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

时间:2023-08-14 17:2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趋于普及,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多,计算机开始成为一种支柱性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计算机应用的综合化、专门化特点也逐渐凸显,如智能化家用电器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某些经济政策的发展。此外,以使用人群不同需求为依据,各种笔记本、台式机不断诞生、更新及改造。可以说,当下的计算机与技术发展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

1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深入发展性。科学技术促使了计算机技术成为当今社会的潜在生产力。一般来讲,传统的计算机从发展水平来看,已经到了瓶颈阶段,必须为之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线。但是从普及的方面看,计算机又具有普遍性,因为当今社会的人民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处在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在计算机技术被普遍应用的今天,它的专门性和综合性也得到了激发。比如现在很多家庭的装备都趋于智能化,用计算机的高智能技术取缔了以往单一的控制技术,利用植入芯片的方法,将空间智能化,开灯、关灯、播放电视、订餐甚至查询事物都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执行,这样大大顺应了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专门性强化它的综合性,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突破性和深入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促使它的定位愈加明确,实现更快速的突破发展,并更加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计算机技术更是依照社会的需求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电脑,并仍在不断改进中,计算机技术将会深入到人们切实的工作生活中,创造出相对应的计算机产品,让大家更加方便使用。

2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1计算机科学技术向信息的智能化更加深层次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中心,在普及计算机功能上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宽带高速上网等服务是目前计算机的主要特性,各种不同的发展技术将在未来等到更好的发展体现。同时,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来自于世界方方面面的信息,并从中获取我们自身想要得到的信息,极大的充实了人们的知识量、拓宽了人们视野。目前,人们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应用在家庭、企业等不同领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人文化、智能化在多方面得到了体现,促进了计算机想更高、更深入层次的发展进步。

2.2计算机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向多领域广泛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要,计算机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进一步向社会渗透普及,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也在各种程度的教学领域纷纷得到实践,各个阶层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也大幅增长,“无处不在的计算”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国外同样日益普及,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延伸。计算机科学技术存在于各种家庭电器中,现在的笔记本、电子书籍等更是计算机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普及的表现。不论是学生、上班族都可以根据手中的笔记本进行学习,查阅资料。即方便又快捷。它的发展普及适应了高效率、高节奏的城市生活发展。

2.3计算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品质越来越高

目前,计算机的更新效率越来愈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使用中日益暴露的弊端进行更新改造,并且更新改造的效率逐渐加快,比如,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程度越来愈高。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计算机已经采用上万计算机并行的方式处理,Inter公司现拥有10亿以上的晶体管微处理器,把计算机协调并行起来,高效的解决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高性能、高品质的更新技术日益发展实践,促进了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

企业的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管理基本的功能之一,主要是指企业对其进行协调,尽最大可能拥有管理的工具和资源,建立起一个推广、服务以及管理某一种观念信息的渠道,以便能够将其和员工之间有效沟通进行实现,简而言之就是要寻求一个企业信息的资源支配权利,进而能够获取一个超额效益这一种活动。

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升技术人员忠诚度增强和员工的沟通

近些年来,企业的管理系统活动中的员工已经不再像过去传统管理方案中被动的进行强势管理信息和方案的接受,而是成为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主动人员,个性化的需求回归使得企业的员工在心理上面要求自己必须要成为主动的一方,员工能够在自己上网进行相关信息的搜寻。建立健全一个电子的建议箱进行收集,进行员工实时反馈信息的收集,建立起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以及沟通、采购、服务以及设计的计算机渠道,比如说讨论室以及在线的会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和企业的员工建立起一个长期合作这一种关系,对员工长期价值进行满足,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掌握,最终要在员工和企业之间结成一个长期的关系中,在这一个长期的关系里面获取一定的效益和良好的口碑。

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管理调研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必须要应用到企业管理系统之中去,由于员工所处社会环境、个性结构以及自我形象都有很大的不同,企业所实施的管理服务针对目标人员也都各不相同,所以,在企业的管理系统模式里面,进行企业管理系统计划制定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客户及员工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企业管理方案里面的渠道、定价、服务以及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里,企业的管理调研最为重要。将计算机网络里面信息海量特点进行结合,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以便能够成为整个管理计划良好执行的根本依据,所以,进行企业的管理系统策略制定必须要进行客户的考察和调研。

3.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成长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膨胀,这也就使得现代的企业越来越多的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竞争形势,在整个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的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科学技术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科学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并且持续的发展。由于企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质就体现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上面,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企业自身核心的价值观念究竟能不能被企业的员工接受并且深入人心。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优越性;应用

本文论述的是当代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关应用信息,通过了解我国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了解我国的计算机教育现状,让更多的人明白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我国的学生能够学习到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广大教育者和接受教育的人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

1计算机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越性

第一个优势就是时间比较灵活。我国各大中高校都已经有独立的计算机教学安排,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时候,由于和传统的课程不同,不是在固定时间必须上的课程,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就相对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如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这也是一种提高学习质量的好方法。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高效快捷地将需要的工作完美的完成,还保证了工作和学习质量。第二个优势就是没有地域的限制。网络的开放就是一种将空间进行对接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接收各种课程的时候,不需要到规定的地点进行学习,而是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从网络上获取到需要的知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力量是沟通世界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还可以在网络上与相应的老师做及时的沟通,能够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不受地域限制的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生活便捷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网络上的共享,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轻松了解事物。第三个优势是没有教学载体限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用计算机,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工具,比如说传统的黑板、教科书以及粉笔等传统课堂必备品。利用计算机教学可以很好地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播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视频或者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就没有过多的教学载体作为限制,灵活度更高,形式多样,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知识。最后一点就是计算机可以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上文提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免除地域的限制,也会方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能够在网络上与老师进行在线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沟通,还能够免除面对面沟通的紧张,让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近一层。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有如下几点:

