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时间:2023-08-15 17:24:27

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科目特色 创新 教学设计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强化历史科目特色,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感的增强。在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使得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明显不足,教学氛围过于沉重和死板。明确历史科目的特色及加强教学创新,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笔者选择初中历史课的创新教学方法作为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加强创设历史备课设计。

教师要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在保障基本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对教学的创新点进行明确。教师在进行创新点的选择时,需要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话题进行联系,可以选择一些还没有实际定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使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促进备课的创新性提高。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初中生的思维得到调动,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给出正确且全面的评价。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会因为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双手沾满了太平军的鲜血,而被说成是一个刽子手吗,阻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是因为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而被说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大大的卖国贼,遭国人唾骂,遗臭万年;可以因为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北洋舰队等,为中国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的强军强国梦作出卓越的贡献,而被说成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伟大功臣。教师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设计备课,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探究分析,从而形成全面、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另外,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利用与学生需求相符合的教学方法,使备课工作更具针对性。每一届或者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不同,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向往也不同,教师要与学生尽可能多地交流,提高备课工作的合理性。比如学生喜爱实践性的学习模式,教师就可以在备课中融入更多实践性活动,学生喜爱自学,教师就可以在备课时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

二、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加强创设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环境的创新,是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的支持。和谐与轻松的初中历史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动力的激发。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明显限制,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建立与科目特色的明确。在当代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的不足,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师生互动环节,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情感因素的调动。比如在针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课前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畅言自己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环境的轻松化,可以使历史教学具有新的活力,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满足学生的创新学习需求。

三、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加强创设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将初中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当教学方法合理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很好的配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为学生讲解基本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及合作式教学法等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对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找到历史学习的特色与亮点。

比如在针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时,教师可以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促进学生历史感的增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开展自主阅读,掌握历史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创新性的提高。

四、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加强创设历史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的科学度,对于初中生历史学习成果的巩固效有直接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的特色,进行教学创新,就要对历史作业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在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呈上一份具有创新性的作业,可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组织课下时间对历史内容进行复习,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具有思考性与实践性的作业给初中学生,使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历史学习内容形成新的思考。比如在针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学习内容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历史剧的排练,从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中进行自主选择,三到五人为一组进行历史剧的表演。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反复的研究与思考,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这样具有创新性的历史作业,更可以使学生发现历史学科特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要加强初中历史学科特点的明确性,促进教学设计创新性的提高,就要从不同角度对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进行创新。笔者从备课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及历史作业设计四个方面对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正确认识历史的学科特点,树立创新意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教师 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53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想要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优秀教师。初中历史教师在争做优秀教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展开论述。

一、掌握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教师要有极高的教学热情,而且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变得更加优秀,而且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那么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有效的掌握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呢?为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并在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历史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新时期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二、掌握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

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会积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新时期要求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更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有助于教师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历史学科的教学都十分奏效,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际教学情况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能够从理论上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灵活应用,这样才能使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应该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以较少的时间投入,收获更多的知识,这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压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历史学科学习的乐趣。

当然,初中历史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掌握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刻的认识到新时期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探索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对学生的引导要有耐心。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些学习方法 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讲解一遍或两遍,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就需要教师多次对学生引导。2.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切记不可纸上谈兵,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不同学习方法的内涵。

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要求教师能够紧跟现代教学的发展潮流,积极培育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历史知识点,而且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历史教师培养初中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重要性: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首先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有很大帮助。现代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那么,会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反之,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2.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有很大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而历史作为一门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有很大帮助的学科,提升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无疑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也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知识点的机会就十分必要。

五、积极就历史教学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第3篇

关键词: 初高中 历史学习 衔接

一、调查背景与方案

高中历史难学一直是困扰高中生的难题,有的学生甚至大声疾呼“历史历史,真是该死”。事实上,高中历史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台阶”上。为帮助新入学的高一学生顺利地迈过这一“台阶”,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我们在本校范围内向高二年学生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00名高二学生参与,其中男女生各50名,这些学生均是从高二年段各班随机抽取,保证了本次调查的科学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高中历史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内容分析

1.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总体上看,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满意度都较高,对初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85%,对高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73%,对初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83%,对高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71%。两组数据显示,与初中相比,学生对高中教科书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在初高中教科书的联系性上,认为有联系的占68%,认为无联系的也多达3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学生习惯于初中以时间为线索的通史学习和按地域国别为划分依据的中国史、世界史学习,对于高中以人类活动领域为划分标准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发展历程的模块学习产生了不适应,因为在模块教学底下,原有的时间顺序、地域界限被打乱,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感性生动的特点,而高中历史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较侧重于抽象的理性思维,高中教科书可读性下降事实上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产生不适应的体现。

