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08-14 17:2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

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正处于素质优化期和创造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正担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青年中的现实思想又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将他们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摇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国;但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必须进行改革,若不再进行改革,或者放慢改革的速度,就会使中国再次错过使自己富强起来的机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几次经济发展的时期。现在又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如赶不上这次经济振兴的大潮,就会再次与发达国家拉大差距。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年。

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但是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繁衍、传播,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恐怕最现实最快捷的最主要的当从今天的青年中来。他们又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呢?只有通过教育,知识教育固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青年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才能,而且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青年的品德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青年的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的富强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时代需要青年,中国的发展依靠广大的青年人才,青年人应义不容辞地挑起祖国交给的重担。

二、青年自身发展的摇要

现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青年在身体发展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环境。青年的心智发展,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年在身体发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以报效祖国。他们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能和获取物质精神营养的环境。青年的自身发展,就是要完成素质的优化,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青年自身发展好,那么他们在社会的地位就更高,作用会更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三、青年的思想特点

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之心强烈

青年人时代感非常强,观察问题敏锐,他们热爱党,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耳闻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青年自身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

求新求异是青年人思想的重要特征。他们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对时代变化的反映更敏捷。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成就的取得,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文化,再加上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由静态、单向和直线思维向动态、网络、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多维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确立,使青年中不少人的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大胆求证。

(三)青年人大胆追求,竞争意识强

青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从有益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使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生活更加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加快了。在短时间内,他们力求吸收更多最新的知识信息。他们不满足书本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杂志,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大胆追求美的真谛,部分青年由过去只注意形态美、风度美发展到气质美和心灵美,由对美的欣赏发展到参与美的创造。总的说来,青年人的优点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难以比拟的。他们生气勃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思维灵活,反映敏捷;思维活跃,不迷信、不僵化、敢想、敢干、敢说。尤其是他们政治热情高,关心祖国,关心党风、社会风气的好坏,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正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先锋和突击作用,他们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科技化,走向世界不可能缺了当代青年的努力奋斗。

(四)青年的思想存在不成熟的一面

青年是成长中的青年,他们涉世浅,经历简单,知识不足,能力弱,更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这些不足,决定了青年人看问题简单、理想主义成分重,思想不稳定,遇上困难和挫折易于动摇。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这个群体作为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急于求成思想重,支持经济基础建设速胜论的观点;二是思考问题易走极端,易盲从、盲动;三是追求民主热情高于理性,梦幻多于现实,或者片面吸取过去搞民主的教训,对政治、民主淡漠,讲求实惠,注重眼前享受,追求金钱;四是对存在的社会腐败现象认识不清,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抵触情绪。有的青年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受到黄色流毒的侵害,受到“黑客”的侵扰,思想上出现一度的困惑甚至产生犯罪心理。这一系列的青年思想的不足与缺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重视,迎接新的挑战。

四、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年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不足,也决定了他们应受到教育,科学的迅猛发展,青年人是科学的带头人,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夯实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青年的取向将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有特殊作用其他年龄段的人根本无法取代。

首先,青年人是各行各业的接班人。社会发展是一项无限运动,而人只有有限的生命。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要被传承,要被创造,必须有中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在青年人中培养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5至10年后,祖国整个建设重担将大部分落到他们的肩上,再过20年左右,整个国家的命运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都将由他们承担。

其次,青年人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社会责任,青年人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还处于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的阶段,必须花大功夫去培养后代,保证后代的健康成长,合理有效地开发后代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为后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莫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青年人是社会生产的突击队、生力军。青年人自身的体力、智力处于旺盛期,思想活跃,有条件成为社会生产的突击队。中年人要锻炼培养他们,总会把一些具有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工作交给青年人去干,青年人从中得到锻炼尽快成长,他们也乐于干这些工作。青年人对中老年人的尊重及对他们的依赖性,决定了青年人愿意承担那些耗体力和智力多的突击性工作。青年人成才欲望强,又富有冒险精神的群体,在社会生产中,他们常常在搞技术革新、搞发明创造和攻克科学难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甚至是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不少都是青年人取得的。他们的创造活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产生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五、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培养青年的全面发展是目标

这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青年人未来责任重大,现实只有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他们才能承担起未来和责任。另外,青年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全面教育,全面发展是当前的任务。

(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是关健

因为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强化深化所学书本知识也必须进人社会实践,能力的真正发挥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完成。

(三)耐心说服,热情引导是主要方法

青年人是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社会应该热情关心他们,鼓励他们;青年人上进心强,但逆反心重,要想取得好和教育效果,只能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强制手段只能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非强制性的,这种非强制性主要表现为说服教育憬转变其思想观念。

