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2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语文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让语文教学轻舞飞扬,要推动高三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建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真实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高三语文的有效教学,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高三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一、高三语文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
我国当前的教育仍旧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更加关注自身的升学率。因此,高三语文教学的任务相对繁重,教师为了迎合学校的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只能让学生进行大量机械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要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需要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练习,周考、月考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学习压力,通常被语文学习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针对部分上进心极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热切期盼容易让他们产生急迫的心理,让他们承受极大的压力。
基于此,学生容易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产生负面的意识和情绪,容易让学生自暴自弃。换言之,高三学生的心理更加脆弱、情绪更加敏感,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以及家长的鼓励。
因此,教师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学生的心理,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鼓舞,让学生能够带着足够的激情和热情面对高三语文学习,能够克服高三语文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进行语文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重视高三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通过正面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认可,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闪光点,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足够的肯定和赞扬,而不是一味的压迫学生、责备学生。进一步说,教师要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发挥罗森塔尔效应,利用期待和暗示的力量帮助学生克服内心负面的意识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达到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要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同时,教师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对其灵活运用,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高考,同时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多轮复习。这就在无形当中缩短了高三语文教学的时间,使得高三语文教学的任务较重、内容较多。这就表示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多且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高三语文教学的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不能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基于此,学生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对众多的知识进行规划与整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高三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归去来兮辞》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这篇课文的内容,对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能力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基于此,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学习,同时也从中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扎实,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整合与利用。
三、重视学生的基础
从高三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无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在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中并不努力和认真,导致其语文基础相对较弱。对于这部分愿意学习、渴望进步的学生,教师就必须重视其基础,要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跟上高三语文教学的节奏。
这就需要教师对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和内容进行合理妥善的安排,应该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安排更多的基础性内容,使学生能够弥补高一、高二学习中落下的功课。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关注,重塑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够更自信的迎接高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高三语文 高效课堂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93-02
高三语文复习是把知识系统化、考点具体化、能力分数化的一个综合过程,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独到的教学方法。凡是上过高三语文的教师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语文,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主要靠长期以来课内外的学习和生活来充实,到了高三,语文学科受时间的限制,学科的挤压,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事实上,获得知识、形成素养、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是高三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而教师备考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语言积淀进行个性化的梳理、筛选、补漏并压缩范围。下面笔者就如何打造高三语文复习高效课堂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复习课需要理念
目前,高三语文的复习,充斥着大量的试卷和宝典般的三轮复习资料。许多老师感觉,如今高三的课堂上,语文的翅膀不再轻盈,语文的面孔有些僵硬,语文总有些事半功倍的尴尬与无奈。是的,当教师都觉得教的不灵活、不生动、无激情、不投入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还能对高三语文有多少热情和投入呢?学生的不够主动,让语文在数学、物理、化学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因此,高三语文的复习课必须进行“突围”,回归语文课的“本色”,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继续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人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积累厚重的底蕴,否则,高一、高二培养起来的语文感觉很可能会在枯燥的题海和所谓的技巧中丧失。
二 复习课需要模式
毕竟是高三,离不开知识的整合与归纳。高三复习课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依次讲解式。根据专题内容,分板块讲解,或根据试卷的结构,依次讲解,以教师主讲为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课型模式。(2)重点点拨式。根据专题内容,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点拨内容有所取舍,注重教学的针对性。(3)方法指导式。课堂教学的重点,以能力提高为主,重在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4)师生交融式。教师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了“平等的对话”。(5)自主探讨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启发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几种课型交互使用,是基于学情分析的结果,既可以克服教学中的机械刻板,又能凸显教学的有效性。
三 复习课需要诊断
诊断,是对学生进行检测评估,让好学生做示范,让后进生提不足。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应该是了如指掌的,教师要让自己的劳动在学生身上取得成果。有的老师印制了考试检测评估表,对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作登记,评估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弱点暴露出来,下学期,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其查缺补漏,有效提升。这样的做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效果肯定是平均用力所不及的。特别是对尖子生的辅导,“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学生,使教师从“本”的研究上升到“人”的研究,难度虽大,但绝对值得。
四 复习课需要高度
高三语文复习课,不仅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有睿智的见解、足够的策略。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但也必须明确,既然是“首席”,其“主导”作用必须体现。
高三教师的教学需体现高度。高度是一种层次、一种教学的境界。比如,老师们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就是高度;老师们对某些题目的方法点拨,就是高度;老师们对某类题目的规律总结,就是高度;老师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全盘灌输,而是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就是高度。如果教师能结合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异同,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展现了学生的才华和高度。
五 复习课需要氛围
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多,题量大,综合性强,稍不注意,就会让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有人说:“高三是炼狱”,虽然不一定科学,但至少道出了一种现实。这种状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实施有效教学,不利于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高三语文复习课营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才可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我们的学生才会像陀螺一样,轻轻一鞭子抽下去,就可以不停地旋转。
老师们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这可以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奠定基础;老师们情绪饱满,热情洋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们善于从学生最关心的方面切入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一种有效的情境教学的“场”;综合试题,老师们给学生印发答案的做法,也很有效,对节省教学时间,强化规范答题有很好的作用;老师们课堂上的幽默必不可少,说一个笑话,缓解课堂气氛,会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高三的语文复习课需要有点笑声。
六 复习课需要整合
