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需要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与监管方根据自己提供的方案进行,其中方案的内容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项目成本的协调、项目质量的要求、项目进度的预判以及对材料的基本标准等,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信息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管理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信息网络系统,管理方式也极为专业高效。站在宏观角度来讲,开展信息化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以信息网络作为工程项目交流的载体,使得信息交流的速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快了工作速度;其二,以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为载体,方便了建设方施工方等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其三,适用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并且实时性的对活动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其四,将与建筑项目相关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的结构方式进行存储,能够对现在以及过去的信息进行综合,从而高效的分析数据,极大方便了在未来建筑工程中的数据分析整理工作;其五,将建筑工程的项目信息化后,能够大幅度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化信息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在建筑工程中,各阶段所需要的单项软件开发正是蒸蒸日上的发展状态,因此许多的软件能够进行项目管理工作,比如:广联达图形自动计量工程量软件。在项目预算中,有广联达概预算及相关审核软件,而管理工程则有P6等软件。在运用过程中,通常采用不同的软件来完成不同的项目,以此确定最终的项目管理方案;其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建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项目信息的管理,而且一些在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技术基础设备已经有了较为成大的进步,仅数据而言,国内建筑企业功的工程信息管理设备已经有一百六十多万台,也有一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企业的互联网,加大了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速率,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其三,国内科学家已经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有了高度重视,而且在高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课题,进而支持这一项目工程的理论运作。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应用范围窄从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整体来看,在建筑方面主要表面在设计阶段,施工前期,项目的招标以及造价预算等等,从此可以看出,信息化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发展没有环顾大局,直接导致了应用范围较窄。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并没有涉及到施工的进度,也没有设计到质量以及对成本的控制,然而还有一部分仍是需要人力来进行处理。3.2开发应用重视不足上述可知,相关的建筑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评价一般是通过软件的使用质量进行评比的,此过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每个阶段也有没具体的应用计划,项目安排以及信息整理缺乏统一,使得多个单独运作的建设工程无法构成一个整体。从这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对这种信息化管理的开发不够重视,因此无法保证整个项目高效正常的发展。3.3业务流程不明确从现在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仍有很多建筑企业没有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这就说明仍有一些任务流程保持着传统的操作模式,组织机构也采用传统的组织模式。传统的组织原则中,信息通畅采用网络状的流通方式,这样范围虽然大,但并不能很好地做到一对一的信息沟通。单独对项目管理来说,沟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非正式的沟通会在影响正式沟通的表现力。
4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对策研究
4.1明确企业指导思想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内容之一,共同推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现国家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就必须明确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以此从整体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4.2建设网络平台从信息化的管理流程中可以看出,各级建筑企业的管理系统都采用了信息技术,这样便要求有一网络平台能完成各级建设过程中信息共享的最大化。建立网络平台,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建筑企业信息查询、完成投标以及开展会议,共享资料,进而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4.3企业流程重组企业流程是指,企业活动能保证所有职能为了完成一项企业目标一级任务而共同参与。企业流程重组后,能很轻松地对不同业务部门的活动信息进行整合再压缩,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4.4明确发展方向如果企业提早确定发展方向管,就能轻易实现在大方向基础上的下一步目标,从而能够建立各类数据库后,再建立总的数据仓库,从而完成数据最大化的共享过程。
5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的方式需要多方参与其中,而且要在建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之前明确发展目标,以此完成信息交流共享的过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信息网络进行管理,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共享,进而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共同发展,有效提高建筑行业信息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所有的项目中,建筑工程项目最为典型,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建设周期长、空间流动性大、生产要素繁杂等特征,而且投资额度、建设规模、复杂程度越来越大,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水平仍然偏低,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的为建筑行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许多通信工程企业纷纷开始尝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一些大规模的企业率先开始进行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比如在企业内部建立 IT 支撑系统,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同时,许多企业开始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自主的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比较落后和不成熟的状态,所以大多数企业采用从国外引进的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软件,如美国著名的P3、MS Project 等项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拥有非常强大的项目信息处理功能,操作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符合大多数工程企业的需求。但是,这些比较成熟的国外的项目管理软件与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还是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国外的项目管理软件大多是针对国外的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与国内企业在运用软件的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别;国外软件的翻译问题也是困惑国内企业的一个难点;此外,大多数类似这样的项目管理软件的价格都十分昂贵,对于一些国内中小企业来说,购买软件的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相关的通信工程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一些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管理上无秩序、操作上不按相关流程等状况。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
国外成熟的项目管理软件是建立在国外对项目管理的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之上的。而目前,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数据标准还不统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各个软件研发企业都是各自为据,采用的数据接口也各不相同,导致每种软件都是不一样的数据信息,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往往造成市场的混乱,导致监管流程的脱节,不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2、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不顺畅
总结过去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可以认识到在过去陈旧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由于决策层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认识不足,导致在过去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展、工程的信息量急速增大以及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大部分的工程企业在项目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的领导层与各个基层部门以及相关的工程建设部门的沟通交流过少,导致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不顺畅,各部门不能及时交流对工程项目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意识不高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企业都开始运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但是不同的工程企业以及各个不同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管理软件的运用水平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大规模、管理水平较高的工程企业或者某一个高规格的工程项目在对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上,是严格按照相关的项目软件的使用标准和工程项目的管理标准来执行的,对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是非常到位和有效的。但是,一些中小企业或一些本身并不是特别规范的工程项目,在对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上还是流于表面、敷衍应付,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好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项目管理工作与实际的工作是脱钩的。当然,这些差别除了取决于各个企业和各个项目在人力、物力以及资源上的差距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工程企业管理层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意识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个工程项目或企业要得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除了要抓技术因素外,还要树立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只有解决了理念先行的问题,后续的技术、人才等问题才有得到进一步解决的可能。
