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时间:2022-12-25 16:4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第1篇

方法一:把课本“吃”透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任何学科都是这样,把课本的知识“吃”透,考试时80%的分数就可以到手了。只是这一点在数学这一科目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个学生拿着他的练习册找到我,问:“老师,这些题目我怎么都不会做呀,几乎是做一道错一道?”我问他:“课本上的那些基本概念你都掌握了吗?”“那些内容您讲课时我都听懂了,应该是掌握了吧!”这个孩子底气不足地说。其实要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吃透课本。因为初中数学考查最多的还是基本定理、公式,以及这些定理、公式的变相运用等。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吃透课本:1、弄清所学课本共有几章内容,每章主要讲什么,也就是熟悉知识框架。2、每章有什么基本题型。3、将知识框架和基本题型列成提纲,反复看。4、通过做题,熟悉并补充上述提纲。照老师要求的这样做,你所学的东西不是散落的,凌乱的,而是有条不紊的。就像给了你一大把七彩珠子,你先要按大小颜色分好类,把珠子下档的搭配组合起来,用坚固的线穿起来,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不会手忙脚乱地抓着一把珠子,捡了这个丢了那个,而是轻轻松松拎起一串珠子。

方法二:善于总结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极接受型;一种是积极主动型。当然,并不是说消极接受型的同学就是不好好学习,其实,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在认真地学习,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学,也不知道去学些什么。因此只能是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老师吩咐一步,他们动一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的事情是,在平时表现都很出色,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但一到考试时,这些同学的成绩就没有那么突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型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会很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效果却很好。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前,我留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们自由复习。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记公式、背定理,而李浩却一直都在翻一个本子,我走过去问他:“在看笔记?”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说:“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知识。”我借过他的本子仔细翻了翻,发现这个孩子真是聪明极了。他把所有的定理、公式都总结到了这个本子上,并把每个定理、公式所对应的各种题型都总结在下面。也就是说,不管是大考、小考,只要他把这个本子上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整个学期,甚至整年所学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了。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为什么会这样出色了。这个学生就属于典型的积极主动型的,他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的方法,并懂得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因此平时同学们不要乱做题,而是拿到一题先分析提干,划出关键字词和条件,辨别它考了那几个知识点,再想需要用什么思想方法来解决。然后专门选定一到两本参考书,把上面的题做两遍,每做一遍就对同类型题加以总结记在本子上。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1、总结解法,尤其注意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现象。2、总结大的题型。做到先总结题型,后总结方法。3、总结错误。如果遇到想不通的马上请教老师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拿起题目时已不像无头苍蝇一般无所适从了。

方法三:合理使用例题

我们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养成了课堂记笔记的好习惯,但是有多少同学能真正实现笔记的价值呢?又如何对待笔记上的例题呢?每个同学都知道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是老师深挖教材的结果、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如何重视并使用好例题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1、课后分析看例题

课堂上例题弄懂了,并不说明你具备了解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课后还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例题。由于新的知识的掌握、知识面的扩展以及老师的引导、点拨,再看例题时则对难点有了不同的认识,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对题中基础知识的运用,分析、推理方法的选择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如果课后不看例题思维就会停留在一个浅层次,无法完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转化过程。

2、作业推理识例题

做练习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做作业时首先要识别例题,即这道题属于本章节所讲例题的哪一类型;其次要回忆上课老师是如何解题的,再分析有几种解题方法,最后明确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如果识记不清或对以前学过的例题产生了遗忘,要不惜时间去翻阅、分析、记忆。

方法四:一定要学会错题本学习法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学习 方法 指导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学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读、听、思、说、记、写、纠、用”的能力。

1、重课本内容读的指导

一是读标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标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二是读例题,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并初步理解解题方法;三是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可使学生更形象、具体、准确地理解文字内容;四是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按算式各部分的原理读,按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读,这样可以弄清算式的概念和意义;五是读结语,要求学生对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把握。同时读书要抓好三点:一是粗读,即边读边圈、点、勾、画,大体弄懂教材内容,对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二是精读,即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细嚼课文,把握重要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及方法;三是研读,即当每一章节内容学完后,整理学过的知识,弄清体系,小结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2、抓教学过程听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先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的认识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其次,要指导学生会听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开始所讲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二是注意听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三是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连;四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及例题的提示等。

3、做好问题思的指导

一是从学生思维的最佳点(“最近发展区”)入手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二是善于变式思考,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又如何改变?改变结论,条件又将如何改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四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探索中。”

