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
坚持“校、企、生”共同评价的原则。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校和企业,但必须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将学校、企业对实习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最后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以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坚持综合性评价的原则。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应以实习的综合效果为参考,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价值取向需要。特别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做到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专业水平三者兼顾。
2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内容
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由顶岗实习的性质确定的。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校内技能培训-岗位综合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正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完成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这就决定了成绩评价从结构上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岗位技能、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评价内容进一步分解落实为各考核点。考核点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以评价顶岗实习效果的具体观测点。一个完整的顶岗实习评价,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考核点:顶岗实习记录、教师指导记录、顶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含岗位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鉴定)。根据不同性质专业及不同类型顶岗实习的区别,可以适当延伸考核点,如个人实习计划、岗位综合理论测评、设计和答辩、指定项目任务(如职业资格证书、产品作品)等。具体要求是:顶岗实习记录由学生按照一定周期填写,目的是实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使学生真正融入岗位工作,不断总结提高。一般情况下按照每周或者每月填写,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实习心得等。顶岗实习记录必须由企业盖章或者企业指导教师签字认可。顶岗实习报告由学生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对顶岗实习过程作出全面总结,对实习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提炼。学校应当对顶岗实习报告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提出要求,要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的收获与提高,要特别防止学生随意抄袭,应付了事。实习鉴定一般由企业指导教师填写,目的是了解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认可程度。实习鉴定的内容除了填写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外,还应对实习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岗位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结友爱)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并评出优、良、中、差四等。鉴于实习鉴定在成绩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鉴定意见原则上要求加盖企业公章。教师指导记录由学校指导教师填写,目的在于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解决专业问题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成长过程。教师指导记录应当包括学生实习内容、学生问题及具体指导内容以及学生主动性等。指导记录不仅是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也为实习报告的评价和设计答辩提供一定依据。岗位综合理论测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或者由学校单独组织,目的是为了考核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的情况。内容包括:专业综合知识和实习岗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这一环节也可用获取与专业相关或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形式来代替。答辩(或指定项目计划)指高职专业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学校或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3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采用传统管理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顶岗位实习成绩。如果是集中性顶岗实习,用人单位一般不能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同时离开工作岗位;如果是分散顶岗实习,又很难同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充分地解决成绩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问题。无论是提交实习报告、设计,还是进行综合测评和答辩,均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来实现。采用权重系数法进行成绩计算。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项在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按照各个子项目的权重,采取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综合成绩。对于不同专业,每个考核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考核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专业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在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实践中,各考核点权重的确定,应结合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后确定。一般情况下,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大于延伸考核点的权重。顶岗实习记录单和实习鉴定等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应当大于一般考核点的权重。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保障
1校企合作是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基础
岗位开发、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优质的岗位开发,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顶岗实习和成绩评价。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同,但一定有合作的交集。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学校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实习锻炼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环节,需要在坚持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和合作对象的情况进行调整;需要努力找到企业和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协商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考核评价内容,在良好的合作中提高顶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
2师资队伍是顶岗位实习成绩评价的关键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必须引导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质量观。学校应对校内外指导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和组聘。特别是要加强选聘和激励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指导顶岗实习工作。目标是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定内涵,共同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技术指导和成绩评价工作。考核越科学,考核结果越准确,越能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效果越好,校企合作就越长久。
摘要:文章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探讨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以期对同类院校项岗实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财务管理;顶岗实习;分阶段
一、引言
山西工商学院2009 年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目前是我院发展势头最好的专业之一。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财务管理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经过5年的研究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分阶段”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路径。“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是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第1、2 学期的理论学习后,从第3学期的12 月份开始的3-4 周进行财务管理模块轮训顶岗实习,从第4 学期结束后的暑假开始到第5 学期的11 月份进行集中顶岗实习,以及第6 学期进行的就业顶岗实习,通过“分阶段”顶岗实习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二、目前财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过程中专业对口率低
顶岗实习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岗位上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学生在选择时一般选择企业作为其实习单位,但每个企业财务人员的需求量比较小,而学生人数众多,要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习,其岗位对口性就就比较差。学生不能在对口专业岗位上实习,顶岗实习预期目的就很难达到。
(二)缺乏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实习基地
在当代大学生逐年扩招的形势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选择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其选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着学校集体实习,一种是学生靠自己找实习单位,在第一种方式下,由于学校一般只与个别企业存在校企合作,所以学校会把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安排在同一企业,而企业又不可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学生在很长的实习时间里,达不到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目的;在第二种方式下,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顶岗实习效果就很难保证。
(三)顶岗实习评价指标较笼统,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大部分学校能做到在学完理论课的时候,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但是对实习效果的好坏许多学校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每个老师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出评价,没有将评价指标量化,教师的评价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使得评价考核也流于形式。
三、财务管理专业“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的构建
(一)“模块轮训”顶岗实习阶段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从事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工作。当前学院的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按照就业方向进行课程模块设计,设置为以下几个模块:会计核算模块、会计分析模块、理财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时间上可以在第2学年安排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模块轮训”顶岗实习,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为下一阶段的集中顶岗实习做准备。具体可在第3 学期后的寒假进行,安排顶岗实习3~4周。根据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化的技能特点和类型,结合前后续课程的衔接要求,第3 学期12 月份的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内的创业孵化园进行,主要设置“会计核算模块”、“理财模块”和“财务分析模块”,将学生分为若项目小组,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创业孵化园按岗位布置,建立仿真的企业环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是企业的整个财务部门,组长是财务主管,组员按岗位分为筹资、投资、营运、预算、控制等,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按经济业务操作流程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然后定期轮岗。通过企业模拟实训,让学生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加工、财务管理、账务处理等企业一个完整的商业社会进行全程模拟,使学生没有踏入社会,却能真实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在模拟实训中,将其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真正得到实战锻炼。财务管理分岗位实训可以提高学生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和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集中顶岗实习阶段
集中顶岗实习为从第2 学年结束的暑假7 月到第5学期的第11月结束,共计5个月时间。学生主要在合作企业内进行顶岗实习。主要实习内容根据就业目标进行设定,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的顶岗实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主要有:筹资岗位;营运资金管理岗位;财务预算岗位等。顶岗实习前,由学院根据合作联盟企业岗位需求,编制集中顶岗实习岗位需求表,让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然后根据确定的顶岗去向,进行分片分组,每组设置2名顶岗实习导师,负责本小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管理与考核。实习开始前,必须让每个学生明确知道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学习内容、考核标准与形式。实习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各种技能岗位上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集中顶岗实习结束前,学生要进行总结或技能考核,由企业和学院的指导老师撰写评语。集中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返校再次集中学习《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安排1 周时间让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交流实习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就业顶岗实习提供参考。
(三)就业顶岗实习阶段
经过前面2阶段顶岗实习后,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岗位需求,就进入就业顶岗实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在第6 学期,就业顶岗实习企业可以是学生利用招聘会重新选择的单位,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熟悉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实现毕业与就业的直接对接。就业顶岗实习主要是通过分散式顶岗实习方式来实现,主要以自我管理的方式完成岗位生产任务,习惯于企业的管理和约束,确保学生向真正的“职业人”过渡,在此阶段根据自己的实习过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以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说,财务管理专业“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本质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它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就业率。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段式”顶岗实习模式的推进力度不大,影响因素较多,分别受到专业行业现状、师资力量、校企合作深度的限制,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操作推进比较缓慢。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职业化教育的日益普及,这种顶岗实习模式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西工商学院课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童莉莉.浅析制约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J].全国商情,2012,(23).
