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应用
由于石油钻井工序是石油开采和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其实际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级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钻井项目中,施工队伍较为分散,且人员流动性较强,诸多不利因素会对石油生产企业产生影响,基于此,要积极建立安全维护措施,确保生产管理措施和管理系统的完整性。
1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分析机制,从应用模型出发,建立健全统筹处理和控制措施。在钻井生产中,数据管理维护以及现场工程指导都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相关控制环节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也就是说,完善钻井安全生产管理结构,满足实际需求就能实现便捷化管理和项目维护,对生产现场以及指导机制进行统筹处理和综合性控制。若是石油钻井企业在管理模型中忽略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价值,无论是信息收集还是数据处理都会存在滞后性,对企业整体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2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路径
2.1建立健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在常规化管理机制建立后,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性管控,结合相关应用需求展开深度分析和执行[1]。其中,建立健全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重中之重,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动态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型,不仅要对计算机配置结构进行调研,也要对网络接入以及信息化普及效果展开深度处理。一方面,要对钻井参数采集系统进行整合,对内部数据处理项目、双向通讯项目、自诊断功能以及报警功能等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另一方面,也能对远程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得以有效维护,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目前,钻井参数采集系统主要采取的是防爆型智能总线传感器,能将模块和数据进行传感升级,在传感器输出数字化数据的同时,能保持同一时间进行多项测量数据参数的并行上传。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能对控制室、司钻控制台等的数据管理项目进行统一控制,并且有效绘制的连续曲线。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钻井现场数据管理系统和微软Windows2017运行环境,借助微软的集成软件开发环境,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升级整体管理效果。在远程无线系统应用体系中,要借助GPRS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核心层IP技术,利用传输技术的无线IP连接模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分组数据业务,为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在技术结构分析和项目处理框架体系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钻井管理部门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将其传送至无线终端。由于钻井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不仅仅会涉及到地层结构,也和管柱、设备等参数的安全运行有直接关系,基于此,要积极落实数据分析和整合机制,保证常规化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能有序开展。
2.2优化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项目技术,就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综合性管控,建构系统化处理机制和运行模型,也为系统化优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职能钻柱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能实现电能高效输送,并且保证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应用效果的稳定性。在石油钻井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中,该技术能保证电能输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实现电能的稳定传输。智能钻柱相关技术模型能保证电能输送功率的完整性,并且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借助分布式传感器短节,实习光纤管理,结合耦合元件实现微处理,保证数据信息能及时的传递到地面传感器中,保证整体管理效果和控制机制符合预期,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2]。除此之外,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模型中,也要积极拓展技术管理措施和控制机制,确保处理效果符合实际需求,也为整体管理效果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对于石油钻井刹车系统的管理,要结合电磁控制效能需求,对控制结构和应用模型展开深度处理,保证管理模型和应用机制的稳定性,也为项目升级处理机制进行统筹处理[3]。
2.3制定切实有效的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仅要提高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实效性,也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全员认可的基础上,能按照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信息化安全管控模型,实现管理层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另外,在管理制度中除了要对相关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外,也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将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项目和绩效考评结合在一起,真正落实完整的管控措施,为整体生产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也从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出发,在约束员工工作行为的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管理模型,为企业发展和控制机制的全面完善提供动力和支撑。只有从根本上维护管理模型的稳定性和实效性,才能为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企业也要结合实际需求组织信息化安全生产讲座和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优化其安全认知水平,确保整体管理框架的完整程度。结合项目需求建构整合措施,为综合性管理升级提供动力,也为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的便捷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保证管理框架和管控体系的完整性,并且为管理效果升级和项目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要从信息化技术出发,解读技术模型和应用效果之间的稳定性,完善技术优势和应用体系融合程度,实现整体控制结构的发展目标,升级安全生产优化系统,实现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闫馨 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三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继文.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43(36):35.
[2]张光温.信息化技术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2013,33(10):194~195.
关键词 烟草 安全 标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株洲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本文结合株洲烟草《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应用》项目研发成果,对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全面规范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方法、途径和标准,为全行业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撑。而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宣贯落地,是改善烟草企业安全设施和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贯,制订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建设方案,探索了一条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富有本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基层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推进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应用;二是有利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三是有利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改善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五是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预防安全风险和减少安全事故。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根据株洲烟草的实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总体思路。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一本手册+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一本手册”就是通过建立一本《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来指导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管理达标定级的要求,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使文本格式化、内容规范化、操作简便化、记录标准化、查询方便化。“一个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来管理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安全管理工作,满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用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在基础管理子系统中实现查阅、录入、统计、审批等功能;标准化评价系统包括基础管理规范、通用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烟草商业企业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要求等三项内容,具有自评、复评、外评等三个功能。
(二)遵循设计原则。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在设计时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与维护的方便性,使用的操作平台类型,应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遵循了通用性和开放性,减少了后续功能增加和修改的难度,提高了后续服务的方便。二是先进性。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ASP开发,sql server2000作为网站后台数据库,IIS5作为Application Server。这个组合在测试权威e-Week的测试中显示具有最优性能。三是实用性。该系统以株洲烟草的安全需求为目标,以方便使用为原则,在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量身定做,并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各种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和使用中的维护投入,提供前端网页开发的无逢连接。四是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及数据资源的容灾、备份、恢复的要求。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要求,信息管理责任到人。五是规范性。完全按照ISO9001的规范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设计图采用uml进行描述,开发的网站符合政府网站建设的整体要求。
(三)采用正确的方法。
《操作手册》采用的编制方法:一是搜集整理资料;二是分析资料的实用价值;三是设计《操作手册》的框架及目录;四是编辑手册内容;五是聘请安全高级评价师进行审核;六是在全市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七是召开安委会进行评审;八是在全市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一是在全面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搭建系统框架。具体如下图:
二是与软件开发单位联合开发安全信息系统;三是明确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手段;四是分阶段实施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九个阶段,即需求确认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分项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开发计划制订阶段、系统开发实施阶段、集成阶段、测试阶段、鉴定验收阶段和系统投入使用和系统维护阶段。
(四)解决好关键问题。
