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生产管理范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构建的这个安全事故统计体系不仅要具有全面性还要兼顾实用性。体系中统计指标的设置应在服从统计分析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事物的全貌,在考虑到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与各种产出之间的关系时,也应考虑到员工因素、技术因素、知识因素、效能因素以及科技研发因素,并且要使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应对每个危险源、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依据这些大量的统计资料,再借助于数理统计手段,对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构建安全事故统计体系一定要建立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没有成功的事故调查就没有正确的统计。调查要反映有关事故发生的全部详细信息,统计则抽取那些能反映事故情况和原因的最主要的参数,这两方面是整个统计体系的根本。
以一个中型工矿商贸企业为例,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一个安全事故统计体系,首先,我们要明确统计分析的目的,据此设立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可分为两类: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其中,绝对指标以总量为表现形式(如:事故起数、伤亡人数、损失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等);相对指标是在规定的一个范畴内由两个相互联系的数量进行对比计算并以相对数为表现形式(如:在人员范畴内有千人伤亡率,在劳动量范畴内有百万工时伤害率,在产值范畴内有亿元GDP死亡率,其他范畴内有万公里死亡率、重大事故万时率等等)。其次,是要在现场收集那些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数据或通过其他合理的方式收集与统计指标相关的资料、数据,这个工作阶段的重点就是要保证所收集的数据要真实可靠无虚假。
再次,是对收集来的大量零星的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初步整理,按拟定的统计指标类型或研究的对象,将它们划分成性质相同的组,如:按生产人员类别分组、按事故原因分组、按事故类别分组、按劳动量类别分组等等,然后再按组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将各组得出的分析值再进行条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综合分析,从各种变化中找出安全事故易发生的规律。这个综合分析就是整个安全生产管理统计体系的工作结果,在整个安全事故统计体系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描述统计是用来说明研究观察的实际状况与特征,最常用的统计技术有频数分布(也叫加权法用来描述某一位置集中的趋势)、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包括离散趋势和方差、标准差)等。推理统计则是对统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后,在已知现有基础上推导或判断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情况与数量的关系,常用的统计技术有参数估计(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特征,包括点值估计和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在这个安全事故统计体系中适用的统计图有:趋势图(即折线图,直观地展示安全事故的发生趋势),柱状图(主要用于分析对比不同分类指标下的安全事故),饼图(即比例图,可以形象地反映不同分类指标下的安全事故所占的百分比),排列图(也称主次图,是直方图与折线图的结合,可以用来寻找安全事故中关键的少数或主/次因素),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借鉴了质量管理中的不良率控制图并把这种方法引入到安全事故的测定中,可以及时察觉安全事故发生前的异兆,有助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构建一个合理的安全事故统计体系能够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科学可行的安全对策及措施建议,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安全生产事故体系也有助于进一步地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既符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适应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在人们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这个安全事故统计体系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相应的管理理论、方法、模式及标准、规范也更加成熟。
作者:舒懿倩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五月末六月初,东北三省连续发生的几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再一次为人们敲响了忽视安全生产的警钟。通过多年与生产企业的直接接触得出的结论是,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突显。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事。做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者,若要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里,必须有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做基石。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开展。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
安全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属于安全意识形态的范畴。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在实践中,有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加之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甚至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不良现象,致使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超前意识。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是长远意识。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全局意识。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国家、企业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要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四是创新意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就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健康地发展。
五是人本意识。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是效率意识。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避免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削减安全成本的短期行为,预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安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经营文化、竞争文化、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会干扰环境和资源对组织的影响作用。因此,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人、尊重人,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职工投身于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之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
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率,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分工与职责,实行分区分段定点包干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三是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业绩考评、晋职(级)挂钩,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四是强化预防安全管理功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特别是要杜绝由于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
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防范检查制度》、《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值班后勤制度》等,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
另一方面是文化“软管理”。我们知道,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员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实施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机制;财产安全
前言
电力安全身产管理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责任,对于国家而言事关重大。它决定着人民的财产安全,也决定着人民的切身利益。任何小事故、小问题的出现,都将引发一连串反应,应对危机,不如化解危机,化解危机,不如彻底铲除危机,如何建立安全的保障制度将决定未来的电力安全,也将决定着各行各业和谐发展的空间问题,因为只有安全的环境才能创造价值。
1问题所在
