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7:2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认知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普遍性的培养和针对性的教育可以促进企业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和理念的形成,以安全教育培训为基础可以在领导和管理层面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可以在执行和生产层面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自觉性,通过全面而正确的企业安全生产认知来控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扩大。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的团队安全教育培训是通过系统性的组织结构进行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倡导团队建设,以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以扎实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重塑企业生产的团队和组织,做到对企业生产安全目标、效益目标的有力维护,达到对现代化企业团队建设的全面支撑与保障。
二、安全教育培训引入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通过设立组长、副组长的层级机构将标准化管理引入到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之中,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在小组标准化管理的有事下可以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
三、标准化企业安全教育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的措施和要点
1.制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计划是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关键性第一步,用该从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组织形式制定出适于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指导和引领。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环节,一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登记,建立起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档案,在促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化的同时,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二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的组织与教学工作,应该结合企业生产的特点,确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以此来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培养出适于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达成的高素质员工。三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的考核工作,建立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的机制,严格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质量进行考察,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顺利开展获得即时而真实的反馈信息,更好地指导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继续开展。
2.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应该加强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教学方面的管理,应该根据工种和生产环节的不同将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教学的重点,建立起适于员工发展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应该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环节,突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激发员工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应该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思路的不断创新,敢于打破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传统,实施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学分制体系、反馈系统,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基础建立起新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做到对学员差异性发展需要的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媒体技术,整合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细节、重点,既做到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现代化管理。
四、结语
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生产、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现实运行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引领与指导,通过标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的目标,构建企业生产安全实现的平台与基础,在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素质的基础上,做到对企业安全事故与问题的方法,以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对企业生产效率、质量安全的全面保障,进而实现企业生产、运行高速发展和全面安全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目标。
作者:历楠单位: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改进
在各基层供电企业中,供电安全问题是其应进行充分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基层供电企业在工作人员素质较弱、供电线路网络覆盖面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安全生产中存在相应的问题并经常发生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各供电管理不部门应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在问题根源处出发对现代制度进行创建,并在经济市场相关条件的影响下,在思想、组织、条件等方面对安全生产进行完善,进一步推动供电行业快速发展与进步。
一、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现阶段,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存在相应的问题。国家电网相关管理人员表明:生产期间安全监测力度较弱,安全防护措施缺失,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弱,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较为轻视,不根据安全施工规范进行工作等因素,是引发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因素;对各种常安全生产人员责任事故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出通常为相关工作人员工素质相对较弱,其中主要表现在较多一线基层工作人员身上。同时对三戴制度的忽视,生产现场监管力度存在问题;对相关安全生产事故重视程度较弱;相关工作票的签发与《安规》中的相关需求存在差距以及落实不严谨、生产现场安全措施存在合理性,生产、基建等从何区域安全措施不严谨;生产设备管理责任模糊;对《安规》认知存在问题以及习惯性违规工作;在检修维护期间工作人员安全互保缺失严重缺失等,在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中具有较强的普遍性。
二、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优化方法
1.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文化是其实现的基础,技术方法只能对较低层次的安全生产进行实现,各种管理与制度方法则可较好对高层次安全生产进行实现,因此想要较好促进安全生产的实现只有对安全文化进行建设。安全文化的建设可较好对工作人员地思想与行为进行凝聚,对安全文化进行宣传与教育,真正的形成所有工作人员热爱生命、重视安全的思想。同时想要提高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工作人员安全工作理念则应该提升管理人员对其重视程度。其中管理人员能够身体力行的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对重点环节进行掌握则具有着较强的重要性。也只有在工作人员敢管理、善管理的作用下,才能充分的将安全生产落实在实处。在基层供电企业创建安全文化过程中,班组是其最终的实施点,也是进行安全文化培训的主要目标,更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应以班组为基础,对各种活动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在基础上提高班组的管理能力。同时在对班组进行文化与业务建立过程中,充分的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进行遵循,在班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过程中,较好树立完善的交流环境,将工作人员之间的误会进行消除,促进和谐工作氛围的成立。2.以操作规范为核心,降低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相关管理制度是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实际情况对具有较强完整性、覆盖面广、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以此对工作人员进行鼓励与约束,真正促进依法治企的实现。首先,对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进行优化。在对安全管理进行完善期间,则应该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思想进行充分的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职责定期进行完善,真生的实现人人都是安全员。同时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四不放过,也就是根据事件发生原因、相关责任人处理、优化方法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处罚教育对事件进行充分的处理,这也是事件发生后应坚持的主要原则。其次,严格管理日常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优化等进行严格的落实,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在突出现场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预防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将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充分的转变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在各种安全生产施工中对经验进行总结。再次,在对生产设备安全进行保障的基础上,对反事故技术方案进行制定,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技术标准、运行标准等进行明确,进一步提高相关设备的使用时间。最后,在对电网安全进行保护过程中,应制定价较为完善的事件处理方案、继电保护管理参数等预防性工作与管理参数,并严格进行落实。3.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重视程度在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教育是其实现的基础。基层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多,一些发共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危险性。例如:供电线路人员、安装人员、维护人员等。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其在基础上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在心理上树立良好的安全工作意识,进一步降低安全生产问题的发生。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除了是一种法律义务,也是企业提升自身安全生产能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工作人员职能的不同对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进行明确。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应主要针对安全经济学、事故处理等内容进行培训。对于监测人员应主要对其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相关标准等进行培训。在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则应该主要对其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等进行充分的培训。对于安全教育培训方式也有半脱产、不脱产等,以其培训形式又分为知识教学、案例分析等。总而言之,以培训目标与内容对培训方式进行明确,进一步提高培训目标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下,对供电质量的需求逐渐提升,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中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对相关需求不能较好进行满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以操作规范为核心,降低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等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子啊满足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基层供电企业快速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龙飞.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与改进[J].科技风,2010,(23):124,126.
