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矿山企业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2011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大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它保障了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养老保险
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管理包含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与支付、职工达到法定退休条件后退休手续的办理与养老金待遇的计发,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的管理,职工死亡遗属待遇的管理等。
(2)失业保险
是指劳动者在暂时失去工作机会时,由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向其提供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并通过专业训练、生产自救和职业介绍等工作,促使其重新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失业保险的管理主要包括失业人员的备案管理、失业待遇的管理等。
(3)工伤保险
作为国家立法,用于保障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及因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使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工伤保险的管理,除《社会保险法》以外,国家还专门颁布有《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管理主要涉及工伤认定、工伤治疗与康复管理、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管理、工亡供养亲属管理等。
(4)医疗保险
是为了保障职工在因疾病、受伤、残废等原因需要进行医治时所必需的医疗费用和生活待遇而设立的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缴费管理、医保个人账户(医保卡)划拨与管理;医疗待遇申报与结算;大病医疗救助、离休人员医疗费管理、门诊及慢性病医疗费用管理等。
(5)生育保险
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在职业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产假(有薪假期)、生育津贴和计划生育手术待遇管理等内容。社会保险业务范围涵盖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保障职工生活的一张“安全网”,基于此原因,社会保险的信息化从国家顶层管理设计就有高度信息化要求,从2004年起国家就启动了“金保”信息工程,它是国家信息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国家“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被列为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全系统信息化已基本成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办理等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2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矿山企业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已经成为提升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
(1)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漏洞
做好矿山企业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改善企业社会保险业务质量,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企业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建立系统、有效的企业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金保信息平台的同步信息对接,可以实现企业和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从缴费到待遇领取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效率。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和职工待遇的申报都可以通过网上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操作,待遇的核定与发放也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可降低业务操作失误风险,减少业务管理漏洞。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管理模式的再创新
通过社会保险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充分实现各类信息的融合与共享,打破管理壁垒,从员工入职、合同管理、薪酬福利、到社会保险,使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构建一个更为高效、和谐的运行系统,从而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最全面与准确的信息保障。同时基于信息化管理要求,自然而然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流程的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3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需求分析不全面
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工程,而不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由于受管理体制以及传统的岗位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孤岛”,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之间相互隔绝、信息不畅,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管理孤岛”很容易造成“需求孤岛”,进而就演变成为最后的“信息孤岛”,也导致了经常在同一项业务数据统计中,出现多种结论和版本,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在全局高度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信息化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手工+电脑”式的业务工作计算机化,而是对整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系统的一次变革,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革新。如果对此没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很容易导致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不配套,从而使信息化建设走向高投入底效益的结局。
(2)资源数据库信息质量存在缺陷
是社会保障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与应用的最大障碍。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信息一体化管理后,实现了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数据由分散实现了大集中,使得整个信息化管理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建立数据库时原始数据提供不准确或者没有做好对信息数据库的定期更新维护,会导致信息数据质量下降甚至失效,严重影响信息化管理水平。
(3)业务流程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由于近几年企业普遍改革力度较大,机构重组现象比较多,造成业务分工也随之变化,并引发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业务流程缺乏稳定性。造成职工无法及时掌握整个业务流程的规定,对信息流程的不明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4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改进措施
(1)做好需求分析,规范业务流程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对各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因此必须在制定出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信息系统才能对业务实行严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度再造业务流程,同时对流程的设定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性。对处理环节相一致的业务进行合并,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建设高质量的资源信息库
