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样性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相关产业多样性
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所以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除了集成电路行业和半导体制造行业外,还涉及计算机及其外设、家用电器及民用电子产品、通讯器材、工业自动化设备、国防军事、医疗仪器等。光电子、物理电子等其它分支涉及的产业也较广泛。目前,各校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的调研不够,专业定位不够合理,各校培养人才的“结构同质化”倾向较严重。目前各校的专业办学尚不能满足产业结构的多样性。
2.办学层次多样性
大众化教育使一般高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录取的学生分数较低、学习能力和学习自学性都较差,如果采用与重点大学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肯定很差。重点大学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很大,学生本科毕业时转入研究生学习的比率很高(多数重点高校超过50%)。而一般高校考研录取率相对较低,多数学生毕业时直接面向社会就业,工科本科毕业生在工程技术、管理乃至跨专业领域就业等都会有所分布。但是,目前一般高校与重点高校在培养方案上很少反映出这种差异。许多高校追求所谓的高起点、与名牌大学保持一致来显示其办学的高水平,不愿承认与重点高校存在的差距。目前不同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专业方向选取的不同,这种差异还没能体现办学层次的多样性。
3.学生个性发展多样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交叉与综合性的增加,过细的技术分工会造成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的困难。因而,知识和能力复合型的人才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正在从非常专业化向技术复合型和能力型转化。用人单位对本科人才的需求,最需要的是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学生自主就业制度实现后,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性日益强化。学生的发展愿望多种多样,毕业去向也多种多样。所以,专业教育要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注意为提供弹性时空创造条件,如实施覆盖整个大学时期的导师制、弹性学制、二次选专业制度,设置“X+Y”复合型专业或开辟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实施本、硕连读制等;还要充分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管理、经济、法律等学科复合的方式方法,为不同需求的学生合理设计并提供指导。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样性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之路
1.建立一般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人认为,一般高校应当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相适应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等。按照“拓宽专业、加强实践、提高素质、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原则,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师资队伍可以加强,实验条件可以改善,但生源质量受招生条件限制短时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应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全面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让学生的禀赋、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2.探索如何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法与途径
许多高校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依托行业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应是办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测量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中大量需要在线、非接触、快速、准确的测量,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是其主要手段和关键技术。所以结合测量应用是计量学院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特色人才的改革主要方向。传媒学院办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充分注意电磁场与微波在广电传媒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接收中的作用,同时也可考虑光电技术在广告、灯光照明等方面的应用。师范学院办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除了培养学生胜任工程技术工作外,也要传承学校师范特色,能胜任中学技术课程教学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3.建立与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特点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目前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宽口径特色以及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有所认识,但在教学环节上如何体现与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宽口径”与“厚基础”往往联系在一起,对于理工科专业一谈宽口径似乎就等同于要加强基础(主要是数理基础)、搞平台课建设,这对于后续有较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的重点大学较合适。一般高校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厚基础”更多体现在技术基础而不是数理基础。其次,要充分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整合与优化专业覆盖领域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光与电的融合),同时要注意与电子电气类中的其他专业光滑连接,方便技术扩展延拓。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按照上述要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样性专业人才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人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优化当前“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样性专业人才培养之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傅越千.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3-15
[2]徐文彬.应用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8-15
作者简介:
1电子信息工程与电子科学技术的异同点
1.1基本概念方面的区别电子信息工程,属于一门与计算机应用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进行电子信息的控制与处理,所研究的对象是如何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还涉及研究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应用等等。总而言之,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利用电子方式,实现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保存与传递,研究目标在于信息。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现代电子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开发新型的电子材料、开发电子器件等,还包括了设计、制造以及应用的研究。总体而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电子本身的运动规律、电磁场、电磁波、电子与光电子的材料、电子器件、电子线路与系统等,所研究的核心在于电子的运动规律、传播的载体、传播的方式等。主要从微粒子的角度来对其运动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信息工程应用领域的问题。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实现海量信息的表达、处理与传播等,推动人类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
1.2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区别在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课程开设方面也具有着一定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了: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等,其中课程内容除了信息自动化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包括了电子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了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传感技术、电子材料以及电子器件基础等。由此可见,这两个专业的学习都必须以扎实的数学与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而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加高。总而言之,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两个专业的学习方面都极为重要。
1.3就业方向的区别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都与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相关,例如,电子工程师主要的工作主要是与电子通信期间的开发设计有关;软件工程师则主要负责与硬件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项目主管的主要工作要求具备成熟的经验与丰富的知识等。
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存问题
2.1专业缺乏特色目前,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新型学科,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依然需要继续努力发展。由于高校对这两门专业没有深入的研究以及了解,导致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出现口径过宽的情况,难以体现出专业的特色所在。有的学校在设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时候,缺少有针对性的安排和设置,导致这两门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没有真正体现出不同专业的人才特色。
2.2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尚未成熟,多数高校内在这两个专业上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甚至在某些学校内没有这方面专业的教师,而是让其他专业的教师来代课,如此一来,容易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此外,有的学校所聘用的教师,大多为刚毕业的研究生,缺少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加上学校在师资结构的安排上欠缺合理性,影响了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3实践力度不足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实践教学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这两门学科的学习课程上安排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主要的实践内容是验证型实验,操作程序是固定的,操作步骤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缺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力度。其次,有的学校没有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导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促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1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明确进行高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在教学的改革当中,课程改革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这是改革任务当中的难点之一,也是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的核心所在。从国内外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对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紧紧围绕着服务第一的宗旨,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符合护理岗位的需求而进行培养与教育。进行课程创新与改革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多个选择目前我国多数的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方式上都比较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余,对选修课程进行开发与优化,专业课程以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突出对主要内容的学习。对理论的学时进行合理的缩短,在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各种特色的计算及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锻炼。(2)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对课程的体系进行的综合整理,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整体综合性。