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学习历史的方法

初中学习历史的方法

时间:2023-08-15 17:2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学习历史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学习历史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智慧;文化传承;中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70-01

由于初中历史属于升入高中考试中必考的科目,同时它承载着我国的智慧与文化,这也是升学考试必考这门课程的原因。但是由于教师仍然按照原来的方法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知识缺少浓厚的兴趣,并且由于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等诸多原因导致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效率极低。因此,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教师看来,历史这门课程属于中考的必考科目,并且具有繁多的知识点,必须在课堂上将知识大量的灌输的给学生,因为只有掌握的知识越多才才可以取得更高的分数。但是在学生看来虽然老师是为了自己取得高分,但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使学生感觉老师在强迫自己学习。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下降。通过分析学生的看法可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必须树立将学生作为主体的这一教学理念,在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并主动的去学习历史的知识,并且逐渐提升自身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程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分析出现三国鼎立的原因,猜想最后谁进行了统一,以及能够将其统一的原因所在,这样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能够将其求知的欲望激发出来,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其主观的能动性,提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整理归纳信息的水平和能力,对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更加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智慧的结晶。

二、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研究发现,兴趣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学习兴趣对于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率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表明对于历史的学习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历史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脱节,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较小,并且历史教材缺少生动以及趣味性,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样的状态也没办法保证学习效果的良好,因此,广大教师需要通过多个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结合故事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知道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将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与事件着重突出,并且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向学生阐述,这样有利于学生感知与理解历史,更能促进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常根据教学的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首先可以和学生阐述李世民所发动的玄武门这一历史记在,使学生们能够了解李世民作为统治者拥有的雄心和谋略,还可以和学生讲解其在为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了解的兴趣十分有利,并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与方位对李世民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历史功绩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于把握本课时的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历史教学的情境

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来传射历史教学的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分快速,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到历史教学的领域中,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将文字与声音以及视频集于一体,将教学的内容真实生动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从而为初中历史的教学开辟一个崭新的教学天地。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并有效的开展历史教学的相关活动。多媒体可以将革命精神以及其革命烈士的爱国之心全部生动且形象的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使学生们能够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情境当中,这样可以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历史学习的思维,并且对于以后历史课程的讲解的专注也十分有利。

历史可以将现实社会充分的反映出来,并且承担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智慧这一重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更应该将提倡的先进教学理念还有优秀教学方法能够真正灵活的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搭建良好学习的平台,还可以促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内学习并体验和成长。

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初中历史属于升入高中考试中必考的科目,同时它承载着我国的智慧与文化,而大部分的教师仍然习惯于原来的教学模式,然而这些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们实际需求,以及历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采取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灵活的运用其教学的方法,并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历史中的文化以及智慧,使其学习好历史的同时,爱国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义美,王玉琼. 中学历史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索[J]. 技术与市场,2012,05:339-340+342.

第2篇

摘要: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出了累累硕果。

关键词:浅谈 提高 初中 历史 课堂 效益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有机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心血和智慧,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实现教学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依托《课标》,优化教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历史老师要以《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和导向,并将其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研读《课标》,我们能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既落实了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也让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由“虚”到“实”从而可以避免教学目标笼统、模糊,教师在课堂上“盲人摸象”的弊端。教师可以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原始教材进行优化与整合。众所周知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作为课程资源的历史教材也在不断地适应时代,适应实际,散发出新的光芒。历史新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是教学的一线资源。但初中历史教材的文本资源毕竟有限,除了借助多媒体等其他方式补充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师以《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

二、注重学法,培养兴趣

历史学科是学生上了初中后新增的科目,历史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知道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仅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同时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尤其是在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背景下,很多学生过分的依赖教材,认为只要翻翻书本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的学生尽管对历史科目有兴趣,但是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影响了学习效果。注重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培养与指导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历史知识点都是以记忆为主,就得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如说联想记忆,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

