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园林建筑;作用特点;审美价值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related content development ideas,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different typ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value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风景园林的规模大小不同,内容繁简不一,但都包含着四种基本的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四个主要的造园手段。而园林建筑比起山、水、植物,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工的成分最多,因此也是造园手段中运用最灵活、最积极的一个手段。
1.园林建筑发展思路
在以后园林建筑设计建造中需要遵循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园林建筑的好与否,也就是决定园林建筑设计在这个地方有没有含义:① 空间结构。空间的结构决定了该园林建筑是否能在空间中定位。放到的这个地方是否合适。②认同感。生活的整个体验是否和园林建筑联为一体,场所是否融在你的生活里面去。只有客观的分析场地、认真的分析人们的需求、合理的总结归纳当地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回到切切实实服务于人们的本源。
2.园林建筑的特点
2.1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2.2要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3在空间处理上,园林建筑要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得当,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2.4在造型上,园林建筑要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3.园林建筑的不同作用
3.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3.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4.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4.1园亭
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4.2园廊。
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4.3水榭
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
4.4园桥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4.5园墙
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4.6舫
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炼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炼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做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在里面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分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舱顶一般做成船篷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4.7园林小品
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5.结束语
总之,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教材改革;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建筑的功能、特点、分类、设计、构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园林装饰小品的类型、功能和设计要点[1],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方向必须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
1 园林建筑设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材版本较多,但无论是高职院校专用教材还是本科院校专用教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材知识点涵盖量较大,但重点不突出
《园林建筑设计》一般课时量为48学期。对于1个学期授课所用的教材而言,知识点稍显繁杂。在扩充学生信息量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很多知识点都不够深入,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例如:在《园林建筑设计》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主要有:建筑基础知识、建筑结构与构造、园林建筑发展概述、园林建筑设计过程、园林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服务性建筑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经典园林建筑赏析等。知识点较为密集和繁杂,缺少重点。关于园林建筑赏析的案例较多,但每个案例都描述的不够详细和透彻,学生阅读完之后不能深刻的感受到经典建筑的与众不同及其独到之处。
1.2 教材论述分析较多,但缺乏详细数据
《园林建筑设计》中部分理论知识点缺乏详细数据的支持。例如讲解四角亭的设计时,会对其周围环境、相地立意作出若干分析,对构图原则及构图特点进行具体论述,却缺乏数据的支持,因为在《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设定亭的具置,更要了解亭的高度、面阔、柱径、台基等各个尺寸常用值为多少,檐枋的截面积、檐檩和金檩的截面直径、由戗长度、老角梁和仔角梁的尺寸是多少等多方面数据。很多教材中未涉及其细节,因而整个四角亭的设计论述结束后,学习者还是不清楚四角亭的结构以及由哪些构部件组成。
1.3 教材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较多
《园林建筑设计》中存在与园林专业其他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性的知识点。例如:某一版本《园林建筑设计》的教材中出现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章节,这与《园林设计初步》教材中构成艺术知识点重合;另外,有的章节详细讲解园林建筑的结构构造,这又与《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的若干知识点相重合,让学习者有繁赘感。
1.4 教材的内容和论述方式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有些教材列举的现代园林建筑的实例多半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园林建筑,陈旧感过重。缺少当代的代表性园林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建筑的外形、质地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着微细甚至较大的变化与创新。因而,其目前的实例不能体现时代的发展。
2 教材改革的思路
若要对现行的《园林建筑设计》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必须调整教材重点内容,提高案例教学以及动手制作园林建筑模型的比重。学生不仅要学会园林建筑设计环境的具置,更应明晰园林建筑的构造、结构,熟悉常见园林建筑的各个构件的名称、尺寸和连接方法。让学生对园林建筑有更深1层的了解,只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园林建筑的细部构造才能激发学生去喜欢、研究和应用园林建筑。
3 教材改革的具体建议
3.1 教材内容的筛选与精简
根据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课程学习中应选择常用的亭、廊、花架、服务性园林建筑和游憩性园林建筑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进行教材的编排。包含的内容结构不要太多,但每个知识点都要讲述的非常明晰和透彻。对于其他园林课程侧重讲述的内容,不要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再进行详细的细节讲述,只要“蜻蜓点水”稍提一下便可,即合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和精简。
3.2 加大教材中的数据支持及模型制作的力度
对于园林建筑中常见的亭、廊、花架等单体建筑,应让学生对其各个构件的常用尺寸和榫卯连接方法,有较为确切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关于园林建筑的构件及细部尺寸应加大数据方面的支持,即园林建筑单体的各个构件的尺寸数据应十分的详细,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图文加之教师的讲解便能对园林建筑的尺寸、构成原理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借鉴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手工模型实习课程,通过该环节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园林建筑构部件。笔者发现学生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的部分,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尤其是作品的最终完成,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成学生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探讨园林专业中其他相关问题。
3.3 加大经典园林建筑赏析的描述力度
园林建筑赏析部分举例不必多,只选用1~2个典型案例,从资料收集、现场勘踏、综合考量设计要素、园林建筑的立意、场地分析、方案推敲与深化、方案设计的表达各个阶段进行详尽的叙述,让读者亲历当年杰出的园林设计师是如何一步一步设计出如此优秀的园林建筑作品,在这样细致的描述中,读者会更有心得,知道应该在哪些切入点着手。
3.4 教材的内容和论述方式要与时俱进
现阶段不少教材都有此种弊端,例如,教材中所举范例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学生就不感兴趣,也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作为教师,在我们教授知识的时候,希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和教材都要与时俱进,让学生能提起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园林建筑,并且愿意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4 结语
结合园林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对现今教材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合理性建议,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和知识重点,使教材内容更加接近实际,同时要不断创新,把创造性视为改革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休闲建筑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等建筑物,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以及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在园林中,园林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利用艺术原理把它们组织成为优美的供人们休息的空间环境。不论是古典园林或现代园林,园林休闲建筑在园林构成中,在游览娱乐、休闲活动及生活服务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建筑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而且与整个绿地的景观效果关系甚大,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重视园林建筑的设计工作。