首先,对信息系统初始数据库信息要“严把质量关”,充分组织动员职工及单位,对业务库信息进行彻底清理摸底,校正错乱信息、补充欠缺项目;其次,加强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数据标准的统一是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前提,只有基础数据和交换数据统一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来,才能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跨地区的信息交换,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升级联网;再次,充分重视信息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建立高质量的数据接口,保证好“上对”主管部门社会保障信息平台、“下对”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的信息同步更新能力,建立严格高效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管理的规范有序。
(3)最大程度使信息网络化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网络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信息化的水平。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利用企业的局域网,完善目前的信息网建设,在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查询无纸网络化办公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社保信息网站,合理设置业务版块,将日常业务办理集成至网站,使业务办理和数据维护同步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网站搭建了信息沟通平台,直接面向员工群体,既可以做好对各项社会保障信息的宣传工作,同时可以向他们提供数据查询、政策咨询、办事指南等相关服务,将极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关企业资源计划 信息管理系统 当代企业 应用
ERP企业资源计划,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科技化发展的主流,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企业进行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重要标志与经典方式,广泛应用于西方等发达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接受与认可,成为世界各个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1 简要分析基于ERP的设备管理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集成了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人财物资源、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系统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包含企业各种基础业务数据、产生各种企业管理报表,能够全面体现企业经营情况,并且能够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ERP项目是一个大型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物料需求计划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 金属矿山企业中ERP的应用的具体策略分析
2.1 整体架构ERP系统
ERP的特点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结合矿山企业的经营特点、生产模式以及管理等因素,进行矿山企业整体的ERP系统构架,更好的满足各个ERP系统的需求。考虑到金属矿山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管理以及供应商管理,一般不作为单独的部分进行设计。
2.2 基于ERP的矿山企业业务重组
ERP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整体上讲,我国矿山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其运营流程中存在多种不合理因素。业务重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供应链标准,必须把业务流程进一步深入到作业层,奢侈转变传统的功能业务理念。对整体运行过程进行建模处理,摒弃影响因素与不增值环节,进行深层次的业务流程整合。在具体整个过程中,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先对关键部分进行重组,进而进行整体流程设计。
2.3 设计矿山企业的内部功能
设计矿山企业的内部功能,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考虑: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等功能进行。其中,工作流分析与物料清单管理是ERP实施的重点:
2.3.1 基于“工作流”分析
企业资源计划的最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的整体业务流程,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供应链。在这个供应链中,需要五种“流”的相互运作,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以及增值流。资金、物料、信息以及物料价值,不会自己流动与增值,需要通过企业开展的多种业务活动来实现,也就是通过工作流进行传递、实现。所以说,ERP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就是把矿山企业的业务工作,看作是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枢纽。如果将矿山企业的设备管理,看作是企业一个流程,那么,就应该包括从安装设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设备报废等一系列环节。整体流程还可以详细的分成多个小流程。比如说,把安装设备看作是一个流程,就应该包括从申请设备、采购设备、设备验收、安装、付款等一系列活动。对业务活动进行细化的目的,是在企业将来发展中,有效、方便的进行流程再造。
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其他模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于不同模块的整合,实际上就是将资金、物流、技术、现场管理等融在设备管理中,从而有效的将资金流、物流规划,融合到现场、技术管理过程中。因此,只要利用其中一定的规则,决定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就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佳组合。
2.3.2 编制基于物料清单的设备清单
物料清单,指的是产品的技术性、结构性描述,充分展现产品、原料、零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组装件所需下属部件的类型与数量。这是一种树形结构,物料清单原理正是ERP的关键思想,即将实体划分成更小的实体。因此,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与零配件采购工作,达到最佳的资源有效利用率。在设备管理系统中,成功运用物料清单原理,结合具体设备的实际情况,将设备在一定层次上展开,就可以得到设备结构树。为设备的保养、维修、管理,提供了较大便利。
2.4 建设金属矿山企业的ERP绩效体系
在结合矿山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的基础上,建立ERP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可以积极吸收与借鉴西方等国家的绩效评价指标,对ERP管理体系的运作绩效进行合理评价。从矿山实际出发, 深入探讨ERP 效益形式, 分析并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完善矿山企业ERP 的绩效评价体系。
3 结束语
企业资源计划作为信息技术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资产配置、组织结构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属矿山企业中ERP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古德生,李夕兵,陈建宏.现代金属矿开采科学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1(04)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矿产资源科学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05).
[3]朱诗生,郑佳佳.ERP 应用系统开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汕头大学学报, 2011(03).
[4]李国清,胡乃联.矿山企业ERP系统实施方案研究[J].金属矿山, 2010(02).
