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时间:2022-02-23 13:37:15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上市公司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凸现。如何准确预测财务风险并作出快速的反应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及时察觉财务风险的信号,能够使管理者在财务风险向财务危机转化之前就采取措施、改善管理,从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状态。财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和每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本文以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为A公司)为例,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一、筹资风险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而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而债务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面临的主要是债务性筹资风险。

(一)从债务性筹资规模分析

A公司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大量举债。该公司2002―2008年债务性筹资规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的短期借款为25292.2万元,到2006年增长到69687.2万元,增幅达到371.71%。长期负债由2003年的14525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142.4万元,增幅达66.21%。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的0.40上升到2008年的0.91,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已经超过其资本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逐年减弱,偿债风险加大,时刻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二)从借款利息分析

A公司的利息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本付息的压力逐年增大,该公司2002―2008年借款及利息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该公司2002年利息费用为1442.98万元。到2008年上升为6216.92万元,增幅达到了330.84%。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负担沉重,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如果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将会产生筹资风险,并且,近年的长期借款利率不等,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高于借款利率,则面临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的风险。长期负债的浮动利率也增加了A公司的筹资风险。

另外,对占所有债务大部分的长期借款的偿还期限的分析可以得知,A公司2004年到2006年借款的偿还期限比较集中,这就意味着到了还款年度该企业将以大量的现金支出偿还长期负债,通常一个年度大量的现金支出会给企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旦现金短缺,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见该公司长期借款期限比较集中也增加了债务性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从广义上说企业的投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由此得知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方式向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使投资产生经济损失,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A公司投资规模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A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2002年长期投资为11142.2万元到了2006年增长到27209.2万元,增幅达114.20%。而大规模的投资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A公司投资收益在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为负数,2006年的投资产生了高达109.2万元的损失。2007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由于处置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实现收益3957万元。由于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投资项目涉及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某一环节脱节,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003年,A公司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生产线,并购其他企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虽然当期扩大了企业规模,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的不断升高。导致利润水平下降,后期调整产业结构的难度加大。随后A公司又对多个企业进行投资或参股,这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至今也没给A公司带来多大利润。A公司近几年的一系列投资活动在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构筑了一个结构复杂的经营主体:公司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存在多重委托关系,管理链条加长,对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目标和财务资源配置的要求更加严格。受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

三、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需要顺利回收,首先要求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销售,完成由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A公司2004―2008年存货及存货周转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A公司2004―2008年存货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企业内部积压有大量的存货,存货周转率在3.5~4.6之间变动,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但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说明该存贷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存货周转速度较慢。销售能力较差,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较慢。存货占用水平高,流动性差。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较慢,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回收的另一个环节是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销售收入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会受到结算方式、信用政策、催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A公司2004―2008

年应收账款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A公司2004―2008年应收账款额有升有降。与销售额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要低,说明A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较低,销售收入不能顺利收回,或收回的时间较长,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风险是由于税率变动或利润分配不合理,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偿债能力的改变和对企业再生产规模的影响等。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与留在企业的保留盈余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发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该风险很难用数学方法或是财务指标法来进行估测,但可以凭经验进行定性分析。A公司2002―2005年的收益分配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A公司2002年和2003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为1927.11万元和1563.38万元,支付普通股股利均为1044.9万元。分别占可供分配利润的54.22%和66.84%。2004年和2005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增长为1044.9万元和3089.39万元,而支付普通股股利并没有随着可供分配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分别为1044.9万元和1114.56万元,占可供分配利润的18.52%和36.08%。虽然公司利润增加,但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和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化解。就会使企业陷于困境。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和银行等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三张报表来进行分析。简单来说,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绝对数额上能够看出企业是否资不抵债、是否盈利,而更为精确的方法是从财务报表的相对额出发,即通过分析计算一系列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来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为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J].会计研究。1994(4):21-25.

[2]李新文.如何全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J].现代商业,2008(23):262-263

第2篇

关键词:财务造假;上海医药;收购存疑;资产贱卖

一、公司介绍及事件回顾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医药),1996年10月由原上海医药管理局下属企业改制组建而成,2002年9月进一步改制成为多元投资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医药产业集团,也是内地首家A+H大型医药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产业链,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垂直一体化医药上市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上海医药作为中国医药领域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庞大,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医药企业之一,其资本结构为中国华源集团控股40%,上海华谊集团与上海工业投资公司各占30%股份。近年来,上海医药保持着年销售增长率8%的强劲势头,在医药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销售及研发的领先优势。

然而这艘中国医药的“航母”却在2012年5月23日。被股民和内部人士曝出财务造假问题,遭到中国证监会、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出面调查,令“航母”大为震动,当日市值蒸发逾20亿元。而在这针砭时弊的媒体预言背后到底亦真亦假,且让我们从媒体爆料出发,还大众一个财务真相。

二、新亚药业利润虚增

新亚药业是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为了整合抗生素业务,在2010年12月30日,上药股东大会宣布了两件事,第一是收购中信医药,第二就是花14.88亿元把新亚的抗生素业务从上药集团这边收进上海医药。最终新亚药业在2011年9月完成收购。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上海新亚药业有如此可观的利润。这反映出新亚药业有财务造假的可能。

事实上上海医药调整抗生素业务的构架是为了实现21亿元的高盈利承诺。然而在抗生素管控变严的背景下,当时上药内部觉得新亚要达到1个亿的目标有些困难.于是就参照了证监会针对重大资产重组的一个要求“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注入方在注入资产时需要对利润进行承诺,如果没有达到需要用现金补足”。也就是说,上药“悄悄”地以现金补足的方式将新亚的利润“拉”到了1亿。

在2011年报“承诺事项履行情况”中关于该项收购的事项标明的是没有“及时严格履行”。可以将注入现金的时间锁定在此期间内。

经过一番查找,在2011年年报的第107页中列出其抗生素业务于合并日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列示中,货币资金在何必日当天减少了4000万左右。即证实了上药通过注入现金虚增了新亚的利润。

此外,财报披露2011年度公司向上药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收购抗生素业务,收购对价共计14.88亿元,其中10.70亿元由公司支付现金,尚未支付余额4.18亿元,转为应支付子公司款项。另一方面,公司声称,2011年度公司与上药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签订债权债务协议.协议约定公司应收上药集团下属子公司款项1亿元,与公司应付上药集团款项1亿元进行抵销。实际上,上海医药在收购抗生素业务上并未像外界看到的那样花了很多钱。

