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时间:2023-08-15 17:2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第1篇

对信息化建设而言,由于其绩效的复杂和隐性,投入和产出在多数CEO看来是不成比例的。CIO必须靠绩效说话,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能力建设将逐步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传统的“堆沙成山”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方法是“堆沙成山”,从网络建设入手,再建设核心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经过5~10年后,逐渐在企业形成了多个系统并存,系统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大型企业一般都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信息系统。由于系统之间关联的复杂性、功能重复和累赘,IT人员忙于应付复杂的管理运维工作,信息化绩效被烦琐的多次录入和复杂的处理过程所湮没。因此,有专家认为,国内企业信息化投入正在进入瓶颈期; 甚至有人认为,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已经触到天花板。这些看法在“堆沙成山”的传统思路下不足为怪。

从实质看,上述问题的出现与以往由下到上金字塔式的建设过程是分不开的,也是企业往往过度重视功能需求规划、而缺乏绩效能力规划造成的,导致结果只能是事后监测,即使企业做出部分改进,也不能根治。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出现是企业信息化绩效能力规划不足造成的,企业只有尽快导入绩效能力规划的思想,并逐步构建绩效能力规划、应用能力规划、IT管控能力规划的动态体系,迅速开始绩效能力目标导向下的应用系统建设或优化,才能根治上述问题。

绩效能力目标导向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在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BSP)中,将企业信息化绩效能力定义为: 在改变信息化投入、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整体效益的正向促进能力。

企业信息化绩效能力建设目标是IT应用建设与管控体系建设,绩效能力的规划过程就是确定适应企业业务目标的IT绩效目标的过程,并由此作为依据确定IT管控能力目标和IT应用能力目标。企业信息化绩效能力包括: 物流绩效能力、信息流绩效能力、资金流绩效能力、战略绩效能力(包括财务目标、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客户满意度提升)四个方面。

企业信息化绩效能力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对物流绩效能力、信息流绩效能力、资金流绩效能力和战略绩效能力四方面现状进行诊断分析,寻找差距;

第2篇

关键词 企业 信息化 总体设计 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下,企业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总体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差之甚远。本文主要研究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意义,探讨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为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意义

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该战略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视程度。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绝大多数的企业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缺乏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企业发展已经与这些高科技融为一体,广大的企业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于本企业信息化设计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不久的未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是发展越来越好,这是时代赋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使命。

2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

2.1企业外部规划

2.1.1网络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毕竟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一定的网络基础作支撑的。无论是国家信息化建设还是城市信息化建设,都必须要对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从而为我国家以及城市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对于企业来讲,应该积极跟随国家信息化规划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国家以及城市信息化基础基本设施,同时,企业还需要向国家信息化以及城市化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学习和靠拢,从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同样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关于信息资源建设,关键还在于政府,政府需要以身作则,对于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积极引导,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从而使得企业可以享受到完善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

2.1.2服务行业规划与法制环境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设计与规划,与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信息化咨询与监理方面,都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政府需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应好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引导,对于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甚至可以帮助信息化行业建设进行出谋划策,使得我国信息化服务行业可以获得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规划与设计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离不开国家有关政策的约束。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于法律法规的环境建设,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学习他们科学的法制环境建设策略。同时,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规划设计需求实际,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法律法规政策,从而为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开展保驾护航。

2.2企业内部规划

2.2.1制定企业信息战略规划

企业信息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持续新内动力,因此,作为现代化企业必须也要把制定企业信息战略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请来办。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以及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对于企业信息化战略进行合理规划。通过战略性分析,明确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明确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命与责任,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完善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将企业发展推向现代化。

2.2.2信息资源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

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方法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际,努力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规划还需要借鉴一些有效的软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须要的信息数量进行分析,从而根据这些数据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从而建立起符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的信息系统框架。另外,企业还需要做好内部信息系统规划。内部信息系统规划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的,只有做好信息资源整合,才可以进一步开展内部信息系统规划。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企业同样也需要根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以及企业自身信息需求进行选择。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把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其他信息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总体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进度。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问题,创新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是今后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尹华川,鄢萍,刘飞,等.基于总体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02):5-9.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问题探讨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信息化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业务创新与管理创新,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具备加快推进的条件。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但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指挥和领导,各部门自行其是,本位主义严重,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不畅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软件使用杂乱,偏重于个人喜好;各部门独自建设各自的管理系统,信息孤岛比较多;网络和信息安全考虑较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思想观念陈旧,片面认识企业信息化

