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意识与需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转变,市场压力逐渐递增,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感受到信息的作用。从整体来看:认识正在逐步加深,但是事实上重视程度差距很大。面对中小企业的环境变化,必须从信息化中寻求出路,只有降低成本,提高信息技术成熟度才能改善企业信息化水平。同时,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搭设了良好的条件。和正处在成长期间的中小企业相比,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力度相对较弱,革新后的中小企业因为智能化力度高、管理理念好、市场观念强,信息化建设始终较好。这类中小企业不管在信息化效果,还是水平上都比传统的老中小企业更具有优势。外向型、效益高、具备国际拓展水平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要更加强烈,而竞争狭隘、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则对信息化要求相对较小。随着中小企业竞争压力与环境日趋复杂,它们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事实上经济效益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与投保有很大要求。
1.2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普及,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与信息处理,同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也拥有了较好的技术设备,培养了大批综合人才。由于工程信息技术水平与普及都相对较低,所以中小企业的应用成果并不尽理想。在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上并不均衡,特别是财务与设计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决策部门管理相对欠缺,大部分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而中小企业的生产、供应与销售大多数属于空白,这让整个企业呈现出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局势,也就是战略层与决策层缺乏,战术层相对较多。在信息化普及上,受区域、行业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大差异,从整体来看:经济水平、技术含量与文化程度相对较好的地区,其普及力度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好,管理较差的中小企业,其普及力度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差。
1.3技术实现
在集成与单元技术上,近年来已经获取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在体系研究上已经获得了突破,但是在技术与产品转换上,很多科研成果被搁置,根本没有发挥成效。随着各种科研技术与新型设施的应用,尤其是不同软件与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生产、管理与设计都不能有效交流,这就造成了数据孤岛、信息脱节等问题。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除了技术,和管理理念也有很大联系。流程随意、管理欠科学、法制与人治混淆,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病。对此,怎样充分利用企业管理,解决信息集成问题,做好领导更新就成了各级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
2.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
从中小企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和大企业相比,它们在环境上面临很多不确定与动态性,将企业内在要求的标准化与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整合,促进中小企业个性与标准协调逐渐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系统建设的重点。
2.1对运作与生产高度依赖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中小企业都成了辅助制造商,从而也就决定了对较大企业的依赖,同时这种依赖也决定了中小企业外在与内部供应链。中小企业必须整合大企业生产对其进行恰当的重组与安排,所以小企业很难控制销售、采购与生产流程。和大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能否除了好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控制问题,直接影响着ERP体系实施与运营。
2.2管理职权模糊
现行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部门与层次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企业的关键部门对部门决策与运作也有很大影响。中小企业主要针对企业策略,当然也影响经营与生产。
2.3能及时应对外部变化
在中小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到外界因素,灵、快、小作为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重点,它是与大企业进行竞争的优势。该运营特征与大型企业信息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3.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
在考虑企业软件应用时,必须结合自身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问题。目前,很多企业依然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对此,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管理方案进行全面的诊断与应用。在分析企业信息规划前,明确建设要求与系统范围,更好的解决问题。在人、物、财力有保障的条件下,根据软件任务书与供应商需要,做好软件选型与文件指导。
3.2确保企业软件需求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财力、规模有限,只能考虑国内中小信息软件。虽然这些软件也有相关牌号,但是受投入力度、开发商与软件等因素影响,软件性能与功能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软件要求提出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在ERP软件购买时,必须考虑软件功能。
3.3做好信息化整合,选择优秀的伙伴
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革新、重组、管理与改造结合起来,让企业基础、先进管理与业务运营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引进并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选择优秀的伙伴,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高效、顺畅。
4.结语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SaaS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39-02
导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发改委的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仅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从几年前开始,中小企业信息化便已经开始展开,各中小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实施信息化来改变企业的命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和效益不高。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专门人才。中小企业内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现有的软件缺乏针对性。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其能够和企业相匹配。目前,中国多数信息软件都是通用化的软件,缺乏针对性,这导致软件无法实现与企业的完美契合。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认为购买了各种软硬件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5.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实现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成为“烂尾工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与传统的信息化模式有关。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同时在系统安装后需要企业自身来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当系统需要升级或出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回馈,需要与系统提供商进行沟通,然后才能进行。
二、SaaS模式的优势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化),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资金。SaaS模式切合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灵活、投入低、快速变化等特点,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新途径。
采用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的收费方式风险小。SaaS使企业无须购买软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购买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随时增减所需模块,即企业的付出都能够带来相应的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再和某一种系统绑定,企业只需将必要的数据等转移到新的SaaS服务提供商处,就可以实现平台的转变,企业转变平台的成本极低。
2.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变化。传统的软件模式如果需要对企业新出现的业务快速提供系统支持,需要请软件提供商或业务系统开发商重新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很难快速跟上业务需求的变化。SaaS系统架构是遵循可配置、可扩展、可定制等特性的开放架构,用户在SaaS服务平台上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需求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订购相应的软件服务来重新配置系统;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功能。
3.信息化所需成本较低。在传统模式中,信息化预算主要用于三大领域: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三者预算加在一起是中小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而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业中,SaaS服务提供商在其公司内部的中央服务器上存储重要的应用和相关数据,并拥有专业的支持人员来维护软硬件。企业只需通过向SaaS服务提供商按月交纳使用费的形式支付软件费用,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支出。
4.让中小企业更专注核心业务。传统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日常的维护。随着应用SaaS模式,信息系统被封装在服务商处,企业只是通过一些接口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分离。企业无须了解系统是什么样的,以及是如何运行和维护的。这样企业将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无须关心信息系统。
5.技术优势及高水平用户体验。(1)SaaS服务提供商是专业的软件服务公司,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软件开发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升级,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加强软件的安全性。(2)改善用户体验,让用户及时分享先进技术的成果;通过更新硬件或优化系统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可靠性。(3)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使得系统具备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使用户可以在SaaS服务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额外的工具、功能、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如何应用SaaS模式
由于SaaS模式并不是一个万灵模式,在获得其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如何与企业原有各子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如何确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的安全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准备应用SaaS模式时,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并接受SaaS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制订出企业的长期计划。其次,必须认真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适当的改进与优化,找出适合用SaaS的业务。最后,在具体实施SaaS模式信息化时,可分阶段进行,层层推进以保证企业SaaS模式的信息化稳妥、顺利地进行,最终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网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保证企业信息化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应根据SaaS服务提供商的资质、本地化现场服务的支持程度、客户服务水平、SaaS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声望、实施应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筛选,考察SaaS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
虽然技术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术,而需要的技术必须成熟可靠,具备可控制的成本,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单元模块定制及其工作流定义方式,并提供相应灵活的数据分析模型,保证中小企业实现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3.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4.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SaaS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此,在SaaS模式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结语
诚然,SaaS以其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成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但对于管理模式的变革而言,中国的许多企业对其还是存在一些顾虑。首先,可能会因服务停用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销售额蒙受损失。Web服务的性能也是一个问题,对C/S模式的应用软件的速度存在质疑。还有一些诸如潜在的隐性成本,比如导入数据、服务与其他内部应用软件的集成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先进的IT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中正日益兴起的SaaS服务,它的诸多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思路。然而仍处在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正确、合理地选择SaaS的不同服务,从而享有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2]韦群锋.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3]郑柯. SaaS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捷径[J].程序员,2008,(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 风险管理
1.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主要特征是在其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灵活性较强,并在近10年来,中小企业不断地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经过这场生死灾难后,也渐渐地意识到实现企业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唯一出路。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意识不足,麻木投入严重。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意识到要大力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比例持续上升。但由于领导的意识过于肤浅,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聘请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为自己的企业制作一个网站,或建立自己企业的局域网,甚至大规模购买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而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企业内在员工的整体素质。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都以失败告终或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1.2信息化技术应用简单。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仅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停留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等简单办公自动化,而没有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智能控制、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及电子协同商务、企业智能决策与管理等高级阶段。
1.3信息化建设难度大。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企业领导层的阻碍,即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度不够,使得企业信息建设困难重重。另外中小企业高素质技术管理型的复合人才缺乏,再加上企业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建设企业信息化难度增大。
