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时间:2023-08-15 17:2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意义;分析

0 前言

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中,除了延续优秀的国内外古典园林造型外,还可以从古典园林的本质出发,即追求自然,遵循自然。将园林规划从自然的视野扩大到乡村景观这一人工化的自然中,从地域的乡村景观中得到设计灵感与启发,从而创作出本土化的风景园林作品。乡村景观在人工景观设计之上,更多加入了自然情怀,在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点突出。

1 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从发展角度上分析实际上是城市景观所或缺的,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为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被后天改造的较少,并且与乡村当地人文环境特点相互结合。如在乡村景观中比较常见的山川、河流、树木等,这些景观元素都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同时其景观内容与人们的生a生活相关,包含村落、耕种以及驯化的动物等,基于以上可见乡村景观具有生产性、生态性、审美性等特点。[1]

2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从设计灵感上实现了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弥补了城市景观的缺陷,将乡村文化传统、自然景观呈现出来,能够让人们认识到生态自然的重要性。从景观设计的手法上分析,乡村景观是人们在农事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天人合一景观,与城市园林景观相比,具有一种不刻意雕琢之美。总体而言,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能够将景观的自然之美体现出来,也促进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2]

3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实现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实现,首先是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其次是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最后乡村经济发展与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

3.1 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对于乡村生活而言,最具备田园风光特点的就是农事活动,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田园风光,能够让城市的人们近距离的了解农事活动,并且将传统的农耕模式演变为景观风景。因此,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地域农事活动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例如,将某成片的乡村草莓种植规划为草莓种植园,设置在景区内,以游客自助采摘草莓的方式,让人们品尝到最为新鲜的水果。基于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为的景观设计带来经济利润,也能够的将农事活动体现在景观规划中,即保持了当地居民传统的农耕方式,也能够丰富了园林景观设计。[3]

3.2 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乡村历史文化是乡村发展以来的珍宝,伴随着乡村逐渐城市化,乡村样貌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原本的历史文化依然还在。在进行乡村景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以以乡村历史文化为规划依据,秉持着保护乡村文化为规划设计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地体现出乡村人文情怀。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环节中,可以将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延伸到乡村边界上,保留城乡相通的端口设计,保障游客能够在景区中看到乡村的耕田、房子等。例如,在云台山的景观规划中,该山与花果山紧邻,那么借助花果山的深化故事,与云台山的乡村景观设计相互结合,打造集古代、神话以及幽深等主题于一体的乡村景观。

3.3 乡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从经济角度出发,以农村特色经济运行模式,实现风景模块。以河南云台山的一座半开放式的5A级风景区是规划为例进行分析。由于该风景区属于自然景区,从山脚下到山顶需要步行三天,游客在游玩时不能一天到达,而该景区的路途穿过村庄,在景区规划中将该村庄规划在景区板块中,为游客建造吃住行等一条龙服务。基于这样的模式即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也保障了游客的生活需求。乡村人家所开设的农家乐等都是保留了当地原始风貌,当地居民依然过着正常的生活。景观科学的景观规划,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景观设计与经济效益的统一。[4]该地区景区旅游项目规划如下:

4 结语

在本文的研究中能够发现,乡村景观具有生产性、审美性、自然性等特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拓宽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在本文中介绍了三种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第一,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以田园风光为景观设计主体元素,提升景观规划的自然性,并且保留乡村风情;第二,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以乡村历史文化为背景,增加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第三,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参考文献:

[1] 陈玲.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D].北京林业大学,2008.

[2] 王有林.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中华民居(下),2012(11):3-4.

第2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Landscape、概念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直以来景观设计的概念都存在争议,风景园林等同于景观设计还是国际上的Landscape architect等同于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的概念的混淆使得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出现了混乱在我国高校多个学科门类中都出现了景观设计专业,如:2205020风景园林设计、5604050建筑室外环境设计、5604020城乡规划方法与理论、7605030环境艺术在以上的专业教育中都有景观设计方向的教育,理清和界定景观设计的概念成为指导教育实践和设计实践之基础和必要。

景观要从四个层次去理解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符号性。大部分园林学者则持“景观是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艺术设计学者认为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科学是片面的,景观设计是艺术的、至少不能称作科学的。

一、 “Landscape ”以及相关名词在翻译中的混淆现象

景观设计中的“景观”一词,来源英文“Landscape” 一词,“Landscape”在英语符号系统中形成的过程复杂,大多数学者接受的 Landscape演变路径,“最早Landscape一词来源于荷兰语landskip,特指风景画,尤其是自然风景。”[1] “Landscape在古英语中最初是指“留下了人类文明的地区”,到了十七世纪,“Landscape”作为绘画术语从荷兰语中再次引进英语,意为“描述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区别于肖像海景等”。[3]可见“Landscape”一词在英文中最早是关于美的,确切的说是和视觉艺术有关的。

1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r von Humboldt)将landschaft引入了地理学成为地理学中表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的”的科学术语。

《英汉辞海》中对Landscape的解释是:

①风景、风景画、自然山水,表现自然景色的画面或绘画;风景画法、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

②地球表面,特指由地质力产生或改变的集合体中的一个区域的地形;在依次观察视野所及的地区;能够看到一致景色的多种地形的组合。

③[动词]使成为风景;从事庭院布置工作。

二、 “景观设计”一词如何翻译

在我国的景观设计所涵盖的范围中,有景观建筑、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如果我们取其任何一种意义译成英文如下: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风景园林――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中的“Landscape”是否包含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Gardening及Landscape Planning之意?有的学者认为译为“景观建筑”、有的学者认为译为“景观设计”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翻译为“风景园林”或者还有学者指出译为“风景建造”或“园林建造”比较合适。

可见,在翻译过程中“景观设计”与“ Landscape Design”并不是一组对等的可互译的词组。问题出现在各自的学术背景的区别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各不相同,理解不同毫无疑问就造成了翻译的区别。

