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政治知识点

初中历史政治知识点

时间:2023-08-15 17:2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政治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政治知识点

第1篇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中,不仅包含了中国的古今历史,也囊括了世界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纷繁错杂的内容相互交织,覆盖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多个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教材目录是整部历史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条完整脉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教材目录能够有效指导学生们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初中历史的实际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教材目录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下文将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促进教材目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教学策略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籍时,最先看见的便是这本书的目录,从目录中我们能够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主旨,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从层层叠叠的知识点中找到其根源,从目录中找到重点,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还未能意识到教材目录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且无法将教材目录应用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材目录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教材目录对于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材目录的作用

1.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

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循着一条完整的历史脉络,将初中历史内容分割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并且又从中细分了经济、政治、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以及世界史的发展历程,还叙述了几个主要国家的历史。例如,在介绍奴隶社会这一内容时,编者不仅讲解了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还介绍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奴隶制状况,为学生描绘出奴隶制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奴隶制的各种形成原因,以及奴隶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进或阻碍作用。

2.蕴含教材内容的主旨。

教材目录中还往往包含着该教学内容的主题和意义,避免被人们忽视。比如在学习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发明,以及灿烂的文化,学生不仅能通过对中国千年文化的了解来拓展历史知识面,更能从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章时,从打破中国的和平宁静,再经历第二次,到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种种列强主义对中国的暴行中认识到华夏子女在艰苦的状态下是怎样顽强反抗的,意识到今日中国的和平与独立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并从对“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几句话的具体感悟中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美好的明天而奋起。

3.导读和检索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学生需要查找某些知识时提供方便的检索功能是教材目录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为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二、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1.理解教材目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有多本教材,其中包含了成千上百的知识点以及众多需要记忆的年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容易混淆所学知识,更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结果。而教材目录便是对于教材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将教材目录比作是树干和树枝,而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则是树枝上的果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历史目录,为学生在今后使用目录给自己创造便利提供基础。

2.利用教材目录。

学会理解教材目录对于与学生来说或许并不难,但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目录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使用教材目录,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来掌握历史知识,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历史,根据教材内容从具体的小细节来丰富目录,从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比如每当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后,教师能够教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目录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章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根据“统一国家的建立”这句话回忆出中国历史上率先完成统一的国家有哪一些?接着回忆秦朝又是怎样完成国家统一的?“秦王扫六合”具体是指秦王扫除了哪几个国家?秦朝完成统一之后又继续颁布了哪些措施来维持国家的发展?而“伐无道,诛暴秦”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又是谁来伐?怎么伐?顺着这条线索我们来到了“大一统的汉朝”,学生只需要跟随目录的指引继续回忆汉朝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便能够顺利完成对该单元的复习,并从对知识的回顾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遗漏和不足。此种复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是对于教材内容的高度总结,体现了历史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主要脉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初中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教材目录的应用,为学生绘出一条贯穿于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教导学生怎样利用教材目录来学习和复习,不用再面对庞大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教材目录来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教会学生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武美丽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方法;主动学习;留白式教学

一、运用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新课标的出现,明确了素质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指出,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应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求知欲望以及正确的三观。只有经过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拥有主动求知的欲望,才能发现并深入思考未知领域,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它是革除传统教学手段的新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手段之一。问题式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带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寻求答案、交流合作,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的情景为探索知识的基础,熟练的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习、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问题式教学法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独立思考,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必备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初步系统的学习阶段,也是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兴趣的重要阶段。历史这一学科知识点覆盖面广,并且知识点杂乱,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产生好感,并且产生兴趣,还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从书本中寻求新知,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难题。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将书本上提供的现成知识转化成学生们自己的知识,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新时代下优秀人才的教学关键。学生像一颗种子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的,只是给予学生们必要的生存条件就像是阳光、空气、水,只给他们适当的关心和照料,让学生独自成长。这样成长出的人才具有更多优秀的品质。不论是在今后的生活上或是工作上都会更加受到p识。