2.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分析
2.1信息化实施风险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电子商务等影响,几乎都知道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断地建设企业信息化。但由于存在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使得在企业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带各种风险。如企业在引入信息化建设时,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度不够,从而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及支持不够,或领导的麻木投入,引入与自己企业实际不相符的商业软件,或是只重视技术的引入不重视企业内部环境、制度建立、人员培训等,这些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风险。
2.2企业业务重组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其中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而企业的业务流程又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密不可分,如业务重组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及权力机构调整、人员的调动,甚至很多人员及岗位、权力都可能被流程取而代之,这些在中小企业中,往往又是阻碍又是致命的,因此,如果企业的领导层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业务重组,为企业信息建设建立良好的环境,那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
2.3信息安全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原因,如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下的风险认知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普通偏低等,使得中小企业难于应对网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移动存储器和网络共享泄密等能力,甚至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够等原因,也可能使得企业的电子资料很容易地泄露商业核心秘密,这些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3.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应对策略
3.1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
企业建立信息化全过程,如何降低信息化风险,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领导层的风险意识,引进成熟有效的风险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只有企业管理层意识到了信息化风险,在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下,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员工风险意识。同时还可以建立企业的信息化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从而使得企业更灵活地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最终将信息化风险降到最低。
3.2加强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成功率也不断上升,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普通较低,可以说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员工只能用计算机进行一般的操作,而熟练使用计算机又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操作却很少,至于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管理复合人才就更为稀缺。因此,对于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来说,应加大投入对本企业员工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风险及管理知识等全方面的培训,同时加速与高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4.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化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唯一选择,但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何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文光,蔡翔.中国企业信息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3
[2]于嘉.企业信息化风险的防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48-50
[3]刘福来,金志芳.企业信息化风险防范探讨[J].企业经济,2003,(8):49-50
[4]田中玉.浅议企业信息化风险及其规避[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11):92-94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金融危机
论文摘要:当前,金融风暴愈演愈烈,虚拟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日渐严重,许多企业大遭其难。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有限、资本积累少、技术力量薄弱,应对危机的能力相对欠缺,因此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绝对是应对危机的良策之一。文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机遇与困难,并就中小企业如何运用信息化策略应对金融危机进行了探讨。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T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200万户,占全部企业数的99%,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7%,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8.7%,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在金融危机的凶猛席卷下,它们迎来了近几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1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10分之1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比减少15%;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被解雇员工超过2000万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l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出企业信心的下降,2008年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8,分别比二季度和2007年同期回落11.0和19.2点。据统计,在2008年第三季度,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3.3、117.5和112.0,比第二季度回落16.6点、7.8点和6.0点。
2金融危机中倒下的中小企业的特点
2.1没有核心技术,缺乏竞争优势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能源及原材料消耗高,产品技术含量低,代加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润率和资产评估价值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低下。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锐减,便面临生死考验。
2.2没有专有营销渠道。资金流转不畅中小企业大多与产业链关系紧密,产品较单一,销售覆盖面窄。在金融危机中,产业链发生较大波动,造成企业库存积压,资金回笼缓慢,濒临困境在所难免。
2.3信息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大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甚至空白阶段,成本控制、市场预警、网络营销、生产自动化、人员结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3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3.1概念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
3.2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同首次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结果显示(CECA罔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数据),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人能力,其中有44.2%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只有24.5%的企业具有会计电算化应用,8.9%的企业具有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9.9%的企业具有进销存管理系统应用,6.0%的企业具有供应链管理应用,5.6%的企业具有渠道管理/分销管理应用,86.2%的企业没有ERP,已经应用ERP的企业不足5%,只有9%if~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而在美国,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欧洲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在业务应用方面,我国与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3.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过去20余年,台湾地区制造业飞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其中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信息化来规范整个制造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对产品品质及成本的有效控制。这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是个良好的借鉴,中小企业最好的出路是“原地来改良”,早日利用信息化策略,以实现产业升级。多部委决策都把发展中小企业放在重要位置,尤其看好两大_二角地区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地区发达的信息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已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发展信息经济正当时。首先,全球金融海啸为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外部环境,也是中国信息经济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其次,政府为促进内需保增长,投入的大量资金为企业的信息化创造了机会;第三,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运营商的作用也凸显出来,企业降本、产业升级压力的加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综合信息服务的需求。
4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4.1人才
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很难留住IT业的高级人才。而对于素质一般的IT人员来说,信息化带来的严格管理制度会让他们无所适从。中小企业亟需建立一支具备运删现代信息技术本领与能力的骨干队伍。
4.2管理思想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往往直接来源于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变化。一个企业最初强调的是资金管理、销售与市场,接下来是质量和成本的管理,进入平稳阶段开始关注客户份额或者客户满意度。而这一系列管理思想的变化将直接导致诸如财务与业务系统、ERP系统、成本或者项目管理系统、CRM系统等等系统的部署,因此,一个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变化就是信息化的指挥棒。中小企业的经营往往在成长初期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魅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越来越不适应。管理思想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3标准化建设
进入到工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快速发展阶段后,更多的标准化要求让粗放惯了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现场、看板、服务水平等各方面的管理,相对应的信息系统或者技术也就成为强有力的辅助手段,自动化生产线监控、制造执行、服务水平监控等系统或者技术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标准化的艰难转变。
5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对金融危机
5.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模式
5.1.1市场型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来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5.1.2效率型模式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5.1_3服务型模式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服务信息并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建立了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5.1.4关系型模式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中小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之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以此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5.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议措施
5.2.1引入财务软件
财务软件在我国发展较早,现在大多完成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所以在中小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风险,它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5.2.2引入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中小企业必须优化供应链网络结构和供应链各级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库存积压,以实现企业供应链的规范、优化、透明管理。通过渠道管理优化,可以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销售渠道,增强终端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2.3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CRM的核心是客户的资源价值管理,通过对用户信息资源的整合来达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快速周到的优质服务;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更有效地管理客户关系,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指导,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5.2.4引人企业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
MRP11即交易自动生成方式,入账、过账均由计算机完成,保证资金流和物流的同步进行。信息流内涵的表现是物流及资金流的状态体现,对企业起着驱动和控制作用。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使资源达到合理化配置,提高利用率达、降低损耗率,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5.2.5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RP
系统是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化的主要表现,资金流是传统性的经济活动,已经比较成熟和定(上接第43页)仅B类项次不合格数大于2hm,属较严重不合格。注:每台样机每个检验项目为一个项次。
②产品标识判定。当所检两台样机所有B类标识检验项目中有不多于2个项次不合格,判定产品标识检验合格,否则判定产品标识检验不合格。当产品存在2个以上B类项次不合格时,属于严重不合格。其中标牌内容、其他标识这两项检验项目,仅作为检查项目,不划分重要程度,不参与产品质量判定。
③产品检验结果综合判定。经检验,所检两台样机的实物质量判定和标识判定项全部合格时,综合判定检验结果合格;反之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当产品存在4个及以上A类项次不合格,或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定子绕组击穿或电机烧毁,属于严重不合格;当产品存在4个以下A类项次不合格或仅B类项次不合格数大于2个时,属于较严重不合格。
④产品检验结果综合判定异议处理复检。对判定不型。引入ERP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还可在各类型企业中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企业在这方面的竞争会不断加剧和复杂化。
5.2.6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究竟什么?企业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科技技术,在信息化平台上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对信息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企业交易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创优能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企业信息化。