作者单位
关键词:自动化理念;数字矿山;建设
数字矿山是基于动态、多时空的采动系统,包括井巷工程、地层环境与矿体,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信和矿山实时监测为中心的技术系统。自动化理念下的数字矿山建设是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积极建设数字矿山,实现科学化决策和矿山高效管理。
1 数字矿山建设概述
采矿工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可持续发展、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数字矿山建设一直以来是各国科技研究的重要内容。建设数字矿山是指将矿山中相对固定的空间位置信息,如矿山运输、排水、供电、提升以及井下地质构造等内容,准确、全面地描述出矿山生产运营的三维控制模型,综合矿山企业的过程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和资源计划等构成一个信息广泛的数字矿山,对矿山采掘、生产运营和自动化管理控制等系列活动进行可视决策、调度指挥、智能分析、仿真模拟和现实虚拟[1],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矿山管理,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数字矿山建设的现状
传统矿山生产多是人工作业,采矿质量和工作效率有限,并且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威胁采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传统矿山企业管理粗放、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生产、设计、决策等环节依赖于经验,自动化程度较低。而随着市场竞争、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建设数字矿山势在必行,但需结合矿山实际统筹规划,改善矿山日常生产运营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基于数字矿山平台,集成管理系统和生产应用,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数字矿山建设起步较晚,很多矿山企业没有将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统筹开发,数字矿山的信息基础薄弱,系统性能不够稳定。一方面,矿山企业对于数字矿山建设的认识不全面,混淆了数字矿山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数字矿山建设是自动化现场作业、三维模拟、信息自动化的有机结合体,由于矿山企业对数字矿山建设的经验不足,而且矿山生产运营又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可参考和借鉴的内容较少[2],使得数字矿山建设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数字矿山系统孤立,数字矿山的安全管理、信息监控、辅助设计和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不共享。
3 自动化理念下的数字矿山建设
3.1 三维辅助决策系统(GIS)
数字矿山建设以三维辅助决策系统为核心,通过仿真虚拟技术和三维建模过程,虚拟再现矿山采掘、生产和运营环境,集成矿山生产运营决策、安全调度指挥、生产计划调度以及采掘生产管理,实现对矿山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可视化调度和分析决策,为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技术调度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3.2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自动化理念下数字矿山建设需要构建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协同办公是以政府单位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软件系统平台,基于该软件系统平台建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信息化应用框架,加强个人消息、公共信息、系统数据、知识文档等信息的沟通交流。同时对协同办公管理系统设计工作交流管理、信息管理、资源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公文管理、表单管理、邮件管理、首页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3.3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ERP)结合矿山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计划,进一步优化生产管理的流程和功能,从而确定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薪资管理、选冶管理、仓库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设备能源、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计划管理、储量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3]。
3.4 井下地表通讯系统
井下地表通讯系统以电缆、光缆为信息传输媒介,建立井下局域网,基于TCP/IP协议,实现和Internet、矿山局域网的信息通讯。井下地表通讯系统需设置视频监控模块、井下工作人员与设备调度、跟踪和定位模块以及语音通讯模块,实现监测与交通监控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对井下地表通讯系统设计模块化结构,结合数字矿山建设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分步、分期进行实施。
3.5 生产执行系统
生产执行系统(MES)是面向矿山企业生产车间的实时信息系统和生产管理技术,MES为矿山企业提供精细化、有弹性、快速反应的制造环境,有助于矿山企业按期交货、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MES实现的关键在于矿山生产与计划的密切配合,车间管理人员通过MES了解矿山生产现场的情况,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矿山生产计划的快速执行。MES为矿山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矿山生产运营过程管理和监控、控制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工具。
3.6 过程控制系统
3.6.1 人机定位管理。人机定位管理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第一,自动记录升降井工作人员,显示具体每个人准确的上井和下井时间;第二,识别卡管理,包括人车识别卡匹配查询、识别卡分配、新卡入库管理等;第三,重大危险信息警示,动态显示矿山井下的危险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所在区域的危险和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在井下危险场合,如盲巷,设计语音站,组织工作人员随便进入;第四,CAS/PDS反碰撞系统,在车辆与车辆、工作人员与车辆相遇时,提前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行人和司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第五,实时定位,通过人机定位管理系统,在屏幕上显示任一时刻井下车辆和人员的位置,实时查询井下车辆和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3.6.2 通风排水控制。实时监测矿井通风机的反风和开停、电机绕组温度、轴承温度、通风机功率、风量以及风压等状态信号,一旦发现矿井异常情况,快速发出报警信号,并传送到矿山信息管理中心,按照紧急预案有效处理。
3.6.3 尾矿库预警监测。通过尾矿库预警监测系统对尾矿库库区筑坝、尾矿排放等情况进行巡检和观测,准确高效地指挥尾矿库生产,实时观察牲畜或者闲杂人员进入尾矿库等情况,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3.6.4 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是一个集矿山信息采集、调度、决策、显示、控制、切换、处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实现整个矿山生产运营的有效、全面和持续监管,随时掌握矿山安全生产情况,识别安全风险,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预警,提高化解和防范矿山风险能力,确保矿山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4 结束语
随着矿山开采越来越深,对于矿山企业的生产运营要求也越来越高。矿山的安全生产运营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技支撑,通过建设数字矿山,实现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采矿生产运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推动矿山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新,汪云甲,丁恩杰,等.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煤炭学报,2012,3:357-365.
