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

时间:2023-08-14 17:2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

第1篇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

各大院校主要采取“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的形式,实施三段式(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教学体系。第一学年学习基础模块;第二学年主要学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如牙体雕刻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等。第三学年在义齿加工中心进行实习。总体来说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口腔医学技术以口腔医学作为专业基础,同时口腔医学主要侧重在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重点主要在修复制作技术层面。

2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对象数量和质量

2.1两个专业教育对象的数量对比据权威资料显示口腔医学以及口腔医学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两个专业,在教育对象的数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发展,以及产生新知识和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两个专业教育对象的质量对比从教育对象质量上来看,两专业招收学员均为高中起点,并无明显区别。但是由于口腔医学专业报考人数超出计划招生,存在一定的择优录取。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未达到计划招生数量,部分学校为了达到计划招生数量,存在降低录取分数线而扩大招生。

3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势

3.1口腔医学专业的就业情势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显示,目前我国儿童(5岁)乳牙龋病患病率为76.55%,学生(12岁)恒牙龋病患病率45.81%,学生(12岁)牙龈出血检查率为38.04%,成年人(35~44岁)牙结石检出率为94.15%,累计牙病患者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几乎没有人终身不患牙病,治疗牙病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根据可靠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人均牙齿缺失数目为2.6颗,老年人人均牙齿缺失为11颗,6.8%的老人是无牙颌。然而在我国,口腔科医生的任务是艰巨的,面临的工作强度是巨大的,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40000,国际公认的合适的口腔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比例应为1:2000。我国现有口腔医生2.5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却有25亿颗牙齿待充填,6亿颗错颌畸形待矫正,10亿牙周病患者有待治疗[2]。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缺口,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是容易的。

3.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势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全国35~44岁年龄段人群牙齿缺失率为37.0%,义齿修复率仅为11.6%;全国65~74岁老年人牙齿缺失率为86.1%,义齿修复率仅为42.6%。据专业人士分析,口腔修复医师与口腔技师比例应达到1:2才能保证修复体质量[3]。但据调查,从业人员大多未经正规专业教育,缺乏系统的口腔修复理论和技能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义齿制作质量,因此,从满足口腔医疗市场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是非常容易的,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高素质人才[4]。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也是多元化的。技师——可以在大医院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技工部从事义齿加工工作,也可去义齿企业加工中心,从事义齿的制作。据可靠资料显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约90%左右在大城市工作[5]。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都是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无论从教育模式,教育对象的质量以及就业的情势上都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由于在招生数量以及群众对两个专业认识的偏差,民众普遍认为口腔医生是光鲜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口腔修复工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导致大部分学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导致口腔医生过剩,而修复工短缺的局面出现。

作者:邵建民杨旭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

第2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岗位胜任力;职业素养;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3(c)-0141-03

胜任力一般指的是某一工作中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1]。临床岗位胜任力是指医疗服务中熟练运用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推理、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反思行为,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社区得到优质服务[2-3]。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朝阳专业和产业,该专业的毕业生是到义齿加工企业、矫正修复体公司、口腔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义齿研发和制作、工艺的发明和改良、口腔设备及口腔材料发明和改进等工作。这就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岗位能力要求。该专业毕业生不但要熟悉口腔和牙齿的解剖生理功能特点,更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并最终解决问题。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手段要紧密地和产业企业的要求结合起来,不能培养眼高手低的理论高材生,也不能只是企业流水线上的熟练工人。经过深入企业调查,和企业管理人员访谈,构建和确定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毕业生的最核心的岗位能力为:①复合型理论知识,要熟悉口腔医学尤其是牙齿颌骨的形态功能等,也要熟悉高分子化学、材料学、美学等方面的理论;②熟练的操作技能,懂操作,会操作,能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③以沟通、审美、合作、创新为主的综合能力。

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口腔修复技师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改革开放将口腔瓷修复技术,钛铸造技术,精密附着技术,种植义齿修复技术,CAD/CAM技术引入我国,带动了口腔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在需要高素质口腔医师的同时,也需要高水平的口腔技师。此外,随着医疗高分子化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设备学和口腔美容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义齿公司的技师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层次低,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自我知识更新和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等即岗位胜任力与岗位要求相距甚远,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急需发展,2005年,四川大学率先面向全国招生。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培养体系大部分院校还是参照医学培养模式即公共课程部分、专业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而口腔医学技术是理学范畴,注重的是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的是实用型“技师”人才[4]。泰山医學院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2013年起面向全国招生,该校以胜任力为目标,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如下。

1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调整理论教学模式,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技师,既能胜任口腔修复、正畸工艺的各个流程和操作技术,又能够对实践中的如流程革新、技术发明、材料合成等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促进口腔工艺技术的提升。夯实专业理论是胜任力的基础。通过课程体系的分段“整合”、教学内容的整体“融合”,使医学、工学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有机“复合”。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课程体系:①打破三大块模式,融入更多的实验、见习、实践课程,精简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类课程,增设高分子材料学、医用分子材料学、美学、口腔医学美学、数字图像处理、口腔医学概论等课程,加大三大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和融合。②实施模块化教学,将相关课程、实验重复课程模块化[5]。以口腔材料学为例,除前三章总论部分外,课程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分别为口腔内科学材料、口腔修复学材料。由于以上两门课均有涉及相关材料的实验课,所以可以删除口腔材料学实验课,将口腔材料学理论课拆分至两门课相应章节同时授课。③调整理论、实验课时比达1:2,更多地在实验实践中学习,培养动手能力。2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提升技能水平

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必须能动手,会动手。围绕这一核心目标,逐步落实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原则:①实验教学改革,将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学、固定义齿工艺学、活动矫治器工艺学等课程教学搬到实验室中,以实验教学为主,在做中学,先预习,再到实验室实验,最后带着疑问和实验心得看书、看课件,教师答疑。②见习模式和见习方法的研究,开学初专业教育放到义齿加工中心或相关设备公司,大一寒暑假即开始预见习,学生到广州、深圳、东莞、青岛、日照、泰安等地的义齿加工公司观摩学习。③实习模式研究,大三下学期开始实习,更多的融入产业,实习时间延长至18个月。反复的实践,使学生对口腔工艺流程、义齿加工仪器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技工操作水平和岗位胜任力。