[2]蔡凤“. 政府参与,三方共管”的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3,(1).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01-02
顶岗实习,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实习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选择岗位进行实习的过程。学校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归纳分析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教学环节中的缺陷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体现密切校企关系,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可以说,顶岗实习可以帮助实习生提前顺利地进入角色,在实习过程中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但是,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
一、学生顶岗实习中问题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学生缺少充分认识。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已经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学生对实际工作辛苦程度的估计不足,在实习工作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即使在实习之前,已经对同学进行顶岗实习动员,要求同学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进入企业以后,学生无法适应企业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较大的劳动强度,表现出各种情绪抵触工作。综合分析就是学生们平时养尊处优,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又太差,仅靠毕业之前一次顶岗实习不能完全调整学生的认识,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结合课程的特点,可以在企业进行教学,也可以将顶岗实习进行分期进行,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2.实习岗位分析。岗位实习缺少轮换,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目的是想获得更多的实习技能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而企业能接收大量的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时,往往都是工作的旺季,学生到岗之后,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进行岗前培训就匆忙走上了工作岗位。面对繁重、单一的工作,学生在适应新的岗位的同时,疲于工作,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或总结每天的工作,这就使得学生对实习的期望产生很大的落差,逐渐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几乎全部时间里都从事某个岗位工作,对其他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根本就没有学习和了解的机会,如果调换岗位,学生一般在两周左右掌握基本技能,两个月左右才能熟练地运用此项技能。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为学生提供转岗培训和实习的机会,否则将影响他们的正常经营和管理。
3.企业管理分析。企业管理缺少针对性。企业的定位是赚取更大利益,这毋庸置疑,但是校企合作,需要双方协商运营。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以低工资的形式参加企业的岗位工作,一边是学习一边也是为企业赚取更大利益。但是一些企业在管理机制上缺少一定的人性化管理,相对缺少对学生的教育与关心,仅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员工进行使用,缺少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疏导。这势必导致学生对工作状况的不满,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与员工相同,获得的报酬相对较少,甚至认为是校企之间对学生的一种压榨,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办学形式。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析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学校的任务,然而面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办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同时要端正学生的思想,明确到企业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上下齐心,同心协力,积极应对与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企业实习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即向学生进行专业介绍,明确专业的要求,树立学生高度的实践意识,不断地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强化顶岗实习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及意义,让每个学生都把企业实习当作是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而这个课堂不仅有专业教育,更有实践教学和社会教育。在顶岗实习的前期,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顶岗实习的工作方案,与岗位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洽谈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以学生家长的心态为学生着想,充分考虑学生进入岗位后的种种待遇,工作、生产环境等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积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经常向同学们讲解顶岗实习的意义、在顶岗实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学生能进行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建立多样化的实习基地。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考查,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办学要求,具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良好的企业文化、优异的服务质量、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尤其是能充分认识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人才创建良好的摇篮。注重实训基地的多样化建设,双方本着互利共营的原则,通过合作,搞好关系,做到共同发展。
3.加强岗前教育和培训。岗前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前提,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要深入企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必须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的性质和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前请企业的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培训,也可以由教师将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纳入培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为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在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校企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以人文性关怀,化解学生的不满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可以说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为了使学生的顶岗实习获得成效,学校和企业要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管理方式等内容,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顶岗实习的形式,充分完善顶岗实习的各项制度,为顶岗实习有序地开展和良性地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学生顶岗实习是一个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有效检验,学校只有深入到企业中,密切校企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水平,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人才对接,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
[2]钟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关键词:顶岗实习 质量保障体系 路径构建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固有的顶岗实习战略和实施方式当中已经存在的认知不足、学生适应能力差,学校和企业层面存在的默契度低,缺乏合作意识和面向学生的实习针对性,导致顶岗实习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难以收到效果。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起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及实施策略,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顶岗实习教育
从出生到学习、从学校到社会,是无数人成长发展的必然轨迹,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由学校迈向企业、迈向社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故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状况。这就需要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教育,使之在实习过程中呈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1.体力支持
很多企业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精力,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体力,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才能保障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与进行。
2.心理支持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热爱工作和劳动的品质与精神,加强心理建设,端正实习态度。院校方面可以邀请企业培训讲师、高级工作人员来校为学生进行实习讲座,让学生对企业的运作和具体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明白自身所要承担的责任、应该履行的义务。同时鉴于当今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和择业的重要性,教师在展开顶岗实习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专业能力进行岗位选择,以便让实习与自身的学习状况更加契合。
3.技术支持
针对企业的业务和工作内容,加强学生有关职业技术方面的培养,比如生产工具的使用、办公软件或办公设备的使用,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实习过程中不断丰富个人所学、提升综合能力。
二、加强顶岗实习质量控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事前控制(做好实践安排)、事中控制(做好实习监督)和事后控制(做好评价总结)。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只有始终秉承教师责任心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统一,才能保障实习质量控制体系的完美构建和落实。
1.内容明晰
院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顶岗实纲,对实习的目的要求、方法与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与说明。在具体实习的过程中,院校要和企业的人事部门进行合理协商,其目的是要保障双方对顶岗实习的实施原则和具体内容都能做到了如指掌,防止过程中出现目的不明的盲目性因素。
2.工作记录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层面要求学生坚持写实习日记、工作周记,将每天的工作心得进行记录,将每天工作的实际收获与工作方法进行汇总整理。教师要定期走访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到了然于心,要和企业方面保持必要的沟通,以便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3.三方交流
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学校、顶岗实习单位以及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之间要进行三方会面,要通过三方面的相互评价与反馈,对现有的顶岗实习监督质量体系进行适度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三、构建资源合作平台
要想构建数量充足、运行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必须依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层合作,一方面要充分提升企业高职院校的认识,构建企业与院校的共赢机制,以发展的视角、长远的眼光来关注企业后备人才的积累和储备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并没有选择在本单位就此择业,而是到社会上寻找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顶岗实习的企业也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就需要政府层面也参与到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来,从财政和制度上对体系的生成予以保障,为地方经济的建设与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四、小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不能忽略与企业合作而构建的顶岗实习平台。但是为了使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服务于企业、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关于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将其与企业生产有效结合,实现质量与效益的齐飞。
参考文献:
第二条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项实践训练,并原则上完成了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训练之后,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现场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必修环节;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顶岗实习从三年一期开始安排,因特殊情况可以安排在其他时间进行,原则上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以上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
第三条顶岗实习前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修读并考核合格,且须按照学校规定交清学费.除因学校特殊安排外,任何人不得在课程考核结束前提前顶岗实习.学生因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须提供单位接受证明(说明实习岗位,薪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人事部门联系电话等)以及学生家长签署的同意实习的书面意见,经系部和招就处查实确认后可以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有重修科目的以自修方式重修,返校参加重修考试合格才能具备毕业资格.
