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工电子实训报告总结

电工电子实训报告总结

时间:2023-08-15 17:2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电子实训报告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工电子实训报告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  三步实验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改革目标意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目前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普遍存在与工厂脱节的现象,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熟练掌握地技能而学生在校学了二、三年却依然不会,农民工与职校生竞争岗位,职校生丧失了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如何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具体分析了近年来实施的分类设置、分层教学、分步考核的三步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以便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逐步趋于系统和完善。

一、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弊端

1、重理论轻实践

电工电子实验基地承担着全校电子技术、机电、数控、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多个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程学时较少,成绩只也占总成绩的一小部分,甚至有的课程将实验课程成绩包含在平时成绩中,不进行专门的实验课程考试。

2、实验内容单一,没有新意

传统实验课程教学主要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的原理, 按照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记录数据、填写表格、书写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加之实验结果基本上都是可以预知的,即使实验结果与已知的结果有所不同,也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错误或者实验误差引起的。

3、实验设备陈旧,配套仪器数量较少

由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校配备的实验课程教学设备陈旧简陋,配套数量较少,多个同学共用一台设备,实验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可采取分类设置、分层教学、分步考核三步实验教学方法:

(一) 分类设置:

调整实验课程内容, 将实验教学分类实施,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推进。

1、实验基本知识。将安全知识、实验测量、实验仪器、操作规程等内容在首次实验课中进行详细讲解。

2、基础验证型实验。安排一些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后继实验打基础。

3、设计型实验。安排设计型实验,主要通过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些电路设计,形成实验设计报告,课堂上再进行验证实验。

4、综合型实验。通过安排一些有难度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仿真实验。利用先进的电子仿真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电路的设计及构图,进行性能分析、测试等。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合理安排上述各类型实验课程教学课时,验证型实验以2个实验课时为一个实验单位, 设计型及综合型实验适时调整为4~6个课时不等,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实施设计内容。同时,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及综合型实验,并适当安排电子仿真实验,应用电子仿真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 分层教学

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目的来看, 不同专业的学生, 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我们主要将学生按专业分为两类:

1、电类专业的学生:加大实训力度,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内容后,增加实训项目。具体安排是,对电子类一年级学生,实训主要针对工具使用、基本元器件的认识和检测、单元电路焊接与参数的测量、良好的实训行为习惯和对电子专业兴趣地培养。二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训主要针对集成电路、数字电路等综合电路安装与调试和电路板制作技能掌握;提高电路原理和测量数据参数分析水平。三年级学生实训主要针对产品整机的组装、调试与维修掌握,通过使用仪器仪表测量各关键点的电量和波形,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2、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数控等专业,对这类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内容设置可以适当浅显一些,特别是基础性方面的实验可多安排一些,而综合性、难度较大的实验可适当减少。为了体现实验教学对象的分层施教,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教学结束后,我们还可以通过选修的方式,对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 培训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考试,通过者省、市劳动职业技能中心颁发中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特别优秀的学生选派参加省、市电工电子技能竞赛。

(三) 分步考核:

细化成绩评定,将实验课程考核分步实施。为了杜绝学生应付实验课,我们改变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将实验课程考核分解为几个过程,进一步细化成绩的评定。

1、预习

教师至少提前一天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准备,鼓励学生有备而来,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预习阶段的成绩一般占10%。

2、操作

实验操作当堂打分。主要包含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卫生情况。操作阶段的成绩一般占50%。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考查学生实验总结和分析能力的依据, 成绩一般占30%。

4、德育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教学策略

实践能力是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核心能力,为了满足行业需求,提高中职生的竞争力,教师必须根据相关企业要求,加强实训教学,注重对学生电子电工技术的培训,这也是电子电工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要通过实训教学对学生实施指导,优化学生的综合技能,有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迈出实训教学的第一步。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不合理的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脱节”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超前”于理论课,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开展实训课,导致学生“一头雾水”,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另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滞后”于理论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训教学,对学生操作水平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以说,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对实训课的认识仍不到位,实训课课时安排较少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训教学对电子电工专业的重要性,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中职生理论基础较差,实验过程受学生知识水平的制约难以开展。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降低实训教学质量的一大原因,设施的支撑是实训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完善的设施就很难真正落实实训教学。此外,师资力量、教师职责的不合理分配等问题也是困扰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策略