[2]杨光.试分析自动化、信息化与数字矿山[J].机械管理开发,2013,5:68-69+72.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煤矿信息化;战略;技术研究
数字化矿山和传统的矿山相比之下,其最大的不同便是数字化矿山具有一种新的矿山建设理念和独特的想法,数字化矿山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矿山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样在如今多元化的经济全球的发展下,在虚拟与现实同步的技术下,数字化矿山可以把抽象化转变为数字化,实现矿山内部结构的可视化,再现矿山的挖掘过程。如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矿山同样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在数字化计算机的使用下,数字化矿山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进而对矿山的开采和地质构造做出评估,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矿山的危机,在资源的分析下,开采参数也就可以准确得知。可见,数字化信息化矿山给我国的矿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的现状
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市场压力,同样,站在煤矿发展的前沿,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排山倒海般逆袭而来,一些煤矿企业深刻的体会到了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对煤矿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其重要性而言,虽然在已经达成共识,而在实际操作的方面仍然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往往忽视了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大量的计算机就这样被浪费在排版和打印文稿、通过网络传输月度报表和文字资料。针对这一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得知,计算机的应用意识、信息处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于网络运转和日常的经营管理更应该着重关注。
对于任何煤矿发展的企业来说,又或者是相对我们国家在煤矿资源快速发展而言,都必须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去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的管理技巧。然而,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参与实践过程,完善的具体规划、以矿山建设为出发点的执行标准,都是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关键。
二、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矿山一方面是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煤矿高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利用现代化装备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发展的一个需要。
在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矿山建设管理的体系下,所有信息流以及数据源的采集、自动的分析和其所特有的控制系统的传输,都可以有效的实现全矿山的安全生产以及自动化数字化分析控制的准确性。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下,数字化、信息化矿山的建设同样是适应了市场化竞争的需求,既增强了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是煤炭企业转型跨越的极大需要。
就目前我国矿山建设的现状而言,一些煤矿企业在管理上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信息化矿山则更加要求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实现矿井生产指挥的井井有条,进而提高应急指挥能力。然而,生命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发展的源泉,煤矿建设无时无刻不在充满着危险性,数字化信息化的矿山建设则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实现了对矿山作业场所的实时监测监控和对有害气体超限的及时报警和断电过程。在操作系统上更是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设备的正常运行,规范操作流程,实现生产、运输、外运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行、统一指挥。
三、数字化矿山的实施战略
作为矿山企业信息化整体构想的数字矿山而言,一方面需要企业的多方位的努力,另一方面则需要研究咨询机构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多方位思考,研究好数字矿山的实施策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方案。通常来说,规划就是对整个业务需求、管理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用科学的眼光设计出具有科学性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这就是要求了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必须要有的具体完善的整体规划。
同时,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知识面,区域,只会与世界高速发展的轨道脱离,每一天的信息都在更新,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科学性知识,然而,这些信息存在一个天然共享性的特点,作为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一个前提则就要求了对信息的收集与集结,往往集成度越高,其功能性就越大。相对于数字矿山自身而言,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注意过程控制的集成、管理体系的集成、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的集成、数字矿山总体门户的集成。这就是所谓的关注集成。
四、数字化矿山信息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技术研究
在如今多方位的信息文化传播中,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化建设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上,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多方位的展示展示矿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地理图标,尽可能的把该矿山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及时的集成在信息平台上,为矿山调度指挥中心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一方面在建立视频检测系统的同时又要建立设备监测系统;另一方面对于矿山人员同样也要有一个定位考勤跟踪系统,通过这些方面的管理既保障了矿山人员的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每个工作场所和每个工作区域矿山人员的分布情况,实时有效的掌握作业人员的数量,提供了安全保障。
数字化矿山信息建设应具有其所有的专业性、科学性,就环境和产量而言,必须要有一个监测系统作为保障,实现安全生产。然而,为了更有效的对数字化矿山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全面进行,建立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和综合通讯指挥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煤矿本身对信息化家属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对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可想而知,我国的煤矿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矿山的建设在煤矿的发展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综合自动化发展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的矿山行业同样也进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中,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给能源市场带来了活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两面性,随着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生产规模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便接踵而来。面临这一问题,国家希望通过应用高科技检测、监控、通讯来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率。尽可能的用监测监控现场作业,特别是一些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尽可能的减少或者代替人力作业。提高效率,着重注重安全问题。
六、结语
在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极富挑战性与危险性,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信息经济的多变性,更应该及时掌握大量的动态科学知识,以先进的科学矿山建设思想为核心,适应信息化工业革命的的发展的要求以及满足21世纪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的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的过程仍然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还不尽如人意,高危险的大量作业还未能完全得到保障,管理与监控方面还稍有欠缺,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在经过大量的实践之后,通过利用当代已有的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大力发展矿山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达到资源共享实现高效化的管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必将克服重重障碍,有效地保障矿山发展的安全性,必然是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未来形势所在,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定将走向世界的顶峰。
参考文献
[1]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6):127-129.
