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优化对策
G633.51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时代教育的理念,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初中历史的学科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学生学习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历史学科的教育,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激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总结下来,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历史学科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以来,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一直不被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学科在考试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性让学生背诵相关历史条款,学生只知道背诵,却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也不懂得每个历史条款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总体而言,当前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方能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二、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任务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新课改教学标准下的新课程理念对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有如下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随着新课改的普遍展开,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教师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三、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理念倡导初中历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办法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环境,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一种时刻思考的心态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我们再通过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进行《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教学时,学生已经知道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是学生在正确认识汉武帝这一举措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在上课时,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汉武帝这一举措的原因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我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达成课堂和谐。历史与现实总是存在很大联系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有正确的导向,应当善于寓教于史,教学举例尽量自然贴切,选择的现实必须与所讲历史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进而有助于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人类社会的产生》这一课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通阅教材内容后,选取一些现实中能看到的如“猿人进化图”等素材。将学生引领到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类起源这一问题。在小组讨论时每位学生都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然后各组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这样,我就与学生一同成为整个教学情境中的一部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现历史教学魅力。现代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日益发展,为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征、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有效的恰当的实际的教学方法。比如说,问题探究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话法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保持学生的兴趣;现代教学媒体能够再现历史场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实现交互学习、开放式学习,为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例如,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在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时也有了很多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投影、电脑、录音等的演示,通过电视画面、剪辑电影、动态电脑及图片等使历史事件真实的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再现历史情境,扩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途径,给学生营造和谐宽广的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和表演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课堂结构与教学环境的优化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面对新一轮的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运用情境教W,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加和谐高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历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是学生正式接触和学习历史知识的阶段,对于学生历史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中,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吸取并借鉴历史的教训和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助于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模式是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改善,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改变了先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初中历史课程涵盖了整个人类发展史,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同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认识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历史的经验,在不断地学习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二、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相关策略
1.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2.鼓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质疑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允许学生对历史进行质疑,只要求他们熟记历史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质疑,要想加强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就必须鼓励学生对历史进行大胆的质疑,不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对历史的质疑中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历史知识。
3.对历史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创新性
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中,教师要多设置、多提问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问题,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创新模式是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创新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打破思维定式对他们的限制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最大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旭.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1(11).
一、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性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还能够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工作效果,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历史知识的海洋中,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和热情,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在整个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就整个初中历史而言,有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不仅会降低整个初中历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历史。其次,初中历史老师自身素质和水平较低,有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只是获取了教师资格证,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化数学知识,同时也没有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认清楚学生的主体地位,盲目的认为自己才是主体,从而降低了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初中历史教师也没有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只是让学生盲目的记定义,这样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历史知识,从而降低了整个初中历史学习的质量和水平,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心理。
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自然而言就会热爱学习,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学习历史中去,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应该主动的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历史。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去教学,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是投影仪等设备,帮助学生全面的学习历史知识。
2.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发散性,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够优化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工作效果。除此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减少对学生课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思路,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
3.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
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模式,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讨论,然后组成一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代表,从而实现历史资源的共享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历史。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朝代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学习,预习,将不懂的问题标记,在课上的时候提出问题,从而真正创新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成绩。
4.提高初中历史教师水平