4、注重激发说的指导

第一启发学生说思路、说思维过程。第二,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5、注意学生记的指导

要想学好数学,对教师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及类型都必须记住。主要教给学生如下几种方法:①理解记忆法,②分类忆法,③比较记忆法,④实验操作记忆法。

6、培养学生写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指导熟练掌握数学常用书写格式,指导他们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7、严格学生纠错的指导

(1)设置“陷阱”,诱使学生得出错误。有的放矢地选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在易错的节骨眼上设“陷阱”,先“诱使”学生陷入歧途,制造思维冲突,再诱导学生在自查自理中挣扎出来,达到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概念和知识的深度的目的.(2)再现学生“歧路”有意出现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准时机,有意按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歧路,适当出错,把错误暴露给学生,看学生能否发现,洞察学生的警戒程度.(3)适时恰当引入错例,引导学生独立评析错误。对于例题的错误解法由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和评析,引导学生独立寻找错误的原因加以分析,让其自己进行矫正。(4)科学设计错误辨析题,在练习中尝试错误。

8、强调学生用知识意识的指导

第3篇

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是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的课题。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践。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弥补,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这样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如何运用概念、定理、公式最一般的示范。阅读时要作为重点,边看边想边算,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概念要精读: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阅读概念时一定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力求把知识点吃透。看书过程中应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多想想为什么,以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二、重视听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听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内容;(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学中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

四、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

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忆方法。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学生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记忆,也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五、指导学生学会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的方法。

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 首先回顾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相应的图形。教师教学时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复习方法的指导。

第4篇

1.不能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兴趣,甚至存在害怕数学的心理,缺乏主动积极学习的意向。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认真听讲、记录笔记、归纳总结、复习等)。

3.在知识上,对数学定义、概念等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准确,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特别是对特殊情况等的把握十分含糊。

4.数学能力(审题能力、计算能力、分析方法、数学思想等)或多或少总存在欠缺,导致各种小错误,不能完整的完成题目。

5.在实践做题中,不能领会出题者的意思,简单的说,不能把握题目的关键,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6.平时做题速度较慢,考试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在学生初一阶段得到改善,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初二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数学成绩大幅滑坡,甚至导致在初三年级的学习中存在更大的障碍。相反的,如果学生能够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那么初二的学习只是在知识点上的增多和加深,而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学生是很容易适应的。

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对我们学习数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针对以上学生容易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好初一年级的数学基础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端正学习态度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各自的学科特点,数学也不例外。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要有目标。带着问题听课。看书并积极的思考学案上的各类问题,自己能独立解决的就独立解决,不能解决在课本旁边做上记号,便于上课着重听讲!

课上认真听讲,会记笔记。初一的学生往往对课程的增多、课堂学习量的加大感到不适应,顾此失彼,进而导致了听课效果下降。

课后认真复习,及时归纳总结。课后要及时温故老师所讲内容,特别是经典例题,分析、归纳、总结,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此外,学习应有整体计划,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3)细心、认真地学透课本

阅读数学教材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真正阅读和数学教材,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自学能力。一定要改变只做题不看书,把课本当成查公式的辞典的不良倾向。

切记:理解和记忆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4)学会归纳总结复习

复结的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去做。当你会总结题目,会对所学内容、所做的题目进行分类,了解每一知识点的基本题型,熟悉对应每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等时,你才真正的做到了知识的内化。

(5)建立“改错本”

建立错题本是一种非常高效率且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主要用来收集自己的错误和不会的题目。不会的题目往往因为没有思路、思路不清晰或找不到突破口等等。针对前一类错题,我们应该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及时进行反思,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重视。

(6)不懂就问,积极讨论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探究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和精髓,它是人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某种观点,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此方法,才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改变思想方法,在当代初中数学教育中是一种必然。

一、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不善于理解而是死记硬背。当学到平行线的性质时,学生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背得比较熟,但是在应用这些性质与定理时却不够熟练,这是由于没有读懂造成的,这导致初一新生在自学能力与实际应用方面没有达到要求。所以,要对读法指导有所重视以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会读问题,达到眼到、口到、心到以及手到。在方法上主要应用随课预习或者单元预习的方式。在预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提纲来预习,让学习有一定的目的。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做到突出重点,实现精益求精