1.整合集体智慧
只有组合好的石头才可以成为坚固的城堡;只有组合好的音符,才可以成为动听的音乐;只有组合好的色彩,才可以成为美丽的图画。同样,只有组合好的高三语文教师队伍,才能创造出语文高考的奇迹。常言道:“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只有融集体智慧于一炉的团队,才是一支能打硬仗、无坚不摧的团队。
2.整合资源
有学校提出:“宁可老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纸。”其中就蕴含着对资源整合的探索。到了高三,最好的复习应该是让学生做题越来越少,但效果越来越好。复习的主流资源应该是经典的,我们不缺资源,缺的是对资源的整合。
七 复习课需要引领
1.情感引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与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高三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强,但心理相对脆弱。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同时是一名心理辅导师,帮学生解难,给学生减压。一堂成功的复习课背后,可能折射的是教师一颗博爱的心,可能凝聚的是教师无数的心血与付出。
2.学法引领
工作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需要面面俱到并且抓住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
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__届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高三语文备课组在校长室和年级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不够理想。现由我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立足考纲,明确清晰地把握备考方向。
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首先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了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高考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教师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将考试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还专门用了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俗话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让学生认识理解考纲,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制定方案,扎实有序地落实教学目标。
1、将大纲、课标、学情三者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
2、收集信息,与市、区高三中心组的备考策略取得方向上的一致,体现现实性。
3、我们把整个备考复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抓课本,夯实基础。
以《核按钮·教材梳理》为纲,完成对前面必修1—5册教材的梳理复习,特别是对课本中经典文言文的复习,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复习,注重课内与课外、专题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训练。本阶段重点目标是夯实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基础,进一步为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铺垫。
第二个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以《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为纲,系统梳理高中阶段的知识,建立考点体系,明确复习重点,关注备考盲点,突破训练难点。本阶段的重点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并逐步巩固比较完整、全面的备考复习框架,掌握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第三个阶段:综合强化阶段(高考前)
最后的综合模拟阶段。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强化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基本思路是:适量训练,保持感觉;回顾总结,强化能力;稳定状态,顺利冲刺。
三、精选习题,高效优质地进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真题的选择性训练。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所以,我们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经典的高考试题,做经典的高考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积累做题感觉。
我们选择备考资料的基本原则:
1、体例分明,简洁明确;
2、例题典型,答案翔实;
3、适度拓展,利于发散。
“有效训练”体现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2、由点及面,构成系列,逐步推进;
3、引导思考,点拨规律,总结方法;
4、基本训练与强化训练结合;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
四、强调规范,提高得分技巧。
备考中,我们反复强调,希望学生重视答题的规范,强化得分意识。比如做现代文阅读题,如何答才是比较规范;作文写作,如何体现文体规范。重视规范,可以把能得到的分拿多、拿满,这里的“规范”包括:1、答题思路的规范。准确把握题意,明晰答题要点;2、答题表述的规范。说得出来,讲得准确;3、答题格式的规范。书写工整,有条理,无错字语病。
五、保尖扶中提差,分层落实,整体提升。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以下专题的处理上,教师确立分工,做到分层落实,整体推进与个别辅导相结合:(1)古诗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作文。
六、关注动向,掌握最新信息。
通过网络及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留意备考形势的推进变化,吸收各方的信息,并做好我们的备考计划的适时调整。
1、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从备考的上层动向了解相关的备考动向,吸收外校同行的备考经验,确是一种很好而有效的方法。
2、主动参加区里组织的评卷工作,这有利于我们作更具体客观的分析比较。
因为可以“跳出来”,因为对他人有所了解,看得清楚了,也就更能看清自己的问题。
3、科学分析每一次检测结果,注意从相关数据的统计中既分析学生作答的得失情况,也了解相关题目设置的情况。
4、注重与外校的互动交流。
我们曾经到苏南的横林中学和张家港的梁丰中学参观学习,到淮安市的龙头老大淮中学习交流,从学习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富有现实价值的复习迎考的建议和策略,并把这些建议和策略及时地运用到我们的备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七、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努力前行。
完整明晰的方案,切实具体的步骤,这一切的实施还需要一个敬业的、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来贯彻、完成。我们备课组的18位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所长,整个备课组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的开展。
八、存在的问题。
1、对高考信息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例如:高考第一题是考察错别字的,但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只是强调在作文中注意,没有单独去复习。
2、许多同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上,基本上除平时课堂时间和课外适量的书面作业时间外,主动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在平时,学生可以花几个小时做数理化,花几十分钟背外语,而每天的时间是额定的,于是等他们打开语文课本时,早已睡眼惺忪,往往是几分钟也轮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汉语是母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二是在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于是,秉着一个功利唯上的观念,语文学科的学习自然处于可学可不学的尴尬境地。其实,我们应该纠正学生这个观念,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而学生之所以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不是田地的问题,而是耕耘的时间不足,或是耕耘的方法不当,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天资聪颖,而是因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他们的学习更得法。
3、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认识不足,致使语文教学枪口过高。
我们的学生只能是淮海的学生,他们不是淮洲的学生,更不是清中的学生,淮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对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课外阅读量少,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精确,书写不够规范等等。
4、对个别考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作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__届高考语文的失利还有多方面的原因,相信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打赢20__届高考语文的胜利,为淮海中学明天添光增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
转眼间,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的组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先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共同进步。
我们高三语文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所以,从开学初我们就定下工作方式:围绕在高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冯菊红老师周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激情、努力的优势,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是“新课改”第一年,所以高三语文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很多之前从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几乎每天都是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二、科研不断,模式初现。
响应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组经过不断讨论,提出了复习课“导练式”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我们组八位老师分别分专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如:冯菊红老师的“作文专题”、王东铭老师的“病句专题”、张小敏老师的“文言文翻译专题”、刘象乾老师的“诗歌鉴赏专题”、苏芬芳老师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专题”、史小菊老师的“小说阅读专题”、孙琰佩老师的“文学评论专题”,我的“传记阅读专题”。在这些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研讨中,我们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环节的名称以及课堂使用时间,逐步形成了复习课三程式:
①研讨型,其程序为:诵读巩固——归纳要点——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课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为:考点解读——典例探究——重点训练——反馈小结。(专项)
③情景型,其程序为:例文展示——师生研讨——亮点突破——升格训练。(作文)
在校领导的指导、指正下,我们的“导练式”课堂模式得到了认可;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它可以有效杜绝老师“随堂课”现象,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课堂效率,规范学生答题。
为了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我们实践应用了“导练式”课堂模式,而对于讲评课,我们正在逐步验证“15+25循环课堂”的模式,即:每次专题试卷学生课堂25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教师收起批改,下节课15分钟讲评。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卷面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知道,帮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以便于提高成绩。
