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3-08-16 17:2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局信息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

第1篇

第一条为促进本市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京政发[20**])13号),特设立**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以下简称:流通发展资金)。

第二条流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本市现代流通的发展,促进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导向的发展机制。按照公共财政和WT0的规则运作。

第三条流通发展资金由市财政在本级预算中安排。

第四条流通发展资金的使用,应符合我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确保流通发展资金的规范和高效使用。

第五条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务局确定年度流通发展资金的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向社会公布;对资金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组织重点项目评审,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安排流通发展资金年度预算,确定年度流通发展资金支出结构,下达项目资金指标,办理流通发展资金拨付。

第二章资金的使用原则

第六条公共财政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本市流通现代化过程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扶持社会服务功能强、社会效益好、满足群众生活和流通产业发展新需求的项目。

第七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流通领域技术进步,提高本市商业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支持在全市有示范引导作用的项目和企业间实施联合重组及资源整合,培育本市商业流通业大型龙头企业。

第八条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重点,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多种形式选定流通发展资金支持的项目。

第九条市、区(县)两级政府资金共同支持的原则。各区(县)财政部门应建立本区(县)支持流通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区(县)组织申报的符合流通发展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区(县)财政部门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安排项目扶持资金的,市流通发展资金优先扶持。

第三章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十条加强流通经济安全及市场体系建设项目。

(一)支持市场安全和调控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市场监测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三)支持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重点支持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区、专业物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资源整合、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发展和公共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及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物流配送等项目。

第十一条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一)支持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以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为主体的居民生活必需品投放体系的建设;支持市民需要,但市场调节不到位,具有公益性的项目;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业相关的项目和相配套的配送体系建设。

(二)支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扶持搞活农产品流通,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项目。

第十二条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优化流通结构,提高流通效率项目。

(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资源整合,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

(二)支持在全市商业流通业有示范、引导作用的项目。

(三)支持连锁商业发展,重点支持发展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愿连锁;支持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改造等项目。

(四)支持传统商业升级、改造。用现代流通技术改造传统商业和老字号企业。加速流通信息化建设,鼓励建立新的经营方式和现代结算形式等项目。

第十三条其他项目。

(一)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

(二)支持特色商业街区、特色市场、商业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项目。

(三)加强区域经济协作,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十四条已享受市政府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在同一年度内申请流通发展资金。

第四章资金的使用方式

第十五条流通发展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式为:银行贷款贴息、补助拨款、奖励等。

(一)银行贷款贴息支持的项目:按照《**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执行。

(二)补助拨款支持的项目: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项目。

(三)奖励支持的项目:公益性、示范性强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

第五章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

第十六条资金的申请审批:凡符合资金使用原则和使用范围的企业,均可申请流通发展资金。

凡申报使用流通发展资金的项目单位应根据市商务局、财政局当年的项目申报指南,按照市财政《**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及《市对区(县)专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上报项目申报材料,网上申报项目。

(一)市属商业企业申请流通发展资金,由市有关单位、企业集团向市商务局提交书面申请,市商务局经过审核筛选后,进入市商务局流通发展资金项目库。

(二)区(县)商业企业申请商业流通发展资金,由企业向区(县)商务局提交书面申请,区(县)商务局、区(县)财政共同研究、审核后,报送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审定。

(三)其他企业申请商业流通发展资金,由企业向市商务局提交书面申请,由市商务局审核筛选后,进入市商务局商业流通发展资金项目库。

(四)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务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筛选后确定的项目进入市财政局专项资金项目库滚动实施,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

(五)市财政局每年9月底之前,对符合资金使用原则和使用范围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排序,纳入下一年度预算,经人代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拨付程序:对经批准的流通发展资金支持项目,由市财政局下达项目预算指标,并按市财政国库直接支付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十八条项目实施单位收到财政资金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章监督与管理

第十九条市、区(县)财政局负责对流通发展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市、区(县)商务局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对项目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挪用流通发展资金。

第2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开始将对贸易统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为认真做好改革工作,推进全市贸易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改革内容

此次贸易统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法人在地统计,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统计数据报法人经营地统计部门统计;限额以上统计范围扩大到符合统计规模标准的个体经营户和产业活动单位,其统计数据实行“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建立重要商品购销存统计制度。通过改革,建立起一套以零售业销售为核心,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行业统计指标为主体,兼顾零售额、商业业态和消费市场等方面统计需要,用以反映市场、流通、消费和行业经营状况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

二、细化职责分工

此次贸易统计制度改革由统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如下职责开展工作:

㈠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贸易统计制度改革工作,建设、维护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采集、审核、汇总、评估、上报直报单位统计资料;统计数据,开发应用统计资料;推动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法制建设、统计基础工作及企业统计规范工作;负责对各地各部门的统计业务指导、网上直报操作培训和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

㈡市商务局。负责提供限额以上符合统计规模标准的个体经营户和产业活动单位(以下简称统计单位)名录,督促其每月向市统计局提供统计资料。对不具备网上传输或直报的统计单位,协助做好纸质报表的收集工作,每月交至市统计局。

㈢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向市商务局提供年纳税额在6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个体户名单,年纳税额在15万元以上的零售业企业、个体户名单和年纳税额在6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企业、个体户名单。

㈣市工商局。负责定期向市商务局提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个体户增减变化情况。

㈤市旅游局。负责建立星级宾馆(含酒店,下同)和规模较大的宾馆名录,督促其每月向市统计局提供统计资料,落实网上直报工作。

㈥市卫生局。将城区各医院的药房纳入统计范围,督促其每月向市统计局提供统计资料,落实网上直报工作。

㈦市教育局。将城区内所有学校食堂和各乡(镇、办)中学食堂纳入统计范围,督促其每月向市统计局提供统计资料,落实网上直报工作。

㈧各乡(镇、办)。负责落实法人在地统计。对本区域内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个体经营户进行排查,从中确定经营规模最大的4家纳入统计范围,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报表,按照“分级负责、保证源头”的质量控制原则,对上报数据进行审核评估,把好数据质量关,做好网上直报工作。赞阳办事处、光化办事处、孟楼镇负责做好调查点的宣传动员,规范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个体户月度抽样调查工作,指导调查对象记好帐、记实帐,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第3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引导,创新工作模式,以引导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发挥网络购物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带动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到8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到5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引导鼓励网上创业,开建网店。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个人间开展网上交易,活跃网上市场商品流通。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岗待业人员、残疾人员和农民等各类群体,利用个人间网上交易灵活便捷、成本低的优势,依托专业网站提供的大型网上交易平台,进行以C2C为主要模式的网上交易,拓展创业渠道和空间。支持个人卖家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信用水平,打造品牌网店,逐步实现C2C向B2C的转换。鼓励更多的网民通过在网上信息、开设网店等方式参与网上交易,调剂余缺,促进流通。

(二)支持企业发展网上虚拟经营。鼓励传统优势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积极开发B2B、B2C、B2B2C等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平台。鼓励商场、专业市场等传统商贸企业依托有形业态,开设网上品牌商城,举办网上展会和网上专业市场。

(三)拓宽产品网上销售渠道。鼓励网络批发和零售商(网店)通过授权经销等形式,为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多渠道、高效率的网络销售。引导产品生产企业注册网络品牌,加快网络分销渠道建设,在品牌宣传、货源组织、仓储配送、财务管理等方面为网络批发和零售商(网店)提供支持。依托国内著名第三方网络购物平台,建立“产品专区”,为企业、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快捷的交易通道。

(四)积极服务“三农”,加强网上购销对接。推进“万村千乡”农家店和“农产品现代流通”工程信息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集刷卡消费、缴费、取现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农家店,推动农业网络购销平台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对接,支持涉农流通企业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购销应用,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畅通。

