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本科专业实习报告

本科专业实习报告

时间:2023-08-14 17:2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本科专业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科专业实习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材料本科专业学生 毕业实习 模式方案 指导方法 创新点

1.引言

毕业实习是材料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认知过程。

2.毕业实习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是由指导老师确定实习单位,然后采用集中实习方式将学生带到实习地点,组织参观学习,邀请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一些技术报告,讨论实习中的有关问题,最后由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报告和平时表现评定实习成绩。显然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

(1)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这种实习模式没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环节中接触实际问题,只能给予学生感性上的肤浅认识,学生并不能从深层次理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生过程,学生在参观实习过程中也难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而不能锻练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对生产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

(2)受到生产接收单位和实习经费制约,难以进行。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方式,由大约30个学生组成一个实习队,由指导老师带队安排在事先联系好的施工工地实习。然而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学生实习人多,施工单位和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干扰生产,协调工作会影响本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怕学生多,对学生的安全承担责任;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一般施工单位和企业除对已签约的学生可以接收实习外,不愿接受大量其他毕业生实习。毕业实习经费已成为选择理想的实习场地和影响毕业实习质量和效果的瓶颈。

(3)实习单位出于维护业务的正常运作、保密等目的,没有安排学生在核心专业部门实习,因而部分学生仅仅从事一般事务性实习,没有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因此,改革毕业实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3.毕业实习模式方案

通过建立和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基地,在实习组织上,把自联用人单位分散接纳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少数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在实习方式上,以参与工程实践为主,参观实习为辅,把参与实际工程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指导相结合;在实习内容上,把选择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而可能解决的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在实习目标上,把培养学生的生产适应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在实习成果考核上,把教师考核学生与生产单位参与考核学生相结合,并建立实习单位对实习成果评奖激励机制。

4.毕业实习的指导方法[2]

(1)“看”。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手段。我们实习的四个容器车间是该厂的主要生产车间,厂房大,设备多,学生初来乍到,感到眼花缭乱。“看什么,如何看?”针对问题,我们按认识由浅入深的规律将看的过程分解为四个层次:泛泛看、重点看、展开看与跟踪看。

(2)“想”。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怎样引导学生透过外部现象,看到内在的门道呢?我们采用了现场边介绍、边提问、边解答的方式,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思索问题、找出答案。启发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用书本上的理论去解释实际生产中的现象,又用生产实际中的现象来加深对书本理论的理解,并通过一些特殊生产实例来扩充书本知识。学生们在看的过程中找答案,就不再是“走马观花”了。

(3)“听”。为了使学生较快地了解车间生产情况,每次下车间之前,我们总要请车间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车间产品、人员、设备状况。

(4)“议”。实习结束之前,我们总要安排几次现场讨论,这既是实习体会的相互交流,又是实习效果的检验。学生们根据现场所看的,报告中所听的,以及讨论题中的具体问题,先进行认真的个人准备,然后分组议,全班集中议论,学生和教师共同议讨,论会上气氛热烈,发言人答题有理有据,其他人边听边记通过讨论,错误的概念得到纠正,片面的看法得到了补充,意见统一了,印象加深了,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了。

(5)“写”。写毕业实习报告是毕业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实习报告是对毕业实习收获的一次系统性整理,是对实习过程的一次再学习。我们要求学生的实习报告既要反映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要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说明实际、分析实际。实习报告一般要求篇幅不少于一万字,内容包括对实习见闻的全面叙述。

5.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3]

(1)建立和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基地,在实习组织上,把自联用人单位分散接纳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少数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在实习方式上,以参与工程实践为主,参观实习为辅,把参与工程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指导相结合。

(3)在实习内容上,把选择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而可能解决的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4)在实习目标上,把培养学生的生产适应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5)在实习成果考核上,把教师考核学生与生产单位参与考核学生相结合,并建立实习单位对实习成果评奖激励机制。

解决好毕业生特别是工科大学生的毕业实习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强,沈亚强,徐洪.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17):85-87.

第2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美国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5-0056-06

Exploring the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SUI Xiao-h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gyang 473004,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is an only independent sports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is open to an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who holds a degree from higher school or complete correlative semester hours from college or university. Its goals of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mainly focus on requiring students to gain contemporary knowledge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the profession of sports, reviewing issues of sport and making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creating solutions, demonstrating the appropriate skills sets to work in the profession of sport. At present, it offers bachelor of degree programs in sports coaching, sports management and sports studies, and courses in programs are divided into five sorts: core-course, required-course, elective-course, emphasis area and mentorship. There are three features on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they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that prospective students are mainly from junior or community colleges; the second is that goals of the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focus on producing educated individuals who can gain the advanced theories of the sports disciplines, and mak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the third is that the theoretical courses take more proportion, but courses of spots skills are comparatively les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bachelor of degree;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美国体育学院(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是一所私立大学,是美国第一个完全独立实施体育专业类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高等院校,也是美国目前唯一的一所融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体育专业教育、体育学科研究和提供体育产业服务的大学。其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呈现出有别于我国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一些特色。通过文献资料,比较深入地解析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期望通过透视一个完整的个案,使我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特色。

1美国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历程简介

美国体育学院创立于1972年,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达弗纳镇。美国体育学院创立之初,办学层次定位于研究生教育,仅提供体育科学硕士学位专业培养计划,办学目的是“为全国的中等学校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医学医师和体育管理专业人才”[1]。1998年,该院获得了体育管理博士学位培养以及远程教育资格认证的资格;2005年,美国体育学院获准开始实施本科生培养计划,并从此成为美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体育专业教育的大学。目前,美国体育学院全面通过了美国南方高等专业学校协会对其体育科学学士学位、体育科学硕士学位和体育管理博士学位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同时还获得了美国阿拉巴马州教育行政机构批准的关于上述3个层次专业的学位授予权。

目前,美国体育学院对学院性质和办学宗旨的自我表述是:“美国体育学院是一所独立的、非赢利性的、经过办学资格认证的拥有特殊使命的体育大学,学院创立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体育教育、体育研究和体育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服务于美国和全世界。”[2]截至2008年,美国体育学院已经提供3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科学学士学位培养计划、5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科学硕士学位培养计划、1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管理博士学位培养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

2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美国体育学院称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为“学士学位培养计划(Bachelor’s Degree Program)”,获得学士学位培养

计划准入资格的学生,在完成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内规定的课程学分和相应考核成绩达到平均等级标准后,可以向学院申请体育科学学士学位。

2.1学士学位培养计划面向对象与准入条件

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专业课程面向持有中等学校或与之层次相当学校毕业证书的美国和全世界各地的学生。进入美国体育学院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第1类是寻求在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第2类是不寻求在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寻求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向学院提出“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申请,学院“申请评估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条件决定是否给予申请者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准入资格,准入资格包括两类:第1类是“完全准入资格”;第2类是“条件准入资格”。