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 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一、依法治国战略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现代法治社会,人们的思想觉悟伴随着社会政治的进步而不断提高,人们的各种需要和利益的冲突也在不断地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健全法治社会来共同参与法治教育活动就变得愈发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法治理念不求甚解

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因此,普及依法治国的理念,对于人们思想的统一、信心的坚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和途径。这些举措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环境变化并不断转型、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法治意识的相对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就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但也曾经受过践踏,并且使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一片乌烟瘴气。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是如何将它们内化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如何潜移默化地发挥熏陶作用,同时又不让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心理,使他们融入一个法治世界中,让法律无时无刻地产生影响,这仍是我们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二、依法治国战略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依法战略的推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不仅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作为保证。因此,依法治国战略是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

(一)落实依法治国,开展法律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法是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法律是人类对于自由、秩序等价值追求的结果;教育是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引导自我意识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文化、公民文化、道德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而且更是人生存、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活动方式”。

(二)落实依法治国,提供法律保障,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依法治国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的两个部分。在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而法治理念的内化,又会反过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三)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改革开放30多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和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与社会阶层的不断变化,导致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度使思想政治教育被忽略与淡化。面对这种情况,打破旧有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它不是强制性的,不是为了限制和反对人性和自由,相反,它是希望人性和自由在思想意识中得以理解和尊重。

三、依法治国战略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一个基本方略,更是国家不断建设和努力的目标。从我国当前的环境来看,依法治国的推进和普及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依法治国的理念,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在日常中遵纪守法,变得愈发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把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这也是依法治国最终实现的根本途径。

(一)依法治国战略下,要坚持把法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是对传统法治理念的继承,也是对其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全体公民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在社会生活中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挥法治意识对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作用。

(二)依法治国战略下,要扩大法治教育的渗透性和覆盖面

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公民进行“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教育,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引导人们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用社会主义法治观指导自己的行为,把法律内化为自己道义上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内心予以权威的认同。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任何法律都应该被遵守,任何法律都应该被规范,如果法律不被普遍所接受和尊重,那么它就变得毫无意义。

(三)依法治国战略下,要注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互进关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最早是主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邦治国之道,他认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3篇

一、关于斯金纳强化理论

“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斯金纳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强化是一个行为后的过程,对动物或人的某种行为增强起着重要作用,总之,任何有助于某种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刺激都是强化。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紧随在操作行为之后,并使得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刺激;负强化则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发生,减少或取消某种不期望的刺激。根据行为与强化间间隔时间来看,强化包括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连续强化就是每一正确反应作出后都予以强化;间歇强化则是每一正确反应作出后,按照一定的时间或比率给予强化。

二、斯金纳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1.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的竞争,更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所谓,人才兴国。现阶段,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大学生被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大学生坚定信念、崇尚实干、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青春拼搏的正能量,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再仅限于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而是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普遍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可见,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人的发展。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出现,为我国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视野,强调采取强化进行教育,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增强良好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所以,将斯金纳强化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助于使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层面向“积极”靠拢,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2.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问题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较为复杂,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在全球化语境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多元化价值观使不同社会思想意识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巩固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思想防线,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斯金纳强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强化来改造和控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把握强化的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斯金纳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实践策略

1.把握强化的渐进性,有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行为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一个连续形成的过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强化的渐进性,首先体现在结合大学生行为实际设置强化期望值,任何教育都必须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教育者采用强化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符合要求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但设置的期望值过高,不仅教育者的教育目标没有达到,而且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此时的强化就缺少了激励作用。其次是有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强化。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总是经过若干过程逐步完成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是从不稳定逐步到成熟,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且具有个别差异性,如此,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对强化所作出的反应情况来施行强化,也就是强化方式因人、因事有层、有步的进行,从而在有序的强化中促进良好行为的不断重复出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紧扣强化的时效性,有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强化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对强化的反馈要具有时效性,一般而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使强化物对受教育者作出的行为具有强化作用,那么强化物与行为之间就要形成紧密的联系,也就是受教育者表现行为之后要立即给予强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才能及时了解实施强化的效果,并恰当实施和调整后续强化手段,毕竟,如果教育者在受教育者实施行为以后,对这种行为不予理睬,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与此同时,及时的强化也有助于受教育者获知自己的这种行为能否得到强化,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自我强化能力。但必须明白,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情感属性;情感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93-04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更是表征其存在合理性的根本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正确认识是实现其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学界虽有各种认识,但无外乎社会功能论和个体功能论,社会功能论是“社会需要论”研究方法的必然结果,个体功能论是“人的需要论”研究方法的自然结论。但无论是社会需要还是人的需要,都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外部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基于功能的哲学理解,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探究其情感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内涵