三、收购康丽制药存疑

2012年2月,上海医药有关收购常州康丽制药100%股权的公告。收购完成后2012年4月末,上海医药本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中将康丽制药纳入引发争议。2012年5月9日,证监会、香港联交所介入康丽制药收购案调查。

(一)重大知识产权瑕疵

在《关于盐酸万乃洛韦、泛昔洛韦、喷昔洛韦和缬沙坦原料的生产协议书》中显示,真正知识产权持有者丽珠集团与康丽制药签署的只是生产协议,康丽制药只有这些药物生产批文的使用权。而康丽的核心产品就是伐昔洛韦、缬沙坦等。其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超过90%。这样一来,只要丽珠与康丽进行产权纠纷,丽珠勒令康丽停止生产核心产品,上药的3亿元的第一单工业并购也就相当于买了个“空壳”。

(二)利润过早入门

在康丽和丽珠关于知识产权问题让在纠纷之中时,上海医药便迫不及待将康丽的利润并入了其2012年第一季度的报表中,虚增了利润。

在今年4月末上海医药公布的2012年度第一季报中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6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6.0%。分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47%。工业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5.2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重点产品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1亿元,同比增长6.5%。而这其中,今年2月份刚刚拿下的常州康丽制药有限公司的营收数字便已并表计入。上药在其季报的重要事项中提到营业收入增加与合并范围增加有关。其合并利润表和母公司利润表的营业收入相差甚远,且母公司的收入增长率为负,便可推测出来。上海一家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经过测算发现,剔去收购合并报表等因素,上海医药营业收入的实际增长不足15%。上药的这次收购别有用心!

四、新先锋无形资产贱卖

今年4月26日,上海医药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抗生素业务进一步重组整合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决定由下属上海新亚以现金出资人民币2314.69万元向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其下属新先锋的无形资产(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等):交易完成后,新先锋不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所有药品批文、在研品种(或在研项目)和生产许可证转入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本集团以6720762.31元对价向上药集团收购上药集团美国公司100%的股权。

新亚药业还将收购新先锋存货,租赁其土地、厂房、设备用于生产。“这项交易实际上是将新先锋的主营业务全部转让给新亚,但上海医药仅仅按照普通资产收购交易披露,并未披露新先锋的业务资料、产品信息及财务数据。

我在公司公告中找到2012年8月份的关联交易公告。公告指出新亚药业出自1610.22万元收购科发公司的固定资产、在研商品和无形资产。里面提到的科发公司94.58%的股份持有者就是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因此我怀疑该收购与新先锋贱卖无形资产事件有关。

五、结语

通过相关报道的查看以及2011年至2012年6月的年报、半年报、季报和公司公告的蛛丝马迹的搜寻,关于上海医药在三大收购事件上出现的端倪一一浮出水面。

第3篇

特变电工是为世界能源事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公司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317位、中国机械百强第10位,中国变压器百强第1位。公司积极服务中国电力建设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实施国际化发展,目前已在世界八大区域设立27个海外办事处,产品销往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的飞跃。

二、战略分析

未来5年,中国智能电网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打破分割的行业格局,形成明确的一二次设备融合的特点。同时,随着行业市场容量的逐步饱和与产能过剩的压力,中国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海外市场势在必行。

三、会计分析

通过对2012年-2014年年报的分析可知,特变电工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逐年上升,至2014年坏账准备综合计提比例达到5.14%,其中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在50%以上。公司认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符合公司实际情况,遵循稳健的会计原则。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后,能够更加公允、真实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公司的资产价值会计信息将更加真实、可靠、合理。

四、财务分析

为了更准确掌握特变电工的经营管理状况,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潜力,笔者将从特变电工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运用综合杜邦分析法综合考察特变电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1.偿债能力分析与评价

本节首先分析特变电工2012年-2014年的财务状况,所使用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表1 特变电工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表

根据表1,我们可以得知,近三年来特变电工资产负债率数值较为稳定,但从表可以明显看出,2013年资产负债率明显大于其他两年的数值,从行业平均角度来看,特变电工的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7.75%,说明特变电工的负债比率较高,公司在获取资产时更倾向于依赖负债,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弱,财务风险较行业企业公司而言较高。

表2 特变电工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从表2,我们可以得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略有改善。从行业平均情况来看,特变电工的流动比率低于行业水平。但是从速比率的角度来看,说明特变电工的速动比率较为理想,企业偿还短期偿债的能力较强。通过对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知,特变电工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并不高,相比其他制造企业而言,特变动工的流动资产结构较为合理。

2.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

盈利能力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接下来本文将选取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来对特变电工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特变电工近几年的盈利能力指标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特变电工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根据特变电工现金流量表计算得出的四项盈利能力指标如表4所示,四项指标皆逐年上升,表明企业的总体资产的获利能力逐步增强,且通过企业的整体盈利趋势来看,盈利能力呈上升状态,因此特变电工可以逐步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

表4 特变电工与竞争对手主营业务利润率比较表

从表5可知,特变电工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比较稳定,保持在15%-17%,主营业务获利能力非常稳定。在数值上,低于中国西电,高于保变电气,但在2014年被两个竞争对手超越。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从而可以说明公司运营较为平稳。

3.现金流量分析与评价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变化可以考察企业的经营活动变化。特变电工2012年-2014年的现金流量净额如表5所示:

表5 2012年-2014年特变电工现金流量结构(单位:万元)

从表5来看,由于2013年和2014年企业基于扩大业务的需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增幅较大,导致企业的2014年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使得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4.杜邦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可以综合分析企业业绩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各个指标的对比找出企业经营的薄弱环节。特变电工2012年-2014年的杜邦分析体系如表6所示:

表6 2012年-2014年特变电工杜邦分析体系

从表6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9.1%,从具体的三项指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来看,销售净利率略有下降,说明销售收入的的收益水平略有下降,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得益于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逐年提高,说明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有所提高。因此,近三年特变电工的企业整体运营情况较为平稳,这与特变电工长期给市场的“稳健中年人”的印象相符。

第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加快速发展,但是上市公司在发展中也遇到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报告分析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突显出来了,而且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国家在国际经济市场和环境的稳定,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想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体制和模式,这样才能促进上市公司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管理的发展现状

首先,财务分析主要是指对一些与财务相关的数据和财务资料,运用财务和会计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析,还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产生经济关系进行分析,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了给企业的决策者财务决策的时候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使得企业更好的调整未来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方式,使得它们更加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状况。因此,财务分析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所以,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明白财务分析的好坏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中的意义,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积极推行财务分析方式。虽然上市公司已在财务分析中取得一些进步性的成果,但是在财务分析的具体实施上也存在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要想进一步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

