价的根本要义在于该活动是否能够促进教育对象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它涉及到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如何确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才是有效的呢?根据不同的教与学理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有各种意见不一的答案。总体而言,笔者比较认同维果斯基的“教学应当走在发展之前”的论述。处理好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教育的有效性问题至关重要。而突破这一问题的重点在于“学情分析”。就笔者通过竞赛观摩所掌握的现况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学情分析”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甚至缺失,以致于这些活动基于“学情分析”的生成性较差,其有效性也因此而大打折扣。所谓学情分析,是指对教育对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笼统性和表面性是“学情分析”中老师们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例如,对于一个小班的语言活动,某老师确定其活动来源和目的的依据是“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XXX,所以……”诚然,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总体规律,要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纲领性要求,这些都没有错。但是,这些东西都仅仅是一个总体的参照,而非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真正的依据应该是教师所执教的那些特定儿童的具体语言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学习条件、个性特征等“学情”。没有这些具体的“学情分析”,何来最近发展区,何来“促进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的生成性,又何来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所谓幼儿园教育的科学性,乃是针对教育方法而言的。有效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一旦被确定之后,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去实现就非常关键了。由于儿童观和教与学的理论流派诸多且观点分歧较大,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就不一而足。同样一个目标和内容,不同的教育方法演绎出来的效果可谓大相径庭。关于具体的教育方法问题,笔者无意在此赘述。唯一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一个具体的活动中,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法则。这个法则就是,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为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服务,且必须在教育法规和伦理道德范围内切实保障教育对象的身心不受伤害。因此,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与教育目标和内容脱离,也不能与“学情分析”脱离,更不能有损儿童身心健康。

所谓幼儿园教育的艺术性,乃是针对教师技能而言的。它能充分体现一位教师在教育教育活动中的特质和风格。对于这一话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刘云艳教授出版过一部名为《幼儿园教学艺术》的著作,就幼儿园教学组织、幼儿园教学语言、幼儿园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学提问、幼儿园教学机智等方面的技能技巧问题都有非常精到的论述和丰富的示例,值得一读。但笔者所担忧的,却是有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片面或过于追求艺术性,而忽视甚至丢失了最基本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乃至于本末倒置了。

总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有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有效性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是有效性和艺术性的关键与规范,艺术性是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色彩与亮度。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3;G4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66-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难发现,不管教师如何想方设法去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以教师为中心、幼儿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将单纯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的结合,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并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让教学内容从枯燥变得生动

幼儿都是爱玩的,他们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但是3岁~6岁的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还无法将自己的意愿完完全全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对许多抽象的概念及隐性的道理难以理解,对于活动中隐含的一些科学道理是无法自己领略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转移对事物的兴趣。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保持长时间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幼儿在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快乐的声音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比如,在小班绘本阅读“我喜欢我的小毯子”活动中,活动目标是了解故事中的小兔子摆脱依恋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成长的快乐。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幼儿们非常难以理解,即使讲得再生动,幼儿们最终还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PPT ,将绘本的故事全面地呈现给幼儿,让他们从绘本中感受小兔子的心情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增加一些音效。幼儿们观看PPT的时候,时常会发出惊叹的声音,而且他们会非常专注地投身其中。有的幼儿看着画面,还能够自己进行总结:“小兔子喜欢小毯子。”不仅如此,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因为有了PPT的辅助,幼儿们也能够正确、快速地记忆故事内容,回答问题。显然,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能够将幼儿的兴趣变得更大,对于教师大幅度地讲解所造成的主导性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二、多媒体教学下的形式更为多彩

(1)由“说教式”教学变为“我自己看、我自己说”。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教师为主导,整节活动下来,教师讲的时间可能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而幼儿思考、说的机会反而很少。为了使幼儿有机会说,教师可以在每一个环节设置一些问题,让幼儿去思考,但是这种形式显得单一、乏味。如果没有灵活的多媒体技术展现,光是靠书本,常常无法将故事清晰地展现给幼儿,也无法使形式变得丰富起来。多媒体的运用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将思维与形式变得发散。常规教育在小班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小班幼儿的最大特征是活泼好动,总是让幼儿手脚放好不能动,这其实是有违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他们自己也不可能时时坐得住。同时,小班幼儿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爱模仿。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一些发散式教学活动。如在小班语言活动“云朵棉花糖”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绘本故事。其中有一段关于小动物与熊奶奶的对话,教师特意设计了请幼儿来说一说的环节,让他们扮演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然后请一个幼儿扮演生病的熊奶奶,让“小动物们”献上自己对奶奶的关心。活动时,教师录下来并放到电脑上给幼儿们看,请他们跟着一起再演一演、说一说。幼儿们都会在动画中寻找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进行表演。最后,所有幼儿进行了合作表演,整个活动像是一场参加演出的舞台剧。而这样的活动形式恰恰解放了幼儿们的手脚,让幼儿们在自由的活动中获得感悟与成长。