(五)推进网络购物标准化,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规范和加强网络基础服务,推进银行网上支付业务与网络购物有机结合,促进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业务健康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加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开发与网络购物相适应的配送服务,加快实物配送与网络销售信息系统融合。完善面向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软件开发、创意设计、技能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级、电子认证、融资担保、广告宣传等配套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快递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六)建立健全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促进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健康发展,对网络商品经营(服务)企业具备工商登记条件的,要求其进行实名注册,从事网络销售的个人逐步实施工商登记制度。完善网络购物售后服务体系,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在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由商务、发改、经信、人社、工商、人行、银监等部门组成的推进网络购物发展专门工作组,市商务局负责网络购物发展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完善政策措施,共同做好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工作。

(二)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吸引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投入。建立健全适应网络购物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有效引导信誉好、运营规范的网络购物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增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面向网络购物群体的信用销售和消费信贷业务。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举办综合性和专业性网络交易会、展览会。市商务局和各县(市、区)政府要相应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国家及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为指导,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树立健康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培育健康文化,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行动,创建全民健康环境,打造健康型社会,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民群众成为活动主体,形成人人注重健康、人人追求健康的浓厚氛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把创建“健康城市”活动作为民心工程,紧紧围绕全民健康来开展,真正让全县人民身心受益。三是坚持立足实际、注重特色。从与广大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关键环节和具体问题抓起,深入开展针对性、操作性、现实性强的活动,充分体现群众意愿,体现地域特色。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兼顾城乡人群的实际特点和不同需求,统筹安排实施,逐步缩小城乡健康距离,形成城乡联动,共促共进共享的居民健康发展格局。五是坚持开放创新、全面提高。加强交流,引进先进的健康理念、健康行为模式,全面提高健康水平。

二、活动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5年的努力,到年,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健康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指标为:

(一)健康环境指标

1.环保指标:全年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2.绿化指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进一步提高。

(二)健康服务指标

1.县、乡(街道)、村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服务能力达到B级,具备职业卫生监测、评价服务资质;

3.建立比较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形成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网络;

4.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

5.城乡社区有较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

6.建立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7.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三)健康人群指标

1.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左右;

2.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继续下降;

3.慢性病防治知识人群知晓率、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率、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

4.人群吸烟率明显降低;

5.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6.居民保持中等以上强度运动的比例、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大幅度提高。

三、主要任务

实施六大工程、25个重点项目。

(一)健康教育工程

1.健康教育进家庭项目,向每户居民免费发放《居民健康指南》,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内容。(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负责)

2.健康教育进校园项目。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学校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有奖征文、阳光体育运动、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追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的健康氛围。(县教育局、县卫生局负责)

3.健康教育进医院项目。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引导活动。医学专家面向社会举办健康知识、卫生救护讲座,提高目标人群对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县卫生局负责)

4.健康教育宣传项目。各乡村、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举行讲座。(县卫生局负责)

5.媒体健康宣传项目。在媒体开设创建“健康城市”活动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在县广播电视台播放健康知识公益广告片,开办健康知识大讲座;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宣传活动,扩大健康教育引导覆盖面。(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负责)

6.禁烟、控烟项目。从在校生和青少年抓起,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广大烟民禁烟、控烟自律意识;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逐年递减。(县爱委会、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负责)

(二)健康服务工程

1.居民健康信息管理项目。为每人制定一个健康计划、建立一个电子健康档案。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到年为全部城乡居民建立起健康档案。每年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调查数据录入微机数据库,撰写和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报告。进一步强化政府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计生局负责)

2.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建设任务。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筑20—30分钟的医疗服务圈。支持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个标准的卫生室,一个能看病的医生,建立起基本药物的保障机制,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基本实现一般疾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建立完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县级医院的紧急救援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实现科学化管理。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制定居民慢性病报销办法,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县卫生局、县人社局负责)

3.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保障项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通过对口支援、定向培养、转岗培训、在职教育、社会招聘等多种途径力争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人社局、县教育局负责)

4.慢性病干预项目。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等活动。(县卫生局负责)

5.职业相关疾病防治项目。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有毒有害岗位工人的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职工健康体检率、建档率逐步提高。(县卫生局、县人社局负责)

6.精神卫生项目。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及时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愤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加快精神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建设功能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县卫生局、县教育局负责)

(三)健康饮食工程

1.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项目。对所有食品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相对集中食品加工作坊、销售企业、餐饮(集体食堂)单位、仓储场所进行全面集中彻底清查,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实行“五个一批”,即关闭取缔一批、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派监督员入驻企业监控一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工商局负责)

2.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食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六个机制;在药品安全方面,建立药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药品安全检测预警机制、药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药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药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五个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质监局负责)

3.放心饮水项目。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水卫生安全监测,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监测机制。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100%。(县卫生局、县水务局负责)

4.安全饮食项目。以治理抗生素、雌激素、农兽药残留超标为重点,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食品经营单位的管理。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办法,A、B等级餐饮单位逐年提高。(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负责)

5.平衡膳食促进项目。倡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实现“吃动两平衡”。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为全县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一把定量盐勺和定量油杯,发放控盐、控油、控体重和酗酒有害健康的宣传材料。(县财政局、县卫生局负责)

(四)健康信息服务工程

1.医药卫生信息化项目。加快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为重点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卫生行政管理水平。突出抓好居民就医“一卡通”,为每个人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县人社局、县卫生局负责)

2.医院信息化项目。积极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广患者满意度电子评价系统,加快远程诊疗服务系统建设。(县卫生局、县人社局负责)

(五)健康文体工程

1.全民健身项目。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切实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加快城市社区、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年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明显提高。倡导累加式、镶嵌式等多种形式的运动方式和工间操,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县教育局、县文广新体局负责)

2.文化活动项目。每个乡镇、农村和社区都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普及到每一个社区、乡镇和农村。创作健康教育剧目,定期举办农民秧歌大赛、社区居民歌咏大赛、中、小学生街舞、健身操比赛、国际标准大赛和交谊舞大赛等活动。(县文广新体局、县教育局负责)

3.民间组织健康促进项目。以现有各种类舞蹈、歌唱等群众健身团体为依托,发展一批新的有益健康的疾病康复类社团、健身中心、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全县民间健康、文体活动组织覆盖更多人口。(县民政局、县教育局负责)

(六)健康环境工程

1.碧水蓝天项目。以我县节能减排、企业治污减排、饮用水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攻坚行动等专项行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我县城乡大气、水环境质量,使环境、绿化等主要指标达到环保目标要求。积极推广利用天然气等清洁和准清洁能源技术,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普及,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9.1%以上,管道燃气使用率达到83%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县环保局、县住建局负责)

2.厕所改造项目。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翁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县卫生局、县农业局负责)

3.除害灭病项目。全县城乡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县爱委会、县卫生局负责)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年6月-年8月):制定方案。根据市《实施方案》,制定我县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年9月-年12月):组织实施。全面启动实施创建“健康城市”活动,年12月底前,六大工程、25个重点项目实现阶段性目标。推选出一批样板项目、精品项目、特色项目,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阶段(年1月-年):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前阶段活动成果。推广先进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作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实现五年活动目标。

五、组织实施

(一)开展创建“健康城市”活动由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医改办会同卫生、财政、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对开展创建“健康城市”活动实施具体指导。

(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对本部门开展“健康城市”活动作出相应部署,相应开展“健康县(单位、乡镇、村)”活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5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日光温室建设是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实现节水减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机结合点,也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型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之一。产品市场销售是日光温室产业取得效益的末端环节,也是将生产要素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县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未来几年,种植面积将更进一步扩大。大规模建成日光温室后,如何确保产品销售,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生产能否取得效益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根本上要看能否抓住市场、占领市场。因此,日光温室产品销售工作不仅直接关系着日光温室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效益的高低更直接关系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顺利推进。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健全完善营销体系,培育市场营销主体