三、联系实际,增长智慧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初中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一些学生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账,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力发掘历史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学会了解过去,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伴随着历史的学习不断进步和成长。

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 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出示课前准备的能反映经济的全球化的实物素材,同学们各显神通,拿出了诺基亚手机、海尔DVD的遥控器等。有位同学则当堂脱下了运动鞋,原来是阿迪达斯牌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借题发挥,给学生介绍了像海尔这样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马上又接着介绍了几个外资企业给我国带来严重污染的案例,学生经过思考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化就在身边,我们要顺应这个潮流,也要尽力规避它的不利影响,我们青少年要发奋图强,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富强做出贡献。可见,“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让学生有收获成就。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历史教师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看似枯燥的历史因为有了生活的气息而鲜活起来。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第3篇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初中历史 有效教学

随着初中教育的深入改革,对于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对于初中历史课堂环节也在不断的优化,所以老师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引入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建立合理的、全面的历史评价体系,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同时老师引入正确的历史故事教育初中生,所以本文根据发展性评价来进行教学展开论述,以期将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质量显著提高。

一、以情感人,促进学生发展

在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重大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铭记,历代的古人智慧值得我们传承,当然也有不少的历史典故值得我们借鉴。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感情,老师的情绪会从言语,手势甚至一个表情传递给学生,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初中生理解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样学生对于一段历史的情感直接决定了他学习的效率和知识掌握程度,这也对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点在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多传递自己正面情绪和积极的影响力。

比如在在历史教学内容提及如何评价秦始皇时,老师应该对这位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生平事迹进行详细介绍,“这位第一次统一全国的皇帝,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些成就十分伟大,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十足的暴君,所以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秦始皇的看法评价,再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已有知识和书本知识,从功和过两方面评价这位皇帝,科学的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长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对每一段历史都能有一个准确正确的评价,另外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情感,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历史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环境,正确探究教育

历史故事的长流之中,有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故事,伴随着我们社会快节奏的步伐,我们对于课堂中不仅仅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课堂中史诗的灌,同时还要向学生呈现“外面的世界”,通过历史故事的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现象的讨论、思索人生道路。所以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创设历史的“大舞台”,适当的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进行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他们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的印象,同时还能让在情景故事之中学习到人生的哲理,最后在老师的积极评价中不断的进步,逐步的走向历史的浩瀚世界。

创设环境的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分析课本后能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的历史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历史世界。比如,我们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文成公主进藏时的历史事件,并且设计一些巧妙的历史问题,比如“如果你是当时的文成公主,你愿意去吗?在进藏之后,你会帮助人民做什么呢?”这样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熟悉历史故事,了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之间的故事,以及向引进的汉族文化和先进技术。并且我们在进行表演后根据自己表演的历史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想,最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的鼓励,这样循循渐进的经过一个学习历史的良性循环来帮助学生正确的探究历史,并且引起师生之间的历史共鸣。

三、注重个体,引导共同参与

课堂气氛的建立能够极大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吸收率,所以我们应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上课表现,用正确的教学环节来活跃历史课堂的气氛,用热情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在这两个方法的共同作业下能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进入初中历史课堂。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正是如此,我们还可以设计多元化的历史作业,丰富课堂形式才能够从根本的提高历史课堂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在课堂中融入老师的教学感情,最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历史作业进行全面的评价,指导他们有效的进行历史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历史发展道路。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老师在这些见解中可以多给予一些肯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散自己的思维。所以,我们可以课堂上可以提出“隋朝为了巩固统治,开凿了大运河(又名大运河),运河的中心在何地?客观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学生们能够根据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简单知道运河中心在“洛阳”,但是对于客观作用就十分丰富了,不仅仅在南北政治之间起到了紧密的联系,同时对于南北的政治经济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方式来进行不同的评价,不否定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活跃的思维能力,并且在评价之中老师还应该让他们完善自己的答案,最终达到“标准”答案的教学目标。