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工程项目管理数据规范化
空间数据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是指设计图的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照片录像数据,从设计规范化的数据来说它包括施工图和变更图进行统一管理,为所有图纸建立索引编号,这样的好处是对参建单位方便其图纸的查询浏览,每一条图纸信息形成一条规范的数据记录。
2、管理制度要标准化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包括住建部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由各地方建设委员会根据住建部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当地特点所指定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标准,实现建设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标准化。
主要的目标是促使建筑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体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境、技术这六大方面相结合. 管理要求上要有规范、操作上要有程序,过程上要把握好度,实现工程项目信息化更加专业化,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性。
3、人员配备标准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建设单位的人员素质决定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人员分配标准化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人员分配标准化就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配备人员,具有技能性、知识专业性、协调能力强的特点,使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根据各个人员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合理安排任务,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性。
4、现场管理标准化
工程项目是各种建设要素的集合体,是实现各建筑单位标准化管理的典范。现场管理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标准化侧重建设中的具体化、定量化,把现场布置要求、检查内容和方法转为工作中的标准,实现文明施工,规范化建设。
5、提高项目信息化管理认识,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培训
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手段,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主体,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前提保障。提高项目信息化管理认识需要消除从业人员对于相关信息软件设施的抵触心理,需要发挥政府和行业人员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同时,需要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推行目标化管理,强化人员的信息管理,从而实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真正做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都需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总体应用水平,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岳丹:《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福建电脑》,2010年03期
[2] 刘松 帅传敏:《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0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管理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受多方影响,能够更好的对行业模式进行划分,在原有的发展趋势上,实现建筑市场的开放性,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强化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意识不够。虽然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都迅猛发展,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企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管理进行技术层面的支持,有效的把握企业的管理实施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分配到合适解决的对象,从而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完成。但信息化建设在传统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却并不如意,主要是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一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其二,对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不够深入。通过技术层面对工作流程的支持,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惯性发挥,在保证企业管理正常有效进行的同时,并进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更大程度的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里,即使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却由于不够深入理解的应用,以及员工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高效率,有时反而将程序变得更加繁琐,对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桎梏。
二、业务流程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一)业务流程重组
这项业务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拆、诠释,再思考、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与突破。
(二)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需要明确改革思想,通过降低流程活动的非增值业务,优化流程活动的增值业务,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修正,以达到改革目的,更好的促进业务流程的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更好的建立增值业务,提升企业效益。
(三)业务流程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对各个管理模块系统进行优化,稳定业务中心,保证各组织的基本管理,从而达到稳定组织的目的。从纵向角度来看,这种管理具有一定的信息导向性,而且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评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基本组织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充分让各个实施人员了解其组织设置、权责,将工作安排妥当,有效的跟上信息组织建设的步伐,从而避免业务流程管理的尴尬,达到大家工作方向的统一。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对企业全盘产生影响的管理模式,与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碰撞,产生独特的影响。我们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其流程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促进高效系统团队的组建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团队,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一方面保证能满足企业原有的基本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保证新的信息化建设能有序开展。根据管理的需求,做好团队基本战略定位和组织定位,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技术手段的维护,通过组织模型的建设来达到系统设计,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维护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建设。让信息技术模型组建更加具有协调性,保证了成员之间的专项管理工作,做好各自相关决策权,通过团队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更好的达到系统建设的效果。
(二)帮助明晰实施路径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原有企业各项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现有管理优势,然后再定位要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进行相关的组织调研工作,针对原来的管理流程权限做出理性的分析,从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理念出发,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协调各组织之间关系,进行具体的流程管理权限分配。然后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把握好调研的范围,对调研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细致到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理对象,处理权限。帮助企业明确管理的实施路径,实施对象,实施权责。从信息化角度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管理权责的分配。进而加大信息量,考虑得更加周到细致,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用流程制度约束来代替原来的人工约束,即使面对人员的变动与业务的大幅增长也不用担心管理缺失。
(三)不断协同改革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改革意识,加强理念和执行两大支柱的力量。通过对思想层面的解放,可以促进执行理念的发展,在原有的执行范围内做好管理,将管理理念系统化之后,又能更好的促进下一步改革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建设更好的管理目标。
(四)做好切实的标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建设也是关键。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虽有自己既定的管理模式,由于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一般没有稳定的制度约束,容易出现制度外的例外,对制度的执行不够彻底。通过对信息化流程标准的落实,可以对管理的深入程度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有效的技术分配。根据企业管理现状将管理系统进行前瞻性的分配,既完善了原有管理标准,又更好的推进了有层次化的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让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从而有效的推进信息化服务,促进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完善公司管理流程,提升公司效益。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以管控为核心,加强企业的流程管理,更好落实企业制度,明确业务实施路径,落实相关人员权责,旨在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保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鲍锦山.ERP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2:135-137.
[2]祝连波,白玲.《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业务方面评分细则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61-63.
[3]马智亮.《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要点解读[J].工程质量,2012,08:1-6.
[4].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04:16-17.
[5]李金梅,马维珍.基于MFC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软件的开发[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03:96-99.
[6]徐根连.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4,07:14-16.
