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实训实验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Multisim;LabVIEW;电子实训实验;联合仿真;数据交互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55
0 引言
对高等工科院校来讲,实验室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学生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在实践教学中,仪器设备缺乏和学生人数多是一个突出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法应用到很多高校的教学当中。本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表述所传授的内容,展现电子实训项目中的基本电路,方便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演示,突破现有实验状态的束缚[3],而且实现了“实验室”走进课堂,“仪器”搬上讲台,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仪器操作和电路原理,对电路实现过程细节进行放大,加深实验的理解和消化。本项目还可以实现线上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实验网站,对相关电路进行自学,可以与教师的线上沟通,师生交互更加方便,更及时的反馈当堂学习情况。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新颖的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W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 实验平台的设计思路
本文采用两种软件进行设计。Labview2012的图形化设计能够提供简单的操作界面和使用平台。Multisim2013自身提供各种电路元件,方便对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同时具有与labview通信的功能[4-6]。本系统使用两款软件,建立了集用户登录与管理,实验仿真、报告提交与修改、线上自测、网络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技术实训实验系统,实现了Labview与Multisim的联合仿真[7]。
2 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1 用户管理及登录
本文将用户登录界面作为主界面,其余部分作为子程序进行嵌套。主界面主要实现对用户的安全管理,即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方可查看个人信息和使用系统。登录界面分为教师登录和学生登录,不同人员的登录显示不同的操作模块。
2.2 提交报告和修改报告
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和实验的结果写入提交报告的模块中,被提交的实验报告存入数据库;同时,教师则可以在修改报告模块中调用数据库中的实验报告,实现对报告的阅读和修改。
2.3 实验操作
学生实验部分主要是针对在电子实习中的基本模块电路,这些电路也是模电中的经典电路。该项目中,主要涉及4个电路实验,主要是采用labview中的选项卡的思路,配套的有该电路的原理介绍,参数设计要求等。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仅仅是做实验而做实验,更加是做到懂实验而去做实验。
2.4 线上自测
本系统所述的实验系统还具有线上自测的功能。学生在自测时,随机抽取规定数目的测试题形成一份试卷最终统计成绩并存入数据库。
2.5 网络
本系统还采用WEB技术搭建仿真实验平台,用户可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输入网页网址来访问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学习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登录网页网址,学习相应的知识。
2.6 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
该系统涉及到数据量很大,所以需要建立数据库[8],本系统中采用的数据库连接工具是labview中的LabSQL功能,它能很好地将数据库中的内容与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在用户管理和登录模块,自测题模块等都用到了数据库。
3 结论
系统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将电子实习的内容从电路板搬到计算机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一定的作用。该系统集合了学生信息管理和作业报告的功能,方便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信息的掌握和对课堂效果的实时反馈,学生实习报告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批阅和点评,实现无纸化教学的转变;系统加入网络访问的功能,课堂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实验,方便学生随时的预习和复习;增加学生自测题系统,简化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JEFFREYTRAVIS.LabVIEW大学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黄奇瑞.基于Multisim和LabVIEW的比例运算电路联合仿真[J]. 电子测试,2015(17):58-60+75.
[3]周艳,陈永建.基于LabVIEW和Multisim的虚拟电子实验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1):70-73+36.
[4]谢颂民.基于LabVIEW和Multisim电子电路远程虚拟实验室的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5.
[5]陈海生,王峰,郭晓云,邓锐,陈亮.一种LabVIEW和Multisim联合仿真的方法[J].电 气 电 子 教 学 学 报 ,2014,36(02):118-120.
[6]于文波.基于LabVIEW的电工实验辅助教学考试系统设计与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07(01):122-125.
[7]唐亚鹏,侯媛彬.基于LabVIEW的实践教学平台与Access数据库的开发[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05):219-222.
[关键词]实践教学 电子实训 仿真 教学改革
不论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还是从培养过程的具体分析看,在各种质量衡量指标中,我国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都相当突出[1]。而电子实训,作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2-3],学生通过该课程以获得电子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大三、大四阶段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更为毕业后从事实际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EDA仿真技术是从事电子设计的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很多课程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等都通过引入或加强EDA仿真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4-6]。但是,传统的电子实训教学过程却忽视了仿真技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国计量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推行教学改革实践,将EDA仿真技术引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介绍
电子实训课程采用集中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安排如图1所示,实习前期安排了基本技能实训,包含焊接训练、仪器仪表的使用训练及基本电子元件的识别、检测及使用训练;中后期阶段采用项目化实习的方式[7-9],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多个实训项目供学生选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训中又增加了设计环节[10],鼓励他们对现有的项目进行优化和改进,比如设计一个有源滤波器,并在电路板上实现以取代项目中的原有的无源滤波器,或者重新设计电路中的元件的参数来改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或者改进单片机中的已有的程序等等,以上是开展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基础;学生也可以自立课题,自行查找资料、购买元器件,装配、焊接与调试直到完成自立项目。
图1:改革之前的教学内容
虽然电子实训课程多年来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⑴实训过程尤其是在设计环节,存在元器件浪费严重的现象,学生用错元器件的情况时有发生;⑵学生只关注了“动手”,而忽视了“动脑”,对项目的理论理解不够深入,在电子产品调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出现问题后,只看到表象,没有通过现象看本质,不会从原理层面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充分提高;⑶实训课程对后续课程不能更好地铺垫和支持。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将EDA软件仿真技术引入到电子实训教学中。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实施和心得体会
1.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⑴遵循“电子实训为主,EDA仿真为辅”的原则。不能把改革理解为两门课程的简单合并,由于课时所限,这在教学实践中也行不通。引入EDA仿真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子实训教学,所以在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都要分清主次关系,不能喧宾夺主;⑵对EDA仿真教学内容在难度和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要紧密结合电子实训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电子实训的要求即可。
此外,教学过程中,结合两门课程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施
在总课时不变,教学内容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电子实训的教学顺利完成,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电子实习指导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电子实训的课时总量不变,引入的EDA仿真教学和实训占用其中10个课时左右,教学内容上要“精”而非“全”。两者在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交叉进行、有机、有序地融合在一起的。
图2: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
在项目化实习之前,教师先指导学生对所选的项目进行EDA仿真实训,用软件设计和仿真,待仿真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后,再动手焊接、安装与调试该电子产品。以实训项目“红外心率计”为例,学生先在计算机房用软件Multisim或Proteus对该项目进行仿真成功后,再到电子实习实验室进行该项目的实际制作,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并对电路板上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调试,最终完成实训项目,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此外,对于涉及项目设计环节以及自立课题的学生,也都要求他们先用EDA软件设计并仿真成功后,再在电路板上实现。
这项教改课题开展以来,虽然增加了实训内容,但电子实训的课时和之前相比不但没有感觉紧张,反而更显宽松。学生在EDA实训阶段对项目的理解更深入了,掌握了其工作原理,熟悉了产品中所用的各元器件的型号和参数,在动手去装配时出错的几率降低了,调试中出现问题之后,也会主动从原理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节省了很多实训时间。
(2)改革教学方法
在不同的实训阶段,指导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EDA软件仿真部分的教学,结合软件教学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将软件的使用方法、要点提前录制好,并配以讲课音频;将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集中编入电子文档中。把这些教学资源连同教学课件都存放在教学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供学生随时查阅,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原有的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将EDA的考核成绩纳入其中
图3:改革前后成绩评定对比
在考核部分,EDA仿真考核与电子实训的实践动手考核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同一考核项目不同的考试形式,前者是在计算机上设计、绘图、仿真后,再到实验室把该考核项目的实际电路板焊接、调试成功,完成后者的考试内容。改革前后各部分成绩在电子实训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其中EDA考核成绩占10%。
3.改善教学环境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指导教师的队伍存在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教师对EDA软件不熟悉,整体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安排教师定期外出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学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
(2)大力推进实验室硬件、软件建设
及时更新计算机并定期维护和保养,升级EDA仿真软件。
(3)改版已有教材,丰富并改进教学课件和学习资源
改进原版教材,增加EDA软件仿真的内容,并编制相应的实验报告指导书;整理EDA软件仿真方面的学习资料,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三、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实施这项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1.降低了实验成本
