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航天科学技术的理解

航天科学技术的理解

时间:2023-08-14 17:27: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航天科学技术的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航天科学技术的理解

第1篇

随着载人航天等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应用需求的扩大, 全世界正在掀起新一轮深空探测热潮。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因此,2017年将是中国航天飞速发展的关键一年,更多的功能卫星将会被送上太空,可以预见,今后对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进一步增强。此外,根据中国政府公开的资料,“嫦娥五号”探测器预计在2017年由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

月球、火星等星球不但具有宝贵的能源和资源条件,并且已经证明火星有水存在的可能。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中,月球和火星将是人类载人航天的目标星球和飞向其他星球的理想太空中转站与基地。作为人类走出地球、进入深空的重要途径――建立空间站、开发利用月球、火星的资源和能源,建立永久性月球、火星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和重要途径。2017年中国航天人对月球、火星的探测将会飞速发展,同时,进一步利用开发计划的上马也是众望所归。

2000 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6年,国家将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 2009 年,《中国至2050 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将在 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继而建立月球基地, 2050 年前后,载人飞行从月球基地飞向更远的行星,具备载人登火星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它的强大可能并不仅仅存在于其本身,更多的是在于它被公众理解和参与的程度。科普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渠道。2017年的航天科普教育,将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开展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相关科普工作,能够使公众走近工程、了解工程、认识工程,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使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是科普出版工程的重要措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同时指出:“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各机构利用科技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2017年,相信随着新的科普图书出版,科普馆的新建与扩大,将会更加有利于普及科学技术,有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弘扬和培育创新精神,这与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是完全契合的,有利于大众科学素质的提升。

第2篇

关键词:测控技术;仪器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方向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存储、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手段与设备,包含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这些技术的仪器仪表及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涉及仪器学、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测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航海、航空、军事、电力和民用生活各个领域。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测控技术从最初的控制单个及其、设备,到控制整个过程,乃至系统,特别是在当今现代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中,测控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立在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以工为主、多学科综合的专业,它主要研究各种精密测试和控制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工艺。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测控技术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应用技术,它的应用涵盖了“农轻重、海陆空、吃穿用”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仪器仪表技术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以及法制法规中的“物化法官”。计算机化的测试与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得精密测控仪器与系统是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检测监控等领域的重要标志和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并称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而测控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是信息流中的重要一环,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仪器仪表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工业的源头。”科学技术发展史实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测量技术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是从真正意义上的测量开始的。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梦都是科学仪器的发明家和测量方法的创立者。测量技术的进步直接带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广东测控技术与仪器面临的机遇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各领域对测控技术有更多更关键的应用。制造业的产业化发展,产品大批量生产的特点是循环作业和流水作业,要让这些自动起来,就要求加工生产的灭个阶段自动检测工件的位置、尺寸、形状、姿态或性能等。为此,需要大量的测控装置。另一方面,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兴起,就需要大量的测控仪表。自动化仪表开始标准化生产,按需构成自动控制系统。同时,此期间还诞生了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在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仪表从只能进行简单的测量、观察开始,已成为测量、控制和实现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仪器仪表已从传统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生物医学、生态环境、生物工程等非传统应用领域。21世纪以来,一大批当代最新的技术成果,如纳米级的精密机械研究成果、分子层次的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高精密超性能特张功能材料研究成果和全球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等相继问世,是仪器仪表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了高科技化、智能花的新型仪器仪表时代的来临。

三、个人对测控专业的理解和就业意向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测控技术这四个字眼,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正在欣欣向荣地阔步前进,报纸媒体大力地宣传着。当然,航天测控是离我们一般测控专业很遥远的,然而我们可以了解,现代社会正在奋力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前提就是机械的自动化。要使得机械得以自动化,就要依靠测控技术。测控技术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测量和控制。这两项是任何一个机械工作必须完成的。工作都可以看作是一项任务,任务信息的获得要依靠测量,任务的自动化完成要依靠控制。我认为,测控是一个国家技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哪个国家的测控技术先进,那么该国就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测控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是个必然,就在这几年必然会显现出来。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技术学校、研究单位、生产企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经营、管理以及质量检测与技术监督等工作。

四、对测控专业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形成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本专业遵循“测控一体、光机电融合、计算机信息化特征”的专业定位,以机械学、电子学、光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仪器设计与运用为主要技术手段,强调学生坚实的多学科理论基础的获得,着重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造就,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为何要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帮助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学科和主要力量。同时,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因而,在物理教学中,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实验技能的指导,更应是“科学”和“人文”的有机整合,也就是要在物理课程中渗透STS教育。

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核能开发的利弊,基因工程带来的伦理问题,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带来的大气噪声和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引起的土地沙化、地震、洪水泛滥等,这些都需要人们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STS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价值,培养了解现代化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且能够应用科学技术致力于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求科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注重渗透技术教育,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价值。

物理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STS的题材,可见其编写也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基本思想。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与技术、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其基本教学目标之一是向学生介绍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教学内容中涉及的运动、力、热、声、光、电等物理现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一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的内容本身就必须联系技术、生活和社会加以展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很有必要开展STS教育。

二、如何开展STS物理课堂教学

STS教育是与传统教育不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也应有新的独特要求:从课堂教学着眼,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亲身感受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强调物理教学与日常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多媒体实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激发其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如何服务于社会,加深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其科学技术素养。教科书中介绍了大量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如现代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激光技术,激光全息摄影技术,防伪技术,纳米技术,核能利用技术,等等。这就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物理规律的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物理课堂更具有时代气息和活力。

开展STS物理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今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带领班级物理小组对河南省禹州市“龙岗电厂”进行了调查,让学生从能量转化的估算,发电和配电设备,发电功率跟当地用电需求的关系,为什么要把许多电站联成电力网以及核电站、火力电站及水电站的各自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来应用和深化物理知识,使学生在赞叹电厂的宏伟和周边环境优美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参观归来我让学生以“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如何选购电冰箱”“电动车的选购”“太阳能热水器”为题撰写小论文,鼓励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STS物理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不是用STS教育取代物理教育,也不是用大量的科技发展知识取代对物理知识的学习。STS教育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渗透并不追求全面,而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也不应该过多地以课外实践削弱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仍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实施STS教育的基本形式。学生的课外信息收集和科学探索只应该是物理学习的一个积极补充,而学习的主要内容仍然是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做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STS教育因素,通过合理设计、形成线索,STS教育是会很自然地与教材中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教学要求和谐地结合起来的。