[7]毛瑞雄.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3+25.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模式 创新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10-03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等都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被深刻地改变,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也就成为了大势所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运行机制和财务组织管理结构,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其财务管理目标服务。本文就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及功能
(一)财务管理的功能
1.管理监督功能。建筑企业若想实现正常、稳定地运转,那么就必须要有一整套健全的管理监督体系。财务管理的管理监督功能能够确保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予以最大程度的优化,能够确保建筑企业对自身产能予以最大程度的挖掘,能够确保建筑企业对内部资源予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确保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资金管理功能。建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流动,资金在建筑企业中就相当于“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无论是建筑企业发展,还是建筑企业经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收益,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具备了资金管理功能,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比、分析、核算,能够将各种财务信息数据予以综合,任何的资金流动都需要在健全的财务管理的约束之下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能够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
3.财务管理功能。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财务管理,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够对不合理的成本支出予以严格控制,这样一来,既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增加建筑企业的利润,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功能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
(二)财务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其中求发展、求生存,那么就需要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对分配收益、使用资金和筹措资金等,而这些都离不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众所周知,建筑企业开展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都是财务管理,企业通常都会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中心来对企业各种事物予以管理和控制,财务管理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建筑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在使用资金时都会受到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只有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资金流动才是被允许的。实践证明,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既能够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够确保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还能够纠正、发现、防止舞弊行为及会计失真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合法和真实,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大量的实践表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财务管理健全与否成正比,由此可见,建筑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这不仅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于建筑企业的要求。
三、互联网经济环境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一)财务管理的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
财务管理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指在社会经济形态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有形的经济实体;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形式可为虚拟化形式,只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技术、互联网技术即可完成交易,一旦交易结束,随时都可解散,这样一来,就导致财务管理的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息息相关,并且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超利润目标管理”、“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变更,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如商誉、专利权、商标、专有技术等)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对资本结构进行了改变,对资本范围,也予以了扩展。企业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利益应该要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而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股东范围内。再加上知识具有可转移性、可流动性、可共享性的特点,这使得企业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也应该纳入社会责任目标。
(三)企业分配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变化
1.企业分配方式的变化。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企业的分配方式长期都是基于资本分配制度;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知识却成为了重要的资源。很多高新企业、IT企业都对核心技术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
2.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更为自由,交流信息的速度更为快捷,“本土公司”和“全球公司”只需要单击鼠标即可实现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方式变为了“联盟竞争”和“合作双赢”。
(四)企业投资决策和竞争力要素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主要资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据统计,科学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GDP增长中会作出60%~80%的贡献率,从目前来看,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和竞争力要素就是无形资产。
(五)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科学决策逐步取代了经验决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日益柔性化,投资管理和投资决策日益知识化。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发展出现灵活的工作时间、时间场所和报酬制度,企业更强调知识、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并通过网络在企业内部分享、重组和创新,整个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结构。
四、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一)节点管理取代部门管理
节点是网络的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众多的节点组成了网络。互联网经济环境将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用扁平网络结构来取代。无论是建筑企业的财务监控对象,还是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都变为了网络节点。
(二)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到业务层和决策层
对于已经实施了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建筑企业而言,节点之间的多边联系大大减少了原有的中间层次,让执行层和决策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决策层可直接管理基层员工,可利用网络程序来进行财务监控、财务信息加工、财务信息采集,这样一来,势必会打破原有的财务管理结构,会导致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到业务层和决策层。
(三)财务管理与业务、决策一体化
建筑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实质上是在反映业务部门、财务机构、决策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在加工业务部门提供的信息之后会传递给决策部门,而决策部门的信息也会利用财务部门作为监控中介来控制业务实施。但是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与业务、决策基本实现了一体化。
五、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如何创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创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就在于要及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建筑企业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来看待财务管理新模式。
(二)确立新型财务管理目标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本的作用和意义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凸显,而知识是掌握在人手上的,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了决定建筑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企业务必要将企业发展与员工的薪酬水平、职业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建筑企业对知识的应用和要求又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的财务目标体系中要注意纳入社会责任目标,如赞助慈善事业、支持福利事业发展、防止公害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这样一来,既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又能够利于建筑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
(三)加快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
一是从精益管理入手,抓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务必要做好信息化制度的废、改、立,逐步搭建“以制度管人、用程序管事”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化工作流程,深化信息化基础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抓好安全运维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和响应联动机制,提高应急事件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各业务和办公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二是从信息化科学规划入手,抓好规划落实和水平提升。建筑企业应该要学习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方法和典型经验,注重统筹设计与项目带动,科学系统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确保规划方向的一致性、目标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和结构的完整性,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严格落实年度计划,抓好规划的落地实施,确保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从信息化基础建设入手,抓好机房管理和网络建设工作。建筑企业应该本着统筹兼顾“建、管、用”的原则,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做好信息化网络升级改造工作;做好机房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故障隐患消除,降低运维成本。
参考文献:
[1] 黄德红,贺铭.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及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03):131-135
[2] 黎明,程颖.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路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03):145-148
[3] 于桂平.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16):178-183
[4] 宋永利.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03):109-114
[5] 马莹.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01):161-164
[6] 尹运丰.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分析[J].知识经济.2016,15(04):156-159
关键词:工程造价;现代信息技术;造价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67-02
工程造价是衡量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建设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作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并主导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1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1.1 外在环境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网络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和基础,同时也培训锻炼了一批专业人才;互联网技术使远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成为可能,也使全面推行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
1.2 信息化建设是工程造价科学化的内在需求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面对浩瀚的材料名称和品种,瞬息万变的材料价格显然依靠传统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方式和纸上信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同一材料可能有几种不同价格的发标,施工单位往往报高不报低。因此,业主、承包商和中介机构都迫切要求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通过信息网络得以提高,使工程造价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减少从事工程造价各方有关信息不畅造成的分歧,同时能减少工程造价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
1.3 有利于工程建设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全面推行招投标制。而不同地区材料价格、人工费、机械费及取费等方面不尽相同,如果有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则可通过该系统察看工程项目概况、选择工程项目,还可根据投标地的环境、地理地质,材料价格、施工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来确定施工方案及造价、报价方案等,从而为工程项目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服务。
2 工程造价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较普遍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目前,对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和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的状态。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更多的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纸上信息,忽略信息深加工。
2.2 信息网建设有待完善
现有工程造价网多为定额站或咨询公司所建,网站内容主要为定额,价格信息,相关文件转发,招投标信息,企业或公司介绍等;网站只是将已有的造价信息在网站上显示出来,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2.3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落后、采集技术落后,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和存取方式不一致,使得对信息资源的远程传递加工处理变得非常困难,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很难提高,信息维护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2.4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观念上认识不足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信息观念往往滞后,工程造价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处理等方法落后,缺乏掌握信息的主动性。这一切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关甚远,严重阻碍了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3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议
3.1 加快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人才
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与其他工作一样,最终决定于人力资源。要建立相应的机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培养大量的各类层次的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专业队伍,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2 着重做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开发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培育信息需求市场,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统一标准和格式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
3.3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依靠信息引导进入建设市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依靠信息进行宏观工程造价调控、制定工程造价管理政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介,大力宣传信息的重要性,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4 完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结构的建设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是建设领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上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在国家推行清单计价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工程项目需要新的、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信息的沟通方式,需要向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家借鉴管理经验及管理模式。
4 结束语
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工程造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行工程造价信息化
建设。从当前的外部条件来说,已具备了较好的条件,从工程造价工作本身来讲,也积极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工作实效,以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董亚清,闫铁山.浅谈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四川建筑,2009(04).