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电路参数的调整来达到较好的仿真结果之后,再在电路板上来实现,减少了之前没有引入EDA软件仿真时学生经常需更换电子元器件的现象,从而大大节省了实验成本,对于实训中的设计性环节,效果更加显著。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理论知识
在实际动手搭建电路之前,学生还没有见到电子产品的实物,而引入EDA软件仿真之后,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绘制电路图,仿真后就能看到电子产品的运行效果,对于后续的动手实验充满了极大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
3.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培植了学生的EDA的概念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电子实训是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在该阶段引入EDA仿真软件的教学,可以将EDA的概念提早植入学生心中,对于大三、大四阶段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4.提高了电子实训的教学质量
针对某个具体实训项目,学生已经在电脑上设计、仿真通过了,对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中涉及到的电子元器件的型号、类型及参数都非常了解,可以高效地完成实际电路的焊接、装配及调试,出现问题及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即使出现问题,很多学生也能很快地独立解决。在规定的教学课时里,虽然教学内容增加了,但教学质量却提高了。
5.能把工程训练中心的计算机房很好地利用起来,提高了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6.教学评价
通过对已参加过实训的学生进行追踪问卷调查,并沟通后续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均表示学生能很快适应后续EDA课程的教学。
四、结束语
此项教学改革在中国计量学院实施已有一学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针对不同专业,在教学中没有区别对待,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实施分类、分级教学。
项目: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校级教改课题(实验专项)
编号:HEX2012083
项目名称:电子实习EDA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21(1):52-56.
[2]蓝慕云,肖君,廖中熙,等.电子工艺实习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63-365.
[3]魏克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74-76.
[4]王波.“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21-127.
[5]石静苑,程继航, 李井泉.EDA 技术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55-256.
[6]王心红.仿真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3(2):179-180.
[7]林志东.以“项目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 2009(3):36-37.
[8]周建惠. 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6):85-87.
[9],孙莉,李荔. 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2(21):82-8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04-02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实验仪器操作按钮多、操作面板连接导线多,概念抽象,基本理论难学、难懂,难以快速掌握,因此,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没有积极性,学习主动性低。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该课程的主要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来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新产品研制和开发能力上。因此,实验课程的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由于知识结构和文化程度不同、基础理论水平的薄弱,面对复杂仪器操作面板,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实验教学模块化
实验教学模块化,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也是实验教学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课程包含着“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大课程的内容,该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在教学中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成熟的实用电路,只要将实验项目模块化,在内容上分层次,通过使用实验电路模块,调整和设计做成应用较强的装置。以此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理论在实践中的整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合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的电工电子实验室,主要是面向全校各工科系、部的电类工科学生的实验与实训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着部分成教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教学的项目进行了模块化的尝试,在形式上项目模块化,在内容上分层次,根据各系部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针对专科、本科、专升本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而设置的,这就如同饭店的菜单形式一样列出实验项目供顾客选择,学生就是“顾客”,实验室教师就是“厨师”。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自助和辅助”,“开放和集中”的预览方式,并配有网络视频和Multisim2001仿真软件以及各种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课余时间”给他们做一些简单实用电路,并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利用Protel软件设计PCB板,制作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声光控制电路,组件(SMT)收音机,增加学生在实验课的兴趣,这些内容纳入总成绩的考核中。
二、实验训练基础化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作用是使学生有机会参加科研活动,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满足我院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要求。
首先,我们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解析电子器件,从感性和理性上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引进一些新设备,对实验中所用器件如:贴片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器,红外器件,光敏,发光装置等器件逐一介绍,使学生从基本的训练开始,把书上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
其次,通过组装、解剖七管(分立元件)超外差半导体收音机电路中放大电路为例,通过半导体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得出放大的概念和本质,理解微弱信号的放大及信息的传递,使学生真正掌握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以实验实践改变以往学生为完成实验任务而学习的被动状况,引导学生完全投入到实验探索和研究中去,真正体会到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实验,没有实验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第三,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电路,为学生参加电子竞赛铺垫基础。适当的时候还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企业,根据企业项目进行模块化研发,从电路原理设计、画PCB板、焊接、实验调试到完成产品所需的功能要求,这个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通过这种企业实践的锻炼方式,让学生得到了较多的实际设计经验,学会对各种电子电路的正确分析,巩固对理论知识理解。另外,通过创造条件允许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设计过程,体会到实验设计者的思想,辅之以精心策划的实验过程,努力改变以往实验呆板无趣的状况。
第四,剖析分立元件电路的同时,更注重集成电路的应用。强调集成电路的外特性,注重实际应用的效果。强调单元电路和整体电路相结合,理论电路与实际电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并利用触发器、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运算、计数器等设计一些实用强的电路,注重各单元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外特性,各参数的调整、测量,最终完成实验所要求的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学会、完成”。同时结合学生的课程设计,逐年更新实验指导书,完善实验器材,使得实验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要达到使学生看懂电路图、会选择需要的电子元器件、计算、确定电路基本参数的目的。“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实验结果独立分析、判断和评价。“做到”会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答案,掌握常用基本电路调试的一般规律,具备初步的安装、焊接、调整、测试、修理等操作技能。另外,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严格把关。要求学生对预做的实验项目要拟定实验方案和详细的实验步骤,并写好实验报告与总结。使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三、实验考核多元化
以往的电工电子的实验考试只作为理论考试的辅助课程,考试成绩不纳入总成绩,只是理论成绩的一个参考,而理论课老师在课程结束后一般是按照“两头尖”(即成绩突出的和最差的两端)的方法计算平时成绩,其中中间的成绩则是估计或者通过理论考试考核,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够重视,教学质量也就自然难以提高。因此,将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分开,并将实验考试结果作为期末的总成绩。将会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重视程度。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技能。
实验报告也是实验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生实验效果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和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学生在实验报告只是原封不动的抄写实验指导书,缺少应有的思考环节,那么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后,发现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或者验证理论的计算,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书写技术文档的能力。为以后书写技术文档奠定基础。在写实验报告时应该真实、客观、准确的反应实验内容,要求原理正确、表达准确、纹理清晰、图表完备、数据真实。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六个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记录分析及实验总结。其中,前面四个部分可以参照理论教案和实验指导书,而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记录是试验最为关键的部分,实验数据是实验的第一手资料,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要求,清晰准确的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是分析实验结果及对实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不能捏造和随意填写实验数据。而实验总结也是实验环节重中之重,是实验课程的精髓,是学生可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实验总结是学生技能得到提升的表现,没有总结分析就达不到实验的效果,不能分析试验数据,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加强对实验原理、规则和实物实验操作要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化,完善实验教学的改革和考核制度,把实验改革和考核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2012年12月在北京,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合各省教育厅举办的,七届“中国航信杯”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决赛,我校学生获国家团体一等奖1项,和国家个人二等奖3项。这也能说明通过对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声岚,刘电霆.改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3,(3).
