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影像系统

影像系统

时间:2022-03-29 20:1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像系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影像系统

第1篇

在金融、工商税务、保险等行业,每天会产生大量的业务票据和档案资料,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原始的手工档案管理存在一定弊端,如纸质档案经过多次翻阅查询,容易损坏;档案的整理、编纂工作耗时费力造成档案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档案资料管理困难;查询响应慢,无法实现多人共享,造成查询效率低;无法与业务系统及办公系统配合使用,信息流程断档等。

针对原始的手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不少机关企业采用了档案影像化管理。即大量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存储技术等),实现各类票据、档案存储、管理和查询的电子化,提升票据的保存质量;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减少业务资料处理过程的人工干预;确保数据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票据和档案材料的检索速度。通过对档案的科学管理及高效利用,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档案影像系统的使用。银行业的同仁认为影像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档案整理效率。税务部门感觉有了档案影像系统,查询、提取纳税户档案又快又准确,让他们从繁重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税源管理中。保险企业的同志曾说,我们人身保险档案的特点是时间长,投保人与日俱增,导致库存压力越来越大。自有了档案影像系统,纸质档案资料在完成扫描后,就被真空包装封存,几乎不再受温湿度、灰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延长了档案资料的寿命,同时打包封存的资料不用装盒装箱,所占空间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解决了人身保险档案存期长、库存压力大的问题。而政府机关的体验是档案影像系统的运行成功,是机关档案由纸质归档向电子归档的一次跨越,也是档案材料手工整理向电子方向过渡的有益尝试。

二、档案影像管理系统的构建

档案影像化管理的实施离不开系统的构建,一般情况下,档案影像管理系统逻辑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应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应用表示层为数据采集、数据展现与数据统计,主要完成与用户的信息交互;业务逻辑层为业务逻辑实现部分,完成对采集数据的后台加工、分析、整理;数据存储层实现对处理后数据的存储、管理。

其业务流程包括:

(一)影像采集(扫描子系统):扫描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数据输入前端,它将原始纸质传票转换为电子影像,将影像提交到存储服务器上以便进行后续工作,扫描控制台是整个系统中数据的源头,是档案电子化的第一步。扫描控制台系统支持各类扫描仪进行票据档案的扫描,实现影像采集。针对重扫、补扫等特殊批次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影像质检(质检子系统):质检子系统按照一定策略对扫描后的影像进行抽检,以保证凭证影像的质量,对于质检过程发现的不合格的影像,下发影像差错,要求扫描人员进行补扫或重扫。质检子系统需同时提供影像修正、差错处理的功能。

(三)OCK识别服务:采用后台服务的方式,对经扫描和质检的票据影像,调用OCR识别接口,实现票据分类,采集票面要素,形成影像精确索引,为后续业务处理提供数据基础。

(四)索引补建:对于OCP,识别有误,或需要手工建立索引的档案,提供索引补建的功能。通过浏览影像,人工识别票面要素,建立影像相关索引。

(五)数据及影像查询:提供基于WEB的数据及影像的查询功能。提供按批索引或精确索引的查询,提供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及组合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

(六)系统管理:采用资源、用户、组织机构、权限的多维组合,将系统的用户和角色管理、资源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完整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完善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通用系统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GUI(GraphicalUser Interface,即图形用户界面)程序,进行系统资源的管理,采用数据库软件包或存储过程的方式为各子系统的开发者提供接口,主要是用户验证及权限验证的功能。

(七)影像归档存储:按照统一的索引定义和统一的归档逻辑,将影像进行批量归档存储。对外提供接口,供其他接口进行影像调阅。

(八)光盘组织和刻录子系统:将系统中的影像及相应的数据按一定的算法或规则,组织成相应规格的光盘数据,用户可选择单盘或光盘库自动刻录的方式将数据刻录到光盘。光盘上内置影像查询系统,可查询光盘的影像。

三、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完全是依照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解决了原始的票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操作起来十分便捷,工作人员只需按照提示点击鼠标即可,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各大银行、保险公司和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档案影像管理系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一)经费问题。例如机关和企业若要实现档案影像化管理,首先需要启动近四十万元资金购买和创建系统,如果想要将往年库存档案全部影像化存储,必然会产生工作人员、办公地点的增加,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2篇

封海粟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摘要:近年来,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亲睐,展现出了一副红红火火的热播场面。伴随着热播现象的

各方评论也此起彼伏、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对近年来穿越剧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总结归类,以分析其热播现象的根源、中西方不同形式

的穿越特征及其影像系统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穿越;解构性影像系统;真实影像系统;神话影像系统;特殊文化影像系统

一、中西方穿越剧的不同形式及其美学特征

这种穿越现象的走红其实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紧张忙碌的生

活节奏有很大关系。现实里,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各种各

样的物质、精神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人无暇深度思考,

于是“穿越”成为安慰和逃避现实人生的避风港。而穿越剧中体

现出的梦幻的前世今生和预知并主宰历史的成就感完全迎合了

普通受众的心理期待。穿越剧首先给人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无

论是爱情还是人的理想,一旦放到架空的环境或者古代的环境

里,都会彰显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它已经脱离了现实条条框框

的约束。

目前,“穿越”作品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国内穿越

剧大部分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包括“清穿”、“明穿”、“秦

穿”、“架空穿”等。国内穿越系列的电影作品有:《大话西游》、

《神话》、《刺陵》、《不能说的秘密》、《芳香之城传奇》等。

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就更多了,如《步步惊心》、《宫锁心玉》、

《寻秦记》、《神话》、《穿越时空》、《灵珠》等等。其中也

有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电影作品有《隋朝来客》、《神话》,

电视剧则有《魔幻手机》、《我的武林男友》等。许多影视剧中

还存在着古今互穿现象,但不管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还是古代

穿越到现代,亦或是古今互穿,其叙事模式都逃不过现代、与古

代这个具体历史框架。

相比国内穿越剧现象,国外穿越剧就现得更具想象力和技术

要求,国外穿越剧表现出了一种技术至上、思想至上的美学特征,

其穿越的时空一般指向未来世界,或精神世界,典型作品有《时

光机器》、《盗梦空间》、《蝴蝶效应》、等等。这些穿越剧中

或表达了对时空之谜的追问,或表现了对历史与现实反差的深度

反思或展现了对超越时空爱情的深刻表达。与我国那些仅仅被商

业利益所吸引就一哄而上的穿越剧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的创作

者们创作的“穿越剧”让观众娱乐后更多了一份思考。如《源代

码》以短短的八分钟征服了无数的观众,整部影片不断重复着8

分钟的穿越,场景不断的在实验室与一节火车的车厢内来回转

换,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但没有感觉到局促和单调,反而觉得很

多事情正在发生,源代码表面看是一部科幻穿越电影,用层层相

扣的逻辑时刻调动着观众的脑细胞,但其内在却包含着饱满的人

性,在不断回到8 分钟的过程里,主人公斯蒂文斯的思想在逐渐

发生着变化,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弄清自己在干什么,使观众

也在一层层的剥离中恍然大悟。

二、穿越剧影像系统的归属问题

影像系统的划分是规划影视作品不同类型、性质、特色的一

个重要坐标,是将一部影视作品的叙事机制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

上所形成的审美判断,作为界定其影像系统的标准。按照这种划

分标准,影视艺术的影像系统可分为:真实影像系统、抽象影像

系统、象征影像系统、特殊文化影像系统、兼容式影像系统、神

话影像系统、解构形影像系统七种。那么将穿越剧放置在一般现

实逻辑层面进行审美判断时,它应隶属于哪一种影像系统的范围

呢。

首先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穿越剧的叙事形式在其一般

现实逻辑上是反自然规律的,因为“穿越”现象是目前的科学技

术所无法达到的,而真实影像系统的根本标志是,其影像系统内

部的叙述机制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能够或可能得以实际发生

的事件。从这个角度分析,穿越剧并不属于真实影像系统的范畴,

虽然除了外部叙事机制以外,穿越剧的具体表现内容符合一般现

实逻辑。

除此之外的影像系统还包括神话影像系统、特殊文化影像系

统和解构式影像系统,穿越剧从严格意义上分析,具备了以上三

个系统中所定义的元素。如《盗梦空间》是一部表现梦境穿越的

科幻片,其中涉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备了特殊文化

影像系统的性质。影片《大话西游》中孙悟空凭借月光宝盒穿越

到了500 年前,影片中的牛鬼蛇神的展现,表明了其应属于神话

影响系统的范畴,而无厘头式的人物语言、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模

式让该剧也成为了解构行影像系统的堂上客。

所以,就穿越剧而言,本文认为不能将其归为以上六种影像

系统的任一一类,因为它具有兼容性的美学特征,往往是两种或

两种以上影像系统兼容出的结果。典型的兼容式影像系统的代表

作有《沉默的羔羊》(真实影像系统与特殊文化影像系统的兼容)、

《大话西游》(解构形影像系统与神话影像系统的兼容)、《盗

梦空间》(特殊文化影像系统与真实影像系统的兼容)。所以本

文认为,穿越剧具备了兼容式影像系统的划分标准,故而属于影

像系统中的兼容式影像系统这一范畴。

三、穿越剧的发展前景

穿越剧的热播现象已经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久后就会达到数

量上的高峰,但是如果穿越剧还是保持着一贯的雷同和庸俗,浪

费观众观赏时间的同时也将耗尽观众对其所有的热情。虽然西方

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方式与中国有很大不同,文化背景、政治格

局也千差万别,但美国在“穿越剧”创作方面所呈现出的种种美

学特征及其获得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国电视剧创作者借鉴和发

展的,中国穿越剧应在生活的深切体验、人文情怀的投入以及艺

术质量的提高上多下点功夫,丰富穿越剧的内涵,创新“穿越”

