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

时间:2023-08-16 17:28:46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

第1篇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到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从而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现阶段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对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后发现,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三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英语阅读的教学能力训练方式较少。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从笔者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观察来看,英语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阅读中包含有对于学生而言还没有掌握的生字词、含有未接触的语法句型,对于英语文化的不理解或者是英语世界的惯用语、生活用语的不理解,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增加了英语阅读的难度,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理解。这种情况让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难以提升,特别是在学生必须要通过考试的情况下,考试的成绩更是让学生对于英语阅读产生恐惧。

(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从笔者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课堂观察后发现,英语课堂阅读的教育教学训练方法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教师讲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将文章的基本意思有一个理解,但是这种单纯的翻译式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是不足的。这是我们现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上的单一,造成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方法没有掌握,只能是过度的依靠教师的翻译,当学生独自进行英语阅读时,就存在诸多的问题。这是我们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没有着重教授的后果。

(三)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方式单一

从现阶段学生开展英语阅读训练方式来看,笔者认为目前对于英语阅读的主要训练方式就是大量地做题,学生通过不断地做题开展相应的阅读训练,而这种题目是和我们考试的题目相似的。显然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有限的。也是不能满足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的。

二、现阶段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从上述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其他时间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是很有限的。而这种有限也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不足。笔者总结出现阶段阻碍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语言文字和英语文化的理解不到位

从上述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考虑,笔者发现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大的问题是对一些陌生的词汇、语法、句式和基本的文化理解不到位。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知识掌握程度估计不足,也缺乏督促。同时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实际英语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开展相关的英语文化的教育,这显然也是不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的。

(二)没有掌握阅读方法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没有抓住方法,或者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学到英语阅读的方法,对于一些新词汇或者不能理解的地方只能处于盲目的状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改进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从上述对于英语阅读现状和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的考虑,笔者相应的提出对策建议,以帮助一线的英语教师开展阅读教学。

(一)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

多样化的阅读教学,主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课外让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提供给学生一些英语杂志,这是进行英语阅读训练的较好方法,学生的实际能力也能够得到训练。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开展相应的教学依据,也是我们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最好方法。打破现阶段学生局限于课堂和做题的局面,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的方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对于阅读的认知程度就提高了,学生也就愿意进行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的积累,并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提升自身对于英语阅读的能力,这是非常有利的方式。

第2篇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首先从阅读人手。在比较了众多训练方法后,我选择了程汉杰语文快速高效阅读法。此法是计时量化阅读,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这种阅读训练方法的具体操作是:训练前创造安静的训练环境,要求师生在阅读期间都不要出声,并明确阅读篇章段落,独立完成;训练中完成指定阅读后举手示意,老师计时,学生接下来完成阅读检测试题或默出记忆中的阅读内容;训练后老师点评阅读内容,分析讲解测试题。 训练全部完成后学生可计算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其公式为: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阅读用时(字/分钟);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x理解率(字,分钟)。老师收集学生每次的训练数据,可以长期观察学生的训练成效。

二、改变陋习。扎实根基

1 阅读姿势不正确

学生在阅读时使用不正确的阅读姿势。有趴着的。有歪着头的,有托着下巴的,还有把腰扭成S形的……

研究表明这样的姿势会告诉大脑:该睡觉了。所以不难理解。在语文课堂上为什么常有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的学生。想纠正学生的学习陋习,要先从纠正阅读学习的身体姿势开始,正确的阅读姿势应该是:双腿与地板平行,背部直立,眼睛离文字材料的距离至少是50厘米。

2 阅读分神,小动作多

学生常无法从头到尾地保持阅读状态,会在阅读过程中分神,表现为多种状况,如:发呆、摸头发、玩衣服扣子、转笔玩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甚至中断阅读无法继续。要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提醒和训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加强学生的心理暗示。所以最初训练时集中阅读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左右,文章篇幅要适当,这利于在训练之初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之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3 出声读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沿用了小学时的出声朗读法,这样他们的阅读速度受到发音速度的束缚,而且由于注意力集中在了发音上,对文章的理解反而少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应是从语言的认知内语言的运用(无声的思考或大声的朗读)的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读者不是机械地将原文读(或者讲)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已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语句和段落,从而把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阅读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旧有的出声读的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4 回读

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喜欢回头看那些已经读过的、应该理解的内容。这其实是常见而又不可忽视的毛病,会浪费时间且理解的效果并不好。这种学生往往会找不到自己读到哪儿了。在训练中应要求只能读一遍,不能回头看,否则视为无效训练。

针对以上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老师要向学生明确指出、解释,在每一次训练中作出正确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暗示,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改掉陋习,为下一步的阅读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三、科学方法,有效训练