[2]刘凯,牟晓枫.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环节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和教学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在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下,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期间也暴露出了很多漏洞和不足。电工电子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前实验教学的弊端日渐突出,亟待采取恰当措施加以完善。
2.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现状
2.1 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学习兴趣低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的实验教学中各位任课教师普遍缺乏对教学的创新性研究,而学生们也相对的学习兴趣较低,缺乏学习主动性。因而,这样就导致了中等职业院校的实验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任课教师缺乏对教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设计犹如“走过场”。各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将实验的内容和各个步骤流程都设计的很详细,以致于学生们去做实验时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得出结果。这样所谓的实验教学也就成了理论课程的简单验证和补充,一来实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被忽视,一来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得不到有效锻炼,也无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上种种都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都是相违背的。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加之电工专业本来就让很多学生心里犯怵,实验教学又设置的如此枯燥和程序化,因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甚至出现部分的厌学情况。
2.2 相关经费不足,实验教学基础条件有待提高
就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来说,目前,各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现象。因而,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也不尽完善,各种基础条件也有待提高。究其原因,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主要是源自我国不断增长的对电工人才的需求和各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扩大的招收学生人数。近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场地、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甚至是实验课任课教师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滞后和短缺。这种现状亟待改善,否则将质量难以提高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
2.3 实验教学无差异性,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无差异性,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发展要求,不能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的现象。相对与各个学生来说,他们的入学基础条件及目的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能是为了参加对口高考,有的则单纯是为了就业,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中考入学成绩可能差很多,基础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进入学校后,分配班级时却不能有效的进行区分。因而,在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中相对同一个实验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偏简单,基本不用动什么脑筋就会了,有的学生则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
3.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措施
3.1 更新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实验教学
各任课教师要提高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效率就必须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际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不断创新实验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首先任课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可以适当结合多媒体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对抽象难以理解的实验进行直观的模拟。这样一方面课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任课教师应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实际的实验教学中。
3.2 加强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条件
面对当前社会对技工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和中等职业院校不断扩招所导致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或不足的现状,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对学校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教学条件。具体来说,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实验场地使其标准规范化,努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电工人才。结合目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体系和主要内容,各学校应主要建设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工厂电器与电机拖动实验室、制冷实习室、PLC实验室、音视频实验室、多媒体应用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等。[5]
3.3 科学分配各项比重,完善实验课程成绩考核制度
最后,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各任课教师还应致力于科学分配实验课程内部各项所占比重的研究,以期完善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制度。这样,既凸显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们认识到动手实践做实验的重要性,督促其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实验课。具体来说,当学生们学完电工电子实验课要为他们评定成绩时,任课教师应极力改变以预习和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评定依据的现状而应以实验教学中学生们的表现和记录等作为主要依据。因为预习和实验报告都是在课下完成的,并不能很好的测评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比如,任课教师可提升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例,比如70%,剩下的30%成绩可通过期末最终考核来完成。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提高当前电工电子的教学有效性显得非常必要。直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现状,各位任课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班级实际情况,时刻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相信在各任课教师的不断钻研与改革之下,一定能全面系统的提高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对业务能力精湛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彦玲,苏盈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86-187.
[2]杨玉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J].考试周刊,2009(21):17.
[3]李先祥,邝小磊,罗中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1):201.
[4]何苏勤,汪雪琴,张新莲,钟庆宾.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 (11):77-7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趋向多样化,强调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基本技能、技术培养,回归工程教育(工程教育已经列入我国职业化教育重点发展方向),在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工程实践教育方面愈加重视,但没有比较成功的模式,还处于由过去的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基本技能、技术培养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怎样在强调通识(才)教育的同时,解决好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培养的矛盾,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今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着重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1 创“新”观念,明确目的
创“新”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树立适合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学理念,并积极地与国家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相辅相成,不断改革与更新。
(1)在工程教育中,如何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是很重要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贯穿整个本科教学之中;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实验平台,使学生们能够在学校期间就初步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经验。
(2)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要求,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确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施途径。根据一些新课程实验的经验,吸收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果,进行多元的实验教学模式。确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载体”,即“开放实验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开放的实验内容”就是工程实践活动的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到实验室来开展实践活动;增加研究性,创新型实验课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
2 实验室开放的目的
衡量高校对社会的贡献不是科研搞了很多,学生招了不少,重要的是高校如何育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良好过程。
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坚持以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提高三者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实验知识创新、实验技术和手段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宗旨。实验室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开放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的深入和发展,也是实践教学手段的进步和提高,同时对培养高素质的理工科工程型人才具重要意义。
3 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是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深入
长春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自从2010年以来,致力于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了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实验室开放教学,这种开放式实践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特别是在电源设计、红外线无线收发电路制作等综合实验方面丰富了同学的理论水平,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多年来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给学生进行兴趣爱好、工程实训、科技制作等活动建立了平台,并与社会实际接轨,为社会保障服务。
(2)在新形势下,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特别是吉林省高校强省政策实施,高校实验教学设备得到充分的保障,开展实验室开放教学活动,使这些设备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型的实践平台。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师,应是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实验人员。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结构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也是必然趋势。
(4)实验室开放效果的进一步拓展
1)是对长春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及深入;
2)是以“学生为本”的具体实践,也是因材施教更好的方式;
3)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的各项资源,为同学们所应用;
4)能够提高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思维观,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意识。
4 培养工程型人才,建立实验室开放的良好机制
4.1 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
(1)面向全学校的本本科生进行验证实验教学;
(2)面向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
(3)面向电气、电子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进行学科竞赛、创新实验;
(4)面向学科建设,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4.2 制度保障
(1)遵守具体的开放实验时间和完成的实验内容;
(2)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
(3)实验前必须进行具体实验项目的预习;
(4)实验室要填写实验记录和设备使用情况记录;
(5)认真完成实验项目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
4.3 组织形式
(1)在规定时间内公布具体的实验项目内容和实验进行的时间;
(2)确定参与实验的学生信息并发放实验指导书;
(3)按照开放的时间和实验内容组织指导实验,并批改实验报告;
(4)负责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
5 实验室开放内容的总体设计
5.1 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方法