[2]李富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问题剖析[J].山西建筑,2009(30).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Zou Qiongyu
采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让数据的存储变得更加方便,也为项目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越早掌握计算机网络项目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在市场中就越占据优势,降低了企业项目工程运转的风险。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项目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参与项目的人员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给项目的运行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建立一个信息沟通渠道。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提高内部和外部互传消息的效率,给内部信息传递创建一个良好的渠道,让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及时汇总,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步骤
2.1项目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
在对全面信息化管理中的项目信息管理模块建立前,首先要做的是对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研究的全面调查和了解,明确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目标,根据调查结果对项目信息进行分类,具体的分类如项目的组织信息、项目的管理信息、项目的经济信息及项目的技术信息等。对信息进行分类之后,确定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模块结构,利用数据软件来建立数据管理模块,这些模块连接了终端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及服务器等,能够实现信息的近程和远程采集处理,及时完成储存和输入工作,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工程项目信息编码的建立
工程项目的信息编码就是将原始符号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变换,让原始符号能够组合变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工程项目的信息编码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工作之一,信息编码能够让信息更易储存,易于掌握和理解。根据信息的不同用途和类型来分类编码,比如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竞标单位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组织信息结构一目了然,增加工程项目的流畅度,有利于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2.3项目门户网站的建立建立项目
门户网站是组建信息服务平台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建立项目门户网站,就是将项目的信息都结合在一起,通过分类管理,以网页的形式条例分明的显示出来。工程项目的展开与项目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视频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这些形式把项目中的核心思想、技术优势等信息展现出来。项目信息管理能够通过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数据和系统进行分类管理,让信息更便于处理和交流,提高信息的流通程度和流通速度,加快工程项目的发展。
3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困难
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无纸化的管理,信息交流是通过信息流的方式在各个部门之间得以传递和沟通,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同时还降低了管理成本,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处理上得到了优化和改进,让企业组织运行更加便捷有效。但是在实现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技术难点和管理上的缺陷,需要企业及技术人员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管理力度。在组织地点较为偏远的地区,通信条件较差,计算机及网络没有得到普及,这就增加了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困难。全面信息化管理需要依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及硬件条件,而位置较为偏远的地区显然不能提供完整的计算机条件和环境,增加了工程全面信息化的难度。另外,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不能够为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企业之间信息化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容易出现交流不畅的现象,这也为全面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困难。各个行业的工程项目组织都具有临时性,遇到的突发状况较多,这就与工程项目的计算机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稳定性相悖。此外,如果个别项目只能通过拨号上网来连接项目管理系统,这就会给网络全面信息化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国家虽然已经认可了电子文件在法律上的合法性,但是基于网络安全性的考虑,涉及到企业自身关键利益如商业机密、合同、变更单等,企业都普遍认为电子文件并不可靠,因此对电子文件较为排斥,这就导致项目全面化管理组织在实际的操作中偏离原本的轨道,影响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应用。
4提升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4.1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但是没有人的操作和管理,计算机也不能实现自动运行并处理信息,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人在进行信息管理。因此,如果要想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就要从根本上入手,加强员工的网络技术素质,提高信息化意识。企业要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定期进行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相关人员意识的培养,深刻了解到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员工深入了解信息化管理,才能保证全面信息化管理得以顺利的进行。
4.2寻找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想到得到不断的发展进步,拥有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建设息息相关,企业在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时,一定要适应企业文化的徐哟,重视信息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联系。只有保证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相适应、不冲突,才能顺利的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管理情况相隔离的现象,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3重视基础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是信息网络,只有保证信息网络的流畅,才能够促进自动化办公的实现。重视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企业可以实现在内部进行资源共享,能够为员工提供便利,增加各部门间的联系,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把企业本部作为网络通信系统的核心,这样才能让企业内部人员以最为便捷的方式得到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对外网络窗口的建立,能够加强企业自身与其他单位间的联系交流,在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基础上节约信息的交流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4.4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优秀的人才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直接利益和潜在利益。信息化管理虽然是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管理,因此人才就是企业在管理经营中的重要组成。企业在创造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要求管理人才除了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外,还有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熟练操作的技能。除了人才自身所具备的素质条件外,企业还要通过安排员工的定期培训,更新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知识来促进管理人才知识储备更新,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
5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进步,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以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将会对项目工程高效有序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从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趋势来看,全面信息化管理必将不断推动企业管理进程,促进企业建立出属于自己的信息库,通过日常的管理,信息库会得以充实和完善。企业要通过建立全面信息化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做好准备,用最完美地姿态迎接电子商务大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网络安全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项目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安全性也会得到加强,为保证项目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作用的高效发挥提供保障。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会形成一套自己行业的标准,比如说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统一的网络标准平台、统一的开发标准等,这些都会促进不同信息管理系统的交换性加强,实现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共享。PM-ASP会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未来趋势,网络经济会通过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得到细化,促进专业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服务商的出现,以降低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发挥信息的作用。
6总结
关键词:信息化;电气管理;SCADA
1. 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可以把信息解释为是经过分析处理后能对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信息必须及时传递。在管理中只有及时灵敏地传递和使用信息,才能不失时机地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反应和对策。反之,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延误了时机,企业就抓不住机会,就可能造成损失,这时即使十分重要的信息,也会变得毫无价值。
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来获得、使用、管理各种信息。信息化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大发展的今天,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管理高效、调度科学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对瞬息万变的客观环境做出实施的、有效的反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1]。
在构筑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考虑到使其具备四项基本职能;
首先,确定信息的需求,即按照管理工作的要求,来正确确定需要的信息类型和类别,以及需要的时间和数量;其次,按照信息的需求,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等处理;再次,向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最后,对信息进行系统管理。这四项基本职能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彼此间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即后一个职能的发挥必须以前一个职能工作的完成为基础。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类