2.1课前预习过程中的应用。新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前预习准备,传统教学模式下,预习这一动作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律和家长监督,加上对新内容的不了解,学生的预习过程盲目性和随意性较高,加上该过程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课前预习的效果很差。而在新背景下,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内容整理成电子档,并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标记出来,同时加以相关备注,实现新课内容的提前引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帮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节约教育成本的应用。计算机教育涉及众多专业术语、操作方法、程序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复杂性高、理论性强,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形象化的理解和掌握。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制作成文字图片和动态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具体操作细节,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学生更容易掌握,课堂教学效果更好。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普及,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和整理试题,以word、PPT等形式发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和考试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及家长节约了大量购买课后资料的教育开销,而且也为学校节省了因传统考试需要本该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知欲望。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喜好特点,充分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譬如就“如何PS图片及对图片真假进行技术分析”这一新内容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热点信息,并将其有效引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氛围。

2.4完善学生考评系统,全面把握学生动态的应用。第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课堂作业方面的应用。课后作业的批改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活动,传统模式下,这一辅助活动涉及作业布置、交作业、批改作业、分发作业、问题汇总解答等系列步骤,占据大量教学时间,特别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会影响其原有学习进度。计算机科学技术背景下,借助其具有的系统批改功能,大大节省了教师时间成本,同时将普遍问题进行汇总反映,以文档的形式实施共享,学生便可针对性的寻找自己所需答案。当然,就教师而言,工作事半功倍,但对学生而言,需要较高的自律性,否则作业有问题不解决,教师又省去了传统“问题汇总解答”步骤,那么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第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考试方面的应用。在网络教学系统中设置相应的考试环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和考题难度进行反复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反复操作,直至考试结果达到教师预定标准,这样的网络化考核系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实现了较高的教学质量,而且还使传统的考核方式得以创新,符合信息化教学实践需求。

3结束语

随着21世纪的发展,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普及程度也是日渐提升,为了更好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作用,应该加大计算机教育的力度,保证能够让更多的人从小就可以接触到时代的一大产物。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计算机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使用都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所以说,强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科目。综上所述,保证教育质量,才能让更多的人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5):241-242.

[2]张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19):182.

[3]雷巧娟.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5(13):114,178.

[4]石甜甜,郝冲,吴晓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3):255,257.

第3篇

关键词:科技馆;群众文化;创新路径

一、前言

群众文化指人们日常生活之余,为满足精神需求,以娱乐形式在群众中开展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缺一不可,群众文化可以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科技馆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需要对科技进行传播与普及,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所以,为了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提高科技馆现代化管理与运作的任务刻不容缓。

二、科技馆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精神文化展开追求。群众的生活需要改变成一种既能符合科学技术发展也要促进社会进步的生活方式,进而满足群众生活中对文化的需求,这也是如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科技馆,科技馆作为科普展览的公益机构,能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能够为群众讲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展示科学现象及其原理,从而引起群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科技馆可以为群众亲身体验科学的神奇,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达到推动群众科学文化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最终目的。

十报告提出,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科技馆就是科技成果展示的前沿阵地。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三、夯实科技馆基础建设

许多年以来,科技馆被社会公众视为科学普及的主要阵地,承担着青少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任务。科技馆展览厅以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和辅助展示手段,对群众进行科学普及,同时也会举办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对群众的科普教育。科技馆的展品展示了现代科技的不断变化和快速的发展,运用声、光、电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影像技术等通过感官感受与参与互动,为人们得体验带来愉快的气氛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科学技术的普及。

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科学文化需求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由于科学知识的无穷无尽和日新月异,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群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群众遇到的科学问题都是社会和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另外,群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很难接受不实用的科普,这就对科技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对展厅和展品重新定位,不断改造来维持对群众的新鲜感。我们可以将科技馆的功能进行扩展,让它成为文化乃至休闲的场所。群众在参观科技馆时不带任何的学习压力,身心都处于放松钐。这样会更能提高群众对科技馆的乐趣,相应的教育功能也会更大化,利于展厅功能的发挥。

四、突出公共服务功能

科技馆的服务应该多样化,否则在现代化社会中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增加服务内容方面,科普展览内容应该考虑群众的年龄段、受到的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因素来决定不同展厅的展览内容的侧重点,在丰富服务形式方面,不应该被动的等待群众来参观科技馆,应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将科普活动推广到社区中。

在增加服务内容与丰富服务形式的同时,也要提高服务的质量,科技馆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而高质量的服务要依靠严格与规范的管理,所以科技馆要不断努力创新,深化改革,使服务质量逐渐升级和优化。

五、发展流动科普

流动科普主要以流动科技馆或数字科技馆来普及科学技术,科普大篷车作为流动科技馆中重要的组成方式之一,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基层科普工作的问题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科普方式,科普大篷车装载科技展品深入到基层群众生活中,避免群众的长途跋涉,在家就可以看到和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理论,让更多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魅力。流动科普具有灵活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效地弥补了落后地区科技馆不足的问题,能够推动基层科普的开展。使偏远落后地区也能够领略到先进科学技术的魅力,享受到同等的科普公共服务。

六、科技馆应坚持与时俱进

21世纪进入到信息社会,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数字科技馆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创新成果,它通过网络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与传统科技馆相比,它的优势显露无疑,不但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更加丰富了展览内容和形式。互联网所到之处,群众都可以接受到科学知识,从而扩大了科普工作的范围。

七、结语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全国掀起了一股科技馆发展和建设的热潮。许多个省市都把科技馆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措施,这样就会满足群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临展、常展和流动展作为科技馆展览的重要表现形式更要努力发展创新,打造独具特色、规模强大、影响范围广的科普活动,为群众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当今时代,一日行千里,不进则退,小进亦退,所以要勇于创新。科技馆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努力围绕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这一任务展开工作,服务群众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一是结合社区生活和群众需求,从而组织具有针对性的科普文化活动。二是根据自身优势,根据不同群体开展具有专题性的展览。三是针对群众重点关注的科学发展热点开展讲座。严格把握科普质量,奠定群众文化建设基础,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雪.如何深入有效地传递科普之光――科技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之初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 03).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普及;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2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79-02