《操作手册》主要解决好7个关键问题:一是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做到统一、规范、适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对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未建立或者是与标准化规范有出入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满足标准化规范的全部要求;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的设置。应制定统一、规范、适用的台帐,满足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需要,并符合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四是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规范。主要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格式和保存方式;五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机动车辆、卷烟仓储、卷烟配送、专卖执法、烟叶生产、卷烟营销等七个方面,要突出行业特色,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力量,做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六是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评价内容的细化。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39项考核评价内容进行细化,结合标准化规范基础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更加全面、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考核评价表;七是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搜集和完善。对烟草商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进行搜集和完善,形成一套覆盖烟草商业企业各重点环节的体系文件。
《信息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统计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等三个子系统。其中: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功能设置、实用性及安全性的问题;信息数据统计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保密和分级授权查阅以及防止网络入侵,保护信息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在系统内实现卷烟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自动评分功能,实现企业自评和外部评审等两级考核评分功能以及在企业自评过程中,能自动显示本企业与标准化规范的差距,实现安全隐患整改跟踪反馈功能等等。
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关键词: 建筑安全;诚信体系;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固有的低效能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特点也决定了其较高的危险性。本文就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办法和建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大家共同探讨。
1、简述建筑市场安全管理机制
1.1、安全管理机制
1.1.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必须明确、具体,针对地方、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性强、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全面、具体、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兼顾体现行业、地方、企业的总体先进水平,避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过高过大或过低过粗,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进步及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更不利于保障企业和职工的生命与财产,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违背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1.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科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是确保安全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一个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没有一个高效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没有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 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方可进一步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最终保证生产安全,保障企业及职工的利益。
1.2、证件管理
对于证件的管理指的是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人员要求具备相关证件之后才可以在相关岗位上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根本要求是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持证上岗。主要包括有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项目施工管理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大到目经理,小到施工人员。而对与特种作业,尤其是对周围设施有着较为重大危险的作业要求贯彻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岗位证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按期加入到复检,按时复检、不合格和长期没有在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的人员做好管理工作。
1.3、施工技术机械管理
施工机械、施工用电电器元件和一直相关的其他安全用品等需要具备出厂合格证,或者是质量性能检测报告等件。同时需要定期检测重要设施、安全用品的性能;制定各种专项检查、验收、维护、拆除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需要不断做好对于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装置(设备)的管理;及好对检查、维护等过程制造之中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的管理;专项整治的管理工作。
1.4、事故救援管理
施工企业及项目部制定好救援预案并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之时可以做到有条不紊,不断提升安全应急能力。同时将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到位,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安全事故应该急救援预案需要依据企业、项目等等具体情况制订。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2.1、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培训缺失
教育和培训时间同样不足,导致管理人员平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如何把安全管理工作同项目的生产、质量及成本管理工作彼此结合而缺乏常识,可以在第一时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对于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则一般是通过项目部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执行,这样就比较缺少较为有效的监督以及指导。所以诸多的项目将成本节约,同时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减少安全培训的时间和强度,使得诸多的施工人员在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就有一定的危险。而这些都给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种下了安全隐患。
2.1.2、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安全度
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人员比较少,并且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建筑施工内部安全管理的投入不够充分,在安全投入上就变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方法。同时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全投入不够,而在安全上投入则变成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的手段,做好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企业安全检查工作则形同虚设,建筑企业如果过分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其在安全工作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形成一个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就没有办法获得高效的运行。建设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作业地点环境更换频繁。当前工程进展以及作业人员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等需要不断发生变化,此些变化则就给施工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施工企业同项目部分离,使得安全措施没有办法获得充分的落实。通常一个施工企业会承担诸多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同项目部之间一般是分离状态。此种分离可以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由项目部承担。然而,因为项目的临时性以及建筑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其在经济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公司的安全措施通常会被漠视。
在建筑施工的现场会存在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建筑施工作为一种作业强度高、能耗较高以及施工作业的现场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同时施工现场的存在诸多的污染比如说噪声、有害气体、热量以及沙尘等等。同时其劳动对象的规模的较大并且高空作业比较多,而此些工人则通常会露天作业,受到天气、温度的影响比较大,而此些则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以及负荷。其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程度通常达不到,也会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逐渐增多。而工程的建设则是需要诸多参加,要求诸多专业技术知识;建筑企业数量比较多,同时在技术、人员、装备、资金等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而这些也会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逐渐提升,管理层次比较多,而管理关系也变得更加的复杂。
2.2、构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的措施
2.2.1、认真搞好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划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划,这是保证施工项目安全的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诸多项目在项目总体策划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通常较为一笔带过,缺少具备针对项目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特点,编制较为详尽的安全管理方案,使得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缺少预见性,工作较为被动。
2.2.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需要逐渐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这样才可以事故的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安全生产之中应该严格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首先应该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对于具体安全生产程序也需要进行落实;其次,需要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再次,需要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第五,应该不断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使用考核的方式,实现奖优罚劣,这样就可以提升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得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不断巩固。
2.2.3、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其生产工艺,使用最新的技术,努力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如此则就可以有效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逐渐提升其施工安全技术水平,并且给安全生产创造条件。第一,应该对“四口”、“五临边”依照颁布标准进行水平以及立体防护的同时,同时设置定型化、工具化的防护栏杆、防护门、防护盖板以及传部位防护罩等防护用具;第二,应该设置统一的标准化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将警示牌、标志牌的作用及时发挥出来,发挥出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第三,应该严格检查锅炉、提升设备、塔吊、压力容器、施工机具等安全设施,逐渐提升设备设置开门自锁停靠装置和防脱落断绳保险装置,坚持预防性电气绝缘检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机械强度试验以及检修制度,那么就可以使得伤亡事故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有所控制。
2.2.4、规范防护用品采购、保管使用制度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这是施工生产过程之中预防事故、保护工人安全、健康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错误使用防护用品或者是使用假冒伪劣防护用品而导致出现的伤亡事故。因此对于伪劣防护用品流入应该做好管理工作,严禁其进入到施工场地。