1.理实结合,创新实训。对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而言,理论与实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理论是实训开展的指导,实训是对理论的验证和巩固。学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地安排实训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实训课的设置要根据不同年级灵活安排,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论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内容,使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训内容主要依靠教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演示而缺少自己操作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对此,教师要在实训课中引进新的内容,减少对成品电路板的使用,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设计要求,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操作机会,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操作中提升实践能力,这也是实训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2.增加项目,丰富内容。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常识、学会相关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和常用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教师借助实训课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训操作经验,自主设计或调试简单的电子产品,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电子电工专业的魅力,体验操作的乐趣,获得成功感。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项目更新的问题。随着知识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及时引进新项目,为实训课注入新鲜元素,使实训课焕发生机,通过新项目的引进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沉闷的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着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电工电子专业核心的教学要求。3.完善评价,细化评定。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的评价并不合理,而不完善的实训课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应付”心理,埋没了实训课的价值,使实训教学的开展停在表面,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学生的应付现象,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在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综合评定成绩,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细化成绩评定的准则,合理“分解”实训课的考核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的操作表现和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体系,切实提高评价有效性。首先,学生的态度是考查学生德育情况的重要参照,在实训课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并对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纪律做出评判,录入考评体系。其次,实验操作是实训课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考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考核标准。此外,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的总结及分析能力,教师要仔细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赋予实验报告20%~30%的比重,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这几个方面,明确评分标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自身操作技能。

三、结语

实训教学作为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实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总结开展实训教学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冬.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A5).

[2]陈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6).

[3]罗品琼.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J].俪人:教师,2015(24):168-168.

第3篇

关键词:电工实训;教学方式;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33

1 引言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要求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要尽多的掌握电工技能。而高校学生获得电工技能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来完成的。同时,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求速成,那么通过电工实训教学就可以快速达到这种效果,所以电工实训教学在当今教学体系中占据的位置是越来越重要了。学校开设的电工实训,其主要作用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环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形式,将课本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他们的电工技能水平,培养他们坚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逐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 电工实训现状分析

传统的电工实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训课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实训项目,整个过程中学生收获不多。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路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体现出来。

指导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不合理。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解决,而是直接替他们解决,这样就消减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实训内容缺乏吸引力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实训教学失去兴趣。我们不但要保留经典实训项目,但也要及时增加能够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实训内容。如果我们的实训项目一成不变,那么学生了解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将会严重受到阻碍,从而,他们对实训教学的兴趣将会慢慢消失。因此,为了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电工实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

3 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3.1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电工实训中,要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个观念放在第一位置,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手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3.1.1 因材施教

摈弃传统的“一视同仁”教学模式,采取以专业性质为标准来确定学生实践项目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电类、机电类、非电类等专业,我们要依据电工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适合相应专业的一系列实训项目,按照要求组织实训。根据每个班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再按照“基础实训、综合实践、开拓创新”分层次实训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相应的模块,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

3.1.2 引导式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通过授课,提出问题,知道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扩展电路,找到解决实训项目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做电机自锁运行实训项目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本项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项目基础上自己设计加一个指示灯,要求电机运行时,指示灯亮,停止运行时,指示灯灭,然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解原理,这种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充分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可以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从而改变了过去照猫画虎的老模式。

3.1.3 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手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些静态的、抽象的和比较繁琐的实训电路,我们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来解决。例如电路通电后,电流的动态走向在电路图里是看不到的,如果我们把图做成动画的形式,这样电流的走向就一目了然了。再例如在回忆和巩固原有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实训项目重现出来,每一次的重现,学生的领悟程度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其为课堂服务。

3.2 组织形式丰富多彩

3.2.1 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于部分学生很容易有懒惰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在某一个实训项目完成后,现场进行一次实操竞赛,然后将前几名同学的名单公布出来,让他们接受现实,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这样即可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考虑到有些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独立完成复杂项目的难度较大,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或由教师指定的方式组成团队小组,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谈论,取长补短,明白了1+1绝对大于2的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2.3 综合应用实训

我们要学会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摆脱“纸上谈兵”的魔咒,真真正正的进行实训训练,全方面检测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例如用PLC程序通过变频器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七步段速控制,这就要求学生寻找相关材料,选择合理方案,设计、安装并调试电路,填写报告等等,从而系统的进行电气工程综合应用实训。

3.2.4 课堂总结与成绩评定

课堂总结是电工实训的重要环节。每次做完项目,教师应准确、概括地总结本次实训项目。总结时要抓住学生课堂表现中的亮点,还应指出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提出修改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对本次课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操作技能的印象。最后,教师应制定公平合理的实训成绩评定方法,对每一次实训课进行考核,从上课听讲到实际连线,从实训过程的规范熟练程度到填写实验报告册的正确率等,都要进行公平合理的评定,并表扬实训中成绩突出的同学,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4 结语

通过电工实训改革,我们发现,本实训课极大地带动了学生选修电工实训的积极性,同时对电工实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眼见和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友爱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建文.高级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3,(16):163-164.