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观念,从而逐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逐步培养教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对其进行再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真正热爱上学习历史。又如: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讲解”的方法进行学习,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标;教学改革;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29-01
历史这门学科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在新课标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历史本身所独有的特色,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况,针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曾发生过的事件,对发生过的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历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标倡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但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只关注教学内容、关注学习成绩。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听教师讲解,没有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官渡之战时,只是对历史背景、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大致过程及官渡之战所产生的历史意义进行讲解,而不对人物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解;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没有对在当时情况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
1. 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对课堂的进程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贯彻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中提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务必让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为主要形式。历史课堂给学生提供的是具体的材料,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并从中提炼出有趣味的知识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每个历史事件都会包含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历史背景、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事件的意义等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很多文字来解释,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秦始皇的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课堂的发展。
4.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拥有学习历史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学生拥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学习历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进行荆轲刺秦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亲身感受当时人物的心理变化。情境创设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利于教师进行历史教学。
三、结束语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除了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要他们都可以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总之,历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面对并努力解决,全面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逐步完成对历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历史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历史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或者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划出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譬如在这一历史知识教授中,绝大部分教师仅把的过程大致宣讲一遍,然后就重点讲解该事件中考试的知识重点,致使学生对仅仅只有个简单认识,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浇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初中历史教学缺少良性的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仍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上课时只有教师在讲课,学生并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这些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3.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历史并非单纯的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一种记录,更是让人们通过对历史的研究达到引以为鉴的目的。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是想脱离的,大部分学生不理解研究历史知识的真正意义,不明白所学到的历史知识有何作用,除了应付考试外,根本没有学习的动力,所以导致大部分初中学生缺乏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与社会常识。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
1.加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要培养出符合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建设需求的人才,因而,陈旧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桎梏新时期初中历史教育对我国人才的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对历史课堂教学予以变革,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譬如,教师在某一历史知识教授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就这一知识予以内部探讨,然后回答教师对该知识点的提问,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为深刻。其次,教师也可以采取历史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模式。当教师教授完某一历史知识时,鼓励学生扮演该历史事件的角色,在课堂上再次演绎,不仅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在有趣的历史角色表演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2.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理地创设课堂问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历史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理解接受能力相结合,适当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散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以“”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出参与此次变法中的主要人物,此后让学生对的结果进行探讨,为什么此次变法如此快就惨遭失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此时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都被激发起来了,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共同地探讨此次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改革;创新
一、初中历史课程现状
1.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认为教授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忽略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出良好的文化修养。因此,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片面地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以取得良好的历史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历史知识。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对历史科目并不够重视,认为其只是一门副科,不如语文、数学等主科重要,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为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扰。
2.教学与现实脱节
很多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认为历史只是在讲过去的事,与现实生活无关,因此很少将历史情节与现代生活联系到一起,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认为历史与现实没有关联,学会历史也没有用途,
从而产生对历史的厌烦情绪。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将历史科目当做是死记硬背的科
目,认为学习历史太过烦闷和无趣,无法对历史科目提起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1.改变教学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教学观念。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学观
念。首先,学校要重视历史科目,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过去单纯将历史作为提高分数的科目转变为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历史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承担历史的责任,做到以史为鉴。
2.创新教学模式
想要改变历史教学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统治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而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则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各抒己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改革和创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总结教学经验,吸取教训,只有不断通过探索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樊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神州,2013(11).
[2]尹延芹,徐洪玉.以多媒体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
【关键字】初中历史;培养;创新;能力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也进入关键时期,初中历史课是培养国家人才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但是历史课又和其他的科目不一样,初中历史中的内容都是以前某个时期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和一些真实的结论,由于这一特点,历史课在讲述的过程中要找到创新点,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历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能够客观真实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而实现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创新意识
老师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独自讲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扮演一位引导者,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要达到这一目标,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初中历史老师应该从本身出发,树立创新教学的思维,建立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2)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将这些知识进行连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抓住学科的要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如何教的教学模式转化成学生怎样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够发现课本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讲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时候,学生通过课本仅仅能看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却看不到他的不足之处,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就会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各种事情可以得出他不足的地方,如用人多疑,事必躬亲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全面了解了历史,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