想要获得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申请者已经从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历互相承认协议的美国国内高等院校毕业,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在校期间侧重于主修与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休闲与娱乐体育、体育产业、文科教育、健康等相关专业,并且至少修学完成了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相当于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普通教育类课程包括:3~6个学分的英语(必修)课程、3~6个学分的美术(人文)学科类(必修)课程、3~6个学分的社会(行为)学科类(必修)课程、9~12个学分的自然(数学)学科类(必修)课程和其它类别的选修课程。

2)申请者还没有从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历互相承认协议的高等院校毕业,但在校期间修完至少60个学分,可以互换学分的课程(与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休闲与娱乐体育、体育产业、人体运动机能、文科教育、健康等相关的课程),其中至少修学完成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所有60个学分之内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

3)要求母语为非英语或申请前所在高等教育机构使用非英语教学的其它国家申请者,达到“托福”英语水平测试标准,修学完成了经过具有评估认证资格机构认证的可以互换的36~9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至少修学完成了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3]。

“条件准入资格”可以发放给没有满足“完全准入资格”条件之一的申请者,但必须在注册学习美国体育学院最初的12个学分核心课程期间内达到学院规定的其它附加标准之后,申请者才可以最终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

不寻求在美国体育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持有中等学校或与之层次相当学校的毕业证书,经过学院认证后可以修学学士学位课程,但不能寻求获得硕士学位。美国体育学院不提供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条件中所要求的60个学分的教育课程,申请进入学位培养计划的学生,可以在其它签署有互相承认学分协议的美国本土高校或其它国家高校完成要求的课程学分。

一旦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学生要签订一名本科生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修学学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形式有3种:第1种是全日制在校学习;第2种是通过学院的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第3种是在校和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混合方式学习。

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的在校学习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获得准入资格的一年之内的任一学期开始注册学习课程。学院规定的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内专业课程学分完成总时间一般为4个学年(但经过校长批准后可以把学习期限延长至5个学年),一个学年包括3个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每个学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6周,学生每学期可以注册修学12~15个学分的课程(相当于4~5门课程)。对于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课程的学生,学院要求在每个学期的16周内完成注册课程学习(经过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以把学习期限延长30~60 d)。

2.2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美国体育学院设置了3个授予体育科学学士学位的本科专业:运动训练(Sports Coaching)、体育管理(Sports Management)、体育专业教育(Sports Studies)。

体育科学学士学位计划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现有的体育专业领域的学术著作和期刊,以获得关于体育实践操作原理和方法的专业知识。

2)通过体育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使受教育的个体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独立思考与分析;(2)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个人观点;(3)令人信服地论述所选择专业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4)展现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知识视野;(5)理解美国和全世界各种社会制度为基础的体育功能和作用。

3)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应用:(1)研究体育专业领域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恰当地运用相关知识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2)获得在正确的环境和时机能够正确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3)掌握业余和专业不同层次需要的体育专业工作技能;(4)基本具备自我专业方向研究领域内对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评论和提出相应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育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方面知识,使学生获得关于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知识、所选择专业和生活领域范围相关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方面的知识。

5)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践培养环境,帮助学生获取主修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实践知识和技能[4]。

2.3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一般分为5个类别:第1类是核心课程,属于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第2类是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第3类是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第4类是专业侧重领域(emphasis area)课程;第5类是毕业实践课程。

美国体育学院规定,寻求在该院获得体育科学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至少修学完成美国体育学院设置的30个学分的专业课程;不寻求在该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以任何顺序修学任意一门课程,完成的课程学分可以作为其它学院或大学的互换学分,但不能兑换为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课程学分。

美国体育学院对获准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学生的主修专业课程学习步骤要求如下:

必须首先在美国体育学院修学12个学分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学分之后,学生必须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后续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计划,然后开始修学计划中确定的课程;完成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并且各门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之后,学生可以在咨询导师的前提下,开始学习处于最后阶段的为期400 h的毕业实践课程。

1)体育管理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体育管理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体育产业管理方面的基础性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类体育组织、团体和产业的管理者。

体育管理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7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3门专业侧重领域选修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1)。

2)运动训练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运动训练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培养运动专业训练方面的高质量教练员。运动训练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6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18门运动训练科学选修课程、3门专业侧重领域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2)。

3)体育专业教育学位课程设置。

体育专业教育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为学生在各自侧重体育专业领域提供发展机会。体育专业教育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22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18门专业侧重领域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3)。

2.4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主要包括书面作业成绩、贯穿始终的讨论成绩、阶段性测验成绩和最后的闭卷考试成绩。

无论是住校学习的全日制学生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的学生,修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要在开课学期临近结束的规定时间段进行期末闭卷考试。对于住校学习的学生,除期末闭卷考试以外,每一门课程还有规定的期中闭卷考试;对于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课程的学生,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10次单元测验,期末闭卷考试形式是学生自己负责寻找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经过注册并获得相关认证的考试中心进行付费性期末闭卷考试,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成绩比例:网络在线讨论20%、课外作业30%、单元测验20%、期末闭卷考试30%。

全日制住校学生某一学期的某一门课程缺课率达到25%以上,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学习;远程教育生必须在成功注册课程之后的两周内开始课程学习,并且在16周内(经过付费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延长30~60 d)完成课程作业和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学习。

毕业实践课程成绩考核方法与比例:要求学生参与400 h的体育领域内的实践课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每个月写一次实习报告,实践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份5 000字的实习报告(写明是如何实现学习目标的或为什么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实践课程等级评价成绩构成:学生毕业实践结束时和指导教师的面谈成绩占5%,指导教师对提交的实习报告评价成绩占10%,指导教师对学生“作为专业指导者实践能力”的评价成绩占85%。

2.5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美国体育学院规定的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1)提出学士学位申请的学生至少修学完成60个学分的选定专业的学位课程,其中30个学分必须在美国体育学院获得,其它学分可以在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分互换协议的美国本土和其它国家高校完成,要求这些可互换学分的课程必须和美国体育学院专业方向课程相一致,并且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参见表4)。

2)完成规定课程学分和考核成绩平均等级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必须在申请学士学位之前获得学位资格申请评估委员会的推荐(相当于我国大学生的毕业成绩审核),方可申请体育科学学士学位。

3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特色

通过透视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我们可以看出有别于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一些特色:

1)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面向的对象是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或在高等学校获得规定数量的普通教育课程以及与体育专业密切相关课程学分的学生,使得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的学生首先具有了较高的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和比较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充分保障了本科专业生源的质量,同时也使得美国体育学院在很大程度上共享了其它高校的教育资源,客观上节约了学院对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和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资源投入。