1 提高视觉技能法

阅读首先是眼睛对文字材料的感知和摄取。要提高阅读首先要提高视觉技能。只有视觉技能提高了,眼睛才能适应快速阅读的要求,才能反应灵敏、快捷,才能有效大量地摄取文字信息。

在第一节阅读实验课上,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努力注视下图中的中心一点,尽量少眨眼,时间―分钟。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开始计时,全班鸦雀无声,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图片。一分钟后,学生―片长嘘,都说太累了。我解释道:“感到累是正常的,因为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有学生反映;出现眼花、一点变两点甚至三点现象。我笑说:“那是因为你走神了。”

在注视的时候,集中力和注意力若有游移,黑点会出现叠影,即学生看到的多点现象。若重新集中注意力,恢复原来的视觉意识,黑点便呈原状。所以,能维持着清晰看到黑点为佳。

2 节奏阅读法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形如小鸡啄米。这样下来阅读的摄入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增大限时阅读量和提高阅读速度。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节奏训练方法,按照每行两拍或三拍的节奏来阅读,对于理解和提速都相当有效。

3 反向阅读法

这个方法在提出时,受到大多数同学的质疑。但同时也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反向阅读法是反常规模式的,打破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当第一行从左读到右以后第二行接着第一行的末尾从右读到左;第三行再接着第二行的开头从左读到右;以此类推。这个训练方法进行后,一部分学生觉得不适应,另一部分喜欢学习有新鲜刺激性的学生则觉得此法有趣。愿意尝试。

所以各种方法因人而异。能结合自身实际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适时激励。持之以恒

阅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和坚持。我的计划训练时长为两年(2006年9月~2008年6月),坚持每周一课时的专门训练。

面对基础落后的学生群体,训练进行的难度较大。我先从鼓励学生加人和完成训练人手,及时表扬他们在阅读中表现出的耐力、速度和阅读质量。注重在训练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愉快、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潜质。在讲评阅读结果时,从学生的答问发言中,一方面检查他的阅读成效,一方面也从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激励他、肯定他、欣赏他,他的语文阅读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会喜欢上每―次的阅读训练课,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下―步的训练中。

第3篇

一、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学生要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比如,记叙文要把握它的六要素,尤其是人物和经过;要把握记叙文中的描写内容和描写方法;把握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内容;说明文主要从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文特点等方面来把握阅读;议论文主要从论点、论据、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严密的语言等内容来理解;应用文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从体裁特征、语言特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来把握。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要领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提升。

二、教育学生学好课本

课文是精挑细选的佳作,是很好的例子,是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文学好了,理解透了,学生才可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举一反三。如果脱离课文,单纯去做课外训练,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大大折扣。在考试时,阅读题的材料虽然大多选自课外,但阅读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都在课内有所体现。因此,精细研读课文,有助于解答课外阅读试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课外材料的阅读能力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学生学习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初中毕业、升学试题如果只限于课本,范围狭窄,必然导致猜题、押题成风,死记硬背盛行,不仅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难于考出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中学阅读考试,应以课外材料为主,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只眼睛盯在课内,一只眼睛盯在课外,在认真学好课内课文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课外阅读文章或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报刊、杂志,达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的能力,即要在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上下功夫。关于文章的主旨,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说明文的主旨是介绍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道理;议论文的主旨是集中表现为中心论点。关于文章思路的理解,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来考查文章思路的理解;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依据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的轨迹来理解;说明文主要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来考查对写作思路的理解。当然,文章的思路有时还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所以命题有时从线索、结构来考查文文章思路的理解。

五、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种技能,它的掌握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训练要有计划、要全面、要有针对性、要有代表性。训练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训练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要全面,从阅读题型来说,既要训练客观题,更要训练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从问题来说,记叙文、议论文要训练,说明文、应用文也要训练;另外,既要重视现代文阅读,又不能忽视文言文阅读;阅读要有针对性,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应把初中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阅读训练的材料和试题要有代表性,做到精练、巧练、坚决不要搞题海战术。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效率

一、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所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组元不科学,无层进关系,导致过多的无效重复劳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

第一,教材编写体例导致教师、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是说教材编写者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说教材编写体例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教材选材、组材的首要视点是明确目标;其次是排列顺序的标准问题。一门学科所拥有的体系是重要的,它一旦瓦解便会丧失逻辑性,这两点本应综合起来考虑,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把它分开来考虑,总体目标是培养语文能力,而教材分类却是以文章体裁作为组元标准。文体之间本身无层进关系,无难易之分;受教材限制,语文课堂教学当然也无层进关系。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使师生感到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语文教师的被动操作与思维定势。面对教材的编写体例,大多数老师只是顺其自然,教材怎么编,我就怎么教,不去主动改变。加上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师已经适应、习惯,并形成思维定势,不想改变,不愿改变,甘愿受教材体例所限。而那些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老师,往往不受教材限制,主动探索,对教材作创造性运用和发挥,因而他们的教学卓有成效。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基本设想

