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4: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共同组成企业信息化,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合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五、结语
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更好应对挑战,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1.1更好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市场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更好应对各种挑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企业更好运行和发展。
1.2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的重要任务,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创建品牌等。其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策略。这样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中占据优势,促进企业生产效益提升和市场竞争力提高。
2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企业认识到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意义,并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但一些企业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一些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较为频繁,难以安心工作,难以为企业做出重要贡献,对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也具有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员工素质偏低,不能很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忽视对员工的管理培训,并且综合技能较低,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制约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2.2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管理模式,忽视考虑本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导致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企业发展和进步。
2.3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目前管理制度不足体现在以下几点:管理者思想落后,沿用以前管理制度对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管理方式过于保守。一些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有效规范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日常工作,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管理责任不明确,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
为应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运行和实际工作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3.1更新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制约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必须进行观念创新,从而引导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是更新企业领导、高级管理人才的理念,并提高员工参与意识,为企业有效经营管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企业要适时引入危机管理意识、战略意识,应用最新的理念来武装企业,更好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同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形成全局观念,更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与内部工作人员管理完全不一样,它要求经营管理者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以敏锐的眼光,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和目标制订完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企业更好运行和发展。
3.2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离不开高素质管理人才支持。要注重引进和吸收优秀人才,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准备人才力量。对已有的经营管理人员,也要加强管理和培训,通过现场授课、开展讲座、调查研究、对外交流和学习等形式,促进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让他们为企业运行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另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注重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实践技能,增强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作风,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好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促进自身工作水平提升。
3.3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各方面配合,加强各方努力,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有效指导经营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时候,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发展情况,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长期以来,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都倡导应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但应用这种模式时,不能简单地进行复制,而需要考虑企业实际,结合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促进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以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开放发展。企业要紧跟市场变化发展情况,以经营管理目标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增强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便利,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各类信息采集、存储、接收、分析、转发等各个环节,都要重视信息技术利用,以促进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为此,企业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更为全面、及时地掌握产品生产、制造、销售等各种信息。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最终到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4健全经营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更好规范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能有效约束和管理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让他们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促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科学、全面制定经营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更好约束各位员工日常工作,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变化实际,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提高各项规范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约束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
3.5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企业主要是通过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为经营管理者更好发展创造便利,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推动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首先要建立经营管理者选拔机制,综合考虑他们的科学文化程度、实践经验、与人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选拔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其次,完善奖励机制,完善和规范年薪制,积极推动股权激励,重视精神奖励,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并完善约束考评机制。从而更好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日常行为,促进他们工作水平提升,让他们为企业运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结语
关键词:ERP环境 财务 信息系统 功能
信息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最重要的竞争资源,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深入进行,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使财务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良好的机遇,以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ERP环境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完善财务管理职能,改善企业资金流状况,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充分体现出ERP的重要价值。
一、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发展建设的契机
ERP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工具,同样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各项信息的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为现代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围绕着经济效益来展开的,以经济活动为主。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生产运营、管理决策以及市场营销等多项工作。在ERP环境下,信息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效的而整合信息,集中于经济活动这一项,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的展开。ERP环境以及新时期的经济形势,为财务信息系统发展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契机。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功能,并予以拓展和完善,充分满足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
1、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内控
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内控功能。将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其他工作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整合资源,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围绕企业的经济活动,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的内容进行集中系统的管理,使财务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开辟最佳的财务管理路径,深入到每个细节当中,充分发挥了财务信息系统的优势,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服务,对提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内控,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实现系统化的财务管理。
2、财务预算的实时控制
财务信息系统凭借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功能优势,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动态化管理,实时进行财务预算的控制,以有效掌控企业的资金流。在ERP环境下,能够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的财务预算进行检查和监控,以了解企业运行的过程中的财务状况。一旦出现预算超出等情况的发生,则需要根据预算超出的程度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技术、服务以及市场资源等信息也能够适时的进行调整,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需要采取信息化控制措施,减少误差,做到准确、方便和及时,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实际应用
1、会计核算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整合和集成信息资源,围绕财务管理,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形成企业经营管理的ERP环境。在财务信息系统当中,围绕着企业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项管理内容进行管理和控制。会计核算是其中相当关键的内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状况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之后予以准确、详尽的呈现。在ERP环境下,形成会计核算各项内容的管理模块,将账款、资产、现金以及工资等内容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且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具有丰富的管理职能,能够提供对钱币、支票、汇票以及存款的管理,同时具有票据维护和打印、付款维护和查询等多项功能,为会计审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为实现ERP目标更近了一步。
2、成本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财务信息系统的工作也是围绕着经济增值来展开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在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了成本管理的功能。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在财务管理的集成化系统当中,对企业运营成本进行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集中面向市场,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新的理念来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在,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ERP环境下,成本管理工作能够系统有序的进行,贯穿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规范成本控制操作流程。以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使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更具价值,值得在现代企业中广泛的推广和运行。
四、结论
以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在ERP环境下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具有丰富且完善的功能。结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以ERP为目标,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良好发展,将ERP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创新管理观念,使财务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对新时期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莱.基于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功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23):107-108.
