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时间:2023-08-14 17:2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1篇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区域医疗协作;远程会诊

Abstract: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 is a new way for national medical system reform in recent years.It encourages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all levels to regulat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nd allocate medical resources optimally.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association unit in Zhenjiang City and it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olutions.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olutions has not only relieved visits pressures of higher level hospitals effectively,but also enhanced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Meanwhile it presents a reference of medical association units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s for other hospital association units.

Key words:Medical association unit;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Two-way referral;Regional medical cooperation;Remote consultation

2006年卫生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基层医院实行“首诊制”,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分级诊疗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护理等工作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节约更多医疗资源,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然而截止到2013年底,除了北京、上海、镇江等部分省市区推行分级诊疗外,全国范围内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还未能真正得到确定,而且面临实施难、认可度不高等诸多困难[1]。2014年,总理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使得分级诊疗的概念再次成为热点,而如何将制度真正落实,仍任重道远。本文以镇江市分级诊疗模式入手,从医疗联合体建立和信息化建设等角度介绍“镇江模式”,为其他省市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1 镇江市分级诊疗模式

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2009年镇江正式组建以两家三甲医院为核心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江滨医疗集团。其中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是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联合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妇幼保健医院(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二级综合医院(镇江市新区分院),以及13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联合体。

在资源整合方面,医联体内部资源优化整合,组建了临检、影像、采购配供、消毒供应、信息和社区卫生管理6大中心[2]。在配套政策等方面,镇江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进行了以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方式相结合的组合支付方式改革。同时,完善医务人员奖励机制,形成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上方式促进了医联体一体化管理和集约化发展,让集团成员共享医疗资源,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接受度,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2 基于分级诊疗机制的医疗联合体建立

江苏康复理疗集团以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联合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镇江新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5家二级医疗机构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促使集团内二级以上医院向社区提供技术、人才、设备等多方面的支持,使得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服务品质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康复医疗集团所辖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其中2家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被确认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2.1依托医疗集团,推动一体化管理 集团先后与润州区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政府办、集团管”的模式共同组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并制定《江苏康复医疗集团社区卫生服帐堤寤运行实施方案》,以建成连锁化社区卫生服务品牌为导向,从“管理规范、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服务内容、形象设计、绩效考核”等六个方面,对集团内所有医疗单位统一管理、监督及考核评价。

2.2完善政策措施,实现分工协作 ①集团制定了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完善转诊机制,明确转诊指征、重点病种、转诊流程等,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范转诊流程;②通过强化医保引导,制定二、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患者的病种和规范[4];③建立家庭责任医生制,通过“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引导居民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基本医疗服务,促进社区首诊制度落实。

2.3统筹资源调配,形成常态联动

2.3.1引导专家进社区 医联体建立上级医院医师到社区坐诊制度,开展业务讲座、特色门诊、健康教育等活动。医院选派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定点社区首席健康顾问,协助社区医生处理疑难病症、教学查房等。

2.3.2引导技术进社区 集团建立免费进修培训制度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社区医护人员有机会到上级医院参与培训学习,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水平。

2.3.3引导资源进社区 集团为社区配备DR(CR)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推进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帮扶社区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科医生工作站、远程会诊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等,实现集团内医疗机构信息互通;设立临检中心、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等医疗服务支撑平台,为社区卫生单位提供医疗技术支持[5]。

2.3.4引导患者进社区 医联体已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康复联合病房”和“慢病联合门诊”,同时各社区已分别建成了糖尿病、高血压、慢病综合、康复、肾病、中医药、老年护理中心等特色专科,方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康复。

3 基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医联体信息化建设

3.1建立上下信息互通的医疗平台 在分级诊疗模式下,集团建立了区域医疗平台,实现集团内医疗单位间系统高效互通,有力支撑了跨单位医疗事务的开展。患者首诊在社区,信息存储于区域医疗平台,全科医生诊断后,如需将患者上转,社区医生可直接通过信息系统在上级医院预约挂号[6]。患者{挂号单在指定时间到上级医院就诊,诊间医生可通过区域医疗平台查看患者健康档案和相关就诊信息。

当患者病情平稳后,可将患者下转到社区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上级医院医生在电子病历中填写转诊单下转患者,社区接诊该患者时,能通过区域医疗平台查看患者所有就诊信息,包括病历文书、医嘱和检验检查数据等,见图1。

3.2建立方便快捷的远程会诊新模式 传统的会诊模式要求会诊双方需在指定时间,在指定地点参与患者进一步治疗的讨论,而新型远程会诊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通过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远程会诊功能,会诊双方可以在各自办公的地点参与会诊,包括申请会诊、上传会诊资料、安排会诊以及填写打印会诊报告等[7]。新型远程会诊模式为集团单位提供了高效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

主要流程有:①发送会诊请求。请会诊方首先在会诊系统中发起会诊请求,确定患者基本信息、检验检查报告以及会诊时间和人员;②会诊中心中收到会诊请求后,安排会诊时间和人员,并向会诊双方发送会诊安排;③相关会诊人员和申请者还会收到短信通知,其中包含会诊链接,方便双方登陆系统,做好会诊准备工作;④会诊结束后生成相关会诊记录,并将整个过程以视频形式保存,方便日后查阅。见图2。

3.3成立影像中心和病理检查中心 由于社区医院医疗设备资源短缺,人力资源有限,很多社区医院没办法为患者提供很好的检查条件,为此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成立影像中心和病理检查中心协助医联体内医疗单位参与远程医疗,实现区域级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促进集团医疗服务改善和进步。

医学影像中心主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将集团单位所摄影像片集中存储于数据中心,各级医院能够通过标准影像接口、相关管控权限,实现远程阅片、诊断和报告调阅打印等功能,见图3。利用病理检查中心,医疗机构能够远程诊断、查阅病理报告,方便患者就诊,加强病理科质量管理控制,为分级诊疗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8]。2015年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为各合作医疗机构共完成影像报告9755次、心电报告1930次;病理合作医疗机构61家,完成病理报告11000份。

在此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只需配备拍片设备和操作医生,不用培养专业的阅片医生,节约了医疗机构的人力成本;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同质化检查服务,同时享受有优势的医保报销比例,既克服了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又节约了很多医疗费用和等待时间,真正解决了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9]。

新型医联体模式符合国家医改的总体方向,能够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提高社会效率。目前,镇江市已建成16家基层康复联合病房,覆盖全市7个辖市区,全市常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完整率达到85%。另外,镇江市社区和大医院之间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下转康复期患者789人[10]。今年以来,市区社区门诊就诊率已经超过52%,有效减轻了全市大医院床位压力,盘活了基层医疗资源,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数据表明镇江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介绍的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医联体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法也为其他省市的医联体和相关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德圣,潘小妹.医院分级诊疗的现状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727-4729.

[2]姜立文,宋述铭,郭伟龙.我国区域纵向医联体模式及发展现状[J].医学与社会,2014,27(5):35-38.

[3]吕键.论深化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1-3.

[4]王兴琳,蔡华,严卓然,等.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下的区域组织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4):8-10.

[5]易利华,黄培,郝爱民,等.推行“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管理,2015,(1):41-44.

[6]杨立成,鲍琳辉,田义娟,等.医联体模式下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5,19(7):33-35.

[7]黄培,易利华.基于分级诊疗的区域医联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4):102-104.

[8]余红星,姚岚,李莹,等.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7):1-3.

第2篇

关键词: 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惠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252-02

Promote the Focus Areas,Information Benefit See Results ― Com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l City of Wuhu City

LI Zuo

(Anhui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Wuhu City Information Huimin pilot city construction work organization guarantee and the key Huimin area go hand in hand, integrated with remarkable results, the high degree of public satisfa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social servi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people,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the overall information Huimin work in Anhui Province has a demonstration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work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Wuhu city as a sampl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ilot work in Wuhu city and put forward the next step of work, trying to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solution of urban information.