第4篇

关键词:电工学 创新型 实践动手

0 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辅助课程,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实践,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基础,并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非电类专业与电工电子技术交叉融合越来越多。高职类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根据《电工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能力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大胆创新改革,加强实践动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根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专业群的需要编写了校本《电工学》教材,包括直流电基础、正弦交流电路、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上进行了整体优化。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强化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结合综合布线和楼宇智能化,可适当强化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上反映电工电子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在基础理论上,拓宽了教材内容,突出了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学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1 课程的教学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以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手工烙铁焊接、家庭用电器的使用和安装、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项目作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项目必须紧扣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结果要求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电工仪器仪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导向理论学习,完成项目实训后再通过实训结果学习理论知识。

2.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地点统一安排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次课程必须将讲授、练习和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知识。

2.3 授课教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多走动,多巡查,多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有必要时,还应选择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

2.4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图片、视频、Flas、PPT教学课件、实物展台、仿真软件、电工实验开发板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强调实践能力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强调理论知识讲解,实训教学主要是教师验证理论知识项目,因此,必须对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以及实训方法进行改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1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结合专业群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行业的发展建设为对象,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的教学实施、顶岗见习、实习,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企业项目开发+顶岗见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项目案例、企业文化、职业能力素质、专业新技术等引进教学中。

3.2 实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实时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应由验证型实验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转换,实施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电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和手段,电工学课程教学看起来枯燥,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样会变枯燥为趣味。如欧姆定律知识,老师画出电路图,通过电工实验板搭建电路,让学生测量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记录,然后让学生比较计算,对比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欧姆定律,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3.4 学生单人单组实训,独立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避免偷懒和抄袭,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开放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学习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电工技能;既为参加技能竞赛做好了人才储备,又能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在班级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3.6 职业资格认证,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在原有的职业资格鉴定站的基础上,优化基地培训能力,依照电工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认证要求以及考试的实际需求完善实训基地的各类建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接轨,进一步优化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3.7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先进设备、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的优势,在各类电工电子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五年来,有将近师生300人次参与到各类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

4 创新课程考核

4.1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加现场操作。

4.2 成绩评定,如表1所示。

说明:①学生考试前撰写出作品的设计报告和设计日志,采用全班公开的形式对作品的设计报告进行答疑,通过答疑的学生向任教师课提交现场操作考试的作品中所需的素材,以备现场操作考试使用。②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周内组织学生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根据作品设计报告书中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制作步骤独立完成期末作品制作考核。

笔试加现场操作的考核方法打破了传统只有笔试的考核方式,现场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 通过课程的改革,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相互提高的过程。建立一支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创新教育渗透于实训教学中。事实证明,教学质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的精力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鼓励教师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培训学习,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的实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6 总结

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作为研究基地,结合专业需求,引进的校外实训基地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为出发点,对《电工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宜春.电工学(校本教材)[M].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

年8月.

[2]王思民,朱慧.《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报,2010(20).

第5篇

【关键词】: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开放

中图分类号:TM07文献标识码: A

在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开放式电工电子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种探索,是当前电工电子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下面就如何提高电工教学的开放度谈些粗浅的认识。

1充分认识开放式电工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电工电子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电工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电工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获取电工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取电工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电工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电工电子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才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电工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两点

(1)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这些形式打乱了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4人组成。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一增强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

作。

(2)注意学生学习合作技能

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下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何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培养学生养成

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开放;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大部分学生从主观愿望上是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付出了努力,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例如,同样的45分钟课堂,有的同学听课效果好,思维积极主动,收获多,有的同学听课消极被动,收获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消极被动的同学, 所做的劳动是简单、重复的劳动,深入的思考比较少,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学习状况比较肤浅,心沉不下来。

(4)收集信息的渠道开放;

(5)师生关系开放.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师生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直到现在,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教育实际中的师生关系也存在诸如师生感情隔膜、师生关系不够民主平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各种现实问题,要正确认识与师生关系相关的各种理论问题,需要总结处理师生关系的经验教训,需要重新检讨过去的师生关系思想,特别是需要全面分析师生关系思想。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3 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有创新激情、想象能力及科技素质的人才,强调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意识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从2013年开始,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优势,探索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模式,从内容和方法结合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作为试点,依据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已初步形成的实践能力

,列出实验室现有的相关元器件,要求学生以二到三人为一组,自由结合,自行拟定题目,在一周时间内,从查资料到原理图的设计、组装、调试,最后拿出一个完整的产品。鼓励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工艺过程,并在实验室进行组装与调试,最后交出完整的产品和报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克服了过去“纸上谈兵”的缺点 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上的设计,还要完成实际的产品,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设计的正确与否。有的学生,他可以把电路图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按照电路图组装好的电路出现问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解决。更不知道是电路还是装配出了问题。而实行开放式教学后,学生在自行分析、设计电路原理图的过程中,能形成自己的思路,按思路提示判断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发挥发个人能动性 过去电子实习只做规定的产品,学生感到发挥个 人能动性方面有缺陷。现在,有一些对电子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在做电子实习之前已经对我们所做的产品很熟悉了,包括对电路原理的分析,安装调试过程都很清楚,如果再做一遍就没什么意义,而让他自己去设计自己想要做的,他则会更有兴趣,对他自己而言也更具有挑战性。另外,还有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于我们规定产品的电路图分析感觉都无从下手,那么这个时候让他自己来选择,他就会选择一些相对简单,而又是自己喜欢的电路来做。

