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时间:2023-08-14 17:2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记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 历史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其首次接触历史课程,故而其好奇心理较强,然而其往往会对历史学习内容的理解产生很多偏差。尤其是难以历史联系现实生活。除此之外,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往往都是单纯的讲解课本内容,难以有效激发历史学科的兴趣。而讲述故事的办法,则可以使学生更切实地了解一系列讲授内容,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集中精力。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现实价值

1.讲故事符合初中生特征。作为传承记忆手段之一的故事,其借助于口头传播,可以在其传播过程中对价值观念、民族文化加以传递――这样的作用往往有着“历史记录”的意义。但故事与历史相比,其往往更注重描述事件过程,并对其趣味性、生动性方面加以“锤炼”。故而更加能体现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往往更加符合故事性教学方式。由于其求知欲旺盛,故而很容易记住故事,记忆一些抽象性的概念也正好可以采取故事教学的办法。调查显示,讲故事的授课形式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于故事来做到“事半功倍”。

2.讲故事能使复杂、抽象变为具体、清晰。故事的特色在于将事件发展变化过程加以叙述,尤其是能够生动描述细节。借助于历史故事,能够把很多传统方式讲解的历史课中难以记忆的内容有效地变为故事情节,在“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记忆。而在对故事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往往可以“不知不觉”地重现历史事件场景,从而加深理解。

3.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人类往往会用神话故事解读难以追溯的历史,而在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长期以来人们很习惯借助于故事来进行记录。为数不少的历史故事一方面体现了事件过程,另一方面也穿插着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对人物、事件的评价。甚至可以说,讲故事也属于传授知识、经验的手法之一,也正因为此,故事方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引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引入历史故事教学中同样也需要遵循原则,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充分掌握了解课程内容,从而选取历史故事中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者。选取时也应兼顾其趣味性和真实性。以此来在保证故事实际性、合理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去结合历史与现实,以求真正做到生活中“以史为鉴”并对上课的效率加以提升。同时,选择故事的过程中还应讲究针对性,以求真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历史,并不失时机地提升其独立思考、思辨方面的能力。

三、历史故事的分类

1.按历史学研究的阶段分期分。目前,中国大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以历史研究学中“分期理论”作为基础,将历史以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阶段来划分。为此,也应将初中历史故事同样按照上述方式加以划分,从而不至于混乱。

2.按故事的中心内容分。历史故事一般可分为“人物中心型”和“事件中心型”两种,前者多以故事主角的经历来展开事件,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听者了解特定的历史人物,并从人物的角度来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国民的状态。后者则讲究对事件过程和细节加以描述,主要对历史客观性、真实性加以强调。而这样的故事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场景,并在其间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

3.按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分。此方法可以将故事划分为史实性、传说性、虚拟性三种类型的故事。一般而言,初中历史教学中多采取前者,然而因为各种故事往往都有着夸张和虚构部分,其中很多细节真实性根本难以证实。所以教师可以一定程度上调整故事内容(前提是保证整体合理)。由于这样的故事来源在于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其中情节和人物都有据可查。故而教师可以对其叙述方式在讲述时做出相应调整,以之来有效加强学生的把握能力。传说性故事则多属神话范畴,难寻来源和相应文献,仅仅是口头传说而已。传说性故事则是真实程度难以考证的民间传说,但史料价值却不可低估――为数不少的传说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一些相应的事件,故而其在历史教学中也是“用得上”的。而虚拟性故事则多为虚构故事,但其往往会借鉴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故事的背景或人物。此类故事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此类故事教学中按照自己所需来对内容加以“整改”(前提是保证内容合理),从而使得其可以和历史事实相互符合。甚至可以说,这一类虚拟性故事实际上就是基于真实历史而开展的“再创造”活动。

四、选取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1.内容生动,激趣动情。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必须在有效地保证生动性的前提下进行内容选择。故而,应选择故事中具备相应故事情节者作为课堂讲授对象。从这一点可见,符合学生学习兴趣是历史故事的选择原则。

