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资源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此大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展开。
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涵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事业单位也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档案信息化程度得到提升,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但是,在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决策者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设备的落后、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的不健全、和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匾乏等,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步伐。
二、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有些人认为档案工作只是简单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之类的,没有什么实际的现实意义,也有人认为档案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好坏在本单位没有什么影响,不需要给予重视。管理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或多或少也存有一些误区,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一些老同志在从事档案工作,管理意识和理念不到位,单纯的以旧有的眼光看待问题,将档案工作简单定位为建档、管理档案和查询档案,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挖掘档案的潜在功能。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要做好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领导决策层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其次档案工作者自身也要从传统的管理意识和理念中转变过来。再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宣传力度,不仅要让决策者和档案工作者了解信息化建设,还要让大众了解信息化建设。相对于以上的措施,只有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大力配合,在本单位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人力、财力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长期目标,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做。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进程。
(二)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很大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档案部门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先进的硬件设备对现存的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整理、补充、扫描以及转换;其次,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集收集、保管、利用、共享和服务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环环相扣,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各类文档处理软件,对建立的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进而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为客户查询等需求提供网上服务平台;构建各类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备份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以上这些工作仅仅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部分工作,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事业单位是很难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的。只有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加快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档案数字化是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各种传统的物质载体形式的档案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馆藏档案资源,有选择的对需要永久保存的馆藏资源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起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档案目录数据库。
(四)抓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专业人才,除了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事业单位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规范而有计划的培训,加强计算机应用、信息网络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强化电子档案制作、接收、保管、应用等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同时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学习,并把它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使其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独特的优势。引进高技术的网络技术人员,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与网络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还要定期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领导与决策人员要对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长予以高度重视,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的整体规划中,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意义,与时俱进,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彦.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北方文学,2013(8)
[2]于昕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办公室业务,2014.10.
[3]侯然然.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黑龙江科学,2014.7
[4]蔡杜娟.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办公室业务,2014(10)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档案管理建设由传统模式逐渐过渡到现代模式,并逐步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的同时,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统一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档案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但在档案管理事业的具体发展转型中,仍旧存在着部分问题尚待解决,只有彻底清除这些阻碍,才能够不断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使之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对在档案工作中涉及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组织和规划,旨在实现档案信息的传递、接受、利用及存储,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档案信息多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相比能够有效避免档案的原材料在长时期的保存过程中受到损坏,从而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此外,档案管理信息化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各单位档案工作的办事效率,在保证档案信息传输速度的同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保存。
3.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1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较低。我国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是缺乏良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仍旧有待提高。此外,各个地区和单位档案管理建设的进度各不相同,且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部分地区甚至严重落后,这也导致各个地区和单位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统一建设,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3.2缺乏资金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来完善工作中的专业软硬件设备,从而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关基础设施支持,也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但从目前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看,有关单位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大都缺乏高性能的基础设施,部分企业和单位在后期档案的储存和完善中,也未能对档案进行及时有效的维修升级,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3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也对现代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数字化的转变进程缺少足够的了解,部分单位内部更是缺乏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从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带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对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造成了阻碍。
3.4缺少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在具体工作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但目前从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数量较少且素质不高,并且缺乏一定的管理和工作经验,不利于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的提高。
4.加强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办法