的形式,让穿越更加符合人性和人情,只有这样,穿越剧才会展

现出鼓舞人性的思想内容。

总结

一部好的影视剧,应该起到鼓舞大众的目的,这离不开影视

与现实的关联,穿越剧中的“穿越”只是讲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个叙事外壳,真正起作用的是其中最具内涵的思想,而不是一

些看似前卫的招牌。紧靠形式上的花哨堆积是无法在中国影视行

业中长期立足的。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电影批评[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65-76

[2]冷淞,张丽萍.当代影视剧中“穿越”现象的理性思考[J,2012

[3]孔朝蓬.穿越的梦想与历史的沉思[M].中国广播电视学

刊,2011(4)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支付结算;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1-0062-03

为适应跨区域经贸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6月份在全国推广。该系统的建立突破了支付结算方式在地域上的限制,方便了企事业单位异地购销活动,加速了社会资金流转,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影像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支票影像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影像系统退票率较高

1.部分采用支付密码付款的商业银行,行内支付密码推广工作不到位。有的商业银行规定本系统内以支付密码作为付款依据,但却并未组织本系统参加支票影像的所有分支机构提前完成推广使用支付密码单或密码器的准备工作,而且也没有做好对开户单位的宣传工作,更未告知客户不能向外地签发无支付密码的支票,致使开户单位向异地签发的所有没有支付密码的支票,当通过支票影像系统提出以后,全部被退回。

2.采用电子验印付款的,过度依赖机器核验结果。有些采用电子验印付款的营业网点,对提入的支票影像,导入电子验印系统后,只简单地根据计算机显示结果确定是否付款。因为目前各单位支票的签章都是人工加盖的,比如盖章时用力大小不一,直接导致印章边线粗细不同,结果电子验印时可能显示印章不符,此时就需要业务人员从客户利益出发,辅之以人工核验,则可以付款。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业务人员出于资金风险和责任的考虑,大多采取了退票处理。

3.提出行录入的票据信息不完整、不规范。导致提入行接收到的信息与支票影像内容不完全匹配,只好作退票处理。

4.扫描设备配置档次较低,影响支票影像质量。虽然人总行对扫描设备的相关技术标准做出了统一规定和要求,但有些金融机构单从成本角度出发,配备的扫描设备只达到了最低配置要求,甚至还低于最低配置的要求,结果直接影响了支票影像的清晰度和精确度,造成实际工作中很多以“影像模糊 ”为由的退票。

5.个别金融机构以牵强的理由无理退票。比如唐山当地提出行收到的五笔退票业务,对方的退票理由是印章变形。我们随即对这笔业务进行了调查,提请省清算中心协助查验,清算中心对影像文件的查验结果是印章没有变形,所以提出“印章变形”的退票理由有牵强之疑。

(二)逾期业务量较大

1.提入行的交换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提入行的交换员不能及时到当地人行票交所提取支票影像文件;有时对提回的支票影像文件也不能及时交给本单位会计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2.商业银行对支票影像系统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影像系统运行初期业务量不大,致使有些商业银行营业机构没有安排专职会计员从事支票影像业务回执工作,客观上造成工作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按规定认真及时办理支票影像业务,在影像系统缺乏自动提示和制约情况下造成不论是付款还是退票,都时常有超过规定期限形成业务逾期的问题。

3.全国支票业务的影像传输系统与资金清算系统相分离,相互间又不能联系和制约,也是客观上形成业务逾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全国支票业务中,传输支票影像是通过支票影像系统,清算支票资金是通过支付系统,两个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何时提入的影像,支付系统不了解,哪日发的业务回执,影像系统不掌握。所以提入行对提入的业务只能根据提入影像的日期人工计算回执的最后期限,系统无法自动提示或强制性制约,因此业务员一旦大意或疏忽就会造成业务逾期。

(三)人民银行基层票据交换所扫描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业务处理速度慢

目前,上级行配置给地市及以下各票交所的扫描仪是富士通fi_5120C型号的滚筒机器。此种扫描仪在扫描支票时,不能自动搓纸,只能靠人工一张一张地置放,一张一张的扫描,同时需要人工录入的要素和操作较多,业务处理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方便、快速处理业务的需要。据日常业务测算,票交所处理一笔支票影像业务需两分钟。由此计算如果采取票交所发送模式,一个票交所全天只能处理210笔,另外该种扫描仪不支持粘单背书的支票业务,不能扫描粘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有粘单的支票,提出方的票交所只能拒绝受理。

(四)影像系统接入方式不规范,集中接入进展缓慢

目前,各地接入支票影像系统的方式,多数是以当地人民银行票交所为单位接入本省清算中心。各票交所所辖的票交机构提出提入一笔支票影像业务须经过提出行――提出行所在地票交所――提出省清算分中心――清算总中心――提入省清算分中心――提入行所在地票交所―提入行7个环节才能完成,期间又是手工处理与自动化处理相混杂。一方面容易出现丢失、延误的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发生问题,很难查找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不符合安全、快捷、便利的原则。

(五)系统功能及管理上尚有欠缺

目前,从系统功能上,无论票交机构是采取集中接入方式还是采取分散接入方式,当地人民银行都无法实时掌握票交机构在支付系统中的回执发送情况,因此无对金融分支机构是否按规定期限发送业务回执进行管理和监督;从业务管理上,全国非正常退票问题严重,虽有全国支票影像业务管理办法和业务处理手续,但缺乏一个可操作的、全国统一的违规监督查处办法,造成金融分支机构不按规则办理业务时,人行基层行没有制裁手段和措施,因此金融机构无理退票无所顾忌。

二、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影像系统支付清算秩序的全国性统一管理

一是总行应出台统一的影像支付清算管理规则,尤其是在充分了解全国各地同城退票理由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全国统一的退票规则,各地老规则一律停止执行;同时对违反总行新规则办理业务的各金融机构参与者要制定严肃的处罚措施,违者必究,以严肃各参与者的业务行为,保证规则的权威性,使之不能违反规则。二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监督举报组织,举报总中心设在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部门,负责全国影像交换系统政策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清算纠纷的统一管理;各省和地市中支设分中心,负责按总中心要求具体办理跨行政区域影像纠纷的核查处理,并随时向上级报告举报情况及查处结果。为避免查处中的地方保护行为,上级举报中心对下级中心可实施再监督,并纳入对其日常的工作考核以保证基层行履职的客观公正性。

(二)各商业银行总行要加快系统内配套措施的实施,消除工作脱节现象,降低系统退票率

一是凡规定以支付密码确认付款的,组织系统内所有分支机构全部推行密码单或密码器的使用,确保开户单位签出的支票可以通过影像系统审验付款;二是采用电子验印方式确认付款的,健全和完善验印系统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中印章数据的完整、准确,同时,加强验印工作的严肃性,当验印系统提示非实质性印章不符时,要辅之以人工核验,避免不必要的退票业务。

(三)整合系统资源,将支票影像传输系统与资金清算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小额支付系统已具备传输影像的功能,只是基于承载量的考虑,支票全国?穴下转第71页?雪?穴上接第63页?雪通用后,又建立了一套支票影像传输系统,造成支票影像的传输在支付系统体外循环,形成现行影像传输系统与资金清算系统相分离。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完善和提升小额支付系统配套设备和技术的设计,将影像传输通过支付系统办理,从而实现一笔支票业务的影像传输和资金清算两个方面均在支付系统内处理,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衔接,一旦出现资金支付的时间与影像传输的时间不匹配时,系统能够自动提示,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回执逾期的问题。