园林建筑设计,不仅要研究古典园林建筑,还要学习和继承古典园林建筑的优点,为现代建筑设计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现阶段,现代城市园林担负着维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使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现代休闲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现代园林休闲建筑可概指存在于现代园林中与园林造景有直接关系,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提供空间或意境的建筑。园林休闲建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它是一种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
1.1色彩与质感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以及其他风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极鲜明。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江南园林建筑则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小瓦,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现代园林中,建筑色彩也是一轻快明朗为主,力求表现园林建筑轻松活泼的特点。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什么材料、色彩,都应着意于追求整体的环境主题。因此,建筑所在的环境是其设计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1.2设计方法与技巧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观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在审美活动中,高度发挥了意象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实际景物更为丰富的艺术情趣。现代园林休闲建筑除考虑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注意建筑在园林序列空间中所产生的构图作用,处理好与园林景观的主从关系,明确自然为主,建筑为辅的原则。在整个园林的建设中,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宜起点缀作用。
1.3功能性
中国古代的园林休闲建筑极力模仿自然界的态势,追求自然美和动态美。中国古人的文化性格相对内敛,其休闲行为大多采用自娱自乐、寄情山水、修心养性等形式。中国古代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休闲空间的概念,但实际上存在很多休闲空间,包括园林、寺庙一带的风景区以及一些村落中人们的聚集地或街头巷尾等一些自然形成的场所。在这些空间中园林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休闲空间了。中国古代的园林大多是融居住与休闲于一体的,它鲜明地反映出了一种休闲生活和文化,让身处其中的人不仅得到身体的放松,更得到心灵的闲适。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和消费的社会,人们赢得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时间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休闲日益成为促进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人们的休闲活动多种多样,使得现代园林及园林休闲建筑的功能性更加复杂,园林休闲建筑需要为人们创造更丰富更有特色的休闲活动空间,以便于人们休息、运动、会友、欣赏展览等等;同时,随着对城市景观空间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休闲建筑的造型和舒适性要求更高。
2.现代园林休闲建筑
2.1服务性建筑的体型选择、体量大小、色彩配置、材料选择、细部设计等各方面都要与所在环境相协调,浑然一体。若与旧建筑比邻,需保持一定间距,避免破坏原有环境的气氛与格调。如在园林中确需兴建较大规模的建筑,则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等原则,切忌损害环境。如因某种功能需要而兴建较大规模的服务性建筑时,其基址一般应选在景区外,既可避免大体量建筑倾压,又可减小彼此间的干扰。
2.2服务性建筑在功能上不仅要满足游客在饮食和休息等方面要求,同时它们往往也是园中各景区借景的焦点和赏景的较佳点。因此这些建筑无论在体型、体量和风格等方面都要从全园的总体布置出发,在空间组织上使之能互相协调,彼此呼应。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
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些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它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现代园林休闲建筑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休闲建筑发展的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休闲建筑也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与休闲建筑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4、结语
现代园林休闲建筑应该汲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其次,现代园林休闲建筑的设计必须考虑人和环境的因素。最后,现代园林休闲建筑应该充分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创造出具有时代印痕的建筑艺术。本文以现代园林休闲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古典园林建筑与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总结出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和现代社会对其要求。本文对园林休闲建筑的简单介绍,结合了笔者的实际设计经验、对现代园林的实地考察和对相关文献的阅读。限于笔者经验和阅读面有限,文中介绍的园林建筑类型和设计方法也许并不全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贺建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087-02
1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园林建筑是园林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灵活、类型丰富、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使得园林建筑的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的严重冲击,慢慢被同化,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方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园林建筑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园林设计者,既要善于研究利用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和设计手法,又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建筑中,使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
2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及其特点
中国具有悠久的建筑历史。中国传统元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上发挥着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其有着如下特点:
第一,它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题材广泛,包括:象征等级也是尺度衡量标准最后演变为装饰作用的斗拱、起到渲染和展现文化底蕴的彩绘、表现出建筑等级和风格特性的屋顶、渗透着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调的门窗格栅等等。
第二,它具有功能性。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几乎都是为了满足建筑上的需要而被设计和发展起来的,例如上述的斗拱和门窗,都具有各自在建筑中的不同作用和功能。
第三,它具有历史意义。中华文明流传久远,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随着时代的演变不同时期的建筑元素会出现细微的变化,通过对传统建筑元素的辨析可以鉴定出某一建筑所属的年代。这对于保存文化古迹或者考古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它除了在视觉效果方面起到装饰作用外,还着重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未表达某种情感、志趣和思想。如中国传统元素中的吉祥图案对于空间结构来说又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冀望。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种类繁多,笔者在本文中列举园林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几种,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介绍。
2.1 屋顶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突出显眼的主要构成元素,其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流畅的屋顶曲线和飞檐。屋顶最初的功能是加速屋顶积水排放,后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通过屋顶的形式、体量、色彩、装饰、质地等方面往往就能表现出建筑的等级和风格特性。屋顶造型使建筑物显得庄重协调,而艺术性的曲线更增加了建筑的飞动轻快之美。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成了举折高大、出檐深远、翼脚起翘三大特征。
2.2 墙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墙不仅是分隔空间的建筑元素,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起到丰富景观层次、引导视线的作用,是庭院空间组景的一项重要手段。墙的建筑多采用漏墙、花墙、漏墙窗等形式;墙的组合形式虚实有别、长短各异、高低不同;墙的色调多为灰色瓦顶、白色墙面,显得清新淡雅。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既要考虑“墙”的间隔功能,更要考虑对场景的意向作用,避免产生风格压抑的弊端。
2.3 门窗
门窗是建筑的眼睛,也是建筑空间内外交流的纽带。作为建筑物出入口的门,既提供出入功能,具有穿行意义,又连接内外空间,是整个内部空间的开端,具有标志意义。门可分为板门和隔扇门两种形式。板门是以实心木料构造,分为棋盘门和实榻门两种。隔扇门,是一种较为轻巧华丽的门制,同时具有墙、门和窗的功能。其往往处于建筑的主要立面,是建筑装饰的重点所在。窗既供采光与通风之用,还具有保温、隔热、观景等作用,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塑造和渗透也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传统建筑的单座窗式样繁多,一般可分为版棂窗、窗、什锦窗(漏窗)。在古代制造技术中,漏窗的形式最为丰富,装饰意味也最浓厚。
2.4 色彩
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占传统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五色分别为黑、白、黄、青和红。现代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功能、风格外还要研究色彩的特性,考虑色彩对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色彩形式为“黑、白、灰”,形成“素雅”这一典型特征。