3设计创新教学方法
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学习,那么老师就应该通过使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来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之处,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问题和情景故事,通过这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历史老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计教学:一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来回答;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来解答。这两种方式的侧重点不同,第一种是老师主动,第二种是学生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点,在不同教学内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历史课本的运用,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聚合思维为主,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拥有获得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信息能力。而发散思维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摆脱课本的束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全方面的了解,进而是学生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4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我们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老师的主要角色是引导者和辅助者,老师应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学生依赖老师的传统思维。如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学生中得到广泛应用,那么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得到成倍的增长。
5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教学工具出现,最为典型的就是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将一些教学内容放映到屏幕上边,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增加的课堂的趣味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只能通过老师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现在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当时的历史视频放映到屏幕上,更加直观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大脑在不停的运转,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6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应试考试这种衡量标准,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把一些新的评价体系引入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比如一些活动课程,这些方面的添加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然后通过考试这种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年级最终成绩评定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的检测结构来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7总结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初中基础课,初中历史与其它学科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只有学生拥有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爱上历史这门学科。老师在进行历史备课的时候,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在课堂上安排一系列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培养他们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已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我们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建立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在课堂结束之前要善于总结,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一条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新颖的课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83-01
历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知识点繁杂并且具有过去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将还原过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在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因此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并提出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寓学于乐。
1.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在初中的教学当中,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并且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十分繁杂,很多同学都觉得其枯燥无味。为使得同学们更好地投入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点通过视频、图片、音效等多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刺激同学的感官,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同学们更为接受的方式进而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同学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1.2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学习课件,创设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对历史信息进行提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的反复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且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的不断反馈,增强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1.3拓宽学生的视野。历史学科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课时及信息容量所限,教材编写较为简单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无法涉及各个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以及讲解过程中通过关键词的搜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巩固相关知识。
1.4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很难具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如将不同时期国家的地图进行拼接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等。
2.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1不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不断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并且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创造,但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较弱,不能熟练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很难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授的内容相结合。因此若想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运用信息技术的最初目的,只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2.2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部分初中历史老师过度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授课依赖。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未经过自己的加工盲目应用。在讲授的过程中,忽略了课堂氛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主要进行多媒体的展示,将人为灌输转化为技术灌输,这样做很显然违背了信息技术进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初衷,学生在课堂上只对信息技术保留有新鲜感,对课堂教授的具体知识点并不印象更没有自己的思考。
3.在初中教学中的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方法分析
3.1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目前存在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模式,只有将两者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是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结果,教师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面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这是现代技术难以代替的;而现代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将更多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带入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此增强同学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不可盲目倾向其中一种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课堂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师生应当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该技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而不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从教学目的角度出发,不可过分追求技术的使用,需要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3.3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都蕴含着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授课技巧。初中历史组的老师应定期组织有关信息技术授课的研讨会,分享各自经验形成信息共享。将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品课程分享到网络上,实现网络共享,便与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并且借此帮助信息技术使用不熟练的老师尽快熟悉使用方法,共同进步。
4.总结
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但目前技术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从教学任务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完成知识点学习,避免盲目跟从。
参考文献:
[1]安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23.
[2]符广梅.刘海涛.信息技术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135-136.
[3]徐建香.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5,23:116.
[4]杨春梅.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9:170.
[5]王金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46-48.
[6]丁方.试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2:47.
[7]葛瑞玲.信息技术让初中历史教学锦上添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24-25.
[8]王彦艳.谈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38-239.
[9]王会英.谈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2011,35:115.
[10]闫淑乔.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56.