Key words:internet;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benefiting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以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和信息化协同共享水平为基本目标,建立健全信息惠民体制机制,完善信息惠民支撑体系和政策体系,探索加快信息惠民的创新举措,使全市信息惠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行政效能显著提升。2015年,受安徽省发改委委托,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承担全省试点市信息惠民项目阶段性建设效果的预评价工作,目前对芜湖市的预评价工作已经结束,有关情况如下。

1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概况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信息惠民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惠民规划方案、项目和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各类资源共享标准体系。二是推进电子政务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建设。按照“内部办公与对外公众服务同步协调推进”的思路,把“电子政府”建设由政府公务人员为中心转向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建设以人为本的“电子政府”。三是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业务的网上查询、申报、受理等功能,打造“公共服务大厅”。四是推进健康医疗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五是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建立老龄事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据平台,健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监测系统。六是推进公共安全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构建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七是推进社会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全力打造“0553”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的芜湖模式。

芜湖的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主要分为规划整合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深化应用阶段,一是规划整合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主要做好规划与方案制订、标准研究、现有资源梳理整合,确定典型应用示范等工作;二是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内容包括加强信息惠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云资源开展集约化建设;三是深化应用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主要是积极探索信息惠民的新方法、新途径,深化惠民信息系统的应用。

2 芜湖市各信息惠民重点领域建设情况

1)社保领域

截至目前,芜湖市全市采集社保卡数据277万人,银行开户257万人,制卡252万人,发卡225万人,社保卡社保激活率100%,金融账户激活率85%,批量发卡工作基本完成。社保卡人群覆盖范围为73%,社保卡集成应用服务事项数有6大项。在社保卡应用方面,芜湖市实现了原医保卡所有功能的承接,完成了社保卡取代医保卡的转换;实现了社保卡网上提取医保个人账户划转和异地就医报销功能;实现了市区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待遇,县区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待遇,民师等各类群体相关补贴等金融功能。

芜湖市一是开发了基层自助服务终端系统,自助终端服务分社保卡服务、查询服务、缴费服务、业务办理服务、医院就诊服务、便民服务六大类。二是搭建了网上办事大厅,设置七个栏目,已完成社会保险费申报、核定、人员增减功能,网上缴费正在开发中。三是推出了微信移动服务平台。平台提供信息、政策查询、社会保险信息查询、社保卡业务受理、特殊功能订阅、其他便民服务等功能。四是推进“一卡通”诊间结算系统建设,建立“一卡通”诊间结算平台,将系统延伸到社区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在社区自助终端预约挂号和查询。五是建立社会保险费实时缴费平台。转变原社会保险费征缴方式、数据交换方式、对账方式,实行平台化征收。截至目前,共有96.9万人通过信息化平台缴纳保费。

目前,芜湖市基于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社保数据已实现与省人社厅、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等部门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利用社保数据,实现了与其他市直部门数据的比对清洗,充实并完善了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中人口信息字段;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数据推送至“易户网”“易企网”,实现个人、企业的实名认证以及社保信息的网上查询。

2)医疗领域

芜湖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银医一卡通”,芜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社保卡、身份证号、医院诊疗卡的关联,推动网上挂号、就诊预约、电子健康档案查询等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实现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在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共享调阅;同时,通过实名注册“芜湖市卫生健康网”,居民可在家中实时调阅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芜湖市双向转诊系统已经覆盖8家医院,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5家乡镇卫生院,149家村卫生室。建立了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居民可以通过登陆“芜湖卫生健康网”完成各市属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预约就诊,截至目前,预约挂号系统已经完成了在4家市属医院的部署和实施工作。

芜湖市在市、县级医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卫生综合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已经覆盖10家医院,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5家乡镇卫生院,149家村卫生室,以及妇幼机构、药管中心、急救中心、血站等机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芜湖市建立了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中心,统一了全市的诊疗服务编码,实现重复检验、重复检查提醒功能。该功能目前已覆盖市属8家公立医院、区医院、市内所有基层社区医院。

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居民健康卡将与芜湖市市民卡一并发放,覆盖率将达到100%。使用居民健康卡就诊医疗机构达到10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82.81%,基本实现患者电子病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同步。

3)社区领域

芜湖市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有与居民相关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统一整合到“一站通”平台,并延伸至所有村(居)委会和公共服务中心,收到了减员70%,办事效率提升67%以上,居民办事满意率100%的成效。芜湖市依托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已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使社区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目标发展,社区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芜湖市大力实施城市社区便利店电子商务促进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试行“利安社区电超市”服务模式,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水、电、气、通讯等缴费和订购火车票、飞机票、汽车票、旅游景点门票以及农资配送、家电销售等信息化便民服务,给广大社区群众带来工作、生活便利。

社区服务领域在线办理事项占全部事项的50%,主动式服务数量70项,社区集中采集数据支撑委办局数量达到80%,社区服务综合利用数据涉及20多个委办局。

3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成果评价

芜湖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组织保障有力,综合成效显著,公众满意度较高,在信息共享平台搭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信息为民服务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制定、多渠道多元化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信息惠民整体工作在安徽省具有示范作用。

芜湖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信息惠民领域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国家要求的九大领域来看,芜湖市存在着建设水平不一、服务能力不均等的问题,下一步还需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教育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系统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提高公众满意度。

2)各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虽然芜湖市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汇总,但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协同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各部门内部的业务系统数量繁多,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未充分实现。安徽省将政府权力清单公开运行与互联网相结合,将政府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相结合,将提升政府运行效能与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根本目标,力争打造“互联网+政务”新模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4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下一步推进建议

建议芜湖市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继续推进集约化服务能力建设。

建议芜湖市充分总结“易户网”、“易企网”建设经验,进一步梳理全市各惠民领域信息系统,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全面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和服务渠道,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市集约化服务平台,努力把信息服务功能集中到“一张卡”、“一张网”,真正实现惠民“一站式”服务。

2)继续推进延伸化服务能力建设。

建议芜湖市充分引导各政府部门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基层公众的服务能力,通过信息手段促进“医疗均等化”、“教育均等化”、“养老均等化”,在加强各类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基层公众的引导,使全市人民对信息惠民工作的认知度进一步加深。

第3篇

如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管理,真正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是当前医疗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川。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体制上、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资金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有限,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都是从街道卫生所改建而来,资金紧张、底子薄。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用房、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营运资金,而街道卫生所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新型改制局面。

1.2 转诊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难落实,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患者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而从实际情况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

1.3 体制不合理 医保的体制不合理,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医保保住院不保门诊,保治不保防,难使预防工作前移,“预防为主”变成“治疗为主”。

1.4 人力资源缺乏 医师队伍建设艰难,目前全国全科医生数占医生总数仅为3.5%,一方面要求社区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与普通的临床医生有很大不同,他们必须具备处理各种基本情况的能力,这就涉及人员的培训,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规范培训需脱产4年,转型培训需脱产5个月或半脱产2年。一方面社区医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经费少,收入低、评职称难等原因,医学毕业生都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导致人手紧缺。

1.5 硬件配备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备落后或者是配发设备但却苦于受人员素质或维护经费所限而束之高阁,难以满足群众的诊疗需求,结果是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信任。上述问题最终指向了民众最关心也是最关键的社区医疗质量问题之上,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让很多市民“望而却步”,致使大多数民众恐怕宁愿多花钱也不愿去社区医院。

2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的策略

要真正实现“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愿意回社区”和“预防、保健落实在基层”,目前来看,就必须依托大医院。由大医院整合或承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利用大医院的信息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人员优势。创新“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和以医院、社区信息流程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有效、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

2.1 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利用综合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网络系统连接技术,建立覆盖大医院和社区医疗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医疗中心实现远程医疗、电子病历、转诊等数字医疗功能,达到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医学资源共享,双向交流。同时带动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的管理、传染病的预报等。例如:社区医疗中心不具备某些化验项目、B超、放射、CT等这些检查的设备、医生和技术,也不需要再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投资购置这些设备。这就需要建立网络联接检查远程申请,建立医疗检查远程预约、检查结果报告、图像浏览等功能,做到医院与社区之间患者检查结果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实现在社区医疗中心做相关检查,通过网络传输到由医院专科医生出报告,社区医生工作站浏览报告。

2.2 合理规划 拓宽社区医疗服务思路,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特色社区医疗服务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格局为目标,利用资源优势,将现代医疗技术和优秀医务人员投入到社区医疗服务中,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

2.2.1 社区医疗开展“家庭病床” 依托大型综合医院资源,社区医疗除了有贴近社区居民,方便常见病就诊的优势之外,对于居民的慢性病,社区医疗也不乏优势。现实中,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正在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综合医院却不可能对居民提供慢性病的长期跟踪观察与治疗,这也是很多猝死病例发生的关键原因所在。而社区医疗由于贴近居民,完全可以实现对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长期跟踪治疗。并及时对患者发出预警。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实现对于杀手型慢性病的最有效治疗,一方面降低医疗费用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

2.2.2 准确定位,明确重点服务对象 如今人口流动频繁,家庭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也越来越孤独。对他们而言,自己到医院排队看病取药,简直就是一场大战役。大多数老年人也就是一些常规性、季节性的老年病、慢性病,只需及时诊疗、拿药、打针、输液调理等,多数情况下是用不着大费周折上医院的。另一侧重点为儿童。儿童期健康是成人期健康的基础,社区医疗服务侧重于预防保健,包括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生长发育体检、心理卫生及常规性疾病防治。

2.2.3 借助强大的医疗资源优势 一是医院可以通过返聘优秀老专家到社区医疗中心坐诊、巡诊,对疑难疾病会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既节省了看病费用,又缩短了看病时间。二是提供培训提高社区医生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免费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和管理人员进修,安排社区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帮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2.3 开展特色医疗服务,打造社区卫生新亮点