关键词: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安全文化;结构层次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2012年度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资助(12B630012)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创造和应用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发展价值观的总和。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基础是安全,关键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反映着一个企业的文明发展程度,体现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企业能否健康、稳定、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根据结构层次可划分为以下方面:
一、安全发展观念文化
安全发展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企业决策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接受的安全发展理念、安全发展的价值标准等。安全发展观念文化是企业安全发展文化的核心,是形成安全发展制度文化、安全发展行为文化和安全发展物质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安全发展观念文化,实际上是企业自身和全体员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意愿、思想和态度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对安全发展文化形成的理念认知和思维的产物。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在企业生产宗旨、方针、目标、体制等方面。企业的安全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甚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长远目标基础上建立的企业宗旨、方针目标,能够客观地考虑到企业生产生活当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具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和生命力。不可否认的是,安全发展观念文化必然是通过企业员工来实现的,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企业的安全发展价值观念了解和吸收,形成安全生产的认知和责任意识,自觉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学习安全生产技能,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维护了企业发展的安全和稳定。
二、安全发展制度文化
安全发展制度文化是指对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开展,维护和促进企业平稳发展,而在企业内部制定对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的制度规章,它集中体现了安全发展观念文化和安全发展行为文化对决策管理者和员工的要求。除了包括常规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安全宣传培训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及国家颁布的安全法律法规、条例(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矿砂安全法、劳动法、建筑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也包括以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为出发点的遵纪守法的自律态度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发展制度:针对管理层实行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针对员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对企业员工开展安全发展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形成自觉遵守制度规范的态度。
安全发展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是企业安全发展精神文化的外化表现,是企业安全发展行为文化的规范和准则,是实现企业发展安全物质文化的依据。应当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实现企业内部安全资源的最优配置,引导和约束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拓展企业的发展前景,实现企业安全发展的奋斗目标。
三、安全发展行为文化
安全发展行为文化是指在安全发展观念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包括全体成员要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素质,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通过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提高其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控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企业可以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针对每个岗位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考核,提高一线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企业决策管理层及各级部门负责人也应加强自我的约束和管理,规范自己的决策行为和管理行为,维护企业的安全发展。
四、安全发展物质文化
安全发展物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所采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企业环境、生产环境和技术设备等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如通过维护和改善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为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大保障系数;通过配备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和预警装置,提高企业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保证企业的安全发展;通过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好地发挥员工安全生产能力,达到企业整体的安全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安全发展的软件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技术研发的力度和安全发展制度的创新,为企业生产的平稳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在世界走向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发展物质文化,对全体员工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到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只有将安全发展文化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炳山.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2]张晓华,胥燕飞,刘凤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关键词]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教育
一、提高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是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安全态度就是安全心理素质。在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改进安全行为,让事业单位职工从被动服从安全管理转变为自觉采取安全措施,是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指导安全生产。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认知过程,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还能够帮助员工认知安全规律,了解和掌握复杂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效的进行危险辨识。一个员工只有清楚了解到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存在的隐患、危险产生的征兆等知识,才能够有效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原则,并用以指导和实践安全生产。
(二)情绪会影响安全生产。情绪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确保事业单位职工的情绪的稳定,能够帮助职工更好的完成工作。不正当的情绪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教育和提高。
(三)更新安全理念。增强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不断更新事业单位职工的安全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旧的安全理念已无法完全适应和满足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安全生产理念,才能够跟上时展,才能更好的指导和实践安全生产活动。
二、事业单位职工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职工安全教育的时间不能少于45个学时,但事实上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无法保证教育的时间。在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中随意缩短学时,裁剪安全教育的内容,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偏低。
(二)安全心理素质内容过时。部分事业单位安全教育的教材已使用多年,内容过时,无法体现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对新装置和新设备的性能了解不全面。而且教材中的安全心理素质教育观念落后,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三)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流于表面。部分事业单位对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不重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流于表面。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没有充分联系实际,甚至将一个安全事故当做故事讲,这种将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挂在嘴上的方式,无法起到任何实际的教育效果。
(四)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无法落实。部分事业单位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让安全考试和安全教育成为了一种形式,甚至有的事业单位自行编造安全教育考试的分数,欺骗领导和员工,随意编造安全教育培训考试成绩,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导致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三、提高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职工安全生产行为,因此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职工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增强职工的安全素质。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岗位操作规范、事故处理的能力等,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心理素质,促进单位安全生产发展。
(二)重视警示性的教育。重视警示性的教育也就是要加强安全思想和安全法规的教育,对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宣传。在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中,可以将企业内部以及相关单位发生的案例作为安全教育的教材。对相关事故进行剖析,消除员工麻痹大意的心理,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改进自身工作,不断增强自身安全心理素质。
(三)创新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教育就必须要从基层管理人员入手,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创新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着眼于广大职工的切实利益,调整安全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更好的促进员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改变安全教育方式。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是你讲我听的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实际的教育效果不佳。必须要将安全教育的方式从说教式、填鸭式转变为引导式,提高职工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安全心理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职工的不同岗位需求进行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意识。
