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7:2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历史高中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初中历史 学习衔接 激发兴趣 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88-02
高初中的历史学习,对于高一新生是一个大难题。如何做好其衔接,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一、首先做好学生的衔接问题
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中暴露的问题很多,多源于思想上的懈怠和学习方法的滞后。
(一)思想松懈
学生中考完毕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经历漫长的假期后步入高中,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加之历史本身是一门时空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从内心深处并不重视。当前高一不分文理科,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升学压力下非常自然地将语、数、外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主课。而理科高校和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以及就业问题上的优势导致重理轻文观念日重。物理、化学便也成为嫡系学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地位颇为尴尬。在此氛围中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便颇为有限。
(二)学习方法滞后
初中学生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不太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历史问题。初中历史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这种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时空跨度大,课时紧,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善于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很多新升上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那套历史学习的老方法,甚至考试前还要求历史老师划出考试范围,好临时突击背诵应付考试。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衔接好高中的历史学习。
二、做好教材的衔接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衔接上过度脱节,导致学生感觉高中历史很难。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非初中所能比,且更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使得学生思维难以很快转变,学生就会感到历史很难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又突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编写体例的不一致。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初中的历史教材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编年史形式出现,学生按照时间把握中外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线索明晰,容易理解和把握。而高中历史教材则打破时间体例编写,更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用学习模块加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而且根据教科书多样化的要求,历史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过渡促进了教科书的多元化。由于各方面原因,初中简单的形象思维很难迅速过渡到高中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简单历史知识,不足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去支撑高中那种具专业化倾向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很难从相对简单的初中课程流畅地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学生思维产生断层,这成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三、做好教师的衔接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学生习惯了教师不断的反复强调。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通常较多,而且高一每周仅有两课时,教学进度较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r间就吃透教材的内容。而教师顾及到进度也不会在课堂上多次的反复,导致部分同学对高一的历史消化不良,理解困难。同时加之个别教师在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缺乏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方能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延续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培养其成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结合多年中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
(一)做好学生思想的衔接
1. 思想上。学校应该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适当地作一些历史学习的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暑假完全荒废掉。而新高一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要通过典型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学习可以借助历史文化营养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智慧。同时对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着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
2. 学习方法的衔接。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环境开放式,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加以指导,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和书写规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分析、归纳、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做好高初中教材的衔接
高中教学内容虽然增多了,但诸多内容上还是和初中内容有承接性的。因此敷师应该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要认真研读初中教材和高中考试卷,加强与初中历史同行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材的编排体例以及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学情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课下交流,摸清高一学生的历史素养的真实状况。在教学中相同知识点应注意复习,并指出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而高中新增的内容则应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使学生在旧知识上可以温故而知新,在新知识上可以触类旁通加深理解。鉴于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紧扣历史课程标准,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其尽快和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做好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历史在中考中的分值偏少,实行开卷考试无论是学校、家L、学生本人对历史都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偏低。作为高一新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归纳问题更缺乏深度。故此,历史教师要适当放慢起始的教学进度,让高一新生有两三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再逐步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尽快适应,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历史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清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创设新问题和新情境,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消化高中日益增多的历史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使历史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莫过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让学生喜欢历史课,从中产生兴趣。具体可采取诸如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
2. 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书本的知识,因而高一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3.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赞许时,心理上就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因为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成就的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