(1)落实问题。近些年来相关问题的出现导致很多企业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确实下了功夫,但依旧有些企业并未完全落实下去,有些企业疏于职守,谎报瞒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未落实到问题的实处,未能做到心中有数,未能将安全问题完全做好,导致了一些事情的发生,给国家、人民、职工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相关负责人在表面上应付了事,导致相关问题层出不穷,未能做到未雨绸缪,未能做到居安思危,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人命大如天,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2)安全工器管理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古语。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而言,安全工器至关重要,很多企业单位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并未达标,一直存在着隐患问题。其中一些供电所的相关设施、登高作业的安全器具质量并不合格,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小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会引发很多巨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问题就是在无形中产生的,所以要定期对其进行相关检查、检测,定期修理排查,确保安全工器的万无一失。(3)违章行为。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修理人员一时疏忽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这些灾难本该被杜绝的,究其根本,就是某些修理人员违章操作,未执行《安规》条例,致使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企业某配电修理人员,因为时间上的问题,未填写修理票就进行修理工作,导致触电死亡;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情况下,就进行工作,造成触电死亡;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其停电、验电,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触电死亡事故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违章所致,值得深思反省。
2应对之策
(1)落实到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指标,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只能说明是某些企业单位落实出了问题。他们的疏于防范就造成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大问题,也是必须严查严办的问题,应该建立一套制度,例如:领导负责制。一旦出了问题,相关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受到惩罚,久而而之,一些隐患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所谓问题就是疏忽所致,所谓疏忽就是不用心所致,那么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念,让负责人着实的负起责任来。事虽小,不做不成,患不清,久而成灾,落实问题是一个必须严查的问题,只有将相关事情落实到实处,才能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这才是重中之重。(2)工器管理。许多事故的发生是源于工器出了问题,工器的问题实则还是人的问题,建立一套保障,定期对工器进行维修、检测,甚至是更换,让工器完全处在高质量的范畴之内,要知道人命大如天,不能在工器上出现任何的闪失。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范围极其广泛,一个事故的出现往往会引发多重问题,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其让相关事故带来巨大的损失,不如让相关事故降低到最低,加大对工器的管理,甚至是高投入。一方面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对群众的负责,因为一个问题往往会牵动许多问题,而许多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群众的生活,所以高投入必然带来高保障,在电力安全问题上的投入往往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对于工器的管理、维修、投入要提升到一个高度,确保器在手,事可解。(3)应对违章。违章问题说白了就是重视问题,如果相关维修人员能够按照《安规》来进行操作,那么相关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甚至不会发生,比如触电死亡事故的发生,究其根本就是维修前没有做好断电工作,因而产生了事故。那么在法律的范畴中应该建立相关条例,对此进行规范管理、说明,让相关维修人员先从意识上觉醒,不要被行业经验所蒙蔽,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疏忽所致,但事故如同后悔一样是无法挽回的。生命是可贵的,人生是难得的,花三分钟时间多多检查,不要急于那一秒,也不要小看那一秒。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有时候,一个疏忽就是一场灾难。事故发生时,眼泪是无用的,要知道职工的安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尊敬。
3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大国,任何一件小事乘以十四个亿都将成为一件大事,任何一个小事故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关乎到亿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不可忽视,不能忽视的问题。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这个和平发展时期是很难得的时期,决不能在电力生产管理方面出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大力整顿,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员工的切身负责,这个历史重任并不简单,因为电网覆盖着整个中国,它决定着千家万户的安全,同时决定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能将其发扬光大,让其被落实到实处,将危患意识提高,将危患降低到最低,给人民群众一个和谐的空间,安定的空间,让人民群众能在安定的环境中创造价值,迎接幸福。
参考文献:
[1]李志民.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29-30.
[2]孙爱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09(20):72+68.
关键词:安全;生产因素;关系;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也在日臻完善,总体而言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当前已保持稳定并有所好转,但在项目层面,不少依旧存在工伤事故多发的现象,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认识问题本质并提出对应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生产与其他主要因素的关系
根据项目经理部的运营特点可知,与安全生产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有3点:一是经济效益,一是施工进度,一是质量控制。
1.1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当前不少项目人员依旧存在思想误区,无法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其一表现为视经济效益就是一切,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上的片面性通常造成安全资源投入不足和生产组织中主观臆断,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最终项目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双关失守。其二表现为将安全生产完全放在经济效益的对立面,认为只要经济效益能提升,出现安全事故是正常现象,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偏差,与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理念背道而驰,注定导致严重后果。事实上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首先就是要辩证统一地看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是相对统一的整体,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和驱动。此外由于安全生产正反面对应的经济效益表现形式不同,不安全生产造成的经济负效应普遍被认同,而安全生产作为项目运营中的经济正效益却通常被忽视,安全生产可以有效减低风险成本,但不像不安全生产造成的经济负效益具备显著性、即时性特点,它的经济正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需要长效机制的,因此应把安全生产视为经济效益的一部分。最后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在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导向和确保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下,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造就双赢局面。
1.2安全生产与施工进度的关系
安全生产不是工期进度的牺牲品,更不是项目职工为求个人冒进或利益的垫脚石,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的不安全生产只会得不偿失。纵使侥幸未出现安全事故,在不满足安全条件的生产环境,作业人员又如何能够放心、专心、高效地进行工作,施工进度又从何谈起。辩证来看,安全生产就是对施工进度的促进,施工进度与安全生产相互依存,双方对立面相对较弱,不存在无法有机统一的矛盾,只有将眼光放得长远,舍弃一时的施工进度或便利,争取全局的进度胜利,保障良好的安全条件,严格遵循劳动安全纪律,施工进度计划才能真正有效保障,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1.3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几乎不存在对立面,却具有高度的同一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来源于质量缺陷,安全生产措施不足也会导致质量控制不佳,因此理解上不应认为安全第一和质量第一是矛盾的2个方面,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
2项目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2.1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仍需完善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广义而论,横向一般涵盖生产安全、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三个方面内容,纵向一般包括安全制度、安全组织、安全文化、安全目标与责任、安全教育、安全监督保障、风险控制、应急管理、运行评价9个方面内容,但通过对部分项目的实际访谈中发现,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往往未得到项目管理人员重视,甚至有些项目根本未编制相应管理体系文件,由此可见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对而言仍然不够全面,纵使按照狭义的安全生产而言,从纵向上来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按照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和修订、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素质难以达到项目安全管理需要、安全文化氛围淡薄、安全目标不一致或是安全责任制停留在纸张层面、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安全投入不足和监管不力、风险控制不到位、应急响应能力差、对安全体系运行情况没有任何分析评价等现实情况依旧是不少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保持与时俱进。
