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

时间:2023-08-16 17:2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

第1篇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好语文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语文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素质教育 新课

程改革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成绩为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常说围绕考题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是应试教育的普遍模式,即过于注重考试而忽视素质。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不仅仅是高考要学习的学科对象,更是教育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品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将语文教学变成学生高考的工具,忽视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使学生对语文兴趣索然,因此,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教师应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不断努力。本文中,我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就语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究。

一、凭借丰富的信息传播手段突破封闭教学的壁垒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仅在于课堂上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掌握。新课程改革下,要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语文教学的多彩性和丰富性。例如,电视上的一些时事分析节目,就是很好的语文学习素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对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学习模式,要将眼光放得更开阔,更长远,要努力营造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行,让学生有一种心系社会,感知社会冷暖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其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应试教育下,学生主要是埋头于题海战术,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课文阅读,认为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收效甚微。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阅读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它对于语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做多少语文题目都无法实现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除了重视课堂阅读以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假期阅读等。学生的日常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选择高中语文指定阅读教材为读本,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可以按照学生自读篇和教读篇进行教学,自读篇是让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独立去阅读;教读篇是按照教师的要求,由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来完成。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教读篇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诗词背诵,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常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底蕴,又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上储备良好的理论论据,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一种是古文阅读训练,在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学生独立去完成,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课本的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再就是语体文阅读能力训练,教师可以将其当做补充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语体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现代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而假期阅读指的是教师选择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名著,让学生去阅读,并写出一些读后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假期时间,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学积淀。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上高一时,在语文课堂上大部分的学生还勇于发言,积极回答问题,可到了高二、高三,在课堂上发言的却少之又少。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并提出了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可是高考的指挥棒依然没有改变,为了应付高考,教师根本就无暇顾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是机械讲授,课堂上满堂灌,课下开展题海战术,长此下去,学生就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去走,于是语文课堂上,课堂气氛单调而乏味。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必须要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以高度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能够唤醒学生主动发言的意识,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去发言,有勇气去发言,并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说话的信心和勇气。为此,教师可以制定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名组安排一个学生去组织,负责统计小组中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比,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通过鼓励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其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再重复以前教师满堂灌,学生全盘接受的教育理念,而是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相长、师生平等的、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只有教师冲破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为落实素质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总之,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也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高中语文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理应担负起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创新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伟.高中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J].语文教育,2008(6).

[2]孟晓庆.活化语文课堂,激发个性飞扬——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之我见[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6).

[3]罗德辉.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2,(5).

[4]房丽.坚守有效教学,成就无限精彩——新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追求[J].语文天地,2011(21).

第2篇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教学策略 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的语文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在掌握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应该进入了知识的内化生成和发展创新的学习阶段。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因基础薄弱,往往对语文产生一种难言之痛。高考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提高语文成绩,难于上青天。不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颇有一定的成效。

一、务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注重板块,以一点带全面

高考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抓分”,为了高考能抓住分,就要狠抓基础知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学生是否优秀,要在细微之处见分晓。基础正是细微之处,只要抓牢基础就可以拿高分。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老师总结出一些高中学生应该基本掌握的字音和字形,并印发给学生,然后不定期考查其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时间长了,学生再做选择题的前两道题时,自信心就明显增强了,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

实际上,适应高考新题型与狠抓基础并不矛盾,很多高考新题型实际上并不“新”,比如高考中新增加的“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练习的题型,它不过是从选择题演化成了主观题而已。因此,我仍然沿袭了以前的讲课方式,对文言文,我仍然特别注重文言文句式的特点以及词性、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老知识点做认真讲解;对古诗鉴赏,我也是仍然特别注重对诗人的写作风格、诗词背景、描写方法等做分门别类的讲授。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冲击并不是很大。