总之,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衔接准备。虽不能完全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一定能够提高高一新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尽快融入高中紧张而忙碌的学习中,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有效性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更新教学观,转变教师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二、关注材料学习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新型高中学习方法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一些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历史课堂,如何认识这些学习方法并有效发挥它们的作用,值得我们研究。例如:
材料学习法是提升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材料学习法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推论,说明观点;第二,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第三,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料学习活动法要学生经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而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体现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关于历史实物与历史图画、表格的功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主要在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人们对此有新的认识。图表的功能不完全限于其直观性及兴趣性,合理运用图表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因为一些内在的、本质性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历史形象的各种表征显露或折射出来。
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三、优化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逐步实现高质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省高级中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实现与全国教育改革的正式接轨。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矫正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到努力尝试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的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新式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1)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新课改强调要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抛弃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包办一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结合不同知识和学生实际,体现“三维目标”;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加强教师在问题导入、活动开展、归纳评价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2)搞好教学的前端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一堂好的历史课,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表达交际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搞好教学的前端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高中历史重理论(不像初中历史重史实),而且在知识内容上更加宽泛。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标准不一,同时也要看到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初中历史知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素质低下,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正确方法,没有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就能够对症下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措施。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大力宣传、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向学生讲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活动的实践中感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加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沟通和学生之间自主学习的经验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4)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实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现状以及自学能力,选择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指导。自主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的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可操作,费时少而收获多,这样学生就勤于自学、乐于自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时,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以促进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与学生共同一道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之间学习方法的交流,让学生畅谈心得体会和开展帮扶活动,以利于学生不断形成科学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转变师生的角色定位,使历史课堂教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味着教学变革新时代的到来,将会大大提高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我省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推行之际,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高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够开创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学生其他学习能力的基本保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是不可能拥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其乐于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1.巧设导语,激发兴趣。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极大地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导入法很多,如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情景导入、辩论导入等等。
2.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疑和解疑的活动,把学生逐步引入一个别有洞天的境地,让学生在平凡的教材中见“奇”,从而让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产生兴趣。
3.课堂延伸,培养兴趣。历史知识极其丰富,仅靠课堂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所以应重视课外的延伸,如组织学生参加历史课外活动,组织专题讲座等等,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精于自主学习
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更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获得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考试;复习;有效性
学生不仅在日常的学习中要积极努力,而且还要掌握有效的备考策略,这样才能考出最优异的成绩。历史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也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考试复习,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目前高中学生在历史考试复习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高中学生在历史考试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目前高中学生在历史考试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教学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教学一方面注重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然而复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与考试相关的复习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参加重要的考试之前进行有效复习能够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的目的。目前高中学生在历史考试复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据此进行分析。