2)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的5个方面基本培养目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如何获得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创新性解决体育专业领域问题能力的培养,凸显了美国体育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基本思维方法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训练的特色。

3)从美国体育学院3个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大部分课程是体育专业领域的理论课程,运动项目技能类课程所占比例较低。使学生“具备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领域知识视野”是学院提出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充分展现了美国体育学院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层面能力的特色。

4)美国体育学院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而且还规定申请学士学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平均等级达到相关标准,这类课程成绩考核等级标准在我国体育专业院校的学士学位申请条件中没有涉及。

4从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获得的启示

1)我国各独立的体育院校以及综合性高校的体育院系承担着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本科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始终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们:一是体育专业基础较好的本科生源的普通教育文化素质较低,二是普通教育文化素养较高的本科生源的体育专业基础较差。这两个现实问题导致了我国体育专业院校在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实施中,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来弥补入校本科生在普通教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专业基础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我们难以集中精力于体育专业领域的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和解决专业领域中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作者建议,我国一些独立的体育学院或大学能否考虑提高本科生的入学门槛,招收持有高等学历的具有较高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和较为良好体育专业基础的本科生,培养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获得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和美国体育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比较注重系统地传授经典教科书中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能力,美国体育学院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现代的体育论著和学术期刊来获得体育理论知识,侧重于学生在专业方向领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生普遍存在的体育科学素养偏低、体育专业方向研究能力缺乏等问题可能和我们不适宜的培养目标定位高度相关。

参考文献:

[1]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Master of Sport Science Catalog 2000-2001[DB/OL]. ,2008-10-12.

[3]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Bachelor of Sports Science Degree Academic Catalog 2005-2006[DB/OL].

media.ussa.edu/files/documents/catalogs/2005-2006_bss-catalog.pdf,2005-09-01.

[4]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Bachelor of Sports Science Degree Academic Catalog 2007-2008[DB/OL].

media.ussa.edu/files/documents/catalogs/2008-2009_bss-catalog.pdf,2007-09-01.

第3篇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第4篇

针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在业界就业中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近年来就业逐步困难,提出“人才蓝海战略”,既区别于传统单一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又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科研型人才培养,而应采用蓝海战略的核心思想,以产业实际需求为

目标寻求边际发展的新区域,开辟一片“技术能力产值、科研能力升值、创新能力增值”的蓝海领域,建构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新道路。

一、构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职业化培养宗旨

根据蓝海战略原则,高等院校应当以培养“蓝海人才”为教育宗旨,即本着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能、科研和创新能力全方位人才为目标,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力,在强化教学质量和提升双师队伍力量的基础上,将产、学、研有效结合,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树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品牌。

二、构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职业化双向能力目标培养

(一)技术能力培养

由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其教学目标是为行业输送大量的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学校应当与社会、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结构的需求状况,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建立既有较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职业化教育应当为学生建立“初级——中级——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深化技能培养方式,构建理论教育、实训实践和企业检验相结合的技能培养多样化渠道,通过知识学习、技能能力培养、职业态度和规范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品质。

(二)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打造“名师引领、双师主体、教学科研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素质、且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具有领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要鼓励学生在学科科研能力上的培养,建立学术文献数据库和纸质阅览室等,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并扩展他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学术思维和创作激情。

三、构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职业化培养的三项体系

(一)职业规划体系

高等院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的引导原则,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形成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建立职业规划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将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将结合,充分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在兴趣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职业生涯规划。

(二)培养指标体系

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内部文化建设,对人才相应提出了更为多元化的要求,除了有扎实的技术,很多企业更为看重员工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主动创新等专业技能之外的软技能。高等院校应当建立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培养指标体系,首先是硬实力培养方面,以技能测试、课程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作为学生硬实力的指标;其次是软实力的培养方面,以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组织领导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作为学生软实力的指标。将这些指标规范化、数据化和长期化,最后从定性和定量的双向视角逐步建立和改进一套完善的培养指标体系。

(三)毕业评估体系

转贴于

为了严格把关人才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学业证+技能证+科研证”的三证毕业评估体系,对学生毕业资格实行标准化考核,要求毕业学生在完成考试考核的基础上获得学业证,在通过基本技能测试的基础上获得技能证,在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获得科研证,分别从知识、技能和科研三个角度评估学生的毕业资格。

四、构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职业化价值创新的人才成长平台

(一)自主创新

首先,学校要实现基础设施上的自主创新,通过建立自主创新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带领学生进行技术和科研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在课外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校也应当积极鼓励师生到社会一线考察学习和实践,开展产学研活动是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再次,建立自主创新的奖励机制,对在技术和科研创新方面有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表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重要技能和科研创新竞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自主创业

为了全面支持和帮助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毕业生顺利实现创业理想,学校首先要大力开展对毕业生的针对性创业培训,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主创业的过程和承担的风险,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寻找市场需求,选择合适项目;其次,提供创业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创业资讯、创业项目、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信息;再

次,鼓励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合适的经营活动,开展创业能力测评、创业项目模拟等校园创业系列活动;最后,建立学生自主创业的专项资助基金,在资金方面支持学生自主创新。

(三)自主升值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21-02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一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2]。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4]。以信息功能材料与技术、光纤传感材料与技术和纳米材料与技术等新型功能材料及其相关技术为方向,夯实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及物理性能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形成了武汉理工大学理工兼备的材料物理专业的办学特色。2013年,材料物理本科专业纳入了“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面向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材料物理本科专业的需求,致力于为湖北省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材料物理专业人才。针对以上目标,近几年本校材料物理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生产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生产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材料物理的专业特点,“实践引导教学,以实践促进创新,教学和实践相互交融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本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成熟可靠的专业办学方法和理念及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实践办学优势与特色。

1.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教学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校外实习基地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接触实际生产,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了解企业的重要窗口。因此,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各个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好,是大学生大学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重要引发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本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本校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发展中的新问题,面临着“三多一难”的困境。“三多”就是实习生人数不断增多,所需的实习场所和指导教师数量也随之增多,“一难”是实习组织安排难。针对之前材料物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尤其是生产实习基地相对集中在传统材料行业,这些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有时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部分学生在工作之前就对专业的前景产生一定的动摇、不理解甚至厌恶等。本专业在维持之前实习基地联系的同时,还积极联系新能源、信息功能材料等新兴、高技术企业,将学生的实习教学活动转移到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亲和度。通过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并利用学科基地办学条件等来确保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2.企业教师聘用制度。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于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在培养目标上,将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在学习制度上,将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转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弹性学制”;在教学内容上,将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转向“重视专业领域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专业学习与技能培养导向重于书本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将从“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主要学习地点,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工学结合,专业实习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对于这些内容的转变或改革,建设具有专业知识并具有良好的生产实践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关键。本校在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聘请了实习单位具有良好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以及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企业教师,在生产实习期间就企业管理、企业生产、产品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介绍和经验教学。此外,还聘请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本校开展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及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对于企业教师的管理以及考核是引导企业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教学热情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企业教师的教学热情,本校对企业技术人员颁发了企业教师聘用证书。同时,为了督促企业教师的教学工作,本校还制定了企业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办法,从源头上实现规范企业教师的目的。