关键词:数字矿山
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矿山信息化的建设也在不断加速,为实现矿山生产过程的可视、可控、可调和高效率、高安全,数字矿山应运而生。
1 数字矿山概述
1.1 数字矿山定义
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是一个“硅质矿山”,是数字矿区和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矿山的核心是在统一的时间坐标和空间框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各类矿山信息,将海量异质的矿山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高效和有序的管理和整合。数字矿山的任务是在矿业信息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空间分析、数据采矿、知识挖掘、虚拟现实、可视化、网络、多媒体和科学计算技术,为矿产资源评估、矿山规划、开拓设计、生产安全和决策管理进行模拟、仿真和过程分析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强大工具。
1.2 数字矿山建设意义
数字矿山的建成将解决矿山建设施工中组织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随着建设工程的进行,矿山采矿、选矿、机电、采暖、通讯、地面土建、管道输送等工程将全面展开。从井下到地面,从地面到高空,将出现多水平立体交叉作业和多工种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加上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难以预测的不利因素随时可能出现等,组织管理的难度非常巨大。数字矿山可将矿山建设、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生产要素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使矿山企业建设和生产呈现安全、高效、低耗的局面。
2 数字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矿山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巨大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矿山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础网络平台。基础网络平台通过覆盖矿山井上井下的高速网络将以及矿山传感网将矿山环境、设备及人员实时联接起来,并传输到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决策、控制、和查询,不仅保证信息的互联互通,更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及时性。
(2)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实现“数字矿山”的根基。主要用于实时采集和更新矿井建设期和生产期的地理信息、进尺、水文、人员位置、设备状态等基础数据信息,并通过数字建模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可视化。
(3)四维地理信息系统与可视化集成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基于统一的空间和时间四维坐标将矿山中所有信息可视化并配置完整的属性信息,建成完整的四维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地上地下所有对象的透明管理和虚拟现实系统仿真。实现矿井开拓设计对比,实现矿山机械、总图运输、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的模拟运转,实现建设过程的控制与调度等,还可以对矿工进行虚拟的井下条件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效率。
(4)矿山安全生产监控与预警、救援系统。按照国家对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要求,必须建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建成后可以实现矿山的井上和井下的语音通讯、人员、设备跟踪定位、井下关键设备的远程监控、井下关键位置的图像视频监测监控、以及各种环境参数的监测监控等。在此基础上实现统一生产指挥调度。
(5)矿山ERP系统。要实现真正的“数字矿山”,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采矿行业的矿山资源优化(ERP)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矿山资源优化(ERP)系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包括项目前期、进度管理、投资成本、招标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管理等)和办公OA系统等。
3 基建期数字矿山建设优势
数字矿山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基建矿山,存在很多建设优势:
(1)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尽管各个矿山的地质环境、采选设计不同,但是服务于数字矿山建设的技术、软件、平台是统一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无线通讯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生产管理与控制系统等都已比较成熟,基建矿山可以借鉴成型矿山的建设经验,少走弯路,实现建设优化。
(2)基础数据循序渐进录入。作为数字矿山根基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量是相当繁重的,而基建矿山数据从零开始,基建数据实时录入,大大减少了录入工作量,保证了数据准确性。
(3)基建期数字矿山的建成为日后安全高效开采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矿山实体与基建期数字矿山将同步建成,决策者可以根据已有数字矿山迅速准确地掌握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数字矿山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科学概念到具体实施的关键在于人,我们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提高矿山各项管理水平。矿产资源正面临资源短缺、供应乏力的严峻形势,数字矿山的建成将实现矿区资源的高效、安全、绿色开发开采,以确保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力强.浅谈煤矿企业信息化及数字矿山建设[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吴立新,汪云甲.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 .煤炭学报.
[3]张馨方,黄敏儿. 数字矿山建设及其现状简介[J].科技向导.
1自然阶梯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9年瑞典人Karl-HenrikRobèrt博士成立自然阶梯组织(TheNaturalStep),该组织建立了一个被证实的、科学的模型,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更好地理解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1漏斗比喻
漏斗壁表示供养我们的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过度砍伐、占有耕地等人类行为导致森林和耕地生产能力的下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使我们面临能源危机等,种种现象表明地球提供资源和服务的能力不断下降,而对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在持续增长。为了维持消费水平,意味着将支付更高的成本,直到整个系统的坍塌。
1.24个系统条件
(1)减少并且消除不断从地壳中摄取资源。这意味着不断用较为丰富的资源来替代埋藏在地下的稀缺的资源。
(2)减少并且消除人类社会不断向自然界排放物质。这意味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化合物释放到自然界中不能系统地超过自然界的处理能力。
(3)减少和消除通过物理手段对自然能力的退化。这意味着防止过度开发生态系统资源,警惕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异。
(4)减少和消除不断破坏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这意味着不仅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包括人的精神需要。系统条件是关于一个可持续社会的概述。前三个条件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框架,第四个条件提出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1.3避免漏斗壁、打开漏斗的战略
(1)循序渐进的方法。关于系统条件提出相关上游问题。主要是通过逐步减少对稀有资源和化合物等的使用。
(2)柔性的平台。从技术上连接短期和长期,确保每一步符合系统条件对将来来说都是柔性的平台,这可以避免走进盲区。
(3)“低空水果”(Lowhangingfruit)从经济上连接短期和长期,考虑柔性平台同时考虑经济回报。这个框架的应用指南是四步骤策略。被称为“ABCD”分析法。①共享智力模型,该框架用于参与者在规划过程中解释和讨论;②认清现状,对于系统条件来说,在哪些方面、什么程度违反了系统条件;③考虑明天愿景,展望未来,形成远景,并列出一个现在存在问题的清单,不考虑短期内在经济上是否可行;④设计一个战略规划,设计一个改变规划,实现短期和长期的连接。
2自然阶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
2.1漏斗分析