4.1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及标准化进程。目前我国各地、各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仍旧缺乏规范性,在具体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漏洞。对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这不但有助于企事业单位提高办事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还能从根本上确保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实际上,技术人员在将纸质资料文字转化成数字化信息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录入、扫描等工作,还包括档案归档、存储等其他具体工作程序,这之中的每一步程序都需要具体详细的行业规范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将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以防止日后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4.2增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当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只有各企事业单位将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落实到位,全面了解和宣传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确保有专门的资金购买质量可靠的软硬件设施,保证之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在保证软硬件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完善,不断运用先进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站,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4.3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时定期对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使之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宣传力度的同时不断强化对档案管理模式转变的认识。此外,有关单位和部门管理阶层及领导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运用有效措施和手段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责任体系,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5.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
档案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影响着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但就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从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数量匮乏,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有待提升。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不断壮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队伍,提高建设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对现有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强化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扩充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6.结束语
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它不但影响着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还对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实际上,档案管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进行配合,只有不断发现并及时解决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实现资源的全面有效利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付野.试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2(6)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便成了顺应时展的产物。与以往的设立档案室、多人管理的落后方式相比,信息化档案管理更节约环保、效率更高、更现代化。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纲领确立
要从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出发,在遵守国家信息化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根据现有的基础和实际需要确立一些有单位特色的主要纲领。第一,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调查论断,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适用人群。在传统的纸制档案向现代化的电子档案过渡的同时,公职人员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和理念也要进行向现代化的转变。第二,必须清楚信息化管理建设重中之重的部分,不在大环节上出现纰漏。第三,人才方面不可忽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证每个部分都达到要求。第四,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不可尽弃,根据两种方式优缺点合理分配,共同管理。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网站建设
事业单位的档案负责人员需要在网络上建立档案网站,来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个可以查看档案资料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服务的信息化场所。聘用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级IT人才进行网站的建设开发和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保证网站实用、稳定、高效,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站享受对档案资料的搜索、查询等服务,公职人员可以进行档案资料的录入和使用。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另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建设相呼应,实现本单位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各个部门信息共享,使工作更高效,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最大效益。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料数字化
实现了网站建设这一目标后,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组织相应人员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重点、录入信息,并在传统档案资料管理的分类基础上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档案资料的再分类,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创建档案资料的数据库和基本目录索引系统。用直观有效的方式将档案信息提供给服务群体和公职人员,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另外,要特别注意档案资料中图片数据的数字化,用高科技手段保证不遗漏任何档案信息,为以后工作提供便利。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
伴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一些习惯传统化档案管理的职员也许会不适应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机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没有专业知识,不会应用;不能习惯新的服务方式,不能应对大众的档案信息需求。这就有可能造成高效率的系统却达不到它预期的目标,阻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白白耗费建设所需的人力财力。所以,提高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组织系统化的培训,举办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活动,将奖金与办公能力挂钩,鼓励公职人员与时俱进,树立不停止学习的理念,达到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一致性;从制度上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服务角色,网站设计的人性化、资源的完整性、公职人员对系统的不断完善等等建设中的努力都是为了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份简洁、直观、有效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站的效率
减少工作中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的使用,使办公流程更简单,办公时间更少更快;使服务群体不局限于一种信息获取方式,随时随地让更多需要档案信息的人及时准确的得到所需资料,是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目标。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经过诸多努力精心建设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利用率很低。众所周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应对检查或者搞形象工程,而是为了能让服务群体更方便的获取所需信息,所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推广平台,对服务对象进行宣传、推广,让服务对象了解档案信息化网站的优点、使用的方法,提高网站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学习其他事业单位优秀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成功经验,融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平台的利用率。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日常维护和更新
虽然如今很多事业单位都顺应时代趋势,创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因一些单位部门内部公职人员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不能及时的更新网站,不能给服务对象提供最新的资料信息,或者网站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主要体现在新档案的录入更新、网站模块设置等的更新上。这些问题就要求单位对技术人员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处理好前台与后台的工作一致性,形成一套有秩序的高效解决方案。后台技术人员对服务器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数据的录入更新和前台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网站的良好基础上端正的服务理念和亲和的服务态度是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效性的途径之一。单位有必要在制度制定和行为规范上确定公职人员的分工管理,使他们了解各自的工作目的、互相之间的工作关系。每几周组织前台管理人员和后台技术人员相互沟通,反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解决的方案,切实保证档案的录入和更新的同步性,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更新速度,使服务对象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如今档案管理建设的大趋势和主要任务,他改善了档案管理旧的方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所以,事业单位不能忽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投入更多到人才培养领域,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崔淑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4(21):166-166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是加强对现有档案资源的录入、入库和检验,以及对特殊档案如使用较为频繁、非常重要以及容易遭到破坏的档案进行特殊处理。二是对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以及对电子文件资源的录入。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存在大量的电子文档,要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对这些电子文档进行有效保存。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较为肤浅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因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妨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资金短缺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