(1)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一个总称,包括国家各综合统计部门(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等)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在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下,纵向联系各省市、各地区、各县直至重点企业的经济信息系统,从横向,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联系诸如外贸、能源、交通等各级信息系统。各级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纵横交叉的独立的信息系统,起主要功能是处理经济信息,包括收集、存储、加工、传送、转换等等,为国家经济部门、各级决策部门提供统计、预测等信息,同时也为各级经济部门以至个体经营者提供经济信息。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管理信息,一般面向工厂、企业,如制造业、商业企业、建筑企业等。通常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代表描述管理信息系统,因为这是最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具备对企业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
(3)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以事业单位为主,起主要对象是处理日常事务,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事务不同,这些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不尽相同,但基本处理对象是事务信息。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实时性强[2],而数学模型的使用较少。
(4)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办公管理的自动化对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改进服务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的的特点是办公自动化(OA),其特点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大不同。在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中,往往和微机的应用,局域网的应用,计算机终端、打印机等诸多办公技术联系在基层部队航空修理厂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起。
(5)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物价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等。这类信息系统专业性很强,信息相对专一,主要功能是收集、存储、加工、预测等,技术相对简单,规模相对较大,建成后易见效益。另一种专业信息系统,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邮电信息系统、银行信息系统、民航信息系统等,这类信息系统的特点是综合性强[3],不仅包含机关事务型信息系统,还包括企业型管理信息系统及经济信息系统等,因此称“综合型”信息系统。
3. SCADA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中,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 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具有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成为电力运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值班员的负担,实现电气运行管理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电气系统运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分步式的数据采集系统,即智能数据采集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位机;另一个是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即上位机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系统。下位机一般意义上通常指硬件层上的,即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如各种RTU(远方终端单元)、 FTU(馈线终端单元)、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各种智能控制设备等等。这些智能采集设备与生产过程和事务管理的设备或仪表相结合,实时感知设备的各种参数和状态,并将这些参数和状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特定的数字通信网络传递到HMI系统中[4]。必要的时候,这些智能系统也可以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上位机HMI系统在接受这些信息后,以适当的形式如声音、图形、图象等方式显示给用户,以达到监视的目的;同时,数据经过处理后,可告知用户设备各种参数的状态(报警、正常或报警恢复),这些处理后的数据可能会保存到数据库中,也可能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监控平台上,还可能与别的系统(如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系统;HMI还可以接受操作人员的指示,将控制信号发送到下位机中,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SCADA 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中又称远动系统。SCADA 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SCADA 系统在电气远动系统的应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上也有迅猛的发展。这些系统性能可靠、功能强大,在保证电气运行系统的供电安全,提高供电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SCADA 系统主要由监控主站、通信系统和远方终端装置(RTU)三部分构成。控制主站包括:主机、备用主机(可选)、人机接口、通信接口等;通信系统包括:MODEM、传输介质、局域网、广域网等;RTU 由通信接口、数字 I/O 模块、模拟 I/O 模块、计算机、PLC、当地控制台、自诊断测试、数据库维护等构成[5]。
基于PC机和Windows平台的SCADA 上位机系统是目前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基于 Windows95/98/NT 平台的 SCADA 系统。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基于以上两种平台,应用比较广泛的 SCADA 上位机系统有;WonderWare 公司的 InTouch、西门子公司的 WinCC、澳大利亚的 CiTech、美国 Interlution 公司的 Fix、意大利 LogoSystem 的 LogView 等,这些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 SCADA 上位机系统主要功能方面的缺陷。
4. 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促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现代化管理理念则是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金朝崇,李宗耀,高福成等编. 现代信息系统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
[2] 董杰,王海晨,徐帆,田力. 综合利用RCM建立新一代电厂设备维护管理体制. 国际电力,2004.2.
[3] 赵振宁,赵振宙. 点检制与RCM在发电厂的应用. 华北电力技术,2004.3.
[4](美)Stephen P.Robbins. 管理学(第四版). 北京:黄卫伟,孙建敏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建筑可行性研究,到立项、招标、施工、工程运行,一直到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结束,都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体会,通过科学管理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成本,发挥建设项目最大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以使建设项目更加经济合理,社会效益更大。
1 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立项初期阶段成本控制
一个建筑工程投资项目动辄上百亿,在做出投资决定前必须要慎重考虑,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研究,再方面利益均衡考虑之后再做出投资决定。
1.1 要有优秀的项目决策团队
21世纪是人才时代,人才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高度,在进行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立项之前必须要组织一支优秀的项目团队,对建筑工程市场进行调研,对产品进行策划和定位,同时还应充分分析投资项目的各种风险与相应的回报,要详细考虑到各种利害关系,做好成本成本控制工。
1.2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充分的成本分析
一般情况下通过对其他项目的分析,可知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的土地成本支出与政府各种税金方面的支出约占到项目总支出的30%~40%左右,项目支出额非常巨大,而且大多需要提前垫资,一般情况下这方面的成本不需要控制,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再一个巨大的项目支出就是建筑施工、安装费用了,这部分费用几乎占到了项目总支出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项目支出占到了项目总支出的百分之十左右。
2 建筑工程投资项目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2.1 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严格评审
建筑工程投资项目成功与否极为关键的一点因素就是项目的设计方案,因此做好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工程设计方案的评审主要包括对结构体系、基础造型、平面布置等方面进行成本分析,保证在不影响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让设计师本着降低成本的原则尽可能的优化设计方案,力求更加科学、合理、节约。
2.2 对施工图设计进行限额管理
工程施工安装支出在项目总支出中占据极大的一部分费用,而施工图的设计对于施工成本极为关键,要想降低施工安装成本,就要从根源施工图上入手,在设计中精确规定每平方米钢筋含量、每平方米混凝土含量等限额指标,另外对于单位施工图预算指标、设计变更费用指标也要做出相应的限额。
2.3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工作
正常情况下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的造价工程师对于施工方的施工组织实际或者施工方案都不太重视,只要求施工工期尽可能快就行,这样做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工程尽快完工好缓解自身财务压力。如果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没有考虑赶工因素,当发生赶工情况下,就不得不支出大量赶工费。
3 建筑工程投资项目工程招标阶段的控制
3.1 做好工程招标过程的成本控制
工程招标过程对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的成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出质量可靠、信誉可靠、价格较低的单位作为中标者,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正常施工,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项目成本。
3.2 科学、合理的管理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是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最可靠保证,施工合同的条款都是经过合同双方认可的,施工时间、结算方式、违约赔偿方式等都已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合同,因此科学、合理的管理施工合同对于项目的整体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建筑工程投资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4.1 有效控制工程的变更
工程变更对于工程的影响非常大,不可轻易进行变更,若必须要进行工程变更,则需要对工程变更内容进行充分详细的分析、调查、研究和评价,再进行优化、改进,确保工程变更更好合理、科W、有效。工程设计变更有一定的限制要求,那就是不能违背施工合同,必须要在施工合同的内容约束条件内进行变更。
4.2 保证施工单位的索赔合理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会产生一些意外。工程造价人员要对施工合同和索赔事由进行详细的了解,避免施工单位的不合理索赔。对施工单位上交的索赔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索赔事项的真实性及合理性。
4.3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工程材料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差额,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会谎报工程材料价格,私自提高工程材料的价格。在工程项目总支出中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占据了项目总支出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工程材料的价格的提高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的整体利润,所以建筑工程公司的造价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各地的工程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并且在合同中明确甲供材、甲定乙供材及设备等相关条款,或者指定甲供材、甲定乙供材的管理方法,以免引起竣工结算时的纠纷。
4.4 培养高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技术、经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团队。在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更需要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可以同培训机构、高校联合,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专业造价管理人才。严格控制造价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相关造价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从事造价工作所需的相关专业证书,企业并应重视员工的培养,促进员工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婧,周密,任轶蕾,刘京红,赵晶,刘兴旺.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5,14:28-29.