2.3.1 建立健康档案 首先确定为社区中的重点人群比如60岁以上老人和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然后逐步为社区内每个人都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可以对居民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并对每个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指导。对于老人侧重于健康评估和医疗诊断,记录以往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等,例如对于突发疾病,医院可以调取健康档案中的个人资料,确定治疗方案,正确及时实施救治。对于儿童,从胎儿期就对孕妇进行调查,从婴儿期开始建立档案,定期随访,个人的健康记录是终身追踪的,便于对儿童早期不易发现的疾病例如龋齿、斜视、发育不良、小儿贫血及早的发现、干预、治疗。

第4篇

关键词:完善 分级诊疗 借鉴 改革

如何将优质服务延伸至基层,实现近距离的健康服务,是一个复杂的卫生经济学课题,是建立在四大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上。一边是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门可罗雀,如何引导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也是医改的一个方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是在根本改变就医者“80%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基层医院”的无序就医问题及社区医院资源闲置的不均衡状态,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

一、改革措施

(一)多举措创新管理机制

全国各地进行医联体、集团化模式试点,以管理、资产和技术为纽带,在市区以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整建制并入。如上海统筹规划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布局;在联合体内部实行人员柔性流动;加快推进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等服务;通过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首诊服务。镇江利用医疗集团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的平台,重点推进了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等一体化管理;探索学科一体化管理,成立临检、影像、病理三个临床诊断中心。

(二)探索联动服务模式

全国各地积极进行联动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建设基层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推动卫生服务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表1)

(三)加强政策引导

1、向社区引导优质资源

包括:三级医院专家查房会诊、设立社区首席健康顾问等人才支持;建立远程医疗信息平台,整合建立诊断、影像技术中心等技术、设备支持。

2、医保积极引导管理

明确二、三级医院需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重点病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下转病人建立家庭病床或住院康复治疗,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单独核算。

3、物价杠杆调节

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适当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部分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二、取得的成效

(一)分工协作机制初步形成

通过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实施上下联动和分工协作,让患者在附近的社区得到更加便捷、规范的诊疗。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能力,让康复期患者回到社区进行后续治疗,让二、三级医院节省出更多卫生资源、工作精力用于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医疗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科建设,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的效率和效益,缓解“看病难、住院难”。

(二)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思路提出 “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各试点城市作为医改先行者已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争取早日让社区卫生服务走进家庭、更加亲民化。如上海市已在17个区(县)的1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共有家庭医生3212人,签约常住居民588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32%,签约居民利用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6%,建立健康档案率达到94%。上海的家庭医生采取定期上门提供家庭保健、健康咨询、康复治疗等服务方式,已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2012年11月份,镇江设置康复联合病房,推进“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建设,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为下转的康复期患者提供后续治疗、护理服务,给社区居民带来健康福音,提高了社区诊疗水平。

(三)群众就医负担有效降低

通过医保政策引导,群众小病就近能获得便捷、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大病能顺利的转到上级医院,从而降低了就医成本。主要引导政策有:社区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个人自付比例;规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明确的慢性疾病参保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免收挂号费、诊疗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2010年-2012年X市社区医疗机构收支情况分析表,从中可以看出:(表2)

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比例从2010年的4.64%已上升至21.36%,但仍显得经费补助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主要来源于业务收入。

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医疗设备配备不全,技术力量不足,服务形式仍以为门诊慢性病人、老年人开药、输液为主,门诊收入占比仍在80%以上,药占比超60%,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很难提高,影响居民到社区就诊的积极性。

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充分发挥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慢性病用药品种不全的问题,导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频繁建档撤档,没有根据疾病初期、治疗康复期病人的不同健康需求,健全慢性病健康档案。

四、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英国、澳大利亚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执行较完善,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一)英国借鉴

1、各司其职的团队化管理,共同发挥服务效能

全科医师团队包括:全科医师、地区护士、执业护士、健康管理助手等。全科医师为居民家庭提供初级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地区护士每天安排督促服药,主要负责进行临终关怀,开展慢性病随访以及健康教育等。执业护士的工作职责是糖尿病,哮喘护理以及儿童计划免疫等。健康管理助手负责对居民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及健康教育等。

2、严谨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实现健康档案的有效建立

通过信息系统中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能让全科医师方便识别慢性病人,将其进行风险分级,并按照不同的风险级数进行疾病诊断。同时信息系统中会非常的人性化、智能化地提供给全科医师诊断及治疗方案,动态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

(一)澳大利亚借鉴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式多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澳大利亚的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化的卫生服务,如专门为出院后尚需治疗或康复病人提供服务的社区及老年保健中心;专门为儿童提供保健服务的儿童保健中心;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顾的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等。

2、社区护士成为服务主体,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

护士在社区分成很多专业,如全科社区护士、老年保健护士、精神卫生护士等。社区护士通过对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居民的健康问题,还能通过对居民宣教预防、保健知识。

(二)借鉴意义

建设全科医师团队,规范其工作职责,使其能分工协作,不断提升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效能,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走入家庭,系统化、全程化地服务居民。

由于我国疾病谱变化,属于慢性病高发国家,以社区为良好服务平台进行慢性病科学管理,重视医疗的同时,不轻视防治,引导居民在社区体检,对辖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分析,以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效率。

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导“康复回社区”等原因,迫切需要特色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才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最大化地发挥护士服务效能,进行护士分层管理,不仅能配合全科医师的诊断治疗,而且将服务功能从治疗护理向疾病预防、身心康复转变。

五、改革方向

(一)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政府财政应根据卫生事业发展中 “强化各级政府经费保障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 的要求增加经费投入,对医疗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专项预算资金,探索建立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科学规范的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社区医疗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将培养全科医师、专业护士列入每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计划。通过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和诊断、影像等技术中心的建设促进医疗优势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辐射。

要求二、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帮扶协议,一方面安排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到二、三级医疗机构进行长期进修或短期培训;另一方面安排二、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坐诊,定期举办讲座,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工资待遇、职称聘任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二、三级医院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将优质管理理念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三)完善配套改革制度,积极引导分级诊疗服务

1、积极推行分级医疗和社区首诊制度

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并纳入对医疗机构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上转病人建立就诊绿色通道;对下转病人做好跟踪服务,提供后续治疗方案。

2、扩大医疗保险给付范围

从政策上引导参保人员主动进行健康体检,增强参保人员的预防保健意识;适当扩大社区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满足慢性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提升改革成效。

3、实行更多优惠政策保障

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执行“惠民医院”优惠政策,优惠减免的医药费用由救助基金或同级政府财政承担。

(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彰显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因目前“重医轻防”现象仍较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转变服务观念,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应积极推行以全科医生为主的服务团队模式,发挥护士的作用,对于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上门随访、家庭病床等服务形式为主,对医疗服务对象开展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中医师、口腔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或通过专科医院社区坐诊形式,开展中医药、口腔护理等特色服务。

丰富社区医疗服务项目,拓展社区医疗服务内涵,服务内容从治疗延伸到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护理、计划生育。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探索建立儿童保健中心、老年保健中心。

参考文献:

[1]镇江市构建分级医疗服务模式做法[EB/OL]. . 2013-04-07

[2]上海积极推进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尽快落户[ EB/OL].

http://.cn/roll/20131216/204917651002.shtml. 2013-12-16

[3]王岚,杜亚平.中英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241-245

第5篇

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方向

社区卫生信息化的整体需求包括:社区医务人员进入居民家庭服务时,可随时使用信息系统。居民在家中可随时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取个人医疗信息及健康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根据需要,随时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等卫生服务信息向居民发送。为满足以上需求,可以明确以下建设方向。

实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健康信息能通过居民每一次体检、门诊或住院中的电子病历信息收集和完善。打破了传统上孤立的、静态的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体化的、动态的电子健康信息仓库。也可利用移动设备和手持PDA在居民家中将血压、心率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信息直接采集并传入系统。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一个人出生到死亡的各种健康和医疗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不同系统之中,而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要求以个人为中心来组织信息。与现有的其他健康信息相比具有内容完整、信息规范的特点,采用模块式组合,由核心部分和专项部分构成。核心档案部分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简单的物理学指标、主要危险因素和社会适应以及对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专项部分主要为适应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种重点人群和疾患者群管理需要而设计。为方便用户使用,系统支持数据从外部传入后再次编辑,可以将各地传来的数据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减少了操作时的麻烦。

建立健康信息数据库:在任何地方都可能有健康信息浏览和查询的需求。利用无线设备,使用者非常方便地将社区有关人群的健康信息及与健康信息相关的信息调取出来,能够把个人的疾病历程进行串联,使全科医生能够根据病程,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并且系统支持跨平台管理。当患者到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就诊时接诊医生也能将有关健康信息调出,有助于诊断分析,大大节约了时间和重复检查。