一、加强科技普及能够促进创新创业

(一)科技普及是发展科技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共同推动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普及也是科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环节。加强科技普及是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先进文化的发展,还是民族精神的弘扬,科学技术普及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只有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才能使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风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科技普及工作的加强,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人民群众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进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在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技术普及能够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普及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因此,科技创新既丰富了科技普及的内容,也能够为科技普及明确方向。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那么科技普及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科技普及;而没有科技普及,人民大众就会对科技失去兴趣,科技创新就得不到社会支持,创新成果也就没有了去处。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要为人们所掌握,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离不开科技普及工作。在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并已成为支撑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基础。

(三)科技普及是科技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的需要

加强科技普及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基本方略。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主导的“科技普及发展方略”,就是要推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并通过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以此参与现代生产和交往,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更需要高素养的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要使人民大众都能公平地分享到科技进步的福祉,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使科技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具象化,充分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大力加强科技普及,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水平和技能,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劳动者队伍。

二、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普及的内容和方法存在着缺憾

一是科技普及的内容和方法存在偏差。科普的实质是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但现实的科技普及活动较多对科学知识的介绍,较少顾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宣传。科技普及的内容也比较陈旧,贴近大众生活、工作的内容偏少,实效性差,科普教材缺乏鲜明个性和可读性。二是在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时,较多注重科学技术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它的人文价值,存在着急功近利等行为和现象。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还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三是科技普及较为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忽视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现有的关于科学技术普及的地方立法中,将科技普及内容只局限于自然科学,较少涉及社会科学内容的普及,并且科技普及作品大多没有被当作科研成果来对待,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二)学校教育滞后于科技普及发展的需要

一是家庭没有给孩子提供较好的科普启蒙教育。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通过对小孩采取讲科普故事、做科普游戏等具体形式,切实让小孩体会到科学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从而使其从小就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家长由于受自身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科普启蒙教育。二是学校科技普及教育较为滞后。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科普水平的基础性工程。不过,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中小学校更多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再加上科技普及教师的缺乏,它们很难顾及对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及科学思想等方面的培养。三是科技普及专门人才缺乏。由于历史的及现实的原因,科技普及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投身于科普事业的人员多以兼职为主,难有集中精力思考科普工作中的策略和方法的习惯,这也使得科普工作没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创新创业的作用。

(三)科技普及规模小,设施数量较少

一是科普场馆的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公众对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普场馆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在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不过,重庆全市各区县的科技场馆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并且有部分科普场馆的展品缺乏创新,简单模仿、相互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二是科普场馆的使用或利用效率较低。科普场馆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管理者缺乏提高利用效率的积极性,普遍存在不求发展壮大、但求平安无事的消极意识,使得科普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而且科普内容大多还停留在以图片文字展板和实物的展出为主要方式,互动性不够,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缺少参观体验的欲望和兴趣。三是科普设施建设经费缺乏,政府的投入依然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资金来源有限。大部分科普设施建设基本上是政府投入多,社会参与少、民营资本成员共建场馆更少,部分科普场馆在建成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

三、推动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优秀科普资源共享平台

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也是服务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一是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提高优秀科普资源的社会利用度。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科普宣传资料、建立科普网上课堂、开发科普趣味游戏网站、完善数字科技馆的建设,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快速、直接、互动性良好的传播媒介,建立科普知识渠道,使优秀科普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二是围绕重庆全市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色,按照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和实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以整合优化现有科技资源配置为主,辅以必要的增量投资,规划建设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知识产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对创新创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着力提高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水平。三是加强与重庆全市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合作,构建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借助媒体开展对科学思想、科技发展动态及科普活动的跟踪报道,不断扩大科技普及的受众面。

(二)提升科技普及的实效性与社会效益

一是要丰富科技普及活动内涵,提升科技普及活动质量。科技普及能够传播科技知识及启迪民众的科学思想。随着公众科学意识的增强,科技普及的主体不再仅限于青少年,而是凸显出年龄结构的多层次性。因此,科普活动要从受众、内容、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通过趣味性互动式体验科普,使之既能提高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又能达到提高公众的科技意识、科学思想的目的。二是注重科技普及的实效性。在科技普及中应当注重公众在活动中学到了多少科学知识、掌握了什么样的科技技能、达到了什么层次的水平。而要做到这些,既需要提升科技普及的质量,更要重视科普的实际效果。三是提升科技普及工作的社会效益。通过探索多部门联动开展科普工作的机制,借以提升科普改造的社会效益。诸如可以通过尝试与教育部门进行合作,组织科普专家在中小学,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校开设常规化的科普课堂来联合开展科普活动,以扩大科普的受益面,切实提升科普工作的社会效益。

(三)推进科技普及走进社区,提高服务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成员所谓的单位及组织属性逐渐减弱,而基层社区由于其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从而成为了新时期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切入点。一是开展多层次的社区科技普及活动。社区居民是不同层次的个人,他们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科技知识需求。可以根据社区各个层次及不同人群的科技需求,通过开辟多种途径,普及身边科学、医学知识、自然现象和健身之道等,这既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能够扩大科技普及的宣传面和影响。二是打造创新创业社区。社区居民尤其是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因此,通过创业社区建设试点,为优秀的年轻创业者搭建聚合平台,并通过社区创业动员、创业培训等渠道,广泛发掘社区中潜在的大众创业项目推荐给相关职能部门或企业,加快众创空间与基层社区的对接,这既可以推动社区居民尤其是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也能够推动社区企业与孵化器资源的对接,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应用对策

当前全世界都开始都在开始信息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技术也随之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述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主要是应用在均是通讯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联合网络技术近些年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要得到充分的利用,以现代的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手段,将汇总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学科内容都会有所涉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其社会影响也会变得更大,应用的范围也会随之变大。计算机网络几乎是不断得到更新,对于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当代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网络技术缺乏安全性

虽然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网络技术仍旧缺乏安全性,对于人们的日常使用具有不利的影响虽然当今各种杀毒软件层出不穷,但是这也阻挡当今各种病毒的滋生,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够完善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针对当前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对于它的需求,这就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利用计算机,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查询,单丝有些人会受到利益的趋势,出现不正当的行为。网络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对于人们的生活有时会起到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不断飞速的发展的,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将自身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对于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要进行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最新的技术手段,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他们无法采取最新的方法,自身的素质和水平都需要进行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力度要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其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成本比较高,针对个别的成果无法及时投放到市场当中,具体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策