3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培养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其基本能力。国内口腔技师的水平与国外优秀技师比较,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学习和应用方面,而是突出地体现在内在的人文知识、专业素质及基本功的欠缺上。学生的人文修养、美学修养、交流和沟通能力对其技能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如技师加工的义齿,不仅仅是产品,更应该是艺术品,从美观、使用、舒适度、个性化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教学过程中:①开设医学心理学、口腔医学美学、修复工艺质量管理课程;②选修医患沟通、大学语文、奇石鉴赏等课程;③举办见习、实习讲座,请有关专家和技师现身说法,交流义齿加工过程中的好于坏、得与失;④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通过各种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达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的培养目的[6]。

4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办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①口腔医学技术与口腔医学在名称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但二者理学学位与学士学位的区别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志愿报考等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是否考虑使用口腔工艺技术等名称也需广大同行讨论。

②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减少生源的流失。学生入学后,真正清楚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的区别后心理落差较大,转专业率高,如该校2013级转专业率为29.4%,2014级为28.0%,这说明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认可度不高。同时,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转行率较高,很多人对本行业满意度不高[7]。王洪生[8]指出,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达到50.6%,62.7%的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或一般满意。入口和出口两方面都不甚满意,说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还需进一步的明确。

③是否设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准入制度,实地考察师资、实验培训条件、实训基地、图书等,严格本科办学的准入。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在2013年之前全国只有10余所院校开设,近几年有井喷趋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纷纷申请设置该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也不一定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社会地位。对这样一个相对精细化的朝陽专业,办学的准入要求是否要更严格、更苛刻。

④细化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的培养标准,加快研究生培养。目前口腔医学技术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高等教育和产业对接的要求,是否尽快组织高校、企业、毕业生代表进一步研究、细化教育教学标准。另外,口腔医学技术的研究生培养高校非常之少,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会对本科教育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也会对其专业地位有一个提升,也会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教学反哺,加快其发展。

⑤尽快完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目前还没有一套适用于该专业的全国高等教育统编教材。有的院校使用自编教材,有的使用高职高专教材,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以胜任力为目标,精选、完善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课程及实验教材,形成知识配套、结构合理、内容协调、特色突出的口腔医学技术教材体系。目前,该校已编写《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拟编写《口腔素描学》和《口腔修复工艺质量管理学》等理论与实验教材。

⑥加强知识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从事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的教师主要都是临床修复的医生,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能够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不能只是理论型的教师,而是懂教学、懂生产变革、懂经济的知识复合型人才。理论知识要丰富,动手操作和科技变革的能力更要强化。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师进校参与教学工作,逐步建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人员互动、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9]。

第3篇

1师资力量

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如今,已形成一支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构成高学历(位)、高层次、年轻化的人才优势,口腔系的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临床动手能力强,能独立和熟练诊治口腔科常见病和从事口腔教学工作以及实践操作,每名教师定期被派往上级口腔医院和义齿加工厂进修交叉学习,了解先进的临床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专业班主任

以往口腔班的班主任都是由本院学生科统一管理。改革后,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由系里专门负责本系的学生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个很好的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针对本专业自己学生的情况知道如何沟通和教学。高职学生的素质相对比较高,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不耻下问,他们已经成为我们口腔系的一张名片,得到校内老师和领导的认可,这是系院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也与口腔班的班主任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系由口腔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教师来担任首届口腔医学技术班的班主任,学生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保证有老师及时为他们解答。

3教学硬件

3.1教材改选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部改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使用教材,学授课,并由教授指导如何授课,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口腔教师受益匪浅,还引进大量口腔图谱和口腔课件以及教学教具,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上课提供很好的教学参考。教材更新改革后,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要有灵活性、伸缩性、和可选择性,因此教师上课要突出重点、难点、穿插临床实践技能,使学生可以轻松学到口腔相应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

3.2强化师资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口腔系到各大医学院校招聘多名研究生,因为他们来自不同院校,教学方法和侧重点不同,根据他们自身特点优化组合,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针对口腔各门课程,我们配有资历深厚的专业口腔教师从事教学。这学期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与各大义齿加工厂合作,招聘多名口腔专业实验教师进行实训操作,并定期聘请义齿修复专家来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指导授课,同时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口腔系教师为了能更好的从事口腔教学,加大力度学习口腔先进知识,经常交流授课经验,通过网络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方式。每学期有多名教师到上一级医学院校进修深造。

3.3教学方式改革

抛弃以往死板的理论教学,推广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技能授课,安排大量口腔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这才是他们学习的重点,意识到只有亲自去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清楚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因为我们是技能学校,如果教师仍象过去只会书本理论知识,那将与社会脱轨,误人子弟,教出来的学生即使学习再好,也只会纸上谈兵。因而我们采用“一,二,三”的授课方法。一是理论教学,讲授为主,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才能运用到实践。所以上课要合理利用时间,突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课上我们要配备挂图,教具,使学生学习一目了然。二是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口腔高端种植治疗和制作过以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三是实验教学,这是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我们会把2/3授课时间用在实践技能上。上课的方式是边讲解边操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直观的看到治疗和制作过程,更具有说服力,留给学生更深的印象,老师示教后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突出实践的重要性,这个改革我们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3.4实验室改革

在院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由原来的3个实验室扩大到10个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先进,专家到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参观时评价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实验室的规模在东北三省都屈指可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口腔实验室的建设。

3.4.1多媒体教室

总面积90m2,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可供100名师生共同学习,此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口腔实验老师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清理,以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来此学习课件,观看电教片。

3.4.2口腔基础实验室总面积90m2,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实践场所,我们配置背投、1块黑板、1台实训操作台和40套技工操作台(配桌凳),供学生在此边观看电教片边进行口腔牙体解剖雕刻,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此进行支架蜡型,全口义齿等蜡型制作及支架弯制学习。保证每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制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室内光线充足,有良好的隔音、通风、排污设施,并定期进行消毒。