其次,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的基准,所以财务报告的信息必须是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有利的,可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通过研究和探索找出财务报告分析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促使上市公司重新建构自己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进而探寻更科学和有效的财务报告分析方式,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健全。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资料不全面。首先,由于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资料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地区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利润和收入以及未来发展的状况都不确定,这就使得财务报告的制定只考虑总体的情况。没有办法反映每个公司财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财务报告的概括性较强,这就使得下属公司的一些财务问题被隐瞒,进而容易导致决策者的财务决策失误;其次,上市公司缺少对社会责任财务信息的披露,而且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财务报告中体现与社会责任财务信息相关的问题,只是体现一些上市公司增值的会计信息,这就使得企业只顾自身经济利益的提高,却忽视了对于社会和环境的考虑。因此,上市公司要想得以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兼顾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上市公司只有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才能促进经济利益的提高。

2.上市公司虚构利润收入。由于目前的上市公司虚构自己的利润收入,这是财务报告分析中最主要的问题,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对原始交易的票据和发票以及印章等进行造假。如果根据会计的基本条例的要求,只有确定存在销售行为才能有收入的记载,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达到营业收入的目的,从而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票据和账簿,从而使得进一步虚构公司的利润收入,从而使得自己利益获得最大化的提高。这种模式很容易被审计部门检查出来,但是,由于审计部门很难确保这些数据的独立性,从而使得上市企业频繁利用这种手段进行经营和利润收入的虚构。

3.国家和政府缺乏相应监管,使企业隐瞒重要信息。由于国家缺乏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监管,而且上市公司一旦暴露一些重要的信息就使得公司在经济上受到一些损失,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的股市发展不稳定造成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如果要披露一些对自己不利消息,就会使得企业的形象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是企业本来就存在财务报告的问题,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进一步扩大,这就导致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务报告中的问题公布出来。

4.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制定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来制定自己的财务报告,进而使企业在制定的时候尽量考虑有利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财务报告条款,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和相应标准还不完善,而且相关会计发展的准则也不建全,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以规范和界定;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企业的在财务管理和分析的监管力度不足,这也使得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违规制定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的问题频频出现。

三、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分析资料和体制。上市公司要充分分析财务报告的资料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避免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不实的现象的出现,因此,充分分析财务报告所达到的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更好的评估现金流量和财务运行模式,进而使得财务运行的风险逐步降低,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可以将目前企业现在真实的财务运行状况和经营状况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通过财务报告制定未来的发展模式。

2.重视企业财务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企业应该积极培养高素质和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成为企业的财务人员,从而应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并且对会计相关的凭证和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进而保证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按照法律履行相应的职责;企业负责人应明白自身的职责,积极学习与财务和会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有关经济会计法规和法律,进而对自己和单位、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方负责,才不会指使命令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制定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虚构相应的数据。

3.政府和会计行业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首先,应该提高管理层的财务会计相关法律和法规方面的意识,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大对上市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惩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以基本的会计规范为根本,要严格把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资质,让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和有关的人员从事财务的管理工作。其次,还应该加强国家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验和检查以及适时的监督,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上市公司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的检查以及审计进行严格的监管。再次,规范行业内部监督,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会计师队伍的风险意识防控,形成行业内部管控机制与外部监管控制的体制,可以高效的发挥监管的职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监管上的力度。这种的监督和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使得企业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行业内部的监督三者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4.政府应健全相关的会计法规和政策。政府应该积极健全和完善与财务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出台一些法律和政策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管理进行监督和规范,使上市企业财务报告得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发展状况,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在财务报表制定中造假现象的出现,进而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所以政府要想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可靠,就必须出台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才能更加全面的被披露出来,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目前经营和管理状况,这样才能使得相关部门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会计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相关领域更加健全发展,进而企业也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才不会在发展中破坏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注重自身内部机制的完善,尤其是注重财务管理模式的提高,但是还是在财务报告的分析上出现问题,因此上市公司要想摆脱财务报告分析中出现的问题,首先,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分析资料和体制;其次,应该重视自身财务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再次,政府和会计行业也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另外,国家也应该健全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逐渐降低,进而使得上市公司更加健康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分析现状 改进措施

在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的经济已经跻身于世界经济行列,在国内的经济市场当中,上市企业是发展的主力,也优先进入到世界经济环境当中发展,上市公司势必要在各个方面与世界接轨,这是大势所趋,因此财务方面作为一个企业管理重要的关注点,参考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财务分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分析的国际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国内的市场经济带有一种社会主义的观点,这使得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分析一定要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国情才能够得到正确利用。

一、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现状分析

国内的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对于西方经济市场当中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相关研究有所借鉴,包括进行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报表分析与杜邦分析模型,当前的现金流量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这些理论都是西方世界主要使用的财务分析手段。这些方法促使国内经济模式能够更快跟上国际的步伐,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上市公司能够更加方便地与世界接轨。而且,国内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需要基于自身特点,还要结合国内资本的绩效评价,这些都能够符合国内基本国情。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财务报表分析与目标理论研究

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部分进行强化,改革财务报表的基础分析方法。当前的财务报表意在既能够使得决策起到作用,还能够兼顾经济责任,能够对于有相关利益者进行有用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能够使得当前的上市公司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财务报表的首要目的是要保护公司的基本利益,同时还要顾全与公司相关的利益人的财务信息需要。

(二)深入落实三大财务报表的财务报表研究

事实上,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是进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这些表格的基本内容是对于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内容是进行资产统计,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是公司的已得收益、资产使用、资金营运等,公司的财务人员要对于这几项财务展开表述、确认、披露。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要顾及用户的需要,对于用户需要的关于公司的竞争力、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风险的信息进行表明。特别要关注财务披露当中可以进行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变现能力的信息公示。 如果可以的话,要参考英国的相关模式,于损益表的下端加入关于统计出的得利与损失数额的信息。而且还要把企业进行业务分类,也就是划分出非重点业务与重点业务,确保会计信息可以将企业的发展趋势展现出来,变得更有价值。对于重点业务与非重点业务,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

(三)提升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当下国内的很多关于财务的法律制度都存在漏洞,包括财务分析当中信息披露的有关制度,其并没有规定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一定要披露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之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条例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正。基于当前国内的具体情况,要对于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与充分性进行提升,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财务制度当中关于信息披露部分,审计制度是十分关键的监督制度,相关部门一定要基于注册会计师法进行审计制度的详细制定,对于国内审计领域进行充分完善。而且,在进行相关法律的制定时一定要协调好相关制度。

