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高中历史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探究与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历史老师们必要的教学任务。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获得的知识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新课改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当今实际,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如今各省市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在跟随课改的步伐,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如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高中历史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二是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由于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较薄弱,所以,他们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以往的薄弱环节进行补习,就增加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此外,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没有了解到考试的真正内涵,没有从研究考试入手,一味地认为学习高中历史是应对高考的手段,这就没有更好地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探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可能导致高考的失利;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缺乏继续教育,较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对当今历史的研究,也没有进行知识创新,而导致了自身知识陈旧,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够创新,进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二)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相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高中历史教学有其独到的特点,其特点具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是不相同的,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浅层次对历史的了解;而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和有潜力的人才,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同时,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育对象方面,与初中生不同的是,高中生通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中生比初中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再次,在教育层次方面,高中历史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与大学历史教学间的一个桥梁,肩负着普及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任务。高中历史知识是初中历史知识的扩展和加深,它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积累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了高中生较高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面对如今的社会形式,对教育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也应该如此。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新课改下,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见解,并指出学生意见中的不合理问题,通过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历史问题,从而解决历史问题。另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高中政治中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更加科学地认识历史,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历史的能力。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探讨、研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发掘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探究性学习的好处。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对于高中现代史方面,一般的考试题目都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和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就是要把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当今社会相联系,从而为社会服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把社会作为学生的最大课堂,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延展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大小事,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走进图书馆,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拓展自身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历史的意义。教师在带领学生去参观的过程中,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高中生对历史认识的水平,真正使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
三、 总结。总的来说,要想做好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就必须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为祖国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中新课程通识性培训丛书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龚奇柱.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教学.2006(1).
[3]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2.分享与传授经验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2]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0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地图;教学应用
历史是高中的基础学科,也是高考学科之一,因而历史课程在高中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当然,在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中学教师都开始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方法与新策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将历史地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开展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历史地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将历史准确表达出来
历史地图是一类具有超强直观性与艺术性的教学道具,它可以通过各种线条、各种符号将实际地理等比例缩小之后,再完整地把历史表现出来,因而能让高中学生立马看清一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时的地理情况。历史地图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将历史准确地展现出来。此外,历史地图本身也是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所以历史地图还具有艺术作品中生动形象的特点。在高中历史地图中,无论是江河湖海、山川岛屿,还是平原大漠、城市村落,都可以用各种符号与图像将其精确地表现出来,同时还配有准确的文字加以描述,这样才能有效吸引高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更加系统地将历史展现出来
当前有许多高中历史课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全面了解且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为目的来展开,而历史地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正好能有效地促进这一点。将历史地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能更加系统地将历史展现出来,这样会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历史地图可以通过时间、客观条件、地点等脉络将历史因素连接起来,这可将某段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更加鲜明地展现给学生,学生也就能更加具体地认识它。
二、如何将历史地图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中
(一)利用历史地图导入新课
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尽管导入时间较短,但却决定着整堂课的成败以及气氛。比如,当教到《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用本书27页中《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这幅图对新课进行导入,通过地图将课文导入进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课做铺垫。
(二)对历史地图深入挖掘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让学生掌握一些书本上没有明确讲出的隐性知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分裂局势及其成因与规律也可以从地图中发现。比如,教师将《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以及《三国鼎立形势图》进行比较,学生能清楚地从图中了解到,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南北对峙局势通常都是沿着秦岭、淮河来划分的,而南方政权能利用高山河流这些地理优势来挡住外强的进攻。同时,还能了解到江南地区因其良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农业,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稳固其政权。
(三)对历史地图的情境加以扩展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将历史地图中的一些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情境加以扩展,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常常会利用历史地图中的地貌特征与人文景观来创建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教师可以将《辽宋夏金元经济示意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我国古代农业、牧业以及政权的分界线有所了解。此外,还能让学生了解到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而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与生产差异,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我国古代南北方出现对峙的主要因素。所以,通过历史地图为学生创设、扩展历史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有利于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历史地图是最有实用价值、最富创新精神和最具改革意识的教学资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工具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能把我国古代历史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碧琼.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起到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2):128.
[2]于洪梅.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有效运用及案例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13(4):124-127.
[3]刘小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地图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4(8):100-102.