(四)加快商业银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速度

与支付系统CCPC的设置相协调,各商业银行以省分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系统,使在省人行清算分中心以下的影像传输,由目前的提出行――提出行所在地票交所――省人行清算分中心改为提出行――提出行的省分行――省人行清分中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现行的人民银行县级、地市级票交所环节,而且使手工(或跑盘)操作全部实现各商业银行系统内网络传输(对提入业务亦如此),业务处理环节的减少和业务处理方式的自动化,能有效地加快业务处理速度,提高业务处理的准确性,而且业务处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差错也容易查找。因此,各商业银行总行应加快行内系统改造,尽快改现行的分散接入为集中接入。

(五)提高终端扫描设备自动化程度,解决目前半手工半自动化现状

在各商业银行短期内,不能实现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人总行应按新的标准更换基层人行票交所的扫描设备,使其达到能自动搓纸和支持粘单背书支票业务的要求;在各商业银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后,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所配备的扫描设备同样保证能达到上述要求。

第4篇

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各种各种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应用到医院业务的各个方面。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通过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存储,归档,管理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医院管理医学影像的成本,同时为病人提供了准确的医学信息。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PACS 医院 运用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并应用与医院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替代了传统的医学影像的存储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PACS系统收集现代医学成像设备如MR(核磁共振),X线机,CT机等产生的医学影像,通过网络传送给后台数据服务器并保存,最后医院医生或者病人通过在线终端可以方便的查看到这些影像。医院通过建设 PACS系统并与HIS系统对接,实现了整个医院的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化,提高了医院的经营效率,减少了运营成本。

1 PACS的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放射医学技术,影像医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PACS系统由原来的简单单机版的mini PACS系统不断发展,PACS系统不断的扩大应用场景,现在的PACS已经是一个集图形的采集,收集,保存,编辑,展示,分析的综合应用平台。PACS系统通过局域网将放射科,检验科,门诊部等连接起来,为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患者提供准确的医学影像。PACS的基本结构包含了:医学成像设备,PACS后台服务器,图像显示设备,高速以太网。

1.1 医学成像设备

医学成像设备主要包括了现在医院中广泛使用的B超机,CT机,数字胃肠机,血液分析仪,放射科X线机等。这些设备通过使用DICOM标准接口与PACS后台服务器进行图像的提取和存储。目前虽然大部分设备都支持了DICOM标准接口,但是还有很少的设备使用串口或者USB接口来于PACS后台服务器通信,这需要第三方设备提供商开发对应的接口来连接到医院的PACS系统中。

1.2 PACS后台服务器

PACS后台服务器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目前PACS系统后台一般包含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上面安装了系统的业务软件,该软件负责与医学成像设备通信获取医学影像数据,与数据库服务器通信负责医学影像数据的存取以及备份管理,与图像显示设备通信负责医学影像的传输。数据库服务器是数据的保存平台,可以保存和管理系统中的医学影像文件和数据。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可以安装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备份服务器主要管理大型的磁盘阵列来备份系统产生的大量图像数据。由于现在图像数据量的大小越来越大,如CT扫描片10MB、胸片20MB、DSA造影80MB等,而且为了保证系统7*24小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备份,以备异常的时候及时替换。

1.3 图像显示设备

图像显示设备主要包含了医院中大量使用的普通PC机显示器,高分辩影像诊断工作站以及各种嵌入式显示设备。通过这些显示设备可以高效的看到各种医学影像,并通过图像编辑软件进行放大,缩小,编辑等各种操作。

1.4 高速以太网

为了保证医院各种信息的传输,需要建议医院的高速以太网局域网。对于小型医院可以使用100M以太网,对于中型医院可以使用光纤以太网,对于大型医院可以使用高速以太网。

2 PACS系统应用

2.1 实现无胶片化管理

PACS系统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以前的图像都是通过胶片保存,但是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保存和管理这些图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使用PACS系统可以让医院减少在这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医院管理图像的效率,可以保证医院业务的扩展。

2.2 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连接,医生可以通过PACS系统查询病人的电子X片,CT片,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误差。病人可以通过PACS系统查询的查询到自己的体检结果,可以对自己的病情建立档案。检验科的医生可以通过PACS系统高效的建立收集,检验,电子报告的一体化流程。

2.3 方便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断

在PACS系统中可以建立病人的图像系统,帮助医生分析这些病人的病情发展。医院可以通过PACS系统帮助实习医生通过图像学习对病人病情的诊断,对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一手资料。医院可以通过PACS系统统计和分析大量的医院影像,对各种病情提供典型图像,对大量图像来同时互相参照比较,对各种病情提供统计,查询等功能,为医生为本地的病人状况进行分析。

2.4 实现远程医疗,扩大医院知名度

PACS系统可以帮助医生之间进行远程会诊。在某个病人的病情需要各个专业的医生会诊的时候,各个医生可以通过PACS系统获取到病人的医学影像,并进行诊断,讨论,手动方案的选择。医院之间通过PACS系统共享数据,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医学科研交流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 总结

PACS系统可以实现医学影像的无胶片化管理,可以帮助医生高效的通过电子X片,CT片,定位病人病情,减少了人为误差。随着PAC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高效整合和集成,可以帮助医院更加高效的运转起来。但是PACS系统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所有的采集设备支持dicom标准或者类似标准,如需要提供医院的电子扫描系统的质量来满足PACS系统医学图像的高分辨率,如需要高清的图像显示设备来满足医生的诊断需要。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各种医学设备的更新,构建医院PACS系统的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容易,更容易与医院信息系统整合。

参考文献

[1]陈金雄,吴学贵.我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

[2]邵庆东,韩晟,王锦伟.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3.

[3]钱程.医院信息系统与PACS、RIS的融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3,9(3).

第5篇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20-01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eukemia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CNS―L)是白血病的并发症之一,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发生率为10%左右[1],常见于单核细胞系白血病亚型,因多种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其成为白血病重要预后因素,适时准确对其评估和治疗的意义重要,因其影像学表现复杂,累及的部位不同且临床表现各异,累及脑实质或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与其他脑肿瘤难以鉴别,本文介绍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在12~56岁之间,平均34.5±4.6岁,骨髓穿刺提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例,急性髓性粒细胞白血病(AM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CML)。患者经过多个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双下肢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序列包括SET1W1TR450ms,TE14ms,FSET2WI TR4300ms,TE14ms,STIR2700ms,TE18ms,TI178ms,矩阵256×256,层厚5mm,层距1mm。增强扫描对比剂扎喷酸葡胺(GD-DTPA)[2],注射剂量为0.1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2ml/s的流速[3],扫描参数与平扫T1W1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MRI表现见表1

表1 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MRI表现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性白血病可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任何时期,且任何病理类型的白血病均可发生,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最高,目前我国多采用1987年全国白血病防止研究协作会议制定的CNSL诊断标准[4],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症状及体征,有脑脊液改变,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相似改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5],MRI应用到CNSL的诊断中,效果好。白细胞浸润软脑膜是CNSL的常见表现形式,占10~15%,是白血病经脑膜向蛛网膜下腔播散的结果。MRI提示T1W1为低信号[6],是白血病细胞浸润软脑膜引起渗出物积聚在蛛网膜下腔所致,增强后神经鞘膜强化,白血病浸润脑实质有两种表现,其中较常见的表现是脑白质受白血病细胞浸润,MRI检查病灶于T1W1片状稍低信号,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占位效应轻,另一种为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肿块影像,主要是白血病细胞侵犯软脑膜后沿血管周围间隙在血管周围延伸,破坏软脑膜进入脑内形成的肿块。结合病史,MRI检查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对其进展及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晓东,曹丹庆,蔡祖龙.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5(12):460―462.

[2]刘志钦,戈明媚,廖玉珍,等.《请您诊断》病例答案:绿色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8,23(1O):1172―1173.

[3] Weisherg L,Nicc C.Cerebral computed tomography:a texi―atlasthird edition [M].Philadephia:Saunders,2009.213 214.

[4] 纪祥,罗军,夏养萱,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8,23(6):601 602.