2.5 装饰
无论是建筑的天花、门窗、梁柱或是室内的隔断、屏风等,都离不开图案的点缀装饰,可见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意境,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统建筑中,几乎每个构件上都刻有图案纹样,各有特色,将结构美转化为形式美。
3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蕴含了儒、道、释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同时又深受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其虽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了不起的成就,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继承其精髓,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并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才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出路。广州荔枝湾揭盖复涌整治工程的设计(图1―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法,通过运用经提炼的中国传统元素,如中国宫灯、脸谱、吉祥符号等,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大量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转化和变异,营造了一个融自然与城市风光于一体,传达本土丰富文化内涵的荔枝湾景区。
笔者认为将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必需解决三个问题:形式美的运用、精神的传达、文化的共融。
首先是形式美的运用。园林的形式美,是指园林景观在表现园林内在文化特质、思想意境的同时展现出的外在的景观布局结构的美感,往往表现在园林假山、池水和建筑等景观之中。形式美的运用,概括来说应该是形式模仿和再创造过程,此时须注重师法自然,一是亭、台、阁、榭、廊、楼等建筑组合、整体布局要合乎自然;二是每个建筑与山水景象等因素的结合必须合乎客观规律。
其次是精神的传达,也即是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不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和再创造,还要利用所构成的园林景观去表达一种文化内涵和思想意境。“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园林景观的“意境”来自设计者对自然风景观察的基础上,再运用心灵的情感与智慧,从而表达出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抒发了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最后是文化的共融共生。无论我们把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运用的多么娴熟和出色,现代的设计毕竟还是要服务于我们当代人的。当代的文化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今的时代是各国文化互动融合的时代,唯有达到古典与流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共生,才能真正顺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
【关键词】轴线控制手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前言
园林景观对城市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如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温度以及湿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美化城市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各样的园林也开始出现,这样轴线控制手法就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广泛的使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多样,体现着众多的精神风貌。轴线控制手法由于自身的特点,受到了景观设计师的喜爱。轴线控制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融合了中西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与韵味。
1 园林建筑中轴线控制手法的应用
1.1 园林建筑在整体园林景观中的地位
园林建筑在整体园林景观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园林建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是构景中心。园林建筑与其他园林的要素相结合如地形、植物等等,这些共同组成了园林的整体。其次是园林建筑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场所,是游客游玩和休憩的重要地方。园林建筑的位置和园林内部的设施都是对其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再次不同的的组合方式可以化成不同的园林空间。最后,园林内外的景色一定要相互照应,相互衬托,这样才可以成为旅游的线路,所以这也要求园林景色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合理性等等。
1.2 轴线控制手法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重视部分建筑对整体景观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这一方面。一方面通过建筑的颜色、风格和形态以及园林的主题基调等等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建筑的位置情况来决定园林的走向。轴线控制手法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主轴线上地势高的地方。第二、折线轴的转折处。第三、相交轴的交叉点。
2 现代园林景观轴线类型
2.1 单轴
有一个轴线串联形体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或者组合我们称之为单轴。在现代的园林设计过程中,越是大的园林景观越是不能够实现这种园林景观轴线类型。多多少少都需要在轴线的平面上有所变化,或是并列或是错位等等。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北京的颐和园的前前后后,虽然大概一看是在一个中轴线上,但仔细分析它们的山峰或多或少的偏离了中轴线,在对称的空间中有了一丝的不对称,是有几分与众不同而又不失典雅的韵味。
2.2 组合轴线
现代园林景观轴线的类型不仅有单轴,而且还有最为常见的组合轴线,按照轴线组合的几何关系可以将其分为相交和平行两个轴线类型。两个单轴之间或者是在其延长线上有交点,这样就形成了相交轴线。当两个轴线相互垂直的时候这样就是十字轴线,十字轴线是规律性和秩序感发挥最完美的体现。另一方面,两个单轴之间时相互平行的关系,为了使得景观严肃大气而又不死板单一而采取的手法,这样一般可以形成景观在空间形态的延伸和视觉上的冲击。
2.3 放射线轴
除了上述的两个大类型外,还有一种非常美丽的类型,就是放射线轴,一般是一个中心向外放射一系列的线轴,可以形成或是扇形或是圆形等等图案。
3 组合轴线的应用
随着园林景观的发展,单轴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几个世纪以前欧洲的一些国家就开始使用组合轴线的方式来满足园林造景的需要。一般是保持了景观秩序的严整性与此同时增添一丝的活力以及生机。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一个典型的组合轴线而建造的,就是中轴线与在中轴线上的多条长短轴和正斜轴相结合而共同组成的。该景点的宫殿建筑以及花坛水池等都是在组合轴的交叉点上,这样就可以使得主体的景色一目了然且科学合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轴线组合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主次有序的,节奏明快的。轴线的合理组合可以很好地为整个园林做出意想不到的贡献,充分地发挥其功效,使得景观整体的美感倍增。
4 异构元素的插入
异构元素是指有别于直线的一些图形和图案,这些图形和图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破了直线轴线所具有的单调乏味,给整体的景观添加了跳跃感和美感。在直线轴线的设计中有异构元素的出现是为现代园林建设景观设计的一大进步。这些异构元素由于其特有的不稳定性使得轴线控制手法控制下的园林景观更加的具有生命力和鉴赏力。举个例子来说,汕头中山公园的园林设计,受时代影响,公园的入口主轴模仿西方园林设计的主轴风格,沿途逐渐由反射线和异构元素分散到各个景点。游园安排仍然沿袭中国古代经典的园林设计风格,从人与自然中获得灵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混合风格的园林景观。它主要是放射轴线,以公园的玉鉴湖为中心向外放射,从而形成了极有乐趣的游园设计,各种植物的颜色种类等等相互搭配以及随意组合,形成了一种特色。这样的组合不仅使得园林的空间更加丰富,也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这些植物配置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中轴线上的异构元素,这样的异构元素增加了中轴线上甚至是整体景观的色彩以及乐趣。
5 轴线的虚实变化
在应用轴线控制手法的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设计师要特别注意轴线的虚实结合。轴线的虚实变化不是通过实际的景观所呈现的,而是人们在感知中所感知的,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在其中。与其他完整的轴线设计手法不相同的是这样的虚实结合展现的是一种胡乱而又有序的艺术气息。举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在一堆杂草中,大概一看是十分的杂乱无章,然而仔细品味却又是紧密相连的。举个例子来说,汕头市的华侨公园是一个较年轻的现代园林。公园内廊亭和跌级水系是整个公园的主体建筑,是公园的特色所在。华侨公园的设计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将中西园林的艺术以及文学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手法熟练运用。这体现了人与自然以及艺术文化相结合艺术理念。在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变化的手法,人工湖等景观空间在主轴线上,这是一个实线,其他的景观作为虚线在主轴线上或是延伸下来,或是沿着轴线横向展开。虚实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这样的景观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6 结语
综上所述,轴线控制手法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手法,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园林景观艺术也会随之不断发展。轴线控制手法在不断的完善,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越来越默契,符合现代人们的需求,使得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满足自身对景观生态和美感功能的需求。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重视轴线控制手法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要善于总结,使得这传统的轴线控制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依然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充分体现着其的生机与活力,使得其可以更多的服务于园林景观设计,也就是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丁岚.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5).
[2]周舜尧.试论轴线在中西方帝王园林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3]王华青,马良,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5).