第4篇

关键词:航天类专业 人工智能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55-02

面对航天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军备技术快速提升,培养具有专业性的高素质航天类人才,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航天重点高校面向并有效服务航天事业的历史责任。航天类本科生的教育形式也需要突破传统的方式,着重多样性、前沿性、工程性,因此,该专业的各门课程教育都应该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自1956年诞生50多年以来,引起众多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空前关注,已成为一门具有日臻完善的理论基础、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由于航天领域的特殊要求,人工智能在其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发达国家都相继开展了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致力于实现可重构的、具有容错能力的、智能的飞行系统和管理系统。因此,“人工智能”作为航天类专业的一门特色选修课,应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更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

1 人工智能课程特点

一方面,“人工智能”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众多领域,具有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理论性强等特点,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大的灵活度和较高的难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前沿性,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的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使得人工智能的技术和算法也需要不断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难度。

2 航天类专业特点

首先,航天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在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有统一的特点,即强调要体现航天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系统性, 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其次,航天类专业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因为航天飞行器作为现代高科技和多种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晶,应及时把现代先进科技融入到了专业基础和专业类的课程教学中, 专业知识更新快成为又一特点;另外,航天类专业应注重实践性教育。尊重个性和兴趣,强调动手能力,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要求学生自主地设计完成实验,强调对学生设计理念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最后,航天类专业应重视产学合作。产学合作的目的在于推动学校与航天产业的持续全面合作,造就一支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兼备的教师队伍。

3 教学模式的探索

3.1 教材的选择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与方法都还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就目前来看,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和范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教材所介绍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教材选用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本课程主要针对航天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该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机、信息论、通信理论等基础知识,对航天应用的基本需求有初步的了解,因此,“人工智能”课程难度应该控制在中级,可以较深入的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和应用案例。

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积累了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借鉴了国内外其他专家和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取了国内和国外人工智能领域学术书籍的长处,于1987年编写了“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一书,该书根据人工智能学科的新发展不断修订,推出四个版本。本课程采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4版)”,其中大部分内容适合本科生学习。另外,本课程还给学生提供其他一些参考书目,如N.J.Nilsson 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New Synthesis.Morgan Kanfmann”等经典教材。

3.2 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

“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较抽象,概念较为繁多,若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容易概念混淆、理解不透,逐渐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差。本文探索不同的课堂教学手段,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另外,考虑到航天类的专业特点,突出课程内容的工程应用,增加研究性质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课件采用图文并茂的PPT。综合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示方法,在介绍原理和概念时采用精辟的文字,介绍算法流程时采用图像,介绍算法应用时采用视频。在PPT中适当利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动画来突出重点,细化流程,引导学生的思路,便于集中注意力接受重点内容。

(2)适当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对于人工智能的一些基本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和讨论,来深化课程内容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重要的算法和理论,可以增加课堂练习,让学生实际动手进行公式的推导或演算,并在练习中分析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增加讲解或指导。

(3)适当采用类比的讲解方式。对人工智能的不同学派,不同方方法,以及方法的不同应用,广泛的采用类比的形式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复习已学习的内容,也利于对新内容的理解。并且,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比较总结相似点、区分不同点,可以避免概念的混淆,清晰的掌握课程内容。

(4)增加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有必要将实际应用案例或者授课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 课程内容的探索

一方面,鉴于本科生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人工智能”课程的内容要控制在适应本科生学科基础的中等难度;另一方面,鉴于航天类专业的特点,课程内容应更注重与航天应用相结合的内容,并且在课程中增加具体应用的介绍。具体的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3.4 考核形式的改革

“人工智能”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试卷形式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应采用课堂表现和课程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一方面,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课堂讨论与练习的表现进行考核评分,作为总成绩的参考;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课题调研和实践的能力,采取提交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正确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课程内容、可行性、实践难度进行合理选题,并根据所选题目进行文献查阅和总结,完成调研报告或算法实现报告。结合者两个方面进行最终成绩的评定,综合衡量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4 结语

航天类专业的本科生教学需针对专业特点有的放矢,该专业的课程教育都应该趋向于前沿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本文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不仅考虑到该课程属于前沿叉学科的特点,也综合考虑了航天类专业的特点。为了使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讲解、课堂讨论、课后调研、项目实践等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真正符合航天领域所需要的综合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甲海,印鉴,凌应标.创新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5):136-138,148.

[2] 刘兴林.大学本科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8):198-199.

[3] 怀丽波.32课时《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3(34):193-194.

[4] 纪霞,李龙澍.本科人工智能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6):91-92.

[5] 肖春景,李建伏,杨慧.《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26):32-34.

[6] 熊德兰,李梅莲,鄢靖丰.人工智能中实践教学的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8(1):146-148.

[7] 张伟峰.本科高年级人工智能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1):139-141.

第5篇

《机电兵船档案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科技档案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

科研工作的复杂性、严谨性对科技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项目设计开发、研制生产过程中的文件控制非常重要,只有控制好档案形成源头,才能使科技档案在项目每一阶段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1.科技档案——论证阶段的信息来源航天项目在立项之初,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科研计划管理部门与课题研制部门通过全方位调研和市场预测,进行技术及经济可行性分析,重点论证其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恩格斯曾说过:“科学的发展是同前一代人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的”。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是科学再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科研生产活动正是如此。对于技术的继承与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汲取,前一阶段形成的经验,往往是后一阶段科研活动的凭据。这个特点使得科研工作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等特性。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科技档案所蕴含的珍贵信息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必备的参考,为方案论证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与技术依据。在研究所发展的过程中,档案人员所做的连贯性、规范性的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其价值在论证阶段已充分发挥出来。交会对接激光雷达作为高新技术首次在太空环境使用,技术先进,立项前大多数人还对其概念和作用不甚了解,尽管如此,管理及科研人员通过查阅科技档案,深入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成果水平,准确把握技术和市场动态,分析了激光技术在太空应用的优缺点,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经济与社会效果的评估及关键技术和器材的选用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任务论证报告、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等的编写工作。有了这些扎实、有力的前期准备,在总体单位和决策层的汇报中提供了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的观点。这些翔实的基础工作提高了项目抵抗外部因素影响的能力,降低了研制过程的风险。

