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课程讲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作为综合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正成为初中教学中十分严峻的内容,也是对初中教学改革的考验。
一、在新课程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问题的提出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在教育系统内所进行的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正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目,关系着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对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要求。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初中教育中还存在着对历史教学不重视的问题。由于学校、教师对这一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也缺乏应有的兴趣,很多初中生与家长甚至对历史课程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从现有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存在抵触情绪,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中历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这就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而且应当积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对课堂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扩展性的探索。而如何提高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如何有效地开展历史课堂的讨论等,都是全新的研究课题,要求我们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及其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探索。
二、新课程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路径
1.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生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其对各类新鲜的事物特别好奇,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如何提高初中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每堂初中历史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然后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因为初中生是带着任务来学习的,所以可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对这些相应知识点的收集,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其自学能力,由于要在课堂中对已收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培养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各类现代化的技术引入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初中生对知识的渴求。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多媒w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兴的技术逐步走进了课堂,比如,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使初中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知识点的内涵,从而增进初中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助于其对知识点的掌握。
3.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师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要逐步培养学生将理论使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整合学校内与学校外的各类历史资源,将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使各类资源的功能发挥最大作用,为初中历史教学服务。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各类活动,以有效地巩固相关的知识。比如,可以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到各类历史古迹或是各类历史教育基地中,使学生对相关历史的认识不再是课堂上空洞的知识点,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收集、分析、解决能力。
在新课程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正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方法,正成为初中教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关系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新课程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就相关的改革路径进行分析,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田品.论初中历史中的概念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互动性 主体地位 兴趣
诚然,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更是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然而,当前对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互动教学手段,并向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多,历史课堂氛围也很热闹,但是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为充分发挥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我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互动性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现分析如下。
一、灵活选取互动形式,深化互动内容
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影响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又非常多样化,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根据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对互动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合理的选择。同时,教师还应当重视师生互动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感悟课文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相应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扮演课文中“南方黑奴”的角色,然后表述自己在看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之后的一些想法,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等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阶段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能够有效地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互动目的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开展互动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互动中扮演的角色:初中历史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者与参与者。同时,教师还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保持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活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与知识讲解之间的关系,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互动中,了解与掌握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正确认知初中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此外,初中教师还应当了解与掌握学生具有的个性特点,实时关注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教学、互动状况,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掌握学生的特点,培养参与互动的兴趣
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年龄处于12-16岁之间,他们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因此,一些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希望教师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而不是单一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灌输。而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加强互动性,就必须把握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情境设计、举例说明等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历史课堂互动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在互动方面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握学生对于祖国的情感,先对台湾省的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向学生提出关于台湾回归大陆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于祖国统一的认知。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教师激发了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四、完善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过程
