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技术的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积极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其发生质的飞跃。人类历史上三次规模巨大的技术革命都对生产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2、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医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的生活质量做出保障,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减少了人类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等。
3、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社会意识的变化。科技使工人社会地位提高,并使人们破除封建思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消极作用:
1、如果不加节制的滥用科技,则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2、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工业化的发展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危害社会的生态。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3]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J].河南科技,2001,(9).
【关键词】多媒体 进课堂 初中数学 利弊分析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大幕拉开的形势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但和所有的科学技术一样,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利弊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将一一分析其有利与有弊的方面,探讨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多媒体的普及和推广力度的加大,多媒体进入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势不可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堂后,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途径,我们发现它不仅丰富数学教学的教学手段、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通过借助现代网络的海量信息,进一步拓展数学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互动的兴起,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1 “多媒体进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利”分析
1.1 “多媒体进课堂”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进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进课堂具有强劲的优势,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多媒体进课堂”的逼真的声响效果、动态画面、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有效运用。
1.2 应用多媒体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是连接小学和高中内容的桥梁,在这一阶段要学量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也不易学,教师不易教。尤其是初中数学开始接触几何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独特的优势,借助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分阶段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立体感与动态感,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对这些数学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更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一些学习技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 多媒体进课堂有助于教师教学的自我突破
传统教学模式下,历经几代教师的积淀,初中数学教学有了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无疑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讲是利弊共存。利的一方面是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稳中略有提高,弊的一面则是容易使教师产生依赖性,缺乏创新,。多媒体进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初中数学教学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进课堂对众多数学教师而言,必须突破运用多媒体手段上的瓶颈,才能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心理契合,受学生欢迎,进而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进课堂之“弊”分析
2.1 教师与学生的依赖性
自从我校实施多媒体进课堂,数学老师常常使用多媒体上数学课,由于省了书,课堂容量增大、趣味性强,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可以说火热朝天。由此出现了教师与学生对多媒体的依赖现象。一方面,教师通过制作课件,使以往的重点、难点和抽象的概念讲解变得简单,长此以往,教师更乐意用课件的展示来替代教学中的“导”之作用,使多媒体成为主导,教师的讲解成为辅助。另一方面,学生在一次次的数学课堂中,有了多姿多彩的课件,一次次的强化,特别是通过翻看课件,可以很快地看到结果,使学生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做演算,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脆弱,学生的数学水平没有得到真正锻炼。很显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旦出现依赖性,将使多媒体进课堂成为初中教学之“弊”。
2.2 教学环境的不利变化
多媒体的使用为初中数学教学创设一个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在我校,多媒体进课堂后,我校的数学老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研究教材,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查找课件、制作或选择课件上。到了课堂,教师所做最多的事情也是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偶尔老师指点一两句。以往那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无疑会减少,教师成了一名课件的播放员与解说员。与此同时,在这种数学教学环境中,学生感觉是看了45分钟的电影不是在上数学课。这样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被计算机替代,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难以生成,学生积极的发言也在连续的放映中逐步减少,数学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师自身多媒体技术低的负面影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众多数学的专业软件也为数学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多种的选择。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尽管多媒体进入课堂是事实,但据我了解,数学老师对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只是处在一个层次很低的初级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对多媒体与计算机的应用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PPT一直是我们学校数学老师制作的主要软件,而会使用初中几何画板等专业软件数学教师屈指可数,那些更为有效也更为专业的数学软件的应用更不用说。教师多媒体技术低,使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容易出现应付了事,甚至粗制滥造现象,使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没有给数学课堂带来好处,反而使传统教学的优势也丧失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伤害非常大。
到二十世纪下半叶,电工电子技术在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不仅在传统的电工制造领域的应用促使电力生产、电工制造、以及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同时又跟其他学科如生物、环境、医学、食品等学科产生了“交叉渗透”,不断融合而产生了更多的学科。在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技术比较落后、设备更新速度慢、管理水平有限,以及电工电子技术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尤其是环保、节能、灵活、小巧的新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缺乏更是阻碍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
2电工电子技术的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到今天为止,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国跟外国相比,电工电子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中小型电机、变频器和PLC等新型的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生产设备上被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文/潘高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工电子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当前人民的生活需要,因此,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以及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创新举措。摘要
3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创新举措
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已经满足不了当前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只有合理的应用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才能不断创新出新的电工电子技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3.1电工电子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教育体系都在逐步完善,因此,培育更高素质的电工电子技术人员是电工电子技术改革的重要一面,很多高、精、尖产品被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电工电子技术人员能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解决问题。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人员就必须具有现代化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本领,同时还要具备横向思维能力和超前的思维能力,多吸取、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当然,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人员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去探索、去发现电工电子技术的奥秘。只有这样,电工电子技术人员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电工电子技术。