一、信息化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正逐步普及,但究竟什么样的管理才叫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如何在管理中运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搞清楚。当前中小企业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只限于拥有电脑,建立企业网站这个层面,少数企业施行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没有充分发挥管理的优势,反而由于企业自身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导致信息化管理成为一块鸡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真正的信息化管理根本没有得以实现。我国中小企业多处于行业从属地位,相互之间的竞争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原因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刚好满足这些企业发展需要。那些运用了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数据信息进行系统采集,经过技术处理,有效传输,并运用于企业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科研部门、人事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对企业获取外部信息带来了便利。信息系统的科学使用,企业能迅速和准确的获取企业内外部的信息,通过系统的加工处理以及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企业就能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密切配合,从而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二、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1)对企业组织运行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两个问题:交错整合过程的不确定性、活动分工的不明确性,所以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复杂不稳定。企业要想依照既定的管理模式实现良性运行,就必须以客观的手段强化企业和职工的管理意识及管理行为。事实证明,唯有信息化管理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这样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信息化管理使增强了企业职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各个部门的职工可以各司其职、配合默契。(2)对企业生产制造管理的影响。中小企业在生产制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库存管理不当,经常有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积压在仓库中,导致企业现金流动性差、运营成本高、利润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对生产能力不足或陈旧的生产线进行更替。企业唯有采用信息化管理,通过先进技术优化生产资源,才能使企业各功能之间的和谐运转、利润空间得到提高。(3)对企业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小企业要想在短时间之内建立科学的业务管理流程,唯有采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准时将产品交到客户手中,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距离,节约了客户交易成本,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使消费者能更好地了解市场,也使企业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使企业实现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交易系统,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对企业技术创优的影响。技术创优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重要,不仅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而且能够弥补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等方面的缺陷。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业能力、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拓宽研发思维的能力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得到实现。此外,信息化管理还使中小企业畅通了信息交流沟通,新产品开发速度得到加快,设计新产品、生产新产品、改进产品、增加产品性能的成本都随之降低,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5)帮助企业扩大竞争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企业长期积累起来以技术优势为主体的市场环境发展变化,信息的不对称性进一步减弱,中小企业在许多信息的获取方面以及技术的学习、运用方面,已逐渐赶上了大企业的脚步,中小企业结构简单,使中小企业能利用信息资源,快速学习到大企业的丰富经验,比大企业更快掌握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知识,通过技术创优,中小企业呈现后发制人的趋势。
总之,中小企业想要共享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知识,就必须在夹缝中找生存,要想和大企业一起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这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最根本的变化。
参 考 文 献
[1]金铺.浅议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管理信息化[J].现代商业.2009(3)
[2]杨静,张雅歌.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J].企业导报.2010(9)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息管理;问题;对策
传统的企业管理总是强调“人财物、销”的管理。信息是现代企业的主要资源和无形财富,是现代企业科学决策的基础,面对激烈的竞争,信息化管理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采纳。民营企业由于起点较低,许多企业因财力物力与管理理念所致,不太在意企业本身的信息和与企业相关的信息管理,更谈不上信息化管理。关注和研究民营企业的信息管理,是推动民营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民营企业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 实施信息管理是民营企业提升管理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检视国内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成功主要是靠市场机遇,创业者往往凭借胆识和勇气,先人一步抓住了机会,使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得以迅速地发展。靠市场机会起家的中小企业往往会出现“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企业经营者每天更多考虑的是不断扩展业务,至于企业日常的经营过程和即时经营状况并不清楚。过去,大多数企业都是凭感觉、凭经验来进行企业管理和决策。然而,随着企业规模和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企业发现管理越来越难以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内部各个环节严重脱节。各个流程也无法衔接。不少企业面临库存不清、停工待料、交货不及时等突出问题。一旦市场形势转变,市场需求下降,同行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企业会突然发现赚钱变得困难了,以往的很多招数不灵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要想在这场危机中顺利过冬,就必须从管理抓起,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平均可以使企业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MRPII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已达到70%-80%,世界500强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无数的事实证明,实施信息化管理是民营企业提升管理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2 实施信息管理是民营企业化解危机、降低风险的要求。我国民营企业作为中国企业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的风险更大,更需要加强危机管理。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竞争十分激烈,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企业处于经营风险之中,为了减除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我们需要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所以企业在充分利用、挖掘、搜集、整理信息的同时,还要注重企业危机信息的管理。危机信息是企业的瞬时信息,其管理难度比企业的一般信息要难得多。
3 实施信息管理是民营企业家身份定位的需要。在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老板为把控企业风险可能做了很多不增值的工作,他的时间被下属所支配,常常忙业务而无暇顾及信息化项目。但信息化能够帮助民营企业老板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只处理例外事件,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战略和规划,做好企业,实现从企业老板向企业家的转变。
4 实施信息管理是民营企业转变竞争方式的必然选择。大多企业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信息化建设和保护的意识不强。面临同行的“谍战”,这些企业常常束手无策。民营企业要解决这一问题,简单通过“子承父业”、“独门秘方”等家族式管理,很难真正起到杜绝被“潜伏”的命运。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流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才可以摆脱被抄袭和模仿的命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二,民营企业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信息管理水平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的路径与进程。我国99.8%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95%是民营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还有90%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待开发,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初级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很不理想,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近68%还没有计算机,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大部分没有独立网站,有的挂在别的网站上。独立网站中的85%仅仅是宣传、查询信息,还没有真正开展交易,真正网上实现交易的只有11%。妨碍民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意识淡薄。目前,导致民营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多企业的决策层仍然没有充分理解信息化管理的实质意义,缺少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出现管理不科学、流程随意性大。许多民营中小企业领导信息意识淡薄,眼光不够长远,认为信息化资金投入大,而收益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得到的,不愿拿出资金搞信息化建设。
2 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一套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即使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在前期能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实际上,它的应用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而需要调整,后续资金会要求越来越多,因此信息化所需的资金投入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又一大难题。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投入的资金绝对额平均不到企业总资产的1%,其中超过90%实施信息化的中小型企业的投资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从总体上看,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普遍较少,不少企业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企业信息化,更没有设置专项经费去建设,这就必然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信息化进程。
3 人才力量单薄。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据统计,我国企业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尤其是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紧缺,目前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是懂技术的不懂治理,而熟悉治理的又对技术不感兴趣。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在信息化选型上出现致命错误,从而延缓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4 企业员工不理解,不支持。一般来讲,企业的一般员工不会理解信息化工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尤其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他越了解企业的业务或生产的复杂性和流动性,就越不敢轻易对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效果下结论。实施信息化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改变了手工操作。从习惯了的操作方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操作方式,心理上有一种本能的抵触。一些民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后,必须根据信息化的规范要求企业流程,甚至要进行较大的部门重组、人更。流程再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不同人员的不同利益,而且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某些员工还会由于担心自身的利益被损害而抵触信息化的推进,这就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工作。
5 信息基础设施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不充分,通信和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信息网络覆盖面还较窄,特别是内地和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和通信中的信号不畅的现象还客观存在,民营企业获取信息既不系统又不全面。
6 信息化利用率低。部分企业的确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在新加坡,即使不是很大的企业,每天也可能编制出两、三万张报表。而且这些报表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企业的工作在晚上12点结束,第二天早上6点又开始,在这6个小时内,3万张报表的编制工作要完成,因为第二天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这些报表来了解并掌握业务进程。
三、解决民营企业信息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强化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企业主要领导亲自参与信息工作,以提高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辨、利用能力,把信息工作列为企业决策的重要组成部门。
2 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决策、运行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信息集中统一处理和共享,以避免有价值的信息流失和浪费或重复开发。
3 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与技能。对企业来说,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化素质和技能低下是阻碍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与技能,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4 营造出理想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影响和带领企业员工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的一项“全员”工程,营造出理想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
5 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企业本身必须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宽筹资渠道。
6 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完善企业信息网络。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各方面力量,加快研究,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完善企业信息网络,不仅有利于企业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晓双金融危机后的新思考――提升经营管理素质中小企业需勤练内功[N],国际商报,2009-09-24。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化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经济不断取得成绩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怎样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不少中小企业或者说是国家发展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近些年以来,在互联网技术向前发展的情况下,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步入了信息化的发展时代。而其中,企业会计也进入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根据我们已经了解到的信息,可知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南京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算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它是一项牵涉到从高层到低层,由整体到局部,由决策到执行等各个阶段的过程,不仅仅是牵涉到了很多部门,而且还与企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配置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涉及面比较广,往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必须要进行整体规划,否则欲速则不达,浪费企业的资源。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南京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全市企业中的38家通过发放调查表及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该市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缺乏原动力、认识模糊、技术手段不足等问题,有些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明显欠佳,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样本构成