(一)打破语文课堂教学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有自身的目标体系,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应以语文能力作为组元分类标准。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以何种能力为中介又兼及其它三种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书本教材与学生发生联系的媒介,又是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中介,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可以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写作经验;反过来写作也可以从某个侧面了解阅读效果如何;阅读之后交流阅读体会,听与说既可成为阅读的延伸,反过来又可评价阅读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于阅读。以高中语文为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阅读技能呢?回答是:能准确快速筛选必要的信息,能迅速把握文章语脉,能深入挖掘文章内涵,能赏析精美文章,进而能研究语言现象,研究文章特点,掌握阅读规律。阅读能力有层级差异,以阅读能力为标准,根据不同的阅读技能配以相应的阅读课型来组单元,以分别实现一个个具体的能力目标。语文教材相应改变,第一单元为筛选型阅读,培养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判断、选择、吸取必要信息的能力;第二单元为框架型阅读,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文章语脉的能力;第三单元为阐释型阅读,培养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内涵,理解文章主旨精神的能力;第四单元为赏析型阅读,这是综合型的,既可以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分析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鉴赏能力,丰富想象力;第五单元为研究型阅读,培养学生研究语言现象文章特点和阅读规律的能力。这样使语文教材前后单元具有了层进关系,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层进性、阶段性,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一阶段的语文能力的掌握为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鼓舞、激励学生去进行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成效鼓励在阶段性层进性的学科教学中作用明显,而在无阶段性标志、无层进性的学科教学中作用模糊。这样可以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也为学习其它学科作了工具性准备。学生所学习的数理化,都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序列,先易后难,层级递进。

(二)引进多媒体技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语文训练效率。所谓多媒体是指具有多种传播媒体、交互性、集成性三大特征的计算机处理和应用信息的一整套技术,它能同时抓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二个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训练,能够解决一直困扰于语文教学界的难题,使语文训练科学有序,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语文能力科学训练系统可以集训练、辅导、达标于一体。

(1)训练。实现层进有序的科学训练,以现代文阅读为例。先根据文体分类,每种文体都分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二步,分项训练按能力点逐个分解,包括词的理解、句的理解、某一局部内容的理解、段的理解、篇的分析理解,每个能力点集中训练,由浅而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每个项目学生通过之后,多媒体都给予鼓励。类似于游戏机,分项训练通过之后,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2)辅导。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进行辅导,每个训练题都给答案,并解说正误原因,每项能力点的试题,都介绍一般解题常规和解题方法,根据需要可以播出,使学生不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知其如何然,即怎样才能做对。综合训练完成之后,多媒体给判分评卷,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分析错误原因,分析能力差异,并告诉你通过方法,指点迷津。如综合试卷未能通过,则根据试卷分析,找出缺漏,重新做分项练习,单项通过之后,再做综合训练,通过之后,则进入下一阶段。

(3)达标。与同级考试同等水准,训练分几种级别,有单篇课文的,也有单元测试,有期中期末考试级别的,也有会考高考级的,难度逐渐加大,水平渐渐提高。

将多媒体引入语文训练,有诸多长处,首先实现了有意识的有效重复,消除无意识的无效重复,从而提高效率,避免做无用功;其次在语文训练环节上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以往教师限于时力、水平不能实现的,多媒体技术达到了;第三从根本上实现了语文训练科学化,训练有针对性,训练有序,训练有趣,提高了语文训练效率,达到了使学生语文能力逐级层进发展的科学境界;第四在训练领域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第5篇

观照当下很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陈旧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诟病,以及应试等功利性教学目的的影响,在篇章教学、学法指导、综合训练、鉴赏性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甚至严重地缺失,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语阅读;缺失;对策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了解文章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鉴赏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在阅读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个性的看法、作出自己个性的判断。然而,观照当下很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陈旧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诟病,以及应试等功利性教学目的的影响,在篇章教学、学法指导、综合训练、鉴赏性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甚至严重地缺失,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篇章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当下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轻写作方法的揣摩与领悟;重内容理解,要点概括,轻说明方法的了解和训练。重情节了解,朗读感悟,轻要素的创造性描述和品味。针对这一现状,语文老师应该走好走实阅读课的三个课时:一是,强化初读,突出认读感知,扎实上好第一课时;二是,走进文本,突出理解感悟,充分上好第二课时;三是,走出文本,突出写法领悟,认真上好第三课时。第一课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老师要以主要内容的把握,中心思想的理解,基本写作方法的初步领悟为指向,带领学生扎扎实实走完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这一步。第三课时教师要紧扣中心思想,以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为指向,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整体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品味关键词句的佳妙之处,带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走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一步,从而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二、学法指导的缺失与对策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学法指导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纠正,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技能的过程。课程标准中虽然对于学法指导有所强调,但笔者认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材中涉及较少,难辨系统。致使当下的课堂教学“一路高歌”,很少静下心来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适时提示、总结、强化语文学习中的规律性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强化学法指导意识,加强习惯的养成训练,点点滴滴渗透学法指导。例如,在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教师应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段意必须是完整、全面、明确、简洁的一句话。可以采用摘句法、分层归纳法、提问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概括。中高年级很多课文的段落都采用了“总分”结构的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最能概括语段大意的中心句,如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就可以用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并由此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结构,掌握这样的概括段意的方法,试着学习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再如,六上《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节次较多、内容较长,但段落分明,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时即可采用“分层归纳法”。如三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老牛开口告知牛郎与织女相会,织女的身世,以及通过交谈互相产生爱慕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分层归纳成———“牛郎和织女相识、相知和相爱的经过。”