(一)考试前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虽然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然而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知识数量巨大,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现代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然而学生只有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因此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考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高中学生在备考阶段往往忽视对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时间不充足”的心理,实际上基础知识是日常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只要花少量的时间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成效,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往往会影响学生考试的得分。
(二)不善于把握重点与热点知识
历史考试题目虽然涉及的重视点角度,然而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考查学生对重点问题与热点问题的掌握。翻开历次大型历史考试的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依然注重重点知识的考察,同时现代历史考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考察热点问题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很多考试试题或许会围绕这一热点问题设置题目,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系统的复习与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的问题。而目前高中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善于把握重点与热点问题,继而影响了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三)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不足
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忆,更重要的是要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通过思考把握历史知识点的脉络,通过思考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学科。而目前高中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不理解或者记忆不清楚的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然而却没有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不少学生在考场上会发现,原本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记忆已经变得十分模糊,原本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巩固,从而对学生的考试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四)历史复习阶段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学习方法,虽然通过死记硬背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点,但是对于现代历史考试而言,死记硬背已经难以有效应对灵活多变的考试题目。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考试之前学生拿起历史教材就放声背诵,结果学生背的口干舌燥,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学生在新时期的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摒弃死记硬背的做法。
二、应对高中学生历史考试复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学生历史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有效备考,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引起重视
在复习阶段学生不仅不能省略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环节,而且还要引起重视。由于历史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浏览的方式,学生快速地将基础知识在大脑中重现,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原本学生已经掌握而出现遗忘的知识点能够使学生重新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复习,还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解题速度的效果,大脑中清晰的闪现知识点能够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快速的找出答案。总之在复习阶段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引起重视是必要的,学生也应该引起重视。
(二)着重复习重点与热点知识
学生在有效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对重点与热点问题引起重视。学生要凭借学习经验将教材上的重点知识筛选出来,进行重点掌握,同时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时刻关注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并与历史学科学习联系起来,进而在备考的过程中准备与热点相关的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提高得分率。
(三)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
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也十分重要,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许并没有为学生所发现,而在复习的过程中这些隐藏的冲突就会凸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通过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能够通过思考使学生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在历史复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思考在历史复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
(四)将历史知识点的复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标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在目标陈述上,采用相关的行为动词对学生历史学习结束以后的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进行表述,其行为主体是学生。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简而言之,做教师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具体讲,有下列两大方面的要求:
一、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兴趣
说通俗点儿,就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原来被动的学习变成“我要学,我去学,我乐意学”。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读史使人明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中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历史,才能通晓中外历史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才能形成热爱祖国、关注生命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有两点值得注意:
1.教学中力求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历史教学必须坚持时代性,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要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提倡教学中运用新材料丰富历史学习内容,引用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现实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如在学到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一课中英国侵占我国香港的内容时,结合香港的现情,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实现的事例,从而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2.教学中注重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教学目标转为学生学习目标;使他们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角度回答开放性问题,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横向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情感投入程度,通过交流、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使教学立体化,如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渗透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等;结合教学媒体来整合教学内容,发挥直观教具的功能,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
二、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思维能力,要学生会学