(一)确定发展的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继承性,针对规律性,句式网络技术人员以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为基础,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出发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深入的进行探索,以具体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有效的调整,使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的集中,进行有效地创新,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二)计算机系统结构要及时进行调整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的从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系统结构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对于数据通信的效率要加大力度进行提高,利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其成本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于新的技术和设备要及时的投放到市场当中,相关的学习要不断得到加强,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对于人们的需求要掌握,以人们的需求为基础,及时调整实际工作,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

(三)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当前网络计算的重点就是网络安全问题,对于人们的实际利益具有很大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安全服务质量和安全网络基础设施两个部分组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关系。需要技术人员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活动,将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安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得到加强,对于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建立出具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

(一)结合移动通信技术

现如今手机已经得到普及,移动终端将要将传统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代替,移动设备不会受到来自通讯的限制,这就需要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跟紧时代的潮流。移动通信技术近些年飞速的发展,其自身的服务也不断得到完善,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要结合移动网络技术,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新发展。

(二)融合网线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外延化和普及化,因此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高要求也得到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中要融合服务导向和人工智能导向技术,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快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的创新能力也随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更加便捷,和人们的日常正生活更加切近,使人们获得全新的体验。

结束语:

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近些年不断发展,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使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进行打破,使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挑战,需要人们将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提高,既要面对新鲜的事物,也要在飞速发展当中把握住自身,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东辉.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及其应用对策[J].求知导刊,2015,22:35.

[2]史炜,马聪卉,王建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融合类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探讨“两化融合”的发展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0,No.6202:16-49.

[3]陈新文.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5,No.26412:24.

第6篇

关键词:摄影艺术;群众文化;普及

中国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注重群众文化层次的提升,并发挥群众艺术的作用。摄影艺术的发展使得群众文化以传播技术为手段的特点更为凸显。本文就对当前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一、摄影艺术的群众文化价值分析

和传统的艺术相比,摄影艺术是群众文化层次提升的必然现象,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与摄影技术相融合,使得摄影艺术更显其独特的魅力,更富于时代性。在当前,为了迎合人们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摄影艺术更独具文化价值。可以说,摄影艺术是群众文化适应时展的结果。

摄影艺术借助群众文化的方式在社会中普及传播,不仅能够利用摄影的方式见证社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摄影本身的进步。同时,摄影艺术在群众中的普及,还能够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是人们生活品味的写照。当前,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愿意利用摄影方式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记录下来,也将摄影艺术通过群众文化教育的方式普及传播开来,这样既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将时代的面貌呈现出来。

从群众文化的角度分析,将摄影艺术纳入到文化的领域范畴当中,能够引领群众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使得群众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

照相对于人们来讲并不陌生,其是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照相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使得摄影逐步的从技术的层面发展到艺术的层面当中,并逐步向群众的生活化方向发展。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离不开摄影设备的普及与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普遍使用,而手机的照相功能也有所提升,摄影设备从过去的奢侈品变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记录生活片段。摄影设备的普及为摄影艺术在文化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摄影艺术的传播,同样也离不开摄影技术的推动作用。高超的摄影专业水平,是这门艺术能够在群众文化中普及的关键。为此,必须要实现摄影技术的创新化发展。具体来讲,可通过专业化教学方式实现技术的普及。

尽管当前摄影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较高,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业余的摄影者或者是爱好者,其专业水品较低,而采用专业教学的方式,能够提升群众的观众度,且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能够将摄影技术进一步普及,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形成初具规模的群众文化。

在进行摄影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现代摄影教学,还需要对传统摄影技术进行教学。传统的摄影教学内容是基础,其摄影成像原理、基本操作方法等都需要每个摄影人员掌握。而现代摄影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员掌握好现代设备的应用技术,且要将传统和现代摄影技术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步化发展,这样能够使每个摄影人员更好的掌握技术手段,实现摄影技术的普及发展。

科学技术对摄影艺术的普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现代摄影艺术,简化了传统摄影技术当中自动曝光、自动聚焦以及自动白平衡等功能,现代摄影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功能,这种进步和二者的结合,使得大众能够很容易成为摄影的高手,从技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真正实现了随心创作。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提升了摄影效率,给摄影带来了创新和变革。

第7篇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在我国各行各业中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中也已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医院的建设,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功能。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医疗领域 应用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随着医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医院的建设已是如火如荼。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效率、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了医院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随着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关注,其在医疗领域中已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电子病历的实现、信息系统的构建、电子病案的管理等,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下面主要就此内容进行了具体地分析,旨在为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性作用。

1 电子病历的有效实现

在医疗领域中,电子病历是患者数字化医学信息的集成系统,其主要是以病人为核心而建立的一类医院信息系统,在建设信息化医院的过程中,电力病历的有效实现为其提供了关键性的基础。与传统病历相比较的话,电子病历具有极为突出的特点,如易查询、易保存、易分析、易共享等,这些都是传统病历所不能及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的实现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病历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如其不仅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且电子模板书写的病历更优于手写的纸质病历,可以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为医院病历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中,就电子病历实现的技术进行分析的话,其也表现在多方面的内容上。

(1)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可以有效地实现电力病历的系统整体设计,如通常电子病历系统都是采用三层架构设计的,即分别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此系统设计的形式不仅可以保障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且还利于后续对数据的管理与维护。

(2)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数据安全的设计,如其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防毒墙、定期检测硬件系统等方式来防止病毒的入侵以及避免电子病历系统面临网络故障、硬件故障的灾害。此外,在电子病历的实现中,医院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对此进行实时地监测,如在录入病历信息时可以实现智能提示和自动生成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对电子病历的阅读与更改权限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保障电子病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 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构建医院信息系统则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另一重要应用。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促使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飞越。