1、在管理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当前,诸多石油企业的构成人员在创新的意识上明显存在着滞后,往往在新鲜事物出现后才慢慢的去了解,这样,在管理中会存在与时代脱轨的风险,使得与现实契合的技术知识及管理经验需要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下才能获取,为石油企业的长久发展埋下隐患,特别是当前的时代瞬息万变,科技的变化决定了管理中设备的更新升级,只有掌握专利权,在企业成本中才能省去部分开支,故需加强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的号召,实现企业在科技方面掌握主动权。
2、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参与主体相对狭窄
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经营中往往依赖管理层的决策,但是专职人员存在不足,真正能够了解科技前沿的人才却不参与管理,这样的结果是人才反馈的信息与管理者制定的决策存在隔阂,容易降低科技的及时使用及更新,更不利于整体创新意识的形成。
3、经营创新手段存在简单化、单一化倾向,不能针对具体时势进行实时调整
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管理中注重管理制度及方式上,或者在创新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这样的后果是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普遍较国外慢,并且不利于我国石油企业的长久和国际化发展。同时,企业在革新中往往是模仿相关企业的技术,不能针对自己的切实需要进行调整,使得磨合成本大大增加,造成不必要的费用,进而在市场中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经营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石油企业的需要。但是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都存在经营管理意识薄弱的缺陷,企业的管理者与相关人员对经营管理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基本被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所忽视,更不可能去创新、改革经营管理方式,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从而导致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只停留在表面的建设上,而实质上则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另外,石油企业的内部职工对经营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许多企业职工大部分都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是石油企业的管理层领导的工作,他们只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有问题
大部分石油企业实行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石油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由于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多,在经营管理中的制度规章很繁多,所以具体工作的责、权、利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导致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不能很好实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另外,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不够灵活,只重视对人的约束管理,缺乏一定的激励因素,在石油企业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正面激励少,负面激励多;职工主动管理少,被动管理多;管理落实的少,要求的多;直接影响到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质量。
3、企业管理制度机构不健全,制约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基础,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也是一样。要想保证经营管理水平的完善提高,必须与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建立一套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但是现阶段,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执行机构,使经营管理体系不能有效地与石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经营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建立和有力执行,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石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与途径
1、改善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加强经营管理的意识
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都存在于一定的管理环境之下,企业的管理环境主要从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员对经营管理的态度、认识以及行动三方面来反映。石油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执行水平的高低。所以,石油企业要想加强经营管理,首先要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石油企业管理者与相关人员对经营管理都缺乏一定的认识理解,经营管理的思想比较薄弱,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所以,石油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和内部职员对经营管理的理解与认识,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调动起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职员都能遵守经营管理的原则,从企业成员态度的转变带动整个企业环境的变化,更好的促进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
2、完善石油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致使公司破产现象也不断屡见不鲜。在完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同时,石油企业对于经营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部门,完善石油企业的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责任机制,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的风险点,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从而保证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保证石油企业资金的安全。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石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逐渐普及,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逐渐改革、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则管理方式创新的主要表现,成为决策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石油企业也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特点,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将企业的各种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与财务、物资管理软件有机的融合起来,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统一、高效和开放的石油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经营管理工作效率,为石油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最大效益。
4、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营管理的执行人员,如果执行人员缺乏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如何提高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完善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要改进人力资源政策。首先,要切除石油企业在人力招聘中的弊端,在招聘时要坚持以应聘人员的学历、经验、道德为选拔标准,拒绝任何形式的走后门、靠关系行为。然后,要对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审查监督,杜绝员工的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必须要严厉处置,彻底整改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低素质行为产生的不良风气。另外,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要定期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熟练的掌握经营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方法,保证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顺利推行。
四、结语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金融行业是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内容,金融行业也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推动手段。新的形势下,利用金融行业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运用管理工作进行研究,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文章针对金融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金融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金融行业,是对资金进行融汇贯通。企业管理工作是针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规范和总结,进而能够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经营发展策略,适时的进行变革和调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要素,进而发挥出整个企业的最大作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金融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金融活动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企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先筹集一批主要的资金,在具有一定资金的前提下你才能够进行经营和管理工作,因此,经营管理过程中,筹集资金是十分必要的,金融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这部分发展资金,所以说,金融活动的开展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前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来源有企业的固定资金、金融市场的融资以及银行的贷款等等。这三项重要的资金来源都能够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进而确保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金融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企业正常运转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在正常的生产中进行,多数企业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来维持外部环境的发展。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在挫折中更好的发展,为了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严重挫折,应高积极做好金融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金融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大部分企业的收款比较困难