2.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方面。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增多的占65%,这反映出高中历史教师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时,只有少数优生配合达70%,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学生习惯于初中历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升入高中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挂图、录音、视频、多媒体技术次数减少的有68%,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高中历史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培养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高中历史教学过多地减少能有助于学生认识形象化的教具、多媒体手段的话,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经验告诉我们: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要有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里,我们要尽可能地将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形象化,这样才能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3.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方面。初中历史学习时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27%,从其它学科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一数据远低于其它学科,这既反映出初中历史“冷门”、“副科”的尴尬地位,又说明学生历史学习的不良习惯。在进入高中后,能保持预习习惯的为25%,也就是说初中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能保持下来。以前不预习进入高中后形成预习习惯的为26%,与前者相加,进入高中后历史学习有预习习惯的为51%。这一方面说明高中历史学科地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有志于文科学习的学生开始重视这门学科,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特点。在对教材内容、教师讲解的质疑方面,能大胆质疑并提出的只有19%,有疑问但未深究的有23%,从来没有过疑问的达58%之多,这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习过分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索,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历史,这种过于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摧残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在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上,初中阶段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占73%,以理解应用为主的只有27%,进入高中后,以背诵记忆为主的为62%,理解应用为主的为38%,这告诉我们,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4.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适应能力方面。升入高中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同学有48%,这说明有近半数的同学对高中历史学习怀着一种新奇与紧张同在、希望与畏惧共存的复杂心理。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回答压力很大的占35%,回答有一定压力的占51%,认为没有压力的只有14%。在压力的主要来源方面,认为来自内容太难的有34%,认为苦于没有正确方法的有38%,其它占28%,前二者相加达72%。这一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进入高中后什么时候有选择文科或理科的打算,回答一开始的有32%,回答一学期后的占45%,回答一学年后的占23%,后二者相加达6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并未马上放弃包括历史在内的文科科目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在一学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适应文科学习的话,或许能发现更多文科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选择理科的同学中仍有60%的同学表示将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历史学习,这既反映出历史的魅力,又说明包括理科生在内的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是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

三、调查结论

1.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双方能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避免了盲目提高,高中教师也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能相互了解各自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中学生思维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而更加多样化。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利用皮翁效应,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新生对高中学习生活充满期望与憧憬,但他们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高深和艰难,因此又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新奇与紧张、希望与畏惧同在,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高一新生。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扬长避短,消除畏惧心理,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尽快度过忐忑不安的适应期,步入正常的高中历史学习生活。例如,我们放慢高一历史教学的进度,降低难度和要求,及时用较简单的题目检测,及时给予高度评价。教师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语言鼓励每一位学生,暗示学生学好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4篇

[摘要]课堂导人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的引子,是初中历史教师迅速创造出一个精彩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 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人策略

课堂导入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优秀的导人方法来将教师想要教学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知识或者资料,导人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因此,课堂导入的策略好坏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一、借助“温故导入法”导入

“温故导人法”,顾名思义,其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加强对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大多数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温故导入法非常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因此,温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中国台湾宝岛的发展与收复历史》这一历史史实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时,秉承温故导入法的基本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教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教学的,台湾宝岛与大陆之间千百年来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进而引申出新的历史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和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两个知识点,并向初中学生详细地解析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个领土,绝对不容任何外国侵略者的侵犯。通过这种温故导入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学生的脑海当中,帮助其建立一个完整的台湾历史发展知识链条,加深初中对生对于台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采用“谈话导入法”导入

“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人方法相比,谈话导人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因此,通过与初中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人到谈话当中,辅助初中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刚开始上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同学们都知道,咱们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中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然而,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导入法”导入

“多媒体导人法”主要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工具,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然后以多媒体技术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功能为展现平台,来有效地激发初中W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人方法相比,多媒体导入法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种,强化记忆。多项教学实验数据表明,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以及变化性较大的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使初中学生能够在无形当中加强对于教学工具所展现的知识点记忆,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正好满足这一功能,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工具,能够极大地给予初中学生形象生动的刺激性教学效果,加深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第二,形象生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历史知识点很多都是关于千百年之前的历史,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遥远,仅仅通过书面文字的叙述,很难从思想上激发初中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展示功能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有效地强化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文字叙述的理解,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