2.科技档案——方案阶段的技术依据航天项目的方案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项目的设计、开发过程都严格遵循研制程序,即在合同签订或任务确定后,项目负责人依据研制任务进行任务分解,拟定研制总体方案,适时开展专题研究、专题试验;设计师、结构工艺师、质量师、标准化师等人员将项目要求各项技术创新点进行落实,并具化为总体设计方案、结构方案、工艺方案、质量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这些文件将成为整个项目开展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框架。在方案阶段,课题组成员进行以上工作的过程中,科技档案作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向科研人员提供包括前一阶段所形成的技术要求、准确的技术指标,甚至提供同专题其他课题的科学技术进展等重要参考信息。交会对接激光雷达项目面对的是前期技术攻关难度大、系统复杂、进度紧且时间节点要求严格的局面,研制团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每一步进展都需要档案的正确记录作为依据。同时,档案人员只有对科技档案进行规范管理、系统分类、准确标识以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为课题组成员查阅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等相关信息创造便利条件,才能使课题组在设计过程中缩短周期、少走弯路。在这个阶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根据科研生产计划和标准化大纲的要求,确立本课题阶段归档文件的范围及内容,明确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并按照归档文件的标准要求严格把关。而只有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深刻了解激光雷达,明白其技术内涵,熟悉团队成员的分工、各部组件的功能、安装部位等,才能对文件实时把握控制。这项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以及项目验收工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科技档案——研制阶段的全程记录航天项目在研制阶段分为技术设计、样机试制、试验考核、验收交付阶段等。一个型号的航天产品研制过程复杂,周期较长,往往延续几年甚至十多年。这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最为严谨的核心阶段。在研制阶段,设计人员根据方案要求、标准、质量大纲和设计规范,完成符合研制任务要求的设计输出,按规定进行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与审核。此周期所产生的数量巨大、版本众多、更改频繁的文件,严格的技术状态及文件控制要求,都为科技档案管理带来了空前的难度。但同时,科技档案人员规范地将技术文件/设计文件载体、版本、技术更改、节点变更及接口信息沟通等各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对课题的研制、问题故障的归零等工作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交会对接激光雷达从初样研制开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但注重实物成果,而且更重视科研档案的重要性,对于特殊情况下形成的口头协议、纪要等都依照档案管理和科研程序及时形成文字性材料归档,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项目组在设备联调、测试出现异常时,利用文档核实比对、协议记录并结合设备性能进行系统排查,由于归档文件中有系统之间接口试验记录等文字材料的支撑,使问题能快速得到闭环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提高了试验效率。因此,技术文件的系统、完整与有效管理运用在科研研制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科技档案——设计确认(鉴定)阶段的有力证据产品的设计确认(鉴定)是开发研制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科研成果应用或推广的起点,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的关键工作。航天项目总体单位对归档文件材料非常重视。在验收阶段,总体单位的验收、质量检查、双方审查等相关工作都以直接调取存档文件为客观证据进行记录;而归档科技档案的齐套性、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是否达标,成为航天项目设备顺利交付、按节点出所的重要参考。在交会对接激光雷达项目实施过程中,随着航天项目管理理念及严格的文件控制要求的逐步深入,课题组人员认识到科研档案的重要性,对课题研制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分,并在每一环节末尾进行有效的状态清理,及时生成相应的科研文件,并以该文件作为下一环节的工作依据,有效避免工作的反复。在首次飞行试验前,由于对关键元器件的筛选、选用等技术的理解不深入,发生了技术归零问题。归零不通过将影响设备交付,甚至影响工程整体进度,课题组成员压力空前。当科研人员查阅科技档案寻找客观证据时,由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科学、规范,相关技术文件归档及时,会议纪要及试验报告等分类整理井井有条,真正做到了有迹可循、有理有据,从而使科研人员很快实现了问题定位,并提出了强有力的措施,问题得以解决。最终,设备满足使用要求,成功执行了飞行任务。

二、结语

档案管理无小事,在航天项目管理中尤为如此。在航天课题技术状态严格控制的实践中,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技术文件规范形成、版本清晰标识,以及归档后的合理分类、科学建账、更改有效管理等,都是航天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通过探讨科技档案在航天项目实施各阶段的作用,对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上层次、档案管理工作对科研工作的作用再提升以及推广至综合类档案对研究所各项工作的客观历史凭证及未来战略规划的重要参考等效用的发挥,都将是一个切入点和契机。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采用信息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档案管理工作将在研究所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并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明丽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7研究所

第6篇

高科技无所不在,它正以一种几乎无法感知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激光影碟、多媒体把最新的娱乐信息大规模地传递给各种人群;计算机制作重现了“泰坦尼克号”“沉淀’的悲惨一幕;数字化技术把清晰的语音与图像瞬间传递到大洋彼岸;再造基因使得改造生命、攻克癌症近在眼前……高科技向我们走来,高科技已融入我们的生活,高科技正启蒙着人类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社会。

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基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新经济成级数增长。在新经济社会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网络状的态势全面展开。新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未来主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朝阳经济”。随着高科技因素在经济形态中的含量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必然会飞跃到以知识技术、智力为主要资源的新经济形态。在新经济时代,随着高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扩散,人类活动的领域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使人类能够摆脱传统的束缚,突破地球资源的限制,向更广阔的空间进军。不久的将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将从伟人的豪情诗句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

在新经济时代,高科技的信息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生物工程作为一种新生力量,直接导致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革命,推动着新经济的进步;高科技的新材料作为新经济的里程碑,将重构新经济的材料基础;高科技的新能源将使人们不再为资源的短缺而忧愁,作为新经济的火车头,它将带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航天技术使人们从地球的怀抱中飞向太空,新经济也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腾飞;海洋技术将开拓人类新经济社会生活新空间;软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管理效率更高,决策更正确,分析更透彻,一切经验性的东西都变成了可操作的东西,正如莱布尼茨曾说的:“别再争论了,我们拿起笔来算一下吧!”

新经济时代是高科技大显身手的时代,没有高科技就没有新经济,高科技不但直接决定着新经济的诞生,而且作为动力之源直接推动着新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创造着人类的新纪元。一、信息技术:新经济的先锋1.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源头

新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清楚的表明,以信息技术为骨干的高新技术是支撑整个新经济广厦的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

新经济中最为突出的新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产业成为新经济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使信息网络成为新经济社会最重要的大众化的联系手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认为新经济也是信息经济。

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先导技术和关键技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科技群的分类排序,信息科学技术居于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群之首。

统计资料表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5%一20%提高到70年代至90年代的70%一80%,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在全球GDP中,已有2年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

新经济的兴起是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5000多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世所公认的一个代表。他通过开发信息技术的核心——软件技术,使得微软公司的股票市场已达到1700多亿美元,超过了全美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作为深刻变革的一个方面,当今经济形态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硬件业,尤其是作为硬件业心脏的芯片业同样举足轻重。

美国经济之所以从1991年以后得以持续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其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5年里:

—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电脑和电讯业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

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就业机会,高新技术行业已成为美国雇用职工最多的行业,其职工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高出73%;

—高新技术在国内销售和出口方面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其产值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美国1999年和2000年头几个月失业率降到24年来的最低点,通货膨胀回落到30年来最低水平。