第七条顶岗实习必须保证实习质量,保证实习时间和效果,保证师生实习安全.实习前学生必须签订统一制定的实习协议书(一式三份),实习单位,学生各执一份,一份交系部统一保存,同时应统一办理师生人身意外保险.
第八条同一实习单位,有三人及以上实习学生的应成立实习小组,设实习小组长,由热心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学生请假首先须经实习指导老师同意,实习单位批准.
第九条学生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或发生重大事件,由实习小组长(或本人)及时向实习指导老师报告,由系与实习单位协商解决.实习学生不得直接与实习单位发生冲突,若无理取闹,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将按《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学生代表主要职责
1,学生代表主要由班委
和实习小组长组成.
2,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 第十九条顶岗实习组织工作基本程序
1,由招生就业处和系部落实实习单位,明确顶岗实习的岗位,目的,现场指导教师人选,系部必须安排专业教师或聘请企业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现场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评价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普遍推行了“2+1”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是高职学院的学生在完成了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证书课和职业拓展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现场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过程,综合运用在校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以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活动或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己任,顶岗实习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迅速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本身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能够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熟悉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加强技能训练,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而且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能够促进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顶岗实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强化训练其职业素质,还能使他们增强岗位责任感,提前了解和适应岗位要求,实现学校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同时,顶岗实习还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问题
(一)不重视过程性考核
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实习形式,没有重视实习效果,他们不负责地把学生推向社会,认为学生只要有实习单位接收了,把实习单位的公章盖了,把相关的表格填了,就完事大吉了,而不管实习岗位是否专业对口,不管实习目的是否达到。在评价过程中,学校多注重终结性而不是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再进行评价,这种滞后的考核,对学生实习过程约束不力。
(二)评价指标单一
评价考核指标在设计上不够系统全面,过分注重技能考核,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方面也大打折扣。
(三)企业没有全力参与
尽管学校把企业列为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主体之一,在实习报告中也要求有实习单位的评语,但实习单位往往没有有效参与,没有尽到评价主体的职责,草草应付,或者将写评语推给学生本人,有些企业虽然有心认真负责,但由于评价指标设计的不够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也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凭印象感觉给出的实习成绩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原则
(一)过程的评价与最终的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既要有结果性指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最终成绩,也要有过程性指标,能够反映出学生进步提高的痕迹,也就是说,指导教师要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实习全程,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更真实、更客观。
(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价指标中,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现实状态可做出定性的评价,而对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则要作定量的分析,这样把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结果更准确、更客观。
(三)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师傅应参与到顶岗实习的评价过程中来,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双方一起制定,顶岗实习的评价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双方一起实施,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才能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好坏进行科学的判断,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高低进行合理考核评价,以顺利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特别是企业若是负起顶岗实习评价的责任的话,就能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们存在的问题,以帮助学校指导教师及时不断地改进实习管理工作,使顶岗实习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内容
高职院校在构建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将评价内容与顶岗实习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基于顶岗实习的过程,高职院校应构建“三三三”式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即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实习管理过程评价包括三个阶段,进行评价的主体有三个。
评价指标分为三级,是指评价指标的层次要适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层次太多容易使考核点相互重叠,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层次太少又会使评价不能全面客观。评价指标设为三级最为合适,一级指标是评价的内容,包括职业素质(0.4)、职业能力(0.5)和实习成果(0.1)。二级指标是具体的考核内容,分别是工作表现(0.6)、职业素养(0.4);综合能力(0.4)、职业技能(0.6);实习手册(0.5)、实习报告(0.5)。三级指标是主要观测点,并规定各观测点的权重和等级标准,包括工作态度(0.3)、出勤率(0.2)、服从意识(0.3)、遵守规章(0.2);道德品质(0.2)、沟通能力(0.2)、团队精神(0.3)、敬业精神(0.3);适应能力(0.2)、协作沟通能力(0.5)、创新能力(0.3);岗位契合度(0.1)、岗位层次(0.2)、岗位胜任(0.3)和岗位任务完成(0.4)。
三阶段的实习管理过程评价,是指顶岗实习的过程包括实习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同这三个阶段相适应,顶岗实习的评价也应该包括初评、中评和末评三个过程。初评检查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情况,特别要关注实习岗位是否与专业相匹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顶岗实习能够顺利进行;中期评价是指在实习过程,要定期(一般是一个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纠正偏差,不断提升自己。末期评价是实习结束的最终考核评价。
三个评价主体是指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才能使顶岗实习贴近社会需求,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实施
顶岗实习要保质保量地开展,必须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有组织人员做保证,在规章制度和经费等方面全力配合并加以落实。要设置顶岗评价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组织协调,处理突发事件。学院的教务、督导和相关系部要密切配合,从不同方面对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管控,进行全程跟踪,起到“以评促管”的作用。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实施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顶岗实习的评价机构
要做好顶岗实习的评价工作,学院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设置顶岗实习评价机构。评价机构以学院为主,由高职院校各系部负责人、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学院评价机构负责人应做好组织动员工作,明确实习评价的相关人员并做好分工,使每个人都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以便在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实施顶岗实习评价。
(二)确定顶岗实习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指及时发现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它包括三个方面:日常反馈是通过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发现问题并积极予以解决;中期反馈是通过撰写中期实习报告等方式进行期中检查,发现某些阶段性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扫清障碍,期末反馈是在期末通过总结所做的反馈,此时可以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顶岗实习的方案,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三)对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应严格按照评价体系中设定的指标执行
为了使评价公正,整个评价过程都要严格依照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各方主体都要完全按照各项量化指标的规定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予以考核。这是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前提条件和唯一方法。
(四)要关注顶岗实习的评价结果的相关性
顶岗实习对于参与各方来讲目的各有不同。高职院校是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是通过顶岗实习适应社会,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而企业则是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人手短缺问题,另一方面要留住有用人才。因此对顶岗实习进行评价,对学校而言,能够提高办学能力,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对企业而言,能够为其输送合适的人才,而且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并提供人才资源的储备;对学生而言,能够增强其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他们顺利就业。
(五)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实习岗位
高职院校应不断开辟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为顶岗实习评价从容有序地进行创造条件。
(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既要相对稳定,又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修订完善,以适应顶岗实习的管理要求。
(七)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构建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进步,使得高职院校以网络为依托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成为可能。设有评价功能的网络管理平台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与评价,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评价效果。学生可以将所需资料按要求传输到网络平台,实习指导教师在网上根据学生所传资料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评价。
(八)指导教师要深入一线,提高实践技能
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导教师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解答学生的问题才有针对性;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有直接的了解,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深入现场十分必要,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实习,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为了使顶岗实习有序地进行,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孙兵.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2]赵永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与质量监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3]曹艳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2.