2.主题明确,结构清晰。用于历史教学的历史故事要讲究条理清楚、情节清晰主题明确。在教学中有必要将整个故事的框架讲清,并尽量清楚地描绘其中的景象。同时,应有效地关注是否有鲜明的主题,以及故事内容是不是真正以这个主题作为中心。

五、结语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往往很缺乏重视程度――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教学问题。而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引入一系列历史故事,往往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和提升课程所具备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历史博物馆;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63-02

1 前言

数字历史博物馆的模式起源于发达国家,我国2003年成立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数字历史博物馆发展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将数字历史博物馆应用于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应用数字历史博物馆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清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即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浏览互联网资源,首先要能够将博物馆资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内容十分丰富,要选取合适的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如在讲授二万五千里的时候,就可以将有关的博物馆资源进行遴选整合,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观看。如在陕西数字博物馆中不仅有延安革命博物馆、吴起镇博物馆,可以从的源头出发带领学生观看过程以及期间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让学生能够如身临其境感受当时一碗青稞救战士,半壶饮水众人尝的艰苦岁月,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胜利的伟大意义,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又如在讲授古代文化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秦陵兵马俑等的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通过观看秦陵兵马俑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秦朝的繁盛以及后来的衰败,然后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总结认识秦朝的灭亡原因,以及秦朝统一天下对后来的影响,增强历史记忆。

数字历史博物馆往往不能准确表现传达教材内容,而教材内容往往也不能直观地展现历史,但是数字历史博物馆通过三维立体的形式,将古代的历史以及文物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和背景,也更加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1]。

3 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应用模式

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把博物馆中的资源和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相结合,还需要将博物馆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历史博物馆资源应用到课堂中。

利用问题探究的模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了解历史的基础之上去观看数字历史博物馆,同时给学生设置一定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寻找答案,这样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就不至于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真正能够从中获得知识,既强化了大家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目的性,还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创设一定的情境模式 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历史画面感,在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层次的思考。

小组探究模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一定的探究小组让学生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学习,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通过评比的形式看哪个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从而不仅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实践能力上获得了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教学规律,教师不能每节课都让学生参观数字历史博物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虽然会增加,但是不利于知识的整合和吸收,初中生还没有很好的知识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可以第一节课先讲授知识为主,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一些概念上的问题,然后再进行上机课让学生进入数字历史博物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刻了解,也可以通过每个同学展示利用历史数字博物馆学习的成果,最后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方法,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应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需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同时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博物馆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明确选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再以为例,是引导学生们观看时对当时的路线,还是观看当时的文物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是观看当时的一些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是观看一些保留的书信物件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这都是应给予认真思考。

其次,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使用过程以及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要看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否能够主动和其他学生交流合作,是否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够准时地完成任务,是否能够运用多种技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等,只有准确地评价学生才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才能够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和运用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具体的提升和进步[2]。

5 结语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均应是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必然要适应这个趋势。利用历史数字博物馆资源促进教学很有必要,应加以认真研究,以更好地利用数字博物馆中的丰富资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更深入地推行素质教育[3]

参考文献

[1]阙仁镇,杨玉辉,张建平.基于数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探究教学:以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在这个问题导学三分法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学策略主要分为问题引导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而该教学模式还分有六个主体要素,主线是提出的问题,前提在于自学,中心是学生的能力,关键点在于导学,整个载体是学案,亮点就是问题的扩展。