信息技术包括电脑硬件、软件、资料传递设备和信息服务等四大方面。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服务和电讯服务成为新的热门行业。美国作为世界新经济的先导,就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言,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生产供应国和最大的市场。在世界的10大信息服务公司中,美国就占了8家。

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给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许多便利,也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现代办公不久将实现无纸化、远程化和信息化;银行系统和商家联网,开始了无纸币交易;而国际间的货物运输已在减少往常的繁文缛节,北美洲地区地面运输已开始无纸运输。

由于电脑的普及,不仅为儿童教育和获取信息提供了工具,而且使许多人可以在家里办公,同时还可增加大批咨询、服务和销售等多方面的就业机会。此外,因特网发展迅速,网上通信量每100天就增加1倍。消费者可以通过因特网在家轻松购物。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到2002年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商业交易将超出3000亿美元。总之,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新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世界新经济发展的主流。遥望新经济的未来,我们相信作为新经济基础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必将牵引人类历史的火车驶向充满希望的对世纪。2.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支柱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内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它们都是用来开发、收集、传送。处理信息资源的,那么围绕着信息的开发、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而发展起来的这些相关的高技术群统称为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吸引了微电子学、光学、材料学以及数学、逻辑学等众多学科的成果,集现代科技之大成,全面提高了信息处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与水平,使人类社会中各级各类信息处理系统大大加强,发挥了巨大作用。

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于各种传统技术中,由此又形成了许多边缘科学。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重大科技领域,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如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软科学技术等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也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渗透使产业“软化”。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围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夺得了信息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谁就拥有了新经济竞争中的主导权。

今天,物质、能量、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世界是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死亡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这三个要素对于健全的社会是缺一不可的。信息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信息技术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渗透力极强,几乎无所不在,只要有信息和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他所进行的社会活动都需要和其他人合作、交流,这就必须涉及信息的传递、加工、理解、表达,就必须要处理信息。因此,电子计算机广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几乎所有职业和职务岗位上得到应用。这个特点使得信息技术表现出比其他技术更为明显的渗透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影响全局的特点。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支持和影响全局的决策与协调而发挥作用的。由于这个特点,信息技术比其他技术更加直接影响全局的工作效率,在关键时刻它甚至能够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这种全局性使得信息技术常常处于类似机要部门的敏感位置上。

最后,信息技术还提供了软件这种新型的知识载体。使知识载体由文字纸张向电子方式过渡。由于这种方式方便、易。于复制,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种成为全人类各种知识的载体的特征,是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

正因为信息技术有上述特殊的地位和特征,我们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称其为新经济的支柱与先导。3.“地球神经网络”剖析

如果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婴儿的成长,那么,蒸汽机和铁路构筑了他的骨骼;报纸、电话、电视等信息传播技术构成了他的信息器官;发电站、原子能反应堆和高压电缆成了输送能量的循环系统;计算机和软件的不断发展使之初步具有了智能,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神经元’细胞;那么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神经元’连接起来的神经。这样便形成了整个地球的‘神经系统’,它预示着社会思维时代的到来。

(1)微电子技术

第7篇

关键词:四课法;毕业设计;空天作战;卫星测控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00-02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四年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受到指导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创新研究了各种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1-3]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基于多年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事指挥类学生和工程技术类学生不同的特点,考虑到大范畴下单个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专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基于专题式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案,提出了“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方法。针对军事指挥类学生,为促进空天作战力量建设和“天战”优秀军事指挥人才培养,基于空天作战背景,设计了空天作战专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另外,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软件和硬件能力的双重训练,设计了卫星测控专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通过空天作战专题和卫星测控专题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研究与实践,深入分析和总结了专题毕业设计指导的相关经验,对后续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本科毕业设计专题设计

1.军事指挥类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专题设计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上发生了几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便是空天领域的军事应用,空天作战的概念应运而生。空天作战是指以航空航天力量为主,在其他有关力量的配合下,为达成一定的作战目的,根据统一计划和统一指挥,在空天战场共同进行的以空天威慑、空天支援和空天攻防为主要方式的作战行动。[4]未来战争,谁能够掌握空天的“制高点”,谁必将掌握战争的主导权。近年来,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争先发展空天作战力量,太空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空天战场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首先从外层空间开始,空天战场将成为敌对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高地。

为了保卫国家的空天安全,有效防御军事强国的空天威胁,需要科学深入地研究空天作战问题,理解和系统掌握空天作战的有关理论,对空天作战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前沿探索。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事指挥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笔者所在的指导团队结合空天作战相关的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确定了“空天作战专题”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因此,本毕业设计专题不仅具有很强的军事应用背景,而且具有明确的研究意义。

以空天作战为背景,从争夺制天权的基本手段、空间信息的获取及在空天作战中的应用、空间环境监测、美国空天作战相关研究对我军的启示、空天作战系统中的目标选择、攻击和防御等方面展开研究,精心设计了14个子课题以供14名军事指挥类学生选择,每个子课题都是空天作战背景下相关问题的具体描述。专题包含的14个子课题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和探讨,群策群力,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2.工程技术类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专题设计

课题组所指导的工程技术类学生来自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下简称“测控专业”),该专业一直被学生称为“万精油”专业。因为测控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很宽,它集计算机、软件、网路、传感、电子、机械、光学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控制管理、信号获取、传输和处理等一系列问题。[5]但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测控”成为测控专业学生耳熟能详的领域,更愿意将本专业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同等看待。航天测控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领域之一,航天测控涉及天文、天体力学、空间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数值计算等多个尖端学科。作为测控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迫切希望通过毕业设计更深入地了解航天测控相关的技术细节。

针对5名测控专业学生,以卫星测控为背景,确定了“卫星测控专题”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从卫星测控星载仪器电路原理与设计、卫星测控星载仪器信号设计与合成、卫星测控星载仪器信号接收与处理、卫星测控中的扩频信号捕获技术研究、卫星测控中的扩频信号跟踪技术研究,精心设计了5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都是卫星测控信号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环环相扣,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测控实验平台。有利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共同将卫星测控领域的技术细节理解的更加透彻。

二、“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实践

专题式本科毕业设计与传统的“一对一”本科毕业设计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从给定的子课题中选择一个子课题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所有学生要了解专题的整体情况,同时要求每人独立完成一题。所有子课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导团队通过开展相应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优秀的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包括10名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由负责人协调进行全面指导工作,同时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确定具体指导的子课题。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提出了“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方法,在四个重要阶段集中指导,以确保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的更加高效。

1.下达任务课:明确任务,充分交代

在学生选定相应的子课题之后,教师将下发《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简称《任务书》)。在学生初步理解《任务书》的基础上,给学生们上第一课:下达任务课。