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事业单位本身存在资金缺乏现象,因此无法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环境,致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问题。二是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所投入的资金自然也相应较少,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滞后现象。
3.管理软件及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软件欠缺,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与信息化建设相匹配且操作方法简单、功能齐全的管理软件;另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在管理及使用软件方面存在问题。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人员的软件操作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的了解不够专业,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只停留在最初级的录入、查找等阶段。
三、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教育
例如,开展座谈会并提交心得报告,定期举行教育会,购买相关书籍并指导其进行阅读等,使事业单位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这一工作的价值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从而对这一工作加以重视,在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
2.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方面,可在财政预算中适当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各项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向国家财政申请专项信息建设资金支持,并将其应用于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去,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及硬件设备,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
3.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软件及技术人才
关键字:园林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大公开力度,而且降低失误率,使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重点工作,其工程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园林绿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园林绿化企业中实行信息化建设管理,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城市的生态绿化发展战略。
二、园林绿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基础信息建设落后
现阶段,企业的园林绿化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信息化及客户的需要。虽然全单位上下的计算机设备及上网基本普及,但全单位及管辖区域园林绿化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全单位及行业内部可供共享的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
人才技术缺乏
园林绿化是一门科学,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门科学,必须符合科学规律。要把信息化建设与园林绿化对接,就需要计算机管理专门人才,不仅要懂网络知识和电脑知识,而且还要懂园林绿化管理。从全单位来看,无论机关还是基层,工作人员相关专业技能不高,有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的能力较弱,难以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技术问题,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专业人才、技术的需求。
管理滞后
缺乏总体规划,全单位和管辖园林绿化行业系统还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机关、基层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与市园林绿化局、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对接。缺乏统一管理,全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对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复印机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配置、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办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1、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改变企业的生存和运营模式。
企业推进信息化,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使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管理;并且在企业与外界之间,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拓宽交流范围,缩短交流时间、丰富交流方式,协助维护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关系。因此,信息化建设是单位提高管理效率、做大做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2、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单位跨区域经营能力的客观要求。
跨区域经营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季节因素对单位业务的影响,还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能力,分散业务区域过于集中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近年,随着异地业务的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规模的扩张对单位的异地管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单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能够为单位搭建一个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协同工作平台,单位内部日常管理、沟通都能够通过该平成,从而建立高效的异地管控平台。
3、有利于数据信息的处理
加强信息安全随着管理精细化、数字化的推进,单位产生并积累了大量的业务、财务和管理数据,并以数字的形式在单位不同的层面进行处理、交流和传达,数据的累计量非常庞大,需要进行汇总、加工和存储;各类敏感信息的安全需要技术手段进行保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单位加强对庞大数据信息的梳理和安全保护。
四、信息化建设方案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信息化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完善信息联络员队伍,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科室)电子信息化系统日常工作,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各项功能与服务,对上级机关或者相关人群反映的问题或要求的服务等跟踪到底、负责到底。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规范报送程序和考核通报,对于本单位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重要情况,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误报。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将各种信息按照不同类别、不同时间等标准进行分类,除信息之外,按照“应发尽发”的原则,将各类信息全面、及时地予以上网公布。
逐步推进实施
开展业务梳理和档案整理,要从职能层、业务层、数据层三个层面,全面梳理全单位所有对内对外业务以及共享业务数据与业务事项之间的关系,彻底理清各科室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完善制度、信息系统、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注重引进外部资源和专家力量,组织研制办公OA系统,统筹考虑各职能机关、隶属单位业务需求,在充分利用本区域政府网络和数据资源、借鉴有关单位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独具本土特色的园林绿化门户网站。
突出应用重点
坚持向核心业务倾斜,重点提高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好与市园林绿化局、区政府、街乡镇有关系统的接入整合,加强内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其他相关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信息采集、实时传输、协同工作、高效运行的行业管理模式和系统运行机制,实现对管辖地区园林绿化管理业务的全覆盖,推动全企业和全行业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
加强管理培训
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有针对性地对全单位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转变观念,提高技能,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连续、有序和高效。按照职务和工作的不同,可将培训人员分为4 类: 一是单位领导,应重点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价值、作用以及相关基本操作的培训学习。二是业务部门负责人,应重点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各类政策规章、法律法规、相关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应重点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与维护、系统安全防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四是普通工作人员,应重点对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具体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
五、结论
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时评兴起进行的突击专项工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努力提高信息化程度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将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未来,园林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一、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基础薄弱
在建设行业,很多施工单位已经开始了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但是这种建设的基础非常薄弱,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并没培养或拥有与安全生产信息化相配套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的缺乏问题非常严重。很多从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并不真正懂得信息化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其他高科技的运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关的领导部门对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并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做好对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对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的把控,并不需要建设信息化,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很多情况下,投入到建筑施工单位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非常少,这些仅有的费用完全无法保障现阶段日益增多的应用费用,更不用说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换代。而且,这种信息化基础的薄弱还表现在,不同的建筑施工单位,其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各单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难以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作用和价值。