哲学上,功能是与结构相对应的一对范畴,它主要是从事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来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概念。功能是指事物作用于他物的能力,功能与作用是从不同角度表述的同一过程,就事物本身而言,是指其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而言,是指他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因此,功能有两个义项,即指事功与能力和功效与作用。事物的功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来说,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元功能”,事物的功能首先取决于组成该事物的要素之性质,事物内部的任何一种要素,都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就有某种相对独立的功能。一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不依赖于整体而具有的功能称为“元功能”。第二,“本功能”,也就是组成事物各个要素的“元功能”的机械和。第三,“构功能”,也就是事物的结构所形成的功能。因此,事物的功能是要素产生的“本功能”和结构产生的“构功能”之和。整体而言,功能就是指事物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以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发生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产生的效果。

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的构成方式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联系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特性和产生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组成。”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所产生的情感功能的理解选取的是“元功能”的理解方式,即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的情感属性所表现出的情感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的理解选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所具有的情感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感作用,具体表现为评价作用、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具体构成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人,其情感属性显而易见,但是具体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特定职业的人,其情感属性,首先,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因素,其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和由此产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人生价值的重要表现。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体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表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性活动中,充满激情,充满热爱,进而进发出深沉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才能更好的体现其本质,实现其价值。其次,是教育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的的认识和理解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展示的理想、信念的笃信感。教育者对所教内容的信仰和支持对受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受教育者会从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无限热爱中感受到教育者所教授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自觉的接受教育者所教授的观点。最后,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情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心理前提,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特有的理论性以及灌输方法的使用,师生之间是一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令你听”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把受教育者当成“物”、“美德袋子”和“知识的接收器”,进而教育者也把自己抽象化为知识的传输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其结果只能是师生之间的疏离,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布道者,学生对他们敬而远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满怀关心、充满情感,教育者才会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不仅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里,也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里。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是打开受教育者心房的一把钥匙。我们的革命先驱正是靠着对人民群众的尊重最终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获得了革命胜利。在大革命时期要求广大党员,“到你那熟悉或不熟悉的乡村去,夏天晒着炽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挽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需要些什么”。正是对人民怀抱深情的肺腑之言。

2.受教育者的情感属性

同教育者一样,受教育者作为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情感性的存在,情感在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情感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基础性的质料,它与生俱来,不断发育成为支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基础性,内质性材料。”因此,受教育者情感的健全和丰富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里,受教育者的情感属性。首先,表现为受教育者基本的生命情感、必备的道德感和必须的幸福感的存在。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是人作为自然生命体的一种必要的心理准备;道德感是人作为社会人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能够有效遵守社会规则,开展社会活动的必要心理前提;幸福感是人作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入社会,享受生命的一种心理基础。其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要想改变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接受教育者所传输的思想,就必须打开受教育者的心门,打开心门最合适的途径就是以心

换心,而这里的心就是人的情感,只有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信任教育者,他才可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所传输的信息。再次,是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教育内容不仅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育者完成其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受教育者只有认同了教育者所传输的信息,这种信息才有可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同化和转化,才有可能成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观念。最后,对教育内容的体验感。改造人们思想观念的目的是要改造客观世界,提升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觉的将所学到的理论观点,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已有的观念,实现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受教育者是否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体验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凭证。

3.教育内容的情感属性

教育内容的情感属性就是教育内容本身所蕴涵和表达的情感。思想政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着重解决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问题,在目前主要用中国化理论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还是一部充溢人文精神、渗透人文关怀,饱含深切情感的理论。理论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理论的落脚点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人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是充满丰富情感的现实存在物,这就要求思想教育的内容必须要关注人的情感世界的发展和完善,更要以人的情感的和谐发展为重要’目标。政治教育主要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情感等教育,更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增强人们对党、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共识和深厚感情。因此,政治教育中必然包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其中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内容。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规范教育,旨在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而情感在道德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动情是德育的关键”,道德教育也必然要蕴涵丰厚的情感资源。心理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者的心理素质,而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健康的情感在心理健康中是一种奠基性的成分。综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表达和体现着人的方方面面的情感。

4.教育目的的情感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服务于教育目的,因此,二者在情感属性上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真正按照人的属性来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全面发展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当然要占有自己的情感本质,因此,人的情感的全面发展,必须也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属性,就是要用最能打动人心、激发人情感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无论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还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对话法、情感体验法、心理辅导法,都是充分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属性而进行的。以情感人主要就是采用感染的方法,所谓感染的方法就是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的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情感性是感染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感染教育就是要利用情感对人的感染力来打动人,使人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导之以行,就是用教育者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对象,感染对象,当然也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力量去感染教育对象。交往对话法,强调的是教育双方基于平等、尊重的态度,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为中介,以交往、沟通和互动为主要方式,以实现教育双方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教育方法。对话的核心是理解,强调的是对话双方的心灵沟通和视界融合,而理解就是一种情感和生活的再体验,因此,情感交往在对话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当然,情感体验法和心理辅导法更要重视情感的作用了。