3.企业实习过程管理。根据社会需求和教育部专业认证要求,本校还完善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同时还强化了对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校参照材料物理专业认证中的学生毕业要求和本专业的特点,合理制定了本校材料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毕业要求。此外,本校还专?T成立了培养方案工作小组,负责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对实习计划、实习执行大纲和成绩评定标准等实习教学环节进行一定的修正,使本校材料物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并能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另外,本校还实施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入学后的每位材料物理专业学生都有校内的指导教师。进入企业生产实践前,采用学校引导,进行实习动员,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实习准备,确定企业指导教师。当然,本校还加强校内导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从而充分保证学生实践环节的质量。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考核办法可以参照学生所在岗位的考核方法实施,校内导师则需要保持与企业导师、学生的密切联络,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跟踪。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考核,要求实习企业将实习学生视为职工,按职工的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统一考核,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加快向“社会人”的转变。企业导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现场考核等内容对实习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实习结束后,学生要认真撰写实习报告,由教师评阅学生的实习报告,成绩则由企业的评定书、学生实践报告的成绩和答辩成绩来综合评定,从而使学生的实习成绩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其在各个环节对于知识的接纳程度,实现合理的教学反馈。

三、生?a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效

通过维护传统实验基地、积极开拓高新技术企业基地的方法,本校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率与实习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三难一多”的问题。近年来,本专业签约和正在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有20多个,校内基地10多个,保证了学生能够尽量多地接触到各种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生产技术。此外,学科基地办学条件也已成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竞赛、优秀毕业论文培育的重要基地。另外,本校还专门聘用了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人员担任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这种指导主要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将相关知识与生产及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并关注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另外,在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中,本校还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验相结合,互动思考,将这些理解和认识引入到生产实践的教学环节中来,有效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地有机结合,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动手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创新意识等。近三年来,本校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共完成1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在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同时,本校材料物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与签约率逐年大幅上升,达到96%以上,明显高于材料类学生的平均水平,读研人数、出国学习人数达到40%以上,毕业生深得用人单位的欢迎。实践证明,完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管理,才能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从而从整体优化、多知识层面等角度全方位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6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实习;策略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专业实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学校统一安排、统一安排与自主实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实习。本科生的实习模式主要有“3加1模式,2加1模式,7加1模式”三种,专业实习模式以“7加1”为主。“7加1模式”是指学校在第六学期后的暑假开始安排为期三个月至半年左右的企业实习。本科生的实习基地以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为主,旅游行政部门为辅。本文拟就旅游高校的专业实习情况进行分析,探求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提升策略研究,以利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习更加卓有成效。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1.对专业实习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对专业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强度与高校对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学校层次不同,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同。对专业实习最为重视的是专科层次的学校,本科教育对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专科学校,本科院校更重视的是理论学习,本科学生也有着自身的优越感,不愿到岗位中进行实习。尤其是211、985类旅游院校本科生以后的就业目标是旅游行政部门的规划和管理人员,因此对专业实习很不重视。

2.实习岗位单调

实习岗位单调包括两方面,一是实习基地单调,二是实习岗位单一。目前就旅游院校而言,受多种因素制约,可供选择的实习基地,主要以星级酒店和旅行社为主,种类单调匮乏。许多企业将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注重学生的述求,学生希望在多个岗位熟悉工作,但企业考虑培训成本,基本要求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学生不能轻易换岗,这些原因使得学生把实习当成修完学分的任务,在实践当中不重视专业实习,工作缺乏热诚。

3.放任自流,缺乏跟踪指导

多数旅游院校起步晚,没有经验,许多旅游院系甚至是由其他专业如历史、地理转化而来。旅游专业教师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况了解甚少,在实习指导上力不从心。特别是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模式实施后,学生的实习单位类型、层次、岗位很不一致,学校的指导也就成为空谈。目前部分院校在实习期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即使配备教导老师,但指导教师在平衡学生、学院和酒店几种利益的过程中非常尴尬。指导教师需要较高的技巧来把握分寸,稍有不慎,即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角色。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维护他们的利益;酒店希望指导教师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学院希望教师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现在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多是在遇到情况时的应急指导,而且受到距离和经济上的限制,外地实习的学生基本上受制于实习单位,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例如有些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提升策略

1.拓展专业实习认知

①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如课上讲解其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专业实习对于旅游专业的重要意义;播放往届学生专业实习的录像;通过座谈会与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专业实习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实习,而且是沟通、协调、合作能力提升的好机会;实习中必要的体力劳动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是需要用眼睛观察、用大脑思考的智力型体力劳动;在教学活动中安排模拟训练,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度和兴趣度。②详细的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单位做到心中有数,要教育实习生做好角色的转换,确立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的实习观念,防止好高骛远思想的滋生。③做好实习前期动员工作。如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学长们现身说法,帮助学生预见工作繁重、超时工作、同工不同酬等实习中的矛盾与冲突,提前做好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接受角色转变,避免实习过程中产生心理落差。

2.增加专业实习岗位

旅游实习基地的选择应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酒店、旅行社、景区外,还可选择旅游交通企业、咖啡厅、酒吧、茶馆、高尔夫球场、西餐厅、特色餐厅、游泳馆、水上世界、公园、博物馆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场所。岗位轮换是学生正常的实习期望,学校可通过与实习单位的友好商榷,让实习单位在旅游淡季适当给予实习生一定的岗位轮换机会,对于那些表现优异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学校可向酒店建议安排一些初级管理岗位,让其得到充分锻炼。对于不愿意进行轮岗的实习单位,学生和实习单位可以进行双向选择,以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

3.选择专业实习单位

学校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非常重要,学校应该综合各种因素慎重选择合作单位。旅游院校需通过实地考察,采用各种渠道搜集实习单位的真实情况,了解实习单位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学院负责人需要与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本着互利互惠、平等合作的原则,与选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选择实习单位应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考虑, 避免由于种种原因过于频繁地更换实习地点。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笔者认为专业实习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①所选实习单位应高起点、高层次,尽量选择较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一些五星级酒店、国家级旅游景区;②所选实习单位能够满足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即能够保证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并促进高校联合建设教学、科研与生产结合的实习基地,确保实习景区的长期稳定性;③所选实习单位应客源较充足、稳定,管理要正规严格、标准化,有利于学生就业前就养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与管理理念;④所选的实习单位能真正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能够给予学生培训、轮岗的机会,满足学生生活、学习与安全的需要。