在企业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是十分重要的,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用金融管理,存在着企业收款困难的现象,大多数企业相关负责人,不能够对接待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大多数资金都不能做到及时回收,进而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二)企业金融管理对银行借贷的依赖性
在企业的争产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借贷、金融融资以及自有资金等三种主要的资金来源。然而,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对银行贷款的以来程度不断加大,企业的固有先进不能得到稳定的流动。与此同时,由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企业在国家做出相应的经济调整时,会面临严重的风险。一旦企业不能够有效的规避金融管理中的风险,以至于造成严重的经济不稳定的后果。
(三)没有形成科学的企业金融管理结构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进行了金融管理,但是很多企业在金融管理中都存在着严重的额问题。企业的一大部分流动贷款都不能正常安排和使用,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金融管理结构,这就对整个企业的借贷信用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四)企业金融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金融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很多企业都未设有正规的管理人员,一些管理人员的金融管理素质较差,他们对金融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金融管理的手段也是比较落后的,金融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企业内部设置专业的金融管理部分
当前,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加强了对金融管理工作的应用。新阶段,想要加强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就应该开设专业的金融管理部门,在部门内部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并针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并针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
(二)规范企业金融预算编制工作
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一定时间内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这项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被称之为企业的预算工作。企业的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属于数量化的控制管理工作,这样能将企业内部的所有问题进行归纳,进而整合成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应该对金融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足够的重视,进而对这项工作进行规范,这也就提高了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约束力。
(三)提高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在加强了信息化措施在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中的使用。企业需要有效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对企业进行金融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并对企业内部比较落后的管理手段积极进行创新与发展,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这样也就提高了金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四)制定一个完善的信用评定规定
企业在进行金融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商品的正常交易的有效进行,应该对交易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观察,制定完善的信用评定体系,对企业金融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这样就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资金风险,避免造成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失。
(五)有效拓宽企业金融融资的渠道
当前,大部分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都是上市的方式进行,由于当前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较强,应该有效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采用间接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这样就能够让企业能够与银行之间共同享受利益,共同承担风险,这就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金融风险,也就提高了企业的金融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进行金融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金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并拓宽企业进行融资的渠道,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内部的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易流云 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陶玉婷,李甍宇.论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14,32:207-208.
[2]尚晓明,赵光超,魏鹏达.基于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9:130.
[3]田文龙.试述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J].金融经济,2015,12:178-179.
[4]韩盛.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5,25:60-61.
关键词:水利企业 经营管理 标准化 应用
水利企业经营的是水利资本,即投入用于特定水利事业的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所表现的资源份额。以水利事业发展为主体,其经营目标取决于水利事业内在潜质所规定的目标。标准化管理是随着社会化和工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获得最佳效益和最佳秩序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目的,以企业生产经营与技术等各方面活动中大量重复性事物为研究对象,以生产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制定企业标准、贯彻实施各级标准并对实施进行监督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活动的总称。实施水利经营管理标准化,符合当前水利部门在水利战略和治水思路上的重大转变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水利的客观要求。基于此,本文对水利企业经营中的标准化管理及其应用进行了探析。
一、水利企业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企业管理标准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以及技术标准有效利用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以及相关部门、单位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以求得到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水利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和迫切。
(一)水利企业标准化经营管理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
水利工程是国家和人民的巨大财富,是发展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标准化经营管理而得到提高,为国家和人民提供的水利服务更优更好, 对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水利企业标准化经营管理与水利企业经营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标准化、精益化、规范化是未来水利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家相关部门也会严格的监管,如果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不能有效提升,未来的发展需要将很难适应, 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很难承担。
(三)水利企业标准化经营管理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标准化管理实施后,水利企业管理人员在参加培训, 学习业务方面的热情会很高,员工认识到如果不加强学习, 水利企业的管理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利企业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其管理效率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一)科学制定水利经营管理标准体系
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在计划安排、指导思想到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等各环节,水利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差距明显。此外,制定标准的周期也较长,更新速度较慢,标准的信息化水平也不高,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对水利行业标准化制定的滞后矛盾突出,进而造成实施标准以及对实施的监督达不到效果。所以,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体制的完善和相关调整已非常迫切,前提是要基于国家出台的相关行业标准体系,有效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体系,提高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的水平和质量,为促进我国当前水利发展和改革提供合理有效的经营管理标准支撑。
(二)创新水利经营管理标准机制