3.2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自我更新快,恢复能力强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一般情况是相对非可再生资源而言的。最普遍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而非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资源近年来逐渐衰竭,为了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开发并制造新型能源是当前的必要任务。而电工电子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能源枯竭的问题,水力发电、潮汐发电、以及核电,这些都跟电工电子技术息息相关。不仅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多,工农业用电量大的问题。例如,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就是电工电子技术在能源利用的问题上最好的体现,国家还建立了许多小型水电站,利用当地的水能资源和风能资源,给百姓创造了很多福祉。
3.3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的改革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的改革也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交通驱动上的体现,蒸汽机和内燃机发明之后,被人类快速应用于驱动领域。而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对驱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能驱动应运而生。目前与电有关的交通工具,如电力火车、电动车,以及应用最好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等,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中较好的体现。
3.4电工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改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体现的真理是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所以在新社会的形势下,如何快速、有效的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是摆在电工电子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运用比较广泛,比如最火的超声生成图像技术,有了这项技术,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使用超声波把人体的肌肉组织穿透,对于患有结石病人更好地进行手术治疗。
4电工电子技术与人类生活
电工电子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目前,人们使用的电灯、电话、电脑等电子产品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虽然电工电子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但是长期接触电器设备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研究表示,长期从事高压电工工作和高强度磁场工作的人会导致体内细胞的病变,像目前的白血病和畸形胎儿的出现,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正确、合理利用电工电子技术,远离危害。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利与弊
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其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一部分,对我国民间美术研究和民俗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存在的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并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有利有弊,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与弊,这样才能推动民间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处分析
(一)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逐渐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次转移,此时民间工艺美术品就成为了人们收藏的最好选择,极大的推动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份额。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品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其以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很多游人和收藏家的喜爱。中国作为几千年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因此民间工艺品能够吸引很多崇尚东方文化的外国人,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维护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生存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化导致很多珍贵的工艺品由收藏家手里转向了市场,也催生了很多民间工艺品生产作坊。虽然市场中很多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并非具有十分名贵的意义,但是从其做工和外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更是对中国历史的传承,其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外在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民间工艺品的存在更加的具有价值,另外,手工作坊是民间工艺品的重要生产方式,因此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间手工艺品失传的窘境,这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途径
我国作为文化古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古代社会时期我国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民间工艺品在这一时期传播的机会十分渺小,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民间工艺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很容易进行分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传播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不再受地域和文化的制约,逐渐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旅游城市,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货币交易,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工艺美的市场化对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弊处分析
(一)制造质量降低,缺乏工艺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很多的民间工艺品商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为了节约成本,在制作的过程中减少材料的使用,滥竽充数,使得现代的工艺品质量不断下降。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工艺技术是十分精湛的,但是现代工艺品的制作对工艺技术的运用十分牵强,并且缺乏工艺技术的创新,导致现代的工艺品只能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重复现象十分严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民间工艺品也逐渐的采用了半机械化生产的形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使工艺品的生产品质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失真,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缺乏地域特色,商业化严重
民间工艺品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展示,所以不同区域的工艺品是存在不同特色的,并且这种特征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例如:杭州的丝绸绣花手帕,丝绸和绣花风格的独特都是杭州所特有的。但是在杭州的旅游商业街中我们又会看到安徽的磨、俄罗斯的套娃等不同的工艺品。由此可见,不同地域工艺品在杭州商业街中的出现,是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最为突出的表现,过于严重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民间工艺品逐渐丧失了地域特色,渐渐的被趋同,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民间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市场迎合过于严重,文化蕴含失真
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必然会导致工艺品生产者出现严重的市场迎合现象,只有制作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工艺品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因此工艺品文化蕴含的失真是必然的。民间工艺品之所以可以从古代流传至今,除去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外,就是其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工艺品创作内容的世俗化其必然选择,所以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很有可能会导致民间工艺品彻底的变成工艺品,而不再具备民间特色,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弊处较大,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变成了纯粹的美术工艺品,而与民间文化渐渐脱节,虽然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严重的市场化也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存在的真正价值,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的鼓励民间艺术家在传统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对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管理,使得民间工艺品真正的达到传播中国文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云.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J].大观,2015,(10):11-11.
