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

时间:2023-08-15 17:2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提升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200

初中历史教师除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更应该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升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对学生思想与情感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初中历史在宏观视角下为学生展现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和寻找人生意义,并且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得到大范围的认可和重视,初中历史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初中历史教师也纷纷响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突破与创新,这无疑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在已取得的傲人成果面前,初中历史教师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鼓作气,继续突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初中历史知识面广、有趣生动,却在学生中遭受冷落,学生普遍将初中历史视为记忆性的课程,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偏向于语数外,或者思维性较强的物理、化学。不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仅仅对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简单地认为历史学习看看书,抽时间背一背、记一记即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初中历史没什么可学的。更有甚者,学生在历史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而历史作业却存在抄袭、应付的现象。这一系列现状表明,学生尚未真正认识到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对初中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二)陈旧的教学方法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一方面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有着紧密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令人堪忧的现状,也与教师有直接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少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较低,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陈旧,阻碍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代替学生的思考,压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还有教师缺乏教学热情,为教学而教学,不善于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科设置不科学,教学资源^少

初中历史一直以来被不少教师和学生视为“副科”,在学科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历史课的课时量较少,而且在一些学校,不少历史课被用来上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其他课程,尤其是在临近考试时,历史课被占用率极高。这反映出不科学的学科设置,导致初中历史课时量紧张。而教学资源较少,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因素之一,一方面,不少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较弱,一部分历史教师并非历史专业毕业,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另一方面,教科书和练习册既是仅有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教学资源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能为学生学习助力。初中历史在学科设置上处于弱势,教学资源也较贫乏,制约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二、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具有积极作用。在思想层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纠正原有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历史。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不宜马上批评,而应该温和地提醒,在课后找学生了解情况,看学生是否是对历史缺乏学习兴趣,还是其他原因,再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要想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教师不妨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得学生逐渐喜欢上历史。比如,教师在课前几分钟讲历史趣味性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来分享,以此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二)实现创新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堂初中历史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表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应该实践创新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的创新教学离不开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再结合教学实际做一些改善,使之满足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比如讲人教版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时,先观看老兵回忆抗日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得到感染。接着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归纳,作几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看,积极发言,能够感受到学生较好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三)联系相关学科,整合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切,教师应该主动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合力,促进初中历史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同样是在上《中华民族的》时,笔者联系初中地理知识,通过地图来分析战争局势等。其实,不难发现初中历史与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运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为初中历史所用,这样既能够弥补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措施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属于多方面、综合性的学科,它记录了世界人类起源、社会制度、政体组织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外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对初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由历史这门学科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此外,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具有阶段性、文化性以及延续性等特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初中历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措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并有效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力度不足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等几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面非常丰富。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中历史课程所占的分数相对较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无法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同等高度。因此,许多初中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投入、师资培养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较为轻率,这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思想存在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教师定位错误。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等,从而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其次,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单一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历史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次,历史教学简单化。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教学缺乏创新性,没有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知识根底不牢固。

二、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一)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以数、语、英、理、化为主的思想观念。在素质教育的思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历史理念思路,确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例如,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在课程安排上,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安排并保证课时等。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教师应当敢于更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图片以及被烧后圆明园的遗骸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对历史意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中的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人们在没有纸张前,都用什么来进行记录?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发明了造纸术呢?东汉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考核与培养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师自身水平的培养。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历史教员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就目前先进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及时沟通,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其次,对历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采用笔试、课堂测评以及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末尾淘汰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成绩较差的教师给予惩罚,从而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是初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当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风英,舒励.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

2.马执斌.实施初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困难和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2005(07).