一、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一)要素。发现并且提出问题是整个思维整体的起点,教师随着问题展开情景教学,以提出的问题为主要线索,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随着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不断地靠近课堂教学内容的中心、重点、难点;每一节课课前给予学生1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上课,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时候的盲目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使之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在课堂上要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引导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类比,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而问题导学型的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认识规律来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质量和创新能力,这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二)特征。问题具有层次性特征主要呈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从直接给出的呈现型问题到已知的而提出的发现型问题,最后到未知的从没提出过的创造型问题,而该模式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思路,从学案中出现的呈现型问题出发引导出带有各自发现的发现型问题再到更深层次的创造型问题产生。第二个特征在于学习的学生主体性,学生们只有亲身操作和运用才能真正探索到科学的奥秘,在交流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会主动去认识和追求。第三个特征在于课堂上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习跳出来自教材的条条框框,去融会贯通各科知识。

二、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的授课类型

(一)三种课型的基本特点揭示

三种课型指的是新授课、复习课和评讲课。以下分别为其不同的特点:

新授课: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

新授课注重的是知识的新生成,所以启发性特征尤为重要,让学生自行交流体会,总结归纳,教师再进行鼓励评价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复习课:强化知识结构、整合课堂教学

复习课只要是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总体的建构和完善,对于重点内容、规律、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要进行深化,指点学生复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评讲课:引用专题指导,巩固提高

这是关于习题的评讲课,侧重点在于专题整合,有针对性地归纳学习的方法类型,扣紧教材学案内容对习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复习课课型的教学设计示范

鲁教版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的许多知识很多学生在电视中还有书籍中早有接触,也有一定的了解,而趣味性也比较高,再加上平时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增强,因此学习起来的难度应该不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并且评价唐太宗。2.掌握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4.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主要史实。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引导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所以要对学生贯穿问题的意识,强化学生对于问题重要性的理解,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创新和求异。学习的本质属性就在于探究问题,所以问题的自身要求必须含有思维的能量。教师应该提出适当数量、适当强度和难度的问题,要从学习内容转化问题,问题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不同的阶段自主学习的策略是不同的,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例如历史记忆方法的使用:历史顺口溜不仅能够帮助记忆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还有类比记忆法,训练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规律。

(三)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学习历史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全员的参与,更好地掌握重难点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每个成员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没有压力而言,同时也能够使他们畅所欲言,帮助思维的发散。

第4篇

1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分层互动式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培养与分层分组式教育,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基础及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参加各种活动。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2.1有效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包括视频、动画、图形、声音、文字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获得真实体验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对历史知识进行宽角度、多层次的解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历史教学效率,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再现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储存量大、表现力强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引导他们想象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不凡气度,培养其对历史的理解力、洞察力,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能力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在讲八年级上册《》中的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播放《甲午风云》影片中的几个关键片段:邓世昌等在海上英勇抗战,为国牺牲;李鸿章令北洋水师避而不战,以求自保;慈禧太后为准备她的六十大寿,大肆挪用公款铺张浪费;最后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以清政府彻底失败而告终。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装备如此先进的北洋水师竟然在短短几天内被日军毁灭?在真实可感的视频刺激下,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家仇国恨在内心百感交集,经过全面客观细致的思考,对历史事件进行系统总结,深化认识,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2.3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特有的音像效果与情感渗透力强的优势,便于在课堂中为学生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的真实发展过程,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历史的波诡云谲,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启发。如在讲八年级上册《》中的这一历史事件时,首先播放《》影片的几个特写镜头:官兵大肆吸食鸦片,战斗能力不堪一击;国库白银外流,导致出现银荒;百姓因食用鸦片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令人痛心的画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国弱民贫的苦难时期,无需任何语言,就可以形象地再现鸦片给祖国带来的沉重灾难,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危害的认识,让学生不仅学习了真实的历史,而且也得到了反毒防毒教育。

2.4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掌握基本的历史常识,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熟练掌握自学方法加强实际动手操作的技巧。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的十年》这一课时,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大家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是那一时期的会议记录、老照片以及流传的民间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将这些历史资料做成电子课件,用以在课堂上展示,形成资源共享的学习模式。由于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多渠道搜集资料,积极思考,广泛开展交流讨论,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媒介,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为每位同学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的密切联系,丰富了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评价与反思

