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随着区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贫困高职生数量与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较大的特殊群体。自2007年以来,国家大幅增加了对贫困高职生经济资助的投入,建立了新的“贷、奖、助、勤、补”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但是,贫困高职生自尊与自卑交织、独立与依赖并存、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同在。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需要引起职业教育者高度关注。如何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化解压力,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关系到贫困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贫困高职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贫困高职生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和乐观的。大多都朝气蓬勃、自尊自强、热情、学习积极、生活乐观、品质优良、个性独立。但也有少数存在一些心理、思想上的误区和不良倾向,值得教育者高度关注。一是政治信仰坚定。他们关心时事,对社会有爱心和责任感。成长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的高职生,目睹和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和巨大变化,对国家前途充满希望,对党信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但少数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在政治信仰上存在迷茫感、模糊感,缺乏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二是人生观、价值观整体是积极进取的。多数贫困生在选择人生目标和职业时能以大局为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择业观、苦乐观。仍有部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功利化等不良倾向,不愿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自私自利,讲求实惠,过分崇拜权力与金钱;还有思想上存在“什么都不如人”的悲观厌世等消极情感,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三是自强不息,成才意识强。大多贫困生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学习勤奋,求知欲旺盛;生活自立,情绪稳定,乐于帮助他人,愿意通过各种勤工助学和兼职机会化解经济压力,锻炼意志。同时也有部分贫困生学习基础差,产生“低人一等”观念,思想上意志消沉或自暴自弃,存在“等、拿、靠”等不良倾向。四是品德良好,自律性强。贫困生大部分道德良好,待人处世诚信,能按照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遵纪守法,社会责任感强,有奉献精神。但少数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认知与行为脱节。比如,申请助学金时虚报或夸大家庭困难程度、恶意拖延助学贷款的偿还时间;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轻视或漠视集体荣誉和社会责任。
二、贫困高职生思想教育的误区
有效开展贫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和了解其思想和心理状况,以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高职院校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1.课堂教学忽视情感体验,因材施教缺乏。思政课一般采取大班授课方式,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教师无法体会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价值冲突,难以顾及贫困生的个人特殊价值诉求,容易忽视其情感需要,比如经济上的贫困让他们无法对改革成果产生感同身受体验,甚至产生抵触和仇视情绪。我们必须关注贫困生的情感体验,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杜绝“马加爵事件”类似现象的发生,当代高职生们再也伤不起了。
2.经济资助忽视道德培育,价值取向缺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幅增加了对贫困高职生经济资助的投入,建立了“贷、奖、助、勤、补”多元资助体系。学校也通过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资助、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给贫困生有效帮助。但是,经济压力常使得贫困生在同学朋友面前“抬不起头”,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少学生还存在着对经济资助的羞耻感,产生“受资助的都是弱者”念想,内心过于敏感,时刻担心别人轻视自己,自卑与自尊的交织。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还会带来心理困惑和人际隔离。如果不能及时把经济助学、思想教育、心理疏导有机融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等问题,直接影响其成长成才。
3.教育管理忽视适当关爱,人文教育错位。贫困生有很强的自尊需求,他们不能忍受别人的品头论足,难以接受像怜悯弱者一样的关照与同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者只注重理论说教,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的示范与榜样作用,喜欢把对学生的关心、关照挂在嘴上,而没去了解其实际需要和真实想法;更有甚者对学生的资助存有私心,不讲诚信,缺少尊重,导致人文缺失和教育错位。
三、开展贫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贫困高职生在社会和学校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教育现状,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1.建立融思政教育、经济资助、心理辅导为一体的多元救助体系
由于经济困难引发的社交困境、心理困惑,学习困难日益凸显,教育者必须把思政教育同经济资助和心理辅导有机结合。一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强化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有力地增强德育实效。二是给予在象牙塔底层的弱势群体以尊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帮助正确认识和接纳各种助学政策,培养学生诚信、感恩。三是及时化解源于经济助学的各种矛盾和压力,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四是健全全方位的贫困生心理救助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有效调适其心理和行为偏差,引导其消除障碍,走出误区,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后干预机制等,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
2.完善辅导员团队建设与管理,提升育人水平
“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辅导员是开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执行者、指导者和实施者,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是学生成长的向导。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尤其是与贫困生交流沟通,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教育、管理、沟通和服务能力。建立贫困生导师联系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问责制,增强教育管理实效。
3.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多方联动的合力育人机制
贫困生问题关系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关注。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协助者,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帮助其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主动与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兼顾,有力开展贫困生教育和管理,形成联合互动的合力育人机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物质资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就一定能把包括贫困生在内的高职生培养成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冯萍芳,胡玲俐,杨淑敏.贫困高职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6:3-7.
