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圆明园历史背景基本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穿越了清末、民国、和建国初期的一个普通福州人叶景吕在去世整整39年后,带给了北京老照片收藏家仝冰雪一份不可预计的财富。
老照:财富,大隐于市
镜头一
TIME:1901年
PLACE:伦敦
这一年,叶景吕作为钦差大臣罗丰禄的随员,在伦敦拍摄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显然这张照片让他感觉不错,6年后,这种“不错”发酵到“不可收”――从1907年至1968年(叶景吕27岁一直到89岁去世),他开始每年在照相馆给自己拍摄一幅肖像照片。在每张肖像照的背面,叶景吕都贴了宣纸,用毛笔小楷记下拍摄年份、年龄以及当年的家国大事。
镜头二
TIME:2007年9月的一天晚上
PLACE:圆明园附近仝冰雪的家
这一天,仝冰雪在家里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电话来的是福州一个旧书店老板,说自己在捡破烂的人手里得到一本从福州老城区“三坊七巷”流出来的老相册,照片已经发到了一个网站上,问他够不够贵。仝冰雪看后惊呆了:这组照片就是当年叶景吕连续62年拍摄的那套肖像照。
在淘宝网,这套老照片叫价10万元人民币。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多数藏家认为这套照片定价过高,并且上传到网上的图片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具体反映照片的实际价值,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买家关注。仝冰雪看后立即决定收购它。在与书商一系列讨价还价后,仝冰雪以一个他认为相当低的价格“捡漏”成功。
去年,国内一位收藏家得知了仝冰雪的这套老照片,曾出价超过百万元人民币,仝冰雪没有卖,他对记者说:“这套老照片已经是‘镇馆之宝’,它为我带来的收益(追加老照的衍生价值,如展览、出版等)要远远高过百万。”
和仝冰雪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在北京收藏老照片数量最多的收藏家赵庆伟,在他收藏的几十万张老照片中,也汇集着天南海北的财富。
镜头三
TIME:1998年,每周六的早市
PLACE:上海东台路古玩商集散地
上世纪末的中国,老照片收藏还没有兴起,那个时候只有上海的古玩市场流散着少数老照片。这些渗透着中国古老民俗风情的“小脚女人”和“瓜皮小帽”,主要的客户除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有一个土生土长在北京的赵庆伟。从那个时候开始,赵庆伟就看到了老照片投资的潜力。他雇佣上海专门兜售老照片的一群人在东台路古玩街一代收购老照片,以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购进,赵庆伟对记者说:“即使是这样,也相当便宜。那时候买了老照片,底片都是白送的。”但这还并非他的收获“旺季”。
镜头四
TIME:2002年至2007年
PLACE:北京
做企业出身的赵庆伟在做老照片投资时,与一般收藏家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他看到的是大量掌握资源甚至垄断后带来的收益。赵庆伟说:“那个时候我不挑,什么都买。”奥运会前夕北京的大多数老房拆迁让赵庆伟得到了实惠,他说:“那几年北京拆迁的地方很多,流散出来一大批有文物价值的老照片,都是成批、成万的。”像画报社、人民画报社、民族画报社等,这些专门以图片摄影著称的老图片社的老文物照,几乎都被赵庆伟收入囊中,赵庆伟说:“这五六年才是收获最大的。”
走近赵庆伟陈列老照画廊的人都暗自惊叹,“要是变现那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赵庆伟则早有自己的打算,他向记者透露:“这些照片还有更大的价值,将来我要做自己的图片网站,光靠这个就能衍生出多少财富!”