按照基础型实验、应用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基础型实验,应用型实验统一式管理、细致式教学;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集中式管理、引导式教学;创新型实验开放式管理,启发式教学”等管理模式,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实验等系列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为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验,电路由学生自行安装与测试,培养学生电子器件基本应用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能力,培养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电路的规范安装与测试方法,授课与训练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的兴趣。
(2)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为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采用CAI课件,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以中大规模器件为主,培养学生进行各种电子电路设计、装配与测试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包括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信号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鼓励创新与突破。
(4)设计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与电子信息学科相关的科研课题或学生自拟的课题。要求学生自拟设计方案并自行设计电路,应用新技术、新器件,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与新技术、新器件应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发表研究论文。
5.2 实验室开放具体实践教学科目的建立
第一部分:电工原理类。实验内容安排如下:(1)叠加定理研究;(2)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转移参数测定;(3)直流双口网络传输参数的测量;(4)负阻抗变换器测试方法研究;(5)电源等效变换及最大功率传输特性研究;(6)互感电路的耦合系数测量;(7)单相铁心变压器特性的测试;(8)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9)Y/变换电路研究。
第二部分:模拟电子技术类。实验内容安排如下:(1)三极管特性测试;(2)射极跟随器;(3)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4)基本运算放大器的应用;(5)波形发生器;(6)OTL功率放大器;(7)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8)八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9)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
第三部分:数字电子技术类。实验内容安排如下:(1)移位寄存器及应用实验;(2)并、串行数模转换实验;(3)数据选择器及多路开关实验实验;(4)并、串行模数转换实验;(5)555时基电路综合应用;(6)节日流水灯的设计与制作;(7)电子秒表实验;(8)红外线无线收发电路制作;(9)抢答器实验。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实验设备;航空电子专业;实验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67-03
一、引言
航空机务维修工程是应用多学科知识,从事复杂系统的运行、维护的工作,内容涵盖相关理论、工程技术、技能、规范、流程、人为因素等,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及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随着民用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要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要求学生不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应注重对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航空机务维修人员而言,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根据民航发展对航空工程机务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是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建设背景
目前,民航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与航空企业的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满意的“产品”。中国民航大学作为国内民航特色专业门类齐全的唯一高校,在硬件设施及专业教师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民航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1-5]。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造集系统性思维养成、工程实现意识锻造、创新精神激励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环节探索国际合作、企业参与的工程训练模式,建立了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民航大学历来重视实验教学改革,2011年,学校了《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到2020年基本形成凸显中国民航大学特色的以工程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树立“大工程观”为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工程实验能力。多项举措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建设,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思路
遵循“面向机务工程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航空电子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思路,是构建层次完善、结构合理的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航电一体化实验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团队协作、环境意识的综合培养,加强学科交叉和特色专业综合,借助航空机务专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实验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新的实验体系体现了以下特征。
1.构建航电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层次和类型,以飞机系统基本构成和原理—飞机电子电气设备单元设计—飞机电子电气系统测试、维护与综合应用为主线,建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单元到系统,涵盖知识、能力、素质,航电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学科专业设置综合化的条件下,探索提高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柔性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基于“大工程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工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综合工程能力为宗旨,调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
3.加强学科交叉和特色专业综合,借助航空机务专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实验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建设国内领先的航电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使跨专业知识在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实验平台上完成系统性实验教学。将科研成果与特色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研发先进系统性特色专业实验实训装置,构建航空电子维修模拟环境。充分开放和共享专业实验实训资源。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建立航空维修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4.建立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机制和管理体系。建设系列课程下的实验技能综合评价机制,按逐级达标要求,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理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将个人能力考核与团队成绩相结合。
四、建设内容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航电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面向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一条主线、集成四大类实验。
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和服从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之上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任务紧密围绕飞机系统基本构成和原理—飞机电子电气设备单元设计—飞机电子电气系统测试、维护与综合应用这一主线,并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航电一体化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归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验和行业实践四大类。按照实验阶梯型层次规划和设计,配置了课程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行业综合维修实训。航电系统综合实验和综合维修实训则建立在网络互连的平台基础之上,打破专业壁垒,构建的开放式实验项目。
突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构建了以实验目标为导向、实验内容为载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实验内容与科研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并注重其趣味性、工程性和探究性。突出系统级实践训练和新技术实验,实验体系设计如下:(1)层次一: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电子专业基础课程中各课程对应的实验环节,是专业基础性实验,一般作为验证专业基础理论的实验阶段,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2)层次二:专业实验。从这一层次开始逐步体现了CDIO工程教育思想。专业实验包括航空电子、特色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及涵盖航空电子、电气、机械和发动机的综合维修实训。通过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实地构思、设计、实现与操作的工程实践应用与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专业实验教学注重工程实践训练,特别设计了综合维修实训,从制作电子钟、飞机防撞灯控制等小系统的基本工程技能训练到特色专业课程实验,再到综合维修实训。(3)层次三:创新实践实验。创新实践实验主要给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创新实践实验室,学生开展创造、创新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和智能车竞赛等活动,并参加科研课题的申报及研究。通过加大对实验室的开放,建立科学的课外活动体系,与课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以工程观学习专业知识,从系统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由课题需求引导学习、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良好地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层次四:行业实习基地。行业实习基地利用校外机务维修资源,建立天津航大雄英行业实习基地,其内容涵盖从飞机电子、电气各系统原理、构造、运行性能及其维护技能实习等多个环节,其中尤其强化了特色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有效的专业维修基础实习和系统维修实习环节。
将工程实际贯穿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促使学生带着工程问题进入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入学阶段树立工程创新意识,对他们整个培养阶段的创新能力和成就极为重要。民航机务工程师维修技能的高低关系到维修人员能否尽快上岗,能否达到维修质量,是尽量减小维修差错的关键。在认识实习阶段,要强化行业及对人才需求的综合能力要求,除了有很重要的工程实践技能之外,还要学生了解航空法规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对机务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机务维修实践》课程是与民航维修联系最紧密的实践课程。同时,《机务维修实践》课程的培训内容按照民航局CCAR-147法规技能培训标准制订。具体实验室建设如图2所示。
2.考核方法与实验成绩评定。(1)实验过程结构比例考核方法。为使综合性实验的考核环节贴近工程实际,尝试改变以往以实验态度和实验过程为主,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课程专长加以考核和评价,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验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学生也可以自评、互评等方式实质性地提出实验过程考核结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成绩评定,自主建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品格的塑造,实现育人的目标。(2)团队(与个人贡献)加权考核方法。由团队共同协作完成的实验教学项目,采用新型的答辩考核方式,由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组成课程考核委员会,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加权考核。考核委员会对团队角色贡献予以评价,得出每个学生实验的总评成绩。实验实训项目和开发创新实践项目的阶段工作研究报告,亦可以作为课程考试部分成绩或设计性实验、综合维修实训成绩等。
总之,评价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是相配套的。大部分课程的成绩应由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做实验的质量、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合理和综合安排实验实训整个过程的各项成绩所占的比例,突出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克服困难完成实验。实验中既提倡小组合作,又鼓励他们独立研究。
五、结束语
在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良好环境下,经过三年多来中心教师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实践教育教学思想,重构了实验课程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主持了9项省部级教研项目,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有的建设成果及优良的天津市航空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体系建设历时三年,实践证明在下列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1.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例如:学生利用本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资助,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创新实验室提供的条件完成多项科技项目制作,设计方案新颖实用、富有创意,说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进取心,综合应用已学知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自主选择开发课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如学生参与的自行研制的教学设备,已用于本专业综合课程实验中。
3.优秀学生自愿参加老师科研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多。在近年举行的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专业学生获得多项全国和赛区的奖项。
参考文献:
[1]马庆龙,李赵红,朱明强.大学生创新型实验室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86-87.