三、汉语“景观”、“设计”的来源及意指

由于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暧昧性,景观和设计在现代汉语中有多重意义。汉语中本无景观一词,景观属外来语最早出现于日本学者对德语Landschaft的翻译。景观被国内学者接受源于1936年由日本学者著《景观地理学》被翻成中文。80年代国内的园林界逐渐有意识的使用景观一词,有“景色、景物、景象”之意。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设计和“Design”的使用遥想对应。“现代设计的概念最早是二十世纪初建立的受日本的影响,其概念中包含大量美学和视觉艺术的意义。”[4]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设计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设计广义上是指为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狭义上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并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

四、当代学者们对“景观”概念的解释

关于景观设计的混淆主要出现在景观一词,景观一词的暧昧性赋予了她太多的含义和内涵。学者们就此纷纷撰文发表观点: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刘家麒先生认为“landscape 不是地理学的概念,也不是生态学的概念,正是风景园林的概念”[5]李金路先生认为“景观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6]刘滨教授则认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风景建筑”并指出“风景建筑学是一门包含了传统风景园林学精华的新学科。”[7]俞孔坚教授坚持认为“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的烙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理想与追求在大地上的投影”[1]景观是视觉美的、是可供人栖居的、是生态的、是记载了人类的历史和理想得符号。

五、景观设计概念析义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landscape是自然美的田园的语义上拓展出视觉艺术上的自然美,具有引申的地理学意义,最终演化成为包含具有视觉美的自然及人工环境。

而汉语中的“景”和“观”有看的意义。景为可见的一切。观与看区别在于,观不仅是动词还有名词如: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的尺度上比看要更大,又引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句为证。

由上可见landscape和景观在元概念的理解基本一致,景观设计的概念必须是以视觉美的、艺术的为基础的人类文化理想的载体;在宏观层面上的出发点必须是生态的、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中是以空间、场地设计为基础、形式美为手段、以植物学、环境学、气候学等学科为学术支撑的。甚至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的目的和任务都是同物异名而已,这样“景观设计”这一概念广义上就包含了以上学者们提出的所有概念。如非要对于艺术和科学的侧重有所去别,在汉语语境中“设计”一词含有更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对于艺术设计侧重的;注重形式感、审美情趣的景观还是以“景观设计”命名比较恰当。侧重科学理性的;注重科学推理、工程的景观借鉴梁思成先生的提法为“景观营建”为好。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 2002/01

[2]吴静娴《对Landscape的释义及其理解的探讨和研究》中国知网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

[4]刘家麒 《对“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学之于风景园林一文的审稿意见》[J].中国园林2004 /07

第3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景观园林;应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把某一时期的发展用当时最典型的工具或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来命名,如“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等等。而如今代表人类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应属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当前社会与技术的发展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与普及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方面和主导特色,计算机技术改变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为新的生活方式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建筑、绘画、视觉传达等艺术门类,同时也给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一系列冲击,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是有许多局限性的,如:过于追求形式,装饰化的风景园林设计比比皆是;而在景观设计表现上,无论是一维文字符号、二维的图形图像,还是三维的模型沙盘、效果图和动画制作,都是一种静态媒介形式,不能去动态的演示园林景观本身固有的变化;同时由于景观设计的专业拓展空间越来越大,城乡与区域景观及生态规划、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旅游规划将成为设计的重点,而原有的过于定性设计必将要向定量设计进行转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借鉴其他学科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研究成果,拓展原有的景观园林设计思维方法,使景观园林学科继续发展。

1虚拟现实技术概念的提出

早在上个世纪末,威廉・米歇尔的“比特之城”和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数字化背景下未来城市和生活的乐观图景。而迈克尔・海姆提出的“虚拟现实的形而上学”则以哲学思辩对数字化技术与虚拟现实的本质进行了深层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一样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信息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虚拟现实技术实时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和人机交互的操作环境以及给人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改变了过去人与计算机之间枯燥、生硬和被动的状况,为人类探索和研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始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等领域,以虚拟城市系统方向的研究为主,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较少,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2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研究工具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园林景观师来说应该是最敏感的事物之一,科技的发展使得设计师的创造力享有新的自由,园林景观学也面临新的突破。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正在不断为我们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提供有力的支持。它对园林景观设计对象―园林空间的描述是实时的、交互的、动态的、主动的,而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设计方式:

(1)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在任意时间和设计的任意阶段“走进”园林,从任意角度、以任意视角,通过漫游来观察和体验自己的设计作品,身临其境地感受空间、尺度、材料、质感甚至声音……,这远比坐在屏幕前通过观看二维的设计图来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和错误要容易得多。(2)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实时地对设计要素进行修改和完善,较好地保证了设计思维的连续性;(3)园林漫游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设计体验不再是简单的线性片断,而是将其整合为多感知的、生动的、有机的整体,从而使设计体验更加真实;(4)沉浸在更加真实的设计体验中,园林景观设计师的思维、创造力和灵感将被极大地激发。因此,虚拟现实技术是可以应用到景观园林设计中去的,而且必将引发一种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思维方式。

3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特色

3.1设计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

(1)设计构思动态空间化。VR技术除了能使风景园林师抽象思维的表现更接近实际,其更重要的潜质在于它可以突破由于表现方法的限制而形成的某些习惯性的设计戒律,从而真正地使风景园林师在技术上有可能表现诗意的造型追求。现代风景园林的革命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风景园林的表面引导到风景园林空间,空间风景园林模型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VR技术可使风景园林师摆脱二维表现的束缚和抽象思维的不确定性,使其构思得以在实时生成的三维世界中充分发展。使创造的风景园林空间的构思能有雕塑般的自由随意。(2)辅助设计贯彻全程。VR系统在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可贯穿整个过程,从开始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基地条件分析,到概念设计、发展阶段的空间形体组合、风景园林细部推敲、与环境的融合……直到施工阶段的技术模拟,VR系统均能发挥其作用。