截止2009年底,云南省有65种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全国前10位,在排名第1~3位的矿产中,磷、铅、锌、铜等矿产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开发优势。云南矿产资源特点主要表现在矿产丰富、种类多,且相对集中,新的资源富集区潜力大,老矿山资源枯竭与资源丰盈并存,虽然资源储量大,但难利用的矿产也较多。从整个矿业来看,矿业的整体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以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薄弱,附加值低。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规划建设,以眼前利益为主,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的粗放式经营,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采易弃难、采富弃贫、优矿劣用、越层越界开采等严重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2009年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矿山企业达45处。云南省矿业正走向漏斗底部,见图1。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矿业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同时产生大量废水,很大部分不能循环利用直接排放大自然造成当地水源污染;采矿又经常会引起植被破坏、地表坍塌、地面沉降、坑道变形、瓦斯爆炸等事故,同时可获得的矿石资源正在减少,土地由于被破坏也在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云南省生态系统的衰退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等,矿业面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中,资源成本(水、电、油等)和环境成本的增加表现明显。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进行中高端的开发,云南省对矿业高级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同时,矿业“三废”的总量逐年增加,对云南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2.2矿业生命周期和系统条件的应用
2.2.1矿业的生命周期矿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3个阶段:勘查、采矿和选矿。勘查是运用多种方法来寻找和评价矿产资源;采矿是开采地壳内和地表矿产资源,分为普通机械化开采和特殊采矿,大部分都属于机械化开采。选矿主要是为了提高矿石品位,大致分为破碎、磨矿和选矿三部分。
2.2.2系统条件问题向导矩阵根据系统条件理论,将4个系统条件转换为一系列的问题[2],分析矿业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见表1。具体的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问题导向扩展矩阵进行进一步细化。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采矿200万t,选矿200万t,年产磷精矿(干基)121.92万t。公司主要是采矿和选矿两个阶段。现以该企业为例,将问题导向矩阵应用于该企业基于矿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分析基于问题向导扩展矩阵见表2,企业分析的结果见表3。
2.3企业愿景
根据企业现在所处的行业位置,以中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带动对磷矿的需求等假设条件,该企业的愿景定位:在中国磷矿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战略规划
根据企业的愿景,运用头脑风暴法,为企业提供如下解决方案:①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和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②提高工人待遇及福利,改善其工作环境;③引进优秀技术人才;④改革现有体制,提高管理水平;⑤实现企业信息化;⑥发展深加工;⑦引进新方法、新技术;⑧加强员工培训;⑨降低设备维护和维修费用;⑩建立创新实验室;瑏瑡寻求与大企业的合作;瑏瑢普及可持续知识;瑏瑣投资多元化;瑏瑤磷矿伴生有益元素的综合利用等。针对每种方案进行可持续方向、柔性平台、利益回报的分析,各种措施分析见表4。分析各种措施后,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计划,见表5。
关键词: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
一、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煤矿山开采来说,机电技术作为矿井生产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煤矿山开采的各个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具有涉及面广、技术要求性强和特殊工作多等特点。随着采掘的深入,生产能力的提高,机电运输系统的战线逐渐加长[2],对我国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矿井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的新产品、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煤矿山机电使用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化大背景下,需要我们进行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不断细化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所以,加强该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就显得更加重要[3]。
二、煤矿山机电技术及其特点、要求
1.机电技术创新是煤矿山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矿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日益加快的社会市场需求,加快煤矿山的开采效率,提供煤矿山的开采质量,切实保证煤矿山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机电技术创新成为煤矿山发展的一大趋势。煤矿山的机电技术创新能够切实保证煤矿山施工过程的安全。安全性是煤矿山工作的重点,它危及到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煤矿工人的家庭幸福,在煤矿山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然灾害的侵扰,我们采用机电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对煤矿施工人员的影响,保障施工技术人员安全。此外,加强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劳动强度。煤矿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普遍应用之前,煤矿山的开采属于劳动密集性,主要以人力为主,运输设备、采掘设备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原煤的产量较少,不能较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煤矿山机电技术的创新大大缓解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煤矿山施工的劳动生产效率,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稳步增长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2.煤矿山机电技术发展特点
煤矿山机电技术是整个煤矿开采施工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煤矿山机电技术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综合性等特点。所谓全局性,是指煤矿山机电技术是整个煤矿开采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从全局的考虑出发,煤矿山机电技术的应用不是独立存在的,与整个煤矿开采工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相互的关联性,因此必须从整个施工工程的全体利益出发对煤矿山机电技术的利用和创新进行有效地思考和研究、。指导性,即监督性,是指煤矿山机电技术需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使得整个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过程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完成工程进行中的各项任务,此外,还能够及时发现煤矿山机电技术应用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调整。综合性,是指煤矿山机电技术的创新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支撑,从整体利益出发,综合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管理,确保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在整个煤矿开采工程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是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它即有利于市场竞争,树立企业形象,增强施工安全,充分保障工程的质量,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促进各项施工工作的平稳进行。
3.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要求
煤矿山机电技术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提高煤矿开采质量,增强煤矿开采安全、增加煤矿开采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来说是有具体要求的。首先,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必须具有高效性。当前,经济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对煤矿山的开采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煤矿山的经济效益,增强煤矿山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我们切实提高煤矿山的开采效率。其次,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另一个要求是安全性,这是各项工作进行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们增强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要求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二、煤矿山机电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对于煤矿提升设备来说,全微机监控的使用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了,它能够较好的确保提升机的施工安全性,从而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我国煤矿的提升多为全数字提升机,能够有效的实现重复性检测,还能够进行迅速和简便性的通讯。此外,对于矿井运输提升设备来说,为了能够满足长距离的连续输送,实现输送的可靠性、自动性和高效率性,我们通常采用带式输送机来完成,带式输送机已经成为当前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一个重点。对于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来说,我国的绝大多数煤矿都安装了这种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确保了井下工作的安全,但这种监测监控系统的敏感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创新中加强研究。对于井下智能设备来说,智能化的作业设备已经成为煤矿山采集过程中一项极其前言的技术,我们要切实提高智能化作业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实现使用的便捷性。此外,在煤矿设备的一体化和程序化方面,我国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一体化和程序化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创新和研究,不断促进煤矿山机电技术的程序化和一体化。