具体说,就是学生要善于自学,善于梳理总结,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实践活动,有探究精神。如课前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预习,并能提出初步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能认真品读教材,会做笔记,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当堂理解知识点,能积极提问,敢于质疑,回答问题的思维开阔,富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讨论性学习,能自我演绎学习内容,并且乐于与同伴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学习;课后能有效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类历史活动。做教师的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讨论学习法、辩论学习法、表演学习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以达成三维目标。还要善于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能用学过的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等。总之,教师要教得灵活多样,学生要学得灵活多样,条条道路通罗马,要选取有效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取得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历史教材 学生能力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78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在学生心中的神圣性不言而喻。当然,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广大教师应告别“教教科书”的旧认识,树立“用教科书教”的新思想。但无论如何,初高中历史教材还是存在着质的差距,那么,初、高中历史教材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面对这样的差别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呢?
第一,教材的编写体例不同,要求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历史教材是“通史+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进行编排。高中历史教材则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原则对知识体系进行了组合,以“模块+专题”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在必修部分,新课程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分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这种改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深度,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对知识基础极薄的学生来说,难以有条理、完整地归纳知识,难免觉得零散、混乱。所以,为了便于学生弄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高一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全方面、完整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按单元构建知识结构图。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可能发现从未意识到的知识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加强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实践表明,学生自己制作知识结构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有利于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考察标准不同,要求师生改变教育和学习方法。初中测试重知识轻能力,对知识的要求多停留在了解和记忆层面,学生划书背书这种“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是很有成效的。高中测试则重能力,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简言之,高中学生应注重从史料出发的概括、比较、联系、讨论等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思辨方法的训练。
这种改变使得高一教师必须放弃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完成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的转变过程。高中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要求高一老师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真正学会学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高一教师应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愿意和同伴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第三,教材叙事方式不同,要求教师对学生探究做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灵活指导。初中教材偏重历史事件的过程,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则要求理性分析,系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条件和意义、作用、影响,有一定深度。
这种改变使学生有充分的探讨余地,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但探究过程也对教师的引导提出挑战:如何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高中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比较枯燥、深奥、抽象,所以高一老师应注意避免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尽量以具体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交待有关内容,教学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以降低难度。
第四,历史资料形式不同,要求教师在学生分析材料时做出方法指导。初中历史教材注重人物的介绍、事件的故事性,感性描写,具体生动。高中历史教材增加大量的原始材料,包括地图、照片、简图等非文字性史料,也包括各种私人、官方的档案记录、史学研究的成果等文字资料。这些材料在内容上既有一致的,也有相互冲突的。换言之,初高教材中许多内容看似是重复的,但初中教材似乎重视“面”的铺开,内容简明扼要,而高中教材则更重视“点”的突破。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多视角、多层次地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训练学生对史料的敏感性,培养学生鉴别和评价史料的能力。
这种改变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呢?实践表明,讨论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高一历史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第五,学习内容侧重的不同,要求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重政治史,而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初中三年,仅初三学年学习世界史,占初中课程内容的1/3。而高中中外历史权重大致相当,若加上六个选修模块份量,世界史的总量则超越中国史。同样,经济文化史的比重也很大。
这种改变要求教师加强专业进修。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我们只有通过专业书籍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摘 要】从目前的高中教学形势来看,历史的教学还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的,特别是针对选择文科学习的高中生们来说。就高中生而言,他们学习高中历史主要是为了两个重要关卡――会考和高考。当然,在教师看来,针对会考核与高考固然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高中学习阶段是重要而又关键的,为了学生们的梦想,也为了教师们的理想,我们需要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水平。针对目前高中生们的学习状态,我建议教师们可以选择预防教学。
【关键词】历史 教学 预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43
当中学生们进入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上了一个台阶。经过初中历史的接触与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掌握。到了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锻炼学生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能从历史事件中提炼观点,判断观点,分析与阐述观点。这些看似是在试卷上的笔下功夫,实际上是要让学生们展开思维,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的。高中学习阶段是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历史是多样而又复杂的。针对高中历史,预防教学能够巧妙地化解教学难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下面我就浅谈关于高中历史预防教学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预防教学,就是教师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以保证学生们保持、维持、恢复学习历史的平衡与稳定,获得最佳的学习状况。可见,要采取预防教学就需要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的仔细观察与了解,从而才能获悉学生们的变化,指导采取恰当的预防教学措施。一级预防指的是教师们在学生们还未出现不良学习状况的时候,就采取了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学习与掌握高中历史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学习时间紧迫、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学习阶段。高中历史学习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还包括世界近代史。这些历史知识固然会有类同与区别,这些知识的掌握与辨别必然会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学生们还是按照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或者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高中历史,那么,学生们可能会逐渐地落下功课,从而以失败告终。考虑到这些情况,高中教师们要在历史教学之初就采取一级预防措施,即控制或者减少影响学生们学习的不利因素,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应变能力。三年的历史学习任务的确有点沉重,因此在最初学习之时,教师们不能给学生们带去太大的压力。同时,由于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不适应,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能力和接受能力还没有完善,教师们应当减慢教学步伐,带领学生们慢慢适应我们的教学。这就恰当地减少了学生们的负担。当然,学生们学习的压力除了来自教师,还来自家长们。高中三年的努力是为了高考的背水一战,许多家长在刚开始就不断地提醒、教育学生们。作为教师,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们的殷切期望,但是也应记得提醒家长们不要让关爱变成压力,而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表达,为学生们创造宁静的学习空间。当然,随着成长与学习的深入,学生们也应加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即使教师们教学的是历史,但是教师们同样有责任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呈多面体式地成长。一级预防措施提醒教师们善于观察、思考,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二级预防