3.2表现过程中的真实和创新

(1)景园林表现的临场感。浸入式虚拟现实令观者感到犹如身处虚拟世界之中,通过飞行模式鸟瞰风景园林体形并观察风景园林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全比例正常视角对风景园林空间进行观察理解。在风景园林内外的实时漫游,能够帮助近距离观察细节,实地体会空间,甚至可以戴上数据手套去触摸风景园林表面的材料,让观者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2)风景园林体验的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使用虚拟交互接口设备实现人类自然技能对虚拟环境对象的交互考察与操作,使得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空间体验更具交互性,灵活性场所精神得到尽可能地表现,真实性也大大加强了。在虚拟现实中,可以自行决定观看的路线、观看的角度、观察的视点、停留的时间;对风景园林元素进行编辑;在重要节点,能够根据需要链接相关数据,获取更多信息。虚拟现实给了设计师和用户更多的自主性。(3)感知活动的创造性。虚拟现实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不仅能够在多维信息空间仿真建模,强调三维图形的立体现示,而且能够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和形成新的概念。虚拟现实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的接口,支持多种感知程序和硬件。在虚拟风景园林空间的动态观察和多媒体多种形式感知,不断造成人体的感官反馈,激发设计者在头脑中产生新的构想。这正是设计者通过虚拟现实系统进行创意生成的至关重要之处。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高级工具,是人类创意思维的辅助。虚拟现实提供的沉浸式的境界能使人产生如同身处世界一样的感觉。它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把图形界面淘汰掉,就像图形界面把单词的字符界面推下计算机界面的历史舞台一样。这样园林景观设计师就不会再处于严格的数理推断和创意思维之间的两难境地。利用虚拟现实系统的多维信息空间,风景景观设计者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开辟前所未有的创意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刘祥.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建筑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4篇

在城市规划中,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到,它在城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公园、社区、街道、住宅、建筑内外设计等等都少了它的参与。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的协调与质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达水平和文明程度,是城市绿化美化中的灵魂。许多城市都提出建设“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目标,意味着在设计、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相当强大的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队伍,这方面的专业设计师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而“绿色奥运”更是奥运规划设计中的重头戏,北京和各大城市的绿化活动将以奥运为契机全面展开。在奥林匹克公园等奥运绿化设计竞标中,国外公司占了七成。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专业尚属空白,国内大学开设的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教育比较薄弱,导致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很少。

尽管对很多人来说,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还相当陌生,但仍有一些中国学生已经选择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林业大学留学,就读该校开设的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专业。莫斯科林大是俄罗斯林业技术教育的摇篮,在其国家林业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所设的风景园林及建筑景观设计专业在俄罗斯同类专业中首屈一指,以培养建筑景观和园林建设设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而著称,是俄罗斯中学毕业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与俄罗斯相比,国内院校的园林专业入学门槛高,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高,使那些具备美术基础、但文化课较弱的中学生望而生畏。而莫斯科林业大学不仅入学条件简单,还为这些有艺术专长的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的平台,对培养个性化设计非常有益。中国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可以系统、完整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在所花费用相当于欧、美、日各国费用14%―20%的情况下,能享受到优于国内院校的生活条件。

俄罗斯治安问题

此外,有些家长担心俄罗斯的社会治安,怕孩子在俄罗斯不安全。事实上,俄罗斯的社会治安不好的地方只限于闹市区或人员比较繁杂的地方。治安不好的情况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所以对家长来说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安全,学生只要不到比较乱的地区、避免晚归、外出尽量结伴而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身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就业前景

作为学生和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学成后的就业前景。根据国内某所设立了相关专业的大学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该校毕业生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供需比达1:12,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些就业调查也显示:有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在一些发达国家,同类专业被列入“长期、稳定的职业范围”。

由此可见,从俄罗斯留学归来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除了选择相关的设计院、科研院所及建设等对口单位,还可以就职于城市规划美化、建筑环保、装饰装修、艺术设计等多类公司和企业。如果想自己创业,选择的空间也很广阔,可以开一个工作室,提供这方面的专门服务,这样既省成本,又见效快;还可以提供集设计、装修、装饰一体化的综合,国内的这类市场急需填补空白。

第5篇

关键词 生态 景观 园林 和谐 自然 重要性

一.定义 1、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2、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3、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指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1]

二.作用 历史上众多的风景园林类型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除了审美因素之外,还包含了很多政治、文化活动和游憩的内容,更不用说宗教园林、群众游乐园林和风景名胜区等类型了。历代帝皇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禁伐令以及俞教授所推崇的风水理论也不全是为了审美。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风景园林学科进入城市绿地系统层次,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乐休息、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70年代又开展了风景名胜区工作,80年代以后风景园林工作领域更加拓展,包括水系、湿地、高速公路、人居环境、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等各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其业务范围正逐步向着大地景物规划延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理事、专家曾多次阐明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强调风景园林学科是包含游憩、审美、生态的综合性学科。

三.原理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J.O.西蒙兹在其经典著作《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俞孔坚译为《景观设计学》)第六章:景的特征(the character of landscape俞译为景观特征)有详细论述。我们就引用俞的译文,看看其中的几个小标题:美、和谐、不协调要素的剔除、引入强调要素、使用性、适宜、协调、对比、变化……。这些和我国风景园林学研究的内容是多么吻合。[2]

四.重要性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3]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一是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二是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生态设计观念把设计师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和生态决定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西蒙兹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Simonds,1997年)[4]一书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因而,景观设计师是协调者、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五、 结语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因此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园林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园林把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园林”、“山水园林”、“绿色园林”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5]。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其设计的价值无从体现。同样,缺乏生态考虑的设计是没有生命的设计,是不可持续的设计。生态的设计是应该也是必须的。景观设计应将传统设计与生态设计融合,在设计过程中,既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调理,又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任何一极都不能偏废。

参考文献

[1]作 者:陈红卫,寇贞卫主编出 版 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Sim Van der Ryn and Cown, Stuart.Ecological Design. 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1996

第6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要求;作用

前言:风景园林设计,是指运用艺术方法和手段与科学相对接打造的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环境的一门学科和一种行业。它在城市环境改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噪音污染、土地污染等不利影响,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

一、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1、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在历史发展演化当中,不同地区的风景园林其设计理念一般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历史文化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带动了人们的审美,促使设计人员不断地规划出符合人们要求的风景园林。可是,社会文化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具有现代性的文化特质,必须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将新时期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在一起,这样才会使得身处园林中的人产生心灵、文化上的感应及共鸣。

