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正是由于历史教育中所包含的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社会经验,使得它赢得了人文社会学科的核心课程地位。如今,各国普通把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力图通过历史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的各种形态,理解不同阶段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意义,以及作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人类文化遗产对现今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价值,并由实际生活体验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养成新时代公民的人类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参与能力和自信力。因此,历本文由收集整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到我国公民个体素质的提高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进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指记住或懂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之后能产生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内在的东西,如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现实中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这就决定了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两个目标,一是在历史思维技能方面,使学生们能够评价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解析历史记载、创建合理的历史论点和看法,并以之为基础,在现代生活中做出见多识广的决策,二是历史理解能力方面,使学生了解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包括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科学与技术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哲学、宗教、美学)中的抱负、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以便能在分析当今公民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二、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迸人历史情境,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历史的的灵魂并与历史人物的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和体验历史真实,使自己融入整个人类的潮流中,从而形成与人类整体和谐持续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实现人类理想和精神的传承,实现人本身的健康发展。强调历史学习的批判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对历史客观事实的追求,有助于学生尊重客观公正的思维品格的养成,对历史现象的评析,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形象性、科学性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批”与“判”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观点或结论,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作为整体人类群体和作为个体的个人而畜,不断地反思过去和现实,并能不断追问我们过去或现实的生存方式、状态是否合理,如何改善,这样人
类才能保持一种有活力的求真、真善、求美的精神,从而不断推动人类在反思和剖析自我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
三、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随时表现出来的创新信念和欲望(如好奇心、探究欲)、创新灵感(如新观点或新方法)、创新意志品质(如独立批判精神、严谨科学态度、自知自控能力)、创新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新颖性、发散性、独特性),等等,应及时发现与评价,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以考试形式检查学生学习结果时,应尽量减少记忆性和理解性题目,增加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题目,包括变封闭性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变常规性题目为变式题目,变脱离实际题目为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题目等。教师在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时,应承认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不以统一的标准尺度抹杀和阻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四、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历史老师 课堂教学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所以我国的教育教学部门对相关的教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完善,其中初中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变化就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以及相应老师的教育活动带来一些比较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或者思想。现代的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挑战或者要求,其中对于初中历史老师来说,需要他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及教育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仍然处于喜欢玩耍同时也不喜欢读书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娱乐进行结合,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以及效果。
所以,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利用游戏进行相应的历史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实际的具体例子阐述该项工作,例如: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经常需要记忆相应的历史事件以及该事件所发生的时间以及地点,如果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记忆方法,那么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记忆混乱或者没有条理性。历史老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们都参与进去:教师可以先将历史事件利用一把椅子充当,同时营造相应的历史事件所发生时的具体情景或者气氛,让学生蒙上眼睛进行前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历史老师对其进行引导或者带领,最终让他们接触到上面充当历史事件的椅子,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老师对整个游戏进行解说,某某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撞到了该历史事件,学生在完全了解以及掌握该历史事件之后,历史老师可以让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或者思考,从而开阔同学们的思维,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该历史事件发生之后,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想,假如当时真的是同学们撞上这样的历史事件,那么他们会采用什么样的动作。
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历史老师尽量让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趣味性,与此同时让学生们进行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娱乐的同时,也能够学会相应的历史知识以及掌握所要求的各种历史事件的内容。
一、历史老师对初中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以前的历史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当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只是扮演着被动的接受者形象,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同时大部分学生会感觉历史知识繁琐以及杂乱。所以相应的教育教学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改变以及完善,要求历史老师对初中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比较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以及掌握历史知识学习的正确方法。
历史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有趣的方法去记忆历史知识,与此同时对于各种历史问题让学生们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见,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最终达到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历史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与同学们建立比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与学生们协调好师生关系,那么学生将会对其产生一些好感,这样也会使得学生愿意认真听讲该老师的课程,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表现的比较积极主动。所以历史老师对初中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尽量在平时的接触中与同学们进行沟通或者交流,从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当历史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比较轻松愉悦的进行听讲或者提问,而不会感觉紧张或者烦躁,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历史水平同时提高老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在校园里如果遇到学生给老师打招呼的情景,老师应该给予笑容或者问候,这样能够让学生感觉老师在性格上平易近人,也就会对其产生好感;同时老师在课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尊重或者重视,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主动积极的参加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各种要求以及标准的提出,不仅仅对学生提供了各种帮作用,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一些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初中历史老师一定能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优化学生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殿祥. 新课程标准下的优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J].文理导航(上旬),2012(01):19-29.