2.3、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依法进行定期检验。特种设备的单位应该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设备,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之前的1个月,使用单位需要向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各单位还要加强与外协队伍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并对特种设备依法进行定期检验,以便于对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整改和维护。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为了避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反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管理规定的情况的发生,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培训且持有效证件的熟练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此外,必须需要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特种作业人员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工作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主要是三个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传授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来讲授。比如说机械司机安全教育培训梳理规范成以月度安全教育培训为主线,其他例行性教育培训(如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教育等)、突发事件教育培训(如事故分析处理通报教育等)、季节性教育培训(如防风防台学习培训、防暑降温与防雷培训等)和专项性教育培训(如应急常识及其演练培训、回炉防疏培训、安全操作和技术攻关交流与培训等)等为支线,交接班安全生产信息交接以及临时性安全生产短会为补充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3、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3.1、重视起信息化的作用,推动信息化发展
面对时展的趋势,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信息技术化发展必将成为一个既定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既然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就必须抛掉陈旧的思想,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融入社会,全力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绝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依然没有重视对于信息化的发展,这显然是不行的,这样的企业,在未来的科技化的社会竞争中,必将面临着淘汰的危险。作为一个建筑企业,就应该做到管理办公信息化,以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减少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降低建设成本。而且,相对于人类来说,拥有系统化规范化处理技术的计算机,在核算以及统计规划上,拥有着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这些,都将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资本,所以,作为建筑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抛出现今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不完全性的弊端,全力发展信息化技术。
3.2、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改变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现状。企业要重视起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绝不能仅仅使用在施工中的机械自动化中,在企业的管理中,同样要利用起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此外,应用软件同样也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该具备的条件,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业务缺少开发或者购置与之相应的软件,那么比较难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的,也发挥不出硬件资源的作用。所以,为了可以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需要对应用软件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不断做好软件的开发以及更新工作。
3.3、数字管理系统
数字管理系统是与当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不断推广相适应的,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领域已经大面积实现了施工资料和建筑施工管理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无论是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数据的录入,还是教育培训的进行,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文档进行,更可以与网络链接,传递与共享相关资料,而数字管理系统就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产生的数字化文档进行整理和归并,一方面以备查阅,同时也便于形成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数据库。
4、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势头,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当前我国建筑业较为落后的安全管理将会严重影响到建筑业的形象以及竞争力,所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彭本.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齐新波.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基金研究[D].重庆大学,2013.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
引言
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动力。
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和要素
1.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主要是指:以实现人、机以及环境等系统的最佳匹配为目标,围绕煤矿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的各种风险管理。主要的管理途径包括:对煤矿生产等环节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判断、评价以及有效控制等流程管理。其中,所谓的“危险源”具体指的是: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其载体,其同人、机以及环境共同构成了煤矿安全系统。
1.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要素
1.2.1 人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保障煤矿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据调查发现,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所以,作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人即使安全管理的主体,同时还是安全管理的对象。
1.2.2 机的安全。机的本质安全主要包括:机器设备、机具以及相应的安全设施的安全。其中,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具体指:在机械设备的安装上要保证正确无误,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要定时维护保养,确保机器正常使用。同时,还要为机械设备的使用者,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仅如此,机的本质安全还要体现在机的安全可靠性上,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其能够避免一定的安全事故发生。另外,还要确保机器不存在安全隐患,确保机的正常运转。
1.2.3 环境的本质安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确保企业职工的生存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借助各种科学、安全的技术措施,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具体要求包括:煤矿的井下生产环境应该符合国家的安全规程以及标准,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在作业环境中保证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保持作业环境的清洁、有序、通道顺畅以及空气流通。
1.2.4 管理的本质安全。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保障人、机以及环境等因素的本质安全,甚至弥补这几方面存在的安全不足。具体的管理本质安全主要体现在: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保障原则和实施措施,构建全面的管理保障系统。相对来讲,尽管本质安全管理并不能将所有的事故全部避免,但是,其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因管理问题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1.2.5 信息本质安全。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状况,制定出对应的链接、控制以及管理各部门的信息执行协议。信息是前面四个要素的重要沟通渠道,其为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反映出管理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为管理者提供了管理依据。所以,信息本质安全也可以算是管理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
2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大部分煤矿的地质条件复杂,极易引发重大事故,因此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危险性加大以及通风排水难度增大等不容易改变的事实,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面临巨大考验。
2.2 安全管理的技术及设备的相对落后。与西方发达产煤国相比,我国煤矿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另外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以及煤矿企业经济实力的制约,使得我国产煤装备和安全监控设备较为落后。
2.3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不够,生产力水平依旧不高;一部分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煤炭行业的管理弱化,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严重落后等问题。
3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信息化管理中的几点应用
3.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在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一只有力抓手,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地面就可以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准确、全面地了解井下环境、安全情况和生产情况,掌握井下设备运行情况,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早期观察、监测和预报,准确地指挥生产。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仅能对井下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监测,而且煤层瓦斯闭锁功能可自动切断该巷道内所有机电设备的电源,在地面就可以直接用电话迅速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撤离,从而防止了因局部通风地点无计划停风而造成的事故。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利用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多级监控和矿级安全生产的网络化集中监测、管理,为调度人员提供了动态、快速、方便、实用的信息,为生产、经营快速决策提供了数据信息支持。
3.2 煤矿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
通过人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定位井下人员所处的位置,并显示出其活动轨迹。同时井下人员通过随身佩戴的呼叫器在出现险情的时候可以呼叫地面调度中心。当出现险情的时候,地面中心可以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被困人员进行定位,实施营救。
3.3 流程管理系统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该系统通过对工作流程角色定义,工作流程管理,工作流程运行等主要功能,将现实业务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模拟,移植到系统中,从而达到方便、快捷的业务处理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准确、及时、高效的有力保障。
4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预期效果
4.1 可以有效地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预警能力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和减少财产损失。
4.2 准确、快速、灵活的安全管理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了安全管理过程的规范化以及信息的标准化,降低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难度。
4.3 及时跟踪工作效率和结果、明确工作责任,为安全考核提供全面的依据。
4.4 建立起一体化的安全信息平台,大大的提高了安全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5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煤矿安全管理重在“防患于未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到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必将朝着专家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6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许多困难。但我国具有研发实力的公司一定会改变目前的状态,从而促进煤矿企业整体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应,陶云奇.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01).
[2]李海涛.浅析煤矿安全的科学管理[J].中州煤炭,2008(4).