如果学生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问题,教师们需要通过采取二级预防措施,将问题造成的影响最小化。根据经验总结,造成学生们学习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教师和学生们本身。从中国的教育特点来看,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因为在中国,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主动位置。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点,教师们会从多个方面考虑教学方式,揣摩讲解的方法。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尽量将知识最明了化,希望通过讲解能让学生们懂得知识,记住知识。并且,教师们会从自身的学习经验出发,告诉学生们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们按照要求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们逐渐占领了主动权,从而也促使了学生们慵懒学习思维的形成。当要让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时候,学习状况就出现了。因此,教师们需要明白,教学中我们只是站在协助者的角度,学习的应该掌握在学生们自己的手里。况且,作为高中生的他们应当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他们需要在学习中找到个人的特色,建立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针对教师们的因素,应当采取诱导教学的方式。通过历史问题或者情境诱导学生们的思考,引导他们联系其他历史事件,从而帮助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才是关键的,其又分为本质和外界的影响。个人质素不同造成学生们的个人学习能力不同,当接收难度稍大的知识时就会显得更加吃力,从而造成学习滑坡的现象。至于外界影响因素,例如家庭、学生们相互之间、教师、朋友等等都可能影响学生们某段时间的学习情绪,可能就会造成学习不理想的效果。学生方面的问题,教师们只能是鼓励和建议。鼓励学生们努力,将知识琢磨透彻;建议学生们豁达,接纳不能改变的事实,掌握自己的命运。二级预防措施是让教师们早期发现学生们的问题,早点解决学生们的难处,从而降低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在问题出现之前采取措施,二级预防是在问题出现之后采取措施,三级预防是在问题已经造成影响后采取的应对措施。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希望看到学生们茁壮成长、成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果学习影响已经造成了,证明教师们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对学生们的观察不够仔细,对学生们的情况不够了解。教师们应当进行自我检讨与批评,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案是否适合学生,从而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措施。而在辅助学生们学习方面,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了。由于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学生们出现问题表面上是某一个知识环节掌握不牢,但实际上是学生们缺少联系知识的能力。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们补充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还应不断地向学生们强调联系的重要性,带领学生们体会怎样有效地联系知识点。学习的失败肯定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又或者让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们除了鼓励学生们重整旗鼓以外,还应帮助学生们分析他们目前的学习方法,从而补充完善学习方法,又或者是另辟蹊径。三级预防就是当影响产生后,教师们能够带领学生们重树信心,重新适应新知识的学习与讨论,并且保持学习的稳定性。
无论是历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们除了重视本身的知识教育,还应当重视的是学生们的发展。毕竟教学不仅仅是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希望教师们能围绕以学生们中心,开展积极应对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科学史;科学学习能力
G633.91
一、利用生物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史是一部悠远的思想史,贯穿了伟大生物学家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历程,完美的体现了生物科学的探究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全新的思想氛围,展现了生物科学知识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转变和探究的过程。生物科学史展示了生物科W各个分支的研究历史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科学之间的本质内涵。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详细的了解其思想内涵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帮助高中生全面的了解生物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探究知识的品质,尤其是生物科学史上包含着探究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不断质疑和不断求证的精神,例如:在生物科学史上,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究过程不仅克服了艰苦的研究条件,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对既有的结论进行质疑,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究的方法的创新,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精诚合作的研究精神,即便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在探究真理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学家是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的合作对于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有非常积极的精神影响,高中的生物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正确的生物知识,还要将这样的探究精神传达给高中生,使得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的时候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间接的鼓励高中生均衡的学习各个学科,不偏科,重视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为高中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丰富高中生的课余生活,丰富生物科学史的阅读量
在高中生活之余,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在课余生活适当的缓解学生的学习神经,除了教材以及参考书之外生物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准备接丰富的课外读物,例如:专门的生物史读物、刊物,或者使用发达的信息网络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知更加的全面,在备课的时候,高中的生物教师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引经据典,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是在介绍生物教材中的探究实验的时候,高中的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历史的背景知识使得学生对不能亲身参与的探究实验有更多角度的理解与认知,例如:高中的生物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阅读一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科学史资源》、《生物学方法论》、如《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等等,这些杂志能够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总结更多的学习经验,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用自如,增强日常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性质以及参考价值。
三、利用生物学史的方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生物探究历史中,最常使用的生物知识研究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观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明确观点;讨论、交流科学成果等,这些方法应用到高中生物学习中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生物学习思路,更深入的了解生物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背景,领悟生物知识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维。