Abstract: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demonstrating college, Sichuan Electr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itiate the "Three Three One Five" Mode to develop the college post-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program. The first "Three" are three targets which aims at generic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 second "Three" are three kinds of post-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which are apprenticeship for experience, apprenticeship for applicable skill and apprenticeship for employment. The "one" is the ISO9001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he "Five" are five ways to implement the program to realiz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all the students, college, employer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e first way is signing contract with company for post-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The second way is supplying post-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at a profession position of major. The third way is supplying training of special professional skill. The forth way is supplying practical training basement in school. The fifth way is establishing an open education system.
关键词:顶岗实习;“三三一五”模式;四方共赢
Key words: post-secondary apprenticeship program;"Three Three One Five" mode;win-wi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98-02
0引言
顶岗实习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学生到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参加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后备人才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
近两年来,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过程中,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顶岗实习作为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对顶岗实习方案设计、过程管理、评价标准进行了整体的构思,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差异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坚持“适度够用”的理论学习,配以基本技能训练,在高职专业教育全过程融入“顶岗实习”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学习与创新,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整体要求,逐步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和社会的四方共赢。
1确立目标导向,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认知规律认为教学过程应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人类学习规律。因此,我们将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划分为通用能力、行业专门技能、综合能力三个层次。通用能力目的是提供职业入门教育,让学生学习本职业(专业)的基本工作内容,了解职业轮廓,完成从职业选择向职业工作世界过渡并初步建立认同感;行业专门技能目的是提供职业关联性教育,让学生对工作系统、综合性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整体性的认识,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知识,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运作,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与劳动组织之间的关系,获取初步的工作经验并开始建立责任感;综合能力目的是提供职业功能性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与复杂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功能性知识,完成非规律性的学习任务(如故障诊断),并促进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成长为初步的专业人员并形成较高的职业责任感。
我院保留3年6学期学制,为使学生达到此三项能力,我们将顶岗实习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体验式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具体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通过参观、访问、讲练结合、项目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本职业的基本概念、标准化要求和典型工作过程;第二阶段:技能应用型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行业专门技能,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专业任务,利用专业规律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此期间要求学生参加工种考试考取职业资格上岗证;第三阶段:准就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后六周和第六学期,学生必须带任务、集案例,到企业具体岗位针对真实的岗位完成毕业设计,此阶段在前两阶段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课本之外的拓展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流程和进度独立地或合作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质量及效益意识。在顶岗实习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强化“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职业管理培训的各项要素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以健康的心理投入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规范的认知。
同时学院充分利用“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社会实践服务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尽快完成在校大学生向合格劳动者角色的过渡。
2导入ISO9001,强化过程管理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要求“无缝对接”,与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境相融合,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我们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构建了支撑目前顶岗实习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2.1 建立校企协作管理机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身兼两种身份,即“高职学生”和“企业准员工”,校企双方均负有教育与管理的职责。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实行院、系(部)二级负责制即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系(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小组。校企双方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现场随查等方式进行双向交流,与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沟通与指导,认真查找问题,统计分析各类情况,切实改进和调整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方案,共同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检查、评价,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保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2.2 强化过程监控导入ISO9001的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使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运行模式设计到规章制度建设,从实习基地的遴选到顶岗实习的安排,从校外实习指导到学生教育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初步形成了具有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学生顶岗实习闭环管理系统。ISO9001质量管理文件由三级文件构成:第一级纲要文件,确定了顶岗实习工作整体纲要及各部门职责,它对学生顶岗实习任务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监控,明确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系(部)职责和任务,规范了顶岗实习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使顶岗实习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也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第二级操作文件(19个),针对纲要文件规定的顶岗实习工作各个环节制定具体操作细节。操作层面的文件分类两大类: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实施办法》等10项制度,对合理布局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间各专业学生分布等结构性问题,各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计划,执行计划并检查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参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负责对全院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过程监控与检查,切实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对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突发事件管理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有效保障了顶岗期间学生的合理合法权益,维护了企业的员工管理,保证了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第三级记录文件(128个),包括顶岗实习中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所有需提交的文案、数据、格式等资料,作为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2.3 企业、学院、学生三元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学院、学生共同评价完成。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学生在岗工作的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考察,在顶岗实习结束时给出考核成绩及评议,占顶岗实习成绩的50%;学院成绩包括顶岗实习情况(实习日志、周记及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等)考核和遵守顶岗管理纪律情况的考核,占顶岗实习整体成绩的40%。学生自我评价占整体成绩的10%,是顶岗结束后,由学生撰写顶岗实结报告,并对自己进行综合评议。其中,企业鉴定成绩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即该项成绩不合格者顶岗实习成绩直接作不及格处理,不再进行成绩总评。
3拓展顶岗范围,构筑开放式教学体系
通过到签约单位顶岗实习、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特种专业技能顶岗培训、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电力三下乡 青春光明行”复合型人才培养顶岗实习等五种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途径,学院保证学生毕业前进行半年以上与所学专业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顶岗实习,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实景相融合,与岗位技术要求“无缝对接”。