摘要: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高校会计信息化也应为高校建设服务。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安全难以充分保障,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因此,为了加快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应该建立健全高校会计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强化基础工作完善管理机制,高校的其他各个部门也能够借此充分了解高校的财务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事业发展计划和方案。
关键词 :高校;会计信息化;问题;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与高校建设之间的关系
首先,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浪潮,高校迎来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很多院校扩大了学校规模,分立新校区,同时成立了很多的专业技能高校,这些外部环境对高校发展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会计管理难以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的财务信息查询和监管。很多高校的资金来源和支出较之以往也更加复杂,通过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等方式屡见不鲜,为了能够使高校获得长足发展,会计工作信息化迫在眉睫,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提高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增进相互之间的协调,很多情况下,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都要以财务为中心。
其次,高校会计信息化应为高校建设服务。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账本、汇总和一些报表是用手工完成的,难免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账目信息查询起来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如果把会计信息化简单的理解为用电脑处理账目信息,也十分不妥。目前高校所谓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仍停留在这一阶段,只能说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会计信息化管理,即会计信息能够为决策人员提供相当的经济信息和决策信息,为高校财务或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从服务的角度来说,这些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办学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为高校提供财务分析、发展预测、决策指导,同时也可以监测高校的财务情况、收支、保障供给,有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网络安全难以充分保障
财务信息是一所高校的重要秘密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从技术层面,我国高校难以保障财务信息的“网上”安全,在现实的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黑客和不法分子攻击网站,电脑病毒的植入也将对信息安全产生重要威胁;信息的开放性使得会计信息的管理更加多元便捷,但是如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的进入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将存在重要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是建设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监管,甚至有必要专门聘请技术安全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保障。
(二)高校会计信息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提升,涉及到财政、审计和银行等诸多方面,同时又要应对各种审查、评估工作。针对以往高校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局限性,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尝试和摸索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方式。高校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同时也要熟悉互联网操作的方法和流程,不仅是一名会计师,同时也是掌握其他技术专业技能的人才。有些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欠缺,学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没有转变传统会计工作的思维和意识,服务很难符合高校发展和师生共同的需要。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新的高校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传统的会计管理存在着众多差异,面对更加复杂、多元的外部环境,如果仍然使用原有的信息管理机制来管理新的系统,不仅不会方便快捷,反而容易引起管理混乱,各个部门之前信息不对称,协调困难。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最终是要给予决策者一定的指引,提供精确的、有效的财务信息,科学的会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将导致高校发展管理危机。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财务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完善性、稳定性、严密型的制度基础上的。
三、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高校会计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为了保障高校会计信息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保障高校前期工作的铺垫,即对高校会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升级。首先,高校要对相关部门的电脑和网络设备进行更新,提高电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快会计信息的网络传输,完善高校内部现有的财务网络,整合教师工资系统、学生收费系统等各个独立部分为一体,加强校园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各个部门可以轻松快速的查询到工作需要的原始数据;其次,要使工作人员尽快熟悉相关工作使用的软件,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稳定,加速工作人员的效率。正是提出了对硬件和软件的需要,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建立健全高校会计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至关重要。
(二)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
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互联网时代财务工作的重要变革,可以说需要一支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才队伍进行保障。首先,高校应该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改变传统的会计工作理念,使原有的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尽快转变思维,适应网络带来的变化;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除了需要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更加需要计算机软件的操作,需要网络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其次,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学习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高校在进行人才选拔时也应该有所侧重,注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相应的,会计人才的教育也应作出一定的调整来适应人才的需要。
(三)强化基础工作,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的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同后勤处、教务处、人事处、二级财务、银行、合作院校以及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信息的分享与共享,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有利于相互借鉴、监督、管理。多个部门的联动协调更加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因此,在高校会计信息建设中应争取做到财务信息管理的统一化、科学化、规范化、共享化,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规章制度、工作秩序以及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全面的保障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为高校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性指引。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助推剂,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监管和审计。认识到会计信息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后,高校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加快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使财务预算更有依据,财会工作更加的主动,进而对高校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合理的信息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宇燕.高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285-286.