关键词:质疑;联想;求证;历史教学;教学突破口
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去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人们学会创新的过程。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初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会质疑求证。目前来看,初中生普遍存在缺乏质疑意识、联想能力和求证能力等弱点。本文就从怎样引导学生质疑、联想和求证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初中历史学习的质疑,主要是指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程序,从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的认识评价中发现有效信息,并且有效提取这些信息,通过对历史常识或者已有的论点进行重新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这是一种学习意识,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历史是人自己创造的,一个个历史事件构成了现在的历史。基于初中历史的特点,下面将阐述历史质疑。
(一)质疑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看待和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历史人物发生作用的性质、领域、大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质疑历史人物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重要内容,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质疑主要包括:质疑历史人物的定性评价,如质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质疑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比如在项羽过乌江事件中,质疑项羽的情感态度。
(二)质疑历史事件
历史学科中无奇不有,包罗万象。历史事件构成了历史学科的骨架。依据历史事件的领域、记载价值、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对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要素分析,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与否。质疑历史事件,可以从事件发生的地点、结果、结论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质疑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三)质疑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在图片传达的信息中重现了历史。历史图片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和文物的照片资料、历史场景和人物的想象图、场景照片资料、战争形势图、政治经济形势图等。学会读图是非常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与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时,不断对历史图片进行质疑,对历史图片的质疑可以从质疑教材图片和网络典型图片进行,通过质疑可以发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存在是否是正确的。
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真实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适度还原和再现历史生活,通过设计发散式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学会联想。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历史问题为载体,以训练联想思维为目的来进行教学。
(一)历史想象图还原生活场景
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想象图来还原历史生活场景,通过想象图来推测以前的生活场景,进而分析想象图中包含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历史想象图在还原生活场景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过去的历史,使学生在想象中学会联想,提高联想能力。
(二)疑难情境再现生活样式
对有的历史问题学生在学习时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历史问题很抽象,学生很难联想到当时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疑难问题情境来还原当时的生活形式。设置情境时可以选择多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对比分析研究,使学生在疑难情境中联想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联想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求证能力
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史论结合,学生通过历史资料来获取信息、收集证据、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证据意识会得到培养,求证能力也得到提高。比如《阿房宫何以悄然消失》这一课就是培养初中生求证意识的典型例子。文章引出的历史结论认为阿房宫是项羽焚烧的,但是通过关于阿房宫的考古研究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阿房宫没有被焚烧,《史书》的记载中也没有证据证明是项羽所烧。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来进行深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从而得出历史事实的证据。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学会如何求证,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联想能力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求证能力,实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
四、结语
初中历史的教学离不开情感、趣味和哲学,这也是历史课所具有的魅力、凝重感和意蕴感。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会质疑、联想和求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疑问、精妙讲解,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疑问、自主求证,学生能够丰富历史知识、扩展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立柱,《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蔡远贵,《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3.01
3.李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2013.01
4.张改花,《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2.05
传统的灌输式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新课改的要求,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问题式教学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能在中小学课堂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将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问题式教学法的含义,创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分析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经过独立分析与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形成自己的思路;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分析问题思路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讨论情况有一定的掌握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分析法把自学思考,互动讨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教师结合教材为学生设立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师生间相互配合,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发挥问题式教学法的优势,创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目,包含着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所查阅的资料,有助于打破课本所划定的知识边界,拓宽学生的眼界,广泛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例如:在讲授《》一课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文献,通过自学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课本由于篇幅和大纲要求的限制所列出的都是最核心的内容,而更丰富的内容就需要由学生自己去挖掘,并在课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问题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更完整、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学生在查阅资料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被历史的魅力所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过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主要采用的是课上听讲,课下背诵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僵化,使生动的历史知识变成一条条死气沉沉的知识点。这种方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同时,更是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与质疑精神的培养。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线索,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有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锻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讲授初中历史使学生在了解历史、分析历史的过程中,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把历史作为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以史为鉴,有助于培养历史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三、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模式,创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几个不同层次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融入历史情境并发现问题。