3.1 签约企业顶岗,角色定位实习安排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进入签约单位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这种与专业及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明确角色定位、强调岗位适应性的实习不仅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受益匪浅,也使企业与新进员工有更充分的相互了解,缩短磨合期。据统计,学院2010届毕业生中有812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6%),在最后一学期到签约单位或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参加顶岗实习,他们的优秀表现博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3.2 专业对口企业顶岗,预就业实习学院紧盯人力资源市场,把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或未到签约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安排到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顶岗,分担实习单位大量的实际工作,因为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高而被顶岗实习单位留用的同学很多。如学院水利水电与建筑工程系2009届50名在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乐山沙湾电站施工项目部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中,就有35名学生因顶岗实习成绩突出,被单位留用,其余的同学也因出色的表现而被其它相关单位聘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口前移,主动与学院联系,共同研究、制定具有明显“校企合作”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愿意为学院提供学生校外实习场所、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的岗位,大大地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施设备,又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了企业、学院双赢。
3.3 校企合作顶岗,特种、高危岗位实习为了解决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检修等特种岗位、高危工种“顶岗实习高风险、技能培养动手难”的现实问题,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企业与学院共同编制“顶岗培训计划”,完全按照行业岗位培训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抽调企业内训师,实施现场培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结束考评合格获得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证书,实现双证融通。如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学院开展的“特种岗位培训,高危技能实习”。2010届270名毕业生参加了此项实习,通过16周的顶岗实习,学生积累了生产现场经验,全部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要求,合格率为100%。
3.4 校内实训基地顶岗,特色就业实习学院集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应急培训中心、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于一身,配备了极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师资和大批生产性设施设备,拥有一座装机3×1250kW的生产性教学电厂,并按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管理实训场所,能支撑学生从职业岗位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岗位适应性训练的实践性教学。以输配电线路专业为例,高压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室外实训场地不仅满足输电专业每届200名左右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及送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送电线路架设工等行业工种中级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还满足电力行业技能培训考核、技能大赛的要求。
3.5 社会服务顶岗,综合能力实习学院建立“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社会实践服务队,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开创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顶岗实习的新路子。2008年,完成了“512地震”重灾区崇州怀远镇西山九年制学校,11幢共1520平方米教学板房、53间教室的通电工程;2009年、2010年,在“灾后重建顶岗锻炼”和“灾区重建感恩行”活动中,志愿者服务队分别赴资阳、什邡、德阳电力电力公司各个部门顶岗锻炼,极大地缓解了灾区电业部门重建任务繁重、人力资源不足的局面。社会实践服务使学生在感恩社会中得到与他未来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实践机会,走进生产一线,亲身体验电力生产员工的甘苦,把学院培养与社会、企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现“零距离”上岗。
4顶出好口碑,树立优品牌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顶岗实习顶出了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顶出了学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催人奋进的斗志。我院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展现出来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近几年用人单位从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爱岗敬业、责任意识、阳光心态等9个方面对学院毕业生质量进行反馈,综合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社会四方共赢。
注释:
①川电院[2009]127号.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Z].
②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7-38.
参考文献:
[1]姚和芳.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构筑开放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2]裴智民.“2+1”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顶岗实习“1”的模式初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1”工学结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3]川电院〔2009〕127号.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Z].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32-02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顶岗实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均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顶岗实习实施与控制是指在实习全过程中建立校、企、学生三方有效沟通机制,以达到监控并保证实习质量这一目的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有其自身特点。机械类专业适用面广,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和节能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才需求遍布机电、数控、钢铁和汽车等制造行业,而这些制造业在京津冀地区都快速发展。通过对本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一次性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不多,且工作内容会随其经营或生产的需要而变化,所以这些企业不适于集中、大量地接受机械类学生顶岗实习。但这些少量、工作形式灵活的岗位反而对从业者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所以这样的岗位往往只邀请优等生去参加顶岗实习,并多数带有培养与挑选后备人才的目的性。被调研的企业中,也有许多资质良好的大、中型国企与合资企业,可以一次性提供数量较多的、岗位类型和技能要求相对稳定的实习岗位。这些企业资源配备完善、技术先进,指导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现场组织教学活动,便于实现实习教学目标。所以,这类企业可以充分体现集中实习的优势,多数具备与学校建立可持续顶岗实习合作的可能。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建立由学校、企业、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联络,处理具体事宜,使顶岗实习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应该是各系部、各专业的常设机构。学校参与人员建议系部领导牵头,涵盖专业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参与企业应是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合作关系的、能够包含机械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多家代表性企业。企业参与人员建议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高校招聘的人员牵头,包含企业指导实习人员;家长和学生代表应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中选取,并要求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2.制订顶岗实习管理文件。为加强顶岗实习的内涵与管理,学院应组织以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修订完善《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职责》、《顶岗实习考核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守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流程与成绩评定的管理方法,规范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并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组织管理制定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规范与要求。
3.构建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系部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名册,分各专业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专题会议,具体落实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业余时间和宿舍管理、实习现场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二、规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对于较难实现的,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论文质量。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
2.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填写自己信息,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
3.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1.完成顶岗实习手册。填写顶岗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实习主要任务等;按实际实习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周记;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内容。
2.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符合学院或者系部制定的要求。
三、依托就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需求
对机械类专业而言,就业企业是最大最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就业企业指导教师同学院指导教师实习期间共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践,共制订培养方案,并对学生进行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钳工、维修电工、制图员、液压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
参考文献:
[1]吴贵才.高职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2]何冰.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顶岗就业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3]邱丽芳,等.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4]靳建峰,等.浅谈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一、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分析