四、存在问题。
一测考试凸显了几个问题,如:学生卷面、答题时间的把握、答题步骤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强化。学生对语文仍旧存在轻视心态,在下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八位成员辛勤工作,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取得了一测的较好成绩。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扬长避短,争取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4
20__年高考已成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的备考工作,真的感触良多。谈到高考备考,就让我想起了前阵子唐吉民老师说的一番话,他说高考是三个人的游戏,四个人在玩。想想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备考,那就是方向、老师和学生。下面,我将就这三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考纲,抓准方向,确保备考全面对路又重点突出。
(一)落实市教研室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在开学初的市一轮会议结束后,我们针对20__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深入领会,争取把考试要求落实在每个专题中。整理归纳,精心选题,重点突出,忙而不乱,稳扎稳打。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工作踏实对路。
(二)积极参加教研,关注高考动态,广泛搜集有效信息。
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报刊,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让有效信息能为教学服务。
(三)钻研试题,精选练习,保证复习有效对路。
高三下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题、模拟题。通过熟悉考题,寻找命题的规律,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对考点考题有了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对复习有了更好的把握;二是通过熟悉考题,提高选择练习材料的把关能力,精选习题,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复习更有效。
二、立足本职,细化规划,备课组群策群力又各施各法。
(一)备课组群策群力集体的智慧是保证备课组整体质量的前题。
在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伊始,我们全体人员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每个人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原则。根据备考的专题板块和结合各位备课组成员的特长,将各专题板块落实到个人。然后在各专题开始前,按照教学计划让该专题负责人确立好议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明确该专题的复习重点、教学方法和课堂具体内容。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和商讨解决。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二)备课组成员各施各法。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再加上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出来的课堂不仅不会如出一辙,而且还会各有特色。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正是因为这种合作无间的关系,让我们的教学成绩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立足学生,及时调整,确保复习合理有序又落到实处。
(一)开学初,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
高三一开始,我们认真分析了高二学期的学生成绩,找出了本届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邓,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决定,高三一年,我们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点突出。高三不再侧重于新知的传授,而是对旧知的回顾汇总。使学生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把握规律,加深认识。在复习时,我们并没有丢掉教材。而是根据复习计划,在单项训练时把教材内容穿去,二者兼顾,融为一体。如在文言文部分,考点与教材联系非常紧密。重点实虚词都有教材内容。而且分项考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再对照注释,认真地看一遍,然后再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复习成果。并且师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利用熟悉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教材内容讲过捡拾起来就容易些,对于其中的重点也好把握,积累够了,也促进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每个专题板块,我们都能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但是,在这么多板块中,我们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重点抓住选择题和作文两大板块,强化训练,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1、在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而又心急想要蛇吞象的急躁心理。
针对这点,我们对学生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务求做到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学习落到实处。
2、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练习的安排上也作了一番考量。
在练习上尽量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提高复习效率,把工作落到实处。
3、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跟原先我们设想的不一样。
例如,开学初,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根本没看课文,做检测练习时也是翻书直抄,而不是回顾课文后进行自我检测。经过了解发现,学生花在语文身上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他各科已经把时间挤得满满的,学习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语文自然成为牺牲品。针对这点,我们只好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放慢脚步,在课堂上多预留时间给学生看书。教学计划是拖慢了,但是复习的质量却是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学生阶段考试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每次月考的结果出来后,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好该次考试的数据,找准我们学生的知识短板,狠抓薄弱环节,挖掘新的增长点,向规范训练要成绩。例如,在增城统测后,我们发现作文是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以晚读写作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学生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又如一模结束后,从全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得分较低的点在于字音、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和翻译、理解句子涵义、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地方。针对以上薄弱点,我们在坚持不间断地对基础前四题进行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应的集中训练,让学生在集中训练中总结规律,寻找做题的感觉。并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了专题讲解和专项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学生身上。只有立足于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复习的合理有序和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本人小结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5
紧张忙碌的高三上学期即将结束。总结高三半年来语文备课组的工作,可用“落实计划不折不扣,备教批考紧然有序。”来概括。
一、作好进度的安排
从20__年的9月份开始,高三复习就全面开始。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备课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高考古诗文复习。第二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重点进行会考复习。会考后开始第三阶段的专题复习。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高三语文课的课型分成知识传授课、专题练习课、作文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原则与策略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前功尽弃。
方向:紧扣《考纲要求》
充分领会《考纲要求》。要求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三、加强备课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
刘慧昭老师,潘文龙老师,孙津津老师上一届高三的老师,高考复习有经验。胡明远老师是老教师。刘荷荷、陈淑微两位老师是新教师。我们都需牢记住自己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
首先,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针对作文训练过程,开展深化立意训练。
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复习透。
四、复习策略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重视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试图利用试题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我们要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
4、争对会考,重点抓好备考指导思想和施教策略
从考纲要求、备考理念、备考方法、注意事项等及时交流。争对我校情况,备课组两次召开会议研讨会考复习。
青年教师由于新接手高考备考,在解题、选题、命题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所以要求青年教师定期命一套规范化的试题,以更好的促进对试题的认识与研究。通过努力,青年教师的解题、选题、命题能力大为提高。本学期刘荷荷、陈淑微都参加了命题。
此外,新老教师互相间总结经验,交流反思,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今后,在教科研方面还需加强交流、沟通与适当的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教研两方面的发展。
五、下一步的打算与措施
目前高三应届班也全面进入了二轮复习(考点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1、向45分钟要质量。
2、备课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
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4、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
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5、还要适当布置口头作业,及时抽查。
6、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
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说到不足,我觉得我们的教研条件还很简陋,教研空气还有待浓厚,教研生态还很闭塞,我们知道教学涉及到课堂,教师,学生三方,任何一方被忽视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而高三学生成天被数理化和英语的围攻,已经无暇顾及早被边缘化的语文。很少有学生在课外攻语文的。学生的功利意识是很强的,特别是在这个世俗气息极浓的时代里。当然,这里有语文教师的责任。可是,当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作文唤不醒课堂上沉酣入梦的高三学子时,老师也是无计可施的!