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为教育界改革的深入开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育理念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技成果走进课堂,实现光、色、形、声等多感官信息辅助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他们在大脑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历史记忆,从而对知识有一个全景式的总体把握,所以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借助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对历史进行情景再现和诠释,摆脱时空与抽象的局限性,尽管多媒体只是用以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教学主体,但它的确能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历史场景中触摸时展的脉搏,领悟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因此,多媒体教学一定要用巧用好,从而帮助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轨迹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有更为直接的体会。网络的普及与地球村概念的深入人心,让我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还要求我们具备搜索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理化性质的学科是这样,对于历史一类的人文学科也是如此。十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各行各业实现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教育界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又让我们相信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型应用定会让初中历史教学接触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李桂祥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中学

第5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84-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核心即“生活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在他看来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历史是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着的历史。英国学者卡尔讲过:“历史是过去和现实永无休止的对话”;意大利学者克罗齐也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就明确了历史的时代性,突出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效对话功能。

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困境,值得我们反思与探究。首先,随着历史加入中考,历史教学日趋功利化,一切以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杆,导致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死记硬背。其次,由于要背的内容太多,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结果历史往往成为学生打算放弃的第一门学科。第三,学生固有认知与所学历史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感,成为其学习过程的巨大障碍,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认为造成这些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历史教学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历史知识成了一个个孤立、干瘪的符号。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源泉,历史课堂是生活化的延伸。为了摆脱困境,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致力于打造生活化的历史,赋予历史知识血与肉,使学生学到鲜活直观的历史。主要进行的努力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随着认识的提升,我对历史的生活化重新下了定义,即:初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历史,把现实生活问题历史化,把历史问题生活化;体现历史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重新调整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

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只有了解了自身的教育对象,才能在相应的区域内寻找匹配的生活化素材,进而在运用链接点的时候,更多地兼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唤起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首先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有所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地为历史教育教学服务。每次接手新班级,我都会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来全方位地了解我的学生,了解的方式包括生活调查问卷及面对面的零距离交流等,这些方式帮助笔者对这些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仍时刻关注着学生,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的方法和技巧收集起来,供所有学生共享。例如:历史学习中大量的时间点记忆内容,是所有学生较为头疼的。可是,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经常能自我挖掘一些记忆的小窍门,切实降低历史记忆的负担。比方说,二战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有学生说开学了,打仗了(9月1日),第二天战争结束了(9月2日);胜利会师的地点会宁,学生将其理解成“会合就安宁”;美国独立的时间学生诙谐地记成“要吃吃肉,气死英国”(1776年7月4日)。将这些记忆的小窍门收集起来后,在学生中推广,由于来自于“民间”,学生易于接受。既提高了学生历史记忆的乐趣,又达到了实际的记忆效果,而且不容易遗忘。

二、未雨绸缪,提前预设

即教师积极对教学所用的历史生活信息进行“预设”。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生活经验较为匮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可以提前对相关生活信息进行预设,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之前提到的草鞋山文化遗址,本身是非常好的历史生活化素材,为了使其功效最大化,在利用该素材之前,我布置了开放性作业,即:“你认为本镇最具历史价值的遗址是哪一个?并告诉我们为什么。”通过此作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前了解草鞋山文化遗址,结果该文化遗址将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新石器时代的最有效的链接知识。

三、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第6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 记忆方法 教学语言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可以说,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对于生动、形象、具体的历史史实,其情景性强,十分引人入胜。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既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又能加深记忆,还可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为历史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课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的全过程,仅仅让他们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只是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与视觉、触觉有机结合在一起。没有观察、缺乏想象的思维只能留在初级阶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大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借助于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阶段发展,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如何科学地掌握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必要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当教会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恰当、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来巧记。人生是需要具有记忆素质的,新课程不再要求死记硬背,但巧记活学才能提高包括记忆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下面我介绍不常见而适应性很强的两种巧记历史的方法。

