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

时间:2023-08-14 17:2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的历史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

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92-01

阅读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重要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分析是分不开的。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历史学科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各知识点从表面上看似乎缺乏连贯性。但实际上,这些历史知识点间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分析和把握历史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阅读历史教材。

例如,在历史教材中,很多历史知识其实是被“三要素”或“三部曲”串联起来的。“三要素”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是由具体人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引发的。“三部曲”是指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所组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三要素”或“三部曲”去阅读历史教材。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发觉历史知识点不再凌乱,而是可以串联起来的。学生在分析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去阅读历史教材,自然会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层次阅读。所谓层次阅读,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区分历史事件发展的层次,并从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和支线。例如,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变革虽然复杂,但都是按“王朝兴起―鼎盛繁荣―走向衰落―王朝覆灭―频繁战争―新王朝产生”这条主线发展的,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背后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规律作用。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条历史主线去阅读教材,把握封建王朝变迁的过程,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这样,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时就有了线索可寻。

二、指导学生细读历史教材

目录、标题、大事年表都是初中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标题”,从标题中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这里强调的“阅读标题”,不是简单看一遍标题,而是在阅读过程中领会标题的内在涵义,从标题中了解每一章或者每一节所讲述的大概内容。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分析教材章与节之间的关系。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其中,第一课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二课是《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三课是《华夏之祖》……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第一单元的标题中理解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的来源问题。该单元先从介绍我国最早的居民开始,从原始人的生活一直讲述到黄帝与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应进行总结:“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都是围绕中华民族的起源来展开的。”通过阅读标题,学生从整体逻辑结构上,把握了历史知识的联系,学会了抓住重点知识,掌握了“从总到分、从分到总”的阅读分析方法。

现行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增加了许多插图,有图文并茂的优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先观察插图,然后再看文字的内容。例如,学习“春秋战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观察地图,引导其弄清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文字部分。这样,学生会发觉诸侯国的战争与地理位置是有密切关系的,且地理位置对诸侯国争霸有重要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书籍的习惯

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课后阅读历史书籍的良好习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学习 存在困难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71

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一个新学科就是历史。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爱的学科,很多学生对历史事件十分感兴趣,对历史教材上的图片也很感兴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无疑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历史是一门学生较为喜欢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质量。

一、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历史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疑惑,从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本人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几点困难进行分析。

(一)在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方面存在困难

就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来讲,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困难就是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掌握程度不够。翻开初中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以文字形式或者数字形式表示的时间,学生在记忆单个时间点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困难,但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时间点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掌握的时间点也越来越多,学生就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同时,由于时间点的掌握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十分重要,学生在时间点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自然也就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有效性。

(二)在灵活应用知识点方面存在困难

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清楚的记忆知识点,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新时期历史学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考试。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之一,就是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这无疑给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容易遗忘

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学生在进行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方法使学习的知识点得以强化,进行有效记忆,那么,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产生不良影响。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之一,就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出现遗忘的现象。知识点繁多且较为零碎,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而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那么,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遗忘现象,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在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方面存在困难

知识体系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点体系化,不仅对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知识线条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历史学科虽然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但是也是一门知识线条、框架十分清晰的学科,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知识体系化。而就目前初中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方面存在困难。一方面,有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即使了解如何建立知识体系框架,但在建立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二、解决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有效措施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对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教师要对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针对上文中分析的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时间记忆方法

历史时间的学习既是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历史时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历史时间点的学习,本人要求学生列出历史事件发生表,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清晰的罗列出来,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避免出现混淆的现象。当然,由于学生在时间点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遗忘的现象,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对历史时间进行反复的记忆,并能够经常复习,强化记忆。