根据我国高校现在的学生岗位需求,可以把专业课程从单独教学进行综合性调整,变成为综合性的学科来进行教学,从而增加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减少学生学习内容发生脱节。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不完整性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体现出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完整性,全面拓展学生实践的空间。(3)保持教学内容的平衡性根据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体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特征。(4)以岗位需要作为教学体系建立的基础对计算机理论进行探索,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可以通过开展理论研究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体现出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同时在结束每章节的教学之后,可以组织教师们对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性归纳。从总结归纳中深入思考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技能。此外,还应当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多个角度来进行研究,以此为中职护理院校的创新型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并结合全新的教学思想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把全新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3.2为本科生建立起科训平台通过科训平台的建立,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研究的积极性与兴趣。导师根据学生们不同的专业特点与兴趣方向来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并让学生参与研究。导师可以协助学生们选择研究方向、主题、立项,然后开展科研,直到最终获取研究成果。在整个科研实践中,导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学生负责实验的操作。通过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微电子科学技术;集成电路;小型化电路模式;方案设计
从目前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来说,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和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加上现阶段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发展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能够进一步为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一、微电子与集成电路技术特点
(一)集成电路特点
集成电路技术又被稱为微电路系统、微芯片系统以及芯片系统等,并且在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将电路结构,比如:半导体装置等小型设备化装置,所以该电子元件一般应用和制造在半导体元件的表面结构上。电路集成板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其半导体芯片表面结构上的电路模式又被称为薄膜集成电路。而另外结构板的厚膜将混合成为集成电路结构,进而由相对独立的半导体结构设备以及被动生产元件共同构成,最终集合成小型化电路模式。其中集成电路设备和系统自身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相关优势,除此之外,由于集成电路自身经济支出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大面积生产,所以其设备不仅在工业生产、民用电子设备等,比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技术操作。
(二)微电子技术特点
与传统电子生产技术相比较,微电子技术自身具有显著特点,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化微电子技术主要利用自身设备固态结构体内部的微电子设备运作,进而实现信息处理和系统加工。其中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能够在绩效尺寸内开展一系列设备生产[1]。第二,微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将子系统以及电子零部件集成为统一芯片内部结构中,所以其设备普遍具备较高的集成性和功能性特点。
二、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我国电子科学技术行业已经从初级自主创业环节转变为系统化、规模化的环境建设。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我国在集成电路生产行业中始终保持优质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从销售经济角度来看,自动进入90年代后,集成化电路生产产业的始终保证在经济前端,其中集成电路生产产业的基础集中程度同样的到了有效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得到了不断提升,企业在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同样无法有效满足市场的基础要求,逐渐出现了产业与经济无法平衡现状。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营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社会进步,始终重视集成电路以及微电子经营发展,因此在国家的大力发展和支持条件下,我国在集成电路研究和探索领域中开始培养和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许多高校同样开设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技术培训,进而为我国微电子以及集成电力培养大量人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和经济差距。
第一,我国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行业起步相对较晚,最终导致市场技术拓展能力较差,致使整体行业出现了记性问题[2]。除此之外,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以及微电子科学技术方面上,极少能够进入世界范围内的平台中,因此大多数电子产品属于自产自销,严重缺少国际方面的竞争能力,第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集成电路在研究过程中普遍属于初级阶段,但是由于集成电路以及微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明显缺少基础技术,最终造成集成电路产业明显缺少核心竞争能力,致使研究技术人员以及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和进步,最终无法构成一定良性循环。
三、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优化途径
(一)优化产品方案设计
在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方案设计,进而将高经济收益、高生产效率作为产品发展和生产的主要方向目标。而在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以芯片设计方案作为重点内容,进而有效符合经济生产的核心需求。加上现阶段集成化产品芯片在方案设计上,还需要具备较大得技术创新空间,并且在其他产品的投入上,由于产品芯片自身属于高收入、低投入的产品,所以从产品生产市场的总体需求量方面来看,集成芯片在行业应用过程中的基础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成为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机遇。所以在产品方案设计上,还需要不断进行产业优化,进而成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优势。近几年,我国产品在方案设计方面上,其发展力度和趋势已经远远超出了产品生产方案的预期水平,甚至部分公司已经具有较高的发展实力。但是及时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在行业内部工作核心效率以及质量水平仍然达到标准要求,致使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巨大的压力。
(二)完善集成产业发展重点
在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在实际发展和运转过程中,其外部环境因素同样成为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因此只有构建出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才能有利于我国集成电力产业的核心发展和技术进步[3]。
1.优惠政策
在我国集成产业以及微电子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行业的全面进步,我国相继出台了集成电路行业以及微电流技术发展文件,进而保证集成电路生产行业水平,其中政府在行业政策的优惠和支持对于整体产业发展来说,起到了激励作用和现实意义,从根本上强化了集成生产和制造企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在生产以及应用方向,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优惠。比如:政府在行业发展政策中,对于税收方向的规定中,企业实际产生的税收一旦超过百分之六,就可以有效实现了即征即退发展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芯片生产和制造厂家来说,企业实际产生的增值税最高已经达到60%左右,远远高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增值税收,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效果无法达到标准要求。
2.审批流程
近几年,由于我国大型集成电力再生产过程中,审批和操作手续相对比较复杂,致使无论是外部独资,还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在审批和操作过程中过于繁琐和复杂,难以快速通过正常的系统审批。为了进一步有效解决政府审批问题,政府应该在审批流程上,最大限度减少流程限制,从根本上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交叉学科 科研创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人才培养
1 引言
交叉学科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发生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间理论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学科。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产生创新的沃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
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粮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与储运、粮食经济为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7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我校的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专业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知识结构,加强电子信息基础、重视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开发与设计能力的全面培养,为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 交叉融合学习,促进学科发展
2010年4月,河南工业大学首届教师专业知识交叉融合学习班开班。共设5个系列专业知识讲座,涵盖粮油、土建、信息、经济等多个方向,由我校相关专业领域教学一线的教授主讲。迄今已经开办多场讲座。举办学科交叉研讨与培训班,是我校探索教师培养工作新途径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研讨和培训,促进相关专业教师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态势与需要,把基础理论与自身原有专业知识、学科研究思路相结合,挖掘科研深度,创造高水平教研成果。是我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不同专业的研究状况及发展态势,开阔学术视野,拓展学术思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为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就电子科学与技术而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本专业内涵,使传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如信息学科、材料学科、能源学科、自动化学科和仪器仪表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本校主设专业为例,电子测量技术在粮食检测、食品加工、仓储、化工等方面的应用,电子通讯设备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很值得研究,加强各学科间的沟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交叉融合学科学习班结束后,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广泛。信息学院与粮油食品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土建学院分别在仪器检测、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学院在讲座时,就专业交叉方面、本专业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列出,激起广大教师浓厚的兴趣。一系列科研课题相应设立,在学校特色粮油食品方面,分别就地沟油、矿物油电子检测设备、黄曲霉素检测及图像数据处理、粮食储藏过程虫害检测、霉变检测、粮仓温度控制等方面成立跨学科课题组。
3 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学生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创新。因此,在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时应尽可能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和指导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学的过程是各系教师知识综合、汇流并更新的过程。专题讲授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并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而渗透式的方法不讲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它允许跳跃,这是研究前沿学科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结构上侧重于本校的特色专业,打破原以学科专业或系所为独立研究单位的格局,有机地进行学科间的交叉。