6.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情感属性

情境,即情景、境地,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是指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景。作为思想政治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而特意创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和物质条件的统一体。其中,情境的情感性是主要的,物质条件是服务于精神内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必须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教育对象起着引导和感染作用。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所广泛采用的情境陶冶法,就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情感属性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所谓的情境陶冶法,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日的的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情达理通,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更是蕴涵丰富的情感资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情感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从人的活动的视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活动。”人的生命有三重表现,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依托于人的自然生命、以社会生命为内容来完成精神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建构过程。所谓人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人的思想品德建构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是主体以改造自我主观精神世界、发展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的自我建构活动,是主体不断为自己确定理想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确立理想自我、获取客观信息、建构观念世界和现实生活几个阶段,其中,建构观念世界的过程是人的思想品德建构的关键环节,而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情感活动来完成的,表现为主体对思想道德文化客体的认识、接纳与强烈的追求和实践愿望。”从这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存在和情感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一种特定情感培育活动,这些特定情感主要是指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情感,包括义务感、羞耻感、荣誉感、幸福感、政治使命感、爱国主义情

感、道德责任感、友谊感、自尊感、自信感、羞愧感和感恩,等等。因此,作为情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情感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具体表现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在活动初期的评价作用

作为情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活动初期首先起着评价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评价。评价活动作为人们的一种意向性心理活动,是对客体满足或符合主体的某种利益和需要进行的感知和判断,它建立在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和合目的性。而情感的这种评价作为一种主体感受、体验的自然流露,它体现着人们对一定社会所倡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一种直接感知和领悟。它是受教育者对客观的道德事实、政治现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主体内蕴的道德需要、政治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因此,思想政治情感就以喜悦、幸福、失望、焦虑等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情境、教育目标进行评价,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要素能够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的某种需要时,受教育者就接收教育,反之,就拒绝接收教育。因此,情感的这种评价或者过滤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如果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根本就无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世界,也就谈不上外化的实现了。

2.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在教育中期的调节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要素在经过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的初步评价和过滤之后,进入到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而只有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的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人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一种价值教育,它使受教育者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知识形态上看就是评价性知识。“评价性知识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价值经验,包括社会道德准则,理想,审美意识、情感和趣味、科学价值、理想,等等。这种知识一旦被个人理解,并唤起相应的感情,便会以多姿的形式存在于个性经验中,成为人的内在需要、情感追求的价值目标,并调节其活动――把所获的价值经验作为价值尺度,调节、改变、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创造新的现实。”因此,以评价性知识进入受教育者心灵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于已经经过了情感的过滤,也就是说,已经唤起了相应的情感,所以,这些带有情感印记或者情绪记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便沉淀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情感追求的目标,自觉调节着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引导着受教育者继续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同时也开始了初步的自我教育。

第5篇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

主要体现在:部分医院领导片面强调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去进行,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没有将其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由此使得下级职能部门在执行的时候,也没有将隐性方式运用进去。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不高

当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在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素质不高的背景下,往往难以发挥其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方面的作用。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良

其一,过度关注医院机制的商业性运作,忽视了医院公益性,医德医风评价不佳,形成不良的医院文化环境;其二,医院忽视良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难以营造起有利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在环境;其三,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不足。

二、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针对于上述提及的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我们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积极采取对应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笔者结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倡导积极从如下角度入手:

1、注重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树立

首先,从医院领导层面入手,积极开展专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和教育,使得医院决策层开始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发挥领导在带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培养的作用;其次,开展大范围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各种宣传手段在医院内部营造健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最后,正确认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

2、强化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

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推动。具体来讲,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其一,强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使得在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对于隐性教育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积极实现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为做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其二,实现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继续教育,明确的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围中去,以此去发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

3、实现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针对于当前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良的问题,应该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其一,积极从医院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开展大量文艺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为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契机;其二,高度重视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规定层次中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三,不断学习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将其融入到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前社会价值需求。

三、结束语

第6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医院优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立足医院管理现状,从夯实医院管理工作环境;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两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以更好地深化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医改;思想政治教育;医院管理;作用

一、引言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医院内控管理环境的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医院一手抓医疗服务、一手抓党政建设,全面夯实医院改革发展的内外环境。医院管理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医院管理先导,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全面部署、科学谋划,实现医院改革发展的新格局。立足管理现状,谋划发展布局,医院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此,在笔者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夯实医院管理工作环境