4 促使学生转变观念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否则就完不成任务;同时要跑市场,查阅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前做电子实习,都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产品,刚开始学生还比较新鲜,时间长了学生就觉得枯燥乏味。而现在不仅实习内容可以自已拟定,时间相对也比较自由,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自己到市场去调研和买元器件,这对于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拓宽眼界都有益处。

第6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电路;电子;创新能力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ircuit and electron to cultivate 3C innovative students

Wu Yanmin, Deng Wei, Cao Weife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3C applied and innovative students, the circuit & electron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tool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explored and considered. A hierarchical ladder teaching mode is carried out, a mission-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computer-aided experiment teaching is introduced,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experiment elective course and laboratory are open. Because of these reforms,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project awareness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of students ar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circuit; electron; innovation capacity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路电子技术应用遍及各个角落,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1]。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对培养3C型(consciousness,competence and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即工程意识、工程创新能力、工程资格认证)创新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培养3C工程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本着“为学生负责,为教育负责,为社会负责”的原则,围绕电路电子实验课程建设,不断尝试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1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近几年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总结以及对二年级以上电类专业部分学生的调研,笔者从当前电路电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1 实验教学模式古板

传统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进行安排,统一组织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做讲解和演示,学生按教师的演示重复一遍,将实验结果填入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中。这样的实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3C型高素质人才。

1.2 实验教学仅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电路电子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的,实验内容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为2学时,以验证某一理论知识为目的,学生只需简单记录实验数据即可。总的来说,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1.3 缺少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是使用硬件验证教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对孤立的元器件的认识与使用能力,忽视了计算机技术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接错电路产生故障,造成器件或仪器损坏,导致学生不能放心大胆地做实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掌握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实验教学经验,对电路电子实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探索。

2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 开展分层次的阶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将实验教学由传统的单一模式改变为循序渐进的分层次阶梯化教学模式,将实验内容分成基础验证性、综合应用性、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引导学生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阶段式提高。学生刚接触电路电子实验,缺乏系统的电路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动手实验能力,可以先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基础实验技能,调动他们做实验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设置,此类实验选题要紧密结合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水平和教师的科研成果,同时应具有新颖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2.2 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难度适当的实验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结合任务的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 引入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实施软硬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实际的仪器仪表、元器件以及真实电路,并通过亲手搭接电路的过程,锻炼动手能力[2]。但是,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常常受到实验元器件以及实验设备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不足的限制,不能满足各种新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要求,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和设计思路难以实现。另外,在实验过程中,电路的安装、调试、测量过程往往需要重复多次,难免出现错误连线和器件损坏的现象,不仅使电路调试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错误的性能分析,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借助EWB,Multisim和Protues等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实验过程的动态仿真,有助于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并且可以通过修改电路结构和选择不同的元器件及参数,设计、校验和测试各种不同的电路及系统,弥补传统硬件实验的不足,节省实验时间。但是,仿真实验中的电路并不是实际的电路,而是由虚拟的元器件、仪器仪表连接而成的虚拟电路。在真实的、实际的实物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某些异常现象和故障,而这些现象和故障在虚拟实验中不会出现,用虚拟实验方法也不能解释。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接触、了解和掌握现实的各种电路和系统,必须把软件与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软硬结合、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4 构建电路电子实验网络教学平台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是面向全校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学生人数多,实验学时少,实验设备数量少。另外,由于发展需要,学校目前处于新老校区同时运行阶段,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我们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电路电子实验教学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实时模拟实验系统、交互性的答疑系统、报告上传系统等。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者手机登录电路电子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系统,在线查看实验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实验项目,还可以在线预习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观看实验教学录像,并可进行网上答疑和讨论,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实验报告。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实验室建立的QQ交流群等,与同年级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实验学习环境。

2.5 开设选修课,注重课外培养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的实验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开设了电路电子实验选修课,并全面开放电路电子实验室[3]。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补做实验课上未完成的实验,做自己设计的综合性的实验,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等[4]。实验选修课由实验教师制订具有一定梯度的培训计划,其中主要是设计创新类实验项目,学生自愿报名,课程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进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学习和锻炼,并可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多项全国性大学生电子技能竞赛。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对电路电子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为了促进电类各个不同专业的沟通交流,我院分团委成立了电子协会。协会主要开展各项实验、培训、专家讲座、科研项目、社区维修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体验、经验交流、充电学习、开展实践性科研的交际平台。学院每年都会设立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