第6篇

【关键词】 支票影像系统; 票据; 电子化

中图分类号:F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76-03

支付体系发展进程中,在支付工具使用的发展上有两大趋势:一是票据、汇兑、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广泛运用,现金使用明显下降;二是非现金支付工具中支票等纸基支付工具使用呈下降趋势,电子方式则显著上升。总体来说,电子化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使用是支付工具发展的大势所趋,支票作为最重要的借记非现金支付工具,其电子化意义重大。

为促进支票的全国通用,中央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支票影像系统”),通过该系统支票实现了纸质票据的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流通使用,在便利跨区域贸易活动的同时客观上加速了支票电子化进程并广受好评。经过初期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后,在近三年全国支付清算业务总量持续上升的大背景下,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量却出现了持续下降现象,支票的电子化进程受到一定影响,个中问题值得思考。

一、支票影像系统

支票影像系统是依托影像(图像)技术将纸质支票转化为影像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将影像信息在托收银行和付款银行之间进行传递和提示付款的业务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支票的影像信息传递和提示付款,相应资金转移通过人民银行建设的小额支付系统完成。

支票影像系统业务处理主要流程如图1。

1.收款人收到付款人交付的支票提交其开户银行进行托收;

2.托收银行审核、扫描支票影像并补充电子数据信息后向本行虚拟票据交换所(或本地票据交换所)发送托收支票影像信息;

3.虚拟票据交换所向支票影像系统分中心发送支票影像信息;

4.人民银行支票影像系统分中心向支票影像系统总中心发送托收支票影像信息;

5.支票影像系统总中心向支票付款行所在地的异地分中心转发托收支票影像信息;

6.异地分中心转发托收支票影像信息至付款行所在虚拟票据交换所(或异地票据交换所);

7.付款行虚拟票据交换所(或异地票据交换所)转发托收支票影像信息至付款行;

8.付款行检查支票影像信息并通过电子验印(鉴)无误后检查客户付款账户余额等信息,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扣款或形成拒绝回执;

9.付款行向人民银行异地支付系统CCPC(城市处理中心)反馈扣款成功/扣款失败(含失败理由)回执;

10.人民银行异地支付系统CCPC将扣款成功/扣款失败(含失败理由)回执转发至支付系统NPC(国家处理中心);

11.支付系统NPC将扣款成功/扣款失败(含失败理由)回执转发至托收行所在地支付系统CCPC;

12.托收行所在地支付系统CCPC将扣款成功/扣款失败回执转发至托收行,托收行根据回执信息进行入账或后续退票处理。

二、支票影像系统的建设背景及积极意义

(一)支票影像系统的建设背景

一是支票全国通用前企业可使用的异地结算工具种类较为匮乏。企业在异地采购货物时携带现金,十分不便,因此使用很少,汇兑方式由于必须立即支付货款也不受采购企业欢迎,商业汇票结算金额必须事先确定,银行汇票需事先从银行出票,也不甚方便。二是支票全国通用需要改变传统支票实物传递模式。目前支票使用时主要有两种流转方式,支票持票人持支票直接到付款行办理收款或支票持票人持支票到自己的开户行办理托收。支票全国通用后,采用以上传统流转模式需远距离传递票据代价极高。三是计算机和电子验印技术的发展使支票全国通用成为可能。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带宽和系统运行压力等问题迎刃而解。电子验印系统利用电子技术对客户印鉴进行自动校验,解决了支票验印的核心问题,是支票影像系统运用中防范操作风险的关键手段。

(二)建设支票影像系统的积极意义

一是支票影像系统极大地便利了客户资金结算。支票影像系统开通后,通过该系统托收的支票,无论距离远近,正常情况下只需要2―3个工作日即可收到托收的资金,同时支票使用的综合成本也远低于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手续费用也不随签发金额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支票影像系统为建设全国统一标准的支付系统奠定了基础。支票影像系统的出现为支票等借记票据的高效处理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商业银行受理的借方票据可通过系统扫描后配合小额支付系统完成最终的资金清算,这为相关系统标准的统一提供了可能。三是支票业务的电子化符合支付系统发展趋势。目前,非现金支付和票据电子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新西兰、瑞士等国已停止使用支票,英、法、德和新加坡等国,支票在所有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中所占比重亦不足5%。支票影像系统采用世界通行的影像截留技术实现支票的无纸化,符合非现金支付和票据电子化的支付系统发展潮流。

三、支票影像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支票影像系统业务出现了数年连续下降的情况。以长三角某市为例,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量在连续两年出现两位数下降后,2013年系统业务量和处理金额同比又分别下降15%和8%左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支票影像系统托收支票的退票率(失败率)较高,较高的退票率导致客户体验较差,多次退票后持票人转而使用其他支付工具,进而导致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量持续下降。目前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退票率维持在7%左右,相对于1%~2%左右的实物票据交换退票率明显偏高。导致支票影像系统退票率高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传统托收模式影响,瑕疵支票较易进入托收系统造成退票

支票在实现全国通用前,不管是采取“上付方柜”方式还是“上收方柜”形式,纸质支票最终都会流转到付款行进行核验,支票的真实性和支票要素的完整性、合规性最终由付款行负责,托收行虽有审查义务,但实际不承担责任,因此托收行审票责任心自然不强。支票影像系统上线后,由于实物支票截留在托收行,因此系统规定支票的真实性等由托收行负责,托收行理论上存在很大责任,但由于付款最终由付款行完成且受传统托收模式思维影响,加之客户多数强烈要求必须尝试托收等多种原因,托收行除保证支票真实性外,超过提示付款期、背书不连续、更改事项更改不规范等瑕疵支票经常能顺利进入系统托收,造成退票导致托收成功率低。就往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在接受监管部门业务督查前后,提出支票影像的平均退票率相差达3%左右,可见部分支票退票确与托收行审票不严有一定关系。

(二)电子验印系统工作原理和付款行风险控制偏好提高了退票率

支票影像系统上线后,支票的核验主要通过影像信息和电子数据比对以及电子验印系统核验完成,原来通过实物票据“折角验印”的流程完全改变。电子验印是通过比对商业银行行内系统预留客户印鉴图像与支票影像系统收到的图像一定数量位置的图像点来完成的,比对点的数量可以通过系统调节。商业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偏好,必然会设置较高的比对点以降低操作风险。而从理论上讲即使比对点数量设置够多,真实支票印鉴也会报印鉴错误,支票影像系统上线初期,长三角个别商业银行就出现过电子验印系统自动校验通过率不到20%的情况。在电子验印系统报错的情况下,出票人开户行由于无实物票据进一步进行比对,出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和自身风险控制考虑,往往采取退票措施。

(三)各地掌握的退票口径不一致,造成“无理由退票”

支票影像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确实较为复杂,各地掌握的退票口径不一致,造成大量“无理由退票”。如对于未填写支票用途、委托收款填写在被背书人栏、大写不规范等瑕疵票据,付款行基本以退票为主。付款行对于支票上属于非必须记载事项的电子清算信息与影像不符,或审核中存在疑问及发现稍有瑕疵的,在未向出票人或托收行查询的情况下直接退票,以上三类原因导致的退票约占退票总量的20%。同时,付款行退票时还存在部分退票理由与实际退票理由相去甚远的情况,造成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纠纷,导致客户体验较差。

(四)支票影像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支票影像系统收集的是支票图像信息,虽然网络带宽在近年来已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业务量大的原因,支票扫描的图像像素等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对于经过多次背书转让后附粘单的支票,目前仅采集其正面和记载最后一手委托收款背书粘单的影像,因为如果采集支票正面和背面以及所有粘单的图像信息,形成的图像文件数据量仍无法为支票影像系统所顺利处理,且不利于信息的网络传递。目前,支票影像系统由于“电子清算信息与支票影像不符”或“影像扫描问题导致无法验印”造成的退票约占退票总量的10%左右,支票影像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政策建议

(一)推广使用支付密码技术,作为电子验印系统的有益补充

支付密码是根据支票的金额、账号、票据号码、日期等信息,计算出一组16位数字,填写在支票上作为付款依据。由于支付密码是根据支票上的各个关键要素和加密算法计算而来,不同的支票支付密码都各不相同,且任何数据的篡改都会导致支付密码不正确,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用户和银行的资金安全。同时,由于支付密码参与运算的都是数字,并且是采用电脑核验,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能在几秒钟内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支付密码应用密码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了图形印章容易伪造、难以识别的不足,对于电子验印系统是有益的补充。

(二)改变退票率双向考核方式,着重考核付款行支票退票率

为控制支票影像系统退票率,相关业务监管部门对支票影像系统的退票率一直进行考核,考核公式为:(一定时间内托收支票被退票数量+收到支票影像的退票数量)/(一定时间内托收支票总量+收到支票影像总量),对支票退票率的考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随意退票的情况,但考核公式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商业银行能控制的主要是收到支票影像的退票比率,对于托收支票,虽然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还是由付款行决定是否退票,因此对总退票量考核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退票率存在的问题。上海市提出支票与提入支票的退票率一度相差5个百分点以上,也侧面说明了考核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改变双向考核方式,着重考核付款行支票退票率有利于理顺考核激励机制。