关键词:新技术;景观艺术设计;设计思维
虽然当今社会的新技术日益更新进步,但是这局限于技术层面,而在艺术,比如本论文涉及到的景观艺术层面上还有所欠缺,归根结底是缺乏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一种思维。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景观艺术在这一背景之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论文接下来将从新技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其带来的利弊层面进行分析。
1简析新技术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改变与发展,景观艺术设计领域也从传统的园林艺术向现代化景观进行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新技术背景为景观艺术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可供利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着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思维。
1.1新技术
新技术的独特性就体现在第一个字上,所谓“新”强调了与以往传统技术的升级与创新,表现出与传统技术相比下新技术的优越性。新技术指的就是新的材料、结构和工作方法,并且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依托,在景观艺术设计领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1.2社会各阶段的技术与景观艺术状况
工业社会前期,手工技术的景观形态是当时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时间段,技术手段与艺术想法比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园艺工作者的整体意识强烈,对细节了解充分,这使得景观艺术得到了整体性发展。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作用逐渐在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为大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与之相辅相成的景观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单一化的艺术并不是主流,这让人们想要追求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景观艺术受到冲击。进入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又对社会上的不同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景观艺术的发展也在这个新技术背景之下被推进。西方国家的技术发展较我国早,所以我国在当今技术背景之下的景观艺术发展与西方的景观艺术设计轨迹具有相似性,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也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应该立足我国国情,取其精华,中国的景观艺术设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2新技术带给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
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背景都会给那个时代下的艺术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以景观艺术设计为研究的对象,以新技术作为时代的背景,具体分析了新技术背带给景观艺术设计思维的影响。
2.1新技术背景的组成要素
新技术是一个比较难以界定的范畴,因为技术的形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新技术背景的基本要素以供理解。新技术背景的基本要素兹列如下:①新技术是以网络信息和数字化概念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的技术形态,新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传输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信息处理和传输速度更加流畅快速;②新技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由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共同构成的组合型技术,技术含量较之前传统技术更高,新技术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性更强;③新技术的形态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其更新换代和创新性更强。
2.2新技术的优势
新技术的独特优势就表现在它的高效性、智能性和不可替代性,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上的各领域工作的效率更高,不仅节省了社会资源的应用,而且针对一个行业或经济体而言,可以极大地减少其投入的成本。新技术的智能性使得各个领域的应用方式和形态以及呈现出来的成果具有更多样化的特点,更加新颖灵活。新技术的不可替代性是因为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必须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一般的技术形态并不能满足新技术背景下的需求和应用条件,所以新技术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是具备绝对优势的。具体到景观艺术设计方面,新技术会在景观设计的结构与规划中发挥效用,而且其抽象性可以在景观设计完成之前得到景观艺术设计最后的整体性效果,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及时地调整,除此之外,新技术还可以是景观艺术设计的效果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下人们的审美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2.3新技术对设计思维未来发展的影响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时代到来,新技术也随之取得了更多的突破性成果,它对景观艺术设计思维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因此新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景观艺术设计之中,这使得景观艺术设计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开放,不仅仅是沿袭传统的景观设计精髓,景观设计师们的思维也逐渐向着更加全面发散的方向靠近,景观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士不必再受到传统艺术设计思维的限制,可以紧跟时展的潮流,设计出符合现代化甚至是后现代化的景观艺术作品。新技术背景之下不仅仅对解放景观艺术设计思维具有变革性的意义。同时对景观艺术设计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和技艺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上文提到了新技术的独特优势,在景观艺术的设计应用过程中,现代化的技术是景观艺术设计可以采取更加高效智能的手段,而不是像传统景观艺术设计一样停留在手工画图,人力操作的低级阶段,这同样是新技术背景对景观艺术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
3结束语
在信息革命之后,整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上述论文以景观艺术设计为例,阐述了新技术下景观艺术设计思维的变革,思维的进步是艺术进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同时,新技术还给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带来了更加先进的实施方式,这也给景观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潜力。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新技术的发展在给景观艺术设计带来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只是就现在而言新技术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们仍然要防患于未然,正视新技术背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让新技术的进步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林挺.新技术背景下的景观艺术设计思维初探[D].江南大学,2009.
[2]麦克•巴特尔梅,庄佳栋.风景园林中的设计思维[J].中国园林,2015,(2):61-64.