(二)培B学生灵活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灵活应用历史知识点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重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结合相关的应用题目,一边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本身的含义,一边使学生明白知识点是如何应用的,进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对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遗忘现象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理解了历史事件的含义,才能强化记忆。当然,学生也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巧妙的记忆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应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向学生不断地灌输相关的历史知识,导致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枯燥且冗长,从而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素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内容十分繁多,在目前的初中历史学科中,有大量的时间、事件、人物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的。因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负面情绪。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1.注重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把握教材全局的思维能力。要想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善于在教材中进行有效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相关的历史结构、知识点、主题等知识。比如,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好相关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把握好中国历史的整体部分,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2.正确解读教材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课程本身就有学习体系,教师需要注重不断地给学生传授历史学习的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学习“”一课中,教师可以理清楚相关的知识点,针对的时间、背景、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和意义进行准确的解读,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来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教材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双向发展。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3.巧妙结合各种记忆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历史学科本身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在实际的历史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记忆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历史知识的记忆并不是没有规律和技巧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记忆的整体性。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战争时间、名称、条约和赔款内容的知识,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利用顺口溜和联想记忆法等不断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技巧,更好地牢记相关知识,不断地吸收历史知识,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是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知识系统丰富的重要时期,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天赋,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自身要注重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侯廷英 单位:高唐县赵寨子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秋晓.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亚太教育,2016(20):152.

第4篇

1.1学生对历史认知具有片面性,抓不住本质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接触到与历史有关的知识。这种由影视作品、历史栏目等获取来的历史知识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它经过了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往往具有片面性。它使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吸引,对历史真实的前因后果反而不感兴趣,影响学生历史知识结构的建立,误导学生判断。

1.2学生勤于背诵历史知识,缺乏深入理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既要努力学习,也要通过思考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而,据调查,许多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仅仅为了考试过关,以致他们只是勤于背诵,对历史缺乏真正的理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重要,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2.1做好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参与度

2.1.1运用故事导入

受自身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程度的影响,运用故事导入授课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寻找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开篇《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可以运用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兴趣,使学生自发地跟着老师的讲课寻找答案。

2.1.2运用诗词导入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是丰富的历史资源。它们反映着历史背景,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所讲朝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诗词进行课程导入,透过诗词去了解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可以运用诗歌《示儿》进行导入,通过感悟一位父亲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对该诗歌创作背景的好奇,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知识点。

2.1.3运用歌谣导入

历史具有不可重现的学科特点,这使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容易融入历史情境。歌谣生动活泼,反映着历史背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歌谣进行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可以通过大家齐唱《七子之歌•香港》、《七子之歌•澳门》进行导入,让学生边唱边感受两岸分离的不舍,从而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铭记香港、澳门的回归。

2.2增强历史学科的直观性

2.2.1运用好教材插图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章都配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插图,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图像联结,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记忆。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插图,使它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2.2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普遍运用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片、影像资料等融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不怕远征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不怕远征难”这首音乐视频,让学生听、看,然后说出经历过的困难以及自身感悟,讨论进行的原因,意义等,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尊重学生主体性,进行探究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结语

第5篇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它能够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常识,对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却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一些知识点是学好历史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也给历史学习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就是历史学习活动的全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记忆技巧的运用,突破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关,让历史学习减负呢?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很多的记忆技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总结的几种常用的记忆历史知识的技巧。

一、时间记忆法

记忆历史时间是历史学习中的一项任务,大量的历史时间往往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虽然准确记忆历史时间给我们的历史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只要我们留心,历史时间也可以成为我们记忆历史知识的法宝。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按时间顺序来记忆相关史实,不但会令历史知识变得更具时间延续性,而且也不容易混淆历史时间。例如,在讲到《三国鼎立》时,魏蜀吴三个国家建立的时间分别是公元220年、公元221年、公元222年,在记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时间顺序,把三国的建立者、都城、势力范围等信息一个个地填入相应的国家和时间之下,这样会大大减轻我们的记忆负担。又比如,在记忆美国的独立过程时,由于几个重要的时间点是按照顺序推进的,我们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时间顺序记忆法:1775年,来克星顿打响了反英的第一枪,并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1776年,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自此美国就诞生了;1777年,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发生了转折;1778年,战争的重心开始南移;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就这样,以时间为线索,整个独立战争的知识点都能够被学生轻松地记在大脑中。

二、对比记忆法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同类型、同性质、同时间的历史史实,而这些知识也是造成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出现混淆、错误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发生的各种侵略战争,以及在这些战争后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内容大多是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之类,然而每个条约割让的地方、赔款的数额、开放的口岸又都不相同,这就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麻烦。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采取对比记忆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把《》、《》、《》、《》等一系列的条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记忆,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防止记忆发生混淆,还可以在对比中发现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拿不平等条约来说,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虽然这些条约的内容看起来大致相同,但是在侵略的程度上却在进一步加深,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是怎样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三、图表记忆法