高三语文课堂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容量大,知识密度高,在这个基本现状下,高三的语文课堂有呈现生命化的可能吗?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应该做到的。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知识的生命力
一堂有生命力的课,需要教师用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巧妙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用机智的语言实现知识的生成。但除了这些常规的要求外,生命化课堂首先体现为知识的生命力。课堂上的知识不是一个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的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而是易被学生掌握的、鲜活的知识。以往过多强调认识的客观性,对认识的能动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形式,知识的呈现形式呆板、生硬。而要实现知识的生命力,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识的建构性原则,他们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故而,高三的语文课堂要实现生命化,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活动的知识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
除此以外,高三的语文复习还应符合这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三语文复习,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归纳为主、归纳演绎相结合。高三的复习课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文知识、试题中隐含的规律,从而再利用规律解决同类题型,或解决新问题。如果知识由教师直接给出,就会导致学生对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出现知识有余能力不足的情况。由学生自主归纳知识,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很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比如在“理解文意迁移运用”这一专题的的教学中,我很注重让学生自主归纳答题的注意点。运用让学生自主评分的方式,分析失分的原因,再从中得出答题时应该注意的要点。设计这个环节时,我还考虑到学生失分原因五花八门,在各道题中都有所体现,为了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我给学生的每道题的答案示例都侧重于一个要点,便于学生准确地辨析,从而明确地掌握。
高三语文复习课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教育的过程不应是传授如何解决既有问题的思维经验,而是启迪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并获得教育效益。高三语文复习课,应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标,以传授知识为手段,以组织训练为主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互为手段和目标的,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技巧。这样活动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样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二、运用合作性学习,激发学生情感的活力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缺乏学生情感流动的课堂会是成功的课堂。离开了情感的活力,学生的学习只可能是被动的、应付式的,这样连基本的教学的有效性都谈不上,更何谈生命化。高三的语文课堂就教学内容而言,本身的人文性、情感性比基础年级要弱,但这是不是等于在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过程中难以实现学生情感的活力呢?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经说过,“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最持久强烈的愉悦不是来自一般的‘快乐学习’活动,不是来自简单的表扬欣赏,而是来自人的文化创造活动自身的激励”。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充满着大量的思维的创造,对知识习得的快乐。在这个意义上说,高三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是充满着学生情感的活力的。而合作性学习,就是激发学生情感活力的最佳方法。
合作性学习理论的源头应该是来自于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所主张确立的人道主义的师生关系。阿莫纳什维利明确提出合作教育学的思想,他创造了基于合作原则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的新形式,创造了使学生快乐地、生气勃勃地学习的机制。
在合作性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注重互助与协作,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也是合作关系。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
合作教育学理论强调,在教育思想上必须承认,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对儿童的爱和尊重,使儿童得到认识的快乐。教师的引导,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学生情感活力的源泉。它绝非单纯的夸奖可以替代,是学生内在情感发展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笔者在高三开展过时评教学。学生准备一个热点时事,全班同学自由发表对这一时事的看法,教师也参与到这个讨论中。观点分歧很大时,学生还会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创造者。当学生言之成理时,教师采纳学生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三的习题讲评课,也不能以学生掌握僵死的答案为目标,作文讲评课的操作更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如在讲评议论文时,为了突出“扣紧、说透”的要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体段的互改。可以采取学生单独评改、小组交流评改或全班讨论评改等方式,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平等地参与到讨论之中,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当然,要想课堂上学生具有情感的活力,教师一定要具有亲和力。一般来说,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有一定亲和力的教师,只是生命化课堂上的教师更应该具备这一特点。教师有亲和力,师生才可能有情感的交流、互动。难以想象当教师几乎成为课件播放的机器,师生缺乏情感的沟通,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能感受到学生情感的律动。
三、建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命化课堂要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倪文锦教授曾经指出,新课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评价中,也提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生命化课堂强调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与新课程的这一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合作教育学理论也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牢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要以学生个性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这些都要求高三语文课堂要轻知识传授,重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授之以“渔”,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具体到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首先要能做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同样是练题讲题,生命化课堂上的教师要能做到精选典型题目,举一反三。比如作文的教学。好的作文题能发挥其有效的典型示范作用。绝大多数高考作文命题规范,留给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富含人文性和思辨性,是高三写作教学的典型素材。但有些题目中的材料本身缺乏逻辑性,或者指向性太模糊,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的“船主与油漆工”、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放”。教师应懂得辨析,懂得取舍。选择的标准在我看来,一方面是指向明确,操作性强,适合学生通过对该题目的训练掌握相关方法。另一方面是思辨性强,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能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少研究者将中国高考的命题与欧美进行对比,指出西方相关的作文考题重理性分析,特别是重视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在近几年中国高考题中也有相关转变,出现了很多突出理性分析的题目。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和广东卷等。这样的题目适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摘 要: 高三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功利性明显。多数学生已穷其力、竭其智。如果教学能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三语文 非智力因素 自信 焦虑
