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生产应急机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国家、省、市、县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切实做好2012年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观念,坚持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事故防范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落实工作责任,注重依法监管,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不突破县政府下达的生产安全控制指标,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平稳态势。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严格落实各行政村、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继续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全面落实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为基本原则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工作格局。对照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各类事故控制指标、任务和要求,逐项分解落实到各行政村和相关部门,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二是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突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指导和督促企业强化内部责任制度,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强化生产过程和安全技术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一是继续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行政村、相关部门要在2011年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的基础上,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确保安全隐患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同时,继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民用爆破器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水上交通和道路运输、建筑施工、燃气、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校车等十二个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现的重大隐患,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隐患建档登记工作,加强隐患整改监督监察,严格规范隐患整改销号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整改管理台账,真正做到内容、标准、措施、进度和责任“五落实”,确保隐患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二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各行政村和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生产“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组织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各行政村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巡查、抽查和督查。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情况通报制度”,各整改责任单位要在本单位内部定期通报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并报镇备案;各行政村、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企业要及时发现和掌控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隐患和问题,迅速、及时、有效地治理和解决,务必将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控减到最低。
(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一是严格落实监管职责。突出有关部门的监管主体作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严惩事故责任者,切实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二是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行业主管部门要以行业管理为基础,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协作,针对重点行业、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强化联合执法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打非治违”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生产、关闭取缔后“死灰复燃”等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三违”、“三超”等违规违章现象。四是严格落实“安全准入”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及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一、正确估价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一案三制”工作进展良好,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陆续启动,省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一期已经完工,南昌、抚州、萍乡等地已经安排或者谋划平台建设;三是应急宣传与应急演练有序展开,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教育,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应急演练;四是应急救援取得成果,去年年初应对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和近三年几起矿山事故与地面工厂以及高速公路接警施救,都是成功案例,非常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与繁重任务不相适应,尤其是应急管理基础滞后于工作需要,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应急体制、机制、法制不够完善,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与保障能力都存在差距。今年已经发生几起因施救不当而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对此,各级安监局和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性。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按照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坚持“四项原则”,推进“四项建设”。
“四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要把抢救遇险人员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挽救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落实应急演练工作,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按照预案的要求,迅速有序的展开事故救援工作。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把应急救援同事故预防结合起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首先要立足于防范事故发生,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加强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加强预防性安全检查,搞好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是坚持统一指挥,建立各部门协同应对的安全生产应急联动机制。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单位,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做到协同配合、科学应对,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形成高效快捷、协调互动、资源共享的应急救援快速通道。
四是坚持依法规范,科学应对各类突发生产安全事故。要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安全生产法》,用法律指导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发挥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和专业救援队伍的作用,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四项建设”:一是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要加强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机构,设区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明年要全部完成组建,重点县(市、区)也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并做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要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要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作用,强化各方面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故的合力。
二是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单位、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要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认真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定期组织开展演练。
三是推进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要建立以各专业队伍为骨干,企事业单位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安全生产应急队伍体系;要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力度,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引进商业保险机制,有效分散事故风险,减少损失;推进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抓紧启动省非煤矿山救援基地项目建设。
四是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要以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管理有人员,投入有保障,增强第一时间处置事故的能力。
三、切实抓好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努力为明年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开好头起好步
后天就将迎来新年元旦。明年工作如何抓,在前一段时间调研的基础上,省局局务会议作了研究,总体思路是围绕“强基固本,夯实根基”做文章,实现“两大目标”、抓好“两件大事”、做好“六项重点工作”。“两大目标”就是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的目标,实现省政府2009年《决定》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两件大事”就是健全责任体系,加强安监队伍基础建议。“六项重点工作”,就是加强宣传教育、监察执法、安全标准化、安全培训、应急管理和“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据了解,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将于明年1月18日召开。省局考虑并向省政府报告,拟在全国会议后,1月底或2月初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总结今年工作、谋划明年工作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抓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和节日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抓好重点排查,推进生产领域隐患治理。要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工矿商贸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设施工等行业领域。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责任、资金、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重大隐患,要实行政府挂牌督办,跟踪治理。要严密监控和严厉打击煤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无证非法生产经营和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及早谋划和认真落实节日期间停产检修、节后复产验收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监管监察,严把复产关。