(五)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安全教育月时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却忽视了日常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必须要贯穿职工日常工作的始终,要不定期的组织员工开展安全会议、安全讲座、观看安全生产录像等活动。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必须要体现出强制性、灵活性以及全面性的特点,深入到广大基层事业单位职工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观念。
(六)强化安全生产考核。事业单位为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必须要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实施安全生产考核,将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全面考核考评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的落实,切实执行安全考核中的每一项内容,切实兑现奖惩内容。
四、结语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安全生产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是事业单位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是一个老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更新安全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俐敏.电网调度系统职工心理素质与电网安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
[2]飞,迟振新,李凤龙.环保企业员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提高与教育[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04)
对近年来煤矿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事故主要类型为顶板、瓦斯和运输运输事故,这3类事故均占到事故总数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80%以上,顶板、运输事故是零敲碎打事故居多。瓦斯事故是群死群伤事故的主要集中点。二是随着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事故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生产事故所占比例增大,责任事故比例电明显增加。三是安全生产状况与煤炭产量成正比,煤炭产量较高的省市或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好,而产量越低的安全生产状况越差,主要表现在安全投入上的不均衡。四是采掘工作地点事故集中,以掘进工作面危险性最大,在国有煤矿特大事故中,采掘工作面所占比例超过75%,在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占到40%以上。
认识不到,引起安全事故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煤矿企业的利润空间巨大。小煤矿安全状况极差是导致我国煤炭行业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国家对小煤矿采取的“关停并转”措施也实行多年,但受巨大利益的诱惑,死灰复燃的现象层出不穷,包括一些国有大矿在内,超能力生产的问题十分突出。而为了掩盖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打出的是“改扩建”的幌子,却能顺利地通过验收,究其原因,一是利益驱使,二是地方保护。对于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资源,采取的是近乎疯狂的掠夺式开采,而忽视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更有甚者,不顾矿井生产核定能力,连所谓的“生产计划”都不制定“,能出多少出多少”,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煤炭市场过于火爆,根本不存在销路问题。正是因为各级煤矿的管理者重生产轻安全思想和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不但影响矿井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决定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致使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生产事故频繁,伤亡人数居高不下。
瓦斯治理是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从多年的事故统计分析来看,瓦斯事故是煤矿事故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群死群伤事故的集中点,瓦斯治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大难点。“先抽后采、监测测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是如何落实的呢?特别是一些高瓦斯矿井是不是真正重视“一通三防”工作,从源头上去落实瓦斯瓦斯治理的先进经验呢?根据调查,事实并不是这样。原因是瓦斯工作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费时费力费人费钱,单独以瓦斯抽放系统建设为例,对于高瓦斯矿井来说,抓好抽放工作是治本之策,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重点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牵涉至管路铺设、打抽放钻孔、临时、永久泵站安装,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而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偷工减料,都会对安全管理造成巨大威胁。另外,由于煤矿科技发展方面对从根本上治理瓦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瓦斯抽采利用的技术也不是很完善。所以,在瓦斯治理方面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现场管理不力“,三违”屡禁不止
在煤矿的事故统计和调查分析中,自然事故明显减少,因为“三违”现象直接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比例占到80%以上,违反“三大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相当普遍,煤矿内部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安全责任制不明确,对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安全规程不了解,对安全工作只是留在“很重要”的认识上,而在意识上没有安全生产的概念,也就是“认识到位、意识不到位”的问题。在一些煤矿,根本没有“以人为本”的概念,对于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粗暴管理、随意管理的现象,违章指挥的行为相当严重,完全忽视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和工人的基本权利。
事故应急措施不力,安全欠帐多,装备不到位
从一些事故的报告可以看出,入井人员不随身携带自救器的现象十分普遍,事故应急中,由于工人不能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而造成灾害事故的扩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矿井,忽视安全投入,对于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条件认知程度较低,不能按照要求提取安全费用,或者表面上提取了而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致使安全欠帐项目多、装备不到位,防灾系统不完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设备失爆或不防爆现象十分严重,在源头上不能消除重大不安全隐患,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另一方面,忽视应急机制的建立,对于突发事故,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或者对预案不进行实际演练,从业人员缺乏避灾自救训练,没有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安全意识差
在开展煤矿安全状况调查中,大中型煤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不足8%,中小型煤矿和地方煤矿的人员文化结构组成更加让人担忧,平均每处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不到3人。由于就业选择的多样化和自主化,相对优秀的人在就业选择上侧重于轻工业或商业、副业等行业,绝大多数煤矿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高,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煤矿工作“脏、苦、累、险”的认识有关,稍有文化和一技之长的人不愿从事煤矿生产工作。
强化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法律法规、科技进步、行政执法监察、工伤保险、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管齐下。
强化安监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体制
从我国目前运行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来看,需要改进的方面仍然很多,必须在监察的形式上有所变化,改变常规检查的形式,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反映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抵抗外界干扰,同时加快执法人员的区域轮换对调,从源头上消除瓜葛。在机构完善改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方保护主义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巨大副作用,使安全监察机构成为直属机构,不隶属于各市、县政府,更利于独立发挥执法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必须自身增强法律意识,对《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去贯彻落实,严格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努力做到依法治矿。
强化责任人安全意识和责任
强化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现状,从立法和监管上采取措施是势在必行的,但更重要的是煤矿本身的安全管理要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核心是在于解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问题,在这一点上必须进行强化。
以科技的手段,攻克安全生产的难点
实施煤矿科技攻关战略,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瓦斯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用先进的技术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科技兴煤、科技兴安”,从目前正规生产矿井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瓦斯治理方面,抓好抽放钻机设备的技术改造,利用材料改良和电脑控制,实现网络式布孔、立体式抽放,增强抽放效率。二是在入井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上,不但要突出设备的先进性、节能性和实用性,而且要严格按照“本质安全”的要求,从严验收,坚决杜绝非防爆设备入井。三是对顶板离层观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到实际应用,科学分析顶板变化规律和支护强度的可靠性。四是对矿用仪器仪表的误差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仪器仪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功能,为安全生产运行提供基础保证。
强化现场管理,建立隐患处理机制强化
现场安全管理,反“三违”,反事故,建立“闭环”式隐患处理机制。“三违”行为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隐患滋生蔓延的诱因,不能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三违”现象,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不可能的。《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炭行业的最高技术法典,是在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和事故教训中练出的技术规范,是我国生产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规,其本身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是确保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的保证。