由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多样化,因此教师应当完善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过程,提升互动效率与质量。例如,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实际学习的状况,并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探讨互动的活动中,不仅要合理指导学生,还要对学生互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调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互动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五、结语
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成为了积极自主的参与者,有效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建洪.历史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文教资料,2013(0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合作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初中历史要求要注意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以便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合作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各个学科中被普遍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合作性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性学习是初中生以团队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实践教学证明,合作性学习可以提高初中的反应速度,培养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学习的度,以不断提高合作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依据初中生的学习需要,不断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育质量。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讲授基本的历史理论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主要学习任务便是死记硬背各种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忽视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被动的知识积累,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合作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或者辩论,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开阔学生思维。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古明”这节课时,可以给每个小组都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他们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寻求各种途径搜集与古明有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这样通过合作性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历史内容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注重合作性教学,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改变通过合作性教学,激发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在合作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其一,为了吸引初中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在课堂上营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其二,初中历史教师在将学生按照4―5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注意成员之间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以便让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论教学,帮助初中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集体意识随之增强,提高了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对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这节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结束之后,让学生分组针对“两极格局瓦解的利多还是弊多?”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辩论,让不同的组选择是肯定的态度还是否定的态度,然后一分为二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集合整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以便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辩论中去,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性教学的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历史教育理念,坚持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合作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阶段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贯彻个性化、人性化的历史教学理念,重视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及时加以纠正和调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性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将合作性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永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08)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2―0092―01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均发生了变革,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学生热情。针对这种现象,需以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作为参照,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推动初中历史创新发展与可持续进步。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 课前问题。众所周知,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彻底,则会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效果不佳。首先,很多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籍以及多媒体资料,导致知识点呈现死板现象,教师自己也失去个性,形成照本宣科的不良局面,以致于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所丧失,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种情况下学生与教师缺乏沟通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打压;其次,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缺少内涵,很多初中历史教师仅仅为学生讲解表象内容,将诸多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比如在学习一节课的时候主要讲解的内容便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改革内容、改革意义等,并且绝大多数历史教师会叮嘱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导致历史课堂死气沉沉。
2. 课堂问题。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甚至部分“不好好学”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试题或者睡觉,导致学生听懂的知识比较少。另外,教师讲课讲得大汗淋漓,成为课堂的主角,导致学生呈现出被动学习的局面,从而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部分难懂的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提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随口一说,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会导致教师形成疲倦状态,并且也无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 课后问题。第一,部分历史教师课下预留的作业比较少,甚至很多历史教师安排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未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回家之后缺乏对该课程的重视,作业完成情况不尽人意;第二,众所周知,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初中历史的学习效果并非仅仅依靠简单的练习题便可以提高,也不是在课堂上随便听听便可以掌握的,所以课后学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历史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存在偏见,这对整个历史课堂学习有所影响。
二、对策
1. 加强对历史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学校选择的历史任课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专业性、知识能力强与思维开阔的教师,并定期对历史教师进行培训,让历史教师能够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有所认识,能够在日后教学中提高教学能力。另外,在历史教师培训的时候不能钻牛角尖,造成培训内容枯燥与乏味;另外培训形式要具备丰富性与新颖性,让教师能够从教育培训中得到启发,能够在日后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保证历史课堂具有丰富性与灵活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课堂 教学效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直接取决于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历史课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地位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客观影响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观中,初中历史科目一直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只是作为考试的考察科目,因此,历史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得比较少。这就对历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在影响因素