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拿起手中的笔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提高记忆的效果。比如图表记忆法就是一个效果不错的记忆方式。通过列图表,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得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内容变得系统化。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面对中国古代各种政治改革,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列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通过图表信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种改革的名称、时间、实施者、内容以及对当时乃至以后历史产生的意义等,这样,原本看似杂乱的各类改革变法会变成一个改革演变史。这样不只有利于记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除了各类改革变法,还有很多内容可以采用列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比如在讲到中国、世界历史中所取得的各种科技成就、文化成就、艺术成就,以及中外所发生的一些著名的战役等,都可以采取列图表的方式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种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常用的历史知识记忆方法,比如顺口溜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简化记忆法等等。无论哪种记忆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具体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最恰当的记忆方法。学生如果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记忆技巧就会发现,学习历史不再是一个沉重的学习负担,而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能够产生成就感的事情,这样,历史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将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

第6篇

关键词:图片教学;初中历史;有效途径

【中国分类法】:G633.51

新课程改革认为,历史课程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理性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更不容易说掌握了。

历史学科的直观教学方式大致有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直观历史教学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历史遗迹遗存、观看历史记录片、进行历史小调查和访问、课堂上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等等。对于初中历史教材来说,除了可以运用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配以丰富的“史论结合”的历史图片。

为适应初中学生思维水平的特点,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本领,各版本教材均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图片和图画众多的图片。这些图片根据他们的史料价值、来源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历史文物图片,主要是一些文物的照片、拓片、临摹等;第二类,历史地图,即根据历史发生的事实,将历史信息等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第三类,历史想象图(表),就是利用图画把某种历史知识表现出来。

教材中丰富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当使用大量丰富的历史图片,能够使得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联系,增强情感教育,还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图片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项有效途径。

一、 图片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历史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出来,在历史学习方面取得好的成果,相反,缺乏兴趣的历史学习,只会使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良好的历史课,应该是从一个好的导入开始。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初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导入方式,就能够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顺利地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历史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导入方式多为导语类,效果一般,缺乏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片作为一种直观而形象的历史现象的呈现手段,其直观性,便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利用图片,配以精心设计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课时,我一开始就出示了两张历史人物――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的肖像,让学生分别猜测他们的名字和大致生活时期,然后指出他们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重要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走进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烽烟之中。学生在根据图片猜测两个人物名字和生活时期时,就已经非常热烈兴奋,兴趣盎然,后来教师的导语更是吊起他们课堂学习探究的胃口,小小的图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进行导入时,我采用了图片“安葬在马拉松战役中的希腊战士坟墓遗址”,问学生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项目起源于古代世界哪一场著名的战争,从而进行导入。学生们现实中的对“马拉松”运动很感兴趣,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自然充满了期待。一节好的历史课,就从这样几幅小小的历史图片开始了。

二、 图示分解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且抽象思维会逐渐地上升到主要位置。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还是属于经验型的,理性认知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而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等优点而且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知识,是化解初中历史教学难点的好办法。

比如,在讲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西欧不同等级之间这种有别于中国封建等级关系的特点。政治概念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困难的,在这里我采用了图示分解法,把西欧封建等级关系绘制成金字塔式的图片,请学生标出每个阶层之间彼此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图片分解法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分解,复杂的政治问题一下子就直观形象了起来,学生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了。

再如,在介绍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两个民族明明充满了战争哪里有和平?我出示了“单于和亲”瓦当图片,这是两个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实物见证;接着出示“昭君出塞图”再配以的诗“画图省识春风面,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样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图片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教材的印象,加强了对教材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地图教学可以加强中外联系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采用的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的做法,再加上课堂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不善于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所以怎样把中国史融入到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量丰富的历史地图的使用,可以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在讲述“罗马帝国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国什么朝代时”,除了可以出示古罗马(大秦)派使者到中国东汉来拜谒的史实,更加直观的一种做法就是出示公元2世纪左右的世界地图,地图上同时标注有古罗马帝国和东汉的版图与时间,学生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出“相当于中国东汉时期”这样的结论。