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实行煤炭从业准入制度
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昏暗狭窄,人员集中,安全问题突出,对从业人员必须设定一定的条件,实行准入制度。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单纯的纯体力劳动岗位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定技术含量、技能要求的岗位在增多,所以煤矿用人方面,必须考虑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养,不能不加考核地招人用人,从源头上消除不识字,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特别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招聘任用,更要慎之又慎,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考核和责任落实,签订安全责任状,对忽视员工安全的违章指挥行为从思想和制度上予以根治,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煤矿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要持之一恒地常抓不懈,必须形成制度,结合煤矿自身特点和员工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创造学习条件,把安全教育工作列入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项重点内容,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采取多样形式相结合,正面引导、强制灌输,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所有入井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而且要把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大搞岗位培训,技术培训、强制培训,做到全员持证上岗。对于采煤机司机、大绞车司机、安检员、瓦检员、放炮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经过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全国统一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不能在培训方面偷工减料。此外,必须高度重视“三大规程”的贯彻学习,树立“措施先行”的观念,未进行规程措施学习并亲自签名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确保每名入井人员熟知自己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重大,但是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却不断地有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并且有的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就主要针对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做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行为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生产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煤矿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而人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不断加大,这就说明安全行为管理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管理。
一、行为安全管理的意义
行为安全管理可以对预期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规范和纠正,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于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控制,进而促进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应用。一般来说,安全行为管理对于生产员工的参与更加的注重,通过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意识,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不规范、不合理、不严谨的错误行为,并且还可以对生产中不安全的因素进行预测和监控,加强对于整体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
二、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安全管理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进行煤矿的开采工作时,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小组的分工,明确各小组的安全责任,并由组长组织行为安全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行为和规定,以此来规范和维护整个小组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按照行为安全管理的程序来对煤矿的开采生产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对整个开采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分析,掌握煤矿生产中的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并提交有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另外,想要使得安全行为管理能够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取得最好的成效,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应当在平时的煤矿管理工作中加大对于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对于煤矿中遇到的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且不断地改进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创造安全、和谐的施工氛围。
2、行为安全管理在安全观察阶段的应用
想要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加大安全观察的力度,及早的发现危险因素并且对其进行规避。首先,要减少煤矿开采工作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就要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明确,并且通过对工作环境以及人员心理素质的观察,加强人员的可度量行和可控性,从而根据这些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其次,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组长及班长需要定期的进行煤矿安全交流学习,积极向基层的员工传达行为安全管理的相关细节,不断的加深煤矿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能够保证煤矿基层工作人员对于行为安全管理的掌握。最后,要将管理人员观察所得的工作环境、施工设备以及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等资料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整合,在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统计,加强管理人员对行为安全管理的了解。
3、行为安全管理在生产阶段的应用
想要切实有效的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需要对煤矿的开采工作一定的组织和预防工作,对于煤矿开采生产阶段来说,生产中的操作人员、机械设备等都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范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工序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矿生产的关键工作,因此,对于工序的安全管理则是严格按照施工操作的标准进行煤矿的生产,且相应的工作人员对于材料、机械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过程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煤矿开采中的事前控制,即对于生产中的动态控制,这种方式可以在事故还未发生之前就及早的发现并且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除此之外,在煤矿开采工作工序管理中,控制生产工序的要素可以有效地将事故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从而消除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现在的煤矿矿井的设置都是环环相扣,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会对后续的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将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安全行为的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煤矿开采工作受到影响,从而才能够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4、建立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制
由于煤矿的开采工作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想要提高安全行为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这样能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系统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另外,相关部门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可以使得煤矿开采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煤矿的生产工作,即可以有效地调动煤矿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安全行为保障制度还可以对职工进行相应的行为约束,避免其因自身的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安全行为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贯彻和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
煤炭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行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煤矿的安全开采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煤矿需求,还能够加快煤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强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加强经营管理者在生产中的安全意识,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行为安全管理能够提高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度量能力和对于危险的判断和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谢丽明 单位:伊犁永宁煤业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栗继祖,陈新国.ABC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7)
[2]魏乾柱.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48.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诚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8-0087-02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企业都存在安全生产诚信缺失的问题,其表现在多方面。比如一些煤炭企业在生产时不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原则,进行非法经营,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安全生产机制也尚不健全,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落实、安全投入力度不够等现象。鉴于此,本文将初步探讨煤炭企业安全诚信管理模式。
一、安全诚信管理的含义
企业在以自身载体为基础的条件下进行各项与之相关的业务活动,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诚信修养、认真履行各种契约关系的承诺,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外部公众形象,提升自身信誉,促进企业长久发展,这是对企业诚信比较全面的概括。安全诚信管理是组成个人诚信或组织诚信的一部分,是个体或组织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对遵循法律法规、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安全环境的辨别以及生命财产意识等能力的全面的综合反映。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行中,安全诚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企业的前途发展。