改革是当前医疗体系现代化发展的主题词,如何在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夯实医院管理环境,是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就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医院环境。医院科学管理建设,是实现“教”、“管”统一的重要突破口,以“教”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管”规范医务人员的思想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意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医院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力量。医院在党建工作中,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在“两学一做”、“党建+”等系列活动中,扎牢思想政治教育的“藩篱”;其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践行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人为主体,将干部职工的切实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关切职工的工作、生活,排忧解难、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与生活热情,与医院建立“生命共同体”,以甘于奉献、勤恳工作等的热情态度,更好地投身医疗事业。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管理中的保障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推进医院科学管理,是适应改革新环境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医院管理存在“交织”,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为科学管理建设创设良好的内在条件。医院科学管理建设,不仅仅着力于规章制度的建立,更应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道德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教”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管理科学化进程,既契合了新时期医院改革建设的内在要求,也进一步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环境,发挥其在科学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三、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全面强化医院管理建设

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多元社会文化的碰撞,促使医院管理环境的较大转变,要求医院在管理建设中,应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人”、“引导人”、“管理人”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化解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全面深化医院管理建设,依托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践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创设医院管理建设的新局面。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本管理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人事管理、党建工作,多方面的工作状态,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帮助人,做好“人”的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强调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深化医院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优化管理环境的重要保障。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无疑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理论教育为核心,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价值教育等的渗透,进而更好地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契合医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医院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深化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建设。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导向性,以更好地服务医院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医院管理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深化医改事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医院管理的内外环境;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建设,都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建设的有效路径。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析医院管理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系出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推进管理建设科学化进程。

第7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地联系与互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将心理疏导与正确价值观融合起来、将心理锻炼与思想政治实践对接起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作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性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融合;教学创新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积极、全面、系统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抵触情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有效性与引导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性、差异化与针度性,才能真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第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影响着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取向,进而形成了学生个性化的判断体系,这是学生基本思维逻辑的组成部分,也就变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大学生教育而服务,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大学生教育教学而服务的,都带有明显的教育性与引导性。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被动性的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动性的教学活动,是学校组织起的整体性无差异性的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共同性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1]。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互补,教学形式上相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互补,在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相似,进而就方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以心理健康教育来向内重点拓展学生的情绪与个性能力构建,强化学生在心理综合素质;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外全面优化学生的认知方法与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得到全面地扩展,也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方法探索

第一,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能力大融合。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首先应该构建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大融合。一方面提升所有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两个教学学科之间的再整合与选择性融合,保障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两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且教学活动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与教学性,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2]。第二,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制度教育教学计划。高校需要重新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将其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考核制度建设、教学情境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寻找一个共同性的教学目标,并为此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更加有方向、有目的、有细节、有侧重的组织与实施,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第三,立足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使得教师需要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一方面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更强的普遍性与系统性,同时还应该保障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收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心理诉求,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可以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3]。第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创新时,需要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结合起来,拓展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导的方法体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兼顾集体性与个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教育性与疏导性、方法性与情绪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选择的整合与创新,进而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得更具针对性与辅导性,降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抵触情绪,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性与理论性,使得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来,全面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氛围。

第8篇

【关键词】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现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繁荣,随之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多元的思想观念不断形成,这对中国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学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一些热门学科如经济类学科、贸易类学科、管理类学科的关注力度和支持力度,而对这种传统的理论课程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一般,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由党委、学工部、团委、马列部或社科部、宣传部、党校等单位共同完成,但由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统一,没有形成教学的整体规划,再加上教育主体的能力限制,课程准备不详细、不具体,教育设施不先进等原因,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断被边缘化。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认知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或多或少的发生扭曲,所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空想主义不断出现,并对广大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腐蚀。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不高。当脱离高中模式化、死板压抑的生活,来到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时,大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都放在那些新奇的事物上面,很难抗拒多元思想的诱惑,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本身枯燥、抽象、不易理解,老师教学没新意,准备粗糙等原因,大学生普遍对这个课程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另外,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伟大理想的形成,对人生道路的指导以及未来国家建设有重要作用,还认为它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分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认真,不主动甚至把它当做一个学习的负累。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实用性不强。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老师一直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教育的客置,教育的过程则是老师一个人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负责知识的接收。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这样产生的影响必然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理论课,更是收效甚微。至于学科效果,学生根本就不会去关心,更不会想到去利用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去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提升自己不端正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认知水平,只会在学期末“突击一下”来应付考试。

二、转型期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教育机制,创新教育理念。要想在转型期完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机制和理念问题。只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管理运行机制,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该学科不断适应潮流。在这基础上,各大学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社会各界包括国家、社会、家庭都要加大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增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投入和精神倾注。其次,还要突破狭隘的教育视野,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位置,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思想修正、理想实现等方面的作用。