3.4.3消毒室总面积22m2,位于治疗室和基础实验室之间,把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分开,任何物品只能从非污染区向污染区移动,不可反向移动[1]。室内装有壁柜,按要求存放物品,还配有洗手池,通风防水功能好。实验老师会对示教老师和同学们使用的器械进行高温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4.4口腔临床诊室总面积90m2,我们拥有20把口腔综合治疗椅,可以同时开展口腔检查、口腔治疗、口腔修复教学,供50名同学在此学习。以前我们只有2把椅位,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示教,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因此,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重点在口腔治疗设备方面加大投资,让更多学生在学校期间多进行动作操作,以便走出校门可以立即从事口腔治疗修复方面的工作。

3.4.5口腔治疗技术实验室总面积90m2,配有1块黑板、技工模拟教学综合台FE220型40套(配椅)。学生可以在此练习口腔治疗,例如洁牙术、盖髓术、口腔黏膜病损护理等操作。

3.4.6模型室总面积60m2,又称灌模室,是学生学习固定义齿的初步场所,可以在这学习模型修整、复制模型、代型制作、包埋蜡型、打磨抛光等工序。配有1块黑板、2台实训操作台,10台石膏模型修整机、5台种钉机、5台真空搅拌机、5台琼脂搅拌器、10台震荡器、10台打磨抛光机等,保证学生每步学习的连贯性。

3.4.7铸造室总面积22m2,是铸型烘烤焙烧和合金熔铸的场所,配有5台高温加热炉、各种类型的铸造机5台及排气换气装置等。高温炉和铸造炉靠近摆放,便于学生取出焙烧好的铸圈迅速地放在铸造机上,避免铸圈的温度下降而影响铸造成功率。高温加热炉安装排烟装置。因为是高温高压设备,我们安装单元自动保护开关,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3.4.8烤瓷室总面积30m2,这是烤瓷精密间。所以我们只配有技工操作台10套(配椅),是学生进行烤瓷牙瓷层堆铸、烧结,制作烤瓷冠桥的学习场所。室内要求清洁、安静、无烟、无油、光线充足、温差变化下,不能有对流风。保持相对恒温。室内还配备3台烤瓷炉、5台超声波清洗器、5台振荡器等,以保证学生会安全使用,并通过动手操作和仪器加工做出完真的烤瓷牙。

3.4.9打磨室同学们可以在此进行切割、电解解抛光、机械抛光等制作程序。配有5台高速切割机、5台电解抛光机、40台学生打磨机。该室多为尘埃环境,除配备吸尘装置外,还安装强力拍气扇,可保证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此外我系实验室还配有准备室、材料间、热处理室等,保证学生来到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不但能学到口腔治疗知识,还能学到口腔修复技术。

第4篇

1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生课程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与本科课程的交叉重复,研究生部分课程内容的高深层级性只是体现在对本科生课程内容上,难以体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递进性,客观上降低了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口腔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的涵盖面较窄,课程体系相对局限于特定学科范围之内,如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多数按三级学科设置,不能很好体现知识扩展的功用,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的狭窄,研究视野受到很大的局限。此外,授课方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考核上,考核的范畴更多地限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目标的改革: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练习放在首要位置。熟练地掌握研究方法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能够直接决定一项科学研究的质量,所以应该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作为重要的一环。作者在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开设研究方法学课程,向研究生介绍研究的一般程序、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得出结论、什么是合理借鉴与引用等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当前的研究生课程各个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继承性和综合性都表现的极为突出,知识界限也日趋模糊,课程设置应多样而灵活,才能使研究生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作者在医学院公共学位课中,也开设了《诺贝尔奖论文剖析》等课程,受到研究生的广泛欢迎;在专业课方面,在我国国内较早开设了《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口腔实验动物模型》、《口腔颌面部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及《口腔生物材料学》等口腔医学研究生“十二五规划教材”课程,初步实现了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的转变,提升了研究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教学方式和评估体系的改革:努力改变研究生被动参与教学的情况,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上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论文和综述汇报、专题讨论、学习班等方式,着重提出“以干促学”、“以干代训”的理念,即针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如针对文献管理,组织研究生参加本校图书馆举办的《NoteExpress学习班》,针对临床研究,组织了《Cochrane-Style系统评价培训班》,针对SCI论文写作,组织了《SCI插图规范化操作研讨班》,针对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前沿研究,邀请校内外专家及著名生物医学厂商举办各种学习班等等。这些工作不但提升了研究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还促进了作者所在医院的科研产出,很多研究生也据此获得了“光华基金”、“吴世华基金”及“国家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2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研究生培养平台的不足:近年来,各种大型精密仪器在高校逐渐普及,然而,硬件设施具备了,相应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首先,某些专业性很强的仪器被不科学地安置于常规实验室中,使它们不能被充分利用,即使应用,也大大降低了其在科研中的价值。其次,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缺少及精力所限,使研究生缺乏正规的指导与培训,即便是技术人员,也存在专业水平差,对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不熟练等问题,不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分析和思考在科研实践中遇到的理论或技术难题,这些都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整合现有研究生创新平台:在西安交通大学“行动计划”的支持下,作者及所在团队整合了当时医院的3个研究所组建了统一的“口腔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三个集中和一个避免”:①集中实验区域;②集中设备和材料,将原有实验室的全部设备和材料无偿划拨给实验中心;③集中人力,采用引进、培养和调整的方针,建立了一支专职的研究和管理队伍,即中心实验室不但要有设备还要有思想;④避免重复建设,与校内其他平台建设交流,共享大型设备,节省资金用于必需设备和有特点的设备的购买。该医院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研究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培训,并针对每个研究生开设课题方向进行实验技术指导,使其基础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匹配;同时,要求研究生学会详细观察实验的现象、综合分析实验的结果,切实提高了其实验的操作能力。搭建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实践证明,遵循“临床到实验室再回到临床的道路(bed-beach-bed)”的转化医学规律的产、学、研联合,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咸阳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口腔医疗器械专业制造厂商,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和深入磋商,作者所在医院已与其初步搭建了一个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目标是在口腔医疗设备器械领域开展更广泛的技术合作,旨在实质性地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口腔医学工程技术和相关医疗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含量的先进仪器技术,促进向先进产品的转化。合作除了可充分发挥该院口腔医疗特色及优势,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自身发展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之外,还可以共同培养研究生,并为他们提供科研实践的最好基地。