对于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环节,它不同于前三年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任何之前进行过的教学、实验等单一训练,它是一个综合的“项目”,所以学生在拿到《任务书》后会非常困惑,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如何做。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疑问,逐一解答他们的困惑。在下达任务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难题,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课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充分交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任务书》的要求,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需要哪些基础知识,需要补充学习哪些新知识,任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各个过程环节该如何实施?每一个方面都要交代清楚,让学生彻底打消疑虑,给他们建立自信心,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题报告课:确定方向,引导思维

学生在充分理解《任务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将各个任务进一步细化,提炼出课题的关键问题,提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简称《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实质性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毕业设计环节第一次由学生主导,向教师提交撰写材料。开题报告课作为毕业设计指导的第二堂课,教师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协助他们确定明确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毕业设计工作制定可行的计划。

(1)对专题及子课题的认识:学生针对不太熟悉的专题领域,要了解自己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必须要全面认识子课题所在的大专题背景。所以开题报告中,要简要介绍自己对专题及课题的认识。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明确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首先要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梳理,准确分析它的发展趋势,找准课题的研究方向。

(3)课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学生选择一个子课题,最初对课题的意义并不完全清楚。通过开题报告课,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课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点评相关的内容,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明确方向。

(4)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一定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学生必须把握的内容,也是开题报告课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开题报告》的内容分析他们的思路,从各子课题展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顺课题的关键问题。

(5)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并估计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措施:明确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后,学生在《开题报告》中对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教师要客观分析研究内容的工作量和学生有效投入时间等因素,评价其可行性,及时修正不合理部分。此外,教师还要对论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探讨,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6)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一般而言,时间较为紧张,通过制定详细的研究进展计划,划分重要的检查节点,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开题报告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论文研究进展计划,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考核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3.中期检查课:查看方法与思路,细致指导,广泛讨论

在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实施“中期检查课”。开题报告课上,已经对整个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在中期检查节点应该完成哪些内容,是有明确计划的。因此在中期检查课上,教师首先要查看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在更细节的方面加强指导,为后半部分的毕业设计定下方向。其次多个学生做同一个专题,有很多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是可以提前进行资源共享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共同进步。另外,还要给每个学生吃下“定心丸”:大家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只需要稍稍调整心态,更加投入,按照《任务书》中的任务需要,对照《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思路,一步步朝着目标努力。

4.论文成稿课:查看内容与数据,规定格式

在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简称《论文》)初稿时,开设“论文成稿课”。事实上,从毕业设计之初,大部分学生就开始着手为撰写毕业论文储备有用的素材,认真思考,形成新的观点进行论述。在论文成稿课上,教师要查看论文的内容是否是学生独自完成的,是否是带有自己新观点的论述;检查相关的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考证;其他方面也要严格把握,如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指导;另外,还要查看论文格式是否完全符合规定。

除了以上重要的“四课”之外,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由指导团队负责人统一安排和部署,每周都有2~3名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指导教师针对各自具体负责的子课题,定期和学生见面,了解毕业设计进展,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和指导教师每周联络一次,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的阶段性完成情况,以确保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三、感想与总结

在本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中,针对军事指挥类学生和工程技术类学生,均创新性地提出了“大专题”模式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方案。对于选定该专题的学生,每个人都要花费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论文就是最终的成果形式。事实上,每个人除了自己的成果之外,还能在每次讨论及最终答辩中汲取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学到其他的新知识,达到知识共享。这就是专题式毕业设计最大的意义所在。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发现:第一,空天作战专题和卫星测控专题都是全新的毕业设计课题,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两专题可以作为固定课题以供后续的学生继续研究和学习。第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和提问,又能促进教师更多的思考,师生间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使学生学到更多新知识。第三,“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方法是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应用成效显著。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后,学生能更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调整自己的进度,学生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经验,在后续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教师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熊艳,刘国福.初探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7-58.

[2]王正杰.基于团队设计项目的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2):105-110.

[3]范兴明,张鑫,王荣,等.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22-23.

[4]王万春.空天作战理论与实践[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0.

[5]冯旭哲,陈建云,明德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86-88.

第8篇

关键词:西部;航空产业;带动作用;产业结构

西部航空产业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但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速度缓慢,无法起到对西部经济发展应有的带动作用。目前,面对国家的支持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西部航空应当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地发展。根据我国及国外的经验,航空产业的发展必将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1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带动作用

航空产业属于产品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直接带动作用。据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统计,在当时基本还是计划经济和航空产业处境困难的情况下,其投入产出比已达1:4。最近几年,我国以及西部航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总产值约740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目前,世界航空工业每年销售额约3500亿美元,其中北美和欧洲占到90%以上,约3150亿美元。欧洲航宇工业协会成员2002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其中出口398亿,占53%,其订货额已达3170亿美元(约4年的工作量)。美国航空工业2002年销售额达1480亿美元,波音公司1997~2001年共销售2695亿美元,其中民用飞机1670亿,占62%。航空工业出口是美国对外贸易一大优势,出口顺差1990~1996年达1898亿美元,2000~2001年为574亿美元。俄罗斯航空工业最近5年,出口达80亿美元,仅2002年就达32亿美元。

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运输、通用航空、航空服务业的发展,高峰年各种飞机达28万多架,其中民用运输飞机9000多架,通用飞机24万多架,扩大了内需和就业,扩大了航空工业市场,全面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美国民航业对GDP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为8 000亿美元,约占GDP的8%。民航业及相关行业直接和间接雇用了约1000万个员工,占美国员工总数1.352亿的7.4%。航空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催化剂与驱动力之一。美国华盛顿州的航空产业是其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它引领、带动了该州的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航空产业通过产业关联,为该州共创造了285000个工作岗位,占全州就业总人数的10.5%。

由此可见,发达的航空产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直接带动作用是何等之强。

近二十多年来,种种原因导致西部航空产业本身发展缓慢,对国家和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但若西部航空产业在国家的支持下能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不但能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而且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从中受益。

2000年末,我国拥有客运飞机527架,货运飞机10架,预测到2020年客运与货运飞机总数将分别达1700架和250架。如果这些飞机均为国产,即使以一架飞机平均造价3.5亿元人民币计算,航空制造业的产值也至少将达6000亿元;按航空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带动比1:4计算,GDP将增加24000亿元,将能带动众多行业及高新技术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2 西部航空产业对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带动作用

一种新型号飞机的研制和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除航空制造业外,还涉及到许多相关行业和数千个部门和企业。在美国,一种新的中型飞机的研制和生产,可直接带动1000多家大型企业和10000多家中小型企业,并能辐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1飞机制造配套关系带动作用分析