1、鼓励发展龙头企业。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订日光温室产品营销激励政策,积极扶持、培育、壮大现有的华伟蔬菜保鲜有限公司等日光温室产品运销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销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农口各部门要整合国家和省上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资金,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日光温室产品加工运销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在日光温室优势产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恒温保鲜库4处以上,产品分级包装上市率达到50%以上,配置功能先进的冷藏运输车辆10辆以上。并从育苗基地、净菜鲜储、配菜加工、分级包装、远程运销等环节入手,探索完善订单、定点、合同销售机制,加快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服务功能,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对日光温室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2、规范发展合作组织。按照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人员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蔬菜产业协会。农牧、供销、商务、民政等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和帮助各类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开展工作,完善和规范运行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在市场开拓、信息服务、价格调控、品种推广、业务培训、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3、放手发展经纪人队伍。工商部门要大力宣传发展农村经纪人的有关政策,放宽经纪人准入条件,积极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构建以农民经纪人队伍为主体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经纪人档案,表彰优秀经纪人,评选营销大王,定期举办经纪人培训班,提高经纪人素质。逐步加强经纪人和运销商的管理,建立信用等级制度,及时经纪人和营销商的信用等级、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4、加快建设果蔬产品交易市场。根据日光温室建设规划的重点区域,由县商务局牵头,县农牧、工商、供销等部门配合,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不同层级的果蔬交易市场。充分利用我县现有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日光温室产品交易活动。等乡镇要建设日光温室产品专营市场,在集中联片日光温室产品产地建立地头市场,方便外地客商就近收购,力争今明两年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管理先进的大型果蔬交易市场。同时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选择原工交商贸企业的闲置土地、厂房改造建设果蔬产品交易市场。

5、大力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县商务、农牧、供销、工商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日光温室产品营销专业协会上接市场下连基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日光温室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建立农民与营销组织的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开拓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加强同北京新发地等国内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的联系,加强同周边县区已经形成产供销体系、有规模、有实力的蔬菜公司的挂靠联合,力求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使销售市场由目前的西北市场为主,逐步向东南沿海地区拓展,进一步拓宽国内销售市场。同时借鉴周边县区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三、加强引导,强化对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的服务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日光温室产品生产、营销管理、协调服务、市场调研、运力协调、信息征集等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日光温室产品生产营销的管理,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日光温室蔬菜的销售工作,及时向上报送蔬菜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上市期预测等信息。加强横向沟通衔接,为种植农户和运销组织提供政策信息和服务。

县农牧局负责对日光温室产品品种、产销量、市场参考价、销售走向、上市销售期预测等信息汇总分析,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协调服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推进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标识流通,对无公害绿色日光温室产品品牌创建进行有效指导。协同电信局以农牧网、田园网为平台,强化产品信息。

县商务局负责日光温室产品营销的综合协调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收集、日光温室产品供求信息,协调规划建设日光温室产品交易市场。组织国内市场考察,积极争取商务项目开拓国际市场。

县供销社负责日光温室产品的流通工作,加强基层供销社、直属公司、农民经纪人的管理和引导,会同县农牧局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光温室产品运销协会、日光温室产品种植营销大户进行管理引导,建立健全日光温室产品营销网络,协调各营销组织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组织结构调整优化。

县发改局、财政局和农办加强对日光温室产品营销方面的项目争取和支持。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城乡集市日光温室产品销售的管理工作,指导日光温室产品商品的商标注册,增加商品注册率,提高日光温室产品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县质监局负责对日光温室无公害、绿色产品的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的协调指导工作,积极发挥名牌效应。

县经贸局负责大宗日光温室产品铁路运力计划申报及协调工作,做到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及时发运。

县交通局负责建立农产品销售公路"绿色通道",组织协调货运车辆,保证道路畅通,保障日光温室产品的安全运送。

金融部门负责对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大户的信贷支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新闻宣传部门负责对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基本知识、动态信息的宣传报道。

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升日光温室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推行标准化生产。由县农牧局牵头,县质监、商务、科技等部门配合,组织引导农民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和副食品市场营销的规范要求,进行日光温室产品的标准化种植生产。实行日光温室产品的标识流通。逐步推行日光温室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包装上市的日光温室产品,包装上要标明品名、产地、营销者名称、电话和地址,或者加贴有上述内容的标签。不能进行包装的农产品,应标明产地。建立分类查验检测制度。抓好日光温室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要加贴或标明标志标识,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大力培育特色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推行质量追溯制度。日光温室产品生产基地、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协会要建立日光温室产品田间生产和流通档案,完整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产品流向等情况。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应当建立进货检查验收、查验检测凭证、记录和保存购销台帐等制度。

3、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各乡镇和县农牧、科技、乡企等部门要积极培育、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新、特果蔬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日光温室生产新技术、新材料,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产品加工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日光温室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小日光温室产品集中上市对流通领域的压力。4、推行不合格日光温室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经检测发现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日光温室产品不得转销其他市场,要报农牧和工商部门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造成危害的要追究生产者、销售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对建立对接或签订销售合同的基地,如抽检不合格,实行限时禁销,责令其整改,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5、重视日光温室产品保鲜储藏工作。充分利用华伟蔬菜公司气调库,改造利用供销社园林场果窖,发挥其蔬菜保鲜和销售季节调节的作用,保护日光温室产品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和经济利益,保障蔬菜营销组织的合理利润,保证市场供应的连续性。

6、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加快信息化建设。县商务、供销、农牧等部门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利用县政府网站、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中国蔬菜网、中国惠农网等网站或网页,定期或随时蔬菜营销方面的信息,让信息服务到基地、市场、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协会,使日光温室产品网上交易额达到总交易额的50%以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缩短运销时间、降低鲜活日光温室产品的霉变损失。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优化日光温室产品销售工作环境

1、加强对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日光温室产品产业化进程。县商务局牵头成立由农办、农牧、供销、工商等部门组成的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日光温室产品生产营销协调工作,受理和解决日光温室产品销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组织,确定专人积极开展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全力以赴抓好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工作,为日光温室产品销售提供优质服务。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商务、农牧等部门要认真筛选和论证一批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展示展销,对接洽谈等形式,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县投资从事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和加工项目建设,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投资经营环境,让外企发财,农民增收。

3、加强对菜农的诚信教育。各有关部门和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协会要建立菜农诚信档案,实行失信惩戒制度,提高菜农的诚信意识,以良好的守信形象获取自身长远利益。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小型微型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小型微型企业快速成长,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2年推进全县“成长性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选择16家信誉好、具备较强实力的中小企业,作为全县重点调度扶持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5家企业进规模;同时,力争全县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年税收超2000万元企业1家。

三、申报入选条件

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申报标准为:

(一)全市非公有制中小型独立法人工业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未列入当地重点调度的企业。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趋势明显,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30%以上。

(三)2011年前新上项目但还未投产的工业企业。

(四)所属产业为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为产业集群配套的产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专、精、特、新产品,且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五)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管理制度健全,近三年无重大违法纪录。

四、主要措施

(一)工作措施

1、加强对成长企业的引导。政府加强对企业的引导,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使成长企业发挥特色,调整结构,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引导成长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2、着力帮助成长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积极加强企业与各商业银行沟通,推荐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企业进入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企业名单,促进各级金融机构增加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进一步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切实为成长企业服务。

3、完善成长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成长企业的需求来打造服务体系,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抓好平台运行,优化服务环境,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信息传递、技术服务、企业诊治、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服务。整合培训资源,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成长企业人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在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服务。

(二)扶持措施

1、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设立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人才培训(着重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召开会议开展交流)、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与机制创新经费。

2、明确奖励标准,提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申报“进规”的积极性。对于经过培育成功申报进入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的企业,由县财政给予工作经费奖励。