2.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规范
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需要严格的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来进行,但是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甚至是绝大多数施工单位在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时,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开发并没有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整个的信息化建设系统缺乏统一的规范,技术编码、企业管理等技术的标准也是比较混乱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这就造成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其他的业务系统之间,资源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共享,而且很多需要衔接的部分也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形成了相对孤立的状态。
3.信息系统供应商水平不高
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管理的日益完善,很多的施工单位都会寻求自己比较熟悉、比较适合的从事信息化的软件公司,来为自己的施工和相应的工具设计软件以及其他需求服务。但是,这些软件公司自身所从事的领域更多的是为建筑单位开发工具软件,而很少会涉及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很多相关部门,在从事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时,往往都是经过简单的市场调研,对安全生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开始了信息化的建设。他们并不熟悉建设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流程和规范,无法做到量身定做,这对于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非常不利的。相当一部分从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公司无法实现创新,只是在低水平地重复曾经有过的标准和规范,这就很容易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其设置会给建设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削弱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力。
4.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当前,虽然有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开始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但是根据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调查数据,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行局部规划的占据最大比重,约52%,约有36%的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全无任何规划的,仅仅有极少数约12%的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确立了总体的系统的规划,这就明显地反映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的现状。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很多建筑施工单位采用的是边开发、边规划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模式,这样的建设模式使得很多的信息化建设根本无法满足基本的日常需要,不利于建筑施工单位的发展。
二、提高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化的主要举措
1.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首先要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积极地争取领导的支持,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其次,要对一些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跟随时展的步伐。最后,要注意专业人才的引进,让更多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为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将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较高的水平。
2.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现阶段,必须要加强与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从而指导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对各种标准进行统一的确定,不要形成多种标准并存的现象,使这些规范能更好地服务于建筑施工企业。
3.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资源共享
现阶段,因为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很多的建筑单位并没有很好地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信息化水平不高,这就严重阻碍了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必须要加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要切实建立一套能够集齐信息采集、加工以及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在各个环节的共享。
4.做好总体规划,循序渐进推进
针对当前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的弊端,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系统的具体的认识,将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重要发展地位,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首先,在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之前,要对系统建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其次,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很多领域的很多方面,比如说信息技术、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思想等,因此要做到将各种学科知识交叉起来,做好全局的组织规划。最重要的是,在进行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时,要将建筑施工单位当前自身的需要与信息化建设完好地结合在一起,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
三、结束语
一、影响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目标设立的基本因素
正确分析本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充分考虑到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因素,是设立好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基层档案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不仅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收、管、用各个业务环节,同时也是一项需要大量人、财、物投入的庞大系统工程,其目标能否准确设立以及顺利完成,受制于多种因素,以高校档案部门信息化目标设定为例通常受四方面基本因素影响。
1.信息化环境因素。档案信息化发展环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在基层档案部门一般分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背景与档案信息化业务基础环境两部分。单位信息化建设背景在高校常指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包括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的电子文件及其归档后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归档过程控制情况,它决定着学校档案信息化的数据源和作为数字化校园公共基础设施构建的信息化数据传递网络建设情况,影响到档案信息的渠道及利用。而档案信息化业务基础则是指业务流程的简化、合理化和优化程度,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决定着信息化目标建设的大小。
2.标准规划因素。基层档案部门作为具体业务部门不可能自行制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相关规划与标准,必须在国家层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下和相应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指导下,建立本单位的信息化目标,分步实施。目前高校设定档案信息化目标时,就必须依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等相应规划、规范因素,才能避免在信息化建设时出现各自为政,信息化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从而确保信息化资源实现共享。
3.资金因素。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额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具体目标完成规模。档案信息化目标实现需要设备、硬件、软件系统、人员技术等方面的配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作为学校教学辅助直属单位的高校基层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时的经费投入不可能作为学校经费重点保障对象,即使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分配上也不能同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相提并论,档案部门同样不能像图书馆一样能获得像“211工程”中图书文献保障及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专项经费立项支持,而只能依照学校每年批准专项建设经费额度情况设定相应建设目标及其可能完成进度。
4.人员因素。档案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目标实现的好坏。档案信息化目标完成需要由具备有相当的档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外语等方面知识的人员来完成,最理想的是档案部门自己拥有一批知识全面、一专多能和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档案信息化工作。但是在现实中基层档案部门一般不乏高水平档案管理专家,而缺少现代化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完成档案信息化目标时通常采取由信息化技术人员完成系统的构建后,档案部门完成档案信息化数据处理与使用的模式完成,即便是这样,档案人员素质同样决定着今后该信息化目标的进一步发展。
二、选定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定位标准
基层档案部门必须是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目标以及档案部门工作需求这三方面构成的框架内来确定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具体目标。在实践中,我们确定了以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数字化信息管理为重点,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各部门的支持下,以校园网为基础,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步通过校园网实现电子文件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化,向数字化校园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充实的档案应用信息资源并作为信息化目标的定位标准。具体采用以下四条选定依据。