三、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
对于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来说,首先必须进行理论的创新,我们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研究,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逐步增强新技术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要逐步增强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专业性建设,尤其是专业性团队建设,要对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长期性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团队成员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将新技术应用于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实践中。要进一步规范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规范和流程,使得各项创新活动有章可循,进一步细化创新手段,使得创新成为一项专业性的常态化工作。要依照高效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工艺,切实提高煤矿山采矿效率,增加煤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小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我国煤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的支撑技术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特别是在煤矿山开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矿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日益加快的社会市场需求,加快煤矿山的开采效率,提供煤矿山的开采质量,切实保证煤矿山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机电技术创新成为煤矿山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从当前我国煤矿山机电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切实提高煤矿山的经济效益,增强煤矿山的市场竞争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不断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明.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应用.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第10期:21-24
[关键词]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0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9- 02
由于国内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之生产型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较为滞后,导致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十分落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难以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企业管理层难以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和远程控制。要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则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的执行效能,将信息化不断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1 基本建设目标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控以及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1.1 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安全生产各项活动、日常管理、监控、应急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交流和规范管理。
1.2 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监控,实现企业内部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重要部位的在线、实时监控,实现监测监控信息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1.3 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实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应急管理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管;实现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的科学管理;实现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预测预警。
2 建设原则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可以参考如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在线监测监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要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2)经济合理,整合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依托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促进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
(3)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3 基本建设内容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基础设施平台(环境设施、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和应用系统平台。
其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和基础设施平台均属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范畴,这里不详细说明。
而应用系统平台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涵盖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业务处理逻辑。包括: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在线监测监控管理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三大部分。
3.1 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资质情况、安全文件、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与处理、互动信息、安全考评等10个管理模块。各模块均设置可填报具体内容的功能,各级生产部门通过及时登录、填报相关信息与活动内容,将各类信息在系统中自动存储、处理,生成各种统计数据、报表和信息,便于各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和查询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状况以及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实现生产的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
3.2 在线监测监控管理
主要由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重点部位监测监控及重点岗位监测监控等3个模块组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程度,确定在线监测监控点,在作业现场安装视频头,采集图像信息,实现各级管理层对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实时监控,达到监测、预警和控制,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3.3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两个模块。应急管理模块:收集企业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培训、应急模拟演练、应急专家以及出险情况等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实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培训、预防性检查等日常管理功能,提高对应急资源的管理水平。应急救援模块:收集企业应急值守、应急响应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等相关信息,在应急指挥大厅,实现应用软件、音视频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总体应急协同指挥能力。