关键词: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数量也在提高。在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只有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才能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利。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可以重视经营管理方法,也不是所有认识到经营管理重要性的管理者都可以找到合理的管理方法。因此,笔者选择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创新的具体措施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财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始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企业需要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才储备队伍,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在岗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利用专业化的培训活动来提高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创设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开创企业文化,促进工作人员工作信心与团结力的提高。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树立,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只有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得到落实,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才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建立与健全。企业的经营者需要了解企业当前的规章制度内容与水平,对无效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管理者要通过交流学习,将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经验进行引用。在引用时,最好从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出发,对当前规章制度中不合乎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度进行修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力度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对企业内的合同进行科学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项施工环境,都要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出发,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建筑生产任务。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严格地履行工程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做好工程的售后服务,保证工程质量,才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与社会知名度。在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到工程索赔的标准以及相关技巧,更好地利用合同来约束合作方的行为,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合理保护。因此,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四、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对于企业施工生产行为的准确性以及后期合法权益的维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管理力度的加强,可以使信息的搜集更加及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工程信息源进行处理。利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进行管理,可以了解外界的工程信息,使企业具有机会参与行业内的各个投标活动,更可以为企业宣传创造机会。对于需要静态管理的信息,企业则要加强搜集的力度与整理工作的细致性。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引导信息管理者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企业的信息构成情况,建立一个属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了个性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信息整理、保存、修改与利用就更加方便,有利于信息积极价值的发挥。
五、提高企业现场施工管理的创新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管理者需要对施工现场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规章制定的建立,约束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全体人员的工作纪律性。企业更要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将行业内的相关安全条例进行落实。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加强安全事故隐患的排除。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对每一个施工工程进行深入检查,保证建筑施工的纪律分明,设备良好,操作科学,大力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施工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上升。
六、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创新
质量是社会大众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筑离工企业只有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生与服务,才能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优化,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这是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方法,需要关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对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建立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行业内的质量管理规定落实到实处。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不利于建筑施工质量提高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引导。
七、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创新
成本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人员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仔细评估,做出有效的项目预算。更要加强企业材料采购环节、工人支出环节的管理力度,使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管理者要对企业的财政管理纪律进行明确,严格控制企业的资金外流,对资金支出进行有效审核,定期分析企业资金动作的合理性,及时处理工程中的债权与债券。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应当得到更加有效地约束,减少企业的不合理资金支出,大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促进资金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当企业的成本管理得以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力度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对经营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获得保障。笔者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方面,提出七点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措施。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创新经营管理思想,加强合同、信息、人才、成本、制度以及现场管理等,才能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希望企业管理者关注管理创新问题,利用合理措施,服务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明.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创新的具体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1)
[2] 曾海晏.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困境与创新[J].现代商业.2013(15)
【摘 要】加强对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房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对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
1.房建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建筑工程往往需要进行许多体力劳动,很脏很累,导致施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农村,而且年龄偏向于中老年,这一群体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一些新型的技术设备不能够迅速熟练的使用,对新技术也缺乏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带来很大困惑。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经常忽视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导致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操作流程不甚规范,使建筑工程进行的效率降低,工人的生命安全也存在极大的风险,最终导致施工进程无法顺利进行。
1.2施工管理的技术水平偏低
科技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进行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建筑行业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引进新的技术,不断改革创新,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内的技术创新一般都集中在工程的设计方案、工程的资金预算、施工设备的更新和竣工收交付等方面,但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却进展较慢,使施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够及时的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都难以得到保障。
2.对于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2.1建立规范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首先就应该建立相应规章制度,一是对工程施工进行规范和约束,二是在施工中让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有章可循。在施工管理中要把好各个关卡,如设计关、材料关、质量关等,并且对各部门进行施工责任期的管理,通过细化目标,层层向下布置施工任务,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期限对各个施工环节分解期限,保证施工进度正常进行。与此同时,要做好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投资控制,通过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和分配建筑企业的资金,确保对投资的高效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具体可以通过签订相对应的质量责任书,来约束施工主体,使其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还要完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严格监管施工过程,并及时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评定报告和验收报告,以提高工程质量。最后,在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新型的机械化设备来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2.2提高精细化施工管理中队伍的综合水平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新阶段,各行各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极高的需求,建筑工程领域也不例外,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新人上岗前,应该进行系统科学的专业技术培训,并严格考核,保证上岗人员的素质过关。与此同时,也要对原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之能够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不断适应新事物的发展。对于高层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使之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精细化施工管理方式。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水平,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2.3健全完善施工管理责任制和创新精细化管理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的每一个主体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才能高效的推动施工进程快速进行,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责任制,首先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就施工项目应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和项目责任书,明确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施工项目应该试行单独核算制,以降低施工成本。最后,要制定一套项目经理、施工管理人员、施工队伍各司其职的施工管理责任制,以明确各环节的实际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精细化施工管理方式本身也应该进行创新和发展,在网络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建筑企业可以将其充分利用到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中,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施工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的对筑建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了解,更方便快捷的分析市场行情,使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市场资源。