比如在学习岳飞抗金时,教师可以提出岳飞抗金的原因及岳家军最后为什么会失败等问题。在课堂上请学生模拟表演岳飞、宋高宗、秦桧等人物,并使学生自主发现,独立思考,激发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悬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疑问才会有思考和探求的欲望。如在学完秦汉的章节后,教师总结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异同,秦始皇为什么派大将蒙恬出击匈奴,汉武帝为什么派卫青和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有什么不同的态度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回顾和总结,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然后在班内共同交流讨论,教师努力创造一个轻松而热烈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总结。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出错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帮助,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问题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和“满言灌”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探究精神,锻炼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老师、学生或者家长口中,常常都会听到主科副科之分,而初中历史课程则恰好被看做是副科中的副科,有人称之为“小三门”。教师在考虑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和内容时,历史这一门课程,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一周几十堂课下来,历史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的学科,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因而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就囫囵吞枣了。
(二)教学管理不严。在许多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历史课就好比生理卫生课一样,一周没有几节课,却还常常被占作主课来教学。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学校历史教育课程不达标,考试也就成了困难项目之一。所以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的历史考试五花八门,有开卷就有闭卷,有统一考试就有自主测验,教学活动进行不好,就影响了考试的专业度。同样,考试专业度要求低,对教学内容要求也就降低,这样完全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教研氛围不浓。初中历史的教研活动长期处于误区当中,大多历史学科教员都偏向高中历史教学,而很少关注初中历史教学。因此初中历史的教研活动很少在校纪以上的场合举行,这一点和主科频繁甚至过多的教研活动形成了强烈对比,初中历史教师得到的交流机会实在太少,难以促进教学水平的上升。即使在校内的教研活动,也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走走过场就了事。
(四)学生情绪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都有这样一个进程:初一时好奇而认真听讲,初二时失去兴趣开始松懈,初三时无暇顾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心中的功利主义作祟,并且年级越高,中考压力就越大。初中学科中,历史本来就得不到老师的足够重视,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自然就对历史的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五)教学效果不好。这里大概有两点原因,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初中历史专职教师资源少,教学方式和质量参差不一。一些非历史专业教师因对历史不够重视而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讲不清重点难点,造成学生听课质量下降。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本身对历史课程兴趣不高,上课难以集中精力,不重视课堂纪律,影响教师上课发挥,导致课程质量一再下降。
二、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一些问题的对策
(一)改革中考制度。上文提到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都与中考制度脱不开关系。可以说,中考制度是制约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诟病。事实上在高考当中已经实行了多年的文科综合考试,为什么不在中考实行史地生的综合考试?哪怕在中考的分数占比中,历史与体育占得同样比分,也不至于会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冷待吧?在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几个误区:
1.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学必所考,不考不学。
2.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非主科课程可以在以后的教育中进行弥补,但却忽略了初中课程中设立历史学科一定是学生有学习历史的必要的。
3.认为将史地生列入中考名单中是增加学生负担,但却以此为借口增加学生在其余主科上的负担,同时还减少了学生课程的多样性。我国如今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至于历史学科虽然不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科目,却是一门可以养成学生文化素质的科目,它在当代环境下其实是具有不得不学的必要性的。历史学科要做到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高尚的未来人才。
(二)丰富历史教学活动。初中的历史教学活动,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引起学生学期的兴趣,那么这一学科的教学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教师应该争取多丰富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并且学会重视历史学科。比如可以在校内矩形知识竞赛,名人讲座或者是历史故事比赛等课外活动。在校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参观遗址或纪念馆的活动,让同学们接触历史,感受历史的积淀,只有沉浸于历史当中,才能感受历史的魅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一.初中历史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教育方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善于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
2.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的最早时期,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总结历史事件和借鉴其中教训的能力。但是一般来说,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堂无趣且乏味,没有将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了解历史,有助于形成初中生的责任感和掌握政治、人文文化等知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
3.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的作用。因初中历史多涉及的内容丰富,包含政治、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知识,所以有利于加强初中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基本的文化素养。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借鉴历史事件总结出的经验来引导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传统的历史教育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与素质教育模式结合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提出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改善,终于在国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使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足够的重视,有效的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2.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断地重复考试中的重点,老师一遍一遍的讲,学生一遍一遍的记,缺少课堂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差。此外,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并不代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有学习和钻研历史的兴趣、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不被课本上和老师教授的知识所束缚。
(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来教学,很少用自己的观点来评价和点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不能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
(3)教学资源开发不够。一本历史书就想让初中学生了解历史,就凭教师的教课水准再高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学科都注重实践,而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同时课堂播放历史影像资料、课外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课外历史读物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一所学校是否可以有能力开发这些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也要将历史课本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设计吸引学生、内容丰富的课本也是开发教学资源的重点。
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把以老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学生主动的请教知识。在学生与教师的观点不一样时,应该主动与老师辨析,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老师的固定观点。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均不相同。再课堂上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所教授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优化历史教学方法。学历历史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如:情景教学、网络互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