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数据分析系统:以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实现对医疗指标、医保数据的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并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系统将居民的信息进行数据加工和数据分类选取、调用,可以辅助健康指导及健康问题的预见性分析。数据分析能够直接反映每位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也为卫生管理部门及医保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

社区卫生信息化主要是指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信息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概括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业务,也是实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记录”的起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底层,也是卫生相关信息的重要采集源头。因此,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卫生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各地区的经验,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与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模式是紧密相关的。

在社区与居民家庭互动网络平台搭建中,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联网拓展。考虑到各家庭的不同情况,可采用如下方式:有电脑和宽带接入的用户,可通过VPN接入社区医院网络系统,实现网络平台的互通;有电脑没有宽带的家庭,增加宽带接入或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实现“离线联网”和信息传递;没有电脑的,可通过手机短信互动等实现信息沟通和传递;既无电脑也无手机者,可通过社区双向对讲系统或有线电话实现语音沟通和交流。

系统体系构架采用J2EE技术体系,结合SOA(面向服务架构)、Web Services构建整合型医疗信息交互平台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整合型医疗机构,利用信息交互平台进行双向转诊、电子病历互传及处方共享等工作。

标准化构架由基本数据集标准、数据代码规范标准、数据传输规范标准、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组成。数据交换接口标准针对目前已建成的医院HIS、社保(医保)系统设计实现。与异构系统的交互通过Web Services实现。

社区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网络、热线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效率与方便。

交互整合平台的主要功能

集成平台主要功能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灵活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关键步骤,集成平台提供了两种可配置的数据采集模式,一种是Adapter方式的数据被动采集,一种是标准接口方式的数据主动推送采集。同时这两种模式都支持标准的HL7 等数据内容。

行业标准实现:区域的信息共享没有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的,集成平台采用国际医疗行业标准,并依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大量本地化工作,同时参考和采用国内的相关标准。目前集成平台支持HL7、IHE XDS、IHE PIX、HL7 CDA、DICOM等行业标准。

可视化配置管理:集成平台拥有较多的基础组件,每一种组件都有较多的配置,有些可以由开发人员或实施人员做初始化配置,但更多的需要客户来持续配置管理。因此集成平台需提供可视化的配置管理,界面操作应直观明了、简单易用,大体提供数据源地址配置、采集规则配置、标准化映射、采集启停管理及各个组件如Fusion XDS、Fusion eHR等等配置管理。

标准化数据管理: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必须采用统一字典、术语等。集成平台提供元数据和术语的统一维护功能,包括增、删、改、查询等。集成平台的术语管理目前支持HL7、LOINC、SNOMED等主流术语,元数据管理支持国标,卫生部元数据标准。

交互整合平台的设计

为实现上述平台功能,在设计交互整合平台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用户、资源、权限管理:集成平台对外提供的数据、服务、功能都视为资源,提供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实现资源访问的管理。基于平台之上的应用涉及到用户和权限都使用该功能。

多通道传输支持:集成平台的数据传输功能以通道方式实现,它支持多种通道并存,这些通道包括:TCP通道、HTTP/HTTPS、SOAP、JMS、DICOM、Database直连通道等等。

数据传输路由功能:集成平台的数据传输可通过可视化界面配置将数据路由到不同数据接收地,且可以依据接收地的接收协议配置对应的传输协议。

多种方式共享:社区卫生服务信息针对各个数据需求机构是多种多样的,为应对各种需求,集成平台提供多种共享方式,支持HL7消息请求、CDA文档和Web Service访问。

数据安全管理:医疗数据往往涉及到隐私、商业价值,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集成平台在实现采集和共享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因素,对患者基本信息、医疗业务数据特别是敏感数据都进行了一些安全处理,如访问权限控制、敏感信息过滤、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

运行状态节点管理: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共享通常都会关联到多个医疗机构,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了解各个医疗机构平台组件运行的情况。节点管理提供了这样一个功能,通过节点管理可以实时了解到有哪些机构接入了平台,以及当前运行状态如何等功能。

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

首先通过基础数据分析,可以得出100万人口区域内,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典型分布情况。在此例中,通过POS接入层分析可以得出,10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社区卫生POS接入数量为86,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入带宽为512Kb/s,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带宽为1Mb/s。

在汇聚层分析中,根据ADSL方式汇聚需求,86个POS采用ADSL方式接入,共有96个终端需要建立VPN连接,因此基于Internet方式连网的汇聚设备至少需要支持96个以上的VPN隧道数。经计算,VPN支持数据吞吐量应至少为19Mb/s。若需专线方式汇聚,由于专线采用点到点链路,因此根据接入采用专线方式的POS数量可以计算出专线汇聚设备的需求,同时考虑设备、链路的冗余特性,至少需要2台汇聚设备。

在核心层分析过程中,需分别确定核心架构及设备数量和核心层设备选型。核心层网络采用交换机组网,并从网络架构稳定性考虑至少需要2台核心设备。汇聚设备与核心设备采用双链路连接,确保网络架构稳定。

核心层需要负责整个平台所有数据的转发,因此在设备选型时要充分考虑要求。其中,业务系统区、EHR系统区、数据灾备区、安全管理区、外联出口区均采用1000M链路,汇聚设备与核心设备之间采用100M或1000M链路连接,考虑高性能数据转发的需求,建议核心层设备采用10000M核心设备。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通信技术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所涉及到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类型:社区与家庭间的医疗协同通信、社区与医院间的医疗协同通信。

社区与家庭间的医疗协同通信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整合平台。全科医生的责任是满足辖区内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终身的健康服务需求,并与居民保持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家庭与社区间、医院与家庭间的区域背景下工作。这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建立起一套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实现相互间的互动、协作。

社区与家庭间的医疗协同通信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对家庭病患进行定期健康改善跟踪,在家庭与社区之间实现基于网络的医疗沙龙及基本医疗常识等远程健康教育,对行动不便的病患提供远程健康跟踪服务及病情诊断等。

第6篇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医院作汇报发言,具体如下:

一、三季度以来医院经营情况

医院xxx月份实现经营收入XXX万元(其中XX分院完成XX万元),1-xxx月份共完成经营收入XXX万元(其中三江分院完成XXX万元),完成全年XXX亿元目标收入的XXX%。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成果

三季度以来,整体业务量持续回升,医院整体工作平稳向好。

(一)疫情防控方面

严格标准,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相关要求,医院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工作更加科学有序。

(二)学科建设方面

一是胃肠镜正式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我院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推动消化内科专业发展。

二是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专科学科建设,按省卫健委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呼吸内科基础上完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标准化建设。

三是实施医护人员专业提升计划,院外三甲医院专家到我院讲课、查房、会诊等工作已经常态化,促进医院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健康体检方面

一是完成XXX余人次的职工体检。

二是XXXX余人次的体检义诊。

(四)经营管理方面

一是聘任运营总监,牵头组织医院运营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医院运营管理工作,下一步经全力实现运营管理提质增效。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全员参与医院经营发展,努力实现医院共建、共享、共治目标。

(五)保障方面

一是完成医用分子筛(制氧机)采购程序,医院医用供氧从传统的钢瓶供氧时代迈向专业化集中供氧时代,保障了临床用氧需求。

二是完成老病区病房改造,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六)党建引领发展方面

一是医院党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院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将领导班子工作重新调整分工,各条线工作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医院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是组织“中国医师节”活动,审医者初心,提升医师职业荣誉感。

三是组织庆祝建党99周年表彰大会暨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要求各支部及全体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党委的各项部署,不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开展职工棋类活动和羽毛球比赛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增强活力。

三、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学科建设、运营管理和人资源管理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整体病员量不足,经营压力较大,需要深入研究和创新改革。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一)xx月份计划完成经营指标:xxx万元,到第三季度结束,完成xxx万元,占全年xxx亿元目标的xxx%。

(二)重点任务:围绕整体病员量不足的突出问题,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各条线协同推进,打出一套组合拳,具体如下:

1.业务技术条线:围绕“学科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兑现品质承诺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推进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专科联盟建设,按《医联体专科联盟新方案》要求,形成体制机制,半固定一批医联体中心医院专家人才,稳步推进专科联盟建设,同步提升我院学科建设水平。

二是完成社区“健康证”资质办理和医院眼科门诊部资质办理。力争血液透析中心、眼科门诊和新口腔门诊在xxx月份投入运行。

三是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医技医辅科室新技术,在遵从医疗规范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医学装备价值。

四是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兑现医院品质承诺,相对固定一批技术骨干医师到门诊工作,通过便捷优质的门诊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

五是继续实施护理开道工作,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六是进一步加强医保工作,医保条线相对独立,将药械设备管理纳入医保管理,深入研究医保政策,用好医保政策,开发医保市场,用好医保着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七是继续严格标准继续做好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相关工作,保障医院运行安全。