4 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关系
4.1 与ERP系统的关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初步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并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数据量,可以将数据通过ERP中的“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安全整体情况,通过数据逐级钻取,找出数据背后实际联系,从而有效改进安全管理。
4.2 与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关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管理、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在线监控、生产过程信息管理。
关键词: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井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6
1 引言
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锡集团)是集采、选、冶、深加工于一身的大型联合企业,现有资产总额达55亿元。下属设立有30个厂矿、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池市和来宾市。而我们铜坑矿作为华锡集团的主要出矿单位,不仅是中国有色金属大型地下矿山,更是世界罕见的锡、锌、铅、锑、铟、银、砷等多金属群生富矿区,被誉为“矿物学家的天堂”。作为大型金属地下矿山,我矿共有三井一斜4个井口,井下分布6大中段及各级小中段,为了保障我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及各项设施的管理,并根据2011年国家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国家规范要求,及时建立并完善了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紧急避险、供水施救、压风自救六大系统,利用最新的电子化手段,使我矿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在达到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满足本矿山的实际使用需求,解决铜坑矿井下安全监测和管理问题。
而我作为直接参与铜坑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三大系统建设工程的人员,将浅谈此三大系统在本矿中的安装及实际管理应用。
2 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三大系统的施工概述
经过前期各家厂商及设备的比对及测试,此井下三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工程由铜坑矿及长沙科瑞德电气有限公司联合施工完成。主要的关键工序包括:一、打线缆/装置固定孔,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对井下各个无线基站、千兆工业环网交换机、环境监测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信号转换器、IP电话安装具置,在井下用油漆做出相应标记后,进行打孔,打孔类型分为线缆固定孔及装置固定孔,总计14686个;二、线缆铺设,线缆铺设包含电源电缆和光缆。光纤环网从调度室起始,从斜坡道下至355中段,沿人性斜井下至305中段,经305中段延伸至东副井码头门,然后沿东副井往上返回至调度室,构成系统主干通讯网络,系统主干网络中,井下安装6台千兆环网基站,调度室安装1台千兆环网基站(千兆光纤环网是为了消除光纤网路中任何一条通讯链路出现故障,导致多台网络设备出现网络无法连接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实现网络冗余的目的);三、光纤熔纤,主干环网和中段水平均采用热熔接方式,熔纤点数1656个。CRD-706无线基站、CRD-708无线基站和环网交换机与光纤的连接均为对色直连;四、设备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3 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三大系统的软硬件特点
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硬件:在355、405、455、505四个中段,共计安装18台环境监测监控检测器,其中包括一氧化碳检测器7台、二氧化硫检测器7台机风速检测器4台。
该系统软件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采集检测器监测的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图表方式显示数据与设备信息,方便监控人员进行查询和统计;当检测器监测的环境参数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时,系统将以声光等形式报警,提醒井下及监控中心的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应急处理。井下环境监测系统软件包括六个模块:数据采集分析模块、报警查询模块、历史查询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实时监测模块、显示界面模块。整体显示界面分为左侧树状图、主窗口显示各基站通道的监测内容及状态和结果、界面下方的监测实时图则反应监测量的变化趋势,极为便于人机操作显示。其中,在报警查询模块的界面中,报警查询记录可按平面名称、基站名称、通道编号、报警类型和处理类型等条件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将显示在主窗口的表格中,右键点击表格,还可以解除表格中未处理的报警信息,避免了过多的报警信息冗余。在历史查询界面中,监测数据可按平面名称、基站名称、通道编号、时间等条件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将显示在主窗口的表格中,此外,还支持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导出及数据直接打印功能。
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硬件:在主斜坡道、各井口、255、355、386-364、396、405、422-450、455、470-200、483、505十一个中段,总计安装180台无线基站CRD-706/708N,定向天线169套和标识卡1980张。矿井人员配备无线定位标识卡下井,当人员经过井下分布的无线基站附近时,其标示卡信息被无线基站捕获,并通过网络传送到调度中心的人员定位系统服务器中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客户端随时掌握井下人员数量及分布状况;查询下井人员入井、出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矿山进行更加合理的人员调度和管理。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等信息,掌握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其软件功能模块共有五大模块:一、实时监测模块;二、查询模块;三、管理模块;四、监控模块;五、设置模块。其中最主要的模块为查询模块,其中包含7项子模块,分别为报警查询、轨迹查询、井下实时概况、下井统计、基站配置查询、历史查询以及员工信息查询子模块。在各查询模块的显示界面中,不仅可以清晰、详细的显示每个中段内的基站状态、员工基础信息等,还可以对单个员工轨迹进行相应的轨迹动画回放。
通信联络系统由有线和无线通信联络网络组成,在井口、码头门、井下运输调度室、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水泵房、主要通风机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提升机房、井下爆破器材库等地方共计安装了36台IP电话以及5台WIFI手机。该通信联络系统软件具有调度子模块、监控子模块、呼叫及通话子模块、管理子模块四个功能模块,使用国际标准的IP协议,实现呼叫、禁言、强插、强拆、代接、监听、组呼、群呼、通话拨号、来电接听、多线路切换、系统管理、分组管理、账号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
4 定制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三大系统
由于是与长沙科瑞德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项目工程,在其整体提供的软件基础上,根据本矿领导及广大员工所提意见,在井下的硬件设备中,我们给所有无线基站全部贴好编号进行标示,按我矿井下实际环境调试每个基站的信号强度。在软件使用中,不断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这些建议,在软件中添加了考勤查询,统计员工信息;修改报警提示界面,当出现按钮报警时,系统自动弹出提示窗体,显示报警人员信息和当前报警位置;修改系统运行参数,盲区报警时间为6小时,工作超时报警时间为16小时;增加轨迹寻找函数,解决WIFI卡轨迹不连续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系统显示界面中提出在各中段的图片上注释主要地点;在定位地图上,将一些处于重要地点的无线基站名修改为矿工熟悉的地名;将各个中段巷道颜色修改为白色,修改无线基站图标尺寸,与巷道比例协调,保持基站功能并允许隐藏图标;在各井口的大屏幕界面中,延长矿工照片显示时间,加大照片显示框等,使系统建设在达到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满足本矿山的实际应用需求。
5 结束语
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三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工程系统,我们必须针对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系统做出相应的变化,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我矿的可持续安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GB 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2]程国奇,付春兴.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D].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