[4]柳付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5):52-53.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新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开始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翻转课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教学思维,使高中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本文围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历史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课堂教学需要适时作出调整和转变。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是以此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并在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学习视野,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历史,进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极影响
1.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枯燥乏味,历史的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而死记硬背成为最主要的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使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出发点,利用翻转课堂将历史教学赋予和全新的形象。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创新和丰富了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开始以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进行挖掘,在课堂当中予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和描述,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学习兴趣自然会得以提升[1]。
1.2增加高中历史教学的新鲜元素: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高中历史教学的新鲜元素是有效的途径,通过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即可实现。翻转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传统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所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甚至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翻转课堂实现了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效的重构,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全新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更加新颖的予以呈现,为高中历史教学增加了新鲜元素。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基于高中历史翻转课堂,以全新的视角展开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让学生对历史有着全新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出来,,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2]。
2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2.1教学设计:
在高中历史翻转教学当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分别针对历史翻转课堂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并有效予以衔接,进而提升翻转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课前环节,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渠道,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查询与之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资料文献、图片、视频纪录片以及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由学生自主进行查询,整理相关资料,从中归纳关键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环节,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查询的信息资料,那到课堂当中来,以PPT、视频等多种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将历史知识呈现出来,集中展开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专注度自然会得以提升,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PPT、视频的时间要有效的控制和把握,保证时间安排的恰当,并紧紧围绕历史教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充分发挥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其中有所收获,进而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当中,教学内容的规划安排更加合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恰到好处。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由教师予以有效指导。加强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后环节的测评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历史教学知识点,并在下一阶段的课堂当中予以反馈,解决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的难点问题。课后环节主要包括提问、问题处理、测试以及反馈等内容,实现高中历史知识点的内化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将其作为学习成果予以分享[3]。
2.2翻转课堂路径多样化探索:
建立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作为课堂外的交流平台,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在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为高中历史教学开拓了多样化的路径,提升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参与度。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媒体资源,将高中历史知识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高中历史翻转课堂当中,更加着重于交流和分享。在进行“二战”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利用纪录片视频以及相关影视作品,最为历史辅助教学,比如《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以及《朗读者》等影片,与“二战”时期的历史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更加扎实的牢记和掌握。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率,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
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历史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基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翻转教学”的教育理念,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多样化路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3]黄阳,刘见阳,印培培,陈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00-106.
【关键词】阅读法 新课改 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62-01
对于历史教育,革命先辈曾有言:“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因此,历史教学的一个主要意义就是丰富学生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理性思考的能力。要想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 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让高中生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体来讲,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历史教学需要
历史这门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这是由该学科的社会功能及内容所决定的。历史内容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基础性知识,自身发展为一种客观过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根本不可能重演、再现。历史有着较强的抽象性、间接性、不可再现性,从而加大了历史教学难度。通过阅读法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学会在对历史的观察及思考中,在历史经验的教训当中,找到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阅读法符合高中学习阶段的特征
高中生的学业比较繁重,中小学阶段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根本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引导其进行广泛的阅读并掌握阅读规律,逐渐养成积累学习资料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法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高中生的思维有着较强的抽象概括性,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运用相应的理论指导其分析综合材料。阅读是高中生把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
二 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
我国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及处理相应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及合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出现了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作出理性客观的评价。但单一的情境教学法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例如学生缺乏历史常识、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等,阅读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保证教学效果。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营造一个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2)加强师生的互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法,创设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总之,高中历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营造出历史学科独有的氛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实际价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进行学习