三、使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变得枯燥,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喜欢上独立思考?问题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切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历史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文学素养,增长某项技能的方法都可以算得上是“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和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原因就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拿学习第一次来说大致可以分为:背景、原因、导火索、结果几个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由浅至深一步一步了解的起因、经过、结果,自然会更加记忆深刻。带着问题找答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技能。

四、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问题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记忆为主要线索,并且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是教师在备课时以本课的主要知识点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将问题带进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理解并讨论问题,最后由教师根据讨论结果对问题进行讲解,并布置作业,加强学生记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放弃以往铺天盖地的知识点传授,转变成留有空白的教学,增加学生课堂实践机会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锻炼。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不能像以往一样将知识点编成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使教学中有部分问题拿给学生们思考探索才能使学习变得回味无穷,引人入胜。避免了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同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将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要比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更加任重而道远。问题式教学方法可以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知识点面前自求自得,不仅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

升学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不少的初中生以及教师对于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错误的认为历史课在课堂中地位不重要。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课堂的学习时间。历史的课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

(二)教学死板。

教学的死板、短板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出,不少的历史老师不仅没有做课前的充分预习工作,而且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照本宣科,只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在这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下,如同醍醐灌顶。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少创新。

教学方式的固化,缺乏创新教学等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陶醉,主观性强,没有充分关心学生的接受兴趣与能力,往往习惯同一种教学模式,单纯的课堂宣讲已经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教学历史知识的唯一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 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 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不去告密,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0201

基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故事性、借鉴性等特征,很多学生都会对历史课程抱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历史知识点比较零散,记忆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速度非常快,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所以很多学生渐渐对历史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针对历史课程的学科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把握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爱上历史,从而能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相关策略,努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往往很重要。在趣味性教学情境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有效互动,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吸引到课堂上来,那这堂课无疑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初中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很多情境创设手段都可以被教师利用,如故事、诗词、歌谣、视频等。例如,在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历史久远,对政治知识理解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单纯依赖教材会存在一定的教学局限性,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导入杜甫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创设一个诗歌情境,让学生感悟盛唐之后君王的腐朽统治和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灌输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流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传统的画重点、记笔记的教学方式要好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导入相应的声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所展示的历史图片配上相应的解说词,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例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这个内容中,教师可以将纪录片 《勿忘九一八》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剪辑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针对教学内容将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适时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让历史知识更加便于掌握,这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大有帮助。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将初中历史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初中历史教师要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历史素材,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这样便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些重要主题对历史活动和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把历史课堂变成一个讨论会的现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如此一来,初中历史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会得到有效增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得到充分保障,自然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例如,在“”相关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举办历史故事会,让身边的抗日英雄后代讲一讲老一辈的抗日故事,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地,让学生与历史来一次亲密接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以史为鉴。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历史教学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收获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孟存民.对如何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几点探索[J]. 学周刊,2016(24).

[2]蔡秋阳.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程资源中网络资源开发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模式;应用分析

我国现行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事业的真实发展需求,而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行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容易受到历史知识过去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的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体学习效率的降低,现如今我们将情境教学这一模式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的进行了整合,我们的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的内容对教学的情境进行设计,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融入到历史当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分析

情境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教育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主要是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以此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历史课程设置的内容来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情境,而且我们的历史教师还可以将历史知识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语言设计将历史人物所蕴含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而且这样一来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目的。

2初中历史教学情境设计原则

2.1真实性原则: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情境设计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因为历史事件与任务的真实性才是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设计的时候要确保其真实性,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最真实的历史情境通过设计展现出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深的感悟。

2.2实用性原则:在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还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情境设计的核心要求是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素养。在真正符合情境教学模式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情境教学的内容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通过情境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通过情境教学来强化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2.3多元化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而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因同一情境出现多次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而且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情境中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3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运用多媒体来构建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没有办法来直观的了解历史,而学校引进的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的实际需求来选取一些重现历史的影视资料,将这些内容都编辑到课程课件当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来了解历史,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之后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历史知识最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3.2利用人物特点构建教学情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重要链接,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对历史知识情境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考虑这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历史人物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情境组织,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不同历史人物的真实特点,而且历史人物自身所蕴含的情感也会在情境教学中迸发出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利用历史人物的特点来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的场景中与历史人物的心理产生共鸣。而且还间接的通过历史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安国情操。