初中数学的考试大纲要求:在内容的理解、了解上有重点要求,还要对方法有所掌握,达到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对于需要理解的内容,要对方法有所把握,了解考试的重点。在每年的考试中,对于出现的概率较大的考题;在相同的试卷中,当试题所占有的分数比较多时。我们要结合学生出错的内容,多下功夫,使重难点更突出,要在主要内容及方法上多下、狠下功夫,再就是结合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做到以主带次,使重点内容与整个内容紧密联系。只有对主要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其它方面的内容与方法也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都得抓,不能分开来抓,要对各内容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比较能够自然地突出主要的内容。

三、抓住重难点,归纳总结复习方法

众所周知,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在学习时,学生们要对所学习的所有知识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1、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脑只能接受比较单一的知识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理不清头绪,头脑里装太多东西,感觉很乱。通过将这些闪光的、零散的知识加以整理与归纳,让学生的头脑展现清晰的知识网络,构建相对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2、突破重、难点,做到学以致用

在梳理知识点时,要对重、难点问题加以剖析,并运用于实际当中。再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的情况,对需要复习的内容加以指导,根据复习资料的难易程度区分侧重点,处理重点也不要结合学生较易混淆,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中。

总之,结合新课标要求,指导初中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做好协调,并持之以恒。将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使学法与教法相结合,将教师指导与学生的探求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的改变。数学学习是中学生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而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是指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去,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也势在必行。对初中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教学方法自身发展的改革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由此引发出数学教学方法的新的发展趋势,那么就要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改革,所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成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引导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显而易见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过分地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了教会学生分析的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学、如何巩固、如何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方法。而老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学法引导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给学生认识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以上三点充分说明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老师应如何根据数学学法的意义来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引导呢?对学习方法的引导而言,它是由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所组成的,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时,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进行不同的引导:

第一,对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引导。非智力因素是学法引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即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对学习有利的积极因素。老师要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和学习动机;要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的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此外,老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可以编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当然也要注意难度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最后,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由于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在引导学生时要具体、形象、生动,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第二,对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引导。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要对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在教学中老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习方法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老师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数学理念。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习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老师要能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及时进行矫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改进学法,提高学习能力。另外,对每个学生来说,听课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中,使学生学会听课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老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其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安排是很重要的,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来稳定教学秩序,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上课时要让学生做到积极思考,边听边想,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再次,要专心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老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集体引导与个别引导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捷径,全面提高与发展自己。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学习方法

G633.6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尚且存在不少弊端,例如缺少课堂互动,应试教育带有许多负面影响和教学内容单一化等。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问题,从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依据数学课本,巩固数学基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和对策,并浅谈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弊端出现请款分析

(一)缺少课堂互动

很多初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缺少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以教师为主体。有时候,严肃的课堂纪律会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产生很多知识上的盲点。

(二)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学生本身都过于重视追求高分,忽视了学生在思维空间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对于数学成绩差的同学来说,数学考试是一种负担。如果他们的数学成绩一致都不理想,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单一化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过于单一化,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围绕教学课本,忽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也没有联系生活实例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很多教师会让学生反复做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题,学生觉得很单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和对策探索

(一)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不能只拘泥于课本,应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配方法时,教师可以用投影仪为学生列举下列例题:

假设顶点坐标为(a,0),该函数所对应的自变量代数式可以配方为(x-a)?。如果将函数的代数式设定为x?-2x+1, 它的顶点坐标就是(1,0),代数式x?-2x+1就可以配方为(x-1)?。

很多学生都认为在求解二次函数的过程中使用配方法比较难,这是因为函数图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想象函数图像的基本轮廓,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现函数图,可以让学生清除地认知到函数图像的要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在网上搜索与配方法相关的典型例题或者练习题,以加深对配方法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依据数学课本,巩固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课本所提供的范例一般比较通俗易懂,容易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所以,老应该知道学生依据数学课本,总结数学知识体系和相关规律,掌握简洁的思维方式和严密的解题步骤,这样可以有效巩固数学基础。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明确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记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学一起讨论,如果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再来向老师请教,这样方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精神。

三、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问题主要来自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和教学内容设计,部分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考取更高的分数,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数教师只让学生反复做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题,很少为学生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没有促使数学知识直观化与生活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比较僵化。

要解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问题,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追求高分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丰富课程内容,让数学理论知识直观化,可以用PPT给学生展示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圆柱与烟囱,圆周率和天鹅湖,二次函数与水果总数等,用这些例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促使数学知识直观化、生活化,从而培养敏捷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属于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育效果。但是,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还普遍存在缺少课堂互动,应试教育带有许多负面影响和教学内容单一化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依据数学课本,辅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转变教学观念,使数学知识直观化、生活化,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效果,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钟敏龙.浅析如何运用心理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南北桥,2014(6)