1.1有利于构建文明校园。
构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都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务必做好。现在很多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缺少生活的磨炼,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缺失、诚信意识薄弱。
1.2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高职生初入成年,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成熟,与家庭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关系,一方面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强烈的依赖着家庭。他们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的驾驭能力不足等。2.3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大学生生活相比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活来说是轻松的,在这种氛围中,一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表现为无所适从或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中,导致生活不规律、学习成绩下滑。表现出逃课弃学、欠费欠学分、延期毕业、无证无工作、学校劝退,其结果不堪设想。
2凸显家庭教育的作用
2.1连续性作用。
高职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因为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行为的偏差,亟需心理上的指导。家长在子女上大学之前一直陪伴左右,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容易察觉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才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2监督性作用。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对于收到学籍预警的学生,家长务必要及时与学校、学生本人沟通,共同商定帮扶计划;在纪律方面,家长要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协助执行外出及假日的请假销假制度,并同时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2.3示范性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是对于高职生来说,这样的作用也没有减弱。目前高职生中,存在和不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家庭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孩子树立典型,营造诚信感恩的环境。由此可见,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诚信、不感恩现象,家长有责无旁贷的教育引导责任,要认真对待,坚决制止。
2.4指导性作用。
多数家长将自身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顾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对学校的教育效果有削弱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结合行业发展,呼应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为孩子的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并督促付诸实施。
2.5针对性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量大,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谓“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长有责任、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学校及时反映学生的状况,以便于辅导员和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地反映给家长,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3加强家庭教育的融合度
3.1增强家长的合作意愿。
高职生由于涉世尚浅,还不够成熟。只有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才能提升高职生的情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应该是双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强。如果双方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积极主动的伙伴关系,才能促进双方的积极沟通,使双方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实现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3.2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家长的素质高低决定着高职生能否健康成长,家长的良好素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对引导高职生积极进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家长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持续学习,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家长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家长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3建立两者的互动机制。
为了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我们有必要需求一个两者能够有效互动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去完善两者的互动:(1)建立动态的学生档案,获得有效的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第一手资料;(2)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解读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并告知相关联系方式。(3)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通报相关紧急事宜;(4)家长代表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必要途径。
4.总结
[关键词]安全意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郑琳(1964- ),女,江西上饶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蹇瑞桥(1977- ),男,南昌新建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学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江西南昌33005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067-02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已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股重要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高职生安全教育与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应充分认清形势,采取措施,尤其是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增强高职生的安全意识。
一、加强高职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高职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培养的人才不应仅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而对法律常识一片空白,甚至对安全知识无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增强高职生适应社会、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安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营造高校教育、学习、生活环境的基础和保证。
(二)高职生日常生活安全的需要
当今大部分高职生是独生子女,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家长万般呵护,从而造成不少高职生生活独立意识不强,人际关系淡漠,自我防护能力欠缺。突然离开家人独立生活,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也伴随在高职生的生活学习中,安全事故在高职院校频繁发生。财产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时有发生,损害他人又伤害自己。有的高职生希望自己能增加社会阅历,勤工俭学,但有部分学生却是非不分、善恶难辨,陷入传销组织活动;乐善好施,却上当受骗;交友不慎,却引狼入室。
(三)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需要
高职生基本上都是住校,需要的是平平安安的生活环境与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加强高职生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广大高职生安全防护意识与能力,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应树立良好风尚,抓好示范教育。有的高职院校在建设新的教学楼,施工工地却出现嬉闹的学生,无视安全问题,遇到问题又不知所措。也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出现放学在楼道一窝蜂拥挤的现象;更有学生兴风作浪、引发踩踏事故,造成群死群伤。高职院校发生用电火灾、食物中毒、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系列的安全现象与事故,已为高职院校的安全敲响了警钟。
(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着眼于广阔的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与21世纪的发展目标,提出了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能力进行教育的重新设计与重新组织。而其中学会生存就是要学会发展,是前面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高职教育应充分使高职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以促使高职生适应未来的各种环境,各得其所。高职教育应着重学生优胜劣汰的风险意识、择业危机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实习实践安全意识等。
二、加强高职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高职生日常生活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生尤其是高职新生,对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经常在开学之初,发生新生现金被盗;轻信社会上的人,钱财被骗;盲目消费,被骗被宰;侥幸心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如有的学生乘坐“摩的”、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如今不少低头族,无视来往的车辆与人流,一心只在手机上,是极度危险的。广大高职生,应高度重视日常生活安全问题,尽力避免不应该发生的事故。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实行封闭式教育管理,有利于校园的安全建设。但在实际中,仍有不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夜不归宿,甚至是爬围墙,造成了一系列的校内校外安全事故。
(二)增强高职生安全意识的主动性