在教师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各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方面的创新。所以相对宽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所以,加强基础是拓宽专业面向的前提。以交叉研究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又反过来促进交叉研究的运用。
如何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笔者总结几点建议:
(1)成立团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利用学校学科齐全、以特色学科为依托的特点,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同时,成立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团队,建立一批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时代呼唤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精神在科研中是必须的。创新型人才一定有着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创新目标的过程是在多学科交叉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条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跨专业导师组(导师团队)来联合指导一个学生团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经,各个学科专业发挥特长,所需各专业资料相对齐全,容易形成完整的科研项目与方向。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交叉学科,改造传统的理论学科,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导师培训要制度化和专业化。导师是人才培养之本,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通过专业性培训不断强化以培养人才为导向、以项目为手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各学科积极交流人才培养技巧。鼓励学科交叉团队建立,建立导师组联合指导机制。学科交叉成绩往往难以立竿见影,团队攻关更需要经费支持。建立专门基金从财力上支持交叉合作研究,改建导师制度,鼓励多导师联合挂名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
(3)培养人才,促进教师教研双收
要成立团队,就要求教师首先刻苦进行创新型学习,全面掌握相关学科动态,主动了解与课题目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线索。各高校为此搭建技术、科研平台,改善研究条件,加快师资队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只有有了坚强的后盾,强健的师资力量,才能更好的丰富学科内容,准确定位研究方向。只有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因此,改善研究条件,培养了创新性人才,为学生的就业也创造了条件,同时提高了教师素质,给教师科研创造了基础和方向。
4 结束语
早在河南工业大学交叉学科班开办前,我院电子系教师已经成立了电子制作小组,电子检测仪器研究小组等。小组成员从电子系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选取,采取自愿兴趣报名或任课老师举荐的方式。目前已经完成包括“基于SOPC的智能隔离式安全栅研究”、“基于专家知识农作物培养人工温室控制系统”、“移动式粮仓测温装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锻炼了能力。相应改革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已为学生开出。我们将继续完善前进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努力提高自己,力争多学科结合,突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葛朝阳,夏文莉,杜尧舜.关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年第10期,60-61
【2】 陈景春. 学科融合:合并高校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 No.2 2005,140-142
关键词:电子科学技术;半导体材料;特征尺寸;发展;趋势
1 对现阶段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半导体材料进行分析
1.1 元素类半导体材料在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初级阶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作为出现最早并且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锗、硅是其中典型性相对来说比较强的元素半导体材料,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因为存储量相对来说比较大、工艺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所生产出来的半导体设备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锗元素是发现时间最早的一种半导体材料。在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初级阶段因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泼,容易和半导体设备中所需要使用到的介电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GEO,使半导体设备的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致使人们在使用半导体设备的过程中出现各个层面相关问题的几率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并且锗这种元素的产量相对于硅元素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在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初级阶段对锗这种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力度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锗这种半导体材料在红外光学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速度是相对来说比较快的,在此之后,GE这种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这个领域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2 对现阶段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所使用到大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化合物半导体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分为第III和第V族化合物(例如在那个时期半导体设备中所经常使用到的半导体材料GaAs Gap以及石墨烯等等),第II和第VI族化合物(例如在半导体设备中所经常使用到的硫化镉以及硫化锌等等)、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反应后的化合物(Mn、Cu等相关元素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在上文中所叙述的一些材料一般情况下都是属于固态晶体半导体材料所包含的范畴之内的,现阶段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研发出来的有机半导体与玻璃半导体等非晶体状态的材料也逐渐成为了半导体设备中所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材料。
2 对现阶段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半导体材料使用阶段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半导体设备中所经常使用到的半导体材料硅遵循着摩尔定律所提出的要求发展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现阶段我国半导体设备中所使用到的硅的集成度已经逐渐接近了极限范围,现阶段我国所研发出来的晶体管逐步向着10nm甚至7nm的特征尺寸逼近。但是因为硅材料本身在禁带宽度、空穴迁移率等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对半导体材料所提出的要求,在10nm这个节点范围之中,GE/SIGE材料或许是可以代替硅材料成为半导体设备所需要使用到的主要材料的。在2015年的时候,IBM实验室在和桑心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纳米理工学院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合作之后推出了实际范围内首个7nm原型芯片,这一款芯片中所使用到的材料都是被人们称作黑科技的“锗硅”材料,取代了原本高纯度硅元素在半导体材料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3 对现阶段新兴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因为在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背景之下,人们对半导体设备的性能所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半导体设备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半导体材料在集成度、能耗水平以及成本等各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到达了新的高度。现阶段,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已经之间的成为了半导体设备中使用到的主要材料之一,作为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典型性相对来说比较强的材料:GaN、SIC以及zno等各种类型的材料在现阶段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快的。
4 对现阶段碳化硅这种材料的发展和在各个领域中得到的应用进行分析
碳化硅是一种典型性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在碳基化合物所包含的范围之内的半导体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导热性能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半导体材料来说稳定性是相对来说比较强的,所以在某些对散热性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的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现阶段碳化硅这种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发电传输以及卫星通信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比较深入的应用,在此之外,碳化硅这种半导体材料在军工行业中所得到的应用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深入的,在某些国防建设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都使用到的了大量的碳化硅。因为和碳化硅这种材料相关的产业的数量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现阶段我国碳化硅行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是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所重视的向着环境保护型的方向转变,碳化硅材料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所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碳化硅这一种创新型的半导体材料越发的重视了,随着半导体行业整体发展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碳化硅行业的的发展一定会取得相对来说比较显著的成果的。
5 对现阶段我国所研发出来的创新型半导体材料氧化锌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半导体材料,氧化锌在光学材料以及传感器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为这种创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反应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集成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以及灵敏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等一系列的特点,和当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微型化宗旨相适应,因为氧化锌这种创新型的半导体材料的原材料丰富程度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环保性相对来说比较强、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氧化锌这种创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相对来说比较广阔的。
6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并且当今我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对半导体设备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半导体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半导体设备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半导体材料展开的相关研究工作的力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摩尔定律在现阶段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仍然是适用的,随着人们针对半导体材料展开的研究相关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成果,使用创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变化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
参考文献
[1]王欣.电子科学技术中的半导体材料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6,08:237.
[2]王占国.半导体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8,05:51-56.
[3]杨吉辉.光伏半导体材料和Cu基存储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3.
[4]张绍辉,张金梅.主要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72.
[5]蒋荣华,肖顺珍.半导体硅材料的进展与发展趋势[J].四川有色金属,2000,03:1-7.