其中,在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医院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字典,即包括药品、科室、治疗、疾病等多方面的字典内容,而这些字典的形成可以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医院收费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通^建立比较统一的门急诊收费管理系统,其不仅简化了医院看病的流程,为人们提供了更优质地医疗服务,且还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3)出入院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医院的日常管理,以避免医疗服务中差错的产生,同时临床医嘱系统可以对病人的住院过程进行标准化的分析,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此外,人事、后勤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检验和医学影像系统的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都是医院信息系统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其充分展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功能。

3 电子病案的管理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进行病案管理的作业也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有效管理医院病案对提高医院的综合医疗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病案的现代化管理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提高医院的电子病案管理水平已成为医院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与传统病案管理相比较的话,电子病案的管理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可以在病案书写的同时进行随时归档,或者在某一时间内进行定时统一的传输与归档,进而通过信息化网络对电子数据进行归类。在此过程中,随时归档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避免相关病案的遗漏,且可以提升工作管理的效率。其次,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电子病案的时候,医务人员大都会在形成电子病案的过程中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等加密保护,如此不仅可以保证病案在管理中不会出现一定的错误,且对确保电子病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其可以保障电子病案的长期保存,且可实现相关电子病案的可读性。一般情况下,医院人员都会在保存电子病案的同时将其转化为通用、统一的格式进行保存,以使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仍旧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对电子病案进行分类、编号管理也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这些作业项目都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地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已在医疗领域中的多个方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其通过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来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并且为病人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医疗综合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些都为信息化医院的建设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展望。

参考文献

[1]王晖,岳云,吴安石,胡燕生.电子信息系统在麻醉科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05):33-35.

[2]周溯力.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J].软件工程师,2015(08):43-45+38.

[3]陈银红,夏南强.2010-2014年国际医学信息系统研究热点与前沿[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9):31-36.

第8篇

[关键字]计算机科学技术 现代教育 意义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地位日益突出

1.1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现代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化,国家的竞争能力强弱也逐步从经济实力等硬件方面转为教育、科技和知识的比拼。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将计算机技术当做国家重点发展对象和优先发展目标。

1.2我国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起步晚但起点高,早在90年代,教育部就明确了基础计算机技术要从小抓起,从中小学做起。因此,计算机在中小学发展迅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一大贡献,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老师和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枯燥无味的讲课内容和单纯的书本内容转化为动画和电脑格式,一方面让课堂变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供了学生的上课效率。二是,远程教育的开发。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上开发的远程教育可以说是教育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是,远程教育解决了教育空间限制,由于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不平衡等原因,教育水平在不同地区差异化明显,特别是师资力量。远程教育的实行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远程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偏远地区和落后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二是,远程教育将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和传统的老师填鸭式教育方式对比,远程教育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远程教育过程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录制的声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主决定学习范围和学习的进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

2.现代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现代教育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日益增加,教育事业获得的长足的进步,在很多教育基础领域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的日益解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我国现代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现代化教育要想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2.1 现代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关系是现代教育能否发展好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界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思想,量化发展思路,同时坚持马克思基本理论思想,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从单纯的课堂为主,老师主导,学生跟随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教学为主,学生主导,老师指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2.2 积极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虽然具有众多优势,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民思想等因素制约,现代远程教育普及率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狭隘主义,将优质的高校讲课授课资源上传到网络媒体上,并免费想公众开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水平,努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网上学习通道。现代教育已经从以前的口耳相传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导,计算机辅助,老师提点模式。但是远程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监督,学生又是处于多玩好动的年龄,耐性不够,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努力研究如何做好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生自主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实现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要具备新知识,新内容,如果单纯的校园只用校园网络进行校园教育,在接触社会发展新方向,新领域的知识方面就会有所欠缺。但是网络具有复杂性,思想潮流比较多而学生正处于人格培育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侵袭。因此在实现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的同时必须要做好计算机技术研究,确保学生接触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内容。

3.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育模式,创新了教育方法,扩展了教学内容的传递方法,为教育体系增加了新的血液。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3.1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将枯燥无味看课本勾画,老师讲课,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为生动活泼的网络教学,积极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远程教育更是起到了优势互补,平衡教育差距的作用。而且在培养了学生自己搜集、分析知识的能力和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就有突出的贡献。

3.2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条件下的学教并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老师的授课,注重课题教学,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课改的呼声,教育体系又出现了重视学学生自主学习忽视老师教学的现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一大研究方向,但是由于学生没有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以及对学科发展的眼界,单纯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并不能带来足够的好处。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好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完全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条件下的学教并重的局面。

3.3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我国的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单纯靠国家财政补贴形式,发展周期比较长,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特别是远程教育在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实现资源互补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一是,国内高校和有关的教育机构部分已经开通了远程教育课程,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轻易找到这些课程学习。二是,国外教育机构入驻中国市场,丰富了我国远程教育市场资源,三是,远程教育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提高,网络教育平台数量增加,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

总结语;

网络教学是全球化教育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方面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会进一步的深化,未来会有更多的实践成果应用到现代教育中。必须认真研究计算机技术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付东.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蒋婷.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毛远明.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第9篇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不断的升华进步,我国目前的电厂所应用的科学技术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在这之中,电厂的热工自动化应用的信息技术所能体现的效果最为突出,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组成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DCS控制系统,与过去陈旧的控制系统相比,DCS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和管理控制的范围都做出了较大的改善,系统结构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控制范围也不再局限在局部。在DCS控制系统中,新的技术的投入和使用让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技术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让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更加远大。

1 电厂热工自动化先进性控制技术的概念

电厂热工自动化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对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检测控制,对异常数据进行系统报警和应急处理保护,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这些功能都要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发电控制来完成,在我国目前大多数电厂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无人操作下的系统自动运行。电厂热工自动化还要对整个系统的发电设备进行安全保障,在电厂的实际运营工作之前,要对整个设备和系统进行检测,对电厂的投入产出进行完整的自动化控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厂的安全性能,防止出现意外故障。在一般的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中,会将系统分为四个部分:控制系统和报警系统、自检系统和保护系统。