1.1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到位,造成信息失真。当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都比较满足于现状,缺乏企业创新意识,企业领导没有在一定程度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由于各个煤炭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方法不同,再加上企业应用软件的不统一,很容易造成企业会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信息集成程度不高等等,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同时企业内部没有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资金调控制度,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资金投资结算的管理不集中,使企业不能准确地掌握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造成信息在企业各部门的输送的过程中不畅通、容易失真。
1.2缺乏复合型人才
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造成企业网络安全体系不完善。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需要既懂财务,又对软件应用精通的复合人才,而当前煤炭企业的现状是:企业拥有各种类型的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人员,也有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等,但同时具备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企业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财力去请软件公司,与其进行交流来开发适合企业使用的软件,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企业必须要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信息化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信息化的网络安全也很重要。我们企业通常所用网络信息系统很容易被拦截侦听、窃取和攻击,而会计信息化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将会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整体运作。另外,会计信息化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如果内部使用权限划分不明、控制不严,很容易造成企业信息的滥用和流失,给企业的网络安全体系带来不利的影响。
1.3管理模式不健全
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不健全,造成企业的管理理念不能进行变革和更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单单是一个财务管理系统,而是一个比较复杂、多样化的组合系统,而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各部门间的作业流程,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领导方式、内部组织结构、业绩考核和政策标准,还能使财务人员在精通会计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成为企业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它还有效地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企业发展的进程。会计信息化,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步骤加以判断,并对期间的逻辑关系、时间消耗等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研究,以大胆、细腻的创意构思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在企业安全生产的质量、速度、成本上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使煤炭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了新的变革和更新。
2加快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2.1树立会计信息化为煤炭企业发展管理的核心
在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下,煤炭企业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管理方式,树立会计信息化为煤炭企业发展管理的核心,切实抓好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流量控制,以带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并加快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要尽快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的防范风险,还要做到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集成,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完善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企业信息的综合集成,要充分利用与软件开发公司的交流的机会,在其帮助下建立企业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和集成度,实现企业会计信息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的共享,保证会计信息化能在企业各个环节中间顺利流通,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使会计信息化真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作贡献。
2.2培养复合人才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技能,降低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为企业培养复合人才。会计信息化是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兼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技术。然而,大部分会计人员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比较少,仅限于操作了一些简单的文字编辑、表格制作等,对企业网络化财务管理的运用仍需借助于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会计人员不能熟练操作企业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降低了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使企业的网络安全难以保障,还增加了企业的网络安全修复成本,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同时由于会计信息数据安全性的降低,容易造成企业网络安全系统的非法侵入和破坏,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煤炭企业由于缺乏财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使企业购买的标准化的软件得不到有效的使用,造成会计信息化不能得到发挥。此外,企业一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就会经常性地与软件开发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和浪费。煤炭企业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网络运用技能的培训。对会计人员网络运用技能的培训不仅成本低,而且还能让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切磋,在短期内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网络运用技能的培训,能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避免财务系统被非法侵入和破坏,保证企业机密不泄露,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损失。
2.3健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健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现会计信息与业务操作一体化。在目前的经济条件及市场环境影响下,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摈弃传统的煤炭企业管理模式,树立以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以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要以会计信息化管理为切入点,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流向的控制,逐步实现会计信息与业务操作一体化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通过明确内控操作流程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使内控操作变得以常态化、固定化;会计信息化要符合企业岗位职责的要求,支持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以及各项控制事项的执行,全面提升并制定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在建立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系统时,还要将会计信息与业务操作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及时地反映到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使会计信息化切实帮企业做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3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煤炭企业要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要求企业领导和员工上下一心,在整体目标指导下,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持续性的作用和价值,有针对性地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实现数据共享的最终财务经营管理目标。其次,针对当前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处理,使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可靠有效,并以保证数据能够在各部门之间正确识别,减少企业资金管理中的漏洞,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完善。企业要实现会计信息化,不单单靠的是网络技术,而是要以企业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全面实现账务的统一,使会计信息化成为现代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化以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全面转换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等举措,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它使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因此,煤炭企业想要保持行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需求,就要把握好现有的信息化机遇,重新认识和分析会计信息化对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细化,会计信息化作为煤炭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同时,会计信息化是煤炭企业自身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煤炭企业发展管理的核心,决定着煤炭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其核心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4结语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输安全管理;数据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31-01
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于2006年7月正式组建安全运营管理系统项目组,全面负责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实施工作。项目组由企业的安全、机务、运务和企管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并邀请了浙江省交通厅同类项目中标企业浙江方苑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项目的开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项目组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后,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定义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关键技术的设计,系统地整理出了大量的管理需求,编写了10余万字的系统需求说明书,包含100多份业务表单,全面覆盖了客运企业对安全、机务和运务工作的系统化管理。在历时四个多月的系统前期研发设计阶段后,立即进行了系统的流程建模、系统概要设计,并完成系统的原型设计开发工作。最终于2007年6月,完成了详细设计工作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和系统集成测试及实施。
1 共享信息数据,提升客运站场安全管理效能
从客观上分析,单纯的依靠客运站场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即便是检查人员认真负责地对所有进站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安全检查,在客流高峰期也难免存在漏检或疏忽。为此,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依照省运管局提出的25项门检要求,设计了安全运营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分别部署在了客运站场、运行公司和车辆安全检查站。通过区域联网和数据交换,实现了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驾驶员只要在发班前进行指纹验证和刷卡,系统就会在数秒的时间内自动识别其个人信息数据和车辆信息数据是否有效,以此来判断车辆和驾驶员是否处于合格状态。
2 流程清晰,操作简单
系统操作简单,只需简单的刷卡及指纹验证和数据录入,执行方便。系统结构采用典型3―N层B/S和C/S结合方式,利用数据库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实现部门之间和站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IC卡和指纹识别技术及相应的管理软件,规范了站场内车辆、驾驶员、安管人员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对每一道检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弥补管理漏洞,避免工作失误。同时系统通过对车辆和驾驶员档案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培训教育管理、安全事故和保险管理、车辆维修及油耗的检控,实时掌握生产资料状况,提供决策分析统计图表,正确优化生产经济定额指标,从而全面提高了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从2007年8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的系统统计数据发现,共有88578台次车辆回场报班,88497台次车辆进行门检检查,75420人次驾驶员(不含外单位)进行指纹报班,88341台次车辆合格出站,237台次车辆因报班不合格消除隐患后合格出站。以上数据能够反映两个问题,一是系统统计数据精准,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覆盖区域的动态管理信息。二是消除隐患及时,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具体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车辆和驾驶员报班进行的步骤在系统界面上实时不断的被刷新,管理者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随时对报班情况进行查看,很简单的就能了解当天全部的门检信息。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081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关于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有250余部,尤其是199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出台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和行业的规范和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依靠现有规章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只规范了特定施工阶段并未涵盖建筑生产全过程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到位使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无法可依。