(三)结合季节特点,抓好交通运输与防火安全工作。元旦春节期间,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交织,交通运输处于高峰期,各种庆典与人员聚集,加上天寒地冻、天干物燥,要特别注意交通运输安全与人员密集场所和防火安全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周密的春运计划与工作方案,合理安排运力,及时疏导旅客,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春运安全有序。要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路段、重点水域的监督检查和司乘人员安全教育,加强对各类运输工具安全检测检验和车站、机场、码头的检查,防止运输工具带“病”运行,防止危险物品进站上车;要加强对商场、医院、宾馆、饭店、影剧院、网吧、学校、城市广场和旅游景点的安全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和落实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安全责任制,落实防范火灾事故的措施。要加强对各类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的安全管理,严把审批关,坚决防止踩踏拥挤事故发生。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加强基础基层建设为重点,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构建组织健全、职责明确、装备精良、监管有力、运转高效、反应快捷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保持我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先行打好基础。
二、活动目标
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开展“双基”建设活动,实现我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和应急“六化”目标(即:安全体系有效化、体制机制合理化、队伍素质专业化、安全责任更强化、管理装备现代化、解决问题科学化),有效保障我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工作内容
(一)健全管理体系,提升标准规范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前提,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从现在至年9月,对已制定的安全生产计划、制度及应急预案进行梳理,说明修订理由,并确定修订时间及责任人。二是从现在至2012年月,重点清理各单位安全生产和监管过程中的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安全要求、岗位职责等制度,并积极推动上述制度的电子化,实现应急指挥协调依据的智能化。三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运输管理所、地方海事处等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标准规范,细化操作规程,规范安全生产行为。重点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应积极按照有关要求汇总、传输数据,确保市级平台数据库的完整性。四是依托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智能化、常态化管理。到2012年1月前,区交通运输应急指挥分中心信息平台应具备下列数据资源:1、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镇政府安全生产及应急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及联系方式;2、乡(镇)负责交通运输(含农村客运、渡口渡船)安全监管机构、专职人员及联系方式;3、交通运输企业负责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或专职人员及联系方式;4、上述数据资源中还应备注有关机构和人员的奖惩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作,建立信息沟通协调和共享机制。全面实现市、区两级安全与应急管理智能管理制度,实现信息报告和统计电子化,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涵盖组织架构、责任人联系方式、风险源、隐患排查与治理、重要安全生产和应急设施设备(含运输工具、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及专兼职队伍情况等,并实现上述数据的电子化更新及备案。实行应急预案电子化管理,实现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信息即时报告,处置方案电子化通知和提示功能。五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能力评估,科学设定评估指标。区运输管理所、地方海事处应牵头对运输企业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将评估情况作为强化监管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六是完善预案体系,全面建立交通运输应急综合预案,以及道路运输、内河交通、城市客运分预案,并汇编成册,全面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体制机制建设
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区交通系统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交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各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主要领导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领导对安全生产负综合监管责任,要强化协调监督;其他副职领导对其分管工作职责权限内的安全生产负相应的责任,必须具体抓。要把安全生产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放到同等的位置上,认真抓好,努力形成领导有力、职责分明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和责、权、利相对应的责任体系,切实增强齐抓共管之合力。
要积极谋划加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力度,重点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夯实安全保障基础,提高安全服务能力,全面履行安全监管责任。
各交通运输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保障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要筑牢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解决好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安全和利益的关系,严禁“三违”现象发生,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深化“九个强化”工作。一是强化交通运输企业主要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每年至少4次亲自部署安全工作;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岗、落实到责任人;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支持分管领导抓好安全工作。二是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年行动,考评工作覆盖面达到100%;积极开展创建“平安企业”活动。三是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单位“一个规范两个规定”的执行。四是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机构设置和人员的落实。五是强化交通运输系统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装备的落实。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设备建设,按相关要求配备安全生产监管装备,使监管装备数量和质量不断满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要督促运输企业按照相关要求安装使用GPS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车载终端,安装率和使用情况务必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六是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单位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要将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列入本单位财务预算,要落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经费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经费。七是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奖罚制度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及时兑现奖励和处罚、追究事故责任人责任。八是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应急机制的落实。每年至少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一次(或一种)以上的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九是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重点加强专业化人才培训和重点岗位人才培训。
(三)突出工作重点,深化安全生产治理
结合交通行业实际情况,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以道路运输、内河水上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着力解决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强化危险品运输治理。依托信息化平台对危险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站场(码头)实现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车辆、船舶;强化对旅客携带危险品的安全检查。二是强化营运客车超速超员治理。客运企业要层层建立安全责任承诺制度,驾驶人员要与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责任状,鼓励企业强化对超速超员违规人员的惩罚;区运管所要与客运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责任状,要严肃处理发生超速超员的企业和驾驶员。三是强化辖管内河通航水域通航安全治理。区地方海事处要强化辖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禁船舶超载、超航区航行;要加大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力度,严肃查纠超员、超载、冒险渡运和非客运船舶载客行为,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和渔船、农用船等非法载客行为。四是强化农村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治理。在2012年月前,督促镇政府落实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责任,配备专职安全和应急管理人员,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大农村渡口渡船的升级改造,提高农村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条件;要强化农村客运驾驶员、渡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驶员、渡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要强化农用车辆非法营运和农用船舶非法载客的治理,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要督促镇政府落实渡口、渡船“三长”责任制和“四级”安全管理责任,积极消除渡口、渡船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渡运安全。