(四)改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在当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财务报告以纸质的方式进行传递一定会被网络传递替代,进行上市公司数据库的建立,那么相关人员就能够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查看,还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快速高效地得到相关信息。对于信息的制作,一定要利用音像与图形,使得信息能够更加直观、易于理解,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进行上市公司数据库的构建,并且将数据库连接网络,将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上传,使得上市公司能够对财务进行更好地管理,提升财务报告分析过程当中对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改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十分滞后的现状。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进行合理的、高效的财务分析手段的利用,能够及时整理上市公司的经济情况与财务信息,降低投资风险,有效采取投资决策,才能实现财务分析的真正价值。当下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强调对于投资资本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分析,以及对普通股份的盈利情况展开分析,却未能重视对销售基础的盈利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未来还需要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胡文献,金式容,林峰等.基于上市公司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2]王晓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方法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201

第6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信息 风险防范

一、引言

之所以研究以及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存在故意隐瞒以及谎报财务数据等情况,严重影响监管层宏观调控上市公司、新三板市场的能力。另外上市公司尚未形成准确的披露财务信息的能力、不能不全面,行政部门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以及进行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而影响行业甚至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而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财务信息披露风险防范措施,对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行政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风险的基本表现形式

首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风险主要以披露对象不全面为主,严重影响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部分上市公司会对部分投资者、公司股东等方面的资产信息进行选择性保留,即缺乏全面性。其次在披露财务信息时,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债权人不明确的情况,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信贷、股票、证券以及基金等渠道进行融资扩建,但是,其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对融资信息以及公司本身的资信情况等方面进行明确阐述,这也是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存在的最为主要的财务信息披露等相P问题。再次,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风险主要体现非财务信息进行选择性提供方面,例如,财务报表的数据展示只是代表公司年度内的经营情况,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模式等,部分监管制度中并没有对“非财务信息”进行明确规定,进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最后,财务信息披露风险主要体现在责任主体缺失、资信证明不充分以及非财务信息缺失等方面,上述三项内容的缺失,同时这也是引发上市公司存在各种披露财务信息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1]。

三、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由上市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组成内部控制,其具体职能具体由以下各部门组成,分别是:股东大会、公司内部会计部门、审计部门治经营部门、监事会以及董事会等。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各方面体现其机制:首先必须确保所设置的会计机构的合理性、有效性。结合当前上市公司分别设立了各财务管理部门、会计部门同时充分发挥不同的领导、承担各职能作用。总经理领导担伤财务管理部门、董事会领导当任会计部门,具体由董事会任命会计人员,同时为董事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完善财务信息供给,这样一来即意味着会计人员在面对管理人员不合理的要求时,有足够的能力、责任拒绝,客观上说这是规避人员舞弊的最好方法。其次,加快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监事会领导的作用,特别做好监督会计业务等相关工作。充分信息供给中,财务人员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内部监督能力,加大披露财务信息的力度。最后要求所有的监督人员必须保持独立性。

(二)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

当前构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的主要包括以下法律规范制度,具体包括《公司法》、《会计法》以及《证券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但是就当前我国现行的法规制度而言,仍然存着较为严重的不足与各方面的漏洞。比如尚未形成完善的、明确的信息披露机制,比如未能够明朗的展开财务信息、商业秘密披露。客观上说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改的。与此同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协调好各制度,充分发挥各征求意见的优势,结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第一时间发现不合理之处。

(三)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从根本上规避多头管理体制问题。结合当前的惯例,即需要改革上市公司当前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证券市场管理体系。就证券监管部门的层次情况来分析,主要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证券监管部门,其主要以宏观监管为主,在具体的操守过程中主要负责制定与证券市场以及规范上市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其次就是证券交易所,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详细披露与财务信息以及日常活动相关的信息。

(四)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第一,加快改革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积极优化执业环境,并针对性的制定执业自律准则,全方位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职业首先、业务水平以及风险意识。第二,规范执业标准、审计准则。要专门结合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完善的审查制度,特别是要注意有针对性的提升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以及相关有效措施。最后可充分结合相关领域、行业成功的管理经验,构建完善的会计师惩戒制度,特别是结合实际需要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划》,明确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基本职责,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捍卫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作用,从而夯实财务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等质量问题,全方位捍卫投资者的基本利益,为规范证券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以及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风险以及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需要从监管、审计制度、市场环境以及上市公司自身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防范。上市公司有披露财务信息的义务,由此要求上市公司首先必须明确披露财务信息的主要目的,而监管制度的构建需要侧重市场经济以及财务信息准确性等方面,优化市场环境,是对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以此实现相对全面的信息收集,这对优惠政策落实以及行政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宏观管理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维奇,李丹丰.信息披露质量对股票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14,11:25-32.

[2]权小锋,吴世农,尹洪英.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价值利器”或“自利工具”[J].经济研究,2015,11:49-64.

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企业对风险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目前理论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的观点有:①财务风险的本质是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所产生的风险。②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③资本结构失衡引起的财务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更加的复杂,让人难以预测。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财务风险随时威胁着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财务危机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公司屡见不鲜。只有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时期就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预防失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我国企业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向着合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1家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希望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风险的预警和预控。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选取了在深圳证劵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1家制造业公司,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利用这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源:http://),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1.2 财务指标选取

根据本文的需要选取了13个财务指标,涵盖了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投资收益七个方面,基本上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①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X1)、流动比率(X2)。②资本结构:股东权益比率(X3)、产权比率(X4)。③经营效率:存货周转率(X5)。④获利能力:销售毛利率(X6)、总资产利润率(X7)。⑤发展能力:每股收益增长率(X8)、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增长率(X9)。⑥现金流量:购货付现比率(X10)、现金流量比率(X11)。⑦投资收益:市盈率(X12)、市净率(X13)。具体指标见表1。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所选择的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将其财务比率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后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利用SPSS软件中的Varimax(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负载表2。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前面四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7.503%,则我们取因子f个数为4,即取四个因子代替原来的十三个财务指标,这四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77.503%。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因子模型,方程如下。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财务指标在主成分中占的比重,对该主公共因子作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对于第一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X2流动比率、X5存货周转率、X11现金流量比率,可以把第一主因子概括为资产流动性因子。

对于第二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 X1资产负债率、X3股东权益比率、X4产权比率,可以概括为资本结构因子。

对于第三个因子来说,X6总资产利润率、X8每股收益增长率占较大载荷量,因此可以概括为获利能力因子。

在第四个因子中,X7销售毛利率、X10购货付现比率占载荷量较大,因此可以概括为赊销因子。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模型