1.1园林建筑
园林与建筑的定义范畴有很大的空间,本文不敢探讨其定义,仅仅探讨具体应用范畴。园林可简单理解为人造的第二自然,“人造”与“自然”为园林的两大属性。“人造”既包括大型工程营造,也包括简单改造适应;“自然”则包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自然观。综上所述,人类造园的目的无外乎再现自然,以满足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欲。只不过再现的手法和标准有区别而已。建筑是伴随人类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物,若简单的理解,可把建筑看成人类对环境控制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人自身的一种扩展体。人通过建造建筑这一环境体,实现可以主动同自然对话甚至控制自然的能力。如设自然与人是两个矛盾对立面,则:园林可看作是人对自然的需求欲的体现;建筑可看作是人对自然的控制欲的体现。从而推出,在园林中,人倾向于去适应环境;在建筑中,人倾向于去控制环境。园林建筑作为建造在园林之中的建筑体,必然继承园林与建筑两者的特性。在园林建筑中,人投射到建筑之上的对于自然的控制欲得以弱化,人对自然的适应性得以提高。例如亭子不用设置门窗,因为挡雨即可,无需遮风。若碰上大风天气,人们短暂停留就好,不用非要和自然对抗。适应性的控制,这是自古以来人在园林建筑上体现的自然观。
1.2可持续
可持续是近年来世界性的科研热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相关理论种类繁多,在此仅挑选流传最广的定义用以说明:可持续发展即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由上文可知,可持续发展即为保持人与自然能源、人与社会产品、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转换平衡。为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即产生了可持续设计这一学派。从实践方式上分类,可持续设计可由以下三个方向发展:(1)可持续政策法规;(2)可持续技术;(3)可持续观念。可持续政策法规的设计属于广义设计范畴,本文仅对可持续技术与可持续观念进行专述。
2可持续技术
对于设计师而言,通过技术手段达到可持续目的是可持续设计领域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总结而言,可持续设计在技术层面上可分为:对能源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废物的可持续处理;对建设材料的可持续选择三类基本大方向。伴随可持续设计发展至今,可持续技术已在各个专项有飞跃的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帮助世界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的境界,但可持续技术依然具有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2.1技术的发展需要人力与资源的投入,本身会带来时间和物质的消耗。
2.2技术完善的过程中会出现技术误区和片面性,在实现单项可持续目的时可能会损失整体性的可持续性。例如采用太阳能能源板发电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性,但若考虑生产经费、运费、技术维护费、不同地区的太阳能源程度等问题,在某些地区使用太阳能能源板未必是最佳选择。
3可持续观念
如上文所述,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关键在于人本身。问题再次回到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适应还是控制。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的实现方式。而可持续技术由于其特殊价值观的引导,具有适应性的特点,由此可言,可持续技术可以认为是具有适应性倾向的控制方式。其本质仍为人控制自然的方式。因此保留了上文所示的负面问题的出现可能。抛开人对自然的控制路线,探讨人对自然的适应路线,则问题不再属于技术范畴,而返回成为了观念范畴。可持续观念可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3.1可持续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属社会群体的集体观念范畴,具有整体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再往上延伸则可体现为可持续的政策和法规;
3.2可持续的工作观念:在工作中贯彻使用可持续方法论,对本行业而言则为可持续的设计观念,核心体现即为尊重场所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基于场所进行设计;
3.3可持续的生活观念:即生活结合可持续理念,在生活方式生活细节中履行可持续原则,一点一滴支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观念重在形成人类群体的统一认识和习惯,以形成一件事务乃至整个世界的可持续新秩序。是对人类群体行为的一种新约束准则,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活动来适应自然,而非改变自然来适应人类自身。
4可持续与园林建筑
如果说适应性的控制是园林建筑上体现出的自然观,那园林建筑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天生含有可持续性的可能。解读园林建筑的特性与作用:a点景b观景c范围园林空间d组织游览路线可得:参与景观营造是园林建筑的特征功能,在此前提下,建筑本身所涵盖的传统功能得以弱化。由于人在园林建筑中的适应性取向,滞留时间缩短,导致建筑的居住功能弱化为简单游憩功能,不用对人提供全方位保护,只用设立空间并提供基本停留行为需求功能即可。功能上的弱化导致设计、施工过程的简化和材料的节约,这是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重合之处。园林建筑具有可持续性的倾向,但并不等同于园林建筑就一定属于可持续建筑范畴。传统园林建筑虽然功能方面的营造成本得以弱化,但投入到装饰上的成本大大增加,典型的案例如上海豫园的园林建筑翘角处理。在人与自然矛盾并未激化的过去,这种体现当地文脉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在社会经济关系业已改变的今天却难以继承。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虽然摒弃了过分装饰,但当代对园林建筑功能性的追求却得到提高。这由园林的所有属性和社会经济的转变决定。当园林的主要形式由私家庭院转为公园,为大众服务的造园目的必然带来面积的集聚扩张,商品经济的介入要求公园的需附加消费价值,园林建筑也不例外。为了满足使用人群的扩大和附加消费价值,园林建筑必然向带有更多功能的大面积建筑靠拢,此时,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功能性差异便模糊了。
5适合园林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思路
综上所述,建筑范畴中可持续设计思路可概括为:
(1)通过可持续技术设计解决具体功能问题,使方案趋向于可持续性;
(2)通过传播可持续观念影响使用者,约束使用者的行为,提高人对环境的自身适应性以减少能耗和污染。而园林建筑本身含有人类适应环境的自然观文化背景,园林建筑本身附带的建筑功能性有弱化的空间。
可见,在园林建筑范畴中的可持续设计开展步骤可简述为观念影响先行,适应为主,再应用可持续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同时注意保证设计过程的可持续性。以上分析结果可推出,适合园林建筑的可持续设计详细步骤为:
(1)设定园林建筑的最低功能限度在设计伊始应首先从使用人的角度出发思考设计,明确使用人需要的建筑功能,并能分析该项功能是否具有必须性,以约束人相对适应自然为主要衡量标准,通过建立园林建筑的最低功能限度传递可持续的观念,从而影响使用者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色彩;效果
DOI:10.14051/ki.xdyy.2015.24.105
1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原则
1.1调和原则
色彩的调和变化在园林配色过程中尤为重要。多种色彩成分融合为一种颜色,其主要是因某种共同色素使它们和谐融为一起,即色彩学中的类似色。一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配色需处理诸多此类调和色,以营造雅致、平静、和谐之美。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花卉景坛中常将黄色、白色、紫红色等多种花色混合交叉栽植,除可形成不同立体的象征图案之外,还可达到和谐生动、浓淡相宜的视觉效果。
1.2均衡原则
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即现代园林建设的宗旨,故现代园林设计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价值观及功能需求。从色彩心理学角度分析,满足视觉平衡的配色可使人产生优美、和谐之感。因此,要达到园林整体景观的和谐视觉,需注意平衡使用色调,使其有层次感。调整色彩面积、彩度和明度均衡整体配色。一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保证整体色彩的均衡,亮度低的色彩面积比亮度高的色彩面积大。
1.3统一原则
为保证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需保证风格、形式、色彩等方面某一特点相似或统一。为避免给人单调、呆板的感受,切忌过分统一。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配色时须在变化中寻求统一,统一中寻求变化,达到自然和谐的效果。
1.4对比原则
对比原则即对比园林构成元素的色调、色泽和色彩明度,营造丰富多变的园林景观。须把握各元素的主次位置,才能达到色彩调和与对比的相互融合统一。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为体现整体效果的和谐,色彩的调和与对比、变化与统一是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共存的关系。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将色彩分为装饰色和目的色。将重点色彩与支配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须调和整体色调。如俗语“万绿丛中一点红”即运用色彩学中的对比及调和原理,一点红色被大范围的绿色衬托得更加鲜亮,反之,作为补色的红色使绿色更加青翠,丰富。出现色彩对比过度或过于单调的情况时,可通过加入其他色彩元素将其分散。例如加入白色、黑色、灰色、彩色。