3、争取省、市级和本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重点倾斜。

4、争取上级管理咨询项目资金给予重点倾斜。

5、争取上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给予重点倾斜。

6、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在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专家诊断、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服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县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兵同志任组长,县民企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工信局、县工商局、县工业园管委会、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企局,由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协调成长工程的各项工作。县工信局负责对全县重点工业企业的调度,掌握新增工业企业的情况。县工商局负责为成长企业市场准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指导其依法规范经营。县工业园管委会负责做好工业园区内有关成长企业的服务管理工作。县商务局负责推进成长企业的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扶持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对成长企业财务工作的指导,落实有关财政扶持政策。县统计局负责对成长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做好成长企业申报进规工作。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加强对成长企业的纳税管理,指导成长企业如实申报纳税。有关乡镇也应加强领导,确定分管领导,指定农业服务中心的企管员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第7篇

一、工作目标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亿元,增幅21%;进出口总额实现6200万美元;利用外资实现1200万美元,增幅17.52%;企业孵化:自营权备案企业20家,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0家;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实现7000万元;争取项目性、政策性资金80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数。

二、工作重点

年,我们主要围绕一条主线:加快发展商务经济,实现商务工作新跨越;突出二大亮点:一是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办好三件实事:一是县城新屠宰场建设,二是中心商业区建设,三是加快物流业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发展商务经济,实现商务工作新跨越。

1、加强外贸企业的培育工作,重点是扶持出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机械设备、服装、玩具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出口产业集群,培育全柴动力、大同农机、长虹轻纺、德式马服饰、力斯杰玩具、莲花蜂产品等外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外贸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外向度。

2、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促进出口上规模、上档次;帮助服装、玩具、机械、农副产品企业疏通出口渠道,实现出口多元化。

3、完善成品油行业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加油站点,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主导,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及时对成品油站、点进行整合,形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竞争有序、布局合理的成品油销售网络体系。

4、健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惠民工程,鼓励和扶持盛大装饰城、奥康茗品商贸城、意大利商贸城等商贸企业及苏果超市、忠良超市、爱家超市等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延伸农村经营网络,合理布局,注重网络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商品配送率,发挥一网多用功能,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城区店为核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现代流通网络,扩大乡村覆盖率,提高连锁配送水平。同时合理设置家电、摩托车销售网点,发挥家电、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的政策效应,惠及广大农民,促进农村市场消费。

(二)突出二大亮点:招商引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

1、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开展招商活动,积极参加招商活动,加强项目推介;针对我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侧重于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1-2次自主招商活动。三是加强“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跟进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现有在谈项目工作力度。四是编制招商项目库,筛选、包装、推出一批成熟招商项目,同时,加强国内外500强企业及重点企业信息收集工作,建立联络渠道。五是做好招商引资目标制定及分解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2、组建成立商务综合监察大队。根据国家法律、条例和政策,以及机构职能设置,县商务局负责生猪屠宰、成品油、再生资源回收、二手车及废旧汽车拆解、酒类流通等15种行业的执法监察。目前为止,执法监察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只是开展了屠宰行业的执法。由于缺乏管理,各行业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市场散乱。为落实商务管理职能职责,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行业管理有序,建立一支专业监督管理队伍已是当务之急,争取成立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以生猪屠宰管理和酒类流通管理为重点,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和促进肉品市场、酒类市场健康发展。

(三)办好三件实事:县城新屠宰场建设、中心商业区建设、物流园区建设。

一是加快县城新屠宰场建设。县城新屠宰场建设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年重点民生工程,是我县猪肉供应重要生产基地。该屠宰场建设力争在9月底完工,10月1日开业。同时,进一步完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屠宰管理和市场稽查,让群众吃上“放心肉”。

二是培育品牌商圈优势。重点建设新华路、襄水路为代表的一批商业街区,打造奥康商贸城、意大利商贸城等大型商圈和南屏农贸城、汉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安福建材大市场等辐射全县及皖东的综合易大市场,鼓励县城商贸流通和连锁经营企业向村镇延伸网点。加快社区商业发展,实施各项便民利民工程,搭建社区商业服务平台,提高社区商业服务水平。

三是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结合我县区位优势和机械设备、服装玩具、新型建材和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全柴、海螺水泥、苏果、苏宁、邮政等大型企业的物流资源和全椒仓储运输公司的专业能力以及电信、移动、安广的三网资源,逐步形成全椒物流业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使物流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8篇

关键词: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044-02

引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促进区域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临沂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没有跟上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散,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有限;物流信息平台与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的融合程度不足,交互难,交易更难,成为制约信息平台功能发挥的主要瓶颈;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域体系不健全,县区、园区、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系统间技术标准差异明显,物流信息难以共享。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困境,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本文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结合临沂地区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具体实际,优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内在结构体系,提出有效促进临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区物流信息平台的结构体系和基本功能

虽然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最为基本的应当是平台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体系。

(一)物流信息平台的结构体系

伴随着信息化与物流产业的不断互动发展,物流信息平台的结构日益复杂,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层、控制层、应用层。

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层主要涉及信息服务主体对物流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存储、更新和维护,关键的是将信息发送到平台上,以实现各物流园区及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并对区域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资料设置存取调用权限。该层包括物流基层数据信息资料库、物流中层管理数据信息资料库、物流市场供求数据信息库、物流决策层数据信息资料库等。

物流信息平台的管理控制层是平台管理主体基于信息层的物流服务信息,运用Internet技术和EDI系统等新技术,整合应用平台各个数据库的信息资源,以更好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该层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作业操作平台、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物流市场供求交易平台和物流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的第三个基本结构是平台的用户层。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客户是物流企业、需要托运产品需求者,二者在平台网络上进行选择、对接、交流、确定服务价格。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平台管理主体通过权限管理将物流信息进行层次划分,降低客户信息搜寻的成本,提高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继而物流企业和产品托运需求者通过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等实现货物交割、费用支付,可以大大降低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行效率。

(二)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

根据对物流信息平台基本结构的分析,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功能是物流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具体包括平台内部相关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及其内部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与区域内的各个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除此之外,数据交换功能还涉及电子单证的传输、交互交流,包括网上报关、报检、申请许可证、业务结算、缴(退)税、用户与企业间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各用户间的相互信息交换、共享。

2.信息。平台的信息功能是指物流相关主体(物流企业、营销企业、产品需求者、相关政府机构),运用平台这个载体向公众传播产品物流服务及其相关服务的供求信息、政府政策措施等。具体包括水陆运输价格区间、行业新闻和企业政府公告、政务指南、用户主要货源和企业最大可利用运力、可利用航班船期、空车配载率、主要铁路车次、适于装箱的货源、联盟会员制度、职业培训通知、政府政策法规等。

3.服务会员。物流信息平台拥有会员注册和权限管理功能,能够为注册的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会员的单证管理、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实时交易、统计数据、资信评估、咨询服务、设计规划等。这样,不仅保证了物流信息平台安全,而且有力推动了平台的有序运行,还能够增强平台的吸引力以保证平台的持续发展。

4.在线交易。在线交易在实质上相当于构建了一个新的虚拟市场,使交易双方可以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企业信息、搜寻信息、讨价还价、完成交易,逐步使得在线交易成为物流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在平台上,各用户对自己感兴趣并且与企业运行相关的信息可与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洽谈,使得交易双方的交易处理过程更为简单,业务处理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问题产的主要原因

1.物流产业公共服务机制体制不健全。多年来,临沂地区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零散地分布在商务局、商城管委会、经贸委、贸易、交通局、海关、工商、物价、公安、交警等多个管理部门,每一个部门分管一部分物流产业的事务,常常出现管理服务缺位的情况。