(二)提升教育水平,加强教师素养建设。众所周知,教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全方位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十分必然的。教师的教育素养不仅包括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职称结构还包括教学方法、工作热情、年龄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长期的工程。不仅学校方面要为各位教师提供提升教育素养的机会,多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定期研讨交流会,或开设一些提升课程补习班来补充教师的教学不足,而且广大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三)充分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强化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现代教育方式是近年来各大高校都认可和提倡的,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网络设备,才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才能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 、形象化。电子化的教学设备如电子计算机、电子投影仪的使用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再利用一些网络上的相关视频、相关报道,把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与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充分联系起来,进行现场分析、相互讨论,增加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怎么利用理论,怎么理解理论。其次,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博客等,创建班内、课内的讨论话题,积极呼吁学生广泛参与,共同探讨。这样不仅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实用性的提升,而且还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转换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角色,强化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形成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育模式。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新时代下,大学生在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不可忽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和谐校园的建设,还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梦”的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转型期,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代特征相联系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只有不断探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才能培养出来有理想、有道德、爱国家、爱人民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艾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第9篇

关键词: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2-0067-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价值信仰等为教育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教育活动。协同理论是以自组织形式形成有序结构的协同系统的演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理论,它揭示了在外部参量和子系统作用下系统以自组织形式形成时空、功能等有序的条件、动力和规律。如今,协同学被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此,以协同理论为理论出发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现实问题和内在路径,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的理论解读

协同理论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综合处理问题的学科理论,它研究了系统各部分的协作、协调、协同等问题。协同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哈肯提出的,哈肯认为“改善个体生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任务,自然、工程、社会等学科必须为这个问题奠定基础……只有协同努力,才能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协同创新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协作和协调,它鼓励不同学科的相互协作,主张在协作中整合资源、优化系统、促进发展。在协同理论中,协同不仅指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合作和联合,还包含了广义的竞争与合作关系[1]。机制本指机器的内部构造与运动原理,有着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制约的含义。从系统论角度看,机制是组织与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也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形式的有序系统,它与协同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协同创新就是将教育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关的有序目标,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中目标、时空、路径等要素,获取不同性质、范围、层次的协同参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有以下特征:一是目标一致性。从各个子系统的发展目标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可以对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等进行优化组合,让受教育者在一致的教育目标下实现全面发展。二是系统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有许多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资源共享、信息沟通要通过子系统协调来实现,机制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子系统中资源、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三是非线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中,各子系统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有着非线性、整体性的特征,需要在整体协同中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

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但创新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比如,社会创新往往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学科领域,无法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从而产生创新效率低下的弊端。因而,可以从协同理论出发整合各种创新资源,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各种壁垒,提高社会创新的效率。如今,“合作”“互补”“和谐”等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佩鲁在《新发展观》中提出,“冲突和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一切综合发展越来越被看成社会灵魂的觉醒”。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社会成员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制僵化、资源分散、合力不够等问题,因而,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协同创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合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协同创新理论破除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上的种种“壁垒”,以更好地协调教育主体、教育部门、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再如,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改革创新的社会形势,从社会改革经验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路径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性和有效性[2]。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一个“立体的、开放的”系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受内部子系统运行状况的影响,还深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要借助外在力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外部因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比如,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泛滥,道德滑坡、诚信缺失、道德虚无等问题日渐严重,这些不良的外部环境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从制度伦理、社会格局、生活实践等方面出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环境[3]。

3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的构建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鲜明的政治性、文化性、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关系着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用协同创新理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深度合作,创建协同创新的管理团队、服务平台、教育主体等,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3.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的目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当教育主体拥有协同创新的共同目标,把握协同创新的各种机会,才有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协同创新。在确定协同创新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因素,还应考虑受教育者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外在参量的人才培养预期,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比如,要协同国家发展目标与受教育者人生目标的关系,确立宏观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要协同地区、学校和企业发展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目标的关系,确立中观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为区域或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思想过关的专业人才;要协同家庭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确立微观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优秀人才。

3.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

机器运转需要动力机制,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也离不开动力机制。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想认知等问题,其动力机制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普通的社会系统。通常情况下,可以从内部动力、外部动力、自组织动力等方面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建设。首先,建立内部动力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生的目标协同力、文化影响力、观念认同力等,其中,目标一致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动力的基本前提,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都有基于自身利益的目标追求,目标一致性可以减少各个子系统的冲突,促进系统的整体协调。其次,建立外部动力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需要优化育人环境,使社会需求力、政策支持力、文化创新力等外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向激励。这就需要优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环境,建立外部动力机制。此外,应努力构建自组织动力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系统的自我激励、自我演化等实现系统的自我优化,如建立绩效考评机制、激励机制、问政制度等,以强化系统的正向反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4]。