[2]李勇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8):22-33.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提高 现状 建议
初中历史教育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是,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而且也不重视,教师教学方式的欠缺等因素使的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初中历史教育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是两个影响初中历史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下面将对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一一的论述。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现在阶段教师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负责讲解,学生仅仅作为简单的被动的接收者。这种老套,枯燥的教学模式是初中历史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现在的竞争日益的激烈,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浅层次的历史教学,并划出一些所谓的重点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违背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初衷,难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利于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再者,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的水平较低,也是教学方式难以得到改变,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的原因。由于大家对初中历史的不重视,就使得学校在选用初中历史教师的时候,往往很随意,有的初中历史教师1人身兼多个学科的教育,对历史的了解仅仅只有皮毛,还有的初中历史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将书上的内容简单的读一边,划一下重点就算完事,完全没有什么历史的专业知识。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原因。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外,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较低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原因。影响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也有一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作为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一些初中历史教师自己本身就不重视对初中历史的教学,仅仅将初中历史教学看作是应付,再加上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本身就是代课教师,对初中历史的讲解仅仅是照书念,这样就使得初中历史课本身所应当具有的含义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展示。这样效率较低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初中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提高。第二,作为学生,对初中历史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学生不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教师和家长老是向学生灌输,学好语数外,其他的科目都不重要这一思想,这样就会使学生认为初中历史课不重要,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教学缺乏新意,再加上学生学习课程较多,负担较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使得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建议
针对上述阻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现提出以下两个建议进行改进。初中历史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首先,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照本念书的教学方式,应当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对学生谈一些课本之外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真正的理解初中历史所包含的内容并且能够进行有效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开展一些趣味小活动,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历教学效率。其次,学校也应当重视初中历史的教育,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够具备专业的知识,不应当仅仅是要求一些代课教师对历史进行讲述。因为只有具有专业历史知识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历史教学进行更深层次讲解,才能够理解初中历史教育的真正含义,才能够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除了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学生也应当提高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应当如何提高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重视对初中历史的教育。这样才能够带动学生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才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够对初中历史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究,这样才能够寻找到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其次,学生也应当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初中历史能够帮助学生建议一个较好的综合素质,会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同样也会对学生在未来获得好的成绩奠定一个基础。学生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还应从行动中体现,要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历史中的奥秘,能够对课上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喜欢学习历史,而不是被动的去接收,去死记,这样就能够提高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将会对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在初中生的学习中与语数外是一样重要,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够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秀娟 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12,(5)
[2]杨荣敦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 ,2012,(10)
【关键词】教师 培训 目标 专业 素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快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教师培训亟待改造与创新。那么,究竟如何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其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培训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培训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模式。比如反思教学、园本教研、经验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育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需要让初中历史与社会师资培训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教师培训模式将进一步创新,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教育手段更加完善,教育内容更加细化,教育实践更加丰富,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良性互动,更能充分调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培训体系
要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健全教师培训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师培训观念,特别是职后教育,认识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其次,加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以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体系有系统考虑和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基地,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机会,以保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初级教师学历培训、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理论培训、高级教师研讨培训制度,加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保障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和显著提高。
三、改革培训内容
一次教师培训难以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培训应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拓宽教师的思路,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刻。设置综合素养类内容,涵盖科技文化精神价值与教育功能、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心理研究、教师教学理念等主题。教学采用专题报告的授课方式,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地方教育部门领导等开展专题讲座,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培训中应当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调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更具前瞻性。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培训中要积极创造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实践的机会,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努力满足教师使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需要,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再次,设置菜单式培训,由受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提出需求,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可扩大选课范围,县级市教师一起选课,根据选课,统一设置课表。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资金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四、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立能够为培训工作指引明确的方向,也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培训目标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满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培训的目标才会变成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内在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设计分类递进的培训目标。如对于新任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爱岗敬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转岗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拓展专业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素质高、教学强、有专长、善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教师专业 发展 策略探究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初中历史教师"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再现他人,与别人进行交往,探索世界,学会继续不断地、自始自终地完善自己",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师的总体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施的主体是初中历史教师,老师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念,提高专业能力,以促进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