2.6 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考核方式

正确合理的实验考核办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成绩主要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做实验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所做实验,并采用抽查提问的方式检验预习效果。在实验成绩构成中,实验预习成绩占10%;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占70%,具体按照:实验内容,实验结果正确性,有无创新性三部分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实验报告占20%,主要根据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客观,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故障分析是否合理等进行评定。

此外,为了鼓励喜欢钻研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实验考核增加了创新性实验成绩,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给予高分,如果学生在全国性大学生电子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还可以适当增加学分作为奖励,这也是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所倡导的思想。

3 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实施三年以来,我校本科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均有所提高,电子电气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等均有我校学生获奖。2010~2013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了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并获全国二等奖三项;2010~2013年,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参加“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获得建筑电气设计一等奖一项,团体二等奖一项,团体三等奖一项。此外,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在全国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校每年都有不少电类专业学生应聘到许继集团、美的集团、格力空调、周立功公司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有不少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研发骨干。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各个教学环节改革,扩大学生受益面,完善学籍激励机制。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大学生也将被培养出来。

4 结束语

围绕电路电子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坚持以培养3C型工程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对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分层次的阶梯化实验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驱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电路电子实验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借助Multisim及Protues等仿真软件,实现了电路电子实验中软硬件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设实验选修课,成立电子协会,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合作的课外实验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增加创新型实验的成绩比例,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喜欢钻研实验的学生提供了保障。通过学生的实验成绩、毕业设计情况及参加竞赛情况来看,这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实践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革思,谢红,王松武.电子电路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93-96.

[2] 黄勤易,陈金玉,徐小青.电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5(4):32-34.

第7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04-0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中高等职业学校工学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基础的好坏、学习兴趣的高低、对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实验实践技能的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职校教师应在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动力不大的环境下,在职业教育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实验实践课比重大等特点,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将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通关节,架好桥梁,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双重效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与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较多,又与专业课和电工类实际工作结合紧密。虽然学生在中学物理课程中接触过电学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职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而电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离不开对电学基本概念的正确掌握,对定义的准确理解,对各种计算公式的准确运用和各种器件参数、安装使用规则的了解,以及安全用电规则的遵守和执行等。否则,不可能完成电器(气)安装或维修工作,甚至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例如,简单的熔断器(保险)的更换,若不按要求更换,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理实结合的课程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感性认识,加强实践实验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充分利用实验实践条件,实施理实结合的教学课程模式 笔者从事过电工和电器修理工作若干年,有着比较丰富的电器(气)安装、维修的实践经验,符合现阶段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且《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思路,对2010级机电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尝试将教室搬到实验室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电子元器件时,在实验室里可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型号、规格、参数等,并可以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比较,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了,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学习电路时,直接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连接串并联电路(不指定电阻数量及阻值大小),学会用万用表等仪器仪表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值,并总结串并联电路特点。又如,电机控制中电动机按钮互锁控制正反转电路,工作原理分析难度较大,但在实训室中,让学生看演示效果,然后参与操作训练,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其工作原理。这样做可以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到理论教学中,使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最大限度地融合起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在理实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把理论教学分解到实验实训教学中,并把整个教学目标分阶段实施(也可与《电子电工技能培训》课程结合进行):第一阶段,以最常用的电工工具、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一般识别使用和熟识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进行判别性的测量,会对元器件性能的好坏进行测试判别。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安装及检测实际电路,由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入手,学习自动调光电路、机床控制电路、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使学生掌握电路安装的规范操作要领及借助仪器仪表检测的方法步骤。第三阶段,设置简单故障教学,锻炼学生电器(气)检测维修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四阶段,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既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又分解了教学难度,既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又能使教师有的放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果教师不能在训练环节上严格管理和要求,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念头。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量的感性知识是由观察后分析推理而获得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贯穿其中。例如,在电容器充放电实验中,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进行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以及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各种示数中观察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即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用经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放电实验,由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八项要求

通过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迎合了学生好动和好奇的特点,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必须要求:(1)课程教学要由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担任,或由理论课教师与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共同担任;(2)学生分组时,注意动手能力强弱和男女生的搭配;(3)将教学任务按理论+实践的模式分解到每堂课上,先理论,后实践,并让学生了解该堂课的目标和任务;(4)由于职校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师要耐心引导,运用教师手把手、学生熟手带生手的方法,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并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高;(5)对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加以纠正,有共性的问题可作为例子进行现场分析,应包括产生原因、产生后果及解决方法等,同时提倡学生间的互帮互学;(6)将理论考核改为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并可在适当时间采用实验实践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修炼技术,提高本领;(7)要做好课堂考勤、考核,对每个学生每堂课的出勤、纪律、听课及实践(实验)完成情况等做好考核记录,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8)对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要认真批阅,并做好总结。

工学结合、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非高深的教学理论模式,其实施也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从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出发,从思想上解放自己,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修正从教观念,树立以师带徒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本领,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坚持学习、实践、探索、改进和提高,一定会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孙成林.《电工基础》课教学的做中教与做中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王颖.在电子实训中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4]支叶.现阶段中职学校物理课教学的几点做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0(7下).