第4篇

1.教师使用语言描绘,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要讲的知识描绘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要富有感情,形象生动,比如在讲述一些历史英雄人物时,要慷慨激昂地讲述,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对其充满敬意。在讲到一些比较残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要在语气上体现出气愤等情绪,使学生能够与教师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正确的情感带领下,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制作一些PPT课件,把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和事件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把学生代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并认识到历史的本质。比如在讲“”时,可以将圆明园被烧毁之前的图片和视频与被烧毁之后的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事件的整个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3.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音乐来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可以在讲课时将音乐声音调小一点,营造一种历史氛围,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在讲述“九一八”事件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这首歌学生应该都耳熟能详,让学生试着跟音乐一起唱,增强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效果更好

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历史知识。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学生积极配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在学习和表演时就会有更高的兴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是否掌握全面,只为了考试而一味地枯燥讲解,强行灌输,学生很难从中真正领悟历史,也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表演和想象,在教师设定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初中的学生普遍都喜欢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快乐中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从传统的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中解救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地展现出来。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学科思想;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7-0089-02

1初中历史学科思想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建立在深入分析中学生心理特征、知识结构以及中考要求等各方面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及历史知识的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从初中历史的学科思想出发,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理清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发展、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能力意志为指导,以学习学科知识为主要载体,通过章节训练和课堂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全面把握重大历史的发展过程、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历史发展规律,并清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历史的学科思想还表现在教师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实,用历史学和现代意识的相关理念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和研究历史发展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前言、思考问题、图片、文字介绍等资料,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基本内涵和重要史实,以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奠定扎实的基础。总之,从历史学科思想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外,还要学会用相关的历史学理论去研究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历史事件的本质,并最终促进自身历史思维提高正确认识的能力。

2基于学科思想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1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整理和阅读相关史料的方式找出相应的答案。此外,还要为他们创造更多可以自主进行历史叙述和论据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和教学促进学生应试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知识结构,通过全面把握历史教学主干知识、研究考纲,科学分析学生情况等多种途径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分析历史事件,解决的问题。

2.2注重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的培养:历史时间观是历史学科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树立起了历史时间观,才能在着手处理历史问题时,准确地解释历史因果关系、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脉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思考和动手实践,逐步培养起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站在历史的层面上,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具体实际,来全面、深刻地把握具体历史事件的现象及本质,从而促进历史问题的剖析和解决。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培养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应用于现代问题的评价和处理。

2.3注重学生历史事件阅读能力培养:所谓历史事件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领悟和认知能力,及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历史事件阅读能力,则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大量历史资料面前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结合有效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历史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比较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物、思想、制度和事件,并在形象认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学会用历史的观点来探究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引导他们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学会分析事件中的现象和本质,历史人物的意图和动机。在学习和阅读历史资料时,一定要避免学生用现代的标准和观点去评判历史,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具体背景和前后关系。

2.4注重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与历史学科思想的特征是一致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当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看法出现不同观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历史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鼓励学生通过搜查各种史料的途径,研究证明某种观点的可靠证据,进而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现象、本质及背景。在对历史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记述历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更加客观地认识力守、评价历史,阐释历史。在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背景中,并向其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从历史发生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实现一方面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促进自身认识历史、评判历史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历史学习并不单纯的为了了解过去的历史,而是要学生通过总结过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现代问题的解决提出具体思路和方案,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从历史学科思想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历史时间观的培养、历史阅读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立柱,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第6篇

1.学习历史兴趣不浓、注意力差。历史学科和其他科不同的是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时间地点是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他们记忆知识速度慢,持久性不长。有的学生表现出“记得快、忘得也快。”常感到开卷则了然,闭卷则茫然,出现学前忘后的现象,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差,准确性低。他们的注意力差,无论是上课或做作业都难以聚精会神,带有明显情绪,抗干扰的能力差,有时教室内一点细微的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学习态度不端正、随便应付。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共同特征。大部分初中生常认为“我是为家长学”,混一天算一天,混毕业为止。正因为如此这些学生不明确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努力、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等特征。特别是对待初中历史,觉得学习历史没有什么意思,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上课睡觉、讲话,严重影响课堂秩序。