一、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系统、扎实的初中历史教学专业知识。
第一,应具备系统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初中历史新课程采取中处历史合编和专题化的课程结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精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课标所涉及的主要专题史、地区史、国别史、断代史和史学理论知识等。
第二,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它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如历史(Ⅲ)中的"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等专题。同时历史教学一方面要从多角度对重要历史问题作微观分析,另一方面又要作综合的、整体的研究,即宏观地由前后(时间)、中西(空间)的往复观照来审视历史。这些都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历史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初中历史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应具备扎实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初中历史新课标倡导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所授初中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有科学的历史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
第四,应具备良好的关于学生的知识,即熟悉所授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初中历史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现在的初中生生活在物质相当丰富和信息传播多样化的现代信息社会,再加上独生子女和家庭独居方式的影响,他们的生长、学习无疑都有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熟悉授课的对象--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要熟悉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已有哪些历史知识;熟悉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和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疑难点、关注点、兴奋点;熟悉他们学习初中历史的习惯和方法;熟悉他们对新课标课本的感受;熟悉他们学习历史的愿望和要求;熟悉他们对你授课的接受程度乃至他们对你本人的接受度等。熟悉了这些,你的教学才会目中有"人",才能真正关注你的学生,关注你的学生的学习,关注你的学生的发展。
二、提升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指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摒弃传统观念中与初中历史新课标不相符的观念,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系。它包括课标意识、课程资源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增强课标意识。增强课标意识就是要确立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增强课标意识,就是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钻研教材是怎样体现课标理念、贯彻课标目标和内容的;增强课标意识就是要将新课标的精神,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去。
(二)转变教师观。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因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应发生以下变化。
1.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初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信息源。
2.由初中历史教学的"权威"转变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3.由强制式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初中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三)转变教学观。新课标要求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也应发生以下的转变。
1.必须从偏面的历史知识传播转变为更关注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
2.必须从偏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特别是初中历史的学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3.必须从单一的讲解、单向的提问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阅读自学,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4.必须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上明确规定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型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在历史教学中,还应挖掘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有效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十分重要。下文就是针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展开讨论。
(一)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涵义
所谓活动课,指的就是主要以课程为支撑,以活动为媒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探究为基本特征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活动课就是“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的学生主体的有关历史课程内容的基本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这就是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根本之所在。
(二)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剖析
1.善用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历史新教科书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通过具体的史实、浅显的史料、真实的图片、丰富的图画、活泼的插问及课后活动与探究等内容.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形象性、生动性,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的探究与活动及每一单元的活动课设计,为历史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历史新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教材在介绍了“淝水之战”后,设计了一个活动与探究题,让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及其对现代战争的借鉴意义。这一教材内容的延伸,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加深认识。又如讲述了“活字印刷术”以后,笔者让学生用橡皮泥等材料仿做活字,使学生从中体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用教材内容的延伸,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2.确定好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
对于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而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确定好历史活动课的主题,这也是上好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措施:(1)在上历史活动课之前,需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以及如何开展该活动。注意在确定这个活动的主题之前,应该要使得活动的主题对学生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能够提起学生对该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充满期待,同时也能为上好历史活动课有一个较为充分地准备;(2)历史活动课的主题还应与历史课的教材相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历史活动课之中。例如在“热爱祖国”的历史活动课时,要将台湾、和新疆等地是祖国领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活动的主题,最好依托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画面生动地为学生展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要积极抓住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初中历史必然具有历史性特征,而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都是与历史有关,因此,初中历史活动课必然具有历史性特征。初中历史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在历史课本上,我们也能看出初中历史是一门多元化、综合性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内容包括:既涉及到天文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到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哲学、文化以及科技,甚至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极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而言,亦是如此。可以说,历史活动课的开展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历史的学习上有极大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说,初中历史活动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教学目标不放松。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初中历史活动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开展一次历史活动课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反思,历史活动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良好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角色――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活动课也是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过程。学生也要思考一下这样的活动课对于自身的影响等。只有这样,历史活动课开展的才会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之彤.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和评价[J].教育导刊.2007,(06).