再如,在讲述《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对于

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都位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使用了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世界地图,图上标注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发源时间以及发源河流。通过这幅地图,学生们很快就把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地图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四、 图片收集可以增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的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历史图片的收集和展示可以使初中生更加直观地亲近历史,感受历史,从而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

比如,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让学生们“感悟日寇的凶残,珍爱现在的和平”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说教式情感教学沉闷乏味,缺乏共鸣,往往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由于南京是学生们的家乡,又是的发生地,留下了许多有关的历史遗址,历史资料。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项图片收集工作:学生们可以收集书中,网上,纪念馆中一些关于的图片,也可以用相机拍摄遗址甚至是幸存者的照片。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孩子们对于这项发生在家乡的历史事件非常关注和用心,在收集图片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侵华日军的凶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再如,在讲述“鉴真东渡”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我先展示了一幅《鉴真东渡图》,根据这幅图讲述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经历,学生们从他的经历中自然感受到了他非凡的意志品质。在这里,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图片教学得到学生情感的认同,产生心灵的震撼,学生进而立志要做鉴真这样品质高尚的人,就符合逻辑和事实了。随后我又通过一组图片展示了鉴真对日本所做贡献,最后展示了一幅几年前鉴真雕像回扬州“探亲”的图片。学生们通过这些图片真切地感受了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小小的图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 图片总结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历史学的优点是历史的表象非常丰富,能够给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趣味性。但是历史学本身也有缺点,就是历史知识的记忆量特别大。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初中学生而言,记忆起来有很大难度。运用丰富的历史表象――图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可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提高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历史教材上的许多教学内容是用书面文字表达的。文字表达方式比较抽象,无法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优点,结合历史图片进行记忆可以使学生容易记,记得牢。

比如,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教学时,对于几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进行总结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先打出了一幅未标好航线的《新航路的开辟》地图,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指出几位航海家的大致航海路线,最后我再把标好几位航海家航线的动态地图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再如,在总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和彼此关系,我在总结时出示了“梵天造人”的图画,并讲述了古印度神话梵天造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别从梵天的头、手、腿、脚这四个不同位置造出的人去记忆这四个等级。通过这种图片分解记忆的方式,学生对于艰深的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图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历史教学的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当然,图片历史教学的也有许多应当注意的问题,怎样合理恰当地用好历史教学图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继续在实践中感悟,感悟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历史剧教学 历史课堂

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现状令人堪忧:由于认为历史是副科,所以学生不加以重视,而一些老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在课上划出重点,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只注重结论的灌输而忽视结论的生成,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似懂非懂,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是生吞活剥,这样学生很快就丧失了对历史的兴趣,使得历史课堂缺乏活力和生机。

新课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其一是凸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其二是凸现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其三是凸现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其四是凸现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基于以上的状况和要求,我在教学中就尝试着历史剧教学,以表演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所谓历史剧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一定情景,用简单的情节再现历史知识点或升华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最近的三年教学中开始了历史剧教学的尝试,表演形式归纳为以下两种:

(1)情景模拟

有些影视作品、小品中的某些片段与所讲的历史知识点联系紧密,能更好的说明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就会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时,我认为本课主要讲了十一届山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由此联想到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恰恰反映了这个主题。于是我安排学生模拟表演了其中的片段“拔羊毛织毛衣”“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住上二层小楼”“出外旅游”,这几个片段正是贫困生活与富裕生活的对比写照。课堂上,两位学生表演得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特别是那位女同学塑造的老太太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虽然只是模拟表演,不及小品演员演得专业,但让观看的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现场感,赢得了在座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效果很好。

(2)创新演绎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是没有明确记载或者没有记载的。这就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一课时,我们知道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呈现三个特点,即二战后到五六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七八十年代的美元危机,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增长。针对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我搜集了三个材料,安排学生演绎出来,依据材料,又有创新。最能反映美国经济五六十年代特点的便是1969年7月21日17分40秒的美国“阿波罗号”首次登月成功。我让一学生扮演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这位学生自己设计表演在太空中的动作,我又安排另一位学生充满激情的旁白:“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却是一次飞跃。”两位学生的精彩演绎博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七十年代的美元危机”这一目的教学中,我搜集到这样一个材料:美元贬值,连要饭的也拒收美元。我将这一材料改变成一个短小的剧目,学生依据情节又丰富了人物的语言,令表演幽默风趣,巧妙反映了美元的身价大跌,在座师生笑成一片。“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安排了“记者采访比尔盖茨”短剧,通过学生的创新演绎,我们知道了盖茨的创业历程,感受了世界首富的个人魅力和高尚品格,而且对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三个历史短剧的表演展示二战后美国经济三个阶段的特点,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第8篇