下面对样本企业(共21家)2010年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计算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导出的结果见表3。

再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导出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五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8.020%,则我们取主成分的个数j=5,即取5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3个财务指标,这五个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88.020%。导出主成分矩阵,即表5。

同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主成分的计算过程同上,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中,最后主成分方程如下:

在确定了各主成分之后,然后利用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表4)来确定最后的企业财务风险函数。

3 结论

根据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出四个主要公共因子,分别是资产流动性因子,资本结构因子,获利能力因子及赊销因子。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及预测时,可以重点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先代入所构建出的主成分方程中,求出Y值。然后,把Y值代入财务风险函数中,导出F值。可以根据F值判断公司的财务风险。

比如一个公司可以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对公司本期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时,应结合本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出新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代入公式中,导出F值,得出的F值与上期的F值进行比较,如果本期F值与上期F值差异显著,则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计划制定是合理的,反之,公司应重新制定财务风险计划,公司应重新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进行重点研究及进行相应调整,以降低财务风险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第10期.

[2]姜秀明,李文华.《刍议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商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3]王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4]张宏艳,李莉.《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会计师》2008年第9期.

第8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防范措施

一、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概述

中国资本市场作为新兴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治理不完善、信息不透明问题依然严重,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制度的缺陷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人为调节盈余质量、粉饰业绩,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财务欺诈更有越演越烈之势。这直接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企业融资的难度。如何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防范财务欺诈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国内学者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私利的驱动下,凭借自身信息优势和管理者的身份,事先伪造虚假会计信息,诱使利益相关者做出可满足管理层私利的决策,其产生的危害可能极其恶劣。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屡禁不止。海外有大型知名跨国公司:安然公司、施乐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国内有绿大地、蓝田股份、银广夏等。层出不穷的财务欺诈案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产生一般可归纳为:动机、机会、造假成本三个方面的因素。若上市公司财务方面受到多个因素叠加影响,其欺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的增加。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融资和捞取政治资本。公司高管为实现自身私利,可能虚构财务报告,诱使利益相关者做出与实际不符的错误决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动机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和利己主义盛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地方政府的包容和公司高管的贪婪正是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主要动机。具体来说,

第一,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驱动。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就面临巨额债务、设备陈旧、员工众多等诸多涉及民生的社会问题。故地方政府在掌握详细资料的情况下,仍旧鼓励甚至协助当地企业包装上市,企图通过财务欺诈完成由地方政府难以解决民生的问题转换成资本市场投资者注资填补的转变,达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第二,上市公司管理层受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规模巨大,作为管理者可获取外部投资者难以获取的内部信息和公司内部人员职位的升迁的权利,凭借自身信息优势和人员安排的管理权力,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轻易操纵企业对外报送的信息,在不断融资的同时,掏空上市公司。

(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机会分析

上市公作为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创立之初,便以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和拓展利益相关者的投资渠道为最终目标。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时定位的偏差和制度的不完善为财务欺诈者提供了可趁之机。具体来说,

其一,公司治理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董事会董事长化、监事会亲信化、独立董事花瓶化以及随之产生导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公司治理流于形式。不能相互制衡和监督的组织结构,为财务欺诈创造条件。

其二,我国资本市场创立之初即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难题,这种明显偏向卖方市场的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公平交易,致使财务欺诈者借助明显的漏洞,牟取暴利。

(三)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成本研究

我国《公司法》、《会计法》和《刑法》对财务欺诈违法者的处罚力度明显偏轻,且涉及民事赔偿的金额较少。以《公司法》为例,根据第二百零三条 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这对动辄数亿的上市公司和可观的收益来说,财务欺诈成本可忽略不计。此外,由于现有会计师事务所是由公司董事会选择聘请,存在利益关系,注册会计师难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又进一步降低财务欺诈被发现的概率。可见,现行的法律和制度都难以起到震慑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作用。

三、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防范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有明显不同,其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凸显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大股东“一股独大”现象。而规避大股东占用大额资金和掏空上市公司、杜绝独立董事的花瓶化,发挥监事会的职能只可能依赖于完善的制度保障。政府监管部门应配合《证券法》、《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监督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实现公司内部的制衡。

(二)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是由上市公司支付,且现有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远超过上市公司,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故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即使发现财务存在部分问题也不会深究,并给出无保留意见,这种因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性而出具的审计意见书难以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可见,只有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模式,削弱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力,才可能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三)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鉴于财务欺诈是依赖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资源优势,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失为杜绝财务欺诈的好途径;可将以证监会为代表的监管部门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券商、注册会计师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印证、公司内部的财务欺诈举报制度完善作为不同防线,降低财务欺诈的可行性。(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宇兰.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及其防范[J]. 金融经济,2008,20:118-119.

第9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调整

1引言

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和自身的经营特点,其一般情况下的信息都要进行公开的宣布,公司中的财务指标以及各种各样的专业信息非常的多,并且其中的信息来源也非常的复杂。社会行业中的相关人员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有效地获得其中的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地分析和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现阶段,针对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分析,每年都要经过两次的财务公开报告,这也是到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投资的选择因素之一。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财务指标,主要指的是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净资产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三个指标,所以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应该使用三个重要的指标分析公司的财务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财务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

2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可靠性分析

上市公司中的三个财务指标主要分为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财务指标是指政府进行的一种能够直接进行批准的每一个公司所进行的和经济有关的一些关键指标。这三个指标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并且能够有效地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实施一定的配股形式,其能够有效地关系到企业以及公司的关键一种指标。所以,不一样的上市公司为了更加有效地达到一定的目的,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人为调整。

2.1三个财务指标的意义

第一,每股收益。其主要反映的是普通股的增减情况以及获利水平,不能够反映股票所具有的风险问题。目前的股票是一个份额的概念,能够有效地限制我们国家每股收益企业之间的比较。企业每股收益比较多,不仅不能够表现出其分红的情况,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第二,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等于年度末股东权益除以年度末普通股数。这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一些相关发行情况所具备的普通股所能够代表的净资产情况,并且在进行投资分析的时候,只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限制性的使用这个指标,所以具有历史性的成本计量。不仅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还能够有效地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第三,净资产收益率。其等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还指的是利润减去优先股股利,再或者是净资产等于资产减去负债。所以,需要对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分析。