[6]王占国.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J].新材料产业,
东研院借助电子科技大学拥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6个重点学科的优势,致力于全面提升东莞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加速推进应用技术产品研发及转化,并探索新型区域性、开放型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模式。以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开展。东研院的成立是电子科技大学与地方(东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进行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又一成功典范。
作为电子信息技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东研院是如何利用电子科技大学丰富的资源为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呢?经过对大量企业(近300家)的深入调研和自身的不断摸索实践,东研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战略,同时这一战略也集中体现了电子科技大学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所做出的模式创新。
布局与铺路
重点布局,选点突破――为产学研结合工作铺路架桥
“重点布局”是指通过向东莞各重点镇区派驻科技助理人员,协助当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以加强研究院与各镇区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为此,研究院根据具体实情,选择了5个镇区派驻科技助理人员,这些镇区分别为:东莞市科技局、南城区、万江区、常平镶、沙田镇。此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各方好评。科技助理在服务期间对各镇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获知了当地的第一手资料,如各镇区的各项科技政策、当地区域的经济特点以及企业的相关技术需求等。同时,科技助理也成为了外界了解研究院的一个良好窗口。所有这些都为东研院日后在各地的工作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和准备。
“选点突破”是指从这5个镇(区)中,筛选出常平镇和南城区作为第一阶段工作的突破口,针对当地的区域状况及实际需求与其进行产学研合作,如在当地组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目前,已落实的平台项目有:(1)东莞市东创科技有限公司(即常平镇电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东莞研究院以品牌投入:(2)常平镇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的开展,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运作方案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认定;(3)常平镇物流技术创新平台,由常平镇电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负责运营。此外,正在落实的平台有:南城科技企业加速器、CSIP(中国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东莞分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深圳基地东莞分部等。
定位与着力
换芯、换线――契合区域现实,发挥自身优势
针对东莞地区诸多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企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研发难以突破、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专门研发管理人员不足等,同时结合研究院与电子科技大学自身优势,东研院将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定位和着力点放在了“换芯、换线”上。
所谓“换芯”指三个层面的工作:(1)“换芯片”,为本地企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芯片,替代进口,降低成本,如研究院接受东莞市瑞柯电机有限公司的委托,为其研究开发Rlchtek-433M无线双向收发射频芯片和Richtek-315M无线双向收发射频芯片(1C),帮助其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突破,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换嵌入式系统”,即将本地企业生产的机电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换成自主研发的嵌入式解决方案;(3)“换企业信息化系统”,用信息化之“芯”,代替传统的人工管理。
所谓“换线”,指用自动化的设备加上信息化的手段,代替生产线和物流线上的手工环节,以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如东研院与东莞市龙基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南方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就属于此类。这对于此刻面临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困扰的东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策略及思路
五个“一”――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摸索自身发展之道
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聚焦到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上,形成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学习思考,东研院提出了“五个一”策略,即“一个方向”、“一支团队”、“一群伙伴”、“一类产品”、“一个企业”。
“一个方向”,指技术创新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也即明确的产业链位置、明确的服务对象、明确的市场目标。“一支团队”,是指在明确的技术创新方向上,建立一个持续、稳定、专注的团队,围绕这个方向不断积累、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形成一支高水平、具有战斗力的团队。“一群伙伴”,东研院从建院之初就积极寻找相关的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合作,努力探索与企业共赢合作的道路。东研院的优势在技术、人才,企业的优势在工程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能力。东研院的技术创新必须有一群好的伙伴,彼此的结合,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才能最优地配置资源,实现共赢。“一类产品”,即在一个明确的方向上,这支团队要和企业合作伙伴一道,推出一个又一个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只有经过市场的检验,技术创新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一个企(产)业”,指最终在这个方向上东研院与合作伙伴建立新的企业,将技术创新团队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本,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五个一”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自主研发”,研发是东研院的立院之本,自主研发是东研院工作重心之一。为了加强自主研发,东研院一方面将研发部职能独立出来,专门从事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在校本部广泛寻求合适的题材和团队,支持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目前,东研院启动的自主研发项目有:(1)新型低成本DSSC太阳能电池;(2)机箱电源测压仪;(3)智能化UPS机箱电源:(4)智能化蔬菜残余农药检测仪。
运作与实践
点、线、面、体――全方位与企业展开产学研合作
在与企业、产业的合作模式上,东研院采取了多种方式,我们将之形象地概括为“点、线、面、体”四种模式。
“点”指基于企业的某个具体的技术创新需求,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合作。包括:(1)技术委托开发,如接受东莞市瑞柯机电有限公司委托,为其进行相关芯片的研究与开发;(2)联合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攻关,如与东莞市快意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产品开发协议,联合开发新产品,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3)联合申报政府科技项目,如与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广东省重大专项“LED路灯的优化设计与示范工程”,东研院负责高压恒流源控制芯片的研发,目前该项目已通过评审。
“线”指基于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包括有:(1)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如与东莞邦臣有限公司共建LED照明技术工程联合实验室;(2)与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如与东莞龙昌
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东莞智能机器人工程中心。
“面”指基于行业技术、共性技术的创新服务。体现为:(1)组建行业技术联盟。如筹划组建东莞市半导体照明研发与应用技术联盟;(2)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如与横沥镇合作构建模具城创新信息系统平台、与常平镇合作建立物流技术创新平台等。
“体”指全方位资源的集成创新。具体有:(1)与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股权合作关系,如东研院在与金翔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过程中,受让金翔公司部分股权,并参与金翔公司的管理、经营决策;(2)积极引进、孵化高新技术成果和企业,为东莞引入高科技企业。
典型实例
切“点”而入,逐步渗透――瑞柯模式
东研院接受东莞市瑞柯机电有限公司(简称“瑞柯公司”)委托,为其进行相关芯片(IC)的研究与开发,以推动瑞柯公司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方面取得相应突破,提升该企业核心竞争力。合作过程中,东研院主要承担芯片的设计、流片、功能测试、指标测试、量产测试等工作,而瑞柯公司则积极为东研院的研发工作提供环境、设备及人员方面的保障。
以此项目为双方产学研合作的切入点。双方联合进行政府科技项目的申报并获得政府资金资助。政府资金的注入减少了瑞柯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的资金投入,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加速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进程。
以“线”辐面,渐次铺展――龙昌模式
为整合研究院与企业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东研院与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龙昌公司”)本着“产学研结合、联合投资、分工合作、责权明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联合建立东莞智能机器人工程中心。龙昌公司依托东研院在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而东研院则借助龙昌公司在工程制造、销售渠道及资源设备上的优势,开展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术研发,使研究院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更加贴近企业的发展需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开拓了龙昌公司在智能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市场,提升了龙昌公司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它亦加快了东研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立“面”而行,多“体”结合――常平模式
常平镇位于东莞市东部。毗邻香港,地处广深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是广东省中心镇,也是东莞市“一中心多支点”城市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支点之一。尽管如此,常平镇的物流业仍然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1)专业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服务内容少,尚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产业链;(2)物流技术水平低,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3)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等。
基于此,东研院与常平镇相关部门经过多次交流和商讨。决定在该镇建立物流技术创新平台,以实现物流行业层面上创新资源共享、集成与系统化。在创新平台的构建与运作过程中,常平镇政府主要负责领导、协调和集成相关资源,并组织技术创新平台的整体构建;东研院主要执行平台的构建和提供持续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研究工作;同时,世通公司是实施物流技术创新的实体,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参与平台的相关技术研究和物流人才的培训、物流知识的传播等工作。该平台涵括了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个不同性质的实体,各方密切合作,协同工作。
以“体”为基,组合拳路――金翔模式
东研院与东莞市金翔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简称“金翔公司”)共同建立了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包括定期技术交流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研发创新机制等)。金翔公司依托东研院在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方面的资源优势,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拓展,提高其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力;而东研院则利用金翔公司的市场资源,推动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双方的合作凸显了多样化特征,我们称之为“拳路组合”,其方式(拳路)主要包括:研发合作(如智能化uPs机箱电源、机箱电源测压仪)、联合组建研发机构(电子科技大学金翔现代电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合建中试基地、共同申报政府科技项目经费支持等。
值得强调的是,除了上述合作方式外,双方还展开了股份制产权合作,我们将之称为“体”模式下的合作,东研院以自有技术入股,受让金翔公司的部分股权,并进入该企业的董事会,参加其经营决策。此模式不仅是双方合作深化的表现,同时它也将进一步推动双方产学研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两个方面进行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践能力
一、概述
(1)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着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两部分,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上要求学生具备电子信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学习的内容上涉及到信息技术、电子学和计算机知识三个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和严格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训练的开展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在相关领域内的工作能力。