2常见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2.1无色彩的应用
无色彩即灰、白、黑。这3种颜色在园林建筑、铺装、植物配置等方面被广泛运用。白色代表明亮、纯洁等,灰色介于黑白之间,显示沉稳、低调不张扬之感。黑色代表深沉、严肃、庄重等,运用到园林景观中,可增添整体结构的沉稳凝重气息。南方私家园林建筑中常用到此类颜色。如浙江乌镇的水屋相映的青瓦灰墙,是典型的江南水墨画风格,尽显古代文人墨客云淡风轻的高雅情趣。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护栏、围墙、铺装等建筑也多应用此类颜色。
2.2冷暖色系的应用
从物理角度分析,不同颜色的光,其波长和可见度不同,人的视觉刺激感受也不同。暖色系颜色波长长、可见度高,颜色鲜活明亮。如红、黄、橙及其相邻颜色。多运用于广场花坛、迎宾路旁等,可营造欢快、活跃的氛围。我国北方户外广场多用暖色系景观营造温暖的气氛。冷色系有青、蓝及其相邻颜色。波长短、可见度低,给人以庄重、宁静之感。如南京中山陵内的建筑均以蓝色为主,与整体庄重肃静氛围相统一。
2.3同类色的应用
色相类似、相近即为同类色。如红色与橙色,墨绿与浅绿等。在表现某一主题时,运用同类色可凸显主题,并使之和谐统一,但同时又可避免单色的呆板和单调。如上海埔艾开发区陆家嘴绿地中心,以“绿”为主题,中心景观以绿色为主,若用单色,大片的绿色显得尤为单调,可通过不同的深度的绿凸显出整体的层次感。
2.4对比色的应用
对比色即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差较大的颜色一起使用,形成对比差异,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幼儿园或者游乐场内的游戏玩具多采用红、黄、绿多种对比色。产生醒目、欢快的效果。上文提到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即运用对比色的效果。
3结语
合理运用色彩设计,可使园林景观整体效果和谐、统一并具有层次感。有利于凸显特色主题。当前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已越来越受关注。设计人员必须将色彩理论知识结合整体设计元素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体现当地人文和历史文化,使人们从视觉到灵魂获得和谐统一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崔宇.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
2李欣.浅析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21)
3张艳芳,曾容,邓飞,等.探究色彩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在园林美术当中,色彩对比与调和是其中最关键的设计原则,合理设计园林美术建筑物质载体,最终获取色彩配置方案。然而,现阶段,国内园林的扩容现象十分明显,其中,规划失控与建筑色彩的忽视等多种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园林建设中的庸俗美学趣味也呈现出来,导致园林美术缩影具有的鲜明个性弱化,而视觉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为此,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应当针对园林美术建筑色彩给予一定的重视。
一、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在园林美术中的现实意义
在园林美术当中,建筑色彩十分重要。以观点为重要依据,色彩就是一种大众美感形式,同样也在园林美术当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色彩在人类心理健康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在实践中的多种案例被证实。“色彩骚动”出现在东京,其中,绝大部分的市民对于色彩偏多的广告或者是霓虹灯,包括颜色过于艳丽的霓虹灯都会感觉头晕目眩,所以,当地的居民也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为此,东京针对这种色彩偏差进行了相应的纠正,有效地缓解了市民所产生的不安情绪。由此可见,建筑色彩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园林本身的历史与文化都是建筑色彩的载体内容。其中,部分建筑色彩能够展现出园林政治与经济文化,而比较典型的就是北京皇城屋顶,其颜色是金黄色,所以,同普通百姓屋顶形成了强烈的颜色对比,而这充分展示了皇权至上的历史文化。另外,有部分园林建筑是自然选择,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的园林建筑,一般传统色彩都是灰瓦白墙。而这些与美学规律色彩搭配正相吻合,这不仅仅是民族审美趣味的一种聚合,同样也形成民族之间的多种文化传统。由此可见,针对具有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将园林特色作为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
二、关于园林美术建筑色彩原则的分析
(一)自然美与人类美的突显
人类的色彩美感是源于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陶冶,而大自然的原生色美对于人来说是最美。所以,园林色彩是无法与大自然之美相媲美的,而在园林美术中就应当针对自然美予以全面地保护与突显。在苏州园林中,其人行道所采用的就是黄褐色原木,而由此可以发现对于自然的一种敬重与尊重,同时,也实现了园林色彩在自然色彩中的完美融合,而这也是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
(二)园林历史文脉的有效延续
因为建筑色彩对于园林文化来讲是重要的载体,所以,能够真实地展现园林历史文化。要想更好地实现园林文脉的延续,就应当在园林美术当中尽可能地保证园林自身的传统色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感觉其具有历史文化的那份真实。与此同时,对于园林美术中原有风貌的破坏,一定要保证历史建筑或者是文化古迹建筑色彩同古建筑实现色调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三)遵循原理功能的区分
建筑色彩应当与其功能是一致且吻合的。其中,园林功能主要包括两种:第一,园林的整体功能;第二,园林分区功能。而商业园林、文化园林或者是旅游园林,这些园林色彩也会因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园林规模也同样会对色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建筑色彩方面,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与自然环境色彩实现协调统一,对于处于绿色森林或者是附近有海洋的园林,其色彩必然与内陆的园林不同。若城市是由绿色环绕,在其色彩运用方面则需要更大胆,并不会对其环境色彩或者是和谐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园林美术中的建筑色彩研究
(一)色彩搭配
在现代园林美术当中,采用色彩搭配最关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园林色调上的一致性,确保更加协调与统一。其中,在色彩搭配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主次,为此,一定要对主色以及次色搭配予以一定的重视。因为次色扮演的是支配性作用,所以,需要同附近环境实现有机协调。同时,还应当对次相以及彩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以广场和公园等类型场所为例,其整体色调应当是不同深浅的绿色当作次色,而其他的景观色彩则应当当作点缀而穿插在其中。然而,绿色并不一定始终都扮演次色的角色,在很多场合也同样可以当作点缀或者是背景。由此而见,针对不同的场景,次色的选择也存在差异,但是,只要能够实现主色与次色的合理搭配,就可以认为色彩的搭配符合要求。
(二)景观色彩有效组合
无论主色或次色,在实际组合的过程中,都应当对大面积或者是大单元予以全面地考虑。若场地的主要基调是绿色,那么则应当对其中间道路颜色进行最先考虑,确保同基调色实现调和。其次,需要对其他的景观色彩予以有效地对比或者是调和,另外,还可以对比不同深浅程度的绿色。其中,应当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即园林色彩整体的和谐性,以及铺地色彩的丰富性等等,还需要对于冷暖色的搭配给予重视。总的来讲,不管园林美术在色彩设计方面所追求的风格是神门,一定要保证遵循对比调和的原则,确保符合人类视觉平衡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色彩设计方面。若单调性比较明显或者是过于强烈,则应当合理地增加其他的颜色,确保色彩整体上更加协调。通常来讲,黑色、白色或者是黑色的效果比较理想。
(三)色彩协调
对于园林美术的建筑色彩设计,应当灵活运用色彩本身的造型能力,进而保证景观或建筑能够成为园林的具体标识或者是视线的关注点,也即园林的色彩设计要凸显个性特征,但又不失与具体景观的整体审美相脱节。然而,不管装饰的色彩效果如何,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这些装饰色彩能够与周围环境的色彩是协调一致的。但是,针对实践结果可以了解到,如果以色彩调和的角度分析,那么装饰色彩一般都存在过度的情况。所以,针对装饰色彩的选择,不仅要在个体方面实现色彩效果的协调性,同时,还应当保证同周围环境色彩实现协调。
(四)不同空间的色彩融合
一般来讲,园林景观也同样具备多种空间,而空间与空间之间又包含了不同层次,所以,一定要实现合理地过渡。而在色彩设计方面,需要对不同空间色彩过渡提高重视程度,在合理联系不同空间色彩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园林美术色彩局部之间的对比及差异。另外,在园林美术方面,能够在点
线面等多个方面来呈现其自身的空间质感。但是,色彩有所不同,它能够呈现出的是空间景物在动静、强弱及刚柔方面的明显对比。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园林的色彩在彩度及明度上产生差异,进而形成具有节奏感且存在韵律的一种色彩空间,最终增强视觉方面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这种不同,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更多是受到哲学基础、审美思想、文化背景的渗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造园思想,并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民族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其中中西传统文化自然观的差异,为中西园林艺术创作思想与表现手法拉开了鲜明的距离。