企业没有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的标准化管理观念,创新行为就无从谈起,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依据和前提是观念创新。企业经营与管理都需要机制,而机制又要基于相关的标准。水利经营整个管理体系中,由于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及其相关功能是由水利经营内部机制进行反映,其也对微观管理与经营的方向进行了规定。所以在水利企业管理经营中要机制也要标准化。依据水利企业管理经营的基本实践,创新水利经营管理标准机制沿着以下对策导向进行:一方面水利特色要在水利经营管理标准中突出,以水利文化统筹水利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将资源资产融合起来。另一方面水利经营的内在要求要在水利经营管理标准得到反映。将水利经营制度创新环节与行为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过对水利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使水利发展政策和战略的有效衔接得到实现。
(三)企业经营管理标准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推进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的改革必须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建立良好科学的与市场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市场经营管理环境。一个企业倘若没有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标准机制来调动和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经济效益也无法产生。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机制的改革必须要加快,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体系只有适应市场机制,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尤其是在党十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水利企业也面临深入的改革,而中国水利企业资产总量的日益扩大以及经营规模的不断拓展,要求水利经营管理的方法、思路、手段和形式都应有科学的经营管理标准。更多的水利企业也因此认识到水利企业经营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然而中国水利企业必须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标准化管理和改革,不能盲目而上。
参考文献:
[1]胡孟等.标准化形式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2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适应社会经济形势,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当今全球已进入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新经济信息时代,该信息技术应用浪潮为企业带来了实现创新和业务快速增长的潜在机遇。全球知名的管理和商业战略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对中小企业独立调查访问研究发现,2010至2012年三年内,IT技术应用程度较高的企业比IT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实现了更高的营收增长,若更多中小企业采用最新IT工具,整体营业收入可实现90亿美元的大幅增长。研究表明,采用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未来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新技术的应用能切实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实现企业功能一体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孤立的,有的企业信息化仅仅是业务操作电子化,有的企业仅仅是财务核算自动化,有的企业还停留在文字处理阶段,甚至有的企业还落后在手工操作模式下。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了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建立了专业化、集成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通过企业整体全方位的信息化,将采购、生产、销售、仓库、财务、工资管理等连接起来,利用数据处理产生所需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全员信息共享,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实行全面流程控制,大幅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内部管理冗杂或缺乏,信息收集不及时,监督管理往往在事后发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向信息时代转变,未来企业管理更多的是对企业网站的管理。企业通过对订单、合同、采购、销售、仓库等整个业务流程以及财务的控制,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数据库,形成企业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跟踪企业各个项目、各个环节运行过程,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4.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增强创效能力
信息技术影响着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价值链的效率或改变价值链的流程,从而获得更低的成本,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如企业通过信息技术,销售部门根据客户的需求计划,准确及时向客户供货,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及时完工产品,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及时供应原辅材料,供应商根据该厂采购部门的材料计划及时供货。这样通过直供,减少了库存,节约了人工,从而降低了成本费用。另外,企业通过及时获取信息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企业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工艺,从而通过良好的服务和产品,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高层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决策者普遍思想保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意识,认识不到信息技术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优势,有的决策者自身素质偏低,对信息化概念模糊不清,认为有了计算机进行一些办公文字表格处理就醒了,有的甚至抵制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开展。由于领导者的不重视,从而给企业整个团队带来不积极因素,员工也就没有热情推进信息化工作。
2.信息技术投入不合理,重硬件轻软件和服务
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服务等。中小企业也在逐渐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了对硬件设备的投入,而忽视了对软件和服务应有的投入。这样的投入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无法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价值,企业也不能真正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受传统管理模式束缚,缺乏创新动力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比较深,思想意识、服务意识、企业体制等受许多因素阻碍而无法革新,即使实现了信息化,也只是在原来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电子化而已。要想突出信息技术管理的优势,必须转变观念,勇于改革,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
4.人力资源缺失或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由于企业高层支持不够、资金不宽裕、没有高级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扭曲、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原因,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网络和系统管理人才,有的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下问题,执行信息化技术难度大,应用程度不高或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的管理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或管理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面上,不能利用信息化将管理提升到更高级层次。
5.信息技术应用模块单一分散,使用效率低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普遍应用。但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参差不齐,多数企业存在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低、单一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仅运用于办公文字和表格处理,有的仅运用于工资、固定资产等考核,有的仅运用于业务进销存流程、有的仅在财务上运用,等等。这种单一信息模块的应用,会导致信息不流畅、信息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不高。
三、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和发展的对策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决策层首先要冲破传统思维束缚,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能给企业带来增长潜力和竞争优势,认识到信息技术能提升员工效率,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这样企业的信息化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实现信息化的应用价值,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效益。
2.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加强软件的维护
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性、业务规模、公司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机硬件和管理软件,特别是要适当增加软件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维护,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使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节约成本费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增强创新动力
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要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企业可通过向技术先锋企业学习,构建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基础,尝试利用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用于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分析大量的信息及数据,从而大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加快企业发展壮大步伐。