第8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 教学方法 改革 创新

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其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实用的高级技术性人才。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国家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有很大优势。电工电子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中职学校招收生源主要是应届初中生或高中生,他们中间的数、理、化成绩参差不齐,因此给该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笔者在数年的教学中积极进行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以下是笔者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一些观点,供大家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按照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理论教学有其自身特有规律,作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不能随意删减,但是新知识不断涌现,学时却不能随意增加。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为不同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按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要求合理取舍。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比较全面,所有内容都应列为教学内容;计算机类专业除要学习必要的电路基本理论外,应侧重数字逻辑电路部分。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具有内容繁多,涵盖面广的特点。以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观讲授,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此我们采用:

1、精讲多练、互动教学

“精讲”需要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及授课过程,如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讲授深度等问题。“多练”需要学生具有主动学习性,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在讲授电路的计算分析和公式推导等基本知识之外,选择一部分合适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写读书报告,然后开展课堂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互动式的课堂讨论教学法是积极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培养和发展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了声像并行、视听并行、感知直接、理解更容易。其把形、声、色、光、动、情、意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具备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强培养实际操做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验证相结合,不断创新,向一体化教学靠拢。

4、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合,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学中,应当把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结合,有利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发展。由于其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CAI能对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进行实时交互,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通过预先制作的幻灯串接起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额外增加的教学内容,做到根据需要及时进行相应补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广大教师们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除了使用以上教学手段之外,我还尝试用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相配合,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部分强电电路的虚拟仿真实验,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5、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重点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三、重视实训操作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实训操作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有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工电子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必须认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1、重视综合型层次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

综合型层次实验教学是以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综合训练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调试完成一个产品的过程。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在电工电子实训系列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仅满足于教材规定的必做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因此还需要进行综合训练,开展综合训练实验教学。综合训练是为了达到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同时,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指导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开展研究型层次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

第9篇

一、开放型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意义

在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很好的检验方式。但传统实验往往是一次实验一个课时,有的学生因操作或者对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实验操作较慢,无法在实验课程限定的时间完成实验。当实验课程结束,实验任务仍没做出来。学生但只能照抄他人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支撑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在完成本次实验内容过程中,发现有新的实验兴趣或者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知识,而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又让其无法完成个人的实验内容。这对学生的创新精神造成负面影响,而实践操作能力也需要更多的实验来提高,通过不断的失败与总结可以寻找合适的验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为了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开展实验室开放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开放型、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对于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放型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

通过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是开放型电子信息类实现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使实验室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服务。结合个人实验教学工作以来,建议从以下几处方面进行完善:开放实验室的准入和运作;学生自选项目的立项与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筛选与确定;开放实验项目的确定;开放型实验教学设计与管理;开放型实验的评价;实验室设备维护与管理;实验过程的安全与规范等。

(二)开放型实验的教学体系构建要点

1.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

为了提高开放型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了解,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电子技术类实验,注重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可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利用书本知识以及基本实验理论,结合科学的分析和验证方法,对实验做进一步的钻研,这其中要注意实验技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能够做到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遇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

2.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开放型实验设计时,应注意对电子技术知识及技巧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精神。开放实验室在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类实验所需的相关设备和仪器后,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题、自己编排实验流程和实验目的。但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遇到实验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已去思考寻求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做为一个实验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解决难题。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电路的设计思想和使用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动手而且要用脑思考电子电路的应用范围。

3.基础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

开放型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为了使学生更好利用好开放型实验,教师应因材施教,将实验内容的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很好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可以实验分为两大类型:基础实验和选做实验两大类。其中基础实验操作难度较低,通常以简单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就可以完成,主要是对操作技能较低的学生,通过实验来提高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一般应用认识。另一方面,则是选做实验。其实验要求较高,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提高学生电子技术水平的有一定帮助作用,也更系统使学生对电子电路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寻求电子电路的应用范围,各个电路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化等。