2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过去的电厂热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支持,并且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二十四小时的值班看护防止意外事故,对机械的操作技术也没有很好的掌握,其管理系统和结构也没有完整的体系。在那个特殊的发展初期,一切都靠人工进行支撑,相对的生产力就比较低,而且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也不高,进过一点时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让电厂热工开始实现自动化,在这一时期的电厂热工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逐渐为计数机技术应用到电厂工程开了一个好头。之后我国不断更新别国先进技术进行自我修正改良,摸索出现存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同时还把电厂热工自动化先进的控制管理监视系统进行技术引进,通过利用国外的优秀管理系统让电厂热工自动化有更完整的模式。

在我国的电厂热工自动化发展以来,许多电厂进行技术普及以后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收益改观,这就说明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在逐渐走向更高的层次。

3 电厂热工自动化先进控制过程的方法研究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所以目前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走向是逐渐步入高端智能化和环保化,并且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逐步带入到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中。

3.1 先进电厂热工自动化中单元机组的监控智能化

DCS系统在我国目前的电厂热工自动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功能性质的特点和价值决定了DCS系统的投入使用程度,通过DCS系统可以让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单元机组监控系统更加完善实用。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进度来观察,电厂热工自动化并没用通过DCS系统完善机组监控的智能操作,实际工作过程中,单元机组的操作依然是非常耗费人力的,而且工作效率也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在我国的其他行业领域中虽然都已经开始普及智能监控系统,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际情况是,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只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还只是粗浅掌握,并不能熟练的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而且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最大价值。在先进的电厂热工自动化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展趋势,逐渐将其智能化的应用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普及。

3.2 电厂热工自动化先进性控制的优化软件应用

我国的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更高层面的的系统控制调节,沿着品质提高的发展方向进行改进。我国目前的电力领域存在着许多发展程度不同的电力公司企业,在这个领域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关于先进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的软件发展逐渐偏向于软件的实用性以及通用性,在公司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对软件的选择也是首先观测其操作难易程度以及实际操作情况。先进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的优化软件相对而言是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的,而且对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有明显的帮助,大多数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优化软件是非常容易操作的,安全可靠而且实用。如SIS系统是将实际情况与系统软件相结合进行技术创新,使得软件自身的技术更偏向于企业利益,并且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完整运行。

3.3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先进监控系统走向

在我国过去的电厂热工监控系统中,通常是在一个集中监控室里安置少数几台监控机组,电子设备的安置也通常是被分割为几个小块之后放置在一个电子室中,对主题监控设备进行环绕放置,这样安置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对电缆的利用程度提升到自大,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电厂里的辅助车间数量在不断递增,并且使得员工的日均工作量不断加大。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电厂热工自动化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也在逐渐增加,随着高新科技的渗透,电厂热工自动化自动化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监控系统中,机组容量可以明显的发现改变,在如今的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先进监控系统中,整个电厂的单元机组都会集中到一个集中控制室中,让监控系统逐渐集中化。

3.4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先进无线测量技术

我国目前的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中,对于无线测量技术的运用逐渐开始全方位的普及,无线测了技术不仅可以对电厂热工自动化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测量,还能通过信息及时获来判断系统中的突况,通过对整个电厂的信息整合分析,最后连接到DOS系统完善。这样的无线测量技术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厂的发展节省资金开销,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厂的信息技术发展程度,完善电厂热工自动化程度。

3.5 先进的电厂热工自动化可靠性提升

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在发展更新的过程中,软件配置和硬件设施的质量不断冲突矛盾,而且自动化系统的逻辑设定也不够完善,技术合理性也相对存在许多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情况中,电厂热工自动化工作人员的检修维护工作是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支持的,但工作人员的检修维护水平却难以满足工作需求,这样就让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可靠性降低,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些困难的存在导致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频繁发生安全故障,电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考验,必须有稳定的可靠性保障才能让电厂热工自动化走的更长远。

以云浮发电厂发电机组为例,采用国产125MW火力发电几组,采用控制室两机一控的模式,并引进了川仪系统控制有限公司和哈特迈布朗公司联合生产的contronic-s型DCS计算机系统,实现了纳入DCS的监控。云浮发电厂机组控制系统在没有引进DCS之前,电气化元件自动化水品参差不齐,由于设备生产参数的不统一,保护装置还是电磁式继电器,没有实现统一的自动化电控系统。在引入了DCS之后,电气与火力热控共用一套计算机,但采用分散控制方式,取消电气控制环节中的多出开关与指示灯,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所需要监控的指示信号大大减少,从而使得监控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起来。云浮电厂发电机组使用DCS系统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从监控方面来说,问题出现并及时解的效率决是原来的两倍,速度也更快,可见DCS在云浮发电厂的应用中是成功的。国电智深在多年DCS系统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EDPF-NT系统,EDPF-NT+系统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产品。EDPF系统采用高速交换以太网作为信息网络,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是传统传输速度的十倍;控制采用了先进的运算控制模块,更为独特的模块设计和冗余处理,处理周期更是高达50ms,最大可以进行1000个左右的单独控制页,实时的处理数据容量高达5120*250单位,CPU2%的负荷既可以处理10万以上的数据更新,5万以上的数据查询也只占用大约7%的CPU,也是传统数据处理速度的数倍。EDPF系统的整体控制周期小于10ms,精度高,处理速度快,自动化管理多模合一,可靠效率超过99.95%。

4 总结

从全文来看,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过程的先进方法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就越适应现在的时代背景,这也是社会和科技相结合的结果。现代控制的先进方法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发现和探索,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障电厂热工自动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苏玉玲,徐亚品.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14).

[2]霍耀光,侯子良,李麟章,陈厚肇,刘今,朱传锵.中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02).

[3]朱清,杨景萍.浅谈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10).