2.2上市公司提高发行价格

现阶段,我国所计算的发行价格等于每股的利润和市盈率的乘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主要指的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根据同行业中国年的一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按照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确定。虽然我们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将市盈率的规定权利交给了负责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证券公司。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公司还会考虑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中的一些平均市盈率来对市盈率进行一定的控制,如果规定的市盈率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不太好,所以这样的做法就能够进一步地减少证券公司的一些经营风险。另外,为了给市场以及证券公司内部的一些投资者提供更好接受的、比较合适的市盈率,那么证券公司也会希望能够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收益进行经营。因此,针对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上市公司中的一些新股的发行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上市公司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好地得到更多的资金,因为只有尽量对公司的每股收益进行包装,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股票的发行价值。

2.3获得配股资格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状况内所具备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一直在市场经济的范围内对其在配股上筹集一定的资金,但是要想做好这一系列事情首先就是要做好一定的相关部门配股资格制定,如果上市公司在一定的程度上失去了配股的资格,那么就会失去其自身的优势。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证监会在对上市公司进行配股权资格审核的时候需要根据严格的财务指标要求来进行。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的三年之内,公司内部的净资产收益应该在一成以上,并且根据政府对配股行为的发展来看,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成为人为调整利润的重要依据。

2.4有效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和公司股票损失

目前,根据我国相关要求规定,上市公司企业如果在三年之内进行连续的亏损,那么其最终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将会逐渐降低,最终将会被证券市场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现阶段,一般的上市公司如果要争取一定的发行额度或者是要进行上市,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公司在上市之后进行摘牌,这样一方面会对企业内部比较大的股东造成损失,还会对公司的未来上市资格造成一定的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这是上市公司市场上的一种浪费资源的情况。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在账务的处理阶段上能够进行精心的处理,才能够保证上市公司股票的风险规避。

3上市公司对财务指标调整的具体形式

现阶段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为了更好地缩减企业股东的总成本量,已经把企业内部不能够直接产生盈利,但是在企业进行经营生产过程中对资产进行一定的剥离,甚至将企业内部的一些开放机构和营销机构进行去除,以用来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股本总量的减少,以更好提高企业内部的每股收益。另外,企业还将已经有的费用比较大,但是收入比较少的资产进行一定的剥离,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所获得的利润。经过多年上市公司对财务指标的经历和发展,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公司发行价格的计算方式也不同,并且所相关的利润调整方式不再相同。在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有不少的发行公司已经将盈利的预测进行了一定的高估,并且在结果上也有了一定的体现,所经历的大部分公司都没有完成盈利的预估。一旦公司在进行上市之后,要想获得更加有效的配股资格以及更好地规避企业连续的调整方式。常常采用的是一些将费用进行少量加入的计算方式,如果发生一些明知道的收账和坏账,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些主营收入等。

4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进行调整

4.1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针对现阶段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惯例可以看出,在至少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并且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也会直接将其潜在的损失进行一定的收益。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中进行分析,由于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着一定的企业核算体制问题,并且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当期损益。并且可能为人进行能够利润操作的情况。另外,由于我们国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所规定的坏账计划比例比较低,给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会给公司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我们国家在三年以及上的应收账款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来看,还不能达到对企业的现金净流入进行帮助,并且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很容易给企业的相关人员造成影响,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调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中的预付货款和应该收取的货款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其应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并且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商家之间提供一定的信用。如果企业介绍了预付款的方式进行经营和发展,其情况产生一定的恶化,摒弃在一定的程度上缺少资金的支持,导致我们国家付款方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另外,公司进行预付货款是企业之间进行资金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要把预付款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整净资产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企业经营方式。上市公司中的财务指标中的应收款项目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非购销的活动应该收债的一些权利,像企业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还账以及赔款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有一些相关的选项却没有那么容易接受。因此,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中的一些其他应该收取的款项在这些基础上就能够推迟相应的费用作用,失去了原本的一些应该具有的意义,所以应该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

4.2需要对财产进行净损失处理

公司内部需要进行处理的财产净损失主要指的是在清查企业财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重要的信息进行查询,包括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相应的库存和公司内部的固定资产等。这些相关的信息都是财产损失,其中有少量可以由事件中有过失的工作人员进行赔偿,或者是经过保险的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其中扣除了残料价值之后所产生的差额叫作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在通常的情况下,一般的处理方式会通过营业之外的支出或者是一些相应的管理费用对其进行一些损益的表格制定,有效减少现阶段税前的利润。因此,待处理财产损失的经济是指本应该进入到损益表中的利润损失以及相关的费用。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但是现阶段,由于我们国家很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格上的挂账是一种巨额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有的挂账已经达到了很多年。因为这样的情况能够非常明显地表明其不能够符合收益稳健的原则,不能够对投资者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相应的财务状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

4.3待摊的费用和递延资产

上市公司中出现的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在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一个时期之内公司的支出情况,但是根据全责发生制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确定,本期和未来的各个时期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是递延资产的时期超过一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时候,出现的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都非常不规范,并且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有效的便利。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待摊费用以及递延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让其进行规范处理,对公司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根据企业内部数据的大小情况以及资产的占比情况进行一定的比例分析调整。

4.4主营业务收入

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员应该对其主营的业务收入以及相应的替代净收益进行一定的考虑,并且要进行一定的重新计算,然后按照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中的一个企业的业绩非常好或者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了一个很好的企业,那么其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了其主营业务很好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有可能将多余的一些资金用来寻找新的增大机遇或者是多角度经营的方式。但是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围绕的主要角度还是其主业经营,也就是发展过程中一些和主营业务相似的项目。这些行业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对工序以及相关的人员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一家制造彩电的企业对收购一些电子器件的企业来说,都是在经营范围内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国有的上市公司虽然其经营的角度比较多,但是主要还是会集中在几个角度进行成功的经营。当然还有一些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企业,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所赚取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些非营利的利润,并且这些利润和企业将会有着长期的发展,呈现出一些不是特别明显的相关性。

5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和调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主要分为三种: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些虽然能够表现出稳健的调整情况,并且在某些方面还能够降低其相关性。因此,不要求也不能够要求上市公司进行一定的公布数据调整。但是由于相关的投资人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企业盈利状况评价,并且上市公司的可靠性也会有大大地提高,更加适合我们国家现阶段上市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天翼.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以五粮液与洋河股份为例[J].会计师,2017(18).