(3)教师主导变为幼儿主体。目前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主宰着整个活动。“我说……”“你们来想想看”,这种方式看似给了幼儿思考的机会,但其实幼儿是非常被动的。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是每位教师要深思的问题。例如,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创设一节教学活动“橘子”,出示橘子照片、视频,看完了请幼儿们说说为什么橘子有的有核,有的没有。由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结束语

3岁~6岁的幼儿正处于喜欢新鲜事物并以直觉感官为主的年龄段,利用F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世界的新颖、方便、有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结合其他的教学形式如表演、游戏等,使多媒体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楠.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周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

第4篇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更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并且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良好情感及发展其社会性。幼儿园课程注重游戏与教学同步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与儿童自主性的需求,根据孩子自身特点与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游戏中加入理论课程知识学习,促进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设游戏情景,加强教学与游戏的联系

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游戏情景教学不但可以拉近幼儿之间的关系,还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创设游戏情景时需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使之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以便加强教学与游戏之间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率。例如,在小班数学活动教学中,以“认识4以内的数量”为例,为了让幼儿学会正确点数4个物体以及说出总数,教师可做以下游戏准备。如情景演示,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个幼儿扮演苹果店老板,剩下的幼儿则全部扮演顾客,然后共同演绎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如此一来便能让幼儿自行感受数字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启发幼儿,教师可提出“1个苹果是如何变成2个,那2个苹果又是如何变成3个呢?”的问题。在这样的提问效果下,幼儿的脑力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采取“手拉手”的活动进行游戏,待幼儿清楚游戏规则之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当教师喊出“3”时,幼儿立即组成3人一组并围成圈。通过以上游戏活动,更好地加强了教学与游戏间的联系,同时使得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学的质量。

二、丰富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时期是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游戏教学,通过提供一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并且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们从小就不缺乏各式各样的玩具,因此常见的玩具也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还是要从玩具着手,为孩子提供一些他们没有玩过的新鲜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小木棒、细绳子、小块的海绵或者是塑胶瓶和泡沫之类常见的材料。然后设置故事人物,让幼儿为蟋蟀一家做一艘小船,帮助蟋蟀一家顺利到达小河(洗脸盆)对岸,看一看哪几种材料最适合,孩子们看到这些材料之后都会非常好奇,开始想象哪些材料适合做小船,为什么,并进行实验,找到其中的规律(即海绵吸水,会沉入水底,而塑胶瓶和泡沫浮于水面,适合做小船)。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但能够挖掘孩子的思维能力,吸收生活常识,还能够有效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有机结合游戏,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对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园教学大多以口语形式为主,主要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语言以及学会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因此,游戏教学的发展为语言教学建立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例如,在小班语言《太阳和月亮》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幼儿的发音和增强语言交流,可通过游戏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从最简单的问好开始,比如,师生之间和小朋友之间,其次,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加强普通话训练,让两个幼夯ハ嗉僮按虻缁埃教师在旁进行简单的引导,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对话。如果出现发音不准、平仄不分的现象,可旁敲侧击地让幼儿纠正自己的发音。然后,根据本章教学内容设定“为太阳和月亮找朋友”游戏,即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共同讨论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并让幼儿组织语言说说为什么它们是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的朋友。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便会逐渐感受到词句的正确发音,以及慢慢积累语言使用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

四、结合游戏增强幼儿的自主探究精神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在游戏教学中掌握幼儿的喜好以及个性特点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精神。其次,幼儿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敢于尝试,以此来突显出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想要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那么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幼儿,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如在幼儿学习《小兔和狼》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融入歌曲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同时向幼儿展示出小兔子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在利用动画演示大灰狼出现以后,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游戏教学的重视度,并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学和游戏的有机结合,积极地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合理运用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智力以及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灌云县侍庄中心幼儿园江苏】

第5篇

一、活动法,于体验中学习知识

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同样,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幼师带领下自主活动。而活动法就是以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为主,包括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等,可让幼儿玩中学习,学中玩乐,乐中获知。