[2]孙灿霞.“对话式教学”在小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应用,2015(2)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方式

1 研究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1初中数学学困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心理状态的问题。从初中生的年龄来讲,正是价值观建立的初期。这段时期的初中生拥有广泛兴趣的同时,对于学习目的性并不明确。不少学生认真对待课程的缘由是家长的敦促。家长敦促学生的方式因为自身素质和职业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笔者为了深入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而进行了家访,家访的情况表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每天规定过长时间让初中生完成课外数学作业的家庭,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收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相反的,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家长意图提高学生成绩的方式太教条,违背了学生兴趣广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心理特征。还有一部分家长则由于工作太繁忙,回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无法起到适当的督促作用,造成孩子对学习时间的规划不合理。家长对于孩子出现数学成绩下降的现象无法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一味的指责甚至打骂。这部分变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孩子,很多人学习态度最初没有出现问题。只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不能收到应得的成效,家长严苛的责骂让这些学生之前在数学学科上付出的努力不能得到理解和认同,才产生了厌学情绪,不能集中精力到课堂上。久而久之,单纯的学习方法不当转变成了综合性的学习困难问题。

在处理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上,学校和教师更加责无旁贷。但从实际教学工作中考察,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首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无形力量,导致很多学校和教师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过高,每次考试之后将成绩排名大张旗鼓的帖在显眼的位置,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批评教育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教师的态度对很多价值观尚未完成建设的学生起着一定的示范作用,部分班级甚至发生了数学学困生被同学排挤的现象,导致学困生无法融入正常的学生交流气氛中去,这种长期被孤立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校无法得到师长的关心、同窗的友谊,在家被父母指责,让这些学困生对集体环境充满了畏惧和厌恶甚至创伤心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持久性的厌学情绪。这种厌学情绪辐射到学生对于初中全部学科的学习上,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1.2初中数学学困生容易产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有不少学习方法原因。小学与初中学习的不同放大了学习方法造成的影响。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已经初见端倪,像小学数学学习一样靠死记硬背定理已经不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解答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时候甚至还在背诵题目和答案,希望通过背诵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原理,这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在数学课堂上,部分学困生也不能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及时的反馈。对于学习的过程只停留在记录板书的层面上,课前预习不到位,课后作业完成度也不能达到要求。课前没有对知识要点进行了解,课后作业消化知识要点也没有做到,这样更加剧了学困生在课上无法跟进教师讲课速度的问题。

2 对学困生的转化方式提出的建议

在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很大部分是心理问题造成的。在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上也不例外。家长和老师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简单直接。学校应该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同等看待。减少考试排名的次数,将学生学习的目的转化为掌握知识而不是拼命获得第一、第二的名次。转变整个大环境唯分数论的气氛,同时强调初中数学在实际生活中重要的功效,强调数学思维的养成对于学生高中、大学阶段理工学科学习关键性。倾听学困生的问题,帮他们找到学习落后的症结所在,纠正他们方法性的错误。学习成效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不能一曝十寒。只有耐心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扭转学困生对数学学科的厌学心理,让他们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达成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学习方法教育上上纠正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看到应用题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而不是死记硬背题目,认真研读题目不能粗心马虎。

除了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小组组建工作。以4~5个学生为小组,在课下积极交流学习的心得、共同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将学困生分散安排在学习小组中。通过一定时间内的小组成绩考核,提高学生互相帮助的积极性。考核成绩是小组全部学生的平均分数。奖励先进小组,安排先进学习小组的学生亲自讲述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整个班级的同学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对于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来说很重要。

结语: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效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甚至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特别是在学困生的转化和辅导工作,教师和家长应该抱以十分的耐心和尊重。初中数学的基础牢固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高中以及大学理工科的功课。发生学习困难的问题,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解决了问题,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是让他们勇于面对并且克服以后成长道路上所遭遇坎坷的莫大鼓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和教师今日对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所付出的心血,终会在将来桃李满天下的时刻迎来收获。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后进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信心

初中数学课程与小学数学课程相比,初中数学课程在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诸多层面,较之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复杂,在数学学习和解题方法上也更加复杂化,这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运算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还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初中几何课程,而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几乎是空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学生在由小学毕业升至初中以后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性. 对于那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以记忆为主要学习方法就能取得优良学习成绩的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及时开发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必将会造成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困难,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无视这一问题,对这些学生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则会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心理上的畏惧感,一节课跟不上,节节课跟不上,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让学生自行调整学习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势必会使很多学生滑入初中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行列.