在激发了学生们的历史兴趣之后,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进行学习,积极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及阅读技巧。历史学习绝不是对历史信息进行简单接受,还必须在接受相应信息的时候分析信息、理解阅读材料,最终形成独立阅读及批判性阅读的习惯。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法来学习:(1)编写相应的历史知识提纲,要求学生们按照提纲进行阅读,学生根据老师所编写的提纲进行阅读,可以将知识要点用问题的形式列成相应的表格,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识记、理解及运用,从而让学生们带着目的去阅读,提高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要求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在历史教材上做上相应的记号,深化对教材的记忆和理解,提升阅读效率。(3)引导学生将阅读分为粗读、选读及精读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们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三 结论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从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高中历史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人类历史,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想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如阅读法进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晓南.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更新
随着新课改在各地的推行与实施,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特别强调素质教育。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便是历史课堂的全部教具。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难以再现宏大的历史场景、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不少教师抱怨家长、学生轻视历史课,并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完全归于整个社会的功利性。笔者认为,怨天尤人,无益于事情的解决。作为教学高中历史的教师们,应积极动手、大胆改革,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成绩,改善历史学科地位。
1 更新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观念,只有带着这种观念从事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才有可能实现素质教育。
2 灵活地备课
传统的备课方式主要是备课本、备学生,新课改之后,这样的备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所以要有全新的备课观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认为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应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我在教授高一历史时,曾采取以下备课方式:(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3 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我们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3.1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提供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3.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情景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情景教学可引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产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置情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景设置一定要新,引发学生兴趣;其次,要实,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触摸到;最后,要注意层次性,步步深入,难度逐渐加深,既切忌直露,使学生不思而解,又切忌深奥,使学生百思不解。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根据课堂情况,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进行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教学资源;应用;助推剂
由于历史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遥远而神秘,让他们捉摸不透,而乡土历史则是发生、发展在我们每一位学生身边的,在情理上来说,比较容易被接受。在乡土教学资源中,每一座古建筑物,每一片残垣断壁,都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将学生领入其中,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历史的气息,体会历史的发展,不仅对于他们知识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他们重塑对祖辈的态度也会有较大的帮助,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多途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乡土教学资源积极地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教学资源的推动作用
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
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我国这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国家的所有历史都囊括在内,有些地方性的历史,因为其不具有全国性的学习价值,进而就在教材中省略了。但是,这部分历史对于当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应该在每一代当地居民中传递下去。因此,授课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引进一些地方史的内容,因为那些地方史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是一些土生土长的,当地的学生可以直接地感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当地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历史,让他们感觉到历史的真实、可在的,就在他们的身边,而不是遥远而神秘的;他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力,由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联系到当时整个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穿插着乡土教学资源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谛。由于乡土教学讲述的是本地区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学生的先辈亲自经历过的一些变化,在他们小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所耳闻,在他们的日常中,总会受到一些模范人物和英雄人物丰功伟绩的耳濡目染,因此,乡土教学资源中的历史因素是他们感受最为真切,离他们最近的历史。
因此,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再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历史教材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把学生对故乡、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地升华,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起他们的爱国之情。再结合乡土教学资源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适当地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认知纬度和时空内涵对乡土历史进行独一无二的把握,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操,陶冶他们的心智,启迪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其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3.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将乡土教学资源引入高中历史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题资源供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面对新的课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可以去参观查阅当地的博物馆、档案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还可以通过实地的考察或者是实地采访来获取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肯定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知识,学会了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真正地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把课堂学习洒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将乡土教学资源引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途径
1.开展专题教学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专题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如,在完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对本地区的建筑风格进行相关的研究,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建筑风格的改变,进而使其亲身的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在我国古代,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是,以红砖为主的三合院;随着的爆发,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西式的建筑风格也传入到了我国,出现了中西结合的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厦门鼓浪屿上的别墅。
除了开展一些第二课堂的研究性活动,任课教师还可以举办
一些专题性讲座,或者是尝试着多进行一些野外调查、参观的工作,让他们多去触摸一下脚底下的这片土地,多去体味一下身边的真人真事,多去参观一下历史古迹,感受一下先辈们的创造精神和浓厚的家乡文化。
2.实施穿插教学
在教材中,往往省略对乡土资源的介绍,但是,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讲述中国史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乡土史的内容,将其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的共同点,让乡土史对中国史进行相应的补充。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把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历史。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乡土教学资源引入到高中历史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其人文方面的素养,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将其引入到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有明显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瑾.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2):84-85.