1.游戏法,寓教于乐

喜欢游戏是所有幼儿的天性,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生活的桥梁,不需要过多指导,幼儿便能快速进入游戏过程。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抓住幼儿的这些天性,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灵活多样的幼儿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知识,习得知识。以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为例。数学本身较为抽象,而幼儿年龄小,欠缺抽象思维能力。为了让他们更积极、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幼师可将数学知识寓于各种游戏活动中。如找朋友游戏:教师给每位小朋友发1张数字卡片,幼儿拿着数字卡到教室后面找找和卡片上数字相同的水果图,比比哪位小朋友找得又准又快。再如开火车游戏:火车票写上数字,小朋友依照数字上的第几号找到自己的座位,巩固训练10以内的序数,学会正确运用“第几”来表示物体顺序。另外,还有看数字捶捶背、小小统计员等数学游戏。

2.实验法,感知体验

在幼儿园教学中,实验法就是幼师给幼儿提供相关设备仪器,指导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掘变化,归纳结果。当然,在运用实验法时,教师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运用卫生而安全的实验器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幼儿实验过程,指导他们归纳实验结果。

如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水的变化,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多变的水”。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旨在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索兴趣与精神,学会动手操作,体验乐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验,唤起孩子的探索欲望,提高观察能力,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活动准备:图表、多媒体课件、冰块若干、装有热水的玻璃杯子、凉玻璃片、一个电热水壶。首先,幼师呈现冰块,引导孩子们感知,启发思考: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说说水与冰有哪些不同吗?为什么水会变成冰呢?唤起学生探索热情,进入实验环节。实验1:幼师烧开电热水壶中的水,引导幼儿观察,再呈现有关图表。启发提问:仔细观察热水壶,你们看到了什么呢?(产生水蒸气)水与水蒸气相同吗?为什么水会变成水蒸气?实验2:将一块凉玻璃片放到热水杯上,幼儿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何出现小水滴呢?实验3:幼儿分组实验。给幼儿每人发一块冰,动手操作,观察感知,体验探究乐趣。而后,教师说故事,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水的各种形态变化,感知水循环过程。

二、直观法,于观察中发掘知识

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师需要顺应幼儿的这种思维特点,利用形象直观画面或动作等形式呈现抽象知识,使之变得具体、形象、简单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直观法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方法之一,可让孩子们直接感知认识对象,发掘知识。在幼儿园教学中,演示示范、参观法、观察法等都是常见的直观法,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1.演示示范,指导学习

在幼儿园教学中,演示就是幼师给孩子们呈现一些直观教具、实物或者有关实验等。示范包括动作与语言示范,是幼师以亲身表演给孩子们讲解分析,提供榜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示范与演示通常是相结合的。同时,在演示过程中,运用的实物与教具应色彩鲜艳,生动形象,以便吸引幼儿注意力。在示范过程中,教学语言应富有童趣,突出要点,简洁明了,以唤起幼儿学习热情。如幼儿园基本礼仪:仪态《站》的教学,教师可示范站姿。边示范边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老师的站姿好不好?老师站立时,头、肩膀是怎样的?双脚、双臂是怎样的?而后共同总结站姿要领。

2.观察法,感性认识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 478.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51-02

【关键词】 公共卫生;环境卫生;采光;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幼儿园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室是幼儿在园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不良的环境因素将对幼儿的健康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淄博市张店区幼儿园教学环境卫生状况,笔者于2007年6月对该区35所幼儿园进行了抽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张店区城区集体办幼儿园14所、个体办6所,镇辖区内集体办幼儿园12所、个体办幼儿园3所,共计35所101个教学活动室,其中大、中、小班分别为32,35和34个。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调查,项目包括教室面积、人均面积、采光、课桌椅符合率以及大班幼儿书写和握笔姿势等。应用器材为TES-1332A型数位式照度计、皮尺、钢卷尺等。

1.3 评价依据 包括GB/T 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中的学前儿童桌椅标准、GBJ 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 7793-1987《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室面积及人均面积 见表1。检测教室101间,其中面积最大的92 m2,最小的15 m2,平均面积为45.43 m2。参照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在50 m2以上的有60间,占59.4%;不足50 m2的41间,占40.6%。活动室面积≥50 m2的城市幼儿园为71.9%,乡村为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P<0.01);城市集体为85.0%,乡村集体为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P<0.01);城市个体占48.2%,乡村个体占33.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城乡集体和城乡个体分别由66.7%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