2.经济经营条线:围绕“市场拓展、品牌提升和宣传推广”推进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实服务社区和服务xxx工作,积极推进家庭医师签约,做好行业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品牌推广,特别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做好社区老年人体检和妇检工作,拓展市场,挖掘病员。

二是设计具有针对性,主题鲜明的院内外义诊活动,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力争取得更大实效。

三是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在宣传推广上,请专业公司策划和实施。

四是条线分管领导牵头,对每个科室运营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和研判,对症下药,一对一、点对点提出可行措施,提升科室整体运营水平。

3.保障考条线:围绕“保障有力、考核到位”推进工作。

一是落实医院优秀人才引进办法,加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为医院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二是围绕员工满意,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医护人员的职业价值,实施门诊医师激励方案,落实员工素养提升计划,抓实员工健康运动及休假工作,重视员工身心灵健康,提升员工归属感。

三是组建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心,落实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推进薪酬改革与医院发展相匹配。

四是强化条线工作考核,针对业务技术条线按“二甲”标准,对标考核;针对经济经营条线按任务指标考核。

五是有序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整体医院信息水平,做好信息网络保障。

4.坚持党建引领,按标准推进医院党建工作。

一是按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要求和任务清单,有序推进党建工作,并按要求完成省国资委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调研和考核。同时推进样板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强化班子建设,持续抓好的条线工作,以结果、目标为导向,不断深化医院治理体系建设建设。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服务均等、和睦相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通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构建全区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实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公共资源合理有效配置。2011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2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13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率达到100%。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统筹管理、综合决策工作机制

成立党政领导负责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政策,落实部门责任,形成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合力。

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全面履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职责,各镇(街道)要强化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工作理念,认真指导村(社区)加强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为辖区居民(含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

(二)大力推进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

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由区政府牵头,依托公安部门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对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构建权威、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相关职责部门的业务工作需求,设置不同的信息应用和管理权限。

暂住人口协管员应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及时采集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硬件建设,2011年全区所有村(社区)都必须配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用微机。

(三)实行村(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体制

由区政府牵头,公安、人社、人口计生、民政、司法、住房保障、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一站式”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运用统筹的方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创新工作载体,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体系。各职能部门根据业务特点和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在村(社区)设置专门服务窗口,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关服务,形成村(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区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政策,履行部门职责。

人口计生委负责使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

综治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部门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局负责按照与户籍人口同等投入的标准,研究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项目和开支,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正常开展。

人社局落实好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农民工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就业、失业登记范围,免费提供岗位信息。

社保局健全和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

公安派出所负责做好出租屋房东的管理,落实“以房管人”措施,对符合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根据本人意愿,准予其户籍迁入本市落户;强化暂住人口协管员的管理,督促其及时采集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及时录入流动人口信息系统。

教体局结合区实际,坚持以流入地属地安排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完善流动人口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享有公平均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对流动人口计生家庭户的同住子女入托、入学提供优先优待服务。

卫生局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优势,积极向流动人口宣传计划生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等生殖健康知识;为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办理就医卡,可在我辖区医院就医就诊,免除“挂号费”,扶助检查费免20%(依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惠政文〔〕70号)),为流动人口提供与区域内户籍人口同等的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均等化服务。

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督促物业管理单位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采集物业管理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加强房屋出租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符合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

司法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

工商分局在办理各种证照时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

(四)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面,要做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投入、同考核。

1.宣传教育服务。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开展关爱流动人口的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制作和发放免费宣传品,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保障流动人口免费参加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95%以上。

2.免费技术服务。各镇(街道)要完善政策,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按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孕情环情检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在区接受健康检查免费率达到100%,流动人口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3%。

3.优生优育服务。全面启动流动人口“优生优育促进工程”,对符合生育政策的流动已婚待孕妇女组织开展免费新婚培训、孕前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培训,孕前优生筛查(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对高危人群提供叶酸或复合营养素等服务项目。推广出生缺陷风险评估,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开展幼儿早教。做好宣传倡导,防止发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母婴安全。

4.生殖健康服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免费落实四项手术,提供必要的随访服务,每2年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实行计划生育手术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

5.奖励优待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流动育龄夫妻,要按规定给予奖励;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等待遇。为重病和夭折的独生子女父母开展特殊救助。

四、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年12月—2011年1月30日)。区级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活动相关准备工作,对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为工作扎实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开展阶段(2011年2月1日—3月30日)。各镇(街道)、各责任单位按区政府要求制定方案,有重点、有计划地制定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工作推进阶段(2011年4月1日至10月30日)。各镇(街道)、各责任单位根据方案要求,结合本辖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四)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日—12月15日)。对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评估。

(五)巩固提高阶段(2012-2015年)。全面总结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经验,基本实现均等化服务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责任,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兑现目标奖惩措施,形成统筹管理、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

(二)加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队伍建设。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根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建立好流动人口行政管理队伍。各村(社区)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每500名流动人口设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标准进行配备。各公安派出所的流动人口协管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应依据流动人口规模配备流动人口管理人员。明确基层流动人口工作人员职责,落实待遇,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第8篇

今年,我区共报告法定染病病种17种,发病数1042例,总体发病率279.06/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65%,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无麻疹病例发生。为了及时应对各类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我们加强了预案体系建设,先后完善传染病防控预案9个。加强了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常规监测、应急监测和高危人群监测工作。对结核病等高发病种,我们认真分析,及时应对,对区内结核病高发的中学学生进行了全面体检,共体检4640名学生,对筛查出的22名学生,采取了积极措施,给予了免费治疗。为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区还加强了计免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疫苗接种门诊和接种点建设,由以村为单位多点接种改为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接种,有效保证了接种质量和接种率。今年,我们还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督导,确保了疫情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加强防病知识宣传,发放各类健康知识宣传单28.5万张,电视讲座12次,利用新闻媒体专题报道防病知识20篇条。

二、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今年,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以专项整治活动为着力点,以提高整体工作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开展了公共场所卫生整治,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业户22家。加强了职业病监督监测,对全区厂、矿等生产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监测,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煤矿等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同时,深入厂矿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100%。 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对医疗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通过清理整顿,依法取缔非法行医5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进行了行政处罚,并督促进行了整改。加强了医疗废弃物处理监督,区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单位医疗废弃物实现了集中收集,统一处置。开展了学校卫生集中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卫生安全隐患的各类学校,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有效保障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三、卫生应急工作

我区卫生应急工作,从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入手,完善了《 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预案》、《重点传染病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交警、教育、农业等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并与临近市、县、区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完善了区、乡、村三级全覆盖的报告体系。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和人员队伍培训,针对霍乱及流感开展了应急演练,全面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在12月2日长青公路70.5公里发生的四死一伤特大交通事故中,我局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医疗救援预案》,责成区120中心,出动3台急救车赶往现场,同时向区政府及市局应急办报告,并与交警等部门联动,开展医疗救援,通过及时、有效的应急反映,伤者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正在恢复当中。

四、中医工作

坚持中西并重方针,在巩固我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很抓了中医内涵建设、中医医疗服务及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突出中医养生保健“三进”工程和中医“三名”评选活动,经市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我区中医院的内科、妇产科被评为名科,3名同志被评为市级名医或基层名医。目前,全区12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中药饮片均达到30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80种以上。村医疗卫生机构130个,开展适宜技术都在4种以上,在中药使用上有20家中药饮片达100种以上,有的中成药达50种以上。今年,区政府将血液透析工作作为民生工程落户到区中医院,投入100万元购买了5台血液透析机,中医院又自筹资金购置了2台,目前,已有固定患者26名进行透析治疗。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我区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等指标纳入区政府主要工作任务中,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卫生、财政、计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建立了以奖代补、末位惩戒机制。并将区级配套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公共卫生经费财政专户,保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 区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播报社区卫生相关信息15次,在本地《光华纵览》刊登相关信息25条,设专栏15期;在区政府网站开办《社区卫生》专栏,点击率累计达8万余人次;开展社区健康讲座105次,主题宣传162次,发放健康宣传单16万份;更新画廊56次;制做宣传条幅35条,播放音像147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截至11月末,我区累计建立居民纸质档案264489份,建档率为68.7%,电子档案260208份,建档率68%。

六、新农合工作

2011年,我区参合人数为257089人,参合率为98.82%。从5月份开始,按全省统一规定调高了部分报销补偿比例,将新生儿相关诊疗项目和人工耳蜗等纳入新农合报销补偿范围,年度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提高到6万元。为保证新农合制度有效运行,我们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全区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住院票据微机打印、住院患者日报制度及风险金预留制度,有效避免了基金流失。截止到11月末,今年我区共有47558人次受益,累计补偿医药费5408万元,基金使用率为90.6%,预计到年底我区基金使用率将达到98%至99%。2012年的参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现在参合率已达到了99.6%。