对企业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许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仅仅是技术问题,等同于技术改造、组建网络、建立网站,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资源要素进行重组,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

3、信息化高级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动性大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从现有统计来看,中小企业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加紧缺。这主要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技术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加之中小企业用人机制本身缺乏吸引力,导致这部分人才奇缺。

4、企业管理模式的制约

多数中小企业离不开家族式的管理阴影,存在着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规范性较差等状况。企业信息化必将推动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等,企业上下一时很难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因而阻力较大。以传统管理理念、僵化管理模式为基础来实施企业信息化,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资金投入不足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和维护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一定投入又存在一定风险。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一般偏小,流动资金较少,资金大部分投入到生产规模扩大及技改项目上,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加之信息化建设不能立刻为企业带来效益,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缺,融资困难,对信息化建设也不够重视。

6、信息化服务不完善

中小企业地理位置的分散和需求的千差万别,导致软件服务商出于自身角度考虑,无法为其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大多数软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从中小企业利益角度出发,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相符合,来满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变的情况。而且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不到位,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难以得到满足。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对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要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必须坚持以己为主的原则,培养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着眼管理革新,整体规划,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1、革新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企业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的变革。强化管理是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根本对策,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以下问题。

(1)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创新相结合。企业信息化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将等级链组织变革为柔性组织,打破部门界限,实施工作小组团队制。尤其是系统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实施流程重组与并行工程。

(2)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对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利用。数据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此项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中的许多先进成熟的软件系统,如ERP、CRM、SCM等,不仅是―种先进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实际上也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2、整体规划、分步快速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进行变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适用性、经济性和效益性原则,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

(1)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战略相融合。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要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同步,防止信息化战略制定滞后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现象产生,保持两者良好的互动关系,互相促进和发展。

(2)制定与分解信息化战略目标。企业必须将信息化建设目标划分为具体的目标,进而为各个指标的实现提出控制的过程和执行的手段,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进行有效评估。

(3)大力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全员培训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最有力的保障。企业应根据培训对象来组织培训内容,如中高层及业务骨干主要接受信息化理念培训,中层及业务骨干主要接受业务流程及数据规范培训,操作人员主要接受信息系统使用培训。

3、大力培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培养一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要设立信息部门,组建一支精干的信息技术队伍。人员来源无非有两条:一是自己培养,二是外部引进。这支队伍的主要任务不是研究开发,而是掌握应用技术,保证本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正常运转。

(2)建立良性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解决部分企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在收入分配上,建立激励与竞争机制,对于企业不可多得的关键人才,要舍得花本钱。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企业全员知识水平。通过企业内部或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等方法,使企业信息化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预期成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由于中小企业自由资金有限,依靠自身投入显然不现实,必须进行融资方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1)企业可以结合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将信息化建设的奖金列入技改项目总投资。今后新建项目,要考虑安排信息化配套奖金,使项目在投产之日就能实行企业信息化。

(2)从企业的折旧费、新产品和技术开发费中,提出―部分奖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3)政府应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如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允许中小企业间开展金融互助合作,通过股权转让进行融资,逐步放宽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等。

5、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

各级政府可从战略高度积极宣传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并通过各种方法带动企业进入信息化“轨道”,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1)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各项“金”字工程建设,搞好联网工程,提高带宽和接入速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2)加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

(3)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企业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讲信用的企业,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4)加快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域界线,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其次,逐步建立健全向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再次,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5)推动区域融合。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立一个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对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刻不容缓。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看,未来信息化系统应该是“内部管理+协同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子政务”的模式;而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则应该是“企业+供应链伙伴”的模式。

三、结论

当前,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正在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融入企业的生产、研发、运营和管理活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我国中小企业推入国际竞争环境。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并得以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其必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