3.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整合机制

动力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形成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能否长期、高效地运行,更取决于系统的整合机制。系统论认为,多样性、差异性等需要通过必要的组织和整合才能形成自组织系统,产生涌现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创新主体复杂多样,包括思想政治教师、企业政工人员、政府宣传部门、家庭、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新闻媒体、专业教师等,有着跨行业、跨地区、跨领域的特点。因而,应积极整合这些创新主体资源,使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合作从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比如,可以建立由新闻媒体、宣传部门、行业协会、学校等共同组成校、企、政、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系统,建立由思想政治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共同组建思想政治教师资源系统。在思想政治系统协同机制建构中,不仅要整合教育主体、受教育者,还要整合教育观念、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等。在教育观念上,要强化全员、全程、全面的育人观念,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生产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共识与教育自觉。在信息资源上,要积极整合各种信息教育资源,建立跨组织的协同教育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信息共享。在资源整合中,要将灵活性和强制性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还要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受教者的日常行为和道德实践[5]。此外,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同创新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协同创新平台可分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公共服务、思想政治师资培训等子平台。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子平台是推进中国化、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子平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公共服务平台是将法律、哲学、社科、教育学、伦理学等社科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重要平台;师资培训子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与思想政治研究机构合作的重要平台,可以借助该子平台培养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教育机制建设中,应通过协同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一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3.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保障机制

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需要一定的规范和机制作保障。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平稳运行,要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强化领导保障、队伍保障、物质保障等。在领导保障上,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创新领导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让学校、媒体、社会力量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中。在队伍保障上,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制度保障上,建立绩效评价机制,采用正确的绩效评估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6]。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途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形式僵化、内容单调、效果不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此,可以用协同创新理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长秋,银红玉.需要理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5).

[2]郭红艳.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王洪贤.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问题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

[4]张健.和谐与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评《和谐教育与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视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0).

[5]肖薇薇,陈文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条件、效应与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系建设,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1]。通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提升工作层次和工作水平,减小思想政治教育阻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体系缺失

(一)缺乏长效教育机制

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校教育体系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冲击和影响,各种言论在网络上不断传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从高校教育体系内部来看,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没有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

(二)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缺乏教育针对性的问题。很多思想政治教师知识陈旧,不注重社会新变化,对社会新形势认识不足,所讲解的知识老旧,无法适应现代网络社会需求[2]。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对象,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缺乏有针对的心理疏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心理日趋复杂化。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内心,课程讲授方式过于僵硬和枯燥,所提供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讲解的内容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档升级。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体系性思维

从内容和性质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设强调思想政治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强调对于个体的关注。将体系性建设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与个性差异,而采取普适性的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3]。而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引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与个性发展,重在提升学生的自由与活力,进而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总体提升。

(二)让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回归“人本理念”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践行“人本理念”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可以及时化解大学生内心困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对大学生内心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面对外部世界纷纷扰扰,大学生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提升综合心理健康水平,养成健康的人格。从教学模式和内容来看,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满足现代教育目标。

(三)采取“学教结合”模式,减小教学阻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构建教学体系,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模式,减小学生的阻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一味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要通过率先垂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自己学习,减小教学阻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4]。充分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积极提升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帮助大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环节,针对大学生切实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大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提升教学丰富性,在课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破解内心困惑,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行体系性建设,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关键点,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寻求有效的教育策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柱.高校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粤西六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10):121-124.

[2]张琰.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本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35-37,45.

[3]卢进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45-46,50.

第11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之争”缘起

从社会学视角看,话语权之争就是在场域下的一种冲突。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场域理论中这样描述:“社会结构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在真空中或者漫无边际的抽象的社会中发生作用的,而是通过场域,社会的物质结构和精神结构同行动者相互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动态的过程”。[1]“场域是一种冲突的社会空间,场域中各种行动者都在利用自身的资源获取各自的利益。”[2]

高等教育早期,由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权威是不可侵犯的,高等教育中知识的传播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通过三尺讲台较为顺利的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在冲突的场域中因为自身的权力过于强大,因此冲突并不剧烈。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博客、论坛、网页等,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无法继续有效地通过课堂知识传播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开始出现了松动与倾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开始出现分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之争”出现的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本的缺失与不足

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主要是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根基不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着“喊口号”的陋习,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仅仅了解其表面含义,对于实质内涵却知之甚少。

2、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是一个自成系统,拥有众多理论的独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往往需要一个系统而有漫长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中,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传播出去,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通过各类思政院校、党校、党课班等,由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角色的缺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也包括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随着多元文化的出现,加上信息技术的大爆炸,高校内部涌现各种思潮,既可能促进学生成才,也有可能动摇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者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传播者的思想影响着知识接受者的思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松懈,对于国家的重大方针、党的重要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理解不足,在重大问题面前往往无法清除甄别,在课堂的授课中无法完全将知识、思想正确的传授给学生,甚至出现角色的互换,将教育的权利下发给学生,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角色的缺失。