(四)加强科技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与信息化建设。一是着力完善省、市、区三级联网的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开展各级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通讯,灾害、路况、重点区域监控视频等资源整合和展示,提供监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协同调度等功能,为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安全监管、突发事件的分级处置和全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交通应急反应和防灾减灾能力。二是建设重点监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交通安全视频系统的推广应用,建设各级监控子平台。三是加大公路、站场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站场的安全和保安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地方海事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水上应急救援设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经费,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装备器材的配置,为专门从事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部门配置必要的交通工具、监督检测设备、事故调查取证与分析设备等。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加大教育力度,力争通过3年的集中建设,使我区安全管理与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实现新跨越。一是继续推进安全监管人员培训计划。对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领导以及业务骨干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上级组织的轮训,企业从事安全生产和应急的工作人员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系统培训,每次轮训和系统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6学时。局安办应编制从事高危行业人员、新录用人员、转岗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并监督运输管理机构或企业实施培训。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应急发〔〕165号)的精神,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提升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统筹规划、规模适度、平急结合、专兼结合、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应依托各自信息平台,建立应急队伍数据库,到年底前,全面实现专兼职队伍实名制、动态更新管理。
四、活动安排
“双基”建设活动从年7月开始至2013年12月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年7月1日—11月30日)
根据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活动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实际、摸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活动方案、明确年度“双基”建设活动目标任务。各单位在此期间要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掌握“双基”建设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二)组织实施、落实任务阶段(年12月1日—2013年6月30日)
各单位要按照方案,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双基”建设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定期和不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市交通委将于年11月组织第一次全市“双基”建设工作大检查,对各单位实施方案的制定、宣传和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三)总结、评估、整改阶段(2013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各单位要对“双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于2013年7月15日前报局安办以便汇总上报,迎接市交通委组织对我局及对有关单位开展“双基”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我区交通运输系统“双基”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区交通系统“双基”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全文另发),各单位也要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的“双基”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
山东省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配备和储备先进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开展政企联合、社企联动、多部门协作的应急演练,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联动顺畅、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重点建设省级救援体系
“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在应急救援中暴露出功能不全、布局不合理、装备水平不高、政策保障支撑不够等问题。”山东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郭方铭表示,经费投入不足,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应急物资的紧急生产、采购、征用、调拨和配置机制不完善,专业培训演练基础条件欠缺等情况,导致目前应急救援中心的救援水平与实战需要差距较大。此外,区域、部门之间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衔接不够紧密,专门的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与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工作缺少衔接和规范,工作职能、业务范围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
为此,《方案》提出将在重点行业(领域)分批建设规模适度、重点突出、功能齐全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并突出3项建设重点。
一是尽快建设省级专业救援队伍,对应急救援能力比较薄弱、救援半径过大、难以实现快速有效救援的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要适度增加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的数量,对矿山钻井救援、油气管道、金属冶炼、高速公路等重点行业(领域),要补齐功能。
二是加大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力度,提升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做好装备的配套建设,提高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保证装备先进性、可靠性,及时更新消防车辆,做好危险化学品快速封堵、钻头等特种装备储备。
三是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邀请省内外应急管理和救援专家,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规划制定、装备建设、预案演练、事故救援等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此外,《方案》要求完善应急救援中心管理体制、调用机制、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筹措机制和救援资金补偿机制。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所需资金,以依托的企业和单位投资为主,省、市政府补助为辅。服务范围内的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单位,应与邻近的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或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实行有偿救援,并由财政给予应急救援队伍适当的资金补偿。
业内专家指出,还应根据当前形势变化,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尤其要加快化工园区消防站和大型企业专业救援中队的建设进度,配足配齐危化事故救援重型装备,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重点防范危化品事故
据介绍,在首批成立的6个区域性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中,山东省危化品鲁中应急救援中心依托齐鲁石化公司消防支队建设,为济南、淄博等9市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山东省危化品港口应急救援中心则依托日照港务局消防支队建设,为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服务,并兼顾港口腹地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和运输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
此后,山东省又分区域成立了5个主要针对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分别依托鲁北企业集团、鲁西化工集团、东明县政府、鲁南化肥厂、龙口港等建设,为周边城市的化工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服务。此外,山东省海上东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依托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海洋应急中心)建设,为渤海西部海域的海一洋石油勘探开发、港口建设等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服务。
郭方铭表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依托齐鲁石化消防支队建立的鲁中应急救援中心为例,该中心在2016年共受理报警17起,事故处置成功率100%。此外,作为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鲁中应急救援中心还协助淄博市开展了应急救援管理培训。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17个城市正陆续建立市级应急救援中心。其中,滨州组建了10个市级应急救援中心,涉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有色等高危行I领域;济宁市则将在全市危险化学品、医药化工、长输管道、非煤矿山等领域,建设3~5家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争取年内建成两个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济南市安全生产蓝星应急救援队日前在蓝星石油济南分公司成立。
此外,按照山东省规划,力争县(区)域内每个工业园区、化工园区都要配备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满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需要。
重点对接企业救援队伍
《方案》称,山东省将在现有12个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底前,在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体制机制,达到“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应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在整个应急救援体系中,企业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德州市安监局副局长赵吉章表示,这不仅是因为省、市、县和工业园区救援中心都依托骨干企业,还因为内部人员对企业自身生产性质、工艺介质、重点设备、各类风险点更为熟悉,预案准备更有针对性,而且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要知道,在安全生产事故处置中,先期的技术处置非常关键。”赵吉章强调。
鲁西集团总经理焦延滨介绍,鲁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现已配备多种救援车辆,同时,专职应急救援人员、相关专家咨询组与企业内部兼职消防员形成联动。中心应急系统与智慧化工园区信息平动,可自动显示天气、危险源之相关人员及消防设施信息,自动发出预警信息,为现场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10年,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它始终贯穿到城管各项业务工作之中