七、妇幼保建工作

加强儿童和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保健覆盖人数21354,覆盖率90.07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1187,覆盖率91.12%。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出生缺陷28 例,缺陷发生率11.8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01%,住院分娩率达到99.89%。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作,截止到目前,共救助 1223 人,救助资金36.69万元。通过新闻媒体、社区讲座、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加强了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宣传。区妇幼保健所于2011年3月被评为 市“三八”红旗集体、6月份被评为“十一五”期间 市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今年,还代表 地区接受了省里检查,得到了省里的好评。

八、医改工作

今年,我们把医改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市要求,我区于今年1月1日开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经费补偿上,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实行了“721”补偿机制。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药品销售价格下降60%以上,门诊单处方均值同比下降50%以上,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3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今年,按照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有关意见精神,我们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同时,采取绩效考核机制,实行了绩效工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对4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改、扩建;完成了区医院门诊楼改造和区中医院改扩建规划,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没有在我区进行,但我区根据国家省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在区医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在8个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选择了8个专业20个病种71个病例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落实了“万名医师支援县级医院项目”和“县级医院支援农村卫生院项目”。#p#分页标题#e#

九、行风建设

今年,我局行风建设工作,以打造文明行业为统领,将今年做为“行业作风建设年”,以“三好一满意”、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为载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廉洁从医。通过开展公开点评处方活动(截止11月末区级医院点评处方9380张),避免了大方、花方现象。通过开展不正之风专项治理行动,严格执行行风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厉打击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违纪行为,在全系统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规范服务示范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倡导“患者至上,诚信服务”的理念,开展规范化、优质化、人性化的全程优质服务活动,使卫生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卫生行业作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医疗;融合

一、引言

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RFID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理空间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医疗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医疗应用有利于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二、研究基础和核心技术

(一)研究基础

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变革,代表了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很多重要领域的技术。(1)RFID物体识别技术。物联网的核心就是物体的识别,一个准确的、代价低的物体识别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获取所需数据并进行处理。(2)传感器技术,物联网中需要时刻关注物体物理状态的变化,这需要传感器技术从环境中搜集数据、产生信息,并对状态变化产生告警。(3)两化融合技术,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4)M2M(Machine to Machine)技术,M2M是一种理念,也是所有增强机器设备通信和网络能力的技术的总称。M2M作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手段,为制造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这种物对物的信息交换就是物联网的思想。

(二)核心技术

1、RFID自动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可以用于距离识别,可以在物体模糊及视线范围不确定条件下,通过射频来自动识别和标记物体,而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

2、传感器网络技术

以传感器技术作为基础,传感器可以收集到数据,数据的整理工作由嵌入式的系统来完成,而对于收集到的数据的上报则是由无线通讯来完成的。

3、人工智能技术

这种技术体现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物联网是一个泛在网络,其物-物相联的现实物理属性存在着多样负责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处理不只是数据收集、计算、分析和整理那么简单。需要类似于人脑的可以逻辑思考、现实感知的智能软件、智能系统、智能网络。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生成结果,通过控制部件实现需要的操作。这里可能要用到数据挖掘技术,在人工智能中需采取多样的知识发现手段。

4、纳米技术

研究物体的构成在纳米范围内的性质的应用。物联网无处不在,覆盖面广,所以要想实现紧密融合,开发体积轻便的系统网络,就应该借助于纳米技术。这种微缩技术可以改变冗余繁琐,实现小到元器组件,大到巨型网络系统之间的交融相连。生产制造的芯片越来越小,耗费的成本也会降低,所以这是一项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

三、物联网智能医疗的应用

物联网涉及感知、识别、测量、定位、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众多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主要可以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医疗信息数字化和远程医疗三个方面。

(一)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

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

RFID 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

2、全程实时监控

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ID 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

3、医疗垃圾信息管理

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 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

(二)医疗信息数字化

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及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病患信息管理

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

2、医疗急救管理

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家属联系、危重病患等特殊情况下,借助RFID技术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详细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急救病患争取到治疗的宝贵时间。

3、药品存储

将RFI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

4、血液信息管理

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5、药品制剂防误

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之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确保病患用药安全。

6、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

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7、信息共享互联

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患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实时地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

8、新生儿防盗系统

将大型综合医院的妇产科或妇儿医院的母婴识别管理、婴儿防盗管理、通道权限相结合,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为婴儿提供一种切实可靠防止抱错的保护措施。

9、报警系统

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正常。

(三)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监护,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患的远程会诊和持续监护服务体系。远程医疗监护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进医院和诊所的次数,随着高精尖传感器在患者的体域网(body-area)范围内实现有效通信,远程医疗监护的重点也逐步从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为及时提供救命信息、交流医疗方案。目前有关技术主要包括:专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而设计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样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宽带射频、MEMS 能量收集器。

1、远程会诊

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2、移动医疗

通过监测体温、心跳等一些生命体征,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包括该人体重、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信息的身体状况,实时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并将生理指标数据反馈到社区、护理人或相关医疗单位,及时为客户提供饮食调整、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为医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数据。

四、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刚刚建立试点不久,正处于技术和标准体系的摸索期,很多与之相配备的制度和管理法规尚处于真空阶段,因此,智能医疗系统的建立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

当前是物联网技术的初始阶段,各阶层、各行业对物联网的热情高涨,对物联网美好前景的描述也让对现代化程度要求最高的医疗卫生行业对其充满期待。但在具体推进上,笔者建议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不能不顾医院的规模和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工作,浪费财力、物力。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在充分理解智慧医疗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部分大型医院进行试点,重点推进,逐步取得经验,为全面建设智慧医院做好技术铺垫。

(二)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目前,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生产厂家较多,感知手段不一而足,标准各异,各种传感器之间,并无统一的标准,为了垄断和控制市场,兼容问题一直不能够实现,这就造成在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不一而足,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调控,因此,在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前政府必须出面加强这方面的统一领导,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医院资源能够统一管理,感知到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三)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涉及的项目很多,各种感知对象读感应资源的反映情况差别也较大,感知定位的要求又不一而足,因此,如果对所有感知对象采取统一的感知技术手段,不仅很难达到对感知对象的精确掌握,而且会造成大量信息冗余,增加运营成本。因此,要对不同感知对象区别使用不同手段,如普通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可以使用二维码、被动式射频标签对其进行标识和感知;救护车、物资车、重大器械等可以采用主动式射频标签,卫星定位等技术进行定位追踪;而一些重要区域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芯片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感知,了解其安全状态。这样,既做到了量体裁衣,又有效节约了成本。

(四)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国营和大型私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智能视频监控,并且对其他信息系统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处理系统,因此,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医疗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与现有系统进行兼容性设计,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

五、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将人类生活的环境网络化和信息化,结合了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代表基于物联网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借鉴科学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经验,将医疗和技术完美结合,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院建设,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过程中的物耗,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总之,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范围非常广阔,也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极其相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疗体系也必将会大规模使用和推广。从而造福整个人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淼.物联网模式下如何实现智能医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8~11.

[2] 李,周鸣等.物联网行业中的智能医疗应用 [J],移动通信,2011,15:22~25.

[3] 梁瑞.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303~305.

第10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物联网;应用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1、美、法两国不同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美国实现集约化的农业信息化生产方式,依托的是高度发达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政府投入型”为主的投入模式,包括重点投资基础设施而不是农作物和提供低息贷款;“政府主导型”的组织模式,包括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化组织结构和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传播方式,包括网络媒体、电话服务和图书馆查询。法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与美国相比,虽然起点比较低但是发展速度快,这得益于其成功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一是“政府型+商业型”的投入模式,这种双方面的资源投入扩大了资金来源,相关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获益,也鼓励了他们继续投资;二是“多方合作型”的组织模式,法国服务主体众多,包括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事业联盟、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农商会等,他们在服务内容、对象、规模上各自有所侧重,形成互补;三是“传统+现代”的信息传播服务模式,除了网络媒体、电话、图书馆之外,主要还有会议、广播、报纸、刊物、传真等形式,呈现出分散、直接、多渠道的特征;四是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体系。2、美、德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美国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其他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精准农业,主要应用的技术有农业数据库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先进的农业信息网络技术使得近20%的农场主选择网上交易,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所有行业中排行第五。德国在农业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决策和控制方面均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和其他信息化技术,并注重技术之间的集成,以保环境促发展为目的。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MichaelChui、MarkusLofflerandRogerRoberts(2010)认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员工行为的感知,以此来改善公司管理。同时,运用物联网的传感器驱动的决策分析,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可以降低开发成本。RFID技术应用于零售业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缩短零售周期、提高供应链可见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未来盈利能力。未来在零售行业中RFID技术有望取代条形码技术,因为它不需要操作人员的视线关注并能够提供更多功能,提高了处理速度和效率。而专业技术的缺乏、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是RFID技术带来的风险。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方面,我国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投入模式,主要包括:属于无偿放款的拨款方式;使资金得到高效、有偿使用的贷款方式;补贴、补助和贴息方式。组织模式是以国家农业部门为主导,其他涉农部门为辅。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投入使用先进的农业信息传播方式,比如“三电合一”“、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农报110”等。在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方面,我国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决策方面的技术得到深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项目,使相关技术落地生根;一些集成化技术已应用于精准农业。广东省发展农业信息化在区位、资源、政策、经济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地)、县(市、区)和乡镇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河北省也已初步建立了全省性、区域性和特色农业网站三大类网站,并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全省农业信息化“114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方面的研究。物联网技术的感知、传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园艺以及农产品物流等方面。传感器可以感知采集目标检测区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为精准农业、温室种植环境监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移动依托土壤墒情和作物用水规律研发出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解决了新疆石河子垦区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电信建立智能农业仓储管理与溯源平台,提升了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者信任感。北京派得伟公司参与了科技部“农业物联网测控系统”重大项目,实现了农业传感感知、传输通讯和分析处理功能。农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查看数据进行相关操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音视频互动方式与农业专家进行线上交流,为作物病害进行远程诊断。