综上所述,课堂导人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的引子,是初中历史教师迅速创造出一个精彩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课堂教学导人效果的强化,并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第5篇

【摘 要】对高一新生来讲,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高中各方面都是全新的,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上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只有让学生迈过这个初高中衔接的“坎”,学生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 过渡 差异

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常常感到历史课无论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难以适应,也常常会听到历史老师抱怨学生基础太差,思维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好,更主要的是部分学生感觉历史学习广度和深度太大,历史学习太难。下面浅谈一下自己个人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过渡的想法及做法。

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第一,课程容量的差异。高中课程和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多,容量大,学生学习的时间加长,学习任务繁重,在课程的学习上要求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注重能力的培养。第二,初高中教学方法的差异。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的压力下,又加上对教法的不适应,从而一上高一便造成了掉队现象。初中平常考试,甚至中考,都有程度不同的课内内容考查,许多教师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看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变,便感到明显不适应。第三,初高中课改践行的差异。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新知识的接受。初中进入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改进。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沉闷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第一,教师可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可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第二,教师应研究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教学的目标。近几年初中历史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做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教学。第三,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历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才是好方法。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身心发展都有所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思维方式,开始由感性思维过渡、转型到理性思维。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历史概念和现象的理解还停留在直观感性阶段,缺乏独立、全面、深刻分析探究的能力。所以高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兴趣引路,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学生领进学习历史的大门。第四,多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对比初高中历史新课标能力目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不是脱节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对初中生的能力要求是掌握诸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处理历史信息、陈述历史问题等基本的历史能力;而对高中生的能力要求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能力衔接的桥梁,是起始阶段教师应特别重视的方面。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通史类或者专题类的书籍,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日记》等前沿性的书籍;也可结合时事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如向大家推荐的《旧制度和大革命》一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第五,教师应耐心指导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同时兼顾到这一阶段的过渡性,教师学法指导的重心应放在留旧创新、巧妙过渡上。

对高一新生来讲,各方面都是全新的,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上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只有让学生迈过这个初高中衔接的“坎”,学生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其知识量大,涉及的方面广、领域多,近年来中高考对历史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需要加大力气想办法来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当然家长与社会的重视、教育政策的引导等方面都需积极配合。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学生才会顺其自然渡过。

第6篇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搞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课题调研时发现,高一新生在常规文化课闭卷考试中历史成绩偏低,且种种因素导致班内学生的成绩反差较大――百分卷答卷中,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左右,30分以下的学生却占到学生总数的37%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们课题组多次对此进行研讨,认为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课程标准的衔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是进行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分别对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作了阐述和规定。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教师要认真地对照这两个标准进行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对于初高中历史的要求有了全局把握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就成为可能。

二是抓好教材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高中新教材,不仅体例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国家教材编写“一标多本”的政策,每一省份或者市区选择的教材可以各不相同。河南省同时选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也有多种版本。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选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不是出于同一家出版社――我们南阳一带初中普遍选用中华书局等版本。在编排体例上,初中教材基本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编排,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高中教材则是按照专题性质,古今中外的历史排在一起,共三册书(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为必修教材,另外六册书为选修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教材衔接工作。例如,针对初中教科书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材料补充;针对教科书不同或相似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角度解读,从而使知识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一步得到落实和解决,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

三是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都较强,并已具有相对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针对高中生这些特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校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解放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只是关注知识的传递,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

四是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有一定成效。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就会在学习历史时感到困难重重。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顺利走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开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学生在教材上勾画重点内容、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掌握答题技巧等。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责 编 晓 月)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历史;衔接

新教材体系在编排上更突出专题性,重视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及专题分析能力的提高。但是,专题史体系结构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教学内容的分布问题、历史知识的完整叙述问题、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问题、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问题等。众所周知,专题式历史复习历来是高三学生第二轮复习常使用的重要方法,而现在把它放到高一年级,对于历史知识极其缺乏,学习历史能力又极其低下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一、激发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我们的了解,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还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

认为学历史无用,学历史就是“多背分”。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下,学历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体验学习的快乐。我建议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上一堂“历史导学课”。可以结合时下的热播电视剧或所谓的“鉴宝”节目等,让学生走近历史、感知历史以及品味历史。同时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的。