1.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出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轻重缓急,将针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用的工作作为信息化目标所要考虑的首要环节加以设计和安排,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这也是基层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目的。
2.符合现实与发展相结合要求。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大,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在规划时既要考虑到微观,又要考虑到宏观,既要落实到自身的业务流程,又要考虑到软、硬件平台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把信息化建设目标纳入单位档案工作目标之中,做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考虑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相结合的方式,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每一阶段的每个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积累建设和应用管理经验,回避和化解设备、技术、人力等过早投入的风险。
3.符合标准化和专一性要求。选定信息化目标首先应考虑该目标是否有所需的成熟的技术标准,其次在遵循国家、专业标准的前提下,建立突出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目标,做到具有专一性和精品性,发挥其特色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4.符合协作性基础条件。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就是做好数字化文件归档管理和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两方面工作以达到档案资源实现信息化的目的。数字化文件归档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形成部门密切配合,各级电子文件产生部门在数据标准、归档流程等方面的协作基础是决定该信息化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
三、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具体目标的选定策略
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了档案信息资源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等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墓层档案部门不可能全部都纳入其建设目标范围,必须正确分析影响本单位档案信息化目标有关因素,依照信息化目标选定标准,设立出适合现有档案工作基础的信息化目标。现阶段,高校选择范围应明确在学校馆藏档案管理和各类文件材料形成归档过程两方面,具体可选定如下目标:
1、设定建立以馆藏档案为主体的各类数字化档案数据库,作为档案信息化基础目标。可分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建立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著录标引,把馆藏档案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的分类号、馆代号、全宗号、档号、题名、责任者、形成时间、数量、主题词、提要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达到建立以原始档案保存状态为编目单位的各种档案目录数据库,实现传统手工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的计算机化。第二步,建立档案内容专题数据
库。根据本单位馆藏特色以及服务利用主要方向与重点,建立有特色及利用率高的专题档案内容信息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基础目标的高级形式。根据高校教学科研为主的特点,专题内容信息化数据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学籍档案专题数据库。根据网上招生录取数据,将每届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基本情况收进学籍库,同在校期间各种有关数据收录在一起,标明应相档号,形成学籍档案数据库,对鉴别学生毕业证、学位证的真伪,提供确切的证据,将起到积极作用。(2)学生成绩专题数据库。平时通过校园网教学管理系统从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继续教育学院数据库中收录各类学生成绩数据,待学生毕业时,汇总建立学生成绩库,按专业、班级、科目等把中英文名称对照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为毕业生求职、留学提供快捷方便的相关证明。(3)学位论文专题数据库。结合每年毕业生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机会,将纸质论文和电子论文数据库一并归档,并及时采用扫描等方式补录以往学位论文全文,建立齐全的学位论文信息化数据库。(4)成果专题数据库。通过数字校园科研管理系统,及时建立科研技术成果数据库,并把已归档成果档案通过键盘方式补录进数据库,形成完整的科研专题信息化数据库。(5)各类试题专题数据库。建立目标主要是把历年各类考试试卷按学科、专业、年代建立数据库,如果是数字化试卷,则可分类转入数据库即可,而纸质类试卷可用扫描方式形成图形或PDF格式,以附件形式录入数据库,挂在网上供学生下载使用。(6)电子课件数据库。把多媒体教学录像等通过数字化设备处理为计算机存储的电子文档,同时把各类精品课程的电子课件以附件形式存人档案管理数据库中,挂在网页供学生下载使用。第三步,建立馆藏档案全文原貌数据库。把学校馆藏中珍贵的党政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以及人事档案等原件或实物,通过扫描或数码相机摄录等方式,把档案原件以图形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为其编制题名、责任者、关键词等索引,建立相应索引数据,实现档案全文原貌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基础目标最高形式,为今后建立数字化档案馆提供数据源。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问题与实践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仍存在着不少无序现象,严重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针对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要素进行最优化,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的运行效率。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借助新型的信息技术技术手段,不断地以智能化的形式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以保障信息的档案信息的完整性、认识性和保藏得可靠性。目前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相对薄弱,硬件基础较差;数据保护存在风险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和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
3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
建立建立档案信息标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其中主要的标准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只有在标准的衡量下,才量度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保证信息化建立的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没有这些标准,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各单位档案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搞一套,自成体系,那么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3.2建立专业化的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不适应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当代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求档案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对本事业单位生产产品技术等方面的了解。这样,档案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的成熟化、普及化、数据标准化和各种系统软件的应用,对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人员以兼职居多,身兼数职的档案工作人员,无论是档案知识的学习,还是计算机技能的掌握都不够全面。而过去那种简单的仅仅将纸质文件归档且停留于文本操作的做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如果维持现状而对档案人员没有必要的、相应的培训,势必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尚未进行电子文档管理,缺少专门的磁介质档案存储设备,而数字档案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强,这样就给电子文档管理和平日工作中查阅资料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进程。
3.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学习
事业单位应在原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各类档案信息化设备的添置。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收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而且在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且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要配置齐全,充足,符合规范要求的装备,各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存放需科学、有序,既方便日常查找,又能保证突发事件中的及时抢救。要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应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录入和管理,积极建设全文数字库和多媒体系统,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的电子化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
3.4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硬件的管理加大力度
推广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虽然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比较大的投入,从网络系统的开发建设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复印机以及光盘、磁盘等硬件设备等都需一一配备,但是从其所能够起到的对事业单位发展的积极作用来看,这些投入还是非常值得的。同时,还应抓住事业单位档案的“主体”核心,即要抓好事业单位科技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产品档案等重要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因为这些档案的完整与否将对事业单位的生产、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结束语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的服务型窗口,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近几年的工作重点,是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法宝。然而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且该工作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因此,作为一线档案工作者更应从工作的实践出发,努力做好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国民.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档案,2011(5).