例如:在探究生物“生长素发现史”的时候,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对这段历史进行分阶段的选择和挖掘,分阶段的将历史素材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探究发现其中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设,分阶段进行探究,并在允许的条件下设置对照实验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修正,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在这样研究的过程中,高中的生物教师将生物史完美的呈现在课堂上,使得学生对与生物知识有更多自我的见解以及对生物历史有更多的认知。
同时,将生物历史与日常的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得高中的生物教师避免陷入“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的模式,也能够鼓励学生沿着科学家研究的足迹探究生物历史,理解生物知识学习的本质以及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生物学家的研究精神,为高中生物的知识巩固以及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树立自信心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紧张,多数的高中生分配给生物学科的时间较少,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采取的方法是死记硬背,这对于高中生的长远发展影响不佳,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是高中的生物教师无法很好的引导学生,高中的生物教师应当利用生物学史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生物学史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多角度的认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掌握更精髓的生物学习方法,学习生物学家的研究精神,为高中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对高中学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一些探讨。
一、整合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的话“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学历史”。这样的学生可以说具备了学好历史的基础,他们对历史本身是感兴趣的。“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我们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把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历史本身是有趣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历史典籍中有无数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可以说故事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故事。再看我们的历史教材一味追求浓缩、专题等形式,使历史教科书变得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些历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缺乏创新,使得历史课堂更加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充实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我就讲述了、等战争的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再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中的汉赋时,我就讲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让学生在学史时还可以提高人文素养。
可见,通过丰厚的历史学习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去阅读,获得历史学习的热情;加强内引外联,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他们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改变手段,媒介推动,提升自主学习热情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便捷的媒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教育网站、图书馆、博物馆网站、影视等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但是学生学习经验不足,这种学习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在浩瀚的史料中学生很难准确地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资料,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利用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时可以给学生推荐电影《甲午风云》,还可以提供纪念馆的网站,此外还可以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可以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内容丰富,而且可以在视听结合中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有清晰的把握和理解。这样,我们能够让学生形成很好的自主学习的条理性,使得他们形成结合历史学科学习规律性的自学方法。
三、转换模式,创新教法,提供自主学习途径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价值。因而,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最便捷、有效的途径。课堂是教师进行组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调整好教师“教”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尝试。
在历史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提纲自学。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先自己独立查找相关资料或根据教师提供的辅助资料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若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与同学、教师交流解决;最后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检测等三个自主学习步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支配权,教师根据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帮助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形式多样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学习模式。
四、改变学法,合作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但有限的时间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如何调动班级整体的团队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发挥学生的集体优势。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下,共同探索、共同思考、合作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介绍美国国家权力结构形式时,可把班级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去研读有关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的相关文字说明和资料,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并进行总结,接着由其他两个小组成员对研究本问题的小组发问,由组员回答相关问题,最后选代表总结本小组讨论的内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五、方法指导,突破瓶颈,实现自主学习高效
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最有价值的还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在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拿起课本,翻书看书却不知从何入手,可见学生在自主预习、整理、复习巩固、检测等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应该在指导与训练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拓展学习内容等历史学习策略上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要有“学法”设计,上课时要有“学法”指导,课后要有“学法”总结。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尤为重要。教学中力争做到建构知识框架,教给学生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复习时教给学生整理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学法。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实现突破历史学科自主学习的瓶颈。
总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与学是辩证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高中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王斯德.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刘军.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备考技巧