我国园林著作《园冶》里面就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图画:“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卷一“一·相地·山林地”),强调园林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非违背自然,征服自然,使人为美融入自然美,园林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用书中原话概括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士大夫的审美观,其具体表现是对俗的反感和对诗情画意、清、远、幽、静、雅、野、虚、深的追求,讲求园林设计的诗情画意,提倡以自然材料造景,妙在取其画意,不在材料价值。而在设计手法上讲究的是巧于因借,精于体宜,则体现了中国园林顺应物性,利用物性的哲学思想。
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正如古典主义建筑权威大勃隆台所说:“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这就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不论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影响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西方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1世界观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2造园风格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是崇尚自然, 在造园的过程中“ 自然” 一直是中国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 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 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 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 讲究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 均显得自然和谐, 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 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园林中所有的景物, 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其楼阁亭台排列整齐, 花木修剪成形, 水源理成喷泉一切都很规整。从现象上看, 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 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 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 呈现出几何形状, 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3空间处理手法上的差异
在空间处理上, 中国古典造园“ 命意在空不在实” ,显现的是活泼的、动态的、多点透视的空间。中国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 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它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 利用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 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限定, 达到无限的空间领域。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犹如画幅一样, 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 在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组织中, 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 都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而西方古典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 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 其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 空间序列段落分明, 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 而是着重于强调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 它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 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中西园林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 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 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中西虽然空间距离遥远, 文化背景迥异, 园林形式千姿百态但造园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就是为了补偿现实生活境城的某些不足, 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我们通过研究二者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对中西园林艺术各自个性的比较研究, 更好地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 使它们互相取长补短, 以使中西方园林艺术存在更多方面的综合
4中西方园林布局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筑。 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物。在建筑物前后则是几何造型如地毯般的草坪与树, 它们作为建筑的陪衬, 使主体建筑高大雄伟。可以说, 西方古典园林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以突出主体建筑的原则来构园, 所以西方古典园林越发显得只是建筑物的扩大或延伸, 连山水花木也仿佛是建筑的组成部分。
5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差异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6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人类最初是栖息在树木上和洞穴中的。自从人类建造了房屋后,就远离了风雨蛇兽的侵袭,极大地改善了繁衍生息的条件,这是人类跨入文明史的重要一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园林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独立发展,很少有交流的机会,这形成了形态迥异、个性差别极大的东西方建筑。只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融合,中西园林建筑不仅与各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大相径庭,而且也更多地趋向于一致性。中国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西方园林建筑使用砖的技艺独步天下;欧洲园林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与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关,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令人十分信服的解释。多山的中国并不缺少石头,万里长城除了夯土外,即多多使用石材;森林茂密的欧洲也不缺少木材,欧洲最初的园林建筑即经历过伞状树枝棚时期。 东西方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差异在园林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园林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决没有西方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一律圈以围墙。西方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即使有,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
7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和谐以及诗情画意。意境的处理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中的最高境界。正中国园林以“境”为上,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中国人情思中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而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中国园林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西方园林中追求传达一种秩序与控制的意识,有时与自然界的“杂乱无章”形成一种对照。而且,通常这类园林或包括精心修剪的植物、喷泉、以及精心制作的雕塑等等的园林要素,以传达一种快乐、华美或奢侈的附加意识。
参考文献
[1]许自力.中西造园水法浅比〔J〕.中国园林.2002.(5):62-64.