(一)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开展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尽管在学生正式顶岗实习前,高职院校会对学生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向学生宣传和讲解顶岗实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部分学生依旧不能全面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在实际顶岗实习中,学生往往需要处理各种烦琐的事务,较为辛苦,而那些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深入的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顶岗实习,甚至出现身份认同的问题。一些学生会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中从事的工作都是累活、脏活等基础性的劳动,自己是受酒店剥削的廉价劳动力,与自己大学生的身份不对等。由于学生没能深刻领悟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造成其在顶岗实习中有较多不良情绪,不利于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2]。
(二)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忽视理论知识传授当下酒店管理专业在开展顶岗实习时,通常还存在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忽视理论知识传授的问题。从高职院校的层面来看,让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然而从酒店管理人员层面来看,管理人员更加关心如何尽快让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酒店的带班主管大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但缺乏各种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接触较多的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3]。
(三)学生实习中岗位轮换次数较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要学的知识较多,实际酒店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工作范围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酒店前厅、餐饮、康乐以及客房等不同领域,高职院校让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是希望学生尽可能接触各种岗位,掌握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然而在实际的酒店顶岗实习中,酒店往往只为实习学生提供两三个岗位,让学生在这些岗位上轮换。由于实习中所涉及的岗位数量较少,学生难以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掌握酒店的真实运营情况。另外,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在7个月左右,一些酒店希望实习学生接受系统培训后能固定在某个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确保酒店能稳定发展,这显然与高职院校提出的岗位轮换理念不相符。
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的路径
(一)加强学生实习前的教育高职院校在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前,必须要向学生普及顶岗实习对提高自身实践操作技能、加强自身职业规划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消除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抵触心理,进而更好地融入顶岗实习中。在实习前的教育中,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是充当廉价劳动力的错误观念。此外,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酒店顶岗实习的具体流程以及工作强度,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对酒店工作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对学生开展系统、全面的岗前教育培训,让学生对顶岗实习建立正确的认知,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特征与方式,掌握酒店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顶岗实习思想,树立正确的态度,进一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4]。
(二)密切关注学生实习中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高职院校需要与顶岗实习酒店建立稳定、高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顶岗实习,不断强化专业实践技能。院校还应加强与酒店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各实习学生的工作表现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端正学生的顶岗实习思想观念,确保学生能在顶岗实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重视实习质量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效果,高职院校还应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并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考核评估,一方面能使学生积极融入顶岗实习工作,加强专业技能的锻炼,不断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实习酒店认识到管理上的不足,帮助酒店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酒店管理专业必须要构建以酒店为中心,结合实习教师、酒店人力培训部门以及顶岗实习带班主管,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实习纪律、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等多个层面入手,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学生考核指标体系[5]。
(四)建立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实践培训标准针对当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酒店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与合作酒店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加强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目的等问题的探讨,逐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看法,并为学生顶岗实习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以及实习培训方案。当高职院校与酒店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之后,酒店能更全面地了解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同时能在学生实践培训中结合教学大纲,向学生传授与岗位有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6]。与此同时,借助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可以与酒店建立更加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依托合作管理,不断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关键词】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校企不合
既然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学校与企业就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但现实中,经常是校企“两张皮”,各自为政,企业被动对待学生,只关注企业的生产与利益,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忽视学生的实习与成长;学校由于师资紧张,与企业沟通及对学生关注不够,造成学生“两不管”的局面。还有的校企合作开头热、中间冷,有头无尾,头重脚轻。
(二)制度不严
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教育部对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学校不能按照规定制定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制度,却只是泛泛而谈,不能做到严、细、实,没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三)过程不管
有的学校虽有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能落实。有的学校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学生进入企业后疏于管理,学生就信马由缰,处于“放羊”状态,顶岗实习出现“松散管理”甚至“无管理”的状况。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对学生顶岗实习资金与专业教师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尽到专业指导与教育管理的职责,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工作环境、思想动态、出勤情况、生活状况知之甚少。
(四)考核无果
顶岗实习考核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有的学校缺少考核环节,简化考核程序,有的虽有考核,只是做表面文章,敷衍应付,难以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真实情况。有的是学校考核,有的是企业考核,不能做到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考核内容不全,方法不妥,形式单一,不重过程,不能反映顶岗实习的特点。
二、解决对策
(一)建章立制
顶岗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体系完整、制度完备、机制创新,应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与要求,确定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与活动方式。顶岗实习的主体涉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往往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在制度上形成约束与保障,使各主体的目标趋于一致并符合制度的宗旨和要求。同时,在承担人才培养主要功能之外,顶岗实习客观上还要承载满足学生就业、企业用工及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等功能,也需要在制度上形成约束与保障,使主体功能符合目标要求,并兼顾个体的差异化要求,形成持续性的功能机制。
要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需要有明确的规则系统加以引导与调控,明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各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规范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包括签订实习协议、制订实习计划、管理实习日常、组织实习评定、开展评估督查等。实习协议要明确具体、周到细致、有理有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避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与麻烦。学校要建立顶岗实习工作机构,学校与企业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顶岗实习工作,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制度,实行“双导师制”。要规范、完善各类资料,健全文档管理,包括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手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顶岗实习协议书、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日志(周志)、顶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顶岗实习考核过程与结果、顶岗实习经历证书、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记录、顶岗实习工作(教学)总结、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表、顶岗实习实地走访及专业调研表等,按照PDCA循环理论,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结果、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
另外,顶岗实习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上级的相关规定要求较多,需要学习了解,吃透精神。制度制定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做到严、细、实,切忌假、大、空。要发挥制度的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合力作用。
(二)过程管理