高三语文的教与学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总结中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性质。特别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紧贴高考,功利性明显。学生需要通过量的训练达到质的飞越,提高应试能力。重压下,多数学生已竭尽全力,但并不都能达到理想效果。至此,再谈智力因素已毫无意义,反而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高三紧张的学习和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这时非智力因素中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焦虑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如果学生语文状态不好,通过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患得患失。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很正确。2012年,笔者在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三任教。当时为确保尖子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挑选了20个成绩最拔尖的学生重新组班。笔者担任此班语文教学工作。开班前,学校组织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做了全面分析,要求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提优补差。其中一个男生的语文比较薄弱,为了找出问题,我经常与这位同学谈心。谈话中,这个孩子不断强调语文是他的薄弱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就没及格过。我没有回应,只以赞扬语气告诉他:“数学学得好,肯定很聪明,聪明的孩子什么都能学好。”对于夸奖,学生很难拒绝。这样良好的气氛就使话题有了继续的可能性。我再用轻松口吻说:“语文没及格只能代表以前。哪怕离高考只有一个月,聪明的孩子稍微花点工夫就能考得很好。”再肯定地告诉他:“跟着我学语文,没有学不好的。”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不断对他进行良好心理暗示,使他相信语文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此后,我注意寻找帮他建立自信的机会。只要他在语文上有一点点进步,就大力表扬。良好的心理暗示和恰当的表扬对这个孩子的语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次月考,语文118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居然不相信这是他的语文分数,连说不可能。等试卷到手,连忙从头到尾确认了一遍。当他接受事实后,发现自己原来也能学好语文,信心大增,连带着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就能重视,形成良性循环。自此这位男生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高考语文考了114分。高考后,孩子自己总结,认为那次语文月考帮他找到了自信,觉得付出了就有回报,进而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这样就从原本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自觉主动的“我要学”。由此可见,高三阶段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学生自信,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其次缓解学生的焦虑,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到最后冲刺阶段,焦虑是弥漫在学生中最普遍的情绪。严重焦虑会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成绩往往不太理想。本班一位女生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在全市语文摸底和第一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120分左右的成绩。学生反而焦虑了,害怕自己语文掉下去。本来轻微的焦虑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焦虑过重,只能适得其反。这位女生就是如此,在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中,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受到了极大打击,甚至平时练习的基础题也屡做屡错。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个孩子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态度没有问题,最大的困扰就是焦虑。在她看来,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成绩恰巧在这时掉下来,怕自己没能力赶上去。越想越怕,焦虑感日益严重,导致看见了语文练习就紧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我们没有分析试卷,只说是偶尔的失误。拿出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开导她,只要咬咬牙渡过这个高原期,一切会豁然开朗。但是没有起作用,在基础题上她还是一错再错。理论没有用,只好实验各种小方法,如深呼吸、想象放松、借助外物等。令人惊喜的是借助外物起到了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这个外物就是前两次考试时所用的笔。当她体验到较强的焦虑情绪时,就手握这支笔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这支笔可以给她带来好运。借助这个方法,她的焦虑症状得到了很大缓解。高考语文发挥得不错,如愿考上公本。
通过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到了高考冲刺阶段,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减焦虑情绪,提高对挫折的忍受力,这可以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高三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占150分,如果语文成绩太低就会影响高考成绩。高三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既要稳定学生情绪,又要点拨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具体做法是:
一、研读《考试大纲》,科学备考
《考试大纲》是历年高考权威的依据,随着《考试大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变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钻研、学习《考试大纲》,熟悉《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熟悉考点的基本内容,依据《考试大纲》对教学有整体构想,做到“心中有类型,脚下有路子”,对庞杂的内容复习才会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在每个专项复习时将《考试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告知学生,如现代文“六种能力”的考核、诗歌鉴赏考查的两大考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考点的分布、作文要求的变化等。学生知道了“考什么”,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才能更好地针对考试重点来复习,考起试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二、夯实基础,重视积累
语文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语文复习并不需要做很多的难题,而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点平时重视积累,语音字形、名句名篇、成语、熟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采用“零存整取”的方法,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分散记忆,化整为零,这样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还可以采用滚动复习的方法,使知识逐渐系统化、网络化。每天定时定量的积累,学生也不会感觉任务繁重,而记忆的效果比临时抱佛脚要好得多;考点训练的同时,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储备于脑,以便随时提取运用。重视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精选一系列习题练习,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才能化知识为解题能力。
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高三总复习少不了训练,而训练没有层次,学生会丧失信心。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成为“乐知者”,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训练一定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只有训练有梯度,才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答题的信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里成绩不同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对尖子生在每次考试后,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一对一讲解,帮助他们对每次考试进行比较分析;对后进生也要主动去关心,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信心,如果他们丧失了学习热情和信心,就会影响到班级纪律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注意提问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考试后询问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有的恰恰相反需要一段时间的冷处理。