第10篇

一、农业上市公司概况及样本选取

(一)农业上市公司概况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安定天下、稳定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农业公司是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相适应的农、副产品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状况及发展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基本特点可概括如下:上市公司数量少,比重小,仅占2012年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2.34%,行业主要分布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5个类别内,但是农业和渔业类占的比重较大;地区分布比较零散,大多集中在新疆、山东、北京和湖南;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小,呈多元化经营模式,背农现象严重;农业弱质特性明显。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农业公司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提高企业价值。

(二)样本选取

本文以沪深A股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所讲的农业是狭义上的农、林、牧、渔业,其中农与渔业占主要部分。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来确定农业上市公司,样本公司数据由巨潮资讯网获取。2013年上市的农业公司有40家,为了保证研究的可比性和连续性,排除2010—2012年出现的曾为ST和*ST公司、上市时间在2010年后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不全的上市公司后,最终选取了其中的24家作为样本公司。

二、财务杠杆效应的回归模型及基础数据分析

(一)回归变量及模型

由于债务融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单位息税前利润分摊的债务融资成本就会降低,从而增加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即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净资产收益率(ROE)可以综合反映一定时期权益资本的利用效率,可以作为衡量财务杠杆效应的综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ROE=■

=(■×■-■)×(1-T)

=[(1+■)×ROAEBIT-■×Rd]×(1-T)

=[ROAEBIT+(ROAEBIT-Rd)×■]×(1-T) (1)

其中:ROE为净资产收益率;ROAEBIT为息税前资产收益率;Rd为债务利息率;A为资产总额;D为负债总额;E为股东权益总额;T为所得税税率;EBIT为息税前收益。

由公式(1)可知:在所得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主要受产权比率D/E、债务利息率Rd和息税前资产收益率ROAEBIT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以ROE作为因变量,以D/E、Rd和ROAEBIT作为自变量,解释财务杠杆效应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及显著性。建立的回归模型为:

ROE=β0+β1×D/E+β2×Rd+β3×ROAEBIT (2)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分别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

(二)样本公司基础数据分析

样本公司2010—2012年各项财务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2010—2012年样本公司产权比率D/E的平均值分别为95.57%、139.96%和104.48%,大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农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比重在加大,但是由于债务利息率Rd的上升(2010—2012年Rd平均值分别为2.74%、3.17%和3.19%)和息税前资产收益率ROAEBIT的下降(2010—2012年ROAEBIT平均值分别为6.60%、5.52%和4.83%)导致净资产收益率ROE呈下降趋势。

三、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Excel表格中的工具(数据分析)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表3和表4所示。由于Significa-

nce F值都为0.000,均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因此可以判断ROE与D/E、Rd、ROAEBIT之间总体上呈线性关系。

2010年回归结果分析:根据表2可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OE=1.179-0.001D/E-0.440Rd+1.173ROAEBIT。由于产权比率的P值=0.905>α=0.05,且回归系数为-0.001,所以D/E与ROE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债务利息率的P值=0.130>α=0.05,且回归系数为-0.440,所以Rd与ROE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息税前资产收益率的P值=0.000

2011年回归结果分析:根据表3可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OE=17.253-0.136D/E-2.084Rd+1.058ROAEBIT。由于产权比率的P值=0.000α=0.05,且回归系数为-2.084,所以Rd与ROE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息税前资产收益率的P值0.007

2012年回归结果分析:根据表4可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OE=-0.027+0.001D/E-1.049Rd+1.650ROAEBIT。由于产权比率的P值=0.923>α=0.05,且回归系数为0.001,说明D/E与ROE之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债务利息率的P值=0.132>α=0.05,自变量回归系数为-1.049,所以Rd与ROE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息税前资产收益率的P值=0.000

(二)结论及建议

由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整体而言,农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产权比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债务利息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农业上市公司在2010—2012年间净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财务杠杆效应发挥不是很好。

1.适度举债经营是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效应有效发挥的前提

要提高财务杠杆效应,就要进行适当的负债融资,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虽然回归分析不同年度农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产权比率存在相关关系不同,但整体而言,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产权比率呈负相关关系。在产权比率最高的2011年,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农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杠杆产生了负效应,导致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所以,农业企业想通过继续扩大债务规模来取得财务杠杆效应不太适用。

2.债务利息率高是影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效应发挥的制约因素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债务利息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债务利息率下降会带来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从而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则会降低股东财富。而样本公司逐年上升的债务利息率也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这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因此农业企业应加强债务结构的调整,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安排债券发行,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等,以调节债务利息率。

3.良好的生产经营是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效应有效发挥的基础

息税前利润反映了企业总体资产的获利能力,既包括权益资本的利用效果,也包括债务资本的利用效果。该指标越高,则公司收益越好,越能扩大股东财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息税前资产收益率上升会带来净资产收益率的显著增长,这与理论分析也保持一致。样本公司逐年下降的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说明农业企业要想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必须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息税前利润。而息税前利润的增加依赖于生产经营,这就说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生产经营是最重要的因素。生产经营是企业运行的基础,资本运营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整体上农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产权比率、债务利息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效应不理想,应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债务融资规模,优化资本结构,加强生产经营。由于净资产收益率与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息税前利润的提高是农业企业进行调节的重点。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法;多元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201-02

1 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方法

1.1 简介

对企业财务状况关心并进行分析的行为主体(个人或集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分析者(例如投资人、债权人、证券分析机构),他们是与企业有关的个人或集团。就当前来看,他们一般较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是侧重某一方面的考察:或是获利能力,或是偿付能力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大多是就同类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应用的指标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计算整理出的全部指标中的一部分;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经理、财务人员等),他们一般将企业看做一个系统,在进行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利用企业的历史资料较多,一般是将企业的当前财务指标与以往比较,较少与其他企业比较。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外部分析者与内部经营管理者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目的不同,需要全面考察企业的财务指标,所需的资料也不限于财务报表。

二是企业的外部分析者与内部经营管理者所接触到的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同。一般来说,企业外部分析者接触到的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是企业定期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也就是说,他们只能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来说,除了财务报表以外,随时都可以查阅企业的各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创造条件。对于内部经营管理者来说,历史数据较容易获得,便于他们对企业进行趋势分析。

1.2 评价

我们通常把企业外部分析者对于企业某一方面财务状况的分析称为重点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分析成为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对企业外部分析者来说,由于只是面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中整理出自己关心的指标,如债权人只考察企业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这种选取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倾向性,往往不同的人对同一分析目的会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从而较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再者,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通过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财务指标的整体来反映的,如果只通过考察某些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往往会掩盖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来说,在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时,目前主要运用两种方法,即杜邦财务分析和沃尔财务分析。杜邦财务分析只用到四个指标,大部分财务指标不能进入公式参加分析,这样损失的信息较多(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财务指标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杜邦分析的实质,是应该将总指标进行分解,主要考察资产净利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不能算做综合分析。在沃尔财务分析中,人为的主观因素比较多(体现在指标的选取和定权上),也较难保证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沃尔分析的理论基础不完整也使某些人对此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产生怀疑。虽然企业的内部人便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趋势分析,但是如果不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就谈不上“知己知彼”,不知道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较的差距或优势,这种比较也不是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的分析,而是企业之间财务状况的综合比较。