二、确立煤炭企业安全诚信管理理念
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旗帜与灵魂集中体现在文化理念上,一个理念的形成,是对过去实践经验与文化沉淀的提炼和总结。它是行动的先导,是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同时,管理理念也支撑着管理模式的形成,受安全诚信管理的理论基础。安全诚信理念、岗位安全理念、安全价值理念、安全管理理念、事故预控理念等共同组成安全诚信管理的主要部分,相互促进统一,支撑着管理模式。
1.安全诚信理念
组成组织或个人诚信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安全诚信理念。对煤炭企业而言,个人或组织最重要的诚信是安全生产诚信,其与企业的健康发展、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煤矿生产是一个人员互动协作的过程,对员工的配合、协作能力要求较高。对个体而言,自保是人的一种本性意识。只有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在煤矿生产中,现场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并时刻将安全意识牢记于心,通过行动体现出来。此外,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应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相互照应,从安全素养、安全能力、安全态度以及认知等方面完成一个质的转变。
2.岗位安全理念
企业的操作规程,是用工作人员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将无法贯彻好安全管理目标,无法保证企业健康运行。做好岗位安全,杜绝违章是核心、规范操作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敌人是违章作业,违章作业得不到遏制,安全生产便无法保障。在管理生产时,安全为第一。工作人员应牢牢掌握住自身安全,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安全的执行者、实现者以及自我保护者,肩负着安全生产的重任,因此,必须规范自身行为、落实各种岗位安全措施。
3.安全价值理念
煤炭企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其安全价值理念生命无价、安全为天上。企业的发展之源在于安全,效益之本在于质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煤炭企业要想取得质量与安全的双赢,首先必须让安全意识深入工作人员人心、同时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如果不对产品质量加以重视,矿井的安全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那么久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对企业的发展与工作人员的收入情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诚信管理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是产生安全诚信管理理念的源泉,而安全诚信管理理念也是对煤炭企业的安全诚信管理理念升华的最终结果。安全管理理念要义表现在,坚持管理、装备以及培训并重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理念的作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安全适用的装备、切实可行的培训等。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煤炭企业的安全诚信管理中,应从细进行安全管理、严格追究责任,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的全过程。
5.事故预控理念
煤炭企业虽然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事故发生率也比较频繁,但是在运作中,是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的。事故控制理念是基于美国某企业的安全理念的基础上,对安全理念的进一步整合、升华,确立的。它是一种理想的愿望,更是一个信念。事故理念包含内容较多,比如对安全工作有效管理使命感、对惯性违章者的警醒与提示、对安全工作的居安思危的责任感等因素。
三、安全诚信管理机制与制度
煤炭企业在树立安全诚信理念管理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安全诚信管理模式的构建。如果只有安全诚信理念而没有相关机制或制度的指导与约束,那么最终只会像一盘散沙一样无法集中管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1.安全诚信管理机制
第一,职工安全诚信自律机制。此机制是职工自身安全诚信的管理机制。需要职工在认同和接受煤炭企业的安全诚信理念的基础上,自我控制与约束自身一切行为,充分发挥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照煤矿相应的操作规程及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做到作业不违章。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应用
由于石油钻井工序是石油开采和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其实际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级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钻井项目中,施工队伍较为分散,且人员流动性较强,诸多不利因素会对石油生产企业产生影响,基于此,要积极建立安全维护措施,确保生产管理措施和管理系统的完整性。
1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分析机制,从应用模型出发,建立健全统筹处理和控制措施。在钻井生产中,数据管理维护以及现场工程指导都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相关控制环节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也就是说,完善钻井安全生产管理结构,满足实际需求就能实现便捷化管理和项目维护,对生产现场以及指导机制进行统筹处理和综合性控制。若是石油钻井企业在管理模型中忽略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价值,无论是信息收集还是数据处理都会存在滞后性,对企业整体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2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路径
2.1建立健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在常规化管理机制建立后,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性管控,结合相关应用需求展开深度分析和执行[1]。其中,建立健全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重中之重,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动态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型,不仅要对计算机配置结构进行调研,也要对网络接入以及信息化普及效果展开深度处理。一方面,要对钻井参数采集系统进行整合,对内部数据处理项目、双向通讯项目、自诊断功能以及报警功能等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另一方面,也能对远程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得以有效维护,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目前,钻井参数采集系统主要采取的是防爆型智能总线传感器,能将模块和数据进行传感升级,在传感器输出数字化数据的同时,能保持同一时间进行多项测量数据参数的并行上传。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能对控制室、司钻控制台等的数据管理项目进行统一控制,并且有效绘制的连续曲线。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钻井现场数据管理系统和微软Windows2017运行环境,借助微软的集成软件开发环境,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升级整体管理效果。在远程无线系统应用体系中,要借助GPRS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核心层IP技术,利用传输技术的无线IP连接模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分组数据业务,为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在技术结构分析和项目处理框架体系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钻井管理部门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将其传送至无线终端。由于钻井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不仅仅会涉及到地层结构,也和管柱、设备等参数的安全运行有直接关系,基于此,要积极落实数据分析和整合机制,保证常规化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能有序开展。
2.2优化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项目技术,就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综合性管控,建构系统化处理机制和运行模型,也为系统化优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职能钻柱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能实现电能高效输送,并且保证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应用效果的稳定性。在石油钻井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中,该技术能保证电能输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实现电能的稳定传输。智能钻柱相关技术模型能保证电能输送功率的完整性,并且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借助分布式传感器短节,实习光纤管理,结合耦合元件实现微处理,保证数据信息能及时的传递到地面传感器中,保证整体管理效果和控制机制符合预期,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2]。除此之外,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模型中,也要积极拓展技术管理措施和控制机制,确保处理效果符合实际需求,也为整体管理效果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对于石油钻井刹车系统的管理,要结合电磁控制效能需求,对控制结构和应用模型展开深度处理,保证管理模型和应用机制的稳定性,也为项目升级处理机制进行统筹处理[3]。
2.3制定切实有效的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仅要提高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实效性,也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全员认可的基础上,能按照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信息化安全管控模型,实现管理层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另外,在管理制度中除了要对相关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外,也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将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项目和绩效考评结合在一起,真正落实完整的管控措施,为整体生产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也从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出发,在约束员工工作行为的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管理模型,为企业发展和控制机制的全面完善提供动力和支撑。只有从根本上维护管理模型的稳定性和实效性,才能为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企业也要结合实际需求组织信息化安全生产讲座和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优化其安全认知水平,确保整体管理框架的完整程度。结合项目需求建构整合措施,为综合性管理升级提供动力,也为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的便捷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保证管理框架和管控体系的完整性,并且为管理效果升级和项目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要从信息化技术出发,解读技术模型和应用效果之间的稳定性,完善技术优势和应用体系融合程度,实现整体控制结构的发展目标,升级安全生产优化系统,实现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文.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43(36):35.
[2]张光温.信息化技术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2013,33(10):194~195.
[3]徐文,谢海欢,沈克,等.信息化技术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4(19):4595~4601.