四、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这里主要说的是高考语文第三阶段的复习,即三月份之后的复习更灵活一些。这一时期如果不针对具体情况,仍然大量地做题以求量的积累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1.选题做,教师认为题目比较典型、答题规范的挑选出来讲,比如一份试卷中作文比较新颖就练写作文,其余忽略不看。2.能把答案讲清楚的就讲,自己都讲不清楚的给学生说了只会让他们更糊涂。3.讲题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所谓有重点,就是力求一套试卷中能讲明白一个类型题。比如新闻类压缩题,有几种情况:概括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新闻短评;拟写新闻导语;拟写新闻结语等等。要把解题思路步骤、答题用语、答题格式反复强调告诉学生,达到让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4.重点题有比较有分析,同一个类型题要引导学生注意命题人的意图和他们不同的表述方式。适当的选题,加上有目的的讲解,既可以给学生指出做题方向,也可以给他们答题思路的引导,避免多走弯路。
另外,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质量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也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是首选的训练题。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每个知识点由讲到练到总结,训练适度,这样才有可能打赢高考这一仗。
总之,每个学科的性质不同,复习起来思路也不尽相同。作为语文学科来说,内容量大,知识面广,文字书写量多是它最大的特点。语文复致上分三个阶段:基础知识专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前两个阶段很重要,高三的复习我们一直坚守这一路线,重视基础任何时候都没有改变。
关键词:高三学生 语文心理策略
教育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是生命的精神载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一切素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处于高考紧张备战时期的高三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往往存在淡薄意识,以致作为母语的学科语文居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语文科成为了不少学生高考科目中的“短腿”,这与学生的特殊心理无疑有很大的关系,仔细探讨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还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经过认真搜集材料,,比较研究,发现总结了一些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探究应对策略。希望对高三语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学习起到一些作用。
一、特点
功利性强,急于求成。 处于激烈竞争中的高三学生往往以能否迅速提高成绩,提高成绩的速度来判定在学习的哪一方面花多少时间。而“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在于学生不断地积累和巩固。”1语文学科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特点又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过分功利的学习动机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学生对语文淡薄意识明显。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语文学科拉不开差距的思想不可能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有的学校指导思想也不正确把语文学科排在了高考科目的最后一位。高三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紧张的一年,许多学生希望在这个短暂的时期考到最好的成绩,而语文学科本身的循序渐进性又不能象其他学科那样在短时间内增长特别多,反而让学生觉得即使不努力,也不会下降很快。
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不敢越雷池一步。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逐一进行检查,学生才肯做。高中的学生依然没有忘记这种模式,即使背课文,也习惯于给老师背课文,这样他们才有信心背。高三的学生依然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以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
二、形成原因
语文成绩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在高考这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取胜依然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分数依然是一个硬性指标。高考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宽,而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在一年之内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实在是难上加难,而其它的科目努力起来却可以前进不少。老师所总结的那些做题方法和技巧也不象其他学科那样见效,而且还受理解能力的限制。不少学生语文学习成就感不强。有的学生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但考试时因为理解能力不够,还是无法得到高分。而那些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做的学生凭语感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分数。社会上长期以来流传“语文拉不开差距”在学生心理已经形成。个别学生甚至以为即使不在课堂上努力学习,作为中国人语感也不会差到哪里。
高三时考试频繁,而且形式单一,一套套形式大同小异的模拟题让学生感到没有高一、高二时那样赏读作品的乐趣。这样对于一些文学爱好者也渐渐感觉到高三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他们自由驰骋的天地,而是考试的训练场。
学生正常的阅读权利被限制或剥夺。古今中外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精华,学生大胆地阅读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拓展视野。少数学生限于小说阅读中不能自拔的反面势力让少数学生家长、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把学生正常的课外阅读理解成闲书,进行没收,这样学生的一点点求知欲也被抹杀了。
过分追求有趣的学生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对武侠、故事会、读者等杂志较感兴趣,而对比较难懂的学术性文章、科技说明文不感兴趣。曾经有位学生提议如果课本编的象作文书那样适合学生理解就好了。
可见,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只以趣味判定书的好坏,还要看它能否给自己实实在在的提高。
数理化的练习可以迅速地改变学习成绩,学生做对题后,往往会有成就感,而语文学习不是通过做练习来完成的,硬性作业少、软性作业多,硬性作业要天天检查、评比,软性作业效益是隐性的、长期的,所以他们投入的精力就少,甚至有些学生还认为,语文考试的成绩往往是不定性的因素更多,考得好与否,关键不在于复习、学习的情况,更在于临场的发挥与“运气”
三、应对策略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叶克斯--多德森(Yerkers Dodson)律向人们揭示了, 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因地质宜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对其他科的影响。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其重要性在于决定一个人的文化归宿、决定了一个人了解中国社会的能力3。让学生知道语文学科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大动力。记得教高一时,有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人要背诵古文。我给他们讲有个同学过五关斩六将即将赢得工作机会,但在适用期内因为把“沁园春”的“沁”读错了,就失去了工作机会。
其次,要让语文课上得精彩。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该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并且富有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了,比教师被迫学习效果要明显得多。教师的作文批语、课外谈话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再次,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体会主人翁的自豪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只要学生参与了,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最后,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总之,改变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错误思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分析他们轻视语文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语文作业研究》中国语文课程网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