南京市的不少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主要是以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作为本市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100―200名职工的企业有11家,占总数的29%;200―400名职工的企业有8家,占总数的21%;400―600名职工的企业有7家,占总数的18%;600―800名职工的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13%;100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有3家,占总数的8%;其他情况的企业有4家,占总数的11%。从注册资金来看,1万元―400万元的有3家,占总数的8%;400万元―800万元的有1家,仅占3%;800万元―1200万元的有6家,占总数的16%;1200万元―1600万元的有1家;1200万元以上的有7家,占总数的18%;其他情况的企业高达20家,占总数的半数以上。企业的经营范围从最为基础的销售维修到各种食品、工业基础产品的生产,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电子商务的使用情况
电子商务对于大多数受访者来说,是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已经有75%的企业开始建设电子商务。但是,从建设的情况来看,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有22%的企业还没有计划建设,47%的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但是却没有投入运行。只有28%的企业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表示效果不明显,所以说真正开展了电子商务而且取得一定的效果的企业不多。这表明,我国开展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的愿望与市场的情况有一定的出入。
(三)企业实施信息化后的效果分析
实施信息化以后,企业明显改善了经营情况,同时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调查数据显示,实施企业信息化以后,有29.6%的企业表示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且有18.5%的企业生产效益明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有较大的突破。其中,有27%认为获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有46%企业认为信息化只能为企业的一些简单的决策提供支持。还有13%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工程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而17.4%的企业则认为信息化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等。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有些企业自身发展的条件较好,往往会对现状比较满足,停止不前,他们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可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有较大的兴趣,他们指望可以利用企业信息化大大提升企业的效益,但是一旦发现要投入较多的费用,而且效益不能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就失去了建设的信心。所以说高层领导难以采用长远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存在急功近利观念,对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在实施中困境重重
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引进高端人才是极其困难的,再加上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具备建立企业信息化项目组的条件,同时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缺乏管理顾问对此过程进行监理,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三)缺乏企业信息化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
企业的规划一定要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由于该市的企业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部分企业尚未能掌握现代的管理方法,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所以在此过程中难免规划不完善,这将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以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分步实施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主要是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核心,根据企业数据而非业务职能进行规划,从而保证在分步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会被孤立,保证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共建共享。与此同时,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还牵涉到管理问题,对信息化建设往往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员工的会计信息化培训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是依靠企业员工去实现信息化,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但是,每引进一项新的技术、新的理念,观念的冲突往往会涌现,而且不同的人会从不同层次上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应该把员工培训工作贯穿于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会计信息化意识,使各级管理人员有效掌握信息化技术。
(三)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解决企业的建设资金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开始以前,我们要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在内的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准确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从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融资,落实项目所需要资金,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是一项以会计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财务工作变得越来越精细化。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解决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管理核算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财务工作量,并为企业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辅助。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从而充分发挥其为企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武慧娜.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出现了一种将财务内包与外包统一新的财务软件,即云计算。它包括SaaS和PaaS这两种模式,均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应用模式。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在云计算背景之下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云计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资金有限、人才缺乏、资源分散、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首先从财务信息化入手,一方面是因为财务数据的标准化工作相对容易开展,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是任何商业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主要模式软件外购,财务软件内包以及财务软件外包,这些模式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信息化发展。但是在成本、个性化、移动商务等方面很难找到优化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云计算平台下SaaS模式的运用,极大的节约了IT投资的成本,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都可以通过租用的形式来使用。中小企业只需要按需付费,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更加适用于中小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选择模式。
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
1.1 财务软件内包
当今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交由专业的软件公司来定制财务软件或是汇集企业内部大量的物力与人力来开发适用于自身企业特色的财务软件。然而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中小企业
具有高成本的自我研发,业务不多,流程简单等诸多现实因素,因而,通常中小企业并不会选择财务信息化的内包这种方式,过分追求个性化相应的结果就是不必要的高成本,企业要全面综合地来考虑分析财务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对比,为企业选择出最佳的方案。
1.2 财务外包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因此把财务工作就委托给专业的记账公司。财务外包就把复杂烦琐的会计业务事项交由专业的机构去处理,这样能有效的缓解财会人才不足的问题,那么委托方就能可专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并且还对企业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成本有减少的益处。但同时还需意识到财务外包也具有风险,如可能存在泄漏企业财务信息泄露的风险。
2.云计算及其特点
所谓的云计算是指以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为基础,将在个人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上所存储的海量信息资源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共同工作。云计算利用使计算分布在海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不在本地计算机或是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和互联网具有一些相同之处。这样有利于企业能将资源快速转换到所需要的应用上,按照需求来访问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个人与企业用户都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来购买硬件设备,只需要要租赁或购买互联网上的计算能力就可以了。
云计算属于按需收费,以租用云端的服务开计算资源,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企业在IT方面的费用,也不用担心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云计算可以提供了非常安全可信赖的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模式下远程用户的访问也很便捷快速,只要在联网的状态下,登录有使有浏览器的终端设备就可以使用云计算与云应用的服务项目,与此同时,云计算现在已经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与不同的区域位置上实现了可以实现共享数据和应用,实现协同办公。总而言之,云计算的出现为个人与企业使用网络提供了更加多的便捷与可能。
3. 云计算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
3.1 SaaS模式
当下我国的SaaS企业应用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就是企业的财务模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会管理方面使用比较多的就是金蝶的友商网的在线会计服务与用友伟库网的网上记账平台等,SaaS模式的出现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而言是一种新型的财务外包模式,中小企业可以把企业自身的软硬件及其维护进行外包,但企业的账务管理仍然是企业自身管理掌握,和以往传统的财会外包相比较,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泄露财务核心数据的风险,并且使用SaaS模式能够有效的为企业节约研发软硬件的投资成本以及对其的升级维护成本,这对于那些本来就存在缺少专业财会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成本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是非常实用有利的。中小型企业不必在等到年末才能够查看自身企业的财会数据,而是可以随时进行查看,极大化地实现了同步与共享信息,与此同时非常轻松的就解决了以往传统财务信息化模式下移动商务所具有的种种不便与困难,异地办公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能不受时空制约,随时随地处理公司的账务。
3.2 PaaS模式
对中小企业来说,PaaS模式是软件外包和内包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所谓外包就是中小企业租赁PaaS提供商的研发平台和运行环境,所谓内包就是中小企业通过云计算平台自主研发财务软件。这是中小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PaaS不用企业出资购买服务器或是开发软件,并且在研发完成财务软件以后的测试环境也在云平台上,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成本与研发经费。同时,PaaS还有具有实施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行研发,定制出最适合企业自身特点与需求的财务软件。而且,PaaS平台开发财务软件对于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这也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所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在PaaS模式下协同商务也变得非常简单、易操作,只要开发人员是在互联网的状态下,就能够实现在线协作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语
云计算的产生以及其SaaS和PaaS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处理好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成本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移动商务问题以及和个性化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中应用云计算模式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潜在的很多问题,例如云计算的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传统财务数据和云模式财务数据的有效整合等等。云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革新,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做出有力贡献,同时自身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许金叶.会计云计算:物联网体系中“脑智能”[J].会计之友.2012(24)
[2]汪德帅,张一川,张斌,刘莹.支持多租约SaaS应用按需服务的负载均衡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3]牛文书.简谈网络会计[J].中国总会计师.2011(01)
内部控制在一定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发生作用,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信息化环境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为基础,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会计处理相融合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企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防范与控制经营风险,将使企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反之,如果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问题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隐患。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问题也因此被提出。
近年来,十堰市中小企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截至2010年底,全市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户数超过2万家,除18家大型企业外,中小企业户数占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0多万人,占企业从业人员80%以上。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350多亿元,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5%。中小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城乡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①。为了寻求提高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十堰市32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调研。尽管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样本规模偏小,但调查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基本情况,对于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