[2]项凌燕.浅议档案信息化中的保密安全问题[J].机电兵船档案,2011(3).
[3]丁群华.电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之思考[J].湖北档案,2010(12).
[4]何燕宁.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1).
[5]高淑英.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6]孙丽珍.增强责任意识、创新管理方式加快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J].[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7]许素青.浅谈如何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3).
[8]陶丽萍.电子档案管理在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露天采矿技术,2010(4).
[9]何桂英.档案信息化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分析[J].电脑与电信,2010(5).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体系规定的程序、方法和原则等已经不能与信息化的环境相符合,从而对财务信息的应用产生和输出产生影响,更加制约了财务数据的加工与收集,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挥出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的优势。所以由于外部环境和财务管理两方面等原因,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形势并不理想。
1.1财务数据不真实因为大部分部门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提供更多的信息,导致一些“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阶层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这样使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都不够透明。更严重的,一些部门私自制造虚假的信息或截留信息,使许多事业单位的信息严重失真,使整个事业单位决策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信息管理是新时期管理的主流,所以事业单位在控制资金流动的基础上,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2信息化需求不明确由于长期以来工作人员用手工操作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突然变为用计算机联网进行工作,工作方式变化极大,对于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思维上的转变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所以信息化需求不明确,就是不明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哪些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具备哪些功能。
1.3信息化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及内部管理上参差不齐,原因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建设没有系统性,很不健全,不能建立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尽管事业的规定与制度很少,但在实际应用当中,产生的效果都非常好。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上,事业单位也跟不上事业的信息化程度。
1.4财务软件安全稳定性差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包括财务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是财务管理的软件稳定性差、安全性低,这样一来对事业单位的信息等多种情况就造成损害。
2推进财务信息化的主要控制措施
我们必须开动脑筋,改变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让财务信息化更符合时代的要求,联系实际,加快会计信息化的进步,为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由于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体制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的务管理模式,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包括各个事业本单位的数据和财务数据,数据多并且复杂,而且对数据的准确度和数据集成化要求高,更要保证数据库能高度一致共享,实现账务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的机构结合,对动态进行监控、有效的监督。
2.1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正确认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是推进事业单位的建的基础,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视为落实国家政策、提升单位职能的重要任务来进行。事业单位要根据其财务信息化的具体的任务,改革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流程,明确各个层级的管理关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科学并高效的管理系统,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在具体的执行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包括:增强对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和流程等方面管理制度的需求,同时增强一些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健全与财务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会计制度建设,科学的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这样最后才能完成制度的建设。
2.2科学分析明确信息化需求从本质上讲,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基于财务管理的要求,依据科学管理的思想,明确内部管理关系,改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的流程,使财务管理更高效、科学。所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细致、科学的研究,进行合理调整,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予以重新展现,另一方面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过去依靠人工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2.3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创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基础财务信息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上实现了基础会计电算化,为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能够深入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建立起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是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系统的下一步工作。让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高度的统一,达到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转换的目的,实现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的财务信息,达到实时控制财务核算和业务处理的目的。
3结束语
[关键词]科学发展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我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硬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军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是为了提高军队的信息化战力服务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我军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档案信息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对于我军的信息化战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软硬环境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军的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解决了我军信息化装备从无到有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在建设中信息化的硬件水平快速发展,硬件环境日益完善而与此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的建设,比如与信息战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大量的高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都呈现出相对滞后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军信息化战斗能力的提高。
其次,加强我军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协调发展。我军目前在进行档案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数建设仅仅是实现了对档案管理流程的初级电子化、数字化,不仅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低,同时也存在着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有效利用率不够问题,档案信息化在提升信息战能力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信息化平台建设迅速发展和与之相配套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相对滞后,这些都与现代信息战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信息战能力的发挥和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指导规划中,我们首先就必须处理好信息化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协调同步发展、信息化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库同时进行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战斗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有关信息化战力提升的质和量相统一的问题