3.历史知识一片空白,他们对教材中要求的历史基础知识不感兴趣,史实常常混淆,答题时颠三倒四。另外对历史知识中的理论不能理解,形不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能举―反三,触类旁通,造成学习困难。

4.思维能力差。在初中历史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死记硬背,缺乏积极思维的习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复杂的历史概括分析、对新旧知识的,就成为他们不可逾越的学习障碍。

二、初中学生不愿学习历史的原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不学历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甚至没有专业的历史教师,有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又不是中考科目,有些学生的家庭本来就穷,再加上父母又不管,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不学的一个原因,其中由于失败的挫折体验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情感是造成农村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过许多学生发现:造成许多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使其无法学习,事实上是他们根本不愿学,有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无目的、不自觉、不专心、贪玩、消极应付作业等。这都是消极情绪和情感在作怪。初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其就学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教师,更多的是来自学生对学习失败的挫折的体验,其实每个学生在进学校第一天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学好每一门科目,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总是不断地遭到挫折,从而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训斥,自尊心不断地受到伤害,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严重,从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生自暴自弃,胸无大志,学无劲头,这种心理严重地妨碍了学习。有的学生由于过多的失败,其自尊心变得异常强烈,为了不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伤害,常封闭自己来保护自尊,从不轻易地暴露自己的弱点。有的学生则在失败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立情绪,他们往往通过破坏纪律来发泄不满,对学习和老师采取对抗态度,用粗暴的言行来顶撞家长和老师对他的批评等。

三、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首先,加强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初中生一方面知识基础比较差,另一方面有些学生是单亲家庭,消极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要转变他们应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为差生设立合适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另外为差生创设新环境。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多表扬少批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如在我所接的新班时,一律指定学习和纪律最差的学生担任历史科代表,一方面消除课堂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通过收发作业、挂教学用图等工作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和责任感。

第7篇

首先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中暴露的问题,多源于思想上的懈怠和学习方法的滞后。其一思想松懈。学生中考完毕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经历漫长的假期后步入高中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加之历史本身是一门容易被忽视的学科学生从内心深处并不重视。当前各中学高一大都不分文理科,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升学压力下非常自然地将语、数、外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主课而理科高校和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越性导致重理轻文观念日重物理、化学便也成为/嫡系0学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地位颇为尴尬。在此氛围中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时间和精力便颇为有限。其二,学习方法滞后。初中学生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0的学习模式不太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历史问题。初中历史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这种/被动记忆0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裸时紧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善于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很多新升上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那套历史学习的老方法,甚至考试前还要求历史老师划出考试范围,好临时突击背诵应付考试。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

其次教材编写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衔接上的过度脱节。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的是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非初中所能比且更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使得学生思维难以转变厂时很难适应。这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汉凸显出另外一个问题,即编写体例的不一致。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初中的历史教材还是传统的编年史形式出现学生按照时间把握中外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线索明晰容易理解和把握。而高中历史教材则打破时间序列,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用学习模块加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而且根据教科书多样化的要求历史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0过渡捉进了教科书的多元化。由于各方面原因初中简单的形象思维很难一蹦而就地过渡到高中的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简单的历史知识不足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去支撑高中那种具专业化倾向的历史知识学习岸生很难从相对-低幼化.的初中课程流畅地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岸生思维产生断层。这成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再次教师的问题。由于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学生习惯了教师不断的反复强调。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通常较多,而且高一每周仅有两课时教学进度较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吃透教材的内容。而教师顾及到进度也不会在课堂上多次的反复导致部分同学对高一的历史消化不良。同时加之个别教师在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匾乏甚至厌烦情绪。