3.黄砾卉,张庆林,陈宁.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结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4.孙琳.米尼奥大学东方学本科课程现代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兼谈初级阶段寓汉字教学于文化教学的经验[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趋势;对策

以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机会,长此以往使历史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因而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联想、自主探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展开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而对改革趋势和现状进行客观把握又是制定科学教学改革对策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趋势分析

1.1趣味化

如今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模式被普遍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幽默的语言和启迪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成为如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愉悦的教学氛围不但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更为其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多样化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一改往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情境模拟法、历史短剧表演法、分组合作竞争法、兴趣讨论教学法、辩论演讲式教学、游戏导向教学法等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

1.3开放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历史课程综合性较强,因而开放化的历史教学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想途径。开放化的历史教学不但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联系以往所学知识,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增长,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历史知识体系变得更为完整和立体。

2.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对策

2.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历史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来。首先,初中历史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新课程改革下应强化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以激发、指导、纠正和激励为主,不再一味强调单个知识点的记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化的学习。

2.2合理应用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也强调学习环境的开放化,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教科书,丰富的课堂内容成为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特征。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课外书籍等积极搜集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历史资料,一方面扩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

2.3积极实践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应停留于理论,而需要教师的积极实践。为了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今关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实践中体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因而教师应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导入、任务型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来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双边互动的课堂模式,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从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渐向着趣味化、多样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开始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启发、鼓励、帮助的作用。为了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从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三方面入手,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质的飞跃,教学质量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善璞.浅谈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100-101

[2]付强.浅析初中历史创新教学.[J].新一代.2011(10):44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与社会 教学效率 不足 措施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历史与社会不但可以有效地填补分科课程存在的诸多不足,而且它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是特别有利的。但是由于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是近年才出现的新型课程,其推进及实施势必要经过一个由不适应至适应的过程,所以教师们在进行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时,理应以学生实际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的现象。他们未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应有的关注,甚至往往倾向于选用“填鸭式”教学法展开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此种方法不仅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出现,这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言是特别不利的。

(二)学校未给予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充分的重视,课时安排特别少

由于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以及我国大部分初级中学重语数外、轻其他副科现象的存在,便造成了学校不重视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且为其安排的课时也特别少情况的出现。但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知识点却非常多,因此教师为了追赶进度,只得一味地增加每一堂课的知识量,以期顺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然而教师所采取的此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做法肯定是无法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的,相反,它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三)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学校给予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重视度较低,加之师资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最终便造成了我国大多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许多初中还存在普遍聘用非历史与社会专业科班出身教师的现象。非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所具有的历史与社会专业知识必然不足,所以这一现象的存在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肯定是特别不利的。

二、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革新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充分的重视

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理应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应有的重视。鉴于此,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及早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适时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发问,借助学生的主动发问,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变成教学的主体。

(二)调整课程体系构架,适当增加历史与社会的课时比重

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历史与社会属于学生理应掌握的一门学科。各初级中学理应强化对这一课程的重视,适当地增加该课时在自身课程体系中所占的课时比重,改变对此课程所存有的错误理念及看法,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采取多样化措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由于教师较高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各初级中学应当采取如下多样化措施来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素质: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加强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任课教师间的交流,推动教师们的共同进步;挑选优秀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去高级学府进修,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制定严格的招聘制度,录用优秀的历史与社会专业科班出身的老师,以点带面,有效地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老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选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的发展需求,因此,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以新课改思想为依据,选用新型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四单元《唐的盛衰》这一节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与唐朝相关的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唐朝兴盛及衰败的原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及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都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理应积极革新自身教学理念,主动采用与新课改思想相符的新式教学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唯有如此,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学校为社会培育接班人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成为初中历史最重要的任务,应当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构建情景课堂也是新型历史课堂的重点。虽然新型历史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但是也是值得每个初中教师重视的。

关键词:新型课堂;初中历史;情景教学

在新型的历史课堂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正是体现了新课改下新型课堂的要求。情景教学法能够将学生深入地带到课堂学习中。新型初中历史课堂也会将自主学习引入教学方式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

一、情景教学法对于历史课堂的作用

情景教学法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了教师与学校的重视,并且要重点引入初中历史的课堂。情景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历史的思想,领悟历史中的深奥知识。教师创设合理的情景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中活跃地思考,踊跃地回答问题,让历史学习在课堂中得到提高,上课的效率也能有相应的提高。在课堂中建立合适的情景教学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历史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学到最多的东西。