拍卖:老照,不老价
最近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的业务非常繁忙,随着老照片拍卖的热度不断上升,他们的民间征集节奏也愈加紧凑。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业务助理丁玲对记者说:“从2002年、2003年开始,嘉德公司就开始小范围地拍卖老照片了,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规律性。真正具有规模是从2007年开始的。”
同样是华辰老照片拍卖学术顾问的仝冰雪对记者说:“从2007年至今两年的时间里,老照片平均已经翻了一番,一张普通的清末老照片在2007年平均不过5000元,到现在至少已经升到了10000元。”追溯起这种飞速的攀升,则隐约与一个海外拍卖有关。
2006年2月14日,纽约索斯比拍卖的中国老照片《荷塘月色》,以290万美元成交。在此之后,老照片在中国拍卖的成绩越来越好。
2008年华辰影像春拍专场中,由英国人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三张《圆明园》照片引起了业内不小的轰动。这三张老照片分别表现了当时圆明园谐奇趣景区的全景、主楼楼体和北侧建筑。由于这些照片清晰度高,拍摄技术先进,对圆明园零散石刻的归位和寻找都提供了重要线索,极具史料价值。最终,这三张100多年前的老照片以95.2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中国老照片拍卖史上的纪录。今年3月嘉德四季拍卖中,一套《影像大清国》最终以79.52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嘉德老照片拍卖史上的最高成交价,老照市场的空前热度已初见端倪。
发展:不均,带来升值空间
市场――小国际大国内
《荷塘月色》的天价叫卖,让它的出生地中国变成了一块滚烫的热土。
研究中国老照片市场多年的仝冰雪对记者说:“就同一张老照片讲,现在它在中国国内的价格已经高于国际了。虽然中国最贵的老照片《圆明园》的拍卖成绩远不及《荷塘月色》,但是它们之间其实并没有可比性。《荷塘月色》作为中国老照片拍卖的一个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意义:首先,拍摄《荷塘月色》的摄影大师一生只有三幅作品存世,另外两件都在博物馆,流传于世的只有这一件;其次,《荷塘月色》拍摄得更像一幅艺术照,文献色彩不占主要位置;再次,《荷塘月色》冲印的材料比较特殊,其中有铂金的成分。”
但这并不意味这老照片在中国就没有升值空间。仝冰雪说:“一幅历史影像,在本国的价位高于国际是非常正常的。就人们的审美趋向来看,本国的影像在本国价格最高才合理。”
规模――大国际小国内
嘉德的丁玲对记者说:“目前,国内老照片拍卖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无论从藏品的单一性或是受众的群体小来看,都是初步的规模。”
丁玲向记者介绍,嘉德的老照片拍卖,主要看中拍品的文物价值。内容侧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文献价值高、受社会关注度高的藏品,品种相对单一。在嘉德的拍卖归类中我们也能看出,“老照片”被归为“古籍善本拍卖专场”,而非专门的“影像专场”。但在国际上,老照片属于影像拍卖里的一个门类,丁玲对记者说:“影像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老照片应该是影像中的一个部分。”
由于不同的拍卖公司对老照片有不同的界定,老照片在中国普遍被看做是一种具有史料文献价值的古董。丁玲说:“除了摄影家的审美、他要求表达的意图和摄影家本身的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嘉德更看重的是老照片是否能够具体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时代变迁和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这点上看,国外关注的方面更多,像《荷塘月色》就主要看中它的艺术价值。从照片的内容上看,中国的拍卖市场目光主要集中在中国本土的老照片上――中国的风俗、风光、肖像等。同样作为老照片拍卖,国际上虽然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但是就整体来说,他们关注的方面更加宽泛,几乎全世界各地的历史影像他们都有涉猎。”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由于老照片藏品门类的限制,当然受众群就会有限。仝冰雪对记者说:“老照片收藏现在在中国还属于一个小众的收藏。在国外则是一个很大的收藏群体,因为国外的老照片包罗的内容更丰富。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这个队伍也会扩大。”
研究视野决定升值空间
从中国老照片市场价格来看,虽然国内已经超过国际,但由于地域临近性因素强,中国的老照片还有一定的升值潜力;从老照片的发展规模看,国内与国际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发展潜力更大。
丁玲对记者说:“与其他收藏品相比,老照片的价格并不是特别高,是一个比较好的入门途径。虽然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但老照片其实还并没有真正热起来,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目前对国内老照片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是无法与书画、瓷器等收藏品相提并论的。丁玲说:“其实老照片的升值空间取决于我们的研究视野。对一张老照片的深入研究是综合很多方面的,比如要知道是谁拍摄的、拍摄的历史背景、需要表达何种意图等。随着对老照片的深入研究,它的价值会越来越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来。”