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被调查的企业全部实施了会计信息化。从信息化实施的时间上看,超过3年的企业占56.25%,最长的已有13年,不足1年的企业只有3家,说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生存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愿意在会计信息化方面投资。但是,被调查企业中近50%的企业使用会计软件的时间不足3年,说明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整体起步较晚。因此,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范围、方式的变化等尚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65%的被调查企业财务报告生成方式是由会计人员输入记账凭证,系统自动记账并生成会计报表,仅有25%的企业由业务系统数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生成会计报表,也就是说能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企业目前还只是少数。还有5家企业目前仍坚持手工核算与财务软件并用。企业目前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主要集中在总账、应收应付、会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会计核算模块,较少应用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模块,实现的功能也主要是会计记账、编制报表。可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会计部门的信息化还是一个“孤岛”,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孤立。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十堰市中小企业企业会计信息化需求具有高度不平衡性,会计信息化发挥的作用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有显著差异。从被调研的中小企业规模上看,规模企业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会计信息化水平较高,12家规模企业中有8家企业基本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与大型企业关联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发展较快,积极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ERP系统方面转变。从行业类型看,传统商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会计信息化水平越高的行业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也越高。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对软件依赖程度高
十堰市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主要以商业购买为主。被调查企业中96.88%的企业选择购买财务软件,其中35.48%的企业又进行了二次开发,选择完全自主开发的企业只有1家,也拟于近期转用商业化软件。说明商业软件由于功能趋于成熟、价格日趋低廉,成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首选。生产制造型企业多选用以财务为核心的ERP软件,注重料、工、费的核算,以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商贸型企业为及时了解商品的销售和进货状况,多注重库存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功能程序化,由软件自动执行各种核对、校验、判断,许多内部控制功能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适合企业的规范的财务软件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基本保障。
二、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环境控制
从会计信息化设施配备和管理方面看,被调查企业都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但是基本都未配置专门机房,部分企业甚至还不能做到专机专管;计算机硬件配置较好,完全能够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需要;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都符合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但是许多企业把ERP系统完全等同于一套普通的办公系统,仅仅利用了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没有意识到ERP系统更是一个内部治理的有力工具,使系统本身具有的内部控制功能都未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素质方面,截至2010年底,十堰市会计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2.13%,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比为9.27%②。被调查企业中会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47.25%,具有中高级职称者仅占7.87%,低于全市水平,显然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用控制
1.会计数据输入过程内部控制
会计数据的输入可以采用手工输入、磁盘转入和网络传输等形式。被调查企业大部分采用手工输入,能够按照规定设置软件操作人员姓名、密码并进行适当的授权,非授权人员接触会计数据的难度较大;输入控制方法一般包括:凭证格式和内容的控制、有关责任人签章的控制以及凭证审核的控制等。部分企业在软件供应商的帮助下,还在程序中增设各种约束条件,识别错误的、不合理的数据,过滤非法数据,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但也有少数企业在操作人员的职权分工方面仅仅利用软件固有的功能,或虽有分工但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例如只使用系统本身设计的重复输入无效等措施确认数据的正确性,给内部控制造成很大的隐患。
2.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内部控制
会计原始数据正确输入后,由软件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汇总、登账、对账、结账等具体的会计处理,大多数企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极少需要人工干预。内部一般控制和数据输入控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保证数据处理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数据输入控制较好的企业会计数据处理控制都是有效的,基本能够保证经济业务的数据处理过程正确无误。但是如果某些错误,例如计算错误、用错文件、用错程序等数据输入错误在输入过程中没被检查出来,会计数据在处理过程中的修改控制往往不理想。被调查企业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控制措施依次为:修改权限控制、修改痕迹控制、勾稽关系合理性控制、数据有效性控制、文件标记控制。
3.会计数据输出过程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数据输出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屏幕显示、打印输出、磁盘输出等,输出的数据和文件内容主要是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和会计报表,基本目标是保证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在数据输出程序控制方面,大多数企业采用授权输出控制、加载数据审核控制等对输出的数据进行内部控制,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进行管理;二是对存储在其他磁介质中的会计数据进行管理;三是对打印出来的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数据进行管理。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仍然需要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被调查企业在这一方面执行较好。另外对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应当分别进行档案管理,对于历史数据,被调查企业一般在计算机硬盘保存的同时,都会进行备份,采用光盘或U盘进行保存;对于当前数据,为了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企业一般会脱机保存、定期备份。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痕迹记录方面,档案管理控制执行较差,某人在何时以何种身份调用了哪些功能、进行了哪些操作不能一一记录在案,导致在发生事故后难以追查事故原因和责任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将内部控制嵌入企业信息系统
企业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必须先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首先应当加快步伐,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使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有规范可遵循。其次,应当成立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构建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平台,引导、扶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2010年11月9日,十堰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示范效应。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外部力量是财务软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商的技术支持,政府对此行业也应当加以规范和扶持。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首先应当明确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在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业务处理流程信息化、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嵌入内部控制。其次,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选拔和奖惩机制,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成为既熟悉会计制度又熟悉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二)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应从开发、设计阶段开始评估各种风险。开发、设计阶段主要是决策风险和效益风险,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主要有直接应用通用商品化财务软件、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他单位开发、联合开发、通用与定点开发财务软件相结合等渠道。企业决策层应根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综合考虑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核算方法等因素,充分客观分析各项目的可行性,选择适合企业的解决方案。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在会计信息应用处理阶段企业大部分的数据都将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资产保护除了原有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外,还应当包括信息系统和各种数据资源,未经授权访问风险、软硬件故障风险等安全风险首先应当引起企业足够重视。除此之外还要正确认识数据记录风险、数据维护风险和信息报告风险。企业应当持续关注上述技术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变化,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尽可能发现和评价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及时调险应对策略 \[1\]。对于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应及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责任,规范、妥善处置。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当具有集成性、柔性,将安全性放在优先地位。内容应涵盖会计信息化组织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安全、会计数据的安全控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主要有两个职能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两个部门应当相对独立,部门内部不相容职务也应当分离。对于中小企业,至少应当设置会计信息化主管、系统管理维护员、会计业务操作员、数据分析员、审核监督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等岗位。会计信息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负责财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各项初始化工作等;系统管理维护人员权限较大,不得同时兼任会计数据录入、分析工作,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随意修改已投入运行的会计核算软件。会计业务操作员一般由基本会计岗位人员兼任,应当注意将输入、 修改、 审核等不相容职能分离,该岗位人员负责将会计凭证等会计信息资料录入计算机,操作运行会计核算软件,完成核算工作。该岗位不得同时担任出纳工作、软件维护工作,不能负责会计资料入机后的审核、校对工作。会计信息入机前、后的审核校对工作,不能由出纳人员或会计业务操作人员兼任。数据分析员、审核监督员可由会计主管兼任。计算机软、硬件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硬件的维修、升级、软件的正常使用、存储设备的维护等。会计数据安全控制制度应包括数据存储控制制度、数据丢失或非法修改的防范制度、数据备份控制制度、数据删除控制制度、数据恢复控制制度等。会计档案管理方面,首先应当由专人保管,未经许可,除档案管理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复制、修改和带出存档的数据、凭证、账表及其他资料。其次,应当根据档案重要性程度与泄密风险对信息和数据划分级别,规定相关人员使用档案的级别限制。第三,应对会计档案定期检查,做好防火、防尘和防潮工作,防止存储介质损坏导致会计档案丢失。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鉴别、取得和交流有关信息,以使人们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要素对内部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2\]。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信息与沟通也应当从系统开发时开始,系统开发设计决策时就不能只考虑财务工作的需要,而应当从整个企业治理和管理高度出发,整合企业各部门人员,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工作,正确理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和意义,建立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企业每位员工都了解信息系统及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清楚知道自己在系统运行和内部控制中的角色与地位、权利与责任,以及自己的工作与他人之间是如何衔接、关联的、怎样才能使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等,从而促使信息系统使用中各部门、企业相关人员能够主动进行交流与沟通,企业各部门可以畅享企业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提高信息系统运作效率,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与外部的国家工商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银行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信息及技术变化、交易形式等重要信息。
(五)定期评估,加强监督
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3\]。首先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包括常规、持续的日常监督和针对内部控制某些重要方面的专项监督。日常监督应渗透在企业日常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等定期管理活动中,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管理活动才能加强日常监督的持续性。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和记录,评估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专项监督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开展内部审计,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扩大内部审计的稽核范围,从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阶段开始进行内部审计,对系统开发和设计过程进行事前审核和评价,对系统应用过程中业务执行的合理性、相关部门规章制度的执行等进行事中的评价和验证,对企业最终的预算控制、营运资金控制、客户信用控制等进行事后分析,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其次,还应当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外部审计是外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环境下,要大力开发审计软件,促使审计工作从企业现场审计逐步转向实时的在线审计,并邀请计算机专家对企业数据库设计、网络安全等进行技术评价,从而对企业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找出缺陷,提出改进意见。
会计信息化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中小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特点的变化,高度重视信息化中的各种风险,围绕内部控制目标,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长期、持续改进会计信息化中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雪晶.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探讨\[J\].财会通迅?综合,2008(8) :75.