加强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应从学生实际安全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安全防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高职教育,就应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如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网络违法犯罪等相关安全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引导广大高职生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在安全教育实践中,增长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健康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参与安全实践活动,使高职生明白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安全为我,我要安全。充分激发高职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的参与精神。作为21世纪的高职生,应该自觉增强自我安全意识,这是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责任,也是爱自己、爱校园、爱社会的重要体现。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全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等内容展开,积极开展组织安全月活动、举行安全形势报告会、模拟消防安全演练、观看安全教学录像、成立班级安全员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不同性别性格类型的学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指导,尤其关注内向自闭型和情绪消沉型学生。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为现代高职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去了解网络文化,但另一方面不健康的文化也侵蚀着他们的心灵。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需要高职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不少高职生通过网络结交异性朋友,相信网恋,结果往往造成身心伤痛。也有不少高职生上网成瘾,逃学泡网吧,不分白天与黑夜,沉迷于游戏,丧志,更有甚者猝死网吧,无不让人感到心痛与惋惜。要多组织案例教学分析,如学生睡觉时寝室门没锁,手机电脑被盗;轻信网上信息,资金被骗。尤其是需要关注社会新闻,以社会最典型的案例引导教育学生,能极大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如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事件、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
(四)完善思想政治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高职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体系,成为高职生的必修课。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社会发展的实际特点,结合高职生的特征,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他们的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使安全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长期有效的教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加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普及,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方针成为高职生的思想准则,并形成行为规范。应积极开展安全健康心理教育,切实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与环境,能理智处理化解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如今的高职生自尊心很强,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所抓,根据相关教育文件,当次成绩只能以舞弊来处理。学生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知错就改。但部分学生却不能理性对待,有的造成学习生活的精神负担,有的报复监考老师,更有甚者自杀。这是让人感到扼腕叹息的。完善思想政治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有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钢清,胡琦峰,徐泽民.大学生安全教育[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方鸿志,李红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评析与对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3]谭晓燕.关于加强高职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研究[J].学理论,2010(6).
一、“互联网+”背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信息量的大小可以影响一门课程的枯燥与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信息量有限,无法引起被教育者的注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点,以此为基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互联网+”背景下,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广泛,不同地方的受教育者,既可共享教育资源,也可与教育者相互沟通,探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通过互动交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有效提高,思想问题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互联网的媒介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教育的全民化。
(三)对互联网的依赖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现在学生用的最多的一个工具就是手机,这种上网方式更加隐蔽,手机族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教学教育质量的一个巨大问题,许多高职学生将精力放在qq、微信、网络小说,不分白天黑夜,也不分课上课下,这种成瘾成规模式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想。
(四)对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再被视作思政教育的权威主体,高职生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作为新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更加主动的介入互联网模式中,思政教育者要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单一的知识结构。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法治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监管互联网和找到正确的网络使用方式都需要正确利用法律的武器,所有歪曲社会主义和的理论都绝不允许出现在网络上,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制裁那些非法的网络行为。随着微网络的兴起,很多大学生通过这种新媒体接收一些不良文化的信息传播,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履行其职责对这些不法行为进行监管,在保持微网络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的前提下,确保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占据主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专门监督部门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等对一些非法不良信息进行屏蔽,让大学生接触的内容积极上进。
(二)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话语上的权威者,而“互联网+”的发展也让学生要求对话的平等,这是一种矛盾,不加以解决,会让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实效性。这就要求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比以往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身价值得到展现,在课堂上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起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自我需求出发,加强引导。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加强问题引导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快速接触到繁杂的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但是学生缺乏对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分析能力,如果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现“正能量”,正确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方式,就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魅力,加强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贴近个体与生活,大量社会的物质性压力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受到了挤压,只有那些更加接地气的生动案例才能让学生引起注意,让学生的精神才能得到升华,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道德教育的素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明白“润物细无声”的道理,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从学生的点点滴滴,不断累积,达到渗透效果。
(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校园网站的建设上,要加强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校园网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让主流思想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要及时对社会的新问题、新情况用科学的理论进行网络引导,在网络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用观点去堆砌,而应该将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纪录片等视频资料播放,引起学生共鸣,特别是微博的使用一定要加强引导,让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博平台成为学生关注点,微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接地气”的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多元化;高职学校;创新;有效性