针对历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方能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延续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培养其成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第一学生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衔接。1.思想上。学校应该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赴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适当的作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暑假完全荒废掉。而新高一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要通过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赴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教育可以借助历史文化营养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智慧。同时对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岸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着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2.学习方法的衔接。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沧业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学生刚刚升入高中仍存在依赖性只有逼其自立辅以学法指导,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角色。因此敷师在课堂上要利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上一堂学法课,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不时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只有通过不时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重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和书写规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分析、归纳、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己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教材的衔接。高中教学内容虽然增多了但诸多内容上还是和初中内容有承接性的。因此敷师应该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要认真研读初中教材和中考试卷加强与初中历史同行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材的编排体例以及内容,还有初中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学情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课下交流膜清高一学生的历史素养的真实状况。相同知识点应注意复习并侧重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而高中新增的内容则应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使学生在旧知识上可以温故而知新在新知识上可以触类旁通。鉴于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紧扣历史课程标准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其尽快和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历史在中考中的分值偏少汉实行开卷考试无论是学校、家长、学生本人对历史都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偏低作为高一新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归纳问题更缺乏深度。故此历史教师要适当放慢起始的教学进度赴高一新生有两三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再逐步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尽快适应汉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历史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清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创设新问题和新情境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焙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消化高中日益增多的历史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赴历史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之策莫过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赴学生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具体可采取诸如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赴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2、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书本的知识,因而高一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0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3、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从心理学角度上讲,高中生具有明显倾向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赞许时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始予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后进生尤其如此老师应不放过任何表扬和鼓励的机会朋卜怕是他们的进步极小。因为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总之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虽不能完全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一定能够尽量减少高一新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阻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摆脱初中的学习状态尽快融入高中紧张而忙碌的学习中。

作者:邢宇峰工作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简单、直观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提高历史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的观念十分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历史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学生的历史成绩在不断提高,但是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却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历史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历史的运用能力,然而在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之下,很难提高学生的这两项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优势

1.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枯燥的历史课程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这样对于自己理解历史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学习历史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而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学生对历史产生的这种兴趣,也能促进对历史的学习,容易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的创新意识。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每节历史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只能把一些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有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教师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额外给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历史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以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可以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让学生对世界大战的发生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有趣的视频中学会历史知识。教师通过构建故事情境,很容易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历史事件有了解,也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融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预习。学生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之下,通过使用网络平台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能充分的预习,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减轻自己的听课负担。比如,学生在预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时候,就可以先通过看课本,对课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搜寻答案,从而解决一部分的难题。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动画传授知识

初中生比较喜欢动画。教师可以投其所好,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动画,让学生在动画中学习到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方法都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很难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容易产生一些厌学情绪,影响历史成绩的提高。而多媒体的融入,使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就可以创设有趣的动画,然后再配上动听、悦耳的声音,学生很自然地被吸引到动画中,经历探索的过程,然后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模式之下,就能够很快地掌握知识。在多媒体教学中融入动画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也可以使历史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使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一定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在课程改革以前,全国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课程改革以后,初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的变化很大,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试方式与初中存在有很多的差异,这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的历史难教,学生难学,是长期困扰在高中任教的历史老师的问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不过时的长效问题,是在一线的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在教学上相对独立,实施初、高中分离后,初高中教师双方都对对方教材缺乏了解,许多高中教师没有上过初中的课,所以对初中教学和教材并不一定了解,高中教师常主观地认为,某个知识点初中教师已经讲过,学生应该会知道,不用再讲了,一笔带过。

(2)从初高中教材内容来看: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为单元进行编写,没有时序性。新教材突破了多年来历史教材以编年体编写的形式,采用专题史的形式编写。编者认为新教材按专题、采用中外合编的形式,可以与初中教材区别开,可以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变换认识历史的角度,可以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探究问题。这些意图和观点是正确的,但却没有充分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历史教学现状。

(3)从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是不可替代的一门国家课程,但历史学科始终都摆脱不了“冷门”、“副科”的地位,特别是初中,还有一些初中农村学校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历史课被抢去成为主科的讲评课、练习课,加上中考是开卷考,所以不被学校、学生、家长重视。高中虽有文理分科,但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儿。