(三)物联网技术在生活方面的应用情况1、交通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公交无线视频监控平台,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和车载监控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另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控制车辆行驶状态、在高速公路上不停车使用ETC收费,等等。2、房地产领域。通过互联网等通讯技术将传感器安置于地产开发涉及到的人员和物体、机器及各种终端设备,将小区医院、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设施的信息上传、汇总,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通,达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3、医疗领域。未来的小区以及家庭内部将建立起与医疗机构的互通互诊的健康检查系统,使医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对在社区内的患者进行简单的诊治。浙江大学附属一院何前锋提出了简约数字医疗物联网,认为医疗物联网是以医生、病人、药品、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物”,同基于一定标准的工作流程的“网”之间信息的交互。4、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改变了物流信息的采集方式,改变了从生产、运输、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物品流动监控、动态协调的管理水平,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集物流配载、电子商务、资金质押、信息跟踪、仓储管理、安保警备、海关安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四)物联网发展仍存在的问题1、信息集成技术落后,信息共享渠道不通畅。使用物联网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用目前的存储方法保存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存储成本也比较高。同时,由于部分乡村通讯手段非常落后,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问题,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流通困难。相关产业、相似流程的信息不能共享,缺少借鉴、重复作业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失败率。2、商业模式待完善,相对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有三种:政府支持的示范性项目、物联网企业做的示范性推广项目、国有大型农业物联网项目。在这三种模式下,不论由谁提供资金,都存在着相对成本高、产业链成员参与不主动的问题。所以,构建稳定共赢、规模化、有利可图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是推广物联网技术非常重要的部分。相对成本较高:一是人力成本较低;二是采纳物联网技术的成本较高。用整套的物联网技术来代替人工劳动力,投入必然会增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这一点成为阻碍物联网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3、开放性不足,规模化应用少。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主要局限在小规模、企业内部,大规模的、企业之间的甚至是跨境的应用并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4、技术标准不一致。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初期推广的过程中,信息采集、传输、人机互交接口的技术标准不一致,各个标准组织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对于厂商而言,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参照,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进而影响终端产品的稳定性和成本。5、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健全。工信部虽在2011年提出《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我国2011~2015年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但针对各省市具体环境、现实背景的更细化的政策文件仍有待完善。各级政府也缺少比较详细的物联网发展规划,使得物联网技术推广大多只是纸上谈兵。

(五)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研究。总结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基于Tornatzky和Fleischer提出的技术组织环境(TOE)分析框架分析物联网发展的影响因素。1、技术本身特性(T)。主要包括技术的复杂性、兼容性、感知效益和成本等。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复杂性与接触物联网技术的一线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挂钩。在各行业(尤其是农业)中推广物联网技术,实地操作人员对该技术的理解程度、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推广成效。若技术太过复杂,会增加了人员操作的难度、降低操作人员的信心,导致抵触心理的产生;其次,物联网技术的兼容性决定了推广的规模。兼容性好的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与原有企业、其他上下游企业业务流程契合;最后,感知效益和成本是物联网技术推广的决定性因素。带有明显营利性质的企业最看重的因素:一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否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二是增加硬件设施成本以及相关维护成本是否不大于原先的人力成本。2、所处组织特征(O)。就是指企业规模、高层支持、技术知识、供应链企业间相互信任等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在面对新技术的推广、实验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包括购买硬件设备和聘请专业人员等;承担新技术实验失败风险的能力也比小规模的企业要大些。高层决策人员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和支持程度,相关人力、物流、财力的支出程度,也影响着物联网技术是否会被采纳。供应链企业之间较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对采纳物联网技术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众企业若想共同推进新技术的采纳,就需要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协作。3、周围环境因素(E)。主要包括竞争压力和政府支持。竞争压力一方面是由于同业企业采纳物联网技术,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不得不采纳以跟上行业的整体步伐;另一方面是合作企业要求而应用物联网技术。另外,政府方面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广的基础上,还需拨出专项资金来帮助更多的企业进行物联网改革。政府政策的倾斜往往是具有超越一切其他因素的影响力的。

主要参考文献:

[1]VenkateshV,MorrisMG,DavisGB,etal.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Towardaunifiedview[J].MISquarterly,2003.

[2]KohCE,KimHJ,KimEY.TheimpactofRFIDinretailin-dustry:issuesandcriticalsuccessfactors[J].JournalofShoppingCenterResearch,2006.13.1.

[3]SeymourLF,Lambert-PorterE,WilluweitL.TowardsaframeworkforRFIDadoptionintothecontainersupplychain[J].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8.5.1.

[4]高娃.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5]黄承红.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对广东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

[6]李治宇,胡志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分析[A].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10.6.

[7]李晋瑶.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8]孙逊.物联网技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

[9]于莉.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

[10]赵松岭.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4.

[11]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span=““>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抢抓5G通信发展机遇,发挥5G对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结合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带动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具有X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5G网络的柔性化、个性化与云化部署,实现全市域覆盖,提供随时即取的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网络支撑能力,实现各行业间深度应用、融合赋能。

2020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X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信号连续覆盖、县城区重点区域信号覆盖。启动建设X高新区应用示范区,重点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媒体、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4项5G示范应用。

2021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县城区建成区信号连续覆盖、重点乡镇信号覆盖。加快推进智慧机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公安、智慧养老、智慧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一批5G示范应用。

2022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重点乡镇信号连续覆盖、所有普通乡镇信号覆盖。形成10项重点示范应用;积极培育一批5G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5G网络建设

1.统筹5G建设规划。加快X市通信基站专项规划(5G规划)的修改完善及审批工作步伐,明确铁塔、基站、机房、管线等设施的规模、布局、用地安排及相关控制要求。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建设规划。国网X供电公司在电力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考虑5G基站建设规划,做好与5G基站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各级规划委员会要将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及其各区域办事处纳入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各类法定空间规划中的铁塔及相关站址配套设施规划。〔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通管办、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通信运营企业及铁塔公司等5G相关单位应加强横向联系,谋求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按照“园区优先、工矿区优先、城市优先”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配套通信设施,加快5G网络建设。在基站及铁塔建设方面,由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统筹集约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宏基站覆盖和“微基站+智慧杆塔”相结合的方式快速部署5G网络;在机房及管线建设方面,由各通信运营企业按照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快汇聚机房、传输管线建设进程。在5G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制定的多功能杆塔规范标准和“多杆合一”智能杆塔指导意见,统筹多功能智能杆塔规划建设和合理布局布点。〔责任单位: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加大公共资源开放力度。按照“铁塔统筹、政府支持、开放共享、服务社会”原则,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所属建筑物(含人防工程与人防疏散场所)和公共区域应免费为5G提供建设场地。各级政府要协调相关单位,免费开放公共场所、学校、展览馆、旅游景点、人防工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体育场等所属构筑物和机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地铁、铁路车站、公路客运站、公路服务区、医院、公共绿地、人防疏散场所、公共地下空间等公共区域,以及城市照明杆、交通标识杆、公安监控杆、非指挥工程的人防报警站(塔)等各类杆塔与地下通信管道、综合管廊资源;积极推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为5G网络站址建设提供场地支持。对没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要加强清理;对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参照最低标准收取,切实减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在资源占用、施工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各类资源资产拥有方应配合做好站址建设工作,积极向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提供各类基础性资料。〔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进5G示范应用