2 对新的多元分析方法的引进

对于以上企业外部分析者及内部经营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方法的不足,笔者认为,对于企业的外部分析者也要全面、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应该运用更加科学的“综合分析方法”,并加强与其他同类企业对比。就是说,无论企业的外部分析者还是内部经营管理者,都应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并且寻找更加科学的方法。

“综合分析方法”贵在综合,从认识事物的能力上看,人们往往习惯于将反映企业不同侧面的财务指标,运用一个简洁的系统予以综合,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或称综合得分),如沃尔分析中企业所得的分数,以此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在方法上,也就是要找到一个函数P=f(X1,X2,……,Xn),P为综合得分,X1、X2……Xn代入此关系式,得出P值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函数在理论上存在,但是由于财务指标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我们找到它却不大可能。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X1、X2,……,Xn中哪些指标是主要的,且重要的程度是多少。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综合,求出综合得分(q)作为真实得分P的近似,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为此,我们引入多元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多元分析又称多元统计分析,是基于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考察,获得许多数据的分析方法。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近二十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发展为一个包含若干方法的体系,应用较多也较成熟的方法有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反映事物不同侧面的许多指标进行综合,将其合成为少数几个“因子”,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便于我们对被研究事物的全面认识,并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决定性因素,达到对事物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在财务分析中逐步引入这些方法。这些方法不但能克服当前分析方法的缺点,还能发挥多元分析方法自身的优势,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提供给企业的内、外部决策者。从美国股市的发展来看,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分析中引入这些方法,使股市理论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股市发展已十几年,上市公司的运作也在趋于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开始建立数量分析小组(就目前的规模和形式来看,我们认为还不能称之为部门)分析研究企业发展和证券定价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较多的使用多元分析方法。

从目前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引入多元分析方法也是可能的。首先,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三种表,其数据能够满足模型的需要。其次,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素质较高,能够掌握并准确运用这些方法。再次,上市公司的设备先进,便于引进及开发各种分析软件。我们以某上市公司(汽车行业)2006―2008年3年的财务报表,计算整理出现8个财务指标: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股东权益比率(X3)、销售利润率(X4)、资产利润率(X5)、净资产收益率(X6)、应收账款周转率(X7)、存货周转率(X8)。数据如下:

第1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

财务重述,即财务报告的重新表述,是指前期的财务报告中存在遗漏或差错,上市公司自愿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对其进行补充或更正。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一般是通过年报更正、年报补充或补充更正公告的形式进行的,本文对上证所在2008-2012年间进行财务重述的公司进行了统计,并按重述原因、性质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数量按年份分布

在2008年到2012年间总共有614家公司进行了财务重述,其中,2008年的财务重述数量是最多的,有178家公司了重述公告,之后2009年的重述数量大幅下降为125。这可能是因为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对新准则中相关问题的解读还不准确,在运用新准则编制年报时就会存在问题,导致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骤增。此后各年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12年间重述公司下降至96家。

在上述重述公告中,62.2%的重述公司仅过一次重述公告,23.6%的重述公司过两次重述公告,仅有14.2%的重述公司过两次以上的重述公告。这表明大多数发生重述的公司是由于某一会计年度的年报中存在遗漏或错误信息,只有少数的公司会经常重述公告。

另外,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遍布于各行各业,主要集中于制造行业,占重述公司总样本数量的53.7%,其中金属、非金属制造业和石油、化学制造业的重述数量最多,为财务重述的高发行业,这也与制造行业公司数量繁多有关。其次为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各占8%左右,而其余各行业的财务重述比例则比较接近,均在5%以下。

二、不同类别财务重述公告分布情况

财务重述公告一般可分为更正公告、补充公告以及补充更正公告三种。更正公告的数量最多,占所有重述公告的比例为61.7%,其次为补充公告,占所有重述公告的比例为33.6%,补充更正公告最少,所占比例不到5%。而从各类型公告的年度分布来看,2009年补充公告的数量相较于2008年大幅下降,其原因主要是2007年我国证监会公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的通知,该文件规定在公司年报中应当披露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有关信息,另外还应披露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等信息。因此,很多没有按照规定在年报中列示相关信息的上市公司均以补充更正公告的形式来补充披露。

三、会计重述内容按类别分布情况

财务重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会计指标,指对财务年报六大会计要素等重要的会计数据以及对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的更正补充;非主要会计指标,除上述主要会计指标之外的其他会计指标的重述;生产经营状况,主要是关于投资项目及目前生产经营状况、影响以后生产经营的不利因素等;风险事项,包括公司的关联方交易、担保、诉讼、预计负债等可能存在风险的内容;公司治理情况,指涉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会及高管薪酬等。其他,指除上述重述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包括笔误等。

就整体而言,主要会计指标重述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8.8%,这表明大约有五分之二的重述公告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重述公司的核心财务数据,而且这种状况不仅仅是由于年报中单纯的会计差错,还可能是部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结果,因此,这部分公告对公司的价值影响最大。另外,涉及到生产经营情况、公司治理方面的重述比例也比较高,分别为17.8%和14.1%,这也是财务重述的主要涉及领域。而风险事项的重述比例为10.3%,涉及到非主要会计指标和其他方面的比重较低,分别为9.8%和9.2%。

对于主要会计指标,收入以及费用问题占到了主要会计指标重述的一半,而成本费用中43.8%的重述公告是关于税费的问题,尤其是所得税费的汇算清缴;其次为财务指标重述,所占比例为19.5%,比例最小的为资产减值问题,仅占11.7%。所以,大部分的重述公告会涉及到公司的利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财务重述也可能是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服务的。

四、财务报表重述性质分析

我们依据重述公告所传递的消息性质及其可能对报表使用者产生的影响,将重述公告分为好消息、坏消息、不确定、无影响四种类型。好消息是指重述公告更正了年报中的不利信息或补充披露了利好信息,包括调增利润、经营风险的降低等。坏消息与好消息恰好相反,它传递的是对公司价值有负面影响的不利信息。通常包括调低盈余、经营风险的增加等。不确定消息是指无法明确判断重述公告中所披露信息的性质,比如说同时涉及好消息和坏消息。无影响消息是指重述公告中的信息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