以西部制造的某小型运输飞机为例,全机共有24151个零件,5781项标准件,这些材料费用约占全机价格的9%,其中金属材料的50%在西部地区采购;标准件制造虽以主机厂为主,但还需13家配套厂商供货;成品设备由全国114个配套承制厂制造,其中西部地区约占40%左右;随机器材种类繁多,仅地面设备就涉及很多配套单位,其中西部地区约占30%。

飞机生产需要一系列配套的通用制造设备和各类检测设备,并要设计制造一系列专用工艺装备和仪表、照明、计量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采购和生产,涉及到很多相关企业,其中有一部分在西部。

由于航空产业能直接或间接带动电子、冶金、化工、材料、机械等众多行业的发展,所以在一些发达国家被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牵引车”产业之一。

2.2航空服务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分析

航空服务业是航空产业的下游产业,是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西部的航空运输业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其旅客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5强,货邮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5%。快捷、方便、舒适的航空运输,促进了物流、人流的加速流转,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通用航空可为农、林、牧业提供大面积、高效率的除草、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多项服务,不但使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量达到新的水平,而且省劳力、省时间、省投资,非常适合西部地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例如,广东省在1964~1991年共投入3.5亿飞播造林427.18万公顷,1991年清查时已成林130.25万公顷,尚未成林23.47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0%增加到47%,增加活立木蓄集量2735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250元计算,估价68.4亿元,其投入效益比为1:20。

3 西部航空产业的技术扩散对相关行业带动作用分析

20世纪航空方面的重大发明创造,如雷达、喷气发动机等,都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资料显示,日本航空工业的技术带动效应是汽车工业的3倍。航空产业技术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且多为高新技术,因此,航空技术向其他行业转移、扩散,可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个产业的发展,使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并能创造出新的产品,提高竞争力。航空技术目前在多个领域,例如在高速列车、汽车及零部件、压缩机、燃气轮机、纺织机械、复合材料制品及交通部门的地面设备等非航产品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4 西部航空产业对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分析

4.1西部航空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我们计算了若干工业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果显示航空制造业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比较高。

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某一经济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产品的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

产的需求推动作用越大。依据1997年陕西省投入产出表(电子版)计算得出有关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如表1。

从上表可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558,可理解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出每增加1亿元,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1.558亿元。在所选的10个部门(行业)中,影响力系数排列第一的为航空货运业1.971,第二为航空客运业1.948,第五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1.558。因此,从总体上看,航空产业对相关经济部门产品生产的需求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感应度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经济部门因此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生产发展对其需求越大。依据1997年陕西省投人产出表(电子版)计算得出有关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如表2。

从上表可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186,可以理解为各部门均增加1亿元产值时,对航空航天制造业产生的需求为0.186亿元。在以上所选的10个部门(行业)中,感应度系数排列第一的为航空客运业3.371,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航空货运业的感应度系数虽然比较小,分别为0.186、0.162,但也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对航空产业总体的需求程度。

4.2 航空产业对旅游业、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航空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云南省自1990年以来,各著名景点陆续通航,不仅加快了西南地区人流、物流的流转速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该省旅游总收入从1995年的61亿元,发展到2002年的290亿元,增加了3.75倍,直接、间接从业人数达160.5万人,使云南真正成为了我国的旅游大省,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4.3 航空产业对西部相关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贵州安顺市和西安阎良区的发展过程是航空制造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数家大型航空企业在安顺市和阎良区落户后,安顺市和阎良区的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周边的餐饮、教育、交通等眼务行业快速发展。目前安顺市和阎良区已成长为具有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密集型城市(区)。

5 航空产业对加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5.1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努力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目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三次产业间的比例欠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落后于东部地区。二是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水平低,表现在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产业比重低,阻碍了产品的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西部产业结构之所以存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水平落后。无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供给能力大多集中于技术层次相对较低的领域,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的程度和技术密集程度较低,致使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

5.2 发展商新技术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的总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二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供求状况,通过理顺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开发新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使产业结构中代表先进技术的新产业成长壮大,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之上,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档次。

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以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结构的优化,可心培育出一批具有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新产业,因为升级本身就意味着技术层次的提高和附加价值的增长。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

高新技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所起的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是通过直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二是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

5.3 航空产业应当成为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先导

技术创新、科技革命永远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但在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创新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系统过程: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知识被获得,被转化使用,并在使用中被更新放大;产业升级又带动要素升级,在新旧产业更换的过程中,要素从衰落的产业进入到新型产业中,为新型产业的形成提供可靠的基础;新型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它们在用新的技术或新的经营方式满足新的需求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新型的产业部门,并成为提升社会产业结构级次的先导。

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资源影响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地区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是产业整体素质的技术基础。区域竞争力指标之一就是区域科技实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前提,也是区域科技实力提升的墓础。

航空技术外溢能够加快非航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步伐。航空工业对于高技术的需求连续不断,各种研发工作的产品――高新技术首先应用机制造,其次会向不同领域扩散,于是相关企业的运用这些新技术,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企业竞争力增强,进而增强区域竞争力。大力发展西部航空工业就是要让这种技术提升作用在一定的技术平台和技术转移渠道上更为通畅地从航空工业流向更多的制造业领域,使航空高新技术对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带动作用最大化,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正如前面所述及的,航空产业作为高技术和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仅会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人数和产值等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航空产业高新技术扩散、技术升级,众多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整体的升级。

西部地区因历史等各方面原因,形成了航空这一优势产业。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西部应当及时抓住发展航空产业这样的先导产业部门,以取得快速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效果,从而全面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少波.大力发展创新技术,调整西部产业结构[J].机械

制造,2004(2)

[2] 课题组.我国制造业布局与西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研

究[R]北京: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2003.

[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4).

[4] 王钢林,武哲.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航空工业[J].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 刘大响.跨世纪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建议[J].世界

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6).