三、综合训练的缺失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目前,高年级阅读课,教师双基“训练”意识淡化,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有所缺失。课堂上说得多,读得多,听和写的训练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之相互促进,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做到全面训练,有机结合,使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最优化。“训”就是老师提要求,教方法,训是老师的事;“练”就是孩子根据要求去做,去实践,练是孩子们的事。要做到有练必训,练前面向全体“训”,练中面对个体“训”,练后要检查和评价,也是“训”。例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时,在精读四、五两个自然段时我提出了这样的自读要求:读,默读4、5自然段;想,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画,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写,在词句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说,把你写下来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在这样的自读要求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着阅读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读”前“训”,学生在“读”中“练”,实实在在地经历着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四、鉴赏性阅读的缺失与对策

第6篇

一、训练性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

训练性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围绕问题展开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半截蜡烛》为例,训练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紧扣标题,思考: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教学设计的问题:面对险情,伯诺德母子三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他们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请认真阅读课文,圈画出有关伯诺德母子三人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深入研读课文,抓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心理,细细品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设计的问题:从伯诺德夫人“急忙”取、“轻轻”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杰克为什么要搬柴生火?他没有端走蜡烛,为什么还要“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说一说你眼中的杰克是怎样的?在这危急关头,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小女儿是怎样“娇声”说的?她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杰奎琳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运用性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

运用性阅读教学,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以学生的自主理解、发现和运用为中心推进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同样以《半截蜡烛》为例,运用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如下。

(1)自主阅读课文,从标题、写作特色、线索脉络等方面进行多元解读,感悟语言表达的精妙、文章谋篇布局的合理,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将这些阅读理解和发现梳理成文,然后在课堂上朗读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启迪智慧。

(2)展示阅读作文,交流感受,分享自己阅读的体会。

学生甲谈《半截蜡烛》的课文题解。

或许,在许多人眼里,半截蜡烛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却牵引着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安全,甚至影响着法国人民的生死存亡。它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于是,一个惊心动魄、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故事围绕着它展开了。

学生乙谈《半截蜡烛》的写作特色。

《半截蜡烛》一文,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一方面,这半截蜡烛是万万不能被点燃的,然而实际上,蜡烛两次被点燃,越烧越短,秘密即将暴露,危险更近一步。另一方面,伯诺德夫人和大儿子杰克两次用计熄灭蜡烛,却两次遭遇危机,既紧张又刺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化险为夷,使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一惊一险的紧张情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抗击德军法西斯的艰难历程是完全相似的。

三、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的比较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训练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训练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训练内容可以事先按照教师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目的明确,有利于教师把控和调节课堂节奏,展示教师的教学才华。二是训练性阅读教学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即教即测,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运用性阅读教学的优点如下。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创造,没有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视学生的阅读发现结果而定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课堂结果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运用性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注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理解,这样呈现出来的阅读结果必然是多样的。同时在每一次的阅读历练中,学生所学知识将通过具体的实践运用转化为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三是运用性阅读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有助于增进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

第7篇

[内容]