[3]张瑞睿.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系统化构建——论“点—线—面”的思维模式培养[J].美术大观,2012,(10):168-16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弊端
1多媒体在高校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教师要传授的内容。传统的粉笔黑板板书的授课形式是无法在课堂上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师所讲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幻灯片的使用,让教师有目的的去制作与课堂有关的课件。从传统的抽象描述变为形象生动的展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在课堂中可以增加与教学有关而教科书上没有的一些课外内容。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制作与本课程有关的课件,且直观地展示图片或视频与课程的联系。通过视频与音频等多种方式,为课堂内容添砖加瓦,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自然主动地去学习。
1.2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态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对学科
知识的认识,使其可以更轻松的去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板书学生学习,在板书过后学生如果没有记住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就很难再去理解,因为粉笔黑板的传授板书内容有限,过去了就无法再重复浏览。而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对某一内容进行反复地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3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课堂的范围
传统教学过程仅限课堂,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备课乃至授课的内容有限,且无法及时反映学生课后存在的问题[1]。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实时性,可以增强课堂的目的性。可以让学生拓展知识,开扩眼界,而不是坐井观天。在该模式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让纸上谈兵的现象减少。
2多媒体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对教学的硬件质量、师生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音频设备出现杂音,图片模糊,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引入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高校的财力物力并不支持。而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投入大而收获却很少的情况。同时教师在短时间内将课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大有填鸭增肥的现象,节奏的把控能力要求很高。
2.1教学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对硬件的要求较大,一些普通院校没有足够的资源用以提高设备,如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且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花在思考的时间会减少,导致学生思考能力的下降,通过频烦的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堕性。如果师生换一个环境的话,可能会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阻碍教学。
2.2教师的教学受设备的影响较大,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而多媒体的使用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大大减少。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只是来挂名,只将课件拷贝之后带回去学习,没有尊师重道的想法。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播放,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对教学效率有严重的影响。
2.3多媒体教学的节奏把握难度较大
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只顾教学的多样性而将课件做的花哨,是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难以把握重点与难点。学生往往只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动画和背景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对于课件要求能够突出重点与难点。既可以理性应用课件,显示出内容的精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许多教师的水平并达不到这样的指标[2]。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追求声色的外在效果,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会去调整教学节奏,使一些学生对知识越来越陌生,这样就造成教育的无用功增加。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是高校未来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总地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其扩展内容的优点可以在各领域应用、普及。而其在提高效率上仍有一定的不足,这说明多媒体应用水平还不完善[2]。如何实现师生的水平与多媒体教学的相补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改进,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莉萍,张海燕.浅议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利与弊[J],2011,28(06):13-14.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科学技术;食品安全;发展路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5
1 转基因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转基因的产品,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转移到到其他的生物上,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例如一种植物上有抗虫特性,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该植物的抗虫特性的基因剪切移到我们的农作物上,那么之前没有抗虫特性的植物就拥有了抗虫性。应用这种技术生产的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因此人们就开始担忧转移的基因会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外来基因的引入会不会对植物本身产生突变等诸多的问题。
2 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仅有的耕地面积的条件下需要养育众多的人口,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许多的人还没有解决温饱的问题,我国现在的粮食产量还远远的不足,像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大量的依赖进口。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一些发达的国家转基因技术已经发展的很成熟,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的提高粮食产量,是解决了粮食急缺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的可以发现转基因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的提高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成本,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正是转基因能很好的解决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逐渐的国际化全球化,转基因作物也逐渐产业化。我国的转基因技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杂交水稻,抗虫棉等。但是我国的技术缺乏科技创新,已有的技术水平并没有彻底的解决我国粮食急缺的问题,大豆玉米等农作物还主要依赖进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转基因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市场,但是现有的基础条件仍不完善,为了加快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我国指出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道路以及发展策略。
