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辅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这一教学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然而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学习文言文,既能掌握我国的古代文学艺术,又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在学习高中语文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尽管在课堂上学生会经常性地接触到文言文,但是由于文言文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相脱离,再加上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会运用到文言文,因此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较为枯燥无味。
与现代文相比较,学生更加偏爱现代文,不喜欢文言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在讲解现代文的时候,教师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剖析重点字词、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等。同时教师要设计有趣的导入,有时候也会设计问题导入,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然而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字词句段等来设计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
1.创设真实的情境,走进文言文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文言文的应用是非常少的。同时在文言文教学中,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这就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较为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要创设文言文情境,活跃课堂的气氛。然而教师该如何创设文言文情境呢?通常情况下会用到课本剧这一方法。所谓课本剧是指让学生演绎文言文中所阐述的历史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师说》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导入: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当学生评价完这位家长的观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已经明白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教师要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师说。在这个导入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文言文世界,了解到本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2.解读文言文,体会文言文
从本质上来讲,文言文学习就是翻译、理解文言文。文言文的创作时代与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理解每篇文言文的内涵,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以及句子的意思。我们知道,文言文中的很多字义与现代的字义存在着不同,一旦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这些字义,就会产生误解。如:文言文中所出现的“妻子”这一词,在古代“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孩子;然而现代“妻子”的意思是男子的配偶。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辨别古今意义不相同的字词,避免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出现错误。有时候学生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这个时候,教师要详细地讲解,并且要补充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用现代汉语流畅地翻译文言文。
3.诵读文言文,领略古文风韵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诵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中所蕴藏的风韵,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同时,诵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慢慢揣摩学习文言文方法的一个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不是机械的诵读,而是要根据文言文的语气、节奏以及情感来记忆文言文。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字音存在错误,那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字音。另外,教师要梳理整篇文章的层次,让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含义的基础上诵读。
比如:在《赤壁赋》教学中,我们知道《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虽然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都属于散文经典。在诵读本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作者豁达的胸襟,感受本篇文言文所蕴藏的音韵,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欲望。
4.品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生,其必须要具备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在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调动起自身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并且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塑造出新形象。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摈弃实际生活,进入文言文的世界中,真真切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当然,学生也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言文作品中,真正感受作品中所蕴藏的风韵。
比如:在《劝学》教学中,教师要将“读”作为主线,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采取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这四种训练方法来进行阅读。不管是运用哪一种训练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语言,感受句子中所蕴藏的内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本篇文言文有了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同时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在文言文熏陶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当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之后,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文言文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也能够让其掌握每篇文言文所用到的写作手法。高中教材中所选择的文言文作品都是经典名作,这些名作不仅蕴藏着人文性,还蕴藏着美感,有助于学生人文思想的形成,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借助文言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品德,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言文阅读本身是一个熏陶人文素养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风韵,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变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明星.醴陵一中运用“五要素教学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05-01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在逐步地扩大化。大量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而言,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传统文化淡化问题出现。为了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在高中语文中加强此类文化内容的渗透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1、对于古文查询工具书依赖性较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文言文、唐诗宋词等,学生依赖最多的并非是语文书本,而是“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宝典”、“诗词精解”等类型的辅导工具书。因此,在语文学习中,一旦遇到无法理解的字词,学生便会立即翻开工具书进行查找,而不是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对文章进行品位。如此一来,蕴含传统文化内涵教学课文的学习价值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关注知识积累,忽略精神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并非仅仅是指指导学生阅读、背诵一些名人语句、唐诗宋词而已。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真正所指的是:在对我国传统充分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精神、思想上产生一种共鸣感,对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予以吸纳,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高中语文教学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看,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是将教学重点放置于文言文内容的字词翻译及相关技巧的传授之上。整个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思想陶冶、熏陶,学生无法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价值充分理解、掌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汉语思维方式的渗透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1]。如在古典修辞手法中所提到的前后照应,就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族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突出此点。如在《六国论》古文的学习中,在整篇文章的首尾处均充分表明了“六国”的核心内容,首尾呼应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出来。又如在《蜀道难》中,首尾都曾提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充分展现出了汉语的前后呼应思维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便应注意对此点的着重说明。又如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对偶,对仗工整,则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对称、均衡思想内涵,在相关课文的讲解中,教师也应注意指导学生对此类思维特色予以充分感悟。
2、传统文化氛围在课堂中的创设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极为主要的一部分。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创设、构造出较为优良且和谐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语文文学作品中便包含了许多绘景叹物的内容,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构思新颖、绘图精致的特点。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由于古人对“月亮”、“月光”等物的描写较多,因此便可指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提到的“月亮”、“月光”与其它相关的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描写相对比,积极采用古乐、美景欣赏的方式创设出一种浓厚的美景氛围,促使学生在此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