[2]温军鹰,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古文化[J],时代文学,2008(12)
关键词:公园 郭庄 园林风格
1.郭庄的历史和现状
郭庄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卧龙桥畔的杨公堤15号,原名“端友别墅”,系杭州绸商宋端甫建于1907年的一处园林别业,俗称宋庄。民国期间,宋家败落,别墅卖给汾阳郭氏,改称汾阳别墅,俗称郭庄。后几易其主,园林荒废,建筑改为他用。
汾阳别墅于1989年重修,1991年开放。别墅总体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积9788平方米,水面占29.3%,建筑面积1629平方米,是西湖园林中最具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私家宅院。[1]
2.郭庄的园林总体风格
郭庄东临湖滨,西界西山路。香雪分春厅、西山爽气厅等住宅建筑在西南,正门面向杨公堤,正厅名“香雪分春”。住宅建筑北侧为园林的主体部分,当中为略呈方形的水池,自东北角上引来西湖之水。水池的四面建置堂榭、游廊等,结合山石堆叠而呈环抱这势,池岸曲折有致,花木扶疏。[2]园林的东、南墙既能围合园林空间,又能通过墙上的一系列漏窗借入西湖之景。北面一墙之隔与曲院风荷景区相邻。建筑风格淡雅朴素,青瓦素墙,褐色门窗;建筑布局自由,结构不拘定式,清新洒脱,总体呈现“粉墙黛瓦、清新雅致”的江南古典园林风格。
3.郭庄的园林风格分析
3.1入口部分
自杨公堤主入口进园,其入口部分空间组合异常曲折、狭长、封闭,处于其内人的视野被极度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进入香雪分春厅外廊及小内院时稍感开阔,但当走到外廊尽头而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典型的运用空间对比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在有限的庄园范围,为了求得小中见大,以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在进入园内主要景区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若干个小空间,这样便可以借两者的对比而突出园内主要景区。[3]
3.2住宅建筑
香雪分春厅外廊南侧即郭庄的主要住宅建筑香雪分春厅、西山爽气厅。香雪分春厅坐南朝北,面阔13米,进深8米,硬山屋顶,白墙黑瓦,三开间抬梁式带外廊木构。西山爽气厅坐南朝北,面阔12.8米,进深4.9米,硬山屋顶,三开间穿斗式木构,东、西厢房对称布置,面阔5.9米,进深2.7米[4]。住宅建筑呈现“粉墙黛瓦、清新雅致”的江南传统风格,自成一个幽静的小区。
3.3主庭院景区
出香雪分春厅院门或外廊尽头,郭庄的主庭院景区便呈现眼前。景苏阁和西侧的五角攒尖圆亭是主庭院景区的主体建筑和构图中心,坐西朝东,景苏阁二层三开间,面阔10.5米,进深5.8米,穿斗式带外廊木构,硬山屋顶[5]。登景苏阁东望,西湖烟波迷离的浩淼水景历历在目。景苏阁西面的浣池是郭庄的主庭院景区,即园林中的山水大空间,在这有限的面积内,植物配置的景境十分重要。五角攒尖圆亭前的几片湖石营造出小山、低山的意境,四周高下配植瓜子黄杨、羽毛枫、红枫、梅花、云南黄馨、迎春、络石、南天竹等中下层低矮植物,春日香梅分春、迎春报春;夏日绿色荫荫;秋日枫叶婆娑;冬日万物枯零之季尚有常绿的瓜子黄杨、书带草等。植物配置兼顾了自身的盛衰枯荣及四时之景,既显露突出了视景中心的亭、阁建筑,又做到植物花间、叶底不堆砌重叠,使主景正侧面均达到疏朗和生气,配以一池碧水的光影效果,主庭院景区建筑、植物、倒影等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高低错落、美不胜收。(如图)
主庭院景区的东南侧,香雪分春厅东侧,有一相对独立的庭院,植物配置丰富,桂花、竹子、罗汉松、梅、紫薇、杜鹃、黄馨、迎春、书带草等中下层植物一应俱全。东侧有一建筑名乘风邀月轩,系庑殿顶木结构建筑,前有开阔水面,后见庭院深深。夏日移去此轩隔扇门窗,即成无遮拦凉亭,荷香随风而至,暑气尽消。冬日安上门窗,又成一座暖阁,任窗外雪花纷飞,轩内依旧暖意宜人。中秋时节,皓月当空,凉风轻拂,令人尤生飘飘然欲乘风而去之感,别添一番情趣[6]。
主庭院景区西北侧有一亭名赏心悦目亭,又名伫云亭,坐东朝西,下部架空,引西湖活水入庄与浣池水相通。亭下四周假山系清代所砌遗构,假山太湖石奇特多姿,水石相映,十分悦目。赏心悦目亭面积7.8平方米,长、宽均为2.8米,四角攒尖单檐方亭,居高临下,八面来风,翼角起翘平缓,施以老角梁、仔角梁。赏心悦目亭兼具俯视和仰视效果,游人在其中既可登亭伫望,苏堤春晓,四季如画,潋滟湖光,庄园景致,赏心悦目。又可自低处仰视,感受“有亭翼然”之效果,还能丰富主庭院景区的视觉构图和天际线效果。
3.4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郭庄内植物通过乔、灌、草覆合或单一结构,采用丛植、孤植等栽植手法,疏密有致,虚实结合,营造出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竖向空间、覆盖空间等多种植物空间感受,满足聚集休憩、引导暗示、驻足欣赏、视觉焦点等不同的功能要求;既能较好的运用植物体或植物的枝干演绎出障景、透景、对景等效果,又能通过与建筑、山石、水体的配置扮演宾从角色,使整个庄园的植物空间富于变化,但又相互渗透联系。
3.5园林景观表现形式
3.5.1漏景、框景
郭庄充分利用江南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在围墙的形式处理上采用漏景、框景等手法,如东墙上的漏窗将烟波浩渺、波光点点的西湖之景借入园内,景苏阁的围墙形式将主庭院之景框入其中。
3.5.2借景
郭庄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运用借景的手法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如郭庄北侧曲折的游廊外,将曲院风荷的水杉林借景入园,明显提升了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
3.5.3对景
郭庄主庭院景区典型地运用了对景中的互对的手法,景苏阁、五角攒尖圆亭和东侧的曲廊互为对景,间以一池碧水及西侧的花木山石,相互对视,景时隐时现,较为含蓄、十分自然。
4.存在问题分析
4.1植物修剪过于规整
江南古典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境,郭庄园内局部植物修剪过于规整,而传统的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却反被遗忘,与周围整体环境不相协调。如北围墙边的桂花树、东南侧庭院内的海桐球等等修剪过于规整,束缚了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
5.结语
郭庄作为杭州西湖园林中最具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私家宅院,其园林建筑、山水假山空间、植物景观配置以及园林景观表现手法颇具典型,值得江南一带公园景点建设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4][5][6]张建庭.仲向平.西湖别墅.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9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595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造园艺术独树一帜,中国的古典园林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的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效果。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之中,是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智慧结合的具体体现。
1.中国传统元素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渊源流长,传统元素包罗万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中国本土元素,如领土;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文化,中国书法、国画等;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如中国的航天精神、精神等。当我们说起中国元素,我们就会想中国书法、京戏脸谱、青铜器、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瓷器、敦煌壁画、唐装、古典园林建筑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界长期相处中所形成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
2.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联系
我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传统元素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遇上与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的设计时,首先要搜集大量书籍和图案并进行查阅,并于平时采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将传统元素合理的设计到现代园林景观之中。设计师对传统元素的理解从最初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使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得到相互补充,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完美结合,传承中国文化。每个时代的文化都会带有时代的特性,设计师在对传统文化学习借鉴的过程中,都会把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价值观念以及个人感情理解融入到设计之中,进而成为最初的设计艺术本源。传统元素是最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它为现代设计师提供最初的创意与灵感。
2.2传统元素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根基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设计的根基。我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仅给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增添无穷的魅力,而且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再生。我们学习借鉴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设计师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过程中吸取传统文化精髓。
2.3只有融入传统元素的现代园林设计才更具中国特色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只有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更具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消费市场观念在不断的转变,企业营销重心开始转向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原来重人工、轻自然,重模仿、毫无个性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只有将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才能够弥补现代园林设计违和的缺陷,使园林的景观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又独具特色,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了现代园林景观文化内涵,增强艺术效果,还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今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已无处不在,所以,只有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设计之中,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3.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设计思想方面