3研究生交叉、开放式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

单一导师制: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导师少、研究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单一导师制带来的弊端日益凸现。首先,师生人数比例失调,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其次,为了满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各个学校都降低了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最后,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会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单一导师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研究生培养模式封闭: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仍然满足于传统意义的教学与科研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区分较为严格,造成在招生方面,由于就业容量的限制,口腔基础医学招生较为困难;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对从事基础研究缺乏积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医学创新能力上的不足。在封闭的培养模式下,优秀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包括导师资源、课程资源、科学研究试验条件等无法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相互开放,更缺乏国际学术交流、讲座、合作科研等培养研究生所不可或缺的国际性育人氛围和环境。

3.2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导师合作制的改革

在研究生培养教学中,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保持导师队伍的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作者所在医院采用合作导师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导师引入机制,并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导师组”、“合作导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力。在学科交叉的氛围和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尤其是该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基础研究和材料学院等相关研究教师合作,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这种校内跨学科合作导师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开拓了思维,又发挥学校不同学科的综合优势,并且直接推动了该医院交叉学科“口腔生物医学”的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共同建设“口腔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依托该校优势学科和“医工”结合的优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思维能力、深谙生物学、材料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并能够从生物学理论的高度解决复杂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口腔医学问题的高端医、教、研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3.3研究生交叉、开放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准,应当全面开放研究生培养的客观环境,把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与其它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还应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改善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生态环境。近年来,作者所在医院同美国、德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10余所著名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和知名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课题合作,选送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式多学科交叉培养机制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为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吸引研究生优秀生源,鼓励和支持优秀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研究,学校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创新基金”,各项目资助经费已经开始在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发挥效应,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起到了激励和支持的作用。此外,还广泛招收国际留学生,在国际研究生的创新性教育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扩大了该医院的国际知名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交叉、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才能构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4结语与展望

第5篇

【关键词】专业,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岗位需求

医学生物化学主要阐述人体的分子组成和化学反应[1],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医学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2]。生物化学主要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各种代谢过程复杂烦琐,堪称生物学科中最抽象、最难懂的学科之一[3]。如果没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学习难度非常大。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一些高职专科院校的招生量大幅度提高,生源水平下降,学生基础较差或者没有有机化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造成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大部分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期末考试,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不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4],学生学完后收获甚微,很难真正达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各医学类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为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是理论够用、重在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必需、够用为度”这一原则,是专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5]。近年来,各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人员一直热衷于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比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Sandwich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针对不同医学类专科专业,教学内容选取及授课方式方面的研究却少有报道。为此,作者以修订医学类各专科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为契机,同各专业课教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紧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组各医学专业专科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针对各医学专科专业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的选取进行研究探讨。

1医学类各专科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授课方式的处理

1.1临床医学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对各种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实现有效的治疗,学习生物化学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此外,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科专升本考试科目之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学生再深造需求,在授课内容的选取上要全面,几乎要涉及所有章节内容。对该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从具体的机制方面讲深、讲透。对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层次学生来说,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枯燥难懂,学生很难去理解空间结构,物质代谢篇章涉及的分子式、反应式较多且过程错综复杂,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授课时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氨基酸结构时,将人比作氨基酸,人和人的区别是头部,那头部就代表氨基酸中的R侧链,腿像氢原子,所以将腿比作氨基酸中的氢原子,左右手分别代表氨基和羧基,两个人拉起手就是形成肽键的过程。代谢过程涉及的结构式多而复杂,但每个步骤仍要详细讲,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主要讲发生变化的具体基团或原子,适当的时候用形象的比喻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较感兴趣,理解起来较容易。在讲解某些与疾病相关的机制时,应当适当地采用相关病例,并让学生模拟今后将要担任的角色,为学生早接触临床作准备,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加强生物化学和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有用性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上与生物化学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文件越来越多,使用一些动画、视频可使教学更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6-7]。

1.2护理专科

护理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发现和及时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会基本护理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与基础课分科过细,内容重复,未完全摆脱医学学科教学模式[8]。因此,针对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求,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选取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护理专业对基础课的要求较低,在以往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对该专业学生也是满堂灌,分子结构式、代谢涉及的复杂反应式均详细讲授。学生本身专业层次低,又加之大多数学生为文科生,有的几乎没有任何化学基础,大部分学生一提到化学就头痛,从心理上特别排斥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的学生认为“我是文科生,怎么能学好生物化学?”,甚至有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和护理联系不大,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了”[9]。学生普遍不重视,一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几乎听不懂,授课教师也很困惑。通过与护理专业课教师交流,均反映复杂结构式不需要具体讲授,物质代谢具体过程不需要一步一步讲解,只需要重点讲解代谢途径名称、产物及生理意义。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转换对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授课教师反映授课过程变得很轻松,学生学习压力大大减小,掌握程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1.3口腔医学专科

口腔医学专业对生物化学的要求也比较低,通过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均表示在专业课学习中很少用到相关内容。但作为一个医学类专业,就业后将成为一名医生,再加之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生物化学基本的理论知识是需要掌握的。因此,在内容的选取方面可广泛、全面,但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传统教学中,口腔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差别不大,甚至利用结构式去讲解复杂的代谢过程,学习效果普遍不好,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较多,学生对课程的畏惧心理较重,因此,在今后授课方式方面可参照护理专业。

1.4医学检验技术专科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知识目标中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包括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10]。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门课程与后续专业课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专业课及其他专业基础课教师交流,针对该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可参考临床医学专业,但侧重讲授与医学检验相关的内容,如血清各种酶与疾病的关系等。该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基础较好,再加之本门课程是其重要的核心课程,针对该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该从具体机制方面讲深、讲透,具体授课方式可参考临床医学专业。

1.5药学专科

药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知识目标中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包括掌握必需的化学、医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典型和常见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知识;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工艺知识,常见剂型制备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药学及相关领域前沿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生物化学与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开发研究及药物服务等密切相关[11]。通过与专业课及其他专业基础课教师交流,针对该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可适当参考临床医学专业,但对物质代谢过程不需要讲得过于细致,侧重讲授与药物生产(如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如磺胺药抑菌)相关的内容。

2小结

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均应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授课方式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教学中往往出现针对不同专业选取相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现象,从而出现有些专业学得不够、不精,有些专业学得过多、过深,存在知识未充分掌握的现象,因此,在将来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在探讨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需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确定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1]徐燕.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高职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6,36(4):568-570.