【参考文献】

第4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mprov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tarts to analyze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that exert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yc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oal of informationiz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take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dri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生命周期;信息化建设模式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life cycle;the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23-02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化建设模式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点 中小企业是一个与大型企业相对应的概念,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参照国际上通行的作法,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和具体国情,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具有资本金少、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特点。

1.2 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模式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模式即企业开展信息化的方式,它是指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信息化范围,明确信息化重点,确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路线等内容。

2 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中小企业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开始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直到依法破产,被接管,被收购或其它原因而灭亡为止的一段时期称为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它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揭示企业持续成长得规律,从而避免和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战略目标、企业自身资源等都有所不同,因而本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着重以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特点和目标需求为出发点,决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同时,我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生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下面主要针对生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展开信息建设模式的研究。

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3.1 初创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其规模相对较小,资金短缺,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整体具有很高的效率,产品或服务没有定型,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对于信息化的要求都不高。

3.1.1 信息化目标 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其发展战略必须和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的目标无外乎两个:一是生存,并且生存重于发展;二是如何管理,包括对客户、员工、工作流程的管理等。因此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开源节流”,帮助企业生存下来的目的;在企业的某些部门引入管理型软件,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

3.1.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ASP模式或SaaS模式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对IT资源依赖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①借助网站建设进行网络推广。首先企业得存活下来,活下来以后它才能管理得更好,企业需要围绕如何宣传自己,怎么做营销,怎么做电子商务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建网站进行网络推广。②引入管理型软件实现企业重要部门的管理信息化。企业最迫切需要引入信息技术的是财务部门,其次可能是库存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等。

为了实现上述建设目标,考虑初创期的企业资金比较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因此不适合采用企业自我定制以及外购的模式,最好采用ASP和云计算模式下的SaaS模式。

3.1.2.1 ASP模式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外包的一种衍生形式。服务商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负责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对系统进行维护与升级,以及对系统进行日常管理。而这一切的服务交付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这些服务。ASP模式实施成本低、速度快,个性化强,为中小企业信息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便利,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同时,ASP模式的灵活、多变性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小到网站界面风格,大到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ASP的普适性,满足了分布式公司对远距离办公的需求;并减轻了企业负担,使其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等。对于急需电子商务但资金技术等能力有限的制造业企业来说,ASP是非常合适的一种选择。

3.1.2.2 云计算环境下的SaaS模式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应用软件销售方式,用户不需要购买软件而是通过租赁软件的方式首先对软件进行在线体验,然后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自己定制所需要的功能模块,收费模式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使用功能进行收费,用户使用软件不需要考虑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问题,这些工作都是由SaaS提供商来完成。之所以提到云计算模式下的SaaS,是因为云计算的出现对SaaS的重要助推器,在云计算环境下SaaS才是真正意义上的SaaS。

3.2 成长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其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快速发展,由单一产品转向多个产品线;人员大量增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日益复杂,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

3.2.1 信息化目标 这一阶段的信息化目标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企业内部的工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工作方式自动化,即业务流程再设计,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能够为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后续的企业发展和信息化持续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扩展平台和基础。

3.2.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流程驱动模式 根据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目标,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更应采用流程驱动模式。流程驱动的核心首先是业务的集成,进行整体布局,把初创期的各种系统如库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有机整合,实施企业内部全面信息化,其重点是企业决策层面的信息化,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经营模式、作业流程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整个信息化过程需要由最高决策者牵头进行,其形式有企业资源计划(ERP)。该模式工程量巨大,风险程度较高,但成功实施会极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缩短企业进入成熟期时间周期。

流程驱动模式将规范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内部的支持和工作流程,将业务需求和系统实现的业务链有机连接,以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结构的优化。

3.3 成熟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发展方向比较明确,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业务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3.3.1 信息化目标 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控制成本,利用信息技术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设计经营网络,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竞争力的目的。

3.3.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协同商务模式 这一阶段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应该采用协同商务系统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能够与整条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系统进行对接,可以分享相关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解决信息化孤岛问题,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持续及整理。

协同商务模式是指以Web环境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化的思想。协同商务系统的框架如图1所示。

4 结论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战略上有效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创新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渐进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上述关于从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可以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指导,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以期达到切实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怀诗.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及其创新之路——以甘肃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0,(4).