关键词:安全文化 柔性管理
一、引言
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必须以关照人的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基本特点为根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文明管理、人性管理、文化管理。这也是“大安全观”或者说是“安全文化”的一种延伸。安全管理的效能发挥,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推动安全文明生产,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要求要对职工加强安全教育,电力企业一般是大型国有企业,非常注重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同时,电力行业性质决定了提高发供电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影响正常的生产。安全教育对电力企业的重要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国内一些著名的电力企业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电集团公司、华能电力等企业的安全文化都非常出名,也有各自的特色。而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常态化的对职工进行企业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目标、安全技能、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通过运用企业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安全文化自觉成为员工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他们自觉自律地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纪律和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从而形成独特的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电力企业的安全教育按企业的规模和形式分为大小不同的层级,有行政领导的安全教育,专业技术干部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普通员工的安全。教育的形式有: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专业教育,定期安全教育,特殊情况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安全教育。电力工程建设也离不开上述的几种安全。尤其是三级安全教育,专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人员的经常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员工能否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安全工作的前提,是电力企业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并通过严格的安全考试才能掌握员工的安全素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准入制度组建一支安全素质相对较高的电力队伍是保证电力生产安全顺利的前提。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的范畴,企业安全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和相对独立的现象,自然也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他们对自己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及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子系统,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等都是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的。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种误认为提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落后了、过时了等观点是错误的。
三、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优良环境,增强职工保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立体保安全的新渠道,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1、千方百计,以人性化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理解“你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甜美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
2、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管理新模式。在实施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业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执行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随意处罚。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安全文化应为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走人性化与法制化想结合的管理之路。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应该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4、加大宣传教育和人本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方针、原则被行之有效地进行贯彻,这离不开国家的大力宣传和建设。《安全生产法》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都确保了宣传教育的实行。明确提出“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加大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等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都加以曝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职工依法自我安全生产保护的意识。”事故可以预防,关键守规章。要预防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就要建立起一套有力的人本文化。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和目的,是安全生产的本质,是科学的发展观,人本文化的建设不可小视。安全生产工作要人性化、情感化,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将安全辐射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人人事事保安全”,将安全百分之百地落实到实处。
利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保证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宝贵。《从严安全执法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
关键词:安全宣传教育 企业 安全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097-01
安全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关键所在,也是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生产中恒久不变的主题,随着我国石油开采量的加大,对于石油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得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保证石油机械设备的生产质量,能够有效推动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怎样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就成为现阶段石油辅助企业的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一、安全宣传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宣传是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企业的安全文化需要使用宣传手段来进一步实现,进一步让企业员工了解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并有效树立起员工的思想观念,这是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实质,也是任务。安全生产是人们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客观需求,不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任务。
因此,安管生产水平的高低,是体现现代企业真正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够良好的反映出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找寻合适的方法提升企业职工安全意识,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就是安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安全工作是企业管理人员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一,即企业能够良好进行生产,就必须要保证有效的安管工作。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是有安全事故发生,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企业员工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因此,做好企业安全管理,有效地进行安全宣传工作,能够使企业员工提升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企业员工能够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水平,掌握必须的安全技能知识,以及运用安全预制的能力、对于安全事故的应急方法,从根本上转变职工安全认识程度。因此,为了更好的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升企业员工自护能力和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企业的高效生产,就要做好企业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
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
1.增强对企业员工的引导,构建高素质员工队伍
首先,要创新安全宣传方式。可以使用送教上门、生产一线教学等手段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始终秉持为生产一线服务、服务企业员工的原则,把安全知识在企业内部进行良好的普及,树立一线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定期请安全知识培训人员进入到生产一线,各区域循环播放生产现场安全知识,机械设备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故的有效处理方式等等[1]。不仅让企业员工能够通过最为方便的方式学习到非常实用的安全生产技能和知识,还能及时解决在生产过程中一些突发的技术问题。
其次,提升对班组长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班组长讨论活动,由相对业绩突出的班组长进行讲解,并且还要完善班组长选取制度,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进行过宣讲的班组长进行更换,借此来充分激发班组长对安全生产以及管理上的创新,在设备操作上更加熟练,维修设备方面更加科学,保证企业生产更加高效率。
最后,加强区域队伍进行自主培训管理的水平。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区域队伍以及员工的生产安全培训,正确帮助员工从要求学习到主动学习思想上的转变。加强对其进行自主安全培训力度。将员工实际培训结果和薪资挂钩,进一步保证区域队伍培训的质量以及效果[2]。此外,还要根据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对其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知识培养,从而有效提升职工安全技能水平,同时也要对班组长以及相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现场管控能,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丰富教育形式,从根本上提升管理理念
第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作风教育。只有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赢得企业员工的认可和信任,这是企业管理人员有效开展管理工作的关键。开展相关的安全活动,认真贯彻安全工作的思想,提升个部门在安全生产、节约经济产本投入,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和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队伍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的责任和意识。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深度挖掘和找寻在安全宣传与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整改力度,从根本上使干部作风得以改善,使其自身责任意识得到提升。
第二,强化员工自身岗位安全意识。在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工程中,要组织班长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对现阶段安全状况进行反思,并对如何提升安全生产责任水平进行交流讨论,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反思,进行自我剖析,进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对近些年出现的安全事故的种类、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汇总,给班组的安全生产做出良好预警。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倡自身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水平,建立自保或者是联保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体系,让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制度、准则,不仅要积极学习安全知识以及操作规范,还要对自身岗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从而有效保证安全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3.转变以往的教育形式,建立起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不管是任何一家企业,其安全治理的根本在于生产一线班组是否能够进行安全生产,而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也在于此。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关键就在于转变员工意识,从原来强制安全到现在主动安全思想上的转变[3]。首先,就要转变以往的安全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其次,还要对岗位安全教育的模式进行转变,提升员工自身的质量意识。
结论
总而言之,安全教育是一个过程,石油辅助企业要认真宣传安全文化,提升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其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水平,进而有效保证企业可以进行安全生产。因此,只有通过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明确生产目标,规范相应管理水平,增加职工自我安全意识,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海涛.浅论安全宣传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5,(16):229-230.