(2)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目标设定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以学会能力培养为主,要求符合市场需求和职业需要。以此为培养方向的人才目标具体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毕业生具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基本技能与方法;要求毕业生了解电子信息产业政策以及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并对相近专业的基础原理与知识有一定了解;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软件开发能力;要求学生在对专业发展前景以及动态上有所了解,具有从事电子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定
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提高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下应该要求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优化整合。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增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能够达到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与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的统一。
(1)明确的专业课程划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明确划分把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课、工具类课程以及专业课三部分。三个课程组成部分代表专业知识的三个层次,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设置多项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的延展性和知识面及思维的扩展上具有基础性作用;工具类课程的划分和设置是为在集成电路领域以及嵌入系统应用中从事设计制造等技术工作者提供开发工具,工具类课程的划分和设定开展在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效果;专业课的划分代表着学生的职业方向,通过对开展的集成电路方向的设计、安装与开发等课程,使学生在集成电路产业与嵌入式系统发展需要中能够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求注重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在对学生和教师积极性调动的前提下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的良好氛围。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求注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还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指导,充分对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进行激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求积极举办电子科技设计竞赛等活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其次,还要积极成立课内和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进行一些电子科技设备的设计或维修等,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加强对大学身科技设计研究项目的申请力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研究活动中,使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从而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学习、研究与生产的结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研究和实际的生产工作,因此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下学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设定中要加强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具体生产活动的结合。这要求学校逐步完善科技实验中需要的基础设备,并与生产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1)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的合理性。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分层式渐进式自主实践理念为指导建立。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包括基础实验和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以及综合实践平台。在第三到第七个学期中将基础实验平台、基础实践平台和专业实践平台在教学点活动中进行逐次开展,综合性实践平台的建立是教学活动不断开展中建立的要求,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在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术实践学习时间安排上具有合理性,也是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要求。
(2)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内容。基础实验平台的开展时间应在在第三和第四个学期,针对于电子电路等理论知识特点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验的结合是实验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基础实践平台则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开展时间在第四和第五个学期,基础实践平台是科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措施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专业实践平台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开展,使学生的实践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专业的技术能力在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综合实践平台的建立要求具有开放性和全面性,其开放性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进行实验活动,保证了平台开展的利用效率;其全面性是指在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完善程度高,能够充分达到科技实验需要的程度,给予科技实验研究顺利开展一定保证。
四、结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以专业课程设置为开展措施,在课程设定理念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在教学计划中才能够充分实现。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对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具有实际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张颖,王志红,隋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01:139-141+144.
专业如此之多,虽然有些专业通过名称可以大体了解它,但也有一部分专业仅凭名称无法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如培养目标、学习课程和就业方向等)。
首先,应该了解学科门类的划分。
当你去研究一些院校的时候,可能更多看到的是对某个专业的介绍。
那么,学科和专业之间是什么关系?
识专业,从专业体系开始
学科是一种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中国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注:本科未设置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预留。)
每个学科门类下包括若干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又包括若干个二级学科。
研究生招生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进行的。
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
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从这个专业目录里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类,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
专业类下是各个专业,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本科招生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进行的。
(当然现在随着招生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已经按照大类招生,只有少数不适合合并同类项的还在继续按照专业招生。这是后话,这次暂且不表。)
学科和专业是不同的,但也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专业以学科为依托、为后盾;学科的发展又以专业为基础。
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从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学科的作用是间接的。
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专业口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与开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科建设是无法替代的。
因此,将专业与学科混淆,或主张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结果必然是削弱专业特有内容的建设,不利于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在于学科是偏知识体系而言,而专业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
因此,一个专业可能要求多种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可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应用;学科的第二个含义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偏指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
长期以来学科和专业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专业被等同于二级学科,这是不正确的。
当然,如果某所高校在某些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力,那么与这些学科相关的专业也一样会具有较强的实力,无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还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方面。
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实力一直很强,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全国排名第二,与之相关的本科专业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也都具有很强的实力。
识专业,注重专业内涵
认识专业,考生和家长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
所谓专业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通过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发现该专业是否符合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
通过主干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了解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的一些区别,判断哪所大学的对应专业更加适合自己。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不尽相同。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
就业和研究领域等则可以更加深入地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专业的内涵,更加具体地为我们指明就读该专业后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高考报志愿时选择的专业,可以说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的第一次选择。
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既可以将大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生活。
如今出现不少大学生毕业“转行”的现象,往往是当初选择专业时了解不够造成的。
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认真地了解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业发展。
要了解这些内容,可通过访问高校招生网站,那里会有关于学院和专业的介绍。
识专业,这些误区要避开
1、按名称认识专业
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望文生义,也不能道听途说。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
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事实上,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相关的职业。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有较大区别。
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工与制药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
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
专业之间的细微差别,有时候通过名称并不能清楚地区分,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不能仅凭名称来认识专业。
2、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一般意义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但是考生报考时,往往还是愿意选择好大学的优势专业。
对于一个专业来讲,很多大学都有设置,但是不同的大学之间,同一个专业的实力是不一样的,这也直接体现在录取分数线上。
好大学的优势专业,往往录取分数线每年都相对较高,考生报考时,要量力而行。
但反之,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却不一定是某所大学的好专业,首先录取分数高有可能是因为该专业当下比较热门而导致报考人数多形成的,其次还有的专业录取分数高可能是因为前一年该专业由于录取分数低而使当年报考人数较多形成的。
3、专业等同于职业、行业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饮食行业、服装行业、机械行业等。
如前所述,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也有大体的就业方向。学生如果想毕业后进入某些行业,从事相关职业,那么大学期间就读与之相关的专业,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就业就会相对要容易得多。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提出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尤其是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和行业。
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其目标是培养通信技术领域高级研究开发型人才,强调“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华为、中兴、大唐等骨干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行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以及各类IT企业。如果学生有志于进入这些行业,从事相关职业,那么就可以选择通信工程专业。
以后到某某行业就业,是否就一定要读与该行业对口的专业?