3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道路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较大,把转基因作物发展成a业化是必然的的趋势,也是适应全球的发展的重要之举,在我国基础的技术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我国发展产业化的转基因作物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是否拥有适合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和转基因品种;是否对转基因的发展拥有有效的监管制度;是否拥有适宜转基因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机制等主要的问题,这些都是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选择的发展路径必须适应全球生物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否则就会与全球脱轨。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要根据我国的具体的国情综合的考虑,可持续的技术研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的监管,市场体制的适应度等等都离不开全面理性的思考。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要有重点的推进,以研发技术为工具,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作为动力,以转基因作物安全监管作为保障,有效的推进产业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几种转基因作物的专利,但是对于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的发展还很不足,还需要研发更多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对研发的转基因新品种做好安全问题的监管,生产让人民放心的产品,大大的推进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4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技术的创新,没有有效的监管体制,要想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要注重科技创新,很明显我国现有的转基因品种还不能解决我国粮食紧缺的问题,还需要转基因工作人员不断的研发新的优良品种,增加我国的粮食产量;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转基因技术的创新提供资金的支持;完善市场制度,加大对转基因的监管力度,逐渐的把我的转基因作物推向产业化减少我国对进口的依赖,推进我国的综合发展。
5 结束语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拥有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不仅能带动本国的发展,还能帮助其他国家的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对于全球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要走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促进世界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因而需要通过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以规避可能导致技术风险和功利化教育问题。“新工科”视野下高校工程伦理教育,要注重“技以载道”,通过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促进工程技术教育与工程伦理教育的相互融通;要注重“以道驭技”,培养未来的职业工程师把控或者引领现代工程技术方向的素质与勇气。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工程伦理教育;“技以载道”;“以道驭技”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化,工程伦理教育已经成为提升未来工程师职业素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技以载道”:“新工科”建设所应承载的工程伦理教育内涵
“技以载道”是传统中国处理技艺与文化两者关系的一种态度,它从“道”与“器”关系视角提出,高超技艺以及产生的器物文明,必须承载传承文化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要达到“道器合一”的境界。“新工科”要求未来工程师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是,新的材料、工艺、装备等运用,也是工程质量、公共安全、工程与环境、工程与生态以及工程师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精神等问题,成为“新工科”建设中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要做到“技以载道”,使“新工科”建设传递给未来工程师正确的工程伦理,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要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要围绕“新工科”的发展,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职业行为规范和工程环境伦理方面的教育。目前,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内,还没有系统的工程伦理教育,对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要求主要散布在专业教育中。将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程技术教育相互融通,使“新工科”建设纳入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等“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2010年教育部实施的“卓越计划”以及现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关于人才培养通用标准或者毕业标准中,包括了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新工科”建设中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承载这些现代工程伦理,实现工程技术教育与工程伦理教育的相互融通。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具体情况,有三个路径可供借鉴。一是设置相对独立的“通识类”工程伦理课程模块。要结合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技术的前沿,将现代社会诸多的工程伦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求解方案,纳入学生的通识教育中,将职业工程师基本道德伦理以及“工程师伦理准则”,作为进一步进入工程专业教育的必备条件。二是建设跨学科综合类的工程伦理教育课程。跨学科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特征,学科交叉融合,使工程伦理教育出现“微观、中观、宏观”并存、“规范性教育与案例性教育”并存、“多元性与开放性”趋势并存等新特征。[2]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三是注重工程伦理课程与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将工程伦理“潜移默化”进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学生工程技术发展社会背景,多视角理解作为工程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担当。当然,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高校的定位、类型有别,“新工科”建设中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调整,要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如何把握“新工科”建设的机遇,使高等工程教育更多地承载工程伦理教育功能,实现“技以载道”,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这是工程界、教育界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以道驭技”:工程伦理所蕴含的“新工科”建设价值取向