[2]卢淑静.中小企业和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匹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3).

[3]高磊.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3).

第5篇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3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基础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7篇

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企业信息化成为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保持永久竞争力的良药。然而,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1-4]证明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投资都能带来相应的收益,甚至出现有些企业因信息化建设而破产倒闭。这些现象都表明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采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问题。特别在21世纪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当电子商务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引擎时,基于价值增值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和企业价值增值的关联性程度,从而为企业进行信息化采纳模型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从理论角度看,它可以拓展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领域,形成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体系;从应用前景看,它有助于提高以电子商务为发展目标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寻求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和其商业价值增长保持同步,最终实现效益导向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目标。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可以看出学者和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如Paul Timmers[5]和Michael Rappa[6]从广义层面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商业模式的内在本质;李琪[7]以电子商务企业远景发展规划为基础提出了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四流五式”模式;聂规划、刘勇军[8]系统地对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的实施与危机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基于协同商务运作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于晓胜[9]指出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包括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部分。相对而言,于晓胜的研究结论较系统、全面、科学,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

(二)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价值研究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效果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就信息化应用的价值而言,目前不少学者和专家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指标对其进行考察和度量。Bacon,Janmes[10]认为支持明确的商业目标是投资IT项目的首要原因,Kathy Schwalbe[11]从财务角度对IT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其他一些学者,如MM.Parker[12]、The Standish Group[13]、李小卯[14]、徐强[15]、李清[16]等在对信息化经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都增加了非货币性度量的指标。总体而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增强其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出现逐渐偏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而电子商务强调各参与实体间要科学交流、相互协作。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追求协同竞争,强调合作共赢,即企业要构建以协同效应为基础的竞争机制。基于此,本文采用价值链有关理论研究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增值问题,分析探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对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和服务商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其价值主要由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层面构成。

(三) 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价值增值关系研究

通常而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电子商务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今天的投入不一定立即就能有相应的产出,甚至有可能永远产生不了效益。这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投资方面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信息悖论”,即信息技术的投资虽但没有带来企业的同步发展,相反,其后续不断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却成为企业前进的羁绊[17]。在总结我国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司林胜[18]认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与企业价值增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或许与我国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有关。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摸索时期。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到位,盲目跟风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这些都是源于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分析体系不科学、投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未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增值[19]。

二、研究框架与相关假设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如何影响企业的价值增长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个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我们认为,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采纳模型是指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商务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其主要包括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部分;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价值体系是指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本身的价值增值作用,主要由企业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方面构成。

图1研究框架

为了更好地理解研究框架,在此我们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构成和企业价值增值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指南,是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其作用的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表现为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以及未来的获利方式等,具体包括远景战略、目标客户与产品定位、收入模式和利润来源、核心竞争力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得以正常使用和出现意外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维护的软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资源的总称,具体包括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技术开发策略和模式、软件应用系统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是指面向市场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整个企业的商务活动进行策划、分析和实现的运营过程,以及从运行层面提供的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自我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机构和人员等结构保障,其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和反馈,辅助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和决策。具体包括组织结构形式、商品交易方式、物流配送体系、支付方法、资源规划、控制模式、实施方案、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资本模式是以追求资本增值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企业资本和其他相关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以达到资本不断创造价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其主要有传统型资本管理模式和风险型资本管理模式两种。面向电子商务的危机管理模式就是在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危机预测、危机监控、危机防范及处理等活动过程。包括建立各种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危机决策与处理措施、企业与个人信息体系模式等。

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核心价值是指行业价值链节点中的核心企业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关键业务流程变革促使整个价值链结构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企业价值的增值,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等。顾客价值就是企业通过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交易平台促进用户进行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达到优化顾客价值链结构,提高用户消费满意度和永久忠诚度,甚至影响潜在顾客的购买趋向等行为,由此企业得到的价值增值。让渡价值主要表现为网络经济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促使价值链上游企业供应管理效率提高、协同配合更加科学,由此给价值链节点上的核心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通过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应用可以优化核心企业的价值链,改善价值链运作效率,进而扩大企业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这就是比较价值。企业的正常运转,除了要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外,还不能忽略广告商、战略咨询商、分销商、技术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银行等服务商的存在,只有统筹协调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平台能促使企业和这些服务商之间建立紧密的价值网络,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即为附加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本文要研究的命题及相应假设如下:

研究命题: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增值。

结构性假设

H1: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由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个维度构成。

H2:企业价值增值包括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方面。

直接关系假设

H3:商业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顾客价值。

H4:商业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比较价值。

H5:技术应用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顾客价值。

H6:技术应用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核心价值。

H7:运营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比较价值。

H8:运营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让渡价值。

H9:资本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核心价值。

H10:资本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附加价值。

H11:危机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让渡价值。

H12:危机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附加价值。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主要调查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的各个构面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程度。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的背景资料问题,第二部分是研究框架中涉及到的测量量表的测度项。所有测度项都是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研判而得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我们采用 Likert 七级量表对问卷进行设计,被采访的人将会通过选择 1(非常同意)到7(非常不同意)对所答问题进行打分评判,然后将调查结果输入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分析。为了提高问卷效度,作者首先采用小样本纸质问卷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改,并聘请有关学者和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和完善。

为了提高问卷的发放范围和回收质量,作者选择与艾瑞咨询公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通过网络和电子方式共发放问卷 6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82 份。问卷回答者中企业的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为86.5%;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上的占92%;回答者所在企业性质为中小企业占42.6%。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今天,学历高、目光远大并拥有一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网络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Cronbach’s Alpha 值来衡量问卷信度的好坏,其中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则用于检查各测度项的内部一致性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全部测度项的Cronbach’s Alpha值和CR值均大于0.6,这表明调查问卷具有不错的信度[20]。另外,我们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FA)检测问卷收敛效度,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标准化项目的负载系数、组合信度、平均变异抽取量等指标都符合效度检测的要求。

图2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

为了更好地对假设进行检验,我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发现每条路径的拟合相关系数较高,大部分拟合指标值都在其推荐值范围内(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理论模型与调查数据之间具有相当高的拟合度。检验的结果显示研究模型中2个结构性假设和10个直接关系假设成立。

四、讨论与结论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化建设 油田企业

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从计算机在油田企业应用开始的。当前,在生产过程中,原始数据、第一手资料都做到了源头自动采集、现场处理、实时传输。在经营管理上,财务管理信息实现了财务报表的网上传输,基层生产单位实现了消耗材料的网上结算,信息化在计划统计、机动设备、节能改造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办公自动化方面,二三级单位的通知收发实现了网上连通,电视会议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也得到普遍应用。可以说,油田企业信息化标准日趋规范、信息化管理组织日臻完善。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在管理运行、制度与机制建设,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以从根本上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1提高对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1.1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油田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是低油价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油田企业要与国内外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比高低、论伯仲,就必须实现生产经营的信息化。这是因为别人都在搞信息化,壮大自身的核心能力,而我们必须有与之竞争的平等的基础,才能有取胜的条件和把握。应当承认,目前油田企业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较,无论是在技术手段、装备水平方面,还是在人员素质方面,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可怕,无非投入点资金便可解决问题。而管理上的差异是别人难以模仿和花钱买不到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管理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必须掌握的,只有攀上信息建设的制高点,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商战中捕捉商机,出奇制胜。

1.2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油田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油田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储量、产量为主的结构调整后,已经进入一个稳定时期,用发展的眼光看,资源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只是需要在“爬坡”的时候有一个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就要来自管理,但是传统管理手段已不能解决“持久”的问题,而油田企业所欠的就是信息化的“东风”。当前,国家正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石化集团公司提出了“以信息化提升石油石化产业”,并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步骤。因此,切实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明确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

2.1技术支持系统

要用信息技术解决勘探开发上寻找更多储量、生产更多油气的难点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油田原有的勘探开发基础数据进行再分析、再综合和再挖掘,依靠信息技术提升资料解释的速度和准确度,把所取得的成果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全面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最终实现延缓油田衰老的目标。

2.2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ERP在油田企业已全面建立,这符合油田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油田企业ERP建设,关键是要以信息为媒体,用计算机和网络把勘探、开发等各个领域及其职能集成,以达到效率最大化,以取得“1+1>2”的效果。