一般来讲是这样的,但是也不绝对。
有的行业对口专业很多,例如银行业,需要金融、财会等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人才,但是也需要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人才。
而有的行业对于专业来讲要求比较严格,例如电力系统,有一个需求专业目录,考生可以首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之类的专业。
如果考生对某个行业感兴趣,还是尽可能选择相关对口专业报考,这样毕业生进入该行业的难度就小得多;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未能考取相关专业,也可以通过辅修、考研等其他方式学习相关专业,从而达到进入该行业工作的目的。
4、只要专业名称相同,在所有大学都一样
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由于每所高校在办学特色、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差异,相同专业之间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都有设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
而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两校的专业各有侧重。
如果考生对某个专业感兴趣,还要去了解拟选择高校的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否也与自己预期一致。
5、热门专业就业率高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已经成了众多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导向。然而许多考生和家长却容易陷入一个理解误区:只要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就一定看好。
事实上,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
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本科大学生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为:
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有的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甚至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
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却遭遇尴尬,比如法学、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
在选择时,紧盯热门不如参考由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
但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简历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求职和招聘中间的一个重要媒介,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和企业招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个人简历的模板范例,以供大家参考。
个人简历的模板范例一:姓
名: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
身材:175 cm
婚姻状况:未婚
年龄:25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游戏开发:游戏策划/项目策划、广告设计/策划:品牌策划、项目经理/主管:项目主管
工作年限:3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均可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华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7-01 ~ 2008-04
公司性质: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品牌策划,项目主管
工作描述: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华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策划职务,工作近2年。主要是为首次代表我国参加奥运马术三项赛的奥运选手——华天作宣传方面的策划工作。期间参与多次记者招待会新闻发报会的宣传工作,也取得理想的成效。在工作期间感到荣幸的是,可以参加到我国奥运的运动项目相关的工作,让我感到自豪,也令我认识到策划工作的更深层次一面。这次的工作,是如何宣传这位未被人所认识的运动员,其中涉及到如何寻找亮点、包装、宣传。在这2年的工作中,我为公司写了很多发展计划,也做了不少宣传活动策划。事后我们的团队取得了完满的成绩。遗憾的事,随着宣传工作的结束,我们策划部门也结束了任务。华天,属于贵族阶层,其社交圈子也比我们一般人不同,讲求礼仪、高尚、荣耀。针对其特别的情况,我作出了特别处理方法。当时,华天为参加马术比赛所需要的马匹而发愁,马术比赛所需要的马匹,是非常有讲究的,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收集,需要有优良血统、健壮体格、俊朗的外观,而且还要有大赛经验。所以话,是需要宏厚的财力来支持。借鉴于此,我们需要找一位有兴趣给予赞助的富商或者集团给予支持。
离职原因:公司结业
公司名称:某游戏工作室起止年月:2006-03 ~ 2006-11
公司性质:其它所属行业:计算机业
担任职务:策划,项目主管
工作描述:设计编写游戏剧本与世界观,确定游戏风格,分析游戏市场需要设计icon,管理美术团队
离职原因:工作室解散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毕业日期:2007-07-01
所学专业一:行政管理
所学专业二:电子商务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6-05到2007-09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商务大专
2007-05到2008-02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本科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能独立编写计划与文案.
2.有一定设计能力,能运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图象设计软件进行设计.
3.做事塌实,稳重.
4.有自己主见,能独立,理性面对各种工作上问题.
5.能根据各种需要,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平面设计等.
6.有一定团队管理能力,能计划,协调,指导团队工作.
7.有c1机动车驾驶执照.
8.欢迎新成立团队的接纳,一起发展成长!
详细个人自传
1.热爱游戏,希望能够从事游戏行业。
2.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Visio等办公软件,能独立编写文档与演示文稿。
3.熟悉Photoshop等图形图像软件,能进行一定的设计工作。
4.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九年游戏经历,对经典的单机游戏,网络游戏和网页游戏都有充足认识。
6.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吸收新信息,了解青少年的流行喜好。
7.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善于团队合作,有强烈的责任感。
8.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接受高强度的工作。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州海珠区
联系电话:138xxxxxxxxxx
个人简历的模板范例二:姓 名:
性 别: 男
学 历: 大专 身 高: 171 CM
籍 贯: 广西 出生年月: 1985-04-14
目前所在地: 宝安区
毕业院校: 桂林电子科大
主修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作经验: 二年以上 目前年薪 : 3-4万 /年
有效证件: 身份证 证件号码 : ************
预求职位: 电子技术员
技能专长: 熟练操作office软件,熟练运用PROTEL 99SE
求 职 意 向
寻求职位: 电子技术员
求职地区: 罗湖区 福田区 南山区 宝安区 工资待遇: 3000(可面议)
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自我评价: 诚实负责,热心善良,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勇于挑战,乐观开朗,团结协作,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做事有恒心,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发展方向: 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方向。现在的电子产品都集中在电路板(PCB)上,而且现在的电子产品更新非常快,因此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岗位不仅缺口大,而且待遇起点高
教 育 培 训
起止时间 就读院校名称 主修专业 学历
2006.9~2009.7
桂林电子科大 电子技术 大专
工 作 经 验 (1)
就职公司: 深圳市培英电声有限公司 公司行业: 电子技术
就职时间: 2011年5月到如今! 就职部门: 汽车功放研发部
公司性质: 民营/私营企业/非上市公司 就职职位: 电子技术员
工作描述: 制作客户样机,管理电子物料,以及辅助工程师完成产品的研发
工 作 经 验 (2)
就职公司: 深圳市富安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行业: 电子技术
就职时间: 2010年10月到2011年5月 就职部门: 修理
公司性质: 民营/私营企业/非上市公司 就职职位: 修理员
工作描述: 针对生产上的一些坏机进行修理
工 作 经 验 (3)
就职公司: 南宁商鼎物业有限公司 公司行业: 非盈利机构/政府
就职时间: 2007年7月到2007年9月 就职部门: 物业部
公司性质: 其它 就职职位: 文员
工作描述: 处理一些公司信息,如:做报表
联 系 方 式
个人简历的模板范例三:姓
名: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7年6月1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56cm 体
重: 46kg
户
籍: 江西南昌 现所在地: 江西南昌
毕业学校: 九江师范 学
历: 中专
专业名称: 幼师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职
称:
求职 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计算机硬件
职位名称: 办公人员 ; 文员 ;
工作地区: 江西 ;
待遇要求: 1200元/月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标准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虽然没有很多经念但本人做事认真,性格开朗,希望贵司给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
发展方向: 虽然没有很多工作经验但是本人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其他要求: 待遇1000-1200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改革;科研促教学