2.物流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据临沂市商城管委会的不完全统计,临沂市物流企业约有3000多家,主要是小微型企业,拥有跨地区全国性网络的骨干物流企业和龙头企业较少,具有管理整套供应链能力的物流企业屈指可数。由此,导致企业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对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进行规划、投资。

3.临沂地区物流是基于其商贸的发达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地区物流规模大、货源充足,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事商贸的人员转过来的,大多缺乏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知识,物流信息管理以及相应的技术人才尤其匮乏,导致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进度迟缓。

三、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前面对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以及临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瓶颈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下列对策建议,以促进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在整个电子物流化的战略定位中必须建立政府+信息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

1.完善政府对物流产业的管理体制。对于临沂地区“小微型物流企业占绝大多数、大中型物流企业相对较少”的发展格局,政府应成立临沂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集成整合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并进行合理有效分工管理。主要是:在地级市层面做好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规划,形成科学适宜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与发展规划;在横向上负责跨行业、跨地区的组织与协调活动,在纵向上指引各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向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一体化方向发展;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已有大中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整合政府、企业、园区、市场的资源,推动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集成建设与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政府对临沂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服务。

2.提高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服务水平。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系统的信息交流,还需要实现与平台信息服务商实现实时信息互动与分享。伴随着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深入推广,信息成为重要的稀缺资源。因此,临沂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在物流信息资源服务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公正性、权威性、中立性,并通过不断完善平台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保障体制提高平台物流信息的综合服务能力。目前,临沂地区主要物流信息平台一方面应积极推进信息维护、网络接入端口、ASP服务等领域的建设与服务,以确保物流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与交易;另一方面应依托此运营平台,把货物采购商、车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商检、金融服务等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最终整合,促进临沂物流信息平台的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由提供货物运输、仓储等具体功能向提供准确信息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3.增进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凭借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信息服务体系,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相关企业、园区、政府等主体要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增进自生的科技创新实力,形成创新驱动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应在政府规划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注重集成散落在各物流企业、各园区、各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为早日实现临沂地区物流信息的交流、共享的实质性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积极推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总结典型地区的教训,不断总结提炼,以形成与临沂地区商贸物流发展现状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政策体系。

4.临沂地区物流信息平台争取在已有的物流信息平台上集成整合,以避免重复建设。建议临沂市政府授权流通事业管理局对涉及物流信息平台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物流知识和技术的系统专业培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提升商城档次和竞争力、对推动整个临沂经济发展水平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此外,要加强对信息平台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对行业发展研究透彻、预测准确、勇于开拓,并且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焕青.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构建[J].集装箱化,2001,(5):17-18,32.

[2] 董千里,袁毅.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与构建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1):74-78.

[3] 王建华,董千里.区域物流公用信息平台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06,(8):44-46,75.

[4] 董千里,尚鸿雁,刘小东,白永江.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分及规划构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16.

第9篇

古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成立于2019年3月9日,主要承担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有资产管理、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两园一区”的规划建设及规上企业经济运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出口、非煤企业小升规指标运行情况等工作,成立后,局班子成员积极调整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各项工作正在逐步进入轨道。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市定任务完成增速6%,截止12月底我县累计预计完成30.9亿元,预计累计增速1.5%;工业企业市定实现利税上升6%,由于12月份还没有统计回来数据,截止11月份我县累计实现利税13.47亿元,同比下降33.35%;制造业市定增加值占比上升0.5%,截止12月底,我县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下降3.9%;煤炭产业增加值市定占比下降0.5%,截止12月底,我县煤炭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4.2%;“小升规”企业市定完成3户,我县完成3户。

2.社零指标完成情况:2019年市定目标任务增速7.5%。截止12月底,完成12.4亿元,预计增速8.2%。

(二)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1.基本情况

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一区两园”的模式进行建设,包括涧河工业园、华宝工业园,涉及古县岳阳镇、古阳镇和北平镇3个乡镇,规划面积约11.01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0.91%。涧河工业园规划面积约8.3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起古阳镇古阳村、南至岳阳镇辛庄村,东西至涧河两侧自然山体及西侧南坡村、乔家山村两条边山沟,南北最长约12.9公里、东西最宽约4.6公里。北起古阳镇古阳村、南至岳阳镇辛庄村,东西至涧河两侧自然山体,南北最长约18.0 公里、东西最宽约1.6公里。

华宝工业园规划面积约2.6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起北平镇上宝丰村、南至北平镇贾寨村,东西至蔺河两侧山体,南北最长约6.0公里、东西最宽约2.0公里。

2.经济开发区目前申报情况

9月11日省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我县设立开发区可研进行了评审,会议原则通过。11月20日省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临汾市设立园区与焦化产业布局专题会议,对我县设立焦化产业园区进行了确认,进入征求意见环节。12月3日,省商务厅就修改后的可研文本再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征求的5家单位都出具了确认意见。目前省商务厅正在起草关于成立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报告,提请省政府常务会批复。

(三)紧盯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发展。

山西国新中极氢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立方的高纯氢技改项目落地古县,完成可研编制;山西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200万吨焦化项目土地手续已办结,正由北京中环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由古县正泰和古县利达合资成立的山西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192万吨/年焦化项目,已完成企业注册、产能合并以及企业承诺,目前已上报至市工信局,年前有望立项;古县岳鑫气体有限公司和古县乾通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古县永乐区块、永乐北区块煤层气开发项目推进顺利;古县新源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特种微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真正融入全市协同发展大趋势。

(四)深化入企服务

“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是提升主动服务基层和群众、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举措。我县根据上级会议及文件精神,按照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精准服务的原则,同步开展、同步启动。共抽调干部80人,组建13个入企服务小组,包联帮扶25个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拟培育入规企业2家)。各入企服务小组开展政策宣讲,有针对性地帮助落实,推动了降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鼓励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涉企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各入企服务小组精准摸排,共摸排线索6条,分别涉及环保、工信、应急管理、金融等部门。在企业问题诉求方面,各入企服务小组共收集8条,并已经全部承诺办结。

(五)精准发力抓科技创新

我县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的一个时期,我们以“企业上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契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开展示范应用,以点带面多层次延伸。通过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带头,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单项或集成应用。

6月3日,我局在古县联通会议室,举办了“企业上云”推进培训会,全县有16家企业参加了培训。省联通公司“企业上云”项目专家和一些国内知名软件公司的代表进行了产品推介,使企业对“企业上云、两化融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古县正泰煤气化有限公司和古县利达焦化有限公司与古县联通公司签订了“企业上云”合作意向书,为我县工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上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开了个好头。

(六)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清欠工作

1.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基本情况:经统计,我县政府部门、大型国企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计18357.56万元,主要涉及教育、交通、住建、水利等项目工程欠款和采购设备款。

2.目前进展情况:截至11月底,共偿还11292.69万元,清偿比例达到62%,完成了年底前完成50%目标任务。

(七)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

为进一步推动成品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按照省、市商务局的相关要求对成品油市场进行了有效监管,对全县17家加油站进行了年检,除一家加油站因故不能正常年检,其余加油站都进行了年检。继续加大对黑加油窝点的排查力度,有效的杜绝了劣质油品上市销售,排除了隐患、净化了市场,确保了全县人民的用油安全。

(八)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1.电商扶贫情况:2017—2019三年来村级电商服务范围要达到了77个,其中38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双七十”的任务目标。

2.网络扶贫情况:今年我县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承担了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基站升级改造项目。移动公司斥资1012.76万元,建设4G基站。联通公司斥资2700万元,建设宽度网络、基站和基站升级改造。项目完工后,将解决剩余23个贫困村的4G网络信号全覆盖。项目投资已全部完成,施工方正在加紧施工,年底前可完工,并交付使用。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生产要素制约突出。一是资金紧缺制约企业发展。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严峻市场竞争,急需升级改造,由于资金紧缺,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二是高端人才短缺导致企业生产效能普遍不高,依旧停留在劳动力聚集型产业的道路上,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产能严重受限。