据我所知,北京铁路二级教师程汉杰先生从1995年起,就对培养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初在一个班实验,每周训练一节课,辅以课下自练,一年以后,全班阅读速度提高了两倍多(由原来每分钟278字,提高到957字);阅读效率提高了四倍多(由每分钟159字提高到862字)。其后,在铁路二中其他年级、在其他学校众多老师的实验,均取得可喜的成果。因而,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法,迅速在中学语文界扩大开来,先是在铁路系统、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继之是其他省、市、区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班。如今,实验班已扩大到25个省、市、区,受益学生已超过20万。不少教育领导机关把它纳入科研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推广与研究。从中央到地方二十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宣传报道了这一新型教学法,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门摄制的电视教材《高效阅读》两集,已向全国播放。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和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也吸收进了该项成果。原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钢》中还规定了明确的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高效阅读研究中心、沈阳铁路局高效阅读研究会、北京市速记协会高效阅读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这都雄辩地说明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是一个值得语文界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时代的需要。如前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当前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想,技术革命引起的“知识剧增”,使我们这些习惯用传统方式读书的人措手不及。面临如此形势,而我们的读书方式一般还停留在50年乃至100年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显然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人生有限的时间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研究,当前书籍以每分钟一至三本的速度出版,而人生有效阅读时间也不过四五十年,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新书籍、新知识,如何能应付得了?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把公元1750年时人类的知识量计算作“2倍”的话,1900年时增长到4倍,1950年时则增长到8倍,1960年时又增长16倍。这就是说,人类的知识量由2倍上升到4倍,用了150年;由4倍上升到8倍时,用了50年;由8倍上升到16倍时则只用了10年。信息以如此速度增长着,而人们接受能力绝对不能以几何级数迅速提高,这就形成了矛盾。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据《光明日报》1983年2月记载:英国伦敦出版的一部《世界文学著作目录》,共有754卷、57、72万页、重达两吨半。若以一位文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者而论,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恐怕至少也得几天、十几天的时间,面对如此大量的研究对象,要用多少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是说,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难以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高效阅读的出现,有其客观的社会必然性。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理论基础。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这是一套既注意对国内外先进理论的借鉴,又强调汉语言文字以及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既有继承性,又有独创性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训练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人判分,这样即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数)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了

竞赛的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秒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久而久之,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二)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或者说,实现阅读训练的规律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经过反复探索,提练出几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包括一般性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定规律,阅读时也就可能同用五笔字型将汉字输入电脑那样,既能迅速,又保准确,让阅读也实现规律化。

所谓规律化,实际就是条理化、系统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越是归纳为定理法则、定义公式,有条理,有系统,有规则,就越好学,越容易理解,其适用性就越普通,越有用,越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越能无师自通。有了规律化,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为技巧,就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了。从理论上讲,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问题,但是,快速高效阅读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课题,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实现规律化,都曾经是长期困扰该课题研究者们的一个难题。但是,他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化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其规律的广阔领域。在上古时代,一切客观规律都属于未知;在现今时代,过去不少未知的事物都逐渐成了可知的客观规律。他们从“五笔字型”的发展中得到启发:二三十年前,汉语言的方块字还被认为是输入电脑的障碍,汉语言要想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非走拼音化的道路不可。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我们对汉字的规律还属于未知。现在,尤其近几年来,当汉字输入电脑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时候,人们又认识到汉字不仅可以输入电脑,而且在这方面是具优越性的一种文字。这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所以实现了规律化。同样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研究者们坚信,在阅读领域也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数年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许多“已知”的阅读规律,初步实现了阅读的规律化。

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当然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独创性在这一点上也充分显示了出来。比如,以迅速捕捉信息为目的的速度固定程序而言,据定势理论可知,当某一事物在脑子中形成定势之后,如果经过多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地、自动地、不加思索地加以利用。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的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1.标题;2.作者;3.出处及发表时间;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基本上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出,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读书,甚至搞科研读书时所寻找的内容,又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已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用量化训练实现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科学化。

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往往是在开始阶段,只是对事物的经验型的估计,进一步是定性的形容和描述,最后研究它们量的规律性,转入科学的定量分析。只有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才能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实现量化后,一则可以通过反馈更好地控制训练过程;并且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根据需要和可能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级,分成不同等级、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总体优化。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阅读的量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对阅读能力作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为若干种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的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速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架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实验的数据表明,快速精读单项量化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

(四)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1.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的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这里借鉴了语言学的有关原理。

2.阅读时是否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在阅读时,眼睛要顺着字行做一系列的短暂而急促的运动。每看一定间距的材料,眼睛就会短暂地停顿一下(据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人们眼睛停顿的间隙是相当固定的,大约是五分之一秒)。在阅读中只有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眼停,眼动只占全部阅读时间的百分之五六。这样一来,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增加眼停时所读的材料的数量了。也就是说,在同一眼停时间内,你所读的材料多,你的阅读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就慢。实验证明,每次眼停,视觉广度大的可见六七个字,视觉广度小的则只能看见一两个字。如果老是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次眼停最多也不过能看一两个字,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在这里,心理学原理帮了他们的大忙。

3.阅读时是否摆头。有的人由于情清绪紧张,或者出于苦思苦索而不得其解,往往出现不自觉的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活动只能影响阅读的速度。这里借鉴了生理学有关原理。

4.阅读时是否要复视。所谓复视,是指在顺着一行字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这一动作表明在理解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而不是理解全句。复视的出现,往往是由于遇到一个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需要回过头来再看一眼,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控制它的次数不要太多就行了。但有的人遇到较难的文章就徘徊不前,这就大大影响阅读速度。这里显然吸收了阅读学的研究成果。