高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任务,因此,加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各个高职学校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教育方法比较落后单一,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对提高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多数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入学成绩很低,基础知识较差,并且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尚在发育阶段,思想还不够成熟。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学习往往没有目标和动力,甚至沉溺于网络世界。同时一些高职生生活作风存在问题,不讲礼貌和诚信,有明显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这些都是职高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所导致的结果。学生的不良思想给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提高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索新的教育方式迫在眉睫。
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方法
(一)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高职学校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关心他们的成长、学习与生活。要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它要求高职学校改变单纯依靠规章制度的做法,充分考虑高职生的特点和个人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并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发挥高职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2.加强师生平等沟通交流
教师应具有平等意识,把所有的学生都当做是自己的朋友,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高职教师要打破传统“我说你记”的教育方法,努力实现“启发诱导式”的教育方法,变说教为交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贴近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健康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宽容豁达、健康自信的心态,用平常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在人际交往上,培养高职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同时,教师还要让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满足高职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培养高职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传播途径
首先,学校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逐渐改变以往传统讲义和粉笔式的教学方式,引进现代多媒体教学。其次,各学校还要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创建一个网络平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讨论国家事实和热点,提升自身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及时解答,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再次,学校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健康积极的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三)切实解决具体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把思想问题与其结合起来。对于关系到高职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并融入创新观点,竭诚为广大高职生服务。比如,学校应做好校园治安、食品安全、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重视贫困生和后进生的学习与生活,给予相应的帮助等。同时增强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学校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同时还要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培养高职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国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乐莉 何二坤 李萍 向桂美 潘萍.紧密结合当前形势 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
[2]程舟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
[3]赖可可.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3)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书信、报刊、广播、电视而言,它以现代网络通信为基础,依托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数字化复合媒体形态。新媒体的出现为高职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对高职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行为模式等带来了负面影响。分析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并探索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新媒体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根据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 ;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在10-19岁网民中,有65.9%的网民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在网上分享。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6.8%与30.6%,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以及在校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职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首先是新媒体信息更为快捷、多元。他们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的表达方式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信息形式表现为多样化。图文音视动等综合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较为单一的形式。在这种情况影响下,高职生获取信息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动态式的主动搜索;既是信息的受众,也同时是信息的传播者。
高职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青年高职生沟通交流的方式通常以书信、电话为主。借助新媒体技术,职校学生更喜欢以QQ、E-MAIL、微信、博客、贴吧等方式进行人际间的沟通他们利用新媒体可以真实地表达情感。甚至自我宣泄。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高职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表达观点的随意与偏激。
高职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高职生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功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了有困难找“度娘”的思维模式。由于缺少老师面对面的指导,仅从互联网上获得零星信息,对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较为肤浅的层面。但互联网信息庞杂,如何去伪寻真,如何探查本质,如何形成知识的储备积累,这些都是利用新媒体学习而带来的困惑。
高职生的性格塑造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手机铃声、QQ签名、个人空间、网络博客等都为青年高职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提供了载体。
新媒体技术给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说教的方式实现的。教师依靠教材、黑板和自身的知识经验将枯燥的课本理论授予高职生,单一的教学方式是高职生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死板与枯燥,进而失去对该课的兴趣。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课堂上教师利用新媒体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听一首革命红歌、看一段时代影片、参与一个热点话题讨论,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在课外教师还可通过博客、QQ、微信、MSN等与学生互动交流,可以实现对高职生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巧妙的将枯燥、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当前高职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了教育方式多样化。
开拓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新媒体的信息面广而量大、传播快而影响广泛、即时性而互动化的特点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平台。一方面,教育者可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共享性、传播快、影响广泛等优势,通过微信、微博、QQ等一些弘扬时代精神正能量的信息对高职生进行影响、引导、教育和激励,使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另一方面,新媒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这种特性使得人们在交往中可以打破真实世界的局限,更容易实现互动。教育者通过新媒体平台与高职生进行互动交流,可真实而迅速的掌握高职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走向,进而更有效的实施思想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新媒体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和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 要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之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创新并发展新形势下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资源优势,丰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首先,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起来,丰富“两课”课堂内容,优化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手机短信平台,通过论坛、微信、微博等加强与高职生的交流,构建一个互动性、服务性的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的投入,积极探索如何整合资源,使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的新阵地。