第10篇

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发射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现代化构建。无线发射技术由于其实用性、安全性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具体而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有以下优点。

1.1实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发射技术操作起来变得更加简单实用。在数据时代,广播电视将面对多元化的用户群体,利用数字信号实现广播电视的传播确保了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稳定、可靠。而且,引入数字信号能大大减低成本投入,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实用性特点为其实践应用创设了良好条件。

1.2信息传输安全性

通过采用访问权限、设备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无线发射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了电视画面清晰、稳定。在数字时代,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构建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为此,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广播电视信息传输安全,突显出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优势。

1.3为广播电视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以数字技术为技术支撑,确保无线发射系统在传输信息过程中稳定可靠,利用已成熟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通过无线发射过程中设备正常运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广播电视快速发展,依托于技术的不断创新,无线发射技术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数字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1.4智能化运用

通过数字技术与无线发射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广播电视在传输过程中自动检测、自动统计信息数据和自动开关控制。而且,通过智能化监控,可以实现对发射机各项技术指标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确保无线发射系统高效运行。

2目前广播无线发射技术存在的问题

广播无线发射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诸多应用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广泛普及程度不够、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因此,具体而言,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在运行过程中技术未能得到广泛普及

目前,无线发射技术与有线电视相比,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市场占有率低。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和农村地区基本上使用有线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尚未能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此同时,在一些地域偏远的地方,经济情况和当地条件等各项因素严重制约了信号的接收,阻碍了无线发射技术的普及。综上所述,有线电视目前市场的占有量较大,以及偏远地区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阻碍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2.2社会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认可度偏低

当前社会,人们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依然是存在怀疑的态度,更加愿意接受有线电视。即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具有智能化、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在具体技术的投入应用中,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仅仅靠行业渠道推广,还是无法普及应用,没能更好地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认识。

3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推广措施

在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的当前,强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内在需求。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是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应优化内外环境条件,通过完善无线发射系统、健全管理体系、提高专业能力等方面,为广播无线发生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具体而言,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建立完善的无线发射系统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革新,首先只有完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才能在无线发射技术中更好地应用数字技术。为了更好地完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必须要加强无线发射系统中各项设备的管理,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提升,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只有自身系统不断完善和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才能保证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正常运营,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3.2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无线发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发射设备维护和保养人员,对这些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广播电视领域各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现有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力度,采用激励和考核方法从团队中提拔业务技术骨干。另外,积极地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招聘引进工作,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广播电视领域引进人才,为技术的发展作贡献。

3.3建立完善的无线发射系统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无线发射技术的实践应用,应建立健全无线发生系统管理体系,为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在基础环境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应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无线发射技术的有效应用。(1)完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发射设备的防尘工作,避免因为灰尘的积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散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到广播电视正常传输;(2)落实监管工作,确保各项设备系统在正常标准要求的环境温度下工作,避免因为温度过高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故障;(3)做好交接班和设备运行记录,为设备的维护和预防设备故障提供数据支持;(4)集合发射设备的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11篇

【关键词】网球;科学技术;网球设备

科技在网球赛事上的应用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大型网球赛事上已经离不开科技的介入,如网球拍、鹰眼、传媒、网球场地,网球鞋、甚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喝的饮料都是科技的展现,可以说这些高科技因素已经成为网球比赛的必须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型网球比赛。更重要的是网球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网球运动激烈程度,提高了观赏性,能让更多的人同步观看精彩的比赛,科技进步在促进网球的发展和普及方面影响深远。

1 网球装备的科技发展对网球运动的促进作用

1.1 网球的材质的科技发展

网球运动起源于12世纪时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通过手掌击球的游戏。最早的球是用布或者皮革包谷的果核或者是用线捆布料而成的布球,这种球很容易使运动员受伤。然而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比赛用球也是随着网球运动发展而发展和革新的,追溯历史发现最先发生改变的也是比赛用球,最开始的网球是布裹球。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球的外表逐渐由布改为毛皮和绒布。然而由于古代科技水平的有限,网球在几百年的变化都没有太大。在18―19世纪由科技引发的工业革命,为网球的材料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使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橡胶制作的网球。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球的弹跳,旋转和速度等技术性能。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增长,如今,纳米材料也被应用到了网球的制作中,橡胶中可能漏气的细孔被纳米材料牢牢堵住,网球保持弹性的时间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网球内球胆加压使用电脑控制,则使得网球弹性准备均衡。随着球的改变使得网球场地,比赛规则,技术打法等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同时球的颜色也是随着需求发展而来的,网球最开始的颜色是白色。然而在1968年公开赛中,球场上出现了彩球,这种彩球比传统上的白球更容易辨认,但导致网球变成彩色的并不是参赛的选手,而是那些不用去球场看比赛而是选择在家里看转播的人,随着更多的网球赛事的转播,为了在电视屏幕上容易让人看清球,经研究数种颜色后,“醒目黄”被选定,1972,ITF批准这种球在职业赛中使用。直到今天网球颜色的使用也一直都是“醒目黄”。

1.2 网球拍材质的科技发展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网球运动员的武器就是网球拍,因此运动员对网球拍的要求特别严格。所谓有需求就有供给,为了满足网球运动员对器材的需要,设计师才会去寻求新的材料。网球拍由笨头笨脑的木质拍,发展到制作精细的圆头拍,因此网球球拍的发展经历了从木质球拍――铝合金――碳纤维――玻璃纤维――高级航天航空材料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研究、设计、制造网球拍,网球拍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可以预测随着材料科学、物理科学的进展,网球运动中球拍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 如HEAD 公司发明的球拍“压垫”、“镏金”技术,PRINCE 公司基于力学、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研制的03系列网球拍,以及“水滴形”、“方头形”网球拍的发明与应用等等。所有这些科技的目的是差不多的:增大甜点,加固拍身,提高稳定性和舒适性,并能减少运动伤害。另外还有一种智能网球拍,它内置EDS动力芯片,能够有效将网球撞击拍面所产生的力量转化为动能在击球的瞬间,芯片的电子减震系统可以减少超过50%的初始震动,将震能转化为细微电流释放,并将余震以传统球拍两倍的速度减掉。网球球拍科技的发展给网球技术带来了飞跃的发展,网球已朝着力量化、速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网球技术肯定向着更快更准的方向发展。为网球选手提供了更为优秀的武器,也推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

2 网球场地辅助设施科技进步对网球的促进作用

2.1 网球场地的发展

如果说网球拍是是武器,那网球场地就战场,不同的战场就有不同的战术策略,同时网球场地的不同也影响着网球选手在比赛时对技,战术的发挥,场地的不同主要是材质的不同,一般把网球场地的分网球地毯场地、草地、硬地、软性场地,网球场地自网球的长生而应用而生,发展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2 网球服装的发展