二、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自主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迁移,明白知识并不是死板的,掌握多面的知识。对于掌握的知识有活学活用的能力,并且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对于教师教授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达到高效学习,为创设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新型历史课堂的创设是志在必行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且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究。情景教学法和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适应初中历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学有所成,这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

参考文献:

伍功成.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作者简介:张新军,男,1966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学区,研究方向:初中历史。

第6篇

【摘要】新时期,在新课改的进行发展下,教育界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另外,初中历史阶段的学生历史观和知识体系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具有固定思维的成人来讲,初中生的思维空间较为活跃,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基于此,加大投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问题;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的详细阐述,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希望通过全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供借鉴。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认识,发挥优势,积极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一、正确认识当前优质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不容否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作为当下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不清晰。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备课中通常设立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得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不清晰使得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史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引导,忽视了历史思考、反省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识记,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与体验。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材编制不合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多为集中统一印制,使得教材作者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个人的主观色彩,加上每位教材作者的历史体系各有不同,使得教材编制的思路混乱,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较为局限,接受的历史观点较片面,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在编制过程中,历史教材的时效性和客观性很难达到统一,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教材的难点和要点,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缺乏体系感,多为零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一、贫乏的说教模式进行历史课程的讲授,这种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历史的听讲过程中往往容易犯困,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很难得到提高。这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标相悖。这种以听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缺少与老师的课堂沟通交流,使得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死气沉沉,极易使学生产生听课的疲惫感等。此外,学生在历史考试的复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二、合理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就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历史课程设置而言,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均开设有历史课程,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由此,也就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突出其故事性与趣味性原则。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学习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伴随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初中历史老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比如,在导入新课可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关于现代史部分中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课程时,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在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家里保留的各个不同时段的材料在课堂之上展示,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把握课堂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合理引入;把握课堂,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李士利 单位:江苏省泗洪第一实验学校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学生;历史素养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理念的产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也提出了一些挑战。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加强,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了更高的程度。从历史学科来看,传统的初中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围绕初中生的现状、知识程度、心理特点、中考要求等开展的。在当前的中考制度中,历史并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就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了解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这样在学习中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此处提到的“历史素养”,主要说的是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中,获得历史知识后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凸显出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素质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初中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表面看,主要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主干知识,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能够科学的看待历史事件,清楚的明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解释在历史事件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并根据这段史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详细掌握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历史教学,在亲体体验和学习中培养自身思维能力。

二、加强历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状况。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详细情况、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只有准备把握教学方向,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才能加科学有效。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仅在于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问题,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突发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兴趣是推动教学的内在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旦激发了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那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俗话说: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好的品质影响周围的人,所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不论是做人做事,都要认真对待,要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四、学会记忆是根本,史论结合出结果

理论是从史实中总结出来的,史实与理论知识要充分结合一起,才是有效学习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看待史实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历史现象,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内在根源,得到具有规律性的历史结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来分析知识点,从一个或者多个角度将零散的历史资料串联起来,这样既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动态,还能帮助学生灵活的记忆,机械的记忆方式只会让学生学得更累,有时候还会混淆时间,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能脱离历史教材

初中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W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信息量比较大。虽然历史联系实际也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脱离了课本,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首先就是要以教材为主,扎实基础,引导学生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有效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才能熟练掌握与运用历史知识。

六、强化练习也是提高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有效方法

历史学科不同于语数外要搞一些题海战术来加深记忆,但是强化练习也是初中历史知识积累、提升能力的一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难点重点,选择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辩论比赛等形式开展研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师生共同搜集资源,并进行讨论与整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学习,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思想意志都得到了锻炼。

七、带动家庭与社会的共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素质

初中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学校,还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初中生与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电影和小说等,通过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要鼓励初中生关心时事政治,以历史为鉴,能够活学活用。

总之,在新时期下,初中生担任着振兴祖国的重要使命,他们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初中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增加对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了解,具备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情操与素养,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与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参考文献:

[1] 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 (01).