在开展每一项工作时,都要考虑到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在组织重大活动时,一定要首先认真做好安全评估。在开展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与监理方和施工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在所有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中,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二、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继续贯彻落实“天天巡查,一周一报,月月通报”的检查办法,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治台帐,切实做到对一般安全隐患发现后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限期整改,做到整改责任、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隐患的跟踪督办力度,严格实行重大隐患逐项整改验收销号制度。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度。认真落实与市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与各单位签订新一轮责任书,层层抓好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落实。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实施考核奖惩。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安全生产年度考核量化指标,力求考核体系、方式创新,以发挥考核的科学管理作用,调动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推行黄红牌警告制度,对辖区内发生伤人事故的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和责任倒查;对发生死人事故或较大事故的单位实行红牌警告和责任倒查,其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
四、进一步完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突破
我们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重点完善安全员制度、安全督查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流程。要完善应急预案。对《*市城管局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城管局防汛、防风、防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城管局道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城管局垃圾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进行修订。各单位也要根据形势发展的最新要求,并结合本身的实际进行修订。
五、突出重点,抓好专项安全工作
进一步抓好防汛工作,认真治理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对易涝路段、易滑坡路段加强检查和加固。进一步加大对道路、桥梁的检查、检测力度,继续狠抓道路桥梁安全管理,确保我局所管理的每一座桥梁的安全。继续狠抓所属物业的消防安全,防止发生各类消防事故。进一步强化对高压容器、填埋场、受纳场、游乐设施的安全防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运行。进一步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加强防疫病物资储备,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加强疫情防控,切实提高应对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
六、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增加安全保障力度
在每年度的财政预算中要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对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做好安全物资储备和安全防护工程、基础设施设备及技术装备建设,消防器材该换的要换,防护栏、防护墙该建的要建,设备该添置的要添置。
七、建设覆盖全局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构筑安全管理电子政务、隐患排查整治、预案及应急管理、量化考核等综合信息平台,并能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市三防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气象中心等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准确、快速传递和应急救援能够快速启动。
遵义市深入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意见》,全面、稳定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2014年,遵义市连续14年实现安全生产“双降”,连续2年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零死亡。为深入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意见》的各项措施,2015年,遵义市将全面、稳定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营造安全发展环境。
强化机制细化落实,严格安全生产行政问责。遵义市将把涉及安全生产的任务、重大事项纳入各级各部门议事日程,把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单位、每个岗位,并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和精神文明、党风廉政、社会治理体系,围绕安全生产的新特点、新形势和新要求,统筹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领导“包保”责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倒查和“一票否决”,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不落实,导致安全生产形势恶化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强化宣传教育,狠抓安全生产思想意识。遵义市以新《安全生产法》培训为主线,将“安全生产月”活动延长至全年,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六进”活动。市、县主流媒体开设安全宣传教育专栏,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要有安全教育内容,以此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建设,加强交流学习和教育培训,全面完成安全文化示范创建任务,以安全文化引领安全发展。强化安监干部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到高等院校、示范企业学习。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延伸到学校和基层农村,提高广大师生和农村群众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督促检查,严格登记备查、信誉档案和“黑名单”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强化体制机制,狠抓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遵义市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进度,确保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急值守、应急保障等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强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完善,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各地抓紧建立完善开发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快开发区安监机构建设进度,结合实际设置独立的安监机构和配备监管干部。切实强化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责任,明确开发区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强化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举办几期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监管研讨培训和监管干部执法岗位练兵活动,并把村、居(社区)两委负责人和相关管理员纳入安全生产业务能力培训范畴,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专题培训,把安全监管延伸到基层一线。
强化工作要求,狠抓科技兴安和达标建设。遵义市做好安全生产技改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使用,督促煤矿企业限期完成机械化改造,积极推广瓦斯发电、民用和液化技术。推进“职业病危害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完成七大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继续推广运用道路交通、建筑、消防、燃气等行业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对煤矿开展量化评级分类管理,加快煤矿安全标准化建设,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重点管控。要求所有大中型非煤矿山和三等以上尾矿库要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水平;其他矿山、尾矿库未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的,不予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严格涉及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验收评价和审批制度。
强化重点领域,狠抓各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遵义市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横向联合执法机制,整体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级安委办要严格执行联席会议召集人制度,推进信息共享互通,整合各类检查行动,强化联动协调,提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和打非治违。严格按照“四不两直”和“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通过错时监管、流动巡查等方式,加大对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严重违法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一律执行政府挂牌督办制度,严格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专人督促企业按照“五落实”的规定及时整改消除,加快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者单位:遵义市安监局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改革创新、破解难题,预防为主、系统治理的原则,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实现巩固提升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应急能力、显著提升队伍素质为目的,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补齐应急工作短板不足,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
1.建立完善安全技术服务和隐患排查专家库。建立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专家库,完善专家管理办法,落实专家工作待遇。
2.持续开展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完善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企业照单管理、部门照单监管,违法照单处罚,实施精准治理。进一步强化抽查检查,通过“双随机”、“明查暗访”等方式,聘请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随机抽查检查。
3.建立安全隐患双重交办双重督办制度。对督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向生产经营单位交办的同时,向直接监管部门交办;在督办生产经营单位整改安全隐患的同时,督办直接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情况。对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罚,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责问责。
4.建立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考核评估机制。将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对各单位实行考核通报和责任追究。对本行业领域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专家(组)、第三方机构履职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治情况等开展评估,作出评价结论,对不严格履职的专家和第三方机进行动态调整,推动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认真履职尽责,支持帮助生产经营单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二)建设科学化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