在信息化战争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质和量的建设所反映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信息化程度高低多少问题。在我军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信息化程度水平这一量的方面同时也要考虑信息战场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问题。在军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既有其可能面临的被泄露、窃取的问题,同时也有信息战条件下的其自身的生存能力问题。档案管理网络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业务功能的档案信息系统。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是关系到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档案信息内容不泄密的原则问题。尽管军队的档案管理网络是在军队内部网络这样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下运行,但计算机网络本身开放性、密集型、共享性的特点并没有消除,特别是我国计算机的关键部件和主要的系统操作软件都严重国外的情况下,这些都使得档案的安全性面临着重要的问题。不仅如此,电子档案无论是传阅和批示,还是归档和利用,它的整个流转过程均需在网络上进行,对计算机系统依赖性较强,使得它除了面临被泄露窃取的安全问题外,还具有着其在信息战条件下自身不可避免的脆弱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在独立自主上下功夫,要在关键领域内具有独立自主、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产品和技术。这些产品和技术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硬件设施,同时也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相关的重要的系统操作软件,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其次,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电子档案风险评估是指对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处理的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的过程,是电子档案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估测电子档案的价值、电子档案的存在方式、电子档案的传递过程、加工处理过程以及相关资产的情况;评价电子档案对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要求;测算电子档案及相关资产的脆弱性、潜在的威胁、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评估电子档案及相关资产遭到破坏后所造成的后果。第三,提高军用信息化技术安全防护能力。采用安全、可靠、通过检验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电子档案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有效手段。这些技术包括:物理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病毒防护技术等。通过这一系列技术的改进,提高我军信息资源的安全和战时生存能力。
三、加强我军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
万事标准为先,只有标准先行、标准统一,标准规范才可能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起到引领方向的标杆作用。标准的制定,应是一项前瞻性、指导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必须做的先行工作,更是一项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工作。同样,档案数字化标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高效的保障,是稳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重点研究的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消除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数据不规范、数据壁垒、垃圾数据的有效机制。在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在面临技术的瓶颈的时候,另一个制约我军信息战力提升的重要障碍就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由于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综合的领导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出现许多各自为政的情况,这造成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单位内部之间都存在着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系统不兼容情况,严重影响了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和效率的提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军甚至我国并没有对信息化建设各项标准的制定给予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和领导。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从全军甚至全国的战略层面对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标准的制定给予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才行,要制定一大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标准平台,从战略层面解决无标准可依而导致的各自为政问题。同时,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大力的培养、造就一大批顶尖的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队伍,积极吸引信息化人才投身到军队的信息化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持,实现我军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仕海,严必洪.网络环境下档案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湖北档案,2004.
关键词:基层财务;财务信息化;信息化
1 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基层财务内控方式产生转变
随着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基层财务管理由计算机取代手工作业方式。记录基层财务数据由以往的纸张转变为光、磁介质,账目记载自动校验经费借贷方平衡;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可以网上实时处理,机关业务部门可以在本单位的计算机上瞬间完成各基层单位的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等功能,将昔日需要多人完成的工作在短时间内由一人^操作完成.改变了传统的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必须面对面的管控方式,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机控制为主,使基层财务管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业务部门只需通过网络,输入各单位的密码,随时随地都可以查阅任何-个基层单位的账目,做到了业务部门不出门就可以检查了解各基层单位的经费节超和物资管理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指导帮助。
(二)工作中的失误相应减少
实现基层财务信息化管理后,只有输入计算机程序正确、输入数据正确和记账方式正确三者齐备,才能正确地记录财务信息,减少了由于个人失误而导致的账目不平、数据差异等情况。在数据上报传输过程中,软件的汇总、统计、分析功能把原来在核算过程中的人工核对、人工审核转变为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失误。
(三)基层经费管理透明度日益显现
通过上下级之间的网络连接,各级财务部门可以对基层单位的资金管理、经费开支、财务标准制度执行隋况等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调阅各基层单位账目管理隋况、经费收支节超隋况,定期对基层财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真实地把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全过程反馈到业务部门,使基层财务活动始终处于透明状态,为基层后勤保障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经济民主的实施带来便利。
2 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财务"认识不深
要树立"信息化财务"的思想。"信息化财务"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经过长足发展,使财务保障体制、保障手段、工作流程、组织机构以及财务人员素质等各方面都与信息化要求相适应并融为一体的一种状态,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基层财务是财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财务信息化建设也应该将基层财务纳入其中。建设基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管理理念、模式、运作方式、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革新,所以既要服从"信息化财"大局,又要有所作为和创新。
(二)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
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均衡。基层财务软件开发、设计发展缓慢,技术水平不高和技术力量不足是当前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障碍。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基层财务人员的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最终能否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单位对基层财务人员的选用要求和培训不统一。由于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多数是由初级院校培养的干部担任,基层财务人员整体学历层次低,知识层面和业务水平不适应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既精通基层财务又精通信息管理的人才则更少。
3 推进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信息化财"思想,加快基层财务软件的研发在推进中国特色变革中,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要更新观念,重视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明确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先进的软件,不能只是消极地等待上级配发设备、提供人力,而是要组织基层出去学习,自己开发软件,自己改善设备,改变消极被动的落后局面。通过培养树立基层的主人翁思想和责任心,从而把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作基层后勤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好落实。
基层财务信息化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基层财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全方位应用,实现信息的数字化收集、传输、共享 。在软件开发方面,一要加强软件的研制 、开发和配发的过程管理,鼓励基层财务人员参与财务软件的研制;要加快基层财务软件的统一化建设,实现系统数据共享;三要提高基层财务软件的相对稳定性、保密性和集约性,同时注意基层财务软件的及时更新、升级。把信息技术融入营连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管理方法由手工作业向网络管理转变,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精确型转变 ,管理人员由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有效提升了基层财务精细管理水平。