2.2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未形成长效机制
在当前多数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普遍呈现出以下5个问题:一是工作范围存在片面性,即上级单位就某安全方面要求开展工作,则仅局限于该安全方面进行落实,对其他发现的问题不管不顾,毫无安全生产全局意识;二是工作时效存在间歇性,即安全管理工作“紧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视其为临时突击任务和权宜之计;三是工作模式存在随意性,即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原先的制度或要求突然受到领导层或是其他因素的干扰破坏,致使安全制度威信力下降或失效;四是工作驱动失当,即在安全管理的奖惩措施中过于偏向单面的经济处罚,未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从根本上纠正接受管理的相关主体的长期观念,外在压力亦无法转化为内在动力,或是在安全考核评比过程中有失公允,致使接受管理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五是工作方式僵化,即在复杂多变的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懂得根据现实情况及管理对象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管理方式或整改措施的变通调整,造成双方关系紧张,与初衷相悖,以上都是造成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的原因。
2.3项目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差
不少项目在编制应急预案后就将其束之高阁,既未对应急预案进行也未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应急物资的配备不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项目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项目应急程序无法及时响应,应急救援处于混乱状态,不但不能有效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及减少项目生命和财产损失,反而容易贻误控制时机;又或是应急演练质量不高,达不到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提高防范等目的,演练后又不进行评审、总结和改进,致使应急演练的实际意义极其有限。
2.4项目安全教育效果未落实到基层
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也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主要实现手段之一,虽然绝大多数项目均会在不同程度和频率上地开展该项工作,但未真正落实到一线作业人员层面的弊病一直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项目安全管理层面对班组级安全教育疏忽监管;另一方面是协作队伍层面错误地认为安全教育耽误影响生产,不认真执行项目要求;还有一方面是一线作业工人嫌麻烦有抵触心理,不愿积极主动配合安全教育工作,然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90%以上的工伤事故发生在生产作业现场,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职工违章作业和思想麻痹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基层,安全教育实际效果堪忧。综上所述,安全教育未落实到基层的本质原因还是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协作队伍负责人对做好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使一线作业人员对待此项工作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2.5分包协作队伍的安全素质普遍偏低
不少项目的分包协作队伍仍然处于“重生产、轻安全”的意识形态下,作业人员往往凭借以往经验进行生产操作,其中就包括一些不安全行为习惯,尽管在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对协作队伍监管过程中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协作队伍的安全素质普遍偏低,是造成各项安全问题的无法根除的本质原因,据统计,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不良习惯导致的安全事故又占其中的极大比例,因此只有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人的安全素质培养和提升上,才算真正扼住了项目安全风险的喉咙。
3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环节的主要对策
3.1推进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标准化
为逐渐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标准化首先就要从综合安全的角度上看待、考虑和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涵盖生产安全、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多个方面内容,然后再逐项严格按照体系的规范流程进一步细化具体步骤和措施,并通过运行检验后反馈信息,分析和总结后对先前体系进行完善,基本方法符合PDCA循环。
3.2推行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法制化
要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推行项目法制化,法制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深对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上级单位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学习理解,并将相关要求在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中体现,另一方面即是强调管理制度的刚性,执行过程中避免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在全项目范围内实施“法制”,摒弃“人治”弊端,为使项目全体人员认识到安全工作要求明确,还必须做好制度宣贯和普法教育工作,但必须注意避免工作方式演变成单调的说教。
3.3推动项目应急队伍训练的精简化和应急演练的切实化
项目经理部肩负多项重任一般很难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全员进行日常训练,将应急队伍全员日常训练精简为指挥者及职能小组关键人员(必须包括现场管理人员和协作队伍负责人)的轮训则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在实际安全事故中,IV级(一般)突发事件相对出现可能性较大,应急救援仅仅少数人员即可完成,而在IV级以上(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中,多数救援人员承担的只是指令服从任务,救援效果的关键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者和职能小组等指令人员能力高低。此外,为提高项目事故应急响应能力还必须实现应急演练的切实化,切实化就是要求应急演练尽可能地模拟事故现场,从而确保当突发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人员能够通过迅速回忆起应急演练经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达到应急演练的目的。
3.4促进项目安全教育的基层化、多元化、可视化、受众化
项目安全教育的基层化就是要将教育工作重心放在一线作业人员上,构建由协作队伍带班人员负责执行、专(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的班组级安全教育常态化机制;多元化就是要使安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或创新的形式开展,避免模式单一及受教育人员思想感官上的重复性疲劳;可视化就是将教育内容以音像系统或现场模拟的方法生动地展示给受教育者,确保其易于理解并留下较深的印象;受众化就是针对处于同一环境(最小可实施单元)中受教育者的共同特点和普遍心理进行分析,探索出并应用适合该类受教育者的安全教育方式,使其易于接受,只有抓住项目安全教育的主要矛盾,并从本质上消除影响安全教育质量的不利因素,才算是真正实现了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上的“预防为主”。
3.5促成项目分包协作队伍安全素质的提升
促成项目分包协作队伍安全素质的提升实际上反映在个体层面就是促进协作队伍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应扮演好引领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人的安全素质可分为2个层次,其一是基本素质,即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总和,其二是深层素质,即安全观念、安全态度、道德、情感、认知、意志等多方因素的总和,在基本素质的提升上依靠适当的安全教育、管理等手段是可以得到良好效果,然而在深层素质的提升上则需要构建项目的安全文化,一方面通过长期约束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使之形成习惯,促成其在安全方面的生产文化,另一方面则是以各项安全活动、日常沟通交流为载体,将国家、企业、项目的安全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促成其安全方面的精神文化。
4结语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因素;管理对策
Abstract: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need municipal management personnel due diligence, and put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 the worker's life safety in the first place, dealing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safety, the benefit relationship, and in accordance with law,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municipal utility engineering safety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utilities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Utilities; Security; Factor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 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厂站、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加大。在当前建设系统安全形势严峻, 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 尤其是重大死亡事故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 市政建设工程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