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确保历史课的有效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这样就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要想让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和学习,就要先让他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让他产生求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可言,那他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就没有效果而言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致力于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灵活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相关人物的记忆就更加印象深刻了。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规律,这样学习就变得得心应手。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到《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箭头把的路路线标注出来,然后再根据箭头所示带领学生沿着路线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穿插相关的图片或视频,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情景的体会,那么学生对于其中的艰难万险就更加能够深刻体会了。
2.丰富历史课堂知识
每段历史都有其独特性,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它展示出来呢?其实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综合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法,包括诗歌、对联和成语典故等,将历史课变成丰富有趣的文学课堂。例如,在介绍这个伟大人物时,可以结合其文学作品来进行讲授。如著名的诗词有《清平乐・六盘山》《七律・》等等,这些诗词与近现代历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法可以将沉闷的历史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百花园。
(二)创设有效互动的课堂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呢?这里,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而且也要体现传统教学的特色,即“质疑、思疑、探讨、互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这个模式中进行辩论,提升其学习效果。比如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能各抒己见。学习小组成员要采取就近原则,即同桌及前后同学组合,一般以4―6人为宜。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和交流之后,教师最后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
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节课45分钟,要想学生做到始终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需要配置并控制好课堂教与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与学结合,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因势利导,使学生更长时间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我认为,教师要控制好讲述的时间,也就是说,讲述的时间要确保在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内,并且在讲完后师生要进行即时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三、总结语
综上可见,只有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常识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即教师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就初中历史授课看,教育形式中存在众多问题。第一,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大多数老师教授知识方法仍然是照本宣科,教育目的只停留在考试,考试容易考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彻底忽略了初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同时疏忽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初中历史与小学历史比较,难度增加很多。初中历史知识相对简单,初中生很容易接受,随着年级的增长,初中历史知识越来越复杂,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并没有锻炼出来。另外,每个初中生的掌握知识能力不同,很多初中教师总是一个水平一个层次地授课,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失去兴趣,对初中历史课程也变得更冷淡。第三,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方式上不懂得灵活多变,无意间引起学生的反感。也有很多人认为初中历史课无关紧要,完全可以不用学,到考试的时候背一背也就可以。有很多教师也是这样的做法,将学生带到学习误区,使得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初中历史史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初中历史知识,而且要培育学生的初中历史智慧,形成完美情感任务。从更深层次说,初中历史课程担负着训练初中生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初中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坚决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精选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要让学生喜欢初中历史不是靠初中历史教材本身发挥作用,而是要靠教师精选史料,运用恰当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看到鲜活的、能够触动他们心灵感悟的真正的“初中历史”。因此,“史料”是初中历史学科的根本,具有很大魅力。一定要精心筛选史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课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生机盎然。
3.设置情境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我们对情境教学教学也进行了重新认识与定位。目前,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初中历史知识。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根据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将学生慢慢引入某种实际情景当中。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一般有下面几种方式:(1)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仿;(2)实地教学,比如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3)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将初中历史知识回放,这样就可以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质疑、敢创新,激发全体学生的内在动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进而真正发挥实践课的作用。实践课虽然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但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核心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为学生推荐相关参考资料,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指出学生评价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师要通过实践课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初中历史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尝试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初中历史的无限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初中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在已有的史料、初中历史地图、图片故事性导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PowerPoint课件展示及多媒体播放器视频展示创设初中历史情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6.转变授课方式,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放性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会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用自身的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情感教学,加深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感悟,并且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潜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再遥远,就是要创设有效的初中历史情境,营造丰富的情感色彩氛围与场景,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一般,还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初中历史兴趣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冠军.中学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06):15-17.
2.刘新艳.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探究[D].鲁东大学,2013(32):156-15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课中的应用是指老师根据历史教材的内容,利用情景再现和整体氛围渲染的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深刻的了解历史课本所陈述的历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历史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也符合我国现阶段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历史故事的情景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属于历史故事的范畴。现在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历史故事的内容时,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历史故事的人物、情节,加深了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记忆,直观的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历史故事所呈现的历史意义以及当时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等内容。