检测100间教室,人均面积最大6.3 m2,最小0.5 m2,人均面积≥1.12 m2的有90间,占90.0%;不足1.12 m2的有10间,占10.0%。人均面积≥1.12 m2城乡分为94.6%和84.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9,P>0.05);城、乡集体办学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88.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82,P>0.05);城乡个体分别为76.5%和66.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城乡集体和城乡个体分别为94.7%和7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5)。

2.2 教室采光 见表2。城市、乡村教室采光符合率分别为78.9%和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集体、个体分别为92.0%和57.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P<0.01)。

教室玻地比城市、乡村符合率分别为52.6%和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05);集体、个体分别为50.7%和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

采光系数城市、乡村符合率分别为49.1%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集体、个体分别为61.3%和15.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6.30,P<0.01)。

桌面平均照度城市、乡村符合率分别为77.2%和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集体、个体分别为86.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P<0.01)。

照度均匀度合格率城市、乡村分别为35.1%和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集体、个体分别为25.3%,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窗台高度符合率为50.5%。

教室自然采光多为单侧采光,是造成采光系数、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达标率较低的原因,特别是个体幼儿园租用房屋,事先未按标准建设,房屋面积和朝向受限,一侧墙无采光窗或采光窗很小,更加影响了采光效果。

2.3 课桌椅符合情况 课桌椅高度大班、中班、小班分别以52 cm,46 cm,40 cm和29 cm,25cm,21 cm为标准。考虑到测量误差和长期磨损,以±0.5 cm为符合。课桌大班符合率为12.5%,中班、小班均不符合;课椅大班符合率为12.5%,中班为8.6%,小班均不符合。

多数幼儿园对课桌椅选用同一高度,而不知道课桌椅标准,是造成合格率低的重要原因。

2.4 幼儿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此次只对大班学生进行了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调查,因调查时大班多数已毕业,所以只对9个托儿所的153名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写字姿势基本正确的有67人,占43.8%;握笔姿势正确的有90人,占58.8%。

3 讨论

3.1 教室面积 参照小学教室面积,50 m2以上的仅为59.4%,人均面积≥1.12 m2的占89.1%。特别是城乡个体办学者,多为租用房屋,教室面积小,影响孩子的活动和思维扩展。活动室面积不宜低于40 m2,人均面积不应低于幼儿师范教室标准,以人均1.37 m2为宜。

3.2 教室自然采光 调查结果显示,教室自然采光、采光系数、桌面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玻地比等达标率均较低。原因主要是活动室建筑设计不合理,设有内走廊的活动室主要靠单侧采光,个体租赁房屋多为单侧采光,有的无后窗或后窗高而小;另外,窗外树木遮挡、墙面不能按时粉刷也严重影响采光效果。对于调查反应出的教室自然采光不足,要给予改造,暂不能改进的应增加人工照明设施作为补充。

3.3 课桌椅卫生 儿童在园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桌椅上度过的,课桌椅是培养孩子良好坐姿的重要外界环境,与脊柱弯曲异常及近视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也是影响学习作业能力及身体功能状况的一个因素。课桌椅不但要满足写字、看书和听课的需要,更要适合就坐儿童的身材,以培养良好的坐姿,避免产生疲劳,不妨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保护视力。 调查中发现,54.3%以上的幼儿园大、中、小班使用同等高度的桌椅,多数幼儿园(所)对国家标准不知道或不清楚。这可能是造成课桌椅不达标的重要原因。

第7篇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幼儿园教学 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在幼儿园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活动单导学”是一种以“活动单”为教学方案,以活动为载体、幼儿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能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同时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能为幼儿在日后的中小学甚至大学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活动单导学”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有学者认为在幼儿园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缺乏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的基础,因为幼儿并不具备实施“活动单导学”所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这种想法相对狭隘,因为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学,都应该把孩子当做主体,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活动单导学”是可行的,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进行活动

尽管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成熟程度还有限,但幼儿的学习过程仍然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过程。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和改造,并将学习的成果反馈给老师,这些都表明幼儿在学习中也是有意识的。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幼儿想学习什么知识且能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由教师的主观意识决定,关键要靠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活动单导学”,能培养幼儿从小进行有意识活动的能力,提高日后学习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二)启发幼儿的智力

我国的幼儿教育大多以启蒙性教育为主,知识的覆盖范围也相对较广,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并不要求孩子掌握十分高深的知识,而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教授符合幼儿智力发展和认知水平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也给“活动单导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智力水平发展均相对有限,因此,幼儿园教师大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地降低教学模式的选择给幼儿心理发展带来的影响。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寓教于乐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也给实施以小组学习为主要载体的“活动单导学”提供了可行性。