(4)从学生层面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并不兴趣,历史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很差,一些常识性史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都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讲,高中教学就是从零开始。

二、对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1)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解决初高中教材脱节问题,关键在教师,主要是高中教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好高中教材,也要备好初中教材,在对照初中教材后,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补充或扩充,以实现教材的衔接。例如有以下几种情况,本人认为必须要适度补充:一是初中教材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建议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二是初中教材中已讲述较多过程性史实但观点不多的,建议延伸教材,着重在教材分析上进行扩展,借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初、高中教材中都有的,高中可以根据课标和考试要求或略讲或进行知识梳理、归纳特点等再深化。

(2)紧扣课标,实施递进式教学。解决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点的积累和一步步的改变,所以本人认为可采用递进式的渐变方法,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衔接。

(3)创新形式,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师应创新课堂形式,改变“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历史形象,开发故事课、读史课、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课、地方校本课程等多样化课堂形式。许多人对历史的兴趣是很“原始”的,社会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一样“原始”,大多停留在趣味、生动的历史上,这种简单直接的兴趣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慢慢衰退甚至消失。如内容难记难学、概念不能理解、其他学科学习的压力等。历史教师应利用、刺激、稳定学生的这种原始兴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高中教师常把鲜活生动的历史变成了背景、过程、影响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兴趣在背景、过程、影响的知识结构中,在政治、经济、思想的思维结构中一点点消失。所以我认为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教师插讲或由学生自己讲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看一些相关视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没什么不好。

(4)手段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历史的主角是人,是生动、形象的,但是历史又是过去的。如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讲授,单纯的语言传递气氛沉闷,除非老师会说评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了局限,教师可以把相关图片资料、歌曲、影视资料等制作成课件,发挥声音、图像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欣赏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是不同。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行考试制度、教材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唯一能掌控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堂,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路径,就一定能实现从脱节到衔接。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七年级新生,他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刚接触历史课程,对历史学科不清楚,历史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从教学课堂的反应和课后作业中发现,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学习或者怎样学才能学好历史。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尤其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如何学习历史和怎样更好地学好历史,真正投入课堂中,体验历史课堂的乐趣,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自身的人生修养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呢?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出的几点体会,望与教育同行共同交流和探讨此话题,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达到更好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历史是一门丰富多彩且终生受用的学科,它的精髓在于了解历史,把握未来。历史课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人生修炼课”,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从中发现问题,以站得高望得远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等词语来教育并提醒大家做人做事要懂得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自身修养,以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更好。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七年级新生刚接触历史学科,不知道如何学习历史,课堂效率低,作业效果不好,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学法上的指导,真正地“授之以渔”。本人采取以下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1.注重先学后教的原则,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首先课前预习,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课堂中认真用心听课,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不清楚的问题,若课堂中老师有提示过的就做好笔记,若没有提示的可以在课堂中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并交流解决,课后及时复习,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2.注重知识点的有效记忆方法

有效的记忆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快速地掌握知识。比如,采用对联法、谐音法记忆等。用对联法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上联(东南西北上中下),下联(齐楚秦燕赵魏韩),横批(战国七雄);用谐音法记忆秦国统一六国顺序:“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学生快速地记起来了。有效的记忆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亲自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提高其成就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3.注重知识的横向、纵向比较

对比、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用对比列表的形式概括出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国君,并让学生讨论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解决、自主完成。

三、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1.开端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法可以是“设凝”“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播放视频引趣”“播放音乐”“图片展示”等。比如讲到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时,开头导入《老员外的四个女婿》的故事,引用这个故事贯穿全文,顿时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比如,讲到第19课《机遇c挑战》时,播放视频“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让学生举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哪些是属于跨国公司,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等,通过让学生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积极性。