作者简介:马凤英(1975-),女,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907046)、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A140008)、郑州市科技局项目(项目编号:121ppTGG36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099-02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郑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及其运动规律、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及信息的提取、电磁场系统的计算方法及仿真技术和工程技术应用中的电磁理论问题等。它和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射频及高速电路设计与开发等课题紧密联系,是一些交叉领域的学科生长点和新兴边缘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电磁场与电磁波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信息传输的载体和探测未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通信、雷达、医疗保健、导航、军事、能源和环境检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概念抽象、理论深奥、应用数学知识多、分析推导繁琐等,使该课程历来被认为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甚至有学生私下里称电磁场这门课为“火葬场”。随着“宽口径、轻专业、重基础”本科培养理念的出现,各高校开设基础课程门类增多,我校自2009年来将该课程的课时数由64学时减少为48学时。这样一来,要在教学计划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每节课的上课内容就会增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导致学生疲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另外,针对我校光学、光学工程硕士专业方向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就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需进行适当调整。因此,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对于课程讲授内容适当增减,教材的重新选择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修订之前,这门课采用的教材是马海武教授编写的《电磁场理论》,该书基础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授这门课的老师也是我校物理专业的教师。而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专业毕业生,无论深造还是就业,均偏重于电磁场的应用——解决工程类电磁场问题。因此,教学计划修订后,这两个专业的教材换为谢处方、饶克谨教授编写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内容上也进行适当优化,比如大学物理中电磁学部分已经对真空和介质中的静态场以及电磁感应现象和位移电流假设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也简单介绍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教授“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时对静态场的特性和分析就可以用较少的学时,以学生为中心,多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讲授。而对时变电磁场的分析方法、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以及波导与谐振腔相关章节的讲授就要用较多的学时。另外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增加一些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应用能力。如在讲授“均匀平面波对多层介质分界面的垂直入射”时,引入滤光片、介质高反膜和增透膜的设计原理及应用,使学生对课程的背景、研究领域、主要技术、发展方向有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在此领域的兴趣和深入研究的愿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将科研课题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研究的兴趣和关注
早在2005年教育部的教高[2005]001号文中就强调“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性是本科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探求未知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不但要讲好书本知识,还要做好科研,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实时关注本专业方向的最新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由浅入深地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中来。例如笔者结合研究方向微腔器件与物理,在讲解“均匀平面波反射与透射”时,只带领学生推导导电媒质分界面的垂直入射,根据电磁边界条件得出分界面上电场振幅反射和透射系数,强调入射介质中的电场为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把具体的科研问题——平面微腔器件结构设计引入课堂教学。平面微腔是典型的集成光电子器件,而光电子集成又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方向。平面微腔(尤其是光学微腔)结构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参数是有效腔长的确定。有效腔长的大小不但包括两反射镜之间的光学距离,还应包含两端反射镜的相位穿透深度。以电磁波在介质/金属界面反射为例,让学生了解相位穿透深度的概念。
介质/金属界面的反射系数为。其中和分别为入射和出射介质(金属)的波阻抗,其中为复数。因此,为复数。一般金属反射镜的反射率接近于1,即,为界面上反射波相对入射波的位相延迟。
假定入射电场为,经界面反射后入
射介质中的合成电场为,
即合成电场为行驻波场。
当时,合成电场取最大值;当时,合成电场取最小值。
驻波比,由于接近于1,因此驻波比接近无穷大,即入射介质中的电场接近于驻波场。不同于理想介质/理想金属界面,此时界面处并不是驻波的波节,其波节位置由合成电场取最小值时所对应的z值确定,如图1所示。
取n=-1,所对应z值即为金属的相位穿透深度(如图1标注)。
2.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它可以在文字、图形的基础上增加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将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难懂的知识形象化。比如在分析波从波密媒质到波疏媒质传播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透射电场的分布时,如果仅从公式推导得出透射电场的形式,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透射波的传播情况。此时就可以通过MATLAB编程来再现透射电场,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透射波(表面波)沿分界面传播但其振幅在垂直于分界面方向上按指数规律的衰减情况。这时告诉学生表面波的等幅面和等相面垂直为非均匀波,学生就会产生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比如电磁场这门课有很多公式推导,如果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就会造成讲课节奏过快,学生理解消化时间减少,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这门课程适合采取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3.尝试开设相关实验
“电磁场与电磁波”作为工科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基础要求高等特点。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应设法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目前开设的课堂演示实验有:电(磁)介质的极化(磁化)、均匀平面波在非导电媒质和导电媒质中的传播、波的极化、均匀平面波在理想介质(导体)界面上的反/透射及表面波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验中验证所学理论,笔者正计划开设实验课,实验内容初步定为:电磁信号的波速、波长和相位常数的测量;电磁波的极化;电压驻波比测量;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计算机仿真等。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从测量基本参量入手,利用专业测量仪器研究波的传播、极化等特性。
4.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
课程的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这门课的成绩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与老师的互动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每个学期会不定期抽查学生出勤情况,出勤成绩占总成绩的20%。另外,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课后习题让学生自己在课下练习,而需要交的作业是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的设计或者论述题,没有具体的参考答案,避免出现敷衍、互相抄袭的现象。此外,根据学生平时课堂发言以及与老师互动情况,还设立奖励分,最高10分,这部分直接计入总成绩。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课堂上要保持热情,每次上课之前都要抽出几分钟把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回顾一下,让学生轻松过渡到教师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课上列出纲领和精华部分,对有些问题给出思路,然后结合具体的科研和工程问题,让学生掌握更多新的知识和科研前沿。穿插一些有关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里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除了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和学生外,教师还要自觉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才能以自身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教学资料,跟踪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积极参加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跟兄弟院校电磁场教师进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总结
针对我校光学、光学工程硕士专业方向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就业的需要,以及目前“电磁场与电磁波”课时大幅缩减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科研促教学到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一系列的改革思路,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的目标是增加课外实验内容,通过实验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处方,饶克谨.电磁场与电磁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刘万强,孙贤明,王海华.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2012,(12).
[3]田雨波,张贞凯.“电磁场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学报,2008,(1).
[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赵晓霞.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特征[J].现代大学教育,2006,
(5).