一、影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的因素
1、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差
市政公用工程最初的建设项目多以道路为主, 所涉及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种类相对较少, 长期以来在施工现场形成了重质量、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企业各级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安全标准存在不熟悉、不了解的现象, 甚至安全员对各类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这直接导致现场安全管理不够深入, 安全检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使得安全事故隐患不能立即消除或制止, 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差也是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工企业为获得承包工程, 恶性竞争, 低价中标后又分包或层层转包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企业不稳定, 经常使用临时性员工, 使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持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得不到落实。
2、对安全教育缺乏重视, 落实不足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安全教育落实不足。包括现行法律法规、企业安生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班前安全技术交底等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台帐教育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但具体落实还远远不够。对安全生产存在着“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的现象。
3、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考核落实不到位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存在漏签、代签现象, 没有做到明确企业、项目部、班组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没有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特别是对专业分包方的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监管。实施过程中亦缺乏必要的考核落实, 直接导致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不健全与安全生产制度的不完善。
4、施工企业对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投入不够
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不设立专职安全员。存在着重质量轻安全, 重效益轻管理, 重事故后的分析处理, 轻安全生产隐患管理的现象。对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投入不够, 导致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
5、文明施工水平低。
目前, 施工现场敞开式施工, 场内脏、乱、差, 施工便道坑洼不平影响通行以及造成的扬尘污染, 污水横流已经成为了市民对市政公用工地产生投诉的主要原因。同时, 一些工地内工棚简陋、住宿条件恶劣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一定损害。而在这方面, 施工企业更多的是推卸责任, 不从根本上找原因, 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长期以来,形成了文明施工缺乏手段、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另外, 通讯、电力、绿化等配套施工对道路建设文明施工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由于一贯“我行我素”, 通讯、电力、绿化施工队伍的文明施工水平可想而知。“彩条布、脚手片”比比皆是,建筑材料乱堆乱放随处可见。目前, 我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监管职责中并未包括对上述配套项目的管理, 同样, 这些配套项目也从未纳入报监管理和行政考核的范畴, 对其安全监管成了一大难题。
二、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的管理对策
1、建立安全管理部门
一个企业的不能盲目的抓生产,抓业绩而轻视安全问题,企业应该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各种安全规范落实到位,在公用工程的启动、建造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条件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发挥安全管理部门的功能,对各种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总结、归类,找出规律,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对于申请公用工程的建造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不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于不合格企业擅自进行施工作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要按照相关条例依法予以惩罚。对于合格企业也要进行跟踪调查,对施工过程的安全条件进行调查,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要认真调查,根据严重后果依照安全条例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企业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要有效的整顿各项设施,并经过安全审查部门的严格审核,安全条件达标才能再次申请生产许可证。
3、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
要成为一个安全生产合格的企业,企业负责人需调动广大员工的力量,每位员工具备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条例进行施工,每一个工程项目的都将安全顺利的完成。所以企业负责人要组织相关培训人员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化知识低的一些人员,危险系数高的一线操作人员,要花费充足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纵技能,对于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给予入职考虑,按照安全生产条例不得私自招聘不经过任何安全生产培训的员工。
4、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对于安全生产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于违反安全生产条例的处罚措施依照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该法律的颁布一方面对公用工程的安全生产进行了法律的规范,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便有法可依,带来了管理的便利,对于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的形成也都有重要意义。管理部门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策略,如对一些工程企业的违法行为,依照法律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以外,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向公众曝光,使违规企业能够吸取教训,承担违规付出的代价,同时对于其他同行也能起到警示的效果,使这些企业开始重视安全生产,逐渐的改变观念,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抓工程质量、进度的同时抓安全生产。
5、规范现场各施工队伍安全生产行为。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包括了道路、桥梁、排水、隧道等多种类型, 加上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性角度的考虑, 对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完全采用建筑安全管理要求势必难以适应, 因此, 需要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 完善安全生产要求。同时, 对于通讯、电力、绿化等配套施工队伍必须合理列入管理范畴, 明确实施细则。要保证施工区域内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内所有作业队伍的安全行为受控。
6、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受市政施工开放性的影响, 围墙式的管理并不适宜市政工地文明施工管理, 城区、郊区、城郊结合部、交通繁忙地段等不同区块的文明施工难度都有所不同, 文明施工的好坏也间接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现有的规范基本上是“一视同仁”,这不仅不利于管理, 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文明施工企业的逆反心态。因此, 我认为现有的管理办法的修订是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7、建立PDCAP系统。
安全管理要求不断提高, 其实质也是PDCA循环的正确运用。计划、实施、检查、整改的同时,必须增加考核和处罚, 也就是PDCAP系统。通过对施工企业、施工项目、项目经理的PDCAP管理系统, 实施对施工企业的纵深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切实把集体利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效益的关系,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工作复杂而意义重大,需要管理者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研究,使安全生产落实到工程建造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明安. 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特点及风险防范对策[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06) .