1.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高
按照现行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但是由于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忽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监督检查仍然停留在突击性、专项性的事后检查,缺乏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和追踪问责机制。对于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及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中缺乏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2 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法律法规,使建筑业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快出台切合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在其中明确监理方在安全管理中的权力,例如工程开工前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如果施工单位未获批准自行开工的,就暂扣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特殊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如未编制的要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总监理工程师的权责等。
2.2 完善政府安全监管体制
由于建筑行业施工过程和最终产品(大多属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特殊性,如果缺乏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势必陷入混乱状态,故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政府安全监管体制,加强政府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做到“管建结合,相互促进”。
2.3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进建筑业安全生产
2.3.1 运用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施工现场各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建立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监督的远程监控体系,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品的不安全隐患扼杀在第一时间。同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以降低潜在的施工风险。
2.3.2 鼓励建筑安全科技的研发、推广
虽然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在这个科技爆发的时代,建筑行业也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例如可以建立“高校―科研机构―施工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研互动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同时促进科学技术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的转化。
2.3.3 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
新型材料的产生以及在建筑施工领域的运用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提供了契机。例如高性能混凝土、墙体节能保温材料、节能保温绝热材料等既能满足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又能使整体建筑更加安全。
2.4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安全生产设备的购置及其日常维护费用;第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和安保技术的开发推广费用;第三,为施工操作人员配备法定的劳保用品、用具、设施等的费用;最后,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所需的费用以及紧急救援和日常演练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等。
可以说上述四项费用是构成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投入,缺少任何一项都会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但是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增大眼前利益,大量缩减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使企业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保证,同时也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低下。
2.5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针对上述建筑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的现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如建立日常培训制度,并由政府拨款或强制施工单位设立“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基金”,做到专款专用,专门用于施工单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和业务素质及安全意识的提高。
3 结 语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其所掌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高效整合,最终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这就凸显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高难度。因为不安定因素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集聚,然后在某一环节全部爆发,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对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04-02
0引言
近年来,从我国的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有35%是由于机电故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之保障。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煤炭机电设备占总成本开支的40%,而由机电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占35%。因而,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是现阶段所有煤矿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机电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安全是指通过管理把设备、人与环境进行协调运作,对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机电设备安全是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的技术保障与物质基础,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必须标本兼治,是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其次,煤矿机电的安全,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企业改革、发展之基础。煤矿井下排水、供电、通风等大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矿井安全失去保障,可能出现重大煤矿事故。从全国矿难事故原因中发现,由电火花引发的煤尘与瓦斯爆炸占40%,由机电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占8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之关键,是消除隐患的重要途径。
最后,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煤矿生产环境条件恶劣,煤尘、通风、垮落、潮湿等因素都是设备运行的不利因素,严重威胁煤矿的生产安全。同时机电设备的配件种类繁多,生产区域覆盖广泛,对机电设备检查,维修造成很大的困难。由于煤矿生产的动态性与特殊性,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2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科技化发展,大量的新设备与新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同时加大了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由于煤矿企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机电设备的先进性,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安全防护、保护装置。由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设备现场保护装置,引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缺少机电安全防护设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之需要,部分设备缺少电控系统和制动装置。更有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实行超负荷的运转,机电设备超负荷产生过热、老化等现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管理者缺乏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事故出于思想意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对小问题的忽视而造成的大事故屡见不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赔偿,重则封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但是生产的安全管理,也包括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大数多企业都把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做摆设应付检查,失去应有的作用;
3)缺乏完善的管理、检修制度。在调查中发现煤矿企业每年虽然在机电设备上投放大量的资金增加新的设备,但是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检修与维护制度。机电设备做为一种使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检修、维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现阶段的大多企业,为节约成本,从人员配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欠缺,导致整个机电设备系统只用不修,出现线路老化,设备老化,机电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等原因而导致机电安全事故;
4)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除了完善的安全检修制度,还需设置监督管理体系。对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制度执行情况,设备维修情况,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等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国的煤矿监督体系还不健全,监查手段与技术落后,对新设备,新技术知识缺乏了解,监督工作多走于形式,工作中主观意识严重,缺乏客观公正的思想意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如何做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管理素质是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不但有高的文化素养,还有高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才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随着科技化发展脚步的加快,煤矿企业大量引进先进机电设备,需要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保养常识、维修技能等进行全面的培训,进而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才能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维护管理制度。在煤矿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机电安全维护制度》、《机电安全巡检制度》等,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责。严格检查新进设备质量,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针对不同的机电设备制定不同的管理维护计划,对突况要制定应急预案,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把事故率降到
最低;
3)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离不开配套的信息技术管理,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机电设备也要加快信息化发展,通过机电设备安装信息化的保护设置,对机电故障进行及时的报警,能有效排除隐患。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把设备检查、维修等信息及时整理并存档,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为决策提供实践依据;
4)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监督体制的构建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效性,对机电设备的巡检与维护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把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能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 结论
总之,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不变的宗旨,是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劳动者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安全管理贯穿煤矿生产的全过程,排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是每个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企业发展之根本。
参考文献
[1]胡学斌.浅谈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2(10):189-190.
[2]魏涛.矿山生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0(6):80-81.