投资:找对方向是关键
同任何一门艺术品价格攀升的道理一样,老照片的价格攀升也必定是有大的机构和大收藏家进入老照片投资市场。目前由于同类照片的国内价格已经高于国外,造成很多中国老照片从国外回流。仝冰雪对记者说:“收藏是精神、文化的消费。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走入收藏界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界人数总的量变大了,投资者取向也有扩展,当然老照片市场里的人也就多了。可老照片数量就那么多,所以造成了僧多‘粥不变’的现状。”
冷门热方向
中国人拍中国
目前在老照片市场上畅销的老照片基本以外国人拍摄的中国老照片为主。赵庆伟对记者说:“中国老照片夹在中国照片收藏体系和外国照片收藏体系的中间,且正好是一个衔接点。像瓷器、书画、明清家具等,只有中国特有,国外没有。恰恰是老照片几乎在国外出现的时候中国就跟着有了。并且在那个时候国外的摄影技术要高于国内。”由于老照片属于“舶来品”,最初掌握它的还是以清末和民国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为主,所以,外国人拍摄的中国老照片相对存世量大,目前是老照片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
仝冰雪对记者说:“虽然外国人的摄影技术相对较高,但是从审美角度上看,外国人拍摄的中国老照片的趣味更接近西方,相对于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中国老照片,我觉得‘中国人拍中国’更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
从审美的角度上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世界最大的特点是神秘,因此他们的拍摄内容和摄影视角以对东方世界的“神秘探究”为基础。而中国人自己拍摄的本土照片,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具有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仝冰雪对记者说:“举一个例子,就拿中国早期的肖像照来说,外国人拍摄的中国人肖像以都是半身像或者大头照,重点突出中国人的面目特征。而中国人自己拍摄的肖像基本都是全身像。就现在看,也有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半身照片。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从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的角度上说,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中国老照片由于更能全面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和艺术审美,因此与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中国老照片相比,更具有研究价值。
从老照片的价值体系上来讲,仝冰雪对记者说:“在国外,早期的摄影史体系梳理得非常到位,对国外摄影师的评价体系已经非常具体。但是中国早期的摄影史并没有具体地经过梳理,也没有系统地研究,评价体系当然也没有建立起来。就是这些原因导致现在的中国人拍摄的中国老照片价格偏低。”目前中国人拍摄的清末老照片价格平均每张在6000元左右,相对外国摄影师作品价格更低。
正是由于价格低,处于冷门位置,所以中国人拍摄的中国老照片具有更高的升值空间。仝冰雪对记者说:“早期中国发达的摄影技术在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但由于沿海城市的湿度大,恰恰是照片的天然杀手,所以这批照片的存世量非常少。那时候很多照片以馈赠外国人为主,大量地流失国外。”
热门新方向
投资成体系
仝冰雪对记者说:“即使我们做最普通的收藏投资,收藏外国摄影师作品,也不能乱收。收藏一定要成体系。”被誉为“‘世博’收藏第一人”的仝冰雪,最看重的就是藏品的价值体系。除了收藏人物肖像老照片,仝冰雪是目前中国收藏‘世博’照片最多的人。“系列收藏”的好处在于,能够全面地掌握该门类的老照片,比单一的收藏更具研究价值和升值空间。
仝冰雪向记者透漏:“我最近还在做‘巨人照’的收藏,找到一批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具有世界高度的人。像这种也属于一个有意思的体系。”
衍生方向
特别老照的独特定位
很多人没有想到,老照片与其他收藏品的不同是,它具有更多的“衍生价值”。
在老照片的衍生价值方面上,赵庆伟最有发言权。他把自己的老照片翻拍出售,作为家居装饰品,甚至在做老照片的电子拷贝生意。赵庆伟说:“我出售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图片网站,因此如果只需要装饰功能,由于我收的老照片多,基本能够满足各种消费市场。”
利用一些强大的图片编辑软件,赵庆伟也看到了另一个“图像置换”的娱乐消费方向―例如,把现在人的脸“置换”到老照片中的人身上,也是全民娱乐时代的一种别出新意的消费。
仝冰雪更是在老照片“衍生价值”里忙得不可开交,目前他正在筹备自己的老照片个人展览,而他的“世博收藏老照片”也已经出了两本书,销量还都不错。
赵庆伟对记者说:“我一直都有心致力于创办一家图片网站,因为收藏了大批的老照片。单单是出售这些图片的电子版本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将来如果有机会也要建立一座博物馆收藏这些老照片。”
Tips:老照片的价格“倍”论
1.品相好:好一分品相价格翻一倍,至少要9分品相以上。
2.知道具体作者的:知道与不知道价格差一倍。
3.有拍摄者签名或照相馆落款:有与没有价格差一倍
4.是否被名人收藏过:有与没有价格番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