(二)历史文物的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另外一项内容,就是历史文物的情景教学法。从实际的情况来讲,这种教学应用的具体方式是初中历史课教学时,老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文物、大型博物馆等,再分别介绍文物、遗址的历史来源,让学生在感受文物的同时学习文物所展现的历史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在课堂中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讲解要直观且深度,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三)历史知识的情景教学法
初中历史教材中讲述了很多历史知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老师将历史知识所呈现的人物、时间、发生事件、地点等内容用问题的方式来提问,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让他们积极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印象。
二、初中历史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
(一)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时,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教学中枯燥无味的讲解方式无疑不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学生拉入到历史教学中,而且历史教材中很多知识都可以联合创造情景,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大大的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学习了解历史知识。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初中历史课本所讲述的历史知识彼此间的朝代联系、内容联系比较多,老师如果将这些联系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搭建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有历史基础上学习到新的历史知识,同时又巩固了以往的历史知识。
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的方式
(一)加强情景教学法在语言上的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是多方面互相配合实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往的传统历史知识教学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讲,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思维能力,但是情景教学法的应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情景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从语言上来渲染气氛,感染学生。老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可以根据历史知识来感受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情景,然后通过语言的魅力来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和情景,这样可以极大的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来学习,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二)加强情景教育法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现阶段非常重视教育的改革相关内容,在教学手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其中就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并且采用情景教育法,让二者相结合,可以将历史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历史知识,不再同以往历史知识的抽象表达,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极大的引起学生的注意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三)课堂氛围的情景教育法应用
以上各种方式的情景教育法应用,都不是单一的教学,是需要和其他教育手段、方式结合应用,但是这些方式的应用都缺不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的。
总之,现阶段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实现教学目标,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以后的发展。而且,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情景教学法的应用需要老师的尽心尽力,注重创造科学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谦林.情景复现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质量;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针对于初中学生这一生源群体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教学环节中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良性的灌输。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大,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间上的知识结构跨度较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进行相对来说就更具一层的难度性,教学质量上不去直接影响农村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农村初中学校在地方教育部门得不到一定的重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相对薄弱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初中历史课程在客观上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固定的史实灌输,注重历史发展观的因果教育。拥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案,在根源上对农村初中生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研究。
一、初中农村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方对历史教学课程不够重视,教育意义认知不高
由于农村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化,在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相比较为薄弱。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数学、英语等主干科目投入的关注较高,从何忽视了历史副科课程的学习。对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知度不高,历史学科过去不参与高中升学考试范围,现在在高考中占据的学分比例也相对较少。学校对主干课程的重视关注,导致老师在教学学科上产生教学倾向。校方在没有全面认知的前提下,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条件,任课教师安排,教学器具配备等问题上的制定都缺乏正视性。农村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再缩减教学课节数量,导致老师在既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讲解。进而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效率的下降,制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办学条件制约教学效率
目前我国乡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两级分化严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在办学条件上跟不上新教学形式的发展需求。农村课程教学过程中,辅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的配备设施不齐全。由于历史课程教授的史实内容本身的久远性,导致学生无法对时代背景构成情结认知。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对史实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在农村对辅助教具的缺乏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教学速度的进展。办学条件的滞后,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和研究,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缺乏教育资金的前提下,学校无法对副科课程展开积极的教学投入。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内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学校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投入。校方的不重视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进而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很多历史课程的教学老师都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师范老师,在对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不够严谨。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导致农村的师资力量极度薄弱。很多历史任课教师在教学课节上相对很少,教学薪水挣得不多。一些老师选择兼职第二学科教师的职务,以此来谋求更多的教学酬劳。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减少对历史课程的精力投入,从耽误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的业务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相对城镇教师比较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薄弱很多。
(四)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上过于单一化
由于本文对前三点提及的农村初中发展现状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内容出现差错。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否在历史课上正确的运用,对提高农村历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农村初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导师老师的教学理念无法迎合新教改内容进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传统化引导。学生仍旧停留在背东西收知识的学习状态,老师进行硬性的理论灌输。文科学习的死记硬背理论内容的现象仍旧存在,导致教学形式无法迎合现代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历史教学开展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直接导致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无法施展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农村初中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过多注重老师主动灌输式知识渗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充足的空间对历史内容展开自我探索。