5.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持“行业主抓、部门监管、企业落实”的原则,采取示范引领、包干负责、专家指导、送教上门、奖惩激励等方式,持续拓展和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攻坚活动,聚焦发力,久久为功。
6.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形成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文化体系。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7.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并严格执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企业员工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加强对新录用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将外包队伍的教育培训考核纳入本企业培训工作当中,做到不考核合格不上岗作业。
8.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等)的安全生产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
9.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结合企业特点,狠抓科技强安行动,引导企业淘汰安全保障能力低的落后产能,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的智能化程度设备设施,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非煤矿山企业要推进地面生产生活设施改造和“五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要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不断减少高危场所现场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从本质上提高设施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运行。
10.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班组安全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积极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安全风险辨识,落实管控责任。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整治隐患。强化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
(三)建设标准化的事故灾害防护设施体系
11.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统筹推进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移民搬迁、应急救援中心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等重点工程。
12.全面开展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开展全县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重点开展道路交通、生产经营单位等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配合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研究确定地震、地质、水旱、气象等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
13.加强事故灾害防护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加快实施乡村公路和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危险路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
14.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各单位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按本质安全体系要求建设各类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安全生产“三同时”落到实处。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资金投入,改造更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加强安全设施维护保养,督促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和企业接入消防物联网,签订消防维保合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四)建设实战化的应急指挥体系
15.完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类事故灾难应急指挥机构,厘清和应急管理部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责,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决策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修订完善行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演练质量和实效。强化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建立健全应急联席会议、需求专报、情报会商、协同指挥等制度,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协同指挥演练,增强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强化事故灾害信息管理,完善事件信息报送程序。
16.提升现场应急指挥能力。强化一线专业指挥员的培养,建立各类事故灾难应急处置一线专业指挥员制度,赋予专业指挥员全权处置职责。
(五)建设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17.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本行业领域救援力量,组建县级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地震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程抢险、物资运输、道路抢修等专业应急队伍,配备满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需求的应急人员、技术力量、应急装备,提升专业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坚持专业能力建设与综合能力建设相结合,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配备,组织实战化拉动演练,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优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布局,提升救援队伍“一专多能”救援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18.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运输企业建立微型消防站,并实现区域联防联动。
(六)建设全民性的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
19.拓展安全防灾宣传方式。通过客运站场显示屏、开设专栏、“两微一端”等方式,宣传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应急知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全县新型应急管理体系,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有效举措。县交通局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细化考核项目,加大考核权重,确保应急体系尽快建立,应急能力稳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同时,积极将应急管理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加强协调配合。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做好行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同时,加强与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民间救援组织的沟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三)完善政策制度。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责,分级分类制定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应急装备、应急通信、应急演练等工作标准规范,加快健全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基层和基础(即“双基”)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抓住了“双基”,就抓住了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
一、“双基”问题的表现形式
轻视安全追经济效益。部分基层生产管理者及企业管理者还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观念。过分强调企业经济效益,轻视安全生产,从而诱发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另外,在少数基层单位和供电所中,安全生产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覆盖面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安全专业人才匮乏。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是,人们更重视行政管理学科和科学技术等“热门专业”,忽视了安全专业的重要性。开设安全专业的学校也比较少,从而导致基层单位安全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安全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安全教育走形式。安全教育培训要强化职工的职业素养,内容应该涉及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标准化作业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企业开展的各种安全学习教育,是保证安全管理者和操作者具有相应资质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解决“双基”中的突出问题
建立目标管理,强化制度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县级供电企业要对本单位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基层供电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依法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加大安全投入,杜绝“欠账”、“挪用”安全资金。“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这个道理许多企业往往只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决不能“欠账”。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论是对县级供电企业还是对一个生产基层班组来说,长效机制都是促使抓安全生产工作应有的动力和压力的“有形的手”,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动力不足、压力不够和合力不强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所要起到的基本功能出发,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隐患治理机制。对排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要建立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对历年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要有整改“痕迹”,督促整改责任单位切实落实好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所有事故都要及时认真组织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要从严查处,强化警示作用。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隐患。加快建立各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逐步形成信息畅通、反应快捷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机制。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研究深化整治的对策及措施,把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屈明龙 单位:国网山东威海市供电公司