2.3管理决策系统。

有关资料显示,国际油公司每年约有15%-50%的勘探开发费用由于不正确的决策而被浪费。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应该是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之一。油田企业要建立储量、产量、成本、资金、人力资源等决策支持系统,做到对上述指标动态控制,适时做出适应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准确决策。例如,可以建立以国际油价为参照的油气产量确定模型,根据油价的变化,对比钻井生产成本,能够精确到钻哪些井、不钻哪些井,确保决策的高效率、高效益。

3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统筹规划

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还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平台、整体推进。要学习、借鉴海尔、斯达、中海油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针对油田二三级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是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基础网络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其次,要进一步实现分专业的信息化,包括勘探、开发、投资、财务等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第三是,要加强对外研究宏观环境的影响,对内优化生产经营过程,实现各个层次和环节的信息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勘探开发生产为主线,通过勘探开发过程信息化建设带动钻、测、录、地面等专业服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从生产过程信息化入手逐步渗透到经营管理工作中,进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油田企业的核心科技水平与应用能力。在分步实施中,还要根据进展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机制重建、流程再造,以确保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4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

4加强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培训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对体制、机制、流程的打破,同时也是对企业员工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因此,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要早作准备,使员工的素质提前到位。重点是对年龄比较大的同志进行培训,使其适应计算机应用。难点是工作紧张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培训,既要培训信息化应用技能,更要培训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每个单位领导的应用程度决定了本单位的普及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强制培训。要充分利用油田企业的培训资源,同时要借助第三方培训,并要注意培养一些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成型成熟的技术,使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上与国外石油公司在一个起跑线上。不论软件、硬件引进还是整体规划制定,都应借助一些咨询顾问公司,同时也不要盲目迷信品牌产品,要做到内外结合,以自我发展为主,借鉴外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建设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的信息化。同时,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效益体现在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上,体现的是质量和效率。要有长远的预期,坚持稳定、持续的建设原则,协调、调动各个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保持业务部门和技术人员的连续性,防止断层。

参考文献:

[1]彭常青.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03).

第9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企业信息化 发展策略 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215-01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信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很多电力企业开始逐步转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然而在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时间资源以后,虽然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已经具备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软硬件资源,电力企业初步步入了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然而,由于供电企业只关注各自的业务内容,没有考虑到统一的规划目标,导致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线的差异化,出现了多种问题和不足,阻碍了供电局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2、供电局信息化发展现状

结合对大量电力企业信息建设水平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的供电局在自身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1)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及集成应用方面,系统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目标,信息系统之间分散,关联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从这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的供电局基本没有实现“统一规划、标准统一、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2)各个信息子系统之间是完全隔离的,缺乏数据信息的交换机制,整体系统服务水平落后。这就导致电力企业的各个信息子系统对于整体的业务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参考价值不大,实际操作困难,不利于电力企业业务处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利用,严重降低了供电局信息系统的处理效率。

(3)供电局业务工作处理流程不够明确、细致、规范、统一,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目前的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处理流程模糊,繁琐等情况,难以实现电力企业业务处理的规范化操作。

3、供电局信息化建设路线

3.1 信息化发展目标

(1)数字化道路。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实现供电局主要的业务对象、业务活动的数字化目标。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供电局企业的电力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电力调度信息系统、配电网业务信息系统等核心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平台支持。

(2)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针对目前供电局企业主要的核心业务以及企业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用于支撑供电局企业资源、业务运营、企业核心价值为链条的企业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电力营销信息化、电力生产调度信息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系统。

(3)智能化管理。针对当前供电局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整合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比如人力资源、电力资源、电力业务资源、电力财务资源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资源信息的集成,可以有助于供电局企业重大决策的智能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局智能化决策的发展。