[2]李宜川,胡灵卫.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1):92-93.

[3]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4]刘佳娜.从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这个角度谈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222.

[5]梁金香,童安荣.基于高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45-46.

[6]邬敏辰,唐存多.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80-982.

[7]戚楠,秦宜德.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3024-3026.

[8]田野,吕学儒,李树香.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13,27(7A):2018-2019.

[9]魏春华,苏燕,杨文杰,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CD].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2):16-18.

[10]李敏艳,房宇,王伯平,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6,44(9):194-195.

第6篇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摘要】 生物制药就是借助生物工程来合成制备有药物活性的生物制品并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和过程,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工业是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已经成为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工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把生物制药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关键词】生物制药;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中国分类号】F4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1-01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而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业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那么生物制药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是否跟生物制药产业一样是永远朝气蓬勃?近年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康复理疗、男性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总理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透过温总理的讲话,我认为生物制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2生物制药获政策扶持,人才就业前景大好:一、2012年,生物制药领域频发喜报,医药行业生物制药自主研发受到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急剧攀升,而现有人才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二、生物制药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2年1月4日,科技部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涵盖生物医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力争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相关管理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到202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5万名;力争培养和造就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力争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如此大手笔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信心十足。三、人才供不应求:从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生物技术、基因研究、蛋白质研发、生物制药中高级管理等职位的人才招聘需求全年同比增长117.5%,增幅火爆翻番。而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全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21.7%,增幅超过行业总体增长水平。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医药企业对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整体求职者增幅仅为24.5%,增长活跃度与企业招聘需求相比黯然失色。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指出,今年国家提出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多项支持是符合客观发展环境的。目前,国际上的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快速而高端,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药物的“原创作品”也甚少,从国家需求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该类人才必将受到火爆追捧,就业前景也毋庸置疑。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四个就业方向:

方向一: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研发人员或技术员。该方向按照待遇及工作环境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几类: 1.跨国公司或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的技术支持;2.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3.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或非事业型科研单位;4.生物制药厂、酒厂、疫苗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人员。 方向二: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师。由于目前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对学历的要求较高,硕士毕业要想进一线城市的院校或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困难。方向三:继续深造或出国。很多人是出于对生物制药的热爱而非功利性目的选择学习这个专业的,毕业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所学投身其他行业。要想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精英,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研究生毕业时,考博或出国又成了他们继续深造的途径。方向四:转向销售、管理等行业。销售、管理类职位的门槛比较低,沟通能力、耐心和毅力是必备的素质。与其他职业相比,销售、管理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他们来说,进入生产生物制剂、生物器材等产品的企业做销售、管理也称得上是学有所用。总体来看,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但目前国内限于专用设备,以及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就业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或是投入到与制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中。参考文献[1]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27(7): 117-121[2]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现代农业科技,2010 年第 15 期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逃课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48-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径,同时课堂也是学生培养兴趣、开拓思维、树立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场所。然而,大学生逃课现象极为普遍。2007年山西农业大学调查表明:有34.52%男生和31.77%女生有逃课经历[1];2008年莆田学院调查表明:有逃课经历的学生占82%,从不逃课的仅18%[2];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调查表明:有84.6%学生有逃课经历[3];2010年一项武汉大学等五所高校调查表明:从不逃课的仅6.14%[4];2012年河南大学一组调查表明:有92%的学生曾经逃过课。[3]媒体曾报道,辽宁大学方凯老教授写满了黑板,台下只坐着3位学生。以上可见,逃课现象在大学生中有不断严重的趋势。今年6月作者对我们校区口腔医学系2010-2012级学生175人进行了逃课现象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调查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口腔医学系2010-2012级学生共175人,其中大一学生55人,大二学生81人,大三学生39人;175人中,男生81人,女生94人。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发放调查表,调查内容:年级、性别、点名制是否可避免逃课,以及逃课原因包括老师教学水平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不合理、考试方式不合理、自制力差、参加课外培训、就是不喜欢上学、做兼职、其他原因等。一人一份,学生按实际情况填写,5-10分钟后收回。

二、结果

发放175份调查表,收回170份,收回率97.1%。结果统计:有逃课经历的占88.2%,其中男生逃课率为90.8%,女生逃课率为85.5%;点名制是否可避免逃课:回答“是”占40.4%、回答“否”占59.6%。逃课原因调查统计:老师教学水平不高48.5%、课程设置不合理32.4%、课程安排不合理14.3%、考试方式不合理43.7%、自制力差52.8%、参加课外培训13.4%、就是不喜欢上学3.3%、做兼职4.9%、其他原因8.3%。

三、原因分析及思考

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本调查结果显示:逃课率达88.2%。逃课冲击教学秩序、破坏师生关系,也造成教学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学生的逃课原因很多,我们从调查中几点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寻找其对策。

(一)点名制是否影响逃课

学生点名制度是学校的一种重要制度,是考查学生是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决学生的逃课困惑,目前,大学普遍采用叫名应答制。我们学校同样采用这种点名方法。本调查点名制是否可避免逃课,回答“是”占40.4%,回答“否”占59.6%。作者认为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第一,学生人数多,特别是上大课,有些一个班几百人,如果一一叫答,可能一节课就此消耗,严重浪费教学时间;第二,学生人数多,老师无法辨认出所有学生,有些学生重复应答,有些学生为了逃课,担心教室空座率太高,应付点名,请其他班学生代替点名也屡见不鲜;第三,有个别学生,为了应付点名,用钱请人代替点名,费用20-30元不等,似乎有产业化趋势出现。个别大学也采取座位固定制[6],便于清点人数,然而请人代占座位,也不易发现。王志标[5]调查结果显示:为应对点名,61%的学生找人代答,13%的学生找人代课。

思考:学生按时上下课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管理制度,如何有效发挥点名制度作用,是我们教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如果开展学生上下课指纹打卡制,可能会有效促进学生按时上下课。但学生按时上下课不等于学生喜欢上了该堂课,不等于学到了应学的知识。我们的教学体制必须做出相应改革。