[2] 苏建.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 2015 (02).

[3] 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02).

[4] 李敏.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2017(04).

[5] 林丽.浅析世界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以《明治维新与日本崛起》一课为例[J].学理论.2014 (21).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朗读;运用

一、朗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理解的、流畅的朗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许多人都认为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而笔者认为,初中阶段朗读能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也非常关键。朗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当前,初中生的朗读能力令人堪忧,有理解的、流畅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勤于思考。通过有效朗读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学会朗读是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的基础。通过有效朗读,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理念,为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趣味性问题,先让学生搜集整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然后,再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讲给大家听,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信息,亲身感受朗读的乐趣。历史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习历史,朗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朗读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更多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知识,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教科书的课文,要让学生懂得,认真朗读教材对于增强历史学习兴趣、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还要采用有效方法,增强学生朗读兴趣,朗读时要抛却杂念,只有用心朗读,才更有利于扎实地掌握知识,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不是没有目标的朗读,而是通过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朗读技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留心关键词语,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标注好历史事件和背景等,以便于对历史人物或事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有效朗读提高学习能力。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刚升入初中的小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感兴趣,因此,历史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朗读任务,使学生通过分享朗读,产生朗读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朗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无论是历史教材还是历史课外朗读材料,所蕴含的历史内容都比较丰富,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科学地运用朗读,不同的学习内容,历史朗读方法也不相同,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朗读历史知识,掌握相关历史事件,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朗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目标导读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更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搜索信息,提升历史学习能力;二是粗读与精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本单元或本课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快速了解大致知识,引导学生粗略朗读,然后,再从宏观到微观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使学生通过精读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三是图片导读,采用图片导读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展示相应图片,为学生介绍相应的历史信息,如:在讲授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时,笔者展出一个地动仪图片,并给学生介绍了地动仪的性质、功能、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再结合课文材料,让大家互相交流补充,激发学生朗读相应的教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图片导读,使得这节课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比较朗读。比较朗读,也是笔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中为解决一些难点,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笔者常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朗读,提出同类事物的比较性问题,激发学生朗读中寻找不同。这种以朗读为基础的异中求同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掌握了更多历史知识,增强了学习信心,也极大地提升了历史学习成绩。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理念,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通过提高朗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美姿.在历史课堂教会学生阅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103.

第9篇

关键词: 问题引导 互动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主要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问题答疑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营造生动、开放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那么,问题教学法如何开展呢?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设计情境问题、梯度问题、开放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思考兴趣,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索能力,营造互动型的历史教学氛围。

(一)设计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思考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理论家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一些教师会认为学生没有问题就是证明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实则不然。学生有问题,则证明学生通过认真听讲,产生了一定见解,而疑问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产生问题或者想法。如在《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问题研究小组,比如“山顶洞人研究小组”、“河姆渡人研究小组”、“半坡居民研究小组”,等等,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在他们所代表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山顶洞人”等人的生活习惯、工具的类型、居住条件、食物来源等内容,使每位学生都在其中有明确角色和研究的目标,在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思考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意识和问题自主解答能力。

(二)设计梯度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索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梯度问题,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以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如在《的爆发》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首先提问学生“有谁听过的故事?”等类似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回答欲望。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很多同学都看过有关林则徐的故事,林则徐可谓是中国的一位大英雄。今天老师和大家讲一同走入这个时期,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入课题。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步,首先提问“林则徐是在哪一年下令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的?”等简单的问题,随后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比如“导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等,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深刻掌握历史知识。

课堂提问需要层次,需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从而通过探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开放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

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现实问题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型,展现历史教学的价值。如在初三历史上册第八课《文艺复兴―“人的发现”》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历史知识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提问学生“人文主义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学生也可以通过提问“《最后的晚餐》中到底富含了什么故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作中,‘蒙娜丽莎’是一个怎样的人?”等质疑,与教师进行互动,在互动和解答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历史。

可见,问题教学需要关注生活,需要在问题的探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获得理解的深入和逻辑的分析能力,获得探究能力的增强。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发挥提问的价值和意义。

(一)实施弹性、宽松的课堂管理。

在提问过程中,首先要实施弹性、宽松的教学管理,太过紧张的氛围无法使学生的内心得到解放,可以实施“学生自治”、“自我教育”的方式,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分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思想,真正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演,对于自己存在的错误也要及时道歉并改正,营造民主而平等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问题引领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问题思考、问题答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互动中,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咏梅.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新课程(中学),2013(01).