4.建立实习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实习考核制度是落实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学校是通过企业填写学生的实习考核表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际上,简单的一张考核表很难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正实习情况。学校应对学生的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实习案例等进行综合考核,每部分给予一定的权重,各项成绩的内容不同,重要性也不同,应当根据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科学地确定其统计权数,最后综合得出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考核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全面、客观、合理、规范。实习生由旅游实习单位和教导老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劳动态度、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及实习日志、周记等。实习成绩评定由系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和教学秘书一起按规定的程序共同评议。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生产实习 工科院校 重要环节

生产实习是工科类本科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实习中学生既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又可在生产中丰富理论知识,找出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学到课堂学不到的东西;能开扩视野,学会与人交往,体会加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能进一步体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涵;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掌握一些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将来就业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但由于部分高校对生产实习认识不足,学生人数多,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接待单位热情不高[1]等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些高校的生产实习是把学生放到工厂,放任自流,缺少指导,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效果;一些高校把学生带到工厂,请工厂工程师讲授工艺流程,然后参观工厂,走马观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使生产实习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下列工作。

1 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做好服务工作

生产实习是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它不需要仪器设备及专用空间的投入就能使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术,相对于实验教学来说,是一门投入小,收益大的课程。当然也需要人员外派及吃、住、行的各项开支,因而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拨足经费,使师生在外的生产实习有良好的保障,使生产实习在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应按实习点与学生数量派足教师,确保指导到位。学校有关部门要指导帮助各专业联系实习工厂,加强与实习厂家的联系与合作,使实习工作取得厂家的支持和帮助。学校与厂家可在就业、生产、科研方面进行合作,学校以科研优势支持厂家,厂家用生产现场设备、技术帮助指导学生,校企结合,达到双赢的效果,当然,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也是重要因素。学校要制订生产实习的有关文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指导书,完善考核体系,使生产实习有章可依,使生产实习更加有序、规范。

2 实习指导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实习指导部门要认识到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能力,扩大学生视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完整人格的重要环节。要主动与厂家联系,加强与实习工厂的沟通,和工厂进行实习程序的设计,使双方明确实习目的、内容、接纳人数及具体时间(最好是工厂进行新员工培训的时间),安排好师生的吃、住、行并与厂家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任务。要派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保证生产实习在教师全程指导下高效开展。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学生签订《实习安全承诺书》,买好必要的保险。进行实习动员,对师生进行实习纪律、实习目的教育,确保实习工作目标清楚、内容具体、时间确定、任务明确、后勤保障到位。

3 切实抓好生产实习的每个环节

3.1 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实习院系在离校前要进行实习动员,使师生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地点、时间、注意事项及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强调实习纪律,并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实习是综合素质、能力锻炼和提高的大好机会,对将来的毕业设计及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有的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即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有的学生在实习时找到了毕业设计的课题或方向,帮助学生纠正不重视生产实习的错误思想,提高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安全教育是保障实习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安全教育不但要集中动员,还要随时随地教育,把安全渗透到生产实习的各个环节,使大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万无一失。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旅途安全、住宿安全、车间安全等。

3.2 组建实习小组驻厂实习

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均较多,由某个工厂接纳全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是有困难的,实习指导单位可联系多个工厂进行分散分组实习,只要组织得当,均能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进入工厂后,按照协商的程序,听从工厂安排进行生产实习。一般是先听取厂领导介绍工厂发展的历史、现状、企业文化及整个工艺流程、原理,参观整个工厂。然后根据安排,2~3人一组,在工厂指定工程师的指导下,深入车间班组,仔细观察加工现场,进一步掌握实际工艺流程,向工程师学习并协助工程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工程师的安排下,进行适当的顶岗实习。在实习的中后期进行岗位交换,以便全面掌握整个工厂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每个车间各生产环节的深入实习,加深对工艺生产过程、设备和流程的理解,并清楚各种物料流的来龙去脉,弄懂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生产实习教学目标,始终陪伴学生,起到指导、监督和榜样作用。在日常管理上,采取早晚点名、规定作息时间等措施[2];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要求学生弄懂实习中应掌握的各项内容,做好笔记(包括画出必要的简图),解答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按照实习进度,布置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并监督检查。

3.3 参加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许多工厂为提高员工素质,了解企业文化及理念,培养团队精神而进行的活动,一般2~3天。参加新员工培训,能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掌握现代企业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将来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工厂把生产实习的时间计为进厂就业学生的实习见习期,缩短了学生转正的时间。

3.4 成绩评定

生产实习要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必须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其次,必须加强考核。必须把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结合。对教师实行考核,可以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要求实习指导教师熟习生产实习的程序和要求,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进行总结、上交各种实习材料;评定成绩主要由实习工厂、学生及派出院系共同打分完成。对学生考核可使学生更加明确实习的目的、任务,清楚实习过程中应该完成的工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习笔记、实习报告以及抽问回答,参考实习工厂给定的成绩,给予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5级评定。考核结束后,开展全面的实结及经验交流等活动,对于涌现出的实习标兵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进而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3]。

4 结束语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要使生产实习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教师、学生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学校要与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建立长期的生产、科研、实习合作关系,认真抓好实习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丽.工科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58.

第8篇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在本科专业教育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实习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在公司具体实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还能对某一行业深入彻底的了解并能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接触公司制定的各种战略以实现跨国经营和良好的市场运作;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能够接触真实的商务实战,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xx年xx月末,我开始了校外实习生活,初次来到上海,在陌生与盲目中寻找实习单位,又在努力和热情中寻找希望,终于在1月里唯一的一次晴天中来到了震旦(国际)集团,在HR的介绍下,了解到震旦集团创立于1965年,以销售AMANO品牌打卡钟起家,如今企业版图涵盖办公设备(OA)、家具、通讯商品等领域,公司遍布台湾、大陆、日本、美国及新加坡等地;商品阵容包括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办公家具、手机门号以及资讯软体等。