【关键词】 HSE; 平衡计分卡; 大港油田;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055-04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带来战略及经营上的挑战。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油价的持续下跌,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石油企业的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成为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2015年8月12日发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爆炸事故也提醒我们,企业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将安全生产的因素融入绩效考评体系,将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与员工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促进生产的安全进行、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大港油田总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拥有员工12 500余人;地跨津、冀、鲁3省市,总面积18 716平方千米。自2002年起,公司实施业绩管理,相关的考核办法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发现,大港油田在绩效考评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不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较多地采用行政标准;绩效考评可操作性不强,绩效考评流于形式,其结果也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此外,在当前的绩效考评体系中,对于安全生产的考核存在缺陷。因此,在大港油田引入平衡计分卡方法,并融入HSE(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构建一套既考虑财务指标,又强调安全生产等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改善大港油田绩效考评的现状,也有利于从员工激励的角度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回顾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BSC)最早起源于1990年美国诺顿的一个研究项目;对绩效评价创新方面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之后,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1]于1992年正式提出这种绩效评价的新理论。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2-4]指出,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系统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它不仅从财务层面来衡量组织绩效,也通过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层面来衡量组织绩效;从而实现短期与长期、财务与非财务、滞后和领先、外部和内部的多种平衡。根据他们的理论,一般的平衡计分卡框架如图1所示。
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5]进一步指出,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目标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他们进而使用战略地图对因果关系进行管理,并将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执行的工具上升到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地位。至此,平衡计分卡不仅在众多的商业组织,也在其他类型组织(如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得到应用。
在国内,上海东大门咨询公司于1996年最早使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方法;随后,杨臻黛[6]从杜邦分析法与企业经营环境之间的冲突入手,对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和优势进行了介绍;此后,吴金梅[7]梳理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历程,详细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及应用环境;叶盛[8]指出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强调了平衡计分卡具有同时考虑四个方面、多种平衡的框架优势。毕意文和孙永玲[9]则在中国开展了平衡计分卡的管理咨询工作。
目前,国内的油田已经开始尝试将平衡计分卡引入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并未在绩效评价体系中考虑安全生产的相关因素。华北油田在2008年正式引入了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强化了油田的管理,提高了公司的战略执行力,在一年内油田的利润增长了12%,是目前中石油系统中管理比较高效的企业。朱雪芹和张丹丹[10]把平衡计分卡引入中原油田的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选取绩效考核指标,对现有绩效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得到更适合中原油田发展的绩效评价方法。宋红玉和沈菊琴[11]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发展做了回顾和总结,认为在实务中需要具体探讨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形式。本文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石油行业的具体生产特点,在一般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安全生产方面的因素,从而构建了适用石油行业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
三、融合HSE的大港油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框架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考虑到石油行业的高风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必须重视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2],企业需要对部门及个人HSE职责的考核实现考核项目的标准化、考核指标的定量化。因此,本文在传统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之上,增加了“健康、安全与环境”这一新层面,从而使平衡计分卡框架更加符合石油行业生产的特征,以实现对HSE指标的合理选择和量化考核,进而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形成。因此,本文构建了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框架如图2。
根据对大港油田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分析,适合大港油田的长期发展战略是开拓市场、打响品牌、注重创新、稳健经营。根据这个发展战略,笔者向大港油田副处级及其以上干部发放问卷,并基于德尔菲法最终确定平衡计分卡各层面的指标如下:
(一)财务层面
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都可归于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这一层面的指标主要是衡量大港油田的经营业绩。在财务层面考察的因素主要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具体的,本文最终确定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报酬率、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二)客户层面
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的发展战略诠释为与客户相关具体的目标。企业必须在目标客户最关心的方面树立清晰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根据大港油田的发展战略,本文确定客户层面的评价指标是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品牌认知度。
(三)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
高风险和高回报是石油行业的特征。根据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健康、安全与环境问题关系着大港油田财务目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大港油田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的关键因素包括员工身心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该层面最终确定的指标有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单位产量伤亡率、危险废物处置率。
(四)内部营运层面
企业内部营运层面的指标通常由财务、客户层面的因素指导选择。内部运营绩效考评应以对客户满意度和对财务目标实现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为核心。因此,本文最终确定大港油田内部营运层面的评价指标有采油效率、产品合格率、生产周期、存货周转率。
(五)学习与成长层面
员工的学习与成长为其他层面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通过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前四个层面的分析,可以掌握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企业业绩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学习与成长层面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对差距进行弥补。因此,这一层面最终确定的指标是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费用、培训的有效性评估、团队建设成功率。
根据本文确定的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五个层面的指标,通过分析各层面指标的相互关系,按照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确定的绘制战略地图的六个步骤,最终绘制了如图3的专属大港油田的战略地图。
大港油田的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清晰地展示了企业战略、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在长期战略的指导下,由下向上,由作为基石的学习与成长层面层层递推,直至实现最终目标。战略地图简明地展示了无形资产是如何转化为有形的客户和财务成果的过程,并将企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要求融入其中,为管理者提供了战略描述和战略评价的框架。
四、大港油田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了大港油田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后,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邀请大港油田专家进行打分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不同层次、不同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在0到100%之间取值,体现了各个指标在整体绩效评价中的相对价值与重要程度。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中,权重越大,说明指标所对应的工作就越重要。因此,大港油田的管理者能根据指标权重直观地确定工作的轻重缓急,员工也能意识到管理者所看重的能力。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层次结构模型由上至下分为目标层O,准则层C和指标层P。其中,目标层为大港油田的总体绩效;准则层即平衡计分卡的五个层面;为表述方便,本文用C1表示财务层面,用C2表示客户层面,用C3表示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用C4表示内部营运层面,用C5表示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层则分别对应上文中确定的各项指标。本文具体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4。
(二)C层(准则层)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采用九分制评分法,不需要判断所有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只需要分层判断各层面之间、同层面下各指标之间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即可。通过邀请油田专家进行判断评分,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得到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目标层O的专家意见矩阵如表1。
本文采用方根法求解,比较判断矩阵A的主特征向量W,W即是由同级指标的权重所构成的权重向量。由方根法可知,主特征向量的各维可由以下的公式计算得到:
因为CR
(三)P层(指标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与C层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相同,可以类似地计算出P层对C层的指标权重如下:
1.财务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权重分别为0.4203、0.1899、0.2213、0.2685。
2.客户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品牌认知度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3764、0.1494、0.4742。
3.健康、安全与环境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单位产量伤亡率、危险废物处置率的权重分别为0.4934、0.1958、0.3108。
4.内部营运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采油效率、产品合格率、生产周期、存货周转率的权重分别为0.6144、0.3172、0.2684、0.1781。
5.学习与成长层面的P层指标权重: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费用、培训的有效性评估、团队建设成功率的权重分别为0.5970、0.1396、0.2634、0.1937。
最后,根据指标权重系数合成原理,P层指标对O层(目标层)的权重系数为C、P两层权重的乘积,最终得到大港油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在本文最终得到的大港油田绩效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以量化的形式直观地反映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例如,在所有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三项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采油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这三项指标分别属于财务和内部营运层面,反映的是企业的销售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和营运能力;但是,在健康、安全与环境这个层面,除了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之外,其他两个指标的权重都比较低。由此可见,目前大港油田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生产的发展及资源的利用;与国内大多数的企业一样,在绩效考核中对于安全生产考虑得还不够。由于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对人们的警示,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港油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从而适应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五、结论
本文基于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方法,融合了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中加入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新层面,构建了包含安全生产因素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使安全生产与员工的绩效紧密相连,实现了对安全生产的量化考核,有助于安全生产长期机制的形成。在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本文以大港油田为例,采用融合HSE的平衡计分卡方法,在确定大港油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战略地图的方式刻画了大港油田平衡计分卡各层面、各指标内在逻辑,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面、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从而实现了大港油田绩效的量化评价,克服了大港油田现有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使大港油田的绩效评价体系更符合石油行业生产经营高风险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
此外,本文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发现,在当前的企业经营中,管理层最重视的还是企业的财务和内部营运;管理层对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
【参考文献】
[1] 厉杰.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 2013(10):71-73.
[2] ROBERT S K,DAVID P N.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J]. Ha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1(5): 134-140.
[3] ROBERT S K,DAVID P N.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J].Process Accountability on Managerial Judgement,1996,30(4):712-736.
[4] ROBERT S K,DAVID P N.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competitive environment[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
[5] ROBERT S K,DAVID P N. 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6] 杨臻黛. 业绩衡量系统的一次革新――平衡记分卡[J]. 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9):7-11.
[7] 吴金梅. 平衡计分卡: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法[J].经济管理,2000(8):29-31.
[8] 叶盛.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系统的新发展[J].财会通讯,2000(10):40-41.
[9] 毕意文,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 朱雪芹,张丹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原油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58-62.
1.当前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
1.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由于电力企业中的电力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的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开展工作时要有细心和耐心,在供电系统运行的检修维护工作中,可以认真的落实现场的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规范,尤其是重点部位的检修,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并贯穿于全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忽视了安全生产的原则,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的指导,就会使得整个工作开展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进而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对于电力供电服务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当前很多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开展的危险性认知不清晰,对管理的重点部位不明确,导致工作开展中安全意识的缺乏。
1.2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所谓的惯性违章行为主要指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系统的维护检修工作中出现的习以为常的违章操作。一般来说,这种性质的习惯性违章操作主要有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操作等与实际的规范性要求不相符,这种惯性的违章行为在当前的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此外,电力管理的指挥人员指挥不当,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都会导致电力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检修需要临时停电时,没有按照规范性的要求来进行,很多工作人员在还没有断电和验电时就已开始了操作,这种马虎行为也是习惯性违章操作的一种,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
1.3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当前很多的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管理工作的开展时,过于偏重大型作业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制度上没有严格的落实,导致很多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和制度依据。此外,对于工作中的安全工器具管理也很混乱,现使用的很多安全工器具质量并不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要求,电力企业也在制度上没有对其有一个明确的检修制度以及更新换代制度,很多性能已经损坏的工器具已经处于超期使用的状态,同时电力企业对各个环节上的管理工作开展也没有一个严明的制度规定,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没有制度上的支持,这就对电力管理中安全生产带来很多的潜在隐患。
1.4责任制缺乏落实
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上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并高效落实,这也是电力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而当前电力企业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岗位职责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安全职责依然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进行实际的正确执行,落实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工作中很多安全隐患的产生,尤其是细节工作上,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完善电力管理工作中安全生产的策略
2.1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贯穿全过程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工作开展中树立安全意识,强化预防安全事故的思想意识,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有利环境。此外,还要在建立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建设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的具体开展中按照标准的流程要求合理进行,并考虑到与之相关的众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最大程度的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加强安全生产的现场管理
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关键环节的人员,要对其操作行为习惯进行纠正改善,使之养成一个良好的操作习惯。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标准化的考核,对存在的不规范处进行及时的纠正改善,尤其是对于具有重复性和多发性特点的安全事故要认真分析,从其中的操作行为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改进,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进而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
首先,要对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制度的健全,并把制度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从工作的细节上入手,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同时对于安全生产的各个工器具也要有正确的管理,定期对工器具的使用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出现严重损坏的器具要及时的更新换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为安全生产工器具的原因所出现的安全事故。此外,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也要明确,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详细严明的奖惩制度,并在工作开展的全过程进行落实,特别是对于关键环节上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的增强员工的岗位责任心,明确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以规范标准的操作来完成任务并对存在的惯性违章行为及时纠正,从而强化责任制,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