(二)打牢基础,切实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人才是实施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推进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基层财务人员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能应用于基层财务实践。因此,各级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基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来抓,制定相关政策吸收地方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为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做好人才保障。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基层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的系统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知识并能熟练进行操作。
总之,要把普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作为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着重了解现代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其次,要着重提高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使用能力,使之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财务管理活动。可采取把老师请进来、把人员送出去以及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办法充实财务队伍,为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必需的人才和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分析;具体对策
一、前言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事业单位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自身的管理工作中出发。而作为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单位的自身发展。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便捷之处,将信息技术引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不仅能减少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量,更能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就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二、新时期企事业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对于多数企事业单位来说,其人事档案管理基本由其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虽然一些单位也针对其人事档案管理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却没有明确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案和手段,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比较混乱。并且,因很多单位尚未有一个切合实际、具体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再加上职能部门对于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需要收集的范围不规范,许多本应该纳入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和资料不能得到完整的保存,导致相关档案变动时,工作移交不清导致档案资源流失。同时,档案目录标准不统一,各部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使用习惯整理档案,导致单位人事档案最终方案目录不清,给查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随着我国家对于是企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应具备较为完善的机构,并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核目标等。但这些要求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各项设置在达到相关标准及要求后却没能执行到位,落到实处,有的因执行力度不够,在实际的企事业经营活动中没能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其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企事业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沟通,因各个职能部门除了要处理很多经营或者生产活动外,还要处理很多公共服务工作,这也间接给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和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好坏有很多因素,而人是档案管理中不可缺少重要因素。伴随着企事业规划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事档案对于单位推动改革、深化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效能、维护单位利益、提高单位竞争力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企事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关键影响因素就是人才因素。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仅关系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是否顺利,更关系到单位的内部管理与未来发展。就目前来说,很多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整体水平来说还较低,大多是老一辈的职工,其习惯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与手段,缺少对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适应型。而有的企事业直接由其他部门领导或职工代替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人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远远不够。
三、新时期加强企事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对信息化建设队伍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储备
若要切实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就必须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相关手段来增强人事档案管理员的管理意识。首先,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其次,从制度层面上来说,要保证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来进行建设,这也是保障信息资源安全与企事业单位职工基本权益的基础。必须依据企事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不断从制度上来改进和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企业应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队伍中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储备,通过定期的培训以及学习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基本素质,以进一步推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2、加强基础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近几年来,很多企事业单位开始走上信息化人事档案的建设进程中,为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方面,要强化档案库房的档案保存环境,为电子档案的保存与信息化的设备提供环境基础。针对新建的档案库房制定新的标准,加大其信息化的设备建设,针对已有的建房应着重其改造。对纸质档案的库房管理应保证温度和湿度以及防尘因素,为人事档案的保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信息化的档案,应加强对信息化设备运营要求的环境建设,对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电子档案库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包括一些基本的防静电设施、防磁等基本设施,更要完善防信息泄露以及保密技术等。而对已建成的库房和已有的纸质档案,一定要分区进行保存,做好功能型结构的改造,并逐步完善相应设施。其次,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网络环境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网络布线凌乱、设备共享度低、安全隐患多等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措施进行改善。
3、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的人事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至今,由单一的档案管理方式发展为多类型的综合档案。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每天极速增加的人事档案数量。事实上,人事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的方向。所以,在实际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切实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通过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以及信息化建设机制,从多个方面共同规范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投入,并加快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发展,以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作用。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充分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相关制度规范信息化人事档案建设,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郝小红.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2,15:142-143.
[2]朱庆华.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23:79.
[3]史晓璐.论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2014,06:299.
[4]李锐.谈谈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5,0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