制度定下来,关键在落实,加强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充分做好学生进入岗位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周密筹划,精心安排。学校应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岗位进行实地考察,慎重选择,先对实习岗位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依据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使学生到岗后能及时上手。在学生进入岗位之前,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明确顶岗实习目的,解读相应的管理措施、实习注意事项、实习纪律与要求。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容易出现不能正视岗位分配、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等一系列问题,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可邀请企业领导、专家做专题报告,介绍当前市场行情、行业企业情况,宣传企业文化,为学生融入企业预热,使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后定准位、定好位。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要做到“三全”管理:对实习学生的全员管理、实习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实习岗位与内容的全方位管理。
顶岗实习既然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就应该体现课程要素,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并且应由学校和企业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和内容共同实施,共同做好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顶岗实习情况,坚持“动态可调、柔性管理”原则,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加强质量监控,保证实习质量与效果。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定期信息通报制度,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学校要积极主动,要求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及学生的联系沟通,运用各种平台与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与教育管理。加大顶岗实习投入力度,包括人、财、物等,为顶岗实习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考核评价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五年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82-02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在五年高职校中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实习管理制度不规范、职责不明晰;学生怕吃苦、思想波动大;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师生有抵触情绪;实习过程中突发问题多,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学生在企业实习达不到其教学目标;学生被企业退回无法安排等问题。
我系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使之成为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起先后安排2007、2008、2009级学生分别到华宝通讯(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在做好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 建立严格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健全实习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我系组织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等共同制定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协议》、《顶岗实习综合考核办法》《实习标兵评选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系部、企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的职责,确定了实习考核方式,规范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期间,明文规定学生每两周一份的工作情况报告,每份上都必须有企业师傅的签字。同时通过企业实践考核表、生产实习情况调查表等了解企业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做到有的放矢。
2 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和思想引导工作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等同于就业,不能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目标定位要准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模拟训练,还应将企业的一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达到企业所需技能水平,我们在前期将相关岗位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选取了《电子产品工艺》、《电子电气装配工艺》等课程作为顶岗实习前的知识准备,制定我系《工学交替与顶岗实纲》,逐步的把“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所需的内容和专业基础课程相融合。
在当前学生大都是普遍独生子女和家庭条件都较好的情况下,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尤为重视,要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顶岗实习的初期,学生可能会对实习任务、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等不适应,此时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度过初期的适应阶段。
3 推行校企联动管理机制
在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中,因涉及企业、学生、学校三个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有时会赶进度要求学生加班、有时为了提高效率会逐步增加学生劳动强度,管理方式简单强硬;学生常常会因为与管理人员的沟通不当、不能适应企业规章制度等琐碎事情产生矛盾;而学校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的承受能力、工作内容能否达到教学目标,这使得选择实习项目很困难。因此只有校企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做事风格、企业生产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互相信任,才能妥善处理好各类突发问题。
推行校企合作联动管理机制,除了要了解企业高层人员的管理理念和风格,更重要的是了解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遇到各类问题,多与企业沟通协商,告知学生事情缘由,让对方都了解其底线,互相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曾遇到个别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我们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同时,坚决要求企业树立企业现象,督促基层管理人员改进管理方式,维护学生权益。有些好的制度也是在和企业协商过程中制定出来的。比如“错时放假”制度,就是在商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时,遇到放寒暑假问题,如不放假,学生不乐意,教师的补贴费用等问题也不好解决,后来在和企业协商过程中,确定采用“错时放假”,即学生实习占用的假期时间用下学期的教学周来补足,后报经学校批准后,“错时放假”成为我校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制度。
4 实习内容决策公开透明
目前五年高职学生的自立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在逐步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此前媒体曝光的部分职业院校把学生安排到无任何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岗位进行“廉价打工”的现象,使得师生对于低技术含量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校推行起来也困难重重。
我系在实习项目安排上,首先就是要考察各类企业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摒弃无任何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岗位,所有安排决策都让师生参与其中,采取学生代表一票否决制度,实习内容决策公开透明,实习成效明显,矛盾较少。例如在安排电子08092班49人到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先由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一同到企业实地考察,发现该公司这批任务主要是做动车配套大功率辅助电源,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主要是进行产品组装、检测、调试等,符合我校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要求,同时了解到劳动强度学生应该能够接受后,安排学生代表实地参观企业生产流程、住宿条件等,回答和解决学生代表关心的问题。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都满意的情况下,再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强力推进,学生因对实习过程有一定了解,对实习安排满意,工作积极性很高。结果本次顶岗实习该班学生在两个月内为企业创造了2000万左右的利润,并有卞丽雯等9名同学评为优秀实习生,企业给他们额外颁发了奖金,该班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大幅提升,很多学生都被该企业提前两年预定,三方合作非常愉快。
5 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我们把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要求所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班级班主任和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同吃同住同实习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很好的解决了教师企业实践的要求,同时班主任进驻企业,可以尽快消除学生实习的不适应感,协助企业管理好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切实负责学生的相关思想、技能和心理的教育和辅导,可以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而专业教师一方面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积极主动参与实习,提高了自己实践技能水平,进而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实习安心、教师支持、企业欢迎,整个实习形成了良性循环。四年来,电子工程系参与实习的学生都能圆满完成实习安排,实习学生流失率为零。
6 发挥校内企业的实习保障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每个班级都会遇到个别不能够适应企业规章制度,被企业退回的学生,这批学生普遍纪律观念较差、吃苦精神不够、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协作,而且也很难被再次推荐到其他单位实习,如何安排这批学生就成为学校的“头疼事”。
电子工程系在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之初,从社会上引进南京爱苏电子有限公司在校内建厂,由学校免费提供厂地,主要从事SMT、电子产品组装、检验等工作。一旦有学生企业被退回学校后,则安排这些学生到校内企业进行实习,并要求企业委派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逐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该企业因享受学校相关优惠政策,也能尽力将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学生被企业退回后,大都能认识到自己不足,有羞愧感,回到校内企业实习时大都能认真工作,进步较快。同时系部安排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定期协助管理下,较好的实现了全员实习的目的。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来,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7 结语
(1)真心为学生职业技能发展考虑。在当前生源逐步紧张的情况下,只有提升内涵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层次,才能促进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实习项目的选取一定要慎重,不能选择“流水线”等简单枯燥的工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件性,而要选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有切实促进作用的工作。
(2)实习期间薪酬待遇要公开透明。在实习中有些职业院校把学生当成赚钱工具,收取企业的“中介费”等,一旦遇到企业违反规定等问题,畏手畏脚、不敢管理,失去学生信任,给实习管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只有把学生的工资直接发放到学生的银行卡上,不经校、系、中介转手,不把“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当成赚钱活动。这样学校管理起来才能底气足,才能使学生信服学校、企业敬重学校。
总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必须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去考虑,用心实施、不走过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稳定率、晋升率和企业的满意率,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佩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要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2-55.