3.2信息化指导思想

(1)综合目前供电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实现供电局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供电局企业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紧密集成,有利于构建“融会贯通、双向集成”的电力企业信息服务应用。只有不断完善供电局企业信息集成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局企业在电力生产、电力营销、资源管理三方面的系统集成能力,有利于提高供电局企业的综合决策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供电局电力业务和信息技术的紧密集成,从根本上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加快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满足社会经济的用电需求。为实现供电局赶超国际电力企业综合发展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供电局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2)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与设计方面,要力求实现技术支持、数据服务、系统应用三方面架构的整合,实现统一的、标准的架构规范,有利于实现“基于一个系统”的信息集成的发展理念。通过统一的信息集成系统,为实现供电局企业的企业资源、业务应用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电力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综合信息资源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增强供电局企业在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业务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以供电局企业的业务为基础,在遵循统一的、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的前提之上,构建集成电力企业信息资源、业务处理于一体的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供电局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发展目标。

4、供电局信息化发展策略

(1)应该以供电局为工作单位,完善信息化建设机制,通过加强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全面规划各个信息子系统,通盘考虑信息化规划目标。各部门应该对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提出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经过整体的规划、架构,由信息部门逐步实施。

(2)加大力度建立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整合数据资源,从源头上消除“信息孤岛“弊病,构建电力信息资源、电力业务为主体的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规范的数据设计标准、统一的数据协议,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电力业务营销、电力生产调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主体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

(3)完善供电局门户网站,依托数据中心,实现电力企业信息资源和电力运营自动化的无缝集成,满足供电局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有利于供电局实现分析、决策的智能化水平,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5、结语

通过对当前供电局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用于指导供电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的信息化建设路线,并提出了若干发展策略。通过完善供电局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路线,将有利于供电局改进信息化发展路线,加快推进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供电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电力信息化,2009,(02).

[2] 杨红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08).

[3] 赵雪霏.浅论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与组织变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第10篇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2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2.1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

2.2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2.3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规划;油田

0引言

信息化是企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不断强大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规划的实施是企业在当今社会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信息化规划建设,增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组织协同和知识积累效应,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为企业的战略落地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信息化规划研究和实施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各种业务模块的新增,由此产生的数据来源多头、业务流程变动等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升级完善提出要求,使企业的信息化规划管理面临挑战。

1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前期,是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企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由数据处理(DP)过渡到管理信息系统(MIS),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世界发达国家IT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些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与阶段性胜利,国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及规划模型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评价研究及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相对于国外蓬勃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研究,我国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研究工作也主要基于国外已有的研究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出来的。

2油田企业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国内的油田企业更是明显。

2.1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问题

国内油田企业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上存在差异化,在客观上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由于中国石油建立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进程的推进,提高整体运营和效率水平的要求,逐步倒逼各单位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认识到信息化是缩短与国际石油公司差距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考虑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

2.2信息化和业务有效结合的问题

信息化必须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最大效益。但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业务与信息部门角度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是相同的业务在不同地方、单位,甚至同单位不同业务人员之间的做法和需求是很不一样的。因此要做出全面、准确的业务需求分析,并把它们纳入信息系统建设之中,是很有挑战性的。二是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流程再造,必然给已熟悉原来业务流程的业务人员带来知识、技能、甚至岗位的挑战,给信息化造成阻力。三是信息系统建立后,随着业务发展、需求变化,要适时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整。而信息系统的调整存在着“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调整工作量之大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2.3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和共享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信息化往往是伴随着业务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不同需求开发出不同的应用系统,有时一家公司的应用系统数量多达上千个。因为采用的技术和标准不同,这些系统之间要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是困难的。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既要保护已有的信息资产,也要减少信息方面的重复劳动,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必须对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集成。信息系统集成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很大,这是各油田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2.4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问题

国际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投入约为年销售收入的1%~1.5%,相比之下,中国石油的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中国石油信息化投入不到年销售收入的0.2%。除了建设投资之外,信息系统还需要投入运行维护费。目前这一做法在油田企业还未广泛实行,导致系统的运维升级无保障,长期下去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2.5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集中度不断提高,业务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这个问题在国内外是共性的。但信息技术本身是西方发明的,而且西方仍处于技术水平领先地位,中国石油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成熟软件,而且很多信息系统是由外国咨询公司帮助建设的,虽然我们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最近的“棱镜门”事件提醒我们在这方面必须下更大的力气。