老师要注重板块教学,以一点带全面。比如古诗鉴赏这一板块,我计划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五个板块给学生复习。每个板块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答题方法、基本术语,这一板块训练好了,对现代散文这一板块,语言运用里的修辞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注重情感,培养学习兴趣;设置障碍,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一直在学生的心目中处于弱势地位,有的学生从来都不重视语文学科,有的认为学与不学是一样的,感觉似乎下了一番苦功夫,好像成绩上也没有明显的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开始逐渐减少,再加上高三的时间紧张,各科的练习如排山倒海般压在学生身上,因此,许多学生就开始逐步放弃语文学科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占领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对厌倦语文学科的学生先进行思想疏导,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科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他们明白语文学科也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学科。让学生坚信经过高三一年的强化训练,他们一定能在知识储备、阅读水平、解题技巧以及写作文采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飞跃。而且,语文学科是高考第一科,成绩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到以后的考试情绪,千万忽视不得。学生是明白事理的,只要我们耐心地为他们讲清道理,一般来说,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劝解的。第二步,老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语文课不能让学生做数理化。如果这个阵地都不能占领,要指望学生课后在学语文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占领我们的阵地。

三、注重交流,搜集高考信息;适应形势,探索教学途径

高三开学前,笔者认真学习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尽量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积极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学的灵魂,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高我们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素质。本人特别注重高考动向,搜集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因为我深知:教学实际上就是一场战争,谁的信息灵,谁就掌握了先机,谁也就有了获胜的把握。准确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少浪费许多学生宝贵的时间。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谁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赢得了更多的有效复习时间,谁就抢得了主动,占得了先机。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逐步摆脱了“粉尘漫天飞,黑板到处挂”的教学模式。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还会使学生的兴趣点更加集中,识记只是更加牢固。就语文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摆脱单纯靠声音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增加了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注重试卷分析,梳理知识要点;规范时间,营造考试氛围

高三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考试频繁。我们绝不应轻视任何一次考试,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课堂测试,我们都会根据题量的大小以及题目的难易为同学们规定考试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紧张的考试氛围,以期与高考合拍,让学生们经常感受这种限时的紧张的考试气氛,一是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好的应试心理状态;另外一个目的也是让学生们注意掌握自己的解题速度,避免因题量稍大而答不完的现象出现。

每一次检测、考试结束以后,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哪些问题是学生掌握得最为薄弱的。同时,这些薄弱的环节也为我们确定了以后的教学方向,最主要的是,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避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要点,甩开这些“包袱”以后,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教学中的针对性就会更强,经过反复几次的“甩包袱”的过程以后,最终会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改革教学浪潮的推动下,高三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他们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形成“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的良性循环,定能够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观,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张孔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4.

[3]董梅.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中学语文(下旬),2008,(05).

第3篇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题研究应立足于新课标,要借助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来探究高考语文的命题规律。尤其是新课改以来,高考语文更是形式多样,只有理清高考语文的脉搏才能有的放矢。把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和平时的语文教学的特点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高考语文试题在语言基础与运用的考查上,许多地方虽然继承了传统高考语文基础运用方面的命题模式,但不再模式化,而是更加明确了作为一个高中生平时加强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高考试题很明显在提示学生,在语言基础与运用这一部分高考知识点的复习上一定要紧扣新课标考试大纲,尤其是应该抓好课内常见语言基础部分的积累。

在高考试题的安排上有区别于传统高考的顺序,语言基础与运用部分考查放在第二卷表达部分,考查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熟练、有效地运用常见的语言文字。具体要求是:在识记方面,对于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三个知识点,并没有用传统的选择题直接来考查。而是放在像作文等主观题中来间接地测试学生的基本素养,难度系数相比传统高考应该说有所降低。这其中是有许多原因的,比如地方语音因素等。其他语言基础与运用考点的难度系数都在E级,并且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分值适当减少,新课标高考只重点考查成语、语病、衔接等三个方面,并且都是每个考点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三个试题和以往的试题形式大致一致,难度也相当,都是平时常见常用的知识。唯一要强调的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的灵活度。2012年在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时考了“芝兰玉树”“闻过则喜”“上下其手”“从一而终”四个词语,其中“芝兰玉树”虽然不常用,但在课本《滕王阁序》中学过,课下注释有解释,也应该属于常见范围之内的词语,并且学生只要会用“闻过则喜”选出使用恰当的也不是难事。