在台湾,震旦的OA事业稳健发展,年年取得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办公家具事业更以市场领导之姿,推出全台首创的“家具租赁”专案;而在行动通讯领域,震旦拥有二百多家连锁通讯门市,目前也整合资源,朝最大的专业手机通路迈进。震旦有四十年丰厚的实战经验,在台湾俨然成为最具特色的综合性行销集团。在新加坡,公司以销售各类型事务用计算器、办公室用碎纸机、护贝机为主,亦针对SOHO族提供事务用品、耗材的销售,在新加坡也成功进入市场并迅速建立了品牌声望。在日本,震旦公司成立于1976年,总部设立在日本东京,立志于开发世界科技经济实力第二大的日本市场,不断运用其强大的销售通路与团队合作力量,以合理的价格和高品质的服务来满足世界上最为苛刻的市场标准。同时通过近30年的日本市场运作经验,使“AURORA”产品在日本的品牌价值得以不断的提升,来实现震旦集团在日本的深远发展,作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震旦凭借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信誉、先进的技术及精良的设备,可为各种规模的公司、企业提供办公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保障。公司总经理对行业和企业优势进行评价,并且向我们介绍了集团跨国经营策略和对市场分析,让我们受益非浅,之后,在一名同仁带领下,我分别拜访了集团大陆事业部的成功客户,有汇丰基金、上海通用、花期银行和百思买国际等等国际上声名显赫的大公司,在与这些顾客进行简单的攀谈中,体会到震旦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规模,并丰富了我对公司的认知。

在随后的一周里,我来到集团的OA公司,进行真正是实习过程,刚到公司的时候,助理拿了许多关于公司和产品的资料让我详细阅览,资料中多次提及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专业术语,大多是英文和日语,由于刚刚走出校园,懒散的心态使我并没有认真的去学习和体会,以至于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在公司的实习过程中,还接触到了大型公司的ERP系统,每位员工都能够通过ERP系统进行日常的作业,集团可以通过ERP系统,对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控。集团的供应链管理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正是如此,公司在跨国发展中实习了有效的成本管控和生产经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在同仁的带领下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经过一阵时间的产品资料的熟悉,经理让我们实际的操作,在学校里我们学到里很多理论知识,什么外贸术语,寻发盘、商务谈判等等,但是真让我一个人开始操作,真就不知道如何起步,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发客户,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我们是专门的销售公司,负责对内和对外产品销售工作,因此并不涉及产品的生产研发,这是其他分公司的事,所以我们日常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来进行开拓市场和联系客户,因为是实习生,公司对我们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我们在老员工的指导下,学习怎么有效的进行市场开拓,起初对于开发客户很胆怯,国内的还好点,国外的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通过电话根本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只能通过E-MAIL套用教材中的例子,这样才得到了一些有效的信息。

在一次与外国公司驻中国办事处的沟通中,因为对公司的认知和我对产品优势的大致阐述终于激发了对方的采购欲望,在第3天的有效沟通中,对方提及了一个相当专业的问题,问到我们产品的墨粉规格和机器预热和输出最快时间差,这样的问题对于外商,你必须给予准确到位的回答,因为这是顾客的购买点,由于之前的大意,我遗憾的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机会,随后的时间里,逐步加强了对产品详细的了解和说明,为应对客户的各种问题做充分的准备,进一步准备之后,又重新进入了实际操作,开始联系客户,报价,谈判等等

因为公司经常有产品发出,因此也接触到了相关的合同、发票和其他的单据,之前的这些单证在上课时都接触过,但是理论和实践不同,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这些单证的重要性,一点疏忽就能造成不必要麻烦,这些单据大大加强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让我们对如何填写这类单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之,凡事都需要虚心用心的学习,这样才能够掌握实践的操作。

在公司实习的过程中,有幸参加了一次集团一年一度的过关斩将活动,活动是在公司位于上海嘉定区的培训基地举行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和提高业务水平,分为4关,建立有效客户,产品展示,议价,交易。在各个环节都有经验十分丰富的经理把关,我们实习生作为观摩,学习实际工作中的技巧和积累经验,在活动结束后,公司的崔处长进行了总结,并对所有同仁给予殷切的期望。

在公司最后的几天里,我们来到了公司的博物馆,来切身感受公司的文化,仔细聆听公司工作人员的介绍,对震旦集团创立以来的文化和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他们的眼中企业是一个团队,讲求团队力量的发挥;经营更是一项长期竞赛,要发挥“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加乘力量,企业才能持续成长。震旦现阶段在务实与创新的行动纲领下,未来的经营策略仍将积极开创,确实掌握产业趋势,延伸核心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展现震旦集团自创品牌国际化的自信心与企图心。鲜明的红色标志,象征震旦集团如旭日东升般,散发着光明与活力;同时在内涵上,秉持着稳健踏实的一贯经营风格,蕴含创新突破的经营魄力。

三、收获与感想

以上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在成功结束实习后,仔细总结,发现不同于前几次实习,这次校外实习充分认识了从学校走向社会我们存在的不足和缺少工作经验。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的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主要是根据“理财学”的专业而更名来的。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本专业,陕西省作为教育大省,较多的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但是由于近些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再加上该专业办学经验的不足,都需要我们对教学体系进行讨论,并加以完善。本文主要就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1 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目前财务管理现状,主要就是因为经济发达程度的欠缺,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够规范,财务管理在研究上也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务管理的发展。从该省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来看,陕西省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共33所,其中7所一本院校、9所二本院校、10所独立学院、7所民办院校。各大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同质化严重。同时由于陕西省金融业不如沿海城市发达,省内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达城市的高校亦有较大差异,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将大量金融类及管理类课程融入课程计划,该省多数高校则是在会计学核算类课程之上构筑财务管理类课程。

总之,目前该省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得落后,无法适应经济实体与金融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

2 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发展主要因素

2.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立时间不长,专业特点建设不够明显。为了增强对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进行定位,需要突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并针对上述观点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和改革建议,但依然存在纰漏:其一,所提出的措施和建议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提出的改革措施无法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中环环相扣,达到改革的目的。如课程设置的改革只是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之上加入管理类和少数金融类基础课程,但是此类课程设置并无法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的知识。其二,我们所提出的部分建议和措施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相对较低,因此就需要重视校企合作。但是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虽然一些高校建设了诸多校企合作的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及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就导致很多协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证书考取趋同性严重 在资质证书方面,陕西省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资质证书和会计学业专业同质化严重,无外乎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书、注册会计证书、注册税务师等会计类证书,金融业证书较少;相比较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区域,可选择考取的国外证书类别丰富,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美国注册商业投资师CCIM、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CFA、 北美精算学会保险精算师FIA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PMP、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等。而该省证书考取的趋同性必将影响就业的口径宽窄。

3 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相关措施

3.1 明确培养目标 以教育部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陕西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生源减少、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分析,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打造灞金融商务区,增强国际资本融通功能和区域辐射能力”这一规划,考虑到目前该省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且该省工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现确定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为工商企业、金融业。

3.2 改善教学计划,体现陕西特色 高校的就业生的特点是大多优先选择本地,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过程中,我们除了设置上述专业课程外,最主要的是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情况,尽量设置符合自己地区优势的课程。如除去必要的课程外,可以增设一些外语类的学习课程,考虑三星电子在陕的大面积设厂及带动的相关韩国附属产业的发展,我们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学习一些小语种,以此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和实际紧密结合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地位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由于财务工作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和理财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本专业的发展起到保障性的作用。主要方式体现在:首先,要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以此形成各方面都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共次,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就要鼓励教学到区内外优秀的大学进行深造,或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便获取最真实、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最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能够有效保障教学水平。