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首先意识到新媒体技术给工作带来的便捷和困难,并首先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培养自身媒介素养,为高职生树立榜样,成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新型思政教育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高职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新媒体背景下,西方的极端思想和扭曲的价值观正侵蚀着大学校园,高职生正处在思想和价值观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外来不良思想和信息的侵袭,高职生需要增加辨别是非和选择正确思想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加强高职生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媒介素养,避免网络犯罪,不观看、散播低俗信息,不散博有损国家形象和利益的言论。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网络安全和信息管理。其次,高职生要提高自律能力,不能沉迷于网络中,要合理利用新媒体来武装自己,提高个人修养,而非自身发展的绊脚石。
[关健词] 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教育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校行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还是在管理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不能与一般普通高校相比,其生源素质也相对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四性”,即职业性、技能性、地方性和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学生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技术技能性,决定了必须处理好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服务,为人的就业服务;适应这一特色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面向地方和行业,服务地方和行业,并为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作出贡献。与此相应,高职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生源特点。高职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别。他们没学好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这些因素还仍在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
心理特点。处于世纪之交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最特殊的一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与自负交织,激情与悲观缠绕,孤独和急躁兼具,喜悦和忧愁掺杂,敌对并友善同在。
行为特点。一是部分高职生学习意志力薄弱,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所学内容相对偏难,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大、压力大,当他们感到学无所获、就业渺茫时,就容易引发厌学情绪。二是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关爱和帮助,但严峻的现实却常常使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孤独无助而陷入孤独、紧张和焦虑之中;另一方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由于自卑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我封闭,情绪低落,消极对待人生。三是违规违纪现象严重。思想决定行为,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致使许多高职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学不久身上的毛病和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第一,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点围绕学生如何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科研设计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技能操作方面的人才,而且需求量更大,知识层次也并不比科研设计型人才低,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实际上,高职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是很发达的,就业率甚至超过一般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职教育。我国技能型人才相当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这类专门人才主要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人才。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看,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类人才,从而坚定自己的学业选择和就业选择。
第三,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不是很高,生源质量较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激励他们忘掉层次差别,正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业。第四,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法即搜集学生的思想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大量复杂的工作,它为我们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新生报到时,发现有些学生情绪低沉,对就读高职无信心;有些新生来校后迟迟不报到,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了解到新生的种种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实际困难。抓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并贯彻始终。正面教育也不是单纯的书本教育,而是结合基本国情进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就业观念教育等。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加,表现积极,收效很好。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法还可分为三种,即直接教育法、间接教育法和综合教育法。坚持这些教育法需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体系,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法。近年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将其他学科适当融入高职教学,搞学科渗透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如管理系的相关专业可以把目标管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经济系的相关专业可以把可行性研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它课程还可以移植,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管理学等。特别是在高职教学中,要强调实践技能,不可忽视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文教学有机地衔接,较好地结合。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约束和养成法。一是要把思想教育、行为要求、经济奖惩、制度约束、法纪管理等各种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形成合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类制度体系,落实各种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操行的考核检查,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实。二是要坚持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体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校科技文化氛围和文明礼貌风尚。三是坚持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方式、技巧和艺术相结合。在较好地坚持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两课”的同时,要注意以活动吸引学生。此外,在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采用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围绕教学、结合形势、分析对比;民主讨论、辩论对话、多方疏导;选树典型、学赶先进、榜样启迪、寓教于乐、活动引导;关心生活、谈心家访、多方实施等具体方法。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心理疏导法,是把心理疏导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而且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两者属于不同层面,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注重心理教育疏导,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阔视野、丰富手段、增强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把心理疏导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其效果。因为,一是消除心理障碍,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合力;二是培养心理素质,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力。在运用心理疏导方法中,要正确认识宣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宣泄能够使个人达到心理平衡,避免由于认知失调导致行为失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胸怀大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起宣泄对象的角色,通过宣泄行为,了解其苦衷,准确把握其思想脉搏,作为选择思想教育与政治导向的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为其排难解忧,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为民.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因材施教[J].思想政治教育,2008,(5).
[2]郭芳.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5,(3).
[3]叶雪梅.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6,(3).
[4]周陆飞.探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关键词: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沟通,是社会生活中人与外界联系的桥梁。通过沟通,使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能够被正确的传达,使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使个人的成长有进一步的提升。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沟通是获得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使教育者和高职生都能在他们各自的思想政治水平上得到质的飞跃。在此,将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1 现代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在高职教育中重力发展的一门思想教育。作为接收这种教育思想的高职生来说,他们是我国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发展的基础。因此做好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领悟以及积极性,决定着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但是高职生大多都处于叛逆、迷茫的时期,有着各式各样的性格特点,需要教育者的关注。