[6] 梅金平.区域创新与西部经济发展[J].中南财经大学学

第9篇

1.1明确科普工作的社会定位科普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论是政府投入的面向全社会免费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如科技周、科普日、科普进校园等大型科普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免费开放的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栏等科普基础设施,还是一些NGO组织建立的科普网站如“果壳网”等,都是提供全社会共享,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科技传播与普及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共同利益、关系到社会长远的发展需要并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提供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3]科普工作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如果将一个社会的科学创新能力比作金字塔塔尖,那么,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正是这个塔尖的庞大基座,没有这个坚实的巨大基座,就没有那迸发创新的灵感与火花的塔尖;科普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的良好补充,相对学校教育而言,它具有自主性、生动性、趣味性、可实践性、可选择性等特点,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既可弥补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中难以直观了解的科学知识,也可使成年人有接受终生教育的机会,这正体现了国家倡导的终生学习理念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科普基础设施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一部分,能为城市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营造良好的社会科普环境

1.2.1构建良好科学传播氛围科普的开展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崇尚科学的风气,从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流文化的倡导,是娱乐至上还是崇尚科学,这需要一个氛围的构建!丰富的、令人喜闻乐见的科学传播手段构建出的科普资源环境,能够为社会公众营造触手可及的良好的科学传播载体;对国家科普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宣传,能够让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对科普的重视,从而引导和提高社会公众对科普的关注度;对现有科普资源如科普网站、科普书籍、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等进行宣传,能够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科普的兴趣,奠定科普自觉的基础,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构建良好的科学传播氛围,能够让科学普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社会公众吸取科学知识就如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像摄取食物一样变成日常功课,如果从孩童时代就处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科学传播氛围中,热爱科学自然很容易成为人们一辈子的良好习惯,因为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任何外在的强行灌输所难以比拟的。

1.2.2完善科普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科普法》强调“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并在“第三章社会责任”中对需要承担科普责任的部门和群体作了详细规定,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各级行政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及群体都有履行科普工作的职责,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科普工作的开展更多地取决于各部门本身的科普意识强弱,意识强的,这项工作开展得多一些,意识弱的,这项工作就开展得少一些。以气象部门为例,由于该部门有着长期坚持开展科普工作的优良传统,目前已建立了以各级气象主管部门主导、各级气象学会具体承办、各级气象业务部门协助开展的国家、省、地、县4级气象科普体系,2007-2012年的5a间,142个国家级、79个省级、186个地市级气象科普基地接待参观者850余万人次。蓬勃开展的气象科普,使得全社会的气象意识得到增强,增进了社会对气象科学知识的了解、对气象工作的理解、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关注,促进了公民气象科学素质的极大提高,理解气象科学、利用气象科学知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大为提高,趋利避害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大为增强,反过来也促进了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是科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而有效的科学普及工作,又可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1.2.3增强社会科普意识科普是一项社会事业,它强调社会参与性,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下,必须尽可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动员尽可能多的有科普能力的单位、团体、组织和个人投入到科普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调动民众接受科普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能让科普活动成为“没有观众的演出”。

1.3提升科普能力

1.3.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科普基础设施是科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普的基础。“科普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指科技类博物馆(包括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基层科普设施(如科普画廊、科普大篷车等、科普活动站)、数字科技馆以及其它具备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场馆(如青少年科技馆)等类型。”[5]。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科普经费逐年增加,重要科普场地———科技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迅速,但从全国来看,由于部分科普场馆在建成后缺乏后续投入、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得展品无法维修、更新和扩充,专业管理和讲解人员缺乏,展教形式无法丰富生动,导致展教功能削弱甚至难以为继,门庭冷落,参观者寥寥无几,处于“守摊子”的状况,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科技馆平均接待观众量和单位建筑面积接待观众量与2006年相比有所下降[2]。

1.3.2丰富科普活动内涵、提升科普活动质量科普活动是体现科普能力的载体。科普活动包括科普讲座、科普论坛、科普展览、科普咨询等等。每次科普活动都应从受众、内容、主题、场地布置、参加人员,活动资料发放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精心设计,使之既有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又能传达活动组织者的科普意愿。同时,科普活动要不断丰富内容,充实内涵,在科普内容上既可涉及基础科学知识、生产生活常识,也可包括灾害防御与处置的基本技能等,比如遭遇不同自然灾害时如何自救、逃生的应对方法,生活食品、用品优劣的判别方法等等,形式上可加强趣味性互动式体验科普,以提高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如可确定科学主题,借鉴国外“以学习为中心”的科普展览理念,精心设计参观者能够亲身参与体验的大型科普展览活动,如在气象科学普及方面可以“大气奥秘”为主题,设计大气环流的游戏式展览活动,让参观者在模拟的场景中体验一粒水分子是如何演化成各种天气现象。

1.3.3探索多部门联合开展科普工作机制,提升科普社会效益科普工作的开展,尽量扩大受益面是一个基本原则,但目前科普活动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现状,缺乏科学的、创新性好的科普活动策划,科普资源分配不均、各部门开展科普活动各自为政,科普活动的覆盖面有限,科普活动的参与程度有“马太效应”现象存在,多寡不均,多者愈多,少者愈少。因此,应探索多部门联合开展科普工作机制,提升科普社会效益,如尝试与教育部门进行合作,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等科普资源、教育部门组织推荐学校,在中小学、特别是面向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开设常规化的科普课堂模式来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等,以扩大科普的受益面,提升科普社会效益。

1.3.4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2013年6月20日,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那堂精心策划、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形象的“太空一课”相信大家仍然记忆犹新,航天员通过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得学生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堂妙趣横生、堪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普及课,对于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示范意义,科学,通过这种令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能够做科普的人恰恰都是优秀科技人才,“有一瓶水才能给人半瓶水”,否则,以己昏昏,又如何能使人昭昭呢?因此,要破除传统观念,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高层次科技人员兼职参与科普,加强科普组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络,让那些乐于做科普的科技人员能够有通畅的渠道参与科普。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专职科普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创新科普工作思维,提升科普工作能力。

1.3.5加大科普经费筹集力度美国科学促进会于1989年推出了题为《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报告,提出这样的理念:“如果广大公众不了解科学、数学和技术,没有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技术提高生活的潜力就不能发挥。没有科学素养的民众,美好世界的前景是没有指望的”。“世界的变化已使得科学素养成为每个人的需要,而不为少数人所特有”[7],科普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它面向所有国民,必须坚持其公益性原则,在经费筹集上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措。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科技交流中心,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年保障经费4千多万加元,均为财政拨款。美国航空,航天展览馆的经费也由政府拨给。[8]同时也要广开经费筹集渠道,将《科普法》中关于“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兴办科普事业,可以依法获得资助和捐赠。”、“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事业。”、“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财产资助科普事业;对捐赠财产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给予优惠。”等条款落到实处,鼓励社会参与、社会捐赠(包括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吸引社会力量办科普。

1.3.6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建立优秀科普资源共享平台科普资源包括科普场馆、科普人才、科普图书、科普音像资料、科普展览、多媒体科普游戏等。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科普工作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通过制作多媒体科普宣传资料、建立科普网上课堂、开发科普趣味游戏网站、完善数字科技馆的建设,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快速、直接、互动性良好的传播媒介等等,建立权威的科普知识渠道,使优秀科普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提高优秀科普资源的社会利用程度。