(三)推出电子验印系统相关保险业务,提高印鉴核验通过率

如前所述,出票人开户行主要通过电子验印系统完成客户的印鉴核验工作,电子验印系统的通过率和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呈同比变化,要求商业银行提高电子验印系统的通过率无异于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承担的风险。借鉴国外经验,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由商业银行或电子验印系统供应商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银行或电子验印系统供应商以真实印鉴核验通过率为标的向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保证,在印鉴真实和核验通过率达到98%以上的情况下,出现伪造印鉴而未能被电子验印系统验出的,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而商业银行或电子验印系统供应商则从以往的印鉴核验损失中提出部分金额购买保险,在提高支票核验通过率的同时又降低了无法发现伪造印鉴造成的损失。

(四)增加纸质托收渠道,改变全国支票托收渠道单一的局面

支票影像系统上线后,规定全国支票只能通过支票影像系统托收,但其实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由客户决定通过实物托收还是支票影像系统托收。就目前情况来看,诸多瑕疵支票如果是在实物交换的情况下,付款行对风险控制较为有把握,一般不会退票。同时,如果采用实物流转,由于能够取得实物票据,支票影像系统规定的全国支票金额50万元的上限等风险控制措施也可以取消,这样更利于支票的全国流通。目前商业汇票到期后的托收流程就是商业银行通过邮寄托收的方式传递至付款行,付款行核验后付款,因此支票通过类似方式传递托收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参考文献】

[1] 康全仁.当前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2008(2):88-89.

第7篇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影像传输)标准为在标准网络框架内不同来源的医学数字影像设备间互联、影像相互交流和操作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由于该标准对具体的实现机制并未作强制性规定,允许各医学影像设备商灵活地采用相应亚标准完成对DICOM标准的支持,因此,对不同来源的DICOM影像设备间的互联(interconnectivity)和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及其程度需通过测试才能确定其实际兼容状况。我院构建的DICOM标准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影像存档及通讯系统)包括了GE公司和Siemens公司2个不同的PACS亚系统,我们对两者的互联及互操作性作了实测,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设备

1. Siemens亚系统包括螺旋CT、数字胃肠机、胶片数字化仪、照相服务器、2台影像显示工作站。MagicView1000(以下简称MV,为Siemens医学影像后处理软件平台)安装在2台显示工作站(DRC104和DVC01)内,采用Siemens内部网络协议PACSnet(支持ACR/NEMA 2.0标准)实现网络功能,对DICOM3.0标准的支持则通过加装DICOM网关(DICOM gateway)软件Magic Link(版本VA10A)而实现。该版本的Magic Link支持DICOM storage service class的SCU(service class user)和SCP(service class proveder),可接收(作为provider)和送出(作为user) 供存储DICOM影像。

2. GE亚系统包括数字血管造影机、心脏血管造影机和1台影像显示工作站,该工作站内装有医学影像后处理软件系统Advantage Windows 2.0(以下简称AW),其内置有DICOM3.0接口系统(ID/Net V3.0),亦支持DICOM storage service class(作为SCU和SCP),可直接接收和送出DICOM影像。

两个亚系统的DICOM影像通过兼作DICOM网关的MV和AW实现相互交流。

二、测试对象

测试的影像包括螺旋CT影像(Siemens Somaton Plus 4A),血管造影影像(GE DLX/LCA)以及AW工作站内预装的CT(GE Hispeed)和MRI(GE Signal l.5T)范例影像。

三、研究方法

(1) 比较分析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 (DICOM遵从性陈述)以评估互联和互操作性的可行性及程度;(2) 通过系统的DICOM 日志文件观察应用间网络连接、DICOM影像传送以及相关的系统消息以监测MV和AW间DICOM互联状态,并利用系统的“dump”功能,比较已传输的影像文件头(image file header)包含的基本特征信息确定DICOM 信息对象(DICOM information object)传输的完整性;(3) DICOM影像互操作性研究,即以MV和AW的所有影像显示、测量和后处理功能对所接收到的DICOM影像进行操作和处理。

结果

一、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比较(见表1)

表1 conformance statement 相关参数比较 DICOM参数 Magic Link ID/NET3.0 功能描述

storage class CT, MR, CR,

SC,NM, US① CT, MR, XA,

RF, SC① 作为SCU和SCP

conformance level level 2 level 2 充分支持

TCP/IP Port 50082 4006 DICOM影像I/O

DICOM对象类型(DICOM object class): 包括CT(computer tomography)、MR(magenatic resonance)、CR(computer radiography)、XA(X-ray angiography)、SC(secondary capture)、 RF(radiology fluorography)、 NM(nuclear medicine)、 US(ultrasound)等。另外,表中其余外文及缩写均为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中的专用术语和参数,用中文表示反而不易理解,特此说明

从表1可见,Magic Link和ID/NET3.0均支持CT、MR和SC storage class,但XA storage class不被Magic Link支持。

二、互联及传输过程观察

传送相互支持的影像对象类型(如CT、MR、SC),互联两端的系统日志示应用间的连接和协商过程均正常,并报告影像传输成功完成,被传输影像序列出现在接收方“Work List”中。当试图从AW传送血管造影影像(对象类型XA)到MV,网络互联显示失败,AW的DICOM系统日志显示错误提示:“remote node did not accept any usable SOP classes",但将其转换为对象类型SC后重新传输则成功。

三、dump结果比较

在MV, 选择“Image/ NEMA Dump”选单可展示指定的DICOM影像文件头的相关信息于屏幕;在AW则可在UNIX指令模式,调用可执行程序dump image data完成此项任务。我们对选定的DICOM影像在传输前后分别进行了dump操作并比较,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影像文件的 DICOM影像相关信息的传输是完整的。

四、DICOM影像相互操作测试

在MV对来自AW的CT、MRI和血管造影(对象类型SC)的DICOM 影像作后处理评价功能测试,AW亦相应地对来自MV的DICOM CT 影像进行处理和评价(结果见表2)。除MV的三维影像处理外(AW无三维影像处理功能),所有评价和处理功能均顺利实现。三维影像处理初测操作失败,屏幕提示错误:“imput folder not valid”,在重新建立一新的AF(actual fodler)文件夹,将影像拷贝至该文件夹后,再重调用各三维处理功能,则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表面重建处理均顺利通过测试。

表2 DICOM影像在MV(Magic View 1000)和AW

(Advantage Windows 2.0)上相互处理的结果

应用功能 MV AW  应用功能 MV AW

影像处理

影像评价

加/减影处理 + N  角度测量 + +

(add/sub)

边缘强化 + N  影像注释(annotation) + +

旋转和镜像 + +  距离测量(distance) + +

影像联接(link) + N  剖面CT值分布(profile) + N

放大(zoom in/out) + +  兴趣区统计学分析 + +

放大镜(magnify glass) + +  像素透镜(pixel len) + N

卷动影像(scorolling) + + 三维(3D)影像处理

窗宽/窗位 + +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 ± N

多平面重建(MPR) ± N

3D 表面重建(SSD) ± N

注:+ 测试成功;±经转换后测试成功;N无此功能

讨论

一、实现不同来源的医学成像设备的互联和影像的互操作性,是发展DICOM标准最根本的目的[1-3]

影像设备的多源性是医学影像学科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实现医学影像学环境网络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3],亦是长期制约PACS成为开放系统的关键因素。DICOM3.0标准的基本目标即实现不同医学影像学系统和设备间的完全互联和影像的互操作性,为医学影像网络化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所谓DICOM互联系指应用实体(appilcation entity,如MV和AW)间建立联接,并以遵从DICOM协议的方式交换DICOM信息(DICOM messag)。DICOM影像互操作性指应用实体间相互处理和操纵DICOM影像的能力(包括简单的窗宽/窗位调节到复杂的三维重建),通常称为功能互操作性(functional interoperability)。由于DICOM3.0标准并未明确规定DICOM信息模式(DICOM information mode)中的信息对象的调用方式,使不同的医学影像产品商提供的医学影像应用软件在实现对DICOM影像的处理和功能操作的方式上可能存在差异[4],因此,需进行实测研究才能确定不同来源的影像设备间DICOM影像互操作性及程度。