二、整合教材,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初中教材删减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老师应建构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同时初中教材中有些比较重要的知识,分散在几个单元的课程中,使学生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思维。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我建议教师在进入一个新专题讲授前,可以适当地补充该专题的通史知识。这样就有效地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嫁接,并且要指导学生阅读导语部分的内容,这往往是本专题的整体脉络。同时还应利用好每个专题后面专门列有网络式的专题知识结构,这既有利于学生复习,梳理知识脉络,也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三、渗透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1)每章节内容旁边都留一个个小小思考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解答;(2)每章节内容旁边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供学生课外去阅读,并根据这些历史资料去广泛阅读相关的课外历史书籍,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能力;(3)每章节内容后面都设有一两道探究性题目,供学生课余思考研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重视指导学生读书,要多渠道、有针对性地筛选史料,把握历史演变脉络,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历史性思维,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其次,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讨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

四、搞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以

具体指导。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

要搞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知识的衔接固然重要,但是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衔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身,高一年级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听课习惯、记笔记习惯、对待作业和考试的习惯、作业规范习惯等的教育和养成。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必要性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的特点

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对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具备较之前来说更为有效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由少到多,由不会到掌握的情况。这一点有效地实现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实现了个体的适应与不断反思。其中,教学的开放性是指方式灵活,情景有趣,问题富有弹性的教学模式,这一点的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创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不单单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有效的历史教学行为,不单单能够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能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与爱国情操,以及正视历史的能力。

二、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尚未建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当前很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历史教学的目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导致大部分的历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制订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并未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目标不是十分清晰,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方法存在欠缺与遗漏,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思考的减少,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就积极考虑历史教学内容,再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制设置不合理

由于当前我国在初中历史教学教材使用上,存在极大的不同甚至是不合理的情况。这样一来,很容易将讲课教师的授课思路打乱,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存在极大的障碍,也会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因而,在历史教材的编订过程中,务必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三、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积极的历史课堂气氛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务必要针对所教年段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制订相适应的学习办法与目标。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正是历史教师取得关键性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一定要保证自己已经将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完整的讲授,从而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二)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当历史课上讲解到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已有的多媒体视频文件将当时的战争场面展现给学生看,这样更具感染力。再比如,当历史课讲解到李鸿章这位人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场辩论比赛,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李鸿章的不同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有效地拓展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整合初中历史教材

学校在编制历史教材的过程中,编撰者应当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确立清晰的编写思路和历史体系,提出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课后思考问题。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对历史教材进行系统整合,做到时效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将回顾历史环节与热点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教学有效性对整个初中学习都有极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初中生进行引导与指导,并为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首因效应;历史教学

人们在第一次相互交往过程中,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以后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上好第一次历史课,利用好首因效应,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并可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首因效应在历史课上的作用,做好第一次历史新课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首因效应,教好初中第一堂历史课程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历史课,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把首因效应与新课的导入结合运用,更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热爱。初中一年级的第一次历史课,它产生的首因效应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影响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上好第一堂历史课,能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第一次历史课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教师在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课态度和说话方式、穿衣打扮等各个方面,都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学生对教师的品德、才能、学识、教学方式等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除了教学内容外,第一堂历史课还应在课堂秩序方面为学生树立好的规矩,让学生在每次上历史课时都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历史课教学有序开展。在学生心中,历史课是副科,并不重要,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为教学的基础,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最后,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课的教学意义。第一次上历史课,教师要让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和要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益。

二、重视新课导入,让每堂课都产生首因效应

在一般初中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历史课不同于其他主要课程,上课时间一般会安排在学生非最佳状态内。这样的时间安排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不集中、易感到困乏,如果一上课就进入主要内容教学,而不采用课程导入,就很难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重视每一次历史课的教学,特别是要重视每一次新课的导入。要通过运用多种导入方式,让学生在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都能产生首因效应,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课的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一)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导课内容

教师进行导课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内容,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首因效应。例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历史,导课内容要突出学习兴趣;初二学生历史导课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初三学生即将中考,历史课的导入应以基本知识的导入为重点。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导课内容

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有导课内容。比如,书本上的许多图片、诗歌民谣、故事等。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课程导课会产生积极效果。

(三)运用联想回顾法导课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与旧课内容的关联性来进行导课,通过让学生回顾与联想以前所学内容来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渊源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通过“商鞅变法”这一课来导入“秦朝的统一”的内容。因为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各国奠定了强大坚实的基础,故而才有了后来的六国统一。

(四)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导课

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导课,把抽象枯燥的历史变为看得见的形象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运用《百家讲坛》《大国崛起》《百年中国》等视频资料进行导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五)联系实际问题导课教