[2] 闫利荣. 浅谈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18) .
Pan Shuxia;Jia Jiantao
(Hebei Huabei Oi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Ltd.,Renqiu 062552,China)
摘要:当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加强工程现场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体制建设、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安全环境和贯彻落实等方面就如何加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论述。
Abstract: At present, construction site accidents often occurred, so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site. This article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site from th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现场 安全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ite;secur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69-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建筑施工安全极其严竣。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遏制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我国安全生产局面得以好转。如何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呢?从多年的工作实际出发,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抓好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1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的管理,重在过程和人员的管理。因此,安全管理应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此,在有关工程的方方面面,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如在工程开工前做好安全策划,编制安全作业措施和危险点预控措施;实行重要施工技术方案审查制度和大型施工机具进场检验制度,提前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全面落实防范措施,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安全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要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信誉及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工作是企业长远发展及获取效益的重要环节。
人是工程施工现场最活跃、变数最大的因素,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在全体职工当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法治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价值观,牢固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要科学客观地认识人本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对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系统全面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一个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的实施,有效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命脉。为此,公司和项目部领导应高度重视。在公司可以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或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小组,明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主要责任人,各部门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地项目部应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机管员和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及相应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经理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第一责任人;依据工程建设规模,按照国家持证上岗管理规定,配齐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专职安全员。这样就形成了从上到下和各部门横向协调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工程现场乃至公司整体安全生产管理都能在可控状态。
3完善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公司可以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施工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就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奖惩等条款予以明确,项目部再与各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从而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而有效地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做到及时应对,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安全检查是强化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公司和项目部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岗位责任制、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项目安全性进行检查评价,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处理。施工企业安全检查可以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应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特殊性安全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进行,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带有一定针对性。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的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是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安全检查,它往往更能实际地反映安全问题,对解决处理安全问题也更有效。
4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做好安全技术工作
关键词:农业水利 施工 科学化管理 重要性 意义
一、我国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水利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层次低
在水利工程中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人员在职责的划分和责任的处理上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在日后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十分低下,大多数的施工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对相关的安全问题和生产问题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必要预防控制措施,导致在日后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相关的安全事故,导致施工企业难以面对施工困难,更无力对具体困难进行有力解决。而且,由于工程内部的条件制约,在相关施工安全设施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上,相应的条件不符合标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二)、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差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水利施工的质量问题,而作为施工人员自身,大多来自于农村地区,以农民工为主要成分,基本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接受相关的水利施工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相对来说施工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导致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达标,另外,在工程施工企业一方,出于工期的考虑,在施工人员的数量上不断地加大,而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往往忽视,以至于使整个工程施工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设施陈旧
施工的过程中企业为了减少施工的成本,在必要的安全设施使用和技术更新上,没有达到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常常使用落后的安全生产设施维持施工,导致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施工的质量都得不到保障,致使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在施工的安全检查设施上也不符合标准,不仅无法准确地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检测,而且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也很难检测,导致无法准确地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必要信息,致使在发生紧急安全事故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进行除险和防范,直接影响了水利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
二、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
(一)、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作为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技术施工工程,其施工人员所具备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都需要达到相应的标准,而且,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而且,水利资源作为清洁型资源,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注意水利资源的安全,避免造成水利污染,在此方面,尤其是大规模的水利施工工程中,施工技术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管理水平的作用
水利工程对于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要求也有相关标准,尤其是对于施工的安全生产,工程的施工管理不仅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而且是除施工技术和施工资金之外的重要硬件保证。对于整个水利工程施工来讲,认真落实水利施工管理工作,把水利建设管理到实处,不仅是有效发挥水利工程设施作用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加强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三、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设计的安全管理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施工周边环境,对于关键环节,要制定出完整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尤其是特险施工,必须在施工前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其次,编制出的施工组织应很好地满足安全管理需要,也就是说应当设计出既有总体要求,又有适应各施工班组遵循的具体的施工组织。此外,对于较为专业的环节可以单独编制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并明确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权利与责任,使水利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得以保证。在编制施工组织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提出本项目应特别强调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最好能通过对安全措施的交底,使每一位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总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都心中有底,为施工过程中落实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完善水利施工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施工单位应坚持把安全管理做为对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出现安全事故,年度考核为不合格,视情节轻重作为与年度奖金挂钩、法制挂钩的依据。在这过程中还可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定期考核是属于例行考核范畴,而不定期的考核有突击性核查的性质, 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所接受的安全考核,它更有实际性,这样反映的安全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安全问题更有效,以此来激发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狠抓施工安全的自觉性。二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在这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方法激励施工人员,采用一定的奖励方法,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安全施工管理。而对于考核后出现安全事故的,要坚决实行安全施工责任制,并视具体情况扣发年度奖金,给予一定的惩处,严重的解聘或辞职,使违反安全施工法律、法规者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三)、应用系统管理理论
1、全面进行安全管理监控,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效能
应努力改变过去项目分兵把守,各施工单位各自为政,安全管理各行其是的分散、脱离、割裂的落后状况,而改变为企业项目建设分头实施,安全管理联控联动的管理模式。即应做到整个工程安全管理上总控,各项目子系统分控,横向信息畅通,先进管理方法交流共享,安全隐患和事故互通共警,整个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任何现场,形成整个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联控联动,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效能性。
2、树立整体观和全局观,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要把整个工程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各施工单位,各工程项目的每个施工对策的安全管理抓上去,应不断优化各子系统,使整个工程的安全系统整体处于有机联系,整体优化在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应首先抓人的系统平衡工作,水利丁程施工流动,职工长年累月野外作业,施工现场环境艰苦,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容易影响职工情绪,引发心理压力,导致各种安全隐患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各类积极向上的竞赛,评比活动,鼓励职工为工程,也为个人多争荣益,多创财富,把职工的精力引导到工作岗位上,这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人气”。通过多年施工实践,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大家”和“小家”的安定,没有安全就没有社会信誉,而要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治久安,既需要每个施工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整体配合,也需要全体职工共同自觉的努力;既需要科学有效的控管手段,也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艰苦细致的工作;既要严把质量关,又要把安全生产放在工程实践的第一位。
四、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行业投入的加大,各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国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在安全隐患管理方面仍旧存在诸多漏洞,因此,必须贯彻安全法规和标准,深化文明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创新技术管理,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孙玉军.水利施工行业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144.