[3]田应雄.浅析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5):463-464.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强化安全生产各项举措,深入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治理,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推行标准化施工,全面提升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1、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坍塌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生产性火灾事故等。
2、死亡人数低于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
3、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不低于85%。
4、新报监项目创建市级文明工地17个,创建省级文明工地7个。
5、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率达100%。
6、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登记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施工企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实和实施状况的监督检查,要求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求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分期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动态考核,对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
2、继续深化落实监理企业安全生产监理责任。
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明确分管责任人,建立安全监理的各项制度,规范监理工作流程,落实安全责任。施工现场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在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中应明确安全监理的相关内容,安全监理要认真把好四道关:一是要把好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关,尤其对分包企业资质和人员到岗情况实施检查;二是要把好起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关;三是要把好方案审批关;四是要把好现场验收关。
3、继续深入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治理,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继续抓好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包括土方开挖坍塌、脚手架垮塌、模板坍塌)、施工起重机械事故的专项整治。以点带面,监督企业认真执行管理规定和标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生活区必须与作业区分开,杜绝施工楼层作职工宿舍;全面推行起重机械、脚手架等租赁单位行业确认工作。
4、继续推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文明工地创建水平。
以扬尘治理为突破口,树立一批典型示范工程,继续开展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严格文明工地创建推荐评审标准,规范文明工地推荐评审程序,加大创建文明工地动态化、日常化管理力度。重点要提高装饰工程、市政工程和安装工程创建文明工地水平。
5、加大安全监督执法力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一要贯彻执行《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全面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二是要建立健全隐患销项闭合的责任管理制度,对所监督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认真跟踪落实。三是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有不良行为记录、发生过安全事故、中标价特别低的工程重点监督,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到位、施工安全隐患多、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力的工程重点监督,对查出的问题,跟踪检查、落实整改,不留死角和盲区。加强对项目参建各方安全行为和安全责任落实的检查,制止不规范、不安全行为,对违法违规者,依法查处,屡犯重罚。四是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并按省厅要求,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与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LBS定位系统试点工作相结合,与推行在建项目视频监控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是加强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认真贯彻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押证制度。充分利用先进科学仪器加强监督抽查,大力发挥专家作用开展监督综合检查和各类专项检查,并建立工程分类处置制度,发现问题严格按法律法规处理,将整改、暂停施工、约谈、不良行为记录和行政处罚等行政措施融为一体,尤其要大力加强工程安全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公布工程安全问题及整改情况,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惩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
6、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大力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一是提高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市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短信群发系统,提高预警效率。在施工现场推行网络视频远程监控,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提升安全生产科技监管水平。二是推广使用先进施工安全设施,试行塔吊防碰撞、防超载装置的应用。在建筑施工现场推广使用阻燃装配式轻钢结构临时用房、标准铁制配电箱、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等施工安全设施、设备和材料。
7、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
一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大、中型建筑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优势,扩大培训教育面,推动培训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今年班组长安全教育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要组织开展对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知识和能力。三是要全面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根据《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重点抓好一线操作人员理论知识培训考核工作。四是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为抓手,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
关键词: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U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 对安全管理目的性认识片面
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安全管理就是查处违章、隐患及事故,主要是安全部门的事,与己关系不大。 事实上,安全管理真正目的在于保证生产流程中人、机、环境等生产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 这种片面认识实质是没有将安全生产当作一个整体, 进行全面管理。
(2) 对违章、事故认识不高
这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事故难免论,认为在高强度高频率的生产条件下,出点事故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另一种是生产违章论,认为不违章简直无法生产,甚至把违章作为增产、提效的手段。 这两种错误认识,势必造成违章杜绝不了,隐患消除不了,事故避免不了的恶性循环。
(3) 对外包用工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港口生产大都存在用工外包现象,而且队伍日益庞大,但对于外包用工的安全管理重视不足, 出现局部管理不到位、 生产安全管理责任主体转移的漏洞,“谁用工、谁负责”原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继而陷入用工不稳定、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
(4) 对港外生产因素管理认识不深
港口生产涉及外部因素较多, 包括直接参与装卸生产的外部作业人员、车辆、施工修理人员、港区船员及港口协作单位人员等,认为人员复杂难以管理,有的虽也签订了相关安全协议, 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管理不作为,以包代管,甚至放任自流的安全管理漏洞。
2、安全管理上的几大缺陷
(1) 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局部脱节
管生产同时管安全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在实际生产组织中,有效分析、布置、检查增产提效的措施多,而相关安全预控措施少,安全管理还没有转移到生产要素控制这一重点上来, 缺乏有效的同步动态管理。
(2) 缺乏本质的系统全面安全管理意识
港口生产安全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而轻设备设施、生产工艺、操作过程、环境等诸要素的管理; 重内部系统因素控制而轻外部系统因素控制; 重本单位职工控制而轻外包用工管理; 重安全部门职能发挥而轻其他部门的作用;重事故管理而轻隐患排查整治;重操作者违章考核而轻管理者责任追究;重治标而轻治本;重前方而轻后方的“八重八轻”现象。
(3) 管理层履职不到位和作用发挥不充分
各科、队干部及现场调度员、指导员、理货员等组成的安全管理层执行力不强,对责任范围的违章、隐患及事故责任追究较少或考核不严, 对其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监督不力,与决策层、操作层存在一定脱节。
(4) 安全管理基础不够扎实
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三违”行为未根除,重复性事故仍有发生;对青工、特别是外包用工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到位, 安全意识和技能与港口生产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对外部“人、机、环境”系统要素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较复杂、不规范作业环节仍缺乏有效安全监管。
二、提升港口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关键在领导。 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港口安全生产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长期性,排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和误区,摒弃与港口安全生产不相适应的老观念、旧理念,遵循港口安全生产特点与规律, 揭示隐藏在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发展、速度、效益的关系,增强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港口安全生产责任。同时应加强系统安全理论、事故预防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安全理论、实践经验和安全管理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宏观预测安全、微观保证安全的能力,努力成为安全素质一流的决策者、管理者。
2、以人为本,培育本质安全型企业
培育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培养本质安全型的“人、机、环境”,使港口生产各要素处于最佳安全匹配状态,系统管理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一是应加强培育本质安全型员工, 特别应加强外包用工安全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增强安全操作技能,自然而然形成安全习惯。二是应加强培育本质安全型设备,严把设备管、用、养、修关,严格安全评价和验收,积极应用和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港口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减少人工及辅助作业,尽量避免人机(货)直接接触和立体交叉。 三是应加强培育本质安全型环境, 周密研究港口生产作业流程的各个细节、问题的成因和事故多发点,严密安全作业标准、程序、方法;综合治理现场作业环境,把粉尘、噪音、照明、色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降到最低,严格推行定置管理和 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法,营造一个整洁、方便、安全、舒适、高效且符合人生理、心理及操作要求的良好作业环境。
3、同步督导,全面提升现场生产安全保障度