2、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施工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不过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却不能简简单单局限在这一方面,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和品味,只有这样才会满足人们真正的要求。如果仅仅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忽视了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必定在将来影响到规划设计的效果。为此,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要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规划设计的方案必须能够满足园林内植物的生长,同时也能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其能够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作用

人性化设计的风景园林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更将风景园林景观与使用者融为一体。一般而言,充分考虑人性化的设计成果会最大限度的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体现居民的情感,并使居民感到身心舒适。究其缘由在于人性化的风景园林景观是在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了情感与精神等的综合需求。城市作为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其外部空间设计即小区风景园林设计的意义在于让现代化都市下人们的心理压力感降低,并使日益膨胀的城镇划分和还原成小空间,以达到人们的生活尺度和更富有人情味。换言之,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第一作用就在于实现了居民与环境的尺度交流,进而调和了居民的心理亲和力。

人性化设计的风景园林不仅能在空间上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更能为居民提供精神上的交流和互动。众所周知,目前生活在现代都市里面的人们,无论生活或是学习上,压力是很大的,此外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人们之间的心灵交流时间和机会在不断减少。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80%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由身心不健康带来的忧郁、失眠、精神紊乱等现象显著增多。笔者认为,这与人们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没能很好地体现人性化有很大关系。理论上而言,小区风景园林设计者有责任并有能力创造出能抚慰居民身心的空间环境。只要设计者在规划设计小区风景园林时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既考虑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层的居民的生活特点,对小区风景园林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宽敞与封闭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空间结构,又考虑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层居民的不同活动并存情况,就能增进小区居民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小区更加和谐和富有人文情趣。换言之,小区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第二作用就在于实现了居民之间的精神交流,进而促进了小区的和谐。

三、风景园林人性化的设计方法应用

1、重视园林道路人性化设计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园林景观道路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以往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道路设计通常都比较简单。只需要设计的足够宽敞即可,但是在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却是行不通的。园林景观是一个悠闲的场所,其主要作用就是供人们观赏和使用,如果将道路设计的过于宽敞,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和实用性,如果就将道路适当的设计狭窄一些,不仅能够提升美观,还会体现出曲径通幽处的别样意境。另外,为了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建议使用经济实惠、色彩丰富的透水砖来铺设道路,在铺设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要求,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不同的搭配甚至是铺设出不同的图案,添增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2、强调人与景观的有效结合

风景园林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人与景观有效地结合。人与园林景观的有效结合,要注重人与地域的密切性、人与水源的密切性、人与绿地的密切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性。从这些方面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考量。人与地域的密切性是指人与陆地的接触空间,这方面要注重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人与水源的密切性是指人与水的接触,不仅包括日常用水,还包括听水、赏水、戏水等各个方面。人们普遍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人们对食用水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对于观赏水源,游戏水源的要求。因为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人与绿地密切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也是重要的一环,是指要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特殊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这不仅包括绿地建设,还包括自然花草植被建设以及假山建设等诸多方面。人与人的密切性则是指要充分考虑人们进行交流活动的场所,比如老年人健身空间、青年运动空间、情侣空间、儿童活动空间等多方面。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强调人与景观的有效结合,这是打造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

3、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

所谓人性化标识,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要素,这是规划设计的细节所在,在许多地方有的时候会因为没有标识性的提示而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危险。比如,在景观园林区内的动物园需要标记出动物伤人的图示,同时该标示还需要设计造型独特,尽量做到美观、简洁,对于不同的园林要有不同的适应性,即还要强调趣味性。这样不仅能够引起人们对相关区域的重视,同时也能够让园林更加美丽。

4、园林中水景的人性化设计

在住宅区园林绿地设计中,不能仅仅考虑绿地,同时还要注意对园林水景的设计。水景在住宅区园林绿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园林绿地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界面,在供人观赏的同时还能使人亲近和嬉戏。在对住宅区园林水景进行人性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亲水性、安全性、以及形式和尺度等各个方面,正确选择材质,并通过河道形态和宽窄来控制水流的速度,制造静水、缓流、激流等,实现动静结合,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5、园林绿地活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在住宅区园林绿地中,可以利用树木、山石、墙、廊等物体把活动空间分成几个部分,并使各个空间相连通,打破原来的静止状态,给人一种流动丰富的感觉,提高空间的层次感。一般,住宅区园林绿地活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需要结合住宅区的特点,将其分为休闲空间、交流空间、以及复合空间等,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外休息环境。

四、结语

综上,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设计者必须准确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并将其真正的运用到设计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的需求,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洪涝治理;景观设计

现阶段,各地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将洪涝治理,作为主要内容。为解决洪涝治理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冲突,推广新型雨洪控制利用,从实际效果来说,有着不错的成效。现结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做以下分析,提出设计建议。

一、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从城市雨水管理角度来说,主要经历水量管理、水质管理、可持续管理阶段。新型雨洪控制理念为消减径流,使得雨水能够最大程度上渗入地下与蓄积利用,采取滞留手段,实现补充地下水以及修复水循环等功能,重新塑造水文环境。新型雨洪控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SUDS、最佳管理措施BMP、低影响开发LID等内容。

二、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优势分析

以各大城市均面临的雨洪问题为例,采取提高排水系统水平或者重建排水系统等方式,虽然能够起到控制内涝的作用,但难以真正的解决此问题。可持续的雨洪控制,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状态下的水资源情况,发挥地表植被的作用,降低雨水存续,改善雨水污染问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新型雨洪控制,要从位置选择、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入手,做好设计把控,加强雨洪控制的作用。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以某园林为例,构建雨水收集系统,总蓄水量在130万m3左右。工程设施以景观路面以及下沉花园等方式呈现,达到了节水与养水目标。在园区内部,设置1个雨洪集水池,池子容积为7200m3,实现了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能够节省300万m3的自来水用量。现结合此园林设计实际情况,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内容,做以下论述:

(一)园林道路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集中于道路设计。以美国为例,其实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雨洪控制利用的结合,建设绿色街道体系。通过采取雨水花园措施,实现雨洪控制利用,减少了城市雨水管网建设投入成本,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总结相关设计经验,在设计风景园林道路时,为实现雨洪控制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道路渗透沟。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道路渗透沟时,要结合所在位置与功能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绿地雨水过滤情况来设置。若路面较硬,渗透沟距离要控制在20m左右。对于停车场区域,可选择植草砖停车区域,设置沥青车道和穿孔管,实现集水,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2)渗透性铺装。为解决地下水回灌难题,可利用渗透性铺装的滞留与渗透功能,有效的控制。此措施的应用,能够实现年径流量控制的作用,可控制在85%左右,增强土壤的保水性。

(二)建筑物雨水系统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多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的方式实现。利用植被的滞留水作用,能够实现雨水渗透。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土壤特性与植物特点等,合理选择植物,使用灌木或者花木等,实现雨水渗透,控制雨水径流量。较为常见的雨水花园,其结构如图1所示。利用砂层和砾石层,通过设计穿孔管,实现雨水收集。利用排水管,能够排出积水,实现雨水回收再利用。

(三)人工湿地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采取设置人工湿地的方式,借助各类基础设施,比如净化池、清水池等,能够实现雨水收集以及利用。通常情况下,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包括净化槽、净化池等,实现雨水收集和排放,净化土壤入渗雨水,减少雨水污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的应用,针对暴雨造成的径流与污染,提出采取分散措施,比如可渗透路面和生态植草沟等,来控制雨洪规模。在人工湿地设计时,运用此理念,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合理选择湿地位置,减少了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雨洪控制利用效果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雨水控制利用技术,借助地表植被,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控制,包括水土流失和洪灾等问题,能够减少水资源污染问题,降低排水系统循环负载。总体来说,开展风景园林设计,要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有效结合运用,来增强雨洪控制利用的作用。在雨洪控制利用体系中,包含着各分支系统,比如排水系统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等,需要合理设计,集成各子系统,达到资源优化利用的目标[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有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来看,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时间较短,加之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因此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强化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勇.谈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5(4136):145-147.

第8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在风景园林中应用数字技术来进行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远程教学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在网络上的风景园林信息、方案征集、网络会议、网上方案评审等。信息检索给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提供了直观、理性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对检索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可以将反映基地的各种要素信息进行统计,并对各地图要素进行操作、编辑、提取。在以后的风景园林施工设计中,园林设计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可以方便的对边远地区的基地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

一、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

笔者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规范的掌握,认为风景园林数字化应该包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等相关信息的数字化。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

在工作设计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设计效果的可预见性,需要大量的表现图和资料来表述出园林景观设计所要展现的寓意,希望在没有完工之前,就能展现出景观的设计效果,根据功能需求、艺术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修改,方便相关领导和甲方人员对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做出决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变化更新,给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能随时修改和展现的空间,更好的表现出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图。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以前图纸难以修改的问题。

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数字化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文字信息、风景园林主题以及景点介绍的相关信息方面。其中,文字信息数字化设计范围比较广,不仅包含每个设计案例的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这些背景信息,而且包含了对景观资源的评价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说明书;风景园林主题信息数字化的对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这里说的风景园林主要指的是专题性的园林,如纪念性风景园林、观光型风景园林;景点介绍,主要指的是那些有充分代表性并且富有特色的景点,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名树、名花、雕塑、喷泉、广场的进行解说。为了实现风景园林的设计目标,我们需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并且加以管理。因为,这些信息都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依据,是其设计内容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我们只有明确了这些信息,才能合理利用。总之,通过把这些信息数字化并连同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图形、图像一起提供上网,对于用户理解理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思想和用户在线游览风景园林,提供了便利。

2、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

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是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它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获取实地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通过与Internet的集成,以及声音、照片和视频动画等的链接,园林设计者可以在三维模拟风景园林中动态地、全方位地对园林中的各个景点进行浏览和欣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字高程模拟对风景园林进行三维模拟,制作三维模型,全面、详尽地表述景观整体的美学特征和环境氛围,达到风景园林的景观更加直观化的目的。上述两种方式都是对风景园林实景进行的数字化,对于专家分析景观的格局和确定景观观光分区及旅游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到对风景景观的优化和美化,发挥出景观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风景园林数字化技术的方法

根据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做好风景园林的规划、施工和管理。

1、建立园林设计数据库,对现状的信息进行采集

园林设计是与建筑、市政等一些其他的设计相似,首先,我们应该根据现有的地形图以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现状调查和信息采集,其中信息采集包括周边的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的现状信息进行采集,对现有的地形图以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核对和充实,建立全面、完整的图样库。运用数字化可以减少信息的损失,填补了以前信息采集容易丢失的漏洞。

2、利用三维技术建立模型

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对特定的空间进行组织,用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功能的需要。在某一个设计地域内,利用对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的山水地貌进行改造,结合栽植的植物和建筑的布置格局,构建出一个供人们使用、居住和观赏游玩的良好环境。我们利用计算机把采集的现状信息进行转换,作为设计人员的参考图,由设计人员进行初步方案的设计,再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要设计的地域进行大致的设计意图勾勒。再由数字化制作人员,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三维模型制作,寻求环境分布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的合理结合,在构图技法上考虑统一、变化、尺度、比例等的原则。

3、根据设计的反馈信息,确定空间关系

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的空间分布关系图,结合当地的周边环境、名胜古迹进行园林深入布局的考虑,把周边环境运用到计算机模拟的透视图中,进行借景、尺度与比例的综合考虑。再根据功能等的需要,设计出总的设计意图。

4、做好材质的设定,用以增加艺术感染力

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总的设计意图,利用多项技术,进行精确的三维建模工作和对材质的编辑,赋予材质色彩斑斓的使命,考虑绿化景观的地域性,增加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5、做好对后期工作的处理

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多种功能,进行艺术效果的分析和修改。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功能,风景园林的设计不光是供游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条件,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等,进行综合考虑,达到景观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的目标。