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
想要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村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首先从根源解决辅助教学内容的重要影响元素。加大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教学资金和教具设施问题良性处理。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对农村历史任课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经验交流培训工作。地方政府的相对重视必然会提起农村学校对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安排和要求上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注重现代教育模式的观念渗透工作。对农村初中学校给予充足的教育经费拨款,让学生在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更好的理解。地方政府要加强历史课程学习作用的意识认知,针对新教改的培养目标对初中学校进行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历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教育地位,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引导老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课程的故事性质较强,对人物生动形象的塑造空间范围宽泛。注重对历史事件学习之前的课堂导入环节,结合历史事件与现代生活方面的联系进行课前引导。与现代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历史实践的整个发展过程有兴趣的去研究了解。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具丰富课堂知识涉及内容,通过对相关史实资料的展示促使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极强的画面感。有助于农村学生在较窄的视野面内,了解更多的历史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才能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历史教学环境中来,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引导工作。
(三)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范围相对较小,无法对现代生活中很多社会环境有全面的认知机会。对于书本的学习过于理论化,实践能力得不到良性的施展空间。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历史课程内容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授《》这一历史内容时,多对学生进行史实提问。的真正导火线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变化?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你还知道哪些与有联系的事件或是人物?通过创新性问题的提问,让学生们自行搜索资料,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更好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农村相对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注重丰富农村初中历史的教学形式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技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学形式的丰富化、多元化越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宗旨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历史课程中去。在可能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文物参观,把课堂搬到博物馆中进行真实感极强的教学形式渗透。学校积极举办“了解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比赛,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了解历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在价值观赏做出积极地认知引导。老师可以布置给同学们课后作业,自行历史所学内容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话剧的编排。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深入到历史人物和事件当中去,更加深刻的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个教育机制的协调配合。在根源上找到致使农村教学水平滞后的因素所在,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地丰富和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教育引导农村初中的学生,对农村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最大化。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做出科学性的方法调整,以此来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2.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历史空间观;培养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策略后,初中历史学科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逐渐转变灌输学生一些纯粹历史学科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让学生可以利用历史空间观来更好的学习历史课程,使学生的历史成绩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养成较好的历史空间观念,才能够让学生将初中历史学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考。
一、充分利用历史课本空间教学信息
在利用教材空间教学信息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的过程中,我们以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为例。一,可以用五代十国的前后期局势的分布图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程知识,利用地图深入的分析五代十国的前后期变化。二,把辽、西夏、北宋三国的并立形势图给学生展现出来,安排学生预习这三个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空间范围。三,以教材地图形式讲解重要的战役,比如采用1004年澶渊之盟的例子,分析、归纳这些战役在辽、西夏、北宋势力变化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四,让学生阐述辽、西夏、北宋三国的势力形成过程,并准确的讲解重要历史转折事件,这些讲解过程在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培养过程中非常关键。
二、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灵感的诱发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应深刻地分析、理解历史地图、势力范围、战役战况等历史,这些与历史空间观往往密不可分,而灵感的出现通常会促进教学的突破与创新,灵感是在不断积累经验知识、实践中产生的且具备创造性的思路。初中老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应及时扑捉、诱发学生的灵感,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想法和构思。同时,应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空间观的直觉、灵感,使学生可以迅速找到处理问题的切入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处理历史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让学生根据教材自编自导课本剧,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表现的欲望、学习的热情得到满足,还能够诱发学生自身的灵感,使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全部落到实处。教材课本剧的选择范围比较广,三足鼎立、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卧薪尝胆等都能够当作课本剧进行改编,而且汇集中国人的耻辱和苦痛,是中国人永不能忘的国耻,老师可安排学生根据该题材将其编排成课本剧,把中国人的勇敢、无畏形象和日本人丑恶、残暴搬上历史课堂,以此告诫学生应勿忘国耻、热爱中华,以便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
三、教学中应该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老师在培养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过程中,应对目前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讲课时应做到讲得好,讲得精,讲得少,应注意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但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不仅要求老师需根据教材知识、学生的具体水平出发,还要求老师深刻的理解教学目的与教材内容。同时,也要求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更进一步的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够将主次区分清楚,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时,教材中要求对曹操的问题进行评价,部分学生认为因曹操做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所以他是奸雄;有的学生则认为曹操比较善于招纳贤士,是英雄。对于这样缺少历史定论的历史人物学生通常都比较热衷于讨论,老师可通过开展讨论课让学生尽情畅谈自身见解、想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不需要刻意支持学生的某一种想法,只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这才便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必须加强培养历史空间观念的力度,要求通过历史空间观念让学生可以在时空条件影响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培养历史空间观,以便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解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空间等要素。同时,应试教育教学也要求应不断培养学生自身的历史空间观,根据当下的情形看,中考考题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理解程度。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这样学生才可以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臧艳.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46(35):357-359