港口生产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 应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实施同步动态管理。一是同步计划, 即预先对生产系统各要素进行危险性分析,查明危险因素,理顺作业环节,制订有效措施,避免计划先天不足。 二是同步布置,即严把事前关,明确各安全管控责任人,认真组织开好工前会、班前会,确保各项安全预控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同步巡检, 即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工间巡回检查、 流动监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四是同步总结评价,即认真总结评价昼夜生产作业计划、布置、检查的执行结果,对行之有效的措施、经验纳入有关规定、制度中,对存在的不足、缺陷及教训应记录在案,跟踪整改,纳入下一生产循环。
4、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科技保安水平
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铠甲, 科技措施在所有安全措施中最为可靠,最为持久,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行装备智能化、作业自动化、管理可视化建设,充分发挥生产调度系统、集装箱操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车辆管理系统、GPS 定位仪等技术手段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以安全监视、监测、 监控为主体的数字化系统来构建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 同时,广泛推广双钩安全带、防坠器、解捆箱技术,提升高处作业安全系数。
5、严格责任追究,促进全员全面履行安全职责
重视外包用工安全,强化外包用工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严格落实“谁用工,谁管理”。 坚决实行“有章必循、有章必依、违章必究、执章必严”铁的纪律,提高安全执行力和规章严肃性。实行安全生产连带责任,违章逐级追究考核。严格执行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严格月度、年度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坚持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促进安全责任制逐级落实。
结束语
港口企业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自身生产服务的实际要求,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实现事故控制和减少损失的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循超. 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 能源与环境,2009,(03) .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更完善的源头治理、更严密的责任体系、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更严格的监管执法、更有力的基础保障,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不能等事故发生再倒查是谁的责任;不能等隐患变成事故再倒查整改隐患;不能等事故救援不力再倒查应急准备;不能等吸取教训再倒查政策机制;不能等事故问责再倒查履职尽责”的五个不能要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完善责任体系。2021年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重点任务
局属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梳理2021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按照“五化”工作法,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时限和预期成果,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可考核,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1.党组(党委)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2.党组(党委)将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党委宣传工作重点,精心制定宣传方案,部署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题宣讲活动,利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平台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松水安全行”、《安全生产法》宣贯等活动3次。4.组织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2次。5.加强安全监管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教育培训,对各级安全监管干部培训覆盖率达60%。(责任部门:局机关党委、局公路管理科、局运输管理科、局安全科、局属各企事业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1.督促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的要求,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行、工程建设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年底前要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2.督促企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评估,并及时修订。3.督促企业按照《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和省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规定,年底前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4.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并建立使用台账。5.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日检查、周调度、月总结和季报告制度,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常态化。6.年底前,督促指导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7.督促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自主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管理体系。8.督促企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举报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9.督促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开展施工过程中要全覆盖、全周期执法检查,重点整治施工“五大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触电)和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检查每半年1次。(责任部门:局公路管理科、局运输管理科、局安全科、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大队、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县公路工程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道路运输安全整治。1.全面排查公路安全隐患。对全县村级以上公路进行全覆盖排查,全面摸清存在安全隐患路段(部位)数量、具体分布情况、隐患严重程度,建立公路安全隐患基础台账(已有台账的,需根据公路等级和车流量、交通事故等情况变化动态更新)。2.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按照全县国省干线公路安全隐患台账,2021年全县要完成重要隐患路段(重要部位、事故易发路段)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整改建设任务。对公路存在风险隐患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长下坡、背阴坡、病危桥隧以及与各类交叉口等隐患路段,要依据技术规范,有针对性地采取警示标志、减速设施等防护设施实施整治。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路段(点)要按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增设隔离设施、防撞护栏、标线(设置车道分界标线、支线接入口全部配套设计让行标线和停止线等)、标志(限速标志数量、设定时速与公路等级相符等)等安防设施,进一步规范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设置,对不符合交通流量要求的公路实施改造等。3.突出农村交通运输安全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加强农村公路管理,确保安全畅通。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建制村100%通客车成果。加强农民春耕秋收集中出行运输保障工作。4.加强对重点营运车辆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确保重点车辆入网率95%以上和上线率90%以上。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大非法营运查处力度,清查道路客运市场“黑企业”“黑站点”“黑车”。加快推进治超信息监管系统建设,切实落实“一超四罚”措施。5.加强其他道路运输、维驾企业监管。一是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要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信息化支撑、全链条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防控体系,实施综合监管整治。二是对维驾企业资质和硬件建设情况定期复核,严肃查处挂靠、无固定运营场地等非法运营行为,每年集中检查不少于2次,其他道路运输、维驾企业检查做到全覆盖。对存在重大隐患的道路运输、维驾企业实施挂牌督办。(责任部门:局运输管理科、局安全科、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大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水上交通安全整治。1.开展漂流(简易皮筏)、产品质量、救生设备配备检查,救生设备技术状况核查和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整治救生设备产品不符合技术要求、救生设备技术状况差等问题。2.加强漂流设备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超乘客定额。(责任部门: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大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消防安全整治。1.全面加强公路运行、公路运输、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疏散及应急救援能力,每年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加强救援装备配备。2.全面实施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消防宣传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责任单位:局公路管理科、局运输管理科、局安全科、局属各企事业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步骤
局安委会按照“细化实施方案、督促落实专项方案、图表化任务清单、督导检查、提示通报约谈”等工作方法,分阶段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局属各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时间节点要求,部署开展本单位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第一阶段:细化实施方案。各行管单位于2月20日前认真研究部署、细化完成本单位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开展集中攻坚。2月至12月,各地、各单位组织全面落实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要既挂帅,又出征;分管领导定期调度掌握三年行动推进情况;专班人员要及时掌握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建立“四个清单”台账,逐项研究制定管控措施,动态更新“四个清单”,于每月30日前汇总上月进展情况并报送到局安委会办公室。
第三阶段:定期调度汇总。局安委会办公室定期调度各单位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包括“四个清单”更新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阶段性工作总结等。