(一)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管理会计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规划与决策上,如全面预算管理,另一方面体现在控制和业绩评价上,包括目标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业绩评价激励机制等。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能具体完成以下目标:1、客观准确的成本核算。2、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3、执行性强的业绩评价。4、严格的内部控制。5、安全的资金集中管理。6、有效及时的全面风险管理。
(二)选择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架构模式。
企业在选择自己的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架构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云服务产品的投入使用对现有会计流程和人员的影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必然会对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更多的要求,因此需要按照以上三种架构模式对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使他们了解系统处理过程。(2)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现状:当前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现状决定着企业以何种架构模式引入管理会计信息化,之后才能预测云服务产品给企业财务改革带来的效益。(3)与云服务商沟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要求服务商根据客户的财务环境和行业特定提供服务。
(三)选择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云计算部署环境。
云计算的部署环境类型,不论是公共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云计算环境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成熟,云计算运用下的商业模式还存在较多问题,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更大,更注重安全性的大型企业在云计算部署的必然要选择一个私有云环境,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数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比大型企业低,可负担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小,因此中小企业更适合私有云。
(四)确定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根据上述的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目标,系统应至少包括成本核算子系统、预算子系统、业绩评价子系统、财务分析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集成才能体现以事前编制预算为重心的事前预测,以差异分析为重心的事中控制,以业绩评价为重心的事后管理的管理会计思想。
1、成本核算子系统。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子系统时可以直接采用商品化的通用模式,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殊性,产品生产流程的特殊性,成本核算方式的特殊性,采用通用性的成本核算系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一个成本核算系统。此外,考虑到定制的成本核算系统与行业整体核算平台存在差异,有碍与行业平均成本的对比分析,数据共享困难等,企业还可以在定制成本核算系统的同时与行业通用的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对接,即将通用与定制结合起来,既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又可实现大环境下的成本比较分析。
2、全面预算管理子系统。全面预算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应包括编制、执行、控制与分析、考核与评估四个环节。预算编制是根据战略目标和竞争状况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预测现金流量表等;预算执行是为了确保预算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预算能够落实到经营过程;控制与分析包括预算调整、预算反馈控制、预算执行分析;考核与评估包括考核目标设定和绩效成果评估。
二、结语
关键词:SWOT中铁物流园信息化
1 柳州中铁物流园及其信息化现状
柳州中铁物流园1957年成立,前身为铁道部柳州木材防腐厂,是驻柳中央直属国有企业,隶属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物资柳州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物流商贸企业,总投资规模3.5亿元人民币,是集物流、商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公司。中铁物流园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项目,是广西最大的工业物流园区。园区的服务对象包括宝钢、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工、伊利、柳州欧维姆、海螺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园区内已形成规模的仓储业务涉及钢材、白糖、牛奶、集装箱、汽车配件、火腿肠、电焊条、家电、日化商品、大理石等商品,同时开展库房和门面出租业务。目前已实现年钢材吞吐能力达300万吨,白糖年入库量达50万吨,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白糖集散地和转运中心。
尽管业务发展很快,但整体而言中铁物流园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园区的应用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大多数计算机应用只限于日常事务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方面,对于物流管理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等物流决策还处于半人工化状态,物流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滞后,仓储和配送等管理机制不完善,物流的内构与外延建设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客户物流需求,距离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现代化状态还存在很大差距。
2 柳州中铁物流园信息化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
2.1.1 交通便利。中铁物流园地处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市西环路中段,位于工业制造和商贸中心区域,毗邻上汽通用五菱、柳工、柳铁机电厂、柳州车辆厂等大型工业企业,距广西最大的钢铁企业柳钢集团不足20分钟车程,距柳州市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飞鹅商圈仅2公里。园区可通桂柳、南柳、宜柳等多条高速公路,园区东门拥有铁路专用线的进出口,可连接湘桂、黔桂、枝柳等国家主干铁路线。
2.1.2 设施资源雄厚。中铁物流园占地500亩,拥有七条总长达7500米的铁路专用线,拥有120000m2的室内仓库和100000m2的露天货场,可容纳300辆汽车同时进行装卸作业。库房内外地面全部采用水泥硬化处理,库内通风敞亮,配备各种照明与消防设备。拥有两台40吨H型龙门吊、三台20吨C型龙门吊、一台10吨A型龙门吊、四台15吨轨道吊、五台32吨双梁吊、六台20吨双梁吊、一台16吨双梁吊、三台10吨双梁吊及数十辆不同规格型号的叉车和室内单梁吊车等装卸设备,同时起重能力超过500吨,可满足50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要求。园区拥有8000个标准箱的周转能力,年集装箱配送服务超过1000个、区域接取送达大宗物资超过100万吨,其中牛奶利用集装箱年吞吐量约1000万件,白糖利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20万吨。
2.1.3 人力资源丰富。园区共拥有在职员工300多人,加上外聘人员园内长期在岗人数超过1000人。公司还与广西工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市二职校等大中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在教育、培训与科研等方面广泛合作。通过校企联合与产学研相结合,企业的在职员工可以长期接受继续教育,同时也能不断吸收大中专毕业生等新鲜血液作为人才储备。
2.2 劣势(Weakness)
2.2.1 决策层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有助于企业降低运作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企业信息化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中铁物流园决策层没有把物流的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的信息化没有经过规划与设计,没有独立的部门解决运作层和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导致缺乏足够的信息源,大大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2.2 技术手段落后。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管理、运输最佳线路等还处于人工、半人工状态,使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的信息化服务。园区仍然依靠电话、手工单证等传统物流手段进行物流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极低。
2.2.3 作业流程繁杂,服务效率低。物流装卸搬运和发货进货作业时间过长,运输效率低,车辆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搬运工人闲置,货物出库流程繁琐,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即时响应需求。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 柳州市工业实力雄厚,为物流园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稳定需求。柳州是广西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中国南方传统的重要工业基地,同时是中国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857户,其中大型工业企业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7户,上市企业5户(桂柳工、柳化、两面针、优联和柳钢),4户企业(柳钢、柳工、华锡、五菱)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完善的工业基础为中铁物流园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工业物流需求。
2.3.2 国家政策支持。2009“亚洲物流信息化国际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表示,当年年初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使物流业受到空前重视,也为物流信息化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未来物流业将适应标准化、一体化、精细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打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有效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2.4 威胁(Threat)
2.4.1 竞争对手强大。中铁物流园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新概念物流园、五菱物流公司及桂中海讯物流公司等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新概念物流园已建成25000平米的货运中转区、5000平米的生活商务区,是集仓储、配送、零担快运、货运信息、生活商务配套服务齐全的一站式大型现代物流场站,入驻物流企业已达60余家。五菱物流公司仓库面积5万多平方米,各种运输车辆与专业装卸设备320余辆(台套),可供调配的中长途运输车辆200多辆,各种工位器具约5万套(台),2009年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桂中海讯物流公司拥有仓储面积7.8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2条,可供调配的运输车辆200多部,年货物吞吐量达40万吨以上,是广西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
2.4.2 相关法律法规欠缺。我国现行物流法规主要涉及物资采购、仓储保管、货物运输合同、海关管理、运输业务等方面,有很多属于相关部门自己出台的行业条例,法律效力和等级比较低,而专门针对企业信息化特别是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法律规章几乎没有,导致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存在风险。
3 柳州中铁物流园信息化发展策略
3.1 着眼全局,逐步推进信息化。信息化可使物流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有助于企业降低运作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但要注意的是,信息化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管理,同时信息化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实现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可首先在个别部门开始应用,从计算机单项应用、局部综合应用、整体综合应用到无纸办公,待大部分部门数据信息化比较成熟后,再考虑网上协同运作、电子商务等高级阶段。紧紧围绕以效益为中心,采取阶段发展、逐步推进的办法,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
3.2 加快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积极推广与应用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POS系统、GPS系统、GIS系统等主流物流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或实施会极大改善现有的作业流程。其次要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包括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以及信息标准化,要大力加强解决涉及各部门、各行业的资料编码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信息系统标准、信息条形码标准、票据标准、运输器具标准等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准则,在整个供应链中构筑畅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流通渠道,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 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将有关的呼叫联系、物流信息管理、数据存储计算等功能包括在内,并借助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自己的管理模式信息化。中铁物流园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网站构建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把物流企业、运输车辆与货主企业信息汇集于一身,三者之间通过网络在线互动可以直接交流和沟通,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流,实现物流信息网络化,提高物流信息处理效率。
3.4 培养物流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铁物流园应扩大高素质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比重,以配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是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供较好施展员工个人能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二是不断引进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各类专业人才,包括高端专门人才和专业储备人才;三是完善员工在职培训制度,定期举办各种专业培训讲座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在职员工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玲.用信息化战略提升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2]汪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4(2)
[3]任天舒.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J].物流技术,2005(6).