(二)老师教学水平不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48.5%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不高是他们逃课的原因。目前,大学老师的职称评审,以及部分大学进行的绩效考核,考核的重点不是老师授课的质量,而是授课的学时数、课题的申请和论文的发表情况等。虽然学校要求集体备课、试讲制,实际上,由于教师队伍不完善,大部分都流于形式,甚至部分教研室连形式都没有。部分老师确实在应付教学,备课不足,教学方式死板,上课没有激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注重与学生交流,只顾自己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无法从课堂上学到知识,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结果造成部分学生逃课。

思考: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必须不断学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自己的信息量,不断探索、不断推进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必须落实集体备课制和年轻教师试讲制、对新任课老师全程督导听课制。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必须以教学质量为重点。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本调查结果显示:32.4%学生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是他们逃课的又一重要原因。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社会脱节是一个不争事实,脱节的内容引起不了大学生的兴趣。大学每堂课的内容多,学生预习难度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内容,蜻蜓点水,一晃而过,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慢慢产生厌学心理而逃课。

思考:大学必须对课程设置予以重视,减少枯燥的理论课,避免重复教学,努力与社会现实接轨,与国际接轨。实行学生彻底自由选课制度,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自学,不仅选课程,还可选章节,但考试的方式要不同(下部分论述)。

(四)考试方式不合理

本调查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考试方式不合理是他们逃课的原因。学生的成绩是获取奖学金、三好学生、毕业证书等的重要依据。学生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日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60-70%;有些科目仅有期末考试成绩。目前,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呆板,基本上是书本和笔记本上原题,部分老师还会在考前点复习重点,学生考前复印笔记,突击几天,完全可以应付。这样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上不上课、用不用功与学习成绩和拿不拿奖学金之间没有直接关系。逃课也就成为优生和差生的公共课。

思考:建议大学采取多种形式的考评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同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听课的学生考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每章内容讲授完进行笔试,作为平日成绩;对于自修的学生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学生需回答:本章节主要内容是什么?每种疾病是怎样叙述的?教材中存在哪些不足?如果是你来讲解,你想从哪些方面创新?避免学生抄袭,还需制作10-15分钟的PPT汇报,以此作为平时成绩。逃课学生不能参加平时成绩考试。

(五)自制力差

不少大学生逃课是由于缺乏自制力。本调查结果显示:52.4%学生认为逃课与自己缺乏自制力有关。目前,我国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制力和意志力较差。他们在老师和父母的牵引、扶持下跨越了人生第一难关——高考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这时,没有人再来督促他们学习,许多学生开始松懈,萌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意识,新的目标又没有确立,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不少学生不思进取,产生“60分万岁”的思想理念。一些学生具有从众心理,怕别人笑话自己而随波逐流。特别在几个同学为一个寝室,如果里面有一、二个经常逃课学生,不仅没有得到处罚,反而考试成绩不错,其他的几个学生慢慢也会跟随。

思考:老师要帮助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建立学习目标、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好学精神,使他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从迎新开始,老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每学期一开始详细介绍本学期每一门课程重要性,为什么学?学什么?逐步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对本专业知识的渴求,摆脱学习的盲目性。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多关心、多沟通,引导他们增强自制力,学会有效自我管理。

[ 参 考 文 献 ]

[1] 肖承,王显华,田晓东等.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分析——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6).

[2] 郑淑红.大学生逃课现象与高校课程问题建设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

[3] 黄慧绮,吴业春.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一所理工科大学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5(2).

第8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学校发展定位

我国的医学学历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专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教育)几个层次。此外还有成人教育、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教育等。十多年前,湖南省每个地市均有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十多年来,随着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或并入本科院校(如张家界、郴州、永州),或组建成职业技术学院(如常德、株洲、湘潭、岳阳),或升格为专科学校(如怀化、邵阳、益阳),仅娄底市卫生学校保留至今。在管理关系上,湖南省教育厅将医学本科教育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归口高教处管理,将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归口职成处管理。笔者所在的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独立升格而来的。由于工作需要,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下问题: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如何在医学本科教育和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教育有何异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发展如何定位?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有了些许认识。

一、关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

医学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已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而逐渐萎缩,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因其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而受到严格限制,普通医学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卫生改革、基层社区尤其是农村卫生服务的发展需求,这就给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拓展了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状况不尽如人意。从数量上来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总数虽然明显增加,但质量不高,甚至无证行医在农村随处可见;从学历结构上来讲,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等、中等医学院校为卫生系统输送了约550万名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约2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80%,目前我国卫生技术人员仍以大专、中专学历为主;从人力资源分布来看,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大中城市因经济发达,卫生人力资源相对过剩,农村与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现象则十分严重;从学历结构分布上来看,大专以上高学历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基本都是中专学历以下人员,甚至有大量未经医学教育培训的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从而使卫生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要达到3.64人,执业医师1.26人,执业护士1.26人,全国90%以上的医生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国家《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3至5年内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新进入乡村卫生院的人员至少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这一系列硬性规定的出台,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2.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需要大力发展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来支撑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让国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卫生体系,实施卫生行业人才准入制度,配备数量足够的卫生技术人才并保证人才质量。这就为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为广大医学专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3.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的需求,将加速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升格或萎缩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给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不断萎缩,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又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因此,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将升格为本科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卫类人才;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难的学校势必萎缩淘汰。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医学类专业以修业年限五年制为主体,现阶段适量保留三年制。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提高医学教育办学层次。”由此可见,属于三年制的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其规模今后将会受到限制。

二、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

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医药卫生类专业分为三类,即:医学类、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职业医师为主要目标,主要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举办。相关医学类及药学类专业以培养医学技术辅助医疗和药学专门人才为主,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归入职业教育范畴,由高等职业学校主办,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等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由此可见,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级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是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差别的。共同之处是在生源与培养目标上基本一致:生源均是高中起点;人才类型是应用型人才;人才层次是大专层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工作场合是社区、县、乡村等卫生工作岗位;工作内涵是运用成熟的医药、预防、保健等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不同之处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要求低于医学本科院校,而高于高级职业技术学院。从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政策规定所允许开办的专业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可以开设医学类专业,如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也可开设医学相关类专业,如护理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而高级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仅限于开设医学相关类专业。因此,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可开设的专业较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并可通过专升本与本科院校形成对接。