(三)开放型实验教学要求

对实验的次数,通常情况下对学生做实验的次数不做限制。允许学生一次课做不完或做的不好的实验,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来完成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也可以一次课可以做两个实验。在做电子信息术类实验之前,必须写预习报告,完成一个实验后,应认真赶写实验报告,遇到实验难题,学生应用独立寻找解决方案,如确有困难,可寻求教师帮助。实验报告的设计要结合电子信息课程特点,包含有实验理论部分,、实验操作流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实验遗留问题、实验结论等。开放型实验不要求每次实验均获得成功,即使实验失败,能够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也算一个好实验。为了保证实验仪器的利用效率,避免实验仪器使用发生冲突,因此,实验仪器的使用要提高预约。开放型实验学分可以累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开放型实验的真正目的不是能否把实验做成功,而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对实验本质的认识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培养自我的思维创造能力,发挥个人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更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目标。

作者:刘 薇 颜海燕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金庭,刘伟.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第10篇

服务地方经济: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了由教育专家、地方行政领导和企业行业专业人员参加的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每年利用地处广州地区的地理优势以及与珠三角地区近千家企业建立的网络信息等便利条件,深入企业、就业市场调研,了解、分析行业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就业前景,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制订出详细的新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及教学计划。

近年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业调整,形成了以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及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及运用、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营销等专业为龙头,带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工艺美术、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等文、经、管均衡发展的特色专业。学院的汽车专业在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开设最早,面对广东汽车市场,学院加强教师、教材、实训设备的配套建设,力求把汽车专业办成学院的品牌专业。

目前,汽车专业已有1000多名在校生,成为学院的龙头专业之一。2005至2007年,汽车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早早地就被广骏集团、广州本田、东风雪铁龙、广东新协力汽车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全聘上岗,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业务能力非常满意。

突出高职特色:构建完善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瞄准一流水平几年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努力探索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相继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现建成了专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车钳工、服装设计、电子电工、可编程序控制技术、网络软件设计等50多个实验室、实训室,以及为教学服务的计算机中心和电教中心。今年,学院又投入数百万元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新建了CAD服装设计室、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控制室和电力电子实验室等一批先进的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实践课时占40%以上。同时,学院还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汽车类专业为例,这个体系把学生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操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4个层次10多个环节。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分别采取讲授、讨论、演示、示范操作、指导练习等教学方法。同时在学生中成立与专业相关的协会,如汽车协会、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由任课教师指导,根据课程设置特点和培养目标开辟课题和开发项目,由会员进行具体操作。

建立“五大板块”新课程体系根据“厚基础,宽专业,突出实践环节”的指导原则,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五大板块”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职业基础、职业技术、选修课、职业认证及实训。在职业基础课模块上,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总结出“学、疑、议、讲、练”的教学模式,把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两个核心,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在职业技术模块上,采用“大界面,小窗口,工具箱”的教学方式;在职业认证及实训模块上,严格按专业标准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公共课和选修课模块的教学上,摒弃注入式教学,采用“小专题”探究合作的方法或“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订单式”教学效果显著近年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还不断尝试“校企联合办学”及“订单式”教学。一方面学院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现了一个专业配套一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如今,学院已在广州本田发动机、深圳神舟电脑、广州花园酒店等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许多学生毕业时就直接被这些企业聘用。

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更多高素质产业才人

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的显著区别,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教学考评突出技术技能性南洋学院一直坚持实施技术技能相结合的教学考评办法,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改变了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为此,学院多年来坚持引进和培养有机结合,组建了一支数量多、质量高,既懂教学又懂生产技术的专兼职、老中青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各专业开设了3至4个适用技能模块,并以此作为学生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考评的依据。在整体教学过程注重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力求让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把学生取得“双证”率作为考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学院实现了一个专业配套一个以上的考证项目,已设有计算机高新技术、服装设计等80多个职业技术证书考试站点,实行计算机、服装设计、电工、会计、施工员、报关员、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技术考证考试制度。每年学院组织学生考证,通过率高达80%以上。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教育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教学创新,建设优质专业、优质课程,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历经24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了中、高级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为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输送了一批批重要的生力军。

第11篇

关键词:电路;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詹习生(1979-),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师范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吴杰(1980-),女,湖北云梦人,湖北师范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黄石 435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基金项目(200905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44-02

“电路”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最重要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首要课程,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1]。由于“电路”课程的覆盖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同时该课程的学时逐步减少而教学内容不变,为了解决该课程学时减少的情况下,还要提高教学质量的矛盾,使得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学好“电路”课程,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因此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较大的改革,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一、“电路”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结合湖北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确定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该课程教学目标。