一.初中历史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教育方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善于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
2.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的最早时期,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总结历史事件和借鉴其中教训的能力。但是一般来说,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堂无趣且乏味,没有将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了解历史,有助于形成初中生的责任感和掌握政治、人文文化等知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
3.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的作用。因初中历史多涉及的内容丰富,包含政治、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知识,所以有利于加强初中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基本的文化素养。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借鉴历史事件总结出的经验来引导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传统的历史教育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与素质教育模式结合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提出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改善,终于在国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使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足够的重视,有效的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2.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断地重复考试中的重点,老师一遍一遍的讲,学生一遍一遍的记,缺少课堂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差。此外,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并不代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有学习和钻研历史的兴趣、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不被课本上和老师教授的知识所束缚。
(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来教学,很少用自己的观点来评价和点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不能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
(3)教学资源开发不够。一本历史书就想让初中学生了解历史,就凭教师的教课水准再高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学科都注重实践,而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同时课堂播放历史影像资料、课外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课外历史读物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一所学校是否可以有能力开发这些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也要将历史课本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设计吸引学生、内容丰富的课本也是开发教学资源的重点。
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把以老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学生主动的请教知识。在学生与教师的观点不一样时,应该主动与老师辨析,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老师的固定观点。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均不相同。再课堂上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所教授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优化历史教学方法。学历历史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如:情景教学、网络互动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图片
历史图片是教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能抓住事件细节、真实反映历史概貌,并能不断丰富、优化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灵活运用历史图片来激活初中历史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1.激发兴趣
传统历史课堂习惯于采用文字授课模式,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教学讲解上面。而通过适当穿插、使用历史图片,能够更加生动、全面地展现历史事件原貌,不仅有助于改变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而且充实了课堂内容,降低了教材理解难度,为构建激趣型历史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2.激活课堂
初中生自身知识、理解水平有限,单纯采用传统文字阐述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如果学生难以消化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思维就会钝化,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而通过引用直观性、生动性较强的历史图片,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展示图片一方面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能激活僵硬的课堂气氛,推动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
3.提升审美能力
不可否认,历史教学本身具有记忆性、枯燥性的特点,学习起来相对比较乏味。而通过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相关历史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巧用历史图片,活化中学历史课堂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巧用图片
现阶段,可供教师使用的历史图片资源十分丰富,要想在有限课程时间内充分发挥出历史图片的教学引导功能,做好图片择选工作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吻合的图片,确保图片真正起到激趣、审美、以美启真的效果。首先,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充分、典型地反映某事件的特点,切忌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的图片进行罗列,以免误导学生,让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其次,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分析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图片。例如,在学习《开元盛世》这一部分内容时,单纯地通过文字描述显然无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唐朝经济的繁盛。这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直观感受盛唐景象。例如通过曲辕犁、筒车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具体构造,通过展示唐代的市井生活图片等让学生想象唐朝的繁华。再如,学习《工业革命》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区别,教师可分阶段展示图片,并进行知识阐述。例如,通过展示瓦特、蒸汽机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及工业发明图片,使学生深刻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及影响;通过展示电力广泛应用的图片(发电机、电灯、电站等),让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通过展示计算机、原子弹、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2.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充分运用历史图片方式构建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历史课本中包含大量的文物、人物、遗址等图片,这些图片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认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唐朝发达的手工业》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备课阶段为学生准备丰富的相关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小视频。在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小短片,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真切的视频中感受唐朝的发达。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美轮美奂的唐三彩以及唐三彩的具体制作过程,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相关历史情境中去,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利用图片巧设问题
为了提高历史图片的利用效率,使学生更准确、快速地获得关键信息,教师可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抱着求知的态度去观察历史图片。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图片设置的计划性与目的性,全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进而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难易适中,切忌提出一些学生理解能力以外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哪个是丝绸之路的途径地区?哪个是丝绸之路的终点?这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插图简洁明了的功效得到了集中体现。
4.利用图片攻破教学难点