4.引进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必须适应形势需要推动自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使企业信息化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5.采取信息技术一体化和全面战略
中小企业员工少、资金缺、规模不大,竞争弱,所以只有紧跟形势发展步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信息专业化和全面战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业务与财务、经营与管理信息一体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资金、服务、物流等资源实现各环节共享,避免工作重叠,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ERP;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136―04
一 引言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用实践教学推动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管理学科属于应用性学科,要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实践教学普遍受到了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相继开展,如实习、实训、模拟、课内实验、课外实践等环节,然而由于受到实践场所、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效果不明显,多数学生仍不能对企业的管理过程熟悉和了解,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差。为了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加强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管理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并符合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研究平台,这是拥有管理类专业的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有较多的研究,如文献[1]-[4]探讨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相应措施,文献[5]研究了模拟企业环境下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但对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专门的研究确很少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企业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需求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由于其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教学过程较难控制。管理类专业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主要是面向企业,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而加深和促进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由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入学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企业并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及管理流程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是指课程体系中与经营管理类课程相配套的实践环节,根据我们的调查,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主要经营管理实践环节为:
1 管理认识实习
管理认识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之前开展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生产经营过程,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管理认识实习一般在2-3学期开设。
2 具体管理职能实践
具体管理职能实践包括营销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实践环节,管理类各专业受专业需求、教学资源及条件的影响开设内容不尽相同,开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课内实验、课外实践、调查、模拟、实习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职能,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管理综合实践
管理综合实践是在掌握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实习、ERP实践、企业经营模拟对抗、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综合实践环节的开设受到以上两项实践环节开设的影响。
上述实践环节虽然内容繁杂、形式多样,但其实践内容多是围绕企业进行,以企业为核心,着重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流程,进而具备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技能。
三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
经营管理实践最重要的载体是企业,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围绕企业进行的,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受到资金、实践场所、教学资源、人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实践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下:
1 实践基地建设困难
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或实践活动的场所,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一般应选择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在校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进而导致对实践基地的需求成倍增加。然而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以及企业担心接收实习生会影响自身的正常工作,增加用人成本,因此将接收实习生视作一种负担,这些因素导致学校很难联系到足够的实习单位以满足扩招后日益增多的学生实习要求,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3]。此外,由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特殊性,往往容纳的管理专业实习学生数目极为有限,这也为实践基地建设带来困难。
2 实践内容很难深入
实践基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企业的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由于担负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或保守企业机密等原因致使实习生无法深入完整地接触企业的运作过程,通常只是从事简单的工作,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锻炼方面收获甚少,实习活动大多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预定的实习要求[3]。
3 校外实践教学组织困难
校外实践教学由于其实践场所在校外,而且实践地点可能较为分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然而,由于受到师资人数的限制,学校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使得大部分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监管或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实践效果可想而知。
4 实践内容很难统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实践基地,缺少相应的接收企业,各项管理实践活动往往形式各异,实践内容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也很难统一,实践效果不好。
四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与ERP
由于上述问题的出现,使得经营管理实践很难开展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在于缺乏统一的、易于开展的实践平台。随着ERP系统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使得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可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ERP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销售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决策等方面,涵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对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实践的需求。以ERP系统为核心,构筑数字化企业实践平台,开展各项管理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实践效果。
五 基于ERP的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我们提出“1+4”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4”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一个统一实践平台和四种实践教学方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个平台:是指ERP平台,即一套完整的企业ERP软件系统。这里所说的ERP软件系统一定是真正的软件系统,而非教学模拟的软件系统。由于ERP系统的功能差异较大,我们建议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ERP系统应选择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的国内外大中型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
有了实践平台,还要有实际企业数据资料,这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企业数据资料,我们不建议使用ERP系统自带的演示数据,而是要收集、整理实际企业的资料数据。为了满足模拟实习的需求,除了ERP系统要求的资料数据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并制作关于企业基本情况、现有产品、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多媒体资料数据,以供讲解和演示使用。
四种实践教学形式包括:模拟企业实习、经营管理实训、ERP综合设计、ERP沙盘模拟。
1 模拟企业实习