新课标高考语文基础试题考查的难点依然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备考这一个考点,学生必须做到基础知识过关,也就是要先搞清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做到心中有概念,出手分类型。对病句试题,大可不必过多地关注试题所考查的知识概念,学生要明确知道有六大病句类型即可。但是当一个句子摆放在面前,却不能够迅速判断出它是不是病句,错在哪里时,那么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就只能是摆设了,没有一点实际作用。因此,应该有一定量的经典试题积累,能够准确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和经常出现的病句特征,并且养成一定的语病敏感。经常阅读积累来增加自己的语文素养,只有拥有比较丰厚语言积淀,比较敏锐感悟的能力,才能读出语病。虽然语言运用题考查逐步趋向于灵活性,但均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做好语文基本功,搞清语病试题的种类和病因,应对高考语病试题还是可以的。

针对以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命题规律,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每月额外增加练习习作的次数。坚持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评讲或演讲小活动,让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教师要关注新课标高考语文新的动向,如有改动之处,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运用的成语病句试题、文言文翻译试题、诗歌鉴赏试题、选考试题中的文字表述部分以及作文。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掌握每一个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即时加以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基础运用考点尽量讲详做细,争取在平时的教学中夯实基础,为高考在语言基础运用上拿到高分做好铺垫。

语言表达剩余的两个题是对长短句变换和修辞仿写知识点的考查,都是传统高考常见的试题类型,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只要按试题的要求认真去落实每一个细节就可以拿到高分。这部分也属写作范畴,在作文训练时可努力加强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练习,有目的性地进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强化训练。特别注意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只有平时常加练习,反复演练,加以揣摩,熟悉掌握各种类型的试题的具体要求和变化,考试的时候才能驾轻就熟。

高考语文在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上也是花样百出的,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形式,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使他们积极从生活中学习,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当然也要注意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让学生主动去积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对高考命题规律与语文教学规律之比较的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的方法的运用。因为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的体现,而这种联系又会不断出现,同时影响着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只有在全面把握实施新课标以来的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把高考试题置身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才可能窥探出一些“门道”,而任何缺乏对比的分析,架空表述,得出的结论有可能都是无力的。

【责编 张景贤】

第4篇

一、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1、提问: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为了实现交换,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晶必须具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思考。

2、做直观演示。出示物品:一支无笔帽的破钢笔,高中语文、地理、历史课本第一册各一本,《中学生学习报》一张。走下讲台,向学生推销。

3、引导学生分析交换结果:只有《中学生学习报》推销了出去,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不假思索就说出了答案:破笔无用,语文、地理、历史课本虽然有用,但我们又不需要,只需要这份报纸。

二、把教给学生探明事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理,认识规律,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得,深深认识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智慧课。学生厌烦思想政治课,就是因为这门课概念、观点、原理、结论、事实太多,太深奥、太枯燥,难理解,难掌握,下了很多功夫记,记住了却不知道怎么用。教学中能否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块学校德育主阵地能否巩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大政治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关键要教给学生辨明事理、正确认识事物的逻辑思辨方法。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经济现象也不例外。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分析事物间的联系人手,探明其蕴藏的道理,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高效快捷地理解经济常识基本观点、原理的科学方法。

比如,学习价值规律有关知识,引导学生抓住“社会必要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和价值、价格、市场供求关系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任何事物都是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构成的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如分析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全球化、出口与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问题,采用这种方法,结合具体条件,辩证地分析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解释。

三、把握好教学的“度”

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即在于对学生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和高尚人格的激励。要将教学艺术上升到美的境界,关键在于把握好教学的度。

1、循序渐进,宏观上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梯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修养的提高有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渐进积累过程。就每节课学习的知识而言,也有一个接受、消化、理解、领悟,内化为认识能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制定科学的教学进度,设计好每课时的教学进程。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了,一课一得,各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