高效的应急救援已成为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那么如何建设更加高效的现代应急救援体系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王志坚。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什么是现代应急救援?其要素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王志坚(以下简称“王”):现代应急救援体系的标志,一是要上升到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二是要以法治为基础。2003年,我国提出应急救援体系要建立“一案三制”。2007年11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十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要求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现代应急救援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为:国家意志、法律法规、政府行为、企业责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现代应急救援理念,应急救援的红线是安全施救、拯救生命;“成建制、专业化”应作为投送救援力量的基本技战术指导原则,也是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基本经验;“高技术、信息化”是安全救援、科学施救的基础,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证;“科学、及时、统一、权威”的宣传报道,必须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此外,现代应急救援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还应该包括:民间组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机制等。比如美国的应急救援的硬实力,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救捞船等相当于我国的10~15倍,但是仅承担了应急救援任务的4%,其他96%都是商业化运作,靠社会救助或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严重透水事故,115名矿工被困井下,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民航局等应急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协调配合,迅速开辟绿色通道,救援队伍和装备千里驰援,6 000名专业救援力量,近700套设备及时到位、迅速展开,经过8天8夜,被困的115名矿工成功获救生还,成就了矿山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这起事故的成功救援,体现了现代应急救援的特征,也很好地体现了国家意志。
2013年3月29日,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普朗沟泽日山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援,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现场组织指挥,调集当地驻军、公安消防、中央企业、民兵、医务等救援人员4 600余名,大型工程机械及车辆200余台、搜救犬15条、雷达生命探测仪15台,投入抢险救援,是现代应急救援的经典战例。
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应急救援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应急处置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已成为治理国家能力的标志。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将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成熟的执政党必须有系统的应急理念,合格的政府必须有高效的应急构架。国家安全生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体系。
记:2012年4月1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请问这一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还存在哪些不适应问题?
王:目前,国家、地方和企业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成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大同队、平顶山队、鹤岗队、淮南队、芙蓉队、靖远队,配备了排水、钻探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救援装备,有能力承担起全国各大区域内以及跨区域重特大、特别复杂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
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救援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从国家队的建设情况看,硬件是投上去了,但是它的职能建设、能力提升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差距较大。以前人工救援看重的是一线队员的技术战术能力,现在的救援要看后方的科技能力支撑、技术的配套。第二,我们现在的应急救援建设还是要把路子走开,既要强调专业化,又要淡化事故的分类,建立大安全格局,走“大救援”的路子。第三,理顺体制机制。我们现在的救援队依托企业,有一个悖论就是,企业遵从于《企业法》,依法生产经营,终极目标是盈利。但是,要要求他们承担社会责任,而指战员本身是企业的工人,工人的立场就是依法依规,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发生事故以后自救互救。这个时候,凭什么要求救护队员往火海里冲?这个体制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第四,追上信息化、数字化的步伐。比如澳大利亚的应急训练就在一个废弃的矿井里进行,把一些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装备移植到里面,使训练更贴近实战。第五,如何做到救援中怎么作战就怎么训练,怎么训练就怎么比武。我们配备了很多训练装置,但是怎么把它们用起来,这也是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第六,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还没有深入人心。现在全社会整体上缺乏危机意识,专家们喻为“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乡村”。怎么样普及应急知识,很生动地把这些知识教给别人,这方面现在做得还不够。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应急救援能力关系执政能力的认识刚刚破题,总体上认识还不够,摆位还不够;全社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员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体制、政策不健全;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脱节,响应不及时等。
记:我国应急联动机制是如何建设的,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内容是什么?
王:中国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联动机制,以提升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我国应急联动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以下原则:生命至上、统一协调、提高能力、科学施救。
2006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担负全国应急救援综合监管、指导协调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行政职能,并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牵头建立了由公安、运输、气象、地震、海洋和军队等18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安全生产应急联动机制,在此框架下建立了预报预警工作机制。各省级政府参照这一模式相继建立了本地区的应急联动机制。
一、找准安全生产工作站位,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
安全生产既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运行总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内容,它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而单独存在,也不能脱离各级党政工作的全局安排和整体部署而独立运行,更不能就安全生产工作谈安全生产工作,就安全生产工作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只有纳入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总体和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全局,才能准确体现其定位、发挥其作用、显示其价值。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后,作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必须主动研究并找准自己在这一战略实施中的定位和站位,扮演好自己该扮演的角色,主动服务、主动工作、有所作为、有所表现。一是要在全系统内深入展开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全生产工作怎么办"为主题的讨论,通过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二是抓住重点,对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重点地区、行业、单位、部位要严格监控、严格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让各级领导能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尽量少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操心、分心、担心。三是主动研究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及应对措施,为各级领导抓安全生产工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四是加快安全生产工作职能转变,从原来主要抓事后查处事故、抓应急"救火"、抓一时一事的检查为主,转向抓预防、抓源头、抓根本,重点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技术服务、重大问题协调上下功夫。从原来一家抓安全、一个平面抓安全,转为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多层次、全方位抓安全。五是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凡是下一级机构可以承担的工作一律交由下一级机构承担,凡是专项监管部门可以承担的工作一律交由专项监管部门承担,凡是中介机构可以承担的事项一律交由中介机构承担,凡是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承担的事项一律交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凡是可以减掉的审批事项一律减掉,凡是可以简化的审批环节一律简化。六是转变作风,多为基层、企业着想,多为基层、企业服务,做到寓监管、执法于服务之中,在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及行法过程中,不简单地只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而是要告诉企业怎么才行,并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分别处理:凡是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肃查处,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对可以整改好的生产经营单位,要留够时间让他们整改,并主动帮助、引导他们建章立制、增加投入、整改隐患、改善条件,依法实现安全生产。七是尽快建立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决报备制、办事程序流程公开制、重要审批结果公告制、重要举报事项办理结果反馈制等制度,规范内部运行,提高行政效能。