第10篇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综合性和逻辑性都非常强,知识点复杂零散。采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将各方面的知识协调统一,以图形、表格或者是框架的方式展?F出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教学的质量。所以,将图示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一、图示教学法概述

图示教学法主要是借助图形、表格或者框架结构的方式将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历史中零散的史实、抽象的逻辑和比较深刻的概念通过图表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它是抽象知识形象化的重要工具,也是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手段。运用图示教学法引导学生,可以将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质概念清晰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

初中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从运行阶段逐渐向形式阶段进行转化,从依靠实际事物理解知识转变成为通过事物内在逻辑理解知识,思维方式也开始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图示教学法的作用

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不可否认,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分析,不难发现,图示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图示教学法是缓解学生死记硬背的枯燥感和无味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示教学法,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知识点,并建立图示。学生参与其中的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只要教师可以做到全面科学地引导学生,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中,其实教材目录就属于一种图示。目录中,把教材中重要的知识分成不同的单元或是板块,并将每一个零碎的事件、知识点和时间联系起来。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参照目录中的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并分析其中的重点。通过有逻辑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学生学习起历史知识会变得非常简单。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下分三课,学生根据课本小标题可以体会到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耕文明的碰撞,分析本章内容紧紧围绕外国列强发动的四次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这两条主线,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本章的重点,串联各知识点,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3.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目录的顺序学习,也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反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件的性质、事件发展的顺序、事件发生的条件、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等多方面的内容整理成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点的总结中。学生在结合教师的引导主动总结知识内容后,对知识的印象会非常深刻,记忆起来也会变得比较容易。

4.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而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如果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只是强行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点梳理成图示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树,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继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学生在与教师一同建立图示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思维的创造能力。

5.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往往是因为学生学习中弄不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涵和关联。在教学中融入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将比较难的知识化作简单的知识。如,在历史与科学教学中,涉及地理方位的知识点比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各个国家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教师就可以结合图示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利用这种模式开展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示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课前预习阶段,初步了解历史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初期,可以将每一节课程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罗列出来,并设计图示。通过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历史知识。

如,通过时间轴年代尺的方式,可以将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六个时期,并将各个时期的特点、时间分配为六个阶段:①战国时期;②秦汉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隋朝;⑤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⑥清朝以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各个时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各个时期的特征,让学生对历史时代有一个概括性的整体的认识。

2.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

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知识相对枯燥。为了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意思,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示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思维,继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教学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讲解战国时期形势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图示教学法,将战国七雄的位置和名称形象地表现出来(如下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并配上一句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课后练习过程,轻松自如地运用知识

课后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后练习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示教学法讲解知识点,将复杂、繁琐的知识以简单的图示形式展现出来。在课上,当学生和教师一起将重点和难点找出来之后,再通过分析重难点,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轻松自如地运用历史知识。

在一些?x择题中常常会将几个相似的事件混在一个选项当中,只考查一个事件。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楚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都通过表格的方式作出比较,分清楚异同,做好特征和特点的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区分好知识的内容,降低题目的错误率。如:

四、注意事项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图示教学法的作用可想而知。但是,这并不说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都运用图示教学法,也不表明图示教学法就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要了解教学的大纲,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生理解的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阶段,教师要保证图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正确性,要确保图示教学法经得起推敲。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科学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指导

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使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事物层出不穷。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微时代”的契机,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全体授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而微课则是“微教育”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产物,可以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所以对其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约束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学习兴趣的缺乏,那么他们是无法认真学习知识内容的,特别是对于历史教学,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例如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历史过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课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大,逐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与消极心理,而在课堂中引入微课则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微课在内容上的趣味性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串联起知识内容,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在记忆与运用上提供引导与帮助,传统的对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