[2]朱红.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0,(15).
【关键词】创新教育 历史教学 创新精神
当前,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被研究出来。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我在上初中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探索了一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现拿出来和同行探讨。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并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1.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
2.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
3.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情感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9-01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应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念,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构建一种逐层递增的情感心理结构的课堂教学体系,实施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提升。可以看到,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主要就在于塑造精神、健全品格以及树立信仰。历史教学应当贴近现实生活,面向广阔的社会,以便于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但是,在历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情感教育却并未切实的得到应有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舞台上对"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沿袭,这便使得历史教学变得十分乏味、枯燥,学生的情感体验严重缺乏,在学习中无法切身的感受到历史的智慧,甚至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开始逐渐的厌倦了历史的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响应课改的号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并加强情感渗透,采取有针对性的渗透策略,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1.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近些年以来,随着学生个性的日益凸显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被广大学生所认可与接受,所以,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就必须切实的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充分的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相当必要。
1.1情感渗透有助于学习的驱动。学生的学习作为行为的一种,同样也是由内部动机所产生和激发的,该动机也就是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和源动力,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可以说明学生想要学什么,可以证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而将适当的学习行为加以激发,促使该行为指向相应的目标,并且为该目标的达成而持续的维持学习行为。由于学习动机所发挥的作用,学生便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因此,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热情,教师如何将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和极大热情激发出来,进而促使学生主动自觉的置身于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如何有效的维持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的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予以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1.2情感渗透有助于情感的完善。情感教育可以推动思维的养成,可以健全人格,而思维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完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尤其要渗透情感。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均有着相当快速的发展,较之前相比,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这便使得许多学生无法理解近代历史和古代历史,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奋斗目标与时代精神,因而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记忆教材中内容,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是毫无意义的。与此同时,新时代的学生有着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渠道,有能力采用先进技术亦或是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得到知识,然而,静态的知识如果缺乏情感的有机融合,就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产生阻碍,要想情感的目标实现,学习生活就必须融合情感。
2.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有效策略
2.1加强情感体验,推进情感教学。体验指的是通过亲身实践或者亲身经历来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历史情感体验则是教师跨越空间与时间,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设身处地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式的历史情感体验,以此不断的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的理解。大量的时间充分的表明,采取强化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情感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从形式上来划分,历史情感体验主要包括间接体验与直接体验。首先,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使学生对情感加以直接体验。正是因为初中生有着相当强烈的表演欲望,借助于学生的表演,来对当时的历史场景加以再现,使学生感受当时情境下的具体情感,通过角色扮演的途径,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学习及掌握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
2.2寓教育于练习,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还应当关注技能与知识,关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而对于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既要借助于相应的情感教育和课堂教学,又要在认识、接受和学习的前提下予以提高、巩固。所以,命制与探究基于情感态度的试题,不仅是历史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渠道,还是新课程改革得以推进的迫切需求。制定情感型试题,并非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有着较强复杂性的一个命题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每一个环节紧扣情感教育。
2.3培养审美情感,深化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来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加以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还是教学内容得以深化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历史教师都知道,许多高中生均普遍的不喜欢近代史,而较为青睐于古代史的学习。谈及中国近代史,学生首先就会感到知识点繁琐,条约过多,难以记忆,最重要的是学生认为中国近代史是记录中国人民灾难和屈辱的一部历史。正是由于屈辱,学生才不愿意深入的加以学习。实际上,中国近代史中也有着许多美好的典范,其不单单是屈辱史,更是探索史、抗争史,期间有着大量可歌可泣的事物和人物涌现。过去的历史讲授法仅仅重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这样的讲述则会使学生感到过于笼统,信服感缺乏,而教师如果能够对情境创设出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当时的时代场景中,并对其中的深刻内涵予以挖掘,那么便可以提升悲剧至民族情感的美学层面上,这便是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并且也是化悲为美的历史教学艺术。
总之,情感渗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立足于历史教学现状,积极的开辟出多样化的情感渗透途径,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素养与学习水平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位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生;教学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3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16