模拟企业是以现实的企业为原型,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ERP系统为基本数据平台,同时制作相应的视频讲解、系统演示等多媒体数据资料而形成的企业模型。模拟企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模拟企业的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增强对企业的认识,以便为后续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模拟企业认识实习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一是企业基本情况的视频介绍,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规模、组织机构、产品、市场、利润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二是各部门业务流程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组织与操作过程,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三是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演示与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ERP,了解现代化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ERP系统的基本操作。上述内容中的一、二部分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第三部分内容应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让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模拟企业实习由于在校内开展,避免了传统的企业认识实习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而导致的实习不深入、不具体的缺陷,可以显著提高实习效果。
2 经营管理实训
经营管理实训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专门的或较为综合性的训练,一般是结合一门或几门理论课程来开展,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并能达到独立操作的能力和水平。经营管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财务管理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生产管理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客户关系管理实训等,实训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实践中也可以对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后再开展实训教学,如财务管理实训和供应链管理实训可以综合为财务供应链实训等。实训方式以统一的企业ERP平台为基础,采取上机操作和模拟训练为主。管理类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培养要求有重点的进行选择实训内容。
3 ERP综合设计
ERP综合设计是在系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之后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ERP系统的实施能力。ERP综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给定的企业基本信息以及业务资料,以ERP系统为平台工具,由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完成给定企业ERP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工作,并根据给定的业务资料,按角色分工不同,协作完成相应的业务,最后写出设计报告。
ERP综合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次综合提升和检验。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本实践环节应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企业基本信息资料与业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真实性主要是指所给的企业信息及业务资料应与实际企业相符,不脱离实际和任意简化;完整性主要是指所给的资料应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业务,这样可以保证实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是,实践中要注意人员分工,通过人员分工可以保证实际训练环节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符,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人员分工一般根据企业的岗位来进行设置,常见的分工方式为:总经理、财务主管、生产主管、采购主管、销售主管、库存主管、人力资源主管、信息主管等。
4 ERP沙盘模拟
ERP沙盘模拟是以沙盘为主要工具,利用实物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经营模拟对抗,让学生在市场分析、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6]。
通过上述四个环节的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的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备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进而发展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六 结论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能力是管理类专业学生拥有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将来就业所必备的岗位技能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管理类专业经营管理实践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种“1+4”的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即以ERP系统为平台,采用模拟企业实习、经营管理实训、ERP综合设计、ERP沙盘模拟等实践教学形式,系统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实践能力。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内容体系完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易于开展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郎群秀.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举要[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4):26-29.
[2] 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4.
[3] 黄祖平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59-61.
[4] 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6):89-92.
财务分析就是指企业以财务会计核算结果以及报表等相关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通过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经营活动进行的分析,重点明确企业的盈利、偿债以及营运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评价分析企业、预测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做出管理决策的依据。
1.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系统全面的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准确的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财务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与决策进行调整优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为企业投资者提供参考
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规模扩大与战略经营发展的预测,主要是透过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判断。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清楚的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并分析投资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3.为债权人提供相关信息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说明,可以让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进行整体的判断与把握,并对债务资金数额、偿还期限进行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筹资活动开展。
4.为其他相关群体提供财务数据
企业的主管部门、供应商、客户出于管理或者是自身利益的需求,同样需要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则是这些群体获取企业财务状况数据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当前企业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不合理
当前一些企业在财务分析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合理,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为重点对财务状况以及成果进行评价,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分析信息,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利润虚增、虚减以及操纵经营业绩等违规行为,也难以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2.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服务能力不足
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财务分析作为基础与导向,对企业的权衡收益风险、实施战略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未能有效的利用财务分析成果,这一方面与企业管理部门对于财务分析管理应用重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财务分析报告中主要侧重于对过去经营状况的反映,对于财务预算、决策分析以及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视不足,导致财务分析报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规划与控制的信息支持不足。
3.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的管理,但是财务分析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却相对较低,数据库的整合不全面、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足,造成了财务分析信息化的实施困难。将财务分析流程整体信息化,提高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改革完善的重要方面。
三、企业财务分析应用完善策略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选取,应该重点在选择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财务分析指标。对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应该主要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则应该采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进行分析。对于盈利能力分析,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等进行分析。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则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