师可以运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导课,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教学内容中,能产生较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运用我国历史文物和资料的发现,国宝鼠首、兔首的遗物与回归,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历史课教学的目的性。

三、结语

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导课,提高历史课教学的首因效应,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光辉.首因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32):130-131.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尝试刍议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符合历史教材中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联想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不仅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投入学习,对老师来说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历史是一门比较具有情境性的学科,相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学生和老师可以在脑海中将其形象化,这样可更好的理解教材,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优势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老师上课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初中历史都是纯文字性的学科,不比化学、物理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将枯燥无味的历史书本用多种方式将历史情境演示出来。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材料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将历史尽可能的还原,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感受。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历史的教学就简单直接,学生自然也会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课堂中来。

利于更好走近历史文化。初中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的阶段,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初中生塑造一个科学的世界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众多的优秀文化,如孝、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初中历史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和优秀思想。通过创造历史情境能够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画面的刻画表现出来,例如在教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思想”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孔子》这部电影,教师再通过言语的渲染必然能够使学生受到情感触动,对中华文化产生崇敬之意。通过情境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明白古今中外的历史过往,明白其中道理,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中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

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我国今年来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深化,情境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并且符合教学情况,学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情境教学法虽然不是一种创新,但是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尝试,通过重现历史情境有目标的引入课堂知识,从而帮助学到对教材的理解让学生心理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情境创设:进行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运用

结合生活实际创造。尽管历史从浅层次的方面来说是过去的事,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依然会发生一些与历史巧合的事情。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大多数以通史为主,但是需要记忆的地方却很多,仅仅中国历史就纷繁复杂再加上世界历史,如果仅仅靠死记硬背效率不高,且不容易将中西方历史文化融会贯通。结合生活进行情境设计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也能够强化记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投入其中,再通过言语启发促进学生的理解。当学生不能够理解某种现象或者事例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去联想。例如在讲到时,可以先对台湾的历史详细介绍一番,继而再对每一个历史节点讲述其中的历史事件加深印象,在教授郑成功时可以通过电影《郑成功》和老师自己对情境的渲染,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的了解,也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学生进入情景。其中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情景剧,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可以加深对历史角色的认识和记忆。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角色立场来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对学生思想状态的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教师语言组织能力来创设。对于识水平还较低的大部分初中生来说历史对他们都较为陌生,也因此更具有好奇心,对于历史事件充满着求知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语言的组织,对历史事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讲解,从而创设出言语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历史故事中。例如,在讲述清政府末期的腐败落后问题时,可以通过对慈禧太后以及其他官员的奢华程度进行描述,尽管学生无法亲眼看见,老师可以通过细致的描述让学生可以进行想象,对于慈禧太后挪用三千万两军费来修建的颐和园进行描述,加深学生对于清政府末期腐败问题的认识。

在学生提问和质疑过程中创设。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多提问题,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师生活动方式,情境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有针对的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来刺激学生引发心理反应的过程,如果老师能够设置好的问题,也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力。结束语情境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积累,也要加强对思想道德的建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守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新课程.2014.6;

第11篇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价值观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我们现在初中使用的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和版式的编排大都沿用以前的版本,而过去的版本缺乏一定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初中生由于处于心理发育阶段,死板的教学课本、教课内容、方式对初中生的吸引力小,激发其求知和探索欲不强。课本缺少可读性,课本和课堂内容过于陈旧化,让学生感受不到历史的厚重,从而觉得历史知识没有实际的实用作用,从而从心理上轻视历史,不愿意下苦功夫去学习。初中历史的教学特点是内容知识较为繁杂,时间性、记忆性的东西较多,在理解记忆的同时,很容易忘记或是记混,增加了历史学习的难度。

初中历史教学的形式创新度不够,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地位,以讲解、讲述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停留在说教范围内,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要求,要能够形象生动的讲述历史知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课方式,使其与时俱进。

2.对初中历史教学重视度不够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向来有重理轻文的观念,而初中历史属于文科中的一大类。因此,初中历史长期在人们的偏见中生存,传统的观念认为历史学没有太多实际的作用,历史学科的深度和实用性行不如理科强。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学难以受到重视。

3.时代科技产品与教学融入不深

当下初中的历史教学采用的教学道具大都较为传统,一般都是采用黑板、粉笔等传统道具,而我们的社会却在进步,随着社会进步衍生发明的新型文明成果没有运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来,历史学有很多形象和生动的地方是传统教学道具所表达不出来的,要想历史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学习,就应大胆引入当下新型的科技产品,辅助历史的教学,展现历史教学的多样性、形象性、生动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者,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这些知识的背后通常都影射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而初中生处在一个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很有意义,而初中历史的背后就在教导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因此,初中历史还担负着一个教育初中学生德育的工作。