3.3利用语言情境构建教学情境:语言情境是历史情境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我们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编排来进行语言情境设计,将历史知识和事件的情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加深历史知识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当时历史事件发生时人的那种情感波动。历史教师在语言情境设计中还要利用好语言感染的魅力,将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种方法。

4结语

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相脱节,创建全新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还能够让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点深刻的融入到学生的记忆当中。再将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王亚婷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年05期

[2]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1期

第6篇

关键词:图片教学;初中历史;有效途径

【中国分类法】:G633.51

新课程改革认为,历史课程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理性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更不容易说掌握了。

历史学科的直观教学方式大致有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直观历史教学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历史遗迹遗存、观看历史记录片、进行历史小调查和访问、课堂上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等等。对于初中历史教材来说,除了可以运用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配以丰富的“史论结合”的历史图片。

为适应初中学生思维水平的特点,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本领,各版本教材均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图片和图画众多的图片。这些图片根据他们的史料价值、来源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历史文物图片,主要是一些文物的照片、拓片、临摹等;第二类,历史地图,即根据历史发生的事实,将历史信息等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第三类,历史想象图(表),就是利用图画把某种历史知识表现出来。

教材中丰富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当使用大量丰富的历史图片,能够使得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联系,增强情感教育,还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图片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项有效途径。

一、 图片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历史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出来,在历史学习方面取得好的成果,相反,缺乏兴趣的历史学习,只会使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良好的历史课,应该是从一个好的导入开始。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初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导入方式,就能够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顺利地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历史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导入方式多为导语类,效果一般,缺乏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片作为一种直观而形象的历史现象的呈现手段,其直观性,便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利用图片,配以精心设计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课时,我一开始就出示了两张历史人物――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的肖像,让学生分别猜测他们的名字和大致生活时期,然后指出他们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重要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走进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烽烟之中。学生在根据图片猜测两个人物名字和生活时期时,就已经非常热烈兴奋,兴趣盎然,后来教师的导语更是吊起他们课堂学习探究的胃口,小小的图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进行导入时,我采用了图片“安葬在马拉松战役中的希腊战士坟墓遗址”,问学生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项目起源于古代世界哪一场著名的战争,从而进行导入。学生们现实中的对“马拉松”运动很感兴趣,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自然充满了期待。一节好的历史课,就从这样几幅小小的历史图片开始了。

二、 图示分解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且抽象思维会逐渐地上升到主要位置。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还是属于经验型的,理性认知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而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等优点而且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知识,是化解初中历史教学难点的好办法。

比如,在讲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西欧不同等级之间这种有别于中国封建等级关系的特点。政治概念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困难的,在这里我采用了图示分解法,把西欧封建等级关系绘制成金字塔式的图片,请学生标出每个阶层之间彼此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图片分解法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分解,复杂的政治问题一下子就直观形象了起来,学生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了。

再如,在介绍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两个民族明明充满了战争哪里有和平?我出示了“单于和亲”瓦当图片,这是两个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实物见证;接着出示“昭君出塞图”再配以的诗“画图省识春风面,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样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图片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教材的印象,加强了对教材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地图教学可以加强中外联系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采用的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的做法,再加上课堂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不善于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所以怎样把中国史融入到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量丰富的历史地图的使用,可以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在讲述“罗马帝国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国什么朝代时”,除了可以出示古罗马(大秦)派使者到中国东汉来拜谒的史实,更加直观的一种做法就是出示公元2世纪左右的世界地图,地图上同时标注有古罗马帝国和东汉的版图与时间,学生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出“相当于中国东汉时期”这样的结论。

再如,在讲述《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对于

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都位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使用了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世界地图,图上标注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发源时间以及发源河流。通过这幅地图,学生们很快就把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地图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四、 图片收集可以增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的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历史图片的收集和展示可以使初中生更加直观地亲近历史,感受历史,从而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