第一,认真备课做足课前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以考点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安排配套资料,重在方法指导,设计师生互动,是高三备课的主要内容。备课要做到个人潜心备课、高效集体备课、借鉴优秀备课资料相结合,具体备课要重点注意以下两点:
1.要有明确的课时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复习目标要明确集中,一个专题的复习内容,一般都要几个课时,因此每个课时的复习目标和内容应有明确的分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专题内容很多,课时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全面开花不如各个击破,要敢于放弃懂得取舍。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2.精选精编训练材料,优化设计语文作业
要精心选编复习题、练习题、测试题、反馈练习题:选题数量要精,涵盖的知识点能力点要全,题型要典范;教师要提前做题,杜绝错题无答案题偏题过难题,要思考答案整理答案,总结原因方法规律;要配套安排好每节课的课前预复习训练材料、课内巩固训练材料和课外迁移训练材料;要精心挑选综合测试试卷;要收集和改编与高考命题思想相吻合的训练题,把全国和省市高考卷模拟卷作为训练材料,发挥这些材料的权威性;讲评前要做好三项工作:确定讲评的重点难点(具体讲评什么),找到讲评的突破口(具体怎样讲评),选编针对性强的反馈练习题。
第二,用好课堂45分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教学关键无疑就在课堂45分钟,这里我只重点谈一下要根据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特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
1.知识复习课。各种命题角度典型实例导入知识要点高考命题角度归纳典型例题训练评讲点拨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迁移训练(包括高考试题未出现的命题角度试题)。
2.阅读鉴赏复习课。课前布置预复习(课上讲练的文章预先发下,要求学生阅读并完成文)上课第一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全文和各个局部写了什么,文章思路和结构,文章重点和特点)进入答题环节进行答题程序与方法指导(要求学生通读题目,把握每个命题指向;审清每个试题的题意,明确解答要求;锁定每个题目的研读区间,探究答案;分析解答要点,规范表述)课末小结环节归纳文章阅读程序和解答试题基本步骤布置课外训练作业。
3.综合试卷评讲课。每次考试后要认真进行质量分析,采取后续措施:认真采集数据进行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的质量分析,全面清楚地了解每个小题答题情况和每个学生薄弱环节,从而对一个阶段的复习作小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后续措施。
第三,还课堂于学生,实现师生真正互动,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策略建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云南省加入新课程改革的高考也已有两年,从这两年高考备考时学生答题情况看,语文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知识点张冠李戴、概念不清等;二是解读文本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
要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体现、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突破,最大程度地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语文备考工作。
1.研透考纲,从考点入手,注重基础,详讲知识要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之源,有必备的可用的武器。
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快速地提取信息,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能信马由缰,游刃有余。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根本,离开了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不管如何命题,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考的竞争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竞争,丢掉基础,就会丢掉高考。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抓住了基础,谁就是成功者。因此要把夯实基础放在复习战略的第一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上,用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夯实上。我认为复习过程中每一环节上不能图快,要步步为营,决不盲目赶进度。
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主干知识,仍然是新高考成功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力根植于知识,从知识中考查能力。离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只要在充分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做到以基础知识为支撑点,以能力为再生点,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一定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掌握高考主动权。
2.教学与训练同步优化,要把握好复习的节奏和进度,模糊伦次,讲求实效,针对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合适的难度和容量,降低教学要求,挑选练习,让学生“力所能及”的做,让他能做,敢做,讲求策略,提高备考效率。
在教学中,重点内容重点讲,主要知识滚动讲,分出板块专题,大小专题交叉讲,避免枯燥乏味,又提高效率,哪里薄弱强化哪里,不需要搭花架,摆龙门阵,做到有的放矢,直奔考点。教学方式要优化。要注重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学会建模,教会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化套路和规范的解题模式。
在训练中,训练方法要优化。一是要明确训练目的:教什么,练什么,同步检测,坚决反对教与练脱节;二是要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要精选题目,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及时矫正纠错抓关节点;三是要坚持“考必纠,纠必考”,以考集中检查,纠正后再考加以巩固,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命题者会让你高高兴兴、心甘情愿的丢分。所以一定要抓中低档试题。即使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也是如此。在考试中,照常有些高分学生犯低级错误,就是中低档试题丢分。毕竟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因此难题得分少比较正常。但“容易题丢分多”就不正常了。训练中要重点抓那些会做但没得到分、没做对的题。反对教与练的脱节,要通过教与练让学生打通相关板块,举一反三,节约时间,注重实效,提高效率。
3.跳出题海,落实反思,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中坚持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捕捉做题灵感,形成属于自己的做题能力。
高三必须要做足练习,做够试题,但作为领路人,教师自己必须要清楚做多少叫做足够,要明白为什么做,培养学生能力既要深入题目,又要跳出题目,注意总结归纳提升,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规律,总结归纳解题方法。要敢于跳出题海认真抓好“反思”。一模之后,各区各地模拟试题蜂拥而至,冲刺阶段的复习,黄金时段的复习最怕进入题海。“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智力不断下降;不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心理一次次受打击”,这就是练习无度的后果。
“熟能生巧”是指技能而言,高考考查的重点是能力,是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较高层次的能力,属于学生个体的思维是不能复制的。高考冲刺复习就其本质而言是提高思维品质,增加思维的活动量,因此冲刺阶段复习要抓住“反思”这个环节。努力做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掌握几个规律”;“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在正式高考时努力做到一题不二错”。预备一个错误记录本,将考试中的错题记录下来,收集、整理、改正错误,错误就变成了宝贵资源。
4.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备考应注重拓宽学生视野,要新课程重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重视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要引导学生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能将所学过的学科知识联系并应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能把新课改的理念潜移默化揉进知识运用的过程中。