初中历史知识的时间先后性非常强,知识脉络是按照时间发展而前进的。因此,若一个知识点出现漏洞,就会导致整个知识链不完整,接下来的学习会变得尤为困难。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重难点讲解均以文字为主,但由于初中生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单纯文字讲解容易使学生理解不到位。而在图片的辅助下,学生能更为直观地感受知识。例如,在学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时,教师可以运用“英军入侵路线图”、“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时局图”等,并把《》、《》等不平等条约列出来,让学生发现列强侵略有沿海到内陆的过程,最终中国无地可割。这样就通过空间、时间变化把近代史中各个零碎的知识点串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如,在学习《隋朝大运河》这部分知识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隋朝大运河具体情况。现阶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大运河具体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隋朝大运河的起始点、沟通的水系、经过的地方。学生脑海中会形成完整的大运河地图,关于运河的各种学习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5.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整体上来说,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只是学会了较为简单的学习方法,对深刻、枯燥的知识还很难理解。若单纯地进行文字教学,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很难让学生接受。在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学习热情自然不高,而利用历史图片的激趣功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课程知识时,教师可先展示纳粹集中营等二战期间的历史图片,通过真实、血淋淋的图片让学生对战争的伤害有个全面的了解,真正体会到战争的可怕,进而激发学生探究、了解历史的欲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本文试图以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为切入点,从巧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巧设问题、攻破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等角度,叙述了如何巧妙地将历史图片搬运到课堂之上,从而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服务。一管之见,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程祥平.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3(10).
[2]丁长颖.浅析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
[3]田俊兰.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2).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人物赏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0-0083-02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物赏析和历史事件介绍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部分。历史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的朝代和特定的历史事件,同时又需要为学生们介绍历史上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初中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对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许多一线的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讲得太深学生不理解,讲得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面对着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往往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不太感兴趣,但是多数学生却对历史书上出现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切实解决好初中历史教师的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历史人物这样一条历史主线,重点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赏析。当学生们对众多的历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们就容易思考这些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政治决策或军事战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历史课程。[1]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人物赏析策略:
(一)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有君王、丞相、将军、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学家等知名人士。此外,还有民族英雄、民族汉奸等等。这些风格各异、性格特长各不相同的人,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够抓住这些优势,然后对课堂进行设计,那么历史课程就能够非常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以听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学到知识。只不过,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并且,在分析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去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某一个方面的错误而否定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做过一件对的事情就掩盖他的缺点和不足。相反,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当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他们在历史抉择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历史教师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对他们进行评判。例如:一些喜欢诸葛亮的人会把他评价为神一样的存在,而一些讨厌的人则会将他视为魔鬼一般的坏蛋。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难免存在着极端的思想,容易使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理性化,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误导。
(二)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将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历史事件成为人物评价的论据。例如:当我们在高度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时,就有必要对他做出的政治决策进行分析,这就必然要提到“贞观之治”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的人物评价才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凭借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那里夸夸其谈,那也达不到历史教师的目标。相反,我们应该借助于历史事件来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全面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能够增加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活泼,以带动学生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太多的历史事件讲解也许会让他们觉得很乱,在短期内也不可能记住诸多的历史事件。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对历史人物有充分的了解,这对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2]
(三)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
通常,在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影响。例如:政治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历史学家为我们的历史记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一些品德败坏的历史人物,如秦桧、等等,他们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伤害了许多的人,成为我们民族的耻辱。因此,教师在给初中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赏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劳与过失,然后对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怀、智慧、才华进行了解,进而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由于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智慧、勇敢、刻苦专研、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因此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就容易获得改变,内心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据了解,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之后,就开始对其中的众多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视他们为偶像,这也是优秀历史人物所具有的魅力。因此,在开展历史课程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在初中课程当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低,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适度强化历史人物赏析的教学环节,让初中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历史,以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赏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人物赏析为主线,再穿插一定的历史事件,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就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江.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历史教学.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评论.2013(02):38-42.
[3]赵恒烈著.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4]白月桥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