关键词:教学主体 主观能动性 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上转变观念,改变思路。改变这种“传道”“授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平等的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快乐、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悦的情绪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统一,发挥老师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历史的课堂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认识知识,获取知识,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去思考,让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同学们认识事物有着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积极地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们上历史课感觉不是一种负担,而是种欣赏,互动的课堂教学,乐在学中,学在学中。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高中历史的氛围
有不少高中学生认为:历史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历史人物、年代、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乏善可陈,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课程。鉴于此,我们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就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善于营造学习高中历史的氛围,为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展开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1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我把全班首先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个小组负责我国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男女服饰的各自特色,以及怎样随时代地发展而变化,并能够对“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且得以流行”做出合理的解释;一个小组负责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饮食有什么特色,又怎样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且能够比较详细地说出“四大菜系的特色和招牌菜各是什么?以及各地的风味小吃都有哪些?”;一个小组负责我国的居室建筑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各有什么特色,并且能够将“西方居住理念传入我国之后,我国的居室建筑和家具陈设又发生了哪些变化?”陈述完整;一个小组负责我国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习俗风尚各有什么特色,以及怎样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变化,并举例说明我国传统婚姻的优缺点具体在哪里。给学生们留出一天的时间准备、交流整理、归纳总结。到了上历史课的时间,差不多每个小组都能够条理清晰地将所负责的内容阐述完整。有的小组按年代从古到今采用了列表的形式逐一介绍,逻辑性很强;有的小组在进行阐述时,又及时地变换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图片,相辅相成,形象生动;有的小组则是将问题分成几大块,每一K各自都叙述清晰后,又归纳总结。这一节历史课上的非常成功。总之,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对其可望而不可及,通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问题,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设置的问题又要有一定的情趣,怎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
中外历史、从古到今,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史事件、历史故事更是浩瀚无穷。因此作为高中历史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将历史课本的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机械地学习课本知识。我们应该努力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并且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广泛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我看过有关袁腾飞的一段视频,他讲课语言幽默犀利、问题深刻、方法又灵活多变,开创了风格独特的讲史新风。他著有《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个历史挺靠谱》等著作,其中讲述了浩瀚的历史知识,将一段段过去冗长繁琐的历史演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看后我受益匪浅,原来高中历史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讲解、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兴趣的法宝。例如,我们在学习“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图片、幻灯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来展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复杂情景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能够以史为鉴,以古喻今,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正确地引导,只有学生对学习高中历史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入展开的重要手段,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掌握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我们在讲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时,可以事先要求学生认真查找有关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相关的材料,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怎样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我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到作为比较进步生产方式的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生们也可以进行专题讨论。通过辩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增强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而是应该跟随时代地发展变化,营造适合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作为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燕.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谈[N].黔南日报,2011.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在课程改革以前,全国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课程改革以后,初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的变化很大,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试方式与初中存在有很多的差异,这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的历史难教,学生难学,是长期困扰在高中任教的历史老师的问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不过时的长效问题,是在一线的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在教学上相对独立,实施初、高中分离后,初高中教师双方都对对方教材缺乏了解,许多高中教师没有上过初中的课,所以对初中教学和教材并不一定了解,高中教师常主观地认为,某个知识点初中教师已经讲过,学生应该会知道,不用再讲了,一笔带过。
(2)从初高中教材内容来看: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为单元进行编写,没有时序性。新教材突破了多年来历史教材以编年体编写的形式,采用专题史的形式编写。编者认为新教材按专题、采用中外合编的形式,可以与初中教材区别开,可以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变换认识历史的角度,可以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探究问题。这些意图和观点是正确的,但却没有充分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历史教学现状。
(3)从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是不可替代的一门国家课程,但历史学科始终都摆脱不了“冷门”、“副科”的地位,特别是初中,还有一些初中农村学校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历史课被抢去成为主科的讲评课、练习课,加上中考是开卷考,所以不被学校、学生、家长重视。高中虽有文理分科,但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儿。
(4)从学生层面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并不兴趣,历史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很差,一些常识性史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都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讲,高中教学就是从零开始。
二、对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1)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解决初高中教材脱节问题,关键在教师,主要是高中教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好高中教材,也要备好初中教材,在对照初中教材后,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补充或扩充,以实现教材的衔接。例如有以下几种情况,本人认为必须要适度补充:一是初中教材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建议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二是初中教材中已讲述较多过程性史实但观点不多的,建议延伸教材,着重在教材分析上进行扩展,借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初、高中教材中都有的,高中可以根据课标和考试要求或略讲或进行知识梳理、归纳特点等再深化。
(2)紧扣课标,实施递进式教学。解决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点的积累和一步步的改变,所以本人认为可采用递进式的渐变方法,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衔接。