(二)工业产业单一。在产业结构上,由于地域资源特点,长期形成了煤炭、焦化一业独大,战略性非煤产业发展较慢;在产品结构上,高新技术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

(三)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从我县目前商品市场现状来看,市场配置欠合理,市场功能化较脆弱。小规模市场多,大规模市场少;综合性市场多,专业化市场少;服务于本地购买力的市场多,具有区域性辐射功能的市场少;仅限于商品购与销的粗放型市场多,具有集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多功能市场少。

(四)风险防范点。由于焦化企业去产能,“上大关小”,可能有部分企业职工失业,所引发的职工再就业问题。

(五)电商网点运营效果不理想。电商平台运营缺少资金,缺少人才,没有发挥出电商在脱贫攻坚战中应有的作用。

三、2020年工作要点

(一)主要指标情况。根据市定目标完成全年任务

(二)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省市县政府关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规划设立研讨会议精神,我县依托古县涧河工业园区和古县华宝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聚区,一是在涧河工业园区准备打造500万吨级的焦化项目,抓好山西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192万吨/年炭化室高度为7.65米的顶装焦炉项目,山西国新中极氢能源有限公司国新正泰新能源公司年产1000万立方高纯氢技改项目,古县新源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特种微纤维生产二期建设项目,推动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华宝工业园区打造200万吨级焦化项目,建设以现代煤化工为主的产业园区,目前项目已开始“三通一平”工作,待项目批复后即可建设。

(三)着力加快平台建设,强化集约发展意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在氢能源、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园区发展体系,确保园区承载能力快速提升。进一步加大引资争项力度,确保企业入园数量明显增加,园区签约项目快速建设。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一是继续推进培育“小升规”企业1-2户,培育对象为古县新盛源材料有限公司、东瑞煤业、恒光热力有限公司,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推进电商企业建设村级服务网点,提升村级服务站服务能力。扩大贫困村电商服务覆盖范围,指导服务站点为村民提供网购网销、网订店取、缴费服务、取送货品、网上创业等服务。四是强化“企业上云”推进。树立1家标杆企业,逐步有序推进,力争企业“上云”实现新突破。五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理顺体制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113-03

[作者简介] 曹定晖,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胡俊杰,浙江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工程师,浙江大学MBA,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系统集成、企业商务网 站建设等。(浙江 杭州 310012)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所有节点企业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协调,强调战略伙伴协同、信息资源集成、快速市场响应及为用户创造价值等。但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于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基于纸张、传真的供应链难以实现企业与合作伙伴间信息实时的、同步的共享。目前虽然一些制造企业采用了MRPII、ERP、CRM、SCM等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局限于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之间在线的电子联接(Electronic Linkage)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接口薄弱,形成了一些供应链上的信息孤岛,不能充分支持和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优势和系统特征。

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同时,电子商务也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互结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e-supply chain management,e-SCM)。e-SCM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

当前,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结合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有一些杂志和学术会议设立了相关的专题。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将供应链上的各种异构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提高业务流程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如ERP与CRM的集成,接口与标准、EDI的战略应用及其对伙伴商务关系、权力平衡等的影响、电子商务技术采纳模型的研究等,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另一类是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方法,如重新设计分销流程,减少流通中间层,避免价格差异,供应链的重组,供应链的e化战略研究等,侧重管理模式的创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在国外企业中的应用现在已相当广泛。许多大公司已拥有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如Cisco,Dell,GM, Ford等公司;另有一些公司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解决方案,如i2,Manugistics, Agile Software等。

国内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没有全面集成信息的能力、缺乏实用性是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取得实效的主要障碍。从电子商务的企业应用研究来看,介绍性内容多,电子商务局部应用研究多,如电子商务在采购过程中的应用、电子商务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等。而在电子商务中结合先进的管理模式,系统探讨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分析电子商务战略应用的关键切入点上,结合汽车行业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1.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分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电子商务的应用促进了供应链的发展,也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一般建立在私有专用网络上,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只有一些大型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自己的供应链建设,并且这种供应链缺乏柔性。而电子商务使供应链可以共享全球化网络,使中小型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到全球化供应链中。

从通讯的角度看,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XML、OBI等)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多种组织间的电子联接,如组织间的系统(Inter-organization Systems, IOS)、企业网站、Extranet、电子化市场(Electronic Market)等,从而改善商务伙伴间的通讯方式,将供应链上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联接在一起,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使一些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变得切实可行。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切入点分析

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可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要素区分为两大类:(1)区域性因素:包含采购/供应、生产/计划、需求/分销三要素。(2)流动性因素:包含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根据供应链管理系统基本六元素的区域性和流动性,可形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矩阵分析模型,见图2。

借助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未来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者可以从供应链管理矩阵的角度,根据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系统地认识和分析电子商务应用的关键切入点,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战略作用。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模式――以汽车行业为例

汽车工业按照本身的生产与市场的发展规律,其行业的体系结构具有一个基本模式,即汽车工业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汽车零件加工、零部件配套、整车装配到汽车分销乃至售后服务的一整套供应―制造-销售-服务供应链体系结构。该结构如图3所示。

近年来,全球汽车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汽车工业市场的全球化与制造的全球化,包括原有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技术转移、全球化的生产加工和材料采购、世界范围的分销渠道,同时由于客户需求直接并强烈地驱动着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因此更加注重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注重客户对产品的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需求。因此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已突破了单一企业的范围,将客户、营销网络和供应商等的相关资源纳入了管理的范围,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建立虚拟公司的扩展供应链,即全球网络供应链的集成管理,以信息的形态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相应的资金状况,真正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时、集成、同步的控制,从而保证“增值”的实现。分散的、单一企业的MRPⅡ/ERP系统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基于供应链的电子商务模式满足如上需求,成为的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如图4)。此种模式有如下特点:

1、汽车制造商为了实现全球的广域网络采购(iProcurement),要分离许多零部件生产协作配套厂,使它们成为供应商,从而减少低利润的企业,精简公司的投资,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汽车制造商与上游供应商(汽车部件供应商,零件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将组成一个有效的上游零部件产品供应链。汽车制造商将致力于汽车的设计和研发,几乎不生产汽车部件的企业,将供应商送来的汽车部件进行最后组装,然后打上自己的品牌。在这方面,福特已经走在其他汽车公司的前面。通用汽车公司也有所动作,它已经将庞大的德尔福(Delphi)汽车部件生产系统公司分拆出去。

2.当网上支付体系,安全保密,认证体系非常完善,网络用户数量很大,大量网络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汽车制造商的CRM系统快速形成“批量定制”成为可能,已形成的“定制批量”定单触发汽车制造商的ERP系统,拉动其“批量生产”。CRM对产成品的整个营销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市场活动、客户管理及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的管理。

3.原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的物流配送体系与其主业剥离,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完成汽车产品供应链物流配送功能。信息流为:上游供应商的CRM――第三方物流系统――汽车制造商的iProcurement,汽车制造商的CRM――第三方物流系统――客户需求。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对商品的采购、进货、储存、分拣、加工和配送等业务过程进行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整个商品运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减少损失,节省费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汽车制造商的ERP系统定位于企业内部资金流与物流的全程一体化管理,即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完成整个过程的各种资源计划与控制,主要目标仍是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成本控制。企业各种资源的计划与控制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形成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间通畅的信息流,通过iPro-curement与上游供应商连接,通过CRM与下游分销商和客户连接,形成供应链中各企业的信息集成,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基于Internet技术,企业在应用ERP系统实现内部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借助iProcure-ment、ERP与CRM集成一体化运行便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5.网络经济是一个非常强大和健康的经济体系,它无情打击低效率和浪费,自动攻击不合理的利润与迫害性的垄断。网络经济中不存中间人和中间人的抽成(disintermediation)情况,中间人就是一种低效率,网络将使他们绝迹。现有汽车分销商所扮演的就是中间人角色,随着网络经济不断发展,分销商经销渠道逐步萎缩,其汽车销售功能由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替代,信息收集、反馈、和处理由汽车制造商的CRM完成,物流配送功能由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上述汽车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在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经济发展水平非常成熟情况下的一种理想模式,在我国汽车行业现有发展水平下,要开展电子商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就追求实现理想模式,而要按照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汽车行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步展开。

四、结束语

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有效地将供应链上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连接起来,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同时,电子商务应用改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影响范围,也改变了传统的供应链上信息逐级传递的方式,为创建更为动态、广泛的供应网(Supply web)关系提供了基础,使许多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到供应链联盟中。汽车行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运营的效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而且可以使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得以创新,并赋予供应链更高的柔性。

参考文献:

[1]Douglas M. Lambert, Martha C. Cooper. Issu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0,29.