3、充分展示传统文化强大的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做到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极吸纳其中包含的精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古诗词、戏曲、小说等传统作品,在其中也均包含了极为丰富化的文化知识。这些传承至今的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在《陈情表》中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孝道;在《离骚》中则在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严厉斥责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高尚爱国情怀;又如《鸿门宴》中充分表达了独特审美情感及民族文化精神;《阿房宫赋》中充分表现出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均是值得高中学生去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便可积极对这些与传统文化内涵、高尚品质精神相关的课文内容着重注意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掌握。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对其它课文中所表达的一些高尚品德、精神进行查找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完美融入传统文化。
4、加强传统文化与实践生活的结合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中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精华[2]。在接触各类文化时,学生还是应以一个现代化的科学角度去看待问题。积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语》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这些文化思想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那么对于社会及其自身的良好发展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如在《师说》的学习中,便能够帮助增强师生双方对于教学的理解,促使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性极强,在其继承发展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在国际化趋势日益突显、外来文化侵袭问题越发突出的背景状况之下,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更应注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在帮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及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感悟,进一步帮助提升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高三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所以,在高三平时模拟考试之后,课堂中试卷的讲评由为重要。
一次大型考试,从组织到试卷终评,语文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将近需要四节课堂时间,加上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严重挤占了学科的复习时间,影响了复习备考的进度和质量。怎样缩短考评周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应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高三的考试评价要想提高信度,关键在于考后试卷的讲评过程。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
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有效迁移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课型特征表现为针对性强,重视反馈。因此,课堂结构可大致这样确定: 1呈现答案——2讨论或自省——3针对性讲解——4优劣比较——5相同或变式训练——6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目前薄弱学校大部分高三老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灌式的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唯恐学生求取知识不全面。这样讲评试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没有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就缺乏主动意识去学习,去思考,还有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修改试卷,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如语文试卷第一卷的前四个小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第二卷中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学生自己不动手去查工具书、资料和笔记,老师一味包办,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同时这种满堂灌式的讲评耗时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听课会觉得很疲倦。从接受原理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反馈、反思的空间和权利,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是成反比例的。
二、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由于考试时间紧促,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湖南省高考考纲从2005年起设置了一个文章赏析的开放性试题,2008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题忽从诸子散文文章变成了纪传体例。如果在模拟试卷时只讲一个答案,没有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没有总结规律方法。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三、重基础,轻作文讲评。由于在前面基础题上讲得过多,而在作文讲评时就压缩时间,匆匆收场。或在讲评中对作文缺乏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没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没有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重基础、轻作文的讲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像湖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的作文题目选的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来写一则作文。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理解不透,造成写作中偏题。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文本意,然后再展开想象领悟其中包含的言外之意。要帮助学生完成字面意思向言外之意的拓展。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复习作指导和借鉴。讲评时,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这样处理试卷跟平时讲解练习没有差别。学生既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就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对试卷的分析也很肤浅、盲目,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明确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
总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评价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而在高三教学中,语文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服务员和质监员。因而试卷的讲评也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的原则展开。
反思我们教学的现状,试卷的讲评应做为一个高三课堂教学中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而“渔”。
转贴于
因而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甘心落后于同学,取得成绩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进行语文试卷讲评时应保持和强化学生这些心理动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而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产生耻辱感、自卑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应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下次还考不好,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允许学生对高分作文提出批评意见。考试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系统性原则。试卷讲评,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语文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归类。对典型试题,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对病例作文,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典型性原则。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特别是供讲评用的作文),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新颖独到的题,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代表性的作文。实际上,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才是讲评的重点。应仔细剖析,找出出错根源。
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结构。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要求,我认为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尤为注重“四要”。
1、课前准备。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此外,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推荐或打印优秀作文、病例作文。
2、概述成绩。讲评课开始,可用几分钟时间简述本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获得最高分的同学,尤其要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宜公布他们的成绩,更不要责难、讥笑他们。
3、讲评试题。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或简单地对答案、说答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2)多让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3)借题发挥。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特别是作文要进行变化延伸,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学生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4)追根寻源。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出错的原因,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要注意答题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如看错题目失分,写字潦草、卷面差失分,不按要求答题失分等。
4、课堂小结。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要善于回顾小结,概括讲评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