比如,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让学生们“感悟日寇的凶残,珍爱现在的和平”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说教式情感教学沉闷乏味,缺乏共鸣,往往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由于南京是学生们的家乡,又是的发生地,留下了许多有关的历史遗址,历史资料。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项图片收集工作:学生们可以收集书中,网上,纪念馆中一些关于的图片,也可以用相机拍摄遗址甚至是幸存者的照片。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孩子们对于这项发生在家乡的历史事件非常关注和用心,在收集图片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侵华日军的凶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再如,在讲述“鉴真东渡”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我先展示了一幅《鉴真东渡图》,根据这幅图讲述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经历,学生们从他的经历中自然感受到了他非凡的意志品质。在这里,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图片教学得到学生情感的认同,产生心灵的震撼,学生进而立志要做鉴真这样品质高尚的人,就符合逻辑和事实了。随后我又通过一组图片展示了鉴真对日本所做贡献,最后展示了一幅几年前鉴真雕像回扬州“探亲”的图片。学生们通过这些图片真切地感受了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小小的图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 图片总结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历史学的优点是历史的表象非常丰富,能够给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趣味性。但是历史学本身也有缺点,就是历史知识的记忆量特别大。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初中学生而言,记忆起来有很大难度。运用丰富的历史表象――图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可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提高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历史教材上的许多教学内容是用书面文字表达的。文字表达方式比较抽象,无法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优点,结合历史图片进行记忆可以使学生容易记,记得牢。

比如,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教学时,对于几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进行总结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先打出了一幅未标好航线的《新航路的开辟》地图,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指出几位航海家的大致航海路线,最后我再把标好几位航海家航线的动态地图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再如,在总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和彼此关系,我在总结时出示了“梵天造人”的图画,并讲述了古印度神话梵天造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别从梵天的头、手、腿、脚这四个不同位置造出的人去记忆这四个等级。通过这种图片分解记忆的方式,学生对于艰深的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图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历史教学的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当然,图片历史教学的也有许多应当注意的问题,怎样合理恰当地用好历史教学图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继续在实践中感悟,感悟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体会;兴趣

多媒体引入历史课堂,对反映历史文物遗址或有关历史过程的图片、进行编辑,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学生可观看到许多形象直观的历史材料,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复原历史形象的原貌,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当时的历史景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拓展知识面,创设最佳教学环境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消除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经典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就多媒体技术进入初中历史教学,来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那如何刺激学生的感官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人物、事件,远离现实。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能够图文、声像并茂地再现历史的生动情景,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知过去塑造了许许多多更有价值的形象。

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可以存放很多的数据信息,这就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和空间;由于多媒体的兼容性强,可以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视等资料储存起来,适时择用。[1]多媒体能便捷地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还能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同化。

多媒体由于完善了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丰富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整合了历史课堂的训练手段,所以便于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以便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东西。

历史与现实有隔离感,传统的历史教学无法真正摆脱抽象乏味。加上现行初中历史知识点多,学生在课上单一靠耳朵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后死记硬背完成作业,较为脱离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让学生接受知识,实现课堂的开放性。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把很多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真实地”展示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注意事项

历史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它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世界,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复合体,历史教学内容的偏多偏难和教学而而俱到容易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厌学情绪。

多媒体教学主要用来解决一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一个中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而借助的一种手段。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既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接受信息为初衷。不能让其喧宾夺主,代替教师。倘若过度的依赖于多媒体,会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模糊,抑制课堂正常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奴仆。总之,多媒体的使用要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1、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在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中,由于鼠标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因而会造成知识容量大、学生难消化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知识传输的节奏。

2、不能让学生产生视听疲劳。在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中,要想长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用的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因人、因时、因事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视听疲劳。

3、不能让知识点像断线的珠子。在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中,每张幻灯片的容量是很有限的,有时几张幻灯片才能展示完整一个知识点。为了不让学生的印象出现零散不全,教师应该把握好分与合之间的关系。

不能让多媒体成为表演的工具。在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满堂精彩的影视、通篇花哨的动画、整节绚丽的幻灯势必冲淡教学的主题,因此要恰当使用、物超所值。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化