二、“活动单导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备课中,明确幼儿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将幼儿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认真观察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教授符合幼儿所处年龄段智力水平,且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知识,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和归纳的重要教学因素,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比如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对小班孩子来说,只需要说出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实物的总数即可;对中班孩子来说,要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字,学会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而对大班孩子来说,则应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二)制作精致的活动单

由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限,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制作活动单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使其精致,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吸引幼儿注意力,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更好地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科技活动中指导幼儿认识三脚架时,可以先通过小组合作试验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要将一个彩色橡皮球在桌面上,至少需要用三根棍子,再通过坚实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三脚架的作用,进而激发孩子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活动单导学”是通过教师的课堂导学来实施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做好导学工作。由于幼儿并不适合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才能保证幼儿能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如在美术课上教幼儿画花草,可以充分引导孩子们积极作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自己画的花草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还可以把孩子们画的花草贴出来展示,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四)对幼儿取得的学习进步予以表扬

在开展“活动单导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要给予幼儿积极、鼓励性的评价,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对幼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教师严厉地批评他们,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还会对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带来阻碍。因为幼儿园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积极和健康的心态,为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三、“活动单导学”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的优势

(一)激发幼儿合作学习的欲望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能够以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采用提问、表演、播放图片、视频等幼儿可以接受且喜爱的方式进行知识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答案和合作学习的欲望,使学习变得充满趣味,课堂气氛也变得十分轻松和愉快,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幼儿探索学习的能力

“活动单导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以竞争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通过“活动单导学”的小组学习,不仅能弥补小组内部成员思维方式的不足,小组成员间还能相互分享想法,彼此启发灵感,使得孩子们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解决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小组间形成的竞争,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学习的能力,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增强幼儿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知

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认知能力也相对有限,有时虽然幼儿觉得课堂学习很热闹,但真正学会的知识并不多,因此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进行单纯的讲解和活动,要合理选择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的教授知识,帮助幼儿能真正地理解知识。还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用真实的身体感觉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还要加强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能真切地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化理解,进而增强幼儿对知识形成的认知。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活动单导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游戏,将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让孩子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更直观有效地学习知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为幼儿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加深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幼儿园课堂教育已难以满足对幼儿身心发展教育的需要,“活动单导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活动单”为媒介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开展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通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为幼儿日后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值得在幼儿园教育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有梅.“活动单导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16):89.

[2]袁春燕.浅谈幼儿园“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2,12(45):253-254.

第8篇

幼儿园一般依据幼儿的年龄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特性,这样便于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幼儿园教材也就选取了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歌曲和儿歌。可以从小班、中班、大班教材中分别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歌曲或儿歌,让学前教育学生根据歌曲、儿歌做创编律动和歌表演动作的练习,如小班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儿歌《吃水果》;中班歌曲《噜啦啦》、儿歌《花儿卖香水》;大班歌曲《小天使之歌》、儿歌《绣花鞋》,这样就能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目前,各省市及各幼儿园的教材并不统一,在歌曲或儿歌的选择上,应该以学生实习基地幼儿园的教材为主要选取对象,这样能有效实现学与用的对接。

二、选用经典儿歌

经典儿歌具有其自身的魅力,经久不衰,能影响几代人,很容易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形成共鸣,如《摇篮曲》、《娃哈哈》、《小燕子》等等。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可以选择这些经典的儿歌作为舞蹈教学的曲目,对学生进行律动和歌表演的创编和表演练习,拉近与幼儿歌曲或儿歌爱好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就能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这类歌曲的律动和舞蹈创编及歌表演,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因为学生在小时候也曾接触、演唱过这些歌曲,具有良好的认知,丰富的情感基础。既能发挥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后进行创造性展现,也能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借鉴舞蹈考级教材中幼儿部分内容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包括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的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并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为13个等级。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可以选择幼儿年龄阶段的舞蹈进行训练,因为教材配有中国风格及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伴奏乐曲,节奏鲜明、旋律性强,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因教材集舞蹈的训练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中国特色性,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汇集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并融合了民族音乐、传说、服饰等多种文化,使舞蹈具有更为丰富的艺术形象和内涵,往往能引人入胜。因此,吸收民族民间舞蹈中适合幼儿的内容,能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她们的表现欲望,能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舞蹈创编和表现,提升学生舞蹈表演的功底。另外,学生在不断创新过程中,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幼儿园的条件、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创编,实现科学性与系统性、民族性与通俗性、普及性与趣味性、自娱性与训练性地有效结合。