快速高效阅读法的创立与研究过程,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首先,快速高效阅读训练,为迅速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效率,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而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又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以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原理、方法,推广到听、说、写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迅速而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的。而且,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自学能力,因此,随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自然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影响或者带动一个人整个自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中的许多事例证明,有些学生的智力不一定差,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学习上不去,越上不去,听到的批评与责难就越多,时间久了就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就一步一步下滑。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由于反馈信息快,每次训练后可以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而当他们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增加自信心,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此,快速阅读法的扩大实验必将有利于大面积学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给予高中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能够有效地体现出高中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高中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扮演好自身的重要角色,转变以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角色,能够真正通过角色的转换来提升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和以往的课堂不同,教师并非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也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相反,教师必须为学生的阅读创造出必要的空间和条件,担任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的有效阅读的良好的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科学引导学生积极地提问和质疑,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语文自主阅读的兴趣,使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一)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途径。

所谓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运用教材上的文字资料来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研讨和研读文本,从而进行自主探究。要做好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教师就应该提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具体来说,要预习的内容应该涵盖下面的几个方面:明确文体,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通读文章,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把握文章层次,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欣赏课文的整体架构。教师可以给学生搜集并且打印一些便于他们理解文章的延伸拓展资料,让学生能够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利用。认真地预习了文本之后,他们就能够具备对文本的发言权。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因此,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进行文本的预习和研读,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真正熟悉文章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对阅读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能够有效地的提升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在预习、阅读各种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认真的思考,并且记下遇到的问题,这就能够让他们产生出对文本的一种特殊的感悟和体验,从而能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

在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和探究来得到启示,逐步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在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疑问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及时进行引导、组织和调控,通过点拨引导来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有效调控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的途径。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担当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积极参与阅读材料的选择,并且通过适当的点拨来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第一步,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拓展阅读的资料;第二步,确立拓展阅读的目标;第三步,分组编写阅读训练题;第四步,小组交叉拓展训练;第五步,教师进行综合点拨;第六步,进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的学习评价。

其中,所谓“选择拓展阅读的资料”,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结合本单元语文教材上的资料的话题、主题、文体、题材等方面的特点来选好拓展阅读活动的文体资料。所谓“确立拓展阅读的目标”,就是学生根据近一段时间(或单元或学月)所进行的课内阅读训练目标来确立此次拓展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谓“分组编写阅读训练题”,就是分小组对阅读资料根据阅读目标由各小组自主对阅读资料编写训练题,教师适时指导审阅。所谓“小组交叉拓展训练”,就是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以“本组出题另组训练”为原则进行交叉阅读考查。所谓“教师进行综合点拨”,就是既对编题进行综合点拨,也对训练进行有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的学习评价”既是对编题者的评价,又是对训练者的评价。

(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选阅读资料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训练的途径。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选阅读资料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训练是一种课外自主探究的方式。(1)进行阅读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成自主探究阅读小组;(2)学生在教师的原则指导下自主选取课外阅读资料;(3)研究自主探究阅读方案;(4)自主探究阅读;(5)小组讨论;(6)分工作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7)集体评价(展示成果、师生互评、选优入档)。

相对于传统的课外阅读方式来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选阅读资料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训练的途径具备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在阅读资料的选择方面并未放任自流,而是贴近自主探究阅读的自身特点以及高中语文学科特点,综合考虑到语文教材的内容、新课标的要求、高考的热点和社会的热点等不同的方面,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资料。

四、结语

本文探索了教师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在我国的研究时间不是很长,这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上,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存在着很多不适应和亟待改进的地方,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持续地探究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真正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打造一个更加生动、和谐、生态的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人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新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2,(02).

[2]付宁.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许莉莉.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

[4]张斌,沈艳.搭建平台提高能力;接下来,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构建[J].中学语文,2009,(03).

第9篇

【关键词】阅读;训练;学生;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老师以练习代替阅读,以练习引领阅读的流程,从课文的阅读训练到课外阅读的拓展训练,一堂课成了“精讲多练”或者“不讲只练”的形式。我认为,“精讲多练”,对理科教学也许非常好,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就可能是非常有害的。我倒认为,语文课应当是“精讲多读”,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阅读的主人是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自己去读书,才能在接触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且也只有学生的自己读书,才能扫除文字障碍,才能走进文本,才能开展阅读对话。如果学生不读书,就不能从文本中获得信息;如果学生不读书,就不能完整地了解文本内容,也就不能有自己的阅读体验。现在的情况是,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课外预习的时间少,上课读书的时间少,学生还没有阅读文本,还没有走进文本,就要完成大量的练习。而且这些练习,都是具有指向性的,学生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积累,而是为了答题。