初中生的心理与性格正处在发展时期,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一般处在表层,很难进入深层次,当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时,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效。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对历史的距离感,根据教学实际安排符合自己教学现状的模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

一、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喜欢新鲜事物,教师要满足他们的新鲜感,尽可能的变换教学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侧重于传授知识点,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压抑了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应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整改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1)在学习有关“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依据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方言,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学生对这些新奇,陌生的语言一窍不通,教师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后,再将方言所表达的内容公布出来,学生们在对比“各式各样”的“翻译”后,哄堂大笑,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2)在学习“不怕远征难”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并在活动开始前讲明“游戏的规则”:①了解并掌握导游的基本常识;②每个学习小组都针对某一路上的重要地点撰写导游词和安排旅游路线;③每个小组的表现时间在5~8分钟左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此项游戏,不仅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建立了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学生不仅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会和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曲折的认知。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为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让学生在主体意识中完成历史学习

教学中一定培养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众所周知,历史课程严谨枯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在教师的“填鸭式”教育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受到限制,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课堂教学效果也见效甚微。新课程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思维,积极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开展“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的“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中的描述,自行编排出有关“原始农耕”的小品或话剧并在班级中按序表演。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突出了其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对教材内容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刻地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起色。

三、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的具体措施

初中历史优化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根据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历史课摆脱困境,达到三维教学的目标。

1.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育具有的本质,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不但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也要促进初中学生生成智慧、生成完美感情,更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历史在现实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分析、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生成健全的人格。

2.初中要系统建设起历史学科体系

在目前初中教育中,转变历史课以升学为目标以及衡量学科作用的传统观念,要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历史教学观,对历史学科进行完善、系统的建设,除了建设资源环境外部条件外,更要加强评价体系建设等内部建设。由于传统评价体系严重影响着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不改变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难以在本质上得到发挥。另外为了提高历史教学具有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能力,积极的和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知识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将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到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体系中。

3.发挥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仅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而且同时能取得较高的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即高效课堂要求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而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化、科学、自然、经济、政治等,这就更需要通过高效课堂来达到提高教学数量和质量的目的。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新理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历史在功利性观念的冲击下,其主要性越来越被人忽略,即使世人皆知以史为镜可以明心智,但当和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影响的高利害学科相比,它就不得不被打入“冷宫”。所以,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才能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地位。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新理念应是构建多角度的历史课程框架,实施探讨性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实现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为总目标和达到使每位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终目的。

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1.师生关系新定位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倡导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究为主要方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领会到教师角色要慢慢开始转变,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同时,树立新的理念,该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整个历史学习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舞台,让他们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和感受新的历史知识。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效课堂的进行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听听他们对历史课的想法,如果觉得他们的意见有一定的建设性,不妨采纳一下。

2.充分的准备是历史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想要让历史课堂达到高效,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布置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业等。如,在教《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这节课前,历史教师自己在备课时可以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仔细备课。可以设计一场情境表演作为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准备好三份简短的剧本,让学生分别扮演剧本中的原始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和当代人,剧本主要内容可以是现代的学生在拜访祖先的过程中,一步步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慢慢了解到人类进化的历程及劳动在人类进化中起到的作用。课后作业可以是让学生去网上查看相关视频,深化对本节课所授知识的理解。

3.掌控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教师是课堂状态的调节者,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动起来,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感,让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意识和思考潜能。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这节课时,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来尝试着划出西周分封制示意图。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分封制的进一步理解。随着学生学习节奏的变化,课堂节奏也要随时调整。在初中历史课上,当有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某一知识点提出疑问时,教师需耐心解答,不应为了赶进度而敷衍了事。高效课堂就是要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应掌握的知识,而不是利用课后时间来恶补课上的知识。

4.重新构造课堂结构

为了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培养。高效历史课堂的模式可以为历史教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导入新课,然后分配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进行疑难点拨,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组织测评。而剩余的30分钟时间就留给学生以独学、对学、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等不同的合作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最后的五分钟,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测评、小纸条测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做一个了解。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和落实初中历史教学下,产生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效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根本,所以,高效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朱晔.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2]刘向东.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第10篇