(3)创新形式,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师应创新课堂形式,改变“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历史形象,开发故事课、读史课、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课、地方校本课程等多样化课堂形式。许多人对历史的兴趣是很“原始”的,社会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一样“原始”,大多停留在趣味、生动的历史上,这种简单直接的兴趣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慢慢衰退甚至消失。如内容难记难学、概念不能理解、其他学科学习的压力等。历史教师应利用、刺激、稳定学生的这种原始兴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高中教师常把鲜活生动的历史变成了背景、过程、影响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兴趣在背景、过程、影响的知识结构中,在政治、经济、思想的思维结构中一点点消失。所以我认为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教师插讲或由学生自己讲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看一些相关视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没什么不好。
(4)手段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历史的主角是人,是生动、形象的,但是历史又是过去的。如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讲授,单纯的语言传递气氛沉闷,除非老师会说评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了局限,教师可以把相关图片资料、歌曲、影视资料等制作成课件,发挥声音、图像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欣赏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是不同。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行考试制度、教材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唯一能掌控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堂,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路径,就一定能实现从脱节到衔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提高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分析,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高中历史的学习和考察也逐渐体现出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客观的浅层次知识逐渐减少,对历史的分析能力的锻炼和考察逐渐增多。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向自主学习的方向靠拢,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让课堂从死板的讲授逐渐转向趣味性的自主探究。
一、高中历史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自主学习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不断地改变中趋利避害,从而实现真正有效提高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效率的目的。
(1)个别高中历史教师将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只是把读书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却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没有适时的进行检查,到最后自主教学就成了一种表面上的功夫,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让他们连最基本的内容都掌握不好。比如,教师如果提前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然后说“下面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自主学习”,同学们就有的看历史教材,有的做历史作业,这其实就是一种放任自流的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学习,不是说就完全由学生说了算,也不是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教师角色的严重缺位,教师不能够在教学中“隐身”,而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导。
(2)统一目标要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当前历史自主学习中,大多数的教师会用统一的学习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自己设定计划,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学习和不断地探索,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踏实。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自主学习,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学生,教师,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多种因素,在教学设计上灵活多样,情境创设上符合教学实际。
二、高中历史自主学习对策及建议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必须得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自主学习需要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温柔和善的对待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讲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营造出让学生自主发挥,张扬个性的气氛,要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增强自我意识,发掘和释放自己的潜能,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可以通过组织演讲,促使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文史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开展辩论赛,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展现知识的平台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于历史问题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互相讨论,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国共合作中,关于同志冒着生命危险赴的原因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之间进行探讨,然后自己在课堂上说出自己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总结。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很不错的。
2.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高中历史教师在自主学习环节设置的题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在课前预习的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教材中的基础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对于一些客观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设置还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在课堂的讨论的环节,教师对于所要探究的问题的设置不应该太难,但是应该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对于讨论的参与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不断提出有意义的新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探讨中自己找到问题的出口。教师应该从大的方面的掌控学生的讨论情况,对于讨论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交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对于问题的探讨以及答案的总结都应该是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的。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传授和指导,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明确知识的框架,应当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要根据书本的目录,大事年表以及每一章开头的引言,让学生对历史的脉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学习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应当把握它的背景、经过、结果等方面。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一个历史事件的评述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仅要考虑到主观的因素,还应该结合客观的事实,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应当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
教师可以创造一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掌握正确的方向,避免盲目,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利于培养其学习习惯与能力的问题,引导其主动探究,训练其自主学习的品质。
三、结语
学校开展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出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高中生。教师在实施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尽力符合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刚.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34:89.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对话教学模式,这就规定教师对自身要有个新的认识,在教学历史知识时应该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充分的体现出来,鼓励学生以自身的经验、知识与教材有创造性的去对话,能够确保从整体上构建事实性的历史知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学会成为学生们学习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学生们依据自身不一样的观点去对话。就学生的学习来讲,通过对话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将已学习到的历史知识点充分的展现出来,通过互相之间的对话交流,对他人的观点学会去聆听,对不同观点所代表的真正意义可以去用心去挖掘,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帮助。
二、具体的应用分析
(一)注重营造氛围和创设情境
1.将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营造出来。
民主、平等的教学是对话教学的本质,要平等的去交流,缺少了民主、和谐与平等,真正的对话也就不复存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用对话时,要将平等的理念树立起来,确保对待每个学生的时候都要公平,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选择,对学生们内在的主体能力上要予以信任,不能试图的操纵和控制对话,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倾诉要设身处地的去聆听,对学生的意图进行叩问。教师的真诚能够使每个学生去感受,进而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的参加到对话的过程中去,在自由、平等、无拘束的氛围中使学生能够将意见发表出来,将个性能够从分的展示出来。例如,某教师在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进行讲解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然后他们分析这一课该如何去学,之后让同学生们自由的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应该对比去学习、一些学生说应该分层次学习,这样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2.在历史教学中将有趣、启发性强、真实的对话情境创设出来。