3.4 推动教学改革, 促进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信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专业学习需要。因此,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可以积极采用一些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增强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研究和解决问题。②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与公式等变得形象和生动,并且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将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接纳。③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所占课时的比重,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以此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报告、课题性试验报告等任务的设置,再配合自编的系列实践教学教材用于指导实践教学的完成。

3.5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和了解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②建立财务管理咨询工作室。学校可以专门成立财务管理咨询工作室,可以承接校内校外企业业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合所学的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的专业知识。③开设讲座、聘请客座教授。学校可以与知名企业进行联合教学,邀请知名企业家或著名教授开展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新动向,激发起学生学习、研究本学科的热情。④开展业务技能比赛。为提高学生实训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业务技能比赛,如会计手工记账比赛、ERP沙盘模拟比赛等,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各项比赛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应用能力。

3.6 搭建三个教育平台,凸显“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 目前,该省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这样的课程结构过于专和窄,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课程整合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合,搭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课)平台的课程体系,以凸显“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强化学生的未来工作适应能力。结合地域的行业定位,应在专业课或选修课上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和金融之间的交叉融合。可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设普通金融学有关课程;选定金融业构建实践课程体系,这样统筹考虑课程训练、技能实践和专业实习,做到内外部统一,提高学生对于财管和金融领域的双重能力驾驭。

参考文献:

[1]欧亿容.高校财务管理与办学效益分析[J].求索,2003(05).

[2]宋贝贝.基于完全成本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

财务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而设立的,由于办学历史短,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因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本文主要就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实习时间短

尽管许多高校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对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实习教学环节不重视,存在着重理论、重书本知识、重课堂教学,轻实际知识、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在教学计划制订上,并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少,比例低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管理粗放,使实习流于形式

尽管各学校一般都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 但时间很短,属于走马观花式,根本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另外课程实习或者是专业实习,没有具体的考评标准,学生只是应付一个实习报告,然后老师给个分数,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实习要领,是否达到了实习目的,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加之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没有认真进行毕业实习,而是利用实习时间找工作、忙于参加各种面试,对实习任务根本无暇顾及,严重影响了实习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不足

当前,只有个别大企业设置了单独的财务机构,专门从事融资、投资等业务,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单独的财务机构,只是设置了会计机构,这使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部门。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因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许多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生。企业也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业务让学生直接参与,只能简单地介绍业务流程的操作,学生未能置身于其中参与操作,往往只是“雾里看花”,使实习作用大打折扣,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最终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结果。

(四)没有构建完整的实习教学体系

尽管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看,许多高校也开设了实验课、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教学环节,但是,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 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使得实习工作针对性差,效果不理想。

(五)缺乏组织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我国高校中大部分教师虽然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 他们习惯于按照教材组织教学,对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研究,从而使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环节的措施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完善和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提高认识,增加实习教学环节学时数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的特点, 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环节,尤其是实习环节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加课时量,加大为管理力度。另外,在实习环节加强教师的理论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加强对学生理论水平、综合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

模拟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实习的一个方面。高校应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特点, 在充分利用会计核算实验室的基础上,在校内建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公司投融资活动及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尽管当前许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但学校应克服困难,主动走出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笔者认为,学校可组织部分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组成管理咨询团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财务方案、定期举办讲座的方式服务企业, 建立双向联系,使企业自愿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 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

(四)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

无论是认知实习还是毕业实习,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组织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查岗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督促、配合学生实习单位,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各种岗位实践,避免流于形式。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严格进行成绩评定,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课程和专业实习。

(五)加强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加强对现有实习指导老师的培养, 并制定相关政策, 吸引高水平理论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高校要为实习指导老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 并相应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办法和技术等级晋升办法,调动实习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要加强与实习单位合作的沟通与协调, 尽可能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 以保证实习的效果。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而且要循序渐进,既要有专业认知实习,又要有专业实习,在专业实习中,既要有课程实习或课程实验,又要有综合性实验,还要有设计性实验,既要有校内实习,又要有校外实习。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巩固与提高,才能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睢忠林,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8).

[2]卫红.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框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COOP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1-03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我国旅游人才市场中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一方面旅游市场上高层次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一些旅游专业院校针对旅游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陆续开展了旅游管理学科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专业实践模式;(2)实践教育与评估体系;(3)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4)区域性的旅游实践教育探索。

从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对旅游专业实践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旅游实践教学”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到2003年以来相关文献58篇,不仅数量较少,研究范围也较窄,大多偏重于定性描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往往把高等旅游教育与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或者主要围绕高职高专教育展开论述,而专门针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阐述得比较模糊。

从实践探索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高度重视,但是一些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一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本科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基础与管理能力不足。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是以专业建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中心,而是因人设课,课程体系有明显的拼装色彩,课程覆盖面广,针对性差。三是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及实际地位不高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立足于理论本位,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从教学周期上看,书本知识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常是三年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几个月的实习,而学校的整个教学环节针对旅游相关岗位的实践教学时间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对于旅游从业者的要求。

纵观国外成功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如:洛桑模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大学,实际操作)、康奈尔模式(美国康纳尔大学,工作经验)、波恩茅斯模式(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带薪实习)、南十字星模式(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实地考察)、立教模式(日本立教大学,演习教室)等等,都离不开“理论+实践”的双管齐下,同时实践教学地位突出。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优势和特色:课程设置紧贴行业实际,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注重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师资队伍,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国际化经验,注重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理论学习,注重研究型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需要紧密的连贯性、持续性。而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其教学计划中将实践教学集中安排在第7或第8学期,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导致学生既不能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也不能使理论有效指导实践。不仅如此,安排分散的实践活动,缺乏前后的连贯性,不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选择

基于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学习理论的观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理论认知能力的培养,又要通过实践环节巩固认知能力,并强化行为学习。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设计缺陷、实践形式特征,选择创新能力导向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对创新能力导向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集中实习模式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自2011年起开始对2008级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引进加拿大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导入并实施了COOP项目,即学生统一由旅游管理系安排集中实习。具体环节:由旅游管理系负责选择两至三个五星级饭店,根据学生人数分组,集中安排毕业生不间断五个月带薪管理岗位实习。实习管理由系里统一安排教师分工负责与实习饭店人力资源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实习成绩由双方评定。毕业生集中毕业实习指导与毕业论文指导相统一,由指定指导教师分工负责学生的两项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期项目实施的班级为旅游管理081班,全班共有33人,合作企业为苏州金鸡湖大酒店和洲际酒店集团南京绿地酒店,学生实习岗位为业务部门(客房部和餐饮部)和管理岗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工作薪酬为1800~2000元/月,企业负责实习学生食宿和福利。此后,在2012年7月至12月和2013年7月至12月又进行了第二期和第三期项目,实施班级为旅游管理091班和010班。在每一期实习结束后,针对集中实习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的反馈评价来看,95%的学生接受集中实习,90%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效果较好,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效果很好,98%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对就业有帮助,35%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培养技能,3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学会管理,2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了解社会。