关键字:初中 历史 现状 教学 创新 原则 理念 手段 关系

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新课程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现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分析

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在实际工作中,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中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政治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30G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学由课时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以达到满工作量的要求。其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上,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学班级数额大,历史教师又缺乏,教师授课任务重,教师疲命于常规教学及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很少能留出时间去给自己充电,加之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从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去实践运用了。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二、实现初中历史教师创新教学的途径

1.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并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2.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3.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一平;历史新课标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李勇;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第11篇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讲评课 “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评课占有一定的比例。上好一堂讲评课,能集中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有效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的课堂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上好初中历史讲评课的一些操作要领。

四步骤,就是根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即:做题、统计、分析、定点。

1.做题。一部分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惯性思维,认为历史讲评课就是校对答案,没有什么新内容,因而也不需要备课。只要在课前教师把需要讲评的题目做一遍,知道大概要讲的内容,上课就直接把正确答案报给学生,让他们对对答案,就算完成任务了。事实上,这种上讲评课的方式并不科学,而且会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不会吃的现象出现,大大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其实,做题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一步,合理的做题设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备上讲评课的老师不仅要会做历史试题,对每道题目都知其然和其所以然,还要做题时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考查的切入口在哪里,考查的具体方式是什么,学生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才能完成该题的作答。只有在做题时多思考、多从命题者的角度打开考试题目设计的思路,才能做到在讲评时胸有成竹、活学活用,并且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捷、学得条理、学得深刻。

2.统计。统计是上好讲评课承上启下的一步,目的是通过分类统计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在历史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具体做法是:在批阅题目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学生在试卷答题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的抽样统计工作。通常要统计的项目包括:选择题的错误人数,材料解析题每小题的失分率。由于每班出现的错误情况不尽相同,为了统计的方便,可以简易地设计这样的一张表格(下表)。

日期: 月 日;班级: 人数: 试卷名称:

上述表格的备注栏,主要详细记载这些情况:学生的典型错误,试题能级要求低但还有错误的同学名单。有了这些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就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分析。分析是上好讲评课最为关键的一步,它为确定课堂讲解哪些核心要素和知识点,提供教学决策的直接依据。有了上一步的统计表格后,学生的错误一目了然,错误的区间也相对明确。此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点对点地具体分析原因,看究竟是学生的历史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还是历史答题的角度不够理想,抑或在答题中语言的表达或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定性不合理,还是出于马虎大意审题不够认真仔细等。知道了错误的原因和潜在的答题漏洞,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化解答题困难了。

4.定点。即确定讲评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通常历史讲评课中,教师都会将一份试卷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几个历史题目作为重点讲解。但我觉得,有了上述三个步骤的依托,最合理最科学的做法是从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方面去备课的。重点就是属于历史课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主要的内容,因其重要,须多强调,而且要作进一步的相关知识的延伸讲解。难点就是学生难懂、不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因其难懂,就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解答类似历史难题的思维路径,避免再犯类似错误。疑点就是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易产生疑惑的内容,因其易混淆,要多设计一些同类历史题举一反三,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明确差别。

明确了以上四个步骤后,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历史教学内容,一起看看如何运用“四重视”方法,上好讲评课。或者说上历史讲评课讲什么?怎么讲?主要是要做到四个方面的重视。

1.重视讲解学生不懂的概念,架起学生与题目之间的桥梁。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下列事件对近代民主进程有推动作用的是( )

①制定《权利法案》②颁布《人权宣言》③发表《独立宣言》④启蒙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通过“四步法”我们发现,在这道题中学生对“近代民主”这个概念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可着重分析和讲解近代民主的本质和对世界近代史的影响。教师不妨联系历史事件,告知学生近代民主,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发展于启蒙运动,是清算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自由,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它的影响下,英国出台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美国出台了要求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宣言》,法国也制定了要求人人平等、自由的《人权宣言》。因此,讲解了这些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例2:之所以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它( )

A.了罗曼诺夫王朝

B.了农奴制度

C.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