2.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强化对于财务分析报表的应用
首先应该解决财务报表中数据高度综合性与信息明晰性不强的问题,除了选取常规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还应该将财务报表附注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在附注中采取增设非财务指标,解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信息反映不全面的问题。在财务分析中,还应通过提供企业的公允价值、披露企业未来信息以及增加人力资源报告评价等作为附注,并增加对于企业的行业因素、资产并购、债务担保等重大事项的分析结果,依据对财务数据与附注的统筹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以及财务分析数据使用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数据,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
3.提高信息化技术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应引入信息化技术,结合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模块数据库,重点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归集、数据查询、数据库挖掘、数据模型建立等几方面的应用,通过采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在企业的盈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决策以及客户分析等方面,形成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报告,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4.强化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对于风险的分析防范能力
财务风险问题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财务分析体系中运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重点是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等内容。此外,还应该对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预警分析,依靠关键的预警指标、严格的管控标准,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能力。
四、结语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营管理 市场开发 对策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营形势步履艰难,多年积聚起来的诸多矛盾日益突出,绝大部分固有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令人担忧,不堪重负。我国国有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时候,所具备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的理念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都将左右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和市场开发的进度。国有企业要通过全面的改革形成灵活的反应机制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活动,将市场和用户信息进行对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创新市场营销渠道为自身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开发的重要性
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善和加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水平就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自身优势,将国有企业打造成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只有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和活力,才能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是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是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的需要。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代表着我国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也关系这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甚至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不仅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增加税收,为人民群众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开发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聘机制,进行人才储备管理
21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影响企业的发展轨迹和方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的过程必须重视人才的选拔及合理的储备,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选、用、留、育”人机制,合理的选拔人才,对人才进行培养和考核,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适时开展市场营销调研和预测
国有企业为了更好的进行市场开发,成功的开展营销活动,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大量的市场有效的信息就成为完成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有企业掌握的信息,大多是陈旧、过时、没有价值的。因此,适时开展市场营销调研活动,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获取市场内同行业的企业发展趋势和方向,这样有利于国有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合理开发空缺市场。
(三)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与西方先进企业相比起步较晚。企业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和命运。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根据本行业及企业自身特点,紧紧围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战略目标等来进行,如制定本企业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产品、永不自满;质量第一、用户第一、服务第一;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以此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协调作用、控制作用。
(四)挖掘市场空缺,完善企业经营环境
通过市场调研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工后,可以有效挖掘市场内部的空缺,生产出能够更为符合人民需求的产品。此外,需要将企业的发展重心调整到结构调整上,注重产品的质量及经济附加值,通过适时创新及科技进步的提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在此基础上,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环境,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氛围,积极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实现优化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国有企业优化发展略谈自己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借此来激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管理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傅俊青.浅谈国有企业实现优化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J].大众商务,2009,(24).
[2]阮金铭.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3]刘鑫.国有企业在IT咨询业中的竞争力论述[J].办公自动化,2009,(2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全球贸易额的排名已跃升到第三名,同时造就了一大批以国际贸易为主导业务的外向型企业。随着国内外经营环境和目标市场的不断变化,外向型企业竞争的游戏规则也在变化,许多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如何保持和增强外向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力则成为当今许多经营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宏桥科技多年为上千家外向型企业进行信息化咨询、实施服务的实际经验说明,许多外向型企业的运营基础和经营管理能力落后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 虽然企业在设备、厂房、产品开发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投入,企业也非常重视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但企业必须认识到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软瓶颈” 运营基础和经营管理能力,必须要给予解决。即“软硬价值”所产生的整合效应应是外向型企业增强持续发展力的主要策略之一。
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运营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信息化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的,事实证明如美欧等发达国家地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处在全球前列,在发达国家中的领军企业哪个不是用信息化来全副武装的呢?中国政府早已明确提出了“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基于国际贸易的特性,国际贸易领域的信息化也是一直领先于其他许多行业,大部分国际贸易领域的优秀企业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信息化运营和管理。然而,如何更有效、更务实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今许多外向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普遍关心的话题。
中国外向型企业国际贸易信息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近几年来ERP更是家喻户晓的字眼,几乎已经成为了信息化时髦的代名词。但我们认为今天企业更需要的是务实性的信息化建设。当我们的焦点回到企业信息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运营的基础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时候;当我们将五花八门的ERP概念暂且搁在一边;当我们带着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和目标来看国际贸易信息化的时候;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自身运营基础的关键要素和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会更准确、更务实。