那么,小升初后,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升入初中一定阶段后,由于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导致处于数学学习困境之中的学生,怎样才能正确引导他们学好初中数学呢?

一、进行心理疏导,树立学习自信

对于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已经造成困难的学生,首先要通过个别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引导和帮助他们重拾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将自信贯穿于解题过程的始终,使他们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主观心理:即“数学学习,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这是个学习误区. 教师要对存在这种心理误区的学生加以纠偏与正确引导,可借鉴“掌握学习”理念中的精髓,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准备情况,通过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细分课堂学习的学习目标,并按照掌握层次,在上一目标达标后再进入下一目标的学习与达标测试,这样,学生会在逐步达标不断增强自信的情况下,逐步地夯实学习基础,也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原来在不自信,学习积极性不强的状况下存在的被动学习的现状,变成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在学习后进生逐步将学习成绩赶上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树立了自信心.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制定计划与预习、课堂上的听课与学习、课后的复习与总结等.

1. 课前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是很多学生都具备的学习环节之一,但是否每名学生的预习都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后进生更应该重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要改变原有的浏览式的预习方式,将预习的过程变成自习的过程,争取通过预习首先力争弄清并掌握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对于个别不能通过预习掌握的教材难点问题,要重点记录,以便课堂老师讲解中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2. 课堂上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相对提高,学习后进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结合自己课前预习的准备情况,在听课时对于课前预习没有掌握的难点知识要专心听讲,并理清数学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题分析过程,对于预习环节中自己认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也要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分析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解题思路的异同点.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后进生较难突破的一点是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由于担心回答错误会让老师或者同学轻视或者嘲笑自己,所以很多学习后进生在老师提问时,不主动举手,在老师点名答题时,即使有能力完成正确的解答也会因为紧张导致思路不清晰、表达不顺畅,甚至不知所云. 所以数学老师要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个体的性格特点加以正确疏导和引导,使学习后进生在课堂中乐于表现,形成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之后,课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同样重要. 首先要及时复习,对于学习后进生而言,将老师课堂所讲的重要知识点在纸上默写一遍是很好的方法,将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方法与自己预习中所掌握的方法进行比较学习,并分析总结出最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强化理解和记忆;其次独立完成作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再次是课外习题,通过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最后是系统地小结,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寻得最佳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于学习后进生而言,记住必要的基础知识是熟练解题的关键,同时还要认知研究学科特点,学习时步步为营,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例如在课堂听讲中,对预习中不明白的知识点要争取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彻底的掌握,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在开头部分,老师承接上堂课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内容,在结尾部分老师是对本堂课的总结,有的老师还会对下堂课的学习进行提纲挈领的预习指导,如果每堂课都能首尾贯通,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10篇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教学方法也在跟着变革优化。且苏教版的教材相对于其他版本的教材,本身灵活度就要高,在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方法应用中,教师也更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为了使教育模式更加适应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方法也需要合理优化,实际教育中要多利用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方法,及时在实践中进行方法的优化改进,以用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帮助更多的学生合理学习。针对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讨论探究,实际分析改革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特点

一、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首先,苏教版数学教材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更能体现学生的素质,并且教材内容贴近于生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找到学习中应用的素材,一些数学模型与数学问题就是取自生活。教材也着重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由于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苏教版初中数学对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更高,苏教版初中数学课本内容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只有学生实践过后才会有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生活体验被与数学知识点紧密地关联起来,数学知识点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连接,这些条件使苏教版数学更有助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素养,获得进步。还有一点就是苏教版数学知识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数学知识被数学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强知识的连贯性,迫使学生增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思想变得严密、富有条理,最终掌握自己学到的知识框架结构。所以,学生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巧妙的学习方法将促使学生数学能力获得提升,相反的,没有适当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对苏教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划

学习苏教版数学教材就要抓住苏教版数学知识的特点,它往往存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生活问题的实践,就会得到一定的数学灵感,所以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时,学生首先要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进行预习探究,通过学生实践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进行联系探究,就会发现数学内容中的一些端倪,最终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得到结果。接下来就是课堂中老师的主导点拨,学生在自我探究时往往把握不到知识特点,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往往还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所以在学习中学生要注意老师的分析