第四阶段:督导检查。局安委会办公室将采取“领导+监管干部+专家”和“四不两直”检查方式,不定时对各单位专项整治部署落实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对敷衍应付、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单位,综合运用提示、通报、约谈等措施进行重点督办,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局属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将三年行动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研究,强化主线意识,强化领导责任,确保专项行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按月上报的“四个清单”以及定期调度的推进情况,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关审定。对工作任务不实不清、推进情况空洞无物、填报清单应付了事的,将进行通报。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检测监控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生产与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促使煤炭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对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最近几年,国家安监局对煤炭生产企业也加大了监测力度,对于一些不合乎标准及要求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了强制整顿或关停,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因此,在煤炭生产中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在同行业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者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保障我国煤炭产业实现生产现代化以及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其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更加的明显。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企业中的推广及应用,可实现对矿井下的采煤作业、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以及洗选煤和装车等作业过程实施远程控制,真正做到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作业,实现了煤炭企业达到“减员增效”和“无人则安”的现代化生产目的。
1信息化在煤炭生产中应用的必要性
众多周知,由于煤炭生产作业多数都是在井下进行,作业条件及环境也是极其复杂,大量的甲烷和瓦斯、粉尘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都弥漫在井下空气中,这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挑战。因此,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煤炭是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传统的煤炭行业生产相对来说,作业人员的数量是非常庞大,极易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安全因素。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煤炭生产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支出,同时还提高了煤炭安全生产的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信息化技术的内涵
作为现代企业,其信息化技术主要运用在实际作业与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等技术的实现,来创新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朝向全面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的功能主要由科学化、程序化、数字化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构成。数字化其含义就是把各环节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传输到数据库,方便今后的使用以及调阅;程序化就是指把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管的流程实现电子化,对企业的每个岗位、员工以及把不同的工作内容串联在一起方便管理,使管理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和高效能;科学化通常是指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数据库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整理,从而得出科学的发展决策以及科学的企业生产发展目标,形成有效的科学辅助指向;电子商务通常是指结合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等系统完善而建立的电子商务系统,主要以促进企业商务活动和贸易活动的开展,以此达到更好地对信息资源、物流信息以及资金的整合与利用。
3信息化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
现代煤矿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技术体系,为保障煤矿的现代化安全生产,运用科学的监控体系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见图1、图2)。
3.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对井下的安全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即对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休息状况以及井下的环境等各项参数进行监控,其主要通过RS485系统进行通讯和数据传输、采用双机设备把监测到的物理量经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传输电缆输出信号到分站进行整理分析并加以处理;在通过分机把已经处理好的控制信号传回分站的控制开关,这样可以实现随时断电和报警的目的。比如对井下风速、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煤仓煤位、风机开停、水仓水位等相关数据的监测,当井下作业面的瓦斯含量超出安全值时,监控设备就会自动发出信号报警或进行语音提示,这时该系统会自动断开瓦斯超标区域的各路电源,这时就发挥了瓦斯电源的闭锁功能。此外,监控设备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时间自动生成监测的报表,为井下的安全生产以及管理工作实时提供可靠的数据外,同时也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安全。
3.2井下电力监测监控系统
在电力监测监控系统方面,主要针对井下的中央变电所、主运皮带变电所以及每个采矿区的高低压开关的电力实施监控。对于井下变电所的开关主要在地面进行集中式控制,主要就合闸、分闸操作,同时还可以对电力故障的复位等功能进行操作,在地面上可以完成远程的整定值修改以及画面的动态设计等操作。通过对电力监测监控系统的实现可以使煤炭企业实时掌握井下电力的运行情况,每个高爆开关都可以连接到对应分站的主监测页面。
3.3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功能的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安全作业情况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及规范性的作用。保障了整个井下作业的安全以及运输的安全。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图片显示、对人员进行的跟踪定位以及考勤的统计等(见图3)。该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体系,其主要的信息技术包含WIN-DOWS系统内的VC++/C#语言、ASP、VWL、XML、ActiveX等;硬件系统主要选用对人员的信息收集、输等处理板、备用电池、隔爆电源、矿用阻燃的通信电缆和电源电缆等。其中,人员的跟踪功能是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功能,通过对系统的设置可以使特定的作业人员实时显示准确位置以及行动轨迹。通过该功能可以实时掌握作业人员的作业动态,以及对作业面的安全情况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障性的作用。图3中所体现的是通过电子数据转化为信号的方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井下巷道分布以及作业情况,可以直接的了解各个设备的工作状况。对井下作业的突况可以通过图像显示,进行及时的救助,降低生命及财产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作业的保障。
3.4矿井巷道顶板压力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对巷道顶板的压力参数进行远程监测,主要分为井上监测和井下监测。井下监测系统主要针对通讯电缆、通讯分站、巷道压力分机等设备,各个压力分机使用专用电缆与通讯分站进行串联,再由分站输出的数据通过电话线传输到井上;而井上监测系统则包括计算机、接收机、打印机、监控软件等,接收机将完成与井下通讯分站的通信以及计算机的数据通信。对于顶板的离线监测报警系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采取人机对话窗口的优势完成顶板在离线状态的在线自动化检测,并对顶板的离层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在地面可以实时掌握巷道动压掘进顶板的离层活动的规律,通过实时数据图形的显示和监测,并以柱状图或列表的形式得以显示。
4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主要以市场经济调节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模式发展,这样就导致了煤炭生产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一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现象,严重的出现了不平衡状态。近年来,国家虽然对一些不规范的煤矿企业或是开采条件达不到标准的煤矿企业进行了大力的整顿以及关停,目前所剩下的这些虽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安全生产,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监控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现在多数煤炭企业对安全生产信息化意识还不够强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投入方面还不够,对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操作标准及规范要求还有待完善,还不能够完全实现管控一体化。现阶段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对该行也还没有建立一个整体的数据传输平台,形成了安全生产技术的匮乏,从而导致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严重脱节等现象,获取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待考量。再者由于我国在传感器硬件技术方面的发展比较缓慢,无法为安全生产的信息化技术提供保障,这就造成了信息化技术建设的阻碍,对安全生产自动化一体进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加快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5.1信息数据共享的建设
安全管理系统通常由控制部分、检测部分以及管理等三部分所构成。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上述部分并未取得高度重视,与这三部分的内容并未紧密联系,致使安全管理系统的效果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无法进行控制,根本无法对各项数据信息的充分利用。基于此,在煤炭企业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数据的共享,是实现上述各项数据功能的重要保障,对提升煤炭的安全生产管理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每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后,可以规避信息数据的重复收集,不仅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同时还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重大参考,为我国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
5.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对于有些煤炭生产企业,虽已加大了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耗费了大量资金投入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中,但没有真正的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导致煤炭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能够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在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管理,使其全面的发挥管理效能。同时,作为管理者,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增强煤炭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促进整个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加强安全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是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推动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必然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宏亮.信息技术在鄂尔多斯地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2]张丽霞,等.信息化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3,11:112-113+116.
[3]朱克.探讨信息化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99+98.
[4]方毅芳.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可视化方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