2.4施工现场安全控制要点
现在,建筑施工仍旧存在很多安全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性,有必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手段控制施工现场安全。电力作为建筑施工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其能够带动施工设备的工作、运行。但电力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隐患问题,像是线路漏电情况等等,所以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把线路的定期维护管理、功率计算以及线路安全使用纳入进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去。具体内容为,需对各部门实际需求的用电效率进行合理的结算,并基于此精确地分配;根据相关的安全标准确定线路的分布情况,并做好线路的防水工作,防止线路由阴潮区域经过;随着线路使用时间的逐渐延长,其可能会出现老化情况,就此需定时的检查以及维护线路,保证线路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为了避免出现高空坠物,需要在作业区域下方的适当位置铺设安全网,一方面避免高空坠物掉落至地面出现伤人事故,另一方面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开展模板安拆、塔吊安拆以及脚手架搭拆等方面的施工作业时,必须由专人保障作业的安全。
2.5对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严格把控
首先要重视在施工现场的造价管理工作中的设计图纸。保证造价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基础就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首先需要对图纸认真的研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它完善,并且按照图纸的要求将签证发放和对工程进度变更。要重视设计环节,让设计尽量更加严谨。导致设计与实际不符的就是因为设计不够严谨,对设计不断的变更不但会极大的提高工程造价,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格把关施工质量,使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避免。
2.6严格的控制管理物资采购
要小心谨慎的进行物资采购,使采购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如果采购材料的质量不达标,会使成本无端提高。而且选购时要货比三家,要精心维护购入的设备。还要在材料运入时仔细验收,使以次充好的行为避免。
2.7加强施工队伍的选择
目前因为我国有大量的施工队伍存在着,但却没有那么多的功能对这些劳动力能够容纳。这就使得许多施工队伍为了对建筑施工单位要求的迎合而不断的压低价格,使工期减少。虽然这样能够让建筑单位有更大的利润获取,但是实际上也使施工队自己的利润所牺牲。那么施工队在利润受损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通过降低工程质量来对自己的利润空间找回,从而给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使这个问题解决,要与施工队必须签署尽可能详细的合同。建筑施工单位在合同上,需要详细的规定施工队伍的施工标准,将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的空间封死。这份合同也将是建筑单位维护自己权利的法律依据。
3.结语
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通过分析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发现,建筑工程管理方式的先进与否对于工程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实施强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施工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测绘;城市规划;作用
城市发展是否科学,主要在于科学合理的规划,只有通过有效设计c规划,城市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否则,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就无法开展城市基本建设工作,因为城市规划需要多种数据支撑,没有数据的指导,只能是盲目开发建设,最终城市走进发展瓶颈,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当前,一些城市在建设、道路等分区建设中,已经出现了交通拥挤,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满足不了人们生活需求,阻碍了城市发展。只有通过精准的测绘,才能形成准确的数据,为城市未来的规划提供有效保障,那么,测绘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哪些重要性,需要我们全面探讨与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测绘作用,推动城市发展。
1 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城市发展要进行科学规划,才能更好更快发展,测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1.1 测绘有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服务于城市规划工作,还可以增加数据统计分析的功能,以此来使地理信息系统得到更大规模的拓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以测绘为基础完成的,属于地理学范畴,城市发展离不开规划信息系统的完善,那么,城市信息系统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不断拓展的,是整合了各种测绘数据建立的。在城市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测绘的作用越来越大。
1.2 测绘是城市开发拓展的依据
城市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不断向外拓展。在进行开发过程中,需要城市规划测绘工作支持,充分调研周边情况,把土地、地质、地形、环境等做出调研,形成数据资料,用于开发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测绘在城市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科学,全面划分城市分区功能,让城市分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展城市规模,满足当地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需要,城市规划开发是一项复杂工程,要根据当地现状和自然条件做好全面综合性部署,确定城市未来发展走向,以便城市未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布局,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测绘工作的指导,能够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良好的测绘工作是协调城市布局和关键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1.3 测绘是城市详细建设的前提
城市在进行完善时,需要在建设过程中确保功能符合当地生活需要,城市要按人们生活习惯、当地风俗、城市文化特征进行规划与整体设计,而科学的设计规划是需要数据指导的,那么测绘得到的数据就会在规划各方面起到作用,规划工作离不开测绘的支撑,按测绘得到的有效数据资料,确保城市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城市的详细规划主要是为管理服务的,分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就需要进行城市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城市建筑物分布与走向、城市绿地面积大小、城市管线布局与交叉,通过城市详细规划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形成城市基本功能分区。要想实现详细规划,就需要通过详细的数据与位置信息,制作城市规划总平面图,通过图例标注出坐标、方位、标高和坡度等情况,使城市建设有据可依,更加详细科学,测绘成果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详细规划最为关键的参考资料。
1.4 测绘是城市管理的基础
城市要想顺利发展,就需要进行有序管理,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中,涉及到供水、用电、供暖、交通、通讯等内容,在各个环节中均需要规范推进,那么就需要根据测绘所得,形成各行业细分数据,通过数据支撑,建立相关管理措施与制度,满足城市管理需要,保证城市正常运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测绘得到的数据突出在图纸上,更要落实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测绘在城市具体规划中的应用
测绘工作非常重要,在城市各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到城市建设中,可以在多方面发挥其功能,城市测绘应用越来越普遍,成为城市建设者设计者遵循的规划依据。
2.1 测绘在项目选址中的应用
城市内的建筑需要合理规划,才能保证城市有序发展,城市建筑物在建设之初,需要进行审批与规划,才能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划定建筑物区域范围,选址是城市规划部门科学设计的结果,要根据城市规划建设总体布局进行审批,选择合适的建设项目地址非常关键,涉及到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在进行建设项目选址时,要点是把握好土地相容性,符合建设项目用地现状需要,并考虑到环保需要,避免出现划分不科学导致的城市污染问题。城市项目选址时,分析地形可行性、土地使用性时,就需要根据测绘数据来进行,把握好整体走向,使城市项目选址更加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2.2 测绘在城市执法中应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一些城市出现私建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就需要城市建设遵循法律法规,那么,执法工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想达到执行效果,就要根据测绘范围,对土地重新进行确认,以此为基础进行执行执纪,保证城市良好运行。建筑违章的确认离不开精准的测绘,城市交通违法调查离不开测绘,测绘工作是一切执行工作的基础,城市管理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更需要测绘支撑。
2.3 测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众所周之,测绘最主要的成果就是通过数据支撑形成可参考的地形图,地形呼中包含丰富的数据内容和地理信息,是一个巨大的地理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有着各种内容产品,城市各个部门根据各自需要提取内容,不同的部门要想发挥各自作用,就需要准确地进行分析地理形态,大比例地形图能够有效进行建筑布局、供水供电布局,测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是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3 城市测绘未来发展和机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积累,科技不断进步,城市也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就需要全面发挥测绘作用,测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逐渐增多。
3.1 转变传统观念,服务城市发展
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需要不断发挥测绘功能,全面服务政府规划与全社会发展,要不断转变传统思维惯性,从全局角度出发,使观念符合现代城市需要,更好地建设起信息化、自动化系统,为政府服务、为时代服务,使城市建设更加现代化,公共信息平台能够满足各方面需要,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城市未来发展更加清晰。
3.2 拓展共享空间,满足民用需求
要从大范围拓展数据空间,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房产建设及城市管理中,提炼数据内容,提高城市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减少工作失误,另外,也可以建立政府与市民沟通的平台,为政府部门及企业市民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使城市测绘资源联成一体,有效避免缺乏信息共享而导致的管理失误与混乱局面,相关数据又能够为小区管理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4 结束语
测绘在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核心内容,只有全面突破管理障碍,积极稳妥推进测绘工作开展,才能使资源实现共享,满足城市公共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金凤.论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J].江西测绘,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