[2]石光明,王松林,周佳社,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4):28-30.
[3]肖看,尹仕,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79-82.
[4]杨拴科,马西奎,刘晔.创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67-70.
关键词:电子专业 现状 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面广, 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目前, 传统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电子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当前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子类知识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 数字产品广泛应用, 数字电路逐渐替代模拟电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因而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为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的压力。改进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的教学,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已刻不容缓。
一、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从当前的中职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现状来看,其合理性有待增强。目前中职电子专业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对枯燥的理论课程的设置,干涩难懂的理论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当他们走出校门,便会难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另外,关于与理论课相对应的技能课,其课程设置也多是多年前的老课题,对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的关注不够,无法体现电子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2.课堂教学方法科研缺乏创新性。一方面,从目前的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仍有较大影响,授课方法老套、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较大程度地存在,使得课堂教学不能适应新模式下电子教学形势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仍倾向于“粉笔、教案、黑板”的传统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泛滥,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研究,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昏昏入睡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不够及时。不少中职教师在对电子科技新知识和新理念的接受上存有惰性,对于企业对电子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最新特点了解不够。
3.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增强。中职生是特殊的群体,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在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情况下进入中职学校的。进入中职学校后,这些学生一方面心存不甘,消极接受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现实;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对中职的电子专业课程学习往往存有顾虑,在学习中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对教师的课堂讲授不够主动积极。因此,中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加之教师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作用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发挥较低,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地存在。
4.电子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教师配备方面还很缺专业电子教师、电子实验员。譬如,我校电子专业的教师不但担任多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还担任电子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两头都忙不过来。在设备配备方面,实验仪器和器材不足,而工科教学投入很大,很多学校都是有心无力, 到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教学设备不是旧的就是坏的,很难进行电子实操教学。
5.实验、实训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意愿不强。学生对实践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好,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因而对实验、实训课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往往只是完全机械、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很少从整体上理解实验过程、主动钻研其中的问题,出现的各种故障也不会动脑筋分析排除,而是等着老师来解决。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干脆坐等别人做完实验后抄写别人的实验报告,有的则漫无目的地把玩、损坏器材。
二 新形势下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学课程体系。中职教学的目的应当具有针对性,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因此,其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当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对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而言,首先要做的是改革课程的设置,调整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使其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相一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摒弃传统的模式,重点突破课程死板的问题。同时课程的设计要以时代为背景,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中职学生而言,要掌握电工等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线路的安装和维修,以及变压器、电机、仪器仪表、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因此教学课程体系要和教学目标相一致。
2.提升电工电子专业教师的水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因为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一些技能操作不能独立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中职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因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就业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电工电子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操作,使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
3.设定目标,引发动机,树立自信。
(1)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引发学习动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才能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系,还必须主动了解电子信息行业的专业就业形势、产业市场需求的信息,了解企业对本专业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等等,以便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设定学习目标、热爱所学专业。
(2)传授专业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由于学生对课程学习普遍感到困难,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社会阶层背景和学习习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以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他们提供借鉴经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4.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1)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基础差,难以长时间专注听课,教师在讲授专业基本理论时,要善于借助实验教具进行演示,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应用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借助多媒体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效果,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例如,讲解555定时器的功能时,可以在电子教案中用一张张图片来演示对应不同的输入触发电平电路的输出状况,用不同颜色的0、1和箭头区别定时器内部RS触发器所处的状态以及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帮助学生理解555的功能原理。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应用在实验课中,如三极管的测量,教师讲解如何从外形上确定三极管e、b、c三极的方法时,用多媒体教案展示各种型号三极管的外观,可以缩短学生识别实物的过程,较多的时间用于实际测量,将注意力集中在测量方法及原理上,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与效果。
5.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除了理论、实验课外,还包括课程实践。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在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模式,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注重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营造一种师生共生共长的和谐状态,让教师、学生共同去研讨、探究、学习,使得师生都能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便于调整、补充、矫正,以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开展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冬玲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电器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2]蔡宁宁 新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10)。
关键词:电工实训;教学方式;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33
1 引言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要求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要尽多的掌握电工技能。而高校学生获得电工技能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来完成的。同时,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求速成,那么通过电工实训教学就可以快速达到这种效果,所以电工实训教学在当今教学体系中占据的位置是越来越重要了。学校开设的电工实训,其主要作用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环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形式,将课本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他们的电工技能水平,培养他们坚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逐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 电工实训现状分析
传统的电工实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训课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实训项目,整个过程中学生收获不多。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路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体现出来。
指导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不合理。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解决,而是直接替他们解决,这样就消减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实训内容缺乏吸引力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实训教学失去兴趣。我们不但要保留经典实训项目,但也要及时增加能够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实训内容。如果我们的实训项目一成不变,那么学生了解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将会严重受到阻碍,从而,他们对实训教学的兴趣将会慢慢消失。因此,为了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电工实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