二、研究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 是确定互联性和互操作性的首要步骤

任何被声称支持DICOM标准的医学影像设备,必须提供其相应的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文件[1],通过比较研究此文件,用户即可初步确定两个DICOM设备间的互联性和某些简单的应用功能的互操作性。研究的要点着重于两方面:(1) SOP(service object pair) class 支持范围。MV与AW之间能够直接实现互联和CT、MR DICOM影像的互传,皆因Magic Link 和ID/NET3.0都支持CT、MR storage class 的SOP;而对于血管造影影像,则因Magic Link 不支持XA storage class,不能直接由AW传至MV, DICOM互联过程被中断,只有当转换为SC class,满足了Magic Link所支持的SOP class后才能被成功地传送。一个医学影像应用实体能提供至少一个SOP(譬如CT storage class),即可声称为“full DICOM”。由此可见,声称full DICOM的影像设备间,并非一定能实现DICOM水平的互联。因此,SOP class支持范围是决定互联性的关键。(2) 确定遵从性水平(conformance level)。DICOM标准第3部分将遵从性规定为3个水平层次,即level 0、1、2:level 0仅支持部分用户定义的影像属性;level 1支持DICOM IOD(information object definition)的Type 1和Type 2属性;level 2则充分支持所有IOD 和Type 1、Type 2、Type 3属性[4]。Magic Link VA10A和ID/Net3.0均提供了完全的 level 2支持,这是两者间互操作性的理论保证,因此遵从性水平是确定DICOM影像互操作性的基础。

三、DICOM信息对象完整传送是实现互操作性的关键[5]

在充分支conformance level 2的两个应用实体间成功地完成DICOM信息对象的传送,应能满足实现常规的影像显示、测量和评价等功能互操作性要求。但是,对于复杂的功能操作,如三维重建,由于其可能要求某些影像采集设备特定的和比较精确的几何参数定义(如空间坐标系统和参照系统等),因此,其互操作性需测试后才能确定。在我们的测试中,在初始文件夹(folder)中调用三维处理功能失败,拷贝至应用软件环境中重建的文件夹后则处理成功,说明 MV的三维影像处理功能所要求的相关属性和参数均已被完整地传输和转换,初次调用处理失败,可能是应用软件系统对影像文件管理方式实现的差异或不足所致。

我们对MagicView 1000和Advantage Windows 2.0间DICOM互联和DICOM影像互操作性测试的实践表明,DICOM标准是完成不同来源的医学数字化影像系统间互联和影像互操作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可实现很好的相互兼容性。

参考文献

1 Bidgood WD, Horii SC, Prior FW,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DICOM, the data interchange standard for biomedical imaging. J Am Med Informat Associat, 1997, 4:199-122.

2 Mattheus R. European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medical imaging. Euro J Radiol, 1993, 17:28-37.

3 Horii SC, Bidgood WD. Network and ACR-NEMA protocols. RadioGraphics, 1992,12:537-548.

第8篇

【关键词】 照射野;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膝关节

在传统X线摄影中,根据不同的摄影部位而选择恰当的胶片尺寸和照射野,以获得最佳的影像质量。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由于设备的成像介质-平板探测器的尺寸大小是确定的,在对某些面积较小的部位进行摄影时,其影像大小与平板探测器尺寸的大小存在差异,因而影响影像效果。为此,根据多年《X线物理与防护》的教学与临床摄影技术的学习实践,笔者着重探讨照射野的大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设备与资料

数字成像设备:DR2000TMDDR系统,加拿大CPI公司的800mA高频X线机,有效焦点0.6mm,美国DRC公司的非晶硒型平板探测器。

灰度测量设备:工作站为珠海友通公司提供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2K显示器。

病例资料:随机抽取60例膝关节摄影患者,在摄影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两种不同的照射野分别对左右膝关节正位进行摄影。

1.2 方法

小照射野组:使用DDR系统进行膝关节摄影,焦一片距为100cm,摄影条件为55Kv,25mAs,照射野包括软组织边缘1~2cm。

大照射野组:对小照射野组的相同病例的对侧膝关节使用相同的DDR系统进行摄影,摄影条件与小照射野组一致,改变照射野的大小,使照射野与探测器板的大小一致。

测量方法:在工作站分别对小照射野组和大照射野组的影像进行灰度值测量,测量点为胫骨内外髁连线,获得连线的灰度值曲线。

2 结果

小照射野组中左右膝关节各30例,大照射野组中左右膝关节各30例。对60例小照射野组和大照射野组的影像显示情况和灰度值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在同一照射野组中,左右膝关节得出的灰度值分布情况相同。同时还可以看出小照射野组的软组织灰度值曲线呈逐渐变化,显示层次增加;大照射野组的软组织灰度值曲线较平缓,接近骨骼组织时变化陡峭,显示高反差。小照射野组的骨骼组织灰度值曲线形态与大照射野组基本一致,但灰度值的大小整体增大,显示为骨骼组织与软组织灰度值差异减小,即小照射野组的骨骼组织内的影像细节显示更为清晰。

3 讨论

在传统X线摄影中,根据不同的摄影部位选择恰当的胶片尺寸和照射野,以获得最佳的影像质量。在DDR摄影中,由于设备的成像介质——平板探测器的尺寸大小是确定的,而照射野的大小是按摄影部位大小还是按平板探测器大小来选择,对影像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1 DDR系统的成像介质

DDR系统的成像介质是平板探测器,而平板探测器的尺寸是确定的,在普通放射使用的X线设备中,一般配备14×17英寸的平板探测器(1英寸=2.54cm),在四肢等面积较小的部位摄影时,需要选择恰当的照射野。照射野的大小直接影响直方图的显示,直方图是一种像素值频谱,以X轴为像素值,以Y轴为出现频率,当X线摄影中空照射范围增加时,平板探测器中高像素值的像素数量增加,而有用影像信息的像素数量占有效检测的像素数量的比例减少,使DDR系统自动选择的处理参数不同,从而获得不同的影像显示效果。

3.2 DDR系统的影响处理方式

DDR系统的影响处理方式分两种:一种为DDR系统设定的自动处理方式;平板探测器获取的影像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系统时,DDR系统即对影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直方图自动选择最佳处理条件,以获得最佳数字图像。第二种为影像后处理方式,根据摄影部位和临床诊断需要,对已获得的数字图像进行各种特定的处理,以获得不同的影像显示效果,使我们获取所需要的影像信息。由于第一种的自动处理方式是根据直方图的分布来自动选择处理参数,因此,直方图的形态分布对正确选择处理参数起决定作用,而直方图的形态分布受诸多因素影响,照射野是其中之一,正确选择照射野对提高影像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中,小照射野组的照射野恰好处于被照体边缘,平板探测器的有效检测像素中有用像素(即被照体投影的像素)占较大比例,直方图较真实地反映被照体的信息,DDR系统选择的处理参数可以获得最佳的影像显示效果。大照射野组中由于照射野较大,有效检测像素中无用像素(即没有被照体投影的像素)占的比例增加,直方图不能客观反映被照体的信息,致使DDR系统不能选择恰当的处理参数,使获得的影像显示效果受到影响,表现为高衰减区(骨骼组织)的像素值整体降低,与低衰减区(软组织)的像素值相比,两者差异增大,反差增大,影像层次减少,信息量降低。从本研究检测的病例分析中看到,骨骼组织内的影像细节显示小照射野组比大照射野组更为清晰。

因此,采用DDR系统摄影时,对于投影面积较小的部位,应缩小照射野,以被照体软组织边缘处于照射范围内为宜,可有效改善影像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玉全,何志诚,伍筱梅,等. 斜射线摄影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084~1087.

2 宋玉全,肖少屏,蓝日辉,等.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平板探测器特性曲线的测试.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增刊):192~193.

3 余候军. 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二-直接数字化摄影.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8):716~718.

4 朱浩栋,陈 瑛,章 鲁. 医学图像灰度值归一化方法研究.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29(3):148~151.