二、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是责任,关键在落实。抓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是现实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走向"法制"、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粗泛"走向"精细"的重要条件,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的重要前提。当前各级各部门较多地靠签订责任状、靠开会、靠发文件、靠开展检查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这些办法虽然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不少基层的同志认为,这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上级要我落实"、"领导压我接受"的色彩,是一种被动式的落实,当领导、上级关注时,落实工作就好些,当领导、上级不太关注时,落实工作则差些,这也是当前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难落实"、"不落实"、"假落实"的根源之一。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依法明确、强化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各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作为全省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安全生产立法步伐,结合深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尽快出台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条例》,将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可操作化,将国务院、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一些重要规章、文件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以及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有效制度加以总结提炼,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其法律地位。二是要突出并强化有关制度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中的保障作用。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主体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培训教育制度、应急救援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及责任依法加以明确,改变某些地方、部门、单位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上存在着的"领导说、上级定"的现象及可能出现的偏差,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成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各有关人员的份内事和本职工作。三是抓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目前抓好执法的关键是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权行使到位。在执法监督上,重点要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否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是否依法开展执法进行监督,可探索建立社会公众评议或测评制度,由社会公众或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公开测评或评议,还可以通过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过错进行责任追究,确保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三、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处置重特大事故及紧急情况的能力
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仅是政府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定职责之一,而且是政府提高处置重特大事故及紧急情况能力、减少事故损失、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从去年12月23日重庆的井喷事故及今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县的踩踏事故可以看出,应急救援预案的缺陷及应急救援体系反应的迟缓,是这两起特大事故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快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步伐。一是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尽快将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研究,明确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相关机构设置及其经费来源等,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估、建档及监控工作。制定全省范围内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指导意见及方案,先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织组有关专家对每一重大危险源的灾害性质、危险程度与等级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制定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及其预案进行集中汇总并分类,尽快建立起全省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实时、动态监控。三是制定特大整事故及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研究制定特大事故及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的框架指导意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与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及其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合理衔接、有效联动,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具体、要求明确、结构合理的由总预案、分预案和子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四是建立功能完善、反映灵敏、指挥有力、运行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从构成应急救援体系的不同功能要素看,这一体系应包括指挥系统、信息与调度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救援组织系统及后勤保障系统。从其涵盖的行业、门类看,应包括化学、矿山、消防、海上、道路交通等专门应急救援体系。从纵向体系看,应包括省级、市级及县(市、区)级的应急救援体系,每一级的应急救援体系均作为上一级应急救援体系总框架的组成部分,并接受其指导和检查,同时对下一级的应急救援体系运行进行指导和检查。五是按照"指令明确,操作规范"的要求制定应急处理程序,明确应急预案、应急救援体系启动与终止的条件、内容、步骤、控制指令及有关主体的职责等,确保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六是整合应急救援资源,充实完善应急救援力量。首先是加强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以消防部队为主体,增加投入经费,改善其装备,使其成为专业救援力量主体。海上应急救援方面,可依托海事部门,联合相关方面的力量,作为海上专业救援主体力量。其次是对有关部门、单位的救援力量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联系,并在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其成为应急救援的社会辅助力量。第三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应急救援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宣传与教育,使广大公民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援知识和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以常抓不懈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主要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安全生产作为全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纳入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加以解决,将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逐步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要尽快提高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的权威性,在市(地)、县(市、区)两级,政府的安委会主任应逐步由行政正职担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应逐步作为同级党委常委并担任安委会常务副主任,切实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二是按照安全生产工作新的格局要求,确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制度,确保"企业全面负责"的真正到位。生产经营单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责任主体,在保障和实现安全生产上应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它必须按《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制度,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做到"安全自查、投入自筹、隐患自改、责任自负",切实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机制。三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对于政府来说,属于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生产基础性研究、重点关键领域科技开发、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投入、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整改投入、必要的事故预防费用、安全生产奖励经费(含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经费)等应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并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有所增长。对生产经营单位来说,要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风险程度较高的经营单位来,应逐步推行安全生产费用强制提取制度,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存储、专门用于安全生产。四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充实、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及各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安全监管力量,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延伸到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则发挥村(居)自治作用,成立相应的组织或明确专人管好本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并探索在社会上聘请部分安全生产义务监督员,发挥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五是按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探索建立有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考评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考评内容。六是建立以安全生产荣誉制度、奖励制度、岗位特殊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以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问责制、效能告诫制、一票否决制、引咎辞职制、责任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