欧盟i2010战略、数字法国2012计划、IT韩国未来战略、i-Japan战略……世界各国在危机面前没有畏手畏脚,反倒高瞻远瞩地拿出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再造国家创新力。
2009年11月19日,近百位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聚集到江西省南昌市,参加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联合主办的2009年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资培训暨中国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论坛。在那里,他们将身份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细心聆听各界专家对信息化概念和应用的准确解读。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才,需要建立与信息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国家教育体系,需要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材准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为构建信息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做准备。这也正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排在6个战略行动之首的原因。”
据悉,此次培训源于《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2007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教材编委会,先后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高等学校教材,并陆续出版了相关图书十余本。目前,《信息化概论》课程已列入到高等学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领域基础课程。
而以上情景只是我国政府于2006年推出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各个领域得到积极推进和落实的一个缩影。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创新力越来越依赖于这个国家整个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11月16日,在第十一届高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深圳隆重召开了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信息化试点授牌表彰大会。授牌的项目包括我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深圳、第十六批8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1家新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26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8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06个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
我国政府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保证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创新为根基的ICT企业直面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政府对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信心、远见、规划与落实,不仅事关ICT产业的存亡,更考量着未来20年的国家创新能力。而如何让《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再造国家创新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欧盟《i2010战略》
欧盟数字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报告显示,目前,56%的欧洲人经常使用互联网,较1年前提升了13个百分点。如今,半数欧盟家庭和超过80%的欧盟企业接入了宽带网,欧盟宽带网用户达到1.14亿家,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与此同时,欧盟手机普及率更是达到了100%,甚至很多人有不止一部手机。在这方面,欧盟遥遥领先于美国和日本。
欧盟发展数字经济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于2005年推出建设欧盟信息社会2006~2010年5年战略计划《i2010——建立充满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欧洲信息社会》(简称《i2010战略》)。
《i2010战略》的三个支柱
《i2010战略》以ICT(信息通信技术)技术为核心,包括三个支柱:
第一,建设单一的欧洲个人信息空间。
欧盟有27个成员国,每个成员国有自己的电信提供商,有自己的相关电信法律。但是《i2010战略》的目标是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有一个整体的机构来协调和运营整个服务运营。这首先需要创建丰富的内容和众多的信息渠道,支持企业创建和获取网上内容,确保构建一个安全的高速网络。
欧洲1998年开放了电信市场,在此之前,电信市场处于国家垄断状态。国家控制着互联网,控制着连接到网络上的所有设备以及网络使用许可权。开放电信市场之后,固定电话运营商的数量在1998和2003年间增长了1倍。过去几年,在欧洲打电话的成本急剧下降。3分钟的通话费用平均下降了65%,10分钟的通话费用平均下降了74%。整个欧洲的电信行业正在融合。
第二,在信息化领域鼓励更多的研究和创新。
ICT对欧洲增长和就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ICT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而对ICT的接受和熟练应用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它领导了关键行业的业务创新。
欧盟大力鼓励企业用ICT提高劳动生产率。过去几年,在ICT领域的研究和投资推动欧洲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0%。
第三,利用ICT,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就业环境。
欧盟在整个欧洲开展数字扫盲,让所有民众都从ICT上获益。欧盟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网上公共服务,如电子政务、电子卫生、电子学习等;推动ICT的普及,希望欧洲的民众都具备一些基本的信息通信技能,如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字经济走向
第一,大力推动互联网普及。
欧洲有近一半的家庭不使用互联网。有些人是不想用互联网,有些人是没电脑,用不起互联网,或者是没接受过使用互联网的基础教育。欧洲55岁以上的人只有16%的人使用互联网,也就是说其余84%的人都不用,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欧洲公共网站只有3%符合残疾人上网标准,而欧洲有15%的残疾人口,大大妨碍了残疾人对互联网的使用。能够使残疾人上网,对残疾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体现了电子政务要使所有的公民都能有机会上网这一初衷。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欧盟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推动数字经济的中坚力量。未来,欧盟将会建立更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享平台,邀请成员国及其他愿意加入的国家参与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中去,使参与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够分享信息化建设经验,提高建设效率。
第三,运用ICT节能减碳。
欧盟《i2010战略》的实施是以ICT为核心的,因此如何运用ICT维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了欧盟首要关心的问题。欧盟希望运用ICT达到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致力于达成2020年的目标:节省主要能源20%的消费,减少温室气体20%的排放,提升再生能源20%的使用。
数字法国2012计划
2008年是法国人异常煎熬的一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法国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动荡:巴黎股指全年累计跌幅42.70%,以建筑和汽车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多个行业,法国电信先后有23名员工自杀……法国萨科奇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压力,他们在急切地寻找让经济回暖的强心针。
为了GDP增长率
2009年初,4家权威机构对法国经济增长率给出了悲观的预测数字,无情地嘲弄着法国政府拟定的0.2%~0.5%的GDP增长目标。欧洲联盟委员会预测:2009年法国经济衰退明显,经济增长将为-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法国国家经济及统计研究所(INSEE)给出的数字均为负值:-1.9%、-0.4%、-1.6%。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1月8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预计2009年能保持增长的行业主要是信息服务、医药、飞机制造、电器设备、化妆品,其中,信息服务成为法国经济救命稻草,将增长2%。
第一个提出“将数字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核心内容”思路的人,是法国解放经济增长力工作小组主席雅克·阿塔利。根据阿塔利2008年1月向萨科奇总统提交的报告统计:数字经济在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6%,而美国已经达到13%,韩国甚至达到17%;而由于数字产业的相对落后,导致法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损失0.7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对法国政府具有致命的诱惑力,因此,萨科奇采纳了阿塔力报告中所提到的每一项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解析数字法国2012计划
依据阿塔利报告任命的第一任数字经济发展事务国务秘书埃里克·贝松(Eric Besson)于2008年10月正式颁布了《数字法国2012计划》。这项涉及154项具体措施的计划,被埃里克。贝松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也是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提出的重要对策之一”。
这项计划核心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主要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市场竞争方面的变动:
第一,普及宽带互联网。实现从2010年起,以每月费用低于35欧元的低廉价格,让所有法国人享用宽带互联网。
第二,向通信业转移部分资源。截至2011年11月,将目前模拟电视信号占用的部分频谱资源转移供宽带互联网使用,2012年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这一做法与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宽带计划做法如出一辙——释放无线频谱,以降低宽带接入成本,增加用户选择。埃里克。贝松称此举将为法国带来14亿欧元额外财政收入。
第三,强化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性。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缩短转换手机供应商的必要时间,同时允许携号转网。鼓励发展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在2009年一季度颁发第三代(3G)移动手机的第四张营业执照的同时,优先照顾提供最优惠条件的供应商。