1.1 自控能力差,组织观念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的高职生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都在追求个性时代,生活奢侈,更多的是太自我为中心,目无纪律,对于人际的发展不能更好的协调,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校期间,不服从老师的管教,时常有违纪现象发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更是抛之脑后,自控能力差。
1.2 自卑的心理,缺乏学习的动力
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而此时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全面的看待事物。社会的发展,使得高职生在毕业寻找工作之际遭遇更大的困难。这严重的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大多在中学时期的成绩属于一般,但是参加高等教育的愿望就是进入有名的学府,继续深造、学习。高职生在未能如愿考入理想大学,而是考入高职院校后,明显的就缺乏了学习的动力,对学习失去信心,继续上学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没有了中学时期的拼搏精神,只是在不断的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沟通
对于高职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各种行为方式、心理,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端正他们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思想学习的必要条件,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1 要遵循平等原则
在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相互之间的平等是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教育者与高职生在沟通过程中要保持人格的平等,彼此之间要做到相互尊重。社会的发展,使得现阶段对高职生的教育水平要求提高,高职生的学习改变了原有的形态,从最初的单方面接受到现如今的双方互动,高职生更加需要自我的思考,这便要求教育者要给予高职生一定的人格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在沟通过程中,高职生的思想形成过程不只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还包括了自我主动能力的选择,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人格的认可,才会积极的接受教育者所传达的信息,并给予有效的反馈,教育者若存在不平等做法,便将会成为两者之间沟通的障碍。
遵循平等原则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平等,要更加注重学习上的平等。首先,在施教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老师的施教目标相一致,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其次,要平等看待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高职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自由人”,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中,对于思想上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更愿意自主学习,配合老师,更大程度上接受思想教育。
2.2 要遵循差异原则
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和思想的不同对于相同的事物会持于不同的见解以及看法。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到每个人对思想政治学习的认识,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及时的对各种看法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遵循差异原则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正确认识到不同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学生的思想是独立的,他们对于同一事物得认识多少都会存在差异性,对于这种思想上的差异,教育者要能够正确的对待,才能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对学生的不同看法积极对待,并加以鼓励和引导,在沟通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用的方法,对于一些有悖原则的思想要积极沟通,从而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思想上。
2.3 遵循引导原则
引导原则是指在出现不同的看法后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靠拢。引导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但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还是不可改变的。只有通过教育者的主动引导以及鞭策,才会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好的学习和认识思想政治。
在引导时应该注意两点:首先,关注沟通过程中的相似点,每个人对于事物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也不是尽不相同,在沟通的时候要去找到相似点,这样能够引起双方的共鸣,更容易达到目的;其次,从沟通对方的表现可以勾绘出事情发展的趋势,并加以引导,对于错的方向要及时进行纠正,好的趋势进行鼓励,使政治思想教育达到满意的结果。
3 沟通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方法
有效的沟通、高效的教育不仅仅是要遵守以上三个原则,还应该有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加以辅助,这样才能实现目标的最大化。沟通中的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3.1 语言的魅力
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对于沟通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语言,减少沟通的障碍,使学生能感受到平等的对待,那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的质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语言发展更是达到一种极其完善的地步。对于高职生这样一个人群,在沟通过程中运用一些名人名言,可以加深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运用一些古老谚语,双方的交流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使双方心情愉悦以此达到增加沟通的效果。所以在沟通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得政治思想教育不再是单一、无趣的说教,而是让学生能真正的喜爱学习,从而逐渐的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3.2 对方的心理需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沟通的过程中慢慢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沟通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将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传输给他们,对于其他的学习内容,把它们和这些知识融合到一起,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
3.3 沟通过程中的互动
一个有效的沟通不只是单方面的诉说,更需要的倾听者的反馈,无论对于说教者还是倾听者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任何一方都要同时具备这两点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压缩学生的自我想象空间,有效的学习是需要双方的情感交流,通过双方之间互动的沟通来促使对方对政治思想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
3.4 沟通的环境
沟通的环境不仅仅是所处的物质环境,还包括沟通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沟通环境对于沟通是很必要的。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是沟通的基础。在沟通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沟通双方的心理直接影响沟通的进行方式、沟通的成效。不要在教育过程中因不平等对待等原因造成他们心理的落差,这将严重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所以,有效沟通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闵绪国.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的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6):45-46.
[2]王烨.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沟通的原则及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2,8(2):12-13.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改革
院校分析和研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诸多因素有利于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和现实依据,促进课改健康、持久地向纵深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情感奠基好基础。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新形势、新环境、新冲击下,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思维方式、道德行为、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充满机会与挑战。
(一)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
在中国传统的儒学教育思想目的论中,关注人的社会价值,压抑了“自我”,限制了“独立人格”,这种影响,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发现了自己思想政治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没有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自我认识,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更好的生成了更进一步的求知欲。学生没更好地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学生不能更好的通过独立思考来主动探究学习,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准,没有更好地挖掘学生的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很多忽视学生个人情感和动力源泉,制约了学生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际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阴暗面都被剔除在外,回避了丑恶,形式单调,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围绕某一纯知识话题而进行。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学问题的实践能力,不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没有使学生对探究活动逐渐习惯,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习惯于观察周围的现象,不善于去主动的探寻和发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个人认为学校并没有在这方面给教师留出更多时间,加之缺乏培训,导致教师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轻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觉悟的提升。