现代工程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其价值取向涉及国家、社会、教育及个人等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追求,是多种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新工科”建设提出,其目标取向在于:策应“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接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服务于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面对新技术发展的岗位适应能力。因而,就工具性而言,“新工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满足国家、社会、教育、个人等各种利益主体间价值诉求的和谐统一。但是,就科学技术本身的工具性而言,任何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健康、福祉、安全,“新工科”建设价值取向,从目的性而言,就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而言,工程伦理蕴涵着“新工科”建设价值取向。从分析科技之“双刃剑”效应可以发现,现代工程技术发展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无非有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技术本身的性质,“理”是人的一种本性,具有工具和价值两种理性,正是这两种理性,使得人类利用部分自然对抗另外部分自然,从而产生一些消极效应。二是利益集团的矛盾,这种矛盾可由人类自己调解,但不容易被完全消灭,与此同时,利润总是处在不断涨落的变化之中,要想彻底解决这种技术导致的人际关系矛盾几乎不太现实。三是人类自身的得失,包括主体评价和技术调整等因素。四是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技术的认识有限而实践无限,以至于我们往往能够看到技术目前的积极影响而无法对其消极效应做出预见。“新工科”的建设要通过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使未来的职业工程师在面临工程问题求解的多种方案选择中,能够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回避工程技术的负面效应,做到“以道驭技”。“以道驭技”是中国传统的技术伦理观,在传统中国的技术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工程师、技术工匠不敢逾越的伦理底线。在“新工科”建设中,要做到“以道驭技”,高校的工程教育要注重通过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使未来的职业工程师能够具备把控或者引领现代工程技术方向的基本素质与勇气。为此,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要重点加强两个方面内容,以引导“新工科”建设的方向。第一,要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注重通过加强人文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伦理,避免陷入科学主义或者“唯技术”论的陷阱。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唯一正确的知识,科学方法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科学真理是唯一可靠的真理,并演绎出“科学万能”“专家治国”之类的社会政治理念。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的滥用和夸大,不仅带来科学主义的滋长,同时也使人类承受了大量由此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新工科”建设要通过工程伦理教育,让学生在重视工程技术发展的同时,注重认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要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学会驾驭技术,而不是受制于技术。第二,以要坚持工程伦理化解工程技术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工程技术的风险,工程技术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应该学会以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技术风险,尽量地减少其“负效应”,扩大其“正效应”。其次,培养学生学会权衡利弊的能力,要依据工程伦理规范,对工程技术问题能够做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最后,培育学生社会利益、公众利益至上的职业操守,在处理利益矛盾冲突中,能够做到坚持工程伦理底线不逾越。“新工科”支撑了新经济的发展,新经济发展更需要“新工科”蕴涵的道德伦理以维护其可持续发展。可见,“新工科”建设既包括理科转化为新工科、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而且也包含了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创新,实现“以道驭技”,培养未来工程师以工程伦理指导工程实践、引领工程技术的发展,这也是高校“新工科”建设的价值取向。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凸显,“新工科”建设在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工程技术本身存在的“双刃剑”效应不能忽视,只有通过“技以载道”“以道驭技”,使工程技术教育与工程伦理教育相互融通,才能促进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时空分离;虚拟图书馆;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61-01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三个阶段。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其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一种完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青睐,图书馆的管理从手工借阅或半手工、半自动化借阅向完全开放式的“藏、借、阅的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发展,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变革己成为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倡导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服务模式。人们通过虚拟的互联网络使使用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自动的图书馆“藏、借、阅的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时间和空间的分离。
一、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一)何为虚拟图书馆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三个阶段,虚拟图书馆的最高形式是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电子化,它的技术革新使虚拟图书馆成为了现实。最早提出虚拟图书馆概念的是英国大英图书馆的专家A.Harley。“虚拟”一词是相对“实体”而言的,虚拟的含义是“真实的超越”,即对组织实际功能、资源及实存空间的超越。虚拟化运行的关键点是合作化。“虚拟”本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术语,通常表示通过借用系统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或信息通道,来提高信息存储量以及存取效率的一种方法。虚拟图书馆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对于物理图书馆而言的虚拟,图书馆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虚拟的资源却是真实的,而且是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
(二)虚拟图书馆(virtual Llbrary)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虚拟图书馆没有传统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印刷性文献和管理人员,也可以说是没有“图书馆”的“图书馆”。它是通过超文本技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链接,而形成的“后组式”信息检索系统。利用它可调用文件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资源,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远程获取信息。虚拟图书馆既不是一种物理存在实体,也不是如一般电子图书馆以数字信息或模拟信息形式对一个图书馆或一些文献内容的再现。表面上看,虚拟图书馆只是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的网址信息、书目信息等信息的逻辑集合,实际上虚拟图书馆的“虚”是以众多电子化了的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实”为基础的。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虚拟图书馆信息检索网络。