1.联想串记法。所谓联想串记法,就是对教材罗列的枯燥的年代数字或朝代与较多的历史大事进行谐音寓义地“异想天开”的加工,将它们串联起来成为“牵强附会”的“历史故事”,使被动接受枯燥记忆变成快乐中去主动创造,从而在创造中记忆历史,主要记历史大事。如因为毕升心灵手巧,历史女神白送(北宋)活字印刷术给他,比欧洲早400多年啦;唐明的火药用于战争,敌人无知,还误认为是糖(唐)末呢;下面的这个故事可能不完全是编造的,用来记忆成段文字:唐玄宗李隆基任用贤能的大臣去清理户口,将百姓组织起来在清理出的土地上生产,提倡节俭,整理财政,国家富强起来,这就是“开元盛世”;把地图也编成故事,隋朝为了把今杭州的余粮(余杭)落到(洛阳)今北京人的锅中煮菌(涿郡)――记住了运河三点,从江南(江南河)的邗沟通(通济渠)运(永济渠)去,等等。

2.趣味浓缩法。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和《》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

《》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内容可记作“兵民禁赌”。“兵”指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民”指把东交民巷辟为“使馆界”;“禁”指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赌”与钱有关,指清政府赔款给列强白银4.5亿两。

教师教会学生科学记忆历史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经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给枯燥的数字、朝代、地图和大事注入自己的创意,学生会感到记忆历史知识十分有趣,学生头脑中存储了一定量的知识才能活学活用,才能较快提高综合素质。科学的记忆方法能使学生学习历史时事半功倍,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生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我喜欢观看《百家讲坛》,易中天风趣幽默的语言、于丹干净利落的语言从心底折服了我们。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具有演说家的风范,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4

与传统的高中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引导,因此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一方面要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记诵学习方式,在积极思考与串联学习中不断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客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视角综合评价国内外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事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一方面要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以专业的视角和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范围,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自主学习,是偏重学习者对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的自我监督与自我调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往往有着重要的调整和提高作用。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深度延伸,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自己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历史成绩。因此,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一方面需要进行自我审查,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自我预知,在自我学习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自我的学习效率。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授每一章节的历史知识之前,往往会鼓励学生提前进行章节或者重点内容的预习或资料的搜集。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主要呈现的就是自主学习的模式,他们通过各类学习途径或工具搜索多样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与资料的选择和整理。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搜集选择历史材料的能力,提高辨认的技巧;另一方面高中生们还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探寻,发现问题,进而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或讨论,集思广益,继而得到最佳和最广泛的历史见解,进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其次,高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还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纵向和横向的认识,继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快速有效的理解和回顾,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历史教师在教授近代史的的知识点时,学生们往往需要从丰富的知识储备中寻找到各类或运动,提高对历史知识点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认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是推动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值得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促进。

二、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前文主要探讨的是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对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除此之外,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自我学习的动力和乐趣,进而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既是对前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延伸,也是保证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质化。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历史事件等细节上。

首先,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有针对的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极大丰富和拓展课堂上所要教授的历史内容。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活动的学习互动方式,能够充分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和气氛。另外学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历史记载和资料,得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客观的认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往往会在教授新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鼓励和督促学生们深入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在班级上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其次,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一方面除了自身对自我学习的要求和监督的提高,还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自主性学习得到的相互借鉴与共同提高。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基础之上,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为了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性学习,历史教师往往还会通过布置小组任务的形式,锻炼和提高高中学生的相互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所以,这样的小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极大调动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们对历史问题的综合认知。

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是教授学生们了解和记忆相关的历史史实,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另一方面还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历史学科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因此,学生对历史的自主性学习也能体现出学生对自己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

首先,根据历史知识学习的步骤来看,学生历史学科修养的提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预习和准备阶段,该阶段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重要表现要素。第二个阶段历史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在此阶段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习惯,进而延伸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或步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