教师没有要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的价值观素养不能更好地提升。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须解决的新问题
新形势下高职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对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要求,这就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研究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院各方面发展的灵魂,关系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创业环境下的教育应多维度拓展研究领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质。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教育内容的拓展。国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制约和影响力。高职生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价值评价标准趋于多重化,部分高职生由此陷入价值判断盲区,出现价值选择个体化、价值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互联网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使高职生更便捷地了解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侵蚀着高职生的思想,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和环境。
三、课程改革中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政府部门有效的课程改革
靳玉乐等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显得“含混不清”,并没有人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会导致“改革实践的不知所措”[2]。要挑选具有教育意义,思想健康并具有高度价值的材料作为教材,让学生体会到愉悦美的同时,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培养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坚决反对不健康的内容进入校园,如果带给学生那些不适合他们的思想政治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现实状况中选其健康的、带有阳光的内容来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让学生理解社会的美与丑,正确的评价和利用,正确的把握好尺度。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认同感(receptivity)又称接受度,是指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正面的态度和行为[3]。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各国课程改革倡导与就业相匹配的课程改革理念,要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职业性,开发智力资源,通过培训、讲座、竞赛等手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课程效果 高职院校围绕着课程发展的时代性和职业性,让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带来动力与挑战,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
(三) 提升教育的愉悦感
在随着高职院校职业发展和信息时代更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上现实步伐,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直接的和谐关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师对新课程和教材的适应性,在合作、探究与交流中不断尝试新的教育内容和评价方法。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如何设计教育内容,如何设计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中所蕴涵的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愉悦感。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评古典儒学的人本主义教育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0,(4):147一158.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产婆术
“产婆术”也叫“助产法”或“苏格拉底法”,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对确定的知识或结论进行质疑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将学生脑海中即成的知识或结语引向一种矛盾的状态。如果被即成的知识或结论经受的住质疑,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那它将会更容易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如果即成的知识或结论,经受不住质疑,被发现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那它将会被更为完善的结论或知识所取代,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普遍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说理发、强制法、压服发、说理和压制兼备法以及心理辅导发。但是,笔者在从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发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应该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工作方法。
一、高职辅导员应用“产婆术”的适宜性
高职院校中,辅导把“产婆术”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宜性。首先,在语言接受与表达能力方面,高职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开发,已经足以达到接受“产婆术”的思想教育方法。因为,“产婆术”是一种通过语言对即成知识或结论进行质疑的方法,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语言表达或语言接受能力方面,都要求具有同等或相似的语言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进行平等地进行沟通和辩论,因此,相对于儿童,“产婆术”是一种更适宜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其次,高职生在理性能力方面,可以满足运用“产婆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美德及是知识,可以看出对美德教育的方法——“产婆术”,在性质上,它也是理性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年龄基本上是在18到22岁左右,基本上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的阶段,因此,高职生在理性发展方面,其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很好地满足辅导员运用“产婆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最后,在实践理性方面,高职学生也能够满足辅导员运用“产婆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高职生就读于高职,在知识条件、家庭背景、未来定位上,对其自身价值而言,其价值都是最大化的。同时,相对于理论学习,高职生更喜欢从做中学、学习过硬的职业技术。此外,他们对各种社会事件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地进行思考。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上在实践理性上具有较高的成熟度。
二、实践“产婆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应该采取以何种方式、采取何种策略,把“产婆术”应用于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
当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要把握的就是学生思想中的矛盾。辅导员一开始不应该就反对或者排斥学生的观点,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顺着学生的思维,然后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两难的处境之中,在观点上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其次,高职辅导员,在运用“产婆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敏锐地洞察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中的漏洞。只有辅导员敏锐地抓住了学生思维上的漏洞,才能够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引发学生就这一漏洞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只有通过自我的思考,才能够通过自己得出明辨是非观念、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尊重,解决了自我思维上的问题,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再次,辅导员应该让学生通过辩论、在辩论中找到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不能把与学生观点相反的即成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运用“产婆术”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进行辩论,特别是让师生之间对于是非善恶的辩论。高职辅导员,运用“产婆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经常地和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就行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于辩论中自己发现自己思维上的漏洞。这样学生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思维中上的问题,纠正自己思想中恶的观念,主动地把自己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和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最后,辅导员在运用“产婆术”展开讨论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主导好整个讨论的话题,使其讨论的主题围绕一个主线进行,而不能像头脑风暴法那样,任由学生的思绪漫天乱飞。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进入某一个主道,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的结论与自己意料中的结语一样或者类似。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产婆术”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辅导员应该保持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心态,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承认自己的无知,能够接纳一下不确定或与自己价值观相反的观点,只有这样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荣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职业教育根本[J].教育与职业,2012(5).