[2]Houston H.Carr.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linkages.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1999,16,(1):32-39.

[3]Aynur Unal.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multi-enter-prise supply/value/business chains. Information Sciences,2000,127:63-68.

[4]Rainer Alt, et.al. . Interac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sights from The Swatch Group'. Proceeding of the 33rd Anny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s (HICSS), January, 2000.

[5]Frederick Kaefer,Elliot Bendoly . 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a model and practical tool for man-ager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0, 30: 23-32.

第11篇

(一)严征细管,全力组织税收收入

今年上半年,我局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推行征管改革,实施风险管理,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工作,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合理调配税收任务,全力以赴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确保了税收收入的平稳增长。截至2013年10月31日,我局共完成国内税收收入112,1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0,496万元,增长10.3%,完成年度收入任务的77.6%。

(二)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征管质效

1.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行税收征管改革。

一是简政放权。将57项税收审批事项调整为办税服务厅即办事项,工作环节从309个压缩到57个,压缩了82%;简化了95项税收审批事项的业务流程,压缩工作环节33%。征管流程的紧凑高效,大大节约了办税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是完善风险应对管理。建立起市局和区局两级税收风险应对管理运行机制,综合税收风险等级、类别、税源规模及征管力量等因素,分别按月、按季、按年,着重在事中、事后实施差异化的税收风险管理,并启动日常性税务核实和监督性税务核实,在核实的基础上,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规定的时间、比例等实施监督检查,将更多的征管资源投向更高税收风险的应对上,进一步实现了税务机关由“事前审批”向“事后管理”的职能转变。

三是推行专业化团队管理。改人户对应的税收管理员模式为专业化团队管理模式。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路段等指标对税源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和分类,并结合税源管理单位的征管力量配备情况,设置了47个专业化管理团队,对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针对性,税源管理更科学、更精细,纳税人也在专业化管理中得到了更专业的涉税辅导和纳税服务。同时,也将税务机关内部的廉政防线进一步靠前。

2.着力堵漏挖潜,继续做好基础征管工作。通过强化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整改工作,找准抓手,及时发现并加强税收征管质量薄弱之处,提高征管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今年我局的申报率和和入库率等各项征管主要指标均保持在99%以上,全共清理欠税27882万元,其中清理新欠23137万元,陈欠4745万元;稽查案件查补入库税款(含罚款、滞纳金)4234万元。

3.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强化税收分析预测工作。对分析预测的要求不断加以改进,细化内容、规范表格,强化效果,逐渐由对征管数据的简单罗列到开展深层次分析,并注意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国家相关政策、地区发展策略等对税收的影响,改变原先单纯对经济个体的分析模式,以重点企业、行业预测为基础,结合经济形势,逐步开展总收入预测,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各类参考依据。

(三)规范执法,依法治税不断深化

1.全力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制定“营改增”试点工作方案,集中调动全局力量,将“营改增”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成12类100项具体工作事项,分配到局内各单位,并将责任落实到各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同时,开展业务骨干“营改增”政策及窗口工作人员系统操作等系列培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对“营改增”工作了解深入,把握准确。安排专人负责“营改增”试点工作中的问题收集,设置问题提交与解答流程,解决试点工作中市局内部以及纳税人遇到的问题,确保试点工作信息畅通,反馈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今年8月1日和9月1日,随着首张营改增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和营改增纳税人首次成功申报缴税,我市的营改增试点工作顺利启动,目前各项工作运行平稳。

2.加强税种管理。共完成各类退税71户次,退税金额合计2611万元;圆满完成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工作,共补缴税款650万元;组织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318%,开具税务证明602份,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333笔,扣缴税额2775.32万元;组织开展个体税收调研,分别对家具、服装、装饰材料、五金交电、汽车修理修配、汽车配饰及配件、装修材料等经销行业进行了定额核定调整。

3.规范发票管理。开展普通发票专项检查,查处非法发票175份,问题发票涉及金额828.45万元,查补企业所得税14.03万元,移送稽查案件14户。开展发票倒查工作,从用票信息入手,利用系统采集发票信息,对疑点发票进行取证、核实和处理,打击假发票买卖市场,对涉及发票流出流入的企业做到一查到底,打击大头小尾、虚开发票等不按规定使用发票的行为和偷税行为,截至11月15日,已完成发票倒查户数1219户,查验发票33664份,发现问题发票898份,问题发票涉税金额2,639万元。

(四)优化服务,纳税人满意度稳步提升

一是将2013年确定为“优化纳税服务年”,以迎接新一轮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为契机,以2012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结果为镜,逐项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原因,建立完善优化纳税服务的体制机制,强化纳税服务联动机制,加强办税服务厅与区局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全面系统彻底地解决办税服务厅在硬件建设、内部管理、人员素质、流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认真做好各类基础办税服务。截至11月15日,共受理企业所得税申报总户次159,423户,录入增值税申报563,735户次,其中受理上门申报117,521户次,网上申报446,214户次;发售发票8,142,792本(份),代开专用发票4782份;办理开业税务登记15225户,变更税务登记13386户次,停复业登记996户次,注销税务登记3522户次。

三是丰富服务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屏幕、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搭建宣传平台,与纳税人进行沟通、交流,切实为纳税人解决问题。继续开展各类纳税服务品牌活动,共举办11期税务学堂,培训人员2750人,举办43期领导值班日。为161户大企业开通了“税企通”预约服务,大企业可预先通过“税企通”与办税服务厅进行预约,并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到指定窗口办理,无需排队等候,随到随办,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省局门户网站、12366、12345服务热线的宣传,积极引导纳税人运用门户网站和12366服务热线解决、咨询问题,进行投诉举报。截至11月15日,共受理投诉举报432件,全部按时办结。督促各单位指定专人担任纳税服务岗,负责纳税服务相关事宜,并公布人员姓名、电话,确保咨询电话畅通、业务流转顺畅。五是加强沟通协作。通过互联网与商务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工商局、统计局和外汇管理部门等六个部门协同完成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实现了审批方式的创新,纳税人只需通过网上申请即可办理,在极大方便了纳税人的同时,也密切了与其他业务关联单位的联系。

(五)严管厚爱,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

一是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制定《国家税务局<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抽考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的部署组织培训、模拟考试、答疑等工作。以提升干部整体综合素质为导向,组织、参加各类培训47期,培训约2175人次。

二是加强干部管理。大力推进干部选拔工作,重点解决工作时间较长,且一直默默用心工作的“老黄牛式”干部的晋升问题。全年共有3名干部晋升为副科长级领导干部、12名干部晋升主任科员、4名干部晋升副主任科员,调整了43名干部的岗位,重点充实了区局人员力量,对20名任职试用期满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转正。此外,我局认真落实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任职廉政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20人,诫勉谈话3人,述职述廉9人。