作为企业的一名主要领导,首先应该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本行业、本单位在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有的放矢地抓好安全生产运行,取得好的工作效果。经过长时间对基层单位的生产运行工作的实际指导,特别是对工作现场安全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积累,现将安全生产的十个薄弱环节予以归纳、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是“雏凤展翅”时。一些新招员工刚刚步入生产岗位,对处于戈壁大漠里的石油行业的工作环境还不适应,对于自己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也不熟练的时候,属于初涉岗位“幼稚期”。就此,要在切实执行好新工员不少于72小时安全培训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以师带徒”“以岗带训”等项措施,并要重点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和行为的监控管理;
二是“岗位转换”时。随着单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作性质的变化,一些员工的工作岗位也会随之调整和变化,属于岗位变化带来的“适应期”。这种变化带来员工心理的衍变,会直接影响其注意力,再加之员工对于环境、业务生疏,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违章。据此,就要有针对性的落实好对于员工的转岗安全教育培训,并须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是“现场变化”时。某些工作现场的条件无论是由难向易变化还是由易向难变化,工作标准和要求可能都要有相应的变化,此时员工的心理往往就会出现一个“过渡期”。这个阶段,就要组织员工扎扎实实地执行好各项安全规程和技术措施,并要求对于各种规程和措施的执行不打折扣、不留余地。同时,对于一些较为具体的操作要领,要经考试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继续作业;
四是“交接换班”时。一个员工的精力在每天初上班时一般比较旺盛,这时期对危险的感知都比较敏感。但是,其在下班前,情绪往往就会松懈,容易出现“麻痹期”。这样就会在交接过程中放松警惕,生出事故祸端。对此,要切实加强安全操作教育,时时敲响安全这口“警钟”、处处绷紧安全这根“琴弦”。同时,要加强对员工交接班前后时间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交接班程序;
五是“逢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石油人很多常年在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工作,每逢重要的节假日期间,员工的思想就会相对进入“活跃期”。员工们远离家乡,往往会在这个特殊时期思念、牵挂亲人,易发生各种违章行为,甚至酿成事故。此时,单位领导就要在关心、关爱的基础上,宜采取多种形式来丰富员工精神娱乐生活,并积极开展好各项安全教育活动;
六是“假后出勤”时。一些员工因休假长时间没有上班,思想高度放松,很难从那种放松的状态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且上班后工作适应能力降低,停滞在了身心的“松懈期”。就此,就要在切实抓好对其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可采取断然措施,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将其纳入新工人范畴实施安全管理;
七是“遭遇不幸”时。一些员工有时在工作岗位或者是家中遇到突发事件时,势必会有思想包袱,那些无形的压力必然会分散其注意力,便会产生情绪上的“低潮期”。对于员工因遭遇不幸所表现出的低落情绪,要满怀真诚关爱之心,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并要经常深入员工中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准确掌握员工的希望和要求,解决好他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悉心帮助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以便轻装上阵;
八是“班子交替”时。基层单位领导班子调整变动时,容易引起一些员工思想变化,员工思想就会进入“波动期”。并且,因不同领导的工作方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变化,员工适应时容易出现偏差,安全管理亦会出现漏洞。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及时开好车间、车队以至于班组民主会,以尽快统一思想,切实抓好这个期间的安全生产管理;
九是“验收考评”时。一般情况下,单位每月都要对基层的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等项指标进行验收考评,并会与其工资、奖金挂钩,这便进入了对于某个具体单位实际工作的“考验期”。于是,一些单位往往在月末急于抓生产而忽视了对于工作现场和过程的安全管理。因此,要求基层单位应扎扎实实地作好月度的各项生产计划安排,切实做到在确保安全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生产,坚决杜绝突击生产运行而忽视安全管理现象的发生;
十是“事故发生”时。一些单位由于安全管理出现纰漏,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一时期,干部员工的思想情绪不够稳定,心怯畏难,茫然无措,一时会出现事故后的“盲从期”。如果对员工的心理阻障不能够及时发现且不予及时疏导,极容易发生连锁反应。因此,要结合事故案例,切实开展好对员工的“三违”帮教安全教育,并要坚决采取断然措施,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坚决遏止各种事故苗头的出现。
凡此种种,不再赘述。
企业是现代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在某种思想指导下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运行,方能达到预期的效能目标。而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就必然存在着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特点的企业,企业文化也以不同的方式构筑着不同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默化成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文化建设,无论从其提升生产力、增强经济效益、品牌效应、社会影响力而言都尤其显得重要。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做为企业更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而要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全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
“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理论上说,只要使安全生产“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处于受控状态,就不应该有事故发生。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员工的安全理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机、料、环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导致安全的疏漏。其中五要素中有意识有思维的人是最关键的,可以说是其他四要素的载体,其他四要素的作用都通过人的行为发生作用,因此要改变人的行为,必须先改变他的思想。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来改善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培育员工的安全行为,从而使员工自发的、主动的、自觉的按章办事,真正做到从要他安全到他要安全、他能安全的转变,彻底改变以前安全管理的被动管理模式。
二、安全文化的功用
安全文化和一般文化相同,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共性,其基本功能有在煤矿企业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煤矿企业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属于安全意识形态的范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把安全“决定一切,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否决一切”的安全理念贯穿于整个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价值观,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一些非国有煤炭生产经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松甚至是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形同虚设,安全工作说起来决定一切,忙起来否决一切,干起来不顾一切。加之这些企业安全生产的先天条件不足,致使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愿景、目标、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全体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2.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煤矿广大职工全方位安全意识。(1)人本意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同时人也是安全生产管理五要素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营造、培育、传递积极能量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广大员工自觉参与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预防意识。“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也是根本手段和方法。“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预防为主就是要按照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思想,积极探索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预控措施,未雨绸缪,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大局意识。煤矿安全直接关系到员工、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全体员工大局意识,引导他们从社会和国家整体利益、大局高度出发,认真落实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来处理协调好安全和其他各方面的关系。(4)长远意识。做好做强安全生产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必须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人人讲,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入心入脑,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根据安全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5)群体协作意识。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大环境下,安全生产从来不是企业哪一个人的事。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培育他们对企业安全理念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思想、理念、思维、意识、行为、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企业有机地统一起来,融成一体,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达成企业的共同安全目标而自觉行动。(6)遵章守法意识。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进程的加快,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高,依法治企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安全文化建设让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自觉树立法律法规意识,自觉遵章守纪,也是企业作为现代社会基本经济组织的应有之义。(7)自我保护意识。安全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企业的、国家的和社会的。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树立职工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别人。