网球运动服也是伴随着网球运动应用而生,从1877到现在的网球发展历程,最开始对服装的要求还不是很高,但是在19世纪晚期,已经有专门为了比赛而穿着的服装了,从男子比赛开始穿的长裤,长衫,并且戴着帽子到现在男子网球选手的服饰舒适,清爽。例如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费德勒所穿的POLO衬衫采用的是超声波焊接,凉快布料之间没有针线连接。而这种超声波焊接可以减少衣服上的缝头和西线,从而达到减少衣服重量的目的,使其在比赛时以清爽,舒适的最佳状态面对比赛。但,同时现在的网球服装也是时尚科技的潮流引领者。而女子服装则高是由原来的优雅,贵保守发展到现在的质地轻且富有弹性的网球衫,这样可以帮助球员在比赛时保持身体的凉快、干爽。现代女子网球的服饰在更加关注时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舒适,弹性,性能以便在网球比赛时发挥自己的水平。而网球运动发展至今,运动服饰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并引领网球运动的时尚服饰潮流。

2.3 电子系统对网球赛事公平的促进

当高科技的球拍问世以后,球的速度过快导致裁判员用眼睛很难判断发球是否有效。这就削弱原有竞技规则难以保证的公平性。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性,将高科技电子设备服务于网球竞技。在1996年温布尔顿公开赛电子系统正式的取代司网裁判,被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电子传感系统。2006年,鹰眼应用于网球运动,鹰眼的应用给网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网球运动的关系,引入鹰眼作为裁判的辅助工具,对网球运动的发展长生了巨大的影响,先把把电视转播带入一个崭新的并且有助于技术的改进:加速了比赛的进程,促进了比赛的公平性。黄道明认为:随着网球运动竞赛的迅速发展,运动员对自身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精确,在赛场上经常出现运动员与裁判为一个球的落点而发生争执。鹰眼技术的引入使网球运动竞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对运动员还是裁判员,还是球迷观众,这项技术都为网球注入了新的元素。鹰眼技术在网球运动发展的应用,它保证了比赛的公正判决,但同时鹰眼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比赛中的情绪干扰,赛程的连贯性,赛场使用的公平性等。

3 信息传播科学技术对网球运动的促进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中的代表技术,是现代人类明文技术的基础。当前,信息及时日益普及,已经对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产生广泛的影响。网球赛事通过产业中科技成果的扩散,使得网球运动以及网球文化得以传播,发展,普及,网球这项运动得到发展使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带来了改变,生活品味得到提升,消费理念得到革新。在信息技术中,对网球运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传媒技术。传媒技术已经成为了网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赛事之前,借助电视转播,体育信息会波及比赛选手、教练、网球爱好者等,使得选手参加比赛时,商家投资赞助,观众买票观看。信息是促进网球赛事进行的前提保证,信息使得科技产品,球员、观众在网球赛事中的聚和,相聚在一起形成完成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把赛事的精彩,赛事的科技,赛事的魅力传播出去,扩散到世界的没一个角落,让人们共同享受网球运动的精髓。

同时信息化路径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最大宣传效果的科学途经,我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体验了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路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的。因此科技的作用下,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大型网球赛事的现场情况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分享。据CNN调查显示,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普及,网球的收视率逐年增加。这在促进网球运动的同时为科技在网球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完美的条件。

4 结论

网球运动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不仅影响着网球本身,也影响着赛事的革新、规则的改变和选手的发挥。可以想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球的世界必定会更加精彩。网球将比以前会有更多的变化。未来网球发展肯定是科技主导技术的发展,科技促进网球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等.学会打网球[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宫静.肌肉训练预防网球肘[J].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6.

第12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全县第十六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表彰奖励第十五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全县农口单位和乡镇领导进行“科技之冬”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大实用实效技术的推广,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面,我就第十六届“科技之冬”活动的开展讲几点意见。

一、增强对“科技之冬”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为先导,加速经济建设向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转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是当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在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上,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之冬”活动是利用冬季时间较长、农牧民群众容易集中的特点,以提高广大农牧民科技素质为宗旨开展的大规模适用技术培训活动。十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协同农口及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努力,“科技之冬”活动的机制不断完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从整体情况看,我县农业与科技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不够高、掌握运用科技的能力不够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快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目标,以“科技之冬”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科技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为下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打好技术基础。

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之冬”活动的重要性。要把“科技之冬”活动作为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掌握运用科学技术的一项长效机制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认真研究,精心部署,严格考核。科技部门作为“科技之冬”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开展上来。畜牧、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部门要按照《AA县开展第十六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工作。宣传部门要把“科技之冬”活动作为今冬明春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加强,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及时发现和报道在“科技之冬”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各派车单位要按照派车日程做好派车工作,确保“科技之冬”活动用车保障。

二、明确“科技之冬”活动的主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科技之冬”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十六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要紧紧围绕明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一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种植业上要把复播技术和亚麻、土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做为培训重点;畜牧业上要把反季节育肥技术、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和舍饲圈养技术做为培训重点;农机上要把间套复播机械化栽培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甜菜机械化起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做为培训重点。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方面,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在加大技术培训的同时,要进一步宣传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普及与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崇尚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而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分析我县农村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也是由于农牧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掌握运用科技的能力还不够强。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和服务力度。但从全县农业技术服务角度来看,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术力量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农口现有技术服务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民技术员的培养、选拔和继续教育力度,不断扩大农民技术员队伍,努力提高农民技术员队伍整体水平,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要以“村村通”信息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各类农业信息,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

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主要形式,是农牧民联接龙头企业和市场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州党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扶持措施。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政策和措施,立足我县实际,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加快建立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引导方法乡育肥协会、老AA镇生猪养殖贩运协会、仍然乡劳务工程队等专业协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运行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贡献力量。县科技局要认真研究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规模小、机制不够灵活、管理不够规范、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扎实推动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逐步把我县农村专业协会建设成为运作规范、竞争有力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