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2011年7月引入COOP项目以来,截至2014年7月将有四届毕业生导入COOP项目,该项目进展顺利,学生普遍反映实习效果良好,为今后进一步完善COOP项目积累了经验。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导入COOP项目的基本思路

COOP项目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拥有的北美地区最大的合作教学项目,合作由该校教学和职业服务部负责管理和实施。在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加拿大高等学校中,滑铁卢大学排名靠前,其本科教育中的COOP培养模式独具特色。

COOP是Co-operative Education的简称,意为合作教学,是一种由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三个环节相结合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自1957年建校起,COOP教学就成为滑铁卢大学的办学特色,并且取得巨大成功。滑铁卢大学所有六个院系的本科生中有一半的学生都参加了合作教学项目,包括应用卫生科学、艺术、工程、环境商务、数学和科学专业。增强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为本科生提供工作机会是这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目前在加拿大有100多所高等院校也都吸收了这一经验,引进了这一培养模式。

COOP项目的实施具有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工作实践。与我国高等院校文科普遍实行的本科生毕业分散实习模式不同,COOP项目强调集中安排实习、统一监督管理、实习工作带薪、实习结束评价。

1.对时间安排要求。COOP项目在时间上要求每一学年将时间分作学习期(在校上课)和工作期(在用人单位工作),并且在四年中连续进行。滑铁卢大学的做法是,每一学年三个学期(秋季、冬季和春季),每个学期时间长四个月,两个学习学期和一个工作学期。

2.对学生的要求。COOP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开始工作之前,学生必须作相应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到工作实际现场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撰写简历、面试的技巧。当获得工作机会后,学生会在用人单位工作一段时期,然后再返回学校上课学习。工作期间必须遵守相关企业的纪律。学生必须真正参与工作,而不能仅仅进行观察,并且从实习单位获得相应的报酬。当实习工作结束后,学生要向学院提供用人单位对本人的评价,并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交与学院,同时得到实习学分。

3.对实习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在COOP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其职责主要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并支付学生的实习工作薪酬。这需要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长期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而言,引进COOP项目要解决上述三个关键问题。对于实习时间的安排,学校要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将第七学期空出以便安排集中实习;对于学生的实习管理,要有别于分散实习,要转变思路、强化管理、跟踪监督、随时关注;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要着眼于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选择高星级旅游饭店作为实习单位比较适合,既体现了旅游行业特色,又可以保证学生获得管理岗位实习机会,企业也需要在旅游旺季增添人手以及为旅游发展储备人才。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COOP项目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于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探索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第一,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以“企业管理+饭店管理+创新创业”为培养特色,培养学生获得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同时熟练掌握现代饭店管理的专业技能和手段。COOP将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二,将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COOP将工作实践设计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学年都有工作实践的机会,并且上课学习与工作实习不断轮换,将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并用实践不断检验所学理论,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学校通过COOP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同时,企业为了谋求未来的发展,希望能够抢占网罗优秀人才的先机,不断补充人才,与学校互惠共赢,最终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旅游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要原则,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拉近课堂和行业的距离,深化学生对于行业的了解;另一方面旅游市场发展需要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经验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凯,吴成基.基于迁移理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7-142.

[2]张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123-127.

[3]伍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94-97.

[4]韩宾娜,吕品晶.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J].人文地理,2010,(6):154-157.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技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67-02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常规本科教育,有其自己的特点:

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重点应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

3.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把握市场的需求性、专业的超前性和专业的可行性。其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

4.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教师要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5.毕业生的“双证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可使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拓宽就业门路,提高竞争能力。

二、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是中国21世纪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果不加快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终将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

苏州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带――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借助这一区域优势,苏州通过近些年的开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已位居全国城市的前列。物流需求市场庞大,近年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苏州目前普通高等院校中物流教育本科专业才刚刚起步,而对市场需求反应较敏感的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层次的物流教育以及物流培训从今年起才刚开始有毕业生投入市场。企业普遍反映物流专业人才稀缺,尤其是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高职型技能人才以迎合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求将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教改的首要研究方向。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多种方式并用,突出“灵活”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课堂为依托,教师按程序化的步骤将教科书中的内容逐条逐项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被动地接受,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降低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之处于被动的从属关系,违背了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基本原则。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力把教学活动从课堂上解放出来,给学生松绑,让教学放松,采取分步实施,分阶段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和社会交叉的方式,从而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级职业人才。

(二)坚定目标,以理论为前提,突出“实践”为主导

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生产操作的需要。从教学的角度看,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和准备,第二阶段则是第一阶段的延伸与升华。就职业教育而言,第二阶段的教学应更有意义,也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阶段。编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进度和实训大纲,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时间、方式、考察对象及内容、实践结果的检测等。在每个学期的上半段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联系考察单位,目的在于锻炼他们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实践的结果检测为问卷考察报告。实践活动前,我们还有必要就社会调查的方法向同学们作必要介绍。(2)实施阶段。在下半学期当系统的理论教学完成后,便依据实训大纲开始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到联系好的实践教学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并由一线人员进行现场讲解。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直观的考察,边看、边学、边问的方式牢固掌握物流方面的基础知识。(3)总结阶段。结束了实践考察活动后,及时就该次活动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将结果通过实习报告的方式上交给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实习报告,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的深浅程度,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检验他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认证和学历认证相结合的培养。经过考察由交通运输学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开展的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是唯一国际互认的职业资格证,并能和自考本科教育相结合。同时,通过更接近实践的培训教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实践知识。

(四)筹措资金,建立校内实训平台,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职业教育又称实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应该具备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与课堂一样是培养高级实业人才的主阵地,从职教的角度讲,专业实验室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大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应该在有限的资源中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努力,购买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软硬件系统。同时还要和广大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前一年半,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性理论知识,接下来一年偏重该业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课程,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讲学。最后半年将学生放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企业的需求,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五)内引外联,签订毕业生实习基地,使高职学生抢占市场先机

关于实习基地的建立,我认为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首先,必须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重视实践,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是保证职业教育健康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其次,内引外联,与各类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高职教育之所以被发达国家称作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进行人才的培养。而我们高职院校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办出自身特色,走以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之路,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需要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时志明.立足高职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环节[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1):4-8.

[2]贾继海.也谈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及其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