历史教学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例如历史故事、任务典故等等,很多知识的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这些短小而多的知识模块而言,微课的运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微课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简洁的内容,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由此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很大的帮助。此外,在微课教学中,知识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历史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法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传统历史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放缓节奏。而微课与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相适应。微课教学不需要过多时间,在微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对集中,并且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对知识点的掌控相对简单。相关调查显示,5-10分钟是微课教学的最佳时长,这段时间学的注意力能够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针对微课时长控制不当的问题,可以合理设置微课视频播放之间,以5-8分钟为宜。微课教学的时长较短,因此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达到精简的要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时将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将主题与主要知识点导出,如此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更快,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就得以缩短,课堂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微课教学素材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乏充分考虑。在微课教学开展中,尽管教师们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然而受限于备课条件以及对微课教学的认知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微课内容的准备比较单一,然而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差异,在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上肯定无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学生必然无法都适合使用同一套教学内容,这往往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相悖于微课课程实施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认真选择微课课程的素材,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层次性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在设置微课时要注重灵活性,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并且新知识学习要保持连贯,不宜出现过多新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

三、转变教学思想,明确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取必要的信息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微信、微视频、微小说等诸多微事物,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大便捷。而微课则是教育事业在微时代条件下所诞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授课教师依旧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甚至部分教师将微课教学直接理解为看视频的活动,从而影响了其实际实施的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质量,授课教师需要加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贯彻教学知识。此外,在实际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同样需要明确微课教学的具体授课思路,以便为后续的应用奠定扎实基础,确保其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根据实际的历史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来合理制作微课课件,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常而言,微课课件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但是必须要确保内容的“精”,不可一味地追求“小”,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微课导入教学环节。鉴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尽快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再次,讲课线索要清晰。虽然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大多数课程教学都主张讲授线索的清晰性,但是微课的讲授最好要保持一条主线,以确保内容的突出性和明晰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删改。然后,要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在微课讲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教师的语言具有较高的要求,应确保语言内容的完整性和精炼性。最后,收尾要迅速。好的教学总结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学有定法。适用于各种教学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即便全新的微课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导入微课教学,授课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微课课件,同时还要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观念,以便借此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低效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46-01

进入初中阶段,历史课程作为副科,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问题,本文详细分析原因,提出实施策略,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一)考试的影响因素

历史虽然作为副科出现在初中,但是在中考的时候是必考的科目,因此,其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学习中,由于受到教师或是往届学生的影响,认为历史只要考前背背就能考到很好的分数,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学习,致使很多学生持有侥幸的心理,临阵磨枪,不注重平时积累和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学生普遍反映历史教师授课以纯讲授为主,课堂讲授枯燥乏味,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知识点,学生们更是无法想象和理解,使得学生产生退缩和畏惧学习历史的心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陈旧,没有吸引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

初中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课,学生们普遍不愿意死记硬背。尤其是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很是头疼,总是记不住,记混了年份和事件,对于问答题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形成逻辑性强的语言构架体系。

二、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进行预习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做足功课,把要学习的章节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梳理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一种知识的脉络,便于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也要强调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困惑点和疑难点,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重点听这些不懂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进行专题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们反映最为头疼的事情,他们用一个“背”字来形容历史学科的复习。高效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水平,按照时间、事件、年代、人物进行专题性知识的总结,在总结的同时不仅能将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还能锻炼总结的能力。有的同学将这些作成年卡或表格帮助记忆。这些创新性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便于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善于变换花样,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诠释难以理解的知识。利用抢答的形式组织竞赛,增强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们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体验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纪念馆的参观和红色旅游胜地的观光,在观摩中,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话题增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设定与课程适宜的题目进行发散性的讨论,从而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多方配合,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授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生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祖国伟大的历史,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学校要合理设置历史学科的考查方式,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目标,进行高效教学目标的设定,以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4,(3).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改前沿,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