加快行业应用带动,推动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依托X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新型产业集群应用场景,实施5G+智能化可复制可推广应用项目在重点领域产业转型升级。争取5G应用领域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4.智慧医疗。依托X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基于5G技术的创新业务试点,实现专网专线、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服务。基于5G网络开展医院医疗业务、人员管理、资产追踪等管理创新模式,将优势医疗资源辐射到县市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利用5G网络实现的远程业务支撑医联体等医疗协同和资源下沉,助力X贫困乡镇等扶贫业务的优质医疗资源下乡。同时,积极与省内和外省医疗单位开展远程医疗等互动业务,建立基于5G+云计算的以病患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形成省内5G智慧医疗创新业务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智慧机场。探索5G技术在X机场建设和运营中的创新应用,利用5G网络提升机场无线网络质量,实现机场内智能网络随时随地接入,供给旅客手机终端和工作人员移动设备最高性能的无线网络服务,部署5G终端展区、VR游戏体验、机械手臂互动、当地景区4K/8K直播等休闲娱乐区域,提升机场乃至整个X市的品牌效应,通过5G网络实现人流智能检测、信息实时推送、超清视频通话等能力,实现旅客在机场内全流程无纸化、人脸注册/购票、刷脸值机/托运、智慧航显、贵宾迎送、机舱复检、摆渡车提示和远机位复核等能力,通过智能监控摄像环境部署、无人物流车控制和智能芯片行李管控,实现行李全流程可视化监控、货物自动配送和快速减客分舱,极大提升机场物流管控和运营效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X区人民政府)

6.智慧园区。利用5G网络辅助X重点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5G速率、时延、连接能力在工业制造单位研发生产、物流运输、人物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适配应用。在X高新区内的台湾工业园建设5G基站120个,实现园区内区域全覆盖。通过5G网络承载现有业务系统,在重点安防区域、车间库房等安全重地布放高清摄像头980个,实时保证园区安全;在厂线连续布放高清摄像头、球镜200个,借助5G网络,实现园区数据可管可控、人与物灵活调度、生产制造降本提效,将5G与现代工业智造紧密结合完成商务模式应用落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X高新区管委会、X经开区管委会、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智慧交通。积极拓展5G与X市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应用场景,聚焦交通安全、道路建设、信息传递和指挥控制等方面的业务实现。构建路面交通5G智能监控网络,实现移动网络灵活布控,协助交通部门运维管理,实现交通安全高效实时监控预警,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将智慧路灯改造形成智慧路灯、无人机充电桩、信息中转站等多能力处理站点,将停车场改造成无人泊车、信息集散点等多功能智慧停车场,利用路面交通备件辅助智慧城市信息能力建设。在交通指挥中心建立“5G智慧综合指挥中心”,利用5G网络将所有监控、应用、智慧功能接入进行统一控制,整体提升X市内交通环境和流通能力。(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

8.智慧媒体。发挥广电优势,开展4K/8K超清直播、360°互动直播、VR/AR直播等创新应用场景的高新视频服务。借助5G实现媒体业务移动展开,实现移动超清直播、远程超清直播、多机位超清直播等服务,针对矿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以及热点事件进行5G直播,提升城市品牌效应。提供融合新媒体云播控业务、向用户提供新媒体业务,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交易、所需的基础设施服务,为管理部门进行内容管控和技术管理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智慧教育。建设校园5G无线网络,为教学和安防服务。在X推选创新教育示范点,进行5G与教育行业的业务创新试点。通过5G技术实现4K高清直播和全息远程教学的方式达到远程高清课堂直播、跨校联动,提升互动性和教学效果。通过5G技术加强校园安防力量,平安校园人脸识别与5G相结合,AR眼镜连接云端数据库,对采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实现人脸识别及告警,监控中心实时依据异常情况联动安保人员及时采取行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智慧旅游。5G智慧旅游平台应用为游客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在A级景区形成5G网络能力,实现5G数字化定制旅游。通过对用户业务数据的分析,接入5G实现景区导览服务,为每个游客提供游览服务,推荐景点信息及配套交通食宿等。接入5G实现AR辅助讲解,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推送不同的讲解材料,实现旅游信息定制化推送。随着基于5G的泛连接数据链的建立,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的专属定制服务。(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1.智慧公安。实行5G警务智能安防,将警务通、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装备集成到警用智能头盔中,运用5G+AR人脸识别技术,在人脸、车牌认证比对中实时获取被查人身份特征,大幅提高执法效率。推广便于单兵携带或车载的5G单兵布控安防系统,用于临时通道卡口检查安防、重要场所安全检查、突发事件现场人像采集记录和比对等。(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智慧养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与智能化,搭建具备老年信息管理、养老服务订单监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监管、养老服务机构信息管理、养老服务网点管理、分级分区运营管理、养老服务呼叫、养老服务智能健康管理等综合功能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和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智慧化养老服务,整合养老政策、服务、产品、设施等信息,推广智能养老产品和技术应用,以信息化平台和各类实体服务网点的线上线下结合运营方式,实现全市养老信息和资源互联互通,线上线下有效互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智慧应急管理。在整合改造气象、自然资源、水利、地震、农牧、林草等领域已建监测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地质、水旱、地震、气象、森林火灾、农业、城市主要基础设施等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分批次进行监测站点建设,通过后端云计算实现对灾害处置现场视频、语音、文本、图片、身份、定位等数据高效处理,大幅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指挥调度、评估分析、信息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4.智慧城市。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应用演进升级。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借助5G网络打造城市大脑,融合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社区等城市功能单元,增强城市运营和治理能力。充分发挥5G高性能无线网络能力,将智慧城市建设与5G网络相结合,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民政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广体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三)积极发展5G产业

15.培育引进5G企业。支持本地软件开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基础较好的企业,尽早布局5G产品研发等工作,培育本地5G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的5G领军企业落户我市。积极推动5G骨干企业与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对接合作。(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支持产业平台建设。鼓励围绕5G相关产业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产品认证、应用测试、产业监测分析等各类培育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各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5G产业研发创新、示范应用等公共平台建设,对首次通过国家、省级、市级认定的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器和5G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受益财政采取后补助方式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7.加快产业链条培育。鼓励发展光交换、基带、中高射频、图像处理等5G高端芯片、元器件及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基于5G技术高超清视频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全息影像等终端产品。将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列入年度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对影响大、带动强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鼓励企业间开展协作配套,支持本地企业举办或参加国内外5G产品展销活动。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作用,对符合首台套采购政策规定的5G产品,可由采购人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等非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首次采购。(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工信局牵头,市直及中省驻市有关单位参与的部门协调机制,负责统筹推进全市5G建设和应用相关工作,协调解决5G建设中的跨部门重大问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5G网络建设、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区要定期向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公布免费开放站址资源清单,向市工信局报送半年和年度工作推进情况。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要及时收集5G基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交部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

(二)加强要素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5G站址用地支持力度,将站址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涉地县级政府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和用地报批资料的组织,切实做好用地服务。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指导建设方做好设计占用林地的手续办理工作。各供电企业要在用电申请、电力增容和转供电改造上为5G网络建设提供最大便利。电网扩容时要依据5G基站建设主体提出的用电负荷水平和安装位置明细预留5G基站用电需求。大力推进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鼓励参加市场化交易,简化申请报装程序;尚无法改直供电的5G基站应严格执行转供电最高限价。市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巡查力度,及时纠正转供电环节中发生的乱加价行为,对拒不纠正的坚决予以查处。市工信局要加强对频率资源的管理,规范公用干扰器使用,加大频率干扰查处力度,确保5G网络可靠运行。5G基站设置与使用单位应主动协调解决合法无线电台(站)使用单位的干扰问题,无线电台(站)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

(三)强化安全保障。

市委网信办要加强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的整体布局、顶层设计和综合防控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督导,实现基础信息网络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行。5G网络建设单位要严格依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升5G应用安全防护能力,终端、网络、平台、应用层要按照“谁提供服务,谁保障安全”的原则,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四)优化审批流程。

严格执行光纤到户国省标准,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光纤设施纳入市政公用服务报装、竣工并联验收范畴。严格按标准预留5G网络配套机房、电源、管道和屋面站址等,实现与工程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要合理规划5G等通信基础设施所需站址及配套资源,并在设计、施工环节同步实施。对其他既有工程,要加强5G等通信基础设施站址、配套资源的供给,积极落实5G规模部署所需的必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推动5G网络建设“最多跑一次”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满足5G网络快速规模组网需求。

(五)维护建设秩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阻挠施工或维护、非法逼迁、非法破坏、非法占用(或挪用)通信资源等一切妨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护的行为,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群众投诉集中的通信覆盖难点问题。市住建局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支持配合住宅小区光纤、管道、基站、各类通信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工作,严禁开发商或物业服务企业收取进场费、接入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任何不合理费用。市公安局负责联合通信管理、住建等部门依法查处破坏信息基础设施、阻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妨碍应急通信保障及通信设施抢修救险、违规干扰等违法行为。各级各部门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市政公用设施除外)等造成的信息基础设施迁移或损毁的,严格按照通信设施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对迁移或损毁的通信基站按照同等数量提供替代站址并保证传输便利,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确保5G网络通信质量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