教学的有效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利于对话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令学生可以积极有效的投入到对话中。例如某教师在对《》进行讲解时,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真实的现场利用多媒体展现了出来,并且在创设对话时,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作为对话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下面同学们我一起来讨论下的发生、经过与结局,将真实性强的对话情境设置了出来,进而将学生的对话热情激发起来,对学生的对话在内涵上进行了丰富。
(二)开展高中历史对话教学
1.师生间的对话。
这是对话教学中应用最多也是最常见的对话形式,是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能够让学生将历史知识的主体构建起来。人格尊严在教师和学生间是平等的,然而在发展水平、能力水平、经验水平和认知水平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教师要做好帮助与引导。要将学生向合理的对话范围中引导。例如某教师在对《》进行讲解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向着正确的对话方向前进,教师对虎门硝烟这一历史用对话的形式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学习,为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学生之间的对话。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方式,也要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对话,使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不断的丰富自己。使学生在互相之间对话交流中能够自身认识到历史学习的不足与缺陷,进而积极的吸取对方学习历史的经验与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对《》这个课时进行讲解时,教师为了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针对的胜利原因上进行了对话交流,之后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切磋与交流,将各自的长处发挥了出来,有效的提升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实效性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及文化底蕴等,从而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1]。而历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能够极大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实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并贯彻新课标理念,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每个教师不断探索的主要课题。
1.合理制定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而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正确理解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的的要求。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规定了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实际上,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最低的教学标准。
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了新课标的内涵后,不能满足于完成了规定的教学内容,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在此基础之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学习中,主要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虽然它是两周时期确定的政治制度,但与夏、商两朝的政治制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上,对夏、商两朝的世袭制、神权与君权等内容进行适当的了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新课改提倡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并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新意和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新阶段”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歌曲《春天里的故事》,通过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慢慢将久远的历史“重现”在学生眼前,烘托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2]。
当学生思维被很快调动起来后,结合歌词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如歌词中1979年春天,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指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当时是一个怎样的政治环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良好的课堂氛围更能吸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论结合
历史的学习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开历史真正的面纱,了解历史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最后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3]。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和学科能力的最高要求,是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和事实的分析及判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科基本理论教学,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高中历史教材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编写的。因此对历史的认识贯穿了历史的、唯物的及辩证的观点,如人类和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矛盾形成历史运动,人类社会在矛盾中不断前进;一切历史现象受因果关系支配;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上升性与回复性的统一,并呈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一切历史的发展都具有其偶然性及必然性,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必然性;历史事件的本质决定其性质,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4]。
网上曾有人讨论,如果没有之后的全军北伐,则可能已取得成功;光绪皇帝若拥有实权,或许会取得成功;如果短寿或早死,则的局势也许会大不相同,等等。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仅看到了现象而未抓住本质,忽视了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的支配地位而只看到历史的偶然性,且过于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只有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偶然性与必然性联系起来,才能抓住历史事物之间的本质关联,揭示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使他们领导的民主革命注定无法取得胜利。只有加强史论结合,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4.组织高中历史同类知识对比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难能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一步到位,尤其,高中生易受其思维水平的制约。因此,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同类知识的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巩固知识,理清知识要点,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最终提高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关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部分,可将同类知识进行对比,通过制作表格,对比分析君主立宪制与总统共和制的相同点,发现两者立法机构均是议会,均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等。同时可将两者国家权力中心、议会产生方式及政府政治特色等很多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同类知识点间的对比,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十八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5.转变高中生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由教师贯穿整堂课的单项知识传递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逐渐发生转变,不仅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另外,教师也是学生意见的倾听者。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角色转变的前提。伴随着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明显,学生积极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与同学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事实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更适合新的教学环境,对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有极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理顺课堂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加强史论结合,组织同类知识进行对比,并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而只有历史教学实效性的实现,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达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保证高中历史教学更科学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彬彬.开展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3):114.
[2]王晓青.浅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C,201115(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