三、数字技术的现状

上世纪60年代,从美国利用计算机来完成风景规划的工作以来,许多大学、科研机构和设计公司慢慢把目光投入到对风景园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上,相继出现的专业软件的开发和专家系统的研制等,成为世界的前瞻性力量。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已经在园林专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俞孔坚建立的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理论模型,赵涛构想的风景园林综合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等。但是,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方面的应用程度仍旧很低。园林工作者大多是偏重对数据库的建立和单纯的制图,对风景园林中的数字技术还属于盲人摸象,徘徊在应用的门槛之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风景园林新技术领域的不够重视,没有形成整体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对大空间土地利用中对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和荒废土地的利用以及城市建设这些方面。

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第9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以人为本;规划设计;生态园林

诺伯格·舒尔茨(Christain Norbery Schule)曾经说过“住宅的意义是平地生存在一个有保护感和归属感的场所”。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品味的提升,追求理想的居住场所和园林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层次的标尺 。

纵观今日风景园林,已从局部走向整体,分散走向系统,封闭走向开放,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园林逐渐从生活的调剂品,转变成生活必需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宏观调控,运用特有的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建筑小品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 以居住环境特征为出发点,突出城市历史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地规划和因时制宜设计各类园林绿地,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思想体系、文化思潮、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下面浅议一下新建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设计原则,以供学习交流。

1 以人为本,服务大众

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设的住宅区,更加注重城市居民房屋的居住性,而忽视了小区内园林环境观赏性,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规律导致人们渴望亲近自然。让绿色融入生活,零距离接触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小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主题理念。

住宅小区园林绿地所服务的对象是小区居民,明确服务对象定位,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小区居民的需求,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居民建议意见后,进行科学合理又人性化的综合规划、综合设计,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真正需求。通过园林建筑布局、园林小品、园林道路、铺地广场等渗透、交融和连贯等布景手法,精心规划设计出适合人居、休闲、活动的居住小区环境,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氛围,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服务大众的效果。

2 体现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彰显地域风情

著名城市规划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追求什么”。每一幢年代久远的建筑,都是一件记忆历史的遗存,它们见证了尘世沧桑,历史和民族的沉淀使之产生引力,发散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将这两者协调搭配,合理的功能分区、优美的景观空间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将民族气息和历史故事保留在园林风景中,通过整体环境氛围的塑造来传承厚重的历史文脉,体现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民族风情,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风景园林特色,彰显地域特色。

3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休憩、休闲和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居民营造接近自然为宗旨的,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在设计时要挖掘出每块场地、每块土地所蕴涵的内涵,准确把握场地的特征,因势利导,充分借助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四周既有的植物景观,将其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来,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与既有山水、原生植被、人工设施融合,形成丰富、多层感强和风韵独特的园林景观。

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不一样,植物所适应的气候也不尽相同,所以设计时需根据本地区所属的区域性大气候,以及植物具体栽植地点的局域性小气候特点,因时制宜,选择出最适宜的植物品种及其组合,丰富植物群落,以取得最佳观赏效果。

4 适地适树,突出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不仅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而且在空间艺术表现上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我国园林品种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原产中国的乔灌木多达8000种,但园林景观设计时依然提倡选择本土植物丰富园林景观,引进未经驯化的新品种,不仅植物存活率低,浪费资金,而且易破坏现有生态平衡,对既有的生物群落存有不可预知的隐患。

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原则适地适树,即保持生物多样性,又体现地方特色,还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乡土植物具有资源丰富、品种经济、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等优势,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突出地方特色和保持长期的生态稳定,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

植物种植设计中,利用地形起伏变化,乔灌木配置高低错落,花卉宿根地被植物点缀其中,尽量利用色叶、观花和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点面线有机结合,鲜明立面构图,突出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以小区居民为第一考虑因素,移步异景,放松心情、减轻疲劳、陶冶情操。

5 追求创新,打造生态园林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涉及生态、建筑、植物、历史、地理、居民素质层次等多方面,人们对园林的追求趋向于情感和文化品位的生态化人居环境,设计时既不能是单纯的追求景色的美感,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文化、历史、民情、风俗、园林设施材质、后期养护等要素,事无巨细,兼备实用性,在景观表达效果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才能满足才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

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6 结语

秦皇岛市玉带湾小区可以定义为绿色园林住宅区的典型,依据建筑的特色,有机融合了新古典风格进行搭配,使景观元素与建筑风格统一,特色水景、雕塑、高低起伏的草坪等景观元素共同造就出和谐的园林美色,多样性的主题性景观和水景更是将耀眼的自然美景和开阔的景观完美结合,享受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交流。

总之,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是城市大园林,园林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城市大园林,不久的将来,园林将进入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高度融合的阶段,园林绿化既要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历史遗产、历史风貌,还要蕴含时展的新气息,并在改善生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将是一个宏观轮廓,风景园林设计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地域景观,形成特色生态风景园林。

参考文献

1 徐清.景观设计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波&王丽莉.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新民.试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环境创新[J].太原科技,2006(12)

4 王朝海.小议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J].科技信息,2007(36)

第10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风景园林不同于一般性的观赏园林,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风景园林选择采用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作园林景观.风景园林追求自然.然而植物是实现风景园林美感塑造的主要元素,所以,为了发挥风景园林设计的有效性价值,就需要合理的对园林植被进行选择与配置,从而为城市环境增添一份美,为居民生活增加一丝绿。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风景园林指的是能够为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做出重要贡献的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结合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的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相比,更能体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和人们对于现代化的需要,更能适合现代社会和当代人需要的一种新型园林类型。风景园林主要指的是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这是一种超越普通花草树木更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态文化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是服务于创建宜居型城市最终目标的风景园林。

在我国当前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风景园林更好地在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影响有一定限制性,特别是风景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的展现效果。

2 风景园林的特点

风景园林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常见的如中国的九龙坡

城市公园、苏州园林等等。事实上,风景同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从学术研究领域来看.风景园林其实是一门生物工程设计学科.它囊括了自然地理、生物、植物、生态等生物学科以及园林园艺、文学、美学等艺术学科在内.是一门以生物生态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应用型学科。

比起观赏园艺,风景园林更具空间性.它的空间设计鳞次有感:比起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更具生动性。园林内部动植物生命鲜活:比起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更具科学性,它综合了多类学科知识,设计得科学合理。总的来说,风景园林具备了所有其他环境规划或景观设计所不具备的内容,足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总目标。

3.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园林设计需以“绿色、生态、环保”作核心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园林设计

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园林设计就必须引人绿色植物.合理配置具有生态环保性的绿色植物.以达到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要

求。当然,在风景园林中配置植物并不仅仅只是为遵循园林设计要求.