总之,当代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历史教师除了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历史课堂的乐趣,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体现课堂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二、激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刚上初一的孩子在开初并没有接触过历史,因此初一的第一节历史课就必须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给他们的第一节课我往往是这样设计的:简单的给他们概括什么是历史后,引导他们回忆一些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及介绍一些直到今天人类还无法解决的很多历史之谜,然后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在我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的历史故事的真伪及那些无法解决的迷到底是怎样来的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当然这仅仅是开端,以后每一节新课的讲授开始我都会注意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三、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善于主导课堂教学思维,努力攫取循循善诱的实际效果

“赠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美,授人以渔可保衣食无忧”。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指向。作为未来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学校及教师要本着教育战略眼光和长远目标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初巾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等手段,善于主导并引领课堂活动和学习思维,不断培养学生在质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全面联系、温故知新、综合辨析、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如在评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学习、辩论梳理等活动,让他们既看到隋炀帝残暴昏庸、国破人亡的一面,又看到在“修建东京迁都洛阳”、“开创科举重视教育”、“开发畅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四方来朝”等方面的历史作为,尤其是“修建开通京杭运河”,在当时的确是为满足一己之需而穷奢极侈、劳民伤财,但是客观上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为唐朝的快速恢复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又如学生在弄清“我国历史上纸的发明过程”等问题中,既加强历史知识的汇聚和积淀,前后贯通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如今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而多媒体也逐渐普及在各大校园内。所以教师应该多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之下都表示出明确的解释,使教科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而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进行充分地多媒体备课,使多媒体教学与图文并茂的初中历史教材相结合,这无疑给初中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习享受,也能更好地抓住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初中历史教师应运用PPT软件来制作多姿多彩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搜索出所教初中历史课程相关的内容等,这不仅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拓宽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初中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又因新课程的初中教科书有了新的改进,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许多有价值、艺术性高的图片,在历史内容的排版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使排版更加规律确不会显得刻板。图文紧密联系,就更能突出初中历史的审美方式。而且在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图片具备了相应的观赏性,与课本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精美的图片可以在无形中拉近了初中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历史与现代之间存在的距离,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环境。让初中生处在这种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有了这些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使初中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相应的古典艺术,初中历史教科书通过这种排版、这种布置、这种搭配,就能更好地使初中学对初中历史产生兴趣,还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让初中历史教师能更容易地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相结合,开创出适合当今时代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历史教学 教师 学生

历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程、社会进步的重要课程。通过历史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智慧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等,并能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与历史思维能力,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国内农村初级中学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去解决。

一、我国农村初级中学的历史教学现状

1.专业的历史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中,专业的历史教师严重紧缺,很多初级中学甚至没有一个专职的历史教师,通常都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由于兼任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低,业务技能跟不上,导致历史教学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说教教学,导致学生对历史科目提不起兴趣,无法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

2.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在现代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农村的初级中学历史教师还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以及一块黑板”上,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以记忆为主,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历史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化,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只突出教师的中心作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不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趣味性以及人文性,更无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导。

3.对历史科目的认识不够。一直以来,在初中各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只以语文、数学、英语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把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当做小科目看待,认为历史的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使历史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在历史的学习中也积极不起来,甚至还对历史科目产生厌倦,导致历史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二、改善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的对策

1.加强历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地方教育部门要充分鼓励城镇中学的历史教师积极前往农村初中任教,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农村中学中去。同时,还可以组织农村教师到城镇中学中去体验教学气氛,学习教学经验,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历史教学水平。另外,在资金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对外聘请专职的历史教师,并同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育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2.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历史教育工作的重视。地方教育部门要始终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合理设置农村中学的课程安排,并严格监督课时安排。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避免部分学校过分重视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而忽视其他科目的教学。同时,还要要求学校一视同仁,尊重历史教师的劳动成果,适当提高待遇,让教师感受历史教学的乐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学生对历史科目的感兴趣程度一般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还要用心对待学生,在课堂上不要随意批评学生,要根据课标提出相应的趣味性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历史学习很有趣,让他们信赖历史教师,从而对历史科目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