四、增加幼儿舞蹈基训内容

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舞蹈,主要是培养其学习舞蹈的兴趣,锻炼身体并提高艺术素养,突出的是舞蹈基础训练,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应该强化幼儿基础舞蹈的训练,为幼儿后续舞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最多采用的是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相糅合的方式,对基本体态,身体开度、软度、力度,以及身体协调性、动作韵律感、舞蹈动作运动规律进行训练。但是,这些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能是跳进式学习,而且一些训练与幼儿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上把压腿一样,这样的教育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幼儿园的舞蹈教育活动。为了学校舞蹈教育与幼儿舞蹈教学有效结合,必须加大幼儿舞蹈基本训练内容,并且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练习的基础训练内容转化为能指导幼儿舞蹈基础训练的内容。

五、吸收全国优秀幼儿歌舞剧目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球类活动;运动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体育活动及基本动作练习,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球是幼儿园常用的体育器材之一,它具有多变的属性:会滚动、会上下跳动、会转动等吸引着幼儿的兴趣。怎样根据幼儿的运动特点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球类活动,是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

一、球类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幼儿的健康成长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家庭教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们发现幼儿动作发展迟缓,运动能力较弱,呈现出柔弱的体质与肥胖的身材两个极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运动能力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球类活动是体育活动中的一大项目,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家长文化层次不断地提高,球类活动成为幼儿普遍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球类活动独特的灵活性、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在过程中完全展示自我,提高身体素质,发展体能,培养自信、勇敢、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

二、球类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现状

在幼儿园球类活动中,教师常常过于注重技能,如练习拍球、投球、踢球、滚球等,而对球类活动科学、多样化实施策略上较少进行深层地挖掘。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探索行为很少,模仿性学习行为较多,个人开放、自主表现少,使得幼儿在运动中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为了使球类运动在幼儿运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将各类球类活动的特点与幼儿发展水平、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球类活动

球类活动通常是指由各类大球和小球组成的球形类活动的总称。针对幼儿园则特指在幼儿园开展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利用小篮球、小足球、软式棍球、小保龄球等球类开展的各项活动,如球类教学活动、户外球类游戏活动、球操、亲子球类活动等。

1.球类教学活动

球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而集体教学活动则是引导幼儿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以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为物质条件,以运动为主要手段,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球类知识和技能,使幼儿真正参与到球类活动中。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逐步增加难度,满足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多种需要。

2.球操

各年级组选取节奏明快、音乐感强的歌曲作为球操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人手一个篮球每天做球操。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技能动作和不同的队形,定期变换队形和更换动作,通过操节比赛、展示等活动,激发幼儿的热情。

3.球类游戏活动

教师利用多种球类运动器材、场地、人物,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依靠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尝试各种球类的玩法。如提供各种球,我们为幼儿提供其他的器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创造性地变成更多的玩法,使得户外活动变得更富有趣味性,既激发幼儿对球类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能技巧。

4.亲子活动

我们将球类游戏巧妙地运用到亲子活动之中,成为我们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中班“赶小猪”游戏,幼儿把球拍着运给对面家长,家长再一边拖着呼啦圈一边把球拍回原点。又如小班“幸福抱抱”游戏,幼儿用脚夹足球跳到家长身边,再由两位家长用身体夹足球跑到终点。在亲子活动中孩子们既得到了锻炼,又增进了与家长之间的亲情,缩短了家园之间的距离。

四、寻找积极有效的球类活动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会对已经进行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策略进行总结,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

1.情境创设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拟人化的语言,使活动充满趣味性,进而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如在“小蚂蚁运粮食(绕障碍物S形)”的足球游戏中,幼儿扮演“小蚂蚁”,(足球)绕过一定数量的障碍物将“粮食”运回家。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将“食物”送过去。教师用拟人化的口吻暗示:要按照路线运粮食,不能把“粮食”弄丢,尽可能走得快些。

2.适度挑战

观察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小、中、大班幼儿的活动能力和特点,从幼儿需要出发,设计“跳一跳,够得到”的活动,让幼儿感受挑战的乐趣。如投篮,我们设计了高低不同的自制固定篮筐、现成的伸缩篮筐、可以自由调节的篮筐、会移动的篮筐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篮筐。活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又对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不同的距离投篮,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经常组织小朋友开展比赛,始终让小朋友感到一种挑战性,保持一种新鲜感。