[关键词] 顶岗实习 毕业实习 异同
实习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在实践中学习,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高校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般情况下都要进行各类实习,而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
顶岗实习不是职业院校的首创,但却是现在职业教育机构探讨最频繁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点而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地方职业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上世纪90年代末,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职业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虽然在理论上进行大胆探索,但仍因起步晚,内涵积淀不足,因此,在教学上大多是对本科院校的复制,在教学实习上同样是向本科高校学习,学习本科高校的毕业实习模式。
2002年春,旨在改变农村师资缺乏状况,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师范学生顶岗实习支教课题,由香港儿童救助基金会资助、张诗亚教授主持的“小松树”计划,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始实施。“小松树”计划提供了“以流动促稳定”的新思路。即以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以一年为周期,不断派遣师范生前往实习。一方面解决了师范生传统教育教学实习时间短、上讲台少、脱离教育实际,造成师范生教学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农村村教师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融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改革与农村师资队伍更新”为一体、旨在改革师范生培养,积极寻求更为系统、有效的一种教学实习模式。
2002年以来,张诗亚教授的科研成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关于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中推进“更新工程”的建议》被《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要报》刊载,并被教育部办公厅报送国家科教小组等决策部门。
教育部采纳该建议,并于2005年10月28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决定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的规定,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为此顶岗实习模式在各高职院校迅速推广。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共同点
1.都是对所学知识与能力的巩固、弥补和提高的过程
实习的定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诠释了实习的最基本的功能。首先,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是必要的,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是这些教育大多是理论上的,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们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融合,是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反复运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强化功能更加明显,一个人反复学习骑好自行车的要领与反复练习骑自行车,后者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其次,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是一个查缺补漏、弥补不足的过程。任何一个学生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一套科学的体系,但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所学与所用之间的脱节,由于生产现场或科研部门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些部门的知识、技术都非常专业,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校教育不能做到的,学生也没有掌握;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知识与技能在校内没有学好的问题,因此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查缺补漏、弥补不足有效途径。
第三,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是对所学技能的训练,是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提升专业综合能力的过程。技术不熟练、能力不高是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有:一是大学时间毕竟有限。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术要领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校训练的时间有限,对技能的熟悉程度一般较低;二是教学资源有限。高校虽然承担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能,但不具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条件(这里的高主要是熟练程度),特别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足,“校中厂”、“厂中校”一般只能解决学生技能“会”的问题,而不能解决“熟”的问题;三是学校与实际工作差别。无论是仿真、模拟,还是制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教学模式必须要遵从教学规律、考虑教学效率、具备教学功能,与真实的工作必然存在差别。因此要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提升实际综合能力就必须进行项岗实习或毕业实习。
2.都是为就业做前期准备工作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大学生经过三至四年的学习之后,面临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对一个大学生而言,十几年来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工作接触有限,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是心理上的准备。大学生长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经过实际检验,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毕业实习或项岗实习可以到生产现场或科研部门实习一段时间,观察工人师傅及科研人员如何工作,设备如何运转,怎样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再由实习部门有经验的师傅、专家进行指导,学生对工作的神秘感消除,恐惧心理也会得到缓解。
二是经验上的准备。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面试时,一般用人单位要问到有无工作经验,企业注重工作阅历情况,是因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在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技术熟练程度也较高。虽然大多数用人单位有自己的培训部门,但仍然希望录用到“投入少而产出高”的人才。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可以丰富大学生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增强岗位意识。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多是从最基层工作做起,每一个岗位都有他特有的性质,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就是一种职业品质,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通过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是增强岗位责任的有效途径。
四是增强工作适应能力。从学校到工厂到公司,从课堂到车间或者跑市场搞科研,就是角色的转换、观念的转变过程。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是适应工厂(公司)机器轰鸣声,以及简单重复的劳动,适应与各种不同的人沟通、配合,适应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适应向父母伸手要钱到自己挣钱转变的过程。
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者之间的共性很多,以至于在理论上我们也常常将两个概念等同使用,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在使用顶岗实习这一概念时在顶岗二字后加(毕业)进行使用。
三、项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不同点
1.两者定义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教育词典上对毕业实习的定义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课后,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毕业实习一般情况围绕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组织,以便学生从中获取有关资料,它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而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从上述两种实习的定义可以看出,两者定义的关注侧重点不一样。毕业实习强调的是“毕业”二字,意思是毕业前的实习,是从实习的时点上进行定义,是学生学完所有课程的一种综合性实习。顶实实习强调的是“顶岗”,意思是在岗工作形式的实习,是从实习性质上进行定义。
2.两种实习的目的有一定差别
从上述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关注的侧重点理解,两种实习的目的有一定的区别,顶岗实习的目的更重视对某一岗位的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而毕业实习更强调所学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如果是顶岗实习,可以针对本专业面向的钳工、车工等岗位中的某一个岗位进行顶岗;而毕业实习一般要求本专业学生对所有面向岗位都要涉及。同时毕业实习一般与毕业设计(论文)关联在一起,通过毕业实习获取原始资料,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这也是一般高校组织毕业实习的目的之一;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大多没有关联,一般高职院校也没有明确要求。
3.两种实习的时间安排要求不同
毕业实习是毕业前的实习,在时间上一般是毕业前半年进行的,当然毕业实习也可以通过顶岗来实现,这也是两个概念有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的原因。顶岗实习从起源之初也是毕业前半年进行的,但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普遍推广,一些职业院校采用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顶岗实习的时间可以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不同时段进行,有时可以是一门或几门课结束后,针对面向的岗位来组织顶岗实习,在时间上未必就是毕业前夕,所以项岗实习在时间安排上,一般是可以分割开来。
4.两种实习学生的身份不同
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不顶岗的毕业实习学生对实习单位而言是实习生,因实习生不承担相应岗位工作,实习生参与岗位工作多少对实习单位工作没有任务影响,实习单位对其约束相对较低;顶岗实习的学生因承担相应岗位工作,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工作数量、质量直接影响实习单位的效益,因而对其完全依照企业的制度规范和生产要求进行管理,对实习生约束力强。同时,因身份不同,不顶岗位的毕业实习一般没有薪水,而顶岗实习生一般享受实习单位的福利待遇。
四、科学合理地组织顶岗实习
剖析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异同,正确理解项岗实习的内涵,是为了更加科学地组织顶岗实习。
第一,顶岗实习在时间安排上,既可以安排在毕业前半年,也可以安排在某一门或几门课结束之后的教学过程中。
第二,项岗实习起源于普通本科高校,因此,顶岗实习就一定不是职业院校特有的,普通高等教育同样也有顶岗实习,特别是以顶岗形式进行的毕业实习。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型是培养的核心,顶岗实习是培养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对职业教育院校而言,一般更应注重顶岗实习而不是毕业实习。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卜越威.走出农村教育改革的瓶颈――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问题研究.《农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2]张国圣等.“项岗实习”能不能“更新”农村师资.光明日报,2004年4月16日
[3]顾志明.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管理问题探讨,
[4]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