3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同时提出了建成“信息化中石油”的发展目标,其主要内涵和特征是: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业务的全面覆盖、高度集成;各项业务管理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并持续优化;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管理协同高效、全程受控;劳动生产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石油下属各油田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中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业务主导、全面覆盖、深度融合”的方针,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技术实施和应用能力,加快推进以三大标志性工程为重点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04-01

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企业活力,并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二是企业基于信息化的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基础设施重建、资源拓展、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流程再造的过程;三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转变为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四是企业从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的过程。基于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有如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企业信息化强调的过程带有根本性的转变;第二,企业信息化所实现的总的转变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转变之和;第三,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并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集中体现于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企业员工的现代化转变。

2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要素

2.1 合理规划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和其他事情一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其一,从空间层面来看,由于企业信息化工作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这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涉及技术范畴,而且还要涉及管理范畴,业务范围广,会涉及很多职能部门;其二,从时间层面来看,企业信息化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随着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也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由此,企业信息化工作也需要紧密围绕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不断调整,形成可持续的合理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2.2 使用适合本企业自身需求的信息化软件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即使自身拥有IT部门,并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制作和研发能力,但从专业化生产的角度来看,其制造和研发能力较之于企业外部的专业化软件公司还存在差距,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构造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产品从外部购买要优于内部生产,尤其是对于硬件环境的搭建、实施和维护等一系列工作,由于企业靠自身力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更加有必要把这些项目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公司。对此,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以充分分析和描述自身需求为前提,与提供外部产品的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并通过企业个性化要求答疑、供应商的产品性能演示等一系列流程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为方便信息化平台的日后升级预留一定的空间。

2.3 倡导企业全员参与

尽管企业的IT部门在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了一枝独秀的推动作用,然而,信息化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这就意味着,只有各个部门以及每一名员工都立足于系统观点,从全局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和主动调整、适应自己在新业务环境的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并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同时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也是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3 企业信息化视角下的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3.1 构建标准化的业务平台

构建标准化的业务平台至少可以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可以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通用的技术支持,从而保障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二是可以为企业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框架、统一的开发环境以及统一的信息化服务。

在这一工作中,为了避免定制开发带来的周期长、系统不稳定、维护工作复杂等麻烦,企业要确保核心平台软件尽量与具体的业务无关。具体而言,信息核心平台软件主要包括企业门户平台、工作流平台、报表工具平台以及信息平台,这些平台在日后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因此要保证其具有安全性、扩展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来看,各个平台又可以由工作流引擎、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公共组件、消息管理、报警管理、系统配置工具、数据维护管理、编码规则和系统日志管理等要素构成。在操作过程中,一是要体现出信息系统的整体构架及规划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能够反映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分工;二是要有统一的用户及权限管理机制,具备严密精细的数据权限,使系统能够开展安全、便捷的权限管理;三是要具备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使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以及流程变革工作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调整。

3.2 建设内部信息门户系统

总体而言,企业内部门户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是为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提供即时的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共享服务;二是为企业的各个应用系统(包括日常办公管理、企业项目管理、财务信息公布以及协同设计等各种业务系统)提供规范和统一的“企业窗口”,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办公环境,实现企业的人、财、物、项目存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3.3 建设经营管理系统

第一,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作为市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能够为企业市场开发部的合同管理人员提供合同登记、合同收付费用管理以及各种合同的相关信息统计等功能。

第二,实施有效的售后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的好坏对维系企业和客户关系至关重要,有效的售后管理能够实现对客户回访、客户请求等具体事项的细致管理,例如可具体细分到客户对服务的要求、意见、建议和投诉等,同时要及时掌握客户的联系信息、客户接触记录、客户提交资料记录以及客户接触费用等重要资料。

3.4 建设决策查询系统

第一,建立人力资源查询系统。例如,可以通过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图标形式对目前企业各部门、各专业工作人员总数、岗位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及时掌握企业人员结构状况的合理性;还可以针对某个员工,对其以往的工作经历、目前从事的项目及岗位变动情况等信息进行针对性查询和统计,从而快速判断人员的变动情况。

第二,实现项目统计查询功能。可以通过图表、明细表以及平衡积分卡等方式向员工系统展示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即时状况以及统计分析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