一、利用特,引领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从心理特点上来讲,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思维特点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特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海路大通》一课时,导入环节设计为“观看视频《哥伦布传》,你能解答小男孩的问题吗?我们看看小男孩父亲的解答,这个人就是哥伦布,在五百多年前,哥伦布就见解独到,不愿随波逐流,他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吗?他的观点又是怎样被证实的呢?我们一起踏入知识的海洋!”视频中的小男孩看到大船一点一点从海平面消失,向自己的父亲提出了“为什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并愿意展示的特点,教师暂停视频播放把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答案得到共识的基础上回到视频观看生活在五百多年前的哥伦布的解答,以凸显哥伦布,并让学生更愿意了解当时的历史。

历史视频的选择要针对课程设置有所筛选,不能过多、通篇满是,也不要单个视频时间过长,浇灭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选择对本课知识传授有帮助的视频,注意视频的颜色、长短、插入点等。在历史课中利用特可以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上课时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

二、建构知识框架,理清事件线索

框架一词是闵斯基研究人工智能时所提出的概念和新创的词语。依照闵斯基的看法:“在一般情形下,当一个人遇到新情况时,会从他脑海中的记忆结构里去搜寻相关的信息。”在这里所说的记忆结构就是“框架”。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可以把繁杂的知识进行串联、归纳、整理,使学生头脑里杂乱无章的知识有序地排列起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减轻记忆负担。由于历史课堂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尤其是初二世界史部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偏难,他们对世界史知识了解甚少。在听课过程中,难免出现听不懂、不明白、理解不透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多媒体教学此时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还可以建构色彩鲜明的知识框架,利用层层递进、步步出现、前后覆盖理清历史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能参与其中,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喜悦。那如何去建构历史知识框架呢?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针对授课内容繁多,学生接受困难的课。第二,确定一条明晰的主线,由主线层层推出相关知识。第三,建构一个色彩简单、明了的框架图表。

例如:第5课《西欧的封建制度》,课本分为四部分内容: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罗马教会、城市的重新兴起和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即便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详略,但是就第一子目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来说,国家的更替就要讲清建立者、建立原因等内容,还要体现出统治者与教会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罗马教会的讲解进行铺垫。而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会有很多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法兰克王国在哪?建立者是谁?为什么会有查理曼帝国?又是谁建立的?等等。这一课人物就有:克洛维、查理・马特、丕平、查理大帝,而围绕着人物展开的事件也是教师要交代清楚的。历史知识点繁杂,因此建构的知识框架如图1所示。

以政权更替为主线,文字选择清晰的黑色,边框选择明亮的颜色并利用颜色进行归类。建构知识框架,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明了化,做到了重点突出,调理清楚,层次分明,启发性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享受解题的快乐,才能爱学历史。

三、巧用选号提问,提高学习兴趣

巧用选号提问就是利用学生侥幸、浅尝的心理,在公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以体现参与的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问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才会获得正确的反馈。农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往往不善于发言,盲目听信教师,缺少个性,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课堂上容易题往往举手的学生一片,但是难题就寥寥无几,有的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敢举手;有的爱面子、怕错,“举而不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选号提问课件,并结合男女对抗积分的方式,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保障回答问题的广度。兴趣一旦被激起,学生就会争个优胜,采用选号提问课件保障了公正性,每个号码链接的幻灯片可以是图片、小段视频、文字材料等,让学生根据所选到的资料说出相关联的知识点,最少5个知识点,每位学生为了各自荣誉都会认真听讲、课前复习,争取所向披靡。虽然我校是地处郊区的农村校,但由于传媒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农村初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比以往要丰富得多,教师不应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应该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制作选号提问课件可以让学生通过选号说出由此资料能想到的相关历史知识,例如: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如图2所示)。