3 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3.1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电工实训中,要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个观念放在第一位置,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手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3.1.1 因材施教
摈弃传统的“一视同仁”教学模式,采取以专业性质为标准来确定学生实践项目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电类、机电类、非电类等专业,我们要依据电工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适合相应专业的一系列实训项目,按照要求组织实训。根据每个班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再按照“基础实训、综合实践、开拓创新”分层次实训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相应的模块,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
3.1.2 引导式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通过授课,提出问题,知道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扩展电路,找到解决实训项目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做电机自锁运行实训项目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本项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项目基础上自己设计加一个指示灯,要求电机运行时,指示灯亮,停止运行时,指示灯灭,然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解原理,这种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充分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可以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从而改变了过去照猫画虎的老模式。
3.1.3 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手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些静态的、抽象的和比较繁琐的实训电路,我们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来解决。例如电路通电后,电流的动态走向在电路图里是看不到的,如果我们把图做成动画的形式,这样电流的走向就一目了然了。再例如在回忆和巩固原有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实训项目重现出来,每一次的重现,学生的领悟程度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其为课堂服务。
3.2 组织形式丰富多彩
3.2.1 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于部分学生很容易有懒惰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在某一个实训项目完成后,现场进行一次实操竞赛,然后将前几名同学的名单公布出来,让他们接受现实,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这样即可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考虑到有些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独立完成复杂项目的难度较大,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或由教师指定的方式组成团队小组,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谈论,取长补短,明白了1+1绝对大于2的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2.3 综合应用实训
我们要学会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摆脱“纸上谈兵”的魔咒,真真正正的进行实训训练,全方面检测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例如用PLC程序通过变频器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七步段速控制,这就要求学生寻找相关材料,选择合理方案,设计、安装并调试电路,填写报告等等,从而系统的进行电气工程综合应用实训。
3.2.4 课堂总结与成绩评定
课堂总结是电工实训的重要环节。每次做完项目,教师应准确、概括地总结本次实训项目。总结时要抓住学生课堂表现中的亮点,还应指出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提出修改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对本次课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操作技能的印象。最后,教师应制定公平合理的实训成绩评定方法,对每一次实训课进行考核,从上课听讲到实际连线,从实训过程的规范熟练程度到填写实验报告册的正确率等,都要进行公平合理的评定,并表扬实训中成绩突出的同学,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4 结语
通过电工实训改革,我们发现,本实训课极大地带动了学生选修电工实训的积极性,同时对电工实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眼见和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友爱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建文.高级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3,(16):163-164.
关键词: 宁夏理工学院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1.引言
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电类学科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实验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
宁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2月,前身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拥有自动化系、电气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等五个系,下设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目前随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升本”工作的顺利进行,伴随着校园环境的改善,教学条件的提高,以及本科标准的教学要求,都需要对以前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而作为工科高校理论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2.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导向,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慢慢显现出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电子技术作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五个专业的通识课程,在实验设置上未作区分,重点不突出。(2)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简单重复的内容多,反映科学技术新知识、新成果的内容少的问题。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教学内容基本上依附于理论课。这样就使学生错误地认为理论知识比实践知识重要,因此做实验时敷衍了事,造成许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多,而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的机会少。学生主要是按照教师设置好的设备和仪器,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4)实验设置没有能力区分,不利于有能力的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发挥。(5)实验教学的开展,目前还是主要专职的实验教师,虽然也有部分任课教师参与,但总体来说,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仍然紧缺,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更加缺乏。(6)由于并没有从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行政功能配置中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条件仍有待改善。
3.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1)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验设置侧重点不同:电子技术作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五个专业的通识课程,专业分流后自动化、电自、电信三个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分两个学期开设,计算机和网工两个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统一为电子技术仅一个学期开设。因此,在实验设置上计算机和网工专业实验设置可偏重基础性实验,自动化、电自、电信专业实验设置可偏重创新性实验。
(2)改革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上淘汰一些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充分应用CAI、CAD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融入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成果,开阔学生视野,力求思路创新。
(3)改革授课方式:在授课方式上,要采用多样化的实验课组织方式,摒弃灌输式的方式,运用启发式、研究交流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主动、协作、进取的科学氛围。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教师提供一些小型的设计题目,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仅作适量辅导。
(4)按照“基础、提高、综合、创新”四个层次设计实验模块,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社团、科研项目及大赛。
从基础、综合、提高到创新的层次化平台实验,可使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了解常用元器件特性、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掌握各种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工具与调试环境、设计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报告与设计报告的撰写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电子设计和工程应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素质等均会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另外,对于特别有能力或者对科研活动有兴趣爱好的同学,积极鼓励其参加校内外的各类科技社团,参与老师申请的各类科研项目及各类科技大赛,通过感受良好的科研氛围,学习实际的项目开发技能和管理知识,增长见识,培养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也为这些同学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实验教师,或者聘请公司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实验教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一系列提高实验教师素质、稳定教师队伍的措施和方法,比如:制订年轻实验教师的培养计划;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待遇,吸引高水平教师加入实验队伍,从而加速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增强实验教学的活力。
(6)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及竞争机制;注重研究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器材管理、实验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律;设立实验教学项目。
4.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现状和效果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院采取了各项措施进行改进,如实验内容设置上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中引进Proteus仿真软件,增强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成立了电子协会,对科研有兴趣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借助此平台可提高其科研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如目前正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电子信息技术大赛和学院组织的第一届科技活动月,老师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项目开发平台;针对有些专业,如电信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出层次,如模电、数电实验为基础层,EDA、DSP技术实验作为提高层,电子实训作为综合层,最终的毕业设计作为创新层,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效果良好。
5.结语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相关部分的通力配合,实验教学人员的不懈努力,才可以顺利进行。我们会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探索,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一军,李素文,陈红丽.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开放式教学[J].理工高教研究,2003(1):124-125.
[2]许征程,安静霞.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1):92-94.