思路,掌握教师的逻辑分析过程,为下次自我探究学习作铺垫,只有这样的循序渐进,才能掌握苏教版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最后就是对所学知识要及时作总结分析,以便积累知识点,学会总结。只要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善于探讨问题,获取问题,总结问题,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就要容易很多,数学学习方法的灵活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对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师是数学教学中关键的教学人物,所以,教学方法的使用取决于教师对知识的掌控力,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数学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系统的笛Ы萄Х椒ù涌吻暗既肟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提前探讨,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生活的情境实例引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前进行生活实践,触发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这样可以将所要涉及的复杂的逻辑思维题式进行化简,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由于苏教版初中数学具有极强的探讨性,所以,要加强学生探讨能力,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及时讨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共同探讨其正确性,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引导性的提示,促进小组成果的展现。在探讨过程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详细讲解,通过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逐一进行讲解,这样就利用到创新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更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迫使学生进行思考、探讨、总结,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师则在这一部分中作为总的规划者,提前做好相关教学计划,探索数学教学方法,将学生更好地引导到学习数学的道路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苏教版初中数学本身具有的学科特点,促使教师使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学生使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只有真正利用好学习数学的方法,认真总结规划,对于逻辑性与生活情境实践极强的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也能够进行很好的掌握。教师要注意强化数学知识点的生活实践性,增强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趣味高效性,就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生个人问题

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还不够完全,对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的畏难情绪、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意志品质薄弱,都是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重要成因.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未能形成完整的数学学习知识体系.七年级数学是小学和初中数学的重要分界点,这个阶段的数学对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和数学学习技能要求较高.如果初中学生仍然按照小学时的学习方法,他们是很难学好初中数学的,所以必须改变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2.教师教学问题

在传统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针对考试内容,采取应试化教学.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上,教师采用的是一把抓的教学模式,对全体学生采用的是同样的教学方式和要求.在初中数学授课上,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角,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策略.学生完全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思考的过程,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也难以及时消化和吸收.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达到作业的预期效果.长期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每况日下.

3.社会背景问题

随着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是越来越低.“读书无用”、“读书不如经商”的观点逐渐深入人心,学生的学习研究精神不断迷失.在现代的社会中,网吧、迪吧、歌厅等娱乐场所也是更加流行,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完全,难以抵制这些不良诱惑.一旦学生沉溺这些娱乐场所,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肯定消失殆尽,久而久之必然会沦落为学困生.加上现在的父母也是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辅导,只是一味地娇纵自己的子女.

二、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摆脱学困生的行列.在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将独立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不等式教学中,教师创设相应的生活案例,将不等式教学融入生活实际.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言语鼓励、课堂氛围创设、课堂情境创设等一系列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才能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

2.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师生平等

笔者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表明,那些学困生往往都是与教师沟通极少的学生,他们或畏惧老师、或厌恶老师,不愿意与老师谈心.学生爱上一门学科,往往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的教师.作为初中数学教职人员,我们必须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友谊,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端正学习态度.数学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沉默寡言,处于自卑状态,不愿意与周围的师生交流.对此,数学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数学学习氛围,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学生的引导上,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学习理念.最终帮助学困生重获自信,摆脱数学学困范畴.

3.采用数学小组合作,创新教学手段

针对数学学困现象,教师不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学生互助学习.将学困生平均分配到各个数学研究小组中,让优生帮助差生,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的布置上,实施分工教学,实现小组之间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合作化、展示化的方法,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最后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4.采用分层作业布置法,亦步亦趋改善学困

第12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要学习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教育工作者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起来.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合作探究知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合作探究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转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通过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由教学的操作者转变成了教学的指导者、评价者,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挚友.师生角色的这种良性转变在没有新课程标准指导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2.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实现了师生的角色转变,新的角色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上老师单向传授知识,缺乏师生互动的情形被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和谐的氛围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学习、交流、合作探究的互动情形所取代.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师生互动也就得以实现.

3.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要求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并进而发展他们的个人情感,促进初中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教师就应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原则与策略

1.按照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标准,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原则和指导.可以这么说,如果三维目标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实施或体现,那么新课程标准也就不能在教学过程得到实施或体现.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主动的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切实做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发展情感,这样,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切实的推行.

2.在教学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高度融合

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高度融合是初中数学学科的学科特征,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灵魂.初中数学学科的这种特征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高度融合来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3.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初中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初中数学复杂、抽象的学科特征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正好可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解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于推动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推广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探索上少走弯路.学生通过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掌握知识后会大大增强自信心,会产生深入探究的动力,学习会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为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他们会主动与教师和同学探讨.这样,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就能得到实施.如,提醒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者解决了心中存在了许久的疑惑,进一步理清了初中数学的具体思路,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原则与策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积极探究和总结经验,新课改目标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利芳.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2] 毕丽丽.关注数学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