三、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定位

从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可基本定位于精英教育。但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学术地位较低,专业类别不完备。从现阶段基本国情看,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面向农村基层,服务社区;必须在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夹缝中找准位置,拓展生存空间;处于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人才链的中间环节,既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也不能与高等职业教育雷同,而要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如果只看到学生的市场需求,而看不到深层次的教育规律要求和学校间的强烈竞争,学校可能会随波逐流,形不成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

1.培养目标定位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中,确定学校培养目标十分重要。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限定了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标准,对教与学双方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了经过在校医学教育后,所培养的医学人才必须达到的标准:具备系统的职业素质,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具备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养成继续教育的习惯;掌握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包括影响健康的经济、心理、社会、文化等非生物因素知识,具有使用医学信息的能力,了解卫生法规和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如此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社区、农村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就业需求。

2.发展定位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所开设的医学类专业,就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教学师资水平、实验实践基地、毕业生质量等与医学本科院校差距较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与本科院校抗衡,但是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办学,本科院校是相对弱项,这类专业,本科院校一般投入较少,重视程度不够。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这方面就有优势,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办学条件相对较强。另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卫生职业教育相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略占优势。因此,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应该重点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尤其是护理类、医技类等专业。做好高职高专的“龙头”,瞄准这个位置,持之以恒,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使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率。同时考虑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办精几个医学类专业,蓄势待发,进入本科层次教育。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必须明确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准确确定其发展定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校招生与就业的辐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顺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按照医学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以长期稳定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来定位自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 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9):7.

[2]周礼生,沙绍轩. 关于医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4(1):41.

[3]

何 瑜.关于普通医学专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71.

第9篇

【关键词】云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自1999年至今,全国独立学院已发展到320余所,在校生240余万人。从1999年起,高校本科扩招任务的1/3是由独立学院承担的,独立学院的存在和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

一、独立学院的产生、发展

1999 年以后,为了贯彻高校扩招政策,同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公立普通高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兴办民办二级学院。有专家指出,民办二级学院存在体制不顺、概念不清、产权及界定不明晰、混合法人身份不符合有关规定、办学形式政策依据不明确、办学体制不符合国情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2003 年4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成为民办二级学院向独立学院转型的转折点,明确了独立学院的本科层次与民办性质。2003 年8 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对各地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进行检查清理和重新报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对原有公办本科院校设立的、以民营机制运作的民办二级学院的清理与整顿,以及对公办本科院校新设独立学院的规范与审批工作。2008 年4 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起点。《办法》有3个关键词“民”、“优”、“独”,尤以“独”最为关键,即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和基本设施、独立招生、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的财务核算。至此,独立学院走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中。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但其发展却有着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建设面向西南的墙头堡战略方面,地位十分重要。虽然云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但独立学院的发展却与全国独立学院发展的速度相当,云南师范大学应该是云南省民办二级学院的创始者,2000年其所创立的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是现今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前身,2000年还创立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随后2001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创立,2002年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创立。现今云南省共有7所独立学院,6所坐落于云南省会城市昆明,1所位于云南典型的旅游城市丽江。7所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约80000人。2013年云南省非公办院校的在校生占到了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近1/4,这一比例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一成,而其中独立院校承载了很大一部分。省内三本院校几乎全部实现了线上录取,如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除了部分学校新增计划需要志愿征集外,原招生计划有剩余的并不多,多以个位数保留。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独立学院招生人数和比重在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也面临着和母校办学同质化的现象,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对就业市场研究不够,办学过于依托母体学校的师资和专业力量。张国华就说到,民办二级学院虽然办学经济效益高、发展快,却是以削弱国有高校教育资源、牺牲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的公正性为代价;名为新型办学体制,所谓兼收并蓄国有民办两者优势,实则失去自身办学的特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特色已经成为独立学院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等,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

(一)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应用型人才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目标不同,也不同于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实际上,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介于两者之间,培养的学生比研究型学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比技能型人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它是对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有益补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和其他高校培养的人才同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二)办学定位

应用型人才需求是和社会经济紧密相联的。总体来讲,独立学院的办学应该立足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应当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纲”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先进技术,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及地缘优势的影响,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独立学院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会形成自己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和优势。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在结合经济建设的同时,明确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级医药卫生类应用型人才”,不仅反映了国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视,强调不仅要有高技能,同时还要是高素质的人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也根据云南多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将其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性、复合型、自主创业型”人才,对自主创业做出了强调,同时也与云南省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吻合。

(三)专业设置

按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培养的学生应为一线、基层生产服务。独立学院应发挥已有专业的优势,培养特色专业。另外还可以依托普通高校的专业资源派生出交叉专业或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更加细化,更具特色。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相关行业趋势以及人才市场做中长期的调研和预测分析,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原则,设置相关特色的专业。

综观2013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不难看出,师范类院校或师范类转型之后的院校在一些基础类学科上招生尤为“困难”,汉语言文学、英语、物理学及缅甸语、越南语等小语种专业,是师范类院校招生的主打专业。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就开设了诸如英语、法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朝鲜语、汉语言文学等诸多语种专业,是西南地区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国际化进程推进最快的学院,在母体院校饱受招生困难甚至降分录取的时候,文理学院尚能几乎全部实现线上录取;而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医学实验技术等近两年新增专业也恰如其分的分析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一所医学类独立学院,海源学院不仅继续建设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等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整合了母体院校和社会专业资源,派生出多门交叉专业和柔性的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更具特色和针对性。

(四)课程设置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既定前提下,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应将目前社会生产实践中正在使用的理论、技术及现实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要求优化组合到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行总体设计,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独立完成某项具有代表今后工作岗位要求水平的工作任务,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

1. 按照管用、够用、会用的思路构建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调整中,强调核心课程针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三个加强”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英语教学”、“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和“四个叠加”即“基础+技能+素质+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竞争力大为提升。该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学生通过率超全国独立学院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得260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