第9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相对紧密的学科,是现代口腔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必须在实验操作课上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和读片能力,为今后能更快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与解剖学、病理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医学理论教育及基础专业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对各类影像诊断学资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这些影像诊断学资料包括:普通X线摄影、CT、MRI等。在以往的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观片和录像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学用片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与繁琐、制作成本较高、教学片更新速度慢、涉及内容较为局限;教学胶片仓储不易,随时间长度增加容易出现老化、变质、图像模糊等情况。

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处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成像设备层出不穷,在成像速度及成像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与此同时,各种三维后处理软件也相应而生,从而带动了整个口腔影像诊断学科的发展与进步。Sopix影像系统正是这种先进影像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先进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方向,也必将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Sopix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功能和特点

Sopix影像系统集简洁和独特的功能于一身,最大限度地发挥曝光控制系统E.C.S技术,提供高解析度实时图像。其高度集成的科技不但提供了数字化技术的所有优势,在成像时间上也是最短的。Sopix图像像素可高达125万,可以在不同尺寸的CCD间转换。操作的简单化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同时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它的使用为收集和制作影像实验教学电子图片提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更便利更简洁,为建设高质量的电子图片库提供了大量影像清晰、内容丰富的电子图片信息基础。

2 Sopix的应用改进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手段

以往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条件限制,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小课教学的模式,学生轮流插片观看教学片、学生之间相互拍摄胶片。这就要求实验室配备一套或几套完整的教学片、观片灯以及大型拍摄设备。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升级,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互相拍摄胶片时对胶片的显像技术掌握不到位,既使拍片和显像的时间过长,也对胶片造成了大量浪费;(2)胶片的图像的清晰度较差、查询时间较长,更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3)胶片的仓储需要大空间、合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并且胶片容易出现老化、变质的情况,使得数年甚至数月后图像就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观看;(4)在考试时,胶片资料无法满足考试的随机性、多样性,很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脱节,进而无法全面地合理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掌握能力。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Sopix的出现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的实验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便利与合理,实现了高速、高效、高能的数字化教学,规避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Sopix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胶片的仓储不便、查找缓慢、保管不易与更新间隔长、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且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利用Sopix系统就能实现根据课程安排随意调阅教学片,提取图像更提高效率、简单便利、节约时间,而且图像内容丰富、清晰、存储数量多,能够充分显示每一张影像图片的细节内容.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以清晰的视角向学生恰当地展现出来,学生可通过操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图片,极大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质量。

3 Sopix的应用改变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

Sopix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转变。随着Sopix系统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教学逐渐实现了以现代化IT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多方式教学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为导向、注重多元化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Sopix拥有的大量清晰的图像库储备,高速、高效的传输线路,简单方便的操作等优点,采用浏览器观看和查阅影像资料的方式,先由教师根据所授理论课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围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中心问题通过Sopix网络教师筛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答案,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学生还能与教师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得到授课教师的解答,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得到实时的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良性互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快速高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

4 Sopix影像成像系统在未来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技能考试中的应用

可以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统的优势在图片库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不同等级的要求,挑选不同级别的考试片,再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补充临床信息资料包括详细的临床治疗方案、病例检测结果、手术及准备资料和病人病情跟访结果等信息。所有考试图片按照课程要求或者按照难易程度再进行分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难易度不同制作相应的考试图片存储于Sopix影像成像系统的服务器中。每个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终端同时查阅考试图片。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统完成实验教学部分的考试,不仅有利于考试图片长期保存,极大的缩短了利用普通胶片的考试时间,而且避免了传统考试灯箱或胶片质量问题导致的图像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考试变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使考试过程得到极大的简化,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考试负担。

第10篇

关键词:PACS;RIS;医学影像学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100多年以来,影像学科正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了基础,外科、内科、全科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本人从事多年教学,经历了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然后到多学科多技术手段教学的阶段,现将现代化教学中PACS与RIS系统的教学经验进行简单总结。

1 传统的医学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在以前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抽出很精力和时间去收集、整理归类典型的影像教学片,抱着胶片去实践课堂授课,通常CT、MRI胶片图像比较多而且又很小,在教室里很多坐在后排的同学经常看不清楚,这样学生也会慢慢失去兴趣。而且每次带教老师对于每种疾病理解并不一致,有时候需要好几套教学片,增加的经济负担。胶片不易保存,时间长了容易丢失混淆,即浪费成本又给教师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这种既不利于老师又不利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慢慢不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

2 PACS与RIS系统在我院应用

我院自2006年9月引进PACS信息网络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1]。经过多年实践证明PACS系统不仅很好的为临床医疗、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影像教学提供更先进的教学平台[2]。

患者的基本信息由医院HIS系统提供并与RIS联网,在放射科内部采用统一的医学影像学编号[3]。RIS系统临床上可以缩短报告出具时间,可以实现无胶片化影像并且对于数据的信息保存更可靠。在教学方面我院的PACS系统只可以提供病人及基本信息,但是病历及其它相关检查并不能提供,RIS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在教学库中可以就某种疾病建立档案,教学中非常方便调取资料。

3 PACS与RIS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6年临床上使用PACS系统后,2008年正式使用与教学中,这使得教师从纷繁复杂的胶片中脱出来,轻装上阵。而且每个示教室配有电脑和投影仪,保证5个同学有一台PACS系统的电脑,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同步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性提高,让学生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受教。但是随着PACS教学系统的,病人的基本资料和相关检查并不能获取,让医学影像学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变得单一,RIS教学系统的应用让每一个病例的相关检查和资料完善,更善于让每个学生全面理解每一种疾病的基本演变过程。比如讲解大叶性肺炎时,我们先把病人的基本资料调出,让学生们了解病人病史了解大叶性肺炎典型的临床症状比如咳出铁锈色痰,然后调取病人的影像资料,一侧大叶实变,其内可见支气管气象,纵膈气管未见移位,肋间隙未见增宽或变窄,让学生通过了解病人病史看病人的X线CT图像,让学生更为直观结合病史看影像,这样可以使得映像更加深刻,同时调取病人的血常规或痰培养等相关检查,让学生从实验室检查到影像图片观察不同时期随着病理的演变过程图像的演变过程,最后让学生看病人的治疗后的图片,肺内大叶性实变影像消失或留下索条影,从病理的演变到影像表现再到病人的症状从而全面的结合临床观察影像。反之,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影像图片来推断病人处于大叶性肺炎的哪一个时期,比如让学生看到一侧肺叶实变其内见支气管气象,未见气管纵膈移位,肋间隙未见增宽或狭窄,这时候学生诊断大叶性肺炎并且可以诊断病变处于红色肝样变时期,根据病变的演变,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结合RIS和PACS系统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总希望自己诊断对可以治好病人,这也给教师增加自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这种现代化多形式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从传统的固有的模式解脱出来,也让学生从灌输式教学模式解脱出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形式必然会在医学影像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时代的教学模式,也让新时代的教师迎接更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明,刘斌,杨小庆,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41-42.

[2]余深平,孟恢非,罗柏宁,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的优势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I:81-82.

第11篇

【关键词】3D影像导航系统;胸椎骨折治疗;应用方法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41―01

胸椎骨折属于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外伤,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全身瘫痪,3D影像导航系统可对立体图像、任意平面细致的观察,可将各种骨折三维空间关系清晰的显示,为胸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便捷、全面的技术[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配合3D影像导航系统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3D影像导航系统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8.6岁。其中6例患者椎体骨折,17例患者椎体合并椎弓根及横突骨折,4例患者椎弓根骨折,3例患者横突骨折,2例患者棘突骨折。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手术床采用可透X―ray胸腹垫的手术床,术前将带有导航红外的相机置于手术台的头端,将脊柱导航系统与三维影像系统连接并开于工作状态,待患者全麻后,常规的选择后正中切口,暴露术野,在椎弓根钉固定节段的上一椎体棘突根部将导航追踪器固定好,3D影像系统的中心是病椎,首先摄正侧位像,再进行19O扫描,对256帧二维影像进行采集,对伤椎为中心的三维图像给予重建,并将导航仪输入,依照导航监测仪所提供的信息选择进针点、进针方向及和进针路径,并将合适的椎弓根钉植入,之后,进行3D影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作适当的调整,安装纵向的连接棒,将一端固定,使另一端的螺母处于自由状态,凭借撑开系统拉紧后纵韧带,同时将另一端螺母锁紧,再次对复位后的伤椎三维资料进行记录,观察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骨块的复位等情况,并及时的评估,复位不理想者,要利用导航追踪器给予定点复位,在有骨块突出的那侧椎板相应位置进行具有针对性地开窗,并利用特制的骨块复位器械进行冲击式的复位,之后利用3D影像系统再次进行评估,直至达到理想状态。注意术中要常规的对病变锥盘进行探测,将破裂的软骨板及髓核切除,并将髂骨条植入椎间隙内。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3D影像导航系统的配合治疗后,经CT、MRI检查显示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全部恢复、椎体后缘平整、神经压迫得以解除。

3 讨论

治疗胸椎骨折的目的是可使椎体高度得以恢复,使椎体的稳定性得以重建,使椎体内的神经压迫得以解除。在胸椎骨折的治疗中,大多数骨外科医生对后路骨片复位手术比较熟悉,但术者不能直接观察到复位的效果如何,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一直备受医生及学者的关注,若通过切除椎板进行探查,则会破坏脊柱后柱,使失稳加重,还不可以使硬膜囊牵拉过度,否则可能会引发继发性的神经损伤,使病情加重[2];超声检测则需于椎板上开孔以便探头的插入,但需切除过度的骨性结构,可能会造成医源性的失稳,同时在对骨组织分辨能力方面超声也明显的较X―ray低;另外术中采取脊髓造影当做后凸骨块复位证据需要严格的要求,也不适宜;3D影像导航系统可进行三维评测,可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构成椎管的骨性结构加以指导,并可以直观的再现,实时感较强,使医生的操作多维化、形象化,可最大限度地躲避危险区[3] 。