这样的练习,与阅读的目的背道而驰,只是为了训练练习的技巧与答题的速度,对真正的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成正比,这也是语文阅读无效教学的原因之一。所以,以练带读,这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人的时间和权利,长此下去,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的过程是积累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是在不断进行积累的过程,并把自己原有的积累与新的积累重新进行组合,构建成自己新的知识与能力体系。阅读过程的这种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这种积累,那语文的能力和素养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阅读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而不能靠蜻蜓点水式的。如果是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再进行大量练习的训练,那是不能真正形成语文的积累的。

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中把目光放在引导学生的阅读上,通过默读、朗读、精读等多种形式,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同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中做笔记、做批注,在读中圈点勾画,这样的读书才能形成积累,也比阅读中的所谓训练一定更实在,更有效。而训练是一种功利性,养成了学生阅读浮躁的习性,不愿走进文本,不愿做质疑探究,只要完成练习,也就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这样与阅读的积累没有联系,自然不能收到阅读的应有之效。

三、阅读的理解是悟性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其中的意思也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是古人都懂得的道理,可在我们现代的教学中却忽略了。我们一方面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一方面又不肯放手去让学生自己读书。对文本的解读,现在一靠教师的讲解,二靠教辅资料的辅导,三靠练习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只能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对培养他们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悟性,是毫无帮助的。

其实,对一个句子的理解,特别是那些深层含义的理解,是需要学生有时间去思考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神童,不可能一读就懂,即使在课堂上能很快回答出来,许多时候不能他们自己悟出的,而是借助于教辅资料上的答案回答的。一个靠教辅资料的答案来学习的学生,他的阅读能力,他的悟性显然是难提高的。

悟性,也是需要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它也是长期的阅读积累中逐渐培养出来的。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与文本、作者、老师、同学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如果我们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就会妨碍这种悟性的成长,也就会扼杀学生思考与体验的能力。

四、阅读的能力是素养

学生阅读能力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同步进行的。他们的阅读能力中最核心的是自己学会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大量的练习,把他们变成了训练的工具,答题的机器。而这种练习训练并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更谈不上形成语文的素养。同时,一些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也是这些练习造成的。试想,当丰富多彩的阅读仅仅成为一种训练,这是多么索然无味的,又是多么烦人的事情。可我们的阅读功利化后,那就只有裸的考试。

可是,我们的学生需要阅读的能力与素养。而这种能力和素养不是口口相授就能获得,也不是大段大段的练习就能得到的。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思维品质,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阅读的破题靠教师

真正能够让学生突破阅读能力培养瓶颈问题的,恰恰是我们语文老师自己。我们必须改造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阅读时间的保证。课堂上,教师需要有精彩的讲授,那是学生靠自己的能力不能理解的地方。课堂上,需要指导学生的方法,这些方法是最适用的。课堂上,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些习惯是他们学会阅读并且是终身受益的。

第10篇

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学子因语文成绩而抱憾饮恨,更令国人痛斥语文教育误尽天下苍生,也令广大语文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对于高考传统的必考科目,教师对语文的应试指导不可谓不费心,学生对语文的备考复习不可谓不尽力,然而,语文仍然成为许多考生的“落井石”,原因何在?笔者反观近几年来所带高考学生的经历,悟出了一个根本性原因:语文学习注重积累,这种积累,不是靠短期的备考及训练所能达成,而是靠长期有意识的规划与训练才能实现,这也是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长期的规划与训练,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考指导实践,提出以下两点拙见。

一、整体规划,逐步提升

笔者曾教过一名学生,各科成绩都不错,我主观地认为她一定能在高考中获胜。然而,高考就是这么残酷。86分的语文成绩让该生与本科线仅4分之遥。成绩出来后,我很自责。高考前两个月,该生曾跟我探讨语文学习的困惑,她感觉自己语文成绩几乎没什么进步。我对她说:“那是你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的原因。”“这一学期我已经很重视了。”她有点委屈。是呀,这学期她的确比以前重视语文了。然而,高三下学期才重视,来得及吗?可既然知道她语文学习比较薄弱,作为语文教师,我又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

显然,我们的教学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大部分教师不顾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无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教学按部就班,第一学年教授必修一至四四本教材,第二学年教授必修五及选修的史记、唐诗宋词、唐宋家散文和现代散文,到高三就分考点进行一轮二轮甚至三轮复习,大搞题海战术。如此,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可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效果却并不明显。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使高中语文教学陷入了“可有可无”、语文考试“全凭感觉”的困境。

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亟待改变。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三年的语文学习看作是一盘棋,整体规划,逐步提升。第一学年紧扣文本帮助学生构建字音、成语、名句、文言文等基础知识体系,敦促学生养成主动积累、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逐渐掌握文言文阅读及答题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宽阅读面,初步提升阅读能力。第二学年在补充上述知识点、巩固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诗歌鉴赏的能力训练,继续加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第三学年的训练重点就锁定在提升阅读题的解答技巧和能力,做热身备考训练。当然,在这三年中应始终贯穿作文训练:第一学年重点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的记叙文,期间教会学生审题、选材的方法技巧及考试作文的一些应试技巧;第二学年重点训练议论文写作;第三学年灵活运用不同的文体对各种话题、材料进行习作训练。