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可以优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及时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初中历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涵盖内容较广,不仅包括国内国外历史,还涉及近代史以及古代史的知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初中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并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但是,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历史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学科设置不科学等。因此,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都必须秉承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不断探究和创新,增强师生互动,让初中生真正喜欢上历史课。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初中生不重视历史课的现象,即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认为历史课并不重要,而且也没有什么可学的,只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背一背就可以了。甚至还有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无法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而且,有一些学生家长也对历史学科漠不关心,通常以主科成绩作为评价孩子进步与否的标准。其实,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没有感受到学习历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悟,所以才会在心中形成不重视,不关注,不主动的想法。
(二)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给初中生的自主空间较少
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与历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历史教师观念守旧,教学缺乏创新,沿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不注重初中生的个人感受和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得不到发展,思维得不到发散,自然而然就对历史不感兴趣了。还有些历史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忽视对学生历史素养和应用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历史教师把初中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也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历史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记忆代替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真正遇到问题时便无从下手。
(三)历史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设置存在不科学因素
很多初中的学科设置不合理,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素。比如,给历史课安排的课时量较少,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历史课的重视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还有一些初中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把主要师资投入到放到了主科上,导致历史教学困难重重。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或者历史专业毕业,还有的学校历史教师是由其他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授课时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教学方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历史课被占用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临近期末的时候,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会占用历史课带领学生复习或者给学生做模拟考试。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启迪初中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比如当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在座位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时我不会直接批评他,而是会耐心地给他分析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给他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哲理,并还会在课下找他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在教学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初中生切实体会到历史学科的价值。
(二)巧妙设计历史教学策略,为初中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一堂高效率的初中历史课应该是历史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形成的,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前沿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的大跨越。比如讲冀教版《的胜利》时,我让学生先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参加过抗日的老八路,或者听没听过一些老八路的故事。学生这时非常踊跃,课堂一下就活跃了起来。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初中生播放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八路军的坚定信念和抗日胜利的意义等,之后再进行教材讲解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探究意识。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以“纪念”为题的演讲活动,给初中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三)不断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各学科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历史课堂教学需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有效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将初中政治引入历史课堂。政治是现实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政治。比如在讲冀教版《》时,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去分析的真正作用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等。这样,初中生就会逐渐学会用政治知识去解释历史事件,从而认识到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在新时期需要勇于面对挑战,让初中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初中历史课堂焕发活力。此外,历史教师必须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将最全面、最权威的历史知识教授给初中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现状 对策
加强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对我国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对历史、政治、音乐等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当前仍然有一些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历史课程的关注度不高,有的教师认为历史课程并不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课程,因此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领导者以及师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很多院校的领导者以及师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历史课程教学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辅助部分,但历史课程蕴含的人文内涵比较丰富,加强历史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管理者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历史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历史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
当前很多学校院校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太多创新的东西加入到学校历史教学过程中,而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程度不够,除了一些少数的新的课程项目,其余的内容都是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当前很多学校院校的历史课程结构都是按照传统的教育纲要进行编排的,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对历史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多,没有对历史学科的内在性质进行深入的挖掘,也没有建立起来系统化的历史学科体系,忽视了对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的培养。
(三)历史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
教育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学校院校进行历史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死记硬背,或者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浅显的讲解,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到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加强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