这种方法既鼓励学生多看又可通过教师的指点、同学的点拨给学生一个重点脉络,帮助学生掌握从网络筛选资料的方法和其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有一个相对清晰、准确的历史知识框架。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且形式多样的历史材料,不仅使教学容量大大增加,还能更多、更好地展现多方面、立体的历史。扩大了学生视野,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策略 理念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历史教学从原本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渐转变到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上。人们一直将数学、语文、英语称为三大主科,而历史教育一直饱受歧视,由于历史知识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一背便可”,因此初中历史教育仅仅局限于“背诵”单一的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而大为受挫。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历来重视历史,即使在今天,重视历史教育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

知识结构可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大部分,历史是一门线索性很强的学科,在编写时要明确所学内容的线索,对学生的学有帮助。编写时往往以填空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的知识线索。

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学习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的构成、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首先按课本对知识表述的顺序、知识结构的构成、教师授课的意图把各节内容的知识构成、基本知识点、教师的设问、印证的材料打印出来。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有效教学

创造自由质疑的课堂环境。适宜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和谐、积极的感觉,促使学生情绪高昂、呈现最佳的思维状态。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允许学生有疑问就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思考、理解历史。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这些问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回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习方法的传授

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内容。如在学习哪些欧洲国家不是北约和华约组织成员时,让学生记住一句话:“噢,瑞瑞请给男孩一点爱!”其中的“噢”代表“奥地利”,“瑞瑞”代表“瑞典”和“瑞士”,“男孩”代表“南斯拉夫”,“爱”代表“爱尔兰”。短短一句话,学生既记住了要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掌握了记忆的方法。同时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题型。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是课下作业。

四、促进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自主学习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很多资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五、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会限定在某种僵化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复合式思维,需要广阔、全面、客观、辨证、变化、发展的视野,尤其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思维水平的检验。学习历史就如学习数学,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六、系统化历史知识,实施有效教学

系统化历史知识对增强历史复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初中历史知识如果只是零碎地记忆,则很难增强学习效果,只有把历史知识放到整个历史背景中,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系统化历史知识要全面了解历史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因此,需要师生相互配合,联系前后的历史知识,使之系统化。“横”的方面要把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比如,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可以总结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革命、意大利统一战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战争、俄国二月革命等。“纵”的方面可以把每个事件的前后都联系起来,比如,可以用中国近代史作为一条纵线,串联历史知识,理清历史线索。

七、巧妙提问,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1.抽签提问的尝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记入平时成绩。

2.多给出思考题,不否定学生。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还有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并且愿意和大家讨论交流,这样会事半功倍。比如讲清朝入关的问题,当康熙统治天下的时候,政治清明,百姓安居,而明朝遗臣却因为统治者非汉人而殊死抵抗,策划谋反,问学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关系到很多东西,如文化、民族、政治等,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在历史课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八、有效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第10篇

思维导图的提出者是被称为“大脑先生”的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自被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关注。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能够将人的发散性思维合理地、科学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易懂,但思维导图在形成的过程中是经过严密的思维筛选的。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相连的方式,将与主要事物相关的各级主题关系以一种层级的关系图表现出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关键词着以不同的颜色以表示不同的重点。确切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将头脑中的思维以可见的方式梳理出来并呈现出一种思维图像。发散性思维与放射性思考在实质上是同一种意思,都代表着人类大脑最原始和本能的思考方式。人类大脑的储存量至今无法以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衡量,人类大脑中的任何一个事物或是思想都可以成为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例如,人在脑海中搜索出一种颜色,那么颜色就是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围绕着颜色便可以发散形成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新生的关节点又可以生出其他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思维导图。

二、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1.学校要积极推动思维导图试验点的建立

学校充分发挥在领导方面的作用,积极号召全校师生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初中各个年段历史的学习情况,在调查并汇总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情况后,选取适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建立思维导图教学的试验点,观察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随着思维导图试验点教学方式的进行,学校要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自身规律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并结合学年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适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