基于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在设计方面与中国古典式园林景观设计是一脉相承的。从西汉至汉末,儒家、佛家、道家思想逐渐形成,汉末道家吸收儒家与佛家思想后,儒释两宗开始共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就是儒家和的思想,佛家静的意境,并融入道家的天地人合一的观点,将三家思想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州园林,起于春秋吴国,五代形成,宋代成熟,明清兴旺鼎盛,清末时期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苏州园林以园林见长,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很好的将儒家、佛家、道家思想运用到园林设计之中。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元素,关于亭台楼榭的设计巧夺天工却又看不出雕饰匠心,这种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的设计理念被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学习。中国自古“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建筑是中国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自然形成的,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一致的,它体现的是自然与人类精神的统一,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就是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世博会的中国馆被命名为中国之冠,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国家馆的外形设计就结合中国传统歇山式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建筑的外观呈现出“风吹麦浪”的动感旋律,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与地方馆交相呼应,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屋顶花园九州清宴,是以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为灵感,设计人员将其设计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稍加调整运用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室外园林景观。国家馆的设计融入了中国红元素、老北京的胡同元素、剪纸文化、溪流等鲜明的中国传统元素,营造了浓郁中国风,又一次向世界展现我国艺术的魅力。
3.2设计风格与意蕴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十分注重对意境的追求,许多园林设计都与古代的诗词歌赋、水墨工笔联系在一起。园林景观设计之时,还会使用国画当中留白的手法,使得园林景观更具有“画意”。例如将一处小亭与一汪清泉结合起来,泉水就是这片规划设计当中的留白;同时园林景观建筑也成为了整个园林中的“诗情”,即“诗画同源”的说法,而园林景观则是诗画的延伸。从园林景观的空间、植物、水体之间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造园的立意、主题、品种和情趣,这些都与中国传统元素和文化息息相关。
3.3文化的共融共生
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要服务于我们现代人,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虽然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增添了很多特色,但是现代文化才是我们主流。现在世界各国文化都是互动融合,只有将我国传统元素和现代潮流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复制,才能顺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设计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引领世界艺术先锋的园林景观。
4.结束语
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文化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传统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强,同时高科技、新技术与新材料出现,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既为我们想要设计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所以,我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及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将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和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博采众长,充分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设计出带有我国传统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艺术盛宴。
参考文献
[1]冯慧敏.探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2):77-78.
[2]李玲.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8).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色彩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园林景观也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仅就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地位及其创新进行了探讨。
2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根据城市园林对城市景观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大致将园林分为以下4类:城市风景游览建筑,如亭、廊、榭、舫、楼、阁、厅、堂、轩、斋、殿、馆等;庭园建筑,如空廊、隔墙、景架等;建筑小品,如雕塑、喷泉、水池、花坛、标志等;交通建筑,如道路、台阶、桥梁、汀步、码头、船埠等均属此类。
园林的规模大小不同,内容繁简不一,但都包含着4种基本的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
2.1园林设计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
每个城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园林设计也不同,随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增加,园林设计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门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可以说园林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城市的文化,园林设计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2园林设计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
园林设计的优劣对人们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响。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园林设计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由于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有相当部分时间在园林中度过,因此园林就代表整个城市给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园林的需求不断提高。
2.3园林有助于展示城市景观
一般人很少从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史这些专业角度来认识。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园林景观,这些园林景观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
3 创新园林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点,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园林设计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同样是园林建筑,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园林画图,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在总体规划中控制详细规划的城市景观设计。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为人城市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园林设计时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一个好的园林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
3.2注重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结合
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所给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这就为园林设计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城市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与隐藏在市民心中的、驾驶行为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由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同时要向前发展。
3.3强化园林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园林的绿化设计是园林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任何一个城市都十分重视绿化。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5大原则。
3.4注重园林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园林设计不同于其它设计,它既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又要求艺术性、观赏性强。
(1)强调立意。园林设计的立意强调景观效果,突出艺术意境创造,但绝不能忽视园林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园林设计的立意还在于设计者如何利用和改造环境条件,如绿化、水源、山石、地形、气候等。
(2)注重选址。从景观上说,园林是创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效果的空间塑造。因此景观建筑如选址不当,不但不利于艺术意境的创造,反而会削弱整个景观的效果。
(3)细化布局。建筑布局的无法,零乱无章,不可能成为园林佳作。
(4)讲究尺度与比例。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园林尺度的依据,恰当的尺度应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相协调。同样除了园林建筑本身的比例外,还需考虑园林环境中水、石、树等的形状、比例问题,以达到整体环境协调。
(5)突出色彩与质感。园林的的色彩与质感处理得当,园林空间才能有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
3.5重视园林设计风格的风格多样性与差异性
城市园林景观环境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它不同程度的折射着社会的各个侧面,或强烈或温和的充当着“晴雨表”的角色。较之传统的园林,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呈现的风格特征则更为丰富。在信息交流频繁、思想文化繁荣、艺术风格多元、更能要求复杂的今天,城市园林体现出的既有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又有外在的令人目不暇接的迥然的风格特征,显示出与其他门类设计风格变化的一致性。为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突出园林风格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4 植物色彩的设计
4.1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其它景观要素一起出现的,即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此时植物有处于支配地位或是次要地位两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植物大面积或小面积作为单独观赏对象出现。应分析当植物处于支配地位和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的配色处理,但不管任何情况植物色彩设计都不能单独进行,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4.2 绿色基调
不管任何季节,植物都不会少得了绿色,在植物色彩中它是绝对的主角。虽然由于季节和光线的原因,植物的绿色也会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但这些绿色也只是存在着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差,当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时,是一种因为微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调和效果。所以布置植物材料尤其是大面积时,要以绿色为基调。当我们布置花坛时,绿色的叶由于明度较低而会作为“底”出现,彩度和明度较高的花朵作为“图”而呈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