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时间:2023-08-16 17:2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篇

关键词:高三复习;“问题驱动”式教学;注意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以中学生所学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不同视角、层次的问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释读和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解题的技能(含审题和解题的规范性、技术性等)”。高三是最关键的一年,那么,教师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阵地上,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设计者,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呢?在多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我不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驱动式历史课堂复习。这种课堂教学策略可简称为“问题驱动”式教学,或者“任务驱动”式教学。

一、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优势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要目标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它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具有以下优势: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更贴近新课程的理念和能力要求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生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高三历史课上,把复习的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地领会知识的内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完成一个由学生质疑―教师参与解疑―学生释疑的完整过程。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从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促成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激发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高三复习课如果停留在重复原来新课知识点的讲授,炒冷饭,那么这样的课堂复习必然是无味的,学生无趣。学生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复习课上,我们要讲出新东西来,要讲出高水平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采用这样不同于新课教学的方式,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兴趣,学生在第一感觉中不会排斥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驱动式高三历史复习,教师不再是纯粹的“讲授者”,课堂上不是满堂灌,而是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职能由“教学”转向“导学”。这样学生的主导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也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和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愿学、乐学,那么我们的课堂复习教学具有重大的实效性。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我的问题驱动模式教学要求学生针对《考试说明》的知识点自己提问,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复习教学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动”,即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动眼”就是学生仔细研读《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动手”整理出每个知识点的问题。课堂上“动耳”倾听老师对某些难懂知识点的分析,“动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动眼”“动手”“动耳”“动口”的环节中,充分让学生“动脑”,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运用、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在“五动”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问题驱动式的基本模式与课例实践

驱动性的问题可以来自教师的提问,也可来自学生的发问。我采用的驱动性问题的模式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提问。其学习模式流程为:学生创设提出探究问题学生主动探究掌握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问题师生深化探究结论。

基本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

每节课上课前,把上一年的考试说明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把本单元考试说明里要求的每个知识点抄下来。然后让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结合教材、辅导书、原有新课的笔记,列出提纲,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提出问题。比如,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要求学生笔记上整理出来,并在分封制旁边注明所提出的问题(如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作用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把基础的问题掌握、熟记。在每个学生整理好后,由每组的组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统计,整理出每组针对知识点所提出的问题,课前把整理好的每组的问题交给我。我再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整理出来的问题,有选择地整理知识点问题,同时把问题归类,分为基础性问题和能力性问题。

2.检测落实问题

课堂上,通过幻灯片展示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基础性问题这一部分知识点新课教学已经学习过,教师不再介绍,课堂上直接进行小测,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落实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能力性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3.拓展问题

对于知识点的难点部分,学生如果在提问中没有涉及,这一步骤由老师主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样教师点出教材知识上的重点,拨开学生思想上的迷雾。

4.归纳汇总问题

学生的提问,教师的拓展,形成一个一个的问题,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为此,在一堂课的最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知识形成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完成知识的建构。如,西周的政治制度包括(1)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2)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知识点拓展:(1)分封制与宗法制有何关系?(2)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三、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驱动式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目前问题驱动式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大量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是教师思维的局限,有的教师的设问局限于“知识本位”,在提出问题之后,习惯于用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回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导向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也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针对考纲所要求的知识点,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但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如果引导不当,学生质疑的是无效或低效的问题,课堂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就将是一堂失败的课。因此,作为教学指引者和设计者的我们,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式驱动教学中注意几点:

1.提问的有效性或目的性

问题驱动学习模式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问题设计是重中之重。我们要让学生设计出来的问题应有明确性、针对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要根据当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目标的实际情况确定。引导学生依据课标,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来对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2.提问的层次性或逻辑性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引导学生将学习目标分层次,提的问题之间要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地提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思维能力欠缺,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基础性的问题、显性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突破基础知识,挖掘隐性知识,让知识点得到深化、延伸和拓展,以基础问题为起点,层层递进,使一系列问题形成一种爬坡式的整体感。所谓隐性知识,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中。历届的高考都注重对隐性知识的考查,因而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立足显性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开发、挖掘隐性知识的能力,这是适应高考的需要。

3.提问的创新性或独特性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采用这种问题驱动复习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养成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创新品格。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提出的想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都应给予鼓励,善于捕捉他们的智慧火花,发现他们质疑中的闪光点。当学生发表有创意的见解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并以此为发散点,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智慧的火花,促进能力的发展。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有限,在课堂上,适当地帮助学生学“问”,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大胆质疑、大胆发问,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爆发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我们怎样去看待之类知识点,更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问”中健德、长知、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