虚拟图书馆将图书馆的网络连接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以至宿舍;通过计算机网络,读者可以进入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和多媒体资料等,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二、虚拟图书馆在自动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将出现“隔距性”。时空的隔距性指的是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而这种隔离在吉登斯看来是辩证性的而不是线性的。在前现代社会,时间总是与空间相联的,对时间的量度也不是精确的。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时间被标准化了,时间与空间的紧密关系被打破了,在这个意义上,时间与空间在内容上是“空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没有特殊性和优越性。它们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形式。在前现代社会,空间是被物理特征所定义因而成为有区域的空间。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空间逐步与地域相脱离。不在场犹如距离的遥远,地点是“变幻无常”的。在现代,空间是由社会影响来测量和定义的。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隔距性对现代性是重要的。其理由:首先,固有的动力和能力使地区与全球联系起来。其次,现代世界是位于世界历史的急进意识之中,它能吸取这种历史来塑造现在。完全自动化的服务手段只能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图书馆中实现,转轨时期将处于与传统手工服务并存的局面。但虚拟图书馆作为新事物的代表,必然成为图书馆自动化革新的主流。
三、结语
当代社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不用亲自到达图书馆,就能通过远程检索系统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或资料。这说明,时间与空间的紧密关系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出现了分离。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空间逐步与地域相脱离。地点是变幻无常的。在现代,空间是由社会影响来测量和定义的。而虚拟图书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读者不一定身在图书馆这一物理空间内,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实现“藏、借、阅、咨”等多元一体化服务,使吉登斯所说的时空分离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程国卫,刁兆峰,管理学原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郭晓津,虚拟图书馆与图书馆的虚拟运作[J],情报科学,2001年5月
[3]谢相能,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5月
摘 要:本文针对行为治疗技术在儿童心理行为治疗中的运用,分别从利与弊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广大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工作者及父母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行为治疗技术 儿童 心理治疗 利与弊
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健康的概念已由单纯身体健康转变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全的身心健康!因年龄因素的影响,各种类型的心理及行为障碍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被忽视,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如观察不仔细,极易误诊而影响预防及治疗,所以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做为儿童治疗中的一种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又称条件反射治疗或学习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主张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完全摒弃主观内省,不纠缠于对心理元素、意识内容等的主观分析,而是依靠纯粹的客观实验,研究对象的行为,常常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内在反应,如呼吸、血液循环、心率、出汗、血压、皮肤温度、脑电、皮电等,这类反应难于直接看到,但可用电子或机械等方法进行测量。
当代行为学家将行为分为三类:(1)运动反应;(2)生理反应;(3)认识反应。表现为有机体的肌肉收缩,如跑步、跳跃等这类反应;最易于观察的生理反应:包括思维、想象、知觉等;认识反应难于测量,主要靠个人的主观反应。行为治疗时通过观察这三方面的反应,做为治疗前基础观察疗效的指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个体的行为再训练、再教育,也就是再强化的方法,即强化他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做新的适应,或改变他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办法,把异常的行为变为正常。但如何把这项疗法成功运用于儿童患者,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一、行为疗法的利
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从理论指导到具体方法日益成熟,完善起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那么,针对于儿童进行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又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能较好识别心理行为疾病的早期症状。早期的患儿,还没有学会如何完整确切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们只能通过其行为来观察和了解他们。有的患儿早期可能仅仅表现情绪、行为或思维的轻微异常,如情绪变化无常、无端猜疑或长期不能消除某种情绪;行为动作离奇古怪、思维频繁、反应迟钝或思维异常活跃,甚至出现幻觉,当这些变化反复发生,不能自制且不受劝慰时,应警惕发展成心理行为疾病。
第二,能够更直接迅速地显示出效果。运用行为疗法可以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使他们看到效果并配合治疗。行为疗法能够利用新异刺激来吸引患儿的好奇心,促使其更自觉地向好的疗效发展,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认识。例如:行为疗法中的阳性强化法,患儿做过特定符合治疗的事情后,可以给他一些奖励,包括社会的、活动的、一般的奖励等等,这样逐步使新建立的正常反应得到强化,逐步代替旧有的病态反应。
第三,比其他疗法更进一步发挥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治疗情况下所获得的疗效巩固下来,并主动地把疗效扩展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在行为疗法中,患儿参与治疗并了解治疗的全过程,使其产生一种控制欲和成就感,从而会更积极主动地去配合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如在行为疗法中,可以把系统脱敏法和阳性强化法结合,就很容易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
第四,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如示范疗法中可以用电影、录像示范、现场示范、参与示范等解除儿童对各种治疗程序的紧张性,这一点是其他疗法无法相比的。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避免患儿对在医院里看到或听到别的患儿痛苦表情或哭叫声时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二、行为治疗法的弊
行为疗法虽然在儿童心理治疗中有很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其潜在隐患是致命的。
第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心理历程和认知因素。虽然目前行为治疗在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冲击下,许多行为治疗家重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调节因素的作用,认为不能把个体看作是一个被动反应者,但行为治疗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来最终改变个体的认知,认知的地位还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强调。