4、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僵化

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敢于尝试,这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征。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自主,对于知识的渴求度更高,同时也带来网络中活跃的语言习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它更多的时候是向大学生灌输国家的理念、方针、思想以及价值观,它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具有严谨性、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显然存在一定矛盾的,教师课堂中严谨的语言,理性的分析,过多的政治语言,这显然与当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缺乏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僵化正是引起话语权之争的原因。

三、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议

1、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状态,因势利导,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应借鉴社会学、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对症下药,帮助大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的方法,杜绝“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以讨论、研讨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紧握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

面对当下多元文化的侵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多重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铭记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加强学习,强化思想,用党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高等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的话语权和话语阵地不可丢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握思想政治话语权。

3、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保障沟通渠道畅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应保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公平。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受教育的学生也不再在知识和思想上的绝对弱势。只有双方构建合理的交流平台,使双方可以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学生的倾听者、解惑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开展。

4、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以开放的态度教育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摈弃过去过于僵化的课堂气氛,以活泼、生动的话语形式和大学生沟通交流,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学生善于理解的网络语言与之交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传染给学生。

【注 释】

第12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医院建设和发展未来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的支撑和保证。在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革的当今,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搞好所有工作的根本前提。作为医院卫生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得到落实和加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医务工作者;思想道德.

1 当今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问题

1.1 当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特点:(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证、指导与服务的作用。医院的工作要求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这就要求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当有很强的实践性。无论是对职工还是对病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当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1]。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具体实践中,与医院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医院职工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当今社会的科学与技术在飞速发展和更新,这就使得医院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必须依靠互联网等媒介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医院与外界交流的信息大部分有利于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然而也不可避免的会接收到一些错误的、不良信息。这就要求医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正确对待这种开放性,在鼓励信息交流的同时注意预防错误、落后思想的入侵。

(3)职工主体本身具有自主选择性。医院工作者中的技术人员大都属于高学历群体,他们对于从外界接收的信息往往有较快速、较深刻的理解,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看法、见解。这就要求医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依据时代变化灵活掌握,本着以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使技术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医院的党、政、工、青各级组织领导医院职工进行的。其服务对象包括病人、医生、护士、临时工等,具有很大的广泛性。

1.2 当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时代变化带来的冲击。当今,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外来文化对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物质两个方面。首先,当今社会流行的价值取向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不尽相同,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落后于体制的变革,医务工作者在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然受到很大的冲击,从而对其的认同感不可避免地出现弱化[2]。其次,改革的深入和外来文化也带来了“物质”层次的冲击,主要表现在过分地注重物质财富,这也给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2) 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当今医疗手段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进行学习研究和理念、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更新。在国内很多医学高校的附属医院的医生都是身兼医疗、教学、科研多个方面的工作。繁重的工作、教学和科研压力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造成他们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3]。

(3) 职工主体较大的心理精神压力。当今的医学模式要求医院职工,在治疗病人疾病的同时,还应当在工作中顾及到病人与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我国医院的每一位医生每天基本上都要治疗十几个患者,而且每个患者的病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医务人员造成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这些压力也加重了开展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4)对医改的错误理解导致的一些了违法行为。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改革措施的实施,有的医院规定医生可按药品比例提成。这就造成一些觉悟比较低的医务人员随意给患者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以获得更多提成的现象这严重违悖了医院救死扶伤的初衷,这些违法行为是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正视的。

2 加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建设和谐医院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贯彻“以人为本”,增强情感归属[4]。医院的各项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培养、激励、留住人才进行。在制定实施每一个过程中,尊重职工的价值,并且帮助职工在不同层面对自身价值实现定位,努力促进医院与职工的和谐发展。

(2)营造“家庭”的观念,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感。在这个方面,医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必须重视与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是亲缘关系,领导应当真诚关心医院职工与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增强医院内部自身的凝聚力;其次是业务关系,通过交流协作,处理好同当地党政领导和部门的关系,扩大医院自身在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最后是地缘关系,主要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形象。

(3)营造学习环境,提高职工素质。第一,以实际工作为前提,努力创造出政治理论、医护知识、高新技术等的良好学习氛围;第二,加大对职工学习环境的投入;第三,实施学习奖励激励制度,鼓励广大员工活到老,学到老,学以致用。

(4)强化道德意识,营造诚信氛围。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信用制度,医疗系统内部医务工作者身份的多样以及复杂织在一起,这就决定了医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强化信用制度、信用文化、信用监督三个方面,同时广泛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实守信成为当今医院文明的重要标志。

3 总结

当今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依据病人及医务工作者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和情况,有的放矢地确定范围,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我们要做到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医院的业务经营有机结合的同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涵义。最后,希望医院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达到强化医院职工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当家作主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医院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国军,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儿点思考[J],台州日报,2007年.

[2] 康玲,何冰男,王人众.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难点与热点解析.现代医院管理,2007,2.

[3] 冯瑶,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院各项工作之中[J],群众,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