还为了增添园林景观的滑协调性和美观性.利用植物来净化园林空

气,为休憩与活动在园林中的人们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的活动空间。

4.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前面提到植物在风景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园林设计需要利用植物造景.还因为植物所具有的净化作用能够净化自然空气,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所以在园林周围造景时.务必要按照相关的选择与配置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强调的是.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与要求,按照特定的步骤、原理和方法进行配置。

4.1有效配合植物生长系统

配合植被生长系统是植被合理选择的前提条件。配合植物的生长系统就需要结合季节对树枝进行剪裁,在冬天来临时,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剪,与便于树木能够保暖,并度过冬天,合理的进行修剪安排还能够促进植物复苏,实现植物的更新与生长。又如在秋天时,就会产生大量的落叶,所以,为了能够增添风景园林的美感,就可以适时的进行打扫,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感受为秋的绚丽,为居民生活再增加一丝美。

4.2明确园林建设的目的.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风景园林中.在选择植物品种之前一定要明确好园林的设计目的,有目的性的选择植物的品种与形式。在园林整体空间设计中.要先进行植物群体的设计.只有完成了植物群体设计与配置以后.才能继续对植物单体形式进行设计和配置。也就是说.风景园林中.关于植物的选型与配置顺序是:先按照园林设计目的选择植物品种.然后作整体的植物群设计.最后再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

4.3 单体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群体中的单体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设计者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以便将单体植物正确地植于群体之中。

(2)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单体

72植物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1/3~1/4。

(3)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一条基本设计原理。奇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反,由于偶数易于分割,因而易相互对立。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这样会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因为中组不同植物似乎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此外.在设计中植物组合和排列除了与该布局的其它植物相配合外.还应与其它因素和形式相配合。

设计者在完成群体和单体布局后.还应该考虑到设计的某些部分

是需要变更的。在布局中可以采用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但必须

与初步设计中选取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以及质地等相吻合.同时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

4.4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进行细致设计.

(1)考虑的是植物大小之间搭配。应首先确立大中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的影响。

一旦较大乔木被定植后.小乔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以完善和增强

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

结构中展现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

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园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乔木在景观中还被用来提供荫凉.故在种植时应在空间或建筑物的西

南、西面或西北面。

(2)考虑的是植物的品种搭配。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

和植物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过于分散,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3)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

(4)考虑植物的质地。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5.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实现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目的,一定要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改善,同时要对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进行更好的设计。风景园林景观能够更好的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更好的体现人文化和和谐化,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时候要更加的科学化。

6参考文献

[1]许冲勇.植物种植设计施工图的探索【J】.中国园林,2011

[2]陈辉.陕西省大中城市道路广场园林植物配置及其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第11篇

1 风景园林设计不断发展的必要性和要求

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会是永恒的话题。风景园林设计又称为景观建筑学,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通过周围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起来,达到整体的和谐和贯通。需要从人们精神上、物质需求上、园林设计和服务意识的互动上,通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造,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和创造源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去关注自然,建设属于人类的美好环境。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有节制的开采和影响大自然,实现和谐环境。还要应用生态学原理,创造稳定的生态系统,应用生态位原则,将生态位特征考虑到位,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惠共生的友好型社会。

2 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与空间秩序的丧失。

风景区规划应该与传统文化和空间秩序保护利用结合起来,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的尺度与原有的传统格局以及历史古迹具有质的改变,城市居民行为活动的多样性,都面临着忽视固有的、根深蒂固的城市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传统文化和空间秩序的丧失。

(2)绿地质与量的分离。

风景区规划保证生态功能正常的发挥,必须有质与量的统一性。绿地质与量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绿地系统空间的多样性特征。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造成风景区生态结构关系不够完整,绿地构成形式比较单一,由于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缺乏科学的配置研究,出现大量引种非地带性植物,以及“以草代木”大面积草坪分布的绿地形态,这些造成了我国目前城市绿地的质与量的分离。

(3)经济增长与绿地建设的冲突。

风景区的建设与经济增长具有矛盾统一性。风景区的规划与绿地建设的安排部署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城市绿地空间经济价值的估算方面,此外还表现在绿地建设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资金运作机制的协调性方面。

3 城市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角度的逐渐加快,快速化的生活让人们没有了充分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也改变了很多原本朴实的东西。中国由于其特殊性,也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这给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式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被放在首位。我们在寻求城市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希望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实现可持续环境的最终目标的达成。城市园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设计者们更关注的是生态建设的要求,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摆在首位。注重可持续的进程,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特征,利用实际元素,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对于现代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未来将会把自然的设计、全新的设计理念、生态设计方法融入到整个环境氛围中,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态原则加以重视,实现城市环境的持续美观。

4 融合了科技发展和时代特征

现在社会已不是原有的手工艺发展和古老传统工艺发展的时期。如今,更多的是机械和精密仪器的天下,如何利用高科技的发展,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风景园林,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现代城市更加的多元化,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和生活需求的不断变更,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做出了更高的要求。①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更加的追求个性化发展和精细化设计,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要求。②伴随着城市化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现代风景园林作为综合的大型项目,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结构中,寻求更多园林设计的思路,鼓励创新灵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时代的降临,利用现有的科技,加上精密仪器的帮助,实现智能绘画技术的革新。这也是未来园林规划的最终发展趋势。所以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改革开放后,受西方造园风格的影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发生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工程如下:

1、 道路绿化以深圳深南大道为代表,深南大道是深圳的迎宾大道,也是我国最为炫丽、最为大气、里程最长的市政大道。大道上繁密艳丽的各种鲜花灿烂得让人心醉;夜幕低垂,数不清的霓虹灯华彩扑面而来,处处璀璨辉煌。深南大道成为这个城市的景观和标志。