我们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哲学史,从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阶级状态,是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我们的国家从社会主义发展到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这是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来的,同时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的制度和现状,增加对我国情况的了解和认同,学习世界历史,掌握不同国家的发展蜕变过程,可以了解到社会的丰富和多彩性。学习历史对其他学科也是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的。

初中历史中的突出优秀人物,可以对还在心理发育阶段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从而起到模范的作用,引导激励学生向伟人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接受道德价值观教育。历史是客观发生的事情,以史为鉴,可以让学生吸取先人的不足,加以改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或是人生道路的指引都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三、增加初中历史教学的元素

1.增加情景教学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发生的特定场景和前因后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特定的场景出发,把事件发生的因素都考虑进来,并客观地进行分析,解释所产生的历史结果,同时作出假设和提问,如果当初没有这样,历史会有什么改变?如果历史中的人物是你,你会怎么选择,怎么做?你的想法和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教师不必拘泥于细枝末叶的小节以及标准答案,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时事事件,想要全面地了解一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就要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发展情况有一个了解,把学生设定在这样的一个情景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了解,和其他学科达到一个相互支撑的良好局面。

2.增加教师员工的个人素质魅力

教师是初中生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一个比较直观和形象的渠道,由于初中生心理年龄不成熟,其很容易把对教师的个人主观看法同初中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教学魅力,教师在讲授知识所体现的情感和态度,会给学生一个最直观的冲击力,教师要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以情感渲染学习气氛。

3.初中历史教育中加强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历史知识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道德知识,我们在向初中学生教授知识同时,要潜移默化将这些蕴含的东西传授给他们,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让学生理解他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和品德,让学生对是非对错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判断和认识,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是符合道德观念的;怎么做是错的,是违背道德观念的,将历史中的人物具体化、形象化,是学生更好更深入理解他们,产生从心底真实的共鸣,从而践行正确道德价值观。

四、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之所以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是因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使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可以指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初中历史的教学,不是为了死记硬背,也不是仅仅为了取得较高分数,这样做是背离初中历史教学的初衷的,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镜,还要用它所显示的规律来探索未来发展道路,指引人生的前进方向,用更加具有深度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历史、学习历史,不仅符合我们大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初中生的一个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考归纳问题能力,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从历史知识里影射到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各个学科的教授和学习打下基础,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应在把握住大的方向下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发挥出其真实的作用。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于初中历史教育方法和意义的思考,希望能够通过改进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增加初中历史的教学途径,来最终达到初中历史的真实教育意义,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敏丽.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生之友,2012,(2).

第12篇

关键词 初高中教学 历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1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异同

1.1从课程设置看

(1)初中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2)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高中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高中历史包括9大模块(必修3个,选修6个)和66个学习专题(必修25个,选修41个)。必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进行学习。从中可见,高中历史则更重视理解和应用。

1.2从教材内容看

(1)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的是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容量增多,设置的练习题目难度增大,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2)从课程的编写体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来看,也存在较大差异。①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教材还是传统的编年史形式,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时序,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这一线索。高中历史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高,初中基础不牢靠、就会在高中学习时出现历史知识链的脱节。②在课程内容上: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初中的三学年历史教学中,仅初三学年学习世界史,占初中课程内容的1/3,而高中中外历史所占比重大致相当。

2 学生学习状况

(1)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主要凭借识记,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对原始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对史料的分析辨别、归纳等能力。而高中历史学习强调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学生要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方法,缺乏对史料的分析和思考,导致历史成绩不好。

(2)学生初中阶段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基础知识相对欠缺的,也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了解比较模糊。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模块专题体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这会导致高中学生普遍感觉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偏多,偏深、偏难。

(3)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历史习题难度较低,学生只需记住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即可很好地应付考试。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多,教学进度较快,历史习题难度较高,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查,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需要学生花时间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比较枯燥、深奥、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及社会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这也增加了历史学习的难度,造成了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

3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3.1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了解初中历史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关注学生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状况,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详略得当,有的放矢,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教师还要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的涉猎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以全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1)适当放慢高一年级的教学进度,给学生讲清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历史学习方法上的不同和应注意的事项,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2)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加强课前预习,适当联系相关学科的课程知识,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交叉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对初中学过的知识点应注意复习,理清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

3.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