3.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煤矿和谐健康发展。“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由于不同的信仰、价值观、思维、认识,会干扰企业的愿景、目标、管理思想、经营理念、体系建设等。这一点在现阶段煤炭行业整合兼并企业表现尤为突处。因此,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统一企业理念,健全企业机构,强化企业管理,理顺管理流程,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依靠人、尊重人,关爱人,充分依靠员工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投身于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之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安全文化建设,注重和讲求文化的“软管理”和制度的“硬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人性化管理的需要,更是煤矿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硬的东西,文化是软的东西。通过软硬两手抓。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价值观,自觉地按企业的愿景、理念、整体战略目标、管理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企业安全和谐健康发展。
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煤矿企业未来竞争力。煤炭行业是基础条件复杂、安全灾害严重、历史负担沉重、工作艰苦而特殊的行业,煤炭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引导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煤炭在未来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可能有所下降,但全社会煤炭需求总量将保持适度增长,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仍很难改变,煤炭工业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梁嘉琨说过“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不仅追求自强,更重要的是厚德载物。”企业在一定意义上是现代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安全责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而这些只有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做到,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资本、人才的竞争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安全文化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效应。企业文化不断完善升华,形成良性循环,必将会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
三、结语
1.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
1.1人的行为因素
客观上安全,由于主观上的不重视和无知,造成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引发了事故。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者本人和现场管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职业技能低下、行为不规范等,导致了在安全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安全事故。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劳动力培训市场,建筑行业的工人基本来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因而劳动力整体素质就相对较低,致使企业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现场人员对一些基本的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措施不理解,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了解,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现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违章操作。有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也较低,不懂安全技术和技能知识培训,不执行强制性标准,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违章指挥,致使事故发生。
1.2物的状态因素
主观上不重视,造成客观上不安全,形成安全隐患。主要表现是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设置不到位。由于企业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忽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只下达生产指标,不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各利益方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安全防护不到位的事实。在进行规划、图纸的设计、图纸的审查、施工方案的制订、材料的选用等环节上,排斥新的技术、材料、设备、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仍然采用传统的、落后的技术、材料和工艺进行施工,使得技术装备水平陈旧不规范,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完全到位,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无资质或低资质的企业,尤其如此。很多工程项目低价中标之后,中标的企业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或者中标的企业虽然成立了项目班子,但施工仍然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从而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的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根本不用于指导施工。施工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制度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能免则免,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清除,有的已成为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监管体系也有疏漏,管理不规范,有关人员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监管系统严重失控等等这一切均形成了安全隐患。
2.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
2.1控制人的行为
在建筑事故防范诸多措施中,这是最基本的。企业要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制度,使人的行为符合安全规范。实际上,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根据不同层次和对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措施,提高施工者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对新上岗的人员要强化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对上岗前的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工作,使新上岗的人员在上岗之前,掌握施工现场的基本防护知识,了解本岗位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所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并且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全体从业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学习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及常用知识,强化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使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操作和施工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行为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
2.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障体系
只有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强调按规定的标准去管理,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和设施,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禁止使用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依靠科技进步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使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达到标准化、工具化。同时,加大对落后工艺、落后设备的淘汰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防御能力,主动加强与规划、设计、监理等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隐患,使现场安全防护的各个重点环节和部位都有技术作保障,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要对本企业所有在建项目进行自查自纠,并且要坚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现场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
2.3加强法制管理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强化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从根本上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管的力度,针对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进行重点检查,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制定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事故隐患要限期整改,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实行严肃查处,并落实到主要负责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注重排除事故隐患。
2.4重视规划、设计等基础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杜绝安全生产的隐患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前言
就当前建筑领域的基本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总数约占世界建筑从业人数的25%,属于从业人数较为巨大的一种行业劳动群体,但是他们的劳动保障和安全问题却成为令人担忧的焦点问题。基于建筑行业特点、工人素质、安全意识等不同方面的综合原因,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基本形势依然严峻,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行业仅次于采矿业危险性较大的一种行业。我国建筑领域每年死于安全事故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已成为国家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当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死亡率的发生,质量安全生产的整体态势仍较为严峻。
一、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缺乏足够重视
建设工程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部分都是建筑人员的违章操作造成的。然而从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来看,是各施工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并未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常议事议程,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而是一味地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未对安全生产实行有效的制度管理和采取各种措施,尤其是对于各类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化的基本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责任方面的培训。大部分建设从业人员缺失安全生产风险意识,对于事故防范和采取应急措施的能力欠缺,以致各类事故时有发生。
(二)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缺乏足够力度