三是认真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按照市文明办相关要求,建设统一模式道德讲堂,并组织宣讲员通过参加培训、自我学习、广泛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宣讲水平。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及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通过帮扶困难职工和残疾人、慰问老干部、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学雷锋志愿活动等,培养干部职工高尚道德情操。

四是注重青年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公益捐赠献爱心”系列活动,联合企业一同通过向贫困学生捐赠旧电脑、旧图书、联手开展联谊活动等多种形式献爱心、送温情,既丰富了青年干部的文化生活,为他们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又彰显了国税干部扶危助困、热心公益的朴素情怀。

(六)惩防并举,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

一是层层落实廉政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分解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成立检查组对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是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月活动,以“学习贯彻,严明党的纪律,转作风树新风”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上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更新廉政文化宣传栏,利用正反典型抓好示范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三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对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针对局属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三定”方案和征管流程的规定,全面梳理权力事项,认真组织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采取自已找、上级点、群众帮、互相查、组织审等方法,认真查摆分析在行政、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共梳理出权力事项16项,排查防控廉政风险点32个,全局干部职工419人均做出了廉政承诺。

四是强化作风和效能建设。及时传达、组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和市委二十一条规定等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庸懒散奢贪”整治活动,树立良好机关形象,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全局在职干部职工419人,作出会员卡零持有报告的419人,坚决做到“零持有,零报告”;着力精简文风会风,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模、压缩会议时间、降低会议成本,严格按照简约、俭朴原则安排会务,不配发高档文件袋、文具,不颁发贵重奖品。

二、2014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科学化征管机制体制建设,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是继续做好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通过开展税收重点检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狠抓我局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税源的分析、监控,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堵塞征管漏洞,不断挖掘税收潜力,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二是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配合。对内,构建衔接有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管理高效的工作链条,加强各环节及内部岗位之间的工作配合与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对外,不断加强与地税、财政、工商、海关、司法、银行、商务、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和信息共享,建立稳定高效的协作机制,不断构建强大的社会协税护税网。

三是深入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网上涉税审批系统、网上发票验旧缴销推行工作,完善以准确、方便、高效为目标的网络化税款征收体系。配合“国税网上办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力构建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网上税务局”,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划解、税务申请、发票销售和缴销、税务咨询等办税业务基本实现网上受理,以节省纳税人办税时间,降低办税成本。

(二)严格规范税收执法,努力提升依法治税工作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国税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广大国税干部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意识,正确处理好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规范执法与支持发展的关系。

二是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充分发挥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实现执法责任制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认真执行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三是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抓住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四是继续加强税法宣传。加大日常税法宣传力度,将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保证宣传效力的延续性;规范税法公告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协作机制,不断拓展税法宣传的途径和手段,扩大税法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健全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12篇

一、建设目标

年全州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积极组织编制全州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继续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力推进电子政务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全州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应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动全州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积极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工作任务

(一)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指导精神,以“四统一分”为原则,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全面系统的完成《州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两大网络基础平台建设。继续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州、县、乡三级政府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网络资源整合,提高网络电路有效利用率。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拓展电子政务内网覆盖范围,将网络信息节点延伸至州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二级局及州内各规模以上企业。电子政务外网:一是按照国家、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标准和要求,升级更换已入网“金”字工程单位及业务数据不易公开交换单位的路由器、防火墙等接入设备,开通MPLS—VPN传输通道,完成州级横向电子政务外网及平台的升级改造。二是落实州级电子政务专项资金,完成州至各地区纵向网络建设,完成我州电子政务外网与省电子政务外网及各地区广域网的无缝连接,实现省、州、县三级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的互联互通。三是各地区要根据省、州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要求,落实资金完成本地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发改、科技、文体、卫生、安监、审计、计生等13家首批接入部门横向骨干网络建设,并以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同步设计、建设为原则,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单位办公楼双线(每间办公室设置2个以上完全物理隔离的内、外网信息节点)局域网建设。州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将对各地区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对重视程度高、规划建设进度快的地区在核心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及安全设备配备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网站建设及内容保障。一是加大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力度,明确信息、维护、更新责任,定期通报网站栏目内容更新及服务事项、审批事项、办事程序、办理条件、办结时限、收费标准、便民措施等情况,全面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权威性、全面性、时效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网站服务功能,加大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力度和范围,有效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全面提升网站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蒙、藏少语版门户网站。四是开通适合手机访问和个性化定制的“中国·柴达木”WAP网站,方便手机用户上网浏览政府网站。

(四)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根据全州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应用需求,积极争取省、州项目建设专项经费,落实地区配套资金,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节点延伸至各乡镇。完成市6个、市4个、县7个、县3个、县9个、行委1个、行委1个乡镇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构建州、县、乡三级音视频交互式会议系统,更大程度上节约会议成本,降低交通安全风险,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积极引导、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政府、部门、企业互联互通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分批完成粮食局、物价局、歌舞团等州级各单位所属二级局及中航资源有限公司、碱业有限公司等州内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普及应用率。

(六)协同办公OA系统建设。一是加大对第一、二批协同办公OA系统试点地区和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通报各单位人员登陆系统时长、频次及文件办理、积压等情况,引导各试点单位逐步适应网上办公模式,提高系统应用普及率。二是拓展开发协同办公OA系统功能,研发可承载移动、电信、联通等无线网络,支持C+G等多种制式手机终端的移动办公OA系统,实现桌面办公OA系统与手机移动办公OA系统的无缝对接,使OA应用人员能在出差、休假等脱离办公计算机与有线网的情况下,方便地使用手机设备进行日常办公。三是完成州经济和发展改革委、民宗委、公安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商务局、文体广电局、审计局、林业局、能源局、旅游局、经协办等16个部门和县、县、行委、行委、冷湖行委5地区的协同办公OA系统建设和培训。

(七)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规划和配置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安全设备,合理划分安全域,实现州、县级网络中心与各级入网单位的分级、分域保护,实现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可信接入与传输。二是完成州、县两级互联网出口建设,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有效逻辑隔离。三是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平台、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州级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防范体系,通过安全审计识别与风险评估,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攻击行为、追查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泄密行为。

(八)构建异地灾备系统。遵循统筹规划、分等级保护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以保障数据安全、保障灾后业务及时恢复和提高灾难抵御能力为目标,计划在州电子政务中心与电信数据机房之间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数据保护、安全可靠、无业务中断的异地灾备系统,确保在重大自然灾害、灾难性系统故障等情况下电子公文、协同OA、政府网站等电子政务重点业务系统安全有效,实现主、备系统的零时间故障自动切换,提高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九)建设12345服务热线。为及时了解民意、捕捉民声、掌握民怨、沟通民情,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方便公众了解相关方针政策,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计划构建全州统一平台、统一号码、统一受理、统一服务的12345领导热线,建立电话、网络、人工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十)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州电子政务发展实际和各类业务系统的应用需求,进一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子政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全年计划完成网络安全、网站保障、协同OA、电子公文等专题培训38期,完成电子政务骨干人才考察培训3期,培训人员约980人次。

三、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州电子政务建设要在州政府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四统一分”原则,由州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确定专人负责项目衔接、协调、组织、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明确职责,促进全州电子政务健康平衡发展。

(二)确保资金投入。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州政府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将根据全州电子政务专项资金投资规模,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财政性资金采取分级负担的方式予以解决,各地区、各单位要统筹财力,确保必要的项目建设资金,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安全认证体系、异地灾备系统、12345领导热线、业务培训、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软件及加密狗、协同办公OA系统软件及州至各地区电子政务外网纵向骨干电路租赁等费用由州级财政统一安排解决;各地区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配套资金及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络、本地互联网出口电路建设、租赁、运维等费用由各地区政府统筹安排解决;州级各单位所属二级局、州内规模以上企业电子政务内网电路租费由入网单位自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