[3]李先祥,邝小磊,罗中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1):201-204.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力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是培养信息类人才的主要专业之一,是一门学科前沿性强、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学科交叉性特点突出的学科。在缺乏政策、资金和地域优势,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构建面向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的创新型、应用型、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建立“素质、知识、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学科实验课教学
学科实验课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大都使用现成的综合实验台或实验箱等设备,虽然提高了实验效率,但是学生却失去了动手参与的机会。实践教学要求在实验课中要努力变验证性实验为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交换技术、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专业课程的实验不能单纯地开展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也要占有一定的比例;而电子线路cad(一体化课程)、数字逻辑系统设计、电信仪器仪表(一体化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一体化课程)、sopc技术及应用、c++编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matlab通信系统仿真(一体化课程)、dsp技术及应用、dsp高级语言开发等课程要求设计性、开发性实验或编程题目达到80%以上;并且每门课程的实验都要求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科总成绩。
二、实施学科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习某一专业学科过程中,对课程的基本分析、计算和设计方法的过程。实施学科综合课程设计就是面对当前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硬软件结合的紧密性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相关性,对学科课程进行分类组合和构建课程群的课程设计过程。
1.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信息与通信技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电路的综合设计,通过使用电路开发板、计算机设计和本文由收集整理实际制作相结合的手段,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单片机课程的综合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过程是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不断实践、创新的过程。在完成电子技术基础、数模电、通信线路、单片机等课程后,学生已具备了较多的通信电子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一个与单片机应用相关的项目,设计出一个实际产品,可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系统观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课程设计更接近实际产品设计。
3.信息处理类课程的综合设计
信号处理课程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但是,由于本课程概念比较抽象,许多理论是基于烦琐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推导而产生的,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吃力,也与实际联系不够,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考虑到实际硬件制作的难度和成本,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按照仿真的方法进行课程设计。这种课程的教学重点并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信号处理课程的基本概念、方法、技能及应用。
4.应用软件编程课程的综合设计
信息与通信专业软件类课程包括基础层次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高层次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c++版)”“java语言程序设计”“dsp高级语言开发”等课程。计算机语言系列的课程实践性非常强,为此在综合设计中我们重点突出实用性。我们指导学生用所学的一门或几门计算机语言对一些小型项目进行模拟编程开发,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编程知识独立完成项目设计开发的能力,加深对软件系统的理解,提高其编程水平。实际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网络编程、网站的开发设计、开发网络小游戏和dsp课程设计等。
三、强化校内外实践实习
强化学生校内外的实践实习,就必须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密切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同承担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校内实践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校内金工实训基地)、电子工艺实习(印刷板制作、收音机组装等)、现代通信网基础实训(学校建立电子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实践主要包括现代通信网方面的实训(资金不足可与外校共享现代通信网设备)。要与社会上的电子、信息、通信类的相关企业、公司密切合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这些公司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实习、实训、生产劳动和顶岗实习等。这些实习不仅增加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毕业前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单位见习或学校帮学生联系单位实习。
四、设置课外学分,开展专业能力拓展活动
1.开放实验室
设立开放性实验室,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鼓励参加电子协会组织以及电子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对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的实践活动进行跟踪记录并纳入相应学分制考核。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自觉地到开放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并有记录可查,经开放实验室指导老师认定,可每学期给与相应课外学分。学生每学期到实验室完成专业基础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开放实验室完成设计性项目开发等活动,也可以获得相应分值的学分。
2.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要组建大学生创新中心,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设立多种产品设计和研究课题,由专业教师全天指导,并邀请相关企业的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辅导老师协同指导学生,学生业余时间可以随时去学习、交流、做实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进行研发。同时,每年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物联网大赛等;也可经常组织一些中小型的校内竞赛活动。在各类电子竞赛中,积极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任务者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在全省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名次的,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记录相应学分。
3.开展专题学术讲座
学校要定期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可由本校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举办讲座,也可以邀请外校的知名学者、教授来学校举行专业学术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到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最前沿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4.毕业综合技能测试
在毕业前夕,要求每个学生参加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并获得相应学分。内容涉及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仪器仪表的使用、通信电子线路设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光纤通信、通信系统仿真、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dsp开发设计、程序开发等,几乎涵盖了大学四年期间所学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际,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考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此外,发表学术论文、协助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的学生也应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突出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一次系统、全面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又是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实践,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教学建设等任务,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毕业设计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钻研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毕业设计的课题类型主要有理论研究型、应用型和工程设计型三类。理论研究型毕业设计属于分析仿真研究范畴,其领域包括现代通信、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所涉及的最新理论、系统设备部件设计方面的研究、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软件仿真与技术分析等。应用型课题包括软件开发型和硬件开发型。软件开发型毕业设计项目属软件技术范畴,其领域包括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数据库等所涉及的应用软件及系统软件、协议、信令、网站、cai课件的开发等;硬件开发型毕业设计项目属电路设计开发范畴,其领域包括实现数据、语音、图像等业务所涉及的信号处理、传输等技术所应用的电路部分、设备部件、控制电路和实验板开发等。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项目属系统方案设计范畴,其领域包括数据、语音、图像等业务的传输网络设计和优化、各种通信方式的组网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与组织等。
六、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电工电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0-02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电工电子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并且能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的不足。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但职业能力离不开理论基础知识的支持,凭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和理解能力,如果只通过传统的听课模式就要求他们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专业知识,困难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发,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与乏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一、电工电子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增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电子课程概念多,公式比较繁杂,各单元之间相对比较独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在黑板前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来讲,特别是那些枯燥的专业理论,他们根本提不起兴趣,更别说认真听讲,致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很低,而信息技术可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展现书本上教学的内容,可以加强教学的形象和生动性,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善教学效率,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有趣生动。
2.运用动画,解决教学难点
电工电子课程中有好多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时,教学的难点是电流如何分配及放大作用原理,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好多学生感觉难以理解,老师讲好几遍,学生还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因。用模拟动画则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看到老师制作的模拟动画,模拟电流在三极管的输入回路中以很小的电流量慢慢流动,而在输出回路里却形成了很大电流量,电流量的比例和电流流动的方向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们再讲解电流分配和放大问题就会比较容易。又如讲授基尔霍夫定律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各条支路的电流,用不同的颜色箭头分别区别流入和流出的电流,这样的话学生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内容就一目了然,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该定律。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使学生从更简单的角度去理解那些枯燥难懂的专业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放大细节,提高教学效率
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有一门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电子电工实训。我们学校是让学生组装一个稳压电源。现在的电子产品元件都比较小,为了让学生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要求,要介绍那些微小的电子元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比较为难,因为东西太小,拿在手里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清。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把它们拍摄成照片,然后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学生观察的效果就好了很多。我们安排学生边看投影边从散件中寻找正确的电子元器件,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同学都能按教学要求正确的识别电子元器件。电工电子实训课要求很强的操作性,教学中大部分的内容,常常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才能达到教学上的要求,而且好多工艺的具体操作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比如实践操作演示焊接、安装和调试工艺的时候,由于操作的地方太小,一般只有老师前面的几个学生能够看清楚操作的细节,远处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所以以往一个班的学生就必须要分好几组,老师在每一组进行重复演示,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也实在太低,现在我们把操作的过程拍摄成录像投在大屏幕上给学生看,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4.虚拟仿真,增加实验模式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常常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恰当融合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借助相关的电子仿真软件,学生可以在电脑上随时重现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一部分实验经费,而且实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仿真进行教学时,可以一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一边演示具体实验步骤,指导学生或者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仿真虚拟实验。这样学生在多媒体仿真课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部分实验技能。以单管放大电路为例,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掌握放大器电压增益的测试方法;学习怎样测量放大器的输入及输出电阻;进一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通过这个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与特性。实验中,同学们需搭建电路,并同时选择电子元件的参数,同时,还要通过修改电子元器件的参数,来分析放大电路的失真情况。另外,还要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并把参数和理论值进行比较。这些实验现在可以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在机房虚拟实验室里完成,我们可以从电子仿真软件的元件库中取出需要的电子元器件和实验仪器,搭建成一个“真实”的电路,而电子仿真仪器上的数据则可以直接用于实验报告,获得几乎“真实”电路的理论分析。如果某个学生对某一实验仪器不太了解,还可以直接点击仿真软件的帮助说明,查看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5.活跃气氛,巩固教学内容