1.“电路”课程定位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的专业必修课程(95学时),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路分析”设87学时)、通信工程(“电路分析”设70学时)、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路分析”设82学时)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根据学校和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定位,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制定了以“强化基础、深入研究、服务社会”为专业建设的基本思想,强化基础就是要求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程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分析方法等基础理论,同时接触大量的实际电路模型,并在分析和训练中加强电路学科的基础,为他们将来从事电工类工作创造条件;深入研究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开发学科前沿领域;服务社会是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学以致用,把电路学习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基本分析方法,使其具备扎实的电路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训练学生分析、计算电路的技能,掌握各种分析求解电路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掌握进行电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基本电磁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电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电路”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根据现行教材和实际学生情况,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1.“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分类

“电路”课程在电气信息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以便在给定的计划学时内,把必须掌握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目的。为此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了三个教学大纲。根据电气信息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规划了“电路”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2]。

“电路”课程整体内容分成三大部分:一是集中参数电路,集中参数电路包括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线性部分含稳态电路和暂态电路。稳态电路的具体内容为:直流电路、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耦合电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二端口网络、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暂态电路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网络函数;二是分布参数电路,此部分主要内容为均匀传输线;三是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3-4]。

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如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要求较全面掌握“电路”课程的内容,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电路定理。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此外根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特点,适当增加“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的部分内容[5],为学好后续的“电力自动化”、“电机拖动基础”等专业课程创造条件。

对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除了掌握集中参数电路部分的直流电路分析、电路定理、交流电路分析、电路的暂态过程分析等基本内容以外,还适当增加了分布参数电路的相关内容,即“均匀传输线”,使学生了解分布参数电路的概念,如波的传输过程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就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将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几年来,通过市场行业调研、专家论证,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1)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内容及要求,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2)根据我校学生特点,结合国家优秀教材邱关源主编《电路》第5版,编写适合师范院校应用型学生的电子教案,经我院学生使用,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3)精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必须、够用”为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实际的需要;突出技术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6]。

1)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动态电路过渡过程问题时,首先要讲清楚过渡过程及换路定律的基本知识,然后对几个响应采用“黑箱”处理,突出“三要素法”分析计算一阶电路过渡过程问题。思路明确,计算简洁,重点突出。

2)突出后续课程教学需要。讲授“受控源”内容时候,首先讲清“受控源”基本概念,然后延伸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并详细计算分析;最后将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及运算放大器等效模型作思考题。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讲“三相电路”时,除了如何讲授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三相电路的基本方法之外,我们还进一步定性分析三相电源的产生、相量及旋转磁场形成等概念,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三相电源产生的过程,这将为后续课程“电机拖动基础”的教学埋下伏笔;讲“动态电路过渡过程”时候,详细的讲解电容的充、放电和微分、积分电路的实际过程,并通过鲜明的响应曲线来演示,从而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触发器电路等讲授打下基础;讲解“阶跃响应”时候,详细讲解阶跃信号定义及非时变系统的概念,从而为“信号与系统”课程学习埋下伏笔。

3)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在讲解电容的串联、并联和混联时,采用电梯中的电路作为例题[7],为今后正确使用电梯和设计,安装和调试电梯打好初步基础;讲解串联谐振电路时,联系到“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焊接收音机,用收音机中的电路作为例题。将处于谐振频率的信号提高Q倍,从而能够起到选择广播电台的作用讲清楚;讲解动态电路时,用汽车自动点火电路作例题[8],从而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效果。

(4)调整课时。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过去课堂知识含量低的现象,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更加合理。

(5)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各电类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电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理论教学内容,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并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及时调整相关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重点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操作技能、总结归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改变过去的单一验证性实验,增加了部分设计性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10个“电路”实验项目(表1)。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给定的实验计划学时,选做其中的某些实验项目。

三、“电路”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等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论讲授,首先设计好每次课的教案,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涉及的基础知识给出明确提示,同时指出本次课所学知识将在哪些专业的后续课程中得到应用,进行简要介绍,并且采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言简易懂的形式,着重讲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留给学生自主完成,按难易程度提出不同要求,同时推荐一些参考文献,让学生自行查阅。

实验教学方面,针对设计型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基础知识,对采用的方案加以论证,确定实验方案与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确认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对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前对相关内容做出预习报告,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后对发现的问题和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

由于“电路”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较多,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传统板书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进行直接互动交流,信息的传递与回馈直截了当,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教师的讲课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不足之处在于信息量比较少,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限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多媒体课件演示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通过板书形式进行深入讲解。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过程,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内容,进一步根据教学内容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结合湖北师范学院的教学定位和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实际证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电路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今后课程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晓.关于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7):107-108.

[2]刘珊中,田葳,王欣勇.《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77-78.

[3]麻寿光,寿齐虹.电路课程教学和实践内容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3):25-28.

[4]太淑玲.采用multisim辅助数字电路设计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64-66.

[5]程隆贵.谈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7-19.

[6]张伟,艾永乐,韩素敏.面向工程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