3.儿歌辅导

把球类的基本动作或技巧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同时记忆了相关的动作要领,这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如为了让幼儿熟悉足球的球性,我们让幼儿先练习“搓推球”,我们把这个动作编成:小足球,脚下搓,前后左右里和外,小脚和球不分开,搓推球呀真好玩。又如把“停球”技能编成:右脚把球往左踢,左脚把球停一停,换个脚儿试一试,左右横踢要分清。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练习足球技能,在玩中轻松掌握动作,提高动作技能。

4.主动探索

教师一开始并不介绍玩法和动作要领,而只是提供活动材料,先引导幼儿主动发现,然后再请幼儿示范,最后老师归纳指导,幼儿练习巩固各种动作。如一开始我们把对球的选择权交给幼儿,让他们充分感知球性,自由随意地玩,对皮球有了感情,对后续开展的系列活动必然会有兴趣。再以游戏的形式不断丰富幼儿玩球类活动的经验,体验到球类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更是激发了幼儿对球类活动的自信心。

5.观察记录

我们为班级每位幼儿制作了阶段球类活动情况观察记录表,先由老师来记录,比如每天的拍球数和拍球练习时间,然后过渡到由家长来记录,最后中、大班的幼儿自己为自己记录。大班的幼儿都学会以后,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不但要记录个人成绩,还要记录和评比集体的成绩。到这个环节,我们还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为了集体的荣耀,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去教能力弱的幼儿。幼儿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球类活动对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场地和球类器材,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球类活动,增强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园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科学教学中

学习兴趣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获得知识,拓宽眼界,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幼儿好奇心强,感到新生事物有自然的亲近,99%的幼儿倾向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主要原因是自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如流畅清晰的画面,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等,和幼儿的认知规律相符,无形中彰显了教学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明显改善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结合光、色、声、和形律为一体,使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灵活多变、形象生动,虚实结合,模拟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将生活物景再次呈现出来,使枯乏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变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许多原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起幼儿头脑的潜意识,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让幼儿在无形中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为幼儿构建语言学习乐园,其中,人的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课堂主体是教师和幼儿,此外,教师和幼儿之间担当的角色和所处的人际关系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授课中主导整个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传授教学内容,评价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避免因幼儿畏惧而产生恐惧心理,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幼儿,有着较高的地位,幼儿不敢随意打破这种局面,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无法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如今,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课堂教学中,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同时利用在课件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创设课堂表演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充当幼儿的朋友,师生交流增多、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和幼儿的人气。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传统课堂授课中,教师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幼儿无法真正感受语言的真正魅力,然而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现代科技引进课堂教学中,完善了学习内容,让幼儿更愿意和乐意学,提高了幼儿的记忆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兴趣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没有兴趣也便没有自主、自觉、主动可言。在语言课的教学中,教师受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空间及教材课文的限制,不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得,使幼儿不具有时间和空间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无法为幼儿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调动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幼儿能够体验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内心感到非常愉悦,目睹了现实世界中没有机会接触到的景观,幼儿们拍着手表示非常高兴,不禁发出感慨,自然景观真壮丽啊!课堂教学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主动投入到课本学习中,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教学如何突破难题是一直以来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随者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幼儿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就是人类一定要爱护自然,这样课堂教学的难点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幼儿主要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官进行学习,自从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有效调动,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记忆效果十分理想。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健康教学中

教师经常不重视健康领域。多媒体集成性很强大,能结合众多不同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等,且能交互和综合处理大量的信息,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化,使肉眼不容易看到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的表现力,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协调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如在幼儿教育开展的健康活动《无处不在的细菌》中,通过多媒体放映的方式,幼儿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和感受细菌的外形特征及繁殖速度,知道了细菌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明白到细菌是无处不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树立了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意识。

四、结束语

当前,多美媒体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的领域非常广泛,另外,像幼儿美术和音乐教学领域等都有渗透,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活动性和参与性。多媒体的开发和使用,将极大推进幼儿现代化教学,能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较高教学效益,对提升幼儿的全面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可否认,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有助于提升幼儿教育水平,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技术。当然,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教学人员及时解决,但是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唐海燕.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四多四少———以小班活动《我和福娃一起玩》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08,(10).

[2]杨凯红.幼儿园教学中学科特点流失的原因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3]李红英,王喜海.回归童年: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J].保定学院学报,2010,(06).