加强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加强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初中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历史教学教师团队,确保历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尚的个人素质,要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养,给他们制定详细系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重点培养出初中的历史学术带头人。初中历史教师还要注重改善自身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方法,端正自身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态度,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历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使历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的历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实施高效的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想观念,激发大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历史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多开展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纪念馆,对过往的历史事件进行回忆,比如在九一八这一天可以对九一八事件进行回顾,组织学生对历史博物馆进行游览和参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比如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的力度,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各种历史问题的理解,从而将历史的经验运用到现代社会中,促进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另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传统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在进行考核时,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成绩,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把能力测试与日常考核进行有机结合,对考核的形式进行改革,并且加强对日常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以分数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历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在现阶段对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 朱秋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2)
[2] 欧雪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8)
[3] 代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研究[J].教师,2012(06)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人格教育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01-01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在革新。对自然的关注,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如何在教育中渗透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已经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毕竟这是一项极富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呢?笔者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经验,经过实践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系列的看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几点参考。
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培养环保意识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给予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人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是同步的,和谐和统一的。人不能够破坏自然,不能够污染环境。同时,也可以积极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一切美丽的自然对我们的视觉是一种美的愉悦,对生活也是一种渲染。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切历史的自然和一切自然的历史,都折射出环保的精髓 。比如国画中山水画,以及花鸟画,无不取自于自然。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保护。达到激发爱环境观念,达到激发爱祖国的情怀。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课堂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2.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历史课堂上,随着历史教学的推进,会遇到一些有关于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就是有机地将环保问题跟历史知识链接起来。进而达到渗透环保观念的目的。例如,在讲述到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的时候,就可以渗透环保意识,毕竟这些历史人物,有过一些主张。他们曾经鼓励着对人口多的过度看重,也因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认为人口多,力量大。然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口的过度膨胀造成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紧张和恶化。一些系列的环境问题出来了。比如资源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环保观念得以增强,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革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方式上积极给予革新。其中在教学里,整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有着强大的呈现功能。即有着强大的视频、动画、文字、音频功能。在教学中,如果有机地整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将一些不能够细腻表达的环境现象,运用多媒体惊心动魄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在思想里形成震撼和产生热爱环境的共鸣,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比如在讲述到蔡伦的时候,既可以有机地关联到废水污染问题,也可以关联到树木砍伐导致的灾害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将极其尖锐的现实境况呈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自我形成一种环保的意识。
2.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将现实与历史有机地对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现实中,所爆发的环境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就这些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与历史教学进行有机地对接,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出路,以达到让学生树立环境观念之目的。比如,近年日本的核泄露事件爆发后,对世界造成的轰动极其强烈。尤其是进行现代科技技术革命教学的时候,充分让学生明白,科技是人类的进步,同时所有的科技文明,都有着负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对环境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明白科技的双刃性,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故而,我们在利用科技,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处理好科技同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相关联系。
2.4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掘历史中有关环境中的材料
尽管历史教材内容及其丰富,但是历史教材不是由环保脉络来贯穿起来的,这就有必要让我们的教师,积极地对历史教材进行发掘,发现历史教材中的若隐若现的一些环保脉络,给予一定高度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剖析。比如,古人的钻木取火、洞穴居住、陶器制作等,这些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劳动,以及到后来的黄河改道、以及的自然大破坏等等,这些人类进步的足迹和破坏自然的进度,它们在某些程度上说,几乎成为了正比例。我们在积极地对历史中的材料进行发掘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些历史材料中,不断地强化环保意识,形成健全的环保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和环境观念的培养。首先有必要加强对环保意识意义的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课堂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革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充分将现实与历史有机地对接,积极地发掘历史中有关于环境中的材料,都是良好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培养初中学生环保意识之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爱珍.环境保护意识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
(上旬),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