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是专用图像引导软件和手术硬件的结合体,外科医生利用此系统可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器械位置进行,并且可根据采集的静止帧透视图像不断将位置进行更新,导航优点包括: (1)具备同时引用多个透视视野进行导航的能力; (2)在导航的过程中可以在手术范围内把C型臂移走;(3)运用3D实时定位导航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大大减少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受到的放射照射; (5)根据导航成像原理在术中可将骨折碎片向后移的位置加以固定,同时可以迅速、准确的取出碎片,将受压的神经根、脊髓得以解压。另外,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允许操作医生对手术器械的前进与后退进行调整,使器械运动路径得以保存,并可使现在器械路径与一个保存的路径或两个保存的路径之间的角度得意显现,可准确的测量摄像机的视野中任意两点之间距离,还可准确测量经过手术范围平面与手术器械之间距离与角度,所以3D影像导航系统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正确的引导,提高手术安全性[4] 。

在利用3D影像导航系统治疗胸椎骨折时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因为手术时机的选择与伤椎椎体前中柱高度恢复、椎体骨块复位、受压神经的解除等密切相关,早期复位可避免或降低神经继发性的损伤,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若在骨折3周后才进行后路手术,不能达到理想的骨块复位,在伤后早期前后纵韧带水肿和脆性都比较小,椎管内的小血管、小静脉血流阻塞比较少,血流比较通畅,这一阶段采取手术对椎体前后高度的恢复、椎管骨折块的复位比较有利,可有效缓解骨块对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和原发性压迫,还可改善脊髓间的血循环,尽快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德华,张显文.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胸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1(18):1157-1158.

[2] 侯秀伟,吴广良,胡军华,等.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内固定系统在高位胸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73-74.

第12篇

一、高速公路企业管理架构及内部审计难点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来源渠道也比较多,但总的来说,政府资金投资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大部分省市成立了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来对本省的高速公路实行统一管理,规范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运营管理、收费还贷和进一步的资金筹措,努力完成我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在高速公路投资集团下,有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有代管的政府投资的收费还贷高速公路。可见高速投资集团管理范围大,项目建设任务重,资金使用规模大,也是易发生腐败的重灾区,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速公路网状分布的特点决定了集团的组织管理架构是分散点状分布,点多线长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有三方面不利,影响内部审计管理力度和效果。

一是内部审计管理成本高。以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为例,现管理建成营运的高速公路有4243公里,在建高速公路413公里,集团下设有财务核算的组织机构183个,大部分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各处。集团向二级财务机构、二级财务机构向三级财务机构日常每进行一次内审,仅交通差旅费等成本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二是审计效率低。因为点多线长,路途也需很多时间,审计效率低。由于集团筹资工作比较频繁,需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工作较多,外部审计机构常要求下级机构送审,以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审计监督效果滞后,难达到内审的管理目的。由于受到内部审计成本和效率的影响,高速集团内部审计的反馈结果存在滞后性,从而导致一些违规的苗头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对既成实事的违规现象缺少较强的纠正手段,内审管理效果不理想。

可见,提高高速公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效率,及时跟进审计进度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关键。传统审计方式是以直接查阅原始凭证为主,这也是最可靠的一手资料,但对高速公路企业集团来说,受空间分布原因,调阅原始凭证资料是影响审计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解决会计凭证资料电子化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关键。笔者所在的单位在应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软件二次开发,开发建立了会计凭证影像系统,尝试实现所有会计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同时借助网络系统,改变了内部审计日常工作模式,提高了内部审计效率。

二、会计凭证影像系统

1.目前财务软件对凭证附件的处理。

以某财务软件为例,该软件网络版能同时运行多个账套,集团各用户通过互联网登陆到服务器使用相应的账套,对会计凭证附件保存信息化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其做法是先将原始凭证扫描或拍照保存为电子文档资料,会计人员填制会计凭证内容后,需上传附件时,点击保存附件按钮,从电子文档中选取相应的文件保存,基本可以实现查阅会计凭证时就可以查阅相应的附件。但是,凭证附件数据采集程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扫描或拍照的图片文档格式大小不一,一般扫描文件过大,影响网络传输速度和保存容量;二是附件采集人和相应的修改记录不能保存,对于审计来说,无法查找相应责任人;三是由于先凭证和附件生成不同步,填制凭证选取文档时,易发生对应性错误,出现凭证与附件不匹配的现象;四是会计人员填制凭证时效率不高,附件采集往往不完整。可见,该软件系统解决了远程审阅凭证、账、表的问题,但对审计所需的其他原始凭证保存还达不到审计所需的要求。

2.对财务软件二次开发嵌入凭证附件采集模块,实现原始凭证采集与填制会计凭证的无缝对接。

针对目前市场上财务软件存在的不足,组织二次开发了凭证附件采集模块,嵌入到财务软件总账凭证模块中(见图所示)。该模块克服了目前财务软件存在的缺陷。具体操作过程是:会计人员填制会计凭证内容后保存时,会自动驱动该模块,弹出是否进行原始凭证采集对话框,需要采集时,点击“是”按钮,自动启动电子拍照影像设备,将原始凭证放置提示区域,点击“拍照”按钮,即生成该附件影像,影像图片在指定区域以加密格式保存。同时,记录录入人姓名,时间信息;若删除该影像时,原有图像删除,但删除操做人姓名,操作时间均会永久保留。图像大小为50K左右,图片清晰满足查阅要求,网上审阅时,传输速度较快,每张会计凭证附件保存数可以按需要设定。

3.附件保存信息量大,包括内部审计所需的大部分资料。

会计凭证附件主要有从外部取得的发票单据,内部填制的各种审批单据、进出库单、验收单、合同、文件、工程结算单等,在进行内部审计时,点击凭证右上角的附件按钮即可查阅(见图所示),大大提高了审阅的速度和效率。

4.会计基础资料信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规范会计凭证附件采集的范围。对高速公路企业管理来说,除原有财务核算的原始资料采集外,可以针对成本费用的管理重点领域,路面养护维修增加相应实况图片资料及工程维护审批资料,将业务管理资料纳入到财务核算管理中,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对如停车费之类的小额原始单据简化采集方式,按重要性原则,不必一一采集。

(2)建立完善的保证电子附件真实性的制度。现阶段要求会计凭证填制人员采集保存影像资料,对资料一致性和真实性负责。会计凭证稽核员也要审核采集的附件。随着电子签名采集制度的建立,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签名文档直接作为财务资料。

(3)提高采集效率,减少采集工作量。首先要充分利用内部信息化成果,包括利用网络电子签名的工资表、文件、合同等电子化资料,减少工作量和提高资料的真实性;其次利用外部信息化成果,例如网上银行形成的银行对账单、银行回单,税务局提供的纳税单据信息联网查询等。

5.会计凭证影像系统应用效果。

通过会计凭证影像系统将所有会计资料转换成影像资料存储在相应会计凭证附件后,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上一层组织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在办公室通过网络登录到被审计单位的账套,就可以查看被审计机构所有应审阅的资料,对收费管理所(站)一级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时间由原来的每个单位平均两天缩短至四个小时。同时,实现二级机构对三级机构(收费管理所、信息中心、养护中心、各类分支机构等)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可将内部审计与凭证稽核、预算管理控制结合并即时实施。集团内审人员可随时审阅下属各级机构的审计资料,只需对重点情况进行现场审计检查,实现了快捷高效、有的放矢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会计凭证影像系统在高速公路企业内部审计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1.影像数据的安全性。

相对于财务报告等数据性财务资料,图片影像资料具有直观、真实、可读性强的特点,特别是有许多经办人员的签名,真实性的核查较容易。如果数据流失,会给企业集团造成不利影响。从经营角度来说,成本控制、进销渠道、客户资料等商业秘密可能会全盘泄密,对生产经营造成打击;从高速公路建设公益性方面来说,片面地读取其中的信息可能在社会上形成对企业经营不利的舆论影响,我们企业目前还没有做好公益性项目财务公开的相应准备工作。因此,加强服务器数据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要从数据加密、接触数据人员、防病毒攻击等多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投入相应的技术设备。

2.部门利益的阻绕。

高速公路企业集团下属机构比较复杂,有全资或绝对控股的企业,也有参股的企业,还有不具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利益目标不尽一致,还有企业短期目标与政府监管目标的差异,推进此项工作会进一步加快信息透明度,需决策层引起足够的重视才有可能推广应用。

3.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