第二,在解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运用中无法把握儿童的想象力,导致疗效甚微。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自控力很弱,没有认识到治疗的作用与自己的关系,完全按照自己的好恶来面对各种事物,很难如成人般克制自己的想象来尽力配合治疗,这给行为治疗带来一系列的苦难。例如:行为疗法中系统脱敏法,经常采用让患儿边想象令他害怕的事物放松全身,这很显然是不可能在治疗过程中控制患儿的想象力的。而限于条件,治疗者也不可能陪同每位患者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脱敏。另外,在系统脱敏中,治疗者设计等级很困难,因为每个患儿的认知发展都还不一样,且又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水平,收集的资料都是通过父母及亲属得来的,病史采集不完全。还有,患儿不会做视觉想象,还必须培养他们的视觉想象能力。
第三,不能很好地把握患儿的感受能力。在行为疗法中,冲击疗法和厌恶疗法都采用连续数小时让患儿暴露在使其焦虑恐怖的情境中以加深他们的恐怖、焦虑情绪的程度,然后向其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担心的灾难并未发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忽视了患儿的承受能力,不能确切掌握什么程度是他们能够承受的,而什么程度不能承受。他们的身心发育状况,也不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所能完全解决得了的。如果给予患儿所不能承受的刺激,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第四,造成本末倒置的后果,使得病情时有反复。这几乎是众多行为疗法的普遍缺陷。行为疗法不重视认知、意识及个体的心理历程,他们认为只要改变或消除那种病态的行为,就是治愈了患者,而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导致这种行为发生的根源——人的认知,无论哪种心理障碍,最先都是由患者的思维、认识开始的,如果没有有别于常人的观念,那么就不会有怪异的行为。所以对一个患者进行治疗,必须从源头入手,改变其病态的观念,然后再改变其行为。而行为疗法则是注重行为,认为病态行为消失了,患者也就不需要再治疗了,最终又导致病情反复恶化。这点在儿童心理行为治疗方面最为明显,做为父母很爱自己的子女,在孩子的表现与常人不一样时,往往使我们产生孩子已经好了的误导,结果往往在患儿回家不长时间病情就会复发,且更严重。
在各种学科交叉的今日,行为治疗方法已不仅仅限于医学心理学,而是一个广受重视的领域。那么,在针对于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时,如何应用其优势而避免其弊端,则是每一个做为儿童心理治疗的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金凯、栗克清、高顺卿、崔译.现代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李雪荣.现代儿童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梅其霞、邓安宁.2706例儿童心理行为障碍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6).341.
[4]陈智.心理咨询实用咨询技巧与心理个案分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障碍,使教学更加生动,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容易、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 图文并茂,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所学内容上。例如讲festival这节课的时候,可以从网上找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通过图片展示让同学们说出相应的节日名称。学完之后再展示一些与节日相关的食物及活动等,让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图片用所学知识介绍相关节日,教师加以辅导,不仅能复习所学内容,也能准确的运用,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 就会不知疲倦, 越学越爱学。情景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能精心选择和制作视听教材,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将学生带入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法不仅要注意听和说,也强调看。可以运用录音机设备让同学们跟着课文朗诵,也可以让同学们尝试给原声电影配音,进行情景表演,role-play展示。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景体验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地道的英语情境,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样也会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讲到shopping online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网购,以及双十一大促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尝试网络购物,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商家与顾客的沟通交流以及讨价还价。也可以从网上找一些典型的案例说明网购的利与弊,通过直观的素材让同学们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同学们自己加以总结归纳,真正的认识到网购的利与弊,帮助他们辨别利弊,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难点或比较抽象的问题时.往往因感触不深,产生厌烦情绪而走神.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手段,使抽象的材料变得具体,使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走神,起到集中和稳定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学习了枯燥的语法等知识时,也可以放一些柔美的原声音乐,让同学们在感知原声音乐魅力的同时,消除疲劳,以投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师不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教师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当老师在解释一些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课前用ppt制作好课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新单词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反复的听录音,跟着录音读单词,既能帮助同学们准确的朗读,又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大量听的基础上通过模仿而记忆。听完之后,让同学们自己读,检验是否真正的掌握。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搜集大量与教学相关的素材,通过图片,视频,ppt等多媒体手段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辅助教师传授知识, 更能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认知水平, 强化英语能力的培养。学完整个章节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做小结,回顾本章节内容及重难点,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时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及时而有效的练习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和场地限制,课堂教学容量不够,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课堂练习,造成课堂练习不足,学了不会用甚至忘记的现象。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通过图片,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形象深入地展示给学生,从而节省出来一部分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可以用课件准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手段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同学们来说,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在互联网上,有许多的英语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一起探讨,共同学习的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选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穆翠华.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殷月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1年07期.
[3]沈康.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对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