[2]魏立娜,黄曦.基于职业特征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
作者:罗桂全 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专题设计的针对性教学由于高职生注重动手实践、学习特长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因此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解读往往会令高职生反感。实践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现实直接、感染性强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适合擅长动手能力的高职生。针对高职生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更要生动灵活,贴近生活、贴近高职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高职生的头脑里。如结合当前热议的《身边的雷锋,青岛的哥“爱心车队”》,与高职生探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追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实践教学只有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形势,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针对性和独特性,通过实例、事例来讲清道理、情理、事理,使学生从心里接受、接纳、认同、追随并付诸实践。实践教学是教师展示师德的重要载体教育部非常重视高职教育的德育教育,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师德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高职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影响者,他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及工作态度等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对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自身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才有可能“令其行”。
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思路受限、范围较窄、活动较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正确地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有利于打开思路,找到更多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实践教学的内涵应从广义上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就是理论教学之外,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都属于实践教学,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不能简单地将实践教学理解为社会实践。基于这样的理解,除了社会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可以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提升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打造有思想的校园文化,营造氛围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尽皆知,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生来说,住校的封闭校园成为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环境,是提升高职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保障。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来构建。软环境建设主要从学生社团的建立和开展的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方面引导高职生参加有意义、有思想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如开展人生规划的创意比赛、最有公益精神的社团评比、和谐共赢的产业链创意PK等活动,通过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为高职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和谐共赢、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热心公益事业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个身在其中的高职生都为之努力,为之改变。此外,学校的硬环境,如设施、设备的爱惜和维护也是培养高职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挖掘优秀的高职生现身说法,典型示范受到社会的偏见,人们对高职生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评价严重影响了高职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其实,目前社会对优秀高职生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只要拥有较好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职生的发展空间将非常之大。因此,同伴教育、同龄教育,优秀高职生的现身说法对于提升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高职生,对于社会大是大非的认可处在模糊状态,特别是由于思想处于半成熟状态,对于老辈的教育接受程度不如同龄、同伴特别是同样是高职生的现身说法有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如能邀请知名技能专家、行业专家、模范人物、先进人物,特别是本校毕业的优秀高职生来校讲学,用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与真实的感受,向高职生们介绍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对工作的热爱,介绍他们是如何成就今天的成绩,如何克服各种艰苦磨难,如何做人、做事,使高职生们能近距离地感受到、聆听到这些成功人士的酸甜苦辣,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高职生们向先进典型学习、赶超的过程中,自觉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重视个体高职生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好,有的较差,而且往往会碰到几个特别需要关照的学生。在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部分思想道德素质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照。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好人,也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坏人,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区别对待、分层教育。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对于个别思想道德素质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家庭、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与疏导;也可直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与其定期谈话、沟通等,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分析研究他们的思想情况,找出其问题,并在日常关心中教会他做人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共处,帮助其走出不良思想的影响,引导其融入和谐的校园氛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因素的差别分析
1.高职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因素的区别。思想政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心理因素则属于心理学科范畴,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所以需要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运用价值中立。两者解决问题的方向不同,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目的:心理教育为的是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完善人格;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塑造个人道德品行,并且还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的两个基本原理,运用其原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和价值观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分辨是非,判别真善美,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是人际关系、适应生活环境、学习、职业选择等方面,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所遇见的困难,为学生打造健康心理。
2.高职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因素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教育,是用来引导大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与其根本任务和工作目标是一样的;为了改变大学生的反应特点、认知方式,进一步预防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去引导。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针对方向不同,角度和方法也不容,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和高效的新方法,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思想教育所设立的目标和内容的有效扩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对于大学生本身改正心理差异、保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矛盾、告别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施性。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局。但是两者是无法替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所没有的,反之,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功能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没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向性,道德教育具有规范性,法纪教育具有强制性,它十分密切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所以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拥有强大的联系,但是联系具有特殊性。要达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不仅要保证部分之间的合理结构,更要促进其合作,这才是协同学理论的根本。我国许多高校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并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及思想上的不完善,证明了两者协同的必要性。
二、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因素的协同培养的意义研究
1.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是必须的。在如今的高校中,老师和学生逐渐处于平等地位,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想法,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获取学生的信任,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去把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的同时,通过讲座和实践活动,告别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采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吸取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把学生放在较高位置,注重倾听、交流,关注学生的内心。为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着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枯燥,让大学生难以接受,其主要问题在于过度重视集体,而忽视本身的现实需求,导致大学生对其产生抗拒心理。比如如何成长如何成熟应对,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挫折如何以正确的态度享受生活等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怎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二者协同作用,满足学生的心理建设需要,让学生对该课程重新燃起兴趣,丰富教育内容,使教育深入人心,提高教育质量、时效性和针对性。
2.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由于这些思想教育课程是必修的,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在相关课程提供广阔的课程教育平台上与学生密切接触,正是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学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来弥补其缺失和不足。让专门从事公共课教学的专职老师,还包括全校的政工干部、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工系统的工作人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其强大的师资力量有利于其教育的开展。
3.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的意义之一。现代学生过多关注在学习成绩上,然而忽略了心理的健康和心灵的需求,为了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并且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发挥心理和心灵的协同作用。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心理健康和思想上的积极向上。所以为了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进而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协同作用。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必须发挥其协同作用,有效帮助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提升,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贯彻科教兴国的政策,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成长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作者:冯昕盈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