高中历史学科属于基础性的人文学科,这门学科在教学中承担着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情感渗透等多重职责,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进行备考。高中历史教师在制定一些有效的学习方式之前需要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制定出符合阶段学生特点的一些方式和技巧,通过有效性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一、明确学习基本要求,夯实历史学习能力基础
高中历史的学习虽然需要勤奋踏实,但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首先要对历史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一定明确的认识,详细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适合自己学习进步的方式,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包含有背诵、分析、探索、总结。在背诵中强调理解性记忆,实现高效记忆,历史科目中需要记忆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历史事件较多,学生面对大量的背诵内容如果只是单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很难将这些内容完全记忆下来,对于记下来的内容也容易混淆,导致知识点的错乱,因此,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在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缓解机械性记忆的枯燥。在分析方面结合自身平时的历史测验成绩综合分析,对于错题不仅需要掌握错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还需要针对与错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点在心中有一个梳理,找出自己不熟悉的内容重新进行巩固。在探究方面,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面,要积极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从各种书籍、电视以及网络中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时间,在了解的过程中不仅能增长自身的见识,同时也能提高历史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总结环节中应该充分担任好引导者的身份,对于学生的学习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学习的经验,从而提炼出适合自身学习提高的最佳方法。
二、开展方法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发现和推广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去尝试。首先需要了解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利用课余时间将所学到的知识点通过历史线索搭建框架,让学生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去看待每个知识点,历史应该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每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有其前因后果,只有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历史系统体系,才有利于学生将各个历史知识点完整结合,提高学习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从人脑记忆规律以及先进记忆法两个方面入手,利用课堂时间或者课后时间检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并穿插有关知识点的考查,加强学生的理解性记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由于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习惯性地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中跟着教师的思维,自己并没有扩大思维范围,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第一步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目前最有效的课堂形式就是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公开性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想法各抒己见,通过参与学习环节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互动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思想和想法,并扩大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其次,教师在授课时采用诙谐的幽默语句生动地表述历史事件的发生,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根据本文的分析,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起到学习技巧方面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并且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体现出学习主人翁的地位,通过一系列学习方法的改进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汉森.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16(12).
对新课改下农村历史教学模式滞后的思考
长期以来,对于历史教学,我们都膜拜着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即教师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滔滔不绝的演说主宰课堂,而学生只要将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记住就行,比如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等,记忆成了学生唯一的学习方法,而记住历史知识的多少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但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一转变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一、教师层面教学模式滞后
1.教师教学模式转变仍需艰难探索。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转变历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到底应该怎样转变,我们却很困惑。虽然自新课改以来,大大小小的培训不断,但教师普遍认为培训的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专家讲座或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很多人集中培训一两天,没有交流与思考,没有具体的案例支撑,过于形式化,对于教师应对新课程没有实际的作用。
2.普通的农村教师的教学模式难改变。由于条件所限,农村中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我们对于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认识仅限于一些专家或一线教师的理论总结或案例介绍,没有机会深入优秀课堂亲身体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运作,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论渗透都很到位,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很欠缺。
3.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胜任的角色需改变。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备、教、改、导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黑脸”老师向“社区开放型”转变,传统教师只是记忆陈旧的框架结构,信息封闭,依赖经验,科研意识淡薄。新课改后必须与学生接轨,变为学生给老师提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课本知识的精练,还要有课本知识以外的时事知识,充分备课。
二、学生层面学习方法、观念滞后
1.学生生源限制方法、观念的转变。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较欠缺,获取历史资料的途径仅限于教材内容,再加上平日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而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没有学生的配合,教师唱独角戏的境地也很难转变。而当下高考仍然考查学生的做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按这样的课改方式长此以往家长与学生都有不同的担忧!
2.学生生源良莠不齐。在城市的中学,有少部分同学来自城市,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教师布置的任务城市中的学生能够抢答,但农村的可以说几乎都是瞠目结舌,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想法,苦于普通话等的限制,也很难大方的表达出来,这是农村教育资源所限,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善,但高中学习生涯仅仅三年,要锻炼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3.教育资源不均衡,衔接不够造成学习滞后。虽说新课改已全面推进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对教育较为落后的城市中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小学、幼儿园、初中教育中渗透的新课改理念还不够彻底,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不够。但初中课程内容少,完全能够实现新课改的合作形式,直到实现预期目标。但升到高中之后课程内容加大,要实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更是难上加难,在加上初中并没有完全完成新课程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更加滞后。
总之,不论是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新课程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学习方法及观念滞后,学生生源的良莠不齐,都使得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在这个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探索,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