第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推广安全性极强的电子身份证,用于在互联网上确认使用者身份。
第五,进一步发展电子游戏产业。据统计,尽管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然而2008年度,法国电子游戏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仍高达30.4亿欧元,同比增幅为15%,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电子游戏产业与电影放映业、电视产业、DVD光盘产业均已并列为法国四大文化产业。
这些措施被法国政府给予厚望,能在2008~2012年的5年中帮助法国到2012年跻身于全世界最主要数字国家的行列。
一周年后的法国信息化
经过1年的实践,2009年法国GDP连续两个季度回升,抑制住了下滑的态势。2009年第二季度,法国经济经过9个月的低迷后,奇迹般地增长了0.3%,紧接着的第三季度也上升了0.3%。宽带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也已经显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数字法国2012计划》要求电信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宽带服务,而宽带资费将被限定在每月最高35欧元。这使法国成为欧盟第一个强制要求提供宽带服务的国家,并且法国政府将规定,只有普遍服务提供商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确保一系列基本服务才能够获得公共补助金。法国现在的4家宽带网络运营商中,有3家提供29.9欧元/月的宽带费用,1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宽带价格为19.9欧元/月,均已低于《数字法国2012计划》的要求。法国2009年人均收入是1600欧元/月,宽带费用为29.9欧元/月,占比1.9%。2009年,法国宽带普及率达95%,并且均享受低价宽带。
法国数字电视覆盖率上调。2008年3月,法国数字电视入户率为51.7%,这些家庭通过地面数字电视、ADSL、卫星、光缆收看数字电视。2009年8月,55个新区域被准许使用地面数字电视(TNT),从而使得法国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88%。而法国国家视听高级委员会(简称CSA)确定的目标是,2011年如果数字电视覆盖率达91%,就可以最终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放。这将节约大量频谱资源,对降低互联网宽带的接入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法国信息社会建设开始深入民生的方方面面。8月24日,法国最高法院裁决,允许将手机短信作为证明配偶不忠的合法证据。以前,法国法院认定在离婚诉讼中以短信作证据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因此不予采信。而另一方面,网购也成为人们最热衷的消费方式。法国2009年第三季度网购成交额同比攀升30%。法国电子商务及远程销售协会于11月17日公布的数字预计,今年最后两个月的网购成交额可能会达到50多亿欧元,同比增加25%。今年前9个月法国成交活跃的网店数量同比激增了34%。3G手机的旺销也推动了网购的发展,今年第三季度用手机上网购物的人数达到90多万,同比增加了29%。
这些接踵而至的利好消息,使得法国政府总算能喘口气了。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当法国总统萨科齐携夫人布吕尼到达地中海度假时,他们似乎比以往更加悠闲放松。对于萨科齐来说,经济回升的消息将其不久前因为锻炼而晕倒的负面影响一扫而空。
IT韩国未来战略
早上起床入厕后,设置在马桶内的传感器就把收集到的健康信息传给医院,随后医院将诊断结果和当天注意事项呈现在卫生间的显示屏上。接下来,按照智能冰箱推荐的食谱吃早餐,再按电脑根据当天天气情况做出的穿衣提示穿好衣服,然后开着智能电动车上班,到达后把车交给无人停车系统……
这就是韩国政府2009年9月2日发表的《IT韩国未来战略》报告描绘的韩国人未来生活图景。
今年9月,韩国政府了《IT韩国未来战略》,决定未来5年内投资189.3万亿韩元(约合1.035万亿元)发展电子信息核心战略产业,以实现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韩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30多年来,了一系列计划。2004年的U-Korea战略,给韩国信息化发展目标定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韩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发展模式还被公认为国际上最成功的典范。目前,韩国信息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7%(对比数据:我国2007年信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约7.2%,计划到2010年时,比重增至10%),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40%,是国家核心产业。韩国经济腾飞,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迅速恢复,与信息产业的崛起有很大关系。但近年来,韩国信息产业竞争力逐渐下降。迫于这种形势,韩国了其最新的信息化计划——《IT韩国未来战略》。
《IT韩国未来战略》核心内容包括:把信息整合、软件、基础信息设备、广播通信、互联网等5个领域确定为信息核心战略领域;未来5年内投资189.3万亿韩元发展信息核心战略产业;把汽车、造船、医疗、纤维、机械、航空、建筑、国防、能源、机器人等信息技术整合效果显着的行业定为10大战略行业;制定了在半导体、显示器、手机三个信息主力领域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将加强下一代存储器的研发,并积极参与制定下一代显示器和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广播通信领域,韩国将提高自主技术开发的无线宽带(WiBro)、网络电视和3D(立体)电视的商业化水平,到2012年完成数字电视播放转换工作,并在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进行3D电视的试播;韩国计划到明年底,在全国22万所中小学教室设置网络电视,使学生可以免费收看课外辅导讲座;到2012年,全国将铺设网速比现在快10倍的宽带网络,为老人和活动不便的患者全面提供远程诊疗服务。此次战略的意味着韩国信息化在向一个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也标志着韩国信息化迈上了新台阶。
90%家庭接入宽带网络
韩国的信息化水平和世界最先进的美国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水平。在生活领域,韩国90%的家庭已经接入宽带网络,超过6岁的公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率达到755%;在经济领域,电子商务交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方式;在金融领域,实时在线交易正在取代传统的银行窗口业务,DMB业务和直接支付交易也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在教育领域,大学文凭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获得。移动电话业务开通以来,韩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000万户,实现了“人手一部手机”。
政府主导是成功关键
通过对韩国信息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的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电子政务建设同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地理文化背景都十分接近,了解韩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对加速我国今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韩国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电子政务建设方式,在电子政务建设时重视全国的统一规划,并设定统一标准。在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的同时,韩国政府还特别注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促进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推进,同时避免因法规滞后而给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投资项目,通过投资效益分析评价提高电子政务投资效益。
日本信息化建设三级跳
建立副首相级首席信息官(CIO)、开设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这些是日本推出的新一代信息化战略“i-Japan”中的内容。综观日本的信息化战略,从“e-Japan”到“u-Japan”再到“i-Japan”,不仅仅是一个字母的变化,更是日本信息化战略的理念、目标与路径的全方位改变。
e-Japan:为信息化建设奠基
2000年7月,日本政府召开了IT战略会议,创立了IT战略总部,将其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集中研究组织。次年1月,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IT战略总部便喊出了推行“e-Japan”战略的响亮口号,其中的“e”是“electronic”(电子的)的首字母。
“e-Japan”战略的目标是在5年内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而政策目标的实现路径的选择往往与当时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日本的互联网用户数约为4700万人,同比增长率高达74%,互联网的普及率更是由1999年底的21%提升到37%。但是受限于基础设施的普及率,日本互联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最基本的瓶颈。
为此,IT战略总部将e-Japan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定为三个方面:电子政务、互联网基建、信息人才培养。
在电子政务方面,日本通过建立“四极互联网”以及“五项基础建设”,来构建电子政务的软件构架与硬件体系。
另外,该战略借助制定信息技术标准、普及远程教育,以及在大学新设、改组IT专业,增加入学定额等方式来实现信息人才的培养。
u-Japan:创造上网环境
尽管宽带普及率迅速提高,但日本宽带的实际使用率却不能让人满意:DSL、Cablemodem和FTTH的实际使用量分别只占设施能力的30%、11%和5%左右。面对这一差距,2004年3月,日本政府召开了“实现泛在网络社会政策”座谈会。同年5月,“u-Japan”战略正式诞生,
“u”(ubiquitous的首字母)意指“无所不在的”。根据“u-Japan”战略,到2010年,日本将建成一个在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
如何来营造这样一种上网环境?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呢?“u-Japan”战略将发展各种网络应用作为主要的解决之道,其中,政府扮演着提供资金,支持这些应用的开发与发展的角色。
人们不使用网络有各种原因。“u-Japan”战略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如针对老人和残疾人,“u-Japan”战略支持开发更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提供ICT知识培训等;针对那些对网络安全性抱以强烈怀疑态度的人,“u-Japan”战略扶持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安全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i-Japan:转动公共部门的网络齿轮
由于此前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本政府指出,日本的通信基础设施已在世界领先。但是,日本正面临着公共部门利用信息技术进程缓慢的现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在今年补拨了1万亿日元预算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推出了助力公共部门信息化应用的“i-Japan”战略。“i-Japan”战略将执行目标聚焦在了三大公共部门——政府、医院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