宏桥科技多年外向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服务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同样离不开“逐步发展、按需推进”的自然发展规律,我们应该从一个多维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信息化,至少应包括范围和层次这个二维体。企业自身的运营和管理功能是复杂而且范围广泛的,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任何一个管理手段,都必须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方案,信息化也不例外。我们考虑的重点应该是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帮助企业解决运营中最关键和最头疼的问题?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怎样利用信息化来增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国际贸易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国家策略引导下,2005年中国外向型企业信息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许多外向型企业均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帮助企业的发展,更多外向型企业正有步骤地实施信息管理系统。然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专业行为,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员和经验。因此,国际贸易信息化的经验应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来交流,我们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应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应给予更好的传播,其中包括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国际贸易特性在外向型企业信息化的体现、信息化方案选择的要素、增强投入回报效率的方法、务实性信息化执行的要点、国际贸易业务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的信息化建设的掌控、信息化运营和管理体系的制定原则等等。
(作者系珠海宏桥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bigdata)即是在网络多元化形式之中的一种巨型数据集合,其来源于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电子商务网络等等,具有体量大、速率高、多样性、真实以及价值等几个主要的特征。大数据与云计算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为单一的计算机并无法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因此需要利用分布式的计算框架,其基本特点在于对巨型数据的深度挖掘,但始终需依托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便已有科学家做出预见,大数据所带来的变革必将改变我的生活、工作方式以及思维。在近十年间,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关注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国的企业经营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多样化
信息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基本上是保持这相同的步调,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经营需求,自由选择传统以及现代两种信息数据收集的方式,并对不同网络渠道信息资源的收集进行探究,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图片、视频以及数据内容进行采集。就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而言,大部分企业对于信息收集处理的方式还比较局限,基本还停留在满足于结构信息发展的需求之上,而对于企业自身的非结构化信息则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值得说明的是,企业自身的非结构化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对企业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
(二)实时数据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发展与其内部系统以及外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者的基本特点是迅捷、快速、高效。简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自身数据处理的任务正在飞速增长。与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对信息数据“即时”的分析把握。基于此,企业将面临相当庞大的信息处理任务,而随着信息分析处理任务量的急剧增长,也对企业信息数据处理的速度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信息数据处理必须始终保持“即时”性,这也是现代化企业信息数据处理分析的基本发展趋向,同时也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建立在数据内容上的决策
企业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意味着企业各类经营活动均对信息数据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企业数据信息处理分析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信息数据的精确分析,是理性决策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精确性,避免因数据内容的不准确,导致决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判断,减少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就现状来说,许多企业在扩大生产以及业务范围的过程之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分析并不如何重视,只是盲目的将所得信息进行单向性的汇总,而缺乏对于信息数据内容的归纳判断,同时对于同行业内企业的信息数据也并不重视,导致企业决策出现一定的纰漏。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充分重视信息数据内容,并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处理分析,才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对传统决策观念与模式进行改变,就有必要进行科学规范的数据分析,并将决策的举措置于数据内容上进行,以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四)关注数据安全
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各类活动的均与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也包括企业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尤其是企业客户的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其核心价值之所在。在大数据的时潮之中,企业必须思考如该如何在有效分析处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对企业商业机密以及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
三、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发展分析
(一)运营决策以数据为基础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必须强化对内部信息数据的整合管理并逐步建立起相关的体系,使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均有相关的信息数据内容作为参照。为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进步,就搭建企业内部信息数据的平台,使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分析管理体系趋向规范化,以提升企业整体信息数据分析管理工作的效率。这也意味着,企业必须建立于社会网络的链接,并提高对于社会网络数据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社会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深度挖掘管理活动之中所需的信息内容,并完成后续的分析传输工作。同时,企业也必须加深对于信息数据采集搜索的强度,以提升企业信誉为基本目的,制定多层次、多角度、多取向的音效策略。以上内容,均建立在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之上,实现企业运营决策的所有内容都有其信息数据的基础。
(二)培养数据管理人才
目前,市场环境乃是以知识经济作为基本引导,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愈来愈倚重于人才,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大对于人才的吸纳。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标准,这也是对企业内部人才综合素质的长大考验。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数据分析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就有必要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数据管理人才,以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来看,对信息数据具有敏锐感知能力、应对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是一名优秀数据管理人才所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数据管理人才的储备,并建立完善的招聘、筛选、任用、培训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奖励机制,推动企业数据管理人才工作素质的提高。
(三)企业网络的建设
从提升企业信息数据管理分析的角度来谈,就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建设全面化、多向性、科学性的企业内部网络,为信息数据的各项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数据的有效化管理。企业网络的建设必须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现状以及需求,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谋求企业发展为基础,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为手段,推动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最终目的,提高企业对信息数据分析管理工作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的时代潮流之中,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外在环境具有多样化的基本特征,且规模亦不尽相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必须与信息化社会的进步保持相同的步调。所以,企业必须主动迎合大数据时代,置身于这股时潮之中,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时代所提供的资源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陆波.信息爆炸(大数据)对现代企业经营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7(1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