2、 居住区绿化以广州番禺星河湾为代表,星河湾万千风情的园林景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绿化平均散布于园区,处处有景,还特别突出设计了立体式绿化,景观错落有致,强调了空间的立体感和韵律感。无处不在的景观,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每一次顾盼都成为美好的游历。每一个组团内部都有独立设计的景观泳池,池水清见底,园区内坡地错落有致,桫椤涧内曲径通幽,别有一番风景,移步换景,仿如置身世外桃源。

第12篇

关键词:低成本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

当今风景园林已经逐步走出单一的审美功能,演化为当代人居环境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营造一种舒心恬静、极富温馨的宜人环境,既能达到丰富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又能极大地公众舒适和安恬,这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雏形。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带来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不同,多数经济基础较差的中西部地区不具备建设风景园林的经济实力,多数政府不能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的情况下进行风景园林的建造与维护,甚至一些发达地市也会受到经济等的影响,这些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问题,会严重制约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舒适度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在确保风景园林设计及施工建设品质不降低的大前提下,以及建造与维护资金短缺情况下,如何实现的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策略及方法,进而满足公众对于风景园林的迫切需求。

一、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一)传统园林设计理念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是传统园林设计的基本汲取体,融汇贯通、“天人合一”这一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核,更是贯穿于中国风景、园林、建筑等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传统风景园林的设计始终在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天地宇宙与社会人生的和谐统一,称之为“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以及景观园林设计的布局之美、环境之典雅,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处处体现出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美学思想的“天人合一”。

(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与现代设计思想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审美观的改变、特别是对风景园林功能要求的提高等,都决定了传统设计手法不能满足当代的社会大众的需求。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织,可赋予当代景观设计合而不同的新体验,也将赋予当代园林景观新的生命,即可满足现代人对于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也可满足欣赏的需要。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在景观的布局、与自然的柔和对文化的传承的演绎的更为精准,更倡导低成本多功能的风景园林设计。

(三)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价值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同“高价”风景园林设计同样,低成本的风景园林的设计及建造同样受价值观的引导[1]。梳理风景园林的价值观,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体现,把生态主义的思想引入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园林建造及设计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责任。因此其是风景园林核心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社会价值观

社价值观主要是指风景园林实践中的社会价值观,这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建筑材料浪费的设计策略直接相关。从传统风景园林等级设计中轴线布局到工业文明时代的满足人们需求再到现代社会公众对于多元化园林景观的功能化要求,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地域范围,社会结构是决定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塑造出来社会价值观,相应的也就成为了决定风景园林形态的指导思想。

3.美学价值观

不分地域差异,美学特别是审美的发展都会首当其冲的影响风景园林的价值观及体现形式。现代的风景园林的美学价值的塑造与以人为本遵循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相互关联,这俨然为低成本材料、低技术施工与低频率维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风景园林的降低维护成本直接相关。

二、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概念及原则

何为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所谓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是指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者应付出尽可能少的资源,使用最少的费用设计出集艺术、社会和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园林[2]。为了更高效的实现风景园林最低成本设计,需要根据风景园林使用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当地的资源、环境、资金投人和人员投入等方面,严格按照降低成本、减少人员投人的原则,并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上降低维护成本,努力实现低成本风景园林的建设目标。

三、实现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策略

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既能节约园林建造工程成本,又能减少园林绿化工程的开支,还能缩减政府财政的支出。低成本、多功能的园林设计,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特别是可为中小城市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风景园林低成本设计有多个方面的设计方案可以参考,主要为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

(一)维护生态平衡,遵循自然规律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智慧和制造力足以掌握改造自然以满足的自身的需求和审美等。风景园林设计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切合自然环境才能算作成功的设计[3]。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尽可能将周边环境纳入到设计方案中来,降低对当地环境的伤害,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更好的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不遵循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的产物不计其数,造成的生态不可恢复,环境污染,物种的锐减等,并引发生态危机。某些大型工程自建设之初至今始终存在争议,工程的建设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损害生物多样性;同时可诱发滑坡、崩坍甚至是地震。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设计师设计之初,必须经过详细的现场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与生态状况,充分结合己有的资源开展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要做到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要使得风景园林有利于地区生态系统循环。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观。

(二)巧用当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要在保证设计高品质,又要减少资源消耗,可通过优选建筑材料、降低人力投入成本、鼓励大众参与等方式降低建设成本。巧用资源最有效的途径是根据当地的条件和设计的需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工程地的原有条件,将其应用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建设中,这对于风景园林建造工作的资源消耗与工程投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利用工程地资源,充分考]场地的地理、植被、水源、土壤等条件,将其纳入设计中,可有效地保持工程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减少风景园林设计及建筑的费用。成功的例子可以参考北京南海子公园,公园在建造时将建筑渣土、碎石和水泥墙体等根据公园道路建设需求,将其破碎,应用于道路建设。将风景园林工程场地的生活垃圾、草叶木渣、废弃秸秆等与土壤一起混合铺设,以增加土壤肥力[4]。降低了建设成本的同时巧妙的运用了当地资源,还有效处理了垃圾。复合社会价值观指导下风景园林设计的原理。

(三)降低维护成本,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的后期养护,可以使得风景园林长久其自身效益为公众服务。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之初,设计师就应充分考虑后期维护成本,选择科学优选绿化植物、选择科学的种植方式减低维护成本,合理设计电力资源、建立雨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等方式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2]。

四、结语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应遵循核心价值,在美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开展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设计。设计及建造过程中应在设计前、设计中、设计后以及施工中,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成本。本文阐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以及低成本园林设计理念对传统理念的传承和演化,浅析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遵循自然规律以维护生态平衡、巧用当地资源从而有效降低建设成本、降低维护成本以便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供后来者借鉴。

【参考文献】

[1]毛艺霖.浅谈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研究[J].同行,2016(09):64.

[2]吴晶,吕晓峰.低干预・低消耗・低维护・低排放――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设计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05):72.

[3]徐跟军.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策略探讨[J].现代园艺,2016(0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