目前诸多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信用体系,尤其是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往往是偏重于单一的、较为稳定的监管方法,而是根据突击性的安全大检查,实施应对性的程序化监管工作,这种“一阵风”式的监管模式,只是在表面工作上作文章,从根本上缺乏具体化的监督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三)安全生产培训流于形式
对于大部分施工企业而言,本身缺失一定的培训能力,企业领导对于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使培训工作仅仅流于形式。例如,一些企业对于新员工不作任何形式的技能安全培训,而直接安排人员实施生产劳动,由于员工对于施工质量安全隐患缺乏一定了解,对于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不能及时进行规避和采取应急措施,最终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具体化措施
(一)强化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应树立“安全生产为本”的安全意识,整个企业从领导者、管理者到执行者,建立“三道”安全生产防线,确保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随着劳动者地位的逐渐提高,对于其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得到提高。当前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有效指导下,应加强各类从业人员对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了解和掌握,遵循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实施具体化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在生产过程中依法办事,争取将各种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以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和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逐步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开展对企业领导者、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关于安全管理的考核工作,积极推行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特殊作业人员操作备案制度、施工大型机械使用登记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为切实保证建设工程各类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施工基础设施以及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种经费的到位,可允许施工企业将其列入工程量清单中,将各种安全措施费用、意外伤害人身保险费等各类安全保障措施费用依据合理标准列入不可竞争费,强化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应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各类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并根据不同类型施工人员加强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以及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并将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技能水平与员工个人实绩有效结合,实施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使企业各类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安全施工技能、紧急避险和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广大员工将安全作为工作中的根本,努力实现安全工作全面、具体得到有效落实。企业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和新入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系统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主题内容重点来抓。
(四)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救援体系
在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的各自安全责任范畴和安全管理依据。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若不能提前加强防范和采取应急措施,势必影响到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甚至会发生重大的人身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应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地点和施工内容,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和工序进行严格监控,并制定多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有效、及时控制和解决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强的管理工作,随着建筑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已经将视野具体聚聚焦于工程安全管理这个焦点上。在各项建设工程施工中,必须全面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程项目安全、高效、高质地进行和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振威. 探析施工安全及安全管理在建筑的作用及问题[J]. 大科技, 2012, (12); 37-38.
[2]蔡, 汪灏.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人为因素控制方法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2, (6): 100-101.
[3]刘玉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8): 175.
1 深入贯彻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书记在党的十上做的报告自信坚定,催人奋进。报告中“人民”一词总共出现了145次,体现了我们的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立场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是一个全员、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是贯彻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产方针的要求。
1.2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一切工作是为人的根本利益,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展冲突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其二是,一切工作是靠人去完成的,要充分调动安全生产管理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诚可贵,安全价更高,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绝对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以人为本”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谈到安全事故,焦点问题不是经济损失,而是人员伤亡情况。安全生产是牵系人命关天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容回避。
1.3 以人为本促进安全生产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就是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以消灭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隐患为主要目的。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优良环境,增强职工保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探索安全生产的重要渠道,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2 处理好软硬件建设的关系,实现安全生产
2.1 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
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硬件配备不完善,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这就势必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好人、用好人、发挥好人的中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挖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形成“人人、时时、事事”有人操心尽力的管理格局,依靠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硬件设施的必要投入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以人为本的软件环境则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安全管理水平持续稳定提升,安全管理才能扎实可靠。
2.2 企业安全管理人才培养
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将安全素质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1)重视专业的特质,合理地选拔人才。2)明确制度与规范,用责任考验人才。3)理论与法规学习,系统地培养人才。4)实践中加强要求,科学地磨练人才。5)加强绩效化管理,让评价激励人才。6)用正反案例教育,让事实教育人才。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各种安全制度的编制,编制各种各样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等,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思考、分析各种安全管理思想与理念,提高参与以及落实的能力。安全管理人才建设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抱着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把人才培养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
3 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3.1 千方百计,以人性化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理解“你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甜美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
3.2 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在实施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业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执行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随意处罚。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3 党政工团齐抓“企兴我荣”的人性化思想
把安全管理活动从公司内部和生产现场推广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去,力争使职工在工作之余获得良好的休息,过上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从而减轻疲劳,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精神集中,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4 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搞好“安全杯”竞赛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议案征集活动,发动职工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写成提案,提交工会,对有价值的提案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奖励职工发现事故隐患,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5 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
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安全文化应为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走人性化与法制化想结合的管理之路。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3.6 利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