第11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兴趣引导;适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16-01

小班幼儿天真可爱,充满童稚,无论是从认识客观世界,还是表达自己主观意愿都像影视明星赵薇扮演的“小燕子”一样自圆其说,让人忍俊不禁,他们对语言、事物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触。

每次带小班户外活动时,我都要组织幼儿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体游戏活动。但在活动中面对诸多活动器械和周围的环境,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硬拉住幼儿不放的话,就会抑制幼儿对集体游戏活动的兴趣.因此,我觉得作为教师在与幼儿玩游戏,不要急着教幼儿怎样玩,而应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大孩子带领幼儿玩,其次应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组织.适时转换角色,才能释放幼儿天性和童心。在指导小班教师组织游戏策略上我得到启示,要让幼儿“玩的开心,学的自如”。

一、直接游戏,避免说教

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因此,告诉幼儿怎样玩(即交待规则)或要求幼儿看示范的方法并不适合小班幼儿。于是我便采取了玩中学的方式组织游戏。如在玩“好玩的彩带”游戏,幼儿手拿彩带,教师带头唱“我的彩带当马鞭,甩起马鞭驾、驾、驾”,并带领一群“小马”边跑边玩彩带。并提问:“你的彩带还想怎样玩?”引导幼儿边想像边玩。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在直接的游戏中创造出多种玩法,并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我的彩带像风筝,在空中飞。”“我的彩带像条蛇,爬呀爬.”幼儿每说出一种玩法,大家就来学,幼儿玩的兴趣很高.

二、变换规则,增强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也喜欢有变化.因而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可有目的地变换规则,以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如“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变换触摸物而无其他变化的话,幼儿的兴趣就会递减,但教师如能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动脑思考,适当变化的话,其游戏的兴趣将越来越浓。“摸摸这、摸摸那,摸摸树儿跑回来。”当幼儿触摸远近不同的树先后跑回来时,教师可启发幼儿:“为什么某某小朋友先回来了?这儿有哪么多的树,想一想摸了哪一棵回来得快?为什么?在幼儿明白了远、近的道理后,教师可变换类似的触摸物进行练习。

三、适可而止,保持兴趣

第12篇

新埭镇中心幼儿园是新埭镇政府于XX年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的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新园舍占地10.54亩,建筑总面积3468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011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建园规模12班,可容纳400多名幼儿入园学习。目前是“嘉兴市一级幼儿园”“嘉兴市达标乡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内部设施设备已经达到乡镇幼儿园一流水平。园内有大型玩具、玩水、玩沙、攀岩、投篮、塑胶场地和塑胶跑道等较齐全的幼儿体育活动设施;有多功能厅、校园广播音响、电子琴、节奏乐器等音乐教学设备;还有较完备的语言特色教学教材以及初步形成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目前,幼儿园有教职工35名,其中专任教师21人,专任教师中中专学历100,大专学历42.86。保育员5人,行政管理、及食堂后勤人员9人,均持证上岗。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提出了“会锻炼、会交往、求知兴趣浓、艺术表现大胆”的培养目标,倡导“细致、踏实、和谐、创新”的工作作风,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党政工青妇领导班子,实施层级管理、目标管理。XX年12月,幼儿园代表平湖市在嘉兴市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研讨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XX年5月,代表平湖市在嘉兴市幼儿园园本培训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XX年度,幼儿园被评为平湖市文明单位、平湖市卫生先进单位、平湖市先进学校、平湖市首批师德创优先进学校、平湖市绿色学校、平湖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有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研组,每组两名教研组长。有教科室主任及两名教研组长三人组成的教科研究领导小组。有课题研究组若干。幼儿园管理研究总课题“创设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教师主动工作的积极性”,教育研究的总课题“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遵循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探索农村幼教科学管理模式,积极实施素质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幼儿园成为“管理科学,师资优化,环境富有教育意义,保教质量好,社会信誉高,颇具特色的嘉兴市特级a类幼儿园。”

“管理科学”指:管理机制高效,管理手段先进,管理信息畅通,管理决策民主,开放式、动态式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

“师资优化”指: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达80,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等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较高质量的教育论文。具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富有爱心、具有信心

四、实施框架

(一)行政管理

目标

1、在“依法治园、和谐兴园”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放式、生态式的管理模式;

2、完善在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下的园长负责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管理的人本化、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民主化;

3、创建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富有活力与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

策略

有效组织畅通信息协调高效运作有序机制完善管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