2.教师应主动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历史课堂中

初中历史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主要人物,担负着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重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爱上历史,就不能采取老旧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c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勤动脑的好习惯。但教师必须要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如何运用,需要了解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这样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3.学生要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在课堂中具有主体性地位。初中历史教学相比较于其他科目,需要识记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此时,历史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但思维导图教学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思考,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发散性思维是学生自身的思维,即使教师能力再强也无法替代学生思考,归根结底,还须学生自身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之外,还需要掌握一种教学技巧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技巧是一个教师形成自身教学的关键,也是吸引学生听课的重要手段。思维导图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技巧,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思维导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风格,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并且随着思维导图教学的深入,教师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梳理成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图形,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2.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数不胜数,学生在长时间的知识大海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思维导图教学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联系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很容易便能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一个记忆的中心点,循着记忆的中心点发散思维,将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便能够顺利记住这些知识。学生掌握了一种记忆方法,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够信手拈来,这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表现,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方法

一、当下初中历史学习现状

(一)当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封闭自守概念,唯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教师在传授历史这门课程的时候过于因袭传统,在教课上缺乏变化,呆板乏味的教学流程极大地损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耐心,从而使得整个课堂陷入了一种沉寂、灰暗的氛围中,这显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

(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是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系统化地接触到历史这门学科的,因此对于如何学好历史还是不甚了了,有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诸如历史观不明确、历史事件掌握不扎实,易于出现张冠李戴等情况。有的学生对于背诵历史知识点感到厌倦和沉重,因而对于历史学习报以相当大的抵触心理。

(三)教学过程中引进历史故事的合理性

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对于故事的喜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听到好故事,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故事的人希望能够听到来自于他人的精彩故事。因此听故事、听好故事是人类的普遍的心态。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中的交替时期,对于好故事的向往绝不压人成年人,甚至比成年人的好奇心要旺盛得到,因此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内为学生献上足够精彩的故事很可能有助于自身教学目的的达成,从而使得班级内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挑选历史故事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挑选历史故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从理论层面来讲,在真实性原则指导下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时需要做到所用到的历史故事必须符合相关历史史料的真实记载,不能随意捏造和虚构。另外,在了解相关符合历史史料记载的历史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总结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其次,挑选历史故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本身就是为了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选择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不太沉闷枯燥有一定趣味性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挑选历史故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毋庸置疑,所谓针对性也就是说,在讲述相应的历史知识时需要加之以与之具有相关性能够对其进行解释深化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这样既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进行深化了解以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素质。

(二)在课前选择有悬念的历史故事

要想实现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历史课的开始。也就是说要在课堂开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历史课堂的学习当中。那么在课程开始前设置有悬念的历史故事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举例来讲,在讲到秦灭六国、一统中原时,可以对学生提出关于先秦历史轨迹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去自觉查阅相关的历史史料信息作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被提出疑问到查阅资料再到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历史信息的掌握。

(三)用小故事对课堂内容进行形象化的阐释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是沉闷无趣的客观知识,仅仅向学生口头传述这些历史知识可能难以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加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历史知识教学中用小故事加以形象化的阐释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举例来讲,在讲到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可以向同学们说明西方列强在我国沿海地区设置由他们主导的港口以及他们在内地地区侵占我国领地作为他们的租界地等各个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对历史知识加以说明。这样一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进程。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效率;高效;措施

一、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目的明确

初中历史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老师备课不足,课堂教学目标目的性不强,造成课堂时间浪费,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因此老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备课环节中,老师需要针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这样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无用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老师需要具备灵活的课程预设能力,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安排,并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正。

二、改善原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知识点年代较为久远,因此学生在不了解过去的情况下,很难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历史重现的情境。可以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如果单纯依靠书本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年轻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在公园散步,以及公交车上小学生为老年人让座的视频和图片,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孔子的“仁爱”观点,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者,对于韩非提出的政治主张,我也采用课件的形式,并在图片的上方配上文字“还是刑罚管用!”表达韩非的心理活动。这样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式学习

学习小组的建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将以往的教学模式打破,将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老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需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等进行分组,并合理安排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不同小组成员之间的平衡性。老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安排到小组中,并由组长分配组员各自的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到集体荣誉感,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重要意义。长此以往,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另外,老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开展历史辩论会,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这样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会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采用情景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根据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自行组织有关该事件的情景剧。分配好每个人的不同角色,以历史小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且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中,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再者,老师也可以收集有关历史的典故,这样类型的小故事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饰演其中的人物,采用短剧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其中的知识点,剧中可以采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的形式来表现,由此加深学生对该节知识点的掌握。

三、增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性

增强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比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过去人们衣食住行的图片,并分析过去与现代的不同之处。这样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下,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