2. 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实践教学具有典型意义。学校共享昆明医科大学17个本科专业、11所附属医院、49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如该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临床见习、临床技能强化培训、毕业实习等,其中必修课的理论学时与实验课学时比例为1:0.54,选修课理论课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0.41,毕业实习48周,选科实习8周。根据该校就业部门反馈的信息,该校学生就业过程动手能力极强,思维灵活,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配合,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把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达标要求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中。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各类讲座、报告、竞技活动等。这个方面取得喜人成绩的数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通过主办、承办“首届中国昆明·‘原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东盟10+3文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东亚峰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上海世博会云南馆演出”等各项活动,不仅让学生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让学生了解了市场需求,增加了就业、创业竞争力。

除此而外,独立学院也应该拨付相应资金,用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如学生科研基金、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多方面拓展学生能力。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借鉴,学生取得成绩、成果的同时,也为学校增添了荣誉,提升了知名度。

三、结语

独立学院要想长期稳步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与高等研究型大学不同,更要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既不是研究型大学,又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属于教学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这个办学定位,培养的是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当今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反映的是其教学和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学生素质。像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院长所描述“独立学院的教师更像一群爷爷奶奶领着孙子孙女一边上课一边学习”,云南的独立学院要打响品牌就必须重视学校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发展,对教师素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都不应忽视或者走形式,克服独立学院师资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这一共有现象。

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素质,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进行优化组合,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特色专业,创建品牌优势,注重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需要与可能,专业口径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本校专业与其他高校专业间的关系,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反映市场需求,使其处于动态化状态,以适应学院自身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国华.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体制质疑[J].教育发展研究,2003(3):1-4.

第10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立交桥 构建

[作者简介]唐树伶(1967- ),男,天津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经济学;张冬云(1968-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经济法。(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唐山市科学发展高职教育的现实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4020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25-02

职业教育立交桥应当是一个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高职教育与本科和专业硕士有机协调、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彼此间不掣肘的有机整体。它打破了人才成长独木桥这一瓶颈,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理论为思想基础,以教育社会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为基本前提。当前,在唐山市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一、唐山市高职教育体系现状

唐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重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唐山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加快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格局。改造提升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养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随着唐山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传统产业更需要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产业结构变化和调整趋势必将对唐山人才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呼唤高职教育的及时跟进。唐山市现有高职院校四所,既有国家骨干院校,又有省级示范院校;既有综合型院校,又有行业背景明显的院校。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前校后厂和集团化办学优势,选取动车组技术、港口物流管理、陶瓷艺术设计、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类、计算机类及旅游管理类等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艺术设计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汽车类、机械设计制造类、港口运输类、旅游管理类实施大类招生。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设41个专业,38个专业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便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四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五个国家行业企业培训中心,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招生范围覆盖全国14个省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73人,其中高职生7261人。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拥有工医农经类专业的综合型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园林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专业。选取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园林技术等专业实行基于文化测试、综合素质测试两科目考核的单招改革,目的在于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殊才能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和对口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选取财务会计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进行大类招生。开办40个专业,涵盖制造、医卫、农林、财经、旅游、艺术等13大专业门类,形成与唐山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衔接,以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优势专业集群。以学院为龙头,组建唐山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两大职业教育集团。学院面向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0551人,其中高职生9442人。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业依托,开设煤矿开采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等40个专业,业已形成了以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等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格局。学院组建了河北煤炭职业教育集团,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以高职、中职、成人教育等学历教育为支柱,以企业在职员工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为支持,实现了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协调发展,是中国北方和全国煤炭战线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员工技能素质培训基地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基地。现有在校高职生7258人。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工科院校,具有校企一体和“前校后厂”的优势,以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业依托,集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以服务冶金企业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校企一体办学特色。开办19个专业,涵盖材料与能源、制造、资源开发与测绘、电子信息、财经、旅游6个专业大类,形成了以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 计算机、财经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院招生范围覆盖全国15个省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84人。

二、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构建的基本需求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新增了大量技术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大批懂理论、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都决定了需要各种层次的中高端技能型的职业教育人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教育既适应经济发展,又体现学生发展理念,还要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构建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旨在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内外部相互沟通机制,在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间搭建桥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较完整的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是为了给职业院校学生的继续学习发展提供条件,从而满足不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积极开辟高职以上的高等教育,向上延伸,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尽可能满足广大青年学子的求学愿望,它是一项民心工程。人才多样化的培养路径,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三、构建唐山市高职教育立交桥的思路

1.加大政府主导作用,规范高职教育发展。为了提高唐山教育效率,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应该在政策层面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中职、高职、地方本科院校在合作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健全彼此共赢、互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大学教育与中高职教育立交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大学、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学生及家长等多方相关利益主体,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和规范,使各利益主体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合理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丰富教育的类型和层次,才能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真正结合,使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人才成长的多样化途径。

2.整合唐山市教育资源,合理对接不同层次。建立高职学生与大学学生双向流动机制,在学分互认、课程互通、校园文化共享、研究成果互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实现合理对接;促进高职院校校际间学生交换培养、老师互派交流、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实训基地共享、优势专业群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科技服务、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作用;完善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育过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唐山市四所高职院校目前均设有计算机类专业、会计类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如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那么就会使唐山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利用。有条件地尝试在示范高职院校设立本科层次,从试点开始,逐步扩大。建立中职到高职到专升本乃至研究生四个层次的纵向衔接,院校与企业深度结合的横向沟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多种层次选择的体制,为建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确保人人成才提供制度保证。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架起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行业协会作为在政府宏观调控与统筹规划决策下,协调政府、会员企业与学校三方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会员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一是要积极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产业、行业、学校、企业诉求,开展人力资源预测,制定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规划,提出唐山经济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各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或委托参与、协调、引导和指导四所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三是要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组织和指导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师培训、毕业生就业等工作,参与制定行业职业标准、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制度建设。行业协会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方式介入职业教育,除了可以扮演教育培训机构的角色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引导产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的全面发展和灵活多样、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4.重视区域产业适应性,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唐山高职教育要合理对接区域产业,为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七大主导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在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文化建设,注重把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专业文化、职业文化、校园文化融为一体;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学体系,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课程开发体系;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树伶,吕昕.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唐山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30).

[2]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