[6]李阳,梁蕊.循环系统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及教学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1,(10).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广西 桂林 541004;
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目前,国内高校正在逐步探索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产学研结合模式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有效协调,这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笔者提出采取人才培养倒逼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改进措施,通过健全创新型教育激励机制,修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创新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工科综合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倒逼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倒逼机制’——基于产学研模式的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广西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优势特色学科与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GY2012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春海(1982—),男,山东临沂人,硕士,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科学、科研管理。
刘美婧(1995—),女,湖北武汉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学生。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已决然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类问题逐渐突显,往往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阅历不够丰富、能力不够突出、态度不够积极、心态不够端正。针对高校一味扩招、追求经济效益的不正当做法,国内众多学者对此颇有异议,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定位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但是不同的院校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索。
1国内外高校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状
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等教育强国都一再强调通过开展“学生进科学研究室”的活动逐步培养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是产学研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典型范例。
在我国,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目前,国内高校也在逐步探索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一些行业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国高校目前主要采用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三结合模式,产学研三结合模式把高校的教学、科研、生产整合协调起来,这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科技创新质量有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矛盾;学术浮躁问题比较严重;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相对滞后。此类问题的出现导致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困难,高校毕业生较难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
2工科专业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状况调查
2014年9月,笔者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某学院59名工科本科生对高校产学研模式与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观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实施双导师制等问题的看法,得到一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提供数据支持。
1)大学生中经常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占20.34%,偶尔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占37.29%,从未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占42.37%。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超过半数,但经常参加人数较少。
2)在对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大学生群体中,从事发放问卷工作的占16.95%,负责数据采集工作的占28.81%,负责数据分析工作的占8.47%,负责数学建模工作仅占3.39%,负责数据测试工作的仅占5.08%,负责撰写论文报告工作的占5.08%,仪器调试工作没有人从事过,另外32.30%的学生负责其他工作。在教师科研项目中,大学生主要扮演问卷发放、数据采集的角色,对科研数据处理、分析的参与度较小,基本没有仪器设备调试的能力。
3)对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的参与力度的调查,15.25%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42.37%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42.37%的同学表示从未参加过。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数超过半数,但经常参加项目的学生非常少。近一半学生从未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这个比例与从未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比例一样。
4)在对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是否有收获的回答中,选择很有收获的占47.46%,认为有一些收获的占30.90%,认为没有收获的占3.39%,还有15.25%的同学觉得不好判断。
5)在对参观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等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49.15%的学生从未参观过,显示出目前校外实践活动的局限性。
6)在对学校实施“双导师制”的满意度调查中,61.02%的学生认为“双导师制”有意义,16.95%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18.64%的学生觉得不好说,还有3.39%的学生认为无意义。
7)对于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这一问题的调查,仅有15.25%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问题,20.34%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做到,47.46%的学生觉得很难讲,13.56%的学生觉得有一定困难,3.39%的学生觉得困难非常大。对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占多数。
3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改进措施
3.1建立创新型培养倒逼机制
笔者提出的“倒逼机制”是一种非正常化的逆向思维模式,将高等院校的工科学生从原来的“入学——教育——就业”的模式转为“就业——教育——入学”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主要观点在于在工科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定位(即:就业目标)准确敲定,根据学生发展方向确定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采取“倒逼”方式,“逼迫”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完善自我,这种“因才施教”的方式,合理依托了学校科研平台,“逼迫”师生走进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产业——学校——研究部门”三层联动方式,从而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工科综合型创新人才。
3.2健全创新型教育激励机制
通过研究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借鉴知名高校的经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健全工科高校创新型教育激励机制。针对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科研工作的学生,(下转第10页)(上接第19页)尝试实施课程学分替代方案,增加兴趣学分、创新学分、技能学分的认定工作。对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进行跟踪调研,从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不断调整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3.3修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工科院校都有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培养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不断修订,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光凭学校的自身条件而忽略社会的需求。学校应审时度势,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调研,学习优秀大学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只有充分调查社会对本专业工科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按需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立体化的实践体系,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4推进创新型实践教学改革
大多数工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作为主要任务。工科高校应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科研带动实践教学理念的创新,深入改革实验项目特色选题,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管理等方向改革和实践研究。高校有效整合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成立基础实验室,并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种“质量工程”平台建设、自筹经费等方式开展专业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在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增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促使工科专业的本科学生走进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参与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提供给学生多重立体化的实践体验。实现实践教育教学全过程化,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实践体系中树立创新意识。
4结语
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校产学研合作大背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笔者提出的产学研背景下人才培养倒逼机制,是否能更加精细化、特色化地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的模式,急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原志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切入点研究[J].科教纵横,2012(03).
[2]施菊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1从电子设计竞赛中得到的启示
1.1以竞赛为导向,紧跟电子科技发展的潮流
通过历年国家级或省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可以看出,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竞赛涉及到的内容也进行不断的调整。尤其是近几年,除了传统的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及测试测量类题目外,无线传感、自动控制、单片机及嵌入式等类型的内容比重越来越大,很多题目已经不是单纯的电子技术课程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多方向,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这些恰好反映了目前电子科技发展的一大潮流,传统的模电、数电虽然依然是电子系统的骨干,但是电子系统的范畴正在不断扩大,涉及到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功能正在进一步强化[4]。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更多的接触到新技术、新知识的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面,将对其今后的知识架构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以竞赛为参照,寻找院校教育转型的突破点
通过我校历年组队参赛的情况和对兄弟院校了解的情况分析,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参赛时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够深入。
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是施行三年学制,能够参加竞赛的学生多为在校的二年级学生,有些一年级新生也会参加。大多数学生都是刚学完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所学知识有限,知识面较窄,尤其对于模电、数电、高频电路等内容大多还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甚至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更不用说和实际电子系统建立联系。因此在竞赛内容更新快,涉猎面拓宽的大环境下,感到难度增大,无从下手就不难理解了。
(2)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偏弱。
从当前的院校教育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动手”的情况。由于很多院校的实验课还是采用事先告知详细的实验步骤,仅仅验证理论教学中简单电路的“验证型”模式,学生从中接触的综合性、设计性的任务缺乏,对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并且由于实践机会有限,还有不少学生对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不够熟练,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的成绩,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还对很多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带来不利。因此,寻找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院校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
2应用和创新并举,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强调创新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在相关的领域从事开发设计、制造、设备操作、运营的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将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是院校教育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的方方面面提供的启示可以知道,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紧跟时展,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锤炼过硬的工程技术能力,建立起良好的工程素质,以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5]。以培养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以锻炼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旨,以激励创新性思维为突破,深化教育模式改革,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院校教育、科研和社会需求的结合是高职类院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宽口径、跨学科设置课程,并紧密结合电子科技发展和电子专业应用实际,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探讨研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前瞻性,实用性。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究讨论、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工程实践等多种形式。建立“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模拟演示”一体的训练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课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应用训练因素,达到训练效果。拓展实践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以“课题式、研究式、自主式”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安排课题、设置专题的形式,使学生尽早接触相关工程环节,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学生提供课题研究平台和环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自主式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后劲,真正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多维评价模式。采取多手段、多层次评价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素质结构等模式,确保对学生培养、评价和激励的科学性、公正性。
(2)课外环节注重多渠道,多方位的模式融合。
可以尝试组建校内工程创新基地,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组织学生观摩或实习企事业的生产环节;指导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加强对毕业课题和论文的把关,多选用具有工程背景,应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相关课题,使得更多的学生尽早体会工程应用的环境,增强学习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创造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式培养模式,充分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建立灵活完善的师生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在各级竞赛活动中获得佳绩的学生给予课程分数,学分等优惠奖励,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和指导老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励老师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对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环境,尽可能的保障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应用实践上的需要,推动应用实践探索和创新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