2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思考能力 数学学习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精彩地叙述了数学的各种应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文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任何一门科学缺少了数学这一工具便不能确切地刻画出客观事物变化的状态,更不能从已知数据推出未知的数据,因而就减少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了科学预见的精确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指出:“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缺乏数学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数学与文明同时并存以至千古。”近现代世界史证实:“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率”;“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历史性结论充分说明了数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从航天到家庭,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一不受惠于数学技术。因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学与技术的两种品质,这是其他学科所少有的。数学对国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国富,而且在于民强。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及准确判断。因此,数学科学在提高民族的科学和文化素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技)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四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全面比拟的”。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因此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中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继而造成学习困难。再加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现在的高中学生无法不受外界不利因素干扰,网游、娱乐资讯等对他们来说要比枯燥的函数公式、几何图形更具吸引力。据调查了解,数学是大多数高中生的“问题学科”,甚至在有的学生为了可以不学数学或将来不再学数学而选择文科类专业。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见解,提高学习能力,而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的重要途径就是有效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活动,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提问,深化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地掌握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数学教师的提问目的要明确。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授课情况、教学需求设计明确的提问,如进行复习性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或者拓展性提问,包括对概念知识的应用、理解等。只有明确了提问目的,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提问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回答正确且见解独特的学生,同时对没有回答上来的学生进行详细、专业的解答,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

其次,数学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的逻辑顺序,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对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而问,层层深入,解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就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提问,对学习成绩稍逊的学生尽量提基础的问题,树立他们对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而对学习成绩稍好的学生要增加提问的难度,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使整个集体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数学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新颖,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加入一些新颖的内容,增强提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积极思考,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探索。

总的说来,数学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时机,加强数学研究与数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质,为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瑞.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第11篇

天宫二号已经顺利升空了,未来,在这个“天空之家”里将开展哪些太空实验?其中有什么新亮点、新科技?

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天宫二号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二是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将在393公里轨道高度对接

天宫二号发射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升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都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开展。

将研究宇宙结构、起源并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装载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通过对伽玛暴和太阳耀斑进行高灵敏度偏振观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伽玛暴的本质,进而开展宇宙结构、起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

此外,天宫二号装载的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将会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搭载14项空间应用载荷,释放伴随卫星开展联合试验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了14项空间应用载荷,这些应用项目大都代表着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将有力促进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发展。此外,还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与天宫二号伴飞开展联合试验。

太空中的“八卦炉”

天宫二号装载的综合材料实验装置堪称太空中的“八卦炉”,这套实验装置由“材料实验炉”、“材料电控箱”和“材料样品工具袋”三个单机构成。整个装置共约27.6公斤重,最大功耗不到200瓦(一般电水壶1000~1800瓦,这套装置只用了电水壶功耗的1/9~1/5,相当于2个100瓦的白炽灯),却能实现真空环境下最高950摄氏度的炉膛温度!

伴随卫星,天宫“守护者”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是天宫二号试验任务的一部分。伴随卫星采用了小型化、轻量化、功能密度的设计,使卫星结构小、重量轻,却实现了高功能密度的设计结果。

伴随卫星将在在轨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伴飞以及多平台空间协同等试验,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进行多项新技术的试验,拓展空间技术应用。

“百变金刚”液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在太空中,水未必能往低处流。这就是太空中微重力的神奇所在。它颠覆了地面上的一些常识,航天员到了空间站里就喜欢上了淘气地“玩水”游戏。液桥是什么?通俗地讲,液桥就是固体间的小液柱,也就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

天宫二号将开展大Prandtl数液桥热毛细对流稳定性相关问题的研究,突破并掌握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建桥、液面保持和失稳重建等空间实验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微重力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偏爱伽马暴的“天极”望远镜

天宫二号还将身负神秘任务,它将携带国际首个专用的高灵敏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测量仪器――“天极”望远镜进入太空展开科学探索实验。

伽玛暴是宇宙伽玛射线暴的简称,它的起源及相应的物理过程一直是天文学最前沿课题之一。作为国际上最灵敏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天极”的探测效率比国际同类仪器高几十倍,它预期运行两年,可以探测到大约100个伽玛射线暴,它将以黑洞等极端天体作为恒星和星系演化的探针,理解宇宙极端物理过程和规律,解答宇宙组成和演化。

太空中的迷你温室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空间生命生态支撑系统,实现粮食和果蔬种植,不仅是空间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空间的重要保障。

尽管目前在空间已经进行了多次植物生长试验,但要在太空条件下成功地实现粮食与蔬菜的生产,为宇航员长期空间生活提供食物来源,还需要解决包括微重力在内的极端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等诸多问题。

天宫二号高等植物培养箱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植物,它将开展我国首次为期6个月的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并且全程直播。

太空中的迷你温室分为在轨单元和返回单元。在轨单元可提供两个拟南芥培养单元和两个水稻培养单元,分别为一个长日照和一个短日照培养条件,返回单元用于培养拟南芥。

天机不可泄露?空地量子密钥分配

自人类使用语言以来,通过密钥给信息加密的技术就伴随着人类对通信保密程度的需求而不断发展。为了更远距离的量子保密通信,我们除了继续建设地面光纤网络以外,还需要借助天上的多个飞行器实现更远距离,覆盖光纤无法到达区域的量子密钥分配。

天宫二号上的载荷“量子密钥分配专项”就是以实现空地间实用化的量子密钥分配为目标,通过天上发射一个个单光子并在地面接收,生成“天机不可泄露”的量子密钥。

第12篇

新课程教材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让学生耳目一新,内容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例如,为了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

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单词表示,既促进了英语的学习,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work”、“time”的第一个字母“w”、“t”分别是功、时间的字母表示。

在讲到“速度”时,课本上给出了猎豹追捕鹿与蜗牛缓慢爬行的图片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

又如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目的是让学生去动手、体验、观察,从而揭开望远镜的神秘面纱。

另外,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等等。教师灵活处理这些内容,都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

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4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采取新颖教法

虽然物理实验生动有趣,但物理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物理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物理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上,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

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物理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科普活动

兴趣是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交叉发展趋势,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交通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不胜枚举。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了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6期科普专栏。该科普专栏设置在学校的走廊过道,学生课前、课后都能随时观赏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

如分别出过“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物理学与载人飞船”等科普专刊,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五、提供成功体验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例如:为学生建立“档案袋”、“文件夹”等。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信心。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由好之到乐之,这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三个“质”的飞跃,三层学习的台阶。当学生进入“知之”阶段时,教师通过精心、刻意的引导和培养,形成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物理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乐此不疲地勤奋上进,在他们的面前铺设一条永久辉煌的人生道路,敲开物理学中一些未知领域的大门,创造出最新的神话。

摘要:物理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物理技能。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启蒙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