五、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全面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安全生产必须抓源头、抓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基础,实现全社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才有可靠的保证。为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仍较薄弱,尤其是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松驰,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形同虚设,"三违"现象严重、事故隐患大量存在等突出问题,应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步伐,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各方面和各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及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实现安全管理活动、操作行为、作业过程及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效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必须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全面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的有效"突破口"和"抓手",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及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并制定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不同行业、门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项目、内容、标准及考核评价指标、办法等。二按照"分类指导、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在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部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管理基础较好的非公生产经营单位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全省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三是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契机,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或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增加投入、改善安全设备、设施,强化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解决安全生产的欠帐问题,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四是认真研究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树立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样板单位"、"样板车间"、"样板矿井",研究并推行有利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有关政策,如对安全标准化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实行相对优惠的工伤保险费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成效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给予表彰,在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等等。五是逐步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各项内容及要求作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的重点、重心,将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与推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突出一条主线
继续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要落实企业主要责任人抓安全的责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抓生产经营是第一责任人,抓安全生产也是第一责任人。既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负责,又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分管安全工作的其他领导也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二是要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留死角。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建章立制,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逐级延伸落实,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三是要强化化工企业四项制度(自查自纠制度、专家检查制度、隐患整改报告制度、安监部门检查制度)的落实和职业危害定期报告制度。
(二)把握两个关键
1、防范各类较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事故。努力实现全区各类事故总量、事故伤亡人数“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排出重点,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关闭企业的租赁的安全监管;按时完成市、区政府下达的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挂牌整改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任务。
2、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监管服务的关系。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充分发挥本局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多措并举,把严格执法和监管服务紧密相结合,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抓好安全生产监管,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三)完善三个机制
1、隐患挂牌督办整改机制。建立部门报告制度,重大隐患整改跟踪目录。隐患挂牌整是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的有效措施。我们将继续排出一批4家市级、20家区级、50家镇级三级重大隐患挂牌整改项目,并向社会公布,实行挂牌督办。
2、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我区现有重大危险源点48个,涉及48家单位。按照分级管理、强化“技防”的办法,我们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应急预案,积极推进重大危险源单位预警预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一是完善化工集中区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完善重大危险源评估、登记、建档,建立相关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三是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修改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明确相关职责和监控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四是完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逐步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事故预警体系。
3、应急救援机制。继续按照“应急军事化、救援网络化、演练制度化”的要求,建立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要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依法督促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二要抓应急救援器材储备。各镇(街道)、开发区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筑施工单位、大型商场等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救援物资,并要登记备案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征集到位。三要抓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做到“遇事不慌,处置有序”。我们计划明年举办两次针对重大危险源从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救援演练;四要强化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建设,把开展演练和锻炼应急处置队伍结合起来,在演练中锻炼队伍。
(四)突出四个重点
1、对全区化工企业实行最严格的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目前全区化工生产企业69家,明年能再关闭一批,使全区化工企业控制在60家以内,对60家企业按照危险程度实行“红、橙、蓝”三色管理。特别是对涉及硝化、氯化、加氢、重氮化反应的工艺设备,将在提高自动化的基础上,加装报警联锁装置。同时,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方向将向危化品使用企业延伸。
2、建立相城区重大隐患目录库,将重大事故隐患放在可控范围之内。一是建立重大事故安全隐患目录库,做好“一患一档”、“一害一档”基础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二是明确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按照“一票否决”的规定,严格奖惩,推动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在公司应急救援演练结束时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公司应急救援演练结束时的讲话
(20xx年10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由——市安监局、——炼化公司共同组织的应急救援演练已取得圆满成功。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向举行演练的组织单位、参战单位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炼化生产装置模拟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组织周密,指挥得当,各参战单位精心准备、密切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安监局、——炼化公司领导,对这次演练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各相关部门对演练方案进行认真研究部署。炼化公司为搞好这次演练进行了多次预演,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二是各相关部门、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协调有序。——市安监局、炼化公司、卫生局、环保局、气象局、公安局、交警支队,——油田公司消防支队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使演练真正做到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为建立政府与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三是方案科学、规范、适用。这次演练从实战角度出发,选择在——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丙烯腈罐区这一高危地点进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演练设计了启动预案、阀门堵漏、医疗救护、人员疏散、警戒与交通管制、消防灭火、地面清污、环境和气象监测等处置科目,方案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救援队伍实战素质较高能打硬仗。在演练中,各救援队伍、救援人员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处置灵活,具有较高的实战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次演练,不仅是对——地区应急救援工作的检验,而且也将是对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促进。——市安监局、——炼化公司及相关单位要对演练进行认真总结,尽快形成评估报告。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将这次演练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时向全省推广。
但是我们这次演练毕竟是一次模拟式的,参战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实际事故救援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认真总结,找出不足,增强真实性,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控制,成功救援。
同志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坚决遏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是拯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事业,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搞好事故应急救援,能防止事故灾害扩大,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工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公司应急救援演练结束时的讲话》来源于查字典网,欢迎阅读在公司应急救援演练结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