二、加大阅读,跨越提升

纵观笔者所教的高考语文考得较好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爱阅读,爱思考,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思想深度。再反观上文提到的学生及其他语文不够理想的学生,最大的差别在于阅读积累的差异。可见,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多阅读多积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不断提高,思想得以丰富、深刻,写作技能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教学中除教材中的重点篇目精讲以外,可挑选读本中的相应篇目以及课外读物的一些篇目进行精讲和比较阅读,如在教《离骚》前我与学生一起阅读了《史记·屈原列传》;教完《鸿门宴》后我和学生一起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并设计问题“如果项羽阵营与刘备阵营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人才,你会到哪个阵营应聘?”让学生分组探讨两大阵营的优劣;教完苏洵《六国论》我们一起阅读苏轼和苏辙的《六国论》以及贾谊的《过秦论》,与学生一起总结历史兴衰更替的原因及欣赏对同一题材不同角度的评析;讲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一起观看视频《金戈铁马辛弃疾》、阅读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以及《觅渡觅渡渡何处》,感悟梁衡笔下人物的人格魅力,收获人生哲理。阅读的拓展让学生惊讶地发现,语文潜藏着如此丰富精彩的世界,语言文字的魅力如此之大!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文学艺术和道德品质的熏染,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学生从中领悟到经典名篇的精髓,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妙,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

通过整体规划、加大阅读,使语文教学化无序为有序,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不断提升语文应试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学生常常只管听课懒于动笔,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和易错点以及答案的思路与技巧,只是简单的记忆,而未形成意识。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勤于做笔记,善于做笔记,重点记忆重要的知识点和答题策略,进而养成一种意识,学生的应试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第11篇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目的

大量的英语阅读可以促成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又能有效地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并能以直接融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当然听、说、读、写要全面兼顾,整体训练,才能既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寻求乐趣。阅读是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如果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愿意阅读。

2、撷取信息。一般说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期望获得新信息。小学英语阅读应当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信息(知识、资讯、故事情节、问题等),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才会乐于参与。

3、巩固语法。小学英语阅读应让学生在适量课外阅读中巩固已学的语法现象,达到增强英语语感的目的。

4、扩大词汇量。英语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渐摆脱实物教具和图片的帮助,利用抽象思维,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训练面。

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个策略

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后,在小学高年级还可以尝试培养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略读和跳读等,使学生学会依据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低段学生的。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2.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高段学生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以牛津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A部分为例:

1、质疑――导读。在规定的时间内,粗略阅读整个对话或段落,教师在学生读前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对全篇有整体感知,并且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周末两天的活动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2)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

2、任务――精读。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的环节,要求细读课文,以掌握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点等。在精读时,可设置一些检查的题目。如在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精读过程中我又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ere are they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2)What is David going to play?

3、比赛――速读。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作为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很必要。利用比赛的方式按时间、按数量认读课文,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三、小学英语阅读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掌握一些科学性的阅读训练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就必须在训练中遵循几个原则,实现有效训练。一般来说,阅读训练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要注意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适当变换,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感。

2、实践性原则。阅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要创设必要条件,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大量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尽可能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面。

第12篇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0人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27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分辨文章的详略。会读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点。记一件事能围绕中心写具体。能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能抓住特点写景物,能运用过渡句。会写板报稿。听清录音,复述要点。能围绕中心说一段话。能向全班同学说一则新闻,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同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受人民的好干部热爱人民、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培养勇敢诚实、勤奋好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不同层度地受到了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班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

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事

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先概括后举例写一个人

听广播说感想

懂得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把自己的作文改具体

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

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

听录音,发表自己的看法

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

写文章要注意用词造句

提高默读的速度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根据对象说几句毕业赠言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写感谢信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这样几项:一是继续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第11册已安排过两次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一次是理解什么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一次是怎样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本册安排了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第一单元)。二是指导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训练。本册教材安排了三次: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第二单元),提高默读的速度(第六单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七单元)。这样安排,显示了对指导读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视。三是有关句子的训练。本册安排了两个训练点: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第四单元),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第五单元)。四是为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册安排了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第三单元)。

习作训练,本学期安排了2次记事(第一、五单元),3次写人(第二、四、六单元),1次修改作文(第三单元),1次写感谢信(第七单元)。听说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6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96个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4、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会修改作文,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会异型合理的想象续写作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写感谢信。

5、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根据不同对象说说(写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6、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同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感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感受关心他人、自觉经受锻炼的良好品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志趣;初步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憎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