探究性试题越来越多,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对这类试题光靠搞“题海战”很难奏效。必须在复习中真正地实实在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对探究问题自主构建,这样才能学会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出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 复习 多媒体
复习课如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多媒体作助手,不仅能更新全凭教师口讲加板书的单调教学方式,给复习课带来活力和情趣,而且可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一.内容丰富,可增大教学容量
复习课课件一般包括复习目标、考题分析、解题方法指导、实弹演练、归纳总结等内容。前两者是明确复习方向及考查方式;方法指导是教学的核心,为学生提供思维方法,让他们掌握规律,促进知识结构的发展;而演练是让学生及时反馈,促进并强化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归纳总结,可刺激学生回忆学过知识,充分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来完善和丰富知识体系。只有抓好这六个高三复习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才能使学生对某个知识有系统全面的理解,从而形成语文能力。一堂课所演示的内容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密度。
同时,多媒体为复习课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空间,只要轻击鼠标,便可突破时空的限制,简便快捷地给学生归纳补充复习内容。如复习字形时,可连接到网上,把有关报刊上常见的错别字演示给学生。在作文能力培养中讲述文采时,可将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优美片段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模仿。复习古诗,鉴赏诗中的形象时,可展示有同一形象的不同的诗歌。例如关于“柳树”这一形象,展示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学生对这些诗句进行比较,较易把握这一形象在古诗不同意境中或表留恋不舍,或表思乡、思亲、思友之情。既形象易懂,又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如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平时单靠教师口念,或靠打印等省时,而且给学生的印象要鲜明得多,深刻得多。
复习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时间空间的快捷转换,文字画面的迅速切换,大大节省了讲述、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了教学密度,使授课环节更紧凑,效果更好。
二.各种感官并用,有利于开发智力
科学测试证明,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视觉占83%,听觉占11%,两者配合起来可达94%,而视听结合,对知识的记忆可达75%。显然,增加视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恰好在视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复习课运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以视听为主的多种感官感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就能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另外,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可对教学内容中那些难以看到、听到的事物用图象、声响显现出来,将难以讲清的概念或意境用事物或画面演示出来,把形象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四个智力区(接触区、判断区、贮藏区、想象区)的作用,不仅能打开学生感官的窗户,而且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加深记忆,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智力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复习古诗意境时,把难以理解的意境类型换成一幅幅的画面,并配上诗朗诵,让学生直观感受一望无边的草原、大漠的壮阔,或高山险峻、“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伟,或“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壮激越,或鸟语花香、“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明丽,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或“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等等。让学生比较、分析、理解、归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作文能力培养中,可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漫画让学生审题立意或描述或议论,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进一步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育学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运用多媒体进行复习,不但高效,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起重要作用。而智力的发展又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重大作用。
为了收到最好的教学效益,在高三语文复习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免太多太泛
如果一节课容量太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快速地将知识演示,学生没有记笔记的时间,更无思考的余地,这会导致学生一堂课只是走马观花,学不深入,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因而在制作课件时要精心选材,突出重点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理解、领悟的时间。
2.避免喧宾夺主
应处理好文字、插图、动画、声音的关系。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切忌不顾教学内容,过多地设置音像或色彩的变化,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他们把握课堂的内容要点。
3.避免流程僵化
如果每一节课都是从目标到方法再到演练,这样的课上多了,学生会感到厌倦,也易导致思维的单一化。因而在课堂上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调整课件内容和演示流程,调配板式结构,避免每节课一个样的僵化模式。
4.避免心无学生
一、沉重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耍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知识。古代诗歌知识包括诗歌文体、题材特点、风格流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一、 注意横比
在平时测试中,注意找与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比较,检查自己差在哪些小题?为什么?与别人比比自己的学习状态、自己的努力程度、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的准备情况以及自己的策略与技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造成“自己”差距的主、客观因素。
二、 经常纵比
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上几次比较,这是一个把握自己学情很有效的方法。最好是用每次考试的达线基准来测量,看看自己的进退情况,然后再查找试卷上的问题,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学习效率怎么样。
三、 加强反思
通过平时测试,查找出自己容易忽视、忽略的知识盲区,使之成为自己下一步复习的关注重点。对于一些需要补习、提升的题目或考点,最好是在自己的纠错本(也可称《伤筋动骨集》)上进行整理,查漏补缺,总结出解答这类题目的规律来,以便举一反三,警示自己。
四、 关注重点
重点之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能力,从道理上讲,需要积累才能见功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就功利性应考而言,理解、把握、应用针对性的方式、方法、策略,仍是有效提高成绩的便捷之径。如现代文阅读“探究部分”中增加了“有创新”,学生就要弄明白:①什么是具体的有见解,如何做?②什么是有发现,方法是什么?③什么是有创新,怎样体现?
重点之二 作文
1. 一般地,作文的立意、构思、语言最能吸引阅卷者眼球,最能撩拨阅卷教师的赋分神经。立意是看表达的核心意图,构思考量的是选材和组材能力,如果语言再有一点自己的风格,那么,作文上层级、得高分就有可能。
2. 平时要把高考作文评分整体化要求进行分解性安排,做到可操作,易落实,有的甚至要采用分点突破、多点整合的方式进行自我作文训练。
3. 要有“尽态极妍”的表现、展示意识。
①“强项”意识:培养、锻炼出自己最拿手的写作文体。
②“模板”意识:掌握拿手文体的两至三种“规则”写法。
③“亮点”意识:在自己熟悉的文体中,融入自己的风格,表现一点可使文章闪光的技巧。
④“范文”意识:真正找准、悟透三到五篇范文,能说出特点、诀窍,能照葫芦画葫芦,或照葫芦画瓢,最好是想葫芦画瓢。
绝不能照搬照抄,要另外成型。如典型的、幽默、诙谐的、轻讽刺的杂文等等。
最好能有自己的风格,如同谈起班里的某个同学,就能让人想起他的模样,有典型的特征。
范文的来源可以是经典的课文;可以是《扬子晚报》的“美文拔萃”;可以是《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的典范之作等等。