在电子电子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把微观抽象的事物通过宏观的现象展示出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灵活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更易于接受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或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使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变得更符合教学规律,课堂气氛也更活跃,最终增强学生理解复杂知识的能力,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电工电子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太过依赖信息技术,忽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现代教学采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毕竟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握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老师组织教学的个人能力及教学技巧。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语气等汇成了丰富的教授信息,对学生有很大的暗示、诱导作用,这些东西都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教学的主导者是老师,不管多么先进的设备和手段都只能对教学活动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老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应该被削弱,而且还应该得到不断加强。
2.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恰当结合
教学领域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压力。现在多媒体投影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标本、实物、挂图等形式,现代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传统的教学形式,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及互动等情况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防止信息超量,留足学生理解与思考的时间
对于教学课程课件的制作及使用要根据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搭配。首先,在课件的教学内容呈现方面,要善于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活泼、生动的课件形式,言简意赅的表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其次,要根据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优化教学,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和做笔记,尽量让同学们能够多动手,多动脑,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电工电子课程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不要纯粹将多媒体投影代替黑板,把超量的教育信息直接强压给学生,那样的话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实现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优化的一种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运用仿真技术可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学校存在的教学设备相对紧张的问题,弥补实验条件不足,扩充实验内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通信工程;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81-02
当前我国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数量上居世界前列,但教育创新、培养质量等指标仍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对于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业界的共同反映是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岗位适应慢,缺乏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1]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状,2010年6月国家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2]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国家发展策略上可以看出,重视高等工程教育,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工程实践,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
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于2012年2月获批成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教高厅函[2012]7号),作为中北大学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专业,在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但不可否认,在工程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将以此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对适应“卓越计划”要求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探索,改革和创新通信工程人才教育理念,培养一批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一、高等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太明确,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5]第一,相对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工程教育偏离工程实践,实验课程设置与工程实际脱节,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差,创新意识薄弱。第二,实践教学大纲陈旧,验证型实验内容较多,设计型实验与多学科知识综合性实验相对较少,各类实习环节相对固定,留给学生的动手与思考空间有限,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存在不动脑思考、仅是按实验步骤机械进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实验效果不理想。第三,由于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国家层面的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使得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重要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第四,毕业设计环节效果较差。由于指导教师缺少工程经历以及学习设计场所和投入经费的不足,选题受到诸多限制,并且大多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同时,由于复习考研、各类资格考试、找工作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投入足够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论文质量较差。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巨大影响。本文将以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对象,研究探索适合于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二、“卓越计划”模式下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1.建立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为学生创新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根据“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专业实际,将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
(1)基本技能层。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各种电子仪器与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路分析、数模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语言C++、MATLAB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专有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二是认知实习、专业发展科普讲座、电子工艺实习等。
(2)综合应用能力层。主要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通信网、现代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二是电子线路与系统设计、软件设计实践、通信系统仿真及大型实验、VHDL项目设计、嵌入式系统项目设计等;三是专业综合实践周;四是计算机通信网技术工程实训、程控、传输通信综合技术工程实训。
(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二是“3+1”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顶岗实习、产品研发项目训练等)。
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由简单到复杂,能力培养由弱到强的方式实施,同时围绕工程教育理念,进一步突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精神、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
2.更新实验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课程内容上,融入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核心,结合现有实验教学平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训练重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动手环节;同时,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学生结合自己兴趣自主选题实验,全面优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动画设计等),增加互动环节,提高授课的感染力;同时,采取必修实验与选修实验相结合的操作模式,减少必修实验,增加选作实验的综合性与工程性,并逐步向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此外,积极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中提炼转化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的应用性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之,要以工程教育理念为主线,以学生兴趣为动力,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上,通过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实践实训场所的作用,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支撑,不断完善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加大工程训练与企业的结合力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分阶段、模块化的工程训练模式,实现了将工程训练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同时,校内实习基地由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实施全天12小时开放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网上预约实习,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实习锻炼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保障。
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多方拓展渠道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产学实践基地,并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产学合作教育领导小组,吸引了产业资深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立新生校内本科生“导师制”,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制定实习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二是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与校外导师,对学生全程跟踪与学业规划,形成“双导师”制,依托实习基地现有条件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作;三是充分利用校友、科研合作单位等多种资源,积极走出去与知名通信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四是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实践总结,开展技术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此外,在应对“生产实习时间过短,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上,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上述情况。首先,教育部已经联合多个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提高了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6]在国家政策不断完善下,校方层面应该出台关于“卓越计划”下的校企合作相关激励与保障政策,包括成立专门的“卓越计划”领导工作小组,制订校内教师参与卓越计划的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激励政策,并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安排好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生活、实践场所,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劳动保护等。[7,8]其次,学生在实习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实习计划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保证实习效果。最后,为解决企业无法接纳大量学生现场实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集中学习”主要是指集中培训与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等共性内容。“分散跟岗”主要是指将实习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配备1~2名企业技术人员,这样可以保证实习质量。
4.优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融入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工程教育理念,[9]让学生经历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从产品需求分析、方案论证到系统设计实现、运行测试等的全程参与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掌握工程思维与研发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时间安排与组织管理上,可以通过在学期初布置设计任务、在学期中定期检查与指导、在期末验收互评的方式进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认真审核设计方案与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使学生深入体会整个设计过程,建立自信心,不断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鼓励学生自拟题目,通过多人共同参与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将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遴选教师到企业工程锻炼,形成一支“双师型”的指导队伍,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在选题方面,要选取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为选题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10]
5.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尽最大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专项资金,成立学生电子通信技术实践创新基地,配备相关仪器设备,由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同时,建立学生课外科技成果陈列室,营造浓郁的实践创新氛围。二是借助学校相关政策对学生立项项目进行资助,设立学生科研基金,支持学生设计研发;配备一支指导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指导教师队伍参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工作。三是建立完整的学生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办法,并制订《课外能力学分制度》、《科技标兵评选办法》等制度和相关奖励政策,定期举办电脑节、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在内的各类科技竞赛等。四是通过校企合作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是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如“科技创新协会”、“电子技术爱好者协会”、“Android软件开发协会”等大学生创新组织,由教师及高年级会员定期培训与技术交流,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通信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对“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实验教学体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相关方法措施在其他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和借鉴价值。总之,“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全体专业教师积极探索与思考,不断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思路,才能全面完成“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33-4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3]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5):252-254.
[4]李莉.教学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论文)若干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109-111.
[5]卢均治,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实践教学,2011,26(6):60-61.
[6]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2